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2024-07-24

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精选13篇)

1.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

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制约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陪自己学习或游戏,独自去外面玩,反而给他们买很多的考卷做,感觉极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乐趣,在学校还是一样,整天被作业包围,经常考试,考不好还得接受批评,孩子觉得压力很大。今年来,不时有报道,有些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的思考与分析:

1、多数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

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8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90%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关注的。我认为: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课改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勤奋的思考,不断的对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得新知识。

2、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普遍希望缩短作业时间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调查发现,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的超标比例均超过一半。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四、五、六年纪的作业量应在60分钟内完成。而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有增无减。对于“你希望每天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有38%的小学生希望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有53%小学生希望在一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10%小学生希望在二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虽然有一半学生的愿望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他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的时间。说真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让孩子们负担加重,另外买了许多考卷让孩子们完成。时常听到学生的埋怨。其实,作业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点、要点就够了。老师上课时也不愿看见他们老是打着哈欠,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觉睡不好,学习更无能为力。

3、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

社会的变动,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调查显示,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在问卷中得出,小学生最喜欢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说话算话(23%)、给我辅导功课(37%)。另外,小学生对父母不满的是:说话不算话(35%)、对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将(40%),以上数据说明孩子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安静的学习环境,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儿童教育专家还认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源于对大人的耳闻目染。“我们应当用行动去教育儿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卢梭。不要在家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从小就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他就会自然地尊重他人。

4、对成绩排名各抒己见,一半学生认为成绩是个人隐私,另一半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应该公开

对考试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绩排名的态度上,调查显示,对“成绩是个人隐私,不应该公布“这一观点,有25%的小学生非常赞同,有40%的小学生比较赞同,有12%的小学生比较反对这一观点,有23%的小学生非常反对。可见,在成绩排名这一问题上,小学生的态度也是很矛盾的,对成绩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小学生竞争的强烈需求,但同时又承受极大的压力。教育行政部门也曾明文规定不允许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从学生强烈的竞争需求来看,单靠教育行政部门的硬性规定往往以奏效,需要与教育的深层问题配套解决。就本人所在教学区域,经常会进行抽测,进行学校及班级的排名,无形中加重教师的压力。当然,最终还得让学生付出。我想,学生也是不堪重负、苦不敢言。还是让“成绩排名“早点散去。

四、建议:

1、提高学生父母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家长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时为家长朋友传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长、学校两方面配合。

2、学校方面应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班主任进修、各科教师展示课、各种培训等。

3、作为家长应经常和教师在一起交流,从实际出发去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4、提高全民素质,让整个社会都增强意识,让人们都去关心下一代。

5、教育部门应及时、适时关注教育动态,以实际行动去关注下一代。

2.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调查对象:彭浦第四中学初一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共154人。

调查方式: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结合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统计和信息反馈:本次调查共发放154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2份。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学生普遍欢迎思想品德课,原因如下:没有中考的压力;教学内容丰富且比较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且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教师上课形式多样等。同时,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对心理健康、法律常识、国情、时事政治、军事等内容比较喜欢。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时,学生选择心理健康内容的占58.6%,选择法律常识内容的占54.75%,选择国情内容的占38.4%,选择时事政治内容的占38.5%,选择军事内容的占49.4%,选择乡土教材内容的占3.3%。另外,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要增设“政治家专题”“考古”“城市民情”“世界民族风情”“名人传记”“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哲学”等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或形式方面。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比较多样:喜欢“录像教学”的占92.1%,喜欢“表演教学”的占47.6%,喜欢上“辩论课”的占54.6%,喜欢“讲演教学”的占18.7%,喜欢“讲故事教学”的占56.9%,喜欢“专题讲座”的占21.2%,喜欢“参观教学”的占69.3%。有的学生提出希望教师用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学生自己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更喜欢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即能够体现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对新教材学习的认可方面。初一年级,从是否喜欢思想品德课的调查上看,有56人选择了喜欢,占70.6%;回答一般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22.8%;回答不喜欢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5.6%。从对新教材的适应度调查上看,有49人选择了适应,占62%;认为一般的有22人,占27.9%;选择不适应的有8人,占10.12%。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情况还是良好的。但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上,学生希望教师授课时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内容更接近生活;二是图文并茂,案例和课题紧密结合;三是专题清晰,编排得当。

鉴于以上调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研究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 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需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将他们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也可以前后两排座位4名学生为一组。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乐于助人,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我们的新学校”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学校有太多的好奇和向往等特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调查、感悟新学校。我们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我们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布置了不同的任务:第一组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位置图;第二组对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调查第三组采访学校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谈谈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四组采访大队部教师,了解学校有哪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组调查结束后,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全班共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并以课件、网页等形式展示。

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调查、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新学校,激发学生热爱新学校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争做学校小主人,并且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2. 实施专题讨论学习

专题讨论学习始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体现,给了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为此,我们结合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形成了一些专题讨论的问题,如我们设计了“如何使用零花钱”“你怎样看待学生吃零食的现象”“你认为吃零食有合理的标准吗”“住房多大才是合理的”“怎样看待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穿服装的规定”“我们怎样看待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等探究专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3. 实施问题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兴趣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事可做,给学生一个探索求解的经历过程,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落到实处。

比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需要合作”这一课时,我们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集体生活需要合作吗?”“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有的学生认为,卫生值日工作是劳动委员的事,出黑板报是宣传委员的事,与我们一般学生无关。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通过对学生思维逻辑起点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前一个设问属于常规性的记忆提问,而后一个设问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我们采用了后一个问题设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以上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那么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对原来两个年级的学生又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我们把想要了解的问题都隐藏在问卷中,结果显示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看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充分认可了现在实施的学习方式,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不断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3.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摘 要 学习动力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课题组就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与动机、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业规划等进行了实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调动内在因素和改造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动力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11-03

当前,高职教育能否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而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差已经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掌握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寻找有效途径,课题组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进行了实情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为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课题组首先与20名高职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问,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积累后续调查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问卷》。随后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随机抽取了28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69份,有效问卷255份。其中大一学生197人,大二学生47人,大三学生11人;男生164人,女生91人。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中提及的学习动力是指促进学习主体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量。

(一)学习目标与动机

1.多数高职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基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少数学生目标模糊,缺乏学习主动性。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高职学生预期的学习效果,也是持久的学习动力的来源。调查显示,56.5%的学生有“很明确”或“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而43.5%的学生表示目标不是很明确或者没有目标,56.1%的学生完全或者一般能够做到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43.9%的学生很少能做到或者完全不能做到。这两组数字基本吻合,表明过半数的高职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追求真才实学,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缺乏认识和把握,难以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2.高职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现实性需求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问卷中所列的各项学习目的都占有一定比重,高职生的学习目的并非高度集中于某一项(12.9%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生更倾向于现实的目的<39.2%的学生选择了“找一份好工作,实现自身发展”;一部分高职生有强大的学习的内驱力,但人数并不多;21.2%的学生选择了“对学习活动或专业内容感兴趣”)。这说明在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中,在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属性,将自我的学习成才与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愿意回报社会。

(二)学习兴趣与态度

1.外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的兴趣驱动不足。

只有29.8%的高职学生出于兴趣而选择所学专业,33.7%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或别人的意愿而选择专业,36.5%的学生是基于就业前景和其他原因而选择专业。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专业兴趣,但仍有46.3%的高职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想见这部分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进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2.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少数学生呈现茫然无序的学习状态。

在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方面,58.8%的学生很好,22.4%的学生中等,18.8%的学生较差。只有17.6%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76.5%的学生仅仅是有时或偶尔利用学校相关资源。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职学生的还不够积极,51.0%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术活动、社会兼职等实践学习,仅有12.5%的学生业余时间大多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34.5%)学生以休闲娱乐作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此项调查结果说明,90后乃至95后的高职学生从小接受多元信息的冲击和相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培养,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到而未必成熟的见解,也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三)学习方法与学业规划

1.大部分高职生沿袭了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尚未适应高职学习方式。

大学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职生必须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和中学学习的一个显著区别,大部分高职生显然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调查结果看,56.1%的学生仍然期待以老师讲解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其成因。如果高职生已经明确了大学阶段自学的重要性,他们就能在课堂学习和老师的具体要求之外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等,才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力。

2.大部分高职生对未来有一定规划,但具体执行情况有差异。

绝大多数的高职生都对未来有规划,但能将规划分解细化并且一步步实现的只有19.2%,35.7%的学生虽然有阶段性目标但却很少实现。这是执行的问题,与设置阶段性目标的技术有关,更与行动的动力相关。

(四)自我分析与环境评价

1.高职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

59.6%的高职学生觉得自卑,而只有15.3%的高职学生觉得自己有优势。39.2%的高职学生认识到学习动力不足是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2.多数高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制度并不满意。

62.7%的学生并不赞同读书无用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读书本身,只是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学风管理制度并不满意(55.7%的学生觉得教学质量一般或者不满意,59.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管理制度没有明显效果或者没有效果),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三、思考与建议

(一)调动高职生内在因素,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既包含个体自身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也包括外在的诱发和激励个体学习的力量。发展或者培养学习动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主体“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要从调动内在因素入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化,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高职生把个人成功、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固然能成为学习动力的来源,但不够强劲和稳定,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旦遇到曲折和挫败,就容易动摇或放弃。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才能绽放光彩。高职院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生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历史使命。只有这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促使高职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引导高职生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习。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大学的管理制度和学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标的真空——以往十余年的学习目标都是明确的,即升学,升学目标实现后学生往往会茫然无措,学习动力无以为继。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是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由一般性的职业选择转为特定目标的选择阶段。之前的学习都是为了这一阶段储备力量,升学不是终点,而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可以使学生确定符合实际的抱负水平,这可以为其注入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试和指导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愿意通过努力去开发潜能。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一旦为自己规划了可操作的职业发展路径,他们会有兴趣、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3.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其内在动力。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形成后会表现为极大的趋向性和选择性。求知欲是个体期望获得知识和探索真理的一种意向活动。人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未知的问题或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会产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的知识体系的认知倾向。上述情景反复发生,这种认知倾向就会转化为求知欲。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发、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习动力

1.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提高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感。这里特别指技术技能型劳动和劳动者。我国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社会普遍比较尊重脑力劳动者,而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往往不如人意。目前的高考录取批次也在暗示着高职学生对象不如本科学生。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自信心,甚至觉得努力学习与否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特别强调,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如果全社会都能尊重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基层劳动者,高职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对培养其学习动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满意,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乏味的课堂教学、单一的评价体系磨灭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更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和成绩都能够得到肯定,得到公正的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德修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3.打造崇尚学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多角度地培养学习动力。大学学习绝不仅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实习实训、课外实践、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等丰富的实践学习。这类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得益彰,就高职院校而言,实践学习无论在时间分配还是在重要性上都更胜一筹。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稍有欠缺,但在实验实训时却有不俗的表现。高职院校如果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示各方面的才华提供平台,高职学生就能既在不同领域体验成功感,也可能在竞争中认识自身不足,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285)

4.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10建环

姓名;宁显川

学号;201031271

5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群体,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消费观是否正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对云南农业大学18栋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1

调查中,至少百分之七十都是农村的,这就更能反映现在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提供,而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把生活费用于吃喝与娱乐,而用于学习的几乎没有,我们能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业余生活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和游戏上面,而把更重要的忘记了,我们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我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出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的物价上涨,导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愈来愈高,物价上涨是一方面,更多的学生消费于娱乐,而父母又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这就导致大学生消费高于居民收入水平。

追求时尚化,现在的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是时尚化,喜欢新奇浪漫的事物,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现在购物的主流方向。

三、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更突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四、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

五、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观主要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家庭原因。

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

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学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一定要注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爱好。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积累消费经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在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

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来源单

5.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五

调查小组组长: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执 笔 者: 学号: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暑假生活的利用情况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各大高校亦会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规划指导,社会各界也提供了多种就职的机会给学生参与锻炼。暑假生活对大学生在锻炼身心、修生养性、体验生活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正被莘莘学子演绎得丰富多彩,意义非凡。活在当下,似乎暑期的社会实践已成为所有大学生其大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看到实习或兼职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暑假对大学生在身心、修生养性、体验生活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充分规划利用好这个珍贵难得的假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说度过的假期生活又满不满意?本文便结合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面向广大高学学子,分析了高校学子们暑假的利用情况的现状,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及部分我等的浅薄意见。

关键字:大学生;暑假生活;满意程度

假期,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放松身心,提升自我修养的大好时机,更是广大学子口中一个“做自己想做的,做平时没时间做的”的黄金时期。因而,如何能够有效把握住这一段时间,如何充分地实现心中种种的所愿所望便成了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重大课题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寄望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大学生对于其在学生涯的规划及展望也一代不同于一代。时代在召唤着我们,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不容许我们做井底之蛙。暑假的定义在大学生的字典里早已获得修订,它由单纯的休息享受变成一段空闲的时间,一段由我们这群即将直面社会的成年人所自由掌握的时间。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此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学子们暑假的利用情况的现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的经验及提出我等的浅薄意见。

一、调查时间、对象、形式及内容 调查时间:8月1日----8月15日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合格率为98%)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暑期生活状况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暑期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并提出适量的解决方案。

二、“暑假”的含义及其相关信息1

(一)“暑假”的含义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从秋季八月中旬或九月初开始,到第二年的一月底(或一月中旬)左右结束。此时各学校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寒冷的冬季,就称为寒假,寒假一般到阴历十五结束。下学期从春季二月份中旬(阴历正月十六)开始,到七月初或七月中旬结束,各学校又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最炎热的夏季,暑气逼人,就被称为暑假。如今大部分学校的暑假结束时间是8月末,个别地方在8月中旬。

(二)“暑假”的由来

十九世纪中叶,在美国教育家Horace Mann等的推动下,美国进行教育改革,如统一教育制度,学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项,得到医学及心理学界的支持,他们认为学生长期“受压”,不利成长,而且夏天挤在一起,容易滋生传染疾病。经过半个世纪努力,加上社会条件成熟,水到渠成。美国转型工业社会,交通成本降低,中产兴起,一到夏天,父母带着子女渡假,学校空空,放暑假的阻力减少。二十世纪初,放暑假成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并影响全球。

(三)“暑假”中学生的生活状态

学生在暑假期间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可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有很多活动例如夏令营,暑假运动训练营,暑期学校是政府或者私人团体举办。在这些组织里,来自不同地方年轻人可以互相认识和交流,拓展个人交际圈。

摘自维基百科: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23:31修订版;

在欧美国家,这类活动比较普遍,不同年龄段学生都可以找到合适项目参与,除此之外还有磨练意志的童子军夏令营。一般情况政府组织的活动比较廉价,而收费较高的暑假活动一般节目更加丰富甚至可以到外国旅游参观。有些国家的高中生有在暑假参观大学校园的传统,为将来选择心仪的大学。

在中国及台湾,由于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暑假参加学习辅导班比较普遍,另外还有很多家长要求子女参加某些专业训练班例如音乐、数学、绘画等等,尽管这些活动不是青少年本人乐意参加的。有些学校也开办假期辅导班,实际上是在假期赶正常学期的进度,以留出时间准备未来的升学考试,尽管中国教育部等机构多次要求禁止此类活动,但是在底层的学校面临应试和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的收入也与此类指标息息相关,因此,此类现象依然普遍。

一部份学生在暑假则会寻找打工的机会以赚取生活费及学费。

(四)对于“暑假”的批评与支持

批评暑假概念的人,认为学生在这段时间后会忘掉前一年学习过的知识,根据他们的说法,全年教育可部份解决这个问题。支持暑假者则指出,小孩子应该享受他们的童年,不应全年无休地用功读书。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暑假的规划及其实现情况

在下面三幅图(图1,2,3)中,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做过暑期规划的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足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信心的心情,及决心分配利用好这段时间的决心。虽然能做细致规划的人不多,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这么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十分细致的规划也是有点难度的。但是会做规划的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但是非常不巧,有心栽花花不发,大学生们的规划总是会被打乱的,而原因五花八门,然而时间和金钱则成了其中的当家主;另外,由于实际当初的失误,没有统计到计划没有被打乱的人员数量,但是相信没有被打乱计划的人应该都去到了“其他”这一部分了,到底没有被打乱的这部分人又能够在这29.17%占取多少比例呢?笔者也只能笑而不语了。

图1:对于暑假是否有做规划。

图2:对于暑假规划的实现情况

图3:规划被打乱的主要原因

(二)暑假仍需熟人陪同

由下面的图4,我们看出来,大部分的大学生仍然没办法迈向完全独立的局面,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大都是在自己熟悉的人员身旁度过的,并没有过多的人可以独自面对。当然人类是群居动物,仍在校的我们还未能完全摆脱稚气是无可厚非的,不能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非常成熟热衷地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也是社会经验不足导致的。这也警示学校或社会各界需要提供更多机会锻炼的机会给高校学子们,以助他们早日习惯社会生活。

图4:暑假身边人员陪同情况

图5:暑假主要的时间分配

(三)暑假的时间分配

由上面的图5,我们不难看出,仍有大部分的学子是享受假期的,毕竟假期本来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习了许久的学生们放松身心,调整自我的。其余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有29.03%的人员参与兼职工作,及16.13%利用假期学习考证,而没有办法用只言片语说清楚自己暑假的时间分配的人员也还是不在少数。

兼职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吃苦耐劳、交际等多方面能力,提 高综合素质;可以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培养勤俭习惯;同时,也充实了暑期生活,毕竟,在校学不到的知识也可通过兼职获得;兼职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增长知识,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所以,只要不违法乱纪危害他人利益的,笔者还是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学习效仿的。

然而参加一系列学习培训课程的人数并不可观。暑假了大家的脑海都映射着放假就该轻松娱乐或者赚钱实习的想法。其实适当花点时间在学习考证方面也是必要的。比如说要过英语几级,计算机几级的,会计证,驾驶证等等,都是大学生要考的,花时间巩固复习比临时抱佛脚更有用的。而驾驶证一类方便从业生活或毕业后必然用到的证件,我们也是可以利用现在的这一段时间进行考取,为日后的从业打下基础。

四、暑假生活的建议

大学生们如果能更为合理地利用好暑假,无论是用在学习工作上,还是在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锻炼或调节上,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都是会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的。

第一,大学生们应该给自己的暑假生活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当然计划也是会有失误的时候,而根据我们的图2,我们可以得知这实在可以称为常事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准备B计划。但是不论如何,有目标就不会无所事事,有目标就不会盲目而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假期质量,也大大提高自身对假期的满意程度。例如,制定一个外出认真工作一个月,然后探访朋友或亲人并一同外出游玩的计划,就使得无论是出去工作,还是外出游玩、走亲访友,既不相互冲突,又将时间充分利用。

第二,当计划书写好了之后,一定要拿出相应实际行动并且为此持之以恒。据图1和图3可知,许多人虽然没有非常详细的计划,但是关于暑期安排,或多或少的想法还是有一些的。只不过似乎实施起来,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水到渠成了。或许是时机不对,又或许是觉得没有足够的条件让自己放手拼搏。正因为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怎会不落得假期临近尾声仍毫无所获的情况呢?所以,对于假期,如果你并不想太忙碌,只想悠哉乐哉的到处走走,放松身心,那么,你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刻意去准备什么,也不需要询问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想天气是否太热,不要在意着装是否得体,也不要给自己找太多的理由,不要让那些有的没的理由阻碍你出行,只要你想,就告诉自己,盛夏了,去放肆玩。类似的,如果你想打一份暑假工,锻炼自己。那么,马上去找吧,不要再只是想想而已。

第三,不要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你太刻意追求某种结果,反而会让你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就好比,你为了能坐云霄飞车而不恐慌,就刻意去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直到机器停止运作,回到了地面,你发现,自己确实镇定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你可能会失去得更多。其实你大可睁开眼睛,无所顾忌地尖叫,在空中停滞的时刻,恣意地品味高空中才能看到的一览无余的景象。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太刻意,暑假期间,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游玩等等,不管你得到了多少工资,不管你学会了多少东西,不管你玩了多少地方„„,让自己享受那个过程,那份充实就够了。因为凡事只要是亲身经历,本身就已经收获了很多。

第四,暑假在家不要整天泡在电脑和电视机前,多点帮父母分担家务,与家里人多点交流沟通。虽然,有机会的话,大学生应该多外出走走,去开开眼界,但是,由于实实在在的客观原因,很多人的暑假,还是得呆在家中度过。既然在 家,那么就应该有模有样地在家。不要再像图6那样发出烦恼的哀叹。生活一定要有规律,不要一天到晚,吃了睡,睡了吃,或是整天整晚的沉浸在肥皂剧和QQ上,晕头转向,欲罢不能,更不能让家人在忙碌之余还要空出时间来伺候你。同时,端正心态去做一些许多你可能不屑于做的事,虽然只是小事,但有可能让你的父母感到很欣慰。难得在家,要多和父母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要多关心和谅解父母,尽量替父母排忧解难。

图6:暑假里特别烦恼的问题

第五,暑假记得与老朋友们多联系,不要冷落了亲朋好友。如果,作为大学生的高学历的成年人的我们,却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与昔日好友的感情却与这夏日的高温成负相关,我们的努力学习又有何用呢?不管关系曾经是如何火热,开学后的地理差异,时间问题,会让彼此的关系没有一点征兆地就变冷变淡,一转眼才发现,电话没了,信息少了,上次见面仿佛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大家都暑假了,何不趁着这段时间重拾冷却的感情呢?因而,放假了,大学生们不要一股脑儿的在家里蹲着,多和老朋友们联系联系,见见面、喝喝茶、逛逛街,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却能够无比深重的意义。感情需要用心去经营,时间、空间都不能成为你忽略朋友的借口。

五、结论与展望

图7:你对你的暑假生活感到满意吗?

我们的暑假是被倒数着的。有的人,在这个期间,为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从中学习在校期间不能学到的东西。有的人,外出游玩寄情于山水,在游玩之余增长见识。也有的人,在这个期间,昏天黑地地放肆着挥霍着如金的时光,每天以电脑为伴,与游戏共舞,在匆忙中感叹暑假的无味,在无味中继续地沉迷。匆匆的岁月中,我们需要信仰来支撑我们,更需要目标来指引我们。暑假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答案。这是问之不尽,卷不能书的。虽说有时候我们会感叹暑假生活如影印版的单调乏味,但有时候它又会过得比想象中复杂许多。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想象两个多月,甚至乎单单是一个月的时间,你能做多少事,学会多少道理,收获多少硕果,品味多少酸甜苦辣,成长为什么样子的人。一辈子很长,暑假很短。暑假可以使我们人生的缩影,也可以不是,全看自己怎么想,怎么做。

6.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六

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这个自由的舞台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中的课余时间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如何处置和利用如此多的课余时间决定着大学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状况。我们以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借助于一定的研究资料及设备,对本省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省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去图书馆、上网上;也有一部分花在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外出逛街游玩等方面上;只有极少部分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锻炼自己。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大学生如何处理和协调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省大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做出决议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式

(一)问卷

1、问卷设计

我们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城市特点的总结,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对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出了《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了解,有5个小题;第二部分是课余生活状况调查,共4个小题,其中关于课余时间分配一题,我们以多选形式共设置10个选项,并要求以占用时间的多少进行排序,覆盖面广而且便于统计;第三部分是根据上一部分课余时间分配状况一题设置的选做题,旨在了解时间分配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主观感受的调查,共8个小题(其中两题是开放式问题)。

问卷的问题有选择式(单选、多选)和开放式两种形式组成。

2、问卷发放与回收

我们对河南省高校进行了一般分析,最后选择了2所专科学校和4所本科学校(包括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和农大)中的大一(2009级)、大二(2008级)、大三(2007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邮件、邮寄和当面作答的形式进行发放,共发放270份,专科学校每所35份,本科学校每所50份,在每个 1

年级内随机抽取学院和专业进行发放,由于异地学校以电子邮件和邮寄形式发放,问卷回收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时间较长一些。

调查最后回收242份问卷,有效问卷134份,无效8份,有效回收率为87%,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二)访谈

为深入了解一些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和大学课余生活的感受,我们还进行了访谈调查,以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并且有利于改善大学课余生活的建议和对策。

访谈形式有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网络访谈),进行的是个别访谈,关于访谈对象的选择,我们一部分是随机抽取的,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弥补问卷调查对象专业选择不均而确定的(主要是体育生和艺术生)。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由于对SPSS工具不熟悉,加上问卷数目不多,对于回访问卷的处理我们用的是记“正”发和excel表格,对每一部分进行分工统计,为防止出错,共统计了三次,用时5天,总的统计为:大

一、大

二、大三各占比例24%,44%,32%,男女比例为46%和54%,得到考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过大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不同年级间的纵向差异和不同性别间的横向差异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与之期望的情况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论证

从统计的结果看,河南省的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欠合理,不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表示不合理,一部分学生觉得很多课余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在大学虚度光阴。

四、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方面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桥梁,大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与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不能说没有丝毫的联系。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是要了解社会,然而,对于一个在读大学生来说,他的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有充足时间去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而且,河南省地处中原,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优良文化传统,不同城市又有着不同的文化气息,如郑州兼具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开封、安阳、洛阳等地区有着浓厚的历史韵味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城市特色,很多学生都是异地就读,即使是当地人由于接触较少对自己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也不甚了解,因此,学校所在地区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信阳毛尖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它的大力宣传使在信阳就读的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有了深入了解茶叶、进行实地考察的机会,一方面扩大了茶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为就读大学生提供了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达到“双赢”。再如,郑州作为省会,这个地区的高校遍地开花,这与其发达的经济和多样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多工厂和企业可以适当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和实习岗位,实现校企有效联合,使大学生做好正式步入社会的准备。

(二)学校方面1、2、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根据统计,我们可知河南省大学生大多数都对课余生活稍作安排,但是60%的学生认为不能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认为学校方面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指导。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自由的,所以对待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学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能强制,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咨询机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安排课余生活,尤其是对大一新生,大一学生刚刚进入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宽松的大学,面对突然多出的课余时间会感到不知所措,这就要求咨询机构或者教师积极帮助他们,比如,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职业生涯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是大学生活具有计划性,另外,号召教师通过课堂,学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使大学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的管理特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能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而且对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健全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丰富社团形式。社团开展得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校内,也 可以进行校外实践,尽量使学生多贴近社会生活。

第二,开设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是高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尽力使学校选修课多样化,体现校本特色,注重实用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对大学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规划

大学是个自由宽松的国度,面对充足的课余时间,部分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有些学生选择把大量时间花在读书上,“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实践能力的缺乏;而有些则过度地放纵自己,单纯追求娱乐休闲,致使自己学业荒废,一事无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顾做兼职挣一些零花钱,不能合理搞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时间分配不合理。

那么,如何协调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又充实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首先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分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即要确定短期内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参加什么活动,合理而具体地安排每项任务,长期计划包括学期计划与学年计划,即对自己要取得成果进行预测,等到期末或年终时,看一下自己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根据结果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

合理的规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同学们在制定的计划时可以向同学或者学长学姐请教,也可以请老师进行指导,尽量使自己的计划合理完善,制定了计划,可以和同学进行互相监督,按计划执行,是自己的大学生活合理有序。

第二,要进行理智选择。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

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碰到什么情况都想去试试,随意性很大,很难有效利用高校有利环境和资源。

2、尝试着在学校周边进行自主创业

高校的发展能够扩大消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校园的周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繁荣的餐饮、服饰等行业,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开辟袭击的一番小天地,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咨询。例如,我校政法学院某学生曾以自己兴趣,创办了信阳市首家“立方格子铺”,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凡成就。

7.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七

一、直面当前中国农村的“空巢”家庭

所谓空巢家庭, 是指“无子女共处, 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大量中青年劳力前往东南沿海以及大中城市进行务工, 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的现象。目前, 我国农村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空巢家庭, 而且近年来日益呈现出上升之势。1993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 而2004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25.8%。

以笔者在上蔡县的调查为例, 调查的91位老年人当中, 子女外出工作的比例占到40.4%。就儿子在外工作的情况来看, 在外省工作的比重接近60%;而女儿在外省工作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接近80%。儿女长期在外省工作, 使得老年人的照料成为一大问题。相反, 有些老年人还要承担起对留在家里的孙子、孙女进行照料的责任。这对本身就由于年龄问题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造成了更加大的压力。

(一) 生活困难是独居老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被调查的91位老年人中, 65.4%的被调查者收入在200元以下。虽然在农村,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 花费并不是很大, 但日常生活用品、求医问药, 有时还要给孙子、孙女一些小零用钱, 要用来维持一位老人一个月的支出200元还是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

(二) 安全是留守老人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老年人年龄大了, 难免会出现种种疾病。而当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医院硬件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房屋破旧, 医疗设备陈旧, 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多年没有更新, 也没有正规的化验室, 医疗水平及设施实在令人担忧。另外由于无人照顾, 老人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 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 与城市老人相比,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

(三) 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来说是更巨大的伤害。

中国农村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由此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 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 及至老年真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 儿女却不在身边, 心头难免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的情绪。老年人一旦面对“空巢”, 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 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 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四) 缺乏应有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可能被忽视。

就笔者从上蔡县的调查来看, 只有48.9%的老年人参加了村中选举的投票, 另外51.5%没有甚至根本不知道参加村中选举的投票。从参与竞选的情况看, 参加过竞选的老年人仅占15.8%, 其他84.2%的人, 根本没有过竞选村中职务。从有无加入其他社会组织来看, 只有2.6%的人在某一个社会组织中活动, 其他97.4%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可见, 农村老年人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参与方面受到排斥,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在他们当中存在着自我排斥的现象。因为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有些老年人自身对投票、选举等政治活动就没有兴趣, 存在着一种主观上放弃选举活动的现象。

二、探索农村“空巢”家庭的产生原因

当前, 中国农村“空巢”家庭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空巢”老人在社会关系、政治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了来自社会不同程度的排斥。那么, 究竟“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根据调查情况, 总结如下:

(一) 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

女“远游”, 以致于他们虽然有赡养老人的意愿, 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不得不外出学习或务工。这是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最突出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 他们认为在外务工比在家种地更容易及可能获得广阔的收入。同时, 一些通过求学走出农村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为下一代考虑, 也会选择争取一张城市户口而留在城市。这样, 农民工与学生虽然方式不同, 但二者目的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样, 就造成了农村中“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二) 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 老

年人普遍节俭, 而年轻人多追求生活享受, 经济上一有条件就另起炉灶, 偶尔才回家看看。在当前中国农村, 比较典型的是, 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 即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 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较近, 空闲时可以适当地照顾一下老人。然而有的却离很远, 基本上处于与老人隔绝的状态, 这对于养儿防老的老年人来说, 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

(三) 婆媳矛盾无法避免, 老人认

为分开居住既可以避免因家庭矛盾引起的争吵, 也可以避免影响到子女繁忙的工作。这也是导致分家出现的一个原因。一方面, 许多老人, 因为过于爱护自己的儿子, 然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却很难调和。为了使儿子不致于夹在二者中间难做, 就主动提出与子女分开居住。另一方面, 他们认为, 因为子女工作繁忙, 在他们身边反而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工作而拖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还有能力照顾自己, 足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可以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这是由于老人的奉献造成的“空巢”现象。

(四) 第一代独生子女基本步入婚

姻生活,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势必至少有一半的父母辈家庭要成为“空巢”。计划生育的措施造成了当前一对夫妇要赡养两对老人的现象, 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顾及, 从而使一方出现“空巢”现象。

三、相关对策的探讨

“空巢”家庭的存在折射出了来自人口老龄化方面的严重威胁。我国向来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国家, 因此如何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使他们幸福地安渡晚年,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要想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需要从政府、家庭及老人自身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之一。解决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空巢”家庭的现象, 政府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1、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支持鼓励老年人自养。

政府出台鼓励支持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政策, 是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的根本举措。免除农业税、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土地收益和身体素质。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优惠贷款、组织人才市场等措施可以促进老年人重新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

2、加强社会扶持力度, 增强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当前,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相比, 养老保障方面处于很大的弱势。在城市里面, 老年人退休以后, 可以享有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相关福利待遇。而农村老人在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儿女的支助, 如果儿女拒绝支付他们以任何费用, 那么他们的生活之艰难情况可想而知。笔者认为, 当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兼顾城乡二者养老保障共同发展的能力。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同时, 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 对于减少城乡之间差距, 同样起着重大的作用。

3、政府要注重提供“空巢”老人以精神支持, 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 转移空巢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情绪。

孤独寂寞情绪在“空巢”老人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有必要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 组织集体活动, 从而排解老年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与此同时多向农村老人进行文化方面的宣传, 解放他们的思想。因为在农村中, 依然存在着一些比较保守的思想, 对他们进行开化与指导, 是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 就家庭方面来说, 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在社会物质财富还难以满足人们需要,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的历史时期, 家庭养老仍然扮演着其重要角色。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当加强我国传统“孝文化”方面的宣传, 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到实处。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以利于给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活环境和温馨祥和的精神乐园。

作为社会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倡导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于引导广大公民树立良好的爱老、敬老、助老意识,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过程中, 政府也要注重与家庭之间的互动, 切实落实老年人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村委会作为与家庭直接相联系的方面, 更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优势, 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利。

(三) 就老人自身来说, 辛苦了一

辈子, 如今落得“出门一把锁, 回来一盏灯”的境地, 心理上的落差在所难免。因此, 学会自我调节心理落差、自我排解落寞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1、“空巢”老人要学会适应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 会经历一个从否定期到抑郁期, 再到适应期的过程, 应当学会利用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等活动来抵消这个过程的负面影响。

2、参加集体活动, 如外出旅游、集体健身、排练娱乐节目、协助村委会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等。

总之, 政府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法律支持体系, 加强为老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发挥非政府机构、村委会、家庭和民间组织作用, 特别是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重视发挥非老年人的作用, 推进全社会成员增强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在提倡独立、参与的国际老年人原则下, 培养与加强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意识和终身健康意识。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未富先老”的时期,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人口老龄化, 我们完全可以化弊为利, 迎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 解决好来自农村“空巢”家庭方面的压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人口研究》, 2004年。[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人口研究》, 2004年。

[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

[3]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 《乐山日报》, 2006年2月4日。[3]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 《乐山日报》, 2006年2月4日。

[4]《“空巢”危机悄然逼近谁为老年人解闷》, 新华网, 2005年7月2日。[4]《“空巢”危机悄然逼近谁为老年人解闷》, 新华网, 2005年7月2日。

[5]《谁来化解城市“空巢危机”》, 《郑州日报》, 2006年4月14日。[5]《谁来化解城市“空巢危机”》, 《郑州日报》, 2006年4月14日。

8.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八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字明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李宇明指出,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和谐健康,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新用法大量涌现。新语言现象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获重视。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外语学习依然火爆。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汉语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社会新理念,成为国家语委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从珍爱语言资源的角度看待语言、方言和外语,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气度看待当前出现的问题,在尊重汉语方言的同时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在尊重母语的前提下加强外语学习,努力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的语言权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濒危的语言与方言,科学处理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的“多言多语”生活。

李宇明发布了2006年若干领域的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生活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和研究、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旅游服务、产品说明书及医疗文书、方言及农民工语言,语文纠错、辞书出版准入制度、人名用字问题、私塾读经学校、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等。

9.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篇九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邀请200份,回复问卷101份,回收率为50%。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系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此次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

一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二是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

据统计,被调查学生中课程经常不需要重修的占76。8%,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17.9%和5.3%,。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25%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

导致逃课、重修的各种原因中,认为对此课程不感兴趣占73。2%、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占51.8%、缺乏学习动力的占58.9%,其余的,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30.4%、认为自己学校的效果更好的占26。8%、认为学生会、社团、兼职繁忙导致的占16。1%、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占14.3%,这说明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自身。从问卷看,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是学习不好的主导性原因。

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只有19。6%,多数情况下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只有53.6%;在课余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37.5%,低于2小时的有39.3%,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和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12.5%和46.4%,只有考试才会去的占21.4%。在访谈中,我们同样了解到: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不怎么学习,只是到了要考试时才突击一下。还有的同学常常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很多同学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学习的问题。

(二)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访谈中发现,学习成绩不好的现象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一宿舍。不学习而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的行为往往是一整个宿舍的群体行为。这说明同一宿舍学生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同学之间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同学,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对对方的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访谈当中,如10.28%的学生在“其他同学作弊时,如果老师没有发现,就想效仿”;26.54%和58.79%的学生常常想或有时想向其他同学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只有46。26%的学生认为班级的班风好或较好,而39.35%的学生认为班风一般,还有14.39%的学生认为班风较差。有35.23%的学生承认同学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也有24.21%的学生说同学对自己的影响是消极的;还有48.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经常逃课。这说明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风和学风建设。

(三)几点基本共识

1、从大学生中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逃课率来看,大学生目前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学生们主要把它归结为自身的学习兴趣或对专业的兴趣等方面。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才是主要原因,包括不上课、不做作业、课余不学习、没有学习计划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大学生群体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往往呈“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的风气也拖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

3、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希望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等。少数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

4、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风建设,强化校史教育、爱校教育和专业兴趣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

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出现的问题,既不可对学生全盘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

(一)学风建设应作为对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

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并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其二,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

其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这三个方面是构成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抓好抓落实。

(二)学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学习纪律问题

反映大学生学风不正的现象很多,如逃课、旷课甚至旷考,上课不专心、课后不用心,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等。表面上看,似乎大学生学风问题很多很复杂,但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还是学习纪律问题。在处理学生学业成绩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数人除了本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共同原因就是长期逃课、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即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因此,没有严格的学习纪律,就没有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必须通过有关规章制度规制学生在学习纪律方面的约束性和行为的定向,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

(三)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是教风和管理问题

上面提到的学习纪律问题又包含了学生遵守纪律不严和教师及管理干部执行纪律不严两个方面。尤其是该抓不抓,该管不管,使学生学习的自律能力降低,对学风建设极为不利。主观上讲,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大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有追求成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不好呢?本人认为,部分学生有主观上努力不够的因素,但我们不可忽视教师教学和管理上的不尽人意,比学生个体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果教师教风不正、教学马马虎虎,课程设置和内容陈旧枯燥,学生能有兴趣学吗?学生即使到了课堂,他又能专心听课吗?因此,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在于教师和管理。

10.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湖北经济学院的学生,目前在进行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这是一份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将只以统计数据的形式表现和研究之用,不作任何其他用途。殷切希望您能够抽空如实填 写,感谢您在百忙中对本次调查的支持和配合!:

填写人员个人资料:

所在学校: 湖北工业大学 性别: 男 年级: 大一

1.进大学时您对大学的期许是:A A.学习为主;

B.放松;

C.发展特长;

D.交朋友

2.请问您进大学时您对大学是否有规划?您的大学生活是怎样规划的?是否实现?E A.有一个大学四年的总规划,实现,并且每学年都会做相应的计划和总结; B.每学年制定一个目标和计划总结,实现了;

C.每学期都有相应的目标,每个月都有侧重,实现了; D.基本上没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 E.做了计划,但没有实现

3.你是否有科学的进度时间表,并且做事效率高?C A.是;

B.不是

C.马马虎虎

4.每周大概花多长时间在图书馆?A A.0—5小时;

B.6 —10 小时;

C.10—20 小时;

D.20小时以上

5.您逃过课吗?您逃课的原因是什么?A A.不逃;

B.逃过,对课程不感兴趣;

C.逃过,老师讲得不好;

D.逃过,去学习其他更有用的知识;

E.逃过,社团工作;

F.逃过,因为其他原因

6.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怎样?您上课不专心的原因是什么?A A.认真听讲;

B.偶尔会开小差;

C.无心听课,因为课程无趣,不吸引人;

D.无心听课,所学内容不实用,学与不学后果一样;

E.无心听课,期末可以总复习,平时无需太劳累;

F.无心听课,个人行为习惯;G.无心听课,其他原因

7.您看的课外书大多是什么类型的?A A.课本和参考书;

B.专业著作;

C.文学著作;

D.报刊

E.其他

8.您有没有参加过下列一些活动?(可多选)BE A.没有;

B.当任班干部;

C.在学生会,青协等组织当认干事;

D.参加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

E.参加过院系或学校举办的比赛

9.在大学,您是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是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D A.顺其自然,没有特别注重什么;

B.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C.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

D.两者同等重视,并且都努力做好

E.只为了获得大学文凭

10.您怎么看二外培训和演讲培训等培训班?A A.没兴趣;

B.学习忙,没有多余时间;

C.为将来工作值得一学 ;

D.有浓厚的兴趣,很愿意去学;

E.学费贵,有负担,不能去学

11.遇到感情问题和学习有冲突时,您会?B A.二者兼为主,理性分析.具体情况;

B.随遇而安,走一步算一步;

.12.您有做兼职吗?做兼职的目的是?B A.没有;

B.有,为了赚取生活费;

C.有,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D.有,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13.你是否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就自己的专业的特点在大学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B A.不了解,没了解过专业特色;

B.了解,但是也没着重培养过自己的专业能力; C.了解,也重点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14.打算毕业后:A/B A.考研;

B.工作;

C.出国;

D.留校

15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请简述当您毕业时您希望您在大学里具体获得什么?(例:英语过四六级、入党等)

11.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调查 篇十一

大学生在校学习现状

教材不受青睐,推荐教材无市场关于大学生在校征订教材的调查显示:68.18%的学生选择只订一部分,仅有11.04%的学生选择全订,17.53%的学生选择一本不订。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学生“订一部分教材”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有一些课程没必要上(42.73%)和只订与自己专业有关的(40.91%),紧随其后的是“反正老师也讲不完,订不订也无所谓”(16.36%)。

考取证书积极,但是盲目性很大考证最主要的原因有:为以后的求职增加砝码(122人次,57.28%),为扩大知识面(33人次,15.49%),兴趣爱好(28人次,13.15%),随大流(23人次,10.85%),其他(3.29%)。其中考取证书方面最多的是英语等级证、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分别占到33.42%、25.94%、23.69%),紧随其后的是小语种证书(5.24%)和商务英语证书(3.74%),另有7.98%的学生选择考取其他方面的证书。(见表1)

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求职压力越来越大,文凭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同学们只能通过考取各种方法技能类证书,来为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增加一些筹码。但是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盲目性很大,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

逃课现象严重,校园学习氛围差关于逃课的调查显示,47.40%的学生选择逃公共政治类课程,7.79%的学生选择逃方法技能类课程,22.73%的学生选择逃专业课程。逃课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陈旧(47.40%),教师水平低(约22.73%),仅仅7.79%的学生是因为课程难度太大。

大学生在校学习特点

毕业后期望值高,发展空间很重要目前在校大學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值均较高。毕业后的择业标准主要有:是否有发展空间(46.10%)、收入的高低(22.73%)、个人兴趣(20.78%)、工作的稳定性(15.58%)。毕业后工作的类型选择主要有:有晋升机会但工作强度大(62.34%)、收入高但是压力大(16.23%)、收入低但稳定(12.99%)、晋升机会小但工作强度小(3.90%)。调查表明,大学生更关注的是工作是否有发展空间,对工作的稳定性则要求很低。

校园服务不合理,与需求脱节严重在校园服务中,学生最满意的是校园环境(91人次,46.19%),其他如辅导员工作、去图书馆查资料的便利程度、校园购物的方便程度均占大约一成。最不满意的方面有:提供实践机会(57人次,22.35%)和学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6人次,18.04%),辅导员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学校内部网络建设以及上网费用方面均有大约10%的学生不满意。

课余时间很充裕,但极少用于学习调查发现,有大约51.30%的学生每天有超过4个小时的课余时间,24.68%的学生选择了3~4个小时,仅仅22.73%的学生感觉课余时间每天少于3个小时。这表明在大学中,学生有较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可是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并不丰富,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在宿舍内消遣与玩游戏。虽然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上自习,可是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参加体育锻炼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详见图1。

大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不达标,名师授课课时少74.6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水平一般,12.99%认为质量高,11.69%认为质量差。这表明学校教学的质量还是让很多同学不满意。在希望什么样的老师授课方面:41.5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反对“填鸭式”的教学;44.16%的学生选择能够介绍本学科最前沿动态的授课老师;仅有13.64%的学生选择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师;所有的学生均不喜欢完不成教学任务的老师。

授课形式单一,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学习形式的调查显示:43.51%的学生希望“老师指点,自己钻研”,其他选择有:老师提供话题,集体讨论(42.86%),希望全由老师讲解,自己被动接受的只占到了12.99%。大学老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当代学生更需要的是习得学习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当取得成绩时,学生会认为自己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以后的学习动力也会更强。在高校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另外,有超过半数的学生(54.55%)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安排了太多没必要学习的课程(37.01%),重要的课程安排的学时不够与老师授课水平有限也各占到了15%左右。详见图2。

图书馆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仅占29.22%。其中,40.78%的学生是用来打发业余时间,16.50%的学生用来查学习资料,其余42.72%的学生是去读课外读物、扩充知识面。不经常去图书馆的原因主要有:图书馆藏书自己感兴趣的太少(47.06%),网络时代不用去图书馆也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21.57%),娱乐项目太多没时间去(16.67%),对自己有用的藏书太少等(14.71%)。

改善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建议

加强指导学生社团,让社团“动起来”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裕但是内容空洞。虽然现在有很多社团,很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是社团组织的活动还是很单一。许多社团仅仅是入团时交一部分钱,以后就杳无音信了。

这就需要学校在批准设立更多社团的同时,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特别注意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组织活动能力方面的指导,让社团真正“动起来”。只有动起来的社团才能发挥社团本身的积极作用。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吸引学生到课堂学习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是很满意教师的授课水平。这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现在虽然也有培训,但是“形式主义”严重,达不到提高教学能力的效果。学校的培训应在两方面加以改进:(1)培训的质量。要紧跟社会、学生的需要,注重讲课方法的培训。(2)加强监督机制。注重检验培训的效果,使其不流于形式。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请更多相关领域内的专家来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增加实用选修课,加强课堂监管调查显示,同学们最希望得到关于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学校应该增加这方面课程的授课教师。这需要学校时时关注学生的选课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依此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同学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毕业后才更加有竞争力。

12.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二

对于“闲暇”一词, 不同的人解释的含义不同。柏拉图曾将闲暇理解为“空闲”、“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的状态”和“从活动中获得自由”;而亚里士多德对闲暇的个体发展价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 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 充分利用闲暇生活, 对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有不少学者就“大学生闲暇生活”为话题展开各种调查, 多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 对大学生目前的闲暇生活状况做出了事实性的描述。经过多年的研究, 取得了较为一致的共识:普遍认为大学生拥有的闲暇时间是越来越多, 占据大学生活的一半时间, 闲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成为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闲暇生活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较大。与普通院校相比, 警察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影响, 半封闭的学生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闲暇生活。在自由和规范的矛盾冲突中, 警院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 他们怎样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 他们的闲暇生活是否健康, 如何加强引导等问题, 需要我们进行指导, 在揭示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特殊性的同时, 为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出建议。

调查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课题组的成员对周围学生的闲暇生活安排有一定的观察和体会, 借助于课题研究, 我们试图对警院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进行描述。

我们的调查对象限于警院, 由于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 因此, 我们的首次调查主要以一、二年级学生为抽样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前期主要是采用自编问卷, 从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知, 到闲暇生活的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 有效问卷率为80%。其中, 一年级学生58人, 二年级学生22人。

普遍的观点是,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除去上课、做作业、复习、做实验、必要的生理需求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设计问卷调查时, 我们从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认知以及态度, 到他们平时的主要闲暇方式、闲暇时间来进行设计。闲暇时间主要是从量化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闲暇生活, 而闲暇活动方式则是从内容的角度进行调查, 对于闲暇生活的认知及态度则是从心理层面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于闲暇生活的主观感受

从主观层面调查警院学生对闲暇生活的看法, 主要是了解他们对于闲暇生活的态度。闲暇生活态度是指人们对闲暇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的情感。闲暇态度是人们对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的体验和反应倾向。

对于闲暇生活价值的认知根据调查, 大约只有9%的学生认为闲暇生活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 有40%的学生认为闲暇生活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有26%的学生认为闲暇生活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从调查结果来看, 警院学生对于闲暇生活的价值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 认为闲暇生活有利于自己成长, 肯定了闲暇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

对于自己的闲暇时间的认识从调查结果来看, 认为闲暇时间合适的为47%, 认为有点少的为21%, 认为太多的为7%, 认为太少的为5%。大部分学生对于闲暇时间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较为合适。

认为闲暇生活受到警务化管理的影响较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认为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对闲暇生活有影响的学生占38%, 认为影响严重的占10%, 认为影响较小的占30%, 认为没有影响的占2%。

对于闲暇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闲暇生活的总体评价为“较满意”, 很满意的为15%, 较不满意的为6%, 很不满意的为1%, 不确定的为1%。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闲暇生活比较丰富的占44%, 认为很丰富的占19%, 说不清的占10%, 认为比较单调的占5%, 认为很单调的占2%。

(二) 对于闲暇时间的安排

闲暇时间的安排有一定的计划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43%的人认为自己对于闲暇生活的安排是比较有计划的, 能够合理安排的占19%, 比较随意的占13%, 不知道的占3%, 很随意的占2%。

学生对闲暇生活安排的能力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充分的能力安排好自己的闲暇生活, 认为自己基本可以安排闲暇生活的占50%, 认为自己不能安排的占5%。

学生平时的闲暇生活安排活动方式排在前六位的是:运动占48%, 看电影占47%, 聊天占45%, 看网页占41%, 逛街占36%, 睡觉占32%。

学生周末的闲暇生活安排用于学习的时间较为偏少。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平时的闲暇时间安排中, 学习占25%;而双休日, 学生的闲暇时间安排中学习占19%。

(三) 闲暇活动方式的特点

闲暇生活的方式较为多样化, 双休日的闲暇生活安排较为丰富 (为多选, 累加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 平时, 学习的学生占25%, 看报纸杂志的占23%, 参与社团活动的占22%, 郊游的占20%, 参与其他活动的占20%, 看演出的占16%, 参与兼职、社会活动的占14%, 听讲座的占13%, 去歌舞厅的占6%。双休日, 上网的学生占53%, 看电影的占44%, 聊天的占42%, 参与体育运动的占39%, 睡觉的占37%, 逛街的占32%, 学习的占19%, 参与社团活动的占18%, 看报纸杂志的占17%, 郊游的占17%, 看演出的占17%, 参加兼职、社会活动的占14%, 参加其他活动的占12%, 听讲座的占9%, 去歌舞厅的占7%。

闲暇生活时间用于学习的较少学生平时的闲暇时间安排中, 学习占25%;双休日, 学生的闲暇时间安排中学习占19%。

闲暇生活方式以娱乐休闲为主上网主要为了休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上网的主要目的为看电影的占33%, 玩游戏的占23%, 聊天的占20%, 浏览新闻的占12%, 学习的占12%。

讨论与思考

(一) 影响警院学生闲暇生活的因素分析

主观方面来自于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自身在中学时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等等因素是影响警院学生闲暇生活的主观因素。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 经历了中学多年的紧张学习后,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大学则成了他们放松休闲的场所, 没有整日的考试相伴, 思想上的松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压力减少, 在相对独立、自由、宽松的氛围下, 部分学生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和任务, 缺乏自控能力的他们完全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

客观方面警院的特殊氛围是影响学生闲暇生活的主要因素。首先, 警察院校强调学生纪律性教育, 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管理上相对较为封闭、较为严格, 管理细化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较大约束, 缺乏自由, 这往往造成学生在双休日的闲暇生活变得更加随意, 一切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其次, 大学生活中来自于同辈群体的影响对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也较大。远离家庭的大学生来到学校后, 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相互影响较大, 闲暇生活安排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再次, 警察院校除了较为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外, 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缺乏较为系统的有效引导。另外, 学校的学习氛围、生活氛围以及消费观等都对学生的闲暇生活以及活动方式有直接的影响。

(二) 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活中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 闲暇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发展。警察院校的大学生虽然在闲暇生活的支配方面没有普通大学生那么自由, 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 警院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警院学生对待闲暇生活, 其观念认知与实际行为有较大差距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对于闲暇生活的认知较为正确, 也肯定了闲暇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闲暇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划的。但是, 通过观察, 我们也发现, 学生的观念认知与他们的实际行为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尽管认为闲暇生活有助于自身的成长与学习, 但在实际生活中警院大学生在选择闲暇生活方式的时候还是以娱乐休闲为主, 并且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只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有助于学习的方式去休闲。知行不能保持一致, 也是学生缺乏自主性、计划性的表现。

闲暇生活以娱乐休闲为主, 较为单调通过后来的访谈与观察, 警院学生的闲暇生活并不像在问卷调查中看到的结果那样, 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多有抱怨, 觉得警院由于管束较严没有自由宽松的大学氛围, 闲暇生活比较单一。另外, 由于警院学生常有体能训练以及警务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 早起队列训练, 学生常感倦怠, 闲暇生活多以娱乐为主, 且睡觉的方式也较多。

闲暇生活环境有待于改善警院学生的闲暇生活环境比较封闭, 学生只有双休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学生一般都会出校园, 大多会去外面的网吧上网, 或从事其他娱乐活动, 校园内的闲暇生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 加强闲暇生活的引导与教育

重视警院大学生的闲暇教育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警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 平时对学生的管束较多。重视学生的闲暇生活将有助于学生转变认识, 更好地适应警务化管理模式。首先, 应当重视从学生情意方面着手, 培养他们正确的闲暇观念,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闲暇意识、闲暇道德观及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同时, 也要培养他们高效而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 应当重视闲暇教育的环境建设, 警院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组织与开展各种闲暇文化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在校园活动中倡导良好的舆论氛围, 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意识与价值观。另外, 也应重视校园内部闲暇生活的场地、设施建设, 为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加强对学生闲暇生活的积极引导设置符合警院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关闲暇生活的课程, 通过设置选修课程, 培养警院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能力。例如, 设置艺术欣赏类课程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类课程, 甚至也可设置一些关于在闲暇时间里从事各种活动的活动课程, 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外,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训练学生在闲暇时间内从事有益活动, 培养社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判断决策能力, 保证社团活动的经常性、计划性以及特色, 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生活。同时, 利用网络等资源, 丰富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 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将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中, 完善网络心理咨询, 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 倡导知行合一, 参与实践闲暇社会学认为, 人们进行闲暇活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定数量的闲暇时间、必需的闲暇生活设施和闲暇生活技能。因此, 获得闲暇时间的管理技能、闲暇活动的选择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闲暇心态的调整技能等等, 对于个体成长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 倡导知行合一, 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摘要:警察院校大学生有着与普通高校学生诸多的不同, 特别是学习与生活受到较多的限制。对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闲暇生活虽有正确认知,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闲暇生活方式较为单一、计划性不强的特点。因此, 必须提高学生自身的时间管理意识, 同时, 加强对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与教育,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警院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

参考文献

[1]陈君.大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 (3) .

[2]杨泽勇.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2) .

[3]李翠新.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4]官仲璋, 金坚真.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12) .

[5]杨会燕.闲暇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 .

[6]姚进凤.论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心理健康[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7]邓伟志.“科学人才观”浅说[N].江西日报, 2011-01-03.

[8]张刚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J].资料通讯, 2004 (5) .

13.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吴珊吕桥

一、问题提出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2016年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21%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2%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上一篇:电力公司工作报告模板下一篇: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