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编制管理

2024-08-17

中小学编制管理(共11篇)(共11篇)

1.中小学编制管理 篇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及《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第二条 各级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是实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教职工使用事业编制。第三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坚持精干、规范、合理、优化、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机构编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批辖区内教育系统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监督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执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方案;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分级负担的原则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五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核定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一)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指导,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并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地、州、市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经同级政府(行署)同意后,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三)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同级政府同意后,报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汇总上报。

(四)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下达后,各地、州、市及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具体分配所辖中小学机构编制意见,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各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六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学校机构和教职工编制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

第七条 中小学校的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 普通中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办公室;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一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

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下同)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九条 完全小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一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可配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名;农村小学分校或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

完全小学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或能胜任教学管理业务的学校校长负责,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一条 中小学校的群众团体按有关法律及章程设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可以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相互兼职。

第四章 人员编制

第十二条 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核定。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核定。城市、县镇按照在校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详见附表一),农村按照班额和在校学生数核定(详见附表二)。农村初级小学(1一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编制原则上按农村小学核编标准核定在乡(镇)中心小学编制数内。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

(一)教师: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职员: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

(三)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四)工勤人员: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第十四条 中小学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其所占教职工编制比例为: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

第十五条 中小学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需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原则上城市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小学40-45人,农村学校酌减。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况的中小学校其教职工编制可适当增加:

(一)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班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二)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民汉合校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三)乡(镇)中心小学,原则上增加1名人员编制,以加强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工作。第五章 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

第十七条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每三年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情况,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上报工作。

凡在已核定的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量范围内,学校要求增设专门机构和调整人员编制,须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共下达正式文件后,方可执行;对于超编的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拟定具体余缺调剂计划,逐步压缩超编人员。要积极引导组织教职工从城镇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

第十八条 要清理各种形式的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对已占用学校教职工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和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工作。第十九条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人员。

第二十条 经批准设立的中小学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应依法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规定向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暂行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范围内由政府举办的各级中小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工读学校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社会力量举办的同类学校可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关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文件及规定与本暂行规定内容不相符的,均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由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市、县镇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

自治区编办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财政厅 二○○三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城市、县镇)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

高中 城市 1∶12.5

高中 县镇 1∶12

初中 城市 1∶13.5

初中 县镇 1∶14

小学 城市 1∶19

小学 县镇 1∶19

注:

1、“城市”指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

2、“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

附件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

学校类别 每班平均学生数 每班平均教职工数

初中 30-45 3.8

小学 25-40 1.8

2.中小学编制管理 篇二

关键词:实验教学,配备标准,标准文件,标准格式

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要根据各种标准实施,这些标准主要是实验室建筑设计类标准、实验仪器设备产品类标准以及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配备类标准 ( 以下简称“配备标准”)。配备标准涉及的实验教学装备包括实验仪器 ( 电流表、示波器等 )、实验设备 ( 恒温箱、排风系统等 )、实验材料 ( 化学药品、金属材料等 ),同时也包括实验教学时需要的工具 ( 锤子、裁纸刀等 ) 以及实验室中的教学设备 ( 投影机、展示台等 )。配备标准是法律文件,制定和推行该标准是为了在中小学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有效进行,如何编制配备标准的标准文件是以下主要介绍的内容。

一、配备标准编制的依据

依据什么编制配备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配备物的精准性以及对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存在的编制依据最少为如下4种。

1. 根据传统实验室配备编制

我国自清代末年西学东渐,按照西方的学校模式建立学校,就已经开始在学校中建立理科的科学实验室,并配备了各种实验仪器设备。这些实验室一直延续下来,但没有标准化。根据这些实验室的配备经验编制出一套完备的标准是目前采用的最主要方法。

2. 参考其他已有标准编制

西方先进国家早已存在一些实验室的配备标准,参照这些标准编制或完善自己的标准,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 根据现行教材内容编制

中小学现行教材中都有对于实验内容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建议或规定,根据这些建议、规定建立数据,进行统计,最后编制出配备标准。这是笔者以下主要介绍的依据和方法。

4. 根据实验教学标准内容编制

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实验教学标准,再依据实验教学标准编制实验室配备标准,笔者认为这才是科学的配备标准建立方法。但是鉴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实验教学标准存在,所以尚无法详细讨论这种方法。

二、配备标准编制的过程

配备标准的编制过程较为繁复,为了使得该过程的介绍更加清晰,以下仅以我国目前初中物理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为例进行说明。

1. 新课标中对实验内容的规定

笔者介绍的配备标准,在编制时首先分析了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初中物理课标”) 和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上海物理课标”) 对实验内容的规定。在初中物理课标的“附录1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中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为了便于教学与评估,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同时,在后面列出了20个具体实验题目 ( 题目清单略 )。[1]“上海物理课标”对实验内容的规定较为具体、深入,在“初中阶段 ( 八至九年级 ) 内容与要求”部分说明了实验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其中“基础型课程部分”规定了15个实验题目,“拓展型课程部分”规定了4个实验题目,“探究型课程部分”则给出了15个建议学生动手实施的示例 ( 题目清单略 )。[2]

在进行实验内容统计时,将“初中物理课标”中规定的20个实验内容列入了统计表格;将“上海物理课标”中“基础型课程部分”规定的15个和“拓展型课程部分”规定的4个共计19个实验内容也列入了统计表格,但未对“探究型课程部分”给出的15个建议实施示例进行统计 ( 因不具有一般性 )。

2. 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统计

笔者介绍的配备标准编制过程主要是依据现行初中物理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而进行的。对于实验内容,虽然课程标准是统一的,但是由于“初中物理课标”中做了“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的说明,所以全国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实验内容的规定并不是统一的。

在进行实验内容统计时,收集了全国各地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共计6个版本,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版。同时,也将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内容统计在内。[3]最后形成的统计表格如表1所示 ( 注:表中只开列了统计表前面的几个实验,其他部分省略 )。这样统计出来的实验共计192个,其中仅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中出现而各版本教材上没有出现的实验有50个,其余142个实验是从各个版本的现行教材中统计出来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初中物理课标”中与“上海物理课标”规定的实验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所以也就被统计到该表格中,不再进行特殊标记。另外,统计过程中根据出现频次将实验分为3种类型:必做型实验,出现频次为5 ~ 7;拓展型实验,出现频次为3 ~ 4;提高型实验,出现频次为1 ~ 2。

3. 实验器材的统计与分类

(1) 统计

各个版本教材中对每个实验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对实验的方法、过程以及所需要的设备、仪器、材料都做了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统计每个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及每种方法配备的器材,并将它们开列在表2所示的表格中。表格中“等级”一栏是对该实验类型的标注:必做型实验标注A,拓展型实验标注B,提高型实验标注C,它们是根据表1中出现的频次规定的。作为示例,表2中只选择了4个必做实验,所以都被标注了字母A。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实验描述中都没有对器材的规格进行规定,这是现行教材实验部分的一个缺陷,同时也使得我们编制配备标准变得困难。

(2) 分类

到此为止,以上的统计工作都是人力手工完成的。分类的过程是个复杂过程,但是借助Word的制表功能和Excel电子表格的统计功能会使工作变得容易一些。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先将表2中所有列出的设备、仪器、材料名称复制到一个Word文档中,复制时注意,在每个实验的所有器材名称前面一行注上该实验类型等级 (A,B或C)。

再利用Word的替换功能把所有器材名称后面的顿号“、”转换成回车符,原来具有的回车符则保留。这样,所有的器材名称就形成一长列,每个名称占据1行 ( 注意实验类型等级A、B、C也占据1行 )。用Word的全选功能将文件中全部名称选中,再用“文本转换成表格”的功能将全部名称变成一个单列的表格。

此时,器材名称的顺序并没有被打乱。在该单列表格的右边添加一个空列,并根据该器材名称所处实验类型等级在每个名称的右边单元格中标注上A,B或C,再删除掉原来单个字母A,B,C所占据的行。全选并复制这个Word表格,将它粘贴到Excel电子表格中。

实验器材包括5个类型,给它们分别定义为1型~ 5型:1型为仪器类,包括示波器、电流表等;2型为设备类,包括大型设备恒温箱、抽气机等,也包括小型设备如酒精灯、铁架台等;3型为材料类,包括金属粉、浓盐水等;4型为工具类,包括实验工具和维修工具如裁纸刀、剥线钳等;5型为实验课堂教学设备类,包括投影机、示展台等。在上述Excel电子表格的右侧再增加一列,并在增加的列中分别标注出每个器材的类型编号 (1 ~ 5)。

表格建立好后,分别根据器材类型 (1 ~ 5) 和器材名称先后进行升序排序,再对重复的相同器材名称进行合并。最后形成了如表3所示的表格 ( 注:该表格只显示了部分器材 )。

4. 配备列表的生成

最后生成的初中物理实验室配备总表如表4所示。表中的编号规律为:1000 ~ 1999分配给仪器类使用,2000 ~ 2999分配给设备类使用,3000 ~ 3999分配给材料类使用,4000 ~ 4999分配给工具类使用,5000 ~5999分配给实验课堂教学设备类使用。有些仪器设备已经具有标准,在执行标准代号一栏中将其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列出。分类与代码是为以后仪器设备统一代码后使用。至此,初中物理实验室的配备标准编制工作基本告一段落。

三、标准文件的完成

前面介绍的内容是一个标准文件的主体部分,而编制一个完整的标准文件还要遵照许多规范和基本格式规定。2009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详细地描述了各类标准文件编写的体例、内容、格式、尺寸等项规定。图1与图2分别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文件封面格式,图3为标准文件目录页格式,图4 为标准文件正文页格式。

四、结束语

3.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 篇三

第一,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

过去对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预算编制就是会计做几张报表而已,反正没钱了找上级领导要就可以了。往往是为了编制预算而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学校的资金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学校在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学校各部门协作力度不够。

预算工作一般是在上年度11月份开始,各校应该成立预算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积极组织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本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预算本年度的教育经费数额;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就本部门本年度的开支计划进行上报。由财会部门统一汇总并上报预算编制工作小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再根据各部门具体开支要求,结合全校本年度的总体发展战略,本着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具体实施。

第二,要做到全面预算与零基预算并行

农村中小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以收定支,把所有的收入全部预算出去,年末余额为零。

农村中小学收入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编制收入预算时,要突出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体地位,针对之外的收入需做到稳健有序,将预算的列入项目合理化和易于统计化,更加方便对财政的收支的预算政策的有力执行。

在支出预算中包含以下几方面:预算基本支出:人员的基本工资,奖励和津贴,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离退休经费,助学金发放,以及其他医疗和住房费用等。这类支出预算,要根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支出政策和核实的单位人员情况,预算出本校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建议数。

公用支出分为日常公用支出和专项公用支出两部分。日常公用支出的预算编制,根据学校当地的学生数和政府和财政的经费的支出总额进行定员定额计算。面对农村的中小学有编制情况下,需要计算在校的学生数,对公用经费做出预算,计算同时需兼顾不同规模学校的运行,政策需向教学条件薄弱,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倾斜,目的是更好的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地的日常开销。同时经费需顾忌到办公地点的维修以及教师定时参加培训等费用,以便于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如教师培训费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来计算。专项公用支出包含范围较为具体,学校教学专用设备的定期购置和更换,交通工具以及图书材料等费用的购买等,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好的便于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正常进行,提出年度预算建议数。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校舍构建费、校舍维修改造费。项目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即编制预算时不再考虑上年度的项目支出数,而是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项目的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预算单位上报的项目预算建议数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安排。

政府采购预算做为预算编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对于农村中小学编制的地方,学校的专项公用支出和项目预算等有关编与当地采购清单中的支出项目,需全数纳入政府的采购预算,由预算编制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并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

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全面、数据真实,收支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多项的收入来源真实可靠,稳定有序。多项支出列出详细的名单,做到收支平衡,不留缺口。收支间需将收入和支出做到项目具体化,落实到各个详细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时间等。在各项基金的支出中,不等相互转借,相互替代,各项有序,例如学生的支出不得用于教师支出等。需保证经费支出等多用途使用,更好的发挥资金的良好效益。

第三,在编制流程上要采用“二上二下”的流程

“一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在这一阶段,各校首先编制年度预算建议草案,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县级行政部门汇编成部门预算数,报送财政部门。

“一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县级财政部门编制县本级财政预算初步草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经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预算草案。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教育行政部门向中小学布置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然后汇总各中小学上报的年度预算草案,再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草案,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财政部门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年度预算批复后,正式向中小学传达年度预算批复。

第四,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嵌入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员完成任务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时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的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学校预算的绩效考核借鉴了上述的流程,但又有别于此,在各部门、科室编制预算的同时,出台奖惩制度:超额争取外联收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费用标准、减少了开支范围,充分做到了开源节流的就应该鼓励和提倡;还有就是对各项费用支出的考核,如对“三公经费”的考核,其总额是否增加,其明细金额比预算数和上年数有无变化。对于没有按预算标准要求执行的,要找出原因,提出批评,拿出整改措施。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任何事情没有考核、检查和监督就没有管理,就会形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那样的预算就形同虚设,是个摆设,没有任何意义。

第五,要建立并运用好信息反馈机制

4.中小学编制管理 篇四

Post By:2010-3-4 14:22:26

当前,编制管理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政府适度的规模,提高政府效能;如何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搭建一个有利于操作和推进的平台。从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来看,这个平台就是中央提倡并正在大力推进的编制实名制管理。

一、编制实名制是加强和完善编制管理的有效载体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将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的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要对机关、事业人员定编定岗到人,实行一编一人一卡制度,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堵住超编混编、“吃空饷”等漏洞,实现管编与管人的有机结合,管数量与管结构的有机结合,从而控制政府规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效能。

1、有利于整合职能。无庸置疑,编制部门是实施编制管理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条块分割管理使编制管理跳不出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势,编制工作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应有的效用。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各相关部门由于工作的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在履行职能上与编制部门职能有一定的错位或缺位。如:组织部门为加强领导班子力量要不断地更新和配备干部;人事部门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强机关事业单位活力,要不断扩充人才队伍。纪检、财政部门侧重于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投入编制管理方面的力量相对弱小。虽然这些部门在编制管理上有一定的共识,但要真正形成协调沟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实行编制“实名制”,则可以通过编委及其办事机构沟通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职能,统一贯穿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在各部门之间架起沟通联动的桥梁和纽带,形成编制管理的整体合力,确保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也确保编制工作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规范操作。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是“糊状”的粗放式管理,决策随意化、程序模糊化、监督表面化,导致管理流程出现了很多的漏洞。编制“实名制”则以编制证、台帐、数据库、系统网站以及制度、机制等为管理载体,设定规范的程序和工作流程,把点式管理变为线式管理或者面式管理,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把粗放管理变为精准管理,从而控制编制和实有人员不合理的增长态势,形成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合理、有序变动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是通过编制卡片和电子数据库,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克服在人员编制统计上实际存在的“口径靠说、数字靠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情况,方便领导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将编制落实到人,提高了用人单位对“进人必须有编,用编必须申报”的认识,有效杜绝“吃空饷”、混编混岗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情况的发生,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权威。三是能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防止人员无序增长,减轻了财政负担。四是改变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只注重编制总量的审批和控制,对具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的状况,坚持按岗选人,按需进人,优化人员结构。

二、编制实名制促进了编制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管理模式:建立《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个人编制管理卡》和人员编制台帐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实行双证管理,由编办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编制卡中包括编制类别、编制数量和在职人员数量,可随时查阅受编单位的人员结构和超空编情况。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别建立《个人编制管理卡》,卡片中包括姓名、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岗位、职务、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各单位人员编制出现变动,要随时进行审核登记,新进编人员在办毕同意调动手续后入帐、入册、建卡;对死亡、调出和退休人员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核销手续。同时,建立与编制管理卡片相配套的电子管理台帐,将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职责、人员结构、人员信息等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实现编制日常管理的微机化。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在编人员、超编人员基本信息库”,对行政事业性质的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

审批程序:对增人上编、减人下编、人员编制变更、办理时间等进行严格规定,明确审批程序和权限。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空缺编制时,必须提出专题申请,专题申请中需同时报送拟用编人员的原工作岗位、身份、学历、专业、拟用编类别、拟安置岗位等真实信息。编制部门在收到用人单位申请使用空缺编制的请示后,将对该单位的机构编制、在职人数、人员结构、及拟进编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严格做到“三不受理”,即单位没有空缺编制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身份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总体结构比例的不予受理。经研究同意使用空缺编制的,由编制部门向用人单位下发《控编通知单》,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凭《控编通知单》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用人单位到编制部门入册建卡。

约束机制: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编制管理与经费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机制,把编制与经费挂钩,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的一体化管理,做到财政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审批工作计划和调整工资等必须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的对应一致。未经编办出具《控编通知单》,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手续;未经编办出具《工资集中支付人员审核通知单》,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工资套改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

三、推进编制实名制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编制实名制是一项涉及纪检、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系统性工程,亟需在相关部门之间真正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科学管理机制,同时机构编制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顺次递进的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实际、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种科学、崭新的编制管理模式。为此,一是要明确责任。编委是推进编制实名制的责任主体,编委的办事机构以及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责任单位,在编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既有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有协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二是加大投入。充分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是巩固国家政权和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识到编制实名制是提高政府效能、改善财政质量的长远意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起包括网站、数据库、台帐、证(册)在内的编制实名制软、硬件管理系统,提高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和层次。三是完善制度。落实中央颁发的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法规性文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规范编制实名制管理程序。

2、因地因时制宜。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超编、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是影响推进编制实名制进程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遗留的。二是新产生的。既有人为的主观原因,也有阶段政策导致的客观原因。面对推进编制实名制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必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循序渐进,稳妥推进。一是逐步消化。对历史遗留的超编问题要逐步进行消化,不强调一步到位,先摸清底子和情况,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进行编制调剂;或对职能弱化,但人员富余的单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连人带编划转到职能强化,人员不足的单位。二是坚决清退。主要是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问题。要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将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退回,实现归位、归岗。另外实行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因行政编制人员少,军人安置等政策性原因造成混编、混岗和借用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编制冲减和总量内调剂的办法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问题。三是把住进口。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新产生超编问题,严把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编制实名制规定,严格用编审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避免再出现超编进人,无编安置和超职数配备领导现象。

5.辛庄小学学校机构编制方案 篇五

根据《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晏明初级中学机构编制方案》(石机编办〔2012〕71号)文件精神,及《石阡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迎接机构编制核查工作检查验收完善相关资料》(石机编办〔2014〕69号)的通知精神,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晏明中学机构的机构编制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晏明中学机构编核查领导小组 组长:黄忠禹

成员:杨少帅 杨文虎 张建 周松 黄仁炳 林选波 熊敏 陶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行政办公室,由林选波负责具体办公。

二、主要职责

(一)全面执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和有关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二)按照学校章程,制定、调整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依法办学,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6.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篇六

目前,有些部门和单位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不是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改善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片面地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以工作任务大、困难多等客观因素为理由,在增设机构、增编增人、提高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另一方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条条”干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各种理由对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相关问题批条子、打招呼。所有这一切给编制部门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带来了困(二)政事分开尚不彻底,一些行政主管部门还包揽所属事业单位的事务。

随着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必须实行政企和政事分开。近几年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转变成间接,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调控经济,指导经济运行,而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存在计划管理模式。相当一部分行政主管部门把所属的事业单位当成附属物,对人财物事实行统管,用相当大的人力、精力管理应由事业单位自主处理的繁杂事务。于是,有的部门以工作任务多、编制少为由找领导,要求增配领导、增加人员,致使机关工作政事不分、人员臃肿难消。

(三)各种因素的超编势头难挡,编制控制难度大。

目前许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存在超编现象。如我县县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教职工共超编达 300 多人。造成超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轮机构改革的分流任务尚未完成。二是政策性安置人员难安排。主要表现在年复一年的转业军人和城镇退伍兵的安置方面。这些人大多数企业不愿去,自主择业不敢走,一心一意就要进机关事业单位,因此,机关事业单位超编在所难免。三是工作需要与人员编制冻结难协调。近些年来,从上至下都要求编制实行“冻结式”管理,而有些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又确实需要进人,无奈之下只能作超编处理。四是人为因素难对付。目前,编制管理“人治”现象还较严重,上级领导强行要求增编进人,编制部门是难以顶住的。五是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难解决。县级副科以上干部调动由县委研究确定,有时领导的编制观念淡薄,任命干部根本不考虑(四)机构编制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罚机制,监控乏力。

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机构编制法律,省、市两级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是具体的责任追究措施不够明确,管理缺乏权威,监控缺乏力度。

(五)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

组织、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在对人员、编制、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脱节的问题。如组织部门调配副科以上干部,不事先与编制部门衔接编制数和领导职数;人事、劳动部门调配干部职工,有的不经编制部门审核编制和岗位就随意办理调配手续;有些事业单位被核定为差额补贴或自收自支编制,而财政部门却根据有关文件或 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和办法(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机构编制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建设。加强机构编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机构膨胀、人员臃肿、政企政事不分、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力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损害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建立精简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机构编制管理的好坏,关键在领导。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带动全社会重视机构编制工作,才能促使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会真正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为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体制保障。

(二)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制度。聘请纪检监察、人大政协、两办督查室等部门的领导为机构编制特邀督查员,对各部门、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把各部门各单位贯彻执行机构编制规定的情况列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要统一制定处罚规定,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而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和签批进人的行为要一律追究领导责任,同时,要采取过硬措施,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对擅自进人的要一律清退,并通知财政部门核减经费;对擅自增设机构的,要一律不予承认,不予登记。对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要责令重新调整;对严重超编的,要由组织、编制、人事部门重新组织竞争上岗,限期分流超编人员。

三是建立全省统一的控编进人制度。全省统一印制《行政事业单位用编进人通知单》,机关、事业单位增加或补充人员时,包括调配、分配、录用、聘用人员,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发统一印制的《用编进人通知单》,再到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人事计划调配审批手续,调配手续办理完毕,最后到机构编制部门进行上编备案登记。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个人工资性支出及公用经费必须按编制部门审核的编制内人数核定,超编人员和未经编制部门审核进人的,不核拨任何经费。

四是建立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建立全省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由省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统一印制、分级管理,市、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组织实施,并负责本级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审核、使用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证应是组织、人事部门配备领导、办理人员增减、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和统发工资的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所列项目要科学、合理、实用。其内容发生变化时,各机关、事业单位要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调整备案。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管理证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五是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与财政工资统发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编制部门负责审核单位编制性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空缺编制情况;人事部门负责审核工资标准和工资总额;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人事部门提供的工资标准核发工资。各机关、事业单位因在职人员身份、职务或实有人员发生变化进行人员增减时,必须持机构编制管理证及进编人员手续,先到编制部门办理统发工资人员编制审核手续,人事、财政部门凭编制部门审核的人员编制手续办理工资套改、转移、统一发放工资等手续。

(三)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好行政事业单位超编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超编由各种原因造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改革解决。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改变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把属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事全部放权于事业单位,使主管部门从包揽所属事业单位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二是对编制不足造成超编的事业单位,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定编标准,根据定编标准进行据实测算,该补充编制的进行增补编制。三是对随意进人,造成人为因素超编的,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进人条件和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而擅自进入的,一经查实,应立即清退,并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要积极推行“凡进必考”和竞争上岗办法,尽快形成考试录用等公平、公开、公正的激励竞争体制。四是实行满编单位先出后进,出一进一,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或“出二进一”的管理办法。

(四)正确处理编制管控与引进人才的关系。

就目前情况看,各级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由于人才缺乏,致使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低,缺乏活力,缺乏竞争力,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对引进、培养、留住人才提出了保护性政策。实施人才战略,会造成一些单位超编,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第一,要做到静态定编和动态核编相结合。即在已定编制的基础上,每年对各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检查审核,根据各单位职能的变化、工作量增减和人员异动情况,对部分单位的编制进行审核并予以增减。实行总量控

制,动态管理。第二,实行预留编制引进人才。即在事业单位改革重新核定编制时,由编制部门预留一部分编制,对个别因工作急需引进人才的单位,可给予少量增编。第三,实施弹性管理,暂挂编制。对一些编制已满,又急需要引进人才的单位,可将预留的编制暂挂在这些单位,以解决引进人才的需要,待用人单位的在编人员出现自然减员空编时,及时收回暂挂编制。第四,确定人才专用编制,腾编引才。由编制部门在各单位核定的编制数额内,腾出 10%左右的编制为人才专用编制,这些编制只能用于引进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以上人才。

(五)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

7.揭开事业编制管理之痛 篇七

【案例】

河北沧州市盐山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文规定, 对“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授予“县长特别奖”的称号, 并在下一年度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一位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除了“县长特别奖”外, 当地还有其他数个奖项, 如纳税大户、招商引资大户同样以“事业单位编制”为奖品。截至目前, 盐山县政府已奖出事业编制47个, 2009年度、2010年度, 获“县长特别奖”的单位共6个, 分别是:盐山县公安局、商务局、水务局、环保局、盐山中学和城投公司, 这些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均获奖一个“事业编制”。当媒体深入调查时发现, 多名当地官员子女通过这个方式获得事业编制, 社会一片哗然, 这是比“萝卜招聘”更加赤裸的“萝卜奖励”。

人们不禁要问, 为何拿“事业编制”做奖励?这一问揭开了事业编制管理之痛。在我国公职人员编制体系中, 事业单位“挪编”“挤编”“空编”“混编”“错编”组成了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乱象, 事业单位也是超编的重灾区。

【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碎片化

我国事业单位遍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全国事业单位125.6万个, 有编制3079.2万个, 2962万在职人数, 涉及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等12个大类, 近百个小类。如此庞杂、种类繁多的事业单位, 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碎片化的客观现实。在类型上, 事业单位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 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事业编制统一管理的难度。

由于政事不分、事企不分, 大部分事业单位兼有多种功能属性, 有的事业单位既承担了机关移交的部分行政职能, 又提供公益服务, 甚至兼有生产经营活动, 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清加剧了编制管理的碎片化。

由于编制管理的碎片化, 事业单位编制是—笔“糊涂账”, 事业单位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不相对应。事业编制管理碎片化的直接后果是编制总量失控, 结构失衡、编制管理与预算脱节。

妥协中生存的编制管理部门

机构编制工作在管理中起龙头作用。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旦确定人员编制数额后,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便根据编制数额来配置人员, 各级财政部门也据此拨款。可在现实中, 编制管理受到牵制, 处于一种“机构建了管不了运行;编制批了管不了使用”的被动状态。

自上的压力, 平级的讨价还价, 基层的诉求, 编制管理部门在妥协中应付。具体说来, 一是部门条条干预多, 如环保、水利、国土等领域, 部门自上而下出台的相关标准化建设, 对机构编制设置进行规定, 甚至作为考核、评比的指标;有的部门利用投资项目审批、专款拨付等方式介入编制管理。二是由于职责任务难以量化, 财力状况由财政部门掌握, 在缺少相关标准依据的情况下, 编制管理部门会陷入讨价还价、反复沟通协调的工作状态, 受困于编制“增增减减”的微观事务性工作, 编制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成了“账本先生”;“管政策、管总量、管标准、管结构”等宏观管理性工作无暇顾及。

编制管理部门的被动处境, 还源于“小马拉大车”。事业单位编制的作用是合理确定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发展规模, 预测人员需求, 科学定位事业单位职能, 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要实现编制管理的功能, 需要一批专业的编制工作人员。而目前各级编制部门尤其是基层编制部门, 人员力量薄弱, 专业素养不高, 县级编办核定编制数为5名, 不少县级编办没有配齐人员, 实有人员2~3人。全国县级事业单位共有85.1万个, 县一级事业单位最多, 编制最多,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县级编制部门人员最弱。

事业编制管理的人治色彩

在一些地方, 设立机构、核定编制往往不经过机构编制部门的事先调研, 而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决定后, 由组织人事部门先行安排人员, 财政部门核拨经费, 最后才到编制部门办理落编手续, 更为严重的甚至没有办理进编手续, 出现了程序上的本末倒置现象。编制管理中“人治”色彩依然浓厚, 这就导致:“黑头文件 (法律) 不如红头文件 (行政法规) , 红头文件不如白头文件 (领导批示) , 白头文件不如口头文件 (领导口头命令) 。”领导的意志影响着编制的增减。

一个编制就意味着一个“人头费”, 而且也相应地意味着具有了一般由国家财政开支的其他相应的福利待遇等。随着《公务员法》的出台, 行政编制收紧, 事业单位编制变成“新宠儿”, 因而成为某些公权力掌握者权力寻租、违规用人的腐败温床。人情户、关系户等违规超编进人现象经常发生, 而一些领导亲戚都被安置在事业单位这个“后花园”里供养起来。事业单位成为紧俏的“交换物”, 更加剧了人治色彩。

行政机关逢进必考, 事业单位进人相对宽松, 不少人打着“算盘”, 先在事业单位工作, 以其为过渡, 再寻找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回到开篇的案例, 拿“事业编制”做奖励, 这些获得事业单位编制的“官二代”、“富二代”, 由于其父母在当地特有的人脉资源, 经过运作, 三五年后可能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 调入县直部门任副局长, 或到乡镇担任副乡镇长, 从而顺利实现公务员身份的转变。正如专家深刻指出:拿事业编制做奖励, 堵塞了平民的上升渠道。

【纵深】

事业单位编制存废之争

正方:事业编制有其价值, 重点是改革创新

编制管理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科学的编制管理可以合理确定机构的发展规模、预测人员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编制管理机制, 能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一是牵引机制, 就是通过编制的增加明确应该前进的方向。如广东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事业单位进行大幅增编, 通过增编明确方向。二是约束监督机制, 通过编制管理进行事前控制, 保证事业单位处在发展的轨道之中, 而不发生偏离与脱轨。三是激励机制, 体现竞争。如广东省对省属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实行增编指标控制办法, 对学生数多、编制少的院校重点增编;学生数大幅减少的院校进行减编调整。四是淘汰机制, 对职能弱化或者效率低下, 就减编裁员、合并。通过牵引机制对事业单位发展形成拉力, 通过约束监督机制, 对事业单位形成控制力, 通过激励机制形成推动力, 通过淘汰机制形成压力, 四力做功, 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

今年3月份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到2020年, 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在事业单位改革部署中, 事业单位编制并没有废除的迹象。可以预见, 事业单位编制仍将存在。

地方纷纷进行编制管理改革, 编制实名制管理是重头戏, 取得了初步成效。湖南省编办是实名制探索中的佼佼者。湖南省编办成立工资统发审核中心, 通过对省直机关发放工资和津 (补) 贴的统一审核管理, 集中建立了省直各单位人员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编制性质、在编情况等综合信息的电子数据库, 基本实现了编制实名制管理。江苏省创新编制管理, 推行“三责联审”制度, 由组织部门会同机构编制、审计等部门, 同步联动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都市金堂县编办建立了以机构编制为纽带的“统筹领导”机制及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配合约束机制。地方编制管理改革创新, 逐渐回归编制管理的龙头地位。

反方:取消事业编制, 全面推行聘任制

事业编制的诟病为人熟知, 对其最大的责难就是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少地方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核定的, 许多单位人员编制数额核定多年不变。例如, 沿海发达地区,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 大多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急剧增长, 但人员编制却没有得到及时扩充, 致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无法招聘, 严重影响医疗公共服务的提供。

中央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 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将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趋势。全面推行聘任制, 岗位管理制度后, 事业单位编制将退出历史舞台。

地方事业单位改革也逐渐证明可以废除事业单位编制制度。例如, 深圳事业单位改革, “养事不养人、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做法, 突破了事业单位以编制数额作为财政拨款依据。而广东省法定机构试点, 更是突破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编制、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不复存在。法定机构的特点是政府把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法律授予法定机构, 主要形式是一机构一立法, 法定机构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

8.中小学编制管理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童话;想象力;创造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实施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充分融合游戏教学的精神,将更多的娱乐因素带入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在保持玩的心态过程中学习文学知识。通过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知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进而提升文化素质。本文将针对游戏教学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理解童话的内涵

童话的语言往往伴随着通俗易懂的特点,为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懂得大道理。而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往往背道而驰。比如,会抓住一两句话而大做文章,想要让学生在浅显的文字中了解深层次的含义。但是,这其实是错误的意思表示。教师要深刻意识到童话的读者是儿童,儿童受其年龄的限制,很多事件并不能利用教师的标准去评判作品本身。教师往往会对作品过多的理性分析或者讨论,这并不适合儿童。教师所做的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解读童话。教师要陪伴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里,享受童话中的喜怒哀乐。关于童话中所教会学生的深刻道理可以需要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深深体会,去思考和回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传授知识内容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慢慢地理解和消化。

二、抓住童话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

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向前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及长处,并且不吝啬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多给予学生肯定和支持,使学生在学习方面逐渐树立信心和勇气,产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使得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公平合理的评价作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将游戏精神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一直以来探索研究的主要教学方向。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童话的课堂,使得学生一同分享喜怒哀乐,茁壮健康地成长。为此,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改革,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9.机构编制管理试卷(一) 篇九

(满分100分)

姓名

科室

职务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道题,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中共中央纪委《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15号)规定,()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A.擅自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B.具有机构编制审批权的机关超越权限审批机构 C.超机构限额设置机构

D.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规定,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机构和提高机构规格,不准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不准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冒领财政资金。

A.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B.行政编制 C.事业编制

D.人员编制 3.《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豫发〔2014〕5号)规定:严禁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用,严禁超限额设置机构或变相增设机构,(),严禁擅自超领导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禁以虚报人数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A.严禁违反规定增加编制或者超出编制限额进人 B.严禁违反规定增加编制 C.严禁超出编制限额进人

D.严禁超越权限审批机构或者编制 4.()提出“编制就是法律”。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5.《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定,县(市、区)按照正科级、副科级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由县(市、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报()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A.省辖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B.县(市、区)长 C.省辖市市长

D.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6.《河南省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规定,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空编需要进人的,由县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审核审批。

A.省辖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B.县(市、区)长 C.省辖市市长

D.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7.《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定,省辖市、县(市、区)按照正处级、副处

第1页

级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由()按照规定程序审批。A.省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B.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报省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C.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 D.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省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8.2005年中央编委办宣布设立开通了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建立了机构编制违规违纪举报平台。

A.12310

B.12315 C.12336

D.1236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

A.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B.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工资经费限额 C.职位空缺内,并有相应的工资经费限额

D.职数结构比例,并有相应的工资经费限额 10.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编委批准焦作市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限额分别为:()。

A.9458,6360,84017

B.9454,6306,84317 C.9858,6036,84617

D.9465,6360,84037 11.《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下放()。A.投资审批事项和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B.投资审批事项

C.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D.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12.根据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

A.行政级别

B.主管部门干预

C.财政补助

D.设置审批 13.截至2014年8月,焦作市本级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和服务事项分别为()项。

A.170,212,217

B.206,370,142 C.84,26,75

D.212,170,217 14.2013年年报统计,焦作市本级事业单位数、事业编制总数、财政全供事业编制总数分别为()。

A.274,15305,10010

B.284,15655,10200 C.274,15350,10010

D.274,15305,10100 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A.精简、统一、效能

B.集中、节约 C.法定、适当、不重复

D.正当、合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14道题,每题4分,共计56分。请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A.通报批评 B.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第2页

C.予以纠正 D.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E.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2.《焦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规定的工作原则:()。A.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B.从严控制,精简优化 C.统筹兼顾,保障重点 D.集体领导,统一管理

3.《河南省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规定,乡镇党政机关设置综合性办事机构:()。

A.党政办公室 B.社会事务办公室 C.经济发展办公室 D.村镇建设办公室 4.《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条件:()。A.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和职责任务

B.有规范的机构名称、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C.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新设立的()不得批准为事业单位。

A.科研机构 B.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C.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经营性单位 D.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等机构 6.《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等情况。

A.住所 B.宗旨和业务范围 C.法定代表人 D.经费来源(开办资金)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的重要依据。

A.确定预算 B.负责人奖惩 C.收入分配 D.确定行政级别 8.政法专项编制的使用范围包括:()

A.公安 B.检察院 C.法院 D.监狱 E.司法行政机关 9.焦作市本级事业单位法人结构治理试点单位有:()。

A.焦作市五官医院 B.焦作市实验小学 C.焦作市人民医院 D.焦作市实验中学

10.根据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承担(),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A.义务教育 B.基础性科研 C.公共文化 D.公共卫生 E.基层基本医疗服务 11.《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改革()。

A.工商登记制度

B.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C.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D.收入分配制度

12.焦作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机制,实行“三集中”,即()。

A.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事项服务科集中

B.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

第3页

C.行政审批权力向服务窗口集中

D.行政审批人员编制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 13.“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等内容进行确定。

A.主要职责

B.内设机构

C.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

D.经费来源形式

14.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A.滥用职权

B.玩忽职守 C.徇私舞弊

D.吃拿卡要

三、判断题。共14道题,每题1分,共计14分。请在每题前括号内,正确的填写“√”,错误的填写“×”。

()1.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在中央批准的行政编制总额外越权审批行政编制或自行确定用于党政机关的编制。

()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可以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4.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5.事业单位编制数额在10名以下的,最多核定领导职数2名。

()6.《河南省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规定,乡镇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劳动保障所。()7.修武县调整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由修武县编委办报焦作市编委办审核后,报河南省编委办审批。

()8.《焦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规定,焦作市编委办审批市直科级事业单位的设置、撤并和编制调整。

()9.根据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10.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属于行政审批。

()11.“.政务”域名适用于党政群机关等政务机构和其他承担行政职能的机构。“.公益”域名适用于非盈利性机构。

()12.政法专项编制是行政编制中一个特殊种类。

()13.2010年6月30日,中央编委办确定河南省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联系点,巩义、长垣、滑县、兰考、永城、汝州、邓州、固始、鹿邑、新蔡10个县(市)为试点县(市)。()14.2010年4月,中央编委办确定河南省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安阳市水冶镇和信阳市明港镇为试点镇。

10.机构编制管理自查报告 篇十

一是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

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对当前机构编制形势的分析判断,吃透《通知》精神,严格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不能违规踩红线。

二是深入挖潜,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

对现有的编制资源进行全面掌控,管住管好而不管死,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编制潜力,实现人员编制效用的最大化,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三是加大力度,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各项规定,不断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通过纪委、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强化对全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动态监管,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按照xxx县编办《关于开展20xx年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抽调专人对全镇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核定xxx镇行政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3个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32人,实有人员27人。行政领导职数核定为7人,实有领导7人,其中: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副书记1名,副镇长3名。另核工勤人员编制3人,实有6人。党政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1正3副,实有2副;经济发展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1正2副,实有1正2副;社会事务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1正2副,实有1副。

核定xxx镇政府直属事业机构4个,即:农业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0人,实有20人,其中:核定领导职数1正4副,实有1正4副;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0人,实有11人,其中:核定领导职数1正4副,实有3副;村建环卫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人,实有6人,其中:核定领导职数1正3副,实有1正3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核定事业编制4人,实有3人,其中:核定领导职数1正,实有1正;均为财政全额拨款。

经过自查,xxx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了上级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政策,认真落实乡镇机构编制的要求,以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时确定的乡镇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事业单位和人员编制为基数,根据资编发[20xx]42号文《关于核定xxx镇行政、事业机构及人员编制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控编审批,不存在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纪违规行为;机构改革规范,不存在超限额设置机构问题;推行了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定编到人并进行了公示。由于工作到位,不存在因机构改革而引起的信访问题。

同时,我镇还积极探索机构改革后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新途径、新举措,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从全镇有关职能部门中优选了人员,组成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并向群众提供信息发布、图书阅览、政府咨询、远程教育等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政府形象,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11.中小学编制管理 篇十一

一、关注个体差异,彰显人文性

1.改变陈述方式,增添人文趣味

传统的考试命题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缺少人文气息,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新理念下的考试命题,需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考试氛围,让学生感受关爱,减少心理压力。试卷命题需在求新、求趣上做有益尝试。如改变命题陈述方式,增加激励性的提示语;相信你能行!你是最棒的!请小心,有陷阱!你仔细检查了吗?加把劲,成功了!使学生精神振奋。在试卷的恰当位置,配上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图案,还可以运用图表、对话、图文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这样的试卷,缓解了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考试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卷首语--亲爱的小朋友,一学期下来,你的收获一定不少,下面就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来享受成功的喜悦吧!

填空——凭你的智慧一定能成功地填补下面的每一个空白。

判断——当回小裁判、公正的小法官、啄木鸟看病等

选择——择优录取。大浪淘沙等

计算——小小会计师。

应用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相信你能行!

2.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实现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展示。而过去的做法往往是增加试题难题或设置附加题,以增加区分度,这样势必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笔者对命题做了尝试性的探索,既不人为增加试题难度,又不设附加题,而是以同一道试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

例1: 聪聪在超市买玩具中,50元钱可以买哪两种不同的玩具车,我发现共有几种不同买法?(二年级试题)

例2: “猜一猜,争当猜测小能手”(出示情境图)

东东投了8米,红红投了13米,亮亮得了第二名,他可能投了几米?你觉得有哪几种可能?(一年级试题)

上题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应用性

研究表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命题素材,既能较好地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例3: 连一连,我是时间的小主人。请把早上刷牙、晚上睡觉、下午放学情境图与相应的钟表图搭配连接。(一年级试题)

例4:这次考试规定时间用60分钟完成,从2:00开始考,应该到( )点结束。(三年级试题)

这些题目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趣问题。在解答时,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同时也解除了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心理。

例5:小明感冒了,买了一瓶维c银翘感冒片,共有18片,瓶上说明书写着:口服一次2片,一日三次。同学们,小明买的这瓶够他吃三天吗?你是怎么想的?(三年级试题)

例6:妈妈整理出全家的旧衣裤数量如下。成人:上衣6件,裤子8条;儿童:上衣4件,裤子7条。

甲、乙两家旧衣裤收购公司的收购标准如下。甲公司:成人每件(条)9.6元,儿童每件(条)6.2元;乙公司: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6.8元。

你会建议妈妈把旧衣裤卖给哪家收购公司?(四年级试题)

上述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融入动手实践,强化操作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重要形式;考试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促发展。

例7:量一量,本次数学试卷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算一算,试卷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三年级试题)

例8:学校操场长约120米,宽约60米,①请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并标明长与宽的图上距离及选用的比例尺。②请画出平面图的对称轴。(六年级试题)

上述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引导学生在测量、计算、画图等活动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提供思维材料,落实探究性

传统的试题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而忽视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新形势下的数学试卷,要适当设计一些探究题型 ,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试题才能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探究方法

例9:有趣的估算。一堆黄豆500克,给你一架天平,你准备怎样估算出这堆黄豆有多少粒,把你的估算过程写出来(先……再……)。(三年级试题)

例10:一个简易停车棚屋架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8米,高3米,它的腰长大约是多少米?(要求简要说明探究过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六年级试题)

例9不要操作,但要写出估算的方法;例10要求学生自己给定一个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画出图形(等腰三角形),然后量出图上的腰长,再按比例尺计算出腰实际长度。这两例都是估算方法的探究,这里方法是开放的,要求学生写出探究过程,便于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创新命题形式,体现新颖性

1.开放性试题

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地体现多样化与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要适度地开放,让学生在差异中求得发展,这才是真正地面向学习主体。

①形式开放。试题呈现形式可以一改过去的纯文字描述,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如表格形式、图画形式、人物对话形式等。

②条件开放。一些试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以不像原来那样整齐、有序,变得有些繁杂而隐蔽,强调对信息的选择、判断和重新组合。在条件多余、信息不足或条件隐蔽的情况下,检测学生读题、审题、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能够在繁杂的各种信息之中,筛选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③问题开放。例11:六(1)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六年级试题)

④结论开放。例12:某服装厂对甲、乙、丙三个车间本月生产的服装进行质量检查,取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这三个车间做出合理的评价。(六年级试题)

评价是多角度的,试想如果改为"求三个车间的合格率"这样的封闭性问题,学生还有用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的机会吗?

⑤策略开放。解题策略多样化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而是让学生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答问题。

例13:宁宁的爸爸已经驾车行使了2/3的路程,油箱里的油量从开始的满满一箱到现在只剩下1/4箱。他能行使完全程吗?请用文字、数字或图画加以解释说明。(六年级试题)

2.自主学习题

例14:自学(五年级试题)

①10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60。

②2×60=120;10×12=120。

③自己再任意想两个数试一试,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规律?(请举两个例子)

④请你写出这个规律:( )

⑤做一做。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18,其中一个数是9,另一个数是()。

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水平,是学生后继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例14以探索发现规律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方案题

例15:市心广场有一块正方形空地,面积是2500平方米。

①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并铺上草坪,这块草坪的面积有多大?

②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片花圃,钥匙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50%,请你设计出三种方案。(六年级试题)

4.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就是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16:阅读材料(五年级试题)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书的封面上通常都印有曹雪芹和高鹗两位作家的名字,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现在还是一个谜。一些专家正在试图用上题中数学统计的方法揭开这个谜。湖南师范大学的学者发现,在《红楼梦》的前80回中,丫环、佣人、老妈子等下人都自称为“小的”,可到了后40回,则一般都自称为“奴才”,这露出了一个“马脚”,说明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阅读上段材料,你有何感想?

5.辩论题

例17:观察下面数学现象:3与5互质,5与8互质,3与8也互质;4与7互质,7与9互质,4与9也互质……

正方: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若A与B互质,B与C互质,则A与C一定互质。

你(作为反方)是否认同正方观点?如果不同意,请举例予以辩驳。(五年级试题)

互质现象的传递性,只是特例而已,不具有普遍性。作为反方的学生只要列举一反例,加以驳斥即可。辩论题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口才”,又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可以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学生既练出“口才”,更练出智慧、练出本领。

六、渗透策略意识,注重方法性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策略的渗透。因此,我们在命题时应该摒弃传统试题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以适度再现认知过程的题目,渗透策略意识,注重方法性,从而改变学生单纯依靠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例18: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小明这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先沿着梯形两腰的中点连线剪开,把上面的小梯形倒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梯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高等于 ( ),所以梯形的面积S= ( )。(五年级试题)

七、重视能力评价,突出思考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考试应该围绕“能力培养”这一目标编制试题,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质量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例19:小明有若干张面额为5元、1元的纸币,这两种纸币张数相同,那么小明可能有()元。(五年级试题)

A.48B.38C.28 D.8

上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求6的倍数是多少”,但需要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分析与数学建模能力,势必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样的试题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是有价值的。

八、着眼核心目标,关注发展性

发展和培养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能力、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所着重关注的核心目标之一。数学考试命题的编制同样应该关注学生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例20:下面的时间与你的年龄最接近的是( )。(六年级试题)

A.600时B.600日 C.600周 D.600月

例21:有两盒滋补品,用下面三种方式包装,你认为最省包装纸的是( )。(五年级试题)

九、挖掘教育功能,渗透思想性

数学命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要结合现实素材,有机渗透国情、环保、节约意识等思想教育,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

例22: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水管内水流的速度是每秒8厘米,一位同学去水池洗手,走时忘了关水龙头,5分钟浪费()升水,一天浪费()吨水。(每立方米水重1吨)(六年级试题)

例23:如果每人捐出1分钱给希望工程,全国13亿人就共捐出( )元钱。20万元钱可以建一所希望小学,那么这些钱可以建()所希望小学。(六年级试题)

十、淡化学科界限,实现整合性

新课标要求“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它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因此,数学命题就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象。可以把一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文化现象等作为命题的问题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意识与习惯,以达到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学科整合的目的。

例24:诗歌欣赏(六年级试题)

旧毛衣

翻出来一件

隔着冬雾的

隔着雪原的

隔着山隔着海的

隔着十万里路的

别离了四分之一世纪的

母亲亲手

为孩子织的

沾着箱底的樟脑香的

旧毛衣

A. 统计诗中"的"字出现()次, “隔”字出现( )次。

B.“隔”字出现的次数占“的”字出现次数的( )%。

综上所述,命题编制作为考试评价的重要环节,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考试命题、考试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让考试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那么,数学考试评价一定会成为学生充满快乐的学习旅程!

上一篇:以第一次叠被子为题的作文下一篇:《等可能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