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结

2024-09-17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结(共5篇)(共5篇)

1.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结 篇一

翻译程序:把一种语言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程序,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转换成低级语言,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

解释程序: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的程序。区别:编译程序有中间代码,而解释程序没有。编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1、词法分析 任务: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单词。

2、语法分析 任务: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 任务: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并进行初步翻译。

4、优化 任务: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的目标代码。

5、目标代码生成 任务: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编译程序的七个部分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优化器、目标代码生成器、表格管理和出错处理。

编译程序生成的五个办法:机器语言、高级语言、移植、自编译方式和使用工具自动生成。词法规则:指单词符号的形成规则。(也就是正规式)

语法规则:规定了如何从单词符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是语法单位的形成规则。空字:不包含任何符号的序列。闭包:中所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

上下文无关文法是指: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和一组产生式。

终结符号也就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符号。

非终结符号是用来代表语法范畴,表示一定符号串的集合。开始符号是语言中我们最感兴趣的语法范畴。产生式是定义语法范畴的书写规则。

句子:文法中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终结符号串。句型: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符号串。语言:文法中所有句子的集合。

程序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关键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和界符。二元式表示:(种类,属性)

正规式的运算符有三种:或,连接和闭包。优先顺序是:闭包,连接,或。

D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初态结点到某一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符连接成的字是a,则称a可为DFA所识别。

DFA怎么识别空字:若DFA的初态结点同时又是终态结点,则空字可为DFA所识别。N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某一初态结点到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字依序连接成的字等于a,则称a可为NFA识别。

NFA怎么识别空字:若M的某些结点即是初态又是终态结点,或者存在一条从某个初态结点到某个终态结点的空通路,那么,空字可为M所识别。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

语法分析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分析法,自下而上分析法。

自上而下分析法面临的问题:1.文法的左递归问题。2.回溯3.成功可能是暂时的,产生虚假匹配。4.难于知道输入串中出错的确切位置。5.效率低,代价高。为什么消除左递归?因为含有左递归的文法将自上而下分析的过程陷入无限循环。为什么消除回溯?因为回溯统一做一大堆无效的工作。

自下而上分析法:从输入串开始,逐步进行归约,知道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短语:符号串推导过程中某非终结符推导的部分。

直接短语:符号串推导过程中某非终结符一步推导的部分。句柄: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最左归约是最有推导的逆过程。

中间语言形式:后缀式,三元式,四元式,间接三元式。中间语言的好处:1.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代码优化工作。2.使编译程序改变目标机更容易。3.使编译程序的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以中间语言为界面,编译前端和后端的借口更清晰。

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复习总结 篇二

2.数字测图所要解决的问题

3.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以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

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3部分组成。

4.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 明确任务,调查测区

编写技术设计书

地形控制测量

地形测图

地形图的编辑、整饰与输出

质量检查与验收

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有关资料

5.地籍图表示的内容有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

6.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内容

1、任务概述

2、测区情况实地踏勘,了解测区地形特点

考察图根控制的布设条件

3、已有资料及其分析需要的测绘资料:控制点,已有地形图

4、技术方案的设计

5、组织与劳动计划

6、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

6、财务预算

7、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7.野外采集数据

1、GPS法 即通过GPS接受机采集野外碎部点的信息数据;

2、航测法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手段采集地形点的信息数据;

3、大地测量仪器法 即通过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大地测量仪器实现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8.数字测图中地形点的描述必须具备3类信息:

(1)测点的三维坐标(点号);

(2)测点的属性,即地形点的特征信息(地形编码);

(3)测点的连接关系(连接点和连接线型)。

9.10.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坐标法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几个图根点.这种方法无须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为了保证图根点精度,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

3.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结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5、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内容

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7、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部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适合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0、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辨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物质的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4、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决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时间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表明()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有什么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5、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1-5 AABBD

6-10 CBCCA

11-15 CBBAC

二、多项选择题:15%

1.CD

2.AB

3.AB

4.ABCD

5.ACD

6.AC

7.ABC

8.ABCD

9.ABCD

10.ABCD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12、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13、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14、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诞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下列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A.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是全面的 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客观的

5、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正确方法有()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6、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

A.贸易全球化

B.金融全球化 C.企业经营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7、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精神文明

9、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 10.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有()

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是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对未来社会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幻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简述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分)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2分)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2分)

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2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2分)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分)

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以及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基本条件。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1.5分)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1.5分)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5分)

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基本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1.5分)

4、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1分)(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2分)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1分)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1分)(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1分)

5、什么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者有何关系?

(1)“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 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分)(2)“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 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2分)(3)应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也应看到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它的基本矛盾,最终将导致它的灭亡。(2分)

五、材料分析题(20分){同上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参考B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CDDCC 6—10 DBABC 11—15 CBCB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ABCD

4、ABCD

5、ABD

6、ABCD

7、ABC

8、ABD 9、AB

10、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C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7、“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 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

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

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的()

A.发展过程及状态

B.发展的总趋势

C.发展的内在动力

D.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12、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保持一致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C、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标准是()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二 多选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法轮功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联系的特点包括()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 联系具有多样性

D 联系具有整体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它与社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诸形式具有历史继承性

C、各种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D、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有()A.它的价值不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它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C.在生产中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耗费,其价值也会丧失 D.在生产中它的使用价值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 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A.货币资本循环

B.流动资本循环

C.生产资本循环

D.商品资本循环 7.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A.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B.流通时间的长短;C.资本周转的时间;D.流动资本的速度;9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A 贸易全球化

B 生产全球化

C 企业经营全球化

D 金融全球化 10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A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C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D 世界历史的走向不同.四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辨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辨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集成,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中的中断。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二者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3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答: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两大阶

C卷答案

一 单选

BCCDA CDCCC CBBDC 二 多选

ACD CD ABC ABCD BD ACD BCD AC ABCD A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卷

一、单项选择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3.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4.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1.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1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该商品的价值量()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

D.无直接关系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E.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祸福相因,有无相生

5.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E、把实践上升到理论

6.下列观点属于抽象人性论的有()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生而自由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取决于社会环境

7.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个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E.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8.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A.一方面是劳动过程

B.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

C.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D.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 E.一方面是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 10.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A.价值补偿

B.无形补偿

C.有形补偿

D.实物补偿

E.劳务补偿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1)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统一为前提(1分);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1分);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1分)

(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分)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分)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2分)

(2)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2分)

(3)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2分)

4、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第二、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第三;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只需答出三个方面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所有制上,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2)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上,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用、职工持股等制度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3)在社会阶层、阶级结构上,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4)在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上,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减轻,长度缩短,阶段差别减小,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5)在政治制度上,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D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DCDAC、DACDA、DBAAC

二、AE、CDE、BCD、ABD、BCD、ABCD、BCE、ADE、AC、A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E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8、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A.300% B.200% C.150% D.100%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发达的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按劳分配原则

D.共同富裕 11.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依次更替的规律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1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的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部分

14、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5、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力一定高度的发展 C.按劳分配原则

D.实行计划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4、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5、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B.立场不同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D.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7、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

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

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D.两个以上的垄断企业的联合

8、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9、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10、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 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为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先导,没有量变就谈不上质变。量变是潜在的质变,在给定的外部条件下,量的变化突破了度,就要发生质变。(2分)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

第三,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新量的特征。(2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5分)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5分)(3)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5分)(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分)

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2分)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分)这种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商品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2分)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具体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2分)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通过国有化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2分)

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3)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分)

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答案E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 ADCAB

6-10 DDCDB

11-15 BBBC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BCD

2.AB

3.ABCD

4.BCD

5.CD 6.ACD

7.ABC

8.BCD

9.BCD

10.A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F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大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现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D)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沦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9.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2、“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社会劳动为尺度

B.私人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抽象劳动为尺度 1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5.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尽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6.下列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A.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是全面的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客观的 7.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精神文明 9.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

10.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有()

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是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对未来社会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幻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简述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分)(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2分)(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2分)

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2分)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2分)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分)

3、简述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分),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2分),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分)。

4、简述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生产所有制的变化;(2分)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1分)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1分)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1分)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1分)

5、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参考答案F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5 CDDBA

6—10 BDDCB

11—15 C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DE

3、DE

4、BE

5、ABD

6、CD

7、BCD

8、ABD 9、AB

10、BC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G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理念或客观精神创造的 D.由客观物质和主观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5.下列论断或寓言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A.刻舟求剑

B.过犹不及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7.真理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8.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0.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D.被剥削阶级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5.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辨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3.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E.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4.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飞跃是()。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飞跃 C.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飞跃

D.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E.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表明(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E.商品的社会属性

8.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竟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三,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第四,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第五,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5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5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5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分)

3、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第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分)

第二,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决定着商品的使用价值;(2分

第三,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决定着商品的使用价值。(2分)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第一,生产的全球化;(1.5分)第二,贸易的全球化;(1.5分)第三、金融的全球化;(1.5分)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1.5分)

5、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一定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分)

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1分)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1分)

第四,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第五,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分)第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G卷

一、单项选择题:15%

1-5 ACCCA

6-10 BCCBC

11-15 CCBAD

二、多项选择题:15%

1.CD

2.ABDE

3.ABD

4.AE

5.AB

6.AD

7.ABCD

8.ABCDE

9.ABDE

4.数字工程原理与方法知识点总结 篇四

第一章

数字化技术

数字技术就是利用0和1两位编码,通过电子计算,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

数字信息

利用数字技术处来表达传输处理的所有信息。

数字工程概念

1.数字工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挖掘综合处理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系统工程;2.是地球相关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的过程;

3.是以遥感技术,测绘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网格技术,快速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系统;

4.它将地球信息的各种载体向数字载体转化,并使其在网络上畅通流动,为社会各领域所广泛应用。

数字工程产生背景

①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为数字工程的建设和集成提供了网络平台环境,为信息提供了物理通道)

②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框架)③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工程有了概念升格)④数字思维与数字文化的产生 ⑤通信技术的发展 ⑥GIS技术的支撑 7社会应用的需求 ○5.数字工程的特点

①空间载体性

②数据化,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畅通无阻地流动,各个系统连接成网络),智能化(指信息与知识应用的自动化)③融合与集成(体系数据和系统和两方面,数据融合之后不再体现单个数据的特征而产生一种的新数据比如假彩色合成影像;数据集成:指各种异源异构,不同时态,不同尺度,不同专业的数据在统一的地理框架下,以统一的空间定位为基准,以规范和协议为标准的无缝集成。系统类似)

④端对端连接(系统和系统的端对端;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的端对端)数字工程的总体框架(整体框架,逻辑框架,理论框架,技术框架)

整体框架:从整体上看,纵向多层次,横向网格化。

多层次:每个应用系统节点都是基于网络的多层结构;此外,各种应用系统逻辑上组成更高级层次

网络化:有各种应用系统节点连成的一张分布式网络。逻辑框架:

从逻辑上看数字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平台的立体结构。标准和安全贯穿于各个平台中。

数字行业综合平台,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平台,软硬件平台(自下而上的支撑关系)

数字工程是一个集成的共享的平铺的“面工程”和“网工程”

一个有机的整体:数据是共享的,网络是通畅的,通信是实时的,决策是科学的。概括起来就是:大平台,大共享,大应用。

理论框架:以地球信息科学为核心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技术框架:见书本P21图1-9

第二章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的及其对数字工程的作用

目的:解决软件的重用,质量和维护问题。

作用:为数字工程的应用软件系统了一个结构,行为,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描述,这些元素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阶段及特点

mainframe结构:一种集中式结构。

C/S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部署与拓展性存在不足。三层—多层结构:三层即客户端层,服务器层,数据层。

有更好的移植性;可跨平台工作,负载平衡安全

多为基于Internet的应用。

分布式计算的功能及其对数字工程的作用

分布式计算:数据处理由多台计算机完成。

功能:1.将分布式软件看做了直接反应了现实社会中的分布性。

2.主要用于改进某些应用程序的性能,使它们比单进程,集中式的实现更具有效率。

中间件的作用,数据库中间件

在网络环境下起一种承上(网络应用软件)启下(操作系统)作用的基础软件。数据库中间件DM:

本地中间件:为特定中间件设计;

呼叫层接口:提供多个数据库的统一界面。把一般通用的呼叫接口转换任意的数据库本地语言。

数据库网关:提供对大型系统内部数据的访问。

集群的作用和分类

1.高性能科学集群(高吞吐计算集群和分布计算集群)

2.负载均衡集群(使负载尽可能在计算机集群中平均地分摊处理)3.高可用性集群(降低易错性)

SOA功能模块和工作原理

功能模块:开发服务,发布服务,查找服务,使用服务。工作原理:由擅长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把一个个业务功能包装成一个个标准的服务,精通商业流程的专家通过组合这些服务可以很容易的搭建功能完善的企业应用,或者重新组合这些服务成为全新的应用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SOA的核心思想)

它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

海量数据高效处理措施,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高效处理措施: 存储——数据库

算法——高效的智能的错误处理

便于检索——索引机制,数据分区,缓存机制

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合理调度任务——虚拟内存的使用,任务划分机制 优化SQL查询语言,使用合适的格式存储数据。数据仓库——OLAP(联机分析处理),利用采样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利用好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分类:数据模型不同;

不同的产品; 数据的迁移和转换: 简单易行但是实时性差。使用中间件:

多数据库系统(对外集成,对内自治)

云计算概念,特点及其与网格计算的区别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相对于网格计算与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的特点是低成本,虚拟机支持,镜像部署的执行以及强调服务化。

云计算是以相对集中的资源,运行分散的应用,而网格计算则是聚合分散的资源,支持大型集中式应用。

GIS数据的特征:空间,时间,属性。

空间位置:经度纬度高度

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量或定性的指标。时域特征: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

GIS常用的数据类型:矢量,栅格

栅格:基本单位是像素。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一般为影像数据和DEM数据两种),数据量大,图形精度低,图形运算简单,低效,数据格式一致或接近,输出表示直观便宜,容易实现数据共享,不易实现拓扑与网络分析。

矢量:点,线,面,基本单位为坐标点。数据量小,图形精度高,图形运算复杂,高效,数据格式不一致,输出表示抽象昂贵,不容易实现数据共享,易实现拓扑与网络分析。

GIS的组成

其基本组成包括空间信息(地理数据),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应用人员(普通用户或技术专家),应用模型(数据处理方法GIS专业模型和经验),计算机硬件平台。

GIS的功能,常用的空间分析

功能 :数据采集与编辑;

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变换;

空间分析与统计;

产品制作与显示;

二次开发与编程;

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以及常见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

见ppt242至248 遥感技术的分类:按遥感平台,波段,工作方式。

按遥感平台(传感器设置在什么上)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在星际飞船上)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

按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按应用领域: 外层空间遥感 大气层遥感 陆地遥感

海洋遥感(等)真彩色影像和假彩色影像的区别

真彩色图像上影像的颜色与地物颜色基本一致。

利用数字技术合成真彩色影像图像时,是把红色(蓝色,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红色(蓝色,绿色)分量。

假彩色影像是指图像上影像的色调与实际地物色调不一致的图像。

合成过程中,近红外波段作为红色分量,红色波段作为绿色分量,绿色波段作为蓝色分量。

遥感数据应用的一般程序:

1.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2.购买进过校正的遥感影像,进行精校正。

3.遥感影像增强处理(色彩增强:色彩合成,灰度变换)4.遥感影像解译(机助分类,目视判读)

GPS的系统组成

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提供星历和时间信息,发射伪距和载表信号,提供其他辅助信息)

地面监控系统(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五个监控站)——地面控住部分(中心控制系统,实现时间同步,跟踪卫星进行定轨)

GPS信号接收机——用户接收设备(接受卫星信号记录处理数据,提供导航定位信息)

GPS定位原理

利用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发射时间等观测量以及用户钟差来进行定位的。由于伪距的引入,要获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必须对四颗卫星进行测量: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以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三颗卫星就可以组成三个方程式,接触观测点的位置。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的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四个未知数,因而要引入四颗卫星。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GPS的特点

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

第三章

平台的概念

即集成的共享环境,是一种集成的共享资源,承载着各种前端应用。

数字工程基础平台的组成,层次关系。

书本p90 软硬件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都需要解决的三大关键问题

集成,共享,拓展 数据平台的逻辑结构,数据的主要生产者

书本p103图3—12(逻辑结构)

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应用来源和生产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公众)

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异构数据库集成的技术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数据的迁移和转换,中间件技术(通用SQL,API;通用网关;通用协议;基于组件技术的一致数据访问接口),多数据库系统(全局统一模式,联邦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

数据格式转化(比较早期的数据集成共享方法)

直接数据操作(实现对其他软件数据格式的直接访问)数据互操作

标准平台的建设原则,组成

组成:书本p121图3-19 建设原则:标准参照服从顺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地方标准。无相关参照标准: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规范或指导性技术文件。

自行制定必要的工程技术规范和规定。

安全平台的组成

安全平台和标准平台一起贯穿数字工程建设的全程。体系结构:硬件措施;软件功能(或两者结合)见ppt393 第四章

矢量数据可视化的实质,主要手段

矢量数据的可视化实际上是矢量数据关联的属性信息的可视化。主要手段是符号化。(主要是如何用符号现象的描述出实体的属性特征)可视化一般过程:

确定要绘制的空间实体---->获取实体的坐标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不同实体的属性信息对实体进行符号化----->在相应的坐标位置绘制实体 显示优先级:点最高,线次值,面最后。

提高栅格显示效率的技术

索引技术(提高数据调度效率)

影像金字塔技术(对不同尺度的影像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多尺度管理,分块管理是技术关键)非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常用形式

1.一维数据(文本数字表格)可视化 2.多维数据可视化 3.时态数据可视化 4.层次数据可视化 5.网络数据可视化

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特征

多知性,沉浸感,交互性,自主感。

虚拟现实技术的一般构成

实时三维图生成技术 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 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系统集成技术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1.桌面虚拟现实 2.沉浸的虚拟现实

3.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 4.分布式虚拟现实

第六章

数字工程的总体实施过程

数字工程的各组成部分的实施步骤 各平台实施在调研阶段的主要任务 数据平台实施的重点

5.软件工程复习总结 篇五

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2.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①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②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③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④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⑤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⑥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占得比例逐年上升.⑦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①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软件缺乏“可见性”.②与软件开发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4.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①首先应该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③应该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研究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④应该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5.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①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②坚持进行阶段评审.③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④采用现代化程序设计技术.⑤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⑥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⑦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6.软件生命周期:

①问题定义 → ②可行性研究 → ③需求分析 → ④总体设计 → ⑤详细设计 → ⑥编码和单元测试 → ⑦综合测试 → ⑧软件维护

7.瀑布模型: ⑪特点:①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②推迟实现的观点③质量保证的观点

⑫优点: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⑬缺点:由文档驱动.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8.快速原型模型: 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优点: 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的.9.增量模型: 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优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2.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①技术可行性②经济可行性③操作可行性④社会可行性

3.可行性研究的过程:

①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②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③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④进一步定义问题.⑤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⑥推荐行动方针.⑦草拟开发计划.⑧书写文档提交审查.4.系统流程图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5.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由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处理.6.成本估计:

①代码行技术:每行代码平均成本×行数=软件的成本

②任务分解技术:把软件开发工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再分别估计每个任务的成本,最后累加起来.③自动估计成本技术:用自动估计成本的软件工具.7.系统的经济效益=因使用新系统而增加的收入+使用新系统可以节省的运行费用

系统是否值得投资赢考虑:①货币的时间价值 ②投资回收期 ③纯收入 ④投资回收率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

⑪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①功能需求②性能需求③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④出错处理需求⑤接口需求⑥约束⑦逆向需求⑧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⑫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⑬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⑭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2.实体联系图(ER图)实体用方框□,关系用菱形◇,属性用椭圆○

状态转换图

层次方框图

Warnier图

IPO图(输入-处理-输出)

第五章 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过程:

①设想提供选择的方案②选取合理的方案③推荐最佳方案④功能分解⑤设计软件结构⑥设计数据库⑦制定测试计划⑧书写文档⑨审查和复审

2.模块独立: 重要性:①有效的模块化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 ②便于测试和维护 模块的独立程度由两个标准度量: 内聚、耦合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耦合度由低到高:数据耦合<控制耦合<特征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高内聚往往意味着低耦合.内聚度由低到高: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3.启发式规则:

①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②模块规模应该适中.③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④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⑤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⑥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⑦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4.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分析,事务分析

第六章 详细设计

1.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系统响应时间、用户帮助设施、出错信息处理、命令交互

2.人机界面设计指南:

⑪一般交互指南:

①保持一致性.②提供有意义的反馈.③在执行有较大破坏性的动作之前要求用户确认.④允许取消绝大多数操作.⑤减少在两次操作之间必须记忆的信息量.⑥提高对话、移动和思考的效率.⑦允许犯错误.⑧按功能对动作分类,并据此设计屏幕布局.⑨提供对用户工作内容敏感的帮助设施.⑩用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作为命令名.⑫信息显示指南:

①只显示与当前工作内容有关的信息.②不要用数据淹没用户,应该用便于用户迅速吸取信息的方式来表示数据.③使用一致的标记、标准的缩写和可预知的颜色.④允许用户保持可视化的语境.⑤产生有意义的出错信息.⑥使用大小写、缩进和文本分组以帮助理解.⑦使用窗口分隔不同类型的信息.⑧使用“模拟”显示方式表示信息,以使信息更容易被用户提取.⑨高效率的使用显示屏.⑬数据输入指南:

①尽量减少用户的输入动作.②保持信息显示和数据输入之间的一致性.③允许用户自定义输入.④交互应该是灵活的,并且可调整成用户最喜欢的输入方式.⑤使在当前动作语境中不适用的命令不起作用.⑥让用户控制交互流.⑦对所有输入动作都提供帮助.⑧消除输入的冗余.3.过程设计的工具: 即描述程序处理过程的工具.①程序流程图②盒图③PAD图(问题分析图)④判定表⑤判定树⑥过程设计语言(PDL,也称为伪码)

4.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和Warnier方法

Jackson图:只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重复结构这三种逻辑数据结构.优点: 便于表示层次结构;形象直观可读性好;既能表示数据结构也能表示程序结构缺点: 选择条件或循环结束条件不能上图;也不易把图翻译成程序;框间连线为斜线,不易打印.(改进的Jackson图框间连线为直线)

第七章 实现

1.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统称为实现.2.编码:⑪选择程序语言的标准:①系统用户的要求②可以使用的编译程序③可以得到的软件工具④工程规模⑤程序员的知识⑥软件可移植性要求⑦软件的应用领域

⑫编码风格应遵循的规则:①程序内部的文档②数据说明③语句构造④输入输出⑤效率

3.测试:⑪目标:①发现程序中的错误②发现错误的测试方案③发现错误的测试 ⑫准则:①所以测试都应该能追溯到用户需求.②应该远在测试开始之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③把Pareto原理应用到测试软件中.④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⑤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⑥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从事测试工作.⑬方法:白盒,黑盒

⑭步骤:①模块测试②子系统测试③系统测试④验收测试⑤平行运行

4.白盒测试技术:把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5.黑盒测试技术:把程序看作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信息,能否保持外部信息完整性.等价划分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这种技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个数据类,据此导出测试用例.6.调试途径:①蛮干法②回溯法③原因排除法

第八章 维护

1.维护的问题:

①理解别人写的程序通常非常困难,而且困难程度随着软件配置成分的减少而迅速增加.②需要维护的软件往往没有合格的文档,或文档资料不足.③当要求对软件进行维护时,不能指望由开发人员给人们仔细说明软件.④绝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将来的修改.⑤软件维护不是一项吸引人的工作.2.软件维护过程: ①维护组织②维护报告③维护的事件流

④保存维护记录⑤评价维护活动

3.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①可理解性②可测试性③可修改性

④可移植性⑤可重用性

第十三章 软件项目管理

1.估算软件规模:代码行技术,功能点技术

2.Gantt图: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制定进度计划的工具.缺点:①不能显式地描绘各项作业彼此间的依赖关系.②进度计划的关键部分不明确,难于判定哪些部分应当是主攻和主控的对象.③计划中有潜力的部分及潜力的大小不明确,往往造成潜力的浪费.3.人员组织方式:①民主制程序员组 ②主程序员组 ③现代程序员组

4.软件质量保证措施:基于非执行的测试,基于执行的测试和程序正确性证明.5.软件配置:①软件配置项:计算机程序,描述计算机程序的文档,数据.②基线

6.软件配置管理过程:①标识软件配置中的对象 ②版本控制 ③变化控制

④配置审计 ⑤状态报告

上一篇:小学竞选少先队大队委演讲稿下一篇:法定传染病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