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答辩(精选8篇)
1.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篇一
摘 要: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
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篇二
一、英美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评论
探讨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其前提是对英美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有且只有明确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才能深入地理解英美文学的实质与审美特征。
1、英美文化差异及原因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首先,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差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只有明确了英美语言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才能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的核心内容。英美语言层面上的这些差异,既有语音层面上的差异,也有语义、语法规则上的不同。然而,在语法与语音的层面上,这些看似与语义无关的差异,实则对语义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词汇的拼写上,英语与美语这种差异更应该引起文学评论者的注意。同样是表达“航线”的意义,英语用air-route而美国英语则用air-line.再如,俗语里的chap、fellow和guy之间的不同。造成这些语言层面上的差异主要是英美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文化差异造成的观点差异。由于英美文化具有不同的本质,因此,使用英美语言的各评论者之间会具有不同的评论观点。对此,有研究者进行过如下的论述:英国人本身性格的保守性和不张扬,这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使用英语会较为客观、有所保留……再次,文学发展历程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学评论则是针对这种特定现象进行客观评析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英美两国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也会对其相关的评论实践产生必然的影响。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经历如下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文学与此不同,美国由于其建国较晚,在其建国初期,其文学的发展主要以模仿英国的文学为主。后来,随着美国经历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残酷,但它却为美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主题。这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经历决定了两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英美两国文学彼此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学之间的差异就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两种文学差异的核心表现。即,文化之间的差异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尽管文化与文学之间差异的影响不是对等,但这种不对等的影响却不能使研究者产生任何的忽略。否则,其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文化差异给予文学差异的影响。
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它也会使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逐渐加深的客观现实。这也就是说,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与文学评论这种现象本身密切相关。例如,对于英国文学名著《哈姆雷特》的评论就是如此因为面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性格的评论就很好地体现了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评论,还是女权主义视域下的评论,都使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这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同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其结论往往会有所差异。
二、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
1、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评论者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众所周知,对于特定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决定着评论者后续的评论。而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了。在文学评论实践中,文化差异给予评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对评论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传统评论的理解。从事文学评论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这样的评论事实,任何一次的文学评论都是基于作品文本和传统评论基础上。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文学评论具有继承性。因此说,文化差异对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差异给予作品价值的影响
文学评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原作品文本所蕴含价值的一种挖掘和再现。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英国文学名著。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精心塑造了“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如何理解这两位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价值,不仅事关评论者挖掘小说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及其价值,而且也事关读者理解这部小说作品如何体现女权主义特征的。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同为女性,伊丽莎白与其三位姐妹之间不仅具有对立的性格,而且还与自己的母亲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评论者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对立呢?这既需要评论者对女权主义的审视,又需要评论者对小说故事情节及故事意蕴的挖掘。
3、文化差异影响审美评论
文化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作品价值挖掘上的差异,那么它也一定会影响作品的审美评论。换而言之,审美评论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对于《红字》而言就是如此。有评论者从语言的层面上,对那个象征着通奸标志的红字“A”进行着多维的解读;有的评论者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意蕴进行着相关的解读;而还有的研究者从小说的主题对其审美意蕴进行评说。对于前者而言,海斯特﹒白兰佩戴的那个红字“A”,有的人认为是“通奸”之义,有的人认为它是英语“羡慕”一词的暗示,还有的人认为,这个红红的“A”是对海斯特﹒白兰与世俗抗争能力的一种肯定。因为“able”与“admire”两个词汇的前边都有一个“A”字母。而这种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却使读者对其小说中的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小说中,众人都把海斯特﹒白兰当作一个“坏女人”,但随着文学评论的发展,众人在逐渐改变着自己对海斯特﹒白兰的态度。
总之,文化差异影响文学评论。文化差异不仅影响评论者对于文学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制约着评论者的评论标准和所持观点。所以说,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值得研究者给予特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
[2]张景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微.芒种.2015
3.英美文学辞典概述 篇三
关键词 英语文学 文学辞典演变
一、引言
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文学专著《诗学》(Poet—ics)问世,它第一次对悲剧、喜剧等被后人广泛沿用的术语进行了归纳,是古希腊唯一一部系统阐述戏剧理论的著作,总结性地探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果。这部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开山之作和奠基之石,一直被看作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从12世纪开始,《诗学》被陆续译为各种欧洲语言。1498年,瓦拉将其译为拉丁文后,《诗学》逐渐对欧洲文学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这部著作长期以来遭受人们的误解和歪曲,所以,当时欧洲学者受其影响并不大。直到19世纪。《诗学》受到重视,并在欧陆广为传播。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等进行了对比,对许多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名词进行了阐释。
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公元前65—前8)于公元前1世纪创作了《诗艺》(The Art of Poetry)。《诗艺》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论,以及16至18世纪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诗艺》里,贺拉斯主要从创作实践出发,对诗歌创作的“情理”、戏剧的“程式”和诗句里音步的处理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相隔三个世纪,贺拉斯与亚里士多德在各自的著作里都提到了一些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常见术语。例如,他们都提到“萨堤洛斯”剧(Satyrus),指出悲剧是从中发展而来的;“把神请下来”(deus ex machina)等在现代文学甚至影视作品里仍然是人们常用的创作手段。
人们把这两部经典著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作西方早期的文学辞书。此后至20世纪前,欧洲几乎再没出现过像《诗学》一样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如此持久地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的辞书式文学理论著作。
英语语言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促进了英语文学的发展。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等造就了一次次的文学巅峰。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博士编写的《英语词典3(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出版。这部辞典收有四万多个词条。约翰逊博士从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里收集例句,阐释一些有趣的文学术语(piquant terms);他还对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做了引文和词汇说明。这部辞典曾被18、19世纪的英国作家广泛使用,据说著名诗人勃朗宁(1812—1889)少年时曾通读该辞典,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语词典》中涉及文学方面的词语定义和注释多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者认真揣摩的对象。
二、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18世纪末至20世纪前的文学理论处于侧重研究作者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英语文学辞典基本以作家生平传略及其代表作品概要为核心内容,1907年出版的18卷本百科全书式的《剑桥英国和美国文学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andAmerican Literature)是这些辞典的缩影。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英语文学辞典逐渐丰富起来,这些辞典按照时间或者类别编纂,有的则两种方法兼用。它们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英语文学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在这一阶段,辞典的发展首先与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初期至二战前,西方的文学理论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们纷纷从研究作者转为专注于文本的研究,文学理论遂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在这一阶段,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以及后来的英美新批评等文学运动虽然给英语文学带来了诸如“陌生化”(defamiliarisation)、“暴露技巧”(to lay bare techniques)、“文学性”(iiterariness)、“对话性”(dialo gism)、“复调”(polyphony)、“狂欢化”(carnival)、“细读法”(clos—ing reading)、“悖论”(paradox)、“意图迷悟”(intentional fallacies)和“感受迷悟”(affective fallacies)等术语和相关理论,以及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后结构主义文论等文学理论流派,但是,这一阶段初期的文学辞典仍然保持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导,如约翰。库辛(John w.Cousin)出版于1910年的《简明英国文学传记辞典》(A Sho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itera-ture)等。不过,20世纪30年代,文学辞典编纂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现在编著者们开始将视线从单一的作家与作品概述转移到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例如,英国学者保罗,哈维(Paul Harvey)于1932年首次编著出版的《牛津英国文学指南》(The OxJb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它的特点是取材广博,论述精深,风格醇美,见解独特。该辞典在20世纪60年代前被多次再版。
二战以后,西方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的文学理论发展为以主体理论为主导,大批文学批评术语随之出现。继传统的阐释学和现象学批评之后,普莱的“批评意识”(the critical conscious)、茵加登的“作品层次和空白”(layers and gap-filling)、海德格尔的“定在”(dasein)等术语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超越经典精神分析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也带来了拉康的“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无意识的语言结构”(language and the unconscious)等术语。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也从专注于文本研究转移为研究读者,以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为代表的读者取向理论(reader-ori—ented theory)逐渐走向人们研究视野的中心。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death of the author)和克里丝蒂娃的“说话的主体”(the speaking su bject)等理论越发为人们所关注。现代文学辞书越来越多地反映文学发展的新动向。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辞典是约瑟夫·西普利(Joseph T.Shipley)1970年编纂出版的《世界文学术语·体裁·技巧·批评辞典))(Dictionary of World Liter—
ary Terms,Forms,Technique,Criticism)等。
三、20世纪下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等为中心的社会一历史一文化理论又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如“现代主义与错误意识”(modernism and false conscious hess)、“艺术光环与机械复制”(aura and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两性同体”(androgyny)、“类像”(simulacra)、“宏大叙事的终结”(the end of Grand Narratives)、“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等术语。这些艰深复杂的新术语和新概念爆炸式地频频涌出,促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工具书愈发依赖,这使得20世纪下半叶的英语文学辞典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在我国,除了学习和参考借鉴一些传统的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的辞典外,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的大批英语文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曾深受英国学者罗吉·福勒(R.Fowler)编著的《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A Dictionary of Modern Critical Terms)(1987),美国学者Joseph Childers和Gary Hentzi编著的《哥伦比亚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辞典》(The Colu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1995),以及我国学者编著的《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林骧华,1989)等反映当代西方文学发展动态的辞书的影响。
在研究、介绍、阐释新的文学术语、文学动态和新流派的同时,文学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也受到重视,如《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文化渊源》(The Sources of Anglo—Saxon Literary Culture)、《西方文学典故词典》(A Dictionary of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s and Quotations)(谢金良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外国典故词典》(林书武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等引导人们追根溯源。
一些反映典型事物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传统的辞典,如汉斯·贝德尔曼(Hans Biedermann)1989年以德语编写出版、于1992年由詹姆斯·胡布尔特(James Hulbert)译为英语的《象征意义辞典》(Dictionary of Symbolism),以及由彼得-坎姆普(Peter Kemp)编写的《牛津文学引文词典》(The Ox 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Quotations)(1997)等,在当时均影响了我国英美文学界。
四、21世纪我国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进入21世纪,我国学界在英美文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文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进入新阶段,对外交往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对话使我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者和更多勤奋探索的学习者。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虞建华主编)是中国第一部有关美国作家和作品的专业辞书。该辞典共收录作家和作品词条506个,每一个词条均占一页,按作家的汉译姓氏拼音排序,按出版年代排序的作品词条紧随其后。作家词条主要介绍作家生平和创作,作品词条主要提供故事梗概、必要的创作信息及简短的评述。该辞典所收作家及作品截至2005年。书中还附有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英文索引,以方便读者根据英文原名查找所需资料。
同时,大批经典文学研究辞典也被介绍进来。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了英国学者M.C.霍华森(M.C.Ho—watson)和I.希弗斯(fan Chilvers)编著的《牛津古典文学辞典》(Ox for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该辞典为1989年版的The Concise Ox 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ature的缩写本。辞典涵盖的内容始自公元前2200年古希腊人的先民进入希腊时,它对公元三世纪的基督教作家至五六世纪之间的哲学派等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列有词条,对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这段时间与古典文学有关的事件也有词条进行概括介绍,该辞典收录了大多数著名古典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对“悲剧”和“戏剧”溯源的文学术语,以及大量涵盖历史、政治、社会和艺术背景的词条。它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欧洲文学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费力斯·哈特诺(Phyllis Harmoll)编著的《牛津戏剧辞典》(2000)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另一种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辞典,它对戏剧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权威的阐述,是一部受到高度赞誉的畅销工具书。该辞典收录了2500多个词条,涵盖各地区各时代的戏剧,介绍了著名剧作家、演员、设计师、制片人和评论家,著名剧院、戏剧公司和戏剧节目以及各种戏剧风格,内容全面、清晰、权威。次年,该社又引进了英国学者汉密尔顿(Ian Hamil—ton)的《牛津二十世纪英语诗歌辞典》(Ox,ord Companion to20th—Century Poetry)。该辞典收人了一批著名诗人撰写的条目,其中包括一系列有关作者和题材的极其精彩的评语,如汤姆·波林评特德·休斯,西姆斯·西尼评罗伯特·洛厄尔,以及安妮·史蒂文森评西尔维亚·普拉斯等。该辞典对所选的1500名诗人的生平作了介绍,并对他们的作品作出评价,书中还收录了有关文学刊物、文学运动和评论术语等的条目。
这一阶段,在我国引进的辞典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文学术语类辞典,这与前文提到的现代西方文论的快速发展分不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的由英国学者鲍尔迪克(Chris Baldick)编著的《牛津简明文学术语词典》(Ox ford Concise Dic—tzonary of Literary Terms)就是其中一例。该辞典详细地解释了1000多个文学术语,涉及的体裁从古代的颂歌到当代黑人的快板诗,从通俗的新浪漫故事到贵族阶级的假面剧等;内容广泛,覆盖传统戏剧、诗歌、修辞和文学史等;它还较全面地收录了当代文学理论各学派的最新词语;解释了与文学、语言相关的常用外来语;提供了一些词语的变体,并为较难发音的词语标注读音。
目前,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当数《文学术语汇编》(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该辞典初版于1957年,编著者是编纂《诺顿英国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美国著名评论家艾布拉姆斯(M.H.Abrams)。近半个世纪以来,该辞典多次修订再版,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其引进出版。该辞典内容特别丰富,不仅包括当代重要的名词和术语,以及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还涵盖了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的多项内容,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术语辞典。每一个词条都附有供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书目,重点词条不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其基本定义,还用相当的篇幅讲述该术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脉络,或者对其在不同语境中流传演变的情况加以探索。编者对书目的选择十分用心,对一些重要书目作了简要述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编者不仅费心地列出了词条的索引,还做了有关书目作者的索引,通过这些制作精细的索引,读者查找词条极为便捷。
除了上述辞典外,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喀登(J.A.Cuddon)和普瑞斯顿(Claire Preston)于2000年编著的《文学术语与文学理论辞典》(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这部辞书同样注意选收最新出现的名词术语,普遍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好评,在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英美文学推荐书目 篇四
2.《红楼梦》
3.《呼啸山庄》
4.《瓦尔登湖》
5.《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6.《福尔摩斯探案集》
7.《梦的解析》
8.《形而上学》
9.《狼图腾》
10.《罗马法原理》
11.《沉思录》
12.《理想国》
13.《草根》
14.《了不起的盖茨比》
15.《挪威的森林》
16.《我死之前》
17.《誓鸟》
18.《红与黑》
19.《千年一叹》《借我一生》《行者无疆》《文化苦旅》
20.《嘉莉妹妹》
21.《红字》
22.《读大学,读什么》
23.《汪国真散文集》《汪国真诗集》
24.《万水千山走遍》
25.《长恨歌》
26.《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
27.《明朝那些事儿》
28.《水泥花园》
29.《秘密》(法)
30.《三狗生活》
31.《红孩子》
32.《寻找漩涡猫的方法》
33.《悲惨世界》
34.《穆斯林的葬礼》
35.《亨利六世》
3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7.《小王子》
38.《道德经》
39.《易经》
40.《货币战争》
41.《茶花女》
4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3.《苏菲的世界》
44.《追风筝的人》
45.《墨迹》
46.《阳光溪农庄的丽贝卡》
47.《心灵鸡汤》
48.《羊皮卷》
49.《鲁滨逊漂流记》
50.《人性的弱点》
51.《安琪拉的灰烬》《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
52.《遇见未来的自己》
53.《偷书贼》
54.《达芬奇密码》
55.《杜拉拉升职记》
56.《郁金香》
57.《安娜卡·列琳娜》
58.《傲慢与偏见》
59.《弗兰肯斯坦》
60.《水浒传》
61.《三国演义》
62.《兄弟》
63.《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64.《飘》
65.《泰戈尔诗集》
66.《野性的呼唤》
67.《简·爱》
68.《快乐的科学》
69.《包法利夫人》
70.《长腿叔叔》
71.《再见了,可鲁》
72.《伊豆舞女》
73.《纸牌的秘密》
74.《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75.《席慕容诗集》
76.《最是寻常梦》
77.《骆驼祥子》
78.《平凡的世界》
79.《渴望生活》
80.《时代广场的蟋蟀》
81.《哈利·波特》
82.《局外人》
83.《基督山伯爵》
84.《犹太人的故事》
85.《士兵突击》
86.《围城》
87.《雾都孤儿》
88.《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89.《麦田的守望者》
90.《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91.《谁动了我的奶酪》
92.《毛泽东传》
93.《时间简史》
94.《京华烟云》
95.《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
96.《歌剧魅影》
97.《沉思录》
98.《菊与刀》
99.《国富论》
100.《浮士德》
101.《论语》
102.《诗经》
103.《阅微草堂笔记》
104.《菜根谭》
105.《边城》
106.《周恩来传》
107.《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108.《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 109.《大地之灯》
110.《海子全集》
111.《尘埃落定》
112.《百年孤独》
113.《人生若只如初见》 114.《家》《春》《秋》
5.英美文学2[模版] 篇五
P.81
intelligible可理解的 neither frail 脆弱的and weak-minded优柔寡断的 youth nor a thought-sick思想病态的 book-worm Though he is deprived of his right to the throne, Hamlet is loved and respected by everyone.The Character of Hamlet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1.Hamlet is a humanist, a man who is free from medievalprejudices and superstitions. He has an unbounded love for the world instead of the heaven.The Character of Hamlet
2.Starting from his humanist love of man, he turns to those around him with the same eagerness. He loves good and hates evil. His democratic tendency is based on his humanist thought.The Character of Hamlet 3.His intellectual genius is outstanding.He is a close observer of men and manners. perception直觉; infidelity不忠诚;servility卑从,屈从;falsehood谎言,欺骗
“Denmark is a prison.”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Summary:(last paragraph of p.82)
6.英美文学简史 篇六
Chapter 1 the making of England
第一页
Primitive原始社会的Clustering 丛 团
Hut茅草屋
Vitality生命力
Invade侵入
Occupy占有
Chieftain首领
Subjugate征服
Refinement改良
Christianity基督教christian 基督教的 第二页
Swarm大群人
Pirate海盗
Dialect方言
Kinship王权
Compose1写、创作(乐曲、歌剧等)2组成Booty战利品
Amusement娱乐
Democracy民主
Incompatible合不来的Gemtile非犹太的Territory领土
Feudalism封建制
Heathen不信教的、异教徒
第三页
Monastery修道院
Monk修士、僧侣
Chapter2
Relic遗风
Preserve保护
Minstrel(中世纪)游方诗歌演唱者 Fragmentv、n 碎片 片段
Devour吞食
Grapple(with)扭住(对手)扭打格斗 Avail(against sb)抵挡
Combat格斗 搏斗 战斗
Retreat撤退 退却
Rejoice高兴
Avenge伸冤
Counseller顾问
Plunge猛进入38个单词1
第四页
Trophy奖品 战利品
Den穴
Belche喷(火)forth its fire
Bid说=say
Envelope包围 包住
Impenetrable不可穿越的forest
Marsh沼泽
Superstitious迷信的Marvellous
第五页
Alliteration
Consonant
Metaphor
Attendant
Condemn
Tinge
Permanent
Chapter3
viking
plunder
prose
第六页
confescate
bestow
patch
baron
vassal
oath
secure
property
manifestation
supremacy
chronicle
prominent
dominent
intermingle
tend
bishop
archbishop
abbot
toil
第七页
sustain奇妙的 头韵 辅音 隐喻 侍者 责备 淡的色调或痕迹a tinge of 永久的 北欧海盗掠夺散文没收赠与小块土地男爵封臣誓言保护资产显示至高无上编年史的 突出的最突出的、占支配地位的混合照管主教大主教 男修道院长辛苦工作 支撑41个单词
2courageous勇敢的heretics犯异端罪的人perish毁灭
plague瘟疫
poll-tax人头税
impose对()课税
pauperize贫穷
slogan口号 格言】
sermon讲道
bondage
velvet
stuff
ornament
ermine
spices
rye
manor
pomp
sovereign
第八页
remonstate
oppressor
treacherously
apeal
prevail
verse
tournament
code
moral
chivalry
apprenticeship
solemn
cycle
第九页
rim
culmination
collapse
patronize
charge
fabricate
illicit
convert
第十页
Masterpiece奴役天鹅绒布料 装饰 貂皮 貂香料黑麦庄园浮华最高统治者抗议。报复受压迫的背叛的 不忠的恳求 呼吁流行的诗体比赛、武士骑马比赛密码。道德标准道德的骑士精神学徒身份1表情严肃的2庄重的3隆重的正式的1循环周期2系列(如组歌或组诗)边缘结局 结果倒塌赞助 支持控告编造不正当的改变形式或用途名著 杰作41单词
3Vivid鲜明的Amuse是某人消遣 第十一页
Chapter4
Amid在()当中 Barren贫瘠的 Scanty不足的 Industriously勤劳的 Plough耕田 Idler
Exposure
Parasite
Deacon
Preach
Flock
Leap
Clerk
Despoil
Cardinal
Virtues
Friar
Hermit
Altar
Roamer
Manor
Hood
Plead
Mete
Mist
Mutter
Aught=anything
Sum up
Confer
Sternly
Counsel
7.浅谈英美文学的改进 篇七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定位,教学改革
当世界的教育的趋势主要在向人文教育方向进行发展, 对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意识要逐渐的放在首位, 在本科的英语专业中要把英美文学的讲解和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 这样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改革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会针对英美文学的教材的改进和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人在自己的理论中提出要把文学批评理论这一课程引入文学的教育教学中。从这些学者专家的观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学习这一问题中的严谨的态度和对探索问题的思索。在不同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歧的所在, 并且存在的问题十分的明显。因此, 在改革和改进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必要的沟通, 整合所有的有效的方式在当中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方式, 从而进行更好地教育教学。
1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 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 文学流派众多, 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 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 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特别是在近些的年份当中, 经济的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进步, 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深入,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地深入和国际间合作的不断地发展, 在加入WTO以后国际间的合作更为深入, 国家的各个领域的深入的发展和与世界接轨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所有的压力正在逐渐转化为动力, 并且所有高校的学子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展示自己的能力, 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建设。
这些的基础建设当中英语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的技能, 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当中, 英语作为一项工具是当今学子必不可少的技能, 为了是自己的眼界更为宽广, 自己的施展平台更广大,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 英语是他们不得不要攻克的堡垒, 然但是当代大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早已不和那些以前的大学生那样, 原来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的技能, 提高自己的专业的素质和思想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说, 以前的学生也会把陶冶自己情操, 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积累自己对英语的了解做出努力。所以, 他们会把主要特别多的精力集中放在阅读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18 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原著上了。
这些英美文学名著的阅读使他们的文学的造诣越来越好, 对他们对英语的应用也有特别大的帮助, 是他们可以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 可以更地道的使用英语。但是, 与原来的大学生相比, 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时间分配给了目的性更强的专业英语, 是为了更好地去就业以至于他们要学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等不同的英语; 有的学生为了考研, 他们可选的方向有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等等。即使在学术名称上他们所学的专业依然是 “英语语言文学”, 他们的学士学位仍然冠为 “文学学士”, 但在他们却在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花费在英美文学著作的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出现了大打折扣的情况, 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精力不得不用到对考研、出国和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上分配更多的时间, 这就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使的本来就已经极为稀少的英美文学阅读和学习时间和空间被占用的到更为可怜和稀少的地步。
对于对英美文学有着特殊爱好的人员来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的研究生来讲, 别的学生花费在研究和阅读英美文学著作的时间会少得可怜, 当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外语专业所要求的英美文学阅读量要求的学生就会更为难得。我们深度追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一方面来讲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大潮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冲击的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会有英美文学教学当中它自身所存在的因素以及所牵连的问题, 在当中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和进步的步伐, 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之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形势和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和目的所带来的。基于这些原因, 本文就在传统的英美文学的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探索和进一步的改革, 在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当中,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为当代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带了更好地方法和方式, 能够更好地发现英语的魅力。
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的因素。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生能够最为快捷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学生可以从深层次地去体验英美国家思想发展轨迹和风俗习惯形成, 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状况, 从而在整体上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西方文化, 缩短英汉语言因文化不同造成的距离。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英美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是属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阶层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的集中表现, 因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价值观和时空观。
要掌握一门外语, 一方面是它的工具性, 另一方面是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后者包括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与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 而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极容易被忽略的。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应以掌握好英语语言为本,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涉外活动日益频繁, 在涉外交际活动中仅靠正确的英语语法、句型、词语表达和流利的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就会产生误解或冲突, 势必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且也是跨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2 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当中, 专家和学者们对本科生英语文学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出发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异, 但是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当中, 他们所发现的吗问题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思考, 会引起特别大的反响和共鸣。
问题一: 当今英美文学课服务于语言地教学当中是当前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中的一大障碍, 这一障碍表现在就是让英美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的工作当中。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 “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和设置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放弃的危险。从此我们的英美文学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一件单纯的 “饰物”而不是一件我们学习英语的工具。殷教授他的担心地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是有非常大的根据的。并且有相当数量大的老师会发表文章来主张和宣称自己会利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语言水平”。
现阶段我们对已英语文学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主要在孙琳等人在 《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的探究和总结如下: “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 “学其语言”、 “学其文学”、 “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 “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 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英美文学作品在探究的深层含义和表层的简要介绍来说是有着相互连接的关系的, 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的区别不仅仅是介于 “正式”和 “非正式”的关系, 当然也不是存在 “优雅”和 “通俗”的区别, 是一种相互交融和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方方面面, 他们之间是相互存在和互动的关系。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是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 我们而是要更深层次的读出表层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现象与深层文本阅读中与主题中心思想的之间的相互的关联。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和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 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 “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但是而就文学语言而言, 它可以作为一般的语言现象来解读, 即是表层文本。就是单纯的在这一层面上, 语言的这一表象才可以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 这种观点就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 也就仅仅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能够单纯的具有语言地表达有正式或非正式特征, 并且语言会有有雅俗之分, 同时也会有文体之分。基于此种现象, 因为表层文本的掩护,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很难的去看到和发现深层文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是因为其中的原因是 “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 在英美文学的阅读中存在读而不批的现象。英美文学的教学存在的目的其中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 有大量的阅读的文本进行基础的工作, 有一个量的积累。然后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逐步产生相应的阅读的反应, 并且给出自己的反应。但是我们仅仅将文学的阅读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 这样的问题下文学课就只是会在 “阅读欣赏”的概念当下, 只是有输入的发生但是没有输出的现象的发生, 就另一个层面来说就只是进行文学阅读的单纯的工作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现象的产生。但是批评行为的产生却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的展现, 这最主要的表现是记录我们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给出的直接反应, 但是稍微美中不足的是, 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 “14% 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 46% 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 其中又仅有“6% 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 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
3 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我们针对于上述所有涉及到的英美文学课所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和特点以及英美文学课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上的影响, “teacher - centered”这样的教学法同样不出意外的地主宰了英美文学的教育和教学的工作和课堂当中。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是一个演讲者的形象出现的, 他们作为文学知识的传送者, 他们把自己所有了解得和知道的一切慢慢的地灌输到学生头脑当中去。对于这样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教师讲解确实是传输知识和文学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不可或缺的, 但与之不同的是就文学课的教学课程来说来说, 它不仅仅是语言美丽的一种展现的形式, 就从更为广阔的意义上来谈它在某些层面和意义上还是当今五彩缤纷复杂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浓缩的现象。我们就单从文学作品的本质上来看, 英美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不同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进一步的记录和总结, 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反应。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只有单纯的去靠交流来产生, 这种产生就是单独的把个人的人生经验和经历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可以去更好的来实现。
英美文作品学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财富,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财富, 我们只有很好的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英语, 学好地道优美的英语。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英语的存在无疑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的展示过程中, 我们的竞争力会变的越来越大。英语这一全世界范围内所运用的语言的工具的掌握的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未来职业平台的宽广的程度, 所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对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又是当中更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8.英美文学论文答辩 篇八
【关键词】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评论 影响
一、前言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就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最好载体。英美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形式出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更代表着国家文化和民族艺术。从英美文化发展历程来看,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国家风俗、民族文化、国家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英美文学间有着明显差距。文化影响着文学发展,自然也影响着英美文学评论。
二、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英国文学的发展相对于美国而言,发展时间较长,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之后,现实、历史、政治以及文化等力量都对英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文学的发展在19世纪之前,属于英国文学的分支,而发展至20世纪之后,美国文学逐渐走向独立与成熟。
(一)英国文学发展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世纪时期。该时期,撒克逊、朱特人从北欧侵入到英国,当时的人们在《贝奥武甫》这部史诗当中了解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敢于与恶势力进行斗争。这部文学作品当中诗的结构相对完整,所描述的画面十分生动,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英国文学特色。发展至9世纪,国王注重振兴学术,使得英国文学得以产生[1]。
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文学时期。在18世纪前半叶,新古典主义文学得到推崇。在该时期,作家们凭借启蒙主义精神,开拓了随笔与现实主义小说,使得文学领域得到拓展,出现了新的领域。相较于随笔而言,现实主义小说备受欢迎。例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斯威夫特的《格力佛游记》,使得英国小说文学创造力得以提升。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该时期英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布莱克为代表,其作品包括《天真之歌》《经验之歌》以及《四天神》等表现出对法国革命的拥护[2]。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英国文学发展进入到顶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意义显著。
第四阶段,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实质上是由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发展而来,其与浪漫主义文学能够保持一致。该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写实为主,对凭空猜想与想象给予反击。
第五阶段,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在该时期英国文学的成熟主要得益于戏剧的创作。延续欧洲古典戏剧传统,与英国文化实现融合,最终产生《人与超人》《苹果车》等作品,内容新颖,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社会问题。
(二)美国文学发展
美国文学发展,表达上具备较强的阳刚之气,表现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在美国的文学发展中,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殖民时期。在该时期,美国文学的发展,能够在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斯、安妮·布拉兹特里特以及爱德华·泰勒的文学作品当中发现一些英国文学的痕迹[3]。
第二阶段,独立革命。在该时期,美国文学出现了大量的革命诗词,真正意义上诠释出美国文学的特点,标志着美国文学的独立与产生。该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化诗人,政治上与文化上保持相对的独立状态。
第三阶段,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之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环境,为文学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该时期的美国文学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受到民主制的影响,批判性的现实作品增多。
第四阶段,“两战”时期。美国文学在“两战”时期的发展十分繁荣,不同的文学代表流派得以出现。但针对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本质内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第五阶段,“二战”后期。“二战”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评传的方式,并且所展现出的与传达的内容十分翔实。以《亨利·詹姆斯》为典型代表性文学作品[4]。当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阅。
三、英美文学的评论内涵
文学评论是充分运用文学理论现象,通过研究、探讨以及揭示等基本手段,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进而指导文学创作与实践活动。开展文学评论,涵盖基本项目包括小说评论、诗歌评论、影视评论以及戏剧评论等。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开展文学评论的基本对象,探索英美文化的评论内涵,还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作品的赏析与评价;而广义层面则是对所有与文学相关的思想、人物以及现象展开评论与分析。文学评论的开展,高于文学分析,是在文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其中,分析是具体的内容,而评论则是广泛与深刻的。
对于英美文学的评论,实质上是文学评论当中的一种,主要将英美文化作为基本的切入点,对其进行探究与讨论。将英美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深刻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当然,评论的针对对象为英语作品。将英语作品在美国及英国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诠释,涉及表现形式、创作风格、本质内涵等多方面,在综合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之上,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平,让他们正确地接受文学作品评论挖掘出的内容[5]。
由上可知,英美文学的评论内涵,主要是基于作品本质探索作品属性,侧重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表现与外在表现进行综合思考。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
英美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包括对语言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以及人道主义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即便是在文学作品当中,语言同样是其灵魂,是作者传递思想感情的基本工具。作者通过对语言的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英美语言文化上面,虽然同是英语,但受到地域环境、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英语使用习惯、俗语表达方式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英式英语语言表达结构相对完整,文学评论语言同样十分严谨,究其原因,是由于评论家对文学作品评论具有较高的崇敬心理,展现出英式英语端庄沉稳的一面;而在美式英语当中,受到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文学作品展开评论并不十分严谨,用词开放,独具特色。在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英美文学评论不尽相同,英国文学评论注重对语言的使用,保持历史厚重感;而美国文学评论的开展,则更倾向于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追求一种创新性与自由,实质上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创新。然而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文学在整个学术研究领域迅速崛起。
(二)文化内涵差异影响
站在文化内涵差异的角度,探索英美文学评论。其中,英国受到历史背景的束缚与限制,开展文学评论的过程中,通常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挣脱,在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一矛盾因素当中。这一时期,英国文学作品都倾向于宗教色彩,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十分荒诞[6]。而进入到20世纪,文学创作手法的转变以及作品本质的更新,使得大量的英国文学评论家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向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不得不提到的是英国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他的文学评论倾向于天主教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浪潮,具备较高的政治热情,对文学作品的评论角度独特。在美国展开的文学作品的评论,其本质内涵都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相对多元化的发展形态;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实质要求方面,更继承并延续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特点。
(三)文化历史差异影响
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使得英国与美国的文学作品评论完全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英国在文化历史的层面,继承与发扬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是相对于神权主义与禁欲主义的基础之上而言,英国的文学评论中,对人本主义观念十分保守。究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历史中的不彻底造成的。而相对于美国而言,其在发展中并不会受到历史包袱的影响,对人本主义观点显得尤为激进,文学评论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独创性优势。不具备历史包袱的影响,保持独立、自由以及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与英国文学评论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因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具有创造力,有助于本本地文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7]。
(四)人道主义差异影响
人道主义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英国国家的人道主义,通常表现在对上帝的信仰,影响着英美文学评论。相对美国评论家而言,英国文学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相对保守。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在依据广为流传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problem”中,能够在侧面看出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8]。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国文学评论的走向。人道主义在英国文学评价当中并不会持续太久,只有对原有的人道主义进行创新,才能够彰显出社会完善的本质要求。美国的人道主义,具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对文学评论的开展能够保持较为积极的状态,评论思想开放且自由。正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真实地反映出美国的历史,文章的结尾黑奴吉姆重获自由,美国评论界对这部作品存在不同的评论声音,可见美国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评论十分自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的影响分析,基于语言内涵、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以及人道主义等角度做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英国的文学评论受到较重的历史性包袱的影响,评论倾向于保守的特点。而美国评论相对于英国而言则较为激进与创新。可见,英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使得其在文学评价上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王姝,李昕.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4,10(04):312-313.
[2]范晓红.浅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10(03):50-51.
[3]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4(02):171-172.
[4]郭淑梅.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4,10(12):105-106.
[5]曹蕊.探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1):21-22.
[6]黄媛.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10):109-110.
[7]张月娥.刍议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差异的影响[J].科技风,2014,10(18):230.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推荐阅读: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10-06
英美文学入门07-29
英美文学介绍10-11
英美文学书目清单06-15
10周英美文学鉴赏07-03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08-27
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12-20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12-19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10-25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