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艺术论文(20篇)
1.童真艺术论文 篇一
回归自然
回归童真
四年级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四月份,四年级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确定学习内容,组合活动小组,小组选择一个内容,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拟出草案并交给老师审核指导。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发挥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小组内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式有网络搜索、报纸杂志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亲友访谈,实地调查研究等。
组别和调查内容分别是:
动物组:调查动物的相关启示。植物组:调查植物给人们的启示。
自然现象组:调查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给人的启示。环境调查组:调查人类对大自然的破环。
发明创造组:调查大自然的启示给我们带来的创作设想和小发明。
第二阶段:将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了解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提出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收获及受到的启发。
第三阶段:组内学习成果展示,同学间相互交流调查研究成果。第四阶段:班内学习成果展示。
1、将搜集的资料办一期关于大自然启示的手抄报。
2、写一份呼吁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的建议书或写一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短文。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方式展开活动。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初步整理。活动成果很显著。
古人云:“师法自然,”的确,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它不但使我们得到启示,懂得了发明创造,同时还告诉我们如果不遵循自然之道,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我们不但要把“大自然的启示“告诉给自己,还要告诉给周围的人,让大家都行动起来。漫步大自然,将启示播洒人间。
2.童真艺术论文 篇二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 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 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 却一脸愁苦, 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 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 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 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 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 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 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 将大人的不满足, 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 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 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 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 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 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 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 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 在我心里, 不是童亵渎了神, 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 也因如此, 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 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 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 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 这份初心, 倘若一直坚守, 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 梦过于美好, 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 现实让人们知道, 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 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 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 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 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 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 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 那便到时深究, 有些事如此美好, 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 带给了我们怅惘, 但愿这番省悟, 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 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3.童真、童心、童趣 篇三
儿童画是以作者年龄来命名的一类特殊的画种,并不是以作画的工具材料特点来分类,一般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处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阶段中,儿童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虽属于美术范畴,但它不是美术中的一个画种。也不是美术中的一个流派。所以在儿童画教育中,对待学生就不能简单地用美术标准去教育。
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会先来考虑一下构图是否美观,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因此,儿童在作画时,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思维不受任何局限。在儿童画中,可看到色彩上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喜欢用大量鲜艳的颜色,喜欢用对比色,喜欢用五颜六色来装饰物体。在成人看来不美的颜色搭配孩子们却很喜欢,儿童画具有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也是童心的自然流露。从高层次上讲,他们在潜心作画中表达的方法和心态与大师们的“忘我”状态很相似。像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童真、童趣。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专业绘画特别是学院派绘画的教学是很严谨的,有很多固定的程式,这种教学是很不适合儿童画教学的,传统的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也抹杀了灵感和天赋。传统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临摹老师范画,临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学的统一性,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在审美教育中似乎只有画得象真实物象,才是美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画得象并不等于画得美。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传统美术教育的培养,在绘制儿童画时往往因为思维形成定势,先入为主地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出现了所有儿童画里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而且在绘画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型的准确与否,造型是否在意识里认同是一致。(1)儿童画教学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的感受。也就是说儿童在绘画中首先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与感受,这往往是成年人所欠缺的也就是我们长说的“童心”。所以要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①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方法,不限制只用一种表现方法鼓励多种表现方法。②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随认识的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透视、体积和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要依靠感知而发展,忽视客观存在,依靠直观知觉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次,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
4.读童真有感 篇四
今天,我读了《童真》这篇文章,使我感触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谁该离开热气球”的事。在几年前,英国一家电台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竞猜活动,奖项十分吸引人,优胜者可以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这次竞猜的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乘坐着三位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科学家。飞行过程中,热气球突遇风暴,在空中即将坠毁。这时,必须抛下一个人以减轻热气球的载重量,才能躲避坠毁的灾难。这三位科学家分别能为人类营造一个和平、安详的栖息地;使地球上的生物圈不被破坏;能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延长人类的寿命。这三位科学家,到底哪一个该离开热气球呢?问题自打公布以后,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问题一直争论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出现让主办方满意的答案。而且,评委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所以大奖一直没有发出,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打来了电话,他说;“问题很简单,我们应该让最胖的一个人离开热气球!”评审团的人纷纷为这个孩子叫好。就这样,巨额奖金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拿走了。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这就是最宝贵的童真。
5.散落的童真作文 篇五
这一次回到老家的我,看似是清明的踏青出游,其实我内心并不情愿。阵雨后的山路泥土浑浊地粘连着,粘在我的鞋底不愿撒手。我厌恶地“啧”了一声,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抠去嵌入脚底的泥土,紧接着又捧起手机坠入另一个机械化的世界。
外婆也来了,我又将手机滑入口袋中,毕恭毕敬地唤了声外婆,似乎少了以往的热切和亲昵。清晨的薄雾也掩不住外婆的好气色,绯红宽厚的脸膛,外婆有神的大眼睛也眯了起来,眼角的鱼尾纹肆无忌惮地跳着舞。外婆轻拍了拍我的脸颊,为我折好向上翻起的衣襟。但唯一不同的是,她将脚尖踮起,尖端陷入了湿润的稀泥。
路途中,年幼的表弟表妹们一路嬉戏打闹,也颇为和睦。但他们看到我时,清澈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惶恐,原先与他们打成一片的我也令他们产生了畏惧感。我愣了一会儿,妈妈又将我唤回:“这么久没回来怎么不去跟弟弟妹妹玩啦?”“不太想玩。”我淡淡地回了一句,眼神飘到了更远的地方。“怎么了,你不是跟他们关系很好吗,真搞不懂你。”妈妈嗔怪着走开了。怎么了呢?我也搞不懂我自己。越是长大,似乎越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离我越来越远。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颗樱桃树下。这是我小时候嬉戏的“老地方”,每当我不打招呼的出门玩,妈妈都淡定地向街坊邻居解释,去那个老地方找去,你们家孩子估计也在那儿。事隔多年再细看那颗樱桃树――枝丫细腻地交错着,仿佛这几年间都不动声色地改变它的`样貌。柔软的枝叶相互渲染,染开一树绯色的水墨。早春时节,千朵万朵的淡红素粉紧紧地搂成一团伫立在枝头。无忧无虑地绽放出灿烂的笑靥,浸染天地精华。弟弟妹妹们也尖叫着在树旁玩耍着,细嫩的胳膊摇晃着粗壮的枝干,妄图沐浴这缤纷的花雨。黑珍珠般的眼睛仿佛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洋溢着兴奋和满足。
6.童真童趣作文 篇六
以前,我的家里出现了一条“狗”。那只狗的样子看着多么的凶狠,眼珠向外凸着,露着两颗又尖又长的牙,两只耳朵警觉地竖着,好像随时准备攻击目标。每次我在那儿玩时,一看见它,就会吓得立刻跑开。我想再不走,那只狗就会咬我。有一次,我路过那里,我想过去,但害怕被咬,只好踮起脚轻轻地走,生怕它发现我。到了狗旁边,我仿佛听到了狗“旺旺”的叫声。我找了个东西把自己挡住,鼓起勇气,一合眼向前冲。突然一个东西把我绊倒了。我想,这一定是那只狗,它把我绊倒了想咬我。我马上站起来,跳到床上,用被子盖住,直到我认为它回去时,才出来。
就连我晚上睡觉,有时也会梦到它扑过来,追着我不放。有时我故意把手放到它的头上,轻轻一拍,然后满屋子跳,想象着它在后面追我。我既害怕又高兴,我害怕狗会咬我,但又觉得很刺激。
渐渐地,我发现那只狗虽然长得恐怖,但他实际上从来没有追过我,咬过我。我的胆子越来越大起来,经常拿着食物在它面前引诱它,甚至把手放在他的.大嘴里,在一旁手舞足蹈。
7.孩子的童真与创造力 篇七
关键词:童真,创造力,评价,鼓励
绘画是儿童心里的一面镜子。古人说得好: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这个比喻对儿童来说也是恰当的。有时可以通过一幅画看到小作者本人的气质、心境、理想、愿望、真善美……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如果不顾学生主体的智能,一味地追求表面效果,就会或多或少的扼杀少儿的天资、个性及其创造力。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大胆泼辣地创作出表达他们真情实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天真幻想为主,更具特色。天真,是儿童画美的价值所在。
一、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和创造
儿童画画很少有计划性,只顾想象表现自己意志,只求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们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凭自己的想象画。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 “会! ”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可惜这种良好素质不被成人所理解,有时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击,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我想起一个外国儿童电视剧,剧中一位幼儿园女教师教孩子们画想象画,其中一位女孩儿交上一张白纸,老师问: “你怎么没画?”“我画了”,老师又问: “画的什么?”她说: “我想到大海,好大好大的海,纸上放不下去。海里有一条鱼,好小好小的鱼,小到看不见了,所以……”可见,这个女孩儿尽管没画,她却真的展开了想象,至于表现空白那是能力问题。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思维习惯去批评她的话,未免有点武断,因此,只有严格而细心的老师才会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和创新。
在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思维习惯有: ( 1) 画得像、准确才算美; ( 2) 片面地认为干净、整齐、规则便是美。这些框框根本不属于美术普遍性规律的范畴,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表现力,就算涉及到一些规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置于森严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否则,孩子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力便无法向外延伸。就像写作文一样,若一开始就向百分看齐,便无从下笔。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概念: 美术创作中没有绝对的规则与准确。其准确性是相对的,只是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特别是在少儿现有的知识水平下,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多开展简易写生活动,生动第一,写生第二。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灯片、范图及音像设备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增加头脑中表象贮备,为其思维正确定向与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二、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佳境。
1. 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做法,对好的,鼓励他独立、创新上更上一层楼; 对中等水平的,鼓励他进一步提高,给予适当的指导; 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 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中想象,在无形中受到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童真的表现和创造力的发挥。
三、对于儿童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8.放飞童心 回归童真 篇八
一、丰富多彩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1.突破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缺少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开学之初,正值春暖花开之时,我带领学生登抗日山、游河滨公园……观察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形态,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此外,还要多指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心灵美、行为美的人。寻找建筑美、环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
2.突破学科界线,鼓励多角度求知
比如四年级有一篇习作是练习“× ×一角”,教材上提供的只是电器商店一角的画面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激发不起写作的热情。能不能不写教材要求写的内容,写写自己熟悉的地方呢?我运用计算机输入校园一角,河滨公园一角等多种画面供学生选择练习。每个景点都可以放大,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学生随着鼠标移动同观察入手由说到写、由写到评、由评到改,动脑动口动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二、在实物认识中培养学生有序地、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1.作文源于学习和生活,要善于抓住时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与写作水平的同步提高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一块面包扔在讲台前,我非常生气。本来那节是语文课,我却借机对孩子进行了爱惜粮食方面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节约粮食是多么的重要,大家听的非常投入。此情此景,我适时以《被扔的面包》命题写一篇作文。透过作文学生被感动了,幼稚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了,确实认识到了粮食多么来之不易。
2.观察和想象相结合,培养学生想象习惯的养成
相对落后的早期教育致使大多数农村儿童的想象力未能得到開发。除了在平时习作中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简短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想象。有的单项训练,例如:春天来了,我看到像 ;
像。有的多项练习,例如:像绿色的地毯。这样反复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训练,对学生养成想象的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三、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学习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描绘
在《看椒》的习作时,对于椒叶子,开始学生多只用“绿色”一词来写,当我问:“都是同一种绿吗?”学生带着疑问去细心观察,有的同学还采集了三种不同绿色的叶子,颜色由浅到深,为“深绿色——翠绿——嫩绿”,这样,经过观察指导、修改,学生不仅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也学会了用准确的词语表达。
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来安排的,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只有革除这个弊端,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文,而在过程上则可以采取先写后导、导评结合的方法。
9.童真作文 篇九
这天,我去图书馆写作业,一连写了好几个小时,才停了下来。我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感到十分疲惫,休息之际,渐渐注意到了与我同桌的一个二三年级的小男孩。
他圆嘟嘟的脸上缀着两颗黑珍珠般的小眼睛,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里面流露着单纯与可爱,让人不由得产生出对他的爱慕之情。只见他拿出一个炫迈口香糖的盒子,把里面杂乱的小东西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有用彩色口香糖纸包裹的几个一角硬币,一个蜗牛壳与一块小石头。他摆弄着这些小玩意,一会儿把硬币放在蜗牛壳上,一会儿把石子放在蜗牛壳里,一会儿把包装纸拆开,一会儿又包上,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流露着满意的神情。
玩过后,他又轻轻抚摸上一遍,再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就再拿出来,开心地侍弄着,反复循环。
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没人会在意它,更没人会珍惜它,但在一个小孩子的眼睛里,它却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不易得到。我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当时,我一不满意就哭,哭得惊天动地,而那时,爷爷奶奶也总是在外面买一堆橡胶的彩色的小恐龙模型给我。每次看到这些玩具,我也总是破涕而笑,还给它们起名字。现在我长大了,想拿出来珍藏起来,但那些凝聚着长辈的爱的玩具也早已不在了,只能化作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10.童真作文 篇十
那一天中午,弟弟见到了一个红色的小橡皮檫,递到我面前,笑笑地说:“姐姐,你看,这是我在楼下捡到的。”
说完,把那个橡皮在我眼前晃了晃。
“弟弟呀,你捡的这个橡皮差真漂亮!”
“是呀,姐姐我也这样觉得的。”弟弟天真地说。
“弟弟,熟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不,你把它拿去种了吧,以后就还会有更多的橡皮,怎么样?”
“好啊好啊。”弟弟高兴地拍着粉嫩的小手。
弟弟看了看房间,把那个橡皮放在了床底下,看见弟弟这般信任我,我本想告诉他这橡皮是种不了的,可又一想,逗逗他也好,就任由他去了。
“姐姐,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
“种东西是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的。”
话音刚落,弟弟就不见人影了。
一下子,弟弟拿着一小点水进来了,又一下子把它们倒在了“种子”上。
我一看事情不妙,急忙“杀水灭口”,顺便把橡皮给扔了。
11.童真童趣乐翻天 篇十一
稳重、温柔、帅气……
别样演绎出宝宝特有的纯真,真是别有一番味道。
1 艺术感短袖T恤199元/ GAP 度假风格图案的T恤,使用舒适健康的全棉材质。清爽跳跃的色调,让宝宝们仿若可穿着它徒步穿越热带雨林。 2 牛仔短裤 新品未定价/Etam 水洗磨白、褶皱的做工,使短裤更有潮流感。裤兜及卷边裤脚颜色简单搭配,复古而又不缺时尚感。穿上它,你就可以成为夏日里最耀眼的明星! 3 男孩犬牙纹小皓翔 369元/Crocs 由天然橡胶制作成的鞋底纹路清晰自然。具有防滑,耐磨性能的同时,保持着鞋子的轻盈。搭配T恤和短裤穿着,在清爽的同时充满时尚流行的气息。 4 字母印花T恤 298元/T100 将图腾设计恰到好处带入衣服的设计中,使其变得非常活泼,有趣。面料非常柔软,细腻,关爱宝宝的每一寸肌肤。 5 短袖T恤 1003元/Bonpoint 简约的经典彩色T恤,色彩绚丽,潮流感倍增。纯棉面料,吸汗透气,舒适贴身,简约明快! 6 百搭休闲短裤 新品未定价/Bonpoint 短裤英伦格调十足。腰间简单的抽绳松紧设计,方便穿脱。舒适透气的质感,适合宝宝夏日穿着,呵护其幼嫩的肌肤。 7 单肩背包 850元/Kipling 包身的颜色宛如迷人的夜空,款型设计造型简洁流畅。完美的线条感,更能把男孩略为粗犷之感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
12.极地特快:童年易逝,童真应长留 篇十二
外文名/《The Polar Express》
出品时间/2004年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
编剧/罗伯特·泽米吉斯
《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是根据克里斯·范,奥斯伯格(Chris Van Allsburg)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编而成。1985年,这本小说发表后,马上变成热门圣诞礼品,读者一下超过200万,而且成为传承至今的圣诞节礼物。
这个故事被搬上大荧幕,是在2004年11月10日,该片由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执导,是一部完全由电脑CGI (CGI,Computer Generation Image,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创造出来的杰作,整片拍摄耗子1亿6500万美元,可以称得上是鸿篇巨制。
该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数字捕捉技术的电影,并于2006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也是拍摄过《天地无限》(Open Range)、《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及《各显神通》(Safecrackers oder Diebe haben's schwer)等多部电影的演员迈克尔·杰特(Michael Jeter)“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在动作捕捉技术的帮助下,他“出演”了冒烟佬(Sniokey)和蒸汽佬(Steamer),影片在最后还出现了字幕为他致意。
该片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曾在1995年第67届奥斯卡奖的激烈角逐中,凭借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6项大奖。但他执导的这部鸿篇巨制,却是一部家庭动画片。
故事情节也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克劳斯(Claus)始终坚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并由此引发的一场北极狂欢之旅。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象征,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驾着由驯鹿拉着的雪橇,将礼物送到千家万户。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已经没有什么人再相信这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没有人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了。
然而,小男孩克劳斯却不这么认为,尽管他的父母和周围的朋友都告诉他圣诞老人只不过是个虚构的人物,他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但克劳斯却坚持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因此,克劳斯经常会遭到同伴的嘲笑,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终于,克劳斯的坚持为他赢得了回报。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夕,克劳斯在恍惚中睡着,忽然地板开始颤抖,桌上的器皿哗哗作响,随着汽笛声呜呜长鸣,一列神秘的火车停在门前,他紧张地打开房门,看见一个和蔼的列车长站在了他的面前。列车长邀请他乘车旅行,前往北极参加圣诞庆典,拜访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克劳斯战战兢兢地答应下来。当克劳斯登上火车后,发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小伙伴。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十分的开心,并开始了一场难忘的旅程。
最终,火车到达了终点站北极,孩子们欢快地跳下火车,北极城的圣诞庆典正式开始了,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时,一个圣诞老人走到克劳斯面前,和蔼地询问他需要什么礼物,克劳斯嗫嚅地说,他只想要驯鹿身上的一个小铃铛。
克劳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想要的礼物,但在回家的时候,他由于衣服的口袋坏了不小心弄丢了铃铛,他伤心极了。但是第二天早晨,他收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那件他落在雪橇座椅上的铃铛,但是他的父母听不到它发出的声响。然而克劳斯心里却非常清楚,他知道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的人才能听到小铃铛清脆的响声。
影片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清脆的响声”,它象征着一个人的童真。当一个人长大后,他的童年也许不在,但应该保存一份童真。童真是什么,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里面的桥段一样,笔者感慨于美国电影的感染力,它能如此细致而富有形象的刻画出想象力这种东西,而且在塑造这种文化,鼓励忙碌中的家长关心孩子,鼓励孩子们保持那份想象力。
或许这就是他们鼓励创新的一种方式,我们是否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创新呢?童年易逝,童真应长留,这是我们的家长应该关注的事情,而不是挑选哪个好学校,多上几个补习班,亦或是以各种威逼利诱鼓励孩子考高分,忽略了孩子的童年和童真。
《极地特快》具有很多讨小孩子欢心的娱乐元素,它有点搞怪,但这种孩子气的搞怪并未让观众感到不安;而且,电影将那些发生在片中的奇奇怪怪的事情编造得真实可信。从这方面来看,《极地特快》与那些没头没脑一味搞笑的一般圣诞电影风格迥异,它像《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等影片一样创造出了自己的幻想空间,这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观众事先没有想到的。
作为一部动画片,《极地特快》中的角色造型也很特别。
圣诞老人不像人们平常印象中长得那么夸张,他看起来更像是穿着得体的专业人士,送礼物是他的职业;小精灵们看起来也更像为圣诞老人服务的手下。当这些人动作熟练、配合默契地运送礼物时,圣诞节的神话气氛便完全被打破了。
这种风格,恰好是《极地特快》的魅力所在。圣诞老人和精灵并非只是存在于虚幻的神话之中,而是像我们一样真实存在的普通人。当人们不再相信神话时,《极地特快》赋予了圣诞节特别的意义。它适合在任何季节观看,也适合全家男女老幼共同欣赏;它避免了一般圣诞题材电影的俗套,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影片中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小花絮,比如片中火车头是基于Pere Marquette 1225设计而成,甚至声音都是出自真实录音,这种复古的蒸气机车在现今仍在使用。另外,片中的所有火车票上都出现了号码1225。影片首映式在原著作者克里斯·范,奥斯伯格的家乡、密歇根州的Grand Rapids举行。片中北极城的建筑风格源于芝加哥普尔曼铁路公司的企业生活区,童年的罗伯特·泽米吉斯曾生活在附近。列车长说到的地址“11344 Edbrooke”是罗伯特,泽米吉斯童年的家庭住址。
当然,顺便说明一下,里面的一首插曲《当圣诞节来到小镇》(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也是一首十分好听的圣诞歌曲,笔者特别喜欢。
13.童真作文600字 篇十三
第一段:一转眼,我们渐渐长大,那些童真也即将逝去,但它会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小时候的童真是美好的,它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分,而我无法挽留那些远去的童真,我也要长大。即使多么的依依不舍,我也要放手逝去,但我不会把那些童真忘记,我依旧会藏在心里,偶尔想念。
第二段:小时候,我很喜欢照镜子,常常照着镜子想一个疑惑的问题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会长成这样,我的脸怎么和你们是不同的。”但我妈妈没有说什么,却全家人“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了起来。现在的我,知道为什么了,有时候想起来都会自己偷笑着:笑自己的白痴、稚嫩,但那时候是幸福、快乐、美好的时光。
第三段: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规定我们这些儿孙每天给他拿一角钱,就像是我们的零花钱,然后我们特别嘴馋的去买零食吃;每次国庆节来临时,学校都会放假七天,这样我们就会把钱存到第七天才给爷爷拿,那时候我们这些儿孙们就会很开心。时间很快,那些童真已远去,而我却长大了,烦恼时不时的出现。就会想起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纯真啊!没有烦恼,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正所谓这样,我更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养我们这么大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也懂得了人生的喜怒哀惧;生活就像一杯咖啡,只要你肯品尝,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有苦有甜,但只要乐观、勇敢的面对,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是美好的。第四段:小时候一颗糖就能让我笑;一句话就能让我开心。有些东西变了,就像我变得习惯伪装:就算再不开心,也要微笑着说我很开心;那些远去的童真,我不曾忘却;那些远去的童年,我也不曾忘记。童真的心、童真的笑容、童真的快乐,都会藏在我的心中,不曾逝去。
14.呵护童真经典散文 篇十四
一个慵懒的消遣、一个不经意的注视,迫使我的视野里跳入了一幕我终生都不愿意目睹的似乎恍若隔世的凄惨景象!
这是一张真实得令人触目惊心而又发指的生活照:
照片上的这户农家草屋就这么孤单冷寂地座落在多宝山镇矿山村-------茅草屋已伤痕累累,瘦骨嶙峋到了风扫便会坍塌的境地,一扇倾斜歪曲的门还在艰难忠诚地支撑着这副破败不堪的骨架!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此“复古”的家中还能居住着一对饥寒交迫、相依为命的父子?!
父亲很年轻,但却卧病在床。只见他的父亲穿着一件棉花已经外翻又被炭火残忍欺凌过的破棉袄,无力而绝望地蜷缩在不知多久没有清洗过的被子里。年轻的父亲一脸的斑驳炭迹,通身的尘土与自家土墙上的沙土在无助与贫穷的烘托下形成了一种悲怆的默契!
父亲的身边盘坐着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儿,他和他的父亲一样的清秀,也是一样的满身污垢。他穿着一件宽大的旧棉衣,就是这样一件赖以保暖的衣服也已经无法辨别出它真正的颜色了,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的视线里是否出现过五颜六色的美丽?
男孩儿的面前是一块黑不溜秋的`面板,面板上是从墙上扒下来的沙土,他的一只小手被冻得藏在了自己的腿下,而另一只小手却攥着一个属于他的心爱的玩具------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盒盖子,他的手在茫然中机械地盛舀着面板上的沙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还是个童真未泯的孩子!!此刻的他早已忘了寒冷的关照,也忘了饥饿的煎熬!
我知道,男孩儿对自己的困境浑然不知,在他的脑海中上帝恩赐给他的与生俱来的一切似乎就应该是属于他的童年生活,在他的眼神中清晰可见的是木然与彷徨,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指责写在他那张幼稚得令人心碎的脸上。
他不知道,这与他形影不离的贫穷将会在他人生的旅途中相伴多久?他更不知道,是谁让他孱弱的双肩过早的担负起了不该他承受的重负,又是谁剥夺了他和同龄孩子一样绚烂多彩的童年?
他多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吃着美味的食物,背着书包被自己健康的父母牵着手,一起唱着小曲送去上学-------这难道只能是一个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渴望快乐和幸福的美丽的梦吗?
他不想永远呆在这间破败不堪的草屋里,伴随着自己重病的父亲一起忍饥挨饿,在渺茫的希冀中苦苦的期盼着外出拾柴的精神病妈妈意外归来-------也许妈妈会给他带回来他喜欢的食物?也许是好心人施舍的御寒棉衣?更也许是他渴望已久的玩具?--------但不知这简单而平常的愿望对他而言会不会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奢求?我期盼!但我更质疑?
孩子啊,你不要埋怨你的妈妈,虽然你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你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至今未归?但是,你的妈妈也想你,她只是身心疲惫,再也无力去面对这种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她更不敢去面对你那双纯真、期盼的眼睛!所以她选择了逃避!其实,她何尝不想回家,她的心又何尝不痛不流泪?!可现实的残酷无情地夺走了她挥洒母爱的特权!
孩子啊,不要被暂时的困苦遗忘了你的童真,就像你用自家的炭为自己画眉一样!虽然你的眉画的并不完美,但你的心灵并不是一片荒芜,生活的残酷也不该掩盖了你的笑容!
快放飞你心灵的信鸽吧!让它带着你和父亲的梦想一起飞出这间带给你太多苦难和无望的草屋,去到外面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找回本应属于你的快乐童年!
15.让童真与童趣在语文课堂中流淌 篇十五
一、引导学生发现, 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 语文课堂应该有语言味与文学味。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这样, 语文课堂才能充满语文味。苏教版编排的教学内容不仅充满了语文味, 而且与儿童生活实际一致, 充满童真与童趣。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 这首诗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后遥想亲人的情感。品味诗韵是学习这首诗的首要任务, 因为文本内容真实反映了诗人儿童时的生活场景。于是引导学生从朗读开始, 感受诗人对少年生活的追忆。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思乡曲》这首乐曲。视频中深情的朗读示范, 此情此景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接着, 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把诗人王维比作是自己, 此时你应该是怎样的心情?远方的家乡不能回, 儿时的伙伴不相见。这样的引导并伴着《思乡曲》的感染, 让学生体验到离乡人对少年时代生活的追忆。经过这样的情感积淀, 让学生品出了诗韵的同时, 从而让课堂教学充满了语文味。
二、创设教学情境, 让童趣在情境中闪烁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情趣愈丰富, 生活也就愈美满”。语文教学是最有情趣的教学, 语文情境是最能体现趣味的情境。而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是最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 并能让童趣伴随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 如果一味地灌输汉语拼音知识学生反而感到枯燥。所以, 我们不妨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个叫“声母宝宝找家”游戏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拼音, 首先让学生在填字格中正确地填写声母的位置, 然后通过“小红帽迷路”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复韵母如何标调。这样, 就把抽象拼音学习变成游戏活动, 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又彰显了趣味。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 学生对《水浒传》的故事兴趣特别浓, 于是就让学生搜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作为拓展。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学生表演这个活动, 更加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此时, 教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全身心投入感兴趣的阅读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情境让童趣充分在语文课堂中显现, 从而让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三、激发想象思维, 让童真在课堂中流淌
著名的教育家李吉林说:“当把小学生带入有意创设的美感的情境中时, 学生的想象思维就充分的展开了, 此时儿童的童真就一泄无余的流淌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小学语文课堂只有充盈童真才具生命力, 否则就无法开启学生的童心。学习语文是审美的过程, 是获取快乐与幸福的过程。因此, 如何激起学生的想象思维来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例如:在开展口语交际《找春天》时,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就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观看春天的景色。在郊外踏青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今天大家找到春天了吗?”此时, 学生们在兴趣盎然的交谈。有的说:“小草偷偷从泥土里伸出头来。”有的说:“树梢上有喜鹊在理窝。”有的说:“我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进行了童真的解读, 并且以一种自然的心境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开展这样的活动, 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有了思维的碰撞, 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体验生命的过程, 更应该是童真流淌的过程。离开想象的语文课堂, 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要让读写互促, 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意味
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二是让学生获得文字运用能力。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的运用教材。因为教材中编排的课文是提高语言运用技能的有效范例, 规范的语言范例为我们引导体验语言意味与表达运用提供了方便。因此, 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中蕴藏的读写转换点。这样, 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借鉴作者的写作素养, 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运用实例为基点, 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就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想象力, 从而体验到语言的意味。例如:在教学《夹竹桃》时, 通过体验作者笔下对月光下夹竹桃的描写, 想象到月光下的夹竹桃的样子。这中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幻想, 从而描绘美丽的图景, 这样的想象令人产生遐想。我们不妨根据这一段课文内容, 让学生尝试着顺着作者的思路想象开去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门前的夹竹桃到了夜晚更加寂静, 夜蛾从这里飞过, 一阵风吹来, 发出哗哗的响声……”从这里可以看出, 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获取, 而应该是童真与童趣的流淌。语文教学就是要走近儿童、亲近儿童, 用儿童的视觉去认识语文, 用儿童的内心去体验生活。这样, 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应有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赵兴龙.让小学语文教学彰显语文味[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 (6) .
[2]许芳.童心与童真让语文课堂教学走近孩子[J].小学教学参考, 2012 (3) .
16.童真:人性之镜 篇十六
儿童是纯真的,他们没有经受世俗观念的濡染,像镜子一样纯朴、真切,真的不会照出假,假的不会照成真;善的不会照出恶,恶的不会照成善;美的不会照出丑,丑的不会照成美。所以这类形象堪称人性之镜,能照出假、恶、丑形象的真面目。
以《老王》为例,老王是个年老的童真保留者。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你对小孩好,小孩也会对你毫无保留的好。在本文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富有童真之美的老王。因为杨绛先生常坐他的三轮,形单影只的他以纯真的方式回报知遇之恩:给作者家送冰,愿意车费减半,每天清晨,他都会抱着冰上三楼,代为放入冰箱,而且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价钱不变;他帮作者把钱钟书先生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即使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在生命的晚期,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一样的他给我送来一瓶香油,一包鸡蛋,还是坚持不肯收钱……在作者眼里实为交易的行为,在老王眼里却是一种天大的恩德,他知恩图报。“文革”背景下的这些行为显得更加纯真,这个不幸者身上闪耀着童真的光芒。
再看《品质》,这篇来自异域的作品同样具有童真的印记。在哥斯拉兄弟眼里,顾客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顾客都是他们竭诚服务的对象;这一点恰恰是后来的新经营者乃至其他经营者所不具备的可贵品质。这种不受阶级观念濡染的举动,本身就是纯真的表现,就像孩童眼里没有贵贱之分一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鞋子订金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在开销太大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偷工加料,而且坚决不涨价,即使面临着饥饿乃至死亡,也坚持亲自手工制作出全伦敦最好的靴子,对于做得不好的靴子,不收一分钱。在垄断资本盛行的背景下,保持着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富含童真意义的纯真。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一种‘人性活动,它的要义只是,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把自己所曾经历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些情感的传染,也起同感。”在上面解读的两篇作品中,作者以及主人公们各以其独特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着人性之光,特别是蕴含其中的灼灼童真之光。在这些光芒的映射下,与杨绛先生家庭划清界限的人以及喜好以浮夸广告吸引顾客的皮靴批量生产者们,伪善、虚伪、冷漠等真面孔一显无余。在这些成年人乃至老年人身上延续的童真,弥足珍贵。课文研读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探究和解读,品读并保持这种特别的童真。让我们信守一句话:岁月不居,童真永存。
亮化童真 语文教材作为本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它承载着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育重任。教材编者一旦确定了编写方向,教师和学生就很容易自觉地沿着这个既定轨道开展教和学的工作。所以,编写者对选文的精选和敲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寄希望于编者万无一失,也不现实;因此,校本教研的作用就得到突出,这也是教师必须起到的作用。
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在学生阅历增加和思辨能力提升的情况下,也可编写校本阅读资料。操作层面,可以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写序言,题目定为“呼唤童真”,明确童真的概念和外延,并且指出社会和时代对童真的需要和呼唤;二是选编经典作品,范围不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都可涉猎。选材时需注意童真形象既可以是小孩,也可是大人;既可是单纯的童真,也可是隐含在各种品质之中的。三是师生精心研读作品,亮化童真形象。以金庸《射雕英雄传》为例,学生们对这部武侠小说比较熟知和喜欢,但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重要角色老顽童周伯通。在江湖人士纷纷寻求天下第一名分之时,熟知《九阴真经》秘诀的老顽童却恪守诺言,绝不练这种旷世奇功,而是快乐、自在地飘游于不为名利纷扰的江湖。教师可引导学生品读这个特殊的文学形象,揣摩他身上具备的童真形象的特殊意义。经过这样的解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程度会加深,并能从中得到人性之历练。
嫁接童真 周国平先生介绍读书经验时讲:“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品读大师们刻画的童真形象,学生还应将其“吸收到自我中来”,融为个人成长所必须的“养料”。这里的养料既指人文精神的滋养,也包含着读万卷书之后的“神来之笔法”。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在习作的情节中巧设人物形象,将童真嫁接进文中,起到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的功效。凸显童真意义的习作内容以纯真为主线,童真形象可以是天真无邪的儿童、买卖不掺假的商人、志愿服务者、多年抚养孤儿的善士等人物。
在人情冷漠现象多次见诸报端之后,学生也开始在作文中给予关注。有一学生用细腻的笔法刻画了路人对一个亟需救助的老人的冷嘲热讽,但震撼力不够。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在文末嫁接进童真形象,结尾变成:
正当围观的人们对这位可怜的老人口诛笔伐、百般质疑之时,人群中走来一位小姑娘。她缓缓地弯下腰,将20元零花钱放进了老人的衣袋。然后,她将一张报纸展现在众人面前,原来这位老人竟然是本市的好人榜人物。
看来,老人的乞求帮助真是万般无奈之下的举动。
看着报纸,激动的人群一片静寂,不少人脸上浮起红云。
“小姑娘”是学生巧设的形象,闪烁在她身上的童真光辉,照彻看客们的心灵,实乃成功嫁接童真之佳作。
呼唤童真,期盼更多的童真形象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和学生习作中。
17.遗失的童真作文 篇十七
・・・・・・
我的心禁不住有一种莫名的羡慕之情,安然发现----我已是青年,我已长大了。在的那个夏天,我就已经告别了童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早已成了心中那一道遗失的风景。还记得当初忙着看卡通而与姐姐大打一架,还记得当初遇到一点小事就要找妈妈,还记得那大大咧咧的纯真的笑脸,可现在,‘你怎么还在这看卡通,漫画书,你已经读初中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妈妈的唠叨在耳边回想。是啊,我怎么还可能是小孩呢?于是,我开始在教室,饭堂,宿舍这三点一线间奔跑,每天只顾着上课,做作业,考试,在大考前拼命复习・・・・・・忙碌紧张的生活让我忘记了一切也逐渐忘记了心中那一道最美好的情感 ---童真。
童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会议,那时整天只知和小朋友玩,无忧无虑,即使是无知,也一样快乐~社会在发展,大城市紧张忙碌的胜过使许多人的大脑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随时面临着下岗危机的他们不得不为生活而不断四处奔跑,心中早已忘记了那一份童真・・・・・・
曾有一位老师说过‘永远要保持一颗童真的心’,但我们拭去了快乐,既是失去了童真,也许会换来幸福。我喜欢无知,可我必须面对枯燥无味ieide生活。遗失了童真,已是了一份最美好的情感,多了一份烦恼和忧愁。
会议在我脑海中已经破碎,只是一直在默默将其碎片重拼,拼命巡回那一份遗失的童真・・・・・・
18.童真 篇十八
我去找姐姐了,要她告诉我答案。姐姐是森林中最受人爱戴的人了,人们都叫她花仙子,她自然是有魔法的。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企求:“姐姐呀,帮我实现一个愿望好吗?我的好姐姐。我要七色花。”姐姐正给她的花宝宝们喂奶呢,然后她瞅瞅我,“你又怎么了?娃儿。”我有受冷落的感觉,看着花宝宝们得意地满足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一股醋意涌上心头:“你就关心你的宝宝,不理我了。”姐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我的小妹妹,姐姐怎么会不理你呢?我比你妈妈还亲呢……。”我偎依在姐怀里哭了,哭得好酣畅……“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我送你七色花做生日礼物,你瞒着我们许了一个愿望说去西伯利亚玩雪,险些被北极熊给吃了呢……淘气的娃,可怜的孩子。”我把眼泪抹干了,问姐姐:“姐呀,你可以回答我一个问题吗?我的眼睛是不是用水做的?”“对呀,不只用水,还用玻璃做呢,晶亮晶亮的,多讨人。”姐姐边笑边说。“可是村里头老奶奶都说我的那双眼被水泡坏了,既小又没灵气,不是有福之人。这我才不在乎呢。可恨的是大家都把爱哭鬼当弱佬了,我又没叫它出来,是这水它不争气,没经我同意自己就跑出来了,能怪我吗?况且我哭不意味着低头不意味着任输。姐我说得对吗?”。姐姐含着笑默默的注视着我,她头上的发梢在微微晃动着,小精灵们永远都是那么百无聊赖。“我听懂你说的话了,你说的都没错,可是叫姐姐怎么跟你说呢?……”姐姐挠挠头,然后眼前一亮,“你不是想要七色花吗?姐姐给你,让它来回答你这个深奥的问题好了!”姐姐兴奋起来说到“深奥”二字时又故意加重了语气。噢,我有些不满,她这不是推卸责任吗?不过我得了一朵可以实现七个愿望的七色花,有赚无赔。呵呵。
“七色花啊!告诉我答案吧!”我虔诚地祷告,然后捌了一片花瓣,深情地往天空一吹“七色花你去吧去找寻我的答%……”咒语过后,我满心期待!
好久好久,没有任何动静。我的问题太深了吗?我委屈的蹲在草丛边上。突然,一阵暖风袭来,回头一望,是一只白色的小兔子欢蹦乱跳地向我走来,纵身一跃,没在草丛里不见了……小草剧烈地抖动着,蟋蟀演奏厅上忘我地拉着他的小提琴……小花儿小草儿也陶醉了,青蛙开始唱起它聒噪的歌……”我已经忘了我想问的问题和所谓的答案。
强者弱者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有幸活在这个生气勃勃的世界,就应该珍惜所有,不去介怀脚下的拌脚石,它并不能阻挡你前进的道路呀。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争强好胜不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祝贺我长大了,祝贺我还有一颗孩子的心,还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19.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童真的重要性 篇十九
一、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童真的意义
童真课堂,就是要把学生看作儿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儿童所固有的天性和童趣。将儿童的兴趣、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等作为教学起点的因素,并且利用这些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主动、快乐带着兴趣的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当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来学习,那么学习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就会把上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回归童真的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将儿童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能够保留内心的童真,没有外部的压力和功利性的目的。儿童的内心得到了解放,面对学习不会再有苦恼的情绪,而是怀着一颗探索真知的心来认真对待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具有鲜明个性的阶段。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在于心理而不是生理。就比如乌云从远方飘来,大雨将至。当成人看到这一幕时,会感叹:要下雨了,去上班要带伞要不会淋湿衣服;家里衣服会晒不干,明天可能还没衣服换等等心理活动。而在儿童看来却不同,他们会想:下雨啦!花草树木洗澡啦,地球就洗得干干净净了。同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儿童与成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区别,这样可以看出儿童的心理是干净的,没有被生活中的繁琐事情给牵绊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
儿童不会被世俗束缚,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会去掩饰,不懂得圆滑,也不会曲意逢迎,这就是童真。没有任何忌讳的童真是儿童身上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量很大。由于年龄的差异,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误读、偏读的情况。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不能偏离正确的主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童真的重要性
1.回归童真是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追求
教学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求学,发展自身能力。更确切地说是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建立沟通。科学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遵循其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熟知教材,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来,时刻注意学生的态度以及授课之后学生的反应。之所以要让学科与儿童心理建立沟通,就是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童真。
2.充满童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生活都是充满着游戏的,只要有儿童的地方,就会有游戏。因为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没有对未来的忧虑,没有因为生存而产生压力。他们可以自娱自乐、自言自语。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玩很多次都会觉得很新鲜,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精力始终旺盛,而且是高度投入的。游戏就是儿童表现童真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显示了他们生命的活力,已经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通过游戏,他们可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因此,我们不能扼杀儿童应有的童真。
3.儿童的思维具有诗性
诗性的思维指的是凭借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做出的直观感受,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形式。而成人的思维则是以理性为主,不断进行推敲、判断而得出的结论。诗性思维往往是用自身的情感意识去理解万事万物。人类诞生之初就是儿童,当看到自然界的外物时,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这些事物或者去放大这些事物,这可以归类为想象。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去分析这些事物,形成了一种理性思维。而儿童的诗性思维则表现出来的是人类诞生时的状态,这种思维是难能可贵的。
小学生的童真就像自然界的生物刚出生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像初生的嫩芽努力地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妙的世界,内心是充满着好奇及对生活的盼望的。儿童应保持应有的童真,享受这一时期的快乐,没有束缚、没有压力,这对于自身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扼杀小学生的童真,而以保护学生童真为基础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小芹.小学语文童真童趣教学路径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1).
[2]唐钰.童真与童趣: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场”[J].语文天地,2015(9).
[3]王子弟.淡化真假保持童真放飞想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漫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20.激活童真 放飞童心 篇二十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等,即强调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通过音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使学生逐步地成为音乐的爱好者。
因此,我要还给学生失去了的朝气和活力,改变过去的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得学生来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享受音乐的愉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在以愉快为核心的多种情感的激励下,促使其情知的紧密相融。
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是人容易理解,更容易体会。
1、运用故事激兴趣
故事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它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进入角色,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而且,也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体会、表现及创作。
2、儿歌谜语增乐趣
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交流讨论添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知识经验都不同,因此他们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内涵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看法,对歌曲的演唱和处理上也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向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对该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想象。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1、吹吹奏奏 体验乐趣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技能运用于乐器演奏的实践中,以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完美的音乐形象再现中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玩玩游戏 感受乐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其趣味性强,是深受儿童喜愛的活动。他们可以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运用游戏的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编适合其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音乐游戏,使他们在娱乐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慧与才能。
三、“趣”在媒体传递中
1、巧借图画促想象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体会、表现及创作。
2、自制动画激情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了,抽象的音乐理论、虚幻的音乐形象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降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使教材生动化,使各种虚幻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四、“趣”在自由创造中
1、巧用人体乐器
以“动”来带动听觉欣赏,即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俄国作曲斯特拉文斯基曾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二者是互相联系的。
律动就是请学生听着音乐,感受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的变化,将整个身体当做乐器,有控制的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动作,重新表达出他所听到的乐曲。在学生的眼里,音乐课是处于次要的地位,不需要动脑去想,用耳去听,用手去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喜欢东摸摸西敲敲,转来转去的。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律动教学。
2、施展个性才华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重点”。这是江总书记在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创新精神就使人敢于创造、勇于创造和善于创造,有一种创造的胆识和气魄。这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必然的。就是运用音乐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灵感,迅速、快捷的捕捉新的艺术形象,并把它表现出来。
在实践中主要有下列几种:
(1)真情演绎
新课程标准指出“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培养他们的即兴创造力 并以饱满的情趣投入到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趣味节奏。
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乐曲旋律、节奏要求、歌词或塑造某一艺术形象创编节奏。
上述这一系列的创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及时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较好地发展了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趣味策略地实施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尤其是由于我们重视音乐人文与音乐情感的体验,强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把学生的需求摆在教育设计的中心,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充满趣味愉悦气息的音乐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