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2024-10-24

江西抚州市导游词(精选11篇)

1.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篇一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2.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篇二

4月27日, 以台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主席张启盟为代表的台湾农业交流考察团慕名来到江西抚州, 希望寻找合作项目。目前, 抚州市有台资企业127家, 投资总额达8.25亿美元。2014年, 这些台资企业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 从台湾进口400多万美元。台资企业在抚州市引进外资中独占螯头, 占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的70%。按产业分, 一产企业占投资总额的8%, 二产企业占投资总额的68.5%, 三产企业占投资总额的23.5%。二产企业中, 又以轻纺、服装、制鞋等产业为主, 有30多家, 约占抚州台资企业总数的25%。

3.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篇三

科普宣传手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实施“科普惠农”项目后,抚州市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改善科普宣传手段,提高科普宣传能力,获奖的农技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大都配备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DVD影碟机、电视机、投影仪等,科普宣传设施得到充实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得到发展。江西柳浪农业应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丰蜜桔科普示范基地把项目资金使用重点放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上,购置了科普汽车、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DVD影碟机、电视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经费达13.6万多元,占项目资金的68%,公司2009年共举办科技培训、科普讲座、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等活动100多次,更新科普宣传栏8次,发放各种科普读物3万余册,受益农户达2万多人次。

科普培训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资溪面包行业协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要求,举办了20期科普培训班,共培训学员4600人次。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问题,市科协特别邀请辽宁、河北、安徽等省的“全国科普致富大王”到临川、东乡等县(区)作科普致富创业报告。其他县(区)都各尽所需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全市共培训返乡农民工2.3万多人,5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培训效果良好。

科普成果转化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临川区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平台,充分发挥其科普教育、示范功能,大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推广了虎奶菇栽培技术、金银花苍源一号品种、花卉新品种、临川西瓜改良等12项新品种、新技术。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科普示范基地通过市场调查,对杂交水稻制种市场行情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费近5万元,引进荣丰A432等7个新品种,推广杂交水稻制种直播技术3000多亩,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上的直接转化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实效。

科普致富步伐得到了进一步加快。崇仁麻鸡协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资金投入,增强协会对麻鸡苗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切实维护了麻鸡饲养户的切身利益。2007年,在麻鸡鸡价比往年上涨30%以上的情况下,该县麻鸡苗价格只上涨10%左右,而且对协会会员鸡苗价涨幅严格控制在5%以内,广大会员实实在在感受到协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养殖户仅此一项就户均增收2000余元,2007年协会会员养殖户户均年收入达32000元,人均收入近7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约60%。

科普惠农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5年间,抚州市“科普惠农”项目实施单位都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南城县柑桔协会不但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而且在上唐镇、里塔镇、新丰街镇和县城设有科普惠农服务店点,以“一个中心站和4个服务店点”的形式开展科普服务工作。5年间,全市共有1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带头人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省科协、省财政厅授予的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谢建民 康新兰 编辑:陈焕标)

4.江西各市导游词 篇四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之滨,长江南岸赣江下游。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全市设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五个行政区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辖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总面积7402.36平方千米。(人口454.54万。)

这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赞誉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并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如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6年进入国家卫生城行列。

南昌市素有江南水乡之称,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城内有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外有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可谓城在湖中胡在城中。

南昌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远在五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开拓,繁衍生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灌婴大将军驻守南昌一带。次年设立豫章郡,灌婴率部在此修建一座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是南昌建城的开始,寓昌大南疆之意定名南昌。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近年来南昌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将南昌评为全球十大动感都市之一。南昌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工业城市。此外南昌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南昌历来都是南方重要的商贸流通城市,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著名的洪城大市场是全国九大日用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

南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有一江南名楼滕王阁,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代表的古文化旅游,有以八一起义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有以梅岭象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有以绿洲中的沙漠后田沙漠生态旅游景区和世界城市候鸟之最天香园为代表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可谓五彩纷呈。

九江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 九江,位于江西北陲,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之滨,庐山之畔,被誉为江西北大门是赣北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教的中心,他也是江西唯一的山水生态港口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总面积约18823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呈蕉叶状,地处丘陵低山区,和鄱阳湖平原地带,山地丘陵平原江湖具备,俗称六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九江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城。她的历史可以追溯的秦汉时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曾以浔阳柴桑江州等名著称于世,九江区位条件优越据三江之口当四面之衢七省通联。明清时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她东枕鄱阳湖,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北濒长江,襟江带湖雄踞三省要冲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行商必经兵家必争之地,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成为向西方列强开放的通商口岸。

九江还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之城,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她的山水不仅哺育出了陶渊明、黄庭坚、陈三立等一代代成就卓著的家乡儿女,而且也吸引了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康有为等诗文巨擘,同时还陶冶了释慧远、陆修静、吕洞宾、虚云法师等高士名僧。九江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亦给九江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诗词书画、铭文碑刻、轶文趣事和种种文化胜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古今老少成诵;东林净土、云居禅院天下佛门景仰;白鹿洞书院、粟里醉石、周瑜点将台、白司马花径、灌婴浪井、南崖山谷祠驰名四海。它们交相辉映,闪耀着九江文化的灿烂光辉!

九江还是一座风光旖旎旅游城市。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神奇的大自然赋予这座城市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18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分布了40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以庐山为龙头包括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6区,石钟山龙宫洞点以及长江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九江集名山名江名胡名城于一体,其品味只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稠,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

上饶

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东林浙江衢州,北连安徽省黄山,南接福建武夷山,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南部与福建交接绵延着武夷山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7.7米是大陆华东第一高峰,中部怀玉山脉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国著名景区三清山的中心地带。北部赣皖边境的鄣公山及黄山余脉大部为低山和丘陵,间有连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纵横,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阳湖平原,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上饶古称信美之郡,因山郁珍奇上等富饶而得名。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系豫章郡地设鄱阳郡以来以后18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直到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全区现辖10县1市1区,总面积2.28万平方千米。人口670万

上饶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分温热温和温凉三小气候区,具有春秋短夏冬长的季后特点。全市有林地1911.58万亩有大量的国家珍稀树种和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达5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野生动物繁多,矿产丰富地下已探明的工业矿藏达70余种,亚洲最大的德兴铜矿就在上饶境内,是一座资源宝库。

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和先辈们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上饶众多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因其地质构造的唯一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美学美景的独特性,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婺源优雅的徽派古民居和秀丽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龙虎山地质公园的龟峰园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自古就有江南小盆景之称,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湖区湿地面积4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等贤哲,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名人雅士无不欣然而至为之倾倒,南宋辛弃疾晚年寓居上饶写下数百首吟唱古今的诗歌,此外还有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志士,还有承载着上饶革命斗争精神的上饶集中营等,诸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文明异彩流光,瑰丽多姿,成为上饶市文化昌明的历史见证。

吉安

吉安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她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倍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华南经济权相呼应,位处香港、广东经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带,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中原通往东南沿海的“黄金走廊”。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千年古城——吉安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窑——吉州窑、千年古铜——新干商代青铜器、千年古书院——白鹭洲书院、千年古刹——青原山净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钓源、千年古墓——吉水东吴大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状元20位,榜眼、探花32位,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当代伟人毛泽东、邓小平的祖籍也在吉安。

吉安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吉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锻造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里,吉安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仅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5万余人,从吉安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达147名。

吉安是“三色辉映”的旅游胜地。吉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红、绿、古”交相辉映。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属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井冈山、三湾、东固为代表的革命遗址遍布全市,拥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址425处近千个点,其中国家级红色文保单位2处28个点,省级17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现有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等4个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庐陵文化久负盛名,文天祥纪念馆、欧阳修纪念馆、西阳宫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吸引许多国内外历史文化人士前来观光考察。

景德镇

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黄山怀玉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境大小峰峦密布地势旁高中低略似盆状,唐代改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真宗皇帝将其年号赐给景德镇,景德镇这一市名沿用至今,景德镇历经宋元明清四朝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全市面积5256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景德镇处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和众多旅游热点区域的中心地段,在景德镇周边方圆200千米的范围内有六山两湖四大世界遗产分别是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和武夷山,千岛湖鄱阳湖,还有四大世界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黄山,世界文化景观庐山,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文化遗产西递,宏村。

景德镇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60.9%拥有多种动植物资源,景德镇素有一瓷二茶之说,茶叶是景德镇名产之一,早在唐朝这里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浮红茶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得雨活茶还被选定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汉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程都之源,其制瓷历史悠久,始于汉世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尤以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青花玲珑瓷四大传统名瓷著称于世。景德镇的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保存了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遗址,古窑和与制瓷业有关的古代建筑,他们记录和反应了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内涵。历代瓷器珍品以及现存的陶瓷历史文化遗迹,系统而完整为全世界产瓷地所不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景德镇作为世界瓷文化中心的地位凸显,历史和人文在这里交织,跌宕演绎的千古瓷都,气韵相生的旅游名城吸引这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加之其特有的古色绿色和红色旅游资源,又给景德镇添加了淳朴迷人和神奇。

萍乡

萍乡乃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获萍实于此,故名。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临宜春,南接吉安,西通湖南株洲,北靠湖南浏阳,是江西和华东地区的西大门,在赣西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

萍乡历史悠久,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三苗族在这里生产劳动繁衍生息。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越,战国为楚地,汉高祖刘邦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设立萍乡县,建国后书南昌专区,1960年彻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萍乡为省辖市。现辖芦溪上栗莲花3县,安源湘东2区和萍乡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827平方千米,人口180万以汉名族为主。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萍乡,代有贤能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流芳于世。其中有流风余韵百世犹师之称的刘元卿,有才思敏捷的刘凤诰。有浩气长存的文廷武,还有勤勉治学的李有棠和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等。

萍乡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中国傩舞之乡,花炮之乡,花果之乡,并且有江西煤都,中国化工陶瓷之都,电瓷之乡的美誉,著名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俊秀自然风光与一身,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和规模庞大的瀑布群,山中有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和国家珍惜动植物资源。杨岐山佛教禅宗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萍乡保存下来的傩文化丰富完整全国罕见,傩庙,傩舞傩面具三宝俱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萍乡花果造型独特营养丰富,有清热祛寒止咳化痰等作用,1930年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萍乡还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举行的萍浏醴起义,其指挥部就设在萍乡。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毛泽东刘少奇李三立领导的安源革命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萍乡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发祥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红色旅游资源十分厚重,毛泽东在安源部署组织了秋收起义,继而率部进军井冈山,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余

江西钢城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总面积3178平方千米,距省会南昌市150千米,现辖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体,人口112.6万。

新余原名新喻,因渝水而得名,三国吴保鼎二年,始设新渝县,迄今以后1700多年的历史了,其后新余行政建制几经变更直到1983年恢复新余市。她地处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中部,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浙赣铁路横贯东西,赣粤沪瑞武吉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昌北和黄花机场仅两小时左右车程,袁河水系直抵赣江,形成了陆路航路水路立体交叉的便捷交通。

新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片灵山秀水曾养育了大批名人志士,有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代权臣严嵩,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医学巨子何大一等皆出自新余。明代宋应星的世界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在新余完成,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并写下了兴国调查这一光辉著作。

新余市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工业化率58.4%,已形成钢铁光伏新材料电力为支柱的八大产业体系,电力资源充沛,是赣西电力负荷中心,建有江西目前最大的输变电工程,矿产资源富饶,已发现铁铜等32钟矿藏其中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

新余的主要旅游区是仙女湖,还有洪湖古洞,严嵩万年桥还有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万年桥、大岗山、百丈峰、魁星阁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近年市区新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风范的袁水园、城区五湖、太阳城、仰天岗风景区等。位于新余市西南郊是东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故事的发生地,有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99个岛屿星罗棋布,湖水清澈见底原始森林神秘诱人,湖区自然风光秀美朴实,具有幽秀奇雄的特点,景区内有曲水通幽,港汊相连得舞龙湖,有水流湍急两峰对峙的钟山峡,有烟波浩渺千帆竞渡的铃阳湖,有绿色基因库,大岗山等,在仙女湖这片古老神奇的灵山秀水有群岛峡谷曲水,植物基因宝库,水下千年古城三绝,集水文化,仙文化于一体,山水相映,水天一色,让人充分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

抚州

抚州地处江西东部南接赣州而通港粤,东邻鹰潭而连沪浙,西毗吉安萍乡而出湖南,北挨南昌九江而入鄂皖,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人口400万,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会南昌仅100千米,于省内著名景点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等车程只需3小时。抚州是中国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地湿润农林土特产十分丰富,如南丰蜜桔,广昌白莲,临川西瓜,崇仁麻鸡,均名扬海内外,抚州盛产葛麻桑棉等纺织原料,数千年前,抚州人就利用野葛纤维纺织葛布,明代被列为贡品,近千年来宜黄县的夏布素复盛名,唐阴镇是当地夏布漂染和集散之地,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的名谚道出其当年的繁荣。历史上抚州不仅农业手工业属全国先进行列,商业贸易也非常发达,是闻名全国的江右商的代表。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俊杰,孕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宋代以来抚州群英荟萃,英才辈出,如锐意改革的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诗坛巨擘晏殊,晏几道父子,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人称百事大儒的思想家陆九渊等,民间艺术也是婀娜多姿,邑间傩舞被誉为中国舞蹈艺术活化石,宗教之佛教道教天主教与儒教兼容并发。抚州文化的厚重与博大,使之成为一朵奇葩,在中华辉煌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一章,抚州山川锦绣,风光俊美,境内河流纵横,抚河是全省三大水系之一水韵天成,林木丰富植被良好,在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景观星罗,湖峰斗奇。南城麻姑山,飞流奔泻双炼成瀑,有美丽神奇的仙家传说和颜真卿亲笔的天下第一楷书,人称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资溪马头山原始森林苍莽无际,生云驻雾,如入九天,流坑乌江十里香樟,沐霜千载,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蔚为壮观。这里山秀水灵,风光旖旎,历代许多文人墨客为抚州的山水风光所陶醉,汤显祖赞美自己的家乡是远色如江湖,烟波古临川。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文化遗存与壮美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宜春

宜春市位于江西西部,南连南昌,西近长沙,地处湘赣要冲,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汉高祖六年堂邑侯陈婴奉命在秀江之畔筑城立治,迄今有2200多年历史,现辖一区三市六县总面积1.87万平方千米,人口540余万。

宜春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季咸宜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江西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宜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袁州脱胎漆器万载傩舞文化,上高农民摄影,宜丰根雕艺术,奉新潦河奇石,丰城剑邑文化,高安采茶戏曲,奉新华林书院,靖安民间诗词,铜鼓客家文化,樟树中药炮制的传统工艺,这些凝聚着宜春人民智慧的民俗旅游资源都将给游客带来高品位的审美享受。

宜春文化积淀深厚,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韩愈曾写下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得诗句赞美宜春,宜春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历史名人如汉代高士徐孺子,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唐代诗人刘慎虚郑谷,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诗人揭傒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史学家陈邦瞻,抗倭名将邓子龙,现代名人有革命家熊雄,民主斗士杨杏佛,戏剧家熊佛西,物理学家吴有训等,宜春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奉新百丈山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历史上马祖道一,百丈怀海,仰山慧寂等高僧大德荟萃宜春,使得宜春的禅宗文化丰富多彩,月亮之都宜春,以明月山为核心源流,拥有独特的月亮文化,山在月中明,月在山中行,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一座明月山就是一部积淀着月亮文化的典籍。古老的明月山,处处彰显出山月相融,泉月相印禅月相通,农月相趣,人月共欢的独特魅力。

目前宜春以禅宗圣地,月亮之都为全市旅游总体形象,正在精心打造五条旅游精品线路,月亮文化之旅,领略宜春浪漫的风雅,禅宗神圣神之旅,感受宜春的佛国风仪,古色人文之旅,体验宜春的民俗风情,红色故土之旅,采撷宜春历史的风采,绿色山水之旅,饱览宜春秀丽的风光。

赣州

赣州又称赣南,建制于汉高祖6年,繁荣与两宋时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位于江西省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境内现生活着29个名族少数名族主要有畲族,回族瑶族等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界地区,地势周高中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她处于我过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陆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赣州气候宜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拥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尤其适宜发展一橙桔柚为主的果业,因而成为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茶叶桔生产基地。这里还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74.4%,现有高等物种2600多种,有绿色基因库之称,赣州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达64钟其中黑钨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在中国革命史上,赣州拥有着光辉的一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中时期,这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赣州的瑞金市,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10.8万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现有中央和国家40多个部委在这里寻根溯源,建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赣州市江西省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故有江南宋城之誉。这里古迹众多,有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的古城墙,有中国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排水系统福寿沟,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的郁孤台,这里文化厚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客家文化的孕育地和传播地,更是风水文化发展和形成的地方,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海瑞都曾驻足赣南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岳飞戚继光石达开等一批名将也在赣南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赣州的秀丽山水一定能让你忘却城市的喧嚣,市井的烦扰,享受回归自然释放压力的快感。

鹰潭

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的鹰潭市地处江西东北部,背靠江西腹地,面朝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市区龙头山下有一深潭,谭深水碧,绿如鹰眼,岸边古樟参天,绿树成荫,雄鹰翔其上,涟漪兴其中,上有鹰下有潭,故名鹰潭,鹰潭现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和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总面积3554平方千米,总人口110万,鹰潭建市时间不长但以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兴的工业城市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工业旅游和交通已成为鹰潭的优势产业,鹰潭对外交通优势明显,是连结闽浙皖粤湘赣诸省,沟通东南沿海地区同内陆腹地的交通重镇,交通十分便利,被誉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在这里铁路干线连接四方,浙赣鹰厦皖赣三条铁路干线在境内纵横交汇,鹰潭港市信江沿线重要港口,主航道与鄱阳湖相连,与长江水系相通,已形成黄金水道。

鹰潭有全国储量最大的银矿贵溪冷水银矿,华东骨干火力企业贵溪电厂,享有天下第一刀美誉的余江雕刻厂也坐落在这里,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大流通带来大商贸,鹰潭人气兴旺,物流活跃,年过往游客7000多万人次。

5.江西导游词介绍 篇五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__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有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饰。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7、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徒弟,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长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6.江西导游词日语 篇六

ホールに入ると、私たちは創立七十周年の際に、江沢民総書記がここで見学して残した記念の軍旗が掲げられているところ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みんなが今見ている部屋は武装蜂起部隊の衛生員の部屋で、向こうは警備員の部屋で、真ん中は天井で、天井は風を通して採光するだけではなくて、天円地方の意味も含まれています。地上の玉石は一つ一つの金元宝を象徴していますが、これらの空白の線は巨大な錠のように見えます。天井の周りにある四つの水筒は大旅館の消防設備で、蜂起の時に蜂起軍に水を飲ませます。当時のホテルのほとんどの建物は木造で、解放されてからようやくレンガの構造に変わりました。

次に私達が見に行きたいのは江西大旅社の祝賀ホールです。ここはもともとお金持ちのために祝い事をするところです。蜂起軍の指導者はここで何度も重要な会議を開き、蜂起に関する問題を展開しました。ここに陳列されている4つの太師椅子と、2つの茶卓とあちらの姿見は全部オリジナルで、他の家具は全部複製されています。この鐘は南昌の蜂起が鳴った時刻を指しています。1927年8月1日午前2時です。大講堂の右側は9号室で、ここは武装蜂起時の軍事参謀団の会議所で、当時ここの住宅価格は三元の一日でした。一方、大洋は人民元に換算して大体100元でした。左に10号室があります。蜂起の時、蜂起軍の指導者たちはここで働いて休憩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

二階に来てください。これは25号室です。周恩来さんはここで仕事をしていました。ここもホテルの一番いい部屋です。床に落ちたガラスだけではなく、電気と電話もあります。

二階のホールに入ると、みんなが見た五体の彫刻は南昌の武装蜂起の主な指導者です。周恩来、葉挺、賀龍、朱徳、劉伯承。両側のレリーフは北京人民英雄記念碑から拓印されたのです。続いて前に進むと近代的なスクリーンプロジェクターが見えます。朱徳はどのように酒席を設けて、マージャンをして、食事をするという名目で、敵軍の団長と副団長を牽制して、蜂起を順調に進めるかを示しました。

南昌の蜂起は1927年に国共両党が協力して破裂し、大革命が失敗した状況のもとで爆発しました。1924年初頭に国共両党は統一戦線を建立しました。5月に孫中山先生は黄埔軍校を創建しました。1926年7月に北伐戦争が始まり、北伐戦争の巨大な勝利と労農運動の盛んな発展が蒋介石反動派の利益を触発しました。上海華東は反革命クーデターを発動しました。7月15日、汪精衛集団はまた武漢で分共を宣言しました。第一回の国共協力が全面的に破裂し、無数の革命者が血の海に倒れました。大革命は失敗されました。

革命の失敗によって、中国共産党中央は武装闘争の重要性を認識し、7月上旬に陳独秀の右傾投降主義の誤った路線を否決しました。7月13日、政局宣言を発表し、武装闘争と土地革命の総方針を確定しました。その後7月中旬に、中国共産党は九江同志の提案によって、南昌で武装蜂起を行うことを決定し、周恩来同志を党中央に派遣してこの蜂起を指導しました。1927年7月24日、張発奎は葉挺に通知し、賀龍は廬山で軍事会議を開催した。当時、会議の内幕を知った葉剣英は廬山から九江に駆けつけ、九江甘棠湖の小舟の上で葉挺と約束した。

7月27日に前委員会が成立した後、準備の状況によって決起が予定されていた28日の夜から30日の夜に変更されました。7月28日、周恩来は賀龍指揮部に来て、蜂起計画を賀龍に伝え、彼の意見を求めました。賀龍は党の決定を断固として支持すると表明しました。周恩来は以前の委の名義で賀龍を蜂起部隊の総指揮者に任命しました。蜂起の時間は1927年8月1日午前4時に予定されています。その後、軍に裏切り者が現れたため、蜂起は2時間前に午前2時に行われました。

これは1927年の南昌城の沙盘模様です。その年の南昌城の周りに城壁があり、全部で7つの城門があります。都心の白い大きな建物は江西大旅社です。この近くは当時の蜂起部隊の駐屯地で、蜂起に参加した部隊は賀龍が率いる国民革命軍第二十軍で、葉挺が率いる国民革命軍第十一軍です。朱徳が創設した第三軍将校教育団など。

蜂起部隊二万人余りは周恩来、賀龍、葉挺、朱徳、劉伯承の指揮の下、敵の駐屯地に猛烈な攻撃を開始しました。戦闘は四時間以上行われました。蜂起軍は南昌城を完全に支配しました。南昌の守敵三千人を殲滅し、機銃八百挺、小銃四千本、銃弾七十万発を獲得しました。

最も激しく戦ったのは、敵軍総指揮部を攻撃した時です。敵軍の精鋭部隊の大部分はここに駐屯しており、裏切り者に密告されており、あらかじめ準備を整えておき、戦闘が始まった後、蜂起軍は身を顧みず奮起し、賀龍、劉伯承、周逸群などの同志も第一線で戦闘を指揮し、蜂起軍は速やかに敵の軍政首脳機関を占領し、その恥ずべき裏切り者も応分の懲罰を受けた。

南昌の蜂起の火種は,急速に全国に燃え広がり,各地の革命武装闘争の火花をともした。八一南昌の蜂起は中国革命の歴史において極めて重要な意義を持っています。彼は革命の危機に際して国民党反動派に第一銃を撃ちました。彼は中国共産党が独立して武装革命闘争を指導し始めたのです。この忘れられない日を記念するために、1933年6月30日に中国共産党中央は8月1日を中国労農紅軍の記念日と決定しました。解放軍八一の建国記念日の由来。

7.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篇七

1 现状

因现状和观念等多种因素,我区辖内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一直未开展,但自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2日颁布的《关于开展个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区的消费信贷业务及产品从无到有,到现在并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就拿我市来说,相继开展的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婚丧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等等,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农民对消费信贷资金是急需的。

1.1 住房消费信贷

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建房作为家庭的重大消费投资,主要原因在于:(1)因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有的还是几代同堂,他们急需建房。(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需求档次也相应提高,同时农村还存在着相互攀比风,你房好,我比你更好,比你更多,比你更高,所以导致有房的也需建房。(3)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村宅地面积也日益减少,有的农民考虑子孙后代的将来,而抢占地皮也建房。这些农民在建房或购买住房时,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困难,他们十分希望得到这方面的扶持。

1.2 教育消费信贷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的推进,而抚州又是临川才子之乡,农村不少青年学生得以进入中高等院校深造,就当前农民的收入难以支付子女学费和学校生活费,而农民“望子成龙”的心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完成学业,所以说这已成为农村消费信贷的新热点。

1.3 耐用品消费信贷

中国农民是占绝大多数。农村是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耐用品的需求将向高档次、多样化发展。由于农民的农副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十分需要短期的消费信贷,以解燃眉之急。

2 原因

从现实看来,农村市场集中了很大的消费群体,而农村消费信贷却发展迟缓,原因有消费者方面,也有金融机构方面,都存在着制约发展的因素。

2.1 意识落实,受制于思维

农民缺少信贷意识,有的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即使有信贷的想法,他们认为要找人、找关系,没有必要。所以,农民用于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超前消费,大多数习惯于向亲友借贷为主。且受传统观念约束,农民信贷消费的心理底线难以突破。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在大部分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借钱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更有人认为从银行借债消费是“寅吃卯粮”,有悖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农民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信贷消费这一新型的消费模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尚待时日,加之收入水平制约,借钱的动力明显不足。

2.2 收入较低,受制于硬性支出

农民收入偏低,总体承债能力偏低,也影响了消费信贷增长。调查资料表明,近两年惠农政策虽然使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但收入总体水平还是偏低,而农村市场需求旺盛,但购买力不足,导致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农民的收入是有季节性的,而他们每天早上一开门就要面对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开支据,对一个四口之家普通农户的典型调查,年人均收入3300元左右。不考虑非正常因素,年人均支出3000元左右,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就拿总的来说,农民的总收入,除去一些硬性支出,一年下来结余不了几个钱,所以说,农民收入不高,还款没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2.3 用权金融服务不到位,制约着业务开展

农村信贷资金总量不足。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商业银行基本上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一切农村的信贷业务全部在信用社一家,加之邮政储蓄在农村设立机构挖走大量的农村信贷资金,再加之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亏损严重的局面,致使信贷资金总量不足,影响了消费信贷资金的注入。并且金融部门的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门槛偏高,存在“亲富疏贫”的现象,消费者贷款难。由于我市消费信贷刚刚起步,消费信贷业务的许多配套机制还不完善,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致使金融机构在发放消费信贷时往往十分谨慎,要求的手续比较繁琐,条件严格,在贷款的期限、利率、品种等方面与人们预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令许多农民望而却步的原因。

3 建议

3.1 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识

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消费者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存钱消费与贷款消费、即期消费与长远消费的关系,树立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以推动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准、消费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3.2 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消费市场购买力

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形成农村消费市场购买力,收入越多,购买力越大,农民才会有条件实现更多的购买欲望。为此,一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二要积极拓展农民增产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三要严格控制不合理收费,确实减轻农民负担。

3.3 适应农村需求,增加消费信贷产品种类,启动农村市场

根据农村消费趋势和农户消费心理,不断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一是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解决农民改善居住等的资金需求;二是针对农村实际,增加农机消费信贷、生产消费信贷、医疗消费信贷、教育消费信贷等业务,为农民合理需求提供资金保障。

因此,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应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意识,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8.江西庐山导游词 篇八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被称为中国的“地质公园”,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它的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的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3000余种,鸟类170多种,在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越冬的鸟达100万余只,真可以称为鸟的天堂呢!

庐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描写庐山美景的诗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9.江西绳金塔导游词 篇九

篇一:江西绳金塔导游词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年~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989年10月竣工。2000年世纪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绳金塔重焕生机,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金塔公园,它建成以后,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史沿革

绳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哪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换勃勃生机,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现状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旅游资源。具体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历史文化为主轴线:包括现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剑池、南门石牌楼,把大量荡气回肠的动人传说整理出来。四大区域:第一大区域是鸣江园,这是为了纪念清代大建筑师雷发达先生所建,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风雨亭等诸多内容和品种,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第二大区域是民俗村,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按照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一个民俗村。里面陈列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让游客观赏为之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绳金塔的东北面建一座文庙,是祭奠孔子及属下门生颜回及子羽的场所,内摆放祭孔时全套器乐,大厅两侧墙壁并刻有孔子生平事迹。此建筑落成后,成为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庙,其规模气势巍巍壮观。第四大区域在绳金塔西北面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节假日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并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此出演地方戏,吸引了很多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绳金塔景区内的使用功能有:让游客登千年古塔,观洪城景观,登至古塔顶层,远眺望西山及梅岭、抚河古道、观洪城夜景、银光闪亮。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一千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还可满足善男信女的朝拜愿望。千佛寺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陈列摆放着绳金塔地宫发掘文物,古刹文物及南昌市周边地区及市内大型建设工地出土文物,使游客更形象具体的了解绳金塔的古址原貌。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鸣江园、文庙)、一台一村(古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在绳金塔的东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条观景回廊及鱼池,建筑风格与整个绳金塔建筑风格相协调,在绳金塔南大门沿街还建成仿古店面一条街,专营古玩、字画及工艺品,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打造,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这里还举办一年一度的绳金塔庙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览、品尝。绳金塔庙会已成为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会、企业的平台、市民的节日”一大品牌。

建筑特色

绳金塔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青砖砌筑,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

塔刹高3米,最大直径1.75米,内以樟木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维修拆卸塔刹时发现,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刘坤--《重修绳金塔记》)。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匀称,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是不多见的。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声彻大江寒”(明、吴国伦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维修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千佛寺内)。豫章民谣云“滕断葫芦剪,塔圯豫章残”,可见它是南昌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塔。

篇二:江西绳金塔导游词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塔刹高3米,最大直径1.75米,内以樟木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维修拆卸塔刹时发现,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刘坤——《重修绳金塔记》)。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匀称,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是不多见的。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声彻大江寒”(明、吴国伦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维修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千佛寺内)。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篇三:江西绳金塔导游词

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哪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换勃勃生机,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10.江西抚州市导游词 篇十

由于采茶戏流传地域之广, 各地的音乐风格大不相同, 而冠以当地地名来加以区别。顾名思义, 抚州采茶戏就是流传于江西省抚州地区的采茶戏, 是隶属于江西采茶戏中一个分支。由于抚州采茶戏具有强烈独特的戏剧特征, 多表现贴合现实生活的剧目内容, 且唱腔的民歌风味浓郁, 深受人们的喜爱。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三脚班时期、半班时期以及新中国至今时期。

采茶戏起初是以采茶歌的形式出现, 是一种伴随着茶农劳作而歌唱的行为, 兼备劳动号子和山歌的艺术特性。抚州采茶戏源于宋代南戏, 在清朝末年时期形成了最初演出形式——“三脚班”, 其早期表演形式只有“一旦一丑一坐堂”三人组成, 在之后的发展中加入了小生一角, 形成了戏剧结构的基本框架“三小行当”。

清末民初时期, “三脚班”融入了宜黄戏的表演形式, 并丰富了戏剧角色、唱腔音乐和伴奏乐器。这种不断扩张发展的三脚班被当地人称为“半班”。“半班”的出现, 使三角班实现了职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抚州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 抚州采茶戏也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于1951年成立了抚州地方戏剧团, 1953年正式更名为抚州采茶剧团。这也是近代以来抚州采茶戏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经历了半个世纪, 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趋势, 采茶剧团为了维持生计也不仅限于采茶戏的演出, 同时混杂着时下流行歌舞、相声小品等节目的表演。

二、音乐形态传承关系的梳理

2010年6月2日, 抚州采茶戏被列入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 抚州日报发出报道称“抚州采茶戏现状堪忧, 传承保护任重道远”。这篇报道深刻地反映出抚州采茶戏正处于急速衰减、令人堪忧的现状。民族音乐学者周文中、邓启耀在《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一文中提出, “文化的蜕变不是某个民族的蜕变, 而是某种文化类型的蜕变。”文化类型的蜕变又何尝不是传统艺术的蜕变呢?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抚州采茶戏, 其传承都是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 通过以戏带功, 以戏传人, 再以人传戏, 直接而又全面细腻地延续着民间音乐的生命。

著名民族音乐学家蒂姆·赖斯 (Timothy Rice) 在他的四级目标模式中提到, 音乐的生成过程即是历史、社会、个人三个过程的结合, 按历史构成, 由社会维持并为个人所用, 正如抚州采茶戏中的个人就指的是精通并从事抚州采茶戏演艺事业多年的民间老艺人, 他们是传承重要环节和动力。

(一) 初期。在《中国戏曲集成·江西卷》中曾对早期的抚州采茶戏如此描述:“各种采茶、灯歌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大体相同:通常由一男一女、一男两女或者多于三人以上的集体表演。舞者身穿彩服, 腰系彩带, 男的通常手持扁担、锄头、船杆等, 女的则手拿花扇、雨伞或其他茶具, 载歌载舞, 气氛十分活跃。活动中演唱的曲目有:《十二月想郎调》、《十二月采茶调》、《四季相思调》、《大十绣调》等。”1

最初的艺术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劳动, 抚州采茶戏也是从采茶歌、茶灯发展而来, 是一种伴随着采茶劳作而歌唱的行为, 其曲调采用了当地民间小调, 并受到赣南采茶戏的影响, 表演内容和场合大都围绕茶事而进行。

这一时期的抚州采茶戏依赖着采茶劳动而延续, 歌唱者在劳作中相互影响和学习, 音乐活动更多地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二) 中期。乾隆年间, 抚州处于民多流徙、动荡流离的时期, 街头四处可见大量以卖艺为生的难民, 他们带来了鄂东南的黄梅采茶戏, 并将其与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和茶灯戏的表演相结合, 形成了抚州采茶戏的雏形——三脚班, 即一丑一旦一坐堂。因其编制小巧, 演出方式也非常灵活, 通常在茶楼酒肆、村户人家之中演出, 演出之余还招收学徒,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演出实践中存在的唱腔、旋律、肢体动作等问题。

随着演出越来越受欢迎, 三脚班演出内容便不仅拘囿于茶事, 更多的开始描写生活中的乐事及情事。同时其演出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富, 在以前一旦一丑的基础上加入小生行当, 由此形成了真正的三角班, 这也标志着抚州采茶戏作为戏曲艺术的基本成型。

三角班以表演单本的折子戏或剧情简短的单台戏见长, 虽然剧情情节不甚完整, 但它的出现促成了抚州茶灯歌舞迈向戏剧舞台表演形式的发展, 为抚州采茶戏日后取得辉煌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经济水平骤然下降, 统治者将音乐艺术视为伤风败俗之物, 各地方戏曲班子都受到严重制压, 三脚班也几度维持不住, 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清代末年, 抚州宜黄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三脚班里一些艺人便前往宜黄拜师学习, 将之前演出的小戏扩展成整本戏, 并开始上演袍带戏。演员行当也增加了除生、旦、丑之外的花脸行当。这时抚州三脚班开始向“半班”发展。

(三) 现阶段。1951年, 抚州地方戏剧团成立, 1953年正式更名为抚州采茶剧团。1954年9月, 江西省举办了首届戏曲观摩汇演, 抚州采茶剧团获得了多项奖项, 受到省内戏曲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从此, 抚州采茶戏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并多次获奖。抚州采茶剧团编排的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在省内一些县市巡回演出, 根据革命历史故事创作排演的《红松林》在“江西省戏曲现代戏汇演”中获得创作、音乐等各奖项, 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其中九段唱腔的唱片, 剧本也在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出版, 并发行了单行本。这标志着抚州采茶戏在国内戏曲界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 抚州采茶戏的演出逐步走出江西, 迈入全国。1962年, 由抚州采茶剧团改编的传统戏《错中缘》在湖南株洲、湘潭等地演出。1965年华东地区现代戏观摩汇演在上海举行, 剧团创作排演了现代戏《秧》参加观摩, 受到普遍好评, 而后赴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汇报演出。

进入21世纪, 抚州采茶戏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排练、演出, 并成功地荣获了各大奖项。如《县官下乡》和《王妈妈爱鸡》分别获2001年度和2004年度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纵观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史, 从三个人一台戏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举国闻名的地方剧种, 这背后承载着多少戏剧表演者和工作者的心血, 他们仿佛是横跨长江般雄伟的大桥下那坚实、恒定的石墩, 倾尽自己一生的年华, 成全了抚州采茶戏事业的发展。

戏剧历史的发展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的, 反映时代精神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采茶戏的发展也是由其传承的历时发展而主导前进着, 从生产劳动中的传承发展至民坊班子的传承, 直至专业戏曲、专业院校的传承以及媒体网络的传承, 一步步与时代的发展举步同行。

三、文化阐释与社会维护

当代著名解释人类学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认为, “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描述, 不能停留于‘制度性素材的堆砌’, 而应该构成一种‘深描说’, 即站在一个‘异文化’的位置上体察人类学家自身的‘本文化’。”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格尔兹对于“异文化”的研究态度是“理解他人的理解”, 也就是说, 对于他文化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认知了他文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的观念之上。

当我们进入一个异文化圈时, 作为“局外人”应对当地的文化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 在理解当地人对其生活模式的看法后换位成“局内人”, 进而像古典时代所期待的那样“完全钻进当地人的脑中”, 用当地人对文化认同的评价标准对他们的文化活动现象进行阐释。

对于如何理解当地人的文化观念, 格尔兹认为,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即是在不削弱其特殊性的情况下, 昭示出其常态, 把他们置于他们的日常系统中, 社会使他们变得可以理解。”3

抚州采茶戏不仅传承的是其民族文化, 而且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若能看到抚州采茶戏如今所处的社会背景, 就不难解释这一朵中国戏曲中的奇葩为何逐日凋零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对艺术文化事业残暴的禁锢,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翻天覆地地飞速发展等, 这些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变动, 是如今抚州采茶戏追赶莫及的。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抚州采茶戏的传承发展映射了这个地区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与民族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抚州采茶戏的传承流变过程中, 糅合了当地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其社会文化特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民间音乐, 作为文化现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记得吴文藻先生曾这样解释过“文化”:“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 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说是某一社区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所谓生活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结构形式的一定结构, 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概念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4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从它当下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其居住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以及行为习惯都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抚州采茶戏今日所展示出的文化风貌, 与抚州地方经济、生活发展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还要注重弘扬新时代的新文化。在如今传承人日渐老去、却无后继人的情形下, 无论是对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的溯源, 还是对其传承脉络的梳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民间音乐的发展需要传承的延续, 保护民间传承也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抚州采茶戏虽然已经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业界的关注, 但是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仍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抚州采茶戏的弘扬与发展。这一工作仍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地坚持, 以真正达到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目的。

摘要: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抚州采茶戏, 其传承都是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历代艺人们皆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 手把手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辈。本文从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形态的传承轨迹着手, 梳理和探究其音乐形态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传承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戏曲志·江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1998.

[2]顾建光.文化与行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3]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4]徐平.文化的适应和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6.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6]王铭铭.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J].教学与研究, 1999.

[7]费孝通, 王同惠.花篮瑶社会组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

11.江西婺源江湾导游词 篇十一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的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江西婺源江湾导游词篇二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贛、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庫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的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

大家在获得山水陶冶的同时,还能获得历史文物方面的知识。

历史学家说:从这里可以找到中国古代与现代历史文化的衔接点;

哲学家说:这里是研究古徽州历史、文化、经济、艺术乃至封建宗法制度的理想去处;

艺术家说:这是获取创造灵感的源泉地。

朋友们,婺源的概况我就介绍到这里,到了具体的景点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愿大家的婺源之行,快乐多多,收获多多。谢谢!

江西婺源江湾导游词篇三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上一篇:敬老院自查报告下一篇:浅谈双休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