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11篇)
1.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篇一
考试题型填空题 10分选择题 20分判断题 10分简答题 30分论述题 30分
绪论
科技论文是记载原始科研结果而写成的科学记录,是科学信息的一种有效载体。
科技论文记述的规范性
1内容上要有创造性
2符合真实性、科学性的要求
3在写作形式上符合规定的格式
科技论文的特点
1创造性区别于一般科技文体作品的重要特征;
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对于人类总的知识而言的,是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衡量的。
2科学性论述的内容论述内容真实、成熟、先进、可行
表现形式论文表述准确、明白、全面
研究和写作方法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始终如一地实事求是的对待一切问题,反对科学上的不诚实态度
3学术性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重要标志,表现出知识的专业性、内容的系统性
4实践性科技论文既要对客观事物的外部直观形态进行陈述,又要对事物进行抽象而概括的叙述或论证,也要对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论述
也表现在它的可操作性和重复实践验证上
还表现在论文叙述内容的广泛应用前景上
创造性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要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就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取得学士学位.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能力
科技写作的功能
1科技写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技写作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手段
3科技写作产品是科研成果的标志之一
4科技写作产品是科技交流的工具
法拉第:科学研究有三个阶段,开拓,完成,发表。
第一章科学研究(research)概述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事实或未完全了解事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的内容
1观察或探索未知事实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创造知识
2验证与发展有关事实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创造知识、继承知识
3对已有知识的分析、整理、综合以及规范化、系统化的实践活动:继承知识
按研究方法分类
实验研究:用实验方法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的研究
调查研究: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的研究
观察性研究:以观察的方法取得资料的科学研究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科研选题的基本来源(8个)了解
1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
2交叉学科领域和学科的边缘区
3原有科学理论的不完备和历史遗留问题
4有价值的新现象、新问题
5现有理论的实际应用
6新兴学科等科学空白区
7自然界的启迪
8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负效应问题
科学交叉的三种形式
1科学理论的移植与综合2科学方法的借用与转移
3研究对象的转移和综合第2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法:1完全归纳法2不完全归纳法
演绎法的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过程中作用(简单或填空)
1科学假说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具有先导作用:提出假定性的初步设想
2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假说是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从科学事实发展为科学理论,从经验层次上升为理论层次的桥梁和中介
第3章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综合性和辨证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辨证统一,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互补,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结合。批判意识是创新的灵魂
第4章 科学研究的实验与要求
科学实验的分类
分类法3(性质和特点)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分类法4*(具体手段方法)
观察——实验——调查——模拟
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中需注意问题
1要充分认识到实验的局限性和所能达到的精度
2不可随意地处理自己认为不顺眼的数据,要尊重事实
3应抓住本质,不要为实验中的某些假象所迷惑
4要客观地反映实验结果,用合适的方法(图、表、文字或数学关系式)来表示
实验数据处理总原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1数字数据的处理——计算,统计,图表
2图像数据的处理——照片,模式图,录像
3数据的描述——科学描述
实验数据处理表达方式
1列表式
2图示式
3函数式(经验公式式)
第5章 科技论文(期刊论文)的构成题名的一般要求(判断)看PPT
(1)准确得体: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成果的范围和深度,忌用笼统的泛指性强和华而不实的词语。
(2)简短精练。题名简明,能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标准规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目中尽可能地删除多余的字、词、避免同时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
(3)便于检索:题名中一定要有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越多越好。有时还应注意点明论文的学科范围
(4)容易认读。题名中应该避免使用非共知和非共用的缩略词、缩小词、字符和代号等
(5)有些情况下可以用副标题
题名的文字要求
(1)结构应合理
(2)选词要准确
(3)详略要得当
(4)语序应正确。
署名对象
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
引言的写作要求
1)言简意赅,突出重点:重点写好研究的理由、目的、方法和预期的结果。
2)开门见山,不绕圈子,不宜铺垫太多。
3)尊重科学,不落俗套:不要太谦虚,也不要太夸张,如“经费有限”、“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等词语不必写。
4)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如指出前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时一定要有根据,实事求是,分析得当,用词准确,恰如其分。
明确、简练、层次清楚是引言写作的基本要求
容易犯的错误
1忽视了引言的作用,文章根本就没有引言,直接进入正文;
2引言过于繁琐,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3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
4夸大本文的研究意义,如“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
5用一些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等;
6引言的内容与摘要雷同,或者是摘要的注释;
7引言没有跟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没有解答。或与结论雷同; 8在引言中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9在引言中存在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推导证明;
10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仔细选择,不能提供重要的背景材料。
参考文献著录的方法
1顺序编码制
2著者-出版年制
第六章 学位论文及其他科技文体写作
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完成论文的独立性
2论文论述的学术性
3表述形式的规范性
学位论文的构成1封面、封二和题名
2知识产权和原创性声明
3摘要与关键词
4目录(开始有页眉,单独编页)
5绪论(引言)(有页眉,另编页)
6正文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10个人简介及发表文章等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
1学位论文的构成和期刊论文的构成不同:
学位论文中有封面、封
二、目录和题名知识产权和原创性声明,且论文最后应写清个人简介及发表文章等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的前置部分含题名、作者署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2以下内容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要求不同
摘要和关键词:学位沦为专页排印。写作要求同期刊学术论文,但字数可适当增加。对于学位论文,一般要求有详细摘要。字数1000~2000
前言:相对于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前言的篇幅比较长,一般还单独成章、节,用足够的文字来叙述。有的学校规定,学位论文的前言要占全部论文篇幅的1/3~1/4
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期刊学术论文相似,但是在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时,应比较详细些。参考文献:由于学位论文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又要求比较详细地写作,所以参考文献的数量也应该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学位论文要比期刊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多得多。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和期刊学术论文的要求是一样的,是标准化的3它们都含有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科技论文的简略形式
1研究简报
2会议摘要
3快报
4题录
科技论文的特殊形式
1综述
2墙报
第七章 科技论文写作过程、发表及学位论文答辩
素材分为两个方面: 背景陈述和创新成果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必须具有的体现或反映
1论文内容应满足“三统一”: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论题和论据的统一、判断和推理的统一
2具有独特的见解或创造性:论据能推出论点,能引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新的理论和观点都是创新性或发展性的研究成果
3观点鲜明,论据有力:层次清楚,说理透彻,语言通顺
4有思想、有新意,文章具有耐读性和回味性
第八章 科技论文的图表设计
插图的特点(简单题)
1示意性:为简化图面、突出主题,在表达上常常是示意性的。一般情况下,具体的结构图、精确的零件图等比较少用。函数曲线图也大多采用简化坐标的形式来表示。并不像设计、计算手册中的图那么精确
2科学性:图中各细节必须反映真实的运动变化规律,不允许随意虚拟、任意取舍
3自明性:读者只需要看图及其标注的内容,不阅读文章,就能理解该图所表达的意思。设计图时,应该注意标准化和规范化
4艺术性:既要考虑科学性,还应考虑其美观、协调,如图的长宽比例、图形在坐标中的位置、图面的整洁、标注既简练又明白等
插图的作用
图是数据或实验结果的直观表达。主要作用是兼具论证和论据的功能,增加论文的活性 1能生动地表示各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增加论文的生动活泼性
2作为论文论点和结论的证据之一
3作为论文中文字说明的补充和分析讨论的佐证
4能把研究的成果、结论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5有助于读者能直接理解文章内容或内在联系,给读者以直观的感知印象
6许多情况下可以节约论文篇幅
表格设计的一般原则
1表格要精选
2形式要合适
无线表
系统表
三线表(使用最多)
3设计要科学
表的作用
表是实验、测量和统计结果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作用
1能把研究数据、数值等结果精确地表达出来,并作为论文的论据 2能很好地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3能很好地反映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读者验证论文的结论 4能起到组织材料、压缩材料等作用,减少文字的叙述,节约论文篇幅 5丰富论文的表达形式,吸引读者,增强阅读记忆
第九章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学术道德
科技成果价值的体现:1科学性 2经济性 3社会性
科技成果的体现形式
1论文,著作,学位论文;
2申请专利书;
3课题研究报告;
4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
科技成果评价的方式
1检索与引用评价
2鉴定与奖励评价
3专利授予与奖励或采用评价
2.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篇二
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它能把创新性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是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捷径。我们不妨实行“拿来主义”,把它进行发挥并改造成“林肯创新教学法”或“阅读与写作创新教学法”。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审题—写作—阅读—比较—借鉴—创作,追求卓越”。
1. 审 题
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角度看,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是知识技能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的运行过程。对于阅读来说,审题是摄取知识养料的“输入—存储—处理”的过程;对于写作来说,则是知识技能运用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前者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其形象的创新思维能力。审题对于阅读来说,是猜读,是获得知识技能信息的输入和存储的抽象思维训练;对于写作来说,是审题构思,是写作知识技能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训练。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这里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2. 写 作
审题构思之后,即学生审慎地揣摩、辨析、把握题意和命题意图以及文体之后,接着应指导学生进行同题作文能力的训练。由于写的是与课文同题作文,不是一般的命题作文,所以,首先要调整学生的被名人名篇“威压”的心态。让学生放大胆子,敢于同大作家比个高低,打消“威压”的顾虑,培养学生班门弄斧的勇气。其次要求学生不要受课文题材和时代背景的限制,只管写自己《慈母情深》,谈自己《崇高的理想》,讲当代“最可爱人”的故事。第三,训练学生选材组材、布局谋篇以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文章内容的信息“输出”能力。第四,及时反馈写作质量信息。
3. 阅 读
这一教程,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能力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和情感活动。通过阅读教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丰富其文化知识,陶冶其思想情操,而且还能使其学习到课文的规范语言和谋篇布局、修辞表达等艺术技艺,进而提高其信息输出表达的写作能力。
4. 比 较
阅读课文后,指导学习再对比阅读自己的同题作文,通过对比反馈处理,不仅可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通过借鉴大作家的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对文章的反馈阅读,并写出对比阅读笔记或列出阅读分析表。对照分析表,找出差距,超越原作和自我,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5. 借 鉴
借鉴是创新的前提,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学习提高的目标,进而借鉴所学书本上的知识技能,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记叙文可以借鉴优秀例文的选材、组材和提炼主题的技能,也可借鉴其表现方法和语言修辞等艺术形式;说明文可以借鉴优秀例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总之,借鉴主要是从表达形式方面学习,不是生搬硬套其主题内容。
6. 创作
3.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篇三
一、对中学创新写作教学的现状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大大提高了创新写作教学的科学性
本课题组认为要搞好创新写作教学,必须对现有的写作教学现状作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研究,才能在创新写作教学过程中,做到根据学生实际,研究出既能提高学生能力又能够解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在“创新”的口号下,走入另外一个误区,让作文教学搞“花架子”。本课题组认为,中学生现在的作文教学弊端有如下几点:
1、写作教学没有明确的计划,没有宏观构建。虽然写作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有计划地分列在教材的各章中,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是,许多教师无视教材的科学编排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旦要求写作文,便从这个地方抄一个题目,那个地方借一个题目,今天写记叙文,明天写议论文,下一次写散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清晰的教学步骤,没有写作教学的宏观构建与科学设计。
2、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陈旧。
不少教师一旦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便如获至宝不愿否定,因此,也就无从超越。从未尝试过作文教法的创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必然使作文教学如一潭死水,教师未曾感到写作教学的愉悦,学生也深感写作苦不堪言,写作教学厌声载道。
3、作文批改方法陈旧,教师不堪重负。
在作文批改方面,仍然是学生一篇篇写,教师一篇篇改,到底这样批改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未从理论上作深入地思考,未从教学实践上,作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索。
4、“创新”口号下的作文误区探寻。
许多教师在“创新”的口号下,喜欢搞一些花样滑冰式的作文教学,写作文时,要展开想象,许多学生便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无视生活的逻辑和想象的思想意义与实践意义;由于“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考中的“霸主”地位,在师生作文训练过程中不注重各种文体基本功的训练,用话题作文代替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训练,最后写出的作文是四不象的文章,看起来某一篇话题作文写得较为成功,其实,是教师注入“激素”之后写作能力的“虚胖”。
二、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生产力
从理论方面入手,对传统的“互批互改”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观点。传统的学生互批作文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这种传统的单向互批互改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传统的单向作文批改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引不进竞争激励机制;传统的单向学生批改能力欠缺,极大地影响了批改的信度;传统的单向学生互批作文不利于教师的相机导写和师生的情感交流。
建始一中创新写作课题组提出的“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使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焕发了勃勃生机,使传统的教师单向批改变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三向循环批改,由静态作文批改变为动态的作文批改。
只要教师“主导”作文批改,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完全可以避免,并使学生互批作文的方式焕发出生机。
1、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信息反馈不仅仅局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反馈,让学生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也明白自己作文的不足,在对比参照中,使自身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作文批改的单向信息反馈为三向循环反馈。
2、只要教师参与作文批改,就能够了解写作尖子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是一件难事。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认为作文只要是交给老师批改,布局怎么随意,语言怎么粗糙,书写怎么潦草,总觉心安理得(差也是您的学生!)。然而只要是学生互相批改,许多学生“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掉底子”,便从写作各个细节都认真琢磨,从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同时,学生互批作文相当慎重,生怕作文评改失误,许多自己拿不准的作文,便会相互讨论,相互切磋,既提高了鉴赏评价的能力,又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写作能力。传统作文批改的竞争激励只是一种外在的浅层次的竞争激励,教师主导下学生互批互改竞争激励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竞争激励。
3、随着信息源的多样化,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许多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够准确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评语。即使部分作文批改欠准确,还有教师这样一位“终点裁判”,作文批改的可信度不会受到影响,也许学生的片言只语,使老师受到启发,作文批改更加准确。
4、只要是教师“主导”下的作文批改,不仅有教师“导写”,还有学生的“导写”。学生水平接近,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相似,学生从自己写作的“甘苦”出发,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更容易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比起教师的架空分析,“打板子”式的评语,大层面的评讲,更容易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另外,教师主导下的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情感交流由传统的单向交流变成了循环交流的动态过程。
三、探索式地进行写作载体改革,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有效性
传统的作文载体是作文本,教师一次作文60-70本,教师携带不方便,批改不方便,由本课题组设计的单页作文纸,确是作文载体的一次成功试验。教师每次将设计920多个字框的单页作文纸分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就用这一张纸作文,然后,将写好的互批互改的作文收起来,将互批互改小组长的评语以及大组长的评语、互批互改人的名单用教师设计好的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一个大班的作文一经装订之后,便是一本装订精美,凝聚着师生共同劳动心血的作文集,全班的作文浓缩成薄薄的一本,方便教师的再次批改,再次评讲。其写作载体改革之后的价值论述如下:
1、利于高考作文的部局谋篇。每一单页作文纸只有920多个空格,要求每一次学生只能写这样长一篇文章,便于高考写出一篇符合字数要求、部局严谨合理的文章。因为高考作文总是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这样学生在长期训练中,文章如何开头,如何扩展,如何结尾,学生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能力,学生们就会做到文章的层次以及结构的严谨。800字的文章,迫使学生惜墨如金。不少学生平时作文总是开始写作时,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没有字数的限制,一到高考,文章开头就占了500字的篇幅,由于版面不多,文章后半部分就草草了事。
2、利于学生作文保存。每一次装订成册的作文集便于保存。如果每班每学期写10篇作文,那么就有10本作文集,从高一到高三共计6个学期,那么高中阶段就有60本作文集,只要注重保存,那么每一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作文保存完好,是每一个学生作文成长的档案材料,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成长的轨迹。而传统的作文本,学生喜欢丢三落四,不便于保存。
3、便于学生作文交流。装订成册的作文是全班各类作文的总汇,作文集上既有每一位学生的评语,又有小组长的点评,还有教师的评注,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愿意借阅,使评改后的作文在流动中,从而发挥了作文评改的真实意义。而传统的单本作文批改,每一次下发之后,学生看一看教师的批语,便丢在位子里不管了,没有真正让作文批改发挥效力。
4、利于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装订成册的作文在流动中,有流动便有比较,同学们便会注意到作文的优劣,书写的工整,版面的整洁。每一位同学作文评语是否准确,每一位大组长作文评语是否公正,教师评注是否权威,都可在全班学生的交流中第二次、第三次进行批评,这样,从外围引进了激励机制,督促学生老师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不能马虎。作文“集”引来了压力引来了批评,引来了众多人的参与,引来了多种能力的汇集。
四、创新写作与现代教育技术嫁接,大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现代性
作文是一个充满内在思考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展示个性特色的最好途径。历来传授作文方法都讲“文无定法”,强调在多读多写中去感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作文还是有基本的“套路”的,起码不同文体就有不同的规矩。更进一步讲,作文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必然有它的思考流程,我们可以把一篇作文从构思到成文的过程分成若干阶段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各阶段的特征来设计多媒体的应用方案。本课题组在如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预备;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评改;
3、运用多媒体技术宣传作文成果;
4、运用多媒体技术传授作文技巧。
五、教师成果与学生成果丰硕,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的教育科研热情
从开题之日起,师生们每两个月开一次研讨会,对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现状进行比较,并对教师各自承担的研究方向进行汇报式交流讨论,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学生的写作水平,形成了有建始一中特色的写作教学方法以及作文评改方法。教师先后有100多篇文章发表,学生有200多篇优秀作品先后发表或获得各种奖励。建始一中科研气氛浓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水平以及学校的学术地位。其课题研究成果《创新写作探索与实践》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分上下两册,共计55万字,被全国中语会授予“十大科研成果奖”,课题组组长万仲永老师被全国中语会授予“十佳优秀课题主持人”、“十佳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4.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篇四
摘 要 文论述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文献检索 科技论文写作 大学生 信息素质教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从文献中获取知识 和情报的科学方法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的使用文献资源的观念。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是以利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的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知识的重要性 1.1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一些检索工具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具体内容涉及各种文献特点分布,传统文献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实用技术,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图表单位的合理使用以及投稿技巧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信息社会,信息素质不仅仅是人们自身生存的基础能力,更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对他们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许多发达国家已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信息素质的培育使大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1.2 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种新产品的开发、投产,一个生产环节的革新,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都直接关系到这个公司、企业的生存。因此为用人单位培养一大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样的人才生产部门就能更好的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技术发展等情报信息,更重要的是还可利用社会情报服务体系的情报资源满足自身的情报需要。由此可见,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和掌握驾驭信息综合能力的人才就成为了衡量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业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2.1 信息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图书馆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许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有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意识。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当前的状况是许多大学生缺乏或淡泊信息意识,信息收集活动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据查,大学生有70%以上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学生不会使用报刊索引的占89.4%。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信息需求不清晰,行为不稳定,写出来的文章图表、单位、标点、用语混乱,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2.2 信息能力较差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会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入馆的专门教育,但在入学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他们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的资源,只是把这里当成自习的场所。不知如何去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不善于加工信息、不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只注重本专业书本的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在学习中忽略了信息含量较高、价值较大的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临近毕业,甚至没有借过一本图书,所做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高等院校的学生上网人数可谓比例之高,多达90%以上,但真正把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来进行学习、研究、开发的却寥寥无几。
2.3 信息道德缺乏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人们在开发信息产品、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人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尊重信息知识的原创性,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信息道德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信息行为规范,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权,抵制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的渗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伦理的重要性及承担信息责任的必要性,从而树立参与创造理想信息社会的正确态度。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素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的教育。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信息能力教育、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信息素质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对现代知识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的技能,培养大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发散型思维,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是现在乃至将来学习、工作、研究及生存的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前瞻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结束语
信息能力的获得只是手段,信息素质的提高才是目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贯穿于每个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始终,同时也伴随着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开始新的学习、工作的始终。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需要以文献检索获取所需信息并加以利用为起点。从阅读、选题、资料收集、分析、整理、构思文章的结构、拟写提纲、初稿的撰写到最终定稿,无不与文献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大学生要想完成高质量的 毕业(设计)论文,除了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应用以及对 科技论文写作掌握的程度。在大学期间,通过对文献检索与科 技论文写作的学习,通过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实 践,必定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和信息素质的提高奠定良 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5.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考试试卷 篇五
郑 峰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邮编410083
Email: fzheng@mail.csu.edu.cn;Office Phone: 88876179
据考证,考试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用来考量年轻人才学的一种手段,后来竟然演变成为唯一通行的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本试卷旨在测试选修本课程的材子加人以及兄弟学院的同学们对《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I,前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II,实验(考试内容):
材料学院
1,随堂考试(30分,标明姓名、班级、学号);
2,就晶体缺陷写一篇综述文章(60分);
3,就硬质合金、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任一)技术发展动态写一
篇科技新闻报道(10分)。
其它学院
1,随堂考试(30分,标明姓名、班级、学号);
2,分别就地质、测绘或者电气技术发展写一篇综述文章(60分);
3,分别就成矿、航测或者电子等新技术(任一)发展动态写一篇科技新闻报道(10分)。
III,实验结果(答卷和文章):
答卷必须书写清晰,字迹可辨;文章必须文字通顺、符合规范(题目、作者、班级、学号、摘要、前言…参考文献)…纸质版综述文章(2)和新闻报道(3)2012年元旦前交到材料学院郑峰老师信箱(特冶楼一楼53号);电子版(MS Word)综述文章(2)和新闻报道(3)2012年元旦前交到材料学院郑峰老师信箱(fzheng@mail.csu.edu.cn)。
IV,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评分标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文章必须是原创和写得好的;被推荐发表的,优秀;涉嫌抄袭的,雷同超过10%,成绩降一等;超过20%,降二等;超过30%,不及格。
V,结论:
额的神啊,还是考试好!
致谢:
古圣贤、今能人…
参考文献:
6.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篇六
《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中英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试卷构成一览表”。
四、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百科知识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英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英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应用文写作
1.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字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命题作文
1.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
1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 当,文笔优美。2.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试卷构成一览表
注:有关三门专业课程的参考书目,请参考国内近年出版的用英语编写的高级英语阅
读、翻译、写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学语文教材。
7.中学生写作创新的引导与培养 篇七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 克服求全观、守旧观。要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需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通过细密的构思, 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与此同时, 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初级训练, 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
首先, 注重命题新颖性, 迫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好的作文题目, 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写人记事的作文, 可命为:初一, 《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母亲》、《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初二, 《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初三, 《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 这样的题目, 教师每学期补充一些, 而且学生也喜欢写。因为, 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的乐趣, 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 有话可写。再如, 题目为《2010年回故乡》的写作, 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其次, 要克服公式化, 注意多样化。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 定要克服公式化, 注意命题的多样性, 使命题做到:第一, 新、奇、活、趣;第二, 难易适度;第三, 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 具有导向性。例如, 《假若我有了钱》、《长大想当……》, 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鲜感。由此可见, 文题拟得好, 就会有新的突破, 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 在作文训练中, 命一个好题, 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 精神为之一振, 兴趣顿生, 跃跃欲试, 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 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首先, 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 就做到“文道结合”, 既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对于中学生, 应努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树立科学高上的情操和道德品质, 使其思想修养达到一定境地。然后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 自己去体味真、善、美, 进而对假、丑、恶的有所了解。由此可见,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生活阅历丰富, 体验深刻, 并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 那么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 一泻千里。
其次, 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师要抛弃种种顾虑和包袱, 相信学生, 大力推进“放胆文”,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背地里做的一件好事》, 教师意在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秘密而做文章, 如《一件好事》、《可笑的事》、《糊涂的事》、《害羞的事》、《愚蠢的事》等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选择, 经常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又如, 对学生说道:同学们, 你们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 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 选择一件说出来, 如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 这些事情都可以写。然后, 让学生进行写作。像这样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就不会千人一面, 众人一词了。
再次, 选择创新的独特角度。如写作《记一个熟悉的人》, 不少学生就会写班上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 或是他敬爱的老师, 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爸爸等, 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 有的甚至雷同。诚然, 这种立意可写, 只是他们缺乏创新罢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 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 平时言语不多, 不讨人喜欢, 但却在关键时刻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 敢于同坏人作斗争, 这就比较能吸引人。又如, 若是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战胜自卑, 开店铺, 自己养活自己, 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 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的事, 也就比较有创新性了。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习作富有时代气息, 从创新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题材的新拓展
中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走技术主义、形式主义的老路了, 只有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精神和思维训练为中心, 方能开创作文教学的崭新天地。而拓展学生的写作题材, 注重作文内容的生活化与引入科研文, 关注写作的实效性, 是引导和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 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其作文内容就越充实。鉴于此, 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 要重视开拓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 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 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 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 不仅解决了作文“无事可写”的问题, 而且有助于学生写出内容充实, 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 要引入科研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获得的过程写下来。例如, 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后, 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因为, 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 感受很深。有个学生写出了如下生动而具体的句段:“下课后, 我端来从‘鸭子’塘里弄来的水后, 便用塑料管沾了水, 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 连忙通过镜头, 仔细地观察起来。”还写道:“我一边看, 一般旋转这镜头。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 在里面‘跑来跑去’, 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 周围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题材无疑是真实、生动的, 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布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文最忌平淡无奇, 如记写某个人时, 可先贬低后赞扬, 为扬而先抑, 抑的目的在于扬, 抑制是为了更高的扬起。例如, 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 开始写妈妈信神, 磕头祷告, 求财神赐福, 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 妈妈信了哥哥的话, 不信神, 去养鸡, 结果成了养鸡专业户。这时妈妈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可见, 欲扬先抑的手法, 使作文更加生动真实了。
当然, 写作要做到欲扬先抑, 可采用误会法, 即通过误解, 产生纠葛, 制造矛盾, 以推动情节, 渲染某种气氛;可采用悬念法, 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 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 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浓厚兴趣;也可采用曲径法, 即材料的组织与事物发展的安排, 不是平铺直叙, 而是波澜起伏, 婉转生姿;还可采用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 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导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摘要: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 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 要求学生既具有主动探索精神, 又具有创新意识。鉴于此, 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 以助其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 但必须从初中就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并且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8.写作教学实践创新与学习心理效应 篇八
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举措,可是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内涵,去搞一些不接地气的通识培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是两个概念,如果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界说,从学生层面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从教师层面讲,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借助教学计划和写作知识,指导学生把观察、体验、立意、取材、布局、成篇的心理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书面言语表达的过程。两个层面之间的水平差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其意义是强调教师主体的积极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由已经具有的能力水平向更高能力水平的发展。如果针对写作实践仅有“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等冠冕堂皇的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他们原有的写作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写作教学仍然停留在学生自身的程度,处于最近发展区的较低水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是一种集科学性(专业指导)和计划性(循序渐进)为一体的教学活动,那么学生有可能达到教师所设计的程度,处于最近发展区的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卓越教师的专业引领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引领的自由活动基本上是一些自我重复。如果不对教师的写作素养提出任何要求,要改变写作教学盲目而无序的状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从写作教学实践与学习心理效应的关联性视角,尝试探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期盼取得语文教师的共鸣和践行。
一、范例效应与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实践中的范例效应,指的是经典性文章在思维、语言、情感等方面对学习者的写作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初学写作阶段具有积极的模范引领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对范例效应最具影响力的诠释。有两种倾向应该引起学习者的关注,一种是绝对信仰范例文章,刻板地进行全方位模仿,忽略了对自身能力亮点的发展,结果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另一种是完全否定范例效应,认为模仿他人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甚至认为是有抄袭嫌疑的不道德行为,写作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彻底摆脱范例文章的束缚。这两种现象都是带有极端化的倾向,学习者必须预防它们对自己写作的潜在影响。
文学史上有一段著名的故事。李白有一天去黄鹤楼饮酒,酒酣之时,诗兴大发,举笔就往墙上题诗。突然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那诗太好了,李白一时难以超越,但诗情又无法抑制,便从旁书一绝句:“一拳打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律诗有要求,一般情况忌讳重复用词,可是崔颢诗前四句接连三次用黄鹤,通过这种连用强化,让读者跟随诗人的描绘往高处凝望,往远处遐想,陶醉在那美妙的古老传说之中。突然低首之间,看到了清晰在目的汉阳树,望见了绿茵拂动的鹦鹉洲,这种天庭和人间的巨大落差,与人生理想和现实处境的巨大落差融为一体,使诗人忧伤不已,思乡的愁绪好似江面烟波一般弥漫开来。李白被崔颢的诗深深打动了,意识到只有超越才是诗家之性格。终于,《登金陵凤凰台》诞生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崔颢四句连用三次黄鹤,李白两句连用三次凤凰,李白在模仿中超越了自己,终于解开了那时面对《黄鹤楼》诗的心结。这个传说就是一则范例效应影响他人写作实践过程的动人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长期以来为学者所称道,成为做人治国的至理箴言。北宋时期改革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金石之音,在精神上,承传了孟子的理性追求并多了几许情感色彩;在语言上,既有孟子的对比形式却又节奏舒缓易于为人们所传颂。当代的年轻人,知道这两句话的人数不少,如果能够进一步利用范例效应来历练自己写作能力,将会更有意义。
范例效应在古代社会发挥了引领学子学习写作的重要作用。清人车万育编《声律启蒙》说:“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会写几句诗,也许这种具有范例效应的对句写作方式,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石头效应与写作实践活动
形象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一种意象往往会生成多种意义,激励学习者去发现创造性的探究之路,成就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写作风格,塑造出鲜活而性格迥异的艺术人物。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西游记》中的石猴孙悟空、《石头记》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等,均为同一石头演化而成,这种由同一意象生成众多艺术形象的现象就是石头效应。石头效应在中国古代发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影响力。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概是最早讲述这一“石头”的故事,是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斗,失败了的共工愤怒地撞断了擎天柱不周山,于是天地迸裂倾覆。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一颗颗五色石就成了天上闪烁的星星,最后剩了一块石头,女娲把它安放在东南方一座美丽的大山之中。
《西游记》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②这石猴就是龙宫借宝、大闹天宫、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红楼梦》这样写: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③这里说的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他衔“玉”而生,这块玉,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二人在《红楼梦》里合演了“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
同一块石头,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作者心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创造,这就是写作实践中的石头效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领略石头效应,认识意象的发散思维价值,也许就顿悟了写作的个性化涵义,激活了学习者的写作潜能,有望发现一片写作实践的新天地。
三、活动效应与写作实践活动
事前丝毫不提关于写作的任何话语,只是要求学习者参与一项活动,活动内容与形式要贴近学习者的生活,但有必要提示活动的清晰步骤和关注点,当活动完成后,才提出写作目的和要求,让学习者在心理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学习者全身心参与实践活动然后完成写作任务的方式所发生的学习现象及其效果就是活动效应。活动效应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有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活动效应有利于改变学习者对写作的恐惧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近些年的电视里经常放映这样一个广告:一个孩子披着雨披,手里拿着本子和笔,在雨中观察一只绿色虫子沿着树枝往前爬。虫子爬到树枝的末端时,变成了一个蛹倒挂在树枝上,接着蛹破了,从里面钻出一只金色的蝴蝶,扇了扇美丽的翅膀,婀娜地飞走了。接着电视的背景换了,是在学校里,这位小男孩的作文获奖了,他高兴地举起作文本,咧着嘴幸福的笑了。这则广告的创意很好,就是让孩子饶有兴趣地去做一件事,然后把做事的经过写成文章,这样比让孩子苦思冥想写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孩子参与了活动,观察了细节,写起来就有话说;更重要的是他乐意冒雨观察一只虫子变成蛹,蛹变成蝴蝶的过程,使写作实践变成了充满乐趣的事情。这个电视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展示了活动效应对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既宣传了产品,又介绍了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学习理念。
活动效应具有暗示效果,具有不言之教的功能,对语文学习,尤其是对写作实践会产生良好的默化作用。每一位学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改变已成定势的写作习惯,利用活动效应创新写作之路。
四、茶馆效应与写作实践活动
茶馆效应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合作意识、信息交流、对话创新的现象及其学习效果。茶馆历来是人们休闲、会友、品茶的场所,同时也具有人才交汇、信息传输集散地的功能,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茶馆场景以推动剧情。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先生把他的“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也称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④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教材《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中有这样一个写作实践案例,充分地体现了茶馆效应的特点。
旅行游戏与写作活动
目标: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写作水平的乐趣
时间:30分钟
材料:白纸、彩笔、三角形导游彩旗
过程:
1.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蓝孔雀组”、“省城-白天鹅组”、“县区-红鹦鹉组”、“乡村-金丝猴组”,每组分别以蓝、白、金、红四色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
2.每组中任意选出一名参与者当导游,“金丝猴”导游去都市组,“蓝孔雀”导游去省城组,“白天鹅”导游去县区组,“红鹦鹉”导游去村庄组,开始“旅游”活动。
3.“金丝猴”导游带领都市组到他们的“村庄”去旅游,并且住在“金丝猴”的家里。(其它几组同样)“金丝猴”导游介绍都市组想知道的一系列问题。
·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村庄名称。
·导游家乡周围的环境(如小河、山坡、农田、屋舍、道路等)。
·导游家乡日常吃什么饭菜,招待客人时吃什么饭菜,做饭时烧煤、烧柴草还是烧牛羊粪。
·导游家乡生活用的是自来水、河水、泉水还是窖水。
·导游家乡住楼房、窑洞还是土坯房,睡觉时用土炕、木板床还是沙发床。
·导游家乡有无历史名人,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有什么动人的神话传说。
·导游家乡的风俗民情如何,如办喜事,迎宾客时的礼仪习俗。
·导游家乡有什么特产,当地人主要靠什么生活。
4.城市组成员要把导游的回答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和导游一起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
5.每个组的导游分别大声诵读自己的文章,全体学习者热烈鼓掌。
6.头脑风暴:生活与语文学习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发言各抒己见。
讲述自己的衣食住行,讲述周围的山水草木,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充满热情的鼓励,具体清晰的引导,将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有时候,教师把学习看得过于严肃,学生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如果在极其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说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讲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描述最感动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再把它们稍加连缀,你就会惊奇的发现,那竟然是一篇绝妙的作文。⑤
茶馆效应引领下的写作实践与常见的写作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强调营造无压力情境,使写作过程就像茶馆聊天一样轻松自由。二是强调写作实践和学生生活相联系,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三是强调写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对话,把培养团队精神和写作能力融为一体。四是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历练学习者的语文能力,促进学习过程的经验分享。
五、残缺效应与写作实践活动
残缺效应就是以残缺为美的情趣主宰的艺术活动所展示出来的审美实践及其欣赏效果。“断臂的维纳斯”是美术史上“残缺美”的代表性雕塑作品。她的残缺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审美联想和审美行为,人们设想过多种方案,想给维纳斯一双完整的手臂,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人们终于明白,只有断臂的维纳斯才是最美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人们都认为结局不符合曹雪芹原初的故事脉络,于是很多人都续写了后四十回,但是艺术效果都不太令人满意。人们应该明白,高鹗改写结局的《红楼梦》是具有“残缺美”的中国古典名著,这种具有残缺美的《红楼梦》才是最美的《红楼梦》。为“残缺美”留一些生存空间,更能够显示出人类的美丽与包容。真正的美并不因为残缺而逊色,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可以说是一个丑八怪,但是因为他的善良、纯洁、勇敢而成了美的化身。
庄子的笔下有许多人物,没有因为残缺而被人鄙视,反而折射出了美丽的光彩。残酷的社会现实迫使庄子用隔离智慧方式塑造了一系列“恶骇天下”的人,他们有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重视整体人格生命,流露出一种吸引人的精神力量。“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被刑律处以剁掉脚趾的人),踵(用脚跟跳着)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以前不谨慎),既犯患若是矣(已经犯法被处罚成这样了)。虽今来,何及矣(来不及了)。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我只是不愿意随波逐流而看轻身体),吾是以亡足(我因此被剁了脚趾)。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还认为有比脚趾更尊贵的东西存在),吾是以务全之也(我因此追求道德精神的完美)。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我以为夫子是不可颠覆、载动的天地般的人物),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那里知道夫子也是这样的人)!孔子曰:丘则陋矣。”⑥庄子塑造的这些德全形不全的艺术形象,通过高尚的内心世界与残缺的外部相貌的鲜明对比,于内外异构中反映了“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价值观倾向,完成了自己从最痛苦的悲剧囹圄中走出来的心灵超越。
庄子在《人间世》里塑造了一个残缺者支离疏。“支离疏者,颐隐于脐(面颊隐藏在肚脐跟前),肩高于顶(双肩高过头顶,指驼背),会撮(发髻)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只能看到大腿看不到肋部,指腰弯得很厉害)。挫针治繲(替人缝洗衣服),足以糊口;鼓策播精(替人扇簸粮食),足以食(供养)十人。”⑦这样的人却能够发现自己的生存之道而终其天年。庄子塑造的叔山无趾、支离疏一类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实际上是对残缺效应引导下的审美理想的憧憬和建构,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审美精神追求。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很少,而有点残缺的东西处处可见。如果我们意识到残缺效应能够引领人们审美精神的健康发展,我们就走进了美丽的自由王国。
学习心理效应与写作实践之间存在一种默会关系,是一种隐性效应,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科学的认识和显性化建构,才能够发挥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写作能力的作用。清代戴复古《论诗》讨论的是写作的创新问题:“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记随人脚后行。”他认为,写作必须创新,要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要展现自我的个性特点,切忌随波逐流,拾人牙慧,这样才能做到笔力纵横,气势如虹。创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唐代韩愈说,“惟古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要求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反对剽窃他人。到了今天,创新仍然是写作的焦点问题,说明创新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学习者为此付出努力。“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韦应物以写田园风物诗而著名,这首《滁州西涧》属于此类诗的代表。诗作所选景物非常普通,而且是被很多诗人写了又写的意象。但是和其它田园风物诗相比,此诗具有新颖别致的意境。其创新之处在于诗人的心理活动视角,他喜爱的是涧边幽草,听到的是深树鹂鸣,看到的是急雨春潮,感慨的是野渡横舟。诗篇以“独”冠之,句句写的是诗人的独特领悟,物物浸润着诗人的独特情趣,所选物象与其它诗作无二,可是营造的诗境却别有一种格调。现在大家都在探讨个性化写作,能否在写作实践与学习心理效应的融通之旅中,探寻一种有效的写作实践路径,以促进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发展,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②[明]吴承恩:《西游记(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5页。
④熊明安:《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页。
⑤中英甘肃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教材:《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01-403页。
⑥[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02页。
⑦刘建国:《庄子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9.科技论文写作 篇九
——陈明2010110474 毕业论文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育环节,也就是本科毕业生在大四时候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有关到能否顺利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完成论文才能毕业并取得相应的学位。在每个高校之所以都有这么一个环节,是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社会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所以说毕业论文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对于高校来说,毕业论文的好坏,也体现了一个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就因为这个每个高校都会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好好完成毕业论文。但据有关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滑趋势,而且毕业论文写作中抄袭、作假、找人代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已经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青岛农业大学曾对该校2006届会计与财务管理本科生的100篇毕业论文,通过网上搜索逐个进行“真假”审核,结果发现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全文照抄的占10%,从三篇或三篇文章以上抄袭而且整篇抄袭的占30%,部分内容照搬的占50%,而经过自己思考、教师指导写出的原创性论文只占10%[1]。这组数据真实的反应了现在大学生抄袭论文的现状,这其中不光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去抄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比例。
而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拼凑的呢?我认为吧,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第一,大学生对于抄袭的行为觉得无所谓,没能很好的认清楚抄袭的危害性,不为这种行为感到羞耻。在平时的一些小论文当中都是百度复制然后粘贴就好了,就交上去了,交上去之后老师也没说什么,所以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这样的行为也就习惯了,就养成了每次有论文就直接找百度的习惯了。还有些学生就是见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做又没被老师说,然后就跟着抄袭了。第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正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些同学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根本就没心思放在论文上了,一心只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但是不完成毕业论文又不能毕业也拿不到学位证,所以在压力之下就选择了抄袭论文。第三,现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扎实,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好好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多,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方法、格式都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查找文献,怎么查找相关的资料,所以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虽然每个人心里肯定都是想把毕业论文好好完成的,但无奈于自身的知识有限。所以就产生了抄袭的念头。第四,当今社会的作假行为太多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前国内的一些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之类的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人士被媒体曝光的丑闻时有发生,他们作为前辈剽窃他人的学术结果,这某种程度上给学生抄袭论文做了“榜样”。第五,网络的发展,网络中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学生论文抄袭提供了“捷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没必要像以前那样前思后想的了,没必要再去图书馆查资料了,在键盘上随便敲上几个字就可以轻松搞定了,而且网络的资料还比图书馆的多,随便复制粘贴几下,一篇论文就完成了。
不要以为抄袭是什么好事,这就像偷东西、做坏事一样,都是不好的行为,它们关系到人的品质问题,抄袭论文,说白了就是偷人家的成果,当成自己的用。偷惯了,就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养成了坏的品性。就像有一个孩子偷鸡蛋的故事一样,一开始偷鸡蛋、偷鸡,不加以管制,以后改偷牛等更大的东西,错犯得越来越严重;论文写作也是一样,现在抄论文,进入社会了以后,偷别人的设计、方案以及更大的东西,还会被处罚,说不定还要判刑呢。
如果论文抄袭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将是个恶性循环。学生有过第一次抄袭论文的经验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抄袭产生依赖性,遇到问题就直接去抄袭别人的成果,就不想去独立思考问题了,脑子长时间不去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这样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不到知识,完成不了相应的作业,对于一些问题不知道无从下手,但又迫于压力到最后只能去抄袭来完成了。
所以学校社会必须对论文抄袭做出相应的措施,使抄袭事件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使学生远离抄袭的危害。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写作技能的培训。高校要从大一新生开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设相应的必修课程以及论文辅导讲座等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从内心能够充分认识到抄袭的危害,为抄袭的行为感到羞耻,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自觉抵制这种抄袭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论文写作是锻炼、提高学术水平和思考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第二,老师要带头遵守学术规范,抓好论文写作的全过程管理。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环境,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和学术品德。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毕业论文全过程。从确定选题、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撰写文稿到最后阶段的答辩。老师都要跟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论文,为学生提出建议,教会学生规范的完成。第三,高校可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打假”。例如引进各类防抄袭系统,采用检测的手段来进行监督。这可以准确有效的检测学生论文抄袭程度,能够作为证据制止学生抄袭,提醒并告诫学生不要抄袭,抄袭肯定会被发现,这样还提高了鉴定的效率,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因为在没有检测软件帮助的情况下,老师只能输入一些论文摘要或者部分内容在网上进行搜索鉴定,这样既麻烦又浪费时间。第四,各个高校要建立相应的论文抄袭惩罚制度。惩罚制度要从学生,老师两方面进行制定,凡论文抄袭者一经确定就作为作弊处理,取消毕业论文的重修资格,学校不给予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规定所有毕业生必须签署诚信保证书,并将诚信保证书收入毕业生论文档案共同保存,一旦事后审核被定性为抄袭,将及时向学生所在的工作单位反应,这将关系到以后学生的工作问题,有这样的制度必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高校可尝试在老师跟学生之间建立论文抄袭连带责任追究制度,这样可以督促老师切实肩负起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责任,如果发现学生论文存在抄袭行为,老师也要为此收到一定的处罚。指导老师对学生论文的把关不严格,出现抄袭现象,可被定性为重大教学事故。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遏制抄袭的行为。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文学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和标志,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特别是文学创新的时代。文学是一个充满创新热情、创新冲动、和创新精神的事业。文学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观念与文化创新的启蒙者和开拓者时代变化是文学创新的动力,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时代建设需要文学创新,时代创新呼唤文学创新。抄袭一方面严重挫伤文学创新的动力和热情,也消解了广大读者对那片“澄明清澈文学天空”的文学向往。个体的抄袭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版权和著作权,抄袭之风的蔓延则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原创力构成危害。毒化了文化风气,诱使更多的年轻人群起效仿,时间长了甚至会形成对诚信,原创的威胁,诚信是人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诚信既是人的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又是内在价值的客观评价,而抄袭让写作基本的诚信底线溃败失守,所以抄袭一定要引起人们的警惕。[2]
作为一个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抄袭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约束自己,独立完成大学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论文,学会独立思考,好好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为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
10.科技论文写作 篇十
选哪一主题,对论文写作的成败非常关键。对于正在从事或已完成某项科研工作的作者,选题就相对容易些,因为材料是现成的。而一线从事测绘生产或软件开发的科技人员,则往往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很普通,大路货,没什么好写。譬如,一位多年从事地图数字化工作的作者说:“现在数字化技术已很普遍,没什么东西好写”。我请他谈了他的业务工作,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拥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拥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可供挖掘,好题材不少,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在模拟测绘成图时代,手工绘图技术工艺曾经非常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地图清绘方法与规程,先绘什么,后绘什么,什么时候加注记和整饰,都经过了优化;而进入数字测图时代后,同样性质的研究少了,尤其缺乏操作层面对工艺优化、技术革新等点滴经验的总结和介绍。为什么有些作业员做出来的数字地图质量好,又快?我想一定与其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关,如果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就有价值。所以只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总有题材可写。
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来写。有些作者总担心自己的论文写得不够高深,其实很多专业期刊并不完全偏重纯理论研究,它的受众主要是在生产技术一线,都在从事工程建设,更欢迎贴近当下实践的论文和科技信息,有些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或作为信息发布,是有参考借鉴作用的。在从事业务工作时,自然会涉及和积累一些资料,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手边也有案例,文章组织起来就容易些。切忌选自己不熟悉的主题 “硬写”,增加写作的难度。为了提高稿件录用的可能性,作者最好能关注所投刊物近期的文章,不要重复同一内容、同一项目的题材,除非有新的学术价值或新的观点,因为任一期刊总是想避免文章内容的“同质化”。
论文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些稿件,题目取得很大,譬如说,《浅谈××省信息化测绘建设与发展》,这是要避免的。宏大的主题,没有足够的能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充裕的时间很难写好,不要说是业余作者,就是专业作者或研究人员,光凭一两个人短时间恐怕也难以完成。如果针对科技工作中的某一小点来写,则轻车熟路,容易驾驭。总之,选题一定要先把握好,主题要明确,题目尽可能要小些,集中到自己所熟悉的某一点来写。
充分掌握材料
确定了主题方向,接下来就需要作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掌握有关的资料,整理本人拥有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与水平,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要能了解、理解、吃透;通过对第一手材料的整理,明确创新点。现在网上的参考文献很多,作者完全能在写作前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拿捏好论文写作的角度,突出自身的创新点。有些作者“赤手空拳”写文章,往往容易空泛;也要避免有些主题可能已成为常识,还在当新的东西写。
现在国内外规范的科技论作非常注意掌握大量的参考文献,常在文章后列出一大串。足见要写好一篇文章,事先要阅读相当的相关文献,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体会经验。材料准备得充分,问题剖析得就深,所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经得起推敲。
把握好论文内容和结构
要把握好论文内容和结构。有些作者根据已完成的某一项目来写,但作者把整个儿设计书“搬”过来了,甚至连时态也是“将来时”。这种文章虽然有实质性内容,但作为论文却不符合刊用要求。结合项目工作写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突出写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结果,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建议,读者做同类工作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等,而不是罗列项目的过程。应该把“笔墨”放在最关键的地方,把问题说透,把思路说清楚,把实践结果说清楚。可以用数据说话的地方,尽量用数据说话。这样才有参考价值。
科技论文的结构,不一定是千篇 一律一个模样,但相比文学作品,在文章结构上还是要“中规中矩”一点,或者说要“拘谨”些才好。跳跃式、倒叙法写法,一般不适合严肃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讲,一篇论文总由几大块组成,彼此之间有连贯。“引言”类似于“开场白”,让读者了解你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解决什么问题,为主题内容做个铺垫。文章的主体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结果,提出的重要论点或重要建议等。“结束语”是结尾部分,主要简要说明本研究的重要结论和今后研究方向建议等。不一定每“步”都要有,但是要连贯,“主线”不能断。其次,还有要注意把握科技论文的文风,华丽辞藻、成语引用过多、褒贬感情色彩太浓等一般不适合科技论文文体(科普文章除外)。
组织好非正文部分文字
非正文部分文字是文章的“衣冠”。非正文部分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一些作者在这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基本功锻炼不够。
标题要“画龙点睛”,一定要切题、醒目、简短,一目了然。有人说,从取标题往往能看出作者的文字水平,我认为有一定道理。我自己写文章也是这样,为了取一个标题常要反复斟酌。现在一般出现的问题是空泛、题与文“游离”、不精练等,有的标题太长,中间还插有标点符号,刊印时要换行。
“摘要”是文章的二次文献,是文章正文内容的缩写,一般用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要点或者重要观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现在许多论文的摘要写得不够好,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简单重复标题所显示的信息,信息量不足,或者不得要领,起不到概括的作用。
“关键词”一般用三到五个词组组成,主要用于检索和分类。写关键词要从读者的角度来选,要考虑怎样的词组组合能最快地检索到所写的这篇文章。常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的作者,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搜素体验,相信其写好关键词一定不难,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关于怎样写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建议上网查一下,可以学到不少知识,这对于提高论文的整体质量很重要。
结束语
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多写,多锻炼。学习和提高的办法有很多,对于初入门者,提几点供参考:一是适当看一点科技写作方面的书籍,最好薄一点,精炼一点;二是找几篇可以作为范文的科技论文多琢磨琢磨,有些写法可以模仿模仿,有些标准格式可以直接套用,减少入门时的困难;三是注意积累手边的资料,及时总结经验。
11.浅析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创新 篇十一
提到公文写作,许多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它与“创新”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相当一些人认为公文写作只要掌握格式和表达方法就万事大吉,规范的文体格式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几乎成了传统公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文章需要创新,写出新意是写作的应有之义。在尊重公文写作共有的规范要求下,公文写作应如何创新,才能写出主题深刻、文风切实、结构有力、语言新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公文作品呢?下面谈几点粗略的想法:
一、观点的袭用与创新
一篇公文中的观点可能很多,大至整篇公文的主旨,小到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只言片语式的评议。所有这些观点如果都是创见,那显然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尤其是带有指挥性、指示性、指导性的公文,为了提升文稿的层次,体现文稿的理论性、时代性,增强文稿的说服力、感染力,完全可以袭用一些现成的观点。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部队的条令、条例,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一问题的基本提法、政策口径、指示精神,广为人知的至理名言,等。然而袭用归袭用,必要的创新一定要有,解决问题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公文写作中观点的创新与撰写者的胆识和工作魄力紧密相关,只有那些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谋划、乐于总结、勇于联系实际的撰写者,才能获取公务方面的新观点,也才能在公文文稿里发表这些新观点,进而借助这些新观点去推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材料的搬移与创新
为了提高公文成文效率,也为了使公文中所使用的材料更为真实、准确,公文撰写时撰稿者势必要参考一些资料,尤其是书面材料。如,单位的基本情况材料,业务数据汇总,历年的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稿,专题会议、简报资料,等等。这些资料白纸黑字,准确度、可信度高,只要真实准确,就完全可以照搬过来使用。然而,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度”,对材料生吞活剥或全文照搬,写作速度是快了,但写出来的文章能好到哪里去呢。因此,公文写作中的材料搬移也需要创新,公文中所涉及的工作,纵使是经常性、例行性的工作,不同时间也有不同时间的新情况,不同部门也有不同部门的特殊性。写作时如果没有材料可参考,则撰写者当然要有将现实情况转化为书面材料的能力。要写出从未有过的新材料,如果有旧材料可参考,撰写者就要有剪裁加工的功夫,对材料或增或减,或删或削,要因文而宜,要写出“此”文不同于“彼”文的特殊性来。比如,有一份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写成报告,在写作时应把事情原原本本地交待清楚;写成通报,则主要借宣传这个人的先进事迹来进行教育引导,写作时必然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通令的写作,则重在宣布奖励等级,先进事迹的存在只是为宣布奖励等级提供依据,不进行抽象概括很可能就会喧宾夺主。
三、结构的套用与创新
公文写作的程式化在结构安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有些公文的结构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如,请示,结构一般就是三大块: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求语。又如,批复,结构一般也是三大块:引述性语句、依据和具体的批复意见。像这种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有助于撰写者快速构思,快速成文,无须加以过多考虑,只管套用就行,而且有的结构模式也不能随意更改。如,请示的结构,本来请示缘由在先请示事项在后,如果你硬要倒过来,就不符合逻辑规律,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套用模式化结构并不意味着公文结构不必出新。
四、语言的规范与创新
公文写作有了好的立意、丰富的材料和完整的构思,接下来就涉及到语言的运用了。公文的语言表达必须体现出公文语体的规范化特点和风格,公文的语言受制于公文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具有准确、简朴和庄重的特点。因此,撰写公文时,应按公文规范化语言的要求选词造句,组段成篇,使公文语言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然而,公文语言仅仅力求准确、简朴和庄重还是不够的。对于以办理公务、处理事情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公文写作来说,还要求撰写者能在法定的规范化要求下写出富有创新性和感染力的公文作品,以增强公文传达的效果。这就要求公文撰写者能跳出公文语言的规范化要求,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写出新鲜、优美、感人的公文作品。所谓新鲜,就是指语言要鲜活,要善于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古诗文名句等直接或改动后用于文中,写出鲜活生动、言简意赅、意义深刻的公文作品。所谓优美,是指公文语言不能仅仅满足于程式化的规范、连贯、得体,而且要有文采。一般来说,语法是管文章通不通,逻辑是管对不对,修辞是管美不美。因此,公文撰写者可以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公文作品于平实中见文采,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所谓感人,就是指公文作品也要讲究情文并茂,以情感人。如果作者写出的文章自己都不感动,怎么去感动别人呢?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07-08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0-06
创新与科技作文12-17
科技创新调查小论文11-07
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3a08-21
湖南区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认定09-20
科技创新讲座课程论文(云南桥头堡)06-23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11-19
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11-28
五位一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构论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