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共12篇)
1.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一
大学生暑期就业调研报告电话面试2
间隔均为1~2周,不排除个别时间特殊的情况.实习学生的电话面试相对于正式员工来说要容易一些,主要有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性格测试,考察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微软技术俱乐部:
目前,全国共有27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他们在各高校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
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微软技术俱乐部成立以后,俱乐部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实践小组的活动.我校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几个俱乐部之一,今年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微软技术俱乐部进步奖”的称号.现任主席为电信系博士生.微软学生夏令营:
自2000年首届微软学生夏令营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学生夏令营,共有460名学生参与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活动内容包括:俱乐部活动交流,俱乐部发展专题讨论,技术报告,技术演示,团队训练等,为营员们创造充分交流,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环境和氛围.IBM研究中心
招收实习学生,30/h.在IBM研究中心有专门的高校合作关系部当时和刘玉老师专门谈了高校合作的事情.可以考虑增强IBM的合作.Agilent
主要招收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通过网站job-agt_asa@agilent.com查看Agilent的招聘信息,但每年Agilent的招聘规模都很小.总的来说,各公司都有接收实习生的可能,但为了方便培训以及项目的连贯性,通常要求实习的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一年.因此如果派遣实习生应该有两种可能.第一,安排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时间通常有近半年时间,特别是一些不考研的同学他们几乎有一年的时间,而且能契合将来的工作意向,则对学生和公司均有利;第二,考虑研究生导师和公司的项目合作,派遣研究生参与实习,对于研究生参与的实习,合作力度应该可以更加深入,但这里需要协调公司和导师以及学生的关系.总结
成功之处
扩大了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的知名度,增强了公司对我系的情况的了解程度,展示了电信系教师和学生的优秀素质和风范;
通过与公司人力资源部及技术部人员的交流,更加了解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和期望,重点了解了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通过了解华工校友的工作心得和相关建议,就业不久的毕业生的感受体会,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通过参观公司和座谈,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分工情况,工作流程,对公司的文化和实际工作的环境有了感性认识;
通过传递简历和会谈,让公司了解我校同学的就业意向,为公司下一步的招聘工作提供了信息
给学校,系的建议
建议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行几次.本次调查,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华工学生,特别是电信系的学生素质不差,但是很少有机会到这种知名的大公司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电信系以往毕业的学生主要去了广州深圳,基本上工作机会较多,因此不愿意劳师动众,冒风险再到北京,上海等地方求职.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大企业求职难度较高,加上以往毕业生少,所以对北京,上海两地企业不了解.实际上在大城市,机会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一来可以为本校打响在大中城市的知名度,二来有利于进行校企之间增进了解,把握合作机会,三来有利于低年级同学到大企业中就业.多几个在大企业中锻炼的校友,将有利于改变华工出将才,不出帅才的怪圈.要办“国际一流大学”,需要的是“引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机会.而这样的活动正是“走出去”的重要步骤和方式.这样的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到企业求职这样的范畴,而应该有系方,校方寻求与企业合作机会的大气派.除了调查就业情况外,调查,了解企业和高校合作愿望和期望的合作方式,寻找合作机会也是极为重要的目的.从交流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司是希望与高校展开各种方式的合作的.但由于消息,政策等相关因素,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壁垒依然很高.如果我们的活动能寻找到合作的机会,不仅是电信系得到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调查是一个互相介绍互相了解的过程.调查过程中,除了了解对方公司的相关情况外,应该注意介绍自己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学会推荐本系的特色专业.使得企业方对于我们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对于他们需要的一些学科点还可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挑选调研队员时,尽量在专业分布上平均一些.注意后期的工作.除了前期准备和中期的实地调查访问外,后期的继续搜集整理材料,处理洽谈合作事宜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本次去上海“微创”,对方明确提出有合作意向,我们也曾在开小会时讨论过,但目前仍然缺少反映的回声.希望系领导更加关注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加充足的经费支持我们的工作,并辅助,监督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到位.对于在调查中发现的系列问题,能够引起系领导的重视,并对系一些条文条例做出合理变更,以便更适合外向型开放办学方式.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加到调研活动中来.我们在联系各个单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访问期间,食宿等实际问题加大了考察的难度和成本.如果有老师同行,特别是对对方企业比较熟悉,有业务联系的老师同行,将会加深我们对公司的认识,降
低我们工作的难度,减少调查成本.而且有老师,辅导员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就不仅仅是谈应届毕业生工作的事情,而且可以代表学校谈校企合作.以学生身份去谈这种问题,地位上是很不对等的.事前应该做更周密的准备,比如将对方的安排流程了解的更加细节,是人事部还是技术部的人和我们谈,相应的我们应该如何准备.对方企业有自己校友,应提前通知.校友一般都还是比较热情,比较坦诚的.最后,可以考虑到其他城市去考察,例如广州,重庆,江浙一带.这些地方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也存在很多的机会.给同学的建议
对大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建议
平常就要特别注意英语口语的练习,不能只顾着考证,很多过了六级的同学几乎开不了口说英语.记住,公司最后还是看个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学校期间就应该经常主动的与公司交流,可以多获得一些机会.要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对撰写简历的建议
HR人员查看每份简历的时间都非常短,不可能逐句逐条的阅读应聘者的简历,因此建议大家在撰写简历时尽量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特别注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导致的结果有时是很严重的,HR在很短的审阅时间之内就发现了语法错误,对你的评价会一落千丈.对参加面试的建议
特别注意不要紧张,不明白的要主动询问面试官,主动澄清,避免没有弄清楚问题就胡乱回答.要显得成熟一些,特别注意不要说别人(比如导师,学校)的坏话.不要害怕提问,但问题也别太多,每个问题要问到关键,太多不着边际的问题反而会让面试官心烦意乱.努力调节气氛,进行公平融洽的讨论.面试前准备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方法,比如说英文的自我介绍,英文的对公司的认识,这些问题会经常碰到.面试结束后切记不要主动去查询,公司如果需要你自然会比你更着急地主动找你.
2.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二
金融危机激化劳动力市场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政府已采取多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但是,仅仅依靠经济政策的杠杆效应将毕业生“撬”到基层,其效应是暂时的,只有通过长效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注与保障,才能有效地防范毕业生“返城潮”的出现。
一、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在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广州五个城市共发放问卷1210份,调查对象为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1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9.7%。问卷采取封闭式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模式,重点了解毕业生对下基层工作的态度。其中,男性有590人,占全体的48.9%,女性有616人,占全体的51.1%。回答问卷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872人,硕士毕业生253人,博士毕业生81人,分别占全体的72.3%、21.0%和6.7%。
(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明显提高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表示,今年找工作要比预期困难,他们已经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不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高薪高待遇,会选择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参加工作。与往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关注未来发展和薪酬待遇的现象有所不同,今年近70%的大学毕业生首先想先找到工作。
从具体数据来看,有622名本科毕业生、139名硕士毕业生和35名博士毕业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工作,分别占此次参与调查的各学历样本的71.3%、54.9%和43.2%,占总体样本的66.0%;有25.2%的毕业生表示坚决不下基层。而且,学历越高的毕业生,愿意下基层的比例越低,对于下基层的热情越低。
(二)基层就业提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为二次就业增加砝码(61.3%)”,其次是“今年大城市就业压力太大(52.6%)”,第三是“国家代偿学费和贷款(44.4%)”,第四是“考研深造可以加分(31.7%)”。因为“支援国家基层建设”和“基层更利于成长成才”而愿意下基层工作的只占调查人数的11.9%和22.3%。这说明,今年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鼓励政策,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意愿。
(三)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主要顾虑
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77.1%)”、“收入和待遇低(68.9%)”以及“缺少挑战性的工作(53.4%)”。深入访谈发现,毕业生还有其它方面的顾虑,比如一部分硕博毕业生已经在大城市结婚安家,他们下基层就业需要考虑举家迁移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大中城市生活多年,积累了很多有助于自己将来发展的人脉资源,到基层工作难免“水土不服”,而且毕业生的家长大多不支持;某些毕业生的专业在基层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并且多数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烈的考研意愿,基层满足不了他们的成长要求等等。
(四)大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的年限
只有11.5%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10年以上”,有24.1%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5—10年”,有64.4%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5年以下”。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表示“刚毕业到基层锻炼一年半载是能够接受的”,再长时间的话他们会有顾虑,对他们而言“下基层”只是金融危机期间的临时避风港,不可能是职业归宿。
为了佐证上述调查结果,本文对北京某重点大学支援西部、下基层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2005年以来北京某重点大学有300多名毕业生到北京基层以及西部地区接受锻炼,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二次择业或继续深造,真正扎根基层工作的是少数。
二、对当前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几点认识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看,2009年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种意愿变化并非是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取向发生变化,而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激化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原有的结构性矛盾。
(一)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是高学历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
表面上,高校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近年高校就业率明显下滑),但实际上是因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有些专业在某些地区严重短缺,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明显过剩。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高等学历人才供给过剩、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只好考硕士,硕士找不到工作只好考博士,硕士、博士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令人担忧。研究生学历教育在一段时期能够起到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发挥“缓冲器”的作用,高校纷纷采取“入口宽、出口也宽”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高等学历发放数量和质量出现了极大反差,令大中型城市高学历人才供给过剩的矛盾不断加剧。
第二,以就业规模决定专业设置的模式弊大于利。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前年就业比例决定今年本专业招生规模。这种方式曾经对学科建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也导致综合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倾向热门专业,地方高校冷门专业减招甚至停办。如今高学历人才趋同现象日趋严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事实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预测,冷门专业或热门专业的冷方向可能在未来某一时点成为社会最急需的专业,但到时这类人才就会缺乏。另外,热门专业过度发展,冷门专业遭到排挤,也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使社会吸纳高学历人才的能力减弱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的同时,我国已进入深度调整经济结构的攻坚阶段,需要的是现有人才素质的大范围提高而不是人力资本低水平的数量型扩张。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依靠简单加工制造环节来实现产量的扩张,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由此导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知识密集型就业岗位供给严重不足,无法为高学历人才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导致高学历人才闲置率逐年攀高。根本而言,这些问题体现了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互相不匹配,反映了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光靠一时的政策无法根治,需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着力疏通、因势利导。
(三)政府引导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已有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从长期的人才发展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经变成普通的社会建设者,下基层工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毕业生向基层流动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规模增加后的必然趋势,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本着尊重人力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不但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
而已有政策措施更多地着眼于缓解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于能否在促进人力资源更好配置、切实带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大学毕业生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目前,各种鼓励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升学和晋升机会奖励、奖学金和各种补贴等物质奖励,而且以短期政策居多,鲜有涉及5年以上中长期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容。调研发现,下基层所获补贴和奖励难以补偿离开大城市就业、生活的机会成本,而且过了相应限期毕业生需要高校和政府兑现考研、考公务员的优惠承诺,两三年内大规模的毕业生“返城潮”必然会加大未来就业压力。
可见,积极引导毕业生下基层,不应该仅仅依赖短期的物质诱导,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的短期措施,而应作为一项关乎我国未来20年人才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
(四)将学历视为衡量人才有用与否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岗位与能力的匹配
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相当一部分下基层的毕业生把在基层就业仅仅作为“跳板”、临时“过渡”,这种认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适应,与国家就业鼓励政策的初衷不符。可能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基层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不利于基层的发展,也会影响毕业生自身的发展。
调研发现,部分基层政府根本不知该如何安置“空降”的高学历人才,如果直接安排到领导岗位可能因脱离实际而无法开展工作,如果不安排领导岗位既对不起高学历的名头又留不住人。所以,动员、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首要考虑的不应是提高多少就业率,而是基层如何使用这批高素质人才,这批人才如何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基层需求与高学历人才供给之间的匹配,不是简单的数量和类型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
(五)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深刻
就业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不仅是第一份工作而且也是第一次和社会进行全面接触的机会,所以心理上的美好憧憬和对职位的过高期望在所难免。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只有满足衣食温饱层次的较低需求后,才会有更高的职业追求和奉献精神。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学历,但从社会适应性和财富积累水平来看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要容忍、体谅和关爱他们。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内心而言不愿下基层,只是迫于就业形势或政府鼓励政策引导才到地方去,因此不能以是否志愿下基层作为评断道德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质激励、升学与晋升奖励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并不一定有利于引导社会对高学历认知观念的转变,不利于培养大学毕业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性认知和诚信意识。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建议
国家决策部门应当从我国长远人才发展和基层建设的角度制定系统规划和宏观政策。基层用人单位应制定并执行能够吸引大学生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与长效机制,创造更加合理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解决编制、经费以及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一)建议由国务院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协调机构,对自愿长期扎根基层的有志青年实行参公管理,即按照地方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
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以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后的实际需要,制定新的实施细则。如对于自愿扎根基层工作的有志青年在工作一定年限(如10年及以上,拖长年限)后实行“参公管理”,即按照地方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包括长期保障制度、对各种支边活动的长效考核机制等,切实体现、保障基层和大学生的真实意愿与现实利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考试热的现状。另外,我国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当员工连续两次与企业签订固定劳动期限合同或员工在企业工作满10年后,即可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如果能够在基层实行“工作10年以上参公管理”的措施,既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也有利于维持较为稳定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在基层建立、完善对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制度
绝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阅历比较浅,“投奔”基层后,融入新工作和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需要持续地进行思想疏导、技能培训, 需要不断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并积极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对各级政府而言,更为迫切的是,需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切实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在基层创业、发挥真才实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3.暑期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对于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院系:专业:年级:姓名: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对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的教育问题。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民生问题的发展及定义做出了解释,给大家对民生问题一个整体的印象。其次,文章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体会。为了让观点有理有据,于是接着又辅之以两个案例。最后,对整篇文章加以总结,同时也陈述了我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民生问题 教育
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民生问题”的发展及其定义 据记载,“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即所谓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摘自《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国以民为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等都体现了自古中华民族的统治者就把人民放在首位,承认了人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同样地,国无民不可。
民生问题可以由浅入深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第二层面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第三层面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二、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教育
老百姓所关心的就是我所关注的。教育是强国之路,是兴国之要,对国家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为自己国家奋斗的后续接班人,才能让这个国家强盛起来,才能让这个民族走得更好、更远。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人类社会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发展,而是更长远的发展,更好的生活而不仅是生存,是希望我们人类能够一直繁衍生息并把我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我想这也是我们人类存在的理由,以及人活着的理由。就像战后的德
国和日本一样,无论战争带给整个国家怎样巨大的损失,它们都选择积极发展文化软实力,以教育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走出了战后的萧条情绪,也走上了经济强国之路并使其它国家惊叹和效仿。由此观之,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如今中国的教育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应试教育在中国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从大体上来看,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育全国覆盖,全国大多数孩子都有书可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有富人才读得起书的传统,也改变了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目的。在古代,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而现在则是为了明事理、知人情,这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从国家政策方针上来看,现阶段我国以素质教育为主,而以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然而,素质教育之路在中国并不好走,一路上总是磕磕绊绊。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可以说应试教育就像重农抑商一样是中国的“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转型成功的,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我看来,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依然距离素质教育还差一截。
除此之外,中国教育还面临另外一种十分严峻的情况,那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也是一个尚未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更是我要探讨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于东、中、西部来讲是不同步,它们有着各自的发展情况。而留守儿童则多出现于贫困落后的西部山区,那里经济欠发达,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会选择到经济较发达地区谋求更高的薪水以求,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家里过更好的日子。但是这么做却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后果。家里只剩老人、孩子,他们中间隔了一辈人,避免不了有代沟,首先交流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这也使得这些孩子有了许多的心理问题,由此孩子的学习不好甚至发生逃学、辍学也就说得过去了,而这也正是中国教育的瓶颈所在。
子女教育对于家庭也是十分重要,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而不会让他们辍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也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更能切身体会到教育对一个家庭的重要,它寄托了整个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实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家里所有的担子都落到了一个孩子身上,于是家长无论是出于对孩子将来生活的考虑还是出于对自己将来老有所依的投资,他们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去为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教育奔走劳累,这就使得孩子们都有学可上,都可以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实惠,而不会因为没钱而上不了学。所以总的说来我国的教育现状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也从国家经济的腾飞得到了应有的实惠,以及相应地人民的教育也被看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三、案例
案例一:应试教育的危害
一次,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出示了生字“觉”,问学生“觉”字上面是什么部首?孩子们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一个小女孩高举着小手,激动得连小屁股都离开了椅子,她站起来响亮的答道:“我知道是三个宝盖”。老师听后摇摇头,示意她坐下。小姑娘的脸色暗了下去,眼神也顿时没有了刚才的神采。
应试教育让老师们忘记了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去纠正他们的错误。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正确的知识,更需要的是学习的动力,而老师就是他们动力的来源。现在“考试决定论”已经弥漫了整个中国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变得不那么纯正,甚至有时候会对自己为什么学习产生疑惑。学习最主要的是首先是学会为人处事,其次才是学习知识。我们真的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了!
案例二:留守儿童的上学之路
王艺锦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她今年还未满十岁,父母常年在外,甚至过年过节都难得回来一次,跟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成绩平平,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对于老师的教诲也是不屑一顾,很是令人头疼。
留守儿童的学习一直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头疼问题。但是他们由于缺少家庭的关怀,往往性格乖僻,又不爱与人谈心,所以造成了问题日积月累,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四、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校方面,良好的环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保证学习上得去。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状态,而留守儿童恰好缺少这样的环境。学校的浓厚学习以及家的氛围,老师的爱护与关心,同学的团结与友爱,都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也应努力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配合好实施素质教育,因为学校是政策最终的实施地。
政府方面,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由于父母在子
女的教育、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或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这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另外,我国政府也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真真正正的把政策做到上传下达、落到实处,把素质教育的真实意义发挥出来,让人民体会到素质教育的好处。
社会方面,社会媒体应该行动起来,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的辨
别力不强,自制力差,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新闻媒体的宣传
和警示了。社会媒体应加强对真善美的推崇,批评打压假恶丑,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社会也应对国家的政策加以宣传,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好处。
家庭方面,由于家庭、父母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家庭方面应多于孩子沟通、交流。虽然挣钱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否则挣钱就失去了它原来的目的了。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交通运输业十分便利,不要为了省一些小钱而失去与孩子之间那无价之宝的亲情!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关怀还有加强对孩子的教导。
发展经济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出于为了使国家走上经济
迅速发展之路还是为了振兴中国的教育使中国克服教育瓶颈,中国都应努力发展经济。
五、总结 今天,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在“民生热”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一些“冷思考”,还有一个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科学方法去关注民生并更加可持续地解决民生问题。
对于我最关注的教育问题要切实解决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首先,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要筹集资金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学生受教育的基础条件,加强师资力量,保障教育公平。其次,必须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合理、有序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育人水准的突破。再次,必须规范教育行为,坚持公益性质办学。针对时下群众和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授课不到位、乱办“补习班”及教师收受礼金的问题,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予以查处。
自然,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教育问题已经得到部分解决。但也正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才使得大规模的劳动力涌向发达城市,造成了今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比起以往是莫大的进步了,但是中国经济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欠发达的地方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经济的不发展。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中国的教育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否则一切都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4.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四
探寻农民增收渠道
——关于临沂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促进农民增收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农民低收入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世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临沂市是农业和人口大市,我们此次深入临沂实地调研,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摘要】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制度缺陷,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关键词:临沂市
拓宽渠道
农民增收
临沂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民增收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4.4%,增长速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位;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
虽然临沂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年均增速只有10%,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在主要存在五大“差距”:一是收入总量差距大,市人均收入水平低于省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城乡之间差距大;三是县区之间差距大;四是农户之间差距大;五是与经济增速相比差距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和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多地少、底子薄、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也有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缺陷,但政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例如: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人需提高,对增收办法的研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档次尚待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服务不够到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创业困难较多等等。
近年来,针对种种问题,临沂市各级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调结构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转方式中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大力加强“绿色沂蒙”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高质高端高效农业,唱响了建设沂蒙绿色新农村和打造“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主旋律。实地调查显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城乡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增收
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其比例分别占56.3%、38.6%、2.1%、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随逐年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做足农业自身文章,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1、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立体种植型、种养循环型、生态能源型、绿色有机型、休闲观光型等新型农业;区域结构方面,要认真落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结构方面,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苍山示范园等为例,引进、示范和推广更多的名优希特新品种,不断提高非粮农产品产值的比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注册的引导和服务,不断扩大沂蒙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发展大规模生态农业,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在蒙阴县实地考察了两个村庄,分别是垛庄镇古泉村和蒙阴镇百泉峪村,对比两个村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古泉村没有什么地理和自然优势,以传统种植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也种一些小规模的黄烟,由政府和企业统一收购;村里有几家成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分别养猪、养鸡;劳力打工也是村民收入的来源之一,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就近就业。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几个大的工厂,例如附近的工业园聚集区,村民可以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古泉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和劳力打工,据村支书汲书记介绍,古泉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888元左右,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很多村庄还不如古泉村。与很多普通农村一样,古泉村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缺少标准化的学校,学生上课需要到县里去上学;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每家每户都有补贴,但是因为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平均每年每个人每亩地10元钱,虽然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拨巨资支援农村,但是到了每个农民这里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国家的补贴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并不能促进农民增收。
相对于古泉村,百泉峪村的发展模式就不同了,本村坐落在蒙山脚下,依托蒙山旅游风景区,打造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多维“农家乐”经济运作模式,并且拥有规模化经济林。百泉峪村一共有85户村民,光发展“农家乐”的就有25户,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远近闻名,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蒙阴的桃子也特别有名,色泽鲜亮、美味可口,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客户,并有大批运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销售。在深市领导的支持和扶助下,村支部书记方书记,依托优势的地理条件,带领村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进行旧村改造,带头发展农家乐,并发展经济林1300亩,因为蒙山是旅游胜地,所以也建有部分采摘林,是游客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百泉峪村村民平均年收入一万多。对于农家乐,村里实行系统化管理,村里还建有远程教育室,定期对村民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村民接收最新的理念。
这两个村的比较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单纯靠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实现,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以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大规模经济作物,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这些才是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对已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和提升,保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
农业合作社可能是最常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了,利用土地经营权流转,把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连片开发,进行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可以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品牌。运行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在产销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参观调查的典型的采用合作社形式的地方是板泉镇赵家庄村和会宝山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
板泉镇赵家庄村,以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条柳编,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市场因素的影响,条柳编收入呈下滑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村两委通过考察学习,组织村民通过互换、租赁形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180亩,投资22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赵家庄村主要是利用良好的天然条件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大棚种植的大西红柿、大甜椒、芸豆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已通过绿色认证,成功打入上海世博会。村庄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主要是依靠村委会领导的大胆尝试和领导以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村委会帮助有意向采用大棚种植的村民贷款,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第一期蔬菜大棚,一亩地建立一个大棚,每个大棚投资约6万元,通过种植绿色蔬菜,每个大棚每年的纯收入是5万元。在土地流转以前,原始的种植方式一亩地收入5000元左右,通过引进新的思想,改变生产结构,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苍山县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位于尚岩镇北部,东靠文峰山,西邻会宝湖。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整山治水、开荒造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发展林果、保护生态为宗旨发动山区群众利用当地适宜种植核桃、板栗、柿子、杏、桃等干鲜果的生产优势,建设生态果品产业基地,被省级旅游局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并建有鲜果采摘园、干果采摘园、水上垂钓园、休闲娱乐度假区、金银花及苗木发展育苗基地、千亩多元养殖基地,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利润。短短几年内,会宝山就由一个荒山变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特色果品开发为一体的规模化生态园。合作社主要以五种形式入股,一是资金入股。大力鼓励社员以自有资金入股,最大限度地筹集启动资金;二是土地承包使用权入股。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员入股,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把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连片开发。三是技术工资入股。技术管理人员,月工资1/2作为入股资金记入股份;四是劳动力工资入股。参与劳动的工人,月工资1/3作为入股资金记入股份;五是荒山承包经营权入股。社员的荒山经营权,作价记入股份。合作社下设财务核算部、生产管理部、加工贮藏部、市场营销部、农机服务部和技术保障部六个职能部门,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了以会宝山流域为核心的种植示范区和周边辐射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这使得有机食品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实践团队调研发现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食品,这也是研究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向之一。有机食品的发展必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而也是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向有机食品种植转变的总趋势。这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例子说明,只有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种植,才能形成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产质量高、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把品牌做响,把市场做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3、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政府需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给农户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引进的农业企业和项目要特事特办,让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看,落户临沂、发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到临沂市平邑县汇源果汁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汇源果汁作为中国知名品牌在全国拥有41家分公司,汇源果汁平邑分公司于2008年开始一期建设,总投资3个亿,主要用来进行果汁配置和罐装的流水线生产;二期建设现已动工,主要生产以当地水果资源为原料的果汁饮品;计划开展的三期建设将主要从事于金银花的深加工,打造又一特色产品。以平邑县汇源果汁有限公司为例说明,二期建设竣工后,公司产品生产重心将会从果汁配制迅速转移到以新鲜水果为原材料进行饮品生产的新模式上来,如此,原材料供给将会作为新模式生产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公司大批量的收购水果就会为当地果农提供了又一大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此外,公司在当地的快速发展将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税款,这样政府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当中去,改善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缩减城乡差距。
与汇源果汁有限公司运作模式不同,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养殖、绿色鲜鸡蛋生产、休闲观光农业、有机蔬菜种植、沼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2004年,为了带动农民致富,公司与部分养殖户发起成立了三益养鸡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体系。2007年,公司从农户中流转了320亩土地按照“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有机化”的标准要求,建立了三益生态农业基地,形成了有机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一系列的措施和经营模式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收购农民的种植作物,为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合作社入股形式为农民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投入不多,利用自己的家院就可以进行养殖,收入比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翻几番;,农业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为附近的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长 临沂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村劳动力大市,富裕农民的关键就在于千方百计减少农民,实现农民的转移就业。
一是要突出农民“就业”这个关键。一方面要增强就地吸纳能力,内部多消化一些,积极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劳动力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异地输出力度,向外多转移些。发挥各类劳务输出组织的作用和能人带动效应,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的路子,在全国打响沂蒙劳务的品牌。
二是要抓好农民“创业”这个难点。据研究,一个劳动者创业可以创造3—5个就业岗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让农民创业有门、就业有路。
三是要夯实农民“培训”这个基础。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培训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结语】
5.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五
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国家社会所关注和重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父母常年甚至多年在外打工,与祖父母或是亲戚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同时,由于身处的地域相对不发达,社区学校也很难给予有效的关爱。因此,这一群体从很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在教育、心理和安全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次调研中,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上。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访了蚌埠周边十多个村庄、学校,以问卷调形式针对8至16岁留守的学龄儿童做调查。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具参考性,我们采用了逐户家访与问卷发放同时进行的方式。经过二十多天的走访调查,共收回763份有效问卷。通过这些问卷,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出相应的分析。
1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感问题。在调查中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有451名儿童经常有受伤害或恐惧经历,占总数的59.1%,剩下的3l2名儿童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过恐惧感。有323名留守儿童因此不愿意。的监护过程中,普遍忽视了安全监护问题。调查显示仅有116名监护人重视安全监督仅占总数的15.2%,而大多数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重点集中在“日常生活”和“监督学习”上.有588人。占总数的77.1%,还有思想教育和健康方面7.7%。于此同时,外出父母对家中孩子的关注点也集中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各占总数的45.4%和29.3%.共有570人,仅有115名家中重视留守儿童强调安全问题.占总数的15.1%,剩下10.2%关注其他方面问题。可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提供的保护显然是严重不足的。2.2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调查中,仅有49名留守儿童经常与老师交流,仅占总人数的6.4%,223名留守儿童偶尔与老师交流,占总数的29.2%,还有491名留守儿童几乎没有与老师单独交流过,占总数的64.3%。同时,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的交流也呈现欠缺状态。仅有167名留守儿童经常与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占总数21.9%,263人偶尔与监护人说心里话,占34.5%,剩下的333人则从来不与监护人交流聊天。调查中,有477名留守儿童表示有心里话最想诉说的对象是父母,占总数的62.5%.还有145名留守儿童将心里话诉说给同学朋友,占总数的19.o%,只有不到18.5%的留守儿童将心理话说给老师或临时监护人。老师和临时监护人是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关系最直接的两方.而这两方与留守儿童的实际交流都很少。与此同时,孩子心里最需要的倾诉对象父母又不在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孩子遭受伤害,心理、思想发生偏差都将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3学校关注不够。家校合作联系不足调查可知,仅有298名留守儿童反映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占总数的39.0%.而反映从来不开家长会的学校孩子有378,比例则占到了49.6%。
于此同时,超过70%的留守儿童表示从未有过有过家访,一学期至少有一次或表示有过家访的各有13.56%和13.08%,仅有3.35%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有老师家访。家访和家长会不能正常开展,家校联系不足,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的管理真空也成为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
3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1)临时监护人重视孩子安全保障问题。临时监护人尽责与否关系着留守儿童安全健康生活的每一天。监护人应该在方方面面担负起这一份的责任,不仅仅是照顾起居,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思想动态。多与留守儿童交流。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保护留守儿童避免受到各类伤害,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之间建立起一个联系机制,给留守儿童全方位的监护。(2)父母加强对孩子安全的关注力度.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尽可能担负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父母是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留守儿童具有重大影响,夫妻双方尽可能有一方留在家中照看留守儿童。而夫妻双方都不能在家时,则必须经常与留守儿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发现、疏导、解决留守儿童可能的心理问题.给留守儿童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6.暑期自我成长报告 篇六
暑假时光过得可真快,转眼就接近了尾声。暑假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刚考完试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是,时间不等人,仿佛昨天刚刚放暑假,就又要上学了。我对这个暑假还恋恋不舍……
“再见!”妈妈十分不舍地对我说。我要去成都了,我和妈妈在机场分别。我在飞机上睡了一觉,当我睡醒时,已经到了成都。来到姑姑店里,她早已在门口迎接了。
在成都的每一天都非常开心,其中一天令我特别难忘。我和姑姑一起用电饭煲做蛋糕。用电饭煲做蛋糕?嘿嘿,你一定很好奇吧。我偷偷告诉你,这是我在一个人的QQ空间里发现的哦!我仿照资料,仔仔细细地学起来,经过一番折腾,蛋糕终于做好了。虽然在形色方面和资料上相差太多,但是也很美味。对于这个蛋糕,我已经很满意了。我竟然会自己做蛋糕了,这太不可思议了!我以后还有多多动手、多多动脑。先不多说,我还要继续享受我的美味呢!嘻嘻!
今天就要回家了,我有些兴奋,也有点不舍。吃完早餐,我们便来到了机场,登上飞机。一阵恍惚中,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成都,再见。
现在距离暑假结束还有5天,我要珍惜这短暂的暑期时光,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林小丹
7.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七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10日 调查地点:萨依巴格社区辖区 调查对象:萨依巴格社区下岗职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XX、XXX、XXX.XXX等
调查主题:①了解下岗职工当前的生活状况及对再就业工作的适应情况。
②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促进下岗职工就业的尽快实现。
③分析当前的就业保障机制,分析下岗职工的困境与出路。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落实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再就业具体指中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因为企业倒闭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下岗无工作做,然后又重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这是一项国家的世纪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人于近日就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就业形式
根据社区就业指导部门的数据显示,下岗职工中,有将近一半是初中以下文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和职能的更是高达70.5%。下岗职工的平均年龄约43岁,年龄段分布相对集中,40-50岁人群,成为下岗职工群体的主体。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体力和精力仍然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本应是拓展事业的黄金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再就业结构为,转向第三产业的占89.5%,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9.8%,转入第一产业的占0.7%。在自营就业方面,从业的门类主要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个体摊贩、店铺,占到一半以上;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地,从事居民服务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卖早点、开办小饭桌以及从事裁剪缝纫等,约占29%;以自有简易交通工具,从事运输服务业,如客运、送货、收购废旧物品等,约占6.8%;从事各种修理服务业,如修鞋、修锁、修表、修理各类车辆和家用电器约占5.6%;兴办文教科卫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藏品中介、美容美发培训、婚庆
晚会主持等,约占3.6%;少数个体劳动者已开始走向合伙联手,共同承揽大宗劳务,如建筑装修、清洗服务、大件搬运等,有的已准备向正规小企业过渡,约占1.5%。以上情况表明,下岗再就业能再度进入国有、集体企业等正规部门,并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只是很少数。
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和心态
为了准确把握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几十名下岗职工的心态调查:
(一)化危机为机遇者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下岗职工,职业的变动并没有让他们自暴自弃,而是在在困境中磨练了自我,重新自我定位,找准了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腔热血,自主创业,自己给自己打工,当上老板。更有少数下岗再就业员工成为了社区中的模范代表,给同伴们树立了榜样。
(二)有就业,但也有精神负担
这类群体他们虽有工作和收入,但多处于不稳定和低收入状态。从本次调查看,这类群体多为短期临时就业工,他们是一批生活在底层的有工作的穷人。因而他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是怕被炒鱿鱼,再次下岗失业;担心买卖蚀本。
(三)再就业难,难以适应社会
他们是最缺少精神关怀和组织保护的人群。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有些人流露有消沉、孤独无助甚至不满情绪。从以上情况能感受到他们在职业流动和生活变迁中的艰难。对这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我们应大力相助。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招聘市场不规范
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再加上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他们更是投鼠忌器。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1、失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给再就业带来诸多困难。
2、失业人员普遍没有技术,失业前所学和所做的工种跟再就业挂不上
钩,因而再就业难。
3、两有人员就业十分困难,即有就业能力,没有就业愿望,有就业愿望,没有就业能力。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属于弱势群体,存在着宁愿吃低保,不愿就业的思想,靠国家救济度日。
4、下岗失业人员,对用工信息闭塞,不畅通,就业只有找体力笨重,时间长,工资极低的工作,所以不愿意再就业。
5、某些下岗职工,心理状态没有摆正。面对下岗的惨痛经历,只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能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不少下岗工人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机会。
6、女性在就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多数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招录女员工,因为企业在使用女性员工时的成本高于男性,妇女出来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竞争,还要承担生育、养育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7、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8、再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9、企业对职工的思想工作不到位增加再就业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对企业员工缺乏关心,不管不顾,致使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四、对策研究
1、就下岗职工本身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首先下岗职工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博览群书,为择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再次,下岗职工应该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落后的就业理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就业思维。树立职业平等观,破除高低贵贱观等。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整合政府培训机构、高校、技校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规范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行为,开展丰富灵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缝纫,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保安、按摩、面点制作等技能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培训后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组织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参加大型招聘会,失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要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要积极开展“春风
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服务。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妥善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8.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八
前言:实践参加者:实践主题:电子信息专业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2012.7.10至2012.8.30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为09级的大学本科生,现已步入大四,在面对未来进行选择时,我放弃了进一步深造(考研或出国留学),选择了就业。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身的能力又不足,应该好好利用仅剩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提升自己,了解专业的就业情况,为增加就业机会作努力。
一、电子信息专业就业前景中国信息产业起步至今有十余年,正属于成长成熟阶段、新兴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因由原起,如今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在校学生对电子信息产生浓厚兴趣,其二:想为以后掌握谋生一门技能,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然而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考虑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待遇很可观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二、电子信息专业就业现状
(一)、电子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近几年电子类毕业生仍会遇到巨大的困难,首先是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许多知名企业不会招聘或极少招聘本科生。其次,供方人数增长,不仅是本科层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而且首批扩招的硕士研究生也将面临就业,这对本科生就业又增加了一层压力。第三,行业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京沪及沿海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还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少数西部城市电子信息企业相对集中,这就使毕业生流向的集中,招致在这些地区竞争更加激烈。
(二)、更新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热点地区、难在毕业生就业的高期待。在面临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中小企业和不著名公司仍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再就是避免被一步到位捆住手脚,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以务实可行的态度面对面临的就业困难,曙光就在眼前。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二)、专业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2、创新、研发能力要求高
接受过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科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电子信息专业就业去向
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最发达就数珠三角一带,如深圳,东莞,广州,惠州等。还有上海,苏州,昆山一带也很发达。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具体可以从事以下方面: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等等)的开发、移植。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
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2、mpeg4、h.26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8)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
五、本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以及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依据。对330名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中,一共回收问卷315份,回收率95.45%。剔出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是97.14%。
1.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调查发现,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毕业生的因素是什么时,有58.2%的学生反映学校就业指导不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就业”而“就业指导”,与整体的教育规划、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专业和学科相脱离。就业指导内容基本上还是局限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技巧培训、协议办理、毕业生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发等服务性工作。忽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就业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高校普遍采用就业指导课教学以及就业形势报告会等面对全体毕业生的工作,缺乏针对性的学生个体特性的专门咨询和指导。
2.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地区分布方面存在不协调,从而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就业数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西部发展地区的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仍然求贤若渴。调查发现:在问及就业取向时,有45.18%的学生选择东部发达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目前演变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区域三足鼎立的局势,这三个区域相应地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需求比较集中,已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聚集地。此外,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
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3.毕业生本身缺乏足够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调查发现:在问及目前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时,有55.6%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一方面是大学生本身的“惰”性,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80、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以独生子女为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香饽饽”,许多大学生家庭背景较好,在家里娇生惯养,自身依赖性很强,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农村一线和厂矿等基层工作,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普遍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就业危机意识,从未主动培养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在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他们也大多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没有想过把社会实践当成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时大都缺乏实实在在的社会经验,遭遇企业“退货”。
六、关于专业就业问题的建议
当决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挑选适合自己的企业,兴趣点。一定要知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你今后的发展。在就业时,一定要把握好主动权,眼光放长远些。什么叫把握主动权呢?很多人会把找工作当作一个艰涩的任务,认为只要能找到和专业相关的一份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其实,找工作和考试是一回事,要找到方法、抓住重点。首先要把握主动权,不要被用人单位牵着鼻子走。对于眼光放长远些,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职业生涯考虑来选择职业,做好就业的面试工作准备。首先,参加招聘前先把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和职位勾出来。各种各样的工种是否让你眼花缭乱?怎么才知道哪个职位适合自己,怎么去做准备,是顺利应聘过关的关键。电子工程师、单片机开发、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品质管理、系统分析员、项目管理员„„太多太多职位都和电子信息工程有关了。你一定要做足工夫,去网上查找也好,询问前辈也好,弄清各个工种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发展前途如何。其次,熟悉完不同职务的区别与要求后,接下来就要熟悉下你所要应聘的单位的产品及其发展了,这个可以上该公司网站去查一下,很方便。按上面的步骤来准备,你就很好的把握了主动权。
注释:参考文献
[1] 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2007年电子信息经济运行公报》 2008-2-19
9.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 篇九
一. 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面积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
阳坪村位于双福新区东南部,面积4.3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3300余亩。7个社区居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1077户,总人口4070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3100余亩,农转非人口2000余人。人平纯收入6400元。破石村原有耕地2998余亩,总共有农业户1305户,总人口4169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土地2700余亩,农转非人口23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700元。土堡村原有耕地3035余亩,共有农业户1228户,总人口3855人。从2003年征地至今,已被征用2900余亩,农转非2700余人。人平均纯收入6500元。双福镇也以每年新征2000余人的速度在增长。
(二)被征地农民现在就业情况
近年,双福镇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乡统筹,优劣互补,做好国有集体企业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同时,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商投资企业作
吸纳农民就业主渠道,不断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就业能力,从而形成城乡体,工农体就业格局,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03年底,全镇共有从业人口45312人,农村劳动力24565人,其,年龄20岁以占18%,20—40岁占42%,40—60岁占40%。从事传统农业0.85万人,占23.3%;企业打工1.39万人,占38.8%;从事个体私营经济0.78万人,占23.6%;无业0.45万人,占13.3%。征地地村,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分三个
层面。层面。部分近郊村、城村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
80%—90%左右农村劳动力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出打工或本村自
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稳定。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
只有30%左右村办企业工作,其打工或自谋职业,部分家庭
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第三层面。部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无
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
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
而政府给予政策是:
第一方面,提供就业岗前培训,每人补助学费600元,培养人员向二、三
产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第二方面,鼓励创业培训,每人补助1200
员,也就是转变成为个体工商户。第三方面,对于一部分熟悉农业的人员
鼓励承租土地来进行集约化生产,提供农业创业技术300~3200元。
(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有三种方式。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群众自愿”原则,根据各村实
际,分类指,采不同投保办法,村集体经济条好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村集体投保,村民达领养老金年龄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村集体经济比较好村,采农
民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相结合办法,由村里统组织适龄农民办
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民收入较好村,组织村民自己投
保。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立足区情实际,们积
极争级政策支持,深入宣传发动基础,逐步街村企业职
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社保险农民合同制工人
保障作。三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
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依靠土地补偿金村办集体企业收入。
为给被征地农民增加职业技能储藏,民培训期望剧烈的热门业余,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仔细装备师资力量,不断丰富培训形式,以运用型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使农民不出村镇就地培训,为被征地农民送去转移失业的“金钥匙”。
通过培训,被征地农民岂但学到了一门技能,片面提升了剖析技能和实际素质,更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维教育,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勤劳协助他们从事再失业,改善生涯的决心。他们纷纷示意,期望各级党委、政府多举办一些相似的实用技能培训,多增加一些营生的手腕,从事生涯的后顾之忧。
培训完毕后,参加培训学员到达了初、中级工应知应会水平,并经严厉考核,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为实现失业再失业、自主守业奠定了基础。
10.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十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99万人,正因于此,当年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使得当年被称作“最难就业年”;然而,就在接下来的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700万大关,达到了727万。同时,由于经济转型、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14年被舆论称之为“更难就业年”„„而在今年,社会机构已经预测,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而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使得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暗淡。
保障大学生就业,为每一位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相当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的大转型时期,保障大学生就业,是影响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并且有着多层次原因、各方面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深刻问题。这个问题,与政府的当前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与社会经济形势、行业需求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学生们的意向有关;还与地域、企业文化、薪酬、父母朋友的需求等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在查阅并分析各种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统计资料之后,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家庭、薪酬、地域、资格证书、专业要求、个人能力与自身需求等方面。
本次调查将借助网络工具,及各种传统渠道,对广大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趋势,最终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调查的过程思路与假设
此次调查以广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于网络上的问卷平台及应用广泛的一些虚拟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QQ一类的渠道及手段,并且从当前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各方面素-
-质入手,在几个月的调查时间内尽可能的了解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特别是,但不限于学校、地域、就业指导课程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择业要求及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认识,从而以此为依据探讨并研究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各种相关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问题及其相关解决方案。
由上文分析可知,本次调查的问卷问题安排将主要集中于学校、地域、自身能力、专业对口等方面。在学校层次上,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呼吁取消“985、211”高校的呼声,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等用人单位仍更认可更高层次的大学;在地域层次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必定是大学生们选择的热点,但在一项城市生活成本飞涨、户口政策收紧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前往东部沿海等大城市;而在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种能力上,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在就业中起到作用在下降;而社会上的各种资格证书,在某些特殊行业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另一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所起到的作用则可能相当有限,当然,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这类基本证书的重要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家庭、薪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必多言。
三、问卷内容及其结果
(一)个人特征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A.男 491 56.11% B.女 384 43.89%
2.您的专业属于: [单选题] A.文史类 146 16.69% B.理科 317 36.23% C.工科 219 25.03% D.艺术 51 5.83% E.医学 44 5.03% F.经管 81 9.26% G.其他 17 1.94%
3.您所在院校 [单选题] A.985大学 526 60.11% B.211大学 165 18.86% C.普通一本院校 116 13.26% D.其余 68 7.77%
4.您父母最高学历: [单选题] A.大学以下 479 54.74% B.大学及以上 396 45.26%
以上问题是均为与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相关的问题(由于涉及相关个人隐私没有披露部分问题及其结果)。在调查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途径,总共收到了875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来自全国的高校。
(二)就业观念
1.家庭所在城市对就业的影响()[单选题] A.非常大 197 22.51% B.较大 310 35.43% C.一般 287 32.8% D.较小 65 7.43% E.无影响 16 1.83%
2.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 A.专业问题 335 38.29% B.英语不够好 460 52.57% C.面试发挥不稳定 261 29.83% D.知识能力储备不够 276 31.54%
-E.无影响 123 14.06%
5.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单选题] A.国有企业 172 19.66% B.外企 272 31.09% C.私营企业 236 26.97% D.政府部门 127 14.51% E.无所谓 68 7.77%
6.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工资是多少()[单选题] A.2000+ 79 9.03% B.3000+ 345 39.43% C.4000-6000 315 36% D.6000以上 102 11.66%
9.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 [单选题] A.有,并且很大,北上广就业机会很多 393 44.91% B.有,但没有那么明显 335 38.29% C.没有,还是要靠自己 108 12.34% D.不清楚 39 4.46%
10.您对找工作中专业对口的看法为()[单选题] A.应该专业对口,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319 36.46% B.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 350 40% 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合适就行 162 18.51% D.愿意放弃所学专业 44 5.03%
13.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单选题] A.先就业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 421 48.11% B.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 220 25.14% C.继续深造或者参加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然后再找 193 22.06% D.自己创业 41 4.69%
14.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多选题] A.学校声誉 233 26.63% B.学历 439 50.17%
C.学习成绩 340 38.86% D.社会实践经历 249 28.46% E.专业更加了解企业 182 20.8% F.社会关系 230 26.29% G.机遇 186 21.26%
17.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多选题] A.英语四、六级证 495 56.57% B.计算机等级证 446 50.97% C.奖学金证书 286 32.69% D.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150 17.14% E.“优干”“三好学生”证书 228 26.06%
F.驾驶证 129 14.74% I.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197 22.51%
18.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多选题]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350 40% B.信息量少 374 42.74% 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370 42.29%
D.能力不足 260 29.71% E.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247 28.23%
-F.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166 18.97%
19.你求职最主要的途径是()[单选题] A.学校 199 22.74% B.招聘会 422 48.23% C.媒体和网络 196 22.4% D.社会关系 51 5.83% E.无 7 0.8%
四、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及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做出了如下的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域问题:
相关题目有第一题:家庭所在城市对就业的影响:第三题:您会选择到哪个区域发展;第九题: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
从这三题中可以看出,地域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是有较大的影响的。虽然如前文所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仍有总共近7成大学生选择到城市发展,仅有不到5%的大学生选择了边远地区。2006年,教育部对高校的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结果同样证实了这个结果:当时的结果显示,这些毕业生中的66.67%选择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这说明,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东部, 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思想。
同时,大学生们也认为学校的地域影响也相当大,持这一观点的大学生有超过了8成之多。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城市的高校借助地方经济上的优势更容易得到政策或财政上的支持。而在另一方面,地处大城市的高校与世界、社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现阶段,大企业、外企也集中于大城市中,学生更容易得到相关社会阅历及国际视野等方面锻炼的机会。因此,大城市在对大学生成长方面的促进这一点上相对其他城市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地域问题由来已久,其中不仅有大学毕业生主观的原因,但其中的客观原因才是深层的原因。我国地区发展过于不平衡,虽然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但这种不平衡的改善及人们意识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如今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势必会对国内落后地区有更大的政策、财政倾斜;同时,各个产业的转移及升级也会带动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此种情况必将有积极的改善。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自身素质因素:
相关问题有:您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您觉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您的就业影响、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第一位的是、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这方面的相关问题较多,第17题: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第一位的是。从此题的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接近6成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是最能影响顺利就业的因素,相比之下其他几个选项比例都较低,且相差不大。从中可以看出个人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相当重要的,而这也是与-
-当今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而在第14题(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中,与学术、专业素质相关的几个选项(学校声誉、学历、学习成绩)都获得了较高的票数,由此可知,大学生们还是认为学术水平是各种自身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其他的非学术素质,如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分别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票数,可见,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书呆子”,他们也十分看重包括其他素质在内的综和素质的发展。这一点,从几个其他问题的结果中也可见一斑。如第4题(您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中,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大的人数不足一半;相比之下,另一题“您觉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您的就业影响”中,仅有不到一成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小或没有。
第18题(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中可以看出,在于就业相关的各种职业证书方面,调查的结果与我们之前的预测基本一致,只有认为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重要的大学生超过了一半,其他的证书相比则影响较小。
(三)大学生就业中的学校影响:
相关问题:您觉得学校的知名度对你个人的就业影响、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您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为您提供哪些服务。
在学校相关的几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已在地域问题中探讨过,此处按下不表。而在学校知名度方面,有高达近7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知名度很重要。大学知名度确实是一个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因素,这一点虽表面与学校的学术成就、社会影响、校友成就和历史底蕴等多方面有关。但究其本质,我们认为在本质上这一点与大学的地域因素的造成大同小异,都是政府(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甚至于某一部委)政策、财政倾斜的结果,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更多深层次的原因。这一点最终自然而然的反映到了大学生就业这一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上了。
最后一个有关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最希望从学校得到的服务显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而其他几个选项得票数均不多,而且比较平均。从这一点可以得出,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性。从几个选项的性质中可以看出,除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之外,其他几项均是大学生就业中“鱼”,即就业过程中可以直接得到相关信息;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可以谓之于“渔”,即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比较理性的。
(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薪资影响:
-相关的问题有: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工资是多少、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
薪资这一问题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毕竟,就业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获得一定的薪资来维持生活。根据2014年相关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平均月薪资为2479元(本科为2815元,高职高专为2142元)。而相比此次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多集中于3000~6000区间内,占到了总人数的75.43%。直接看来这一结果并不合理,但之前的调查结果并未考虑到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薪资水平,考虑到这一因素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平均薪资水平约为3945元,虽然略有上升,但总体而言仍低于大学生的理想薪资水平。这一点,应该说既与大学生自我估计不足有关,也与当前政府调控下的经济转型,部分企业遭遇一定困难有关。
近日,国家刚刚公布了2015年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数据。由这两个数据来看,PMI3月份有小幅上升,cpi则持平,我国现在的经济是好于预期的。但通缩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形势不能说是乐观。因此,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近期来看大学生平均薪酬水平不会有太大改变。
接下来的“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这一问题的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有近7成的受调查者在确定自身薪资水平时选择了“对自身价值的评价”这一较为主观的因素,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远远不及这一点,说明当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由于交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多多提供相关信息,大学生更应当主动获取招聘、市场上的信息,以免由于信息不对等而走上一些本可避免的弯路。
(五)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意向及主要问题:
相关的问题:您会选择到哪个区域发展、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四个问题中,前两个有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要意向;后两个则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关。
第一个与就业地域有关的问题前文已探讨过,此处同样按下不表;第二个问题则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各类用人单位的认可程度。首先说来,大学生就业正趋于多样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可以从调查中无论哪一类用人单位均获得了一定的票数,而且问题无得票突出的选项-
-上得出。总体说来,国有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优势在于健全的社会保障及退休补助,而劣势在于薪资水平并不突出,而且工资提升、升职空间有限;外企、私营企业则在薪资水平、发展空间上有较大优势,但相比之下两者的社会保障及各种福利方面则存在较大的劣势。由此,各种用人单位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在选择上则取决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这也导致了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并没有哪一方存在绝对的优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不过,由于薪资、上升空间,特别是与国外联系更为紧密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外企相比其他几类用人单位存在着一定优势。毕竟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加强的今天,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是当今求职者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时,近几年来,一些在各个领域,特别是新型领域兴起的私企的崛起,如华为、腾讯之类的IT企业,在加之国家政策对一些领域的扶持,使得一些私企在盈利、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相对国企的优势。然而,总体来看,私企相比国企、央企劣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从我国2014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私企寥寥无几中可见一斑。
接下来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全球化的加深,各个企业都将英语水平作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英语不够好”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而其他选项中的问题则相对平均。至于“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这个问题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可见目前大学生看待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理智的,有一半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先就业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这一选项。然而只有不到5%的受调查者选择“自己创业”,自主创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2015年的“两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鼓励自主创业,李克强总理也在会后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一观点。而大学生作为自主创业的主力军,相信这一选项的比例未来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六)大学生就业中的专业问题:
相关问题:对找工作中专业对口的看法为、您认为所学专业对就业情况有很大影响吗。这两个问题均是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从其中可以看出,多数受调查者是认同所学专业对就业的影响的,认为所学专业对就业情况有影响的站到了总受调查者数量的6成之多。另外,同时也有接近7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尽量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
找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无疑可以让自己四年或更长时间学到的各种知识效用最大化,毕业生对这些用人单位的环境也可以快速适应及融入。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才社会流动、及用人单位需-
-求多样性的提高,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则是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
从社会上来看,经常有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之后遭受就业难的事件发生。由此可见理论上专业对就业是有相当的影响的。而相关机构每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能发现这一点。有一些理科、管理类的专业常年占据专业就业率的倒数几名,毕业生常常为找工作而焦头烂额;而大多数工科专业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企业专程派人手到一些院校“预订”名额。这也说明专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特定领域、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而主要造成的原因也应当归于社会及人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五、结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中一些问题,比如与地域、薪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并且广泛存在的,而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无非是政策、财政的倾斜,及招聘者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等,社会市场的供求关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
比如就地域问题而言,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而且需要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大范围、长时间的通力合作,甚至于出台强力的国家政策或法律之类的文件才有可能改善。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像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间交流不畅及理念方面的差异,同样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努力及人们观念的提升才可能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工“难”之类现象的整体改善,仍是需要假以时日的。
而在社会转型、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出现新的问题及关注热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同时,在国家鼓励创业、创新的新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培养,可以说是各个高校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问题;此外,加强对前往边远地区毕业生的补助、提高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减少求职者及用人单位间信息不对等也都是十分重要的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也同样是现在及未来的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1.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一、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
从1990年以来,因瓮福矿肥基地建设、株六铁路复线建设、马遵公路建设、城镇建设及公益设施建设等因素,**市共征用农民承包土地1.35万余亩,占当年农村土
地承包面积22.53万亩的5.98%,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因征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民达到1.26万人,占当年农村土地承包人口19万人的6.63%。按照政策规定批准农转非7265人,占失地农民的57.6%。这部分失地农民群体,虽然得到了征地补偿,但解决长久生计是一个大问题,就业成为第一需要。按全市农村劳动力占人口比例61%计算,不论是否进行农转非,总体上约有7700人需要陆续解决就业问题。
在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上,**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与征地企业协商安置,如宏福公司及其下属包装制品厂安置约240人,占失地农民需就业人口的3.1%;二是协调市内企事业单位安置,如军民水泥厂、磷肥厂、交运公司、重钙厂、万亩果园场和环卫岗位安置就业约300人,占3.9%;三是经劳务公司安置,通过马场坪劳务公司组织1000多人临时就业,约占13%;四是推进自谋职业,如动员部分有条件的失地农民从事服务业,如市内营运三轮车、卖水果、卖肉卖菜、卖服装、卖早餐或夜市小吃、擦皮鞋等,约安置500人,占6.5%,工作报告《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除这四种政府推行的就业形式外,失地农民为了生计,部分自行外出打工,或离土不离乡,就地打工谋生。仍有少部分失地农民没有顺利实现创业或就业,仅以耕作剩余土地为业。
在失地农民群体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约占13.5%,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如牛场镇东南街村朱治珍户,征地前从事种养业,年收入9884元,征地后经商,年收入16392元,收入大约增加65%。该村胡昌明户,用征地补偿和多年积蓄,修建两楼一底一个门面的楼房,门面年租金达1500余元,加上耕种剩余土地,一家人衣食不愁。经劳务公司安置临时就业和自行出外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共4000人左右,占52%,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如马场坪三堡村摆纪组18户人家,土地全部征完,在搬迁中家家都利用征地补偿款修了房屋,只有靠临时性的打工找钱维生,一旦找不到工做,一家人的生活就成问题,常常为找工作担忧。没有安置就业者约占34.5%,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失地农民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从事商业活动屡屡失败,有的又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其基本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如高坪镇英坪村山冲组苏万兵户,由于素质较差,征地后没有能力从事其它经营,只有靠经营不多的剩余土地,近年来生病,不仅要支付医药费,而且庄稼也未种好,家庭生活很困难,靠民政救济维持生活。总体来看,失地农民就业不稳定和未转业人数占绝大多数,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就业问题。
二、引导失地农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就**市内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小,人多岗少,竞争激烈,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低、非农技能差,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失地农民就业最困难的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女35岁男40岁以上的大龄失地农民,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大多也不稳定。二是失地前完全依赖种地为生的纯农民,转业能力差,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失地农民,与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相比,其就业机会少,择业余地小,观念比较保守对他们择业就业影响很大。面对就业处于劣势的失地农民,政府引导上还存在一些的比较突出问题。
12.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旅游管理2010级吴玉冰
指导老师罗荣杰
中文摘要: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应该在社会中怎么做;社会应变能力;
正文内容:
走出大学校门,你就是个完全的社会人了,需要承担责任、尽义务,同时也应该得到你的收获。在大学的校园里,要多参加一些学生组织.也要选那些注重实践的.每个部门都应该有外联部,因为搞活动要钱嘛,所以需要人去公司企业拉赞助,这样不仅锻炼了你能力,而且还可以认识许多公司管理层人员,为你今后找工作也很有帮助的.而我们也应该要学会去运用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疑问,有些事实是大家都众所皆知的,如下:
(一)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
(二)实践中,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多很多,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
(三)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
(四)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么深奥的知识呢?现在的教育真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应用吗?.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能懂得较多的知识,能胜任多方面的工作。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结果事业一事无成。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实践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正确途径。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调节,一方面要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另一方面要增强目标性,防止与自己专业方向无关的知识比例过大,以致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更在许多书本中教我们如何去做好自己,教我们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这将更好的为我们社会实践打基础。这样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也增强了。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年龄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毕竟毕业以后我们不能再带着幼稚、茫然的眼神走进社会,就像我们当初走进大学一样。我们要带着实实在在的能力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
现今一个事实却被许多人误读了,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某些人开始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读大学没什么用了,一些没读书的人在社会上混得更好。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包分工了,也确实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这正说明了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也说明了某些大学生的确不过关。大学生不是全值钱,但社会上值钱的还是大学生。这就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打工之后还想读书,甚至有部分人也确实再次进入校园学习。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而要成为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能力与经验。
对于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的形式来可看,我们应该这么认识:
(一)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二)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三)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一些著名企业将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吸收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需求量增长较快,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将进一步增加。这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国有大公司、大企业上。要适应形势要求,投身到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去。
(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等的逐渐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大规模储备人才。另外,由于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等,大学生毕业走向和就业趋势将更加呈现出多样化和自主化。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种种因素。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表现如下:
(一)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三)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四)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二)网络型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三)帷幕型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我们毕业生的启迪是:在寻找职业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要在社会中怎么做才能使我们将来面对就业的时候更加百战百胜.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到的结论如下:
(一)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 积极的就是主动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这也实在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们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很好地通过顾客的言语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然后再作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慌张得不知所措。
(二)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三)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就害怕了。
(四)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
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
(五)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是我自己认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不可少的要求。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并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们必须主动努力才可能继续干下去。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社会实践能力来说,它就是在为我们打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年龄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毕竟毕业以后我们不能再带着幼稚、茫然的眼神。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做好职业定位,必须做到:
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在改革大潮涌动的今天,社会提供的机会很多,每一种机会都是找准自己最佳位置的磨炼与选择。祝愿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国内的再就业问题暑期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国内青春励志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11-08
暑期实践报告之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07-31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调查策划书07-15
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如何适应社会的调查08-13
分析国内零售业POS系统应用问题12-08
计算机专业就业问题社会调查报告06-15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12-06
国内专利分析报告10-14
国内烟草市场分析报告06-12
国内快递行业分析报告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