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习题上

2024-08-29

毛概习题上(共7篇)

1.毛概习题上 篇一

第十章

一、中韩文化之争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韩文化争论主要是由韩国挑起的,因此以下主要从韩国方面寻找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韩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强硬急躁的“半岛性格”、回忆自身历史时带有的历史悲情主义、“汉江奇迹”带来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中韩两国对于彼此的认知“错位等因素引起的。

(一)韩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民族性格,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族意识,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主理想。总结起来,韩国民族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民族成份单一,传统文化内部同质性极高,“民族自豪感”较强,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以文化标识为基准、文化整合为目的,对本民族文化存在“认同性”。从韩民族传统出发,韩民族特别推崇祖先、仰慕强者,并由于“同质性”,使个人和民族融合而存在一种国民整体感;,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地理位置特殊,安全心理较强,因此带有利己排他倾向。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度,又因其地理环境特殊,造成朝鲜民族对于生存的心理需求强于其他国家,在努力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也培养出了民族性格中的排外倾向;二战后在国民教育理念下逐渐形成“自强自立”精神和较高的“警惕性”。韩民族具有较强的民族主义精神,这种性格形成的直接因素就是受到了二战后形成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二)韩国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被中国理解为是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导向的价值观的表现,并因此挑战了中国对东亚历史叙述的话语权力。

(三)“汉江奇迹”促使崛起的韩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身历史的耻辱感,这是韩国挑起中韩文化争论的直接原因。“汉江奇迹”让韩国从一个纯农业国、一个满是战争后留下的焦土和废墟、一个资源相对贫困的国家发展上升为一个人均年收入超一万美元,并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工业国。

(四)在中韩两国关系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认知的“错位”,中韩民间产生的互相不满情绪是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对对方幻想破灭而发生的现象。中韩互相认知的“错位”应该是解读当前中韩文化冲突和中韩民间关系出现**的基本原因。

二、面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现状,你认为症结出在哪里?为挽救大众文化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坚持文化繁荣的同时,对大众文化的种种危机要有足够的警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导致各种腐朽文化思想沉渣泛起。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社会还存在一些颓废、庸俗、迷信的落后文化。这些都会腐蚀人们的心灵。对于这些不健康的成分,足以令人忧虑。第二,必须加强文化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一个可借鉴的思路:雅俗而不低俗,通俗而不粗俗,易俗而不媚俗。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度”,寻找一种平衡,在这寻找中,我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一种主流文化形态予以领导。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即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贯彻实施这一任务,以“八荣八耻”为基本道德观,改良传统文化,使国学中的精华具有时代

意义,并使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成为当今社会主流文化,滋养年轻一代中国公民,这是改变混乱现状的根本途径。

三、试分析各个年代不同偶像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

战争年代——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树立了一种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树立的是一种不辞辛苦,艰苦奋斗,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徐虎、李素丽。树立的是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的伟大形象。当代——方永刚、任长霞在努力工作踏实做人的大前提不变下,增加了追求效率、改变理念的时代元素。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某种特质曾经或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无数人。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种种困难,决定了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是这一时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经过了70年代科学型偶像和80年代奋斗型、爱慕型偶像的过度,90年代,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这反映出社会深刻变革之下人们的迷惘与惶惑。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实用型”、“消费型”偶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偶像的本质是一定文化的反映,代表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分析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就可以基本判定这一社会文化的特点如何和层次如何。从全民崇拜革命偶像到娱乐偶像、实用偶像占据主流,印证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更为深刻的反映出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远离自身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是消费形式本身,这是可怕的精神世俗、平庸化的过程。什么样的偶像最终也会影响到什么样的青年,这种发展趋势无疑会带来中国未来深层的精神贫血,民族进步由于缺乏精神支柱而失去动力,甚 至社会道德规范将严重失序。因此,在我国新时期的历史 条件下,需要增强偶像的文化内涵,提高偶像的价值层 次,使之上升到民族精神、国家象征的高度。

12章

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处理两岸关系可以区分为政策和策略两个层面:政策层面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和总的任务;而策略层面是灵活应对形势变化和引导各方面因素向有利方向发展并实现最终任务的具体手段。近三十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台湾政局不断变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是我党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是成本最低、能最大限度保护两岸人民利益的统一方式。因而,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表示以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也是最为现实的两岸谈判的基础。

(两岸统一的民族大业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道路上还会有反复和曲折。一,急进“台独”虽然受到遏制,但是“渐进式台独”和“实质台独”依然嚣张,2

利用“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法理台独”,模糊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制造两岸对抗,恶化两岸关系。二,美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立场是不统不独,在现阶段它反对台湾“急独”避免陷于台海危机,但是支持台湾事实独立,反对两岸统一也是它的基本立场。三,在多年“台独”势力的经营下,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已由“不统、不独、维持现状”取代了“统一”,增强岛内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仍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虽然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把握总的方向和原则,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导、创造导向事业成功的有利因素,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2、不承诺放弃武力

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和完成祖国统一。问题是如果我们承诺我们根本不使用武力,那就等于将我们的双手捆缚起来,结果只会使台湾当局根本不同我们谈判和平统一。这反而只能导致最终用武力解决问题。”

台湾岛内和国际社会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事实上,和平统一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3、一个中国前提下的平等谈判

一个中国原则是指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它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这个原则是我国政府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事实证明,台湾海峡局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为了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仍然坚持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不变,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坐视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任何分裂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种种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五、实现统一与实现强大何先何后?

先强大可答

其一,加强硬实力建设,使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2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能够用武力收回台湾的程度。中国军事实力的加强,一是在防御方面能做到足以抵挡美国、日本的主动侵略。二是在进攻方面,要达到在美国干预台海内战的前提下,迅速摧毁美军有生力量,使其不敢再深度介入,并迫使美方退回到中立的立场。而对胆敢悍然实施独立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不惜代价予以打击。这种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对“台独”分子的威慑必须向世人宣示。为祖国统一迫不得已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不要惧怕来自任何方面的干涉。中国应倾全国之力加快军事武装的更新换代,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速航空母舰的建造。中国要有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航空母舰群,在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都要有中国的航母,攻守两用,中国海军要强大到足以掌握中国海疆的制海权。(中国改建的第一艘航母已经成功,近年内还要打造几艘全新的航母;中国的海空军力能够而且必须随着国力的增长而增长,这是中国真正崛起、实现海洋大国、捍卫世界和平所依凭的硬实力,这也是增长国人志气的本钱。)3

有人会问,增大的军费从哪里来?一是从经济发展从而不断增大的税收中来,一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中来,从反贪污、受贿和反公款吃喝、浪费中来。

中国的政改,要掀起廉政风暴,让廉政出钱,让廉政凝聚人心,一举多得。

其二,加强软实力建设,重塑中国文化,设计并确立世界一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让台湾民众心向大陆。这里不讨论大陆如何重塑文化,设计并确立一流政治制度等问题。只是简要说一下借中国文化软实力来消融两岸多年来的对立和隔阂。海峡两岸同祖同宗,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根,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台湾民众会与大陆同胞共同拥有一个强国梦,共同建设中国文化,并让中国文化之光辉传遍世界。

如果具备了足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就不怕“台独分子”不就范。极少数“台独”分子,即那些只想做“小国”之君而不顾台湾民众前途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应该让他们明白,脱离祖国,没有祖国保护的台湾,最终充其量不过是外国列强手中的棋子或工具。台湾国民党上层以及各界民主人士,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让“台独”分子坏了大事。美国对台湾的所谓保护,纯粹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切记、切记。

六、和平解放台湾的重要性:1,民族情感,2、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和中国崛起的需要

3、不使我资源无谓浪费的需要

4、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需要5,合则共赢,分则俱伤

1.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增加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难度。由于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美国图谋霸占台湾蓄谋已久。朝鲜战争的爆发,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分裂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的绝好机会。朝鲜战争结束后,其第七舰队依然赖在台湾海峡,继续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地给予台湾当局大量的军事、经济等领域的援助,尤其是1954年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美国承担起保护台湾免遭“入侵”的“义务”。虽然解决台湾问题属于我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无权干涉。但是国际上仍然有一股反华势力时刻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武力解放台湾是不可能的。美国的强行介入还使两岸的军事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国民党的方向发展,极大地延缓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进程。

2.美台围绕沿海岛屿防御问题产生的矛盾,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内在动因。1954年,美台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以所谓“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该条约规定了美国给予台湾军事协防的“义务”。但在具体的军事协防范围上,双方存在较大分歧。金门、马祖离大陆较近,美国政府不愿因这些岛屿的争端而卷入到中国内战中,无意协防金门、马祖,并且试图劝说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真正实现“划峡而治”、“一中一台”的局面。而蒋介石则把金门、马祖视为其“反共复国”的桥头堡、政权稳定的基础,拒绝了美国让其撤离的无理要求。针对美蒋这一矛盾,如果中国共产党继续以武力解放台湾,不但会因美国的介入难以实现,而且有可能会使蒋介石集团不堪大陆的军事打击而撤离金门、马祖,这样就钻进了美国人设计的圈套,台湾问题真正产生了。基于国共双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为了寻求和平方式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1]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基本依据。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明了党的工作重心应由阶级斗争转向领导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这需要缓和两岸关系,以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国共两党之间以前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敌我矛盾,必然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内部非对抗的方 4

式解决,即由武力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转变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带领他们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3章

七、中古对外关系——古道

对外交流的作用

1、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圈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中与世界文化交流

4、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5、中与外共同发展

促进了中外(世界)双方的发展

6、增进了相互了解、联系和友谊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中国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外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扩大中国的影响;②有利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④有利于周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丰富世界人民生活,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⑤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⑴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在古代,对外交往使中华文明的成果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也因此传入我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八、周恩来说跪着办外交的原因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蒋介石、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清末辛丑条约

阶级本质,综合国力,既斗争又勾结

近代中国的外交——跪着外交

(1)清政府统治后期: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屈辱的外交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2)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一切的不平等条约,是软弱的外交(3)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是卖国外交

(4)南京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出卖国家的主权

(慈禧太后在甲午海战后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白银三亿两。在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10亿两,允许列强在京津一

带驻扎军队。

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与日本暗中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不过其中大部分条款还未真正实施袁世凯就死了。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仍然坚持围剿红军,并在以后的数年中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卖国协定,使华北门户大开。在抗战胜利前夕为了换取苏军出兵东北,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又与美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4.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

九、如何看待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1、多极化趋势是战后政治格局演变的最基本特征,扮演全球和区域性主角的有: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东盟、非统组织、拉美地区组织等。

多极化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理由是:①世界格局转换的终极原因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②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逆历史发展趋势而动。③从当今世界力量结构来看,多极化是确定趋势。当今世界存在美、日、中、欧盟、俄罗斯等多个强国。它们之间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必然将导致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诞生。

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惟一正确道路。在多极化世界里,有利于阻止少数大国肆意发动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证中小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相处,互利合作和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有利于倡导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改革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推动世界进步和人类共同繁荣有利。

但世界走向多极化并非一帆风顺,惟一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的战略已经确定,当今世界战略力量平衡还没有形成,多极世界与“单极世界”的矛盾和斗争仍然激烈,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最终会克服单极世界力量的抵制走向形成。

2、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

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3、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世界上的大国强国,都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和作用,谋求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2.毛概习题上 篇二

一、再现情境

这节课预先的计划是复习概率的古典定义、性质、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我选了书上一道平时作业本上未做过的习题来复习概率的古典定义。题目为:在0、1、2、3四个数字中任取三个 (不允许重复) , 求所能排成个位数字不是2的三位数的概率。

让学生思考了5分钟后, 我发现下面同学的解法主要有两种, 于是各请其中一位学生上来板演。

学生A板演:

解:设A={所能排成个位数字不是2的三位数}, 则基本事件总数即从0、1、2、3四个数字中任取三个组成的三位数为n=P13·P23=18, 而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A=P12·P12·P13=12, ∴。

学生B板演:

解:设A={所能排成个位数字不是2的三位数},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应分三种情况: (1) 个位数字是0的有P32=6; (2) 个位数字是1的有P21·P21=4; (3) 个位数字是3的有P21·P21=4。

教师:下面有不少同学与学生A的解法相同, 也有两位同学与学生B的解法相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种解法的对与错, 如果是错误的, 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C:虽然我没做出来, 但我认为B的解答思路清晰, 应该是正确的, 而学生A的解答似乎也不错。

学生D:A的解法是错误的。错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上, 首先考虑个位不是2, 则可以是0、1、3有P31种, 这是正确的;其次考虑首位是P21种, 似乎不正确, 原因我说不清楚。

学生E:首位是P12种是错误的。例如个位是0时, 首位可以从1、2、3中任取一个, 有P13种, 个位不是0时, 首位才是P12种。 (这时很多学生才恍然大悟)

学生F: (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刚才受E的启发, 求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只需分两种情况即可。 (1) 个位数字是0的有P32=6 (2) 个位数字不是0的有P21·P21·P21=8, ∴mA=6+8=14, ∴。

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话音刚落, 有一位学生马上举起手。

学生G:可先求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教师:请你上来板演一下。 (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 大家似乎不满足一两种解法)

学生G板演:

解:设A={所能排成个位数字不是2的三位数}, 则={个位数字是2的三位数}, mA=P12·P12=4, ∴。

教师:学生G利用先求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来解这道题, 显得十分简捷, 这种解题方法称为间接解法。结合前面做过的题目, 解概率题时,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采用间接解法呢?

学生H:一般问题中有求…不是…的概率时。

学生I:一般问题中有求…至少有…的概率时。

学生J:H说的不一定正确, 如果把问题中的0改为4, 其他不变, 则用直接法做很简单。I说的也不一定正确, 例如我们做过的补充作业:抛掷两颗骰子, 求至少得一个6点的概率。解这道题时, 用间接法做反而较烦琐, 而用直接法做则较简单。

学生K:平时做过的题目 (有9张卡片, 分别写上1、2、3、…9, 从这9张卡片中任取2张, 求两数积是偶数的事件的概率) 不是H、I所说的类型, 但用间接法做很简单。

教师:学生J、K反驳得很好。学生H、I只是从题目的形式上来看问题, 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上来看。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讨论一下, 什么情况下我们采用间接法解概率题?注意要从实质上来看。

学生M:解概率题时, 如果直接做比较烦琐或比较困难时, 我们采用间接法做, 先求该问题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再求它的概率。

教师:学生M回答得很好, 为了进一步巩固用间接法解概率题, 下面同学们做第8题及补充的两题。 (限于篇幅, 题目略)

二、教学反思

1. 充分信任学生, 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要开放课堂就必须充分相信学生,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应是学生的天地,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充分相信学生, 其实就是对教育主体——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这种信任和尊重, 其实是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教师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 把学生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规定得死死的。这样的教学谈什么尊重和信任?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 学到的仅仅是一堆死知识。因此, 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 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 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 课前的准备必须清晰、周密,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教学双方的智慧显示、碰撞、融合是不能不讲临局变通的, 这是师生实现交流和互动的必然, 也是为学生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 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时, 就应该留有余地, 从而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机械地演“教案剧”, 而是根据教学的过程,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顺应学生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这节课, 我大胆地“放手”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 得到了此题的一题多解,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归纳了解决这一类概率问题的一般解法。这种以一个题目的解决带动一类题目的解决 (简称“以点带面”) 的思想,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

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 而不是教师的教。《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更要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节课, 从学生E、J、K举反例来说明问题, 到学生F、G比较出乎意料的解法以及学生M从实质上给出这一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再创造”的特点, 这不是教师讲授所能包办和代替的。在这节课中, 我只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主体活动者。在同学们的共同探讨中, 他们的思维在交流、碰撞和启发中得到了激活, 获得了情感上的体念和知识的补充。

3. 要重视教材中可开发潜能的题目

由学生的需求而产生的探究, 无论在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体念, 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胜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本节课也说明了教材中蕴涵一些可开发学生潜能的例题或习题, 课堂完全可以作为自主探索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胡浩.一次意外的探究性学习[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6) .

[2]王同启.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 (9) .

[3]蒋映.三垂线定理的教学片段及其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 (6) .

3.习题课上迸发的思维火花 篇三

关键词:排列组合;探究;习题课

一、课堂片段

这是一节习题课,内容是北师大版选修2-3的内容,本节课是关于排列组合分组分配问题的习题课.上课的前半段,复习排列组合的定义、区别与联系,然后是练习巩固.还有十多分钟时引入了一道思考题,原本只是想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的内容,但是学生却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答案,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给出了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新思路.

题:将甲、乙、丙、丁、戊共五位同学分别保送到北大、上海交大和浙大3所大学,若每所大学至少保送1人,且甲不能保送到北大,则不同的保送方案共有多少种?

为了降低该题的难度我将其分解成三个小问题:

1.问题一:将甲、乙、丙、丁、戊共五位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至少一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问题二:将甲、乙、丙、丁、戊共五位同学分别保送到北大、上海交大和浙大3所大学,若每所大学至少保送1人,则不同的保送方案共有多少种?

3.问题三:将甲、乙、丙、丁、戊共五位同学分别保送到北大、上海交大和浙大3所大学,若每所大学至少保送1人,且甲必须保送到北大,则不同的保送方案共有多少种?

师:问题一中是等分组还是部分等分组问题?

生:部分等分组问题,有两种(1,1,3)和(1,2,2).

师:部分等分组易错点在哪里?

生:忘记除序.

师:如何抽取呢?

生:

师:问题一与问题二有何不同呢?

生:先分组再分配,将分好的三组再分配给三个不同的学校.

师:如何列式呢?

生:A33

师:问题三中的特殊元素是谁?

生:甲,要优先考虑.

师:甲必须保送到北大,分几类?

生:甲1人去北大,含甲2人去北大,含甲3人去北大.

师:甲1人去北大,剩余4人有几种分法?

生:剩余4人可以(1,3)(2,2)分组.

师:含甲2人去北大呢?三人呢?请列式表达.

生:安静地思考并推导.

师:做好的小组内交流一下,举手,哪一组愿意到黑板来演示?

生:由小组推荐代表到黑板板演.

解:甲一人去北大:C14C33A22+A22

含:甲两人去北大C14C13C22A22

含:甲三人去北大C24A22

师: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解决思考题,换个角度来思考,提示一下,正难则反.

生:教室很安静,大家都在积极思考,有同学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面露喜色.

师:题目要求甲不能保送到北大,则它的反面是甲必须去

北大.

教室里开始有学生互报答案,组内互动开始了,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整理思路,跃跃欲试了.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表达,题目的反面就是甲必须去北大,也就是问题三,问题二求出了所有的分法,减去甲去北大的所有分法,就求出结果了,结果为100.

师:刚刚我们从反面来思考,能否换个角度,从正面分析行吗?

生:甲不去北大,则甲去交大或去浙大.

师:甲去交大,分几类?

生:甲一人去交大,含甲两人去交大,含甲三人去交大.

师:甲去浙大呢?

生:这个问题和甲去北大是相似的,结果为100.

师:我们有两种解题思路,一个是从正面分析,一个是从反面考虑.下面整理一下你的思路,你认为哪一种更易于接受并做好

记录.

生:学生开始整理笔记,进行有效的推理与演算.

二、课后反思

4.毛概习题四(模版) 篇四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社会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

C.民主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社会 B.后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合作社经济的性质属于()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5.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A.资本主义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控制和调节的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资本主义经济 6.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A.唯一的经济基础B.主要的经济基础

C.一般的经济基础D.次要的经济基础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机械化D.农业集体化 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实现工业化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11.我国农业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形式是()A.换工劳动B.互助组 C.初级社D.高级社

12.农业合作社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组B.初级社 C.高级社D.人民公社

13.农业合作化最后在高潮阶段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因而具有()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B.国有经济性质

C.全民所有制性质D.低级公有制性质

14.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A.和平赎买B.剥夺生产资料

C.公私合营D.生活上给出路

16.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的()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A.1949年9月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D.1956年9月

19.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20.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与全行业公私合营 D.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类似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C.它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

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4.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间社会阶段的历史定位是()A.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存在又以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他(它)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D.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之间的矛盾 8.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A.国营经济B.合作制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9.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三改造”是指()A.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0.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C.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D.改造人与改造生产关系的结合

11.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相联系,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在于()A.个体经济增长潜力有限,难以实现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 B.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工业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基础,无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C.私营企业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利益冲突加剧 D.私营经济与国营经济之间矛盾日益明显

1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具体是()A.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

D.手工工厂是地方国营经济

13.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过暴力没收、和平赎买两种形式,而和平赎买的优越性在于()A.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B.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D.有利于争取团结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

14.在我国之所以能够争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在于()A.民族资产阶级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以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统购统销 15.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的做法主要有()A.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注意给资本家以合法权益 B.在政治上、工作上对资本家做出妥善安排

C.组织资本家及其家属参加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

D.让资本家自食其力,改造剥削制度的同时改造剥削者 16.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和平赎买政策

B.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D.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B.劳动人民从此成为生产资料主人,摆脱受剥削受压迫地位 C.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一五”提前超额完成 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C.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D.1956年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恰当

1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认识,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具体问题是()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

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0.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是因为()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广大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2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B.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答案:

一、ABDCD CAACA

BBACA

DCCBD

二、1.ABD 2.ABC 3.ABCD 4.ABCD 5.ABC 6.ACD 7.AB 8.ABCD 9.ABC 10.ABC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5.毛概复习题 篇五

首次分享者:肖邦的左手 已被分享2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⑵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⑶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⑷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⑶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⑴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⑶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⑷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⑴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⑵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⑶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⑷同样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⑵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⑶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⑷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前途是通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⑵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⑴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⑵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四章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什么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五章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⑴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⑵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⑷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⑸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怎样的,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第四,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先有后有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试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⑴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⑵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5、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七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⑵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⑶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⑷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⑴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终结。⑶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⑷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3、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改革的性质和目的,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4、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⑵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什么样的新格局。。⑴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⑵多层次,就是有重点、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⑶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产业。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但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三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控制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⑴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⑶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7、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8、如何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课本P196~P198--阅读 第九章

1、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新型的专政。。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2、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人民代笔啊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课本P225~P227--阅读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第十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互关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⑵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②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③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④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⑵发展教育和科学。

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第十一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⑵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⑶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⑶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⑷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⑸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⑹全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⑻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⑼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联系;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我国第一代领导集团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是指什么。。‘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为:⑴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⑵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⑶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之后进行;⑷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3、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们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2、中国为什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如何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课本P320~P323—阅读 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6.毛概复习题答案 篇六

1、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是香港原来就有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私人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5、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应部门有直接领导关系。

6、新时期我军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简答题

1、试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简要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3、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哪几层内容?

5、简要回答培育“四有”公民在当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论述题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你是怎样认识的?

2、如何认识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分析题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中国十七大报告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8分)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8分)材料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

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

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4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材料5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8分)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8分)

判断分析题

1、答: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授予的。

2、答:正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经济建设为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又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可以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的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方法论指导.3、答:错误。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是中 国共产党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由江泽民于 1990 年 12 月 1 日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4、答:错误,私营企业主个人所得主要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但是在私企中存在按劳动要素分配。

5、答:错误,中央政府各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应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都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各级公务人员只对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组织,同内地相应的组织也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6、答:正确。以现代化为中心,是由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军现在同面临的强大对手比,整体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在现代化上还差很大一截。具体地讲,是官兵科学文化素质较差,部队武器装备水平较低,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因此,我军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需要不相适就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要求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简答题

1、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2、答: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明确提出来,是十分英明的决策。一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能力的历史课题。

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是执政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维护法制的权威,才能使社会公平和正义真正得以实现,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

3、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要素有:(1)国家平等原则(2)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3)尊重文明的多样性(4)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4、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各国人民自由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根本保证。平等互利是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发展。在新世纪,我国将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5、答: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论述题

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和党的集中统一对于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被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建党开始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因而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这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源泉。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肩负起自己的重大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是由民主集中制所规定、通过正确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来体现的。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只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个大局,都要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为应尽的义务。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概括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困惑,进行了艰苦的求索与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气势磅礴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全国土地改革,扫除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挫败外国侵略扩张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不失时机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创造性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析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锐意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正是这些方面的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1、自然环境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依靠着自然资源展开的。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过度开发的话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时,如森林的砍伐不仅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而且还对河流整个流域的径流造成影响,使河流的水文特征改变;水域的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安全,而且还能通过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然环境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国际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开始了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材料中也提到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这充分说明西方国家才是对环境威胁最大的。

7.毛概习题上 篇七

()1. —______

—Fine, thank you.

A. How are you?B. Good afternoon.

C. Hello! D. Goodbye.

()2.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______.

A. Wangliqin B. wangliqin

C. Wang LiqinD. Wang LiQin

()3. —Whats your ______?

—627-3689.

A. number telephone

B. telephone number

C. school number

D. number school

()4. His name is Jim Green. ______ is his first name.

A. JimB. Green

C. Green JimD. Jim Green

()5. —Is Mary your sister?

—Yes, she is ______ sister.

A. IB. meC. myD. mine

()6. —Are these his books?

—Yes, ______.

A. theyreB. they are

C. thesere D. these is

()7. The map is ______ the wall ______my room.

A. of; of B. on; on

C. of; onD. on; of

()8. I have ______ beautiful (漂亮的) pictures in my backpack.

A. lots ofB. a lots of

C. a lotD. lot of

()9. Are there ______ tomatoes on the table?

A. aB. anC. anyD. some

()10. Jack likes ______ volleyball very much.

A. playsB. playing

C. playD. play the

()11. There is ______ “o” in the word“mother” and ______ “u” in the word“uncle”.

A. an; anB. a; a

C. an; aD. an; the

()12. Whats this ______ Chinese?

A. atB. inC. toD. on

()13. —Does Dave play sports?

—No, he doesnt. He only ______them ______ TV.

A. watches; atB. looks; at

C. watches; onD. looks; on

()14. —Let ______ go to watch the match with us.

—Good idea (主意)!

A. sheB. himC. hisD. he

()15. Please call Mary ______ 623-2169.

A. inB. forC. onD. at

()16. Mrs. White is ______ mother.

A. Jims and Anns

B. Jims and AnnC. Jim and Ann

D. Jim and Anns

()17. —Lets play basketball together ( 一起).

—That ______ boring!

A. soundB. sounds

C. to soundD. sounding

()18. Thanks for ______ us!

A. helpB. helps

C. helpingD. to help

()19. —Do you have ______ football?

—No, I dont.

—OK, lets play ______ volleyball.

A. /; aB. a; /C. a; theD. /; /

()20. There ______ a pen and three books on the floor.

A. isB. areC. hasD. have

Ⅱ.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A

Dear Lucy,

21you bring some things 22 school?

I23my football, my shoes, my CDs and a pen.

My football and CDs24on the desk. My25are on the floor, and my pen is on the bed.

Thanks!

Yours,

Lily

()21. A. Do B. Are C. CanD. Is

()22. A. on B. to C. forD. in

()23. A. likeB. take

C. bringD. need

()24. A. is B. are C. have D. has

()25. A. shoes B. balls C. shoe D. ball

B

Mr. Hall is a rich (有钱的) man. He 26 many nice cars(小汽车) and beautiful houses (房子). But he is27happy because he is too fat (胖的). So he goes to see a doctor (医生). When the doctor sees28 , he asks Mr. Hall some questions.

“What do you like to 29 ?”

Mr. Hall answers, “I like eating all (所有 的) kinds of 30 , especially (特别是) meat (肉).”

“Then what 31 you often (经常) do after meals?” the doctor asks.

“Well,” 32 thinks for a moment, “sometimes (有时) I go to sleep (睡觉). Sometimes I sit down and watch TV.”

The doctor looks at him and says, “Now, the last (最后一个) question. Do you like 33 ?”

Mr. Hall answers, “I 34 like watching sports but never (从不)35sports. You know, it will make me tired (累的).”

The doctor says, “I know why you are so fat now.”

()26. A. have B. has

C. doesnt haveD. dont have

()27. A. very B. alsoC. not D. no

()28. A. he B. she C. him D. his

()29. A. do B. eatC. playD. look

()30. A. lunch B. food

C. dinner D. breakfast

()31. A. isB. areC. doD. does

()32. A. Mr. Hall B. the doctor

C. theyD. she

()33. A. fruit B. vegetable

C. sports D. club

()34. A. very B. also

C. not D. only

()35. A. go B. play C. playsD. does

Ⅲ.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0分)

A

This is Lucy and that is Lily. They are twins. This is their bedroom. Its a nice room. The two beds look the same (一样的). This bed is Lilys and that one is Lucys. The twins like their beds. Lilys coat is on the chair. Their clock, books and pencil cases are on the only desk. Their schoolbags are behind the chairs. Lilys chair is red and Lucys is blue. Their bedroom is very clean.

()36. Lucy and Lily are ______.

A. sistersB. twinC. boys D. brothers

()37. Lucy and her sister have ______.

A. two chairs and one desk B. two chairs and two desks

C. one desk and one chairD. two desks and one chair

()38. Lilys chair is ______ and Lucys is ______.

A. red; black B. yellow; black

C. black; redD. red; blue

()39. Wheres Lilys coat?

A. Its on the chair.

B. Its on her bed.

C. Its on their desk.

D. Its on her sisters bed.

()40. Which one is right?

A. Their classroom is very nice. B. Their two beds look the same.

C. Their schoolbags are under the chairs. D. Their clock, coats and books are on the desk.

B

Most English people have three names: a first name, a middle name and the family name. Their family name comes last. For example, my full name (全名) is Jim Allan White. White is my family name. My parents gave me both of(两者都) my other names.

People dont use their middle names very often. So (因此) “John Henry Brown” is usually called (称作) “John Brown”. People never use Mr., Mrs. or Miss before their first names. So you can (可以) say John Brown, or Mr. Brown, but you should never (从来不) say Mr. John. They use Mr., Mrs. or Miss with the family name.

Sometimes (有时) people asks me about my name,“Why (为什么) do your parents call you Jim? Why do they choose (选择) that name for you?” The answer is they dont call me Jim. They call me James. James is the name of my grandfather. In England, people usually call me Jim for short. Thats because (因为) it is shorter (更短的) and easier than James.

()41. Most English people have ______names.

A. oneB. two C. three D. four

()42. ______ is Jim Allan Whites family name.

A. JimB. WhiteC. Green D. James

()43. English people use Mr. Mrs.,or Miss.with ______.

A. the family nameB. the middle name

C. the first name

D. the first name and the middle name

()44. The teachers name is Mary Joan Shute. Her students call her ______.

A. Miss JoanB. Miss Mary

C. Miss Mary JoanD. Miss Shute

()45. People usually call the writer (作者)Jim instead of (代替) James because______.

A. he likes this name

B. its easy to remember (记住)

C. it sounds more beautiful

D. its the name of his grandfather

C

Tina is a beautiful girl. She lives (居住) in Shanghai. She is a student in No. 6 Middle School.

Tina gets up (起来) at six in the morning. She often has hamburgers for breakfast. After breakfast she goes to school. She likes tomatoes and chicken for lunch.

After school she often plays tennis with her friends. Sometimes they play volleyball. She comes home at five. She has supper with her parents at seven.

At eight in the evening she does her homework (家庭作业). She goes to bed at ten.

()46. Tina lives in ______.

A. LondonB. Shanghai

C. Nanjing D. Beijing

()47. Tina gets up at ______.

A. 6:00 B. 6:10C. 6:30D. 7:00

()48. She often has ______ for breakfast.

A. hamburgersB. chicken

C. tomatoes D. eggs

()49. After breakfast she ______.

A. goes to work B. plays volleyball

C. goes to school

D. does her homework

()50. After school she often plays tennis with ______.

A. her friends B. her brother

C. her sister D. her parents

Ⅳ. 阅读理解填词。(每小题1.5分, 共15分)

Mr. and Mrs. Brown have a son and a d 51 . Their n 52 are David and Jane. They live in a big h 53 . There are three r 54 in the house. The big room is for Mr. and Mrs. Brown. The small rooms are Davids and Janes. This is Davids room. There are nine s 55 balls and five basketballs. They are u 56 the bed. David likes sports. He p 57 with his friends e 58 day. That is Janes room. Its a nice room. 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d 59 and there is a p 60 on the wall (墙).

51. d______ 52. n______53. h______54. r______ 55. s______56. u______ 57. p______ 58. e______ 59. d______ 60. p______

Ⅴ. 书面表达。(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档案,假如你是Sally,根据表格内的内容,写一段话。

要求:

1. 全面反映档案的内容,允许扩充;

2. 文章要通顺、流畅;

3. 注意大小写及标点符号;

4. 词数 60左右。

Name:Sally

Age:14

Hobby (爱好): Play ping-pong

Class:3

Grade:7

e-mail: sally@yahoo.com.cn

QQ number:864503425

School: No. 2 Middle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国内时政新闻下一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