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24-06-27

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12篇)

1.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一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泰州市海军中学 董莹

2009年中考试卷应该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浏览整份试卷,我们不难看出今年中考历史试卷所蕴含的“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的整体特征。“稳”是主流,“变和新”是方向,体现了不断追求新课改的理念。试卷设置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接近和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稳”指考查的主题、主流变化不大,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板块的分值及比例变化不大:

从整个试卷的结构来看,近现代史依然占绝大部分分值,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值与去年差不多,约为5:4。

二、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点,试题以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主干,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如蔡伦改进造纸术、大运河的开通、《马关条约》、井冈山根据地、渡江战役、三大宗教、新航路的开辟、新经济政策、慕尼黑阴谋、秦的统一、“天可汗”、汉武帝的大一统、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平定准部叛乱、故宫、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七七事变、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太平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独立宣言》等,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内容,对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不变。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3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21题考查古今的有关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意识。

四、关注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第10题中的中国人民海军在泰州诞生60周年,第21题中吴伯雄访问大陆,第22题中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24题中的金融危机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今年中考历史试卷最大的亮点就是命题角度上的“变和新”,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景设计,倡导图文并茂。

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共有17幅之多),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创设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例如,第14题通过中国道教青城山和世界三大宗教典型图片来考查学生对三大宗教的了解。第22题共展示了六幅图片,从而充分展现了北京悠久、沧桑、辉煌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是以这些图文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成就、从屈辱到抗争的发展史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体现综合渗透,培养创新能力

试题注重学科内的主干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例如,第4题通过一段诗文,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对古诗文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大运河地理位置的了解。第10题考与中国人民海军在泰州白马庙诞生同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此题注重与乡土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三、加强开放探究,落实三维目标

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22题第(6)问关于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感受,第23题第(6)问关于先进思想文化的作用,第24题第(6)问要求学生谈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等,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总体来看,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在继承去年试卷特点、形式、内容上稳中有变。试题的设置灵活实效,试卷的可读性很强,命题角度更加开放、灵活,对以后命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重点的教学,要对《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应理解到位。

2、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容易混淆,甚至有点混乱,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复习时教师要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4、老师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二

2013年无锡中考数学试卷整体呈现出“老问题新考法”的特点,与近几年中考试题以及今年一模、二模试题有比较大的差异.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但是最难的题目难度并没有去年高,中等难度的题目比去年高,考生做起来会感觉不太顺手,此份试卷对于优秀学生的区分度比去年大,而对于中等学生的区分度将不会有太大变化.此份试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的背景和题型都比较熟悉

例如选择题的第9题、填空题的第18题,解答题第27题,尤其是第27题的题型与2012年中考中的第26题非常相似,中等偏上的学生解答起来较容易;第9、18题的数学模型学生虽熟悉,但难度又有提高,第9题的背景是面积,但要求学生会在平行四边形中四次构建三角形,建立底与对应边上的高之间的关系;第18题首先要解决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坐标的几何意义,才能解决最值问题.

2.强化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选择题第10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图能力,要求学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心细.第28题并不复杂,其实是在学生比较熟悉的无盖纸盒的展开图的基础上加上了盖子,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大的学习迁移能力.

3.弱化了对于圆的考查

2012年的无锡中考试卷的第10题与第28题这两题都强调了对圆的知识的应用.但2013的中考题就只有第7题,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的应用,难度大大降低.

4.实际问题难度有一定的降低

第25题的难度有一定的降低,但学生对单位的转换还是容易疏忽,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5.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能力

第26题第二小问,重点考查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在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的时候,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偏差.

6.对平时的知识漏点的强化考查

解答题的第24题,特别强调了举反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这个知识点比较忽略,认为比较简单,一般只可能出现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对解答题的解题规范性缺乏一定的训练与强调.

二、试题重点题目分析

【例1】(2013,9)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点D分别作DP⊥AF于点P,DQ⊥CE于点Q,则DP∶DQ等于().

解析:连接DF,过点D作DE′⊥AB于点E′,∴,∴点E′与点E重合,

∴∠EDC=90°,∵∠DAB=60°,∴∠B=120°,∵AE∶EB=1∶2,∴AB∶EB=3∶2.

∵AB∶BC=3∶2,∴BC=BE,∴∠BCE=∠BEC=∠DCE=30°.

过点F作FH⊥AB于点H,设BH=a,

评价:此题将高之比转成三角形对应底边之比,而这两底边又要求在其中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这两底边之比.

【例2】(2013,18)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CD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解析:∵OA=8,OB=6,∴AB=10.

(1)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D=AB=10.(2)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D过AB的中点P(4,3),过点P作PH⊥直线y=-x于点H,则PC=PH时最短,此时CD=2PH最小,过B、A分别作直线y=-x的垂线,可求得.

评价:此题首先解决点C的位置关系,点C只能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图象进行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还是较简单的,但第二种情况就需与最值相联系,也是较常规的一题.

【例3】(2013,26)如图2,直线x=-4与x轴交于点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O交线段OE于点A,交直线x=-4于点B.过B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直线OC交直线AB于D,且AD∶BD=1∶3.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1)作DH⊥OA于H,∵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O、A,且BC∥x轴,∴BA、CO关于DH对称,∴点D一定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设点A的坐标为(m,0),则点H的坐标为.

∴m=-2,即点A坐标为(-2,0).

(2)∵抛物线过点O、A,∴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BC=6.∵点O不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BO≠CO.

评价:解此题先要能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灵活应用,特别是图形的对称性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在问题(2)中,着重利用对称性求出线段BC的长,再用熟悉的分类讨论解决此题.

【例4】(2013,28)下面给出的正多边形的边长都是20cm,请分别按下列要求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表示你的设计方案),把剪拼线段用粗黑实线在图中标注出必要的符号和数据,并作简要说明.

(1)将图3-1中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

(2)将图3-2中的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将图3-3中的正五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五边形的直五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五边形的面积相等.

解析:

(1)将图4-1中四个角上的4个小正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

(2)将图4-2中三个角上的3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三角形作为直三棱柱的一个底面.

(3)将图4-3中五个角上的5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五边形作为直五棱柱的一个底面.

评价:此题的背景学生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就是棱柱的展开图,在这三张图中如若剪出一无上底的棱柱对学生应该说难度也不是太大,剩下的关键是如何把剩下的部分拼接成一底,而接下来如何计算出各主要边长,这又用到等面积变换的应用.

三、对2014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一定要关注知识间的结合与融合,回归到对知识的最初认识上,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提高应变的能力.

3.200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篇三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

2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3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A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三周年纪念典礼举行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5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列宁高票位居第一。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寿终正寝B民主科学方兴未艾

C十月革命影响深远D北伐战争势如破竹

6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A湘江B松花江C乌江D赤水河

7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B南昌起义指挥部C遵义会议会址 D卢沟桥

8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0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

111999年发行的一套邮票和纪念封,邮票上印有邓小平的头像。邓小平出现在这张邮票上的原因是()

A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

D提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做出了贡献

12下列中外历史人物中,通过和平方式直接为中国和欧洲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B郑和c马可·波罗D玄奘

13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启蒙运动

C宪章运动D文艺复兴

1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下面对这一文件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B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c规定国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D使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15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16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使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8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9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作品与其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

B《战争与和平》和世界多极化

c《格尔尼卡》和法西斯暴行

D《天方夜谭》与古代阿拉伯社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小题。30分)

21(4分)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2分)

(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写出一个即可)(1分)

(3)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请举出一例。(1分)

22(5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轨迹。(要求:包含重大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用箭头连接)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又请来了德、赛两位先生,挥动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23(6分)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一些图片和设计的一个版面,请你参加:

A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五号战略导弹B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C上海APEC会议D高速公路

(1)请将以上四幅图片的字母代号按其所属类别填入对应的方框内。(4分)

(2)除上述四个方面以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一个方面来展示共和国六十年来的伟大成就?请填入上图中空白方框内。(1分)

(3)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1分)

24(3分)请根据下列描述,列举出相应历史人物的名字:

(1)他领导了一场革命,推翻了一个王朝,缔造了一个共和国,被称为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是_____(1分)

(2)他是一个战功卓著、广受崇拜的将领,他对自己担负的使命抱有狂热的信念,他确信自己就是民族注定的拯救者,他创造过许多经典战例,却以一次战役惨败而蒙羞,只有他制定的法典是永存的。

他是_________(1分)

(3)他是20世纪的科学巨匠。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关心人类的命运。他提出的著名理论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是________(1分)

25(6分)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曾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标志着法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开始?该事件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请写出一条。(2分)

(2)图二反映了发生在巴黎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一条。(2分)

(3)图三中《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签署这一和约的会议对中国权益的损害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内哪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2分)

26(6分)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交流和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请在下面四个学习板块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C3B4B5C6B7D8C9A10D11D12C13D14A15C16B17A18D19C20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小题。30分)

21(4分)

(1)商朝。(1分)安阳。(1分)

(2)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3)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例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22(5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评分说明:写出材料中包含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事4例且书写正确,条理清晰并用箭头连接可得5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如顺序颠倒、有错别字或不用箭头连接,酌扣1—2分。

23(6分)

(1)国防建设A民族团结B经济建设D对外交往C(4分)

评分说明:4个字母代号,写对一个得1分,共4分。写图注者,酌情扣分。

(2)空白方框内可填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主法制等。(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3)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24(3分)

(1)孙中山(1分)

(2)拿破仑(1分)

(3)爱因斯坦(1分)

评分说明:如果出现写错人名等情况,可酌情扣分。

25(6分)

(1)法国大革命。(1分)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分)

(2)巴黎公社或“五月流血周”。(1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1分)

评分说明:写出事件得1分。写出影响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3)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1分)五四运动。(1分)

评分说明:写出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中的任意一点可得1分,多写不加分。写出事件可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26(6分)

发展历程:新航路的开辟。(1分)

技术创新: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挑战与应对:①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能源问题、国际金融安全、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2分)

评分说明:写出两点得2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②加强国际合作,提倡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打击恐怖势力;珍爱生命、远离战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文化传播:麦当劳快餐盛行、海尔产品畅销世界、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机等。(1分)

4.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四

学生致错案例及致错原因分析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小题,共8分)16.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致错案例:

(1)把唐太宗李世民写成“李世明”“李渊”等;(2)司马光写成“司马迁”;

(3)成吉思汗(铁木真)写成“成吉思汉” 或“成吉司汗”等;(4)有写成“毛泽东”的;有随便编名字的(5)有写成邓小平的;

(6)有随便编名字的,很有可能考生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7)“民族区域自治”一个名词表述不完整或写成“民族区域自制”等;(8)答成“酒泉”的为数不少

致错原因分析:本题紧扣课标,考查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含地方史的考查。难度不大,基础夯实的同学基本都能拿满分,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错的是五花八门,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其次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对于主要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不了解或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甄别,关键时刻造成张冠李戴……还有就是对历史名词一知半解,地方历史复习不到位造成的答题失误等……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分不得的。

1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7分)致错原因分析:

(1)(2)题紧扣课标,是对双基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出错主要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审题出现方向性错误,不明确题目设问指向或虽然明确题目设问指向但因对教材相关内容记忆不清而出错;错别字的问题;也不排除粗心大意和笔误以及答题完毕后不做进一步检查等造成的失误……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字不落一分不得的。(3)(4)为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教材知识、现实生活想出多元的答案。出错主要在审题能力欠缺,不知道按要求答题;还有就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历史信息的整合、提炼能力欠缺,题与教材结合不起来,不能随心所欲驾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按题意完成题目。18.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致错案例:

(1)“战争”只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革命和危机”看作一个方面来做答; “革命”答社会主义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等等;“危机”答金融危机等等。

(2)一战、二战史实混淆,张冠李戴;一战举“凡尔登战役”;二战举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再有就是压根不知道答题方向胡答乱答的。

(3)特点表述不准确,把干预经济写成国家干涉经济或干扰经济或控制经济管理经济等; 中心措施表述不完整,少答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或即便答了这部法律但也因书名号内没有完整准确写出“国家工业复兴法”七个字而痛失一分等; 还有就是一字不落的、胡答乱答的等等。

(4)答战争与和平以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居多;另外还有许多随意性的答案:和平外交,反恐、环境问题、对外交流发展等等;还有干脆放弃一字不落的等。致错原因分析:(1)知识迁移能力有所欠缺。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因为不认真审题,没有读懂材料,不懂得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做答,导致理解歧义白送的分

拿不到;

(2)对两次世界大战基本史实的考查,按理难度不大,出错主要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审题不清,不能结合题目要求举出合适的例子,同时在说明过程中表述罗嗦,不到位……评卷要求既举例正确又说明正确,体现“史论结合”。实际阅卷过程中,只要说明到位,即便举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事例也会酌情给一分。(3)对罗斯福新政特点和中心措施的把握不准确。本是课堂教学重点理应识记的知识结果却错误百出……可见学生比较忽视应该有的死记硬背,治学不严谨,满足于一知半解。(4)审题不清,不明确题目意图导致失分。19.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有关实践活动。致错案例:

(1)水稻和粟颠倒位置;还有不看题目任意写出其他作物名称的,比如小麦等;更有甚者题目里面出现的“粟”字居然在填写的时候填成 “栗”字!

(2)四大发明误写成四大文明古国;还有答不上来胡写乱写的等。

(3)有答三角贸易和工业革命等;胡写乱写离题万里的或者空着什么都不填的。(4)写出非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珍尼机等

(5)中日三方面内容虽分别进行了表述,但内容基本一样。如:经济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生活得到改善;教育方面:教育事业发展等。

(6)答案多写互连网或计算机或上网等,避而不谈广泛应用;还有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的等等。致错原因分析:

(1)(2)就是对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薄弱生得分。(1)题的设置几乎就要把答案明讲出来送分给学生了,但是有相当薄弱生看不懂题目不会灵活利用,对四大发明一无所知,白送给的分居然一分都拿不到。

(3)(4)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有利薄弱生得分。但是有相当部分薄弱生基础知识和应对能力实在薄弱,对(3)题不认真读题、读材料,看不到材料中隐藏的答案,而且存在不会或不认真审题的问题,对(4)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视而不见,导致错误百出。

(5)相应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到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准确,导致不会解答或干脆答不出来;还有就是不会答题,不知道答题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题过程中一味泛泛而谈,缺少相关史实作为支撑。

(6)审题存在误区,对教材不熟悉。

5.平凉市2010年中考历史试卷 篇五

本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种植水稻,居住着干栏式房子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2、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灭六国,统一中国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中央集权制度D、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3、刘佳同学在历史博物馆看见了一张老地图,上面标有“甘肃行省”字样。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4、2010年5月,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博会,是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但是在清朝晚期,上海却是在敌人的炮火打击下被迫开放的,最先把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5、《申报》是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下列“新闻”可能被刊登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洪秀全金田起义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7、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不属于大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B、楔形文字C、奴隶制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8、被誉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人是()

A、华盛顿B、圣马丁C、玻利瓦尔D、章西女王

9、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新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的当代版。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摆脱了危机B、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核心措施是《国家工业复兴法》D、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下列作品预期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B、《英雄交响曲》与拿破仑英雄业绩

C、《格尔尼卡》与法西斯暴行D、《天方夜谭》与古代印度社会。

二、读图学史(共6分)

1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图一图二 德军进攻波兰

请回答:(1)图1中英、法、俄、德、意、奥分别成立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这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导致了那场战争的爆发?(1分)

(2)图2标志着哪场战争的全面爆发?(1)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战争最后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分)

三、材料解析题(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起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这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在这一事件中颁布了哪一重要文献?(1分)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开始标志的是什么?(1分)在这场革命中颁布的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特点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年的历史事件?(1分)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的法律文件是什么?(1分)

四、综合探究题(第13题11分,第14题7分,共18分)

13、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哪次?(2分)

(3)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挽救封建统治而却掀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1分)运动前期和后期提出的口号分别是什么?(1分)

(4)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是什么?(1分)揭开该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5)1978年,中共在那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此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1分)

14、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1)14—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1分)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2)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1分)写出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一名。(1分)

(3)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6.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每题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你学会了吗? 请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于何时?【

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

2.根据以下四个片段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

A.火药B.印刷术C.罗盘针D.造船技术

3.2008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作为一代伟人和鞠躬尽瘁的楷模,他的事迹

A.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B.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四句话所指的技术应该是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据新浪网调查,认可周总理的网民高达98.7%。下列事件与他无关的是

C.领导南昌起义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实行改革开放

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下列创新成就与人物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A.詹天佑-京张铁路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D.王进喜-两弹一星

6.不久前在电视荧屏上热播的以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为背景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井冈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秋收起义有关B.他是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这块根据地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的诞生

D.这块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7.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这一项全人类的体育盛会起源的地点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源”这个地点是【】

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埃及D. 法国

8、世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的途径不尽相同,其中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最相似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 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10.下面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其中,集中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

A、B、C、D、11.20世纪,人类将航天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空间技术领域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当今世界科技领域形成了苏、美、中三强鼎立局面③在空间技术上苏美领先,中国奋起直追④世界大国在空间技术方面通力合作,共存共荣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二、组合列举题:(4分)

12.历史上的一些改革曾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请举出下列国家改革成功的重大事例

(1)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

(2)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

(3)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4)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计29分)

13.本题(11分)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1分)

图二图三

(1)图一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你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吗?图二会议确定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3分)

(2)图三会议后,中国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在农村实行了什么责任制使我国农业得到较大发展?(4分)

(3)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重大转折作用?为什么?(4分)

14.阅读下列图片材料:(本题12分)

材料一:春愁强遣难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经在答记者会上说道:‘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感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材料三:

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

材料四:2004年10月27日,陈水扁宣布台湾绝对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否认台湾是主权国家的事实。2004年11月10日,台湾教育部公布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把中国史和台湾史分开,说孙中山是外国人。

请回答:

(1)于右任先生诗句表达的是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的哀痛,造成其哀痛的历史原因和丘逢甲先生的春愁中的愁的历史原因一样吗?为什么?(4分)

(2)如果于右任先生活得更长寿一些,他最早在什么时候可以穿上材料三中的服装回到大陆,见到故乡?为什么?你认为最现实的解决台湾问题,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态的途径是什么?(4分)

(3)图三表明台湾同胞怎样的思想情感?你认为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势力有哪些?你最想对台湾同胞说的话是什么?(4分)

15.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I二,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10分)

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什么体系?(3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__》,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____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分别成立了__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__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

(3)随着东欧剧变、____________,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将如何肩负这一历史使命?(1分)

四、活动与探究:(本题11分)

16.某中学的历史小组就如何对待战争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如果你参加了这次讨论,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解答问题。“据统计,二战以来,引发了近8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

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人类应该作出哪些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直到避免战争的爆发?

2008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D 7A 8D 9D 10B 11B

二、组合列举题: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者1861年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

三、材料解析题

13.(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1921年上海。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3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3)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4分)

14.(1)不 一样,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4分)

(2)他最早能在1987年回到大陆,见到故乡。因为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现实。(4分)

(3)渴望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两岸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希望能早日团聚。(4分)

15.(1)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分)

(2)《联合国家宣言》杜鲁门主义 北约和华约(4分)

(3)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2分)

(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具有忧患意识、国际意识,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等。(只要能表达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1分)

四、活动与探究

7.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七

一、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各模块分值比例略有变化

各模块分值相对2014年不太均衡。表现在选择题必修3只有21分,而必修1则40分,占1/3,必修2与去年持平。 选择题有创新,第2题考查史学理论,以往只有主观题的某一小问涉及。一方面,与两位出题者的研究领域有关,另一方面,这更加是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大趋势。选择题第11题凸显心态史观,彰显人文精神。主观题部分出现新现象,以往纯粹必修1、2、3,但今天第21题第(1)是政治史,第(2)(3)则为思想史,一方面说明根据命题材料的需要,在分值、设问上微调,另一方面说明出题者想弥补专题教材时序混乱、前后断裂的不足,凸显通史的大趋势。2015年主观题继续发扬了以往传统,中国史偏爱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偏爱近代史。

二、题目设计主要考核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

材料基本沿袭传统,文本为主兼有图表,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选择题秉承了2014年取消组合题的做法,但恢复逆向选择题。主观题尤其小论文进一步开放。学生普遍反映有点难,有几道题目的答案拿不准。主要因为这些题目无法在教材上“点对点”找到答案,需要充分发掘材料和深入理解才能判断。这是一种正确的命题导向,因为历史思维比记住知识更为重要。第1—5题均为文言文,占1/4江山,主观题5题中有3题涉及文言文。历史试卷的“语文化” 趋势非常明显,教材史实仅仅作为知识背景衬托,要求学生在提供的“新材料”下,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如第21题第(3) 问“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第24题(A)“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 这一错误的实质。”

三、题目设计追踪热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以史为鉴功能

2015年江苏卷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今年两会期间, 习近平曾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 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今年第21题第(2)考察了理学的积极作用。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2014年9月29日,《光明日报》 发表了《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子目录一《甲午战争与中日的历史走向》,子目录二《甲午战争让中华民族觉醒》。江苏卷第22题:(1)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高考命题与报纸内容何其相似,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以上两例说明了历史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试卷重点考查主干,论证题(小论文题)相对2014年容易上手

今年主观题依旧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考查内容均是主干,没有细枝末节,如5个大题目分别考查:选官制、理学;唐太宗甲午中日战争、工业革命、明治维新。考点虽常见,但立意高,设问新,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和价值取向。答案设置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开放性。第23题为论证题今年相对“温和”,学生普遍感觉有东西写。

五、试卷命制洋溢着一股浓厚的人文情怀,凸显文明传承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今年江苏卷的一个“亮点”。她属于精神层面,很难量化,但试题设置巧妙,通过阅读材料让考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高考是特殊场所,能让考生感觉到试卷材料的人性美实属不易。不管是必修试题还是选修试题,都弘扬了人文主义情怀。如选择题第11题通过两幅漫画“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遛狗者和流浪儿”使学生感受到“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主观题第23题(3)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第24(B)第(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这些题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情感性。这就改变了单一从知识和能力评分的方法,通过高考试题的导向性,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落脚点在情感方面主要是考学生能否心态平和回答问题;态度方面主要衡量考生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价值观方面主要是鉴别考生对学科价值的认识程度。

试题除了高举人文旗帜外,尤其凸显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交融。如主观题第21第(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第24(B)(2)据材料一、 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 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这两则主观题分别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的交融。文明传承如此,学习亦如此,求学者可在探讨交流中放宽心态,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汲取对方的合理之处,这对治学处世都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民主理念。

摘要: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各模块分值略有变化;题目设计追踪热点,充分发挥以史为鉴功能;试卷命制洋溢着人文情怀,凸显文明传承。

8.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八

1.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第2题3分唐朝市的设置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雕版印刷

第4题3分明朝“海禁”政策

第5题3分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6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第7题3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8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第9题3分新中国的外交

第10题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1题3分新时期的中国教育(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

第12题3分罗马法

第13题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4题3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15题3分新经济政策

第16题3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第17题3分近代科技成就

第18题3分近代世界文学

第19题3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2题13分洋务运动

第23题13分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2.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第2题3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

第4题3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第5题3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

第6题3分太平天国运动

第7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8题3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9题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0题3分抗日战争

第11题3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3题3分邓小平理论

第14题3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15题3分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16题3分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第17题3分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

第18题3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19题3分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世界多极化趋势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第22题13分甲午中日战争

第23题13分两次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第2题3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史记》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

第4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宋代科举制度

第5题3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第6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第7题3分晚清中国经济

第8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第9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第10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11题3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

第13题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

第14题3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第15题3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第16题3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与发展·美国共和制

第17题3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

第18题3分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

第19题3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的联合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第22题1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第23题13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非选择题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9.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湿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3.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阿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

完成的是()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潮广熟,天下足

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警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 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8.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10.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 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

A.詹天佑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1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图农民手中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2.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状况,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欧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一个旅游团他们想去探访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他

们的最佳旅游地是()

A.德国

B.希腊

C.英国

D.意大利

15.“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富高,谁占有它,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在这一口号推动下.欧洲出现了()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法国大革命 16.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17.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的一页,下列对“三角贸易”理解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三角贸易首先从美洲出发 C.充分暴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D.造成了非洲长期落后

18.1963年8月28 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

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宜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指()

A.林肯

B.华盛顿

C.威尔逊

D.罗斯福

19.“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村”反映世界发展的趋势是()A.文化多元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20.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的国际

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1.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历中结束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南非独立

D.利比亚独立

22.虽然当今社合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A.友好与融合B.冲突与交流

C.霸权与恐怖

D.和平与发展 2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甘愿为中国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宝箴

24.它是我国青铜器中的稀世珍宝,被发现于湖南宁乡的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象尊

D.大盂鼎

25.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为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准备的 事件是()

A.緗西会战

B.芷江洽降

C.三次长抄会战

D.常德会战

二、历史诊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每小题1分)()2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朝和粟的国家。()27.造纸术是西汉蔡伦发明的。

()28.《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9.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0.1980年我国设立了广州、深圳、浦东、海南四个经济特区。()31.在西欧封建社会里,国王是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3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整顿农业。()34.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35.北宋时期著名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三、读图析图题(36题1分,37题1分,38题3分,共5分)

36.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7.下图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8.观察《三大战役示意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战役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39题5分,40题5分,共10分)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了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是什么?(1分)会议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

(2)材料二的会议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2分)(3)概括两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的共同作用。(1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法典象征王权神授的至高地位……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作主人的工具和财产……

材料二

18世纪的一个法国人回忆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的人享有特权,我们这些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后来我们通过革命取得了自由”。

(1)材料中的内容出自于哪部法律文献?(1分)

(2)材料二“我们通过革命取得了自由”中的革命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3)在该革命中,为反对专制与独裁,追求民主与法治而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2分)

五、综合题(41题8分,42题8分,43题9分,共25分)

4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影响深远,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孔子又是伟大的教育家,请写出他在教育方限的主张(任答一点》(2分)

(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2分)

(4)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4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强调: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2分)(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任答两点)(2分)(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弘扬哪些“长征精神”?(2分)4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友好往来,又有矛盾与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代历史上,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哪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化?(1分)(2)在近代历史上,中日之间矛盾与冲突不断,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2分)(3)“一战”后,那一国际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2分)为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美国主导召开了哪一次国际会议?(2 分)(4)当前中日之间矛盾与冲突仍然不断,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018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DABDC 6-10ACCBD 11-15:BADBA

16-20:CBADC

21-25:BDCAB

二、历史小诊断(每小题I分共10分)

26.T

27.F

28.T

29.F

30.F 31.F 32.T 33.F 34.T

35.T

三、读图析图题(共5分)

36. 秦始皇(1分)

37.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1分)

38.A.辽沈战役(1分)

B.平津战役(1分)

C.淮海战役(1分)

四、材料解析题(39题5分,40题5分,共10分)

39.(1)遵义会议(1分),毛泽东(1分)

(2)改革开放(2分)

(3)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作用的会议。(1分)40.(1)《汉谟拉比法典》(1分)

(2)法国大革命(2分)

(3)《人权宣言》(2分)

五、综合题:(41题8分,42题8分,43题9分,共25分)41.(1)仁(2分)

(2)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官府对教育垄断;编订《诗》、《书》、《春秋》等;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温故而知新等(言之有理均可,2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4)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言之有理均可,2分)

42.(1)红军第五次反“围剩”失利(2分)

(2)会宁(2分)

(3)敌人围追堵截;气候环境恶劣;缺衣少食;爬雪山,过草地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均可,2分)

(4)不怕牺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全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均可,2分)

43.(1)鉴真(1分)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分)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

10.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在学生关注的传统戏剧中,京剧是主要剧种之一。京剧中人物的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如关公为红脸,代表仗义忠心,舞台上的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奸猾狡诈且生性多疑,据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A.白色

B.黑色

C.蓝色

D.黄色 【考点】7T:明清的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以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为依托,考查曹操的脸谱颜色.

【解答】京剧脸谱颜色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故选A.

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考点】7U:中国古代史综合题;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9:北魏孝文帝改革;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以历代帝王统治举措切入考查其目的.

【解答】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些帝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ACD只突出体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故选B. 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严重破坏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解答】中国的生活用品都是外国商品,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时间点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 故选B.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

5.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考点】FK: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分析】本题以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为依托,考查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答】据“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可知,材料中关键信息“市民称颂”可知,表达了市民阶层鲜明的态度,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

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考点】JD: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规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反映的正是明治维新中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是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故选A.

7.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7年,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考点】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解答】依据题干“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判断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这也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故选A.

8.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A.外国影响

B.民族矛盾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英国历史切入考查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

【解答】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英国加入北约、欧洲共同体,与其它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包括当下选择退出欧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ABC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

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时期,中外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宗教领域等各方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等.所以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物质和生产技术,精神文化的交流,都丰富了中华文化,以此作答即可.

(2)由材料“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可知,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包括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据此解答即可.

(3)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包括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陆路交流,为汉武帝打匈奴,扩大中国版图奠定定基础,并为佛教的传入做准;唐朝是最繁荣的时期,设西域都户,和西方国家交流,海路也开通与日本等东亚诸国交流频繁,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来物种,如长颈鹿、香料,同时输出茶叶、陶瓷等,三者都推动了不同文化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故答案为:

(1)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2)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

(3)相同前提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国家发展是民族独立的重要元素。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也是近代化的前提和任务).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能为国家富强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新中国国家富强是首要的,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根本保障。

﹣﹣摘编自《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PK:历史小论文;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以《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能力和论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是论述题,考查的是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能力和论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论题明确,观点鲜明;阐述完整,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即可.例如:论题是: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论证: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 故答案为:

论题是: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论证: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只要论题明确,观点鲜明;阐述完整,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即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依据。

(4)材料二、三中,法国两次对俄国(含苏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

【考点】H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HH: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L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L4: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据材料二“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

(3)据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依据是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4)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是,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故答案为:

(1)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3)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11.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教学建议

0 引言

今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公布后,反响没有去年的那么强烈。看过试卷后,总体上觉得比较平实,以基础题为主,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区分度比较明显。

下面笔者对比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简略地分析一下2010年江苏卷以及相关的启示。

1 试卷的题量与难度

“好险,我差点来不及做。”这是许多考生走出考场后,对历史考试的第一反映。

题量大,是继去年开始增加一题非选择题后的延续。平时,我们的模拟练习都以20题选择题和5题非选择题为标准的,高考时在难度并不低的情况下,增加一题非选择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时间是非常紧的,甚至有部分学生来不及答题。

纵观整张试卷,难度较2009年的试卷有所下降。去年的试卷公布后,有人用“史上最难高考卷”来形容,很多一线老师认为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与教师和教学实际差距太远,有高三一年复习“白忙活”的感觉。

今年的试卷公布后,反映比较平稳。试卷的难度还是存在的,许多题目依然是依托“新材料”,创设“新情景”的命题形式,需要学生

有独立思考、准确解读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能力,但大多数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没有怪、偏的题目,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区分度。

2 试卷的结构

有这样两组数据统计:

由上表可见,2009年的试卷结构明显失衡,特别偏向经济史,忽略了思想史。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相加,经济史达57分之多,几乎占了整张试卷的一半。而思想史只有12分。与之相比,2010年的试卷结构比较合理,政治史共36分,经济史42分,思想史22分。而且每个模块,主观题与客观题都有分布。选做部分仍为4题,每本选修教材对应1题,每题10分。

另外,从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占据比例来看,整体上没有变化。整张试卷,2009与2010年的中国史分值都是68分,世界史分值都是52分。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布变化较大。2009年,中国近代史15分,中国现代史21分,而2010年的中国近代史27分,中国现代史的分值只有6分,比例略有失衡。

3 试卷的特点

3.1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2010年的江苏历史高考卷,从总体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大多是书本的主干知识。

比如选择题中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明未清初的民主思想潮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权利法案》、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等等。

非选择题中涉及到了宋代商业、思想、文学的变化,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苏联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比较,启蒙运动的起因、影响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上述问题一般都能回答。所以,2010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难度比较适中,估计平均分较去年相比,肯定会有所提高。

3.2 注重能力要求的考查,区分度强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年选修科目说明》中,在“命题指导思想”中这样规定:“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这种命题指导思想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就大大提高,在试卷中,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

选择题中,大多数是材料型选择题,除了文字材料,还有图片、数据材料。这对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稍一疏忽,就会做出错误选择。

比如第6题,如果学生只在意图片中“黄海”这一次要文字,忽略“威海卫”这个主要文字,就会错误地判断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要做好选择题,除了具备较强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不要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第11题,从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只能判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和国民政府发行货币的现象。

这时,必须联系所学知识,国民政府大量发行货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是那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选择题中,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比如第21题,除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第22题中对辛亥革命的两种看法,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其理由。

23题中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

25题A题要求从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结果、影响批驳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的所学知识,再次体现出新课程新高考的能力指向,也启示我们从高一开始就要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

所以,从能力要求上看,这张试卷的区分度还是很强的。

4 教学建议

根据上面对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反思高三教学,有如下几点启发:

4.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从今年的江苏省历史试卷来看,没有出现严重脱离书本的试题,无论试题如何命制,考查的知识都来自书本。所以,以本为本,打好基础,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判断知识点孰轻孰重。

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准确设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目标都落到实处。今年的试卷中就出现了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但如果平时疏忽,没有准确的记忆,这些题反倒成了难题。

4.2 注重能力的培养

今年是新课程背景下江苏高考的第三年。“能力立意”取代“传统立意”的趋势已势不可挡。注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

虽然今年高考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与07、08年相比,难度还是很大的。

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培养是关键。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材料情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读、判断、运用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4.3 注重训练的效果

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缺一不可。上面提到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是要通过练习体现。

当然,练习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解题能力,同时不要注意解题速度的培养。

针对现在的高考试卷,容量大、难度高的特点,解题速度跟不上,往往会再现来不及做的现象。平时练习时,在不影响练习质量的前提下,自变量提醒学生解题的速度,或就直接进行限时训练,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12.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十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则徐广场”、“则徐中学”……林则徐已经成为福州城市的一张名片。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领导虎门硝烟 B.编著《海国图志》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收复新疆

2.(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2017年“金砖五国”会议在厦门召开,近代厦门是西方列强侵略的桥头堡之一,这座城市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A.“自强”“求富” B.“振兴中华”

C.“打倒孔家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4)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结合图1可知这是因为1937年这一天()

A.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 17 C.日军在南京开始实施大屠杀 D.日本无条件投降 5.(2016·福建三明·7)能体现中国军民团结抵御外侮的战役有()

①血染卢沟桥 ②台儿庄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6)时间换算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图2台历所示“中华民国卅八年”是公元()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7.(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7)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8.(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8)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9.(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戊戌变法留下唯一成果,北京大学前身的是()A.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0.(2016·福建泉州·11)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7 11.(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1)这次会议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和墨守陈规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2)图3所示板书“?”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3)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14.(2016·山东泰安·3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17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5.(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5)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6.(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个军种“火箭军”改自于先前的“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20世纪60年代 D.改革开放后

17.(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7)他用一颗种子改变国世界,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A.冼星海 B.徐悲鸿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18)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正式实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鲁迅

19.(2014·山东德州·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 17 战略,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A.学前教育 B.六年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20.(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0)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5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21.(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1)“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这种景象出现在()A.雅典城邦 B.斯巴达城邦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2.(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D.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23.(2016·福建泉州质检卷·1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是()

①诞生于公元前 ②诞生于亚洲 ③曾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曾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4)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5.(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5)1789年发生的法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发动热月政变 D.发动雾月政变 / 17 26.(2016·福建福州·17)这部著作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庄严的结语,它的发表标志若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该著作是()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7.(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7)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诱因都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B.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D.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 28.(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8)图6写意画蕴含着科学观点,这一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A.爱迪生 B.牛顿 C.达·芬奇 D.达尔文

29.(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29)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与史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A.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B.“三角贸易”贩卖黑奴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 30.(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0)图是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这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17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和华约 D.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二、判断题

31.(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1)(5分)小历指着右边的日历高兴对父母说:“今天是我的节日。”他接着说:”1919年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进行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小历说法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题

32.(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17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6分)

(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是什么?(3分)(3)为了缅怀周恩来同志,请你确定一个纪念活动主题?(3分)33.(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利坚民族意识(独立意识)诞生于争取平等的斗争。自从1760 年以来,英国政策的几乎每一个举措都在某种意义上使13个殖民地人感到,他们在英帝国统治下没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政治地位……所以他们于1776年7月4日发表文件,宣告独立。

——摘编自[英]J·R·波尔《美国平等的历程》

材料二 资产阶级从1713年至1789年间增长了5倍的法国贸易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然而,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已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做二等臣民……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 17 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

材料三 林肯说(他领导)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搬出压在所有人身上的人为的重负,为所有的人的可贵追求扫清道路,为人生的竞赛提供公平的机会……而且也是为了维护民众统治和普通人的机会等神圣原则。

——[美]霍夫斯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1)材料一中的“文件”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利坚民族意识诞生”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对旧政权不满意”的根本原因(4分)

(3)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林肯为这场战争所做的贡献是什么(4分)

(4)材料一、二、三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34.(2018·福建福州市初三质检卷·34)(8分)材料论述。

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特区还深陷经济建设胡重重困难和“姓社”还是“姓资”思想漩涡中,邓小平决定到深圳看一看。

……邓小平一行从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热恩人流如织,高楼林立……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回京后,在邓小平倡议下,时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发的决定,开发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下放经济权限……

——王丛标《邓小平与深圳特区》

(1)与深圳同时期成为经济特区的是福建哪个城市?(2分)/ 17(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7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因此,答案为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前期,洋务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因此,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因此,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中国军民团结抵御外侮即中国军民共同抵抗外国侵略,故选B,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著名战役。

6.【答案】C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材料中的“民国三十八年”换算为1912年加上38年,再减去第一年,即为公元1949年。因此,答案为C。7.【答案】A 【解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敌人胸膛。因此,答案为A。/ 17 8.【答案】D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深感要挽回中国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因此,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在教育方面,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因此,答案为C。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答案为D。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答案为D。

12.【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答案为D。

13.【答案】B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因此,答案为B。

14.【答案】D 【解析】上图分别反映的是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因此,答案为D。/ 17 15.【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基本政治制度。因此,答案为B。

16.【答案】C 【解析】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因此,答案为C。

17.【答案】D 【解析】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答案为D。

18.【答案】A 【解析】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因此,答案为A。19.【答案】D

20.【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因此,答案为A。

21.【答案】A 【解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因此,答案为A。22.【答案】D 【解析】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执政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分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因此,答案为D。23.【答案】B 【解析】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②③④均为三者的共同点,因此,答案为B。/ 17 24.【答案】D 【解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史称新航路开辟。二者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答案为D。

25.【答案】A 【解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起义群众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因此,答案为A。

2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明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因此,答案为B。

27.【答案】B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是在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由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设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面对严重的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二者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因此,答案为B。

28.【答案】D 【解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了,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因此,答案为D。

2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ABC三个都为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是人类的浩劫。因此,答案为D。/ 17 30.【答案】A 【解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因此,答案为A。

31.【答案】观点:不正确(或错误)。

理由: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2.【答案】(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的外交风云。(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的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50年代的中国外交,都跟周恩来总理有关,因而主题可以确立从关键词从“周恩来”、“外交”即可。33.【答案】(1)《独立宣言》。争取平等。

(2)提升。(2分,答“贸易增长五倍”只给1分)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不平衡或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分,答“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 17 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声望”、“经济实力的提高”只给1分)

(3)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林肯为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4)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是近代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2分,只答“平等”给1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可以判断该文件指的是《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为追求平等的法律权利和政治地位美利坚民族意识诞生。

(2)从材料“资产阶级从1713年至1789年间增长了5倍的法国贸易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断增长而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产阶级对旧政权不满意”。

(3)依据材料判断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林肯在这场战争中为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4)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整体概括,归纳主题,都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追求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追求平等的地位等。综合上述三个材料,体现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是近代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34.【答案】(1)厦门

(2)观点1: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论述:经济特区利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首先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从而形成今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观点2: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论述: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在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 17 达到小康水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经济特区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上一篇:毕业设计档案袋资料下一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