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展标签

2024-12-14

书法作品展标签(精选19篇)

1.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一

前 言

这个世界将因为他们的想像而变得更加神奇。这个世界将因为他们的描绘而变得更加美丽。

如果说,一个个成长的脚印连在一起就是人生道路的话,那么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梦,集合起来,就是一条心路。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崇高使命。有校园文化,学校才有灵魂,才能焕发出独特的风采和和谐的亮丽。

柯坪县第二中学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为出发点,采取了“艺术促学术“的方针,为师生提供了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 使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显著。值此全校师生喜迎“五·一”之际,特举办全校师生生书画艺术作品展览活动以示庆祝!

本次书画作品展荟萃了全校师生的大量优秀作品,是一场独特艺术作品的展览。在活动中,师生们积极响应、热情高涨、态度认真,创作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展览作品涉及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情景人物静物花鸟包罗万象;从书法上看:有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之分,从美术作品看:有手抄报、科幻画等。

“挥毫一展意气风发凌云志,造就灵秀隽美二中学子心”。最后,衷心祝愿柯坪县第二中学书画展圆满成功!

2.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二

冯晓白, 字子新, 号北郭居士, 墨耕园主, 知穷是其斋号, 陕西乾县人氏, 从事新闻工作近四十年。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会秘书长、西安中国黄河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日本国书芸院评议委员。

冯晓白先生在新闻记者、编辑岗位上几十年, 足迹遍及三秦大地, 几十篇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内外获奖。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 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集《路在脚下延伸》、文学作品集《开拓生命的荒原》和主编出版报告文学集《群星灿烂》等。其中三篇报告文学作品在全国“大地之光”、“世纪之光”征文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诗词作品“水龙吟.听世纪钟声”、“绝句·春雨 (二) ”等五首和“七律·抗非典 (二) ”、“卜算子·咏梅”等35首诗词分别在全国“东方之光”、“和平杯”、宏文杯”、“天籁杯”等大赛中获银奖和金奖;40多首诗词入选全国大型诗词典籍, 《诗谱》、《中国传统诗词大赛金榜集》、《新世纪诗品》、《中国诗人大词典》、《中国当代诗歌选集》等;散文《觅古访今话潼关》、《登长城抒怀》先后获全国文艺大采风金奖和银奖。散文《西北览胜四则》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5年度散文评比一等奖。《大桥花园里的记忆》获得2008年第八届中华大采风散文评比金奖。

冯晓白先生自幼酷爱书画, 初学欧柳, 继学颜赵, 宗师二王, 独钟于体书法, 潜心研习笔墨技法, 涉猎真草隶篆, 以行草见长。多年来还探究书画理论, 遍搜历代名家碑帖, 广开艺路, 习古而不泥古, 兼收并蓄, 汇众家之长, 走自己之路, 创独家风韵, 形成苍劲、朴茂、娟秀的书风。其书法作品曾先后在国内国际书画大赛中获金奖银奖、一等二等奖20多项。同时, 还先后被甘肃、宁夏、西藏、山东、河南、湖南等省 (区) 政府、文化单位和中国银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家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的书画单位及人士收藏。晓白先生的书法不俗、不虚、不华、不狂, 似清水流云, 似山石竹木, 充沛着一种浓郁的情感, 且意境深, 余味长。

3.书法作品 油画作品 篇三

陈荣昌工于书法,自始即摹颜真卿、钱澧,晚更变而学米芾,学龙门十九品。其仿顏书孔明庙古柏行,草书飞动,号为杰作。卒年七十六。门人私谥文贞。著有虚斋诗集文集、桐村骈文、滇诗拾遗评选、剑南诗钞、东游日记、老易通、桐村词、明夷子等数十种。

藏品名称:陈荣昌书法

收藏者:李刚

注:排序为6040-6041-6046-6052

为从右到左排列

作者简介:李曼峰,1913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幼年时移居新加坡,后到印尼,著名画家。李曼峰是东南亚的先驱画家,他对“南洋画风”有着重要贡献和影响。他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和创作,早年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后来在印尼居住并成名,晚年重回新加坡居住,1988年病逝于新加坡。

李曼峰精通中西画法,创作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题材多样,从人物风情画到动植物画都有涉及。曾到新加坡、荷兰学画,被苏加诺总统聘为总统府顾问画师和藏画主管,主编大型画册《苏加诺总统藏画集》。1955年4月他曾率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广州展出其在中国旅行写生的作品。李曼峰逝世后,其作品一直为世人称颂,并受众多收藏家追捧。近几年,李曼峰的油画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幅为十万美金左右。

作品名称:《相爱》

4.硬笔临帖书法作品展的通知 篇四

为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进一步加强对经典书法艺术的研究和继承,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通知》(新教基[2011]25号)的部署和要求,倡导学习硬笔书法要以优秀的经典古帖为范本的正确学习方法,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汉字书写能力,促进“双语”教学,推动我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共同举办“北大附中新疆分校杯”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展, 该项比赛展览从2012年11月起实施,每两年举办一届,由自治区硬笔书法家协会承办,现将有关征集参赛作品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稿范围

全疆民汉硬笔书法爱好者均可参加,区内各高校、中小学师生均可投稿。

二、主办单位

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自治区教育厅

三、承办单位

自治区硬笔书法家协会

四、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

五、组织机构

大赛组委会

名誉主任: 黄永军

顾问:李鸿仪 赵彦良 于小山

主任:海萨尔•夏班拜

副主任:毛文新 孙金利 戴永芳

委员: 孙秀江 安尼瓦尔•乌斯曼诸学鸿 熊川武 彭正勇

大赛办公室

主 任:彭正勇(兼)

成 员:周静 祁效沅 张琦 田培宏 沙秋枫 闫玉川

评审委员会由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和自治区硬笔书法家协会的部分主席团成员共同组成,名单另行公布。

法律顾问:邱锦才

六、作品要求

1、临帖碑帖要求:

作品必须是临摹历代名家优秀碑帖(详见附件《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展碑帖参考目录》,临作要注意章法的完整性,作品的艺术性(鉴于举办硬笔临帖展在我区尚属首次,各参赛单位(学校)及个人会涉及到碑帖版本选择、临帖方法及赛前辅导培训等问题,可咨询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大赛办0991-6678722,联系人:彭正勇,组委会将协调相关专家老师给予解答和帮助)。

2、参赛作者须知:

参赛以单位(学校)统一报名或个人报名参赛均可。投稿作品数量不限,作品署名一律使用真实姓名,且署名必须一致,作品不得代笔,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资格。由单位(学校)统一选送的,需填写作品团体参赛登记表(同时发送电子版参赛名单汇总表至

541344788@qq.com),成人组每件作品需缴纳参评费30元整(请将邮局汇款单据复印件贴于作品背面,无费不予评审),青少年组(18周岁以下)免收评审费,所有参赛作品一律不退,作品展出后归承办单位收藏,并对获奖作品拥有所有权和出版权,凡投稿作者,视为同意遵守征稿启事中的所有规定,请组织者和参赛者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否则造成失误由本人负责。

3、作品规格要求:

成人组作品4尺对开(长138CM宽35CM,竖式为宜)以上、6尺整张(长180cm宽97cm)以内,青少年组作品不小于16开,投稿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正楷字体注明所临碑帖的名称,临习作者姓名、性别、族别、年龄、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信封左下角请注明“临帖展”。

4、比赛截稿时间:

2013年3月15日(以当地邮局邮戳为准,逾期恕不接受),2013年4月评审,5月颁奖展览。

5、作品寄送地址: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长春南路蓝调一品A区(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创作培训中心)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展览办公室彭正勇 收。

邮编:830011

咨询QQ:541344788

联系电话:0991-6678722

***

竞赛信息查询地址:新疆硬笔书法网http://.cn/xjybsfxh

七、作者待遇

1、作品征集后,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全部应征作品进行认真评奖。

成人组设一等奖3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5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200元),优秀奖20名,入展100名,入选100名,获奖及入展作者颁发证书及赠送作品集一册;入选作者颁发证书,订购作品集5折优惠。

青少年组(18周岁以下)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50名,入展150名,入选300名,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及赠送作品集一册;入展及入选作者颁发证书,订购作品集5折优惠。

2、对组织20幅以上作品的教师均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3、对组织40幅以上作品的单位颁发三等集体组织奖;对组织60幅以上作品的单位颁发二等集体组织奖;对组织80幅以上作品的单位颁发一等集体组织奖;对组织100幅以上作品的单位颁发特等集体组织奖。

4、本次展览成人组获奖作者可作为加入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条件,入展作者作为加入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条件之一;少儿组获奖作者可作为加入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的条件,入展作者作为加入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的条件之一。附件:《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展碑帖参考目录》

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自治区教育厅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附件:

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展碑帖参考目录

篆书

《大盂鼎铭文》《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

《毛公鼎铭文》《秦石鼓文》

《秦峄山刻石》《汉袁安袁敞碑》《宋拓天发神谶碑》《清邓石如篆书》《清杨沂孙篆书》《清吴大潋临金文三种》《清赵之谦篆书》

《清吴让之篆书》

《清吴昌硕篆书》

隶书

《汉石门颂》

《汉乙瑛碑》

《汉礼器碑》

《汉张景碑》

《汉鲜于璜碑》

《汉史晨前后碑》

《汉西狭颂》

《汉尹宙碑》

《汉曹全碑》

《汉张迁碑》

楷书

《晋钟繇宣示表》《晋王羲之乐毅论》

《晋王羲之黄庭经》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元桢墓志铭》

《元显俊墓志铭》

《司马禺妻孟敬训墓志铭》

《皇甫瞵墓志铭》

《崔敬邕墓志铭》

《李壁墓志铭》

《元廷妻穆玉容墓志铭》

《司马禺墓志铭》

《宣武帝嫔司马显姿墓志铭》

《张玄墓志铭》

《美人董氏墓志铭》

《苏孝慈墓志铭》

《元公夫人姬氏墓志铭》《北魏张猛龙碑》《北魏郑文公碑》《北魏石门铭》《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唐灵飞经》《唐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元赵孟頫道德经》

行书

《晋王羲之兰亭序帖》

《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唐李邕书麓山寺碑》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唐彦真卿书争座位帖》

《宋苏轼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华严疏卷》《宋米芾苕溪诗卷》

《宋蔡襄自书诗》

《元赵孟頫书洛神赋》

《明文征明西苑诗》

《明唐寅落花诗册》

草书

《宋拓智永真草千宇文》

《唐孙过庭书谱》

《唐贺知章书孝经》

《唐张旭书古诗四帖》

《唐怀素自叙帖真迹》

《六体千字文》

《明宋克书急就章》

5.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篇五

优秀作者公示名单

(29人)

王乃勇(河南)王国柱(山西)王厚祥(河北)

孙 立(河南)余继忠(陕西)张 丰(上海)

张新庆(山东)李在兵(四川)李建明(江西)

杨贤淼(上海)陈 伟(浙江)周 军(安徽)

周建军(河南)周建旭(陕西)周剑初(北京)

林邦德(浙江)郑少渠(广东)郑庆伟(河南)

金泽珊(黑龙江)赵理民(山东)徐右冰(北京)

栾金广(黑龙江)钱玉清(江苏)曹端阳(江西)

梁文斌(浙江)提俊丰(江苏)程 度(北京)

蔡礼礼(浙江)魏 鸿(甘肃)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

优秀提名作者公示名单

(30人)

王增军(河北)刘剑波(广东)朱志刚(江苏)

朱国勇(河南)朱茂刚(山东)何晓东(河南)

吴英昌(河北)张弘扬(甘肃)张新峰(上海)

张锡鸿(广东)李 由(湖北)李志强(北京)

李茂江(江苏)李 彬(河南)杨 雯(山东)

肖春生(海南)陆振勇(江苏)陈 凯(安徽)

周万里(北京)周建设(宁夏)孟 浩(北京)

林光进(浙江)胡永庆(重庆)赵桂中(天津)

倪俊冬(吉林)原康生(陕西)徐 杰(浙江)

梁天义(陕西)黄彦平(吉林)嵇小军(山东)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

入展公示名单

(共393人,含优秀、优秀提名作者,按省份排序)

安徽(18人)

张胜奇 季 永 杨文浏 薛晓东 施桂红 王 春 陈 凯

苏海东 卢红星 郭洪海 张文潮 闫 安 朱国好 余

张晓东 周 军

史明洁 朱 进

澳门(1人)

杨 刚

北京(19人)

徐胜永 周万里 徐右冰 程 度 廖鸿业 万胜华 张 机

石英宝 傅振余 宋世杰 宰令石 李志强 周剑初 孟 浩

张振峰 蒋乐志 方 放 高宝丰 胡中一

重庆(4人)

郭继明 张卫武

胡永庆 李中华

福建(13人)

刘茂青 何仁欢 林传生 张宝凤 郭怀望 龚子猛 林玉梅

林劲松 肖朝晖 林景辉 姜绍根 赵炳坤 蔡宝国

甘肃(9人)

丁彦平张弘扬 刘小龙 魏 鸿 李平利 田文德 吴建明

运建国 卫 玮

广东(30人)

李镇锐

姚晓刚

许 勤

邓木水 邓文冲 童汝嘉 邵俊杰

温雄辉

郑少渠

陈秉衡

陈炎城 万迪龙 刘剑波 左奇志

冯 文

于延丰

彭胜利

沈桂林 陈守斌 卢少武 谢扬科

余树栋

严文赋

黄德能

张芳炜 李吾铭 于瑞欢 廖鸿根

谢啟彬

张锡鸿

广西(5人)

石云端 黄小明

蒙壮科

杨世全 彭 苏

贵州(6人)

吴昌军 李聚精

夏仕勇 岑 岚 彭时军 徐启刚

海南(1人)

肖春生

河北(18人)

庞顺东 戴 曦

吴英昌 胡文辉 刘京文 王厚祥 刘 德

王增军 王大铭

王胜文 李雨存 刘国强 郭立军 李青飞

王 东 李文阁

周成智 马振江

河南(43人)

郭月亭 王乃勇

赵广付 李 彬 刘洪皎 陶 鸿 申一勤

王向东 赵泉有

岳建平马建中 余宪金 张双印 韩晓传

黄平郭延兴

张延如 何晓东 潘淑亚 赵丰杰 郑庆伟

朱国勇 靳彦明

闫金政 唐春生 胡琳辉 田云峰 袁海船

陈红善 王继涛

李洪峰 梁 雷 宋国松 张永乐 孙 立

侯和平任百森

钟海涛 徐文杰 何 岩 周建军 曹 峰

徐清志

黑龙江(9人)

吴庆东 栾金广

李卓霖 于慧群

金泽珊 张立华 沈品岩

谢 飞 曲庆伟

湖北(9人)

杨 勇 吴永斌

胡继川 王 涛 夏长林 王汉泉 李 由

罗海东 孙 健

湖南(11人)

夏碧波 尹昌平

钟全昌 李建人 苏桂长 马湘伟 朱 杰

刘新平徐 驰

蒋 冰 谭必清

吉林(7人)

李 鹏 张 涛

徐文江 崔宝国 倪俊冬

黄彦平李志远

江苏(27人)

季雪忠 周 宓

芮新丰 顾晓燕 李德会

李耀中

浦建青

钱兆林 陈 鹏

储 逸 提俊丰 薛 宁

张一冰

钱玉清

朱志刚 孙 冲

常 秦 邵君毅 陆振勇

闫 增

李守银

余中元 徐正标

袁立中 周建明 吴三珪

李茂江

江西(14人)

刘云根 曹端阳

何 超 易书平刘小平

熊玲琴

李晓岚

刘经健 张伯石

张华武 唐绍禄 黄训华

陶家鸿

李建明

辽宁(18人)

郭 岩 曹 玲

曲奎萍 高 鹏 黄海林

冷恒宇

孙万民

于 滨 孙学辉

孙万军 吴振宇 钱德浩

张实惠

孙 妤

李 洋 刘宏卫

刘长龙 曾范波

内蒙古(3人)

郭 华 张英涛

刘广新

宁夏(1人)

周建设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28人)

郭 强 孙福增

杨 雯 殷增生 曹立山 张子健 马剑畅

常 辉 王邮圣

张万旭 王升峰 刘鹏飞 张长峰 伊吉鹏

孙西旭 陈希军

李永锋 赵理民 高兴泉 张志鸿 于旭升

嵇小军

于新澎 许传良 石绍臣 张新庆 朱茂刚 孙伯杰

山西(5人)

李雁伟 王T color=#0000ff>

王 劲 吕雪峰

杨智敏

唐永平申春阳 梁天义

上海?000ff>王炳礼 魏 江

韩向武

周建旭 余继忠 原康生 司正博

周合江 傅如明

吕金斌

吕全斌 王 江 胡宝岐 王亚林

王 劲 吕雪峰

杨智敏

唐永平申春阳 梁天义

上海(19人)

李 俊 马双喜

潘金林

王承雄 晁玉奎 卢新元 杨贤淼

张 丰 张建红

张敏鹿

张卫东 张新峰 赵冠军 郑小云B 楠 王堂兵 蒲 剑

天津(6人)

四川(14人)

张秋霞 邓长春 钟显金 孙培严 凌灿印 肖 云 李在兵

汤文俊 曾国武 陈敦良 唐典贵 吕 楠 王堂兵 蒲 剑

天津(6人)

马俊达 赵桂中 吕延安 王炳建 董士林 郝 军

西藏(2人)

刘国军 彭立新

香港(1人)

郑逸斌

新疆(4人)

魏世周 荆 戈 孙 涛 宋延来

云南(1人)

杨信鸽

浙江(26人)

刘冬生 王大禾 杨宇力 蔡礼礼 张扬明 高 挺 袁修广

陈 伟 李志根 陈信才 林邦德 胡中福 蔡海啸 徐 杰

梁文斌 陈建军 肖 慧 斯金亮 钟 艺 叶里青 李生祥

林光进 徐轰轰 陈永君 陈建邦 胡炳华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

优秀作者公示名单

(30人)

王 茁(广西)王兆会(山东)冯宝麟(河北)

叶华洲(江苏)龙 友(江西)刘银鹏(陕西)

江寿男(海南)汤志平(江苏)何 勇(江苏)

余国联(福建)张 钧(福建)李文宝(黑龙江)

李建水(山东)杜占存(河北)陈国鸿(宁夏)

周少剑(湖南)林 峰(浙江)欧阳维忠(湖南)

罗 龙(浙江)罗邦国(浙江)胡宗江(山东)

胡 晖(河南)荆德杰(山东)徐明春(贵州)

高 昂(河南)鹿守璋(江苏)黄平(河南)

黄济阁(江苏)彭双龙(广东)蔡兴洲(黑龙江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

优秀提名作者公示名单

(38人)

马景泉(黑龙江)王 波(山东)王方呈(浙江)

王吉鸿(辽宁)刘 建(江苏)刘再兵(重庆)

刘自坤(四川)刘颜涛(河南)孙国庆(河南)

孙振刚(陕西)孙朝军(北京)朱 江(湖南)

张 勇(安徽)张海同(山东)李吉东(辽宁)

杜思吾(河南)杨 宇(辽宁)杨 涛(河南)

杨建忠(山西)汪 凯(江苏)苏志敏(北京)

谷松章(河南)陈 鹏(辽宁)陈焕生(河北)

庞现军(江苏)林双全(福建)林李阳(福建)

姚小平(江西)倪和军(山东)凌 丹(江苏)

唐礼武(广西)顾春阳(北京)高 虹(广西)

高令福(山东)程二军(广东)鲁建飞(黑龙江)

潘文志(广西)魏晓伟(湖北)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

入展公示名单

(共400人,含优秀、优秀提名,按省份排序)

安徽(15人)

杨苏安 李 明 陈士恒 李多虎 陈晓辉

张 勇 丁 锐 王建涛 王春昉 秦 建

梁启忠 徐明发 李国生 陈 辉 战 斗

北京(16人)

郑鹤龄 王汉光 苏志敏 殷广禄 殷 涛

张颖昌 顾春阳 高风勇 袁永齐 游爱民

傅 东 吴国保 张艳军 吴传义 杨晓存

孙朝军

重庆(3人)

邓 波 田维贵 刘再兵

福建(15人)

曾锦溪 艾 青 黄志农 陈崇山 张聪明

王志安 &nbs>

成友文 贾石璧 王鹏伟 贾伟伟 车B 林李阳 E 赵彩秀 王春生 慕鹏军 王金怀 浦 林

王亚斌

广东(26人FFONT>

许沛波 陈道明 刘月明 李大来 李大旺

赵彩秀 王春生 慕鹏军 王金怀 浦 林

王亚斌

广东(26人)

郑永兵 彭双龙 李 锐 黎兴华 华同旭

郑育辉 柳恩铭 何明霖 刘文明 李梅舞

邵跃晰 陈 捷 周上金 贺显亮 谭国坚

许沛波 陈道明 刘月明 李大来 李大旺

马中伟 杨劲松 赖智豪 许贤炎 吴智勇

程二军

唐礼武 韩伯平苏开科 张向明 屈则俭

贵州(6f>黄文勇 陆远怀 卢和华 潘继坦 唐 果

王 茁 廖炳智 陈仲平谢光辉 韦守德

唐礼武 韩伯平苏开科 张向明 屈则俭

贵州(6人)

吴光德 韩宗祥 吴泽良 汪定强 徐明春

谢安辉

海南(2人)

冯 伟 江寿男

河北(22人)

马 宾 魏克敏 刘晓明 李西存 杜占存

王 墉 花建明 孙鹏飞 马永林 李国胜

赵立宾 甄泽朋 王伟杰 贾 徽 陈焕生

冯宝麟 汪 钧 魏兵然 姚海宽 王 鹏

刘世涛 房世良

河南(38人)

孙国庆 靳富有 闫明勇 张志军 郝国斌

宋慧光 袁景林 桂 彬 胡晓文 刘文超

韩灿秋 薛兴才 王晓峰 胡 晖 熊 愚

任光伟 高 昂 吴建甫 韩存利 黄一凡

杜思吾 杨 涛 刘保旺 李 玲 王军辉

刘保君 王建国 张建才 黄平王兴学

范玉星 刘颜涛 禹宗昌 谷松章 刘克庆

王运桥 冯 琦 王文恺(王文克)

黑龙江(22人)

魏绪明 马景泉 蔡兴洲 张彦峰 何利民

刘景芳 吕向阳 李 伟 鲁建飞 黄 涛

张志超 张永昌 张跃飞 吕相阳 纪 敏

程 忠 仲伟迅 李 侃 王一品 李文宝

张日安 李 海

湖北(7人)

李文俊 蔡克能 罗 群 李重阳 李传友

樊利杰 魏晓伟

湖南(13人)

曹 辉 冯学军 周少剑 欧阳维忠 朱 杰

石绍卿 姜新初 唐 荣 钟建良 文 佐 nbsp;张 立

张 军 许凤贺 龙春雷 吴炜栋 何 &nbsf> 孙绍卿 盛国兴 刘福生

江苏(34人)汪能江 汤志平姜忠明 张哲峰 张 立

张 军 许凤贺 龙春雷 吴炜栋 何 勇

章 晨 朱国平卢浩堂 曹 洋 纪 松

邹小新 周宗云 许 达 王润松 蔡可魁

龙 友 姚小平

吴自标 #0000ff> 辽宁(16人)

陈洪普 杨 宇 郑友皓 张翅翩 李吉东

ONT size=3>哈斯喜贵

宁夏(3人)

<26nbsp;徐伟平袁少民

辽宁(16人)

陈洪普 杨 宇 郑友皓 张翅翩 李吉东

于学彪 赵庆伟 王吉鸿 董 丹 唐瑞全

董增发 陈雪峰 包根满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FONT>

王 凯 薛永维 胡宗江 李兆亮 王兆会

陈国鸿 陈雪峰 包根满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41人)

荆德杰 邱全景 钱守宽 景 彪 陈祥生

孙守合 李方振 卞 涛 李建水 高令福

方建光 孙西旭 莫金龙 赵雪松 姜玉松

王 凯 薛永维 胡宗江 李兆亮 王兆会

戴永更 倪和军 王 波 何继红 王志林

张海同 杨olor=#0000ff> 山西(6人)

王雨生 王 涛 杨建忠 苏晓琳 柴 力

陈希龙 娄华青 张海珍 徐可然 于永平

张奎伟

山西(6人)

王雨生 王 涛 杨建忠 苏晓琳 柴 力

贾大军

陕西(14人)

马新芽 孙ONT>

朱银富 吴友琳 张炜羽 矫 健 唐和臻

唐存才 朱纯洁

刑纪庆

杨 勇 李建国 符 浩

上海(7人)

朱银富 吴友琳 张炜羽 矫 健 唐和臻

唐存才 朱纯洁

四川(8人)

何其状 王湖益 曹运军 王 茂 杨仁鸣

谢兴华 刘自坤 李 骄

天津(1人)

刑纪庆

云南(1人)

张培志

浙江(39人)

陈拥军 吕燮强 林 峰 孙福泽 周 恒

章夏明 陈传敏 张灵海 周飞彪 张建东

<, FONT size=3> 蓝兴龙 张利安 陈显丰 周黎明 吴经国

徐 蔚 金建根 刘海波 陈 杨 黄豪杰

李 永 罗邦国 项长春 王方呈 朱胜斌

吕跃仙 李益军 周小平魏国浩 洪朝阳

夏佩云 任永江 苏文治 陈 一 王 勋

6.在书法作品展开幕仪式上的致辞 篇六

大家上午好!

十二月的海南,椰风海韵,春意融融;

书画琳琅,文化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在这里举办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职工书画作品巡展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书法作品展暨颁奖仪式!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并以一名老党员、书法爱好者的身份,向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关心、支持本次活动的书法艺术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对所有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和独特的视觉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甲骨文、石鼓文到大、小篆再到草、楷、行书,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中国五千年无与伦比的璀璨文明及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今天,借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职工书画大展在海南巡展的东风,我们通过运用中国书法这一独特载体,展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大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践行党员的义务,争做合格党员;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繁荣和发展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7.冯跃利书法篆刻作品选萃 篇七

|j复灵文爆nr等源r發l"r最保|言等綠給上井命采灵韓^言中等f, Fr l r l r l JJK, ma冯跃利笔名紹羲, 堂号空谷堂、留于书屋, 法号释正孝杰 (皈依于红安天台寺悟乐大师门下) , 现为中华侃艺轩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书画研究院院士、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其出身于书香世家, 自幼受笔墨熏陶, 潜、心研习书法艺术数十栽。书法师承河南书协名誉主席冯志福, 篆刻师承河南书协理事王海。其书法作品博采众长、笔法熟、结体雅正、高古典雅、意趣自然、平见奇。当代艺术评论家王少华先生评论道冯跃利先生的行草书, 如巫山老树, 有力坚軔;隶书灵动, 暗藏着三星堆竹简的质朴神韵;篆书沉稳雄健, 浸染着秦时明月的风霜。观其大字真书, 浪唱人生之坚毅·, 阅其小楷佛经作品, 彰显佛家慧根。冯跃利的书法真可谓天地纳怀中, 笔底见真功!A-iiU砥i-VPiAiv-l-:子JL^wi'i^/.美*-色和<空?, 5nxttit诂々»i士差-4-/I又..f, T4, T.'.··r玄�無?.A<rtna.聲麥卞葙汸為y, .s, /·tA4^’v;v#, AIT-v:A#.'''!杰乃丘涣豸么V.SL>AAV-..13S.<:·.r f t.JS.^r1务m:攻尨“钻休收&.»'{并二*.艾哉4.;, >.i.«.-一仏羝i a托.rsllrje耗J爷.k.丄式^J3T.'y-K^t�, v土吃乏-f-;....^f KiJi l t取茗U.Sf5义*F-f A V?-对4'/.Jss-1.1:2f到 (2钟水之通传t之人也-^l、"t人也^、^打人i;>iL#, 农-<#14-七人身/.i也欲jt-Jl·t之人也七^4t^方-文之人Jt-先取人今又^受之人崎取人人<1之人科為东人而乙和;f e#^J-i承i傳氣命違嚷足展厥發春贫低來客1PIij

8.张本成作品简介及其书法作品欣赏 篇八

张本成,号玉泉居士,男,1965年生,山东费县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费县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院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县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费县书画艺友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记者。书法从晋唐入手,先学二王,后习欧体小楷,行草书,涉猎赵孟頫、米芾、王殉等诸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国画长于写意花鸟。

在“书堂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在“百年千幅”全国书法大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入编《中国学者墨迹选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汇源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展中获优秀奖,入编由李瑞环主席题名的《祖国颂》一书;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赛中,获金奖,入编《盛世中华·全国书画名家大辞典》;在“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入编《“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获奖作品集》。作品入选“晋商银行杯”全国名家书画大展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老年书画名家邀请大展中获一等奖,被授予“中华传承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张成通联

电话:18265910576

地址:山东省费县文化路126号1楼1单元401室

QQ:1061501666

9.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九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全面展示当代中国楹 联书法的艺术成就,推动当代书法艺术进一步繁荣,经申办和协商,中国书法家协会于2012年举办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现将征稿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锦龙堂文化艺术传播中心

二、组织机构

1、组委会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组委会由中国书协和承办方共同组成。

2、评审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依据《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产生暂行办法》,组成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

三、作品

1、投稿

书法作品请投寄对联作品原件。书体不限,尺寸:高每条不超过230公分、宽每条不超过40公分,一律竖式。作品请勿做旧、粘贴、托裱、装裱。如果做旧、粘贴、托裱、装裱稿件不予评审。12、范围: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法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投稿者不予评审。

3、费用:每一件作品收参评费40元(请勿在信封中夹寄,海外汇30美元),未收到参评费的作品不予评审。凡需退稿的,每件作品在投稿同时,汇寄人民币80元退稿费(其中含保险费50元),并附退稿费汇款单复印件。展出结束后要求汇款退稿的,限于人力,不再办理。入展作品及投稿重复作品一律不退稿,由承办方收藏。

4、说明:请在作品背后右下方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作品名称、材质,草书、篆书请附释文,个别异体文字,请附文字出处的复印件。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另打印填写《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投稿登记表》(启事后附表格,可复印使用),连同身份证复印件、参评汇款单复印件、退稿汇款单复印件,随作品一并寄出。组委会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做好收稿登记工作。

四、评审

1、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成本次大展评委会,制定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

2、作品评审初步定于于2013年1月份举行;评审结束后,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及时公布评审结果。

五、展览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定于2013年5月举行,展出作品400件以上(其中包括20件优秀作品)。

六、出版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之前出版《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作品集》。

七、作者待遇和相关责任

1、获得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入展作者颁发收藏费、证书,全部入展作者赠送本次活动展览作品集一册。

2、优秀作品作者奖金每人一万元,入展作品收藏费每人1000元(均为税后)。

3、非中国书协会员作者作品入展本展,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条件之一。

4、本次活动优秀作品作者奖金、入展作品收藏费,优秀作品、入展作品证书、作品集以及退稿作品由承办方负责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寄出。

八、征稿日期

自见报之日起,截至2012年12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九、收稿和汇款地址

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5号二楼锦龙堂 马兆余 收

电话:010-63038460***

邮编:1000

52十、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组委会办公室

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联系人:郑培亮、李宁。

电话:010-59759814 E-mail:

十一、其它事项

1、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处理。投诉材料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A座616 中国书协展览部。邮编:100083。

2、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

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投稿登记表(请点击下载登记表后打印并填写)

中国书法家协会

10.书法作品款识 篇十

书法作品款识

款识也叫题款、落款或署款,是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补充交代性文字,属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题款要求文字简介明快,不落俗套,可与正文相映成趣。如果处理得当,可与正文相得益彰,所以古人说“妙款一字抵千金”,是一点也不过分。题款的分类,相当复杂,根据文字的先后可以分为上款和下款(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款、短款与穷款,此外还有印款、单款、双款与文款,本文不叙述)。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之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

1. 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般称××先生,××同志,××方家,××女士,××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以称××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以称××翁。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

如:静豪先生清雅、经纬方家正笔

2.同辈

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学友××小妹,××小弟等。但是,如:××大姐,××二哥,××三妹等,这样的俗称就不合适。

在称呼后面还可以加上谦词,如:留念,惠存,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属,铭记等。

如:经纬书友惠存永明贤弟雅属

3.晚辈

写给晚辈的书法,上款可题××学生,××贤契,××贤侄,××爱女等。

如:文华贤契嘱书,南祯贤侄铭记

4.正文出处:

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者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

如:王勃滕王阁序句杜甫诗客至

(二)下款

时间+地点+姓名(号字)+谦词

1. 时间

公历:二零一四年一月

农历:癸巳年腊月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暮月、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

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

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

2. 地点

题款时如落书写地名,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宁波鄞州面食店,这

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属于布谷书画坊等是可以的。

3. 署名

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或者号。如:程胜清书,胜清书,建兰书,抱元斋客书

4. 谦词

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

如果所书作品内容是伟人,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

“癸巳年腊月上浣于布谷书画坊程胜清敬书”。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篆书、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不宜用正文的字或者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书或者狂草,那么题款时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题款字体应小于正文,以便协调一致。

程建兰

11.刘元堂书法作品 篇十一

梅初次到我们班时,是一个初春的下午。阳光自逼仄的门缝中射进来,正好照在梅的身上。灰暗的屋子里,梅像舞台镁光灯下的演员,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像秋天树梢的苹果。两条油光的小辫子,一直垂到腰际。末梢各扎一根红颖颖的头绳儿,在墨绿色的棉袄衬托下,煞是新艳。她羞涩地站在那儿,眼睛瞅着地面,双手一会儿交叉,一会儿放在身后,不知放在哪儿才更妥当。来送她的爷爷与老师在门口嘀咕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梅被安排与我坐在一起。噫嘻,我闻到了一股好闻的雪花膏味呢。

晚上回家,妈妈告诉我:梅爸17岁从我们村到东北当兵,因表现优秀,首长将女儿嫁给了他。但两人结婚后并不幸福。离婚后,梅妈另嫁他人。梅爸只得将梅送回老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梅都是忧郁的。整天绷着脸儿,很少与我们来往。偶尔说话,也是很好听的口音,像广播里人说的呢。午休时,每位小朋友把自家里带来的麻袋,往地上一铺,便倒地而卧。梅的爷爷也为她准备了麻袋,但她坚决不用。困了,则伏在板子上睡一会儿,梅更是很少上茅厕。因为男女生的茅厕虽然是分开的,但中间只是一截矮矮的石头墙。调皮的男孩,比一比谁尿得远,谁尿得高。一股股热气腾腾的液体,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弧,飞过墙头而到达另一边……

渐渐的,梅身上的雪花膏味儿越来越淡。终于有一天,这种好闻的气息,我再也闻不到了。而梅上课回答问题,已有一半用老家的口音。我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一起打瓦儿,一起去河里抓鱼摸虾,一起去偷生产队的花生。梅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甚至她也说起了满口的脏话,用地道的老家口音。

村南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小树林中间,是一个地瓜窖儿。东、花、梅和我,经常在这里玩“过家家”的游戏。把瓦块儿堆起来当作土炕,捡来玻璃片儿当作锅碗瓢盆,用泥巴捏一个小人当作孩子。花是东的老婆,梅是我的老婆。我和东有时要出去打猎和拾柴,花和梅则在家照顾孩子……

小学三年级,老师在讲台上念我的作文:“她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像秋天树梢的苹果。两条油光的小辫子……”我偷偷地瞅了瞅梅。她大概察觉到了我的眼神,一朵红云立即飞上了脸颊。

村里的小学只有四年级。五年级,我们便要翻过一座大山,到邻村就读。崎岖而陡峭的山路,两边是黑压压的山峦,或秋天长满玉米的农田。山上会有吃人的狼,会迷惑人的豼子。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大雪,早起晚归的上学路,无疑是恐怖而艰辛的。男孩和女孩似乎并不来往,他们各自结伴而行。梅与花儿往往走在一起。而身后两三百米,肯定有几位男孩。男孩中间,肯定有我。

后来,梅爸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梅妈要把梅接回去。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天似乎要塌下来了。那天莫名得冲动,作为班长的我竟然一锤打碎了教室的玻璃窗。那天放学后,我和梅故意慢腾腾地走在队伍的后边。后来,路上只有我们二人。我大胆地拉住梅的手,她并不回绝。梅的手绵软,但手似乎出汗了,凉凉的。我的心蹦蹦跳,梅的心也蹦蹦跳。那天没有一丝儿风,甚至连一只鸟鸣都没有。我听到了田地里麦芽拔节的声音,苹果花开的声音,草儿发芽的声音。

临别时,她塞给我一支黑色的自来水笔。笔帽中塞了一个小纸条——“军:祝你的字越写越好!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梅”—那支钢笔是梅爸留给她的。

后来,再没有梅的任何消息。我去问过梅爷爷好几回,老人家都伤心地摇摇头。前几年,梅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

在北京,在杭州,在济南,在南京,我会冷不丁地看到一个像梅的入。但理性很快告诉我,她不是梅。

12.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十二

文质彬彬的形象,文质彬彬的书风,是我与青年书家郑长安君从相识到相知后的鲜明印象。藉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邀我作学术讲座的机缘,小郑与我有过多次接触和交流,围绕艺术,天南海北相谈甚洽甚欢。其言行举止文雅,态度诚实从容,做事认真负责,事艺勤勉执著,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艺苑新秀。

欣赏了这位青年书家的一批作品,感到审美养眼之作竟然不在少数。其用笔、结体、章法的显著特征是清隽明润,充满着文人气息和文化精神。作者在悉心学习传统主要流派的基础上,曾重点临摹过怀素、孙过庭、二王的墨迹,对米芾、苏轼等大家的作品尤见学有所得。据我所知,在书艺实践中,他总是提醒自己,学习古人,却不可以去重复古人,为弘扬民族书艺传统文化,要力求赋予自己的笔墨以新的生命力。在气象儒雅、出锋悠然的博求中,能奏出凝聚时代特色墨线运动的音色、音响。

怡堂小语,29cm×19cm

黄庭坚,武昌松风阁,30.5cm×64cm

黄庭坚,次韵答曹子方杂言,28cm×45cm

果如所愿。书家不少以行草为主体、为擅长的作品中,笔迹朴厚大方,神采奕奕,因此而佐证了后汉蔡邕那句高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当然我们不必武断地说,郑长安的作品已如何完美无缺,已如何了得,但却至少可以说,他的书法有板有眼、笔正锋健、富于特色,作品会让我们感到,作者总是在励精冶性中谋篇布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悄然拓展。长安君主要取法于帖学的种种书法创作,大气、正气、书卷气透映在字里行间,绝无半点炫奇弄怪、故作姿态的骄气、霸气,殊属难能可贵。

这位富于才气的书法家,既充满活力,而又不浮不躁。与那些一味吹嘘、炒作的某些所谓书家截然两路。他总是步步为营地不断学习和研究,竭力在强化笔画、结体、章法的审美特色和力度上作个性化的探求。翻阅他的一幅一幅不同的书作,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有意或无意地避开了对成功套路的驾轻就熟的复制,而求内容和形式、诗情和审美在表现上的统调感和独特性。务求此幅与彼幅面目有异、各具魅力。

13.书法作品的格式 篇十三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 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⒍对联:又称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⒎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

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⒈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⒈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⒉二月:仲春、仲阳、仲钟;

⒊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

⒋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

⒌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

⒍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

⒎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

⒏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

⒐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

⒑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

⒒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

⒓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

中国书画宣纸尺寸

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

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

⒊三尺加长:136×50

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

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

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

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

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

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

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

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

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

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

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

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124

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

⒈一丈二尺:367×144

⒉大一丈二斗方:180×142

⒊小一丈二:360×96

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八尺:600×248

附录:中国字画论尺卖

大中小这里的说的“尺”是指平方尺,一尺等于33.3厘米。为什么不叫平方尺而叫“尺”?这和宣纸的规格有关。宣纸的规格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

比如:四尺纸的规格是长四尺宽二尺,面积为八平方尺。把四尺纸对裁,就叫斗方,是四平方尺。都知道买布卖布论尺,不知从何年何月始,卖字画也这样计算了。

双羊京楂毛笔尺寸

大号京楂 笔头直径:33.0MM 笔头出锋:114.0MM

二号京楂 笔头直径:30.0MM 笔头出锋:109.0MM

三号京楂 笔头直径:27.2MM笔头出锋:103.0MM

四号京楂 笔头直径:24.2MM笔头出锋:97.00MM

五号京楂 笔头直径:22.0MM 笔头出锋:92.00MM

六号京楂 笔头直径:20.0MM笔头出锋:87.00MM

常见的书画尺寸

小品:41(cm)×28(cm)

三尺整张:96(cm)×52(cm)

三尺斗方:50(cm)×50(cm)

三尺对开:96(cm)×26(cm)

四尺整张:136(cm)×70(cm)

四尺斗方:70(cm)×68(cm)

四尺对开:136(cm)×34(cm)

四尺三开:70(cm)×44(cm)

六尺整张:180(cm)×96(cm)

六尺斗方:96(cm)×90(cm)

八尺整张:245(cm)×120(cm)

八尺斗方:122(cm)×120(cm)

小丈二:360(cm)×96(cm)

14.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十四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和载体, 引导青少年深入认知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 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现面向中学师生及各界人士征集优秀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 征集活动方案如下:

一、作品主题

作品应富有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 能体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热爱生活的人文气息和优美和谐的自然风采,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作品内容及要求

1.书法类作品, 毛笔、硬笔、篆刻等, 篆刻作品要附释文;内容包含古今诗、词、歌、赋等。

2.绘画类作品, 国画、油画、素描等。

3.摄影作品, 题材、风格不限, 彩色、黑白均可。

4.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需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品扫描件或照片, 要求图片清晰、适用于出版印刷, 分辨率在300以上。

注:应征作品数量不限, 入围作品将在《试题与研究》上刊登发表, 赠送样刊两本、荣誉证书一份, 并在中学生学习报官网 (http://www.zxsxxb.com/) 上进行展示。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

四、作品邮寄与发送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81号思达数码大厦C座八楼

收件人: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电子邮箱:styyjbjb@126.com

联系电话:0371-66229490

15.刘瑩书法作品选 篇十五

点评:

刘瑩是一位优秀的女书法家。她的字取法高古,从汉魏碑刻上溯秦汉简牍,直至镜鼎铭文。她以敏锐的感觉、透彻的悟性把握住这些字体的内在之美。多年来,她执著地追求以温厚纯朴的笔墨表现这些古代文字的苍莽、古奥。她的作品没有纤弱,没有雕琢,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衰朽,更没有丝毫脂粉气。我们从她的作品中见到的是苍润遒劲的笔法、博大恢弘的气势,更为可贵的是一种蕴藉安雅的韵味。这是女书法家所特有的,展现出她温柔善良的天性,朴素宽厚的人格。

卜希旸(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创作感言:十三岁跟父亲学写毛笔字,从此,写字成了我的娱乐,沉浸其中,忽忽数十年。我临摹的路径是从《曹全碑》、《张迁碑》、《散氏盘》到简帛文字。也许和天性有关吧,我喜欢这类文字,朴茂奇崛、天真烂漫,甚契余心。

原来我始终写不好简化字,看别人能写漂亮流利的钢笔字,十二分地羡慕,并因此而非常自卑。及至写汉碑、写简帛,在北京书法家协会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研讨会上,被蓝玉崧先生、卜希旸先生、秦公先生夸赞有古意,无今人习气。初不解,后来好像懂了:所谓今人习气,大概和写简化字养成的书写习惯和审美定势有关,成年人已养成的习惯会有不经意的流露。无意中,短处成就了我。

16.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篇十六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上联:香满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下联:声和凤侣,羞道今朝是嫁时。

上联: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下联: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上联: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下联: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上联:忧国忧民忧世界;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

17.书法家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篇十七

对于喜爱书法的人来说,书法作品自完成之日起,便作为一种自然存在之物,展示出来,对书法作品的评论也就从书者的作品本身展开,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书法并非对自然之象的具体描摹,也非社会文化及道德,修养、学识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评论者,但在对书法作品的评论过程中,又确实能感觉到上述因素的存在,把上述信息用文字的形式更加直观传达给欣赏者。书法家张国瑞先生的作品我以为就是书者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灵性意识和气质的完美结合。观张国瑞老师的书法作品,过硬的传统笔墨造型能力,丰富的艺术含量,浓郁的时代精神,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他的书法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

展读张国瑞先生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草、篆隶以及魏碑;那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总会让人得到一种清泉洗心般的舒畅与快慰。他的书法方折峻秀、笔法劲健、线条灵活、节奏感强,在沉稳刚健、奔放洒脱的阳刚之气中,洋溢着轻歌曼舞、仪态万千的柔情。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享受。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张国瑞,号豫龙斋主,河南洛阳偃师人,现居地西安。高级美术教师,自幼喜爱琴棋书画。初学汉隶、魏碑,后临唐楷等诸家法帖,得其精魄。在长期精深研习先贤元典,在吸纳融会之后,他深挖传统,回归经典,写出一己之意,写出时代特征,入古出新的局面。使他具备了走向书法大化之境的必要条件,逐渐形成自家面目。这种与生俱来的书法情结,记录了他做为一名书法家的心路历程。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篆、隶、楷、草、行五体兼擅,诸体之中,他随心游弋而不逾矩,体现出与生俱来的才情。为他所及的诸体之中如草书的恣肆,隶书的浑厚,篆书的沉雄等虽各有特点,但又都统一于朴厚典雅、雄强醇酣的风格之中。从而形成了笔底的开阔、刚健且奇绝的力道美。他的字是力量与线条运动格局的象征,准确苍浑的笔意与气势,一种刚劲森严的风骨。

张国瑞先生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常以笔墨为伍、碑帖作伴,孜孜以求,不辍临池之志。张国瑞先生在书法上逐年取得不俗的成绩,既得益于他对书法真谛的正确把握和理解,也得益于一些名家大师的指点。1985年在西安书院,得到著名书法大家刘自犊、宫葆诚、钟明善等名家的点拨,使他获益匪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于是,他从传统人手,广泛涉猎,在遍临诸多碑帖的交换中夯实自己的笔墨根基,在恪守传统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前人藩篱,有选择,有取舍,大胆塑造自我。他在学习前人、继承传统、锻造自己浓厚艺术功力的同时,注重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现代书法家作品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时代与自我性情的契合点,并大胆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狂怪浮躁之气,看不见随波逐流的功利之风,昭然可见的是他那强烈的个性,每一笔都直气冲盈,每一画都精力弥漫。

赏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如《松风梅骨》你觉得是用一把利斧一下一下精准地劈出来的,每一笔毫不犹豫,不凝滞,给人以力劈华山般的力道和霹雳闪电般豁然一亮的美感。他的字在运行的过程中,显得峭劲遒苍,稳重而又自然,每一笔的功夫和气息都清晰可辨,完全是一种雄壮阳刚风清气正的精神和体现。他的字似乎不喜欢欹侧取姿,看不到妍媚与华丽之气,这就使他的字显得极其硬气。如果把他的字比作一一头勤恳躬耕的黄牛,你能看到这头黄牛的骨头明晰可鉴。骨头是一个艺术家的底色,是他的气质和魂魄,魂不能散。所以张国瑞先生的字大体上是朴拙、峻拔和硬朗的。他的字,一个个看下来,就觉得骨骼清奇独异,苍雄硬气,有如松柏屹立于山崖或巨石之上。一笔一画,犹有一种破石开木的气势,在这气势里却又能找到自然雅静的淡定风范。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细看上去都坚劲雄健,十分凝重,无论伸缩、动静、疏密,均风骨高韬,笔画巨细都融入了天然古朴的感情。每一个字就像临风参天的古木,字和字排列成一整篇,就像是一片原始古朴的森林,而每棵大树的枝干,都坚硬、蓬勃,不可摇撼,精神与光彩四射,骨节直展,吐气舒胸。

张国瑞先生的行草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整幅作品点画遒劲厚重,结体拙朴敦厚,横身取势、纵向取韵、气息高古、用笔率意天真、线条遒美韧健、体势峭劲华丽,不经意中而匠心独具。给人一种跌宕之势和雄豪激越之情。一是行气,布白虚实分明,自然顺畅,抒情达意,正如刘熙载所云“行草意多于法”,一幅作品从点画到布白是通过笔姿和势态来体现的,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点画、行气互动、互掺中照应,作品神气贯通且时出新趣。二是线条要有动感,动静结合,以动取胜,正所谓“忽作风马及电挚,更点飞花兼散雪”,观张国瑞先生书法,字忽正忽侧、奔腾直泻,整幅作品飞凤舞龙,令人回味、联想。三是多变,行草书的笔画,结体和章法都讲求变化,以显作品的表现力度,观张国瑞先生书法,线条的多变是他取胜的关键,线条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妙用,字的轻重、正欹、聚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四是节奏、行草书写起来比其他书体快捷、结字、章法,墨色要一挥而就,这不是易事,它是艺术成熟的结果,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疾迟交替,提按相间,如行云流水,让观者赏心悦目。五是神采,神采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形质是产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础,观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形神兼备,这是他用眼感受美,用临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表现美,从而达到书法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笔者认为:书法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来?书法是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只有先激励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从而引起共鸣。

总体上说,张国瑞先生的字有“颜筋柳骨”之风和洗净了妍丽之气的自然美。一如古柏和苍松,它们似在悬崖上迎风而立,雄豪、老到、遒迈、清刚、圆厚。尤其是他退休后的作品,满篇看来神采照人,省灵开目,有着独特的匠心和意深工拙而玩味不尽的艺术价值,同时有着丰厚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崇高向上的思想感情

张国瑞先生一脚深深地踏入传统、一脚牢牢地立足现代,双脚灵活地挪动交替成他坚实的艺术步履,这是张国瑞先生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他热爱传统而不沉溺于传统,时时萌动着一种创新意识。

孙过庭《书谱序》中关于此事有一段论述:“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及台,必能傍道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溶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好的书法应是法无法之法,这便是“感会无方”之意,一首八音交融的音乐,听者听到的只是生动感人的乐曲,你哪里分辨出某一音为琵琶某一音为笛箫呢?张国瑞先生的一些佳作已达到了“八音迭起,感会无方”的境界,因此其作品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张国瑞先生虽年逾花甲,但视其作品可窥知其有厚积薄发之后劲,其精力正十分充沛,其创造力正不可限量,他的如椽大笔应能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横扫千军,挥斥方道!

释一尘

癸巳年春作於长安惜韵轩

18.书法作品展标签 篇十八

书法以其独特的形成, 从实用到欣赏, 以汉文字为对象, 以笔、墨、纸、砚为工具, 宣泄情绪, 制造着美感。自商周时逐渐兴起, 至两汉时日臻成熟, 至隋唐后更加如日中天, 流派纷繁, 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今社会经济空前发展, 文化繁荣, 弘扬及传承传统文化是吾辈艺术家们的职责。

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永金先生, 就是这千百艺术家中的一位“智者”。观其作品, 足见他数十年临池不懈, 分析、对比、综合、吸收, 寻找着自己的这片精神领地。其笔法宗于“王”而成于“米”。力感、姿态、线条的组合节奏, 都有着一种鲜活的美感。合乎自然气息, 适应于自己的情感和趣味的展示。从其行草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气质——雄强、奔放、刚劲有力, 纵横奇崛、气势浑厚、风韵豪壮。大幅巨作在结字经营中, 既有军人的严谨, 又不失文人的洒脱和飘逸, 给人以淋漓酣畅、富有力度的美感。

19.程万军书法作品赏析 篇十九

程万军的书法造诣颇高,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的书法比赛并获得重要奖项,曾多次刊登在全国多家大型权威报上。

1993年“李白送汪伦诗”书法条幅,刊登在由(香港)远东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华书法篆刻集萃》一书。

1994年被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国国际研究院评审委员会等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和《河南书画名家志》大型权威辞书中。设计制作传统书法艺术《中堂》等作品刊登在和谐盛世《中国书坛六大家》一书,同王学仲、高津滔、李铎、王文甫、权希军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并称为和谐盛世“中国书坛六大家”。

2010年“佛”“正清和”等作品刊登在《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家》一书中。

2011年“文体寿星图”“古寿千幅”“多福图”和“苏东坡赤壁怀古”等作品刊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华英才”大型文献》一书。

2013年为中华民族寻根拜祖,创作“中华百家姓”图腾60米长卷和中堂,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追捧。

上一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