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2024-07-04

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一

沈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2011 年

工 作 总 结

2011年,我站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镇委、镇政府制订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为提升我镇农业整体水平,建设“高效、生态、服务型”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按照区农业局的安排,结合我镇农业生产布局,狠抓农技人员示范作用,共对接科技示范户48户,辐射带动周围群众120多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示范作用,并引导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狠抓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重点推广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目的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重点培训蔬菜、魔芋种植,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治等有关技术,全镇受训农民达1300人次,有利的推动了全镇科技普及工作。

二、涉农民生工程

1、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区能源站下达的145口沼气建设任务。

2、农村饮水工程:重点加强对罗仙、桥头、阳山人饮工程的建设和集镇自来水厂工程未尽事宜的协调。

3、良种补贴:在财政所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共完成良种补贴面积2.08万亩。

三、基本农田建设

按照区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编制本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计划,并着手编制我镇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协助财政所搞好“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工程。

四、林业工作

在全镇各村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共完成核桃建园5861亩,义务植树1.2万株,四旁植树8.5万株。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特

别是松材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做好森林防火,积极编制我镇十二五林业生产规划;积极依法管护森林资源,为促进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使森林生态主体功能发挥良好效益。

五、做好水利兴修工作

我镇今年实施了集镇河堤治理工作,使沈坝中心社区的防洪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在国家投资的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中,我镇争取了100多万元的建设项目,即将建成40多亩的高标准、节能型农田,使农民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实惠。大大提升了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竞争能力。在防汛期间认真值班,并做好防汛准备,听从指挥,尽心尽力,完成各项任务。

六、存在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财力不够,投入有限,设施老化、滞后,影响农业生产。

2,农户经营规模小,不利技术推广每户经营3—10亩土地,即不愿流转给大户,也不愿增加投入。土地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近似“鸡肋”,务农劳力老龄化、妇女化明显,接受新事物慢,传统种植根深蒂固,而行政不能强迫命令,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3、产业化水平低,种植业结构单一只有种子生产规模在扩大,但效益有限,其它作物受市场影响大,效益并不理想,群众没有积极性,经过多年对比,不如外出务工,导致种植业结构单一。

七、2012年工作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三农开展服务,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备足后劲,为粮食安全打下基础。

1、加强效能建设

组织全站人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加强业务学习,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树立农技人员的良好形象。

2、继续抓好涉农项目的实施

对实施项目,全站同志即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每位同志的才能。查找不足,及时改进,促进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规范协会运作,通过扶持、示范、带动,促进协会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推进打好基础。

4、探索农村经营新方式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为加快农业发展,增加规模效益,要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营方式,要发现、总结各种情况,积极支持好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5、继续做好林业、农机、水利及其它工作。

沈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2.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二

(1) 建立农业人才信息库。该站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农业综合服务站网络管理范围, 开展择业指导、薪酬指导、信息点评和信息咨询服务等。2011年以来, 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始对全镇农村人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 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专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汇集筛选, 分门别类, 登记造册,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调整补充。截至目前, 已建立了各类实用人才信息库, 共2 075人入库, 其中高级技师8人、技师35人、初级技师204人。

(2)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坚持中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 坚持种、养、加、销、管分类培训, 服务产业, 注重实效。一是依托阳光工程开展培训。近3年来, “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650人, “农民绿色证书”培训200人, 花木栽培技能培训300人, 引进企业培训500多人次, 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 000人·次/年。二是重视年轻人创业培训。该站对35岁以下的农业劳动者提供“四优先”支持 (优先学习、优先选入科技示范户、优先进入科技服务团队、优先得到扶持政策) , 鼓励青年人在农村创业。目前, 该镇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人才逐年增加, 全镇124个中小规模养殖场 (户) 有41个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经营的。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影响力的人才为重点, 培育了43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当地村民唐继东创办了顺牲农民专业合作社, 养猪500头,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成为了成都市级示范合作社。

(3) 引导农民申报技术职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职称管理, 对农村涌现出的“田秀才”、“能工巧匠”等评审认定专业技术职称, 调动农村人才申报职称评定的积极性。2013年, 全镇新申报48人, 其中报高级技师4人、技师10人、初级技师34人。将职称与薪酬挂钩, 激活潜能调动人才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据统计, 该镇园艺师薪酬400~600元/天, 高级园艺师薪酬600~800元/天, 有的甚至超过1 000元/天。

(4) 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安龙农业综合服务站结合产业优势, 组建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专家团队, 其中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5人、研究生2人。专家团队定期对全市畜禽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由专家团队牵头实施了“生猪科技示范入户工程项目”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 推广了生猪保健饲养技术、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预防技术。特别是2013年“7·9”特大洪灾后, 专家团队向全市养殖户制定了“清淤→消毒→保健→药防→免疫”的防疫流程, 并以短信的方式向全市养殖户发布, 共发短信4万多条, 有效防止了动物疫病发生, 做到了灾后无疫。

该站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一是发挥行业选择上的导向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典型, 对农民择业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安龙镇东义社区的吴洪林, 从事盆景制作近30年, 获得各层次的奖励证书40多个, 引领周边创作川派盆景, 家庭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在这批能人的带动下安龙镇有6 100多户从事花木种植和花木盆景制作, 占全镇农户的71%, 如今当地花木盆景的产值超过5亿元。

二是发挥专业技术上的传帮带作用。农村实用人才一般都有一定的专业技术, 对农民学用科技具有较强的传帮带作用。东风社区的龚学, 大专毕业后到新疆等地打工, 2009年回家养猪, 常年存栏生猪200多头, 他潜心专研并推广保健养殖, 带动合作社140多户成员, 养殖生猪规模达到1.2万头。

三是发挥技术经营信息传播作用。该站对农民获取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进行了专题调查, 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农技推广、学习培训、人际传播等获得有效信息分别占1.4%、5%、5.6%、25%、56%。农村实用人才走南闯北, 获得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较新较多, 农民更愿意接受能人传递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该镇逸景花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参加各类花卉盆景展销会, 将带回来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 在自己应用的同时向周边花农传播。

3.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三

2010年12月19日,吉林省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副省长王守臣、省政协副主席林炎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延春、李福升,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冀生、省农委主任任克军、长春市副市长陈巳、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吴晓光,监察专员王峻岩、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副主任刘玉峰,吉林省花卉蔬菜研究院院长张志英出席签约仪式,省农委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参加签约仪式。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主持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致辞中强调:吉林省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工期历时2年,项目建成以后将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业信息化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等,达到一体化服务及办公的目的,将改变我省农业服务功能单一,人员分散,设施老化,体系不健全的局面,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水平,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吉林省花卉蔬菜研究院院长张志英、吉林大正建设集团董事长王远征代表合作方签定项目合作协议书。(省农委办公室 供稿)

4.农业综合服务站下半年工作思路 篇四

㈠常规工作安排。

1水利农机条线:

⑴、河道长效保洁管护。参与全镇18条河道长效保洁管护。

⑵、河道绿化管护。继续做好凤凰河、北漕河两侧绿化管护工作。

⑶、水利工程及维修。协助做好新龙河拓浚工程,规划落实6个村的水利工程维修和水系沟通。

⑷、村庄沟塘三清。继续组织落实全镇的村庄沟塘三清工程。

⑸、西绕城高速公路沿线、机场路拓宽工程沿线水利配套工程。围绕工程建设,维护公路沿线水利工程,保障农田灌溉和水系畅通。

⑹、农机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农用机械的年检年审工作,协调引进推广先进高效新农机具,适度扩大推广机插秧种植面积,组织对全镇的农用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两忙顺利进行。

⑺、积极维护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和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成果。

2农技多技条线:

⑴、努力提高服务,确保我镇粮食等作物生产稳定增长。认真做好对全镇3600余户农户技术指导工作。

⑵、测土配方工作。继续参与区测土配方试验示范工作,完成小麦和水稻的精确施氮试验和无氮试验项目。

3、畜牧兽医条线:

⑴、常规畜禽防疫。定期组织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巡防,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

5.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五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

2010年,我站在县农发局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东北明珠和建设全省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按照“三点一线、十字交叉、产业聚集、组团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县农发局和乡镇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齐心协力,全力投身到农业工作中,结合辖区实际,认真分析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通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农业丰收。

我站始终坚持把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通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种植、农作物间混套种、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增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水平;通过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品种调优,实现粮食增产,农业丰收的可喜成效。

1、粮油生产。今年所辖乡镇小麦平均亩产为324公斤,较上年增长3公斤每亩,增长1%;油菜籽平均亩产187公斤,比上年增长9公斤每亩,增幅5%;玉米方面,辖区乡镇春播玉米面积达14500亩,占总播面

积的70%,平均亩产为363.47公斤;夏播面积达7190亩,占总播面积32.5%,平均亩产403.95公斤;核心示范区最高亩产达721.55公斤。辖区水稻平均亩产为533.33公斤; 继续推广水稻“三围”强化栽培和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在白庙村、玉堂村建立核心示范区100余亩,最高亩产达625公斤;红苕芒种前栽植面积达13500亩,占总栽植面积的70%,平均亩产达1200公斤。

2、蔬菜和蚕桑生产。金龙镇通过与盼盼集团签定订单农业,发展2000余亩蔬菜,既为企业稳定了货源,又为农户增加了增收渠道,农户亩增加收益200元以上;加强对桑树的管理与技术指导,保证了有充足的桑叶,提高了桑叶的质量,全镇今年养蚕11000张,生产蚕茧385吨,总产值677.5万元,比往年同期相比每张蚕茧可为蚕农增加收入近400余元。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支撑。

1、壮大优势产业。根据县政府发展产业示范带的规划,在三溪镇政府的部署下,我站全程参与产业基地的建设,从基地的选址、基地的规划、果园的管理等及时地进行技术指导。现以建立杂柑不知火基地200亩,已经完成苗木的定植,果树长势良好;建立猕猴桃基地200亩,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明年春季能够顺利进行苗木的定植;建立有机蔬菜基地400亩,现已完成沟渠、园内道路建设、设施大棚正在建设中,已建成标准蔬菜大棚28个,明年能够顺利进行蔬菜种植。

2、金龙“三园一业”建设有序推进。金龙镇根据既定发展思路继续推进“三园一业”建设,园区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莲藕70亩、种植桂

花树130亩、速生杨160亩、种植大棚西瓜200亩、特色畜、禽常年存栏达25万头。通过示范园的建设树立了复合发展三次产业典型,打造集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示范园;逐步形成“养猪-沼气-葡萄-养鸡”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大棚西瓜,发展绿色困蔬菜业,促进农民增收。

3、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加强三溪镇万亩国际脐橙生态博览园区的管理维护使用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利用好现有的6盏太阳能杀虫灯和50余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防治害虫,实现脐橙标准化生产,建立“金堂脐橙”地理标志产品核心基地1000亩,继续推广脐橙留树保鲜技术,大力发展错时销售,避开销售高峰,延长销售时段,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金堂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影响力和脐橙专业合作社作用,农技站作为“金堂脐橙”品牌的执有人,通过比选的方式在三溪镇选出三个销售网络广、经济实力强的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由农技站授权使用,对所售脐橙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立即取消其使用资格,保证了金堂脐橙的良好知名度,加强脐橙品质提升;配合做好春季赏花品果、冬季采果游园等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生态特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引导成都飞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果园综合利用,发展林下特色养殖,加大包装橙香鸡、果园兔、生态鸭组成的“果园三宝”品牌推介、宣传工作,提高果园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强化项目实施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1、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五统一、两配送管理模式。

在白庙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堂脐橙”示范基地,建立了30户农产品质量追溯科技示范户,指导每个示范户建立规范的田间生产档案和生产手册,为绿色标准化生产作好第一手资料。实施“五统一、两配送管理模式,从源头上保证脐橙果品质量。

2、推广密植果园改造技术。鉴于我镇脐橙果园多数属于密植果园,为便于果园生产管理、提高果品质量,在白庙村8组引导果农进行果树间伐20余亩,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3、搞好粮食丰产工程“双创双建”项目实施工作。继续在岳山村推广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各1000亩;在净因寺村建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1000亩;在白庙村、玉堂村建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100亩;同时加强核心示范区的技术培训与田间技术指导工作;顺利实施粮食丰产工程良种统供工作,其中统供玉米种子5000亩,水稻种子2360亩。

4、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实施配方施肥。在白庙、玉堂村继续推广水稻“三围”中苗栽培和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根据土壤需肥规律为农户配制了100亩标准配方肥料,示范区最高亩产达625公斤;配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明月、三圣、玉堂村实施油菜定点高产示范100亩,并进行定点调查,提取样品9个;彩色花生示范50亩在净因寺村实施。

5、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积极配合我县秸秆“禁烧”工作,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在玉堂村19组建立50亩“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技术”示范点;同时在骑龙社区16组、17组建立150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点,辐射带动秸秆的综合利用。同时利用秸

秆腐熟剂在辖区各村综合示范1500余亩,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改良了土壤。

6、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我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控和土壤培肥工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新增1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业主6个,其中三溪4个,金龙2个;金龙新增5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业主2个,其中****公司发展有机蔬菜***亩、***公司以养殖业加种植业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加速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中,创新丰富了“股份合作、基地带动、租赁经营、互换重组、托管经营、组织代耕、转让经营”等土地流转机制。

7、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个(小麦2个,油菜2个,玉米4个,水稻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7项(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技术、稻草覆盖育地栽培技术、玉米肥团育苗、玉米地膜抗旱高产栽培、水稻“三围”中苗栽培及其配套高产技术、、柑桔留树保鲜花果同树示范技术、旱地节水农业横坡种植技术等)。

8、引进实体,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北京金色农华四川分公司在玉堂村5组实施杂交水稻制种示范50亩,为今后辖区农户发展农业产业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盼盼集团入户金龙进行蔬菜订单,加速金龙蔬菜产业大发展;引进成都神龙种业和科创种业公司在净因寺村、长林村、白庙村进行小麦繁种400余亩,通过订单生产,农户亩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1、培养和造就一批农民企业家,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我站积极配合县农发局科教站在三溪镇金峰村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后期对50名学员的指导和回访,目前已有一部分学员已经开始了自主创业,并且部分学员开始发动组建三溪镇金峰果蔬专业合作社,将为带动我镇脐橙产业顺利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2、提高我镇脐橙生产水平,确保全镇水果质量安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率。我站会同县农发局科教站,在金河村、金峰村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确定了100户脐橙生产科技示范户,通过对科技示范户的入户指导,起到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脐橙产业,提高生产力水平作用。

3、培训新型果技管理人才。利用专家服务基地、院社合作优势,组织开展现代果树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管果水平和生产积极性,继续推广脐橙留树保鲜技术,大力发展错时销售,避开销售高峰,延长销售时段,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4、加大农业实用技术与阳光工程培训。2010年共培训实用技术人员17800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0人、主导产业培训300人、绿色证书颁证150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确保了人人都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生产技术,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多次请县上的有关专家到各村进行专项培训和调研,对各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意见,保证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做到了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跟踪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

位率。

(五)、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密切配合工商、质监、农业执法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相应的农业法律、法规,保护果农、客商、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肥料、农药等农资。片区农技站对各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农资店进行了相应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和检查,严把生产源头关。

2、由市、县质检部门对实行市场准入的三类食用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严把质量安全关;同时片区站也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器,对辖区内的果品、蔬菜、食用菌等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优质农产品顺利进入城乡消费市场。

(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好今年油菜花节工作,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确保油菜正常生长,为明年油菜花节重大节庆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做大做强果园创意农业,继续搞好留树保鲜工作,为来年的赏花品果乡村旅游夯实基础。创建3AAA级风景果园旅游环线,将农民果园新居与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改善休闲观光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全体干部职工以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工作方式,实行人盯项目责任制,倒逼项目进度,确保职工把精力集中用在事业上、把功夫集中在促进

社会和谐上,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上。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对外形象

1、规范内部管理。⑴ 片站职工年初人人明确工作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⑵ 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职工守则、岗位职责、4大服务体系工作网络图一一上墙,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片站实行农技工作驻镇包村责任制,重大项目、试验示范实行专职业务负责制,强化目标管理。⑶建立档案接收电子记录,方便档案查阅。⑷严格考核机制:年终按照目标完成情况和考核管理办法对职工进行民主考评打分,考评分作为评选先进、优秀个人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奖勤罚懒。

2、内强素质,外树形象。⑴ 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级精神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充电”,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动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我站已有4名正式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⑵ 人人工作挂牌上岗,制作生产服务车标牌下乡,深入村组指导农业生产,增强干群关系。⑶ 认真、热情处理农户来电、来访,及时作好登记处理意见。⑷及时准确上报农业生产动态和农业信息;协调配合乡镇农业工作。加强对科技示范户和业主、大户的产销联系工作;配合县级业务部门加强对“一村一大”的技术指导和帮扶。

(二)、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推进乡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接县农发局的安排,2010年在我站实施了玉米双建双创高产示范、走道式秸秆还田、水稻三围栽培技术、水稻规范

化栽培高产创建、新品种试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取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了辖区内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加大科技培训、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

一是加大科技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提高群众科种水平,我站根据不同时期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课及农业生产现场培训会。在种忙季节我站技术员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另外每个逢场日在办公地点设立技术咨询服务点,为民服务,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和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我乡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关键农时季节编发“金三农业快讯”8期,共10000余份,镇村信息发布栏内容更新8次;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召开镇村干部会、悬挂横幅标语、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宣传车下乡宣传等),使得辖区农作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2011年工作打算

明年,我站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农发局和乡镇部署的各项工作。

1、全面完成县农发局下达给我站的各项目标任务。

2、配合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全面完成乡镇农业工作目标。

3、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4、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

5、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实行农产品质量追踪。

6、加强管理和使用“金堂脐橙”地理标志品牌,逐步规范地理标志使用,实施好品牌保护。

7、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大力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认真搞好各项试验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9、抓科技培训。加强对科技示范点农民骨干及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工人、农村经济人、农资销售人员培训。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农发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我县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农业现代化、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的新定位,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新机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把三溪片区农技站所辖乡镇建设成为城乡形态优美、产业支撑强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农业技术运用充分、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6.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六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㈠、定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严肃

组织纪律。

我站全体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按照镇政府的要求,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全站人员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㈡、常规工作。

1、水利农机条线:

⑴、河道长效保洁管护。我站参与全镇18条河道的保洁管护,受到区考评均为优秀,每月得分分别为100分、98分,98.5分、99.5分。

⑵、河道绿化管护。做好凤凰河、北漕河两侧绿化管护,面积达113亩。

⑶、水利工程及维修。协助做好新龙河拓俊工程,同时完成6个村的水利工程维修和水系沟通。

⑷、村庄沟塘三清。共完成沟塘28条,清淤土方8.51万立方米,竣工决算30.3239万元。

⑸、农机服务工作。完成农用拖拉机年检年审175台,并全部更换新的牌照;新购置中拖6台,高速插秧机3台,秸秆还田机10台;落实机插秧面积4000多亩,同时加强对机插秧秧田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组织对全镇的农用机械进行维护保养。

2、农技多技条线:

⑴、努力提高服务,确保我镇粮食等作物生产稳定增长。认真做好对全镇3600余户农户技术指导工作,先后发放各阶段技术资料近2万份次,通过电话、来访、现场等解决农户的询问和答疑超过80人次。⑵、测土配方工作。参与区测土配方试验示范工作,完成小麦和水稻的精确施氮试验和无氮试验项目。发放水稻施用配方肥建议卡资料4000份次。

⑶、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水稻小麦的政策性保险工作。配合镇财政所完成今年全镇粮食直补面积的核定及公示工作,配合做好3600户水稻小麦的政策性保险工作。

⑷、落实机插秧落谷育秧现场。

4、畜牧兽医条线:

⑴、常规畜禽防疫。定期组织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巡防,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完成了奶牛的二病检测,协助保险公司做好死亡母猪的理赔工作。

7.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七

我国是农业大国, 发展农业物联网对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品质安全、引发农业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构建新型农村经济体制和增加农民收入, 具有重要意义[1,2]。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是用各类感知设备, 采集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物流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 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 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3,4]。

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困难与瓶颈问题是:农业生产环境多变、信息要素难以大面积、低成本、快速准确的获取, 农业生产过程分散, 异质、异构、海量、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技术缺失;农业生产主体复杂, 需求千变万化主动捕捉困难[5]。而且, 现有的方案更多关注的是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比较少关注对应用服务的监控, 且对农业物联网的针对性不强, 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管理比较低效且不方便, 平台无法实现远程的管理和监控, 功能相对比较零散, 缺少一个整合的方案。目前农业物联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 种植养殖方面如针对温室和大田精准农业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方面如蔬菜的质量安全追踪溯源研究;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环节如果蔬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研究等。基于目前的调研, 跨域、跨行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应用尚未见到。基于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的实施必须遵守全要素、全过程和全系统的“三全”发展理念, 和农业物联网向大用户、大数据、大系统发展的趋势, 本文提出了建立全新的一体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系统架构。

2 系统总体架构

本文介绍的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系统, 其总体架构应包括基础信息获取模块、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和终端示范平台。

2.1 基础信息获取模块

从相应的农业数据资源检测设备采集获取多源异构数据, 并将采集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存储至相应的农业数据资源数据库, 基于农业行业维度、农业品种维度和农业生产过程维度建立的物联网信息中心通过对

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异构映射和数据融合处理形成统一格式的农业数据, 云计算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虚拟化存储和数据挖掘, 并由物联网管理中心根据云计算平台的计算结果统一部署异构分散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以及采用动态描述逻辑进行农业数据资源的分析调度和硬件资源调度, 并向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发送调度请求。

2.2 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

包括相互连接的物联网信息中心、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管理中心, 还包括若干与物联网信息中心相连接的农业数据资源数据库和行业专家系统.

2.3 系统专业支撑模块

包括均与物联网管理中心相连的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和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在接收物联网管理中心的调度请求后进行动态需求建模, 包括利用施肥方案决策支持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阶段发育指标建立的施肥模型以及利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的水肥调控模型;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在接收物联网管理中心的调度请求后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

2.4 终端示范平台

为包括大田作物信息、设施大棚信息和农机农资信息的物联网示范平台, 终端示范平台输入参数从而调用系统专业支撑模块的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或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在调用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时, 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根据终端示范平台的输入参数调用相应的模型进行计算并结合农业专业知识将模型计算结果返回至终端示范平台显示, 在调用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时, 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将实时监控结果返回至终端示范平台显示。

3 系统内容介绍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1 感知层——基础信息获取模块

基础信息获取模块从相应的农业数据资源检测设备采集获取多源异构数据, 通过集成适用于农情的各类传感器产品, 实现对大田、大棚、畜牧兽医、渔业等水土气环境以及动植物本体等海量信息的快速获取。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 农业环境与本体传感器, 农业遥感、空间GIS与GPS等, 大规模获取农业生产管理需要的宏观、微观信息, 包括苗情、墒情、病虫草害, 温光湿、水土气等要素。基础信息获取模块设置有农业物联网传感器通信接口, 通过农业物联网传感器通信接口接收连接相应的农业数据资源检测设备具体可连接大田肥力与重金属检测系统、设施大棚环境检测系统、工厂化养殖环境检测系统、农业水重金属检测系统以及植物本体信息快速检测系统等等, 实现农业信息快速有效获取。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的表现形式通常为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 如文字、视频、网页等, 基础信息获取模块将采集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存储至相应的农业数据资源数据库, 若干个农业数据资源数据库可以是测土施肥数据库、农业气象数据库、大田空间数据库、水系空间数据库、农业地理资源数据库、农业植保数据库、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涉农企业数据等等库, 用来存储基础信息获取模块发送过来的多源异构数据, 也可以包括存放历史数据的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库, 如存储中科院、气象局、农业院校等农业历史数据。

3.2 网络层——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

3.2.1 物联网信息中心

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中除基础信息获取模块外的其它组件共同构成资源层, 基于云计算技术, 完成感知层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分析与共享。该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可共享超过1PB的存储环境以及超过2 000个CPU核, 万亿次高性能计算环境。物联网信息中心集成基础信息获取模块传输的农业数据资源, 针对异质、异构、时变、冗余、海量等数据特点, 采用W3C国际数据标准以及我国农业数据标准, 基于农业行业维度、农业品种维度和农业生产过程维度进行系统架构, 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自动聚合处理、异构映射、数据融合、数据清洗挖掘处理等数据处理过程, 形成统一格式的农业数据, 并形成农业物联网数字地图, 为系统专业支撑模块提供共享数据支持。物联网信息中心建设的内容可包括:农业地理资源数据建设, 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近地面视频监控数据、多媒体数据和其它影像数据;农业气象数据建设, 包括生物资源数据、农业土壤数据、农业气象数据、农业水文数据等;测土施肥数据建设, 包括农田地块信息、农业耕作方式数据、农业投入数据、作物养分需求数据、农田作业处方数据、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等;植保数据工程建设, 包括农业病虫害数据、农业风灾数据、农业水灾数据、农业旱灾数据、作物品种数据、作物生育期数据、作物特性数据、植株高度数据、植株密度数据、作物产量数据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涉农企业数据建设, 建立农业企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的名称、地址、经纬度、经营农产品类型等数据。农业数据资源集成模块实质为“全要素”农业数据资源集成中心。

3.2.2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虚拟化存储和数据挖掘, 具体是按照种植、农机、农资等行业应用需求, 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 统一部署系列虚拟机, 对海量的、异构的农业数据进行安全、高效的虚拟化存储、处理、整合和分析, 深度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 形成对农业信息化服务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为海量用户提供快捷、个性化农业数据服务, 并实现现有存储与计算资源共享, 为系统专业支撑模块提供硬件资源支撑。物联网信息中心和云计算平台进行存储和计算的硬件结构可包括用户管理主服务器和用户管理从服务器的用户管理系统, 包括若干个计算节点服务器的高性能弹性计算系统, 包括若干个文件节点服务器的大规模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等。

3.2.3 物联网管理中心

物联网管理中心根据云计算平台的计算结果统一部署异构分散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以及采用动态描述逻辑进行农业数据资源的分析调度和硬件资源调度并向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发送调度请求。物联网管理中心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 有机集成种植、畜牧兽医、渔业以及涉农企业以及中科院、农科院等单位各种应用系统, 实现不同单位、不同应用系统的协同服务与集成服务, 实现大规模服务系统的统一部署、注册管理和有效调度, 统一描述和部署异构分散的大规模农业物联网服务, 确保大规模服务队网络、计算、存储的安全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要求, 满足千万级农业用户数以万计的并发请求。部署农业物联网垂直搜索引擎、语音交互机器人等服务以及精细生产决策控制、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农资农产品质量追溯、监测与会商指挥等全系统专业服务, 为系统专业支撑模块提供中间件与应用系统支持。

3.3 应用层——系统专业支撑模块

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包括均与物联网管理中心相连的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和农资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块。其中, 精细生产决策控制模块包括大田测土配方与施肥模块以及设施蔬菜水肥调控与施药决策模块, 加工仓储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包括农产品加工检测模块、农资仓储智能监控模块、物流调度模块和物流监控模块, 农资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块包括菜果质量安全追溯模块、粮油质量安全追溯模块、化肥溯源防伪模块和农资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块。系统专业支撑模块中的各子级的模块组件均与物联网管理中心相连。

4 应用实例介绍

本文以农产品全过程管理为例, 介绍该综合服务系统应用过程, 如图2所示:

4.1 生产阶段

基于传感器、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集成蔬果、作物等设施大棚或大田环境、植物本体、病虫害监控设备与数据传输设备, 建成由主控计算机、采集控制器、网络转接器、农业领域专业系列传感器、室外气象站、视频采集设备的设施农业种植信息监控网络, 实现对农产品生长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空气成分、土壤p H值、EC值及土壤养分等数据进行采集、传输, 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 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应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设施蔬菜智能环控技术、智能管理与决策系统, 实现温室大棚内蔬菜、水果生长环境的自动监测和远程传输、数据采集和处理, 利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水肥调控模型, 实现设施环境的智能调控、蔬菜生长模拟与预测, 栽培方案的制定与优化。以示范基地为示范应用载体, 建立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环境因子 (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 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管理系统, 同时完成基于web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网络服务平台和试验数据网上查询系统。在已形成的设施蔬菜、水果生育模型和专家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收集设施农业主要品种栽培经验, 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栽培知识库和智能管理系统;重点针对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设施蔬菜智能管理系统展开深入研究, 并进行设施蔬菜智能管理, 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设施环境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后存储和使用、数据远程实时监测, 设施环境调控以及蔬菜生育模型与预测和最优栽培方案设计等。

4.2 加工仓储阶段

物流实时监控模块在接收物联网管理中心的调度请求后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其中, 农产品加工检测模块利用移动摄像技术和远程传输技术实现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并利用HACCP技术对农产品加工工艺中的危害进行分析和确定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关键控制点。具体实施例可以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监视系统应用移动摄像技术和远程传输技术, 实现对大米加工过程中人工、半自动和自动化操作参数的实时监测。如大米加工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各种外源物质, 例如水源、各种包装材料等, 通过结合RFID电子标签, 进行可识别的实时数据管理存储, 完整记录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接触过的外源物质。实现加工过程的网络化、数字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同时, 保证农产品成品的安全性。具体大米的分级加工技术通常是指按大米籽粒、容重、结构力学的差异等将一批大米分为若干个等级, 再根据各等级的性质采用不同工艺及工艺参数加工。大米的分级、抛光、色选及配合性加工对提高大米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有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类别的大米, 确定出决定其品质等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该指标的采集检测, 建立数据库, 达到对不合格的淘汰、对品质较好的作为精深加工原料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目的。利用HACCP技术对农产品加工工艺中危害进行分析, 确定其中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HACCP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 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从原料采购、运输到原料产品的储藏, 到生产加工与返工和再加工、包装、仓库储放, 到最后产成品的交货和运输, 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危害分析 (Hazard Analysis) , 并制定关键控制点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确定影响成品品质的关键点, 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改善, 提高食用品质, 从而建立加工工艺中完整系统的HACCP技术。

4.3 物流配送阶段

物流配送阶段分为物流调度模块和物流监控模块。

(1) 物流调度模块基于GIS技术和IDSS技术进行农资与农产品的物流调度。物流调度模块可基于GPS/GIS/IDSS技术提供以下支持:物流资源配置和管理;物流配送调度管理;物流业务动态监控;物流信息查询;物流实时决策支持。GPS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主要用于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跟踪与三维导航。该模块能够随时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 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 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结合IDSS智能决策解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配送模型构建、配送路线规划及优化等问题。该模块集成RFID、GPS/GMS、GIS、IDSS以及多种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 能够对采集的供求信息及物流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 即以知识分析为基础来进行信息沟通和决策支持, 并对决策过程提供解释。针对生产单位, 可以给出建议生产方案。针对销售单位, 可以给出建议采购方案。针对具体某种农资或农产品, 可给出资源的最优调度配置方案。

(2) 物流监控模块基于GPS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冷链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该物流监控模块可进行蛋、奶、肉、菜等冷链物流智能监控, 由GIS、GPS、GPRS/3G技术组成的运输监控可分为三大功能模块, 即:车载终端模块、移动通信系统与监控中心。车载终端通过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 经过计算打包处理, 将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 (GPRS/3G) 发回到中心信息网关, 中心信息网关接收来自车载单元回传中心的数据, 并根据中心服务系统的车辆所属单位派发给相应的监控客户端。监控客户端软件根据上传的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经过电子地图匹配技术, 在地图上实时显示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主控台可以对运输全程进行监控, 并对驾驶员实时发出指令。

4.4 销售阶段

产品销售过程环境农资仓储智能监控模块采用二维码技术对农资进行入库赋码关联和出库条码采集实现农资仓储信息的实时监控。该模块综合使用二维码、移动PDA终端、互联网及无线网络技术, 通过在产品的入库环节进行赋码关联;出库环节进行条码采集;工商稽查人员可以查询产品的流向;消费者在购买后进行防伪查询;从而形成产品的流向链。在对缺陷产品需要召回时, 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系统自动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并形成相关报表,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销售过程监控模块可以进行计划排产、订单与库存管理、规范化销售合同管理、农场实景浏览模块、微商城、线上线下对接等服务。

4.5 系统考核

按照预定的量化考核细分规则进行考核, 如物流模块可采用:物流成本节约率、订单处理及时率、物资配送准确率、货物准时送达率、货损率、库存周转率、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客户投诉次数、培训计划完成率等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对这些分系统或子系统的定时不定时抽样考核, 保证整个综合服务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并对整个系统的有机协调统一作出综合考核。

4.6 总结更新阶段

对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销售、系统考核五个阶段进行全面深入总结, 从主要现象、表现形式、重点领域、主要环节上认真梳理影响该系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总结更新阶段建立全面的行为轨迹可追溯模型, 包括该服务系统中所有的所有操作行为均应模型化, 具备可量化判断的系统专业支撑模块中的如农资质量追溯模型、菜果质量安全追溯模型、粮油质量安全追溯模型、化肥溯源防伪模块建立的化肥溯源防伪模型等。针对系统考核阶段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跟踪检查, 对服务系统作出持续性优化更新,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5 结语

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系统“全系统”的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全过程”的终端示范平台、共同构成该系统中的服务层, 而“全要素”体现在该综合服务系统中的各个专业模块不局限于本文所列出的, 该系统专业支撑模块和终端示范平台均可扩展, 即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子模块或子平台, 完成农业其他方面的应用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的发展, 该综合服务系统的跨域、跨行业、一体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系统架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摘要:针对现有的农业物联网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型的农业综合服务系统架构。该系统根据农业数据资源的特点建立物联网信息中心, 利用云服务技术实现大规模农业物联网服务应用的统一部署和管理调度, 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 具有可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效益等优点。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平台架构

参考文献

[1]秦怀斌, 李道亮, 郭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进展[J].农机化研究, 2014, 36 (4) :246-248, 252.

[2]郑小芳, 张钧媛.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浅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 9 (3) :250-254.

[3]葛文杰, 赵春江.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 (7) :222-230.

[4]刘渊, 王瑞智, 杨泽林.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23) :174-179.

8.如何做好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篇八

关键词: 农村气象 ;气象预报 ;三农

气象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与农村、农民、农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防灾减灾来说,也是重要的趋利避害的手段。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就必须做好气象信息的传播工作,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经。

一、目前,气象信息对于农村的服务现状

1、气象信息服务于“三农”的主要方式

气象信息服务于“三农”的方式主要有以4 种:(1 )电视天气预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农村来说,天气预报节目比新闻联播更收农民的关注,它的收视率远远超过新闻联播。部分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农户未曾接通有线电视,在夏季,大多农户在地里要劳作到晚上8点多,才收工回家,而这个时间点恰好已经播过了天气预报。(2 ) 手机气象短信手机的普及程度基本到达了人手一部,这将是个很宝贵的利用资源,在农村有手机的农户也有意愿订制手机短信,特别是那些种养专业户,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利用手机短信传递气象信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 ) 广播、报纸。(4 ) “农网”。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建立了“农网”,利用“农网”这个平台对外发布了数以万计的气象信息、“三农”工作动态及农产品供求信息,使农户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学习到了更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同时也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给予了一一解答。农网成了农民学习气象科普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课堂。

二、在农村,气象信息不能很好的服务于 “ 三农”的主要原因

1、农民综合素质不高,气象信息意识淡薄

大部分农民由于农村教育滞后,在生产生活中科学意识淡薄,甚至不讲科学,对待自然灾害,完全凭经验来预防和处理,没有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和气象信息来防灾减灾的意识。对于气象信息,当农户接收到它时,如果认同它,并把气象信息积极地作为生产中重要的防范工具,那么气象信息的接受率就会很高,同时传播率也会随之增高,就能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的作用;反之就较低。同时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也是影响气象信息的接受率和传播率;并且与之成正比,反之就较低。

2、加强通信基础设施以及拓宽气象信息传播途径

在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依靠广播、少量手机信息、大喇叭、电视及人工传递农村气象信息。对于农民来说,不能及时得到气象信息,无法根据天气变化开展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的生活、生产自救。对于次生灾害防治,也难有超前的预见性。

三、提高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的措施

1、加大农村电讯、通信网络设施的建设

在农村特别是落后农村,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要加强建设和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第一、完善农村地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综合通信能力。第二、推进 “ 村村通电话”工程。第三、提高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增强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偏僻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2、构建丰富多样的气象信息传播途径

可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比如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宣传传媒上的及时插播、发布和增播来实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还可以改定时预报为滚动发布、连续监测。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比如利用报刊、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电子大屏幕、电话等先进技术信息手段,让农民在第一时间掌握到各种预警信息和气象信息。另外在农村选取村级兼职气象员,指导他们通过黑板报、高音喇叭和广播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及时优质气象信息服务; 在乡、镇、村等建立农村气象警报系统,实现气象信息 “村村通” ,真正解决气象信息传输问题。加大手机传播途径,有手机用户可制定气象预报服务,也可选取各村村党组织书记、委会主任 、种养大户等组成基本手机用户,要求基本用户在收到短信后,要负责向本区域的村民传递,让农民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气象信息。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比如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以网络为载体,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终端;开展气象技术咨询服务;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构建农业气象信息发布网络。

4、加强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农村生态保护,大力支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新型环保能源,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工程以及为村庄安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比如雷击、泥石流、防御山洪等自然灾害。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素质

要想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是此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在各乡镇选取1 名兼职气象协理员,在自然村选取 1 名气象信息员,要对对信息员的基本情况归档并进行入库管理。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对其进行信息化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气象基础知识培训,以提高农村信息员的素质。再次,对信息员的各项工作要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数据库。促使信息员对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加强和提高。同时也帮助农民提高对信息技术和气象科技知识的了解,增强农民利用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的能力,切实发挥气象信息服务于 “ 三农”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农业气象工作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与努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需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气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农业气象工作更好的为农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 M】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5:76 .

9.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九

合作社工作计划

贵定县天翊农业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贵定县烟草局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宣布成立。合作社现有股东20人,注册资金100万,全县烟农正在陆续入社,到2012年12月底,我社已完成了公司安排的100吨有机肥堆制工作和全县的育苗大棚清理消毒工作,在没有育苗大棚的烟区安排中棚建设。2013年,我社将把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社作为新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着力促进烟农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现将具体工作作如下安排:

1、加强对入社社员的管理,积极引导社员参与合作社业

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拓展空间。

2、加大宣传力度,结合“185”工程发展的特点,努力营

造合作社发展的氛围,消除群众的疑虑,坚定烟农入社的信心。

3、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

4、组织好烤烟生产各环节专业化服务队,为烟农社员提

供最优质的服务。

5、保质保量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

6、科技创新意识,以科技为主线开发市场,科学管理合作社。

7、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把合作社的增收降本效果传遍各

个村落,让百姓皆知,人人认可。

8、积极组织社员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学习种植及科学管

理方面的知识,培养更多的种植能手、种植大户,进一步扩大专业合作社队伍,吸收想致富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大户加入本合作社。争取烟农入社率达100%。

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贵定县天翊农业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贵定县天翊农业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0.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

他立足自身岗位,在调整产业结构,重新规划全街道农业产业布局方面扎实作了三件大事:

第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无公害果菜事业。组织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从品牌选择到栽培管理,到防虫治病,都作了科学规范的规定,迅速提高了菜农的生产素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他主动出击,多方奔走,于在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牌”农产品商标,使**生产的蔬菜、果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组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大胆创新与恒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净菜销售中心”,把**的精细菜送到了市(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内各大超市,实施了农产品销售的另一个飞跃。

第二、依托龙头企业,规范和扩大奶牛养殖业。以东方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引进建设了东方三绿、班家现代、草店永森等5个养殖小区,扶持各类奶牛养殖场34个,街道奶牛存栏数达到6000头,占全区奶牛存栏总数的70%,成为**地区重要的奶源地之一。

第三、开发建设西禹高速经济林带,增加都市农业建设新亮点。开始,他用了将近三年时间,奔波在西禹高速路沿线,逐村、逐组、逐户、逐块的落实发展经济林带建设,初步建成了一个以优质核桃为主打品种的新园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在推广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亲自动手,组织编策《农技简报》、《水流农技》、《**农技》等科普宣传小报,定期向全街道农户尤其是果农、菜农发放、传递农情资讯,传授病虫疫情和防治知识。二是通过办班辅导,实地指导,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素养,同时,他还主持创建了占地100亩的科技示范园。三是创办民间协会,增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的机制与功能。

11.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一

从会议调度情况看,在5月23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会议后,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取得新成效。5月23日后,全省又有21个县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省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达43个,占全省应建数的90%。目前,全省还有3个县市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组建当中,有2个县市正在筹划起动中,这5个县市都表示,在今年9月底前都能按要求完成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任务。

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对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认识。会议指出,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国家和省根据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的要求。实践证明,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提升了农业部门市场监管能力,提高了农业部门社会管理的水平,强化了农业部门履行法定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能力,促进了农业部门行政职能转变,强化了农业部门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提高了执法效力和农业执法的威慑力与办案效率,树立了农业部门新的社会形象,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会议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主要是相对集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不是对行政管理权、行政审批权和检验、鉴定权的综合。农业部门先行设立的综合执法机构,要以农业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为依托,整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与相应的执法监督检查权,实行执法工作统一安排部署、执法人员统一安排调度、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行使。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到今年9月底前,全省县市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全面完成综合执法建设任务。省对各地工作检查验收的主要标准有五项:一是要有設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正式文件;二是要有综合执法工作机构;三是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人员;四是要有综合执法机构的办公场所;五是要有开展综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制度。

12.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二

构建“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农业部统筹规划涉农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技术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将为农民了解新技术和新成果,及时获得专家技术指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选择,有利于加快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保障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效益,切实推进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增加农民收入。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供求信息服务,从而缩短农民与市场的距离,有效化解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有利于普及农业政策法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聘请政策和法律专家,积极主动地向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方针政策,提供权威的政策法规咨询,帮助农民及时解答诸如农资质量投诉、土地纠纷、农民负担等问题,有效化解现实矛盾,减少群体上访案件发生,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切实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有利于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加快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以“12316”代码为纽带,统筹规划信息服务手段,加强与各涉农部门的合作,有利于促进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共享,对探索多部门多领域共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将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据了解,2006年农业部在全国开通了“12316”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通过四年的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构建“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经实施热线服务的省份均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到位的热线管理、行政执法和专家咨询的队伍,制定并完善了咨询值班制度、专家定期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区)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累计咨询人数1000余万人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和帮助农民增收近10亿元。

日前,农业部印发了于>>>启用“12316”短信息服务专用代码的通知》。通知要求,短信息服务建设要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为原则,实行国家、省两级管理,农业部以“1231600”为对外服务代码,总体负责全国农业行业短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综合性涉农短信息业务服务等。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以“12316”为对外服务代码,由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本省短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建立专家队伍为本省用户提供科学可靠的短信息服务。原则上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内只启用一个“12316”短信息服务专用代码,目前利用其它号码开展短信息服务的省(区、市),服务号码都要逐步向“12316”代码过渡,并存一段时间后停止使用原有号码。

通知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12316”短信息服务专用代码开通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一要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各省要根据本省(区、市)已建及拟建短信息服务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农业部“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加快定制本省开通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积极争取投入,强化资源整合。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主动与发改、财政、工信等相关部门沟通,整合利用各行业支农信息化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聚集各方力量,扩大投资渠道。

三要发挥聚合优势,推动全面协作。要加强与科技、商务、广电等涉农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建立可持续的高效合作机制,在内容提供、人员协作、传媒互动、联合宣传推广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形成各方参与、全面协作、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推进。要切实加强对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学习借鉴吉林、北京等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三

铁门镇位于新安县西部,距新安县城15公里,全镇现有农业人口6.5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属丘陵地带,其中旱平地1.8万亩,旱丘陵地面积5万亩。粮食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烟叶和朝天椒为主,是一个农业大镇。

铁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镇政府领导,现有农技推广人员4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名。以农业、农民、农村为服务对象,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主要从事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农作物的病虫害预防与控制,指导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目前来看,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知识产生快,更新快,农业产品的供需信息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新技术的免费培训,加强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乡镇的农业信息网络,县级电视台可以安排一个农业信息服务专栏,及时发布农业灾害天气预报、虫害病害信息预报,介绍农业实用技术,传递农产品供需信息。

农业综合社会化服务应采用:能盈利的农业服务主要靠民间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去服务,如农资和农种供应,非盈利性农业服务应由政府购买支持农技人员去服务,政府可采用财政补贴农技服务的办法去落实。政府对农技推广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主要购买短时间内还不能给农民直接带来效益的服务,政府可采用财政补贴的办法,调动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标准是:①能给全社会带来效益;②能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③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考核应由农业部门制订统一行业考核标准,可以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进行考核。

铁门镇农业服务中心

14.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篇十四

根据县委、县政府三级干部大会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即抓好本职业务工作,还全力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农民增收,农业调产奠定了基础。

全县种植小杂粮3.3万亩,完成任务100%;种植中药材1.5万亩,其中改造野生抚育5千亩,中药材种植户已发展到1千余户。

二、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我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比较稳定的一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1.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1万亩,改造野生抚育5千亩。呈现出了三大亮点:一是基地分布区域有了新扩展。今年部分农民把增收重点放在了效益较为稳定的中药材产业的开发上,全县中药材产业覆盖面有所扩展,王陶、王和等北部乡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也呈迅速扩大态势。二是产业发展骨干力量有了新壮大。我们以中药材野生抚育为主要模式之一,把中药材种植大户的发展和培养作为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骨干力量,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效益驱使的多重作用下,全县承包“四荒”发展药材种植的大户数量明显增多,面积千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公司)1户,如承包8000余亩荒山荒坡70年,发展中药材的“山西省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王陶乡针红霞,已发展药材种植丹皮 600多亩。三是林改政策为药材产业振兴展现了新希望。正在全县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先期完成的试点村中,都把中药材种植当成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的首选项目,并付诸了行动。中峪乡西王勇村郭众宝,在绿色中心及林业部门支持下,今年已高标准实施了500 亩山地种植连翘项目。法中乡柏木村王天祥,把200多亩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全部改造后种植了连翘。部分分山到户的农民,已着手对当地的党参、甘草等野生药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县农村的推广,我县中药材产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期。

1、巩固试验示范成果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我县交口乡南洪林村新开发了弃耕地药材种植500亩,今春新种苦参100亩,承担了全县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的任务。以林药间作、大田种植、荒山种药为主要模式,采取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组织管理等措施,保证了项目如期实施。

2、承包荒坡荒山千亩山地种药项目。该项目是2011年我中心重点扶持和服务的重点项目之一,受资金、春旱缺雨影响、原定项目区调整等因素影响,今年实施压力加大。我们抓住春季黄金季节,落实项目主体,充分调动其承包人的开发积极性,及时供应苗木,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已完成山地丹皮种植面积600亩、知母300亩,苦参100亩。

3、5000亩野生连翘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千亩连翘种植基地,是保证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连翘基地工程,也是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同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三、引资上项、服务三农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单位由绿色产品开发中心更名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隶属于县财政局管理,这样我们有了上级对口部门,我们接到更名改制通知后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走出去到平顺、屯留等地学习考察,随后进长治跑太原,申请省级项目开发县,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申请成为2011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并确定了生态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1120万元财政项目开发资金。

我办在县财政局的直接管理下,在县农委等有关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对全县十四个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和庄园经济进行了实地考察,切合实际的筛选了项目实施区域,并由省农科院专家进一步实地考察,制定了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三年规划,确定了法中乡上湾村、石板庙村;中峪乡龙头村、东王勇村;沁河镇闫寨村和南石村为生态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发区。

本次项目总体规划布局是根据XX县农业总体发展规划、XX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及XX县《关于强力打造生态庄园特色名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连片开发。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切入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沟道为载体,以增加植被覆盖为主要内容,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总治理面积12300亩,其中改良土壤6050亩,构筑机耕路13.8km,营造水保林5450亩,经济林800亩,防护林69亩。

内容:(1)水利措施:建设谷坊22座,平板桥2座,排洪渠1.2km,渠系建筑物39座。(2)农业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玉米秸秆还田和深耕改良土壤6050亩;新修机耕路13.8km,排水沟2.9km。(3)林业措施:营造水保林5450亩,经济林800亩,防护林69亩。(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2700亩,培训农民3600人次。

四、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农委系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提出 “创先争优谋发展,服务三农新作为”为活动载体。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学习教育、狠抓主题活动、狠抓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狠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狠抓主题活动,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狠抓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新的氛围。

五、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稳定工作事关大局,可以说,稳定压倒一切,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积极维护县委XX县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狠抓信访稳定工作,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巩固综治资源力量整合成果,确保一方平安。

六、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刚刚起步,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工作没有经验,项目进展缓慢,同时,工作中面临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因此,在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们将振奋精神,勇于开拓,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化”发展战略和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社会主义和谐新沁源的奋斗目标,紧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明年工作重点:

一是以生态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为核心,结合庄园经济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得力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2012年度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立足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积极争取,做好产业化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立项、审批等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2012年度产业化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筛选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

四是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对在建项目,检查项目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及资金到位情况。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量。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多走、多问、多看”,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写出有情况、有问题、有数据、有结论的调研材料,为今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六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速转型跨越、优先富民惠民、全面建设宜居幸福新沁源”的工作思路,全办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认真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开展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由于去年我县申请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时间较晚,2011年小流域治理项目工程推迟到今年年初开始实施,该项目区位于沁河镇南石村和法中乡石板庙村,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小流域治理面积3100亩,其中:土壤改良1650亩,新增水保林1150亩,新增经济林300亩,新建机耕路13km。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加班加点加人工,到目前为止,水保林的1150亩的种植工作已经完成;修建机耕路13 km,其中硬化完成9 km;农业技术培训600人次,发放玉米、马铃薯种植资料600余份。项目完成后,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将明显增加。年新增玉米61.50吨,亩增产140kg;新增马铃薯487.5吨,亩增产300kg。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09.49万元;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90.7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82元。

2、积极主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富农惠民出实招。

在去年全县经济工作暨2011年度劳模表彰大会上,我办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极大的鼓舞了我办对招商引资这项工作的热情。今年年初,我办成功引进了山西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及山西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有机无公害夏季草莓高科技生产基地的产业化项目。好乐草莓庄园是全省首个夏季草莓种植基地,该项目拟占地500亩,投资2350万元,3年内建设大棚300个。将引进国外最新草莓优质鲜食品种,大量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草炭、牛粪等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种植过程采用有机方式结合日本自然农法进行,水、肥全部由电脑配置、通过滴管系统直接作用于根苗。草莓采摘后,将通过冷链配送系统销往各大都市。这是全省首个夏季草莓种植基地,也是首家365天草莓供应商。同时还将在此基础上建立我省第一个涉外农业研究所——中欧草莓研究所,填补了全省农业发展的一项空白。

从 4月5日至今,公司已投资1000万元,建设大棚84个,完成一期工程,目前已挂果上市。据公司总经理杜笑白介绍,每棚可产3000斤,每市斤批发价20 元,84个棚今年就可收获25万斤,收入500万元。同时解决了项目所在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实现当地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成为一项真正的科技富农项目。

3、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围绕我办小流域治理三年规划,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求突破、出特色、显亮点、见实效”的要求,上半年,我县农发办委托XX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对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规划设计。按照计划,XX县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分为中峪乡东王勇、龙头2个行政村,计划土地治理面积0.47万亩,总投资420万元。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省市农发办已经批复,计划在下半年开始项目工程实施工作。

4、大力开展扶贫包村工作,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4月份,我办按照省委对“包村增收”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市委关于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的安排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之际,第一时间深入到所包的中峪乡龙头村,与当地农民们座谈交流,向他们介绍了龙头村即将开工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同时,我办还为村里特困户农民提供了一万元化肥农用物资,并为村民发放了化肥合理使用方法宣传单,使特困户农民也可以按时开始春耕工作,从干部住村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学习教育、狠抓主题活动、狠抓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狠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狠抓主题活动,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狠抓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新的氛围。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巩固

今年以来,我们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本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四、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摸排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特别要处理好容易引发集体事件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大综治维稳的宣传工作力度,在本单位范围内继续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综治维稳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充分做好迎接省市农发办项目考评工作。今年是我办第一次完成土地治理项目,为顺利通过验收,我们将进一步对工程建设进行完善和提高,做好迎接省市考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2、精心实施好2011年农业开发项目。为圆满完成2011年项目建设任务,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抓好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明确项目责任人,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标准。同时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对开发资金全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

3、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办将继续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好,努力完成好各阶段工作任务,制定长效机制,使活动切实收到良好效果,从而不断推动我县农业开发工作科学发展。

4、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开发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农业开发工作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在每个具体项目建设上,切实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一、坚持科学发展,狠抓造林绿化

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造林任务圆满完成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4761亩,任务完成率100%,其中两山造林工程13161亩,两林富民工程3600亩,两区增绿工程8000亩;完成园林村建设26个。工程特点主要为:一是以通道、河流为主线,构建“两网”绿色走廊。完成汾屯线南段、南XX县道路绿化提档30公里,沁河主干流河道滩涂绿化 20公里,重点在交口乡正中村、沁河镇丁家湾村、中峪乡龙头村建设沁河滩速生丰产林2000亩;二是以县城辐射乡村,推进城乡“两山”绿化。实施县城东西两山绿化2000亩,人工乔木林4700亩,封山育林7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1461亩,矿区绿化4000亩,中央补贴造林2000亩;三是以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连翘、沙棘等乡土特色经济林为重点,依托生态庄园,认真落实“一企绿一山、一企帮一村、一企办一园”的煤炭反哺林业政策措施,加快“两林”富民工程。分区域完成干果经济林和乡土特色经济林建设3600亩。仅沁新公司投资350万元,扶持贤友村经济林1000亩。四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亮点,对交通沿线重点村庄实施全面增绿。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李元镇马森村、贤友村,沁河镇四元村等生态示范村26个;五是以全民义务植树为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全县建设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基地1900亩;六是以保障苗木供应为起点,积极发展规模化、乡土化苗木产业。以沁河苑生态园、沁新绿泽苑和XX县南石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为重点建设规模化苗木生产基地3个,全县完成优质苗木基地5000亩。

(二)重点工程(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一是于5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核查验收组重点对我县2004年度退耕地生态林进行了阶段核查验收,对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于6月上旬,省林业厅林权制度改革验收小组一行四人,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在对我县三个乡镇,九个行政村进行紧张的外业复勘,资料查阅,系统验收后,验收组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了打分、评级,我县以总分98分,等级为“优”的成绩通过了此次验收;三是于6月中旬,省林业厅设计院对我县林地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组对我县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村地边界落实、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二、立足依法治林,发挥职能作用

林业局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植树造林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多种业务职能。今春以来,我们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抓紧抓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工作,重拳出击,强化管理。

(一)强化防火举措,确保森林安全

去冬今春,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林业局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排查隐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日常值班,确保了全县前半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从3月27日至4月 1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周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活动,严格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隐患排查周期间,要求县直各包乡包村单位坚持吃住在一线,乡村督查组全天进行督查;“两办”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县直各包保单位、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各行政村、各自然村进行明察暗访,对包村驻点应付差事、隐患整改敷衍塞责、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不留情面。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进入防火特险期,全县共印发带有防火虎威威标识的森林防火宣传材料4000份、防火彩旗3000面、防火围裙20000个、防火扑克20000副;在每个重点林区村刷新护林防火宣传标语1000余条;宣传车经常深入山庄窝铺宣传防火要求,签定防火公约;沁源电视台频繁播放森林防火标语,使森林防火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大督查,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督查,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乡包片督查,县防火办成员划分森林防火督查责任区,通过三种督查形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森林防火、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严查重罚,杜绝火源。清明、五一期间,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式,全县各森林防火检查站、了望台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严查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的发生;县防火办坚持发送防火短信,及时发布火险等级预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高度戒备,狠抓防范,并逐乡逐村落实了干部包村联系督察制度,严防死守;落实了对重点高危人群的防范监控。对全县1500名牛羊工统一发放了统一服装;同时对野外火源管理不力的乡镇启动了事前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特险期间因上坟烧纸引发火情的、野外用火造成险患的及时处理,先后共行政拘留14人,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稳定一方。

四是抓好队伍,加大投入。县林业局积极申请县财政投入充实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建设,并为各乡镇及时更换对讲机,为乡镇、村级半专业队伍发放铁锹等工具,为专职护林员发放巡查服,切实把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森防目的。

(二)强化检疫监测,推行生物预防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火灾,我们历来重视,局森防站测报中心和三个测报点坚持常年监测记录,发现虫情及时防治。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我们还将森防工作同天保工作结合起来,要求托管户把观察病虫害也列入了托管户的巡山内容,做到“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虫”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报告,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一线;站、点、人一体的群防群治格局,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力量基础。同时,在重点预防区出入口、重点工程领域和大型工程建设工地,加强对木制品及各类苗木的调运检疫、复检,确保半年没有发生大的森防疫情。

(三)强化资源管理,加大保护力度

15.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五

1 主要做法

1.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坚持以人口布局调整为切入点, 打破原有的生产布局, 探索确立了中心集镇、新型村庄、居民点和散居户四种发展布局。

1.2 农综带动, 多元支撑

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先行为重点, 加快构筑以特色种植业、肉羊养殖业和粮食产业为主导的多元支撑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以城川一带为主要生产基地, 引导农牧民适度发展以辣椒、早西瓜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设, 并辐射带动周边各嘎查村, 目前种植规模达到3333.33hm2, 实现产值4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快速增收。二是持续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将为养而种, 以种促养, 以养增收作为主要措施, 促进肉羊养殖产业的有效提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扶持, 推广马鞍桥养殖模式, 新建现代农业基地, 种植优质饲草料, 配齐养殖设施, 借助城川市场、昂素市场及三段地市场, 向西对接银川经济圈, 打造肉羊养殖基地, 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

1.3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以惠民为根本, 不断推进城乡体制对接转换, 着力完善配套政策, 逐步构建城乡统筹试点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突出自主自愿。二是强化责任分工。

2 取得的成效

一是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心集镇特色日益凸显, 镇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集镇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群众办事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物流、贸易、商业、服务等产业一应俱全, 舒展、宽阔、大气、秀美的草原小镇特色日渐浓厚。农牧区环境焕然一新, 新型村庄、居民点和公路沿线散居户遍布全旗多个角落, 哈日根图、大沟湾、糜地梁和巴彦希泊日新型村庄居民点环境优美整洁、居住条件优越、生产设施完善, 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居民点和小康庄园示范户已经点缀在全旗农村牧区。

二是产业层次得到了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辣椒、早西瓜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品牌化、产业化, 玉米、土豆等规模化种植和肉羊、肉猪等规模化养殖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三是群众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农牧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别墅、轿车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设备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中心集镇中一批利民、便民的幼儿园、小学、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等公益性设施陆续建成投用, 农牧民共享教育、医疗、社保和公共文化活动的权益更加充分。

3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路

一是要争取资金, 集中投入。由于鄂前旗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多, “优势开发区”土地资源贫瘠, 统筹城乡工作首先需要搬迁转移大量农牧民, 使得优势土地资源集中到留守种养大户, 发展现代农牧业, 形成规模效应。为了更好的扶持农牧业发展, 推动全旗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转型, 在确保项目常规投资的前提下,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重点扶持发展“优势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按照统筹城乡限制开发区单户草牧场面积333.33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9.33hm2或草牧场面积200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13.33hm2;优化开发区草牧场面积200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20hm2的要求, 不断增加项目户投入, 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圈和人工种草等内容, 并依据农牧民自身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自筹资金比例,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积极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模式, 实现“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现代农牧业模式, 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工作。

二是要整体推进, 重点示范。全面推进哈日根图、阿日赖等新型村庄产业规模化发展, 种植饲草料基地, 打造集繁育、养殖、育肥为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园区。加快大沟湾、大场则和漫水塘土地整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发展公司化、专业化农牧业, 扶持华阳、民丰薯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特布德等新型村庄产业支撑, 带动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在富水区有效整合土地, 加大喷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配套, 提升先进生产力装备水平, 打造规模经营与特色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草原畜牧业发展区全面推广良种繁育、山羊增绒等先进技术, 推进规模化养殖园区建设, 走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

三是要通力合作, 捆绑开发。按照旗委政府打造6666.67hm2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新思路, 依照三段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城川镇大场则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 与农牧、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通力合作,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投资方式, 捆绑项目资金, 建成更多具有地方特色、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农牧业产出效率的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 起到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 进而带动全旗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大转变, 推动牧区经济快速增长, 缩短城乡差距, 实现统筹城乡的现实意义。

四是要扶持龙头, 带动增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需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推广特色品牌, 加强市场竞争力。为此, 鄂前旗今后将大力扶持一些基础条件好、符合项目要求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带动作用强、内部机制健全、具有特色品牌的产业化项目, 做到扶持一个项目、发展一片基地、致富一方农牧民、拉动一方经济。并能及时指导合作社社员依靠科技, 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增加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牧业效益。

16.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十六

(一)积极探索,推动农业综合开发的机制创新。城步县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强农民自我开发的主体意识。尊重农民的开发意愿,规范开发行为,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广大农民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变政府开发为社会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做好经营性开发试点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少财政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和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要打破开发资金平均分配模式,对综合考评成绩差、验收问题多、存在严重管理问题的项目乡镇核减投资、核减项目,调剂出资金,用于奖励那些领导重视、开发潜力大、管理严、效益好的乡镇。同时,县财政增加投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受益范围。

(二)严格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要紧紧围绕项目和资金管理这一主线,按照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采取切实措施,把宏观政策与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项目区建设的标准、质量和效益,坚决杜绝出现“形象工程”和“花架子工程”。要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规模开发”的原则,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和计划管理,进一步抓好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财政资金报账制,抓好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文档资料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项目的建设一定要突出建设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注意各项工程的整体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全面提高建设标准,强化工程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运行管护,杜绝安全隐患,真正把项目做精、做大、做强,把资金用好,花出效益来,实现工程质量最优化,资金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当地党政领导、财政和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综合开发按计划实施。切实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框架之中,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级财政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农综部门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尤其是主动汇报现行的政策,争取领导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动与财政及涉农部门沟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同服务,协同作战,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同心合力,密切配合,把农业综合开发当作我们共同的事业来抓,坚决杜绝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和不团结的现象。

(四)勤于学习实干,不断提高农综工作的水平。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当前,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着新的形势,工作中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认真去研究、解决。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勤于钻研,才能够赶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上形势的需要。当前,要着重学习好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按照“深怀爱民之心,恪守爱民之责,多办爱民之事”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狠抓落实,勇干实干,不懈怠,不浮躁,着力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意识,努力实现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农业综合开发办)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马头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下一篇:幼儿园性教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