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2024-10-03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14篇)

1.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一

中移动上海公司获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2007年01月29日

-------

-----------

【记者曾昭俊上海报道】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在1月27

日的“2007全国企业文化

现场会”上正 式成为上海市

第一个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

地。这次现场会从“战略驱动

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

流程的干预模式”、“文化传

播法则”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中

国移 动上海公司核心价值体

系的构建及转化,展示了企业

文化落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这次现场会由中国企业联 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冯并(右)向中移动上海公司 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总经理郑杰授予证书

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共同举办。九届全国政协 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为大会发来贺电。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群部主任林奕弘,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匡宇出席了会议。中国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宣布了中国企联《关于授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全国 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决定》。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郑杰在会上说,围绕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和“成 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的愿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以集团驱动为先导,把企业的个性文化融入到集团的共性文化之中,并建立了相应的培训体系、传播体系、实施体 系和评价体系,在“海派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与集团文化形成了良性互动。

“公司梳理了企业文化的逻辑框架,明确了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员工工作文化、员工核心素质、对员工的承诺和员工行为规范等7个部分 的中国移动企业文化上海公司宣贯落地体系,并以战略驱动为主线,构建了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层次的企业文化体系。”郑杰说。

同时,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制作了理念标准读本和教案,制定了企业文化实施纲要和实施细则,尤其是进行了价值分解,将核心价值观分解到每个流 程、每个职位、每个细节,通过情绪管理等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员工的“职业化转变”。郑杰认为,这些举措培育了员工的企业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极大提高了企 业战略执行力,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冯并在现场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关于下一步的企业文化工作,应重点思考和推进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企业文化理念系统,并推动价值体系转化,实现企业文化落地。

“价值体系转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实现价值体系转化应做到:首先,企业应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审查和导入管理制度;其次,企业文化要 干预流程,使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营之中。另外,企业应通过培训、宣贯和载体建设等多种方式,渗透和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再有,企业应强化现场管理,使 岗位操作体现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体验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环境。”冯并说。

冯并同时强调,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企业的各种关系,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中企联执行副会长冯并(右)向中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郑杰授予证书□杨志军/摄

2.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二

2009年10月24日, 日照港 (集团) 有限公司荣获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的“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的沿海主枢纽港。30年来, 日照已从黄海滩头的小渔村, 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基地;已由最初的单一煤炭输出码头, 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在壮大港口硬实力的同时,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用共同愿景激励心志, 用全新的价值观统一思想,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

中共山东省委、日照市委、日照港及其他兄弟港口的领导出席了授牌仪式,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了仪式。

3.红豆成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三

“文化是根,企业是树,红豆以‘情文化’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引领着红豆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曾经的乡办小厂到走出国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在当天的活动上这样说道。

的确,自成立以来,在集团领导层的带领下,红豆集团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壮大,把曾经的祠堂小厂发展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产业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之路。2014年,红豆集团销售471亿元,其经济总量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7位,中国服装业百强亚军,拥有“红豆”、“千里马”两块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多个“中国名牌”产品。

从品牌角度来看,红豆用“情文化”丰富品牌内涵。情是红豆文化的主旋律,从最初启用蕴涵丰富民族情思的“红豆”作为商标的那一刻开始,红豆不仅把“情”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还把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作为目标。红豆斥巨资,花大量人力物力,面向全国倡导红豆七夕节,经过14年的打造,古老的七夕节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另外,红豆七夕节还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宣部等七部委列为“我们的节日”。

从社会角度看,红豆用“情文化”引导社会责任。只有将情文化真正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之中,它才会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所以,吸纳更多就业,多交税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社会,成为红豆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今年4月25日,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举行关爱百岁老人活动,东港镇12位百岁老人每人收到10万元慰问金。多年来,红豆集团对外捐款捐物超3亿元。(邵蔚)

4.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四

县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一三四八”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三大目标”,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下简称“文化基地”),县政协常委会根据2010年度工作安排,组织由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以及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出版(体育)局、民宗局、旅游局、建设局、经贸局等部门参加的调研组,在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下,分成6个小组。于4月下旬至7月下旬,对文化基地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听、看、谈等形式,分别听取宣传、文化、民宗、旅游、建设、经贸等6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走访县内有关部门、乡镇,了解情况;考察省内泰顺、文成、苍南、平阳、武义、松阳以及福建省蕉城、福安、霞浦、福鼎等10个县(市)的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有选择地考察了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自治县前列的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工作。根据调研方案安排,7月19日举行由县政协主办、县民宗局协办的“2010政协畲族文化发展基地论坛”,会上6个调研小组的调研报告以及12篇专题论文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热烈讨论,集腋成裘,达成共识,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成就

畲族文化的挖掘、弘扬和发展工作历来受到县委、县政府的 高度重视。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8‟53号)对我县提出,要实现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的战略目标后,更把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承担起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重任,全力打造文化基地。

(一)保障文化基地建设的法规和组织基本建立

近年来,我县在推进文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好法规和机制建设工作。2008年,出台了《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纲要(2008-2012)》,在宏观上对文化基地建设蓝图进行描绘。同年,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实施方案》等文件,使我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章可循。2010年,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对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

与此同时,成立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办公室,负责文化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设立畲族古籍办,对畲族文化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开发。成立立法研究室,负责研究民族立法工作。其它一些部门单位还根据畲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民族中学的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等。

法规政策的出台和组织机构的建立为文化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支撑文化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工程有序推进 我县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把人才培养作为支撑文化基地 建设的基础工程抓落实。投资2.6亿元,实施“一扩两建四迁”工程,使城区民族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整合。同时,出台《关于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意见》,鼓励学校积极创设载体,做好民族教育的特色文章,如民族中学的“民族体艺的开发与研究”、鹤溪民小的“畲族文化传承”等。并且编印《景宁畲族语言简本》,推行“双语”教育,建立“畲族语言培训基地”,促进畲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

我县一直把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作为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已建立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信息库和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对少数民族人才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制订出台《关于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意见》,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三)展示文化基地建设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县委于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畲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 “六个一”文化项目改造工程。目前已编制完成《畲族文化古城保护方案》,鹤溪镇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并完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的前期工作;完成封金山寨建设,复兴西路街道民俗化立面改造和畲族风情休闲景观带改造;建立了以双后降、周湖、东弄等畲族村为中心的原生态畲族文化保护 区;完成了金丘、吴布、岗石、深垟等四个民族特色村的建设任务;大力推进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的畲族文化中心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注重畲族元素在县城入口及各主要街道的灯箱广告和大幅宣传广告牌上的运用。

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有线电视通村率达96.4%,县电视台开设了《畲语新闻》等节目,积极推广畲语和介绍畲乡风土人情。22个乡镇(管理区)中,目前有3个乡镇建成文化站办公用房,另有12个乡镇在建,并拥有畲乡书屋4个,文化活动场所6个。254个行政村中有83个村设有村级俱乐部(文化活动室)。县文广出版(体育)局下属文化馆、畲族民间文化艺术团等文艺演出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扶持鼓励大际、英川等7个民间剧团和79个农民业余文体团队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

(四)展示文化基地建设的丰硕成果不断涌现

强力启动重大民族文化活动和重大文化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文化基地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大力打造“中国畲乡三月三”等节庆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举办风情节,把畲族民间传统节日提升为政府主导的重大文化活动。从2004年开始,以“中国畲乡三月三”为品牌,走上品牌化之路。近年来,不断扩大文化内涵与载体设臵,增加全国畲族服饰设计大赛、民歌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借助中央电视台 “乡村大世界”、“激情广场”等平台,把“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推向全国,全方位展示畲乡发展成果,展现文化基地魅 力。

积极推进畲乡文艺创新发展。我县创作的《畲娃球梦》、《彩带歌》、《敬酒歌》等多项作品在全国获奖,其中《畲山风》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表演双金奖。1994年,我县代表浙江省组团赴日本参加“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踏上了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之路。2009年创作的大型畲族歌舞《千年山哈》(原《诗画〃畲山》)在“中国畲乡三月三”、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开幕式上成功演出。

深入实施畲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8年以来,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的文物征集活动,抢救征集畲族文物1100多件,整理形成文字资料230多万字,建立起民族文化数据库,实现永久性保存。成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民族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实行传承人认定和传承补贴制度。《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蓝陈启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外,拥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9项,省、市级传承人各8人。我县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被定为浙江省首批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中国畲乡之窗”被命名为浙江省畲族文化遗产经典景区。

畲族文字出版事业得到较好发展。近年来,出版发行了《畲族历史与文化》、《景宁畲族语言简本》、《畲族民歌》、《布谷闹春》、《畲山之风》、《魅力畲乡》、《景宁畲族古籍目录》、《景宁畲族民间故事专集》、《鹤溪古城》等系列研究弘扬畲族文化的书籍。同 时,《景宁畲族百年实录》、《景宁畲族风俗》等书籍正在征编中。

此外,还实施畲族干部服饰日等活动,以进一步营造畲族风情氛围。2008年,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推动文化基地建设的相关产业正在兴起

以旅游业为主导,打造畲乡旅游及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畲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风情旅游景点建设精品化。出台《关于加快畲乡风情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高起点规划,将整个畲族文化的特色整合融化进畲乡风情旅游中。2008年以来,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中国畲乡之窗4A级景区,同时完成了大漈风景名胜区创建4A级景区前期工作。此外,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旅游人次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旅游产业逐步壮大。2009年,我县分别荣获 “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称号。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它文化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已建立起包括畲族服饰加工、畲族手工艺品加工、畲族彩带加工、畲族银饰加工、畲族山哈酒制造、畲族民间博物馆、畲族民俗展演、畲族歌舞表演等畲族文化经营单位数十家,2009年产值达1220多万元。其中“龙凤服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畲山凤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制定银饰产品生产标准,使畲族银饰走上品牌化之路。

二、打造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县文化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明显成效。但从文化基地建设的定位和要求来看,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打造文化基地的基础还不够强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畲族历史文化底蕴相对不深,在支撑文化基地建设上仍显吃力。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影响规模投入。从民族文化发展较好的地方来看,财力上的大规模投入是前期工作的主要共性。如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点旅游项目投资额近100亿元,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单花腰傣项目就投入2亿元。而我县2009年生产总值只有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7亿元,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难以支撑一些大手腕、大投入的项目,政府投入与建设需求的矛盾非常明显。二是文化基础相对不深,底蕴支撑相对乏力。我县畲族虽然有1200多年的历史,但畲族绝对人口只有1.8万人,仅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2.4%,占全县总人口不到11%,且设县只有26年,民间文化底蕴相对不深。而福建福安、霞浦、焦城等地的畲族人口都在5万以上,且畲族历史更加悠久,很多畲族人口集聚的村都有宗祠、展览馆等,民间藏品丰富,传统习俗保存较好,各种节庆、集会自发开展,他们的民间历史文化底蕴比我们要更加深厚。加上我县畲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畲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使我们在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底蕴方面所得到的支撑力减弱。

(二)打造文化基地的思路还不够清

虽然在《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纲要》中基本明确了文化基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对这个发展目标如何定位还缺少理论上的明确阐述,对指标体系也还没有详细规划。特别是对文化基地目标的实现要做些什么工作、走什么途径,以及如何评价等缺少系统研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和规划。造成对部门单位在文化基地建设中该做什么,怎么做缺乏权威指导,让一些部门单位感到无从入手、难以着手。

(三)打造文化基地的人才还不够足

1、理论研究人才缺乏。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对畲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固定群体,特别是畲族自身这方面高水平的人才极少,造成我县目前还没有一批系统、全面的民族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2、民间传承人才缺乏。由于经费不足,年轻人大量外出,民间非物质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等原因,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畲歌、畲舞以及传统手工艺、风情习俗等面临失传危险。

3、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产业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多数是企业法人代表本人,企业难以有效治理和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文化创意方面,更缺乏先进理念,创新模式的人才,如文化节目编导和演艺人才的缺乏,使一些游览观赏和参与性旅游项目难以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队伍整体素质 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以及文化干部“专职不专”等,难以适应时代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打造文化基地的合力还不够大

1、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单位没有从文化基地建设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来认识思考和落实工作。甚至认为文化基地是一个软性的务虚工作,不象“全国十强”、“基本小康”目标是硬杠子,只要时间到都会通过验收。还有的认为文化基地建设是阶段性工作,是基地办的事情,与已无关,工作上存在一定的被动。殊不知文化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基地办只是牵头单位,需全社会合力推进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

2、机制还不够顺畅。由于文化基地建设中各相关部门单位应承担哪些职责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部门单位还是从自身的工作重点出发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政情况。县里也没有明确地将这项工作列入对部门单位和乡镇的年度工作考核中,推力相对不足。而基地办作为一个科级单位,在协调整合上有一定的难度,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现象还存在。

3、配合还不够有力。有的部门单位本部门单位利益至上,怕过多参与文化基地建设带来工作麻烦和工作压力,对交待的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支持配合力度不大。一些群众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在政策处理等方面漫天要价,影响工作进程。对政府部门开展的文物征集等工作不信任、不配合,影响工作成效。

(四)打造文化基地的氛围还不够浓

1、畲族特色氛围不浓厚。一是视觉冲击不强。在建筑、基础设施、户外广告、文字图案等跟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上的畲族元素体现并不明显。日常生活中难见畲族干部群众和服务窗口人员身着畲族服饰。其它的,如“畲族工艺品展销一条街”、“畲族风情娱乐总汇”等畲族特色风情展示点还是空白。二是听觉感受不浓。县城大街小巷、景区、景点以及广播电视上几乎听不到优美动听的畲族山歌,导游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甚至一些畲族干部群众基本不会讲畲语、唱畲歌。三是感觉体验不深。畲族饮食没有系统开发,难以感受畲族礼仪别致、风味奇特的饮食文化。同时,畲族生活体验场景不多、风情习俗不浓、畲族工艺品不丰富、畲族乡村文化活动不活跃等。由于特色彰显不够,导致对外吸引力不强。

2、民间参与活动不广泛。全民参与文化基地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畲族年轻人大多不愿穿畲服、讲畲语、唱畲歌、跳畲舞,更不用说热心组织开展畲族民间文化活动。造成畲族文化活动缺乏民间自发性和民间自娱性,与福建省宁德等地的民间畲族对歌、畲族舞蹈活动,以及附近的“竹柳新桥”畲族三月三歌会相比较,我县畲族文化活动的民间性、群众性、广泛性、持久性差距甚大。

3、宣传造势效果不明显。虽然我们的舆论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强,知名度也已经较大。但从实际上看,宣传的舆论势头还较弱,还是停留在官方为主;宣传影响面还较窄,重点主要在丽水市内,以及上海、杭州、温州等几个城市;宣传的载体还是较为 单一,如没有专门的畲族文化网站等。宣传的技巧还是较为简单,还缺乏高水平的宣传策划,真正起到影响性、广泛性的宣传事件还是非常少。特别是在“中国畲乡”主品牌内涵提炼及品牌形象、品牌标识、品牌口号设计方面还没有系统策划研究,更不用说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

(五)打造文化基地的产业还不够大

1、畲族文化旅游化开发项目不多。畲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及产业化运用较为肤浅,主要还是停留在几十年不变的婚嫁习俗表演上,仅结合畲族山歌、少量的舞蹈和民俗、生活谜语等内容,形式和内容也十分单一。大量的畲族文化及畲乡民俗文化,如祭祀节庆、农耕狩猎、畲医畲药、传统工艺、茶艺饮食文化和畲族体育活动等未在旅游产业中开发运用。

2、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大。传统工艺品产业人才缺乏、研究开发不足,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还是以作坊式加工为主,未能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对民族特色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没有优惠政策给予扶持,没有安排专门的发展资金,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后劲不足。

3、畲乡旅游购物集聚中心建设不快。当前仅有大均、大漈两个景区个别商店有旅游商品可购买,以及世纪鸿宾大酒店附近有较为集中的农副产品可供选购,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结合旅游而兴建的购物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购”的环节相对薄弱。

三、加快实现文化基地战略目标的对策与建议

打造文化基地,必须立足景宁实际,以国家级的视野,按照 “畲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的要求,高起点、高规格来策划、实施文化基地建设工作。真正把景宁打造成全国畲族文化的源发基地、传承基地、展示基地和体验基地,以全面带动和推进景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引领,制订规划,统一思想

打造文化基地,规划要先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结合全国及省、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尽快编制出台科学的总体规划。通过设定目标、原则、政策、程序、任务、步骤等,规划文化基地的全面建设和统筹发展。

1、明确发展目标定位。立足全国定位,综合考虑畲族的历史社会变迁、文化习俗特点、人口规模分布,畲族自治县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现状,可把文化基地建设目标用24字定位为:“特色明显、氛围浓厚、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发展和谐、地位突出”的国家级畲族文化发展基地。

2、明确指标体系构建。要通过规划制订涵盖反映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畲乡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展示的指标体系;反映将畲族文化转化为畲乡经济的效率指标体系;反映以环境保护为主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反映民族团结、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及区域发展等情况的社会人文指标体系。

3、明确短中长期目标。以2012年为界点,明确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主要是明确各阶段做什么,通过什么步聚实施。争取2012 年以前为文化基地建设搭建起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立足文化基地长远目标,用科学发展观来规划中长期的目标任务。

4、明确阶段重点项目。我县的经济社会基础和人文历史基础决定,文化基地建设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规划一批重点发展项目优先实施,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文化基地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根据我县的经济实力等因素,明确各阶段需集中力量建设的重点项目。

(二)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文化基地建设的基本动力和保障。

1、健全完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议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等县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文化基地办,负责统筹协调,形成各部门单位、乡镇、管理区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围绕各自具体职责和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氛围。

2、健全完善投入和开发机制。用足用活民族自治地区政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出台对畲族文化研究和运用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多主体、多形式的文化发展投入机制,突出对畲族文化的研发,在人员安排、经费落实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研发工作出成果。要注重发挥社会研究力量和引进外智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扶持发展民间化研究团体和市场化文化创意、设计、推广等研发机构和中介机构,发挥好社会力量。

3、健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单位的文化基地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列入县委对乡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督促相关工作的高效落实。建立完善文化成果的评价机制,通过举办畲族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如出版书籍,发表著作)的评比工作,力争使一批文化精品能脱颖而出。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有关单位和群众特别是畲族群众从事畲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及创新工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励精图治,夯实基础,营造氛围

打造文化基地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循序推进。

1、做好畲族村落的保护工作。重点是发挥好鹤溪镇历史文化名镇在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应用展示中的作用,关键是做好环赤木山一带,以及渤海安亭、郑坑吴布、东坑黄山头、外舍岗石等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工作。并结合各村优势,确定保护传承重点,做到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努力把畲族原生态村落建成畲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展示的窗口。同时,要抓住农民异地转移时机,将纳入移民对象的畲族人口集中安臵,以利于畲族文化的传承。

2、做好文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重视基础教育。编印适用全县中小学校的地方教材,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以弘扬畲族文化(语言、体育、艺术等)为内容的地方课程,从源头上培养人才。二是引进一批人才。面向全国,迅速引进一批对畲族文化有 研究的人才,如全国各地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其它一些专家学者为我所用。三是带出一批人才。建立起文化传承传帮带机制,一方面为文化传承人创造条件,从政治、经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扶持,另一方面在带徒弟、授技艺上定指标、下任务、给考核,以促使他们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四是送出一批人才。组织本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管理人才、商贸人员等,到其它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较好的地区,通过挂职煅炼、学习考察、学术交流、文化合作,以及参与商贸活动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拓展发展思路。

3、做好畲族餐饮的开发工作。总结开发畲族的茶文化、风味小吃文化、大餐文化,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畲族餐饮,在星级以上酒店和畲家乐推广。让游客体验喝茶文化(喝三道绿茶,聊畲族文化),品风味小吃文化(喝茶,吃腌菜,看文艺表演),吃婚宴和迎宾宴大餐(吃畲菜,饮畲酒,对山歌),在整个畲族饮食的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畲族菜系列、敬酒文化、饮食器具、环境布臵的开发工作,真正让游客在享受畲族饮食的过程中,体验特色浓郁的畲族饮食文化。

4、做好畲族服饰的推广工作。建议尽快把畲族服饰元素融入中小学生的校服中,进行大力推广。同时在行政事业服务窗口和窗口服务行业中率先推行畲族服饰的工作服。此外,加大畲族服饰创新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尽量多开发美观实用的日常畲族服饰,以供选购。

5、做好畲族语言的传承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开设固 定栏目,定期播出学畲语的节目,以营造全民学畲语的良好氛围。同时,根据旅游发展需要,提炼出几组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畲族生活语言,以推广普及。制定畲语的推广计划,举行畲语培训班,可按先不会畲语的畲族干部,其次是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再次是行政事业领导干部和其它群众的顺序分批培训考核、逐步推广。

6、做好宣传作品的创编工作。借助歌曲、宣传手册等载体宣传畲族风情,以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征集或创作一首畲族歌曲,并通过明星代言等方式唱响该歌曲。二是制作一个全面介绍畲族风情人土的影视作品,在各景区、商店播放,以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编制一本简要介绍景点景区、畲乡特色的旅游地图、宣传手册,通过宾馆等行业向游客提供,使游客对畲乡有一个感性认识。

7、做好建筑元素的固化工作。落实牵头单位,设计提炼一系列体现畲族文化的建筑元素,由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审定后,确定“畲族建筑样式”。规定新建的民房、商品房、办公楼必须符合“畲族建筑样式”,对旧城改造、街道立面改造尤其是当前县政府办公楼改造必须按要求运用畲族建筑元素,做成精品。

8、做好文化活动的普及工作。积极挖掘畲族体育项目,争取把更多的项目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采取政府加强引导、适当补助,群众自行组织、主动参与模式,创作一些动作简单、易于推广的富有畲族特色的大众健身舞和学校、机关的课(工)间操,使之能在街头巷尾、学校推广应用。同时,在鹤溪河景观带打造一条畲乡文化长廊,展现畲乡历史文 化风貌情景。

9、做好文化产业的振兴工作。以畲族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演艺、会展、工艺服饰、农特产品的营销为重点,进行产业集群培育。一要以4A级景区建设为核心,在大均、大漈创建4A级景区的基础上,把县城、滩坑库区、炉西峡、九龙山等列入4A级景区建设规划,要鼓励扶持文化成果在旅游产业的展示运用,做强畲乡风情旅游品牌,做大风情旅游产业。二要制定出台扶持畲族传统工艺品、畲医畲药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畲乡传统工艺品企业的发展。当前,要加快旅游购物中心建设。三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名优产品的评选工作,通过创品牌提高畲乡文化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四)高瞻远瞩,打造精品,形成核心

实现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目标,已时不我待,必须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通过优先实施一批精品项目,争取短时期内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1、建设标志性的畲乡建筑。一是争创中国畲族博物馆。积极向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争取,确保把景宁畲族博物馆升格为中国畲族博物馆,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场馆展示的权威。二是新建“千年山哈宫”。以恢复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千年古刹—金仙寺为中心筹建雷、蓝、钟等畲族宗祠群,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集节庆演出、祭拜问祖、文物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千年山哈宫”。三是修复畲汉“行宫”。澄照乡际头村雷、潘两姓家族 曾于清光绪17年共建一座以供祭祀的“行宫”,据了解这种由畲汉共建的“行宫”目前全国都绝无仅有,由于现已倒塌,急需修复。建议尽快修复,以见证畲汉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同时,争取在高速公路出口等重要位臵建设几处能反映畲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雕塑等。

2、打造高层次的节庆品牌。建立“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主活动由县里主办,子活动由官方逐步推向民间,由县城逐步推向景点和乡村的机制。乡村活动中特别是要把畲族民间原有的一些活动如“正月正”、“二月二”、“六月六”、“封龙节”、“招兵节”等尽量挖掘恢复起来,参考“竹柳新桥”模式由各乡镇轮流筹办,激发民间参与的热情,以丰富节庆活动内涵和提高节庆活动影响力。同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品会展业,把“中国畲乡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活动逐渐向会展业转变,使其成为全国民族产品特别是畲族文化产品的展示中心。

3、举办全国性的文化论坛。成立中华畲族研究会,可借鉴世界经济问题—达沃斯论坛、亚洲问题—博螯论坛等模式,向国家民委争取,由景宁结合“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定期举办全国最高权威的畲族文化论坛—中华畲族文化论坛。借助论坛挖掘和弘扬畲族文化,吸收全国各地的研究成果,把景宁打造成畲族文化研究、创新、展示、传播中心。

4、创办国家级的文化刊物。创办中华畲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华畲族文化》,刊登全国畲族文化研究发展成果,畲乡景宁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中华畲族文化》刊 物打造成研究畲族文化的国家级文化刊物。

5.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标准 篇五

各区、市党委宣传部,安监局、总工会,市直企业,中央、省驻青企业:

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鲁安监发【2009】88号),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各区市、各企业实际认真贯彻,切实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选标准(暂行)

6.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六

提示:本文原版ppt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可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愿景驱动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以“品质100”全面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企业是有生命的,有过去、现在和将来,而“愿景”就是贯穿在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永恒不变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我们既不会为眼前的繁华所迷失,又能永不停止发展的指针。引 言

企业文化是我们的dna。要坚持科学发展,精心打造卓越的品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裁 王建宙 品质落地——品质杭州,品质移动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的共同愿景,也是我们“责任、卓越”文化的终极追求。作为地市级移动公司,如何将“品质愿景”转化为现实的目标,直接指导、促进每一天工作的发展,是关系到“责任、卓越”文化是否真正落地的关键。

杭州环境优美,经济富足,文化悠久,是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运营思路。信息时代的“生活品质之城”不仅需要优美的环境和悠久的人文,而且需要高品质的信息和服务。

集团公司以“卓越品质”为愿景的企业文化以及杭州地区以“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城市文化落实到杭州分公司,即是我们所概括的。

领导重视情况、组织体系、文化工作对象覆盖情况、文化工作方法等)

硬件品质 安全管理、5s管理、资源管理、基础管理等

结果品质 硬实力 运营收入、市场份额、用户数量、网络规模等

软实力 员工满意度、员工素质、社会美誉度、客户满意度、创新能力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品质100”考核指标体系表:

对每个考核指标都进行了进一步分解,并给出详细的指标定义 品质管理——“品质100”考核 愿景管理的核心――设立指标权重

“品质100”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分布图:

把过程品质和软件品质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过程品质的权重40%,其中文化工作与综合管理考核各占一半。这样的比例安排在全国很多企业都是非常罕见的。品质管理——“品质100”考核

愿景管理的实施——“品质100”有技巧 软指标量化设置 案例:

对基层文化品质,不仅测评员工的满意度,我们还进一步深入到文化管理的关键方面

量化管理的基础是完整准确的数据,难题是对于企业文化等软管理的衡量指标如何设置。为此,我们引进了科学、权威的文化量化管理系统,通过测评量表的方法来捕获数据,把主观偏差减到最小。

品质管理——“品质100”考核 愿景管理的实施——“品质100”有技巧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

由部门负责人召集部门会议,商讨本部门一个考核周期内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给出得分。由布置工作的部门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相应的指标给出得分,例如党支部活动情况由党群办考核、工会活动情况由工会考核。

内部监督依靠员工顾问委员会,外部监督依赖社会监督委员会。针对被考核部门提供收集到的关键事件,对考核初始得分进行加减后得出最终考核结果。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强作风 促思想作风 促工作作风 促学习作风 促生活作风 政治素质好 经营业绩好 团结协作好 作风形象好

“促四风建设,创四好班子”

2007年初,品质考核的结果显示,某些部门领导班子在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一些重要工作的推进 形成了人事选拔民主、考核管理民主、先进评选民主、重要决策民主四大机制

班子作风明显好转,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明显增强

领导能力也显著得到提升,工作有效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强作风

近两年企业业绩持续高增长,有些员工出现了盲目乐观的情绪,满足于现有业绩,思想出现了松懈、滑坡的倾向。并非盲目提出“三感”,而是有意识的针对a岗员工弱化了归属感、安全感等。员工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显著改善,全体员工焕发了新的工作激情和活力。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促经营

品质营销—杭城市场大赢家

与院校全面合作,直接签约,将部分渠道酬金转换为“动感地带”励志奖学金,以“感恩杭州、情系学子”大型助学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使学校、学生对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深感认同,进而促进产品销售。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帮助我们在校园市场的“红海”中成功占领了90%以上的新增市场,新增用户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35% 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促经营

品质服务—杭城靓丽风景线

随着客户期望的不断提升,根据品质管理的思路,模拟客户的心理需求,把我们的服务品质分解为便捷、创新、真亲、共享四大特征。品质服务 便捷品质 真亲品质

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促经营

提出营业厅从服务型向服务营销体验综合功能型延伸的思路,即突破传统服务概念,以体验模式帮助客户选择真正需要的产品,寓营销与服务之中,使客户享受到全方位服务。

推出“服务在您身边”大型文化互动活动。通过服务大家谈、形象大使大家评、营业厅名称大家取实现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企业的服务文化被客户所接受,使客户成为服务的参与者、主导者。

优化提升服务通路,在不断增加自办营业厅数量的同时,以直管、直供为手段,扩大社会渠道规模,提升渠道忠诚度和服务质量;以电子化服务的推广真正实现对客户的“零距离”服务。

微笑服务只是外在表现,只有发自内心的真亲服务才能为客户带来有效的感知。真,真实、真心、真诚,体现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落实;亲,亲松、亲切、亲和,体现移动通信服务理念内涵。

品质驱动——杭城尽开“品质”花 品质聚人心

7.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七

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346年的历史,现已形成了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构建了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和两个储备单位的企业架构,是一家拥有三个上市公司,含药品、医院制剂、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等1500余种产品,28个生产基地,83条现代化生产线的现代化中医药集团。同仁堂党委副书记陆建国在题为“历史蕴育文化文化成就企业”的发言中说,同仁堂是一个既富有传统气息,又富有时代特色的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同仁堂的传承、创新、发展,不仅是一部企业经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文化的建设史。多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为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的药品和服务;在“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原则的指导下,传承和发展着同仁堂的文化;遵循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也是文化载体”的定位,以双轮驱动经济和文化互动共赢,实现同仁堂的长远发展。

孟凡驰教授在讲话时,阐释了理论界对于同仁堂文化形成的四点共识,一是同仁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仁堂通过有形生产来制造物质财富,并进一步创造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力量。二是同仁堂品牌文化能够保持长久,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文化的生命力,文化促进了同仁堂产品的发展、质量的保证。三是同仁堂文化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同仁堂文化深深的植根于员工业务当中,在生产业务中产生的文化,又支撑和促进业务的发展。四是同仁堂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胡平理事长在讲话时指出,同仁堂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织,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346年,历史悠久,事业发展的很大,企业创造的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很深很远。同仁堂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要走向世界,同仁堂的使命非常重,责任非常大。他希望同仁堂要继续发挥优势,进一步创新。他还希望同仁堂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因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重要因素,要防止人才流失,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推动同仁堂更好更快的发展。

8.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方法探索 篇八

关键词:文化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法

面对国际低油价油田投资大幅减少和引入民营石油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石油技术服务单位面临市场生存发展的新挑战。为了提升石油技术服务单位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有必要通过加强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从而加快整体的文化建设,提高软

实力。

一、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文化示范点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石油技术服务单位一手抓生产经营,确保全年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一手抓文化建设,确保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但是大部分员工认为主要职责就是完成生产经营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一是用于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还不足,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二是文化建设方案还存在理想化,执行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三是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形成合力不够,没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二)文化示范点建设基础工作还不够坚实

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在进行文化示范点建设过程中,虽然按照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逐一落实,但是,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一是机制还不够完善,工作推进力度还不够;二是重点和影响力不突出,示范效应不显;三是活动载体不够丰富,辐射作用不强。这都需要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加大力度进行进一步探索实践。

(三)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缺乏特色和创新

目前,石油技术服务单位文化示范点建设还缺乏创新,特色工作不多。一是虽然根据地域和工作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宣传作用还不凸显,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二是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总结不够,没形成特色工作方法进行推进。这不利于示范点文化建设效果的长期有效性,也很难发挥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性作用。

二、推进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方法和实践

(一)提高员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文化建设是石油技术服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稳健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进行文化示范点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从心底里接受、情感上认同统一价值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是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统一到各项工作部署上来。形成由党委书记挂帅、专人负责、各部门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每年对新分大学生都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使大家了解企业文化氛围,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工作新岗位;三是全力推进全员读书活动,使全员读书活动成为常态,既学习了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又开展学习经验分享,有力提升了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精心策划,严格落实,确保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为把全体员工整合起来,将全体员工的智慧、力量和行为凝聚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一是制定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党政正职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向全体员工征集文化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二是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活动,从核心人物、团队成员、工作场地、管理制度、活动经费、创新成果六个方面考核评选出优秀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三是建设荣誉展厅,展示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史及历年来所获得的各项荣誉,使荣誉展厅成为形象窗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示范点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员工凝聚力。一是全员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健康、送关怀”到一线慰问活动,为基层各单位配送图书,发放文体用品;二是体育健身活动成效显著。举办职工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比赛等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油田公司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扩大了企业在油田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倡导基层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小型多样化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有效落实职工帮扶解困工作。每年节假日期间,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对职工遗孀、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同心互助捐助和救助活动,体现了广大员工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四)切实发挥示范点的作用

通过推进文化示范点的创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和引导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利用宣传栏、网页等载体加大对劳模、先进集体事迹进行宣传。通过典型示范,表彰先进,推进队伍稳定和发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深入推进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细胞,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开展“五小工程”和示范队建设,“五型”班组达标率95%以上,使班组形成 “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工作抢着干”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单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五)文化建设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发展,提高凝聚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互相提升,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文化建设与经营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必须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内容都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体现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三、结语

9.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篇九

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

一、总则

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化促进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电联章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着力推进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体系,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任务

(一)促进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服务。

(二)组织、推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工作的新生力量,努力壮大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企业文化建设骨干队伍。

(三)根据需要及时组织企业文化综合活动和专业活动,为企业之间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以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共同进步,促进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工作的繁荣。Itboke,专注您所关注-----------

-1-

精品资料,IT技术文章,真情奉献!---------

(四)负责制定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奖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工作,表彰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弘扬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交流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素质。

(五)培育与提高企业家的企业文化意识,倡导与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六)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外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借鉴吸取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事业。

(七)组织力量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培训工作,编辑出版发行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书刊和资料。加强企业文化资源开发与引进,开展企业文化科技信息交流、业务培训,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三、组织机构

文化促进会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担任,委员由各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下设秘书处及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电联会员与企业工作部,专家委员由各理事长、副理事长等单位推荐的专家组成,负责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服务及日常事务工作。

各电力集团公司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10.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经验材料 篇十

广州市安全文化会议交流材料 之二

全员参与

持续完善

构建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有效体系

——广州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汇报材料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始创于1984年,注册资金1.28亿元,是目前广东省大型的公路、桥梁机械化施工企业之一,从事公路、桥梁、市政、构件预制等项目的施工和高速公路养护、保洁业务,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路基、公路路面、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最近5年来公司年平均完成施工量约为4.5个亿。公司全面贯彻执行质量、环境和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控制风险,永葆安康”的企业安全方针,形成了“安全是企业的饭碗,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的安全理念,取得连续15年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佳绩。公司2001年获得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资质证书,2003年获得“安康杯”优胜奖,公司属下原第二工程队被授予2003-2005年度广州市先进集体,公司承建的G105永泰跨线桥工程于2008年获全国公路建设施工企业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奖。总结起来,公司取得安全佳绩的主要原因是做到了“全员参与、制度规范、文化引导、持续完善,消除了安全管理盲点和难点,构建了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体系”。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员参与,实现“六个一”成果,是构建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有效体系的关键。

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形成我要安全、我须对企业安全负责的自觉习惯,切实杜绝安全事故。近年来全员参与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成绩:

1、全员明确一个安全文化理念。即:“安全是企业的饭碗,安全是员工的生命”。朴素、简练,却有很高警示作用,它时时刻刻绷紧全体员工安全生产这根弦。对企业而言“安全就是饭碗”,因为少了安全,公司就会失去安全生产许可证,无法参与行业竞争,可能也就不复存在;对员工而言“安全就是生命”,任何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得不到及时发现、消除,都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重视安全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

2、全员共建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公司1999年在广东施工行业中第一家取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5年取得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7年取得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

2、建立了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制度,追究责任,奖惩分明;

3、建立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培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技能;

4、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现三个层次的检查;

5、建立了事故管理制度,要求一旦出现问题,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6、建立了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辨识控制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

7、建立了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度,层层明确安全要求;

8、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有记录、可追溯。这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我们的管理有章可循,奖罚有据可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3、全力打造一支安全监管队伍。总经理、党委书记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项目部负责人是部门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形成了公司管理模式扁平,管理直接、快速、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框架。框架下不仅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而且有一大批专业的、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公司现有安全员A证3个,B证45个,C证58个,安全主任13个,注册安全工程师1位,专职安全管理证件共计120个。

4、全年确保一笔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投入,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公司的安全投入有计划、有月报、有检查、有监督,财务呈总经理的报表上直接反映出各部门、项目部的安全投入情况,公司总经理每月审核安全投入情况;为了真正将安全投入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公司逐年制定自身的安全经费开支计划,项目部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经费预算表。据统计,2008年公司账面上的直接安全经费131.6万元,间接安全经费大约600万元。

5、全员纳入一套安全文化管理。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纲要》,其中包括健全的安全文化,随时可影响并感染着每位员工;公司又通过和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在一般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注明安全职责,久而久之,使得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了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履行安全职责的好习惯。

6、全员取得一批安全文化成绩。公司连续第15年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安全先进单位,多项工程被评为安全质量优良工程。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优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有针对性的安全文化体系,这是高危施工行业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值得自豪的结果和成绩。全体员工十分珍视,它促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安全,形成良性循环。

二、持续改进,注重落实“五项措施”,是构建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有效体系的有效途径。

1、注重贯标,不断健全危险源辨识、策划及防护体系。公司2005年全面贯彻执行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系统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中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成熟的方法,包括:第一,采取工艺分解法、经验分析法、现场观察法等不同的方法对所有状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采集全面的危险源存在状态;第二,采用LEC分析法对所有的危险源进行实事求是的级别评定,评出高等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第三是根据危险源级别,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对高等级危险源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

2、注重培训,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培训机制。公司加强培训,对全体员工“晓之以理”,努力以人性化的方式教育引导。其中,建立了以内部培训、岗位培训和外委培训三种形式为主的安全培训机制。

内部培训,即岗前培训课。这是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要上的一堂课,这堂课上,大家开始绷紧安全生产的弦,明确了公司作业范围内 的危险源及其辨识和策划方法,了解了公司安全文化的详细内容,做好了安全意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对工地一线作业班组,监督落实班前会,把班前会安全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抓好。

岗位培训,尤其是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务必使大家在上岗前百分百熟悉工程项目的安全规范要求、危险源、控制目标、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急救和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新员工,在初期特别安排“以老带新”,使从心理上增强自信。

外委培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上级机构组织的安全培训,二是向同行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学人之长,为我所用,丰富我们安全文化的内容和层次。

3、注重宣传,不断扩展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普及机制。培训教育是“晓之以理”,那么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就是“动之以情”。理与情二者结合,想方设法让员工从内心被触动,促使员工真正养成自觉性,促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源动力。

结合安全活动,传播安全文化。包括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安全示范岗”等系列活动,深入基层传播安全文化;通过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安全问卷调查、消防演练等活动,将安全知识的传播贯穿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输给每位员工。

搭建宣传平台,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安全知识宣传走廊,在公司杂志《筑路人》和网络博客圈子上设立安全专栏,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事故教训和公司安全文化理念 等内容,为员工获取安全知识,提高意识和技能搭建了一个实体平台。近期公司组织安全文化活动问卷调查,有253人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安全文化、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非常高。

用好安全规章,提升安全理念。公司2009年将安全生产制度、职责、劳动防护和应急措施等安全知识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编制成书并发给每位员工,号召大家做到“一书在手,严格遵守;一书在脑,安全保好;一书在心,生命长青”。

4、注重检查,深入落实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监审机制。检查监督是安全获得保障的关键措施,公司主要采取项目部施工员直接管安全,进行安全工艺自检,项目部安全生产专职人员复检和安全监督保卫部月检、公司季度考核及领导抽检等三个层面的检查方式,来对项目一线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其中项目部施工员自检最重要,复检是一种查缺补漏,其他三种抽样监督检查是有针对性的检查,是对自检和复检的再监督和再提高,检查结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与项目部评优、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分析检查中的发现的不足,根据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意识、技能方面的再培训。

5、注重创新,拓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特色理念。创新是安全文化不断完善、拓宽的动力之源,公司结合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大安全文化理念,即:安全不仅是人身的安全,也包括思想的安全、人格的安全和家庭的安全,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括了生产、廉政和家庭等方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危行业员工的廉政教 育,确保队伍的安全,倡导家庭美德教育,确保长驻施工工地员工的家庭和睦,让生产安全、队伍安全和家庭安全互相促进、互为保障。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特别讲究细节、讲究长效机制的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探索人性化的方法,让硬制度和软手段有机结合,让适当的方法在合适的位置发挥作用,在有利的时机导入关键的行动,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培育,多年下来,形成了具有工程施工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11.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十一

在当晚的授牌仪式上,姜国华宣读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授予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纺织精神文明示范基地的决定,杨纪朝副会长向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石祯授牌。

“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是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大战略任务的具体举措,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调动纺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推动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深化。自2009年在全行业开展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选取树立了18家先进示范基地及其典型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纺织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今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发出通知,将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活动。

多年来,在董事长刘石祯的带领下,鲁泰纺织一直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持“创造财富、奉献社会、衣锦四海、经纬天下”的使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了企业在深化改革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授牌活动仪式上,杨纪朝充分肯定了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鲁泰公司积极开拓,创新进取,取得更大的业绩,为纺织强国建设,实践中华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石祯表示,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鲁泰公司的支持和关爱,鲁泰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百年鲁泰”的愿景务实奋进。

12.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十二

金洲集团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主营管道科研制造、兼营生态旅游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经过30余年的发展,金洲集团已从年产值几十万元的乡镇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进人管道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列。目前,金洲集团拥有多套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各类管道16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销往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优秀管道供应商。同时,金洲集团大力开发云南生态旅游,形成了覆盖昆明、西双版纳、普洱三大板块的生态旅游产业,成为云南省旅游业龙头企业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说,金洲集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金洲集团一直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在经营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极具文化内涵的“金洲商道”,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金洲集团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把企业发展放到国家经济社会进步、人文自然生态和谐的大局中进行考量,始终把“重责守信、合作共赢、持续发展”作为立身之本和经营之道,把“百年金洲、报效祖国”作为最高追求,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金洲集团都始终坚持以此来判断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崇高追求,从而使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战略,都不会偏离企业发展的初衷和基本宗旨。特别是在新时期,金洲集团更加注重用思维创新和理念创新引领企业战略调整和商业模式创新,用共同的愿景和使命凝聚力量,用互利共赢的思维方式拓展市场,确立了“三个转型”的发展战略,通过与中海油、沙钢等上下游的大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建立“金洲管道商会”命运共同体,投资开发西部原始森林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形成了一种企业、员工、上下游合作者、消费者、社会多方利益共享的友好商业生态,使金洲文化在不断升华中引领支撑企业走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尹援平强调,金洲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说明,持续竞争优势越突出的企业,其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就越小,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作用就越大,其超额回报率也就越高;企业核心价值观在经营实践中的实现程度越深刻、越广泛,其生命活力也就越强,越能够深入人心。金洲集团的这些发展经验,对当前普遍面临经营困难、改革转型任务艰巨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认为,金洲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相融合的典范。他说,金洲文化传承了湖州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浙商精神和金洲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个人印象最深的是金洲集团的责任意识。金洲集团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都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和内涵,通过企业文化的凝练和内化,将责任深植于企业的血脉,形成金洲人的潜意识,转化成企业行为的本能和习惯,真正使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自觉追求和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价值。

浙江省湖州市市委书记马以在讲话中表示,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经济繁荣,商贸繁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商,造就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义利并重、实业报国的湖商精神。近几年来,湖州市广大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弘扬湖州精神、打造产品品牌紧密结合,发挥了企业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金洲集团就是这些企业当中的优秀代表。今年以来,湖州市开始实施培育“金象金牛”的活动,大力培优和扶强一批企业。他希望金洲集团在全市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质量效益好、文化内涵深、竞争力强的企业茁壮成长。

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作了题为“重责守信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他用“危机、坚韧、厚道”六个字表达了支撑金洲集团33年持续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一是危机,金洲集团的前身是一家资不抵债、在夹缝中成长的乡镇企业,为了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企业始终以强烈的压力和危机感,紧跟市场需求,超前谋划对策,全力把产品做到最好,追求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在求生存中引领了行业发展;二是坚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图眼前利益,坚持把有限的财力精力放到管道研发和技术升级改造上去,一心一意把主业做精做强做大,坚持用品质树品牌,用品牌打市场,金洲集团的经销商很多都是合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这都是得益于金洲的品牌、品质和品格;三是厚道,始终恪尽社会责任,在生产中坚持环保先行,20多年坚持参加军民共建,把爱心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参加各种慈善捐助活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这些都是对社会的回报,也是金洲人厚道的体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教授刘光明对金洲集团企业文化成果进行了点评。他认为金洲文化把生态伦理作为重要的价值基础,值得称道;金洲文化是企业家倡导的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责任、质量、共赢”是金洲文化的三大基石,要长期坚持不动摇。他建议金洲集团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加强价值观管理,优化价值排序,不断完善金洲文化的操作系统和支持系统,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国家发改委经济学专家孔泾源就“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辅导,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进行了解读,并就下一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讲解。

13.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篇十三

各部门、各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10〕5号),按照区政府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园区组织企业用三年左右时间,开展创建、省、市、区三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为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着力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推进安全理论创新,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常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目标任务

从2011年开始,园区力争创建1家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确保创建区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5家以上。

三、工作步骤

园区每年组织有关企业参加省、市、区级示范企业验收、命名和表彰。经区政府验收达省、市级标准的企业,上报市

政府申请省、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验收。区政府验收达区级标准的,命名为区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2011年的创建工作分二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准备阶段。各企业要制定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具体方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企业根据区政府要求迅速组织实施,并对照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企业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各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工作日程。进一步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二)严格标准,务求实效。园区将结合单位职责,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协调配合,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和指导创建活动。督促企业从职工的需求出发,把关心、理解、尊重、爱护职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创新形式,加

大投入,采取有效方式,倡导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实现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三)典型引路,扎实推进。园区加强对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推荐示范企业,做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兼顾。要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14.烹饪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篇十四

实训基地建设,硬件是可以买来的,但软件建设是买不来的,需要耐心建设。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氛围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建立具有企业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1.建设与企业部门相对应的实训中心

根据现代化餐饮企业厨房运作条件要求,搭建适合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起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目的。

2.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加强在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烹饪中心里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制定出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专人管理,结合我校6S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保证措施要得力,执行要到位,使实训教学正常有序。

通过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引进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练就职业素质。

3.提炼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通过系部与南宁本地餐饮企业的联系以及校外岗位实训基地的建设,聘请职业经理人到校给学生进行专场讲座,灌输优秀企业文化。使优秀企业文化和中职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思想上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角色的转换,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同时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实训基地自身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训基地内建设企业文化环境、提炼精神理念、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校企合作等, 可以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校内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 也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烹饪实训基地所营造的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烹饪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应具备对各种类型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在此基础上, 还应当具备参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能力与素质。为此,要不断创新实践模式,积极探索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

烹饪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一、工作态度:

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按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工作。

3、工作认真,待客热情,说话和气,谦虚谨慎,举止稳重。

4、应在规定实训时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前到达岗位作好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不得擅离职守或早退

5、实训过程时严禁串岗、闲聊、吃零食。禁止在实训场所吸烟,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二、实训基地着装制度

1、实训时需统一着工作服帽,服装要干净,整洁、实训过程不得裸背敞胸、穿便装和怪服。

2、实训过程需穿工作鞋,不得穿拖鞋、凉鞋。

3、工作服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用其它饰物代替纽扣。

4、工作服须在进入实训区域穿戴完毕。

5、必须按规定围腰系带操作,不得拖曳。

三、实训基地设备及用具管理制度

1、所有设备、设施、用具实行文明操作,按规范标准操作与管理。

2、对所有设备、制定的保养维护措施,需要人人遵守。

3、实训室内一切个人使用器具,由本人妥善保管,使用及维护。

4、实训室内共用器具,使用后放回规定的位置,不得擅自改变,同时加强保养和正常使用。

5、实训室内用具以旧换新,并需办理相关手续。

6、实训室内一切用具、餐具(包括零部件)不准私自带出。

7、实训室内一切用具、餐具应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坏。

8、实训室内用具,使用人有责任对其进行保养、维护、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厨房纪律造成设备工具损坏,丢失的,照价赔偿。

9、备定期检查、维修。凡设备损坏后,须经维修人员检查,能修则修,不能修需更换者,应向学校报告审查批准。

四、实训基地卫生管理制度

1、实训过程加工食物用过的废水必须及时排除。

2、墙璧、门窗应坚固美观,所有孔、洞、缝、隙应予填实蜜封,并保持整洁,以免蟑螂、老鼠隐身躲藏或进出。

3、定期清洗抽油烟设备。

4、工作厨台,橱柜下内侧及厨房死角,应特别注意清扫,防止残留食物腐蚀。

5、食物应在工作台上操作加工,并将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刀、菜墩、抹布等必须保持请清洁、卫生。

6、食物应保持新鲜、清洁、卫生、并于清洗后分类用塑料袋包紧、或装在盖容器内分别储放冷藏区或冷冻 区、要确定做到勿将食物在生活常温中暴露大久。

7、凡易腐败的食物,应储藏在0度以下冷藏容器内,熟的与生的食物分开储放,防止食物间串味.冷藏室应配备脱 臭剂

8、调味品应以适当容器装盛,使用后随即加盖,所有器皿及菜点均不

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9、应备有密盖污物桶,潲水桶,潲水最好当夜倒除,不在实训室内隔夜,如需要隔夜清除,则应用桶盖隔离,潲水桶四周应经常保持干净。

10、学生实训时,工作衣帽应穿戴整洁,不得留长发、长指甲,实训时避免让手接触或沾染成品食物与盛器,尽量利用夹子、勺子等工具取用。

11、在实训过程时,咳嗽、吐、打喷嚏等要避开食物。

12、实训室内工作人员工作前、方便后应彻底洗手,保持双手的清浩。13、实训室清洁扫除工作应每日数次,至少二次清洁完毕,用具应集中处置,杀虫剂应与洗涤剂分开放置,并指定专人管理。、不得在实训室内躺卧或住宿,亦不许随便悬挂衣物及放置鞋屐、或乱放杂物等。

四、实训基地消防安全

1、实训室配备有消防设备,每位学生必须熟悉并了解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防设备

2、所有人员禁止在实训室内吸烟,不准在灶台或高瓦数电灯附近放置燃易爆物品。

3、如果发现电线松动、磨损、折断、电源插座和电器的破损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实训教师,以便及时修复。

4、实训前必须检查燃油管道、燃烧器、开关等设施的安全状况。发

现泄漏,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告知实训教师。

上一篇:爱国主义手抄报下一篇:春节联欢晚会消息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