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的诗歌(20篇)
1.情缘的诗歌 篇一
那是我的唯一
我的风景只有一处
一处就足够我
一生的漫步,畅游,欣赏
乐在其中,迷在其中,醉在其中
无怨无悔直到枯萎凋谢
你就是那道亮丽的风景
悬崖峭壁悄然滋长
迎着明媚的阳光,凄厉的风雨
以一种顽强不屈的姿态
肆意展示你的独特魅力
脱逸,淡泊,挺拔,峻峭
胸怀藏着海的浩瀚,天的高远
我是那纤细柔软的藤蔓
依偎着你宽厚,暧和的胸膛
贪婪的吮吸着你的心血
嗅着你体内散发出的浓郁馨香
在你呵护的,柔情似水的目光中缱绻
四野碧绿,清溪环流
我们比肩并坐,相依相偎
默默欣赏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凝视平静无波的水面
水的镜子映出岁月的俊俏
你伸手摘下一朵梦幻的云霞……
2.情缘的诗歌 篇二
一、老校工的“忍”
我读小学时, 学校聘请着一位老校工帮助学校养猪、种菜。老校工六十开外, 身材高瘦, 身子硬朗, 头发花白, 据说读过几年私塾。春日, 阳光明媚, 在学校吃中餐的我们, 每到中午便趴在菜园边的草坡上, 一边看老校工种菜, 一边听他老人家讲故事。每当此时, 老校工总把讲故事当作一件乐事, 常常讲得唾沫四溅, 津津有味。
“什么叫忍, 你们知道吗?”
我们哈哈大笑:“谁不知道啊?意思嘛, 我挠你的胳肢窝, 你想笑而硬撑着, 不就是‘忍’吗?”
老校工也笑了:“那不能算真正懂得‘忍’字, ‘忍’上面是‘刀’加一点, 这表示刀刃, 是最锋利的, 下面是个‘心’。你想, 有些事, 如果太冲动, 不忍让, 就会坏事, 刀刃插心哪;有些事则不能容忍, 否则, 也会如刀刃穿心呢!”
我们听着, 眼前仿佛出现了明晃晃的刀刃和那鲜红的心, 第一次从老校工那儿知道了汉字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如此撩人的魅力。一个读书不多的私塾学生, 能对汉字有如此的理解, 可见, 重视汉字科学早已有之, 只是后来渐渐被人们忽视了。
二、老外公的“阶级”
我刚入小学不久, 远方的外公到我家。我的书包挂在大堂的木墙板上, 蓝色的书包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几个黄色的字格外醒目。我在外面与伙伴们打闹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屋里。
外公问:“都上学了, 书包上那行字你会认吗?”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大声答道。
“那‘阶级’是啥意思?”
“‘阶级’嘛, 就是‘阶级敌人’, 是坏人。”我脱口而出。
我清楚记得, 外公当时脸上掠过一丝的不安、失望与无奈:“现在学校是怎么教书的, 我们读书时每个字的意思都是要会讲的。”
我说:“‘阶级’不是坏人, 怎么会说阶级斗争呢?”
外公语重心长:“‘阶’, 左边为‘阜’, 形如上山的台阶。”边说边拿笔画了台阶之形, “右边‘介’为声, ‘阶’意为台阶。‘级’左边为‘丝’, 右边‘及’为声, 意为等级等次。”
当时我很疑惑, 不同台阶等级上的人就要互相斗争?后来懂得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联系到“地主老财”与“贫下中农”等, 逐步对“阶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理解与外公的汉字启蒙关系密切。
三、我少时的“此”“灰”
记得读小学四年级, 那时我们用的教材政治思想性极强, 有许多口号式的文章。有篇课文前部分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而后面的几句我却至今十分清晰———“以此为准, 深入教育, 严格执行”, 还有一句为“以防死灰复燃”。
联系上下文, 我知道“此”指上文所说的“那些内容、要求”, 但“此”字本身是什么意思, 为何什么都能用“此”代替, 我百思不得其解。年幼的我还算有点探究精神, 有点追根求源意识, 于是想方设法找了一本老字典。原来, “此”字左边从止, 意为脚, 右边从匕, 形似一个人。整个字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处所, 表示“这”“这里“”此地”, 故大多作代词用。
“死灰复燃”的“灰”呢?原来, “灰”下部分从火, 上部分从手。火会烫手, 无法手弄。火灭, 热气退尽能手持, 才为灰。火退尽了, 热度没有了, 所以引申为没有生气、没有希望, 又引申为颓废、失望, 故有心灰意冷、心如死灰、灰心丧气、万念俱灰、灰色人生、灰溜溜之说。一个“灰”字, 饱含了我们祖先造字的匠心与智慧啊!
四、老校长的“洗澡”
我在老家的县进修学校任教时, 校长是位老先生, 中文科班出身, 说话幽默风趣, 尤其善讲故事。一次, 他绘声绘色讲道:“在红枫尽染、秋高气爽、水流如镜的幽静小河边, 一位婀娜多姿的红衣少女挎着篮子款款而来, 看看四周无人, 便到河里洗起z伲o来。她搓着揉着……此时, 来了一位后生, 看见少女洗得如此入情, 便情不自禁地来到少女身边, 帮她一起搓揉。少女满脸羞涩, 却把那个最大的塞进了后生的嘴里……”
正当我们满脸诧异、笑态百出时, 老校长不动声色:“你们笑什么?那少女洗的zǎo, 是红枣的枣。哈哈, 你们都想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我们汉字特有的个性与文化。汉字不仅音有意思, 形更为有趣。你们看, 人言可靠为‘信’, 人被拘禁为‘囚’, 气小力弱为‘劣’, 小土飞扬为‘尘’, 口中不愿为‘否’, 不上不下为‘卡’, 房中失火为‘灾’, 火烧山林为‘焚’, 眼皮下垂是‘睡’, 鸟用口叫为‘鸣’, 犬张口叫为‘吠’, 日上树梢为‘杲’, 日落树下为‘杳’……”
老校长深厚的汉字功底令我折服, 同时, 为自己作为语文教师汉字知识却如此贫乏而深感汗颜。
五、融入课堂的“汉字学”
日月如梭, 时光飞逝, 转眼便进入了21世纪。2005年前后, 我幸遇集美大学金文伟教授。金老师对汉字有深入研究, 对汉字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情投入, 孜孜以求。在金教授的引领下, 我们通读了《现代汉字学纲要》《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林趣话》《画说汉字》《说文解字》等专著, 开始真正系统地接触到汉字学, 对世界上唯一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有了新的认识, 对汉字音美、形美、义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汉字的部首、偏旁或部件之意义、类别特性有了深一层的感受, 对汉字音、形、义的相互关系有了更为明晰的理解, 对汉字以形聚类、以一驭多的构造特点有了一些认识, 对汉字字形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贯通体悟。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汉字是语文之根、之本, 只有培根固本,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长久不竭的生长力、生命力, 才能使语文素养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傲然参天。
基于此, 在金教授的引领下, 厦门市的一些学校便开始了将汉字学融入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老师们努力夯实汉字基本功, 提升自身汉字文化内涵, 潜心将字理与童趣巧妙融合, 悉心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与魅力, 执着打造浸润汉字文化、趣味性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语文课。经过几年的实践, 实验学校学生的错别字明显减少, 学生对词的理解格外深刻并能融会贯通, 阅读的自主自悟能力陡然增强, 语言运用水平显著提升。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自主。
倘若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汉字学结缘, 有更多的机会沐浴汉字文化, 那便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万幸, 更是孩子们的万幸!
愿汉字学融入课堂之花盛开!
3.不解的情缘 篇三
科学家们震惊了,全世界恐慌了,仿佛世界的末日来临了。一时间,原子弹又成了一些大国侵略和威胁的外交语言,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谈论的焦点。
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也想搞原子弹。蒋介石召见了著名的化学家曾昭抡,询问如何才能造出原子弹?曾昭抡说,首先是培养人才,建议在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各选两名成绩优秀的年轻人到美国留学。
1946年,国民党政府决定派数学界、物理界、化学界的三位著名教授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去美国考察,并要求每位教授再推荐两名年轻助手去美国培养深造。华罗庚推荐了孙本旺和徐贤修,曾昭抡推荐了唐敖庆和王瑞先,吴大猷则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在湖北宜昌。少年时的朱光亚饱受战火的灼烤,几次迁居易地。1938年,武汉抗战形势危急,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和两个哥哥被迫转学到“大后方”四川重庆。在沙坪坝的南开中学,朱光亚有幸受教于几位好老师,学习数、理、化,特别是物理学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1年,朱光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物理系。第二年夏天昆明西南联大在重庆招收大二插班生时,朱光亚在几位南开中学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地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使他有缘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在众多名师的栽培下,朱光亚不仅在学业上有了较坚实的基础,而且导师们的学术思想、人格风范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朱光亚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被遴选留校担任助教。他的优异成绩和出色才能,得到吴大猷教授的赏识。
1946年9月,朱光亚随吴大猷等教授组成的考察组前往美国进行考察。他们未曾料到的是,美国早已决定不向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对蒋介石派出的中国学者也不例外。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为了掌握研制原子弹这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吴大猷教授把朱光亚安排在自己的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从此,朱光亚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核物理这门迅速发展的尖端学科里,他刻苦地钻研着,勤奋地学习着,终于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密执安大学核物理博士学位。
随着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蒋家王朝覆灭了,蒋介石的原子之梦也破灭了。朱光亚经历过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看到了新中国希望的曙光,他与52名留学生联名给留美同学写了一封饱含激情的公开信。在信中他们大声呼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欺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
1950年4月,朱光亚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途,投入了新中国创业的伟大洪流之中。他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的领导下,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等几所大学筹办了核物理专业,为新中国原子能事业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
1950年冬和1951年夏,他先后参加土改参观学习团和赴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受到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1952年,朱光亚参加了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任外文秘书,在板门店参加了举世瞩目的朝鲜停战谈判。他亲眼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雄厚的军事实力,肆意屠杀中朝人民的惨剧,看到了科学在正义和邪恶上的殊死较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为中国强大的国防科技献身的坚定信念。
50年代,新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包围和威胁之中。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叫嚣和核威胁的严峻形势,1955年1月,毛主席向全党发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号召,并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党中央决定利用苏联提供的援助发展新中国自己的原子能工业,研制自己的核武器。
朱光亚被召回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组建原子能专业,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1957年,朱光亚被钱三强调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专门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工作。他先后发表了《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物理参数的测定》等研究论文,领导设计、建成了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实验,跨出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
一份绝密文件
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后不到两年时间,苏联就背信弃义,于1959年6月20日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我国原子弹的科研项目停顿了,正在试生产的企业瘫痪了,凛冽的寒潮席卷着中国大地。
“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出了向国防尖端技术进军的伟大动员令。
一个凝聚着屈辱和愤怒的“596”工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代号)开始了,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新战役打响了。
1959年7月1日,35岁的朱光亚奉调来到二机部,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担负起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和中子点火等主要技术课题的攻关指导工作。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三位科学家奉召前来助战,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于敏等一大批优秀科技骨干投身于这一神圣的事业,一支中国核武器研制大军诞生了。
1960年6月15日,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朱光亚向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研工程技术骨干进行了一次技术交底,并向他们讲解了一份“绝密文件”。
那是根据1958年7月,苏联专家聂金、戈夫利戈夫、马斯洛夫的一个报告记录整理的文件。1958年六七月间,苏联派了三个核武器专家来华考察工作,他们先参观了核武器研制基地厂址,而后回北京作了报告。这次报告尽管只是讲了一种教学概念,还不是工程设计,而且有的数据根本不对,但毕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对我国研制原子弹初期的工作起到了引路的作用,缩短了研制进程。
中国原子弹艰难的理论攻关就从这绝密的“碎片”上开始了。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在继承和否定交织的科学探索中,中国的原子弹理论设计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两个纲领性文献
1962年9月,二机部拟定了《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事业情况的报告》〉,提出争取1964年下半年或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目标——“两年规划”。
研制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是动用几乎全国所有的科研、生产、交通,人力、物力、财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的一场大会战,举足轻重,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为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朱光亚在部、所领导下起草编写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对我国当时在科学和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很快完成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提出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以塔爆方式,第二步再以空投方式进行。后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于中央正确决策起了关键作用。
11月3日,毛主席仔细审阅了报告,十分高兴地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12月4日,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了第三次中央专委会议。中央专委主任周总理和贺龙、李富春、聂荣臻、薄一波、罗瑞卿等专委会领导同志一起审议二机部提出的研制原子弹的“两年规划”,商讨这一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
会上,二机部副部长刘杰、钱三强等同志汇报原子能工业进展情况和原子弹研制两年规划问题,朱光亚列席了会议并作了补充汇报。当朱光亚汇报实现原子弹研制两年规划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具体情况时,周总理亲切地招呼他:
“请坐到前边来!”
这是朱光亚第一次面见周总理。他在周总理对面坐下,显得有些激动。当时他只有38岁,身材高大,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讲得很好,很好!”周总理赞赏地对朱光亚说:“核武器研究所的同志们做了艰苦的努力,党和人民是清楚的。”由于“两年规划”涉及许多重大问题,会议从上午一直到下午。最后中央专委批准了“两年规划”,周总理作了重要指示。
临别的时候,周总理紧紧地握着朱光亚的手诚挚地说:“请捎个话,毛主席和中央的同志们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你们要不懈地努力!”
朱光亚激动了,一种共商大计、共建大业的崇敬和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和普通的科技人员、和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同心同德,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朱光亚坚信,他梦寐以求的原子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大漠里的庆功宴
1964年7月,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艰苦奋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成功了。在全面完成现场各项准备工作之后,首次核试验进入预演阶段。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大军云集,连营千里。
起爆代号“投篮”的密码命令是15日发出的。这一代号是基地的篮球运动员们提议的,意思是:把铀部件和点火装置放进爆炸装置中。从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的运送,到试验基地地下装配车间的装配检查,从几千名试验人员疏散,到该装置向铁塔起爆位置提升,朱光亚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严密监视着作业的全过程。当塔顶上的技术人员将核弹安装完毕,完成最后一次检查确认准确无误后,他们才撤离到距试验塔23公里的试验控制室内。
百米铁塔高耸入云、巍然矗立,像一个东方巨人俯瞰着千古大漠,大战前的宁静预示着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朱光亚沉默着,思索着,等待着……随着起爆的命令,大漠中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伴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
试验区上空,一架专用飞机掠过正在上升的云雾收集样品;炮兵部队的火箭穿过巨大的蘑菇云采集样本;特种装备部队的车辆箭一般冲向爆心,检验效应物和核爆炸条件下作战能力……试验和效验的一切都是按照预定计划那么有条不紊。
成功了!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壮景,看到整个试验的圆满成功,指挥所里的人们欣喜若狂。老成持重的朱光亚激动了,中国的原子弹在经历了十数载艰难的寻觅之后,终于在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世界的东方爆炸成功了!
当晚,在试验基地的庆功“宴会”上,朱光亚喝醉了,喝得酩酊大醉……
震惊世界的“三级跳”
在中国核武器发展的进程中,朱光亚处于高层决策的中心,对一些重大的关键科技问题总是亲临一线,及时作出正确的科学决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朱光亚紧接着又组织实施研制原子航弹、核导弹弹头到氢弹弹头的“三级跳”计划。
1965年5月,我国机载核航弹爆炸试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东风2号甲导弹运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又获成功,核武器研制的“三级跳”一步接一步地快速而稳健地实现着。
1965年2月,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关于加快氢弹研制的指示,二机部向中央专委呈报了《关于加快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提出一方面要抓紧原子弹武器化工作,装备部队;一方面要尽快突破氢弹技术,向战略核武器的高级阶段发展。
在朱光亚和彭桓武主持下,邓稼先、周光召组织科技人员总结前一段的研究工作,制定了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的工作大纲:第一步继续进行探索研究,突破氢弹原理;第二步完成质量、威力与核武器使用要求相应的热核弹头的理论设计。
1966年12月28日,朱光亚参与指挥了在中国热核武器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氢弹原理试验。随着起爆“零”时到来,在离铁塔20公里处的掩体里,朱光亚和参试人员透过墨镜,看到了那充满希望、意义重大的闪光,看到了那冉冉升起的“核聚变”蘑菇云。
焦急守候在总指挥部的聂荣臻元帅、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寰一听到这一喜讯后,立即高兴地用专线电话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参试人员发来贺电。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经周总理亲自审定的新闻公报,宣布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一切都在有计划、有步骤、紧张有序地进行着,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终于顺利地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中国的“三级跳”创造了世界奇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三个月,英国四年七个月,法国八年六个月,苏联用了六年三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朱光亚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核弹头几乎所有的研制工作,为铸造中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丰碑。
1970年,朱光亚调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在负责核武器研制的同时,还参与组织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的生产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1991年5月,朱光亚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在5年的任期内,他继往开来、殚精竭虑,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为建设和发展中国最大的科技群众团体,开拓中国新的科技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3月,朱光亚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如今已连任两届。在中国最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最高层,公务和社交活动非常繁忙,但几十年从事国防科技特殊生涯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和精明干练的工作作风,使他始终显得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当选为第一任院长,开始领衔中国最高工程技术学术机构。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谦逊的长者一再表示要向工程院的院士们学习,请教,从而努力做好这一为人民服务的新工作。他带领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充分发挥科技研究、咨询、建议、协同和交流的职能,为我国工程技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熟悉朱光亚的人都认为,谦虚是他一贯的美德。他从不以权威和领导自居,在学术上他严肃认真,非常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对事业精益求精。每当人们提到他在中国原子能事业上的成就时,他总是温和地一笑说:“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许多同志共同做的。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严肃而不失温和,严谨而虚怀若谷,功勋卓著的朱光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勤奋而严谨的科学家,朱光亚对生活同样也充满着情趣。他喜欢欧洲古典音乐,他的书柜中除了众多专业书籍和文学名著外,还珍藏着大量的世界名曲唱片和录音磁带。他喜欢体育运动,年轻时打过乒乓球,参加过篮球赛。他还喜欢骑自行车,尤其喜欢爬山。他曾不无遗憾地说:“当年参与核工业大西南三线建设选址,我到过四川好几座大小山头。只是至今还没有上过峨嵋山,也没去过九寨沟,因为难得分身游览名山。”
朱光亚虽已是世界知名人士,但个人生活仍十分简朴,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的特殊嗜好,无论是服饰还是饮食。他至今仍住在70年代分配的房子里,二十多年里有多次调房他都没有接受,在他的眼里房子够住就行。他家里的那台21英寸彩电,直到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才更新,而且还是一台国产的29英寸彩电,为的是要看清楚澳门回归的盛况。
从1945年出国考察原子弹,到跨世纪的今天,朱光亚与原子弹已经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今,他仍清醒地认为,在新形势下核力量的战略地位仍没有改变,战略核武器仍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象征,和平不是乞求得来的,而是在力量的抗衡中取得的。为此,朱光亚正用他自创的“避开交通堵塞法”,每天早上7点30分即走进办公室,继续在国防高科技战线上辛勤地耕耘着。
4.二胡情缘槐花开的诗歌 篇四
我盼了三个年度槐花开,
却盼不到新嫁娘的日子来。
只有梦里的二胡声颤心怀,
醒来后空梦一场余音在。
认识你正是三年前的槐花开,
你的家乡被洪水淹没遭了灾。
一家四口剩下你逃荒远在外,
你到处流浪走进我的家门来。
幸亏拉得一手好二胡未饿坏,
只要胡琴响财源就会滚滚来。
拉走了多少好心人的`爱心财,
更是牵动无数姑娘的默心爱。
你走进门时有气无力脸发白,
连拉胡琴的精力神儿也无奈。
手哆哆嗦嗦就像大锯拉木材,
光张嘴心里的歌儿唱不出来。
未拉完就昏倒在我的家门外,
我叫来邻家把你抬到坑上来。
一直昏睡了五天五夜才醒来,
一场大病差点儿抛尸家乡外。
医生说重感冒伤情不痛快,
急怒攻心气血不畅伤心怀。
一路流浪休息不好身子坏,
山一样的大病压倒家门外。
我孤儿寡母留你在家中呆,
输液打针才算慢慢救过来。
娘儿俩日夜守护着不离开,
熬药做饭直到重新站起来。
半月后一个帅小伙进出门内外,
惊动全村姑娘媳妇挤进家里来。
评头论足夸成仙人下凡门挤坏,
孤儿寡母的好日子就要跟着来。
病中时端详你长的很不累,
连你眉毛多少根也记在怀。
二十岁的姑娘暗暗尽想歪,
想把你永留在家中别走开。
当人们夸你飘上了白云彩,
我心儿比蜜甜高兴不露外。
想让你作儿婿把家撑起来,
不知道能否和我想一块。
当眼光在我身上漂去漂来,
知你喜欢我却不敢说明白。
你光说客气话报恩诚心待,
把我们当亲人伺候特勤快。
见你时脸上不是红就是白,
幻想是我的情哥哥多光彩。
一辈子甘甜相守在一块,
进出闻香每年的槐花开。
吃饭时你往母亲面前下跪拜,
随着一声亲娘叫出口中来。
要把母女当作亲人来对待,
成个顶梁柱遮风避雨不淋坏。
我母亲心花怒放脸儿放光彩,
一辈子想儿子想满了头发白。
听见叫娘声差点飞到天边外,
左端详右瞧瞧不知想怎爱。
认娘亲母子妹儿乐开怀,
顺手牵羊轮到我活该。
随风走船成就了情哥来,
每天牵手出入家门外。
地里干活儿相伴在一块,
镇上赶集买点东西把我爱。
提着点心让母亲喜笑颜开,
村里人夸母亲积德福气来。
到晚上你又拉起二胡来,
胡琴声早已飘出千里外。
姑娘小伙听琴驱烦心门开,
也经常拉琴挣钱走出村子外。
你曾说挣钱盖房让日子好起来,
要把母亲当作王母供上幸福台。
把我看成仙女靓丽放光彩,
让家成个皇宫飘着彩云来。
你的理想让母女飞到九霄外,
盼着那一天快点走近眼前来。
每次出门挣钱走到远乡外,
琴声牵心儿佑你赶快回家来。
谈婚论嫁的日子已经眉眼开,
做新娘的时辰就要到身边来。
我在家缝嫁衣迎接日头快出来,
5.情缘诗歌 篇五
在梦境里有一条朦胧街道,
走过街尾,
来到了一片绿竹林,
在竹林旁边,
有一潭水池,一座石桥,一间草屋。
在晚风中,
竹枝在微风中向我招手,
池水在微风中向我嬉笑。
我来到了石桥上,
我隐约地听到一个女子在弹唱--------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在歌声中,
她爱养的夜莺鸟在笼里昏睡,
鸽子在自己角落里沉默着。
她把灯放在门边,我来到她面前。
她抬起一双大眼望着我的脸,无言地问道:“你好么,我的朋友?”
我想回答,但是我的语言迷失而又忘却了。
我想来想去,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去称呼她,
我好想
让以往的爱恋融入记忆,
让别离的痛苦融入诗歌。
让穿越时空的失忆在她的问候中终止。
眼泪在她眼中闪光,
她向我伸出右手,像夜中的`花朵一样温柔。
我握住她的手静默地站着。
我好想举起灯来看看她的脸,
可惜,
6.网络情缘爱情诗歌 篇六
在那虚拟的网络,因为有了你,
才有了我,你在那边假装悄悄哭泣,
我却在这里真的叹息,为什么,我和你,
相爱在网络里,面对茫茫天涯,我还是要和你在一起,
心爱的小妹妹,你知不知道GG为你喝醉,
你一个人在远处,GG为你心碎,在虚伪的网络里,你在视频里掩手把泪滴,
心爱的妹妹,你为什么哭泣,到底是谁在欺骗你,
到底是谁把你抛弃,我在这里为你惋惜,
你就爱哥哥吧!哥哥愿意和你永远在一起,
只要你愿意,哥哥永远陪着,落了天,沉了地,纵然天涯海砥,我都要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你笑了,哥哥我爱你,
可是我们有缘没有份,故事都是我虚拟,
我是爱我的男朋友只是逗逗你,
谁叫我们相逢网络里,我怎么会真心爱上你,
拜拜,嘻嘻,傻哥哥拜拜笨弟弟,
我终于明白,我们相爱只是网络里的游戏,
我真心去爱你,你却把我当成游戏,
玩完了,就把我无情的.抛弃,无情的女人,
给我无际痛苦,无边的伤心,
谁叫我相信,那虚假的网络爱情,那飘渺的情人,你在网络里没有了踪影,也许你在寻第二个情人,
我掩藏丝丝伤痕,去追寻,我的梦,我的网络情人,你在哪里,我在苦苦的追寻,
是我傻,是我痴情,我是一个痴心人,
7.香格里拉的异国情缘 篇七
香格里拉, 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如画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 还有不同于大都市的静谧, 都使得人们对此地无限向往。
有一个来自远方的家庭, 一家五口初到香格里拉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随着了解逐渐深入, 父母决定资助当地农民改善其生活条件, 并于2005年成立了云南山地遗产基金会。2009年, 家中的姐弟三人共同创建了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现在公司已经成为基金会的主要资助人之一。
这样的故事并不寻常, 总是让人想探知更多关于公司以及公司背后的故事。于是本刊记者带着心中的疑问, 来到了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的办公地点, 采访了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马沙莎。
公司的装潢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色彩鲜明的墙面和古朴的木质围栏伴随着缕缕咖啡香, 彰显了公司的异域风情。马沙莎说话很轻, 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 仿若邻家女孩。不经介绍, 很难将她与公司总经理画上等号。
马沙莎姐弟三人共同经营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 缘于一次偶然的邂逅。去香格里拉旅游的一家人, 在昆明转机时遇到一家规模不大的咖啡馆, 但是提供的咖啡非常好喝。经过向店主询问得知, 这些咖啡是由当地农民自己种植并生产的, 香格里拉也有这样的农场。由于之前不知道中国本土也有优质的咖啡, 因此马沙莎一家非常惊喜。随后他们发现, 虽然种植着优质的咖啡, 但当地很多农民生活依然贫困。于是马沙莎一家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 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活条件。通过走访香格里拉当地农场, 与农民深入交谈, 姐弟三人对有机食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并最终确定将香格里拉原产咖啡和蜂蜜作为公司的主营产品。
富有责任感的企业
提供优质产品是每一个企业的最基本责任。香格里拉农场的产品拥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绿色食品证书等认证, 同时只选择高质量咖啡品种, 以保证产品品质。合作的农民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 公司对其使用的相关化学制剂等指标有严格的控制, 以保证最终产品是绿色、有机食品。合作的农民中, 有的原本就种植高质量咖啡或养蜂, 但收入不理想;也有一些农民经过培训开始从事这项事业。
企业责任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丰富内涵。说到企业责任, 马沙莎很认真:“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责任感的企业, 其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责任, 目前中国市面上销售的蜂蜜大部分是蜂蜜制品, 少部分纯天然产品却因价格过高而少人问津, 咖啡也是如此。公司要求其销售的产品必须是有机高品质产品, 咖啡和蜂蜜都保证100%纯天然。并且产品价位适中, 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 定位一个更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价格。另一方面是公益责任, 如果农民在种植或养殖上有困难, 公司会给予农民一定的支持, 同时以高于市场收购价格的方式收购他们的产品。此外, 公司还开设免费养蜂课程, 聘请专家为当地农民进行培训, 贫困家庭还可以得到公司免费提供的蜂箱。”
公益是其终身事业
做一个公益性企业, 是香格里拉农场公司成立的初衷。在公司的帮助下, 当地人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马沙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当地人与香格里拉农场结缘的故事。
在参与香格里拉农场养蜂培训项目的当地人里, 有一个叫何国庆的年轻人。过去他一直在离家很远的一个矿场工作, 因此不能经常回家。奔波的辛苦对小何来说并不算什么, 但每次回家, 家中年幼孩子陌生的眼神却让他很心痛。他很想在家乡找一份工作, 就参加了养蜂培训。现在小何养蜜蜂, 每天都能跟家人生活在一起, 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左为香格里拉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Sahra Malik右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总监Alia Malik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可以说, 养蜂培训项目给了当地人更多工作选择的同时, 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水平。而让当地人幸福生活, 是香格里拉农场永远的努力方向。
独具特色的产品
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咖啡豆, 经过筛选、清洗、去皮、烘焙等一系列工序, 最终制成独特的香格里拉农场优质咖啡;蜂蜜采收后, 经过过滤和消毒就直接灌装, 保证了产品100%的纯度以及高品质。
香格里拉农场的产品从包装上就凸显了它的家乡, 不论是色彩明快的花朵, 还是充满民族特色的纹饰, 都让我们看到原是设计师的马沙莎, 对产品全方面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公司产品除了是绿色产品, 亦有其独特之处。公司不仅有本土优质咖啡, 还有种植自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地的不同咖啡品种。按照不同品种咖啡豆的不同加工烘焙方式, 最终生产出了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优质咖啡, 产品包括云南蓝、卡尔文早餐、梅里雪山等等。这些咖啡口味不尽相同, 也独具特色, 可以满足从入门级到专家级咖啡爱好者的不同品鉴需求。
蜂蜜的营养价值已经获得了现代人的认同, 马沙莎向我们介绍说, 国外的蜂蜜大部分是混合花蜜, 而公司只生产纯花蜜, 例如荆条蜜、石榴花蜜、金银花蜜。纯花蜜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为人们带来更纯净的口感。
与公司一同成长
从2009年公司建立到现在, 已经经过了4个年头。随着公司的一路成长, 马沙莎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
“公司开设之初我没有太多经验, 尤其是食品产品方面, 所以我都从头学起, 学习食品生产、公司运营相关的知识。开始两年的确非常难, 因为最初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构想, 填充这个构想让公司真正运营起来并不容易。在中国开公司也有一系列需要办理的手续和需要遵守的制度, 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现在公司已经步入正轨, 这两年以来公司情况有了很大好转。目前我们有80多种产品, 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并且已经拥有相当数量喜欢、支持我们产品的客户, 我相信, 也希望公司有更大的发展。”
8.我的宠物情缘 篇八
至于它为什么叫溜溜,那就要从它刚来到我们家的那一天说起。那时候我才四岁。有一天,姑姑从外面回到家的时候,怀里抱着一只小狗,它才刚刚能够睁开眼睛。它看到我们好像非常害怕,身体都在发抖。我把它轻轻放到窝里,它蜷起来,像一个绒球,圆溜溜的,就叫它溜溜吧。
有一次,我对溜溜说:“我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姐姐。”可是溜溜就是不叫。我吼道:“叫姐姐!”可溜溜以为我叫它趴下,所以连忙就趴倒在地。我生气地打了它一下。溜溜也生气了,扬起爪子把我的手抓破了。奶奶赶紧带我去打防疫针。打完针回来后,一向爱来迎接我的溜溜这次却没有来。“溜溜!”我喊了一声,这时候我才看到溜溜正耷拉着脑袋,慢慢吞吞地向我走来,就好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有一天,我到奶奶家,可门却锁上了。奶奶家的房子是两进院,奶奶他们一般都待在后面的屋子里,距离院门比较远,他们没听见我的喊声。于是,我只好抬手拍了拍门。顿时,院子里传来“汪汪汪”的叫声,是溜溜听到了我拍门的声音。它摇着尾巴快速地跑到了门口,透过门缝,向我张望。然后,它又摇着尾巴飞快地跑了回去。不大一会儿,它就把奶奶喊来给我开门了。
还有一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我自己偷偷地跑出去玩,还把溜溜也带上了。当我从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跳下来的时候,一下子摔倒了,我的胳膊疼痛难忍,不停地流眼泪。溜溜一看我哭了,知道肯定出事了,就连忙跑回家把姑姑叫醒了。姑姑立即把我送到医院。医生一查,原来我的胳膊骨折了。于是,医生就给我的胳膊打了石膏,并且嘱咐我要好好休息,不能再爬高上低了。唉,这次多亏了溜溜,送我到医院,否则,我还不知道会疼成什么样子呢。
9.我的语文情缘 篇九
----我读书
我愉悦
陕西户县四中
彭朝锋
语文情缘因读书而历久弥新。
忆往昔峥嵘岁月,青少年时期,因家贫,常借书于大方之家,得来视之珍宝,如饥似渴,每看精要之处常点头颔首,愉悦微笑,乐在其中而溢于言表,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偶有所得,提笔记之,无心插柳,春种秋收。做文时信手拈来,缝合自然,真有妙手偶得之感。因为快乐永驻,希望长存。
鱼跃龙门,走出深情的黄土地,进入书香的大宅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而书香里的乐趣更无穷。
不小心就读于中文系,有了绝妙的契机,可接触到更多的奇书、圣书、名书、经典之作,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书虫。常扎进去,天昏地暗,不知早晚,忘记进餐。于书中的英雄同豪迈,同文中的主人共欢喜,和篇章的作者相沟通。彼此进行心与心的感悟,情与情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融合。洗涤现实的污渍,净化失真的思想,激发消沉的情趣,升华伟大的人格。读书之趣,“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走上讲台,用“激扬文字”来指点人生。然而这又与读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教书日虽不长,但常蜗居陋室,与书为友,同笔为伴,课本、教参与教案,其乐融融。
二三好友,隔三差五跑来闲聊,开导我说:你呀!不会喝酒不出烟,不打牌来不聊天,差一点成了“活神仙”!揣摩句意,责备多于表扬,同情胜过揶揄。我不忍扫友美意,只淡然反问:你们可知我读书之乐乎?
灯下阅卷,评改学生的作文,同样有所得。偶有佳言,涌于笔端。学生作文,老师赏读,甘苦自知,欣然神会。一双双虔诚的眼睛渴望着鲜红的批言,一片片文章吐纳了师生的情感。乐乎其中,难再展现。
e网情深,闲来阅读,打开书城,含英咀华。时代的力作表现了新气象的烽火,现代技术浓缩了读书的快乐。时有所思,笨拙的敲击键盘,输出艰难而厚重的字句,发个电子邮件,向远方的学友,身边的同志,我欣慰无比。
是的,我阅读,我充实。我收获,我快乐。
讲台虽小,却总在无限的延伸,也能让“书生意气”挥毫奋墨;书斋虽小,却可包宇万物,亦能陶情冶性,“指点江山”。解说一个人生,收获应有的航标;理解一段感情,收获多
10.一世情缘的散文 篇十
花开花落又一春,春去春回又一年。有多少年,不曾相见?有多少次,离合悲欢?几度春秋,付给清愁?几重落花,逝于流水?若一片桃花渡一世情缘,我用一整个春天的花瓣渡你生生世世的情,可否呢?
空中飘着细细的雨,空气,淡淡清香,丝丝微凉,在这样的夜晚,行走在青春后边缘,该如何安放青春里爱与忧伤?
雨丝啊,最爱牵动人的情肠,我的思念,开始猖狂。
那一次与你挥别,我便知晓,今生,再不会与谁交集。你是今生唯一,唯一一次爱的全心全意,任它白云苍狗,时光飞逝,你是最初,亦是最后。在最深最深的红尘里,我终于成为了那个爱你如初的女子。
每一颗雨珠心事里都藏着一段剔透的故事,于玲珑岁月中,梵唱传奇。
你听,桃花徐徐盛开,她们一定是听懂了雨中的故事,千树万树,荡漾着一池春事。
相爱,从花开到花落,从日出到日没,从青丝到白发。我们在阳光下相守,你送我一缕炊烟,我还你一片蓝天;我们在风雨中相拥,你为我撑一把雨伞,我为你画一道彩虹;我们在岁月中相伴,你为我画眉,我为你生暖。
爱,让人心生柔软。你侠骨柔肠,我巧笑嫣然;你耕地种田,我洗衣煮饭;你把甜言蜜语洒进泥土化作满园稻花香,我把浓情蜜意融进柴米油盐将你一生温柔捆绑。
人世间是有那么一种了然于心的情感的,无需多言,只一个眼神交汇,我就能看到你心底。
你的心思,我懂得,所以你不必多言,我亦不会多问,你去哪里,我便随到哪里就是。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天堂,在你身边,我得以心安。
雨后的天空仿佛水洗过一般,干净得如初生的婴孩的脸,一尘不染。打开窗,深呼吸,青草的香气就像温柔的小偷轻轻溜入鼻腔,偷渡到肺腑,全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
在这样的清晨,往事会以她最轻柔的姿态飘在风中,远方的你,一切安好么?昨晚,我的梦里,下了一夜的雨,一夜的往昔。那是你最爱的雨呢,缠绵得仿佛初涉爱河的情侣,却又忧伤似记忆里的那一曲别离。
人们总爱说时间会让记忆一点点淡去,就好像远处的冬季,终会被春悄悄代替。春天来了,屋檐下的燕子啄着二月的春泥,她一定是在着急着重建自己的家园。只是归来的燕儿,还是去年的那一只吗?
我喜爱的这样的清晨,微风伴着阳光,唤醒我的梦。再为自己褪去一件厚重的衣裳,在这个春天,我要以一朵花儿的姿态将我们的故事深深缅怀,让眼泪和露珠一样晶莹,被温香的幸福填满。
想你呢,在雨里,在夜里,在梦里。想起你,嘴角盈着笑意,眼角闪着泪光;想起你,一半幸福,一半忧伤。
迷离尘世,我唯一深信不疑的是我们曾经相爱,你眼中流淌着的温柔,是爱最好的证明。
那时我们都还年少,年少的爱情没有诸多世俗的纷扰,情浓意真,只为倾心。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感谢这样的相遇,也感谢这样的你,在我的生命中谱写出一页页回忆,多年以后的今天终成我青春岁月中最明媚的一笔。
爱,是一种牵挂,即便千山万水相隔,经世流年相错,爱,是心底那份默然的牵挂。
我想,当我们都老了,你一定会蹲在阳光下,点燃一根烟,烟雾缭绕处将我们的故事忆起。如远方的我一般,牵念远方的你。
在这个纷乱的`年代,执着的爱被称作矫情,人们不再相信真爱的存在,于是,爱着的人儿不敢言语,于是,我再也不敢说爱你。
一只脚踏入了炼狱,便再也不敢自诩为天使,可我,总是喜欢在灵魂最深处保留一份天真的信任,可以说是幼稚,也可以说成执迷。其实呢,我只是想将自己救赎,不愿和这个世俗同流合污。
淌过这条湍急的河流,再翻过那座险峻的山峰,我们便能够深深相拥,然后再深深道别。你无需感伤,亦无需徘徊,遥遥相望,默默相念是我们相爱的方式。
可不可以不要问我来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你有你的归程,我便自有我的去处。如果我的生命中早已没有了你,我只愿是那一袭渐远的身影,于岁月中摆渡自己的苦旅。
桃花暗自笑春风,何故如此多情?当季节的风吹过花田,青草离离,落花飘香,我在淡蓝色的天空中寻旧时的你。
当花儿一朵一朵填满春天的锦囊,我在陌上花开的时光里等你归来。
当春雨染透洁白的裙摆,我在雨巷等你归来。
当落花随风轻扬,我在季节的尽头,送你离开。
11.我与《老友》的情缘 篇十一
说来也巧,2008年,我们单位给机关离退休人员每人订了一份《老友》,于是,我便每个月都能读到《老友》了。接触的日子多了,与《老友》的感情便与日俱增。《老友》每月1日出版,因此,一到月初,我就盼望着能早日看到它。因为《老友》那色彩艳丽、大气大方的封面设计,多达20多个的栏目,丰富充实的内容,有效实用的生活知识,使我对它爱不释手。阅读《老友》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老友》使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保健常识(《养生保健》),增长了不少见识(《岁月人生》、《人杰地灵》、《史海钩沉》、《名人轶事》、《神游天下》、《海外采风》等),增强了法制观念(《老人与法》),了解了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政策窗口》)。《老友》真像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大大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我还积极参加《老友》组织的与读者的互动活动。《老友》每季度都开展评刊活动,我参加了2008年第二季度的评刊,认真仔细地填写了《读者评刊表》,并对办刊提了几条建议,没有想到的是,我被评为第二季度的“热心读者”,而且还获得了一本实用的《家庭医生指南》。接着,我又参加了编辑部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有奖知识竞赛》,竟然又幸运地得了奖,春节前夕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奖品。
一年多来,我通过阅读《老友》,参与《老友》的活动,加深了对《老友》的了解,增进了与《老友》的感情。我越来越觉得,《老友》真的是我们老年朋友的知心朋友,我真的很爱它。
——南昌市·张蔚英
12.我和电脑网络的爱恨情缘 篇十二
网络太神奇了, 没有网上查不到的东西, 没有网上不能做的事情, 方寸之间融进了整个世界, 让我叹为观止, “神奇”二字不足以表达我对电脑网络的感觉。
但是好景不长, 我和老公之间产生了分歧, 发生了争执, 还闹了别扭, 当然电脑是导火索, 冲刺我们的生活, 使我对它由爱生恨。老公说网络是虚幻缥缈, 上面说的东西不要信以为真, 上面的人你也不了解, 容易上当, 同时上网耽误带孩子和做家务, 还夹杂着彼此对异性朋友聊天引发的醋意等, 从而导致了从没有脾气的老公发了脾气, 把电脑网络线全部拽了, 装进包里, 放在柜里, 说从此以后谁也不许上网, 我想不是有点吝啬的话可能我家电脑已“粉身碎骨”, 老公的行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认为网络上的东西是实实在在, 有血有肉的, 可以彼此敞开心扉, 为寻找心里的港湾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通过冷静的思考, 我想我们没有谁对谁错, 于是我主动写了长长的一封信给老公, 找他谈心,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终达成共识。我们不回避电脑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 只要用头脑思考, 明辨是非, 应该不影响大局。
这个风波过后, 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温馨。再次打开电脑, 内心有别样的感觉, 多了几分苦涩、多了几分恬淡、多了几分思考、多了几分理智、多了几分成熟、多了几分色彩。
现在我对电脑网络由恨生情, 因为和老公为此引发的矛盾并没有影响我们和谐夫妻关系, 反而使我们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成为饭后的谈资, 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在我们之间激起了一段小插曲。
我和电脑网络已经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现在每天都要上网, 哪天不上网就觉得没有事情做。老公自学本科, 每天都要上网查找资料, 是那样的方便和快捷, 如今生活和工作中已经离不开电脑。
13.六-六的习作情缘 篇十三
到现在我才成为高级会员,人生的一大遗憾啊!很羡慕微微雪,她有一张小荷的贺卡哦!很漂亮的――直到那次,孙老师才认识了小荷,从那时起,六~六小荷大团体正式迈开了小荷习作的第一步…… 人物介绍: 可爱小熊:很可爱的名字吧!不过这个号不是她申请的哦!是微微雪送给她的,不过在送她的那天,这个号已经拥有一首诗歌啦!很幸运吧!不过除了这首诗外,其它的作文都是很幼稚的。(可能是到了小荷觉得很轻松,感到很随便吧!)不过她以前也是个游戏迷哦!上次庆幸有孙老师在,批评了她们,现在我们班已经没有玩游戏的了!她可是超级暴烈性女生哦! 胡怡HY51:超暴烈女性,来十个大力士也不是她的对手。你们不知道她的力气有多大,一下课就吵着要钭人,吓死你。就连我们班的吵大力士――王**也不是她的对手。不过还好,她原来坐我后面,现在在我后面的后面去了。我也算是安心了。上课再也没有人在后面挠我痒痒了。为此,我还多扫了很多天地呢!哈哈,她本来就是大近视,现在又坐后面了,报应啊报应! 陈华杰:爱耍帅的一个男生,平时很爱欺负我的。可是,我也不那么害怕,因为前面有牟*,帮我顶着呢!他一下课就和牟*疯玩儿,再也没有人敢找我的岔儿了。哎!不过没有人赵,下课也挺无聊的`。好不容易有一本书《福尔摩斯探案集》,今天又把它洗白了。怎么玩呢?刚做完操,陈华杰就来敲我,弄得我东躲西藏,最后,终于上课了!哎! 拉拉小宝:我们班倒数第二小哦!挺幼稚的,不过成绩还可以,平时脾气也比较大,我都有些害怕。谁看见她都得让个三分啊!很恐怖的。不过,她和别人笑着谈话还挺可爱。长得乖咪咪的,可是,我很少和她玩哦!她总是和她年纪相仿,成绩不分上下的小女生玩。她虽然是这样,是我们的班长哦!听说她还没有转来的时候就是班长,现在又取代了王**的位置,要知道,王**可是当了好几年的班长,是我们班当的最久的呢!姓也很少见,姓颜,的确是独一无二啊! 微微雪:很爱笑的女生哦!就是爱笑,还挨了不少的批评呢!同学也没有少说闲话。她的习作水平是直线上升呢!我也天天看作文,怎么就比不过她呢?哎!只能说明我太笨了吧!真羡慕她。哎!我们天天见面,怎么就不会写她了呢?就这样了吧! …… 六~六的习作情缘,在不久的将来,将要分离,付上小诗一首―― 风一样的灵感挥动,
雨一样的激情滴下,
电一样的心理沉重,
火一样的豪迈走来。
我的习作灵感,
我的习作激情,
我的心理压力,
我的班风豪迈。
努力学习,
勇争第一。
坚强不屈,
自立自强。
14.错过的情缘情感散文 篇十四
我徘徊了许久,终于还是决定写点文字给远方的你。
我记得那是一年夏天,我在一天早晨,接到了你的电话,你在电话里说,你要离开这里了,恐怕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希望我能来见你。但我对你说,日后我们会有机会再见面的,为什么现在非要见面呢?其实,那时我正在徘徊中,不敢来见你,因为怕这离别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所以我逃避了,没有来见一见你。现在,我想起来真是遗憾万分啊。
终于,没想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我以为你还会回来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一别,没有了音信,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而断了。你说我,是不是很傻啊,因为怕当时的分离会带来长久的痛,却没有想到你不会回来了。
在你走后,没有你音信的日日夜夜里,我总会梦见你在阳光下的纯真笑容,还有两人在一起时所做过的趣事。而每当我想要伸手去拥抱你时,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在伤感之中回想起了从前,那时我不明白你对我的情意,我总是捉弄你,叫你傻瓜。你呢,也不生气,只是静静地看着我,对我微笑着说,如果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一直这样没有忧愁,坐在阳光中,傻笑着看着远方就好了。我呢,就说你傻,还捉弄你,始终不明白你话语里的意思。
有一次,你对我说,你累了,不想再沉默了。我问你怎么了。你说,笨蛋,我喜欢你。我听到后却一直没有反应,沉默着看着你不作回答。你看着我,突然一滴泪从你眼角滑落了下来,我伸出手想为你擦去,你却躲开了,跑进了沉沉的.夜色中,再也没有回头了。我记得那天夜很沉,四周都是出奇得静,只有无边的黑暗包裹着天地。
为什么我当初不回答你呢?因为我怕这来得太突然的缘分,我会抓不住,所以我一直在彷徨。我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因为这件事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纯洁了,你在我面前,总是默默地看着我,没有笑容,眼里时而闪着泪花。我呢,总是躲开你含情脉脉的眼神,望着远方。
终于,有一天,你累了,要离开了,希望我能来见你一面。我却迟疑了,不敢面对你。于是,在电话里对你说,我们以后会有机会见面的。以后,哪有什么以后,这一次不见就没有以后了。你在电话里说道……
15.叶嘉莹先生与她的诗词情缘 篇十五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燕京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加之天赋聪敏,深得旧学修养极深的伯父的垂爱,十一二岁便能写诗填词。此后,一直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又深得顾随先生讲授诗词的启发,眼界大开,她曾说,顾先生在课堂讲授中所展示出来的诗词之意境的深微高远和璀璨光华,是她终生热爱诗词虽老而此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1945年夏天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中学教师的生活,后因国内情势变化,便随丈夫去台湾工作。50年代在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来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事实证明:她无论身居何处,经历过多少挫折和苦痛,一生都是与诗词为伍,始终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她治学严谨,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西方的文艺理论移植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苗圃中来。她的学术论著独辟蹊径,见解精辟,足以成一家之言,在国内外的学术界都产生了颇大的影响。这与其真诚、严谨、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及其坚韧刚强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她虽然是一个纤弱的淑女,但有着超过一般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承担悲苦的旷达与追求美好事物矢志不渝的执著。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包含的千姿百态的生命和哀、乐、忧、喜的万种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她,所以她把苦读作为对美好生命的探索和追寻。她对诗歌有着独特的理解,提出评论诗歌当以“感发之生命”为主要质素的观点。她说:“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在本质方面原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关于这种质素,则是她在经过了多年的批评实践之后,提出的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这一点虽然也是中国诗说中的主要传统,然而传统的诗说对这种作用虽有认知,但缺乏明确的解说。
她生性有“热烈任纵之感情”,这种感情使她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进去。而她生性当中的另一面“冷静严刻之理智”,又能使她在投入之后,从历史的角度去比较作者的心境,从理性出发对诗词中的微妙差异做出客观、明朗的分析和哲学的思考。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她最赞赏的诗人是陶渊明、杜甫、李商隐和苏轼。她不仅谈到他们对待人生悲苦、磨难的态度和操守,还特别能够从他们的悲痛甚至消沉中看到他们顽强勃发的生命意识,或是超然的逸怀浩气。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们感知到她在与那些伟大诗人的对话中找到了精神的共鸣。
由于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也得以与西方学者进行交流。她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叶嘉莹还独辟蹊径,撰写了《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一篇长文,借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花间》词中之女性叙写所引起的中国词学方面的困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词体之美感特质,和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缪钺先生曾写信对之颇加赞许,认为所论能融会古今中外,对词之特质做出了根本的探讨,体大思精,发前人所未发,是继《人间词话》后对中国词学之又一次值得重视的开拓。
叶嘉莹先生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以一颗赤子之心,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价值“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受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而她担负的责任则是将这种生发不已的感发生命的本质传达出来。在她对诗词的阐述中透露出她的爱与憎,对美好生命、美好情怀的赞美,对人生的彻悟,甚至是缕缕怅怀。我想,叶先生在读苏轼那首《定风波》的时候,也一定在抒发自己的情怀。面对苦难,她也是以“微冷,山头夕照却相迎”的旷达战胜了软弱。她自述中说,是诗词给了她莫大的精神安慰,支持她经受巨大打击。其实,她自己对磨难的体会,也使她把那些诗词阐发得那么生动感人而深刻。她对世人深掩内心不胜承受的全部痛苦,把这些痛苦的波澜沉入诗词巨大的感情洪流中去释然,去升华自我。她用“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心怀去爱亲人、爱友人、爱学生,去爱故土和这个大千世界。她讲,一个人身世中的忧愁患难,常常会使人变得深刻起来。……忧愁患难固然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豪杰,成就一位伟大而深刻的诗人,但是同样也可以毁灭一个诗人,一个英雄豪杰。这不就是叶嘉莹先生自己的感发吗?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这体现了她对祖国的真挚感情,是她发自内心的写照。如今,已近90高龄的她依然奔波于全国各地,或研究,或著述,或传授,或讲习,“衣带渐宽终不悔”,用生命向世人诠释着古典诗词的精谛妙义,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她淡泊无华,率真自然,治学精神和高贵的品格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16.我与火车的情缘 篇十六
郭贝侨是一名中学生,在这篇文章中,他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与火车的不解之缘,就连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火车的深厚情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坐火车的情景,是否还记得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如果你愿意分享,请投稿至《和谐之旅》编辑部,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赠送本期杂志和精美礼品一份。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是火车迷,可是要真说起我与火车的缘分,还要从我和火车的“第一次”说起。
第一次坐火车
听爸爸说,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在两岁半的时候。1996年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坐火车回河南老家参加姑姑的婚礼。那天晚上登上火车找到铺位,我就被火车的上上下下吸引了。当时我个子小,爸爸把下铺的被子和枕头摞起来,我就坐在上面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其实火车开动后,窗外一片漆黑,间或有一点点灯光一闪而过,实在没什么可看,但我仍然瞪着双眼,饶有兴趣。大约凌晨两点多,爸爸看到我趴着睡着了,但小脸还依然冲着窗外。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它触动了我对火车、对铁路的特殊情感,从此我与火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独自坐火车
我第一次单独坐火车是在2007年夏天,那时我13岁。暑假我吵着要坐火车回老家,但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无法陪我同去,于是就帮我买好车票,让我独自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和我同在一节车厢的叔叔、阿姨们看到我独自旅行,都感到非常惊奇,面对他们惊奇又带点赞许的目光,我非常骄傲,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当然,在北京的爸爸妈妈和在老家的姑姑都不放心我,一路上不断地发短信询问情况,而我也愿意把快乐与他们分享。
我的火车之旅
从第一次到现在,我已经坐过了无数次火车,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新鲜感觉。我难忘,利用双休日和爸爸在西直门北京北站坐S线旅游观光火车到八达岭,一个小时后再坐火车回来,爸爸戏称之为“火车半日游”,这样的半日游既简单又有趣;我难忘,2009年暑假我和爸爸到北京南站坐城际快车,去天津观看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和黎巴嫩队的半决赛,也就是此时,我看到了《和谐之旅》这本列车杂志;我难忘,2010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坐火车去唐山旅行,探访唐山大地震的遗迹,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
我的火车藏品
我痴迷于一切与火车和铁路有关的事物和信息。每次游玩,位于大山子的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去年开放的、位于前门老正阳门火车站的中国铁路博物馆总是我的第一选择。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在闲暇时翻阅《列车时刻表》。我收藏了十几种不同年份出版的、不同开本的时刻表。那些在别人眼中枯燥无味的站名和时间,总能令我沉醉其中。此外,我收集了许多与铁路有关的珍贵史料:有关于中国铁路发展史的《毛泽东与中国铁路》和《辉煌历程——新中国铁路六十年(1949—2009)》,也有纪念中国铁路发展重大事件的《青藏铁路通车纪念册》和《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纪念册》。火车模型、铁路轨道模型更是我的挚爱,韶山9型电力机车、和谐D3B型电力机车,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25T、22T型硬座和硬卧车厢,此外还有直的、弯的、分叉的轨道…-一样都不能少。
我的火车梦想
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即将参加高考,忙碌的课业让我感受到压力,可我却在此时对未来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目标——要把自己和铁路的缘分继续下去。现在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继续学习与火车、铁路相关的专业知识,我尤其感兴趣的是研究轨道交通或者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内容。在我看来,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强大的铁路交通运输能力可以彰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希望凭借自己多年来对火车的热爱,把全部热情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高铁工程师,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7.冰山下的情缘 篇十七
命运都没有选择,我们都是渺小的,有时候一阵风就可以把我们吹病,一片叶的凋零就可以让我们忧愁一个秋天,一叶舟就可以把我们带入陌生的国度。也因此,一段冰山下的恋情,竟让人传诵至今。那些天上的云,坚强的雄鹰,望着冰山奇景,那些冰山脚下,情聚前世今生,再次映入眼帘。该来的缘分,该发生的别离,又会牵动几个人的心思,惹来几个人的怀念。
时光飞逝,在岁月的河流中,那个冰山脚下等待的姑娘,再回眸一笑,过去,现在,以后,还有勇气坚持下去,还会依旧等待,殊不知已成为路人的风景,上天的教化之物。那个被世界欺骗的少年,孤独一生,如今不再年青。苍茫大地,不料就如佛主的座下之物,一株看待凡尘往事的青莲,孤独而活,孤独而思念。
要不是曾经的偶然相遇,会结下如此不解的缘分;要不是曾经短暂而别,会让自己后悔一生;要不是上天的戏弄,会让一段恋情开花没有结果。上天都是公平的,对待万物,都笑而过之,属于你的,天地抢不走;不属于你的,强求也是无意。姻缘天注定,凡人修仙,终究只在梦中出现,一切情缘,经历过,就何谈放下;一切别离,发生后,就再难错过。都是命,都得正视;都是情结,都得偿还。
时间众物,各有其性,茫茫宇宙,各藏祸福。冰山上的积雪,多少年了,从没化过。山脚下的村庄,看似宁静,不知换了多少个主人,落了几载秋菊。那条溪流还静静流着,也不知流往何方,滋润哪片需要安慰的土地。夕阳西下,又是一个春天,而那个叫阿依拉的姑娘,还等在那个老地方,等待着一个叫阿米尔的少年归来,一阵风过后,沧桑的目光,不再迷人,凋零的青春,没有了曾经的花容月貌。而世界在发生变化,而有些人只得悄悄观察着远方,来一场没有结果的等待。
茫茫众生,苒苒凡尘,相遇就是缘分,相守就是上天的恩赐。这一天,阿米尔和阿依拉相遇;这一年,彼此相爱,相知,互定终生;这一年,二人含泪而别,不再相聚;这一世,彼此牵挂一生。冰山脚下的村庄,至从有人居住起,就有云烟村,因为它经常有大雾环绕,又在大山脚下,因此而得名。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阿依拉一个人在苹果园里采摘苹果。阳光温柔地落在她的脸上,显得她更加美丽动人,迷倒群芳。而此时,一个落魄的少年也来到这里,开始一个人的漂泊。
人在天地间,今天,明天发生什么,邂逅什么,竟然无法预料。因为长途跋涉,阿米尔饥渴难耐,默默想着,要不是高考落榜,又何必流浪天涯,漂泊千里,来到此地。忽然间,吹开一阵凉风,一股苹果的香味传到他的鼻中。踏过溪流,前边是一片挂满苹果的果园,阿米尔惊喜无比,对于饿汉,何谈仁义道德,何谈谦逊礼貌,跑入园中,就摘了几十个,还把几棵苹果树都弄断了。不料,阿依拉此时正在园中挑选苹果,因为有一些是坏的,拿到市场,没人喜欢。所以,阿米尔被抓住了,由于身上没钱,阿米尔不得不在阿依拉的果园充当劳动力,偿还损失。每日静静相处,坐看岁月静好;笑谈夕阳西下,事态人生。穿梭于苹果林中,情歌互答,静静劳作,静静心动,静静产生爱情的火花,彼此之间都有了感觉。
当爱情到来之时,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挡住。阿依拉从小内向,因为至小没有父亲,尝尽生活苦难。长时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难免有些娇羞。但也因为她的温柔,娇美,让人看来,楚楚动人,人间难寻。彼此有情,只是不明说罢了。这一天,阿依拉起了大早,早早来到苹果园,因为苹果园是她家唯一的收入,因此非常在意。清晨的风,轻轻吹着,使得阿依拉的一头秀发飘飘而起,此时的她,更加迷人,更加让人心醉。不料村里的二流子阿力,已关注她很久,悄悄潜入园中,逞她不注意的之时,用迷香把她迷醉,抱她而跑,逃到不远处的一个荒废山洞里。待到阿米尔来到园中时,佳人不再,而围巾掉落在地,到处寻觅,声音沙哑,终于发现那个荒芜多年的山洞。阿力从小暗恋阿依拉,总想娶她为妻。而此时,梦中情人就在眼前,岂能错过。他脱光自己的衣服,欲玷污阿依拉的清白。就在此时,阿米尔已站在阿力的面前,狠狠一拳,再一脚,阿力摔了几跤,头昏脑涨,逃得无影无踪。
爱情的火焰就这样慢慢燃烧着,即使冰川在无法干预,上天也不能拆散有情人。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因为他们常常帮助乡邻,大家都感激他们,都悄悄在寺庙中烧香,拜佛,为他们二人祈福。待到阿依拉醒来之时,亦是第二天,昏昏糊糊,第一眼就看到阿米尔,二人相抱而哭,感动着在旁的母亲吉姆大婶。也因此,二人感情更深一层,彼此之间,谁也忘不了谁,日日相见,还觉时间短暂。不久之后,鸟来鸟往,苹果树下,彼此私定终生,恩爱无比,堪比神仙。美好的爱情都是短暂的,阿米尔向阿依拉的妈妈请求让阿依拉嫁给他,吉姆大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只要等到阿米尔告知家里人后,再回来迎娶心爱的姑娘,牵挂的阿依拉。
离别总让人忧伤,那些过往,那些足迹,那些熟悉的脸庞,都得暂时放下。冰山无语,村庄无语,大地无语。彼此相泪而别,拥抱,放开,又拥抱。阿米尔走过一山,阿依拉就追过一山,阿米尔踏过一水,阿依拉就跨过一水。直至看不见彼此,连影子消失在冰山脚下,随风而去,再也无法寻觅,她才回去。
人生苦短,多少不得意之事;命运多变,祸福岂是人生能选。不知是上天的考验,还是命运的逃不过,竟遭此难,从此相爱之人相隔一方,不得相见。在好的缘分,只得告别;再多的不舍,只得轻轻放下;再多的美好,只得常留梦中。阿米尔走后,不料天气大变,发生雪崩,祸来的时候,小小的人类这么能挡得住。刹那间,被冰雪覆盖,努力挣扎,才掉入冰河,再有力气也无法逃脱。但上天都是仁慈的,怀有慈悲之心。多日之后,恰有一个打猎的老人从冰河经过,救了阿米尔。但是因为伤势严重,需要医治很长时间,往转各地,终于有了好转。
时光总是不经意间总身边划过。待到阿米尔恢复的时候,时间已过去八年,山河大变,人亦如此。知道阿米尔出事的消息,阿依拉以为阿米尔已经死了。悲痛欲绝,茶饭不思,坐在冰山脚下,不久就病了。待到一年后,才慢慢恢复。偶有一天,她总觉得恶心想吐,到医院,才知自己早已怀孕。在遥远农村,冰山脚下,一个姑娘,没有结婚就怀孕,天地不容,会被万人唾弃,得不到安宁。人生这条河里,有苦有笑,真是别无选择。阿依拉顶着村民的唾骂,上天的不信任。生下孩子,取名忆米,孤独地生活着,八年过去,每天都要站在冰山脚下,望着远方,夕阳西下,等待着阿米尔的归来。
人生都是一出戏,戏里戏外,身不由己。阿依拉,由于长期忧郁,饮食,睡眠不足,常病不起,最后在一个阳光的晚上睡去,再也没醒过来,忆米如何呼喊,也唤不会她。冰山脚下,狂风呼啸,吹打着熟透的苹果。想不到,一生的缘分就此终结,一生的等待竟如此漫长。模糊中,她看到了阿米尔在冰山脚下召唤她,她跟着去了,再唱起那首为阿米尔而唱的歌,再次穿上相遇之时的长裙,飘飘而去,和世界再无联系,再无瓜葛。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爱人的离去,缘分的终结,留一个孤独的自己在天地之间独活。古人常言:“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今誓言依在,人已不存。阿米尔回到冰川脚下,她们的孩子被阿依拉的母亲关爱着,已有八岁,和孩子相认,再到苹果园,说明自己的遭遇,知道阿依拉的逝去。悲痛而泪,似乎天与地都在旋转一般,让人心碎。
命运都会捉弄人,不能相守,为何当初要相遇呢!佳人已去,万法无踪,天地间又有哪里可以收留这颗伤痕累累的心呢!再入苹果园,再忆曾经事。一所孤坟,几片落花,惹人落泪。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心死,不看万物,不忆流年。带着彼此之间的爱情,和孩子一起,坐果园,望冰川,等待时光老去,等待岁月轮回,等待思念的人归来,在冰川脚下,看人间冷暖,再续前世姻缘,再相遇在果园。
18.诗歌欣赏之七夕话情缘 篇十八
一个在天上,
一个属人间。
一个是富家仙女,
一个是地上牛倌。
门第相差九重天,
牛仙牵线,乱点鸳鸯谱,
纵有牛郎织女情相愿,
奈何王母家长划界限。
好有一双儿女,
众多搭桥鹊仙。
一年一度,
隔河望眼欲穿,
天天翘首企盼。
葡萄架下述两人绵绵情思,
七夕日里才有一家团圆。
人生苦短,
哪时是尽头?
依我说,
牛郎何苦高攀天上女,
权贵贫民如何共戴天。
天庭且有清规戒律,
人间自有真情自在,
平民儿女普通家,
切莫妄想富家天仙女。
柴米油盐伴真情,
团团圆圆才是人生真的情缘。
愿天下,
牛郎织女早日团圆,
19.水仙情缘 篇十九
再次接触水仙是初中时读到的一篇英语短文。纳西塞斯是希腊神话里的天下第一美男子。山林女神厄科对纳西塞斯一见钟情, 纳西塞斯对她的痴情不理不睬。纳西塞斯的冷面石心, 伤透了少女的心, 厄科郁郁而死, 化为回音。报应女神娜米西斯看不过眼, 决定教训他。有一次, 他在一山泉饮水, 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 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他不寝不食, 不眠不休地呆在湖边, 永远是目不转睛地凝望湖面, 直到死去。他呆过的地方长出一丛奇异的小花, 清幽脱俗而高傲孤清, 永远看着自己的倒影。为了纪念纳西塞斯, 仙女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Narcissus, 也就是水仙花了。
原来水仙花寄寓着这样大的寂寞。我对它升起一种由衷的同情, 同情它的孤高, 同情它对爱情的执着。再次打量水仙, 便觉得它根如银丝, 纤尘不染;碧叶如指, 亭亭玉立;花瓣洁白, 花蕊杏黄, 如金盏银台, 高雅绝俗。
虽然不善侍弄花草, 但在阳台上养过月季、茉莉。当寒冬将至百花凋零的时候, 我买来一盆雕刻好的水仙, 听卖者说, 水仙最宜清供, 只需清水一盆, 白石数粒, 就能吐翠含芳。
我把水仙置于案头, 每天给她换换清水。太阳出来了, 就拿出去晒晒;晚上再放在案头。
这水仙没有辜负我的希冀, 开始冒出一两片青叶, 渐渐地, 每个苞头都爆满了嫩绿。“不俱淤泥侵皓素, 全凭风露发幽妍。”“得水能仙天与奇, 寒香寂寞动冰肌。”那细如银丝的根, 在水中盘结, 纤尘不染;那自然而流畅的叶脉, 内向而有力地延伸流动着。望着窗外积雪, 白茫茫一片, 再看看室内水仙那青青玉芽, 绰约风姿, 漫不经心而又无比顽强, 向人间展示着它生命的力, 我不禁深怀感动, 就像看到一个孩子在悄悄地长成。
于是, 我热切地希望看到水仙花开。
这个冬天, 遭遇了百年最寒冰的天气。一个月来, 不见一缕阳光, 屋里也阴冷难耐, 连人都委靡不振了。水仙虽然质清如水, 生长到底还有一些起码的要求, 没有光照, 加上气温骤降, 叶子软沓沓地垂下来。于是, 我把她摆放在阳台上, 天天给她换水, 希望新鲜空气能帮她度过严寒。这水仙也不负苦心, 一天天抽绿长高, 在凝聚的叶子间长出了花茎, 茎的顶端也孕育着两三个淡黄色的花蕾, 面对她娇怯却高傲的欲放未放, 某种类乎春的暖意也走到了近前。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雪宫孤弄影, 水殿四无人。”在无数个万籁俱寂的夜晚, 孤独的我站在冷冷清清的阳台上, 望着周围在黑夜里闪烁的灯火, 想象着灯光里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情景。他们离我那么近, 却是咫尺天涯的遥远!
我不喜欢勾心斗角, 不喜欢阿谀奉承, 不喜欢随波逐流……, 所有在世俗生活里安身立命的本事我一无所有。别人说我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是不是像水仙一样简单清楚、一尘不染呢?诚如是, 水仙便是我, 我便是水仙了。
当寒凝大地, 万木萧疏, 百花凋零之际, 水仙在忘情地开放。“嫩白应欺雪, 清香不让梅。”它那么生机盎然, 一点也不在乎寒冬里的寂寞, 整个房间都是它的影子它的花香。你看它, 一泓静水, 柔柔弱弱, 如我尘世的守望, 这样想, 心中就多了温暖与绵长。
20.我们的奥运情缘 篇二十
这次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北京在伦敦举办的文化周活动,并主持了一台特别好看的晚会。那是当地时间7月26日。北京文化周系列活动有很多内容,比如系列图片展、北京民俗民间文化展、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等。我们这台晚会是文化周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其中融合了很多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京剧、昆曲和中国民乐。刘淇同志、伦敦市长都出席了。我用中英文双语主持。那天场面很热烈,节目很受欢迎。很多伦敦市民。还有在英国的中国人都来了,现场爆满,很多人都是站着看完的!演出结束后,伦敦市长拉着我的手说:“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中国文化太精彩了!”那天我们开了庆功会,当时真的有一种为国争光的感觉!
奥运会在伦敦东区举行,我们那几天也住在东区。感觉那里的奥运气氛挺浓厚的,很多方面都做好了迎接奥运会的准备。但交通方面似乎不尽如人意,拥堵得挺厉害。英国人很热情。我们打车时,出租车司机特别愿意跟我们聊天。他说:中国北京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上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太棒了!
不止是出租车司机,我们每次购物和卖家聊天时都会发现,他们都知道上届奥运会,所有人几乎都说北京奥运会很成功!这又让我非常激动!
伦敦人还特别热情奔放。在主会场“伦敦碗”门口,7月25日那天是最后一次彩排,有很多人来看,脸上画着国旗,戴着很大的英式帽子,穿着奇装异服,还拿着助威的工具。我们的酒店离“伦敦碗”特别近,当晚还看到了从“伦敦碗”放出的焰火。
遗憾的是,因为很快回国,我没能现场看到开幕式。一回来就忙着录节目,没怎么顾得上看比赛,但是每—块金牌和得主我都知道。我算是个小体育迷,上届奥运会就很关注。虽然这届奥运会由于时差看比赛比较辛苦,但一些重要的比赛我一定要看,我特别关心兵乓球,关心羽毛球的林丹能否卫冕成功,关心刘翔能否拿到金牌,我还特别关心女排。期待中国这次还能拿到金牌总数第一!
悦悦:奥运让我疯狂一回王青
昨天录了第一期《越猜越开心》,忙了一整天。要准备、录制,录完之后我还到机房看回放,对节目的编辑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做这样的节目,只有从头盯到尾,我心里才能踏实。今天上午录了第二期,早上6点半起床化妆,8点前拿到台本,熟悉题目,做一些功课。
和我搭档主持的是那威老师,他很幽默,跟他合作很开心。第一期我们俩出场时,我对观众说:你们好,我是悦悦!那威老师来了句:我是悦悦的叔叔!特别搞笑!今天录制第二期开头时我就说:我和我叔叔一起主持!
这两天我身体不好,闹肠胃,拉肚子,体力有些不支,但我扛得住!嗓子哑是喊的。因为《越猜越开心》是奥运竞猜节目,我要在现场快速、清晰地给选手读题,让选手们在规定时间里多答一些题。我不是学播音的,平时说话又比铰慢,这次既要快速又要清晰,真觉得有点儿困难,只有尽量做好。很高兴的是,这次主持《越猜越开心》能让观众看到我的另一面了。我主持《养生堂》,老有人说“年轻轻的主持那么老成的节目!”这次的节目符合我的年龄,活泼、轻松,我也能疯狂一把了!
《越猜越开心》每期都要请来体育明星做嘉宾,我因此得以见到叶乔波等奥运冠军,非常感慨。叶乔波因为比赛吃过很多苦,受过很严重的伤,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这些运动员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很多。所以真心希望大家在观赛时能对我们的运动员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平时运动很少,可以说是个体育富。《越猜越开心》让我了解了很多体育和奥运知识,这也是我的一大收获。奥运会比赛我最喜欢看的项目是体操,我小时候学过舞蹈,觉得体操很有观赏性,看起来赏心悦目!但这次每天要很早起来准备《越猜越开心》的主持,肯定看不成奥运会比赛的首播,只能找时间看重播了。
王为:“串门”主持了回伦敦奥运节目陈文
周一晚上,我和红薇搭档主持奥运特别节目《奥运冲击波》,我感到很兴奋也有点紧张,因为我不懂竞赛规则。节目中来有听众说我“到这儿‘串门’来了,调过来吧。”我也想在奥运期间能经常坐在体育广播直播间里做节目。
我喜欢运动,奥运、球赛都很关注。为了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我把闹钟调到4点,结果一睁眼8点了(笑)。游泳比赛我也熬夜看了,看完孙汤拿金牌已经凌晨2点多了,但知道后面还有女子游泳比赛,再困也得坚持。叶诗文也获得了冠军,见证两位中国年轻选手站在最高领奖台、国旗升起。我觉得熬夜值了!后来,我上网查了叶诗文的资料,这个16岁的小姑娘,42号的脚,天生就是游泳的,这么大“脚蹼”,所以她的强项就是自由泳(依然是王为式的幽默)!上节目之前,我看了不少资料,因为我是外行,尽管了解了一些东西,但仍旧是皮毛。
2008年,我和林贺竞标成功并主持了《奥运拉拉队》节目,也是体育广播的节目,主要是回顾奥运历史和历届奥运会获奖运动员,还有奥运新闻。本来想去鸟巢看开幕式,但没有票。但我买票到现场观看了田径比赛,是中期比赛,感受了一番现场气氛。那时,我也常和同事们一起看直播,记得那天在电台食堂吃午饭时正好是体操比赛,中国队拿了冠军,大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爱国热情和荣誉感。这次能主持《奥运冲击波》,让我感到我参与了奥运。奥运会4年一次,我有幸做奥运直播,感到很幸福。这周日,我还有一次上直播的机会,从晚上8点到凌晨一点。
后面的比赛我当然会看,但我多选择游泳、网球、体操、田径等我感兴趣、能比出精彩的项目。
体育能让人焕发出积极的心态。平时我坚持健身,很享受挥汗如雨的状态,出汗还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所以一天不健身我就觉得不舒服。我还喜欢网球、高尔夫,但只限于看,很少上场。打台球的水平嘛,比中级低点儿,比入门高点儿。
【情缘的诗歌】推荐阅读:
友谊情缘的作文800字08-23
胡琴情缘06-17
古镇情缘08-13
我和马的一段情缘的优美散文07-09
电影《偷天情缘》观后感12-09
关于感恩的诗歌:感恩父母的诗歌09-09
优秀诗歌:我的诗歌与生活12-20
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10-14
立冬的诗歌06-09
快乐的诗歌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