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2024-10-25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11篇)

1.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一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

1、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合理。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机构设置比较冗杂,一些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该管的不管,致使企业组织机构权利与责任之间关系模糊,内部控制运行效率不高;

二是单位内部不够重视注重横向间的协调反而比较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同级各部门间缺乏重要沟通,最终导致沟通不畅,指令的执行不通畅。

2、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较低且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的企业领导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执法,相反地去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系统缺乏了其应该有的独立性;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谋取私人利益而胡作非为,无视会计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漠视就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上心,从而减弱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用;另外还有管理者普遍未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低素质的管理即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会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

(二)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能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健全。

企业的预算过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预算考核的执行会遇到一些阻碍。

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人与企业,考核方常常将个人感情加入,使预算管理控制被严重减弱,被考核方故意躲开主观因素,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对绩效的不利影响。

二是预算缺乏客观性,与实际相脱节。

有的企业在进行预算时,基本上是根据编制人员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且参杂着主观经验去编制,缺乏权威的依据,难以成为企业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标准,不被市场认可。

(三)审计监控方面

1、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迅速,但是过多的是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因此很难受到企业的重视,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全面扎实的审计知识,而且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内部审计很难实施其应该有的作用。

2、外部审计监督过多的强调了形式,走了过程。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当前社会监督主要是市场上一些组织机构的审计监督,但是这些组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十分有限。

政府监督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联合起来进行监督,监督功能交叉,缺少交流,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控制环境建设,构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构建合理组织机构。

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让各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

组织机构的设计不仅受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等限制,还与企业领导层的作风行为、执政观念和思想认识有关。

切实用法规去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用可行的制度来管理员工。

2、增强企业领导对会计法规的认识,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多开展一些法规培训,让他发自内心遵守法律法规,领导也要起带头作用,建立起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问察,将企业领导的工作结果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进行挂钩,各尽其职,让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确实落实到位。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的预算管理组织,各自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如董事会就应该制定好整体的预算方案,总经理就要针对董事会提出的方案制定相应的程序去实施,而预算管理委员会就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控制监督的作用。

其次,要编制预算,就应该提前有所规划,对市场进行分析考察调研,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盲目的预算编制工作,让预算指标更趋于客观公正,与企业实际相符合,更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另外,得到实际预算结果后要与之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有问题就要找到它并分析其中原因,为以后工作铺好路,使预算真正能够约束到企业。

企业只有在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计划的前提下,才能使预算真正约束到企业,从而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完善

1、把内部审计的有限性作用尽可能的运用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机制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更加了解本企业的情况的,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从而进一步去采取积极有用的措施方法。

所以,在保证独立原则方法下,要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有效合理的,促进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起良好外部监督氛围。

政府部门要明确职责,合理划分,落实责任到位,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合力形成高效的监督;让舆论监督发挥其作用,大力鼓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去公开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让广大老百姓了解;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查质量,让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责任真正的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2.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二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研究

一、关于成本控制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也把成本控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无论经济环境是否景气, 都必须控制成本, 消减不必要的开支, 以便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回报更高的业务中去。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

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可以从理论分析和现实需要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其理论上的重要意义主要基于下面这个会计等式, 即:企业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企业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从上面等式可以看出, 要想扩大利润, 无非是从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费用三方面着手。另外, 广义的成本包括了上述公式中的“成本”、“费用”, 因此, 有效控制成本对于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实需要角度出发, 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 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2. 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 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 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 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 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

3. 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

经济责任制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控制, 首先需要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 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 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 收到实效。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成本核算范围狭窄, 成本计算目的单一。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一般把作业、顾客和市场等排除在成本核算范围之外, 不能很好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服务。

2. 对成本习性和成本动因的认识过于简单。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根据和产量的关系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所以产量或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因素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被认为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唯一原因。而实际上, 许多的成本是受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其它因素所驱动, 成本动因应是多样的、多层次的。

3. 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在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制造环境下, 人工成本不断下降, 制造费用不断上升, 如果仍旧用直接人工等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必然造成产品成本的严重扭曲。

4. 控制领域狭窄。

从控制的空间领域来看, 成本控制通常立足于对生产销售各环节、各职能部门制定工作目标下达到各责任中心, 并实施指标考评, 这样的成本控制系统只是局限于单一企业主体的框架, 而没有把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连接关系纳入控制范围之内;从控制的时间领域来看, 如果以产品的生命周期 (包括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 为时间轴来分析, 传统的观念把成本控制片面地理解为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以及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的控制, 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忽视投产前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成本控制。

5. 控制思想的局限性。

成本控制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各类责任中心、各级组织甚至个人, 期望通过控制每个个体达到最佳以求企业整体最佳。而实际上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各个责任个体片面地追求完成单一的责任指标, 而无视履行其它方面的责任, 容易造成对企业整体目标的破坏。

6. 仅重视单项作业的成本分析, 忽视从各作业之间的联系来考察成本。

从企业整体的高度看, 联系是企业削减成本强有力的潜在来源。但很多企业很少认识到影响产品总成本的所有因素, 特别是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与下游购买者之间的联系, 以及企业内部各种作业间的联系。如采购、生产与销售的联系将直接影响企业库存成本的增减:研发活动的投入则需平衡考虑未来收益与当期费用的联系。“一刀切”单纯地削减成本而不考虑对收益的影响, 特别是对总体收益的影响, 是我国企业控制成本的最大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原因, 归于一点就是缺乏进行成本分析的系统框架和基本工具。现行的成本分析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会计制度。虽然会计制度确实拥有成本分析有用的数据, 但却常常有碍于战略性成本的分析, 致使企业不能从广义的、整体的方面, 从战略的角度全面、充分理解成本行为。

三、提升企业成本控制效率的相关对策

1. 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一是更新成本控制的观念。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这就要求成本控制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技术。在传统成本控制中, 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 在成本控制中, 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 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成本控制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 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略成本控制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控制的这一目标, 不难发现, 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 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服务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 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 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成本控制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二是转变思想, 突出人的因素。在生产力各要素中, 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搞好, 人才是关键。企业应从人际沟通入手, 以控制和协调人力资源为链接, 降低企业成本。一个企业领导者若不能很好地与下属沟通, 那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领导者。企业高层管理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重大问题, 很难关注到基层工作, 可往往很多的成本就是在基层工作中因疏忽而流失的。因此, 领导者要善于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不足, 能觉察到整个企业存在的问题, 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免遭不明损失, 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柔性管理理念就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企业员工之中。通过良好的沟通使得员工乐于接受挑战,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潜力。这是高效率工作的最大动力, 也是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的一项途径。

2. 建章立制, 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一个全员成本控制体系;二是实行预算管理, 从源头上节约成本。

3. 突出方法, 从多角度控制成本。

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 从细微处着手, 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利用网络技术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实行价值链管理。其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通过价值链分析, 寻求以整合或称一体化方式降低成本的途径。 (2) 通过价值链分析, 可以利用行业价值链来消除不增值作业。 (3) 通过价值链分析, 可以找出企业内部的不增值作业, 结合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法, 达到消除不增值作业, 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法人治理市场经济会计监督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徑,本人认为如下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在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风险评估委员会等。但我国企业目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股东大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要有独立董事并设立审计委员会,却存在重形式、轻制度的问题,如独立董事制度,西方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股东、投资者的利益,而在我国,虽然形式引进了,却没有真正落实到机制的转化上,有的企业聘请的独立董事是主管领导、有的企业为了广告效应,聘请名人,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股份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

二、企业管理当局认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影响非常大,但我国真正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一套真正的管理理念,重经营,轻管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当局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不够重视:有的并未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残缺不全,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或者以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等。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流于形式,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算完事,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如何;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有时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或搞账外账、隐匿或偷盗钱财物资。例如某银行分理处,存在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制度对会计、出纳、保安的职责与权限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界定。但是,长期以来没有被很好的执行,为了“简便”,由会计人员一人掌管所有钱款,并对关于运钞车特征的上级通知毫不理会,终于被犯罪分子瞅准了机会,开假运钞车把钱款劫走,造成重大损失。由此可知,再好的制度不被执行,也是形同虚设。另处,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其管理滞后,加之改革中的探索尚有一定的过程,使企业对某些新业务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暂时也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健全性。

三、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缺乏科学性,功效难以发挥

目前我国虽然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组织不健全,把执行了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致使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二是偏重事后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之分。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属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这样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三是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轻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有些企业甚至仍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损失相当严重。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把是否被犯罪分子抢劫过作为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好坏的指标,这严重违背了考核指标的可控原则。

四、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不力,考评机制弱化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等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企业虽然也设有一些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另外,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对其内部控制综合考察。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利益影响,各方对此关注不够。虽然近来证监会对少部分企业有所要求,国家审计署也作为测试的一项内容,但这只是笼统的要求,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约束性不强。这就造成信息系统失真,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例如武汉石油公司财务总监先后把公司 1500万元存折借给其同学进行抵押贷款,而其同学把抵押贷款所得款项用于赌博,全部赔进去了,直到银行追还贷款时,才东窗事发,但是所有的款项已经被耗用,无法追回了。其间经历过大小财务检查九次,都没有发现存折被挪用的问题,就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盘点存折。

五、会计监督乏力,财务控制漏洞百出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北京白塔寺医药公司一位19岁出纳员,运用私刻公章、假造合同、支票、汇票等方式贪污公款1000多万元,事发后该出纳员被判处死刑。该案出纳员固然罪有应得,但是内部会计控制薄弱,会计监督不力也难逃其咎。“一个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一个坏的制度却能使好人变坏”,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上,这一结论同样适用。

六、外部监督乏力,审计制度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再加上个别黑幕交易,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总经理(或厂长)的直接领导下,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求企业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在内的内部监督办法,使企业的内部监督规范化、制度化,使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事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监督和全过程控制的作用。

七、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规避了市场风险,而市场经济风险处处存在,许多企业仍然是计划经济决策方式,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认识,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只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造成大量的失败教训。春都集团、广东国投、东北华联等不胜枚举的案例都是这方面的充分证明。随着我国加入 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往往出现盲目扩张等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小英: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5,1

[2]陶华: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研究[J].经济管理,2006,9

[3]杨有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荣恩:建立和完美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

[5]唐予华李明辉詹胜兰: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J].上海会计,2002

4.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企业要想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要求企业在保证外部经营的前提下重视内部管理工作。其中,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凸显,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从问题视角入手,探索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企业管理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研究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和探索,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研究开始被提上日程,相关领域开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企业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作用非常重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范围及内容,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合理分配企业已有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一般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5个要素,在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监督以及完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实践中,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高低直接导致经济活动不稳定和不安全,这也是近年来企业管理者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的主要原因。

2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经营者只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内部控制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并发挥出实际作用。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运作机器,很多工作流程之间只有进行科学衔接,才能促进企业大机器良好运行,内部控制管理就是此过程的稳定器和监督者,通过制定规范和制度,在实践工作中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运营依据,带动整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内部控制管理能够通过实际工作使企业认清自身发展目标,找到一条适宜的道路。众所周知,设立企业目标对于引领企业未来发展、实现企业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引导企业设置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化目标,通过推动企业朝着目标前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不断探索更多可能并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总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工作,具备研究的必要性。

3 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尚不健全

创设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需要跨越以下两方面的障碍。一方面,企业组织结构集权分散化。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之外,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都存在集权过于集中的现象,企业实际管理权一般都由企业管理者一人掌控,无法形成权力制衡与牵制作用,出现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差错,引起员工不满。同时,企业在进行活动决策时,会因为权力的集中性导致决策不合理,不能代表多数人的意见,缺乏专业性和可行性,进而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我国企业现阶段还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环境。

3.2 风险评估防范缺乏系统性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风险评估不够科学,企业能否科学开展风险评估以及防范工作,是保障企业经营安全性的重点。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差,再加上缺乏专业的评估人才,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风险问题。此外,在制订风险应对方案方面,多数企业做得还不到位,缺乏可衡量性和实际操作意义,不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不能保证企业顺利开展经济活动。尤其对于很多新成立的企业来说,由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把初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增加盈利上,往往会忽视风险评估工作,导致一些风险乘虚而入,企业管理者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从而不产生很多问题,甚至会导致破产。

3.3 内部监督不到位

监督是防止腐败、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监督对象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督体系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对象一直局限于财务会计人员,会造成其他人员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过程出现问题。同时,企业监督力度不足以及监督体系没有一个明文规定会导致员工不重视、不配合监督工作,采取应付的工作态度,监督意识薄弱。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管理者通常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和财务工作,会将财务部门作为首要监督对象,对其进行无死角监督和考核,却对其他部门放任不管或监管力度较小,这种与其他部门形成的鲜明对比就会导致员工之间的不满,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监督体系并非一种可以进行口头相传的常态化规定,由于人员素质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监督制度的明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企业会忽视这种书面工作的检查和落地,会导致员工认为监督工作只是一个“面子工程”,不需要耗费精力去约束自身行为。

4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4.1 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要求企业要完善组织架构,结合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进行重新调整设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环境来说,企业要求每一个员工进行支持,并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评估提出相应建议的形式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发现架构中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进而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此外,要将权力分散和集中结合起来,防止权力一家独大或是过于分散,建立一系列权力制衡机制,通过竞争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要避免用出现人唯亲的现象,应采用实力至上的选拔机制选择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工作中的个人主观性代入,防止决策融入个人喜好和个人倾向性的动机,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投票制以及会议讨论的方式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实施以上几种手段,企业就能够构建一个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大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促使员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 4.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

企業管理者想要建立一种健全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就应当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加大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通过设置专门风险评估员以及风险管理岗来促进风险评估的常态化运行,重视风险的前期挖掘,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其次,注意评估过程的科学性,使用专业化的评估手段,评估员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注重学习专业理论,通过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办事能力,避免受主观影响,时刻保持中立性。最后,企业要制订预判性强的风险应对方案,把预防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前面,不能在遇到风险时才临时被动应对,减少风险的破坏性。

4.3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要认清监督部门的重要作用,争取在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监督部门,确保其具备不受其他部门影响的独立地位,保证办事效率,并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从而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第二,认清预防的重要意义,把企业现阶段的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提前到事前预防,扩大监督范围,争取早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内部控制全过程都有所保障。第三,明确内部控制监督标准和运行程序,把原本零散、不成文的监督机制整合成一套完整体系,尤其是划分内部控制缺陷标准,只有明确划分标准,才能在日后监督工作中顺利进行实践。第四,增强全员的监督意识,净化企业内部风气,通过意识培训课程以及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企业成员将自身职责牢记于心,同时也要保证内部控制人员成为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且懂得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4.4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采购、存货、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以及售后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管理。实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而且能促使各生产环节进行相互配合。

5 结 语

5.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五

会计实务操作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首先根据中小企业独有的特点,总结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和需求,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得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会计造假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中小企业可信度。探讨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和需求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有其独特的特点,据此,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企业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受重视程度。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手法。我国中小企业人员数量少,运用交叉审核方法可以用少数人员相互交叉核对个人工作,从而达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目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需求性

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资产更为保值和增值。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缺陷,其所有者会更加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加上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所以更需要有一套能够保证系统安全、维护企业生产和管理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机制。而内部会计控制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有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潜在动因。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达到分离的阶段,经营者即是所有者,经营者可以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以实现所有者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来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具有最大的渴望与动因。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会计控制薄弱而导致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内部会计控制的

会计学习交流 hj.jinzhangben.cn

会计实务操作

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1、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因此,管理者往往忽视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

2、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着误解。他们认为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控制残缺不全: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把会计控制看做是一堆文件、手册和制度,遇到具体问题时,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领导说了算;有些管理者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有些管理者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

(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2、在资产控制上,有的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在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上,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职责不合理

中小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对于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比较重视,而对于横向间的协调与合作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对于内部会计机构,一方面,有的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将会计和出纳工作由一人兼任,或者将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给会计事务所代理;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却层次不清。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分配不当,这些都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外部监督,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往往使这些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不尽人意。对于内部监督。中小企业更多考虑到成本费用等因素,极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且独立性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再加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种种监管形同虚设。

会计学习交流 hj.jinzhangben.cn

会计实务操作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分析

下面将针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企业生命周期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的目标出发,结合COSO报告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创业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内部会计控制方面

企业所有者在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增强企业所有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这对于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创业期,提高企业所有者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这样才会促使他们切实地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达到会计控制和企业发展的目的。

风险评估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的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并且管理层次较少,决策层能够较快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因此企业所有者应该主要从业务、资产两个角度对风险进行结果判定、统计、分析,评估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控制内容进行分类,并对选定的控制内容展开进一步的细分,运用评估专家(如内部审计师)的理解和判断来确定控制风险的性质,并有针对性地处理相应风险。

控制活动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的控制活动方面,首先要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由于中小企业创业期人员少,比较容易产生岗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要做到账、钱和物必须分管,各尽其职,来减少资产损失。其次要实行财产安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资产保护和定期清查。创业期中小企业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对财产物资的接触。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防止资产直接接触损失的发生;另一方面应

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同时应进行记录保护,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监控活动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由于资本有限、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因此。企业要加强企业所有者的直接监控力度,重点加强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同时,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逐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实时关注环境的变化情况,当企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或国家会计制度发生变更时,要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之适应变化的环境,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会计学习交流 hj.jinzhangben.cn

会计实务操作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应该科学地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各层级的工作职责。企业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员工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同时,企业要加强监事会的监督控制作用。监事会在实施财务监督的同时,要对企业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以及董事会、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严格实施和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在实行会计系统控制过程中,企业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进行岗位和人员控制。企业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进行会计记录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企业采用电算化时,一要运用计算机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二要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三是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入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入系统。处理会计业务。

建立相对独立的监控层次

中小企业成长期要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一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禁止一个人全过程独立处理。二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三是建立以内部稽核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监控防线。内部稽核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业务活动,并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反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成熟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重新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期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首先,组织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规模、管理理念、经营战略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在职责分明的同时,搞好整合,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地运行。其次,在重新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即要做到家族成员不能担任关键管理岗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决策层人员、决策执行人员和监督及审计层人员彻底分离等。总之,要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提供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

建立完备的风险评估机构

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应该将风险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贯穿、应用。具体来说,企业应当设置财务部或审计部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配备相应

会计学习交流 hj.jinzhangben.cn

会计实务操作 的风险管理人员来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应当对企业每项业务、每个部门、每个部分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建立起企业风险数据库。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清理。同时,企业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将风险意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

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控

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和主要风险;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还应包括稽查、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制定组织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同时,也可借助外部监控主体对企业进行监控。随着我国独立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规范,利用独立审计的结论服务于企业管理已成为可能。

总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六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我国已成为世界在外资使用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国外资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论极大刺激我国工业尤其是外贸工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在国际收支上出现双顺差的格局。与此同随着外资使用总额的增加,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竞争日均激烈,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国内企业虽然身在国内,但仍受到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还需要高水平的成本管理。高水平的成本管理在保留产品原有的质量前提下,通过相关的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实现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品种多得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如果在相同的质量下,产品和服务具备同类产品更低的价格,那些该产品和服务一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的占有率也会极速提,企业也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因此增强,本文以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对问题和不足做科学、系统、有效的分析上,并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知名企业的成熟经验,针对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旨在推动凯瑞企业更好、更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词:成本管理;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1.成本控制的理论综述 1.1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期间预先制订的成本管理方针,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能范畴内,在生产消耗产生之前以及成本控制过程当中,对各类影响成本的要素和前提的一系列防患和调度措施,以确保成本管理目的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根据其控制成本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以及采取的策略可以划分为广义成本控制和狭义成本控制。广义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以降低生产或服务成本为目的,对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或服务的整个流程采取相应的改革,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消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此成本的下,企业的成本是限定、不变的,在实际当中成本相对节省。狭义成本控制是指以达到设定的成本定额为目的,只涉及限制项目的成本,在实施决策过程当中尽力达到成本限额,降低成本开支的绝对额。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指使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对企业再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类损耗进行估算、调度和监督的过程。以饮料生产商为例,大多数人认为若想降低饮料生产的成本,必须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显示,饮料的产品生产成本只占整个产品价格的一半,产品的价格另一半则产生于商品的流通、运输、储存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因此进行成本除了对生产阶段进行调整外,还需要从整体去分析和发现问题,降低企业的如管理模式、运输流程、货物储备等这些方面的花费,实现成本的降低,而这一过程也是企业发现自身经营问题,挖取企业发展潜力。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的中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本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生长、发扬和强大。1.2成本控制的内容

如上文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的表明,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一半是在生产环节产生,而剩下一半成本则是由围绕产品生产其他生产环节造成的,如产品的宣传、运输、包装设计、销售网络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既然生产环节占所有成本的一半还要多,若能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必会大大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因此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是进行成本的管理的首要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根据生产流程,一半的生产成本管理分为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生产人员薪资管理、制造成本管理。同时企业还需控制运输、管理等这些导致另外一半成本的环节。此外鉴于企业所处的行业、提供的产品、生产的流程各不相同,并且各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占商品价格的比重也不相同。为此企业在此基础上符合自身的成本管理。

1.3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控制成本,倘若想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如下: 1.3.1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由于控制成本而发生的成本,不能超过由于缺少而损失的收益,在极大程度上经济原则取决于我们在重要范围中选择关键要素进行控制,而不是对一切成本都加以详细的控制。经济原则需要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改正误差,具备实用的功能。有效、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个特征:管理者能快速发现问题所在、明确问题的责任人并进行处理、并让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除了要遵循经济原则外,确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严控控制日常生产的成本,还不能忽略出现种种例外情况,有时消除这种例外产生的成本,将会为成本的降低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成本管理工作应符合重要性管理原则的要求,应该重点注意重要事项,可以从略成本细微的尾数,小数额支出以及不太重要的事项。1.3.2全员参与原则

该原则是指成本来及与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所需要的花费都将在产品的成本中体现。因此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该在成本控制的领域里面。因此,每个职员都应该负起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所有职员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所有职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成本控制对职员的要求是:具备成本愿望和成本观念,培养节约成本的良好习惯,具备控制成本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成本控制这一复杂多变的过程要有准确的认识。成本的控制只有在企业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企业员工为此需指定共同的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在目标的驱动下,实现成本控制的终极目的。1.3.3因地制宜原则

该原则是指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时,不能将本行业的成熟经验照搬到自己身上,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借鉴。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真理都有自身使用的范围。成本管理系统的经验也是这样。对大型企业有效的经验定义域小型企业不一定适用,股份制企业的经验对于家族式管理企业与不一定有效,服装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用在食品生产企业身上,其效果只能去想象。有如如,新建立企业的管理重心是制造和销售,而不是成本;营业之后管理重心是经营效率,开始控制支出以及设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之后管理重心是扩大市场,设立收入中心和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大的旧企业管理重心是巩固组织,要求详细的计划以及设立投资中心。因此成本管理应依据企业的管理结构、资产构成、生产流程以及薪资酬劳制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模式。1.3.4领导推动原则

因为成本控制牵涉所有职员,并不是一件受人欢迎的事,所以需要最高当局进行推动,作为企业的领导应当重视以及尽力支持成本控制。由于最高当局是否尽力支持成本控制决定了各部门职员是否认真办理,因此,各部门职员需要具备信心完成成本目标,领导也需要认定,成本控制的目的和定额能够完成成本控制的成败。然而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品质,实行成本控制不能好高骛远,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1.4成本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1.4.1成本控制的作用

实行成本控制确保企业达到既定成本目的。任何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资金收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成本控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在保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使以公益目的存在的慈善机构,也需要进行成本管理,试想一个慈善企业将募集来大多数资金用于机构的运营,而不是开展慈善活动。久而久之机构的名誉将会受到损害,公众也不会想机构捐款,慈善机构也就失去本身存在的价值

其次成本控制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更多的利润,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只有更多的利润才能使得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设计和研发更好的产品,实现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1.4.2成本控制的意义

首先,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位于首位,成本控制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成本管理包含成本分析、决策、控制、核算以及分析,其中,预测和决策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其次,成本控制推动了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成本控制在各种控制系统中起到了综合全面的控制作用,实施成本控制,需要设立一定的控制标准和制度,例如材料损耗定额及领发制度,工时和费用定额都需要修订,并且加强各种管理措施,从而确保有效实施成本控制。

最后,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条件,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要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将成本管理任务分发到企业的各部门,第二步对于所要完成的成本控制每个部门要明确责任,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成本控制工作的热情。最后要及时总结一定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2.案例分析——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2.1公司的概括

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麻黄梁汽车产业园,公司主要业务是凯迪拉克品牌汽车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是上海通用凯迪拉克在榆林地区唯一的授权经销商。展厅是按照上海凯迪拉克公司全国统一的形象要求,并且根据上海公司的最高要求建设的,其硬件设施在全陕西的凯迪拉克经销商中名列前茅。公司下设销售部、市场调研部、车辆维修部、财务部。现有职工126人,销售人员43名,汽车维修人员70名,人均年龄为45岁,是具备丰富的汽车销售与管理经验的团队。

2.2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2.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经过调查,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已经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和改进。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时,由于缺乏成本管理经验,想当然认为控制成本的途径就是缩减办公开销,看重数量指标而忽视效益指标。另外企业管理人员每当成本上升,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不是归咎于物价上涨,就是归咎于上级策划不周全,仅仅从客观方面寻找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淡薄的成本管理意识当中寻找因素,总是把希望寄托于上级可以制定调整成本的方针。管理者和员工担心肩负责任,担心承担风险,层层向上级仰望,工作人员缺乏成本管理工作的自主意识。由于管理成本意识薄弱以及管理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2.2.2人力资源耗费严重

该公司人员对人力资源成本损耗缺乏重视也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具体体现为该公司内部人员配置绩效不合理,大量人员集中到辅助行业,而最关键的也是最需要人员的一线却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公司的人员配置没有按照生产需要来安排,人员配置的失衡造成公司大多数人力资源处在闲置状态,公司支付大量人员的薪酬去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造成公司管理成本的上升。另外在一线生产管理公司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注重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生产规章训练,致使企业生产人员技能低下,违规操作行为屡禁不绝,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进而导致公司生产成本上升,2.2.3成本管理混乱

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成本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该公司经营者通常忽视成本管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想方设法在产品价格上下功夫,靠涨价或者变相涨价获得经济效益,然而不是在成本控制上做文章,长此以往,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顾虑太多,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实拉开档次,不敢使那些优秀、突出的员工先富起来,不能使他们收获名声与财富。不敢真正反对超支、浪费,成本控制目标没有完成的部门并没有因此受到处罚,有些没有完成部门的领导还获得升值加薪,在进行成本工作评价时顾情面,客观,迁就,奖惩不明确,致使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无法成立起来。不能真正决意根除寄生公司,没有“根治”经济主体挤控的行业现象,缺乏保障措施“强硬行动”,重要问题始终不确定和残酷,责任落实不到位,阻碍了成本管理的进行。2.2.4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财务上不能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公司每项开支都要想上级部门申报,由于申报环节繁琐,耗费大量时间,错过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才外公司在生产技术革新上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额度远远不够,缺乏对产品研究、设计、市场开拓等活动,这也就表明了该公司的发展空间有限。通过加强管理来进行成本控制,是暂时的,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程度的技术,以确保顺利完成各个方面及质量的产品,这样的成本控制所取得的成绩是极为有限的。技术革新作为成本控制的另一种方法,它与上述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尽管在技术革新的前期公司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技术升级,但因技术升级也会带来成产效率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这种改变势必提高公司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从长期看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推进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亦是阻碍企业成本控制的又一原因。3.加强凯瑞公司成本控制的措施建议 3.1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强化成本意识是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员工务必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必须从整体规划和落实,除了将注意力放在市场,还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两项工作要同步开展,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获得一席之位。,提高认识,科学管理思想和观念,务必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并且踊跃带头,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经营者、管理者应以实务为出发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和方式,进行各自分工,各司其责,自查缺漏,狠抓成本,狠抓效益,使得对企业生产链条的成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控制。要认真看待问题、吸取经验教训、认真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使得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2)培养和指导员工提升经济核算的观念,致力培育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职工团队。一个员工因为工作效率低下或消极工作给企业成本提高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量变会导致质变,如果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员工数量持续增多,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因此企业领导需带头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加大成本控制宣传,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作用,让成本工作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激发员工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2制定合理薪资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人工费用可以减少成本的浪费。基本方法是控制劳动成本,改进劳动组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削减浪费,实施合理的奖罚制度以及激励方式,现如今汽车行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的原因,导致从业队伍不稳定。企业需根据现有的状况健全薪酬福利体制。健全的福利薪酬体系,一方面可以事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增加职业荣誉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福利的投入同时也可增加回报。根据国外一项研究,公司在福利每投入1美元,在经济效益方面将会获得6美元的回报。健全的薪资必须做到公正、科学性以及灵活性。同时还要处理好薪资和福利的关系,提高薪资收入在总体收入中的比例,从而保证快递人员的日常开销。福利发放需及时和公正,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福利激励员工的功能。除了建立健全的薪资福利制度外,企业还要构建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包含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理念文化、行为准则等。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缺乏合理的计划,以为简单的喊口号就是文化。顺丰南通公司需吸取国外优秀公司的经验,围绕企业和员工双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计划书上。通过上述措施,员工的工作效率必会有着大幅的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3.3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成本管理机制是企业员工得以生存的前提,只有盈利的企业才有资格、有能力、有计划谈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管理,逐渐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畴。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已成当务之急,详细的途径如下:(1)改进生产工艺。榆林凯瑞汽车销售公司在生产汽车零部件销轴时,该销轴最大外径为φ38,最小外径为φ28。原来工艺为:采购直径为φ38的圆钢——下料(长132mm)——车,后改为:采购φ30的圆钢——冷拉至φ28.25——下料(长147.5mm)——热煅(长132mm)——车。工艺改进后,材料消耗定额由原来的1.18kg/支降为0.73kg/支,以每吨材料3800元计算,即每支产品节省材料1.45元,而增加的冷拉加工费、热煅加工费仅为0.2元。而且在车加工工序时,因材料损失率降低少,单位时间零件的产量与以往相比提高将近十个百分点快。由此可见企业改进因生产工艺企业而获得的收益是很直观的。因此通过不断改进生产中工艺,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随着企业成本的降低,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更强,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将会更好。

(2)提高生产过程的管理水平。所谓提高生产环节管理水平,就是企业整个生产历程出发,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如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材料的损耗率,提高仓库使用率,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想要降低产品成本,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务必要全面管理生产过程。

(3)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主管和审计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全力合作及时检查财务并且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打击非法现象。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当中,财务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企业应当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加强监督,保证完成成本目标。

3.4不断实现企业产品的创新化发展

技术创新相比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无论是在取得效果上,还是在企业今后发展推动上,没有任何方法能与之相媲美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首首要选择也是最优的选择,企业只有在生产技术上不断的革新,加强创新,提升产品生产力,才能够加有效的降低成本。具体而言,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应用当中力求产品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性能水平,也需要提高生产质量,这是更好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唯一途径。因此,为了减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手段,以确保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结束语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了解,充分把握每个难的的机会并且力求领先,是企业迈向成功的秘诀。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才能让企业这条大船在险峻的市场大河中走的更长、更远。这也是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的不二法宝。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并根据自己在本公司实践所获资料,本文主要围绕榆林凯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根据国内生产成本控制规范要求,分析得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善本公司成本控制现状,重点在与建立一个持续发展、行之有效、具备自身更新功能的成本控制机制以及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领导组织。一个好的领导加上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成本将不再是企业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为其成本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使得企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1]周萍.浅谈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商情,2013 [2]陈龙,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33)[3]王萍,孙赫.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 [4]王红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5]何宏斌,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知识经济.2015(08)[6]张楠,试论价值链理论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13)[7]赵亮,基于财务视域的企业成本控制以及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6(02)致谢

7.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七

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 全面推行招投标制, 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 施工企业要想创造效益, 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 苦练内功, 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因此, 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是目前非常现实的途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于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 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 如何加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已成为施工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概述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 指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项目部在对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 不断降低项目成本, 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时, 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 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市场实际出发, 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 并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 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 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 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无责, 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 既不能疏漏, 又不能时紧时松, 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是一次性的, 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 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 即使发生了差错, 也已来不及纠正。

(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 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 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即PDCA循环。一个工程项目是由许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的, 每个单项工程也应具有相应的成本目标。因此, 应将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目标逐个细化, 落实到施工班组, 签订成本管理责任书, 使成本管理自上而下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达到参与工程施工的部门、个人从第一道工序起就注重成本管理的目的。

(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 项目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全面推行项目部施工管理, 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毋容置疑的是只管干活, 不管算账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有的项目部只管生产任务的完成, 成本意识淡薄, 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近两年来在抓项目部达标升级, 企业考核项目部的指标时, 重点放在生产任务完成上, 降低了对施工质量、效益的考核。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材料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等材料费用以及材料租赁费等。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 一般经验值为55%-65%, 因此它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 就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2间接费用控制不力

间接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10%左右, 间接费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其他费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开支严重失控.

三、强化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

1做好成本预测, 加强前期成本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在采取相应降低成本措施做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 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 指明方向和途径, 为此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做好成本预测, 加强前期成本控制, 归结起来有:一是做好投标工作。对投标费用, 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 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 并落实到投标责任人进行管理。为了考核投标费用开支情况, 建议单列科目并按费用性质进行核算, 期终, 按费用性质转入管理费用有关科目。二是中标后的价格分解。对中标工程, 首先要对中标价格进行复核分析, 看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高, 有利可图或盈利, 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低, 无利可图或是亏损, 然后编制内部预算, 根据编制的预算和费用项目, 通过对项目工程成本与标价的比较测算, 把项目成本价格确定在标价的一定百分比之内。三是工程成本预测方法可以依据单项工程投资分割, 测算出该项工程应收取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然后再根据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技术组织方案和降低成本措施, 对该单项工程逐一测算出实际需要各项成本费用和成本降低额。

2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 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 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 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

(1) 人工费的控制

重点是定额定员的控制, 项目部一方面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劳动定额、工时定额, 认真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 这样既能提高劳动生产力, 又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另一方面对生产工人的工时利用也应控制, 使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不超过规定工时数。除此之外, 对职工的奖金也应加以控制, 奖金的发放必须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认真计算, 并报劳资部门审批。要彻底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做到按劳取酬。要合理配备民工, 加强民工管理, 杜绝民工使用上的浪费。

(2)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 (1) 买价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 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 货比三家, 择优购料并公开采用招标方式; (2) 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 就近购料, 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 以降低运输成本; (3)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减少资金占用, 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 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5) 工程合同科一定要制定材料计划表, 并报项目经理部审批, 采购人员凭材料计划表购料, 否则仓库人员不予验收, 财会部门不予入账。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 (1) 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 如超出限额领料, 要分析原因,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低于定额用料, 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 (2) 改进施工技术, 推广使用降低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 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 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 (4) 认真计量验收, 坚持余料回收, 降低料耗水平; (5) 加强现场管理, 合理堆放, 减少搬运, 仓储损耗。

(3)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项目部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 从实际情况出发向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申请配备合理、经济的施工机械, 对那些使用时间较短的特种施工机械, 可以采用从外部租用的办法, 并搞好市场摸底, 对一些机械设备,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予改造, 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 大大提高效率;二是严格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油料消耗定额, 开展单机、单车等多种形式的内部经济承包核算, 从而达到增加机械设备的作业产量和进一步减少配件和油料的消耗;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 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 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减少大修费用的支出, 并在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 加强审批与监控, 避免“带水”修理。四是加强对设备及配件的采购与管理, 大型设备一定要采用招投标, 机械配件是机械设备的易损件, 更换频繁, 对机械设备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严禁违规作业, 保证其正常寿命, 对正常机械配件的更换也应加强审批与监控, 避免“水分”开支, 增加成本;五是实行计划管理和建立统筹调配机制, 对企业内部或项目部的设备实行统一调配, 实现资源共享;六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一定要集体决策, 计算现金流量。

(4)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具有较大的弹性, 有些可能发生, 有些可能不发生。就工程施工企业而言, 发生较多的是临时设施、工具用具、实验、检验和场地清理等费用, 对这些费用的控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桥梁工程大量的小型工具用具须采取领用登记、规定使用时间等措施, 出现丢失、毁损等情况应查清责任, 区分情况进行处理。

5加强成本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控制

在竣工验收阶段, 应抓好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 当整个项目完工后, 应按合同要求,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搞好竣工决算, 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 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 加强工程索赔工作及工程计量工作, 充分发挥争产创效的潜能, 公路施工项目由于其工程规模大, 施工条件复杂, 工程实施过程中变化因素多, 因此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合同双方必然面临各种风险。在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时, 必须认真清理实际计量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认证工作。工程计量人员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 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定额外还需业主签认的费用, 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 相互补正, 以免漏项, 确保取得工程结算收入, 财务人员应扎扎实实进行材料及固定资产的清理, 加强对应收质保金的收回, 并及时与公司并帐, 堵塞成本流失的漏动。同进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工作, 为以后新接项目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

四、结束语

8.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八

关键词:发电企业;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8-01

一、水力发电成本控制概述

(一)水利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水力发电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制定本年度的发电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机械设备采购计划,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事中控制包括生产用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成本项目的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对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事前控制中所制定的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好的地方进行及时改正。

(二)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有人力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员超编,定编不合理,人员培训效果差等;物力方面的因素:材料的功能过剩,缺少消耗定额或定额不合理等;财力方面的成本因素:坏账损失,利息损失,滞纳金,缺少管理费定额等。

二、水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致使发电企业形成了重发电、轻成本的错误观念,水力发电企业的成本计量不规范也不准确,经营利润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二)水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许多水力发电企业仍然以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员工无关,却没有意识到成本的控制关系到电厂的每个员工。

2.忽视成本预测环节。成本预测就属于成本控制中的事前控制。许多水力发电企业只注重成本控制的事中控制,而忽视了事前控制。

3.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了水电厂开支过度,各种费用支出过高。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4.水电厂对检修不够重视,检修环节成本控制不到位。在水电厂的整体生产运营中,机械检修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如果为了降低发电成本,而取消按期检修这一部分,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三、水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1.更新成本控制理念做到人人参与。水力发电企业应该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无法继续降低成本的错误认识。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人人应该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足够重视。

2.做好成本预测工作。预测水电厂自身的最佳成本目标,要考虑到技术的进步,自身生产能力,水资源,国家政策等因素,对电厂计划期内的生产成本做出合理而且正确的预计和测算。

3.做好材料费用的管控工作,降低材料费用。水电厂的采购方式分为:(1)招标采购:适用于大宗物资;(2)询价采购:适用于金额小于招标项目的物资的采购;(3)零星采购:适用于小额采购和突发事件急需的物资的采购。另外,还要加强对采购工作的人员及材料采用环节的监管。

4.搞好检修工作,降低水电厂成本。水电厂应该把检修视为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制定定期检修计划,以及不定期的检修审查计划,不定期的考核设备的健康程度,并以此来考核检修部门的业绩。

四、刘家峡水电厂成本控制实证分析

(一)刘家峡水电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没有实行全员参与和全方位控制。刘家峡水电厂的成本控制主要靠财务指标控制,在管理上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如此成本管理便出现了下属部门无法得到降低成本的切实利益,成本控制的绩效难以明确的体现,降低了降成本的积极性。

2.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存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缺乏企业战略的指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明确;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简单化,不够科学等问题。

3.检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到位。初期刘家峡水厂由于设备健康水平欠佳,检修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缺失造成设备缺陷判断不清,处理不当,同样的问题连续发生等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

4.空耗水量过多,生产用水费用过高。

合理利用水能资源,充分发挥水电效益,减少水电厂弃水损失,降低生产用水费,是水电厂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空耗水量,从而降低生產用水费用,进而降低发电成本是很有必要的。

(二)刘家峡水电厂针对成本控制问题采取的对策。

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刘家峡水电厂重新制定成本管理方案,以强化成本意识为出发点,通过成本教育不断增强员工成本意识,形成企业共享的基本价值,使员工认识到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制定出激励员工集体参与成本管理措施,以成本为中心,将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来。

2.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刘家峡水电厂把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与电厂的战略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灵活选择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3.加强了检修中的成本控制。刘家峡水电厂加强了对设备健康程度的考核,制定了检修部运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检修的成本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度和材料领取及奖罚制度,严格控制检修过程中的人工费,且对检修中剩余的物资进行回收再利用。

4.减少空耗水量,降低生产用水费用。空耗水量的产生一是因为电网分配给水电厂的负荷偏低;二是电厂机组开机不合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数量就会造成空耗。刘家峡水电厂科学调度,提高对水电厂开机台数的合理调度,合理安排发电计划,及时调整开机台数,开展水电厂内经济运行,降低空耗水量进而降低发电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工厂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8)。

[2]周云.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8)。

[3]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4]刘红霞.企业成本控制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工商,2011(09)。

9.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问题 篇九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渐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阴雨,同时也使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重点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及意义进行论述,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其中内部控制审计作为重点内容,促进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在委托注册会计师的基础上,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必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深入的进行了解,并且要进行相关的审计设计及测试,最终达到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有效解决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在运营有效期内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且提出审计意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科单独进行,也可结合财务报告设计进行 ,在二者结合的思想中,可以充分的获取证据,在内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提出先关意见和建议,此外,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控制风险因素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

然而在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中,其意义表现在:(1)可以完善企业治理,加强管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资产剥离或者是改制上市的,因此在公司的结构中就出现了股权不合理的状况,往往出现了在公司中董事会、监事会不能发挥好监督机制的作用,然而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控以及评价,这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来加强公司的管理。(2)内部控制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公司在正常的运行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较强。因此这就需要客观的评价,最终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依据(3)能够进一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认定企业的内部控制预期是有效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 将其程序在控制中,在遇到了不能顺利进行时,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但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其自身具有独立性,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促使信息使用者,全面的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相关对策,为决策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4)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是顺应国际资本市场监管变革的方向。国际市场中,美国、英国等国家明确额规定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要求其必须对公司管理层提供审计报告,除此以外还需要提供证实报告有效性的依据。要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进行有效的证实 。这就表明在国际环境中,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是一种必要的趋势。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机构建立模式不够合理、规范。现阶段,企业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两种模式存在:第一,接受监事会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管理;第二,受总经理领导管理。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是以独立的身份进行委托的,这种模式下经营者的.业绩在监督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缺陷,导致企业经营者不了解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在接受总经理的领导中,会遇 到本单位利益问题,在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出现了当面对领导在违纪时,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长期以来就容易引发审计风险,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弊端。

不能正确的定位审计工作。由于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一定的审计,因此在企业运行中起到的是监督的作用,但是在目前企业运行中,由于过于审计工作的认识有误解或者是偏差,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运行中存在监督力度薄弱,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

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在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中,主要的法律依据为《注册会计师法》与《审计法》,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相关法律体系及相关制度不明确,导致审计控制的效果也难以体现出来。

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不充分。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对内部控制审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审计看做是内部检查,这种看法是对自身经营权的一种限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仅仅是以一种形式存在,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发挥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三、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由于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其评价的标准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并且根据自身企业运行的现状制定适合本企业所能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系统、明确的定位审计工作。逐渐的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这就需要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小组,并且对审计人员提供独立的审计工作环境,这样就能够更加明确的定位审计工作,加强审计控制效果。

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准则中需要规范内部审计,保证其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确保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企业内部的建设提出借鉴性的意见和建议 。

控制好审计的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重复审计的现象,对审计方法要合理的进行选择与整合,对内部审计的结果要合理应用。这些基础是建立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证据充分了解当中,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来保证审计成本最优化控制。

逐渐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层次的不断完善,对内部控制审计要重点进行把握,合理安排整个企业的制度,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在加强企业建设的同时,做好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了公司内部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

10.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篇十

关键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现状、原因、措施

家族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十年间,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增长33倍多, 年均增长28.87%,总数达到300.55万家;注册资本由681亿元增加到35305亿元,增长52倍,年均增长48.41%。同时, 我国的家族企业有一些已进入大企业或中型企业的行列, 其中有的还成为上市公司, 沪深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 家族企业已占了一成。然而, 家族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和内部控制不完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同时也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二、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控制环境恶劣

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从整体上讲,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家族企业常通过非正式制度或亲属关系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缺乏完善的行为标准及提高员工素质的长远考虑, 员工也多着眼于自身的短期利益。

从组织结构上看, 股东以自然人为主且占多数股权, 股东之间、股东与关键管理者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往往董事长有着绝对的权威, 董事会形同虚设。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乏

风险评估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及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我国家族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地分析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缺乏识别对

经营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各种风险。首先,创业者个人管理素质和觉悟性不高,是家族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风险所在。创业者个人素质低,相信人不相信制度,因此家族企业的发展风险会非常大。其次,接班人培养制度和人选准备是否就绪,企业股权和权力能否顺利交接,接班人是否胜任并带领企业有新的发展,都是个人因素带给家族企业的风险。第三,家族成员关系和婚姻也会给家族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家出差和应酬活动多,聚少离多易引发婚变。家族内部如果为了权力和股份继承争权夺利,或者婚姻的危机爆发,都会给家族企业带来经营动荡,甚至造成家族企业的终结。第四,在家族企业中,家族关键成员所占企业资产比重较大,或者个人作用的依赖性过强,也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三)控制活动无效

控制活动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各种活动如批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我国家族企业大多数存在控制不力的现象, 由于所有者过于考虑经营者道德风险而对管理层缺乏信任, 导致授权范围过窄;职责划分模糊, 表现为组织内部缺少合理的职责分工和职务分管体系, 使得控制目标难以明确;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并很少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近3/5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实物管理规则,没有相应的实物盘点制度,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实物控制过程只注重购买环节而忽视跟踪管理和报废制度的建设,存在大量的浪费。

(四)信息和沟通渠道不畅通

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如果企业能够策略性地使用信息系统,则意味着该企业可能会成功。反之,则否。

家族企业对信息搜集与加工处理不够重视, 只注重与外部信息的沟通及自上而下内部信息下压式流动, 而不关注组织内部横向沟通与逆向沟通。企业财务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家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却存在内部和外部间严重信息不对称与失真问题, 信息处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五)监督管理机制失效与缺位

监控在经营过程中实施,它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对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来评价系统运作的质量。监控的范围和步骤取决于风险的评估和执行中的监控程序的有效性。

缺乏社会审计监督及政府约束、不完善政策制度, 导致家族企业的自身管理监控非常薄弱。同时出于成本费用等因素的考虑,许多家族企业未设立内审机构,监事会成员来自家族的内部,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内控系统有效性评价也流于形式。

三、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及措施

(一)改善家族企业内部控住环境

管理学家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首先,要改变家族企业产权股权结构。家族企业不合理的产权股权结构使得家长制的管理逐步盛行。因此要全面打破家族产权“一股独占”的封闭结构,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产权流动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其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管理人员。其目的是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内控体系。按照公平竞争原则,能力较低的家族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社会经理人。企业家族成员如果担任企业领导职务,应该和其他员工一样,依靠自身的管理和专业能力,而非凭借特殊的血缘、亲缘关系。

再次,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形成各个机构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从而有效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保障所有者的利益,赋予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权,确保公司长远发展。

(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首先, 家族治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 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或处室的活动适当授权、对违规经营和跟进情况的掌握、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账制度等等。其次, 家族治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 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 要识别和尽力缩小潜在利益冲突, 遵从谨慎的、独立的监督评价。

(三)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来自于世界不同角落的风险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家族企业也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并根据风险管理机构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因素:(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四)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为了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的畅通,民营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同时,还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通过这些制度安排,来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面有效传递。

(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完善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家族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特别是家族人员, 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 主动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并提高审计人员在公司中的地位。

根据家族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更重视“服务主导”的职能。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具有明晰产权和咨询的功能。在差错纠弊的基础上, 内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 帮助企业经营者降低经营风险, 确保企业顺利运行。

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会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能,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应该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之下, 并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一定数量的具有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这样有利于维护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监督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 1] 彭晓辉.COSO 报告与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企业经济, 2006(3)

[ 2] 朱瑞华.试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企业活力,2006(4)

[ 3] 赵昌文, 唐英凯, 周静.邹晖家族企业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管理世界,2008(8)

[ 4] 韩万吨.从内部控制角度来提高家族企业的管理水平.大众商务,2009(4)

[ 5]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 6] 刘圆圆.从治理结构出发分析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国商界,2009(4)

[ 7] 张兴夏.关于家族式企业内控缺陷问题的探讨.管理与财富,2006(3)

[ 8] 张步阔.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管理与创新,2008(2)

[ 9] 王桂莲.改善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措施.行政与法,2005(7)

[10] 李任越.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权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11] 刘霞.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特色.时代经贸,2011(6)

[12] 程书强.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经济论坛,2006

[13] 陶剑平.漫析家族企业发展“瓶颈”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1)

[14] 何新展.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与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5] 傅海燕.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经济师》2011(7)

16] 辛金国,郑明娜.浙江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调查研究.审计研究,2006(5)

[17] 李钻.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8)

11.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十一

摘 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涵义出发,通过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期促使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时更加理性思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诸多企业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真实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部控制目标过于单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等若干问题,导致管理秩序失控、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通常表现为制度和工作流程,其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是否完善和合理;二是制度是否有力执行。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则、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指企业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各项业务活动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空白点;重要性原则指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不存在重大缺陷;制衡性原则指在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适应性原则指内部控制的制定应适应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业务情况、竞争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成本效益原则指内部控制不是越细越好,应当权衡成本和效益,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目标过于单一

内部控制的根本在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然而实践中,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把目标仅局限于杜绝可能发生的一些舞弊、错误上,使得目标过于单一。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控制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和构架,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目前企业内部环境或多或少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使得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有很多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部分企业甚至根本没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未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还有更多的企业已经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作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用,失去了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使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出现问题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

(四)内部控制评价不够重视

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长效作用,认为评价内部控制投入过大而不能实现收益,所以不值得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或者缺乏评价主体的层次,只有中间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评价,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参与度较低,这种中层管理层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评价主体,容易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力求内部控制目标全面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资产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靠的信息报告能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企业发展战略。我们应从前瞻性及务实性出发,遵循内部控制原则,立足于企业,力求内部控制目标的全面与完整。

(二)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企业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组成,对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进行权力分配、责任划分,是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实现对公司的治理,而内部控制是所有者和管理者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成受托责任、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从企业层面为内部控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严密的操作流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使内部控制工作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应明确建立授权和划分责任的方法,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各部门人员之间权、责分派得当,出现问题及时落实责任。建立独立稽核制度,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独立稽核,确保经济业务的正确、真实及完整,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

(四)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内部控制执行到位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领导层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只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应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来实施,从企业领导层到中层管理人员直至企业每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来规范企业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从而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董事会在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时,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内部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重视内部控制评估,保证内部控制作用持续发挥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内部控制评估分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即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估;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外部评价,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鉴证。

企业应建立以内部控制评价为主、内部控制审计为辅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由董事会对各类内部控制目标实施进行全面评价,由注册会计师侧重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目标实施进行审计评价。通过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既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又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作用持续发挥、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

结语:内部控制是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石,是推动企业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秀妙,张文全.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33):71-73.

[2]杨柳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当代经济.2011(22):43-44.

[3]柴文倩.论企业内部控制.公用事业财会.2010(4):53-58.

上一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生爷爷的变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