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2024-07-31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共13篇)(共13篇)

1.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贾月梅石楼县马村明德学校

新课标初中作文辅导教学案例,从目的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情节进行写作尝试

【案例题目】

几何式作文教学

【案例主题】

近年来,农村初中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原因在于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困难,作文教学首当其冲,初中生的写作大都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而写作难度为:

一、学生阅读量少,二、构思不系统,三、半命题作文多,四、题型概念化。

上述现象,实质是学生在构思时没有抓住“情节”。因此,我把“作文构思情节化促成写作公式化”作为突破口,去引导学生“抓住情节构思”。

【案例描述】

由于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们的反应已不再感到新鲜,所以在某一堂作文课上,当我走进教室时,大部分学生已在那里翻开了自己的作文本和准备参考的作文书,等待老师布置新的作文题目,等待老师简单介绍作文的要求,在条件反射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任务,见此情景,为了改变学生的反应,为了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忽然想到一种我从来没有尝试的办法,那就是把作文公式化,数学化,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在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情况下体验成功的快感,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情绪,所以,经过短暂的思考,在上课铃声响过的几分钟后,我决定进行尝试。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作文课了,上数学课”。这时学生们抬起头来用诧异的眼光望着我,因为我的话打乱了他们的思绪,破坏了他们本已固定好的神经思维,这时我面带微笑不说话,观察着学生们的表情,学生们被我的话弄的一头雾水,不知道我今天的目的是什么,我接着说我们今天上的数学课很简单,就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证明题的复习,这时,有的学生已经欢呼,因为他们面对作文都非常的发愁,紧接着我说出了学生们早已学过的几何证明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反应快的学生随口就说出了他们会了,下面是我和学生们的对话:

老师:“我们都学过‘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换句话说就是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也一定平行’,大家说对不对?”

学生回答“对”

老师:“现在,假如平行的两条直线就是某个人的两个故事,同位角和内错角是这个人的两个性格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来证明它?” 学生无语,但从他们的眼神里能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兴趣程度,脸上露出了求知的欲望。

老师:“前面我们说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也一定平行,大家还记不记得”?

学生们点头,忽然有一个平时很爱捣乱的学生说:“先找性格,再说与性格有关的故事”。别人纷纷点头。

老师:”非常好,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的话,能不能举他

关于这一性格特点的例子?

学生回答“能””

老师:“谁能举例说明一下?”

刚才说话的那个学生就站了起来

他说:“瞌睡病,我有一个儿时的朋友,有一种瞌睡的毛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想睡就睡了,有一次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打了几下还不醒,而且还骂老师,还有一次…….”

学生2说:懒,某人有一次在家包好饺子后……”

老师:好,看来我们要写作文时如果先写一段话能不能体现一个人的很多特点?

学生:“不一定”。

老师:“如果我们先了解某个人的特点,再写出与这个特点有关的故事,能不能做到?”

学生:“能”。

老师上: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种写作的方法叫做“作文倒推法”,也叫“几何式作文”。下面听我对“几何式作文”进行介绍。

【案例介绍、归纳、总结】

几何式作文

为学生适应今天的考试难的问题,我认为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初中生应以阅读分析和作文为重点,因为,在考试中基础知识占20分,阅读理解占50分,作文占50分,而初中生作文大都以写人记事为主,即塑造成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应把作文放在塑造人物形象上。

“人物形象”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侧面描写是通过他人他事与其形成对比,起烘托作用,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体现人物性格,所以我认为对于不会写作文的同学应运用几何证明一样的倒推法完成比较有效果。

何为几何式作文?也就是像几何证明题一样为证明某种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条件,倒推法就是从结果中找出能证明结果的最合理的条件而进行的操作,具体写作方法为:

第一、定,定主人公,并列出主人公所有的性格特征。

第二、列,列举主人公具有化表性的性格特征的事例。

第三、写,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意的写出主人公的事例的故事。第四、串,把主人公的故事(一般两到三个)串起来,但要注意中间的过度。

第五,改,包括自己修改,他人修改,教师修改。

第六,评,要自己评,让他人评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一堂课下来,好多学生都已写好了自己的作文,从速度上比原来快,从内容上比原来多,从质量上比原来更加完善。

【案例反思】

反思一:通过倒推法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回作文写作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写作技巧。

反思二: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写作的轻松而主动去报刊、杂志等书籍上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阅读,判断文章所塑造的形象,有助

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写作技巧的熟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得语文成绩得以提高。

反思三:突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打乱学生的思绪,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反思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作业完成的满意效果还可以让学生的到自己能力的成就感。

初中语文教师

贾 月 梅

2012-12-3

2.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篇二

一、增加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往我们认识到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并没有充分、深度发掘出教育创新的内容, 往往用老瓶装新酒应付了事, 这是绝对不能实现创新性的。在过去实践中, 部分教师运用所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时, 无非是增加些如历史人物介绍、生活事件关联等, 课程的传授方式仍然停留在通过使用文字、图片等方法让学生学习英语。这种以案例式教学为噱头的教学方法是不实际的, 也是不可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青少年越来越早、越来越快地接受新事物, 有时甚至比老师懂得多。在这样的新形式下,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变成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新问题。“逼着学”显然是不可取的,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 才是教学的实质意义所在, 也是案例式教学方式引入的根本目的。

下面就引入一个教学案例, 来具体说一说如何利用当下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来开展有效的案例式教学。

译林牛津版的初中英语课本, 9A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Methods and colors———心情与色彩, 这节课中有许多关于颜色方面和心理学方面的单词。那么, 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这些单词的特点, 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呢?案例教学方法就起到了大作用。

课堂开始, 教师先播放一段听力材料, 内容是Andy今天心情十分好, 平时她最喜欢红色的东西。然后提出问题:Andy今天最有可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学生当然认为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听力题。之后老师将问题深化:为什么Andy在心情好的时候选择穿她最喜欢的红色衣服?心情和色彩之间有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呢?

学生开始思考, 有的说色彩决定心情的好坏, 有的说心情的好坏决定色彩的选择。那么, 其他的一些东西呢?比如能让人心生愉悦的音乐、讨人贪闻的花香、美味的食物……这些又能不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色彩呢, 而这些联想是否能让人身心愉悦呢?带着这些问题, 师生们再一起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幻灯片, 其中有黑色、蓝色、黄色等不同颜色, 让学生在纸上记录出看见相应颜色时心理微妙的变化;之后再播放快乐的音乐、悲伤的音乐, 让学生记录下听到这些音乐时心理的变化;再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 如小桥流水、晴空万里等;最后让学生将这些快乐、悲伤、寂寞等感受与色彩、心理联系起来。学生们发现, 当接触到让心情快乐的事物时, 他们联想到的颜色是暖色调的;当他们看见与悲伤、寂寞等相关的事物时, 就会联想到冷色调的颜色。同样当我们看见冷色调或是暖色调的颜色时, 心情也会发生微妙的悲伤或是快乐的变化。通过这实验, 学生就明白原来心情与颜色有着十分强烈的关联性。之后, 老师才开始讲述课文, 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 遇到therapist (心理学家) 之类的词汇也会提升重视程度。

最后是知识的应用环节。教师在讲述完课文重点后, 播放一段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红衣小女孩的片段, 学生会被电影的情节所吸引、感动。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看见红衣小女孩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触动, 你认为是红色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吗?这样学生在用英语讨论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课本中学到的单词, 而且兴趣十分浓厚。

二、教学方法内涵要有所延伸

案例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要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外兴趣培养之中。我们不可以把案例教学模式化, 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兴趣, 不是简单地把案例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

为了增强案例式教学的实时性, 我们将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了解当下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并且收集与该新闻有关的线索, 并用英语将其编成一个语言精简的小故事, 每周一篇。在每次上课前请部分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 之后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简单的讨论, 并且可以自由地用英语发问。

这种延伸式英语案例教学方法, 是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制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 内心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渴望与别人分享, 并且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这样学生在讲述和分享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对这种英语表达方式产生兴趣, 进而自主学习英语, 这种教学方式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延伸。

3.教学案例:牛津初中英语 篇三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语法和语言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鸟,本课时的书本内容仅仅是复习语法的一个对话和一个字谜,内容非常少。突破重难点的方式在于围绕主题开展有效活动,补充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活动中对语言点进行检测。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

教学辅助:

多媒体

导游帽,导游旗

校观鸟俱乐部会员卡和VIP卡

校学生会主席的宣传视频

教学步骤: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鸟,所以设计的情境是邀请学生参加校观鸟俱乐部。以校学生会的一封邀请信作为导入,播放学生会主席对于这次活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参加观鸟俱乐部的条件,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听力水平。由此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任务。申请者需进行层层选拔,选拔共分为五关,学生分为五到六人一个小组进行课堂对抗。

设计思路:

第五关是本节课的最后一关,是对这一节课的归纳总结。设计的情境是校学生会发起号召,招募会员和小导游,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就是你的面试稿。作文的内容包括一个导游解说词、加入俱乐部的原因以及你的优势、对观鸟俱乐部的了解等。这个活动最终将本节课归结到了写和说中,既是复习了main task,也是为这节课做一个收尾,达到高潮。请学生展示时可以戴上导游帽,手拿导游旗,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者酌情得5-7分。

Step 7: Conclusion

Give out the member cards and VIP cards.

设计思路:

最后是对小组分数的总结,最后一名的小组无法获得校观鸟俱乐部成员的资格,其它小组将获得观鸟俱乐部会员卡一张,第一名的小组获得的是VIP卡一张。由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完整性。

4.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篇四

“孝雅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是我市校园文明建设的三大主题。这“三园”建设中难度最大的当属“科技校园”,我校为了积极有效的创建“科技校园”,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能力,紧密结合赤壁市“市长杯”科技创新大赛、咸宁市科技创新大赛和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级赛事开展系列活动,均以取得可喜成绩,也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将以我校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科技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教科处李阳主任和辅导教师黄华新带学生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大赛

重视的程度决定工作的效果。前些年由于过度重视学生的分数,所以学校一直是应是教育;近些年,由于办学思路的转变,由重视分数过度到学生的能力,才出现了素质教育。至于当今学校是否是素质教育,这仍取决与学校领导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代表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体现。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敢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认真落实科技实践教育,打造“科技校园”这一品牌,我校组建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谢新国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专门任命一批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专门设置“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目标,施行具有诱惑力的科技创新大奖奖励方式,充分调动广大老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

二、教师为活动的引领者,学生为活动的参与者和成果的享受者

科技队伍是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建立了以校科技辅导老师为主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团队,化学组石日强老师担任辅导员,连续两年结合课内知识,在实验室悉心指导学生改进氢气燃烧试验,搞煤气灶改进小发明,连续二届指导学生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曾获一等奖和三等奖。物理组王恒林老师担任辅导员,曾指导学生改造煤炉,新型节煤燃炉曾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参展荣获一等奖,辅导教师鲁文华指导的学生谈炎在2013年省科技创新大赛中也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美术辅导教师杜丽芸指导学生创作的科幻绘画作品和环保绘画作品有上百件获省级金银奖项。还有科幻小说指导教师张汉红,指导学生的科技小论文和科幻小说也曾多次获得地区级奖。这些科技辅导员定期对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培训,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科技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同时我们还针对现有科技辅导员的特长,分成讲课、活动、科研三个小组开展工作,各尽所能、让物理、化学老师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保证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需求,实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2013年初我校两位学生作品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三、以科技宣传为突破口,以课堂实验为主阵地

每到10月份,我校教科处都要以构建“科技校园”为主题开展大力宣传活动。曾在学校大厅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我有一个金点子”、“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美丽家园”等系列宣传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文字、图片让学生感受创新给人带来的灵感,科技给人带来的力量,改变学生的顺势思维,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我们还是以课堂为主阵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

四、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方案,开展科技小发明校园评选活动 为了鼓励老师和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热情,我校特意通过校代会谈论通过了奖励方案。除了给获奖指导教师、学生颁发证书之外,还根据获奖等级给予科技创新专项奖金,鼓励他们在下一届大赛中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例如,获得省级一等奖项目者,学校从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给予2000元奖励,获得咸宁市一等奖项目者,学校从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给予1000元奖励,获得赤壁市一等奖项目者,学校从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给予500元奖励。正因为有专项基金作为物质基础,所以每年都有上百件作品申报上交,其中每年都有获省级奖3人以上,获咸宁市一等奖每年有数10件之多。

五、科技活动形式多样,目的各一

一是积极参加省、地、市三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每年10月,我们开始筹备省级科技创新活动。首先召开科技辅导员工作会,明确科技大赛的主题,确定参赛项目,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其次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全校性宣传,再组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科技创新作品。最后,作品上交学校,由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选拔出优秀作品上报省科技创新平台。今年,我校5件作品通过审核,2件作品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展出,5人次获得省级奖,其中一等奖2人。省级大赛结束后,我们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咸宁市科技创新大赛和赤壁市科技创新大赛。

二是开展生化数字科技实验操作大赛。数字实验操作大赛是赤壁市市长杯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赛程。我校从各班精心挑选出10位实验操作成绩优异者,集中培训,今年,我校有6人获得实验操作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是结合每年一度的环境日开展主题活动。今年9月,我校结合环境日特地将9月份定位“环境保护月”。充分利用宣传板报、广播、班级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大力开展“废旧电池、电子产品”回收行动,活动中回收电池56千克,最后,通过学生写心得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意识。

5.爱国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篇五

主办班级:乌苏市车排子镇中心学校

活动背景:在这个六十多年的坎坷,六十多年的奋斗中,没有哪幅画卷能描绘祖**亲的辉煌,也没有哪首诗能展现她的雄壮,唯独乐章,如高山流水般诉说她的盛况。这乐章,气势恢宏,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动人心弦,让人心潮澎湃!她的伟大,她的胸怀,她的成长,她的迅速发展,无不牵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无不让我们为之而自豪。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祖**亲的热爱,表达我们对祖国蓬勃发展,经济蒸蒸日上的自豪心情。并且衷心地祝福祖**亲繁荣富强,永远昌盛!

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爱国主义感情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爱国主义觉悟,使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爱国主义朗诵,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通过爱国主义活动,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4)通过爱国主义视频的观看和爱国主义歌曲的演唱,增强同学的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自豪感。

活动形式:学生主持班会,亲自参与爱国主义活动的方式,通过代表朗诵、爱国主义歌曲演唱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传播爱国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2010年4月1日

主持人:班主任(郭老师)班长:马建杰

地点:九年级(2)班

资料:演讲稿一份,主持人稿件两份,爱国主义歌曲(“红旗飘

(一)活动准备工作:

1飘”、“团结就是力量”)

设备:录音机

2.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各项工作的安排。

(1)班长主持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和担任男主持,并写好主持稿件。

(2)副班长主持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和担任女主持,并写好主持稿件。

(3)会场的宣传和布置的工作由宣传委员负责。

(4)会场的多媒体控制和活动人员的组织由组织委员负责。

(5)生活委员负责采购相关物品并把各项支出进账。

(6)学习委员负责朗诵稿,并负责各稿件的校对。

(7)体育委员负责爱国主义歌曲教唱。

(8)文娱委员负责主题班会的彩排工作。

(9)梁丹朗诵,PPT制作由黎润钿负责。(朗诵稿见本计划书最底的附件1处)

(10)全体班干共同维持活动纪律,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主体

1.活动整体框架:

(1)开场白(由两个主持人讲话,约5分钟)

(2)观看爱国主题的视频和唱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歌(约为15分钟)

(3)爱国主义文章朗诵(5分钟)(朗诵《我爱这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爱国主义知识竞答(10分钟)

(5)爱国主义歌曲教唱(10分钟)

(6)活动总结(5分钟)

(7)同学们留下体会,相互讨论、交流。(10分钟)

(8)班会结束,各班干组织同学退场。

2.具体流程:

(1)开场白(5分钟)

a.由两位主持人简要介绍莅临这次活动的嘉宾。(1分钟)

b.讲述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4分钟)

(2)唱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歌(飘)(约为20分钟)

a.爱国主义歌曲—“红旗飘飘”响起,全部同学一起合唱“红旗飘飘”。(6钟)

b.播放2009年的阅兵式剪辑,主持人旁白。(12分钟)

(3)爱国主义文章朗诵(5分钟)(我的祖国)

a.播放爱国主义歌曲的纯音乐.b.段晓娜学上台朗诵诗歌《我的祖国》.(4)爱国主义知识竞答(10分钟)(英雄事迹,重大战役,战争意义)

a.由两位主持人负责主持。

b.主持人读出题目,分组抢答。

(5)爱国主义歌曲教唱(10分钟)

a.体育委员上台。

b.体育委员现场教唱,《我和我的祖国》。

(6)活动总结(5分钟)

a.感谢老师、师姐的莅临,感谢同学们的到来、参与。

b.由两位主持人负责总结。

c.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报效祖国、服务学院的心愿。

(8)同学们留下体会,相互讨论、交流。(10分钟)

a.首先讨论这次活动的收获,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b.然后各自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c.把自己的体会写下

(9)班会结束,各班干组织同学退场。

主题班会结束

关于本次班会的总结与反思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火已离我们久远;历史恩怨,国危的呼号也融进了历史。但是,国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国歌,这一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时空,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凝聚着新中国的豪情壮志。国旗的光辉伴随着我的成长,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国歌的旋律激励我们继承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那“ 起来、起来 ”的呐喊,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从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从自豪激昂的“ 起来 ”声中,从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上,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掂量到我们跨世纪青少年肩头的重任:努力学习吧!祖国需要我们,世界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让我们一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随时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6.教学案例分析格式(范文模版) 篇六

1、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教学案例的背景、描述、反思

2010-05-27 11:49:26| 分类: 教学案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教学案例的背景

背景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如果是介绍课例,只要简要说明上这节课的起因、教学设计及班级情况等,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详细具体及背景描写。

二、案例描述

教学案例通常是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故事。因此,典型性与真实性是案例的生命。要生动地描述出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如师生对话、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教学案例的描述应基于教学观察与教学记录。

三、案例反思

7.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 篇七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 越来越受到中国学习者的重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日新月异, 人们将大量的目光放在了英语口语的提高上, 然而英语写作方面的问题亦不可忽视。写作作为被动输出式技能,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 许多写作错误长期得不到根除, 导致错误固化。作者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 亦经历了写作错误固化的困扰与瓶颈。这一现象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被称作中介语石化, 近年来引起了英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兴趣。

2 理论依据

拉里塞林格Larry Selinker (1972) 定义中介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avilleTroike (2008) 指出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可变性及目的语简化性。Selinker把中介语石化归纳为五个关键过程, 具体为母语负迁移、不当的培训、不佳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以及目的语泛化。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Lenneberg (1967) 指出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左右脑进行功能分工, 左脑的语言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此后大脑因缺乏可塑性, 会导致语言石化。文化迁移理论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所决定的。距离越近, 第二语言越易获得。在积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下, 中介语石化最容易产生, 而消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则会促使学习者不断完善中介语体系, 防止石化。

【案例分析】错误分析理论

该案例分析的研究背景为纽约大学美语研究中心的高级读写课堂。该课程的学生群体是母语为非英语的高级英语学习者 (每位学生都会参加该美语研究中心的相关考试, 从而确定参加什么课程) 。该案例分析选取其中三名学生 (包括作者自己) 为研究对象, 三人均来自中国, 赴美攻读Tesol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 硕士。作者通过半结构性访谈搜集到三位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及其对中介语石化的主观认识。该案例研究的客观数据来源为研究对象在为期14周的读写课堂完成的5 篇独立写作, 包括logical divis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argumentative essay, cause and effect essay and summary analysis. 作者总共搜集到15篇文章, 按照错误类型分类整理, 计算出反复出现的错误的频率及其占总错误数的百分比。通过归类分析, 作者总共找到290处错误, 分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用词不当;名词单复数误用及词性误用。如下表所示。

其中, 研究对象1 的错误总数为82 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34处, 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18处, 用词不当13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9处, 词性误用8处。研究对象2的错误总数为94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38处、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15 处, 用词不当16 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13 处, 词性误用12 处。研究对象3 的错误总数为114 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49处, 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27处, 用词不当12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13处, 词性误用13处。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是写作错误石化中最严重的问题。其中定冠词“the”的误用与省略最为突出。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为第二大问题。其次为用词不当问题。名词单复数误用及词性误用所占错误比率相对较小, 但仍旧反复出现, 难以根除。在此研究中, 我们可以推测用词不当属于此类。学习者不了解个别目的语相近词语的区别而误用导致错误。系统错误指由于学习者不完善的目的语知识所造成的错误, 比如冠词及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就属于此类。尽管这三位研究对象为高级英语学习者, 但他们仍然没有达到母语为英语者的水平, 对虚词的掌握不完善造成此类错误。后系统错误指由于学习者的疏忽与粗心造成的错误, 比如名词单复数误用和词性误用就属于此类。如果学习者上心, 便可以避免。

3 成因分析

3.1 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

3.1.1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态度与动机

Corder (1971) 指出, “当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构成足够他与该语言母语的使用者进行无障碍交流时, 他进一步完善中介语体系的动机就会减弱, 甚至消失。上述案例中的5类错误均符合此种情况, 这些错误并不影响作者的表达, 读者通过实词和语境仍然可以读懂他们的文章, 因此大大减弱了作者修改这些错误的动机。

Garder把动机分为两类, 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融合性动机学习者希望融入目的语文化, 精神上喜欢目的语, 学习对于他们是一种享受。工具性动机学习者把目的语学习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比如通过考试, 做生意等。一旦目的达成, 学习动机往往就会终止。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融合性动机应得到推广与重视。

3.1.2 学习者消极的学习策略

3.1.2.1 语际负迁移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 因此两种语言在语法、句法和语言成分上有很多不同。比如, 汉语中没有冠词, 因此, 中国学习者经常会在冠词的使用上犯错误。再比如汉语名词没有单复数, 也造成一些石化问题的出现。

3.1.2.2 目的语泛化

目的语泛化又叫语内迁移, 错误的来源是目的语规则的误用。当二语习得者没有完全掌握一门目的语时, 往往会泛化目的语规则。比如, 中国学习者在初学英语名词单复数时, 会泛化复数加S的规则, 出现mans, chickens等类似的错误。

3.2 非学习者因素

3.2.1 缺乏目的语输入

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促进语言学习, 理论上存在两种语言学习环境, 一种是正式的语言授课模式, 比如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学习英语, 另一种是在目的语环境中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来习得语言。后一种自然环境显然有利于语言习得者中介语的建立与发展, 而前一种环境相对被动, 缺乏自然性与趣味性。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主要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前一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语言输入缺少原汁原味, 间接促发石化现象。

3.2.2 教师的无效反馈

在中国, 英语写作的批改与校对常是令英语教师头痛的事情。通常教师只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整体内容与结构给予综合评判, 而避免对每一类错误进行细致批改, 因此老师的无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中介语石化。

4 教学启示

为了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并帮助已出现石化现象的二语习得者, 大学英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A. 采用“过程写作”的方法, 通过大脑风暴、提纲、草拟、同伴互改、自我修改、最终成型、成品互品等步骤, 学习者可以养成核查错误与互相学习的好习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石化错误的出现。

B. 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习者, 教师可以圈出错误, 由学习者自己进行错误归类改正。

C.教师可以开设讲座讨论汉语与英语的语法构成, 着重讲解两者的区别, 帮助学生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D.教师应努力优化语言输入与学习环境, 输入和环境与目的语越接近, 石化现象的发生率越低。只有输入准确自然了, 学习者的输出 (写作) 才能准确流畅。

5 研究缺陷

本文试图研究中介语石化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与成因。但本文的案例研究对象数量有限, 英语程度单一, 因此他们的石化错误仅仅反映了部分学习者的现状, 不能代表中国所有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错误。另外, 由于该英语写作班的时间限制 (为期14 周) , 该案例仅研究了每位学习者的5 篇写作, 一些错误可能没有暴露出来, 未来应搜集更多的写作案例做长期研究。此外, 案例中的三名学习者均长期在中国学习英语, 因此学习环境对其石化错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 这些错误会不断减少和消失, 因此他们的错误只可归结为“暂时石化”。最后, 本案例中的三位学习者均为中国人, 未来研究应覆盖其他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以及其他目的语, 从而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Butler-Tanaka P.Fossilization:A chronic condition or is con-sciousness-raising the cure?[D].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Faculty of Arts of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2000.

[2]Corder S P.Idiosyncratic errors and error analysis[M].IRAL, 1971:147-160.

8.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篇八

一、关键信息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导入过程围绕知识点,采用再现史实的方法,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体现出“承上”这一环节。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选择联系特征较强的材料,通过幻灯片,让学生对三种字体有直观的认识,总结出字体特点,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感情体验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上台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认识,寻找真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体验总结、教师讲述补充三者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体现师生互动的优点。

简单直观的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难度较大的知识,通过观看视频产生感性认识。通过艺术比较,不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解惑,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迫切追求真相的心理,产生学习冲动与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鉴赏历史古迹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由历史环境产生的,石窟艺术之间的传承与发扬体现出“承上启下”的特色。

每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立意识的客观存在,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探究问题的空间和时间,真正落实了主体地位,并提升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如,范缜的《神灭论》作为自读教材,不重点讲述,在评价环节略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的良好意识。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

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自主意识相对强烈。但是他们知识积累太少,同时也缺乏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政治、经济史和之前的中国文化史,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前提。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通过适当拓展背景材料,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归纳其艺术特点。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艺术成果丰硕。通过对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书法、绘画的了解和鉴赏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历史教师对这部分的研究也不一定专业。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挂图等学习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学方式

采用了“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使用了讨论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自学—指导”模式由“自学—展示—质疑—指导—达标”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具体到本课,“自学—指导”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法珠联璧合,把整课分成课前导学、展示成果、质疑讨论、小结巩固、当堂达标五环节。

2.教学评价方式

(1)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通过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可以加深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伟大。

(3)个人自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①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学到的历史情节,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②在本节课上,教师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学生也对教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纵向的评点。

9.《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范文) 篇九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P66~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学生能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吸管、三角形、透明直角。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俄罗斯方块”,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游戏规则是什么?

生:俄罗斯方块游戏规则是你可以任意调整掉下来的图形的方向,要使一排填满,就可以自动消失,就可以加分了。

师:说的很好,现在我们要想马上得分,怎么办? 生:把上面的图形调整一个方向。

师:把图形调整一个方向就是把这个图形? 生:旋转。师:然后呢? 生:再落下来。师:落下来的运动是? 生:平移。课件演示。

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通常要把图形先旋转再平移。平移我们在之前已经重点研究过了,你还记得我们在描述图形的平移时我们要说清什么吗? 生:平移的方向,要平移几格。师:要平移几格就是平移的? 生:距离。

师:非常好,在这个游戏中还要将图形旋转,生活中也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不能来举个例子? 生1:电风扇。

师:电风扇的运动是旋转。生2:轮子的运动是旋转。生3:旋转门的运动也是旋转。师:是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请看。出示课件:

师:开水龙头时水龙头的运动、风扇的运动、方向盘的运动和旋转门的运动都是选抓。在描述物体的旋转时我们要说清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师:下面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心有灵犀”的游戏,需要三个小朋友上来配合,谁愿意?待会老师在投影仪上将小棒旋转,看你们能不能根据下面同学的叙述,做出同样的动作,清楚了吗?你们三人转过去,一定不可以偷看哦。老师动手操作,将小棒绕上端的点逆时针旋转90°。

师:看清楚了吗?好,你们三人可以转过来了。现在谁来给他们描述一下? 生:向左转90°。

三人轮流操作。(1人转,另外2人不看)师:他们转对了吗? 生:不对。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描述后他们三人都没转对。那怎么说才能让别人明白呢?在描述旋转时我们要说清哪些呢?下面我们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展开讨论。汇报:

生:要往哪儿旋转,要按住哪个点。

师:要往哪儿旋转也就是要说清旋转的方向(板书)。出示钟面课件:

师:钟面上时针的运动就是旋转。我们把和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旋转(板书),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可以用这样一个箭头表示。师:时针从12开始是怎样顺时针旋转的? 一生比划,课件演示。

师:时针从6开始,时针怎样顺时针旋转?一起用手势来表示。从3时开始呢?从9时开始呢?

生比划,课件演示。

师:这些都是顺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板书)。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逆时针旋转可以用这样一个箭头表示。

师:时针从12开始,怎样逆时针旋转?从3时开始时针怎样逆时针旋转?从9时开始呢?从6时开始呢? 生比划,课件演示。

师:在描述图形的旋转时要说清旋转的方向,还有? 生:旋转时要固定一点。

师:说得非常好,数学上把旋转时固定不动的点叫固定点(板书)。时针旋转时的固定点在哪儿?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一生指。

师:我们就说时针绕这个点旋转。除了要说清方向和固定点,还要说清什么? 生:旋转的角度。

师:旋转的角度也是要说清楚的(板书)。钟面上时针从12走到3,是怎样旋转的? 生:顺时针旋转。

师: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啊? 生:顺时针旋转了90°。师:你怎么知道是90°的呢? 生:12到3就是90°。

师:是啊,12到3,时针原来的位置和现在的位置就形成了一个直角。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顺时针旋转了90°呢?上来边指边说。生1:时针从6走到9顺时针旋转了90°。生2:从3走到6也是顺时针旋转了90°。生3:从9走到12也是顺时针旋转了90°。生4:从1走到4也是顺时针旋转了9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钟面有12大格,是360°,每格是30°,1到4有3格,就是90°。师:很好。如果把时针从6拨回3,是怎么旋转的? 生:逆时针旋转90°。

师:是的,那时针从几拨到几也是逆时针旋转了90°? 生1:时针从3拨到12逆时针旋转了90°。生2:时针从9拨到6逆时针旋转了90°。生3:从12拨到9也是逆时针旋转了90°。生4:从8拨到5逆时针旋转了90°。

师:到现在为止,你认为在描述物体的旋转时我们要讲清哪几点? 生:要说清方向、固定点和角度。

师:对,要说清方向、固定点和角度。方向有? 生: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出示课件:

师: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开车到达某个地方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想让车进去,转杆得打开,车进去以后,转杆就可以关闭。转杆打开、关闭的运动是? 生:旋转。

师:转杆打开时是怎样旋转的?

生:转杆打开时逆时针旋转了90°。师:那固定点在哪儿呢?谁上来指一指? 一生指固定点。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转杆绕这个点逆时针旋转90°。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转杆关闭时是怎样旋转的?

生:转杆绕这个点顺时针旋转了90°。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点练习。生完成想想做做1,汇报: 第1题:

生:从6时到9时,时针旋转了90°。第2题:

生:1千克的物品会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师:好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顺时针旋转90°,就知道它是从0转到1,所以是1千克。第3题:

生:指针顺时针旋转90°,从A旋转到D;指针逆时针旋转90°,从B旋转到C。

三、动手操作、掌握新知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旋转要说清方向、固定点和角度,如果我告诉你旋转的方向、固定点和角度,你能正确旋转吗?拿出准备好的吸管,像老师这样竖直放在方格纸上,放好了吗?请听清我的要求:把这根吸管绕下端的点顺时针旋转90°。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上来示范一下? 一生上台操作。

师:你们转得和他一样吗?那你在转的时候为什么要按住这个点?

生:因为这个点是固定点,旋转的时候要按住它旋转90°。

师:是啊,绕下端的点说明下端的点是固定点,我们得按住它。把吸管还原,下面请你将这根吸管绕下端的点逆时针旋转90°。学生操作,一人上台操作。

师:下面我们同桌合作,一人转,另一人检查。先把吸管还原,将吸管绕上端的点顺时针旋转90°,再交换,还原吸管,绕上端的点逆时针旋转90°。转对的同桌都把手举起来。

师:刚刚我们将这根吸管分别绕下端的点顺时针旋转90°,再逆时针旋转90°;又绕上端的点顺时针旋转90°,再逆时针旋转90°。都是旋转90°,为什么旋转后的位置都不同呢?

生:因为方向和固定点都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旋转的方向、固定点和角度发生变化,旋转后的位置就可能不同了。如果我们把这根吸管画下来,就成为一条线段,为了准确描述,我们给它加上端点A和B,放到方格纸上。将线段AB面我们再把要求读一遍,把生齐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条线段现在转到了哪里?想好了我们在练习纸上把它画出来。展示练习纸(4格和5格)。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AB线段长5格,到下面就只有4格。

师:就是说旋转后的大小改变了,电风扇转着转着会越转越小吗? 生:不会。

师:所以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生:不变。

师:那怎么保持不变?可以怎么样? 生:数格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展示练习纸(有箭头和没有箭头)师:有什么区别?

生:第1个没有标出方向的箭头。师:他说的这个箭头表示出了什么? 生:方向。

师:那你觉得这个箭头要不要标?表示出这条线段是逆时针旋转。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可以先画箭头,表示方向,再将这条线段逆时针旋转90°。(课件演示)

师:刚刚我们画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很简单。下面我们来点有难度的。将这个图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下你认为关键的词读重一些。

师:这个图形由2条线段组成,分别是线段AB和线段AC,将这个图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想一想。下面我们把学具袋里的这个图形找出来,把它和练习纸上的图形重合,开始旋转。转完后别急着拿开,观察一下,线段AC旋转到了什么位置,线段AB旋转到了什么位置。看清楚拿开,看着题再想一想刚刚旋转的过程,线段AC现在在什么位置,线段AB在什么位置。现在能画出来了吗?开始画。学生操作。课件演示。

师:请你仔细看,画对的举手。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先把A点标出来,先画顺时针旋转的箭头。然后数AB线段的格子一共有4格,我就画在了这里,然后我再数线段AC的格子一共有3格,就把它画在这里。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他的方法是先画线段AB,再画线段AC。那我们还可以先画线段?再画?

生:先画AC,再画AB。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在操作的时侯,两条线段是同时旋转的,但是我们在画的时候两条线段能同时画出来吗?我们可以一条线段一条线段地去画,所以我们在想的时候也可以一条线段一条线段地去想,这样是不是就变得简单啦?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图形也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生:2条。

师:分别是线段AB和线段AC,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你准备怎么办? 生:先把线段AB移到 师:旋转。

生:先把线段AB旋转到AC对应的位置。

师:他是先考虑线段AB旋转到了什么位置,我们用手势比划一下,旋转到了这儿。再想?

生:线段AC旋转到这儿。课件演示。师:如果我们把刚刚的B、C两点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啦? 生:3条。

师:线段AC、线段AB和线段BC。看要求,将三角形ABC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你准备先旋转哪几条线段?和同桌讨论一下。同桌讨论。

生:我准备先旋转AB和AC这两条线段。把它们旋转了90°后,再把B点和C点连起来就成这个三角形。

师:听明白了吗?你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为什么都是先旋转AB和AC,最后把BC连起来? 生:可以少做一次,只要连起来就行了,快一点。

师:就是说AB和AC这两条线段比较好想。现在能不能画出来了?能想出来的同学把图画在练习纸上,如果还感到有困难,可以用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去转一转。学生动手画。课件演示。

师:你画对了吗?画对的举手。好,刚刚我们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如果让你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你还能画出来吗?先想一想应该怎样画,再试一试。学生动手画。

师:画好了吗?谁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是先把箭头先画出来,接着把这个AC旋转到这个位置,再把AB这条线段旋转到这儿,然后把B点和C点连起来。师:很好,画得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刚刚我们转的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下面还要再加大难度,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长方形有4条线段围成,你准备怎么画呢? 同桌讨论完动手画。课件演示。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图形的旋转。师:你有哪些收获?

生1:旋转时要说清方向、固定点和角度。生2:我还知道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生3:我们还学会了把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课后反思:

《图形的旋转》一课教学旋转的三要素,即旋转的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学入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学生的认知需要主动参与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显得毫无意义。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学习状态,迫切地产生正确描述旋转现象的愿望,从而拨动了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此基础上教学旋转的三要素,学生能自觉地运用三要素来描述旋转现象。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创设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然乐意投入其中,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学生的认知需要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认知活动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课堂教学不仅要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序列,设计适度的台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突破难点。

10.几种常见磁场教学案例(范文) 篇十

幾種常見の磁場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叫磁感線。

2.知道幾種常見の磁場(條形、蹄形,直線電流、環形電流、通電螺線管)及磁感線分布の情況

3.會用安培定則判斷直線電流、環形電流和通電螺線管の磁場方向。4.知道安培分子電流假說,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5.理解勻強磁場の概念,明確兩種情形の勻強磁場 6.理解磁通量の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和學生動手(運用安培定則)、類比の方法加深對本節基礎知識の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學生の實驗觀察、分析の能力.2.培養學生の空間想象能力.☆、重點與難點:

1.會用安培定則判定直線電流、環形電流及通電螺線管の磁場方向.2.正確理解磁通量の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教具:多媒體、條形磁鐵、直導線、環形電流、通電螺線管、小磁針若幹、投影儀、展示臺、學生電源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要點:磁感應強度Bの大小和方向。

1、電場可以用電場線形象地描述,磁場可以用什麼來描述呢? 類比電場線可以很好地描述電場強度の大小和方向,同樣,也可以用磁感線來描述磁感應強度の大小和方向

(二)新課講解 1.磁感線

(1)磁感線の定義 2)特點:

①引入磁感線の目の:

②磁感線是閉合曲線,其方向 ③任意兩條磁感線不相交。

④可以表示磁場の方向。⑤可以表示磁感應強度の大小。

演示:用鐵屑模擬磁感線の形狀,加深對磁感線の認識。同時與電場線加以類比。注意:①磁場中並沒有磁感線客觀存在,而是人們為了研究問題の方便而假想の。

②區別電場線和磁感線の不同之處:電場線是不閉合の,而磁感線則是閉合曲線。2.幾種常見の磁場

B A

C

2、幾種常見の磁場:

1)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の磁場磁感線:

2)直線電流の磁場の磁感線:安培定則

3)環形電流の磁場の磁感線:安培定則

4)通電螺線管の磁場の磁感線

I

3、磁感線の特點

①用鐵屑模擬磁感線の演示實驗,使學生直觀地明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通電直導線、通電環形電流、通電螺線管以及地磁場(簡化為一個大の條形磁鐵)各自の磁感線の分布情況(磁感線の走向及疏密分布)。

②展示:條形磁鐵(圖1)、蹄形磁鐵(圖2)、通電直導線(圖3)、通電環形電流(圖4)、通電螺線管以及地磁場(簡化為一個大の條形磁鐵)(圖5)、※輻向磁場(圖6)。

(1)條形、蹄形磁鐵,同名、異名磁極の磁場周圍磁感線の分布情況(圖

1、圖2)(2)電流の磁場與安培定則 總結:

①直線電流周圍の磁場及特點,方向の判定 ②環形電流の磁場及特點,方向の判定 ③通電螺線管の磁場及特點,方向の判定

④電流磁場(和天然磁鐵相比)の特點:可由通斷電來控制;極性由電流方向變換;磁場の強弱可由電流の大小來控制。

3.例題分析

例1.如圖所示,放在通電螺線內部中間處の小磁針,靜止時N極指向右,試判斷電源の正負極。

例2.如圖所示,若一束電子沿y軸正方向移動,則在z軸上某點Aの磁場方應該是[

] A.沿x軸の正向

B.沿x軸の負向 C.沿z軸の正向

D.沿z軸の負向

例3.在同一平面內,如圖放置六根通電導線,同以相同の電流;方向如圖,則在abcd四個面積相等の正方形區域中,指向紙外且磁感應強度最大の區域是。

例4.如果地磁場是由於地球表面帶有電荷而產生の,試問:地球表面帶何種電荷?

3.安培分子電流假說

(1)安培分子電流假說(P92)

對分子電流,結合環形電流產生の磁場の知識及安培定則,理解“它の兩側相當於兩個磁極”; “這兩個磁極跟分子電流不可分割の聯系在一起”,這就是不存在磁單極の真正原因。(2)安培假說能夠解釋の一些問題

如回形針、酒精燈、條形磁鐵、充磁機做好磁化和退磁の演示實驗。再如磁卡不能與磁鐵放在一起等等。

(3)磁現象の電本質:磁鐵和電流の磁場本質上都是電流產生の. 4.勻強磁場

(1)勻強磁場:

(2)兩種情形の勻強磁場:教材P92圖3.3-7,圖3.3-8。5.磁通量

(1)定義:

(2)表達式:φ=BS 注意①對於磁通量の計算要注意條件。

②磁通量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可用磁感線來說明

③在某一面積中存在完全相反の磁場時,磁通量の計算方法。(舉例說明)(3)單位:韋伯,簡稱韋,符號Wb

1Wb = 1T·m

2(4)磁感應強度の另一種定義(磁通密度):即B =φ/S 上式表示磁感應強度等於穿過單位面積の磁通量,並且用Wb/m2做單位(磁感應強度の另一種單位)。所以:1T = 1 Wb/m2 = 1N/A·m 6.例題分析:

試求出下圖(1--5)中の磁通量(大圓の半徑為R,小圓の半徑為r),圖6在線圈下落過程中通過線圈の磁通量如何變化

(1)φ=

(2)φ=

(3)φ=

(4)φ=

(5)φ=

(6)φの變化情況為

(三)鞏固練習

11.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与效果分析 篇十一

一、德育教学类案例设计及结果分析

1.案例设计

这篇阅读文章由五个自然段组成,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Simom的学生,主要讲述了他在上学的途中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有清洁工、报摊小贩、菜贩、面包师等。

首先,笔者向学生说明,无论哪一种职业,都有他们骄傲和值得我们尊敬的一面,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他们。当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does Simon see them doing?

因为学生事先通读了全文,所以他们很快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然后,笔者又提出了几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例如:

Do you want to be a street sweeper?

How useful are the street sweepers?

这时,很多学生都陷入了僵局,因为他们并未从事过这样的工作,虽然他们都知道这项工作会对城市带来清洁,可是具体的内容他们却很难回答上来。最后,笔者又提出了两个问题:

Why does Mrs.Chen get up early?

When you grow up, will you work hard?

这两道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共鸣,他们反观全文,并快速找出了答案:陈老太太之所以起得很早,主要是因为她要保证自己的鲜花店能够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也是为了养家。而针对第二道题,学生则纷纷表示了肯定。

2.效果分析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同时它还涉及到了德育方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格也得到培育。而本次的教学案例不仅彰显了教学的特点,更提倡了知识的灵活应用,这也是当前牛津版英语教材所遵循的主要原则。让学习变得灵活生动,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特别是在这次课堂中提出的那个问题:Do you want to be a street sweeper?学生很难回答。因为现在的学生受到生活、社会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他们既不屑于虚夸地回答“yes”,又不会轻易地说“no”,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会让他们陷入沉思,更会让他们对人生有一个简单的体会。

二、语法教学类案例设计及效果分析

1.案例设计

本案例选择了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广为人知,它主要讲述了三只小猪如何盖房子,并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木头,以及石砖来盖房子。最后,它们利用坚固的石砖房子击败了大灰狼。

这个故事的叙述涉及到了条件状语从句。在学习该从句时,笔者首先结合了这个故事的文学性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宽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互相进行对话练习,从而巩固他们对句型及结构的掌握。

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影音功能将这个故事呈现在学生的前面,看到第三只小猪的房子建成之后,学生的兴趣已然达到了最高潮。于是笔者指着第三只小猪的房子问学生:

What is the house built of?

学生很快做出回答:

It is built of bricks.

然后,笔者模仿第三只小猪的语气,用英文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这个石砖的房子会更好地保护我。笔者问学生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请他们说出赞同的理由。

学生纷纷回答:yes!然后便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讨论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及时对这节课中设涉及到的句型和结构做出了总结:

The three pigs have told us the real will.That i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se sentences.

2.效果分析

在以往的教學当中,教学的步骤大体上为结构分析、句子分析、习题练习。这样的步骤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在记忆的同时还会加大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同时学习虚拟和真实两种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学生的记忆。有时,部分教师也会就地取材,直接拿课本中的例句来讲解,使整体教学变得生硬,缺乏灵活性。

而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和常规英语教材不同的是,它在七年级课程中便涉及到这类句型,并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加以诠释,直到九年级的时候才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解和巩固,这不仅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思想要求,还会让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的时候不至于感觉疲惫。特别是在知识的讲解中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也可以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活性和真实性,还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进而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浅谈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运用 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是以常规的教授为主, 课堂是一言堂, 灌输式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以书本为中心, 按部就班地去教, 却忽略了学生有没有学进去, 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其合理之处, 但是, 其弊端也很明显。表现在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 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 只限于书本范围的知识框架。一旦脱离了书本, 学生不能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教师误导了学生的认知, 学生缺少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 只会死记硬背。学习情感缺乏, 为了学而学, 这种精神状态会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大打折扣, 丧失了创造性。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可见, 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去审视, 让他们有最大的发展。

其次, 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现在的考试, 主观性试题较受重视。如:材料分析题、理解题等。这类试题的特点, 一是“活”, 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思想性“强”,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原则;三是鼓励创新, 部分省市在试题设计中甚至增设创新加分。可见, 如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适应开卷考的形势要求, 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 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 随着我国教育从应试向素质的目标转化,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 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 必须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去落实, 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 从而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 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是本着理论结合实践的整合原则, 根据教学目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案例教学。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 通过对蕴含着教材内容的基本观点和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结合自身感悟, 理解所学知识, 培养分析能力, 指导自身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加深理解。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 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 但这仅仅停留在对书本上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 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 经过分析, 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获得的收获会很大,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如:在讲述“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时, 分别展示违法和犯罪两个案例, 让学生分析比较, 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 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2.激发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政治原理的学习感到晦涩、枯燥、乏味、空洞, 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出现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 给学生感性认识。另外, 在讨论气氛中, 学生大胆交流, 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案例分析举例

鉴于政治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让学生对重点的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尽量把每个热点中典型的问题及与其相对应的知识点找出来。

水利问题: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

2011年1月, 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一号文件, 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关注水利改革, 联系“三农”问题, 结合教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 经济角度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加快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经济安全。2.加快国家的宏观调控, 发挥财政对水利改革、优化水利资源配置的作用。3.社会主义本质要求。4.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

(二) 政治角度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积极履行相应的国家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严格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水平。

(三) 哲学角度

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人民群众的观点。

总之, 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点, 把实例引入进来, 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新的切入点, 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认为,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13.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范文模版) 篇十三

------《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背景与导读

《最大公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课标》中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突出了一个“找”字。教材在编排上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用方砖铺一块长方形地面,要求方砖都是整块的,方砖的规格如何选择,最大规格是多少导入,注重数学的工具性。

本节课教学之前,我在钻研教材后,萌发了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教学的想法,为此我课前到班上了解哪些同学近期购了新房,并到其中两位同学家实地了解情况,准备素材。在这节课中我以课前搜集到的周杰同学家的房间贴地板砖的事例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小激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师:同学们,我们班周杰同学上周高高兴兴住进了新居,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参观他的新家吗?

生:愿意

师:好,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走进周杰同学家,和他一起分享搬进新居的喜悦(播放新居图片,周杰同学作介绍,画面定格在周杰同学的房间)

师:周杰同学的新家漂亮吗? 生:

师:不过呀!周杰同学还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让他来告诉大家吧 周杰:(指着图片)我房间的装修,我大多都比较满意,就这地方看着挺别扭(房间有两边靠墙的地板砖不是整块的)

师:其实呀,要使地板压是整块的,也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呀,你家买了新房子你就可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房间贴地板砖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和周杰同学一样的遗憾了,你们想探究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想”,气氛异常高涨)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这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究的迫切心情,憧憬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情绪。

[片断二]合作探究,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师:周杰同学房间的长是36分米,宽是30分米,选用什么规格的方砖铺地,才能使方砖刚好都是整块的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认为方砖的边长应该是房间长和宽的因数。生2:方砖的边长应该既是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生3:也就是说方砖的边长应是长和宽公有的因数 生4:对,比如说,3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那么,选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满长边需12块砖,铺满宽边需10块砖。假如选择边长4分米的方砖的话,那么长边9块砖刚好铺满,宽边7块砖不够,8块砖又多了,就不能都是整块的了。

生5:老师,老师,边长2分米的方砖也能保证使用的是一整块数。

生6:可以选择边长是1、2、3、6分米的地砖,因为它们都是36和30公有的因数,边长最大是6分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因数的知识解决了方砖铺地时选择方砖的边长问题。要使用所有的方砖是整块的,方砖的边长必须既是36(长)的因数,又是30(宽)的因数,你们知道吗,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的数,有一个规定的名称,请大家从课本中找答案吧!(指导学生自己看课本)

[反思] 选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思维活跃,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概念的认知在探究中感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从自主学习中升华。

[片断三]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出示例2:怎样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讨论)

生1:通过自学课本我知道了先把18和27的因数分别都找出来,再在里面找共有的因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 师:板书

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3、9、27 18和27的公因数:1、3、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9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呢?讨论一下 A.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B. 汇报交流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找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大家掌声欢迎小组长高鹏同学 高鹏板书:18和27

18× 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高鹏: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比18和27中的较小数18大。所以我们就从18 的最大因数开始找,18的最大因数是18,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是说18不是127的最大公因数,那么我们再找18的第二大因数,18的第二大因数是9,9是27的因数,那么9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生:你那×和√是什么意思

高鹏:×代表18的最大因数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不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代表18的第二大因数,9是27的因数,也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高鹏他们小组真了不起,探究出了这种简便快捷的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在不需要找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就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高鹏他们小组,向他们学习。

生:……

师:熟能生巧,下面我们训练一下大家找“最大公因数”的能力,也是对大家的考查,同学们可要努力哟!

(出示:16和20 18和12 10和15)生: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生:16的最大因数16不是20的因数,第二大因数8也不是20的因数,第三大因数4才是20的因数,所以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

生: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 ……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的时候又快又对,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此时,突然响起一激动且兴奋的声音)

生: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一减就出来了。师:一减就出来了,彭焕你说说看。

彭焕:20-16=4,4是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18-12=6,6是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生

1、生2……对对,是这样的 生3:好像不行……

师:彭焕同学的这种方法比较新颖,老师没见过也没想到过,我们一起讨论下吧!此时课堂上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都在思考、举例,最后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减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如8和20,18和30,12和30,10和30,10和40……

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老师把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分为行和不行两块板书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6和20,8和12,0和15…… 不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2和30,16和20,10和30…… 生4: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比较接近。

生5: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相差较大。

生6: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小。生7: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大。生8:适合的例子中差都是两个数的因数。生9:对,如果差是两个数的因数就适合。

生1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a-b=c,如果c是a和b公有的因数,c也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

…… 反思:

学习过程是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是一个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的目的。

点评与拓展:

上一篇:教师夫妻异地调动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如何平衡教师成长与学院发展的关系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