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员论文

2024-06-21

农业技术员论文(共10篇)

1.农业技术员论文 篇一

农业企业技术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为了农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必须注重培育和发展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杨凌农业示范区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分析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外资农业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杨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很多农业企业具有了产业化优势,形成了很强的科技示范带动效应。但杨凌农业企业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在调查杨凌24家农业企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对政府和农业企业完善相应政策、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 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性不强,缺乏原始创新

在本次调查的24家农业企业中,33%的农业企业单独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67%的农业企业没有设立研发机构,在这67%的农业企业中50%的农业企业依靠科级单位或者高校的研究成果支撑其技术创新活动;在调查农业企业技术开发所采取的形式时,由于以多

选方式选择,58%的被调查农业企业采取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技术开发形式,42%的企业选择了直接通过购买设备完成技术开发,26%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引进的方式,只有50%的被调查农业企业可能会采用独立进行项目研发的方式。从这几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企业的新技术或者主导产品主要还是依赖于外部主体,企业过分的依靠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开发、创新的主导作用。自身的主导性不强,还没有体现出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主体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

1.2 农业企业融资手段单一,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在本次调查的24家农业企业中,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活动和项目资金需求采取的解决方式时,有58.4%的企业只选择了一种方式即自有资金,33.3%的企业选择了两种方式,仅有8.3%的企业选择了三种方式;在调查到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障碍因素问题时,有50%的企业认为有企业融资渠道较少这一因素,42%的企业认为有企业缺少政府资助因素,25%的企业认为有企业投资回报时间太长的因素。可见从这两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解决资金需求时,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只有一种或两种,存在融资手段单一,渠道狭窄的现状。这一现状使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受到限制,而难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1.3 企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所调查的24家农业企业中,从事R&D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人员

占员工总人数的27.6%。在所有从事R&D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中,按学历比例来分,硕士研究生占7.6%,本科生占51.3%,大专生占33.3%,其他学历水平人员占7.8%。由这些比例可以看出,高学历人员只占了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不到10%。由于学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所以农业企业目前在研发人员投入上还明显不足,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良好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本次调查的农业企业中,其激励创新机制中只采取了一种激励方法的企业百分比占到了61.5%,采取两种激励方法的占15.3%,采取两种以上激励方法的只占23.2%。另外,农业企业所采取的激励手段最多的就是岗位技能工资,占到了41.2%,而很少的企业采取进修深造、技术入股等激励手段。可见农业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难以从多方面满足研发人才的需求。

1.4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不完善,缺乏政府支持

杨凌区相对我国其他地区有着科技、产业、人才等创新环境优势。但根据对这24家农业企业的调查,52%的农业企业认为杨凌区创新环境一般,42%的农业企业认为良好,只有6%的农业企业认为好;53.8%的被调查农业企业没有得到过政府的帮助,30.8%的企业只得到过政府的一种帮助。从这几项调查来看,首先杨凌区技术创新环境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农业企业的认可,创新环境是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外在条件,不完善的创新环境难以激发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活动。其次,政府政策属于创新环境的一部分,并且对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调查数据却反映了大部分农业企业并没有得到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对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评价一般。

1.5 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渠道单一,评估改进能力差

技术创新信息的获取对一个企业提高和改进其技术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调查的农业企业中,获得技术创新信息的渠道方式一到两种的占到了66.7%,并且以本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机构为主。两种以上信息渠道方式的只有33.3%。可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信息获得渠道很少,难以获得比较全面的有效信息。而从整体来看,企业采用政府部门和同行业其他企业作为信息渠道方式的很少,这一比例只有8%。可见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主要来自本企业,和政府、其他企业沟通交流少,这样就会造成企业来自的市场信息较少,而使其技术创新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由于企业缺乏来自政府和其他企业的信息,所以他们很少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其自有或引进技术进行改进。据调查,只有41.5%的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评估,而评估后进行改进的就只有50%。可见农业企业可能更多的只是进行单纯的引进,而对引进技术进行评估改进的能力较弱。

提高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2.1 明确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主导地位

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者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是直接与市场联系的主体,也只有

企业最了解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因此对易于市场化的科研项目农业企业应该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和高校对其起到的是支持作用。作为政府,应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如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不断培育健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业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激励企业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高校研究机构对农业企业来说起到的是技术依托和指导作用,但企业的技术创新又不能完全依赖科研机构,企业应该增强创新意识,不能一直抱有依赖、拿来的心理,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敏感度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只有三个主体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好自身的角色才能促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2.2 完善金融投资体系,满足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

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R&D的投入,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因此农业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金融渠道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项目资金需求。

一、政府应完善对农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不断改进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开展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贷款的资金项目, 以此拓宽金融渠道,支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设立各种农业企业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联结社会上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构建农业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体系;

三、健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分散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既提高了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又保障了投资主体的利益。

2.3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创新人才的投入

人才是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没有相应的技术创新人才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只能停留在模仿创新、技术引进水平上,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农业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人才的投入,不断壮大科研人员的队伍,并逐渐提高科研人员的学历层次水平。为了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农业企业必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应从多方面满足人才的需求。首先应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工资待遇、科研条件、生活环境,满足人才的基本需求;其次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为科研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注重满足人才对深造、发展空间等社会化深层次的需求;再次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利益共享的方式,将企业与科研人才发展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来吸引科研人才。另外政府也应该协助农业企业,通过创新奖励基金、成果保护及其他各种优惠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4 完善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发挥政府的扶持、指导作用

环境因素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环境建设可以使企业从各方面获得进行技术创新的便利条件。政府是营造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的主体,应从多个方面改善创新环境,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指导。一是将农业企业发展为孵化器,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创新服务,完善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根据农业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政府

与企业间的交流,使企业及时了解并获得相关政策信息,并相应的放宽对农业企业的相关政策限制。三是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专利成果保护机制,促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使农业企业在一个健康的创新环境下更有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充分保障农业企业的利益。

2.5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改进能力

企业间信息的交流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一方面,企业不能只局限于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如同行业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获取技术创新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应用于自身技术创新活动上;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交流的平台作用,促进农业企业间信息网络的建立,使他们相互促进、学习,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农业企业提供整个市场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促进农业企业产业化。在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的基础上,企业还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改进,因为完全的引用和模仿难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大部分农业企业相对来说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最初一般采取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战略。在这种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并充分把握市场上技术创新信息,通过研发人才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来不断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莹.金融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57.[3]高启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3-34.[4]陈云霄,刘婧.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235-237.

2.农业技术员论文 篇二

农业航空作业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尤其是在地面无法到达或无法进行地面作业的区域,或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航空作业,更加凸显了其优点。此外,与地面人工作业相比,其作业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大面积作业。

我国每年粮食作物发生生物灾害面积达3.6亿hm2,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 000万t。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其中因病害损失10%,因虫害损失14%,因草害损失11%。农作物病虫害除造成产量损失外,还可以直接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腐烂、霉变等,营养、口感也会变异,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我国每年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0.11亿hm2,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880多亿元。因此,农业航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除了在施肥、播种、航测上外,主要是植保,尤其是在大面积暴发性生物灾害的航空防治作业上,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其优越性十分明显[1,2,3]。

1.1 主要农用航空器

目前,我国农业主要航空器具有Y-5、Y-5B、N-5A、N-5B、海燕、海鸥飞机等,其他飞机在部分地区也曾使用。除了N-5系列外,其它用于农业航空作业的航空器都是改装的,不是针对农业作业特点专门设计的,在作业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Y-5即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采用双翼布局,后三点式起落架,一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和一具四叶金属螺旋桨,最大载重1 500 kg,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轻型飞机,并具有经济性好、使用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不仅能低空飞行,用于植保、播种、施肥、森林消防、地质勘察、探矿等,而且加装涡轮增压器后,还能够进行高空飞行,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和航空测量,如果加装水上飞行设备,又能作水上飞机使用。

Y-5B继承了Y-5基本型飞机的机体结构和多用途适应性,并采用了抗腐蚀结构和专门研制的任务设备,包括具有应急抛投能力的大型药箱(或水箱)、高流率风动泵、各种规格的喷洒装置;换装了全新的波兰进口动力系统,延长了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使用寿命;更新并加装了现代化的通信、导航等设备,使通信质量、联络距离、导航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提高了商载能力;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喷撒设备,逐步形成了Y-5B农林型、Y-5B(K)客机型、Y-5B(D)多用途型、Y-5B(C)军用跳伞型、Y-5B-100公务型系列飞机,使运-5B飞机成为能够广泛满足通用航空需要的系列化飞机。

N-5系列,又叫农5飞机,具有操纵灵活、维护方便、使用经济、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N-5A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农林专用飞机,为单发动机、单驾驶、下单翼、固定式前三点起落架飞机,装用美国莱康明公司生产的400匹马力活塞式发动机和美国哈扎尔公司生产的恒速变距三叶金属螺旋桨,备有喷洒液体和播撒粉状或颗粒物料等两种农业设备,可进行播种、施肥、除草、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

N-5B型飞机是在N-5A基础上,对结构、药箱载量、舒适度和作业设备等方面作了改进,配装捷克Walter Engines a.s公司的M601F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起飞功率777马力,满载升限6 000 m,主要用于农田播种、施肥、除草、治虫、飞播造林、护林防火等作业项目,经过改装,还可兼顾治安巡逻、救灾指挥、航测航摄、影视制作、宣传广告等。

海燕飞机是洪都集团研制生产的串列双座教练机,该机为全金属硬壳式结构,全金属双梁式下单翼,机翼后缘装有襟翼和副翼:尾翼由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组成;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支柱式,主起落架为半摇臂式,主起落架的减震器适于在草地上起落,主轮可制动;装置一台活塞6星形冷气9缸活塞发动机,与发动机配套的是“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座舱分为前舱和后舱,前后舱有联动的双重操纵机构和各种指示仪器;飞机上装有高度表、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仪、磁罗盘和发动机转速表等飞行仪表,超短波电台和无线电罗盘等无线电设备。该机性能价格比优、经久耐用、安全可靠、便于维护、能在土跑道上起降等,这些特点构成了海燕飞机在该领域强大的竞争优势。

蛟龙—600是一款单船身四发涡轮螺旋桨式综合救援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60 t,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起降,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首架原型机将于2013年首飞。蛟龙—600用在森林防火和城市高层建筑救火上,在水面起降,一次汲水时间不大于20 s,投水高度(相对树梢)30~50 m,投水命中率大于98%,最大平飞速度为555 km/h,起降抗浪高度达2.8 m,最大航程为5 300 km,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

海鸥300飞机是中国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水陆两栖飞机,2010年8月首飞。海鸥300飞机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欧美国家同级别水陆两栖飞机的先进水平,该机选装高性能大功率发动机,配置综合显示仪、雷达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可广泛用于公务飞行、客货运输、医疗救护、航空探测、旅游观光等,也可以进行水上巡逻,并有可能在农业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4]。

1.2 限制性技术因子

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对农业航空作业限制性因子很多,有作业设备上的,有航空器上的,有管理上的。

就航空器而言,目前主要限制性因子是农用专用机型少,农用飞机多是通用运输机改装的,商载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起飞条件等都不适合恶劣的农业作业条件。农用飞机商载量普遍不大,再加上需要专用机场,调机效率和作业效率很低,直接导致作业成本增高。此外,绝大部分飞机使用的都是专用航空燃油,农业航空作业时加油不方便,同时又提高了作业成本。

就作业设备而言,最不能适应作业要求的主要是植保作业设备。因为航空植保作业受限因素多,不确定因子对作业质量影响大,再加上植保作业季节性强,时间紧迫,如果作业气象条件不理想,就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甚至导致作业失败。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少防治效果低于50%的防治作业,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速过大,飞行作业高度高,喷洒的药液漂移不能沉降,导致作业失败。

此外,在航空植保作业上,影响作业质量的还有一个因子,就是药剂的使用上没有标准化,多是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配置方法,往往因为用量或配置不科学影响了作业质量,还有的为了追求速效性而使用毒性较大的药剂,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知,航空植保技术的研究,可以推动整个农业航空技术发展。也就是说,就目前技术而言,限制农业航空发展的瓶颈,是航空植保技术,解决了航空植保技术关键难题,农业航测、播种、施肥、护林巡逻、森林消防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1.3 航空管理上的障碍

在我国农业航空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投入不足。首先是研发投入几乎是空白,没有专业的农业航空技术研究机构,致使农业航空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农业作业要求。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农用专用、兼用或临时机场,农用航空企业飞机陈旧,不能适应农业航空发展的需求。再次是农业航空企业规模小,不能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求,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2)机制不顺。大部分农业航空机构内部管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甚至具有浓厚的官商作风,企业内缺少活力。其次,农业航空作业活动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间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环境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新资本的注入。

3)空域管理束缚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农业航空作业申报审批手续复杂,腐败现象严重,不但提高了农业航空作业成本,还延误了最佳作业时机,甚至导致作业失败。

4)技术标准落后。目前农业航空技术标准很少,尤其是作业技术标准。不同的机型、不同的作业对象,其技术要求不同,我国尚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农业航空作业多是凭经验决策,常常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对目前农业航空器的改进

1)在目前现有的机型中,选择不同的、适合农业航空作业要求的机型,并进行适当改进,以适合农业作业需要。

目前较为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主要有N-5系列和Y-5B,以及蛟龙-600和海鸥300、N-5系列和Y-5B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但需要将其经验转换成标准,使得实现作业标准化。蛟龙-600和海鸥300尚未投入应用,农林部门要抓紧时间介入这两款飞机的应用试飞,以便于改进定型形成系列机型,适合农业航空作业。

2)开展直升机农业航空作业试验,在目前国产直升机中选择最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系列机型,以适应不同的农业航空作业需求。

3)必要时,引进先进国家的农用飞机,尤其是美国的“空中拖拉机”AT-401B、AT-402A、AT-402B、AT-502A、AT-502B、AT-602、AT-802A、AT-802F等农用飞机,吸收其中先进技术,还可以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农用型飞机,学习其中先进技术,由仿制到自主开发。

3 农业航空作业器具开发

3.1 风送静电喷雾设备研发

植保航空作业中的农药的雾滴飘移不仅造成农药浪费,还会减少到达喷雾目标的农药量,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损害附近其他敏感作物和人畜健康,常常还会因此造成植保航空作业纠纷,甚至引发环境安全事故。

因此,植保航空施药技术,是植保航空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几年来,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air-assisted electrostatic spraying)在地面施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技术首先把药液通过压力雾化或旋转雾化方式形成雾滴,经过充电电极使雾滴带电,并在气流的作用下二次雾化,由静电力和气流将雾滴送到植株上。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具有如下明显优点:(1)利用气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静电喷雾雾滴穿透性弱的不足,有利于茂盛、高大林木病虫害的防治。(2)合理的控制静电喷雾时气流,喷雾飘移损失将会明显减少,环境污染小。(3)带上静电后的雾滴,其表面张力会降低,减少雾化阻力,提高雾化程度,雾滴在植株上不易朝着最小表面积而凝聚,有利于植株对雾滴的吸附。同时,气流更易于使雾滴在叶片及虫体上铺展,将会明显地提高杀虫效果。

风送静电喷雾装置(图1),主机和药液箱安装在货舱内,喷头安装在普通喷杆上。工作时,利用高压空气的下行气流把农药雾滴强制喷洒作物株冠层中,可大幅度降低农药飘失量,还可以提高飞行高度,不影响作业质量。这样,尤其是固定翼飞机,可以在风力较大气象条件下和有较多高大建筑物的作业区内,提高飞行高度进行作业,并保证作业效果。

目前,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技术比较成熟(图2左)[5],但在航空作业上只有静电喷雾装置(图2右)[6],还没有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航空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的研发,可以综合地面风送式喷雾系统和静电喷雾系统,借鉴地面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思路和技术,进行设计和试验。

3.2 农业航测技术开发

农业航测主要是资源监测与普查、灾害监测。为了降低航测成本,农业航测应该在卫星遥感监测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对卫星监测资料进行解读,筛选除不需要进行航测的区域,只对其中需要进行进一步大面积调查的局部区域进行航测。有必要时,通过互联网会议系统(如国家林业局森林医院,PPMeet),组织专家对飞机航测的实时录像资料进行会商,对需要进行更详细调查的,进行补充航测,或者派人员携带图像设备进行设计和试验。

(左: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齐永胜,2008;右:航空静电喷头,茹煜,2009)[5-6]

农业航测还可以与现有的农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国家森林医院等联网,建立农林立体监测网络[7,8,9]。

无论是航空监测还是航天监测,关键技术是遥感。对于农业遥感,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1)加强农业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感资源,开展植被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植被长势监测,估测农作物产量,监测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进行资源普查等。通过现有遥感资源的使用,探寻适合农业遥感的技术手段,逐步发展农业遥感。

2)建立资源实时监测智能系统。综合现有的航天、航空、地面监测技术,建立立体监测网络和专家信息库,建立基于Web-GIS平台的应用系统,实现远程监测、专家会商、智能检索和信息发布。

3)光谱反射率分析技术。既要研究植被生长的外在光谱特性,也要研究灾害导致植物体内生理生化变化的光谱特征变化,将光谱特征与植被长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农业遥感的量化监测。

4)回归模型分析技术。遥感的实质是反演,反演可以通过反演模型来实现。通过回归模型反演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地面生态环境因子监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时、定量监测,提高灾害的预测预报精度。

5)植被指数分析技术。根据植被光谱特性,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组合,形成各种植被指数。目前虽然构建了较多的植被指数,但构建方法与标准都不统一,普适性差。今后的研究中要建立统一的植被指数构建方法和标准,将其应用到农业遥感监测中,可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6)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微分技术因其能消除土壤等低频背景噪音,可提高对植被监测的精度,我们要将其扩展到所有农业遥感监测研究,提高生态系统的识别精度。

7)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谱位置变量指在光谱曲线上具有一定特征的点(最高点、最低点、拐点等)的波长,其中最常用的是红边效应和光谱吸收特征分析技术,各种环境胁迫,如缺氮、干旱、病虫害等均会使植物的反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红边位置。另外,植物光谱维方向的特征信息主要集中在由植物叶片中生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形成的吸收波形处,因此当植物受到病虫危害时光谱吸收波形处也会发生变化。目前的研究多运用光谱位置变量分析技术分析植物病虫害光谱特征位置的特征,用于对病虫害的识别,但不能反映植物受病虫危害的全波段光谱信息,不能快速识别病虫害的种类。

8)遥感影像分析技术。遥感影像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混合象元分解、光谱匹配、降维运算、光谱植被指数等,将其与地面非成像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实效性和普适性。

9)多角度遥感分析技术。多角度遥感技术主要指在地面BRDF和多角度卫星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与传统的垂直观测遥感方式相比,多角度遥感追求的不仅是地面目标的平面位置和大小,而且是目标在三维空间的结构特征的获取,运用多角度遥感监测技术,是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遥感监测的新途径。

10)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又称成像光谱学(HRS),是指利用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取许多非常窄且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能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因此,人们从高光谱图像上可以获取连续的光谱信息,这种信息能用于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中,能为我们探测植被形态和活力、监测土地覆盖变化和估计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提供方便[10,11,12]。

4 新型农业航空器研发

4.1 研发思路

目前,制约农业航空发展的关键因子是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本,而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有密切的关联关系。要降低作业成本,除了要降低作业耗材成本外,如植保作业中的农药与助剂,播种作业中的种子,森林消防中的水,航测中的影像耗材等,更重要的是降低飞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作业效率一般用作业面积效率和作业时间效率表示。作业面积效率用一个架次作业面积表示:

作业面积效率=商载量/单位面积作业耗材消耗量

如果是播种作业,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种量/单位面积播种量

如果是植保施药,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药量/单位面积喷洒量

作业时间效率用平均一个架次的作业时间与飞行时间的比率表示:

作业时间效率=作业时间/飞行时间

此外,还可以用调机效率来表示农用飞机使用效率:

(实际)调机效率=飞机飞行天数/调机总天数

绝对调机效率(理论调机效率)=(飞行架次数/理论每天可飞行架次数)/调机总天数

显然,提高作业效率主要是提高作业时间占飞行时间的比率,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减少非作业飞行时间,二是提高商载量,提高单架次作业面积。

降低飞行成本主要是降低燃油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主要是降低飞机购置成本和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提高飞机与机场使用寿命。

4.2 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1)提高飞机起飞性能。能在简陋的机场起飞,甚至可以在临时开辟的平坦开阔地起飞,或者适宜的简易公路、操场、晒场、水面起飞,或者稍加修整的农田、旱地起飞。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降低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

2)根据作业对象不同,设计不同的作业机型。对于航测、护林巡逻这样载重量小的飞行作业,可以设计稳定性好的超轻型飞机,甚至使用无人机。而对于植保、施肥、播种等作业,则设计超低空飞行性能好、载重量尽可能大、航程尽可能长的机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面积效率。

3)研发普通燃油航空发动机。使用普通燃油的航空发动机,不但可以降低飞行成本,还可以在普通加油站加油,更加方便作业,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研发价廉、耐用、低维护成本甚至免维护的农用飞机,以降低飞机购置和维护成本。

4.3 碟形飞行器研发

碟形飞行器是一种新型旋翼式飞行器,相对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来说,碟形飞行器结构更为紧凑,升力大,并且可以通过反扭矩作用使飞行器的扭矩平衡。因此,碟形飞行器具有如下5个优点:(1)采用圆盘式结构,诱导阻力极小,各方向中心轴对称受力均匀,可实现任意方向转弯,高速和低速性能俱佳;(2)采用垂直方式起降;(3)可任意对称分布发动机,可安装多个发动机和多方向安装发动机,动力大;(4)侧面投影面积小,雷达反射面积基本可以做到无反射状态;(5)可以作为太空飞行器。

目前国内外碟形飞行器主要包括非共轴式碟形飞行器和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两大类。非共轴式碟形飞行主要有美国德拉甘飞行公司研制的“德拉甘飞行器3”和“德拉甘飞行器X-Pro”、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esicopter、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VZ-7、日本基恩斯公司研制的“交战者GSⅢ”和“陀螺蝶形飞行器ⅡE-570”、上海交通大学的微型直升机。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主要有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密码”,“密码”除了军用外,在民用上可用于探测地下管道、反走私、森林防火和灾害中的搜救等[13]。

蝶形飞行器要应用于农业飞行,还需要着力解决动力系统和续航时间、稳定性及快速响应能力等关键问题。

鉴于目前尚在试验阶段,研制大功率发动机困难较大,可以先试制轻型、超轻型碟形飞行器,用于航测、护林巡逻,或者采取多方向对称安装发动机,试制较大载重量的碟形飞行器,用于植保、施肥、播种、森林灭火等。

5 我国农业航空管理改革

5.1 制定农用航空管理法,规范农业航空管理

根据现有航空法律法规,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起草制定农业航空管理法。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标准化的飞行区域申请与审批程序,统一空军、民航制空权管理和飞行安全管理、机场租用等管理程序和收费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审批的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简单、廉洁和低费用。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农业航空作业招标、合同撰写与签订、作业规划设计与质量监管、安全保障等操作与管理办法,确保农业航空作业高质量、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还要规定农用航空企业发展与管理办法,国家要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开发和农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5.2 制定农用航空作业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质量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测绘局、气象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农业航空作业标准,明确规定各种机型、不同作业对象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作业施工等技术规程,推广新的农业航空作业技术,规范作业行为,确保作业质量;制定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飞行管理标准,规范机型设计、选择、飞行器维护、机场建设、机场维护管理以及飞行员培训与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核算等行为。

制定植保航空作业技术规范,规定植保航空作业起始标准,禁止达不到航空作业标准的进行植保航空作业,造成不必要的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广谱杀虫杀菌剂,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规定植保航空作业间隔期,确保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恢复时间,增强生态系统的抗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植保航空使用的药剂生产厂家,要进行航空施药剂量试验,并在商品标签上明确注明航空施药量,以保证作业质量与施药安全。

5.3 盘活经营机制,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

飞行器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很高,不适合大量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农业部门自己购置飞行器,管理维护以及经营又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农林部门要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可以在我国现有的民用航空企业中,选择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经营管理好、信誉度高的民用航空企业,联合建立兼用型农用航空企业,适当兼并经营状况差的民用航空公司、农业航空站。与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测绘局、气象局等单位合作,联合购买合适的飞行器,交给上述民用航空企业,由民用航空企业承担飞行作业设计、飞行审批、作业飞行、安全保障以及日常飞行器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农林部门的零成本维护。

机场建设可以结合其他工程建设,如与有关军事、交通、城乡建设、水利等工程建设相结合,建设临时农用机场和简易农用机场,平时作为其他设施使用,只在需要进行农业航空作业时才使用,从而减少机场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

5.4 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研发,提高农用航空技术水平

3.农业技术员论文 篇三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谈到这部法律的实施时指出,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归根结底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明确推广服务内容。各地农业部门要坚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推广工作实际,分品种分区域遴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并向社会推介发布,引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各级各类推广单位要认真做好技术推广的试验示范工作,确保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要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推广农业技术。

要立足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构建推广服务机制。要健全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机制,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推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通道。

要发挥不同推广主体的职能,拓宽推广服务范围。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要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履行好法定的公共服务职责。要积极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发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通过各种鼓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广泛开展品种引进、农资供应、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指导、农产品市场营销等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活动。

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创新推广服务方式。要加强各类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配套组合和全程展示,引领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提高科学种养水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农技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推进农业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将先进农业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立法目的。各地农业部门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抓手,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组织全国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和70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在农村再掀“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自1993年7月施行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法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一些规定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指出,此次农技推广法经过近20年实施后重新修正颁布,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农民和70多万农技推广人员的期盼,对依法治农、科教兴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基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一主多元”格局的形式,新法确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管理原则,规定“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确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是此次修改的重要内容。新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因地制宜设立区域性推广机构。新法增加了可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定。新法规定: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新法还进一步完善了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规定: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镇机构岗位全为专业技术岗。为有效遏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占用业务人员编制问题,新法规范了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同时,新法还规范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资格。新法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区、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4.农业技术员工作总结 篇四

篇一:农技员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驷马镇农业服务站

聂启义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组织领导安排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农技工作推广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普及推广优良品种和成熟农业实用技术。一是选用优质高产良种。水稻主要推广了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玉米:主要推广了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油菜推广了“双低”优质品种;二是狠抓关键技术推广。水稻大力推广了旱育秧、立

体强化栽培、杂糯间栽等关键实用技术;三是积极推广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用大豆置换红苕,改“麦∕玉∕苕”为“麦∕玉∕豆”,做既节约用种成本、节省劳力、提高效益,又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形势。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全镇。抓好了春玉米、油菜、小麦高产示范片,及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春洋芋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户带动。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镇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

三、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注重实效实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领全站同志,赴我镇行政村进行农技推广培训工作,认真准备了盖膜春玉米栽培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讲解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培训人数5000余人/次。由农民提问的方式,农民需要什么讲什么,注重了实际和实用。特别是盖膜春玉米栽培、蔬菜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已被大部分群众所接受,并且从中受益。

虽然一年来自己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离组织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工作上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精神不够。二是在发展农业科技上办法少、措施少,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在发展农业科技的信心不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更好的做好今后的工作,为我镇农业科技和经济的超常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12月18日 篇二:农技员工作总结

农技员工作总结

半年来,按照县农委的要求和部署,我做为一名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小麦、水稻、大豆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农业科技推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选择高素质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在我乡以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10户素质较高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户带动20户辐射户,全面带动各村民小组的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上半年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用BB控释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半年来入户时间达6天/户,总入户时间60天,同时辅以集中培训和现场交流会形式开展。及时发放示范户门牌。

总之,我将努力工作,加强实践,积累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为发展黄坝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作贡献。篇三:农业技术员述职报告

农业技术员述职报告

鲁玉红

2011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站的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本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而且结合本站工作实际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一方面在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积极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并记好笔记写好心得。另一方面,加强对涉及农业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对自身政治理论及业务方面的不断学习和提高。从而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按照廉政手册的要求办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服务“三农”的工作中。

二、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完成上级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1)围绕乡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按照县委提出加大基地建设,抓好支柱产业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大力推广核桃、中药材、永乐金米、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种植,尧峪村“生贵式“大棚蔬菜已初具规模。

(2)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新的栽培实用技术,并对各村进行观摩。

(3)沼气方面:在县农业局的安排部署下,今年我乡沼气任务为84个,全乡12个行政村现已安排到位,预计10月份能顺利完成。

(4)粮食直补:在县农业局的安排部署下,我乡粮食补贴玉米为14870.5亩,小麦8874.6亩,谷子490.2亩,杂粮3178.9亩,目前已经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在工作中不断找差距、找不足,适时地进行批评及自我批评,改进自身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廉洁自律,做勤政廉政的表率:

5.农业技术员岗位的基本职责 篇五

1、严格执行基地种植计划,辅助场长做好生产规划,农技农艺方案、实施与管理方案;

2、农业生产技术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3、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标准、业务流程的建立、完善和执行;

4、负责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园艺热带果树方向,全日制本科专业学历;

2、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3、具有农业基地相关工作经验3年以,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强;

6.农业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生产 篇六

1 农村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1.1 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就

1.1.1 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对世界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 粮食、棉花、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农产品供应丰富, 为我国市场稳定和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 支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2 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开发应用了大量先进农业实用技术, 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竞争力。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油菜、航天育种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取得了盐碱地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持续有效控制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取得明显成效,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另外, 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改革, 编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11) 》。2005年4月, 国家农业部与科技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05年农业部颁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实施了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从2004起开展以“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4~2008年共培训1580万农业劳动力。2008年底在全国启动了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 至2009年10月底, 培训各类人员80余万人。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不足。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推广经费不足

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 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步履十分艰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

目前, 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专业学历的人员较少, 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较高。受编制限制的影响, 近年来一直没有新进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严重影响推广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受经费缺乏的影响,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不强, 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特产、养殖、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方面知识的需要。

1.2.3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并且缺乏“科技兴农”积极性、主动性

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对象, 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要求较高, 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低水平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民缺少足够的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同时, 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对于新兴的农业技术, 大多数的农民采取观望态度, 不愿积极主动学习使用新技术。虽然有的农民愿意接受新技术, 但由于资金缺乏等问题, 自身没有足够能力去配备相应的农业设备, 这也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农民缺乏“科技兴农”主动性还源于部分农业科技效益不高、收益不明显。

3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三农”问题,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基层农业站基础地位的认识, 克服传统的大农业思想, 消除片面追求政绩和急功近利思想, 在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的前提下, 扎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发挥基层农业站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用。

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方式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骨干人员培训、举办技术短训班和技术讲座, 加强知识更新, 重点学习农村新兴产业方面的知识, 提高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养多面型人才。

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进行。要加强基层农业站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合作,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 通过展示, 增强农民群众的感性认识, 提高农民群众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要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农业合作组织、农资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好的掌握运用农业科技, 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因此从根源上来讲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事业, 要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完善农村各种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 将农业科技寓于农业文化的发展之中。与此同时, 政府必须要积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深入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帮助广大农民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强化政府各部门的责任, 切实担负起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重任, 针对农村发展现状, 采用不同的科技文化建设方案,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镇为依托, 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切实做好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工作。

4 总结

7.浅谈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篇七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0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技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已经被社会和农民所认可。如何使农业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1农技应用现状

县域内初步健全了多层次农技推广体系,各乡镇都配备了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还有来自农民中的兼职技术员。同时农广校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农业技术在农民种植中的应用有了很大进步。结合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逐级开展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促进和提高了农民生产与经营水平。

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监督和抽查工作,抽查种子企业和种子样品。确保玉米种子、水稻种子质量合格。积极推广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止植物疫情跨区传播。根据农民的需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由农广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同开展产前与产后结合的全程信息服务,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直供配送服务,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结合的农资连锁服务。积极探索了技物结合服务模式,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发展订单农业。

2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其次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最后是资金保障的问题。这几种因素始终制约着农技推广的发展,尤其在一些偏远乡镇,农技推广仍然很困难。具体表现在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政绩工程推广,农民难以接受:广大农民素质偏低,按习惯、按传统进行农业生产,不乐于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不高:农业技术人员的农技知识更新换代滞后,没有学习和考察的机会,仅有的知识是从书本和媒体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对于新技术和新品种接触不到,没有实践试验;资金缺乏,推广工作经费难以为继。

3影响农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在农村,由于传统农业形成的习惯,以及农民根深蒂固的种植意识,都是影响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利用科学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目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农技推广体系显得很不适应。职能不清,素质不高,机制不活,体制不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公益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不能分开,从而导致人员工作绩效难以考核,视野狭窄,局限在乡镇中,农技人员学历低,农技知识匮乏,用在农技推广中的资金缺乏,推广经费几乎没有。如此种种严重影响新技术推广和开展。

4农技应用的建议与对策

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指提高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而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效率。农技人员要正确评估自身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主动学习,追求发展,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出一份力。

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加强培养农民带头人。有这些接受新事物快、科学种田意识强的人带动,选择好的项目和品种,就可以试验并铺开。同时注重新型农民的培养,防止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形式化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批农民带头人,建立农业技术专业协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真正把协会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另外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在农民中大力开展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活动,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想办法、做贡献。政府部门多扶持,拨付一定的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利用农广校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普及,培训内容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通过县、乡、村3个层次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进行培训,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结合起来,直观、具体、生动地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

做好基層农业技术转化工作,是利民、利国的大事,吉林省号称东北粮仓,没有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就很难有高产的粮食生产。所以快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73

8.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八

摘要: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致走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推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从当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及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两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科技

1概述

现代农业在城市非农产业中占据着部分生存空间,在大中城市市场、资金、技术及信息等优势的充分发挥基础上,借助于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经营的国际化等趋势,促使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成熟。同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人们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由此也促进了当前农业的生产效率。

2当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2.1农民所掌握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生产资金有限,现有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和采用就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大部分农户对生产资金的掌握是有限的,因此就无法有效支付新技术的费用。在零成本条件下,要想获得相应的技术成果,农户就不得不在可支付的范围内选择一项技术成果最好的技术,这样在经济上才不被制约。另外,有的农户还要求改进信息和技术,当反馈到科研部门后,就会增加科研主管部门的研究成本,不利于获得利润。2.2农户的科技文化觉悟差。农户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不能及时的吸收和理解。将农业技术提供给农户的过程中,农户自身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文化程度低、经营方面缺少远见,没有科技意识,这些问题就使新技术的能力没能被广泛认可。

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3.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一支现代农业推广人才队伍一是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以便明确各级农技部门职责,从而使责任农技员制度得以全面实施,并发挥出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以及首席专家在产业指导、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坚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三是推进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农业远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确保农技推广事业能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还要加强政策监管制度,使农业科技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3.2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力求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并将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定为:如何解决生产与科研相脱节问题。彻底根除科研、生产和推广相分离的现象,重新整合当前分散的管理体制,摒弃以往的保守观念,不能继续重成果、轻转化。3.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不仅有利于普及农业技术,同时也能不断完善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扩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制度,最终有效的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职业教育体系和经济服务功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得以完善,可以促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此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建设,执行好技术市场管理法、新品种保护法、农业技术合同法等。调动起农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起一个新的方向。3.4农业推广内涵要拓展,提升农业产业。一是对农业的`多种功能进行开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升级当前的农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提升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将科技知识送入到农户家中,多给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信息和产品流通状况信息等,高度重视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并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政策支持力度也要加大。3.5健全农业产业,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一是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实行继续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例如: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和工业龙头企业。二是制定并完善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保障农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安全都符合规程进程的实际要求。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产后加工以及产地环境实行标准化管理。

4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4.1纯农业向综合企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应该是以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作为基础,并坚持以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为长久的发展目标,应该是集农业种植、养殖,环境绿化,观光旅游,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在这一基础上就兴起了“都市农业”。4.2“平面式”转变到“立体式”发展。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是有“空间差”和“时间差”的,利用这个条件就可以进行各种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有效利用光照、土地、作物、动物资源,由此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途径、多层次的优质农作物生产模式。4.3单纯生产逐渐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发展。以往单纯的生产企业逐渐转变为繁殖、养殖、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企业。有一些企业已经有自己的研究机构,研究项目,一大批龙头企业由此兴起。4.4农业机械化转变为电脑数字化、自控化发展方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轻了体力劳动。同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农业机械装备及其监控系统迅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农业生产过程更精确,也更科学。使用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仪器和各种检测仪器的农业机械,有利于人们采取相应的操作处理好各种变异情况。结束语总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要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并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浅析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趋势[J].科技信息,(2).

[2]闫敖宏.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6).

[3]黄娟.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5).

9.农业局年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九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抓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依靠科技、防灾避灾,认真吸取近年来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沉痛教训,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县农业生产灾后面临的问题,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力争抗灾夺丰收。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33.8万亩,总产达到11.19万吨,比上年增加2430吨,增长2.2%。现把2015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结如下:

一、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

2015年,引进回水稻新品种天优863、玉米新品种瑞玉

11、小麦新品种蜀麦969、油菜新品种德油杂188等4个,在我县不同生态条件的坝、丘、山区开展试验示范,其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已得到农民认可,部分品种将成为我县明年的主推品种。

二、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2015年,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技术、简便农业技术和增产增产增效农业技术。全县推广旱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5万亩,推广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0万亩、推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2万亩。通过示范推广,把实用的、简便的、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带到千家万户,降低了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效益。

三、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片是展示我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的窗口,也体现我县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根据部、省、市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四川省优势特色油菜产业布局,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我县开展了油菜、小麦和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累计向示范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物资60余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5期,印发技术资料1万份、培训农民0.2万人次。并在青州、梧凤、三洞、吴场、黄土、木城等乡镇建立了万亩油菜、小麦、水稻高产示范片,中心示范片设在青州乡的东山村、吴场镇五显村、三洞镇恒心村、黄土镇东月村。并开展油菜、水稻集中育苗工作,集中育苗做到五个统一:一是实行农资统供;二是开展技术统训;三是统一机械化耕作;四是苗床统一专人管理;五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片平均油菜亩产达到201.3公斤,比上年增加16.7公斤;示范片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03.2公斤,比上年增加38.5公斤;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10.7公斤,比去年增加62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最高单产达到726.6公斤。通过开展高产创建,狠抓示范带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障粮油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创我县粮油生产工作新局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2015年,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29户,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种植粮食1.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0.69万吨,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高于全县平均单产十个百分点。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县共有种植粮食的家庭农场12个,比上年增加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1个,流转土地面积1万亩。15年依托项目,整合资金(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等)2500余万元,集中打造高产示范区,并依托青州乡植保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万亩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中育苗、规范化栽培、配套增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家庭农场油菜最高亩产达到216公斤,小麦最高亩产达到521.5公斤,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26.6公斤。

五、依靠科技、实现防灾避灾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灾情,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应对,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变以抗为主为防抗结合,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一是坚持以早制旱。合理安排作物播期,适时早播、早育、早栽、早管,把大春作物需水临界期安排在自然降水丰沛时段,躲过夏旱、伏旱危害。二是坚持以旱制旱。在干旱常发区和无水源保障的地区,主动扩大春玉米、红苕、豆类等耐旱保水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抗逆性强的耐旱作物品种,坚决把高塝望天田、漏筛田和无水源保证的两季田改作旱作,全县改旱面积达到380亩,有效规避旱灾风险。三是坚持以改制旱。狠抓旱地改制,大力推广中厢、宽厢带状种植。四是坚持以调制旱。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五是坚持以科技制旱。大力推广节水栽培、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增产关键技术,全县旱育秧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万亩、免耕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六、顺利完成三项补贴试点工作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今年,中央启动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加强耕地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耕地地力保护。按省市要求,我县及时召开由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三项补贴工作会议,会上对补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核实和督查。截止7月底,全面完成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三项补贴资金2778万元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配合中国人寿保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对全县受灾乡镇的水稻、玉米、油菜受灾损失进行的鉴定和认定工作,让农民及时得到赔付。一是成立以农业技术专家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领导小组,负责受灾损失的鉴定和认定。二是广泛宣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造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稳定农民收入、分担农业风险的惠农政策。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规范操作办法,细化工作职责,并积极制定和探索受灾作物的损失认定标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能量。明年工作计划:

1、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指导粮油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在全县更大范围、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地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提高我县粮油生产水平。在全县建立油菜、小麦、水稻万亩示范片4片,辐射带动全县粮油作物均衡增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实施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开展好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二是在项目安排上重点针对适度规模经营,技物配套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创新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4、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搞好核查与监督,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推动并形成农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成覆盖我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三是统筹安排种粮大户补贴,补贴资金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中统一安排。

10.2011年农业主推技术 篇十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

3.温室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二)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1.西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2.东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3.华北地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4.黄土高原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5.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技术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四)秸秆还田快速腐熟应用技术

(五)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人工释放天敌控害技术

2.害虫诱杀技术

3.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4.蝗区生态控制技术

(七)毒饵站灭鼠技术

(八)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农机主推技术(5项)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耕整地、播种(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1.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2.机械化深松技术

3.“两深一精”和镇压机械化技术

4.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5.双季杂交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6.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7.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械化技术

(三)机械化收获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

3.薯类(马铃薯、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4.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

5.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五)植保机械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1.便移式动物防疫自控消毒机械化技术

2.高效远射程均匀雾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

3.设施农业常温烟雾植保机械化技术

4.果园新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5.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水稻(7项)

(一)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

(二)水稻钵苗机插技术(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三)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四)水稻抛秧、摆栽与直播栽培技术

(五)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六)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七)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麦(9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二)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四)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五)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一)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

(二)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

四、东北地区

(一)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玉米(6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二)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二、西南地区

(一)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

三、北方地区

(一)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

(二)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

(三)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大豆(4项)

一、东北地区

(一)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二、黄淮海地区

(一)麦茬夏大豆节本栽培技术

三、南方地区

(一)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棉花(6项)

一、长江流域

(一)杂交棉增密技术

(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三)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方法

二、黄淮海地区

(一)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

油菜(3项)

(一)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

(三)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2项)

(一)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二)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2项)

(一)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的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2项)

(一)柑桔大实蝇综合控防技术

(二)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

畜牧兽医(17项)

(一)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三)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

(四)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

(五)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

(六)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七)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八)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

(九)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

(十)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

(十一)青贮饲料生产技术

(十二)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

(十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草原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2.器械防治鼠害技术

3.草原牲畜豆科醉马草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十四)糟渣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十五)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

(十六)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

(十七)兔球虫病防治技术

渔业(9项)

(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三)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四)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五)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六)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

(七)海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

(八)盐碱地生态养殖技术

上一篇:房屋及门市租赁协议下一篇:浅谈我对国防发展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