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程收费标准(9篇)
1.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一
钢琴课程小结
钢琴课是为了提高学习学生的钢琴基础和专业素养而开设的,学生将在这门课上,影响很深、受益颇多。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与体力、技巧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具有极强的技艺性,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坚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因而基础训练就摆在了首位。
根据学生课程学习,总结了钢琴基础训练的五个要点:
一、培养手指机能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控制能力
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
二、培养运用“重量弹奏法”奏出宽厚的歌唱性旋律
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中,触键法的演变是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戈多夫斯基曾把触键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车尔尼为代表,其特征是锤式击键;第二阶段以斯图加特学院为代表,其特征是压力触键;第三阶段即一个新的阶段,以重力为其特征。“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摒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乔治·桑多尔)到了19世纪末,除了一些追求特殊音响效果的作品外,这种重量弹奏渗透到每一部作品,它使演奏更富有弹性,歌唱性。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三、培养手指伸张及弹奏八度和弦的能力
手指伸张的能力不仅影响到能否弹大距离音程的音(即手指的左右伸张动作),也会影响到手指的独立、灵活和控制能力(即手指的上下动作)。手指、手腕都有必要既锻炼它的上下动作,也锻炼它的左右动作。每个手的五个手指中的任何两个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都要提高。不仅要锻炼相邻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也要提高相隔一个或两个手指的两指之间(如1、3指之间,2、4指之间等)的伸张能力。但是,做伸张练习切勿过分勉强,必须保持肌肉放松,否则会把手练坏。伸张的弹奏必须加上腕、臂的帮助与配合,而不能单靠手指孤立地动作。练习手的伸张能力与八度、和弦的弹奏的关键是腕、臂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腕是演奏器官的“弹簧”。③因此,有必要结合音乐表现的要求和整个演奏器官相互配合的演奏动作,专门去训练腕的弹性、适应性和稳固性,以使重量和力量能够通过它毫不打折扣地传达到指尖上去。臂的训练,有必要分别训练下臂及全臂。首先应当精心训练,整个手臂(从臂部出发)控制弹奏的分量(重量、力量),从ppp-pp-p-mp-mf-f-ff-fff。除了训练上下方向的挥臂弹奏与分量控制外,还要进行左右方向运臂敏捷与准确的训练,除了分别锻炼单臂外,还应做双臂轮流分奏以及双臂交叉弹奏的训练。八度、和弦的弹奏,除上述准备练习外,还有必要进行感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弹八度、和弦时,要按键的几个手指应当预先就已伸出,有准备地、稳固地放在键盘上方,各个手指又和将要弹的八度、和弦的各个音的键盘位置完全“合槽”,使弹时各手指正好与该八度、和弦的位置密贴。弹后提起手臂时,立即在空中把手转换成弹下一个八度、和弦的“架子”。而做以上这一切时,整个手臂、手腕既要放松又要保持稳固,也就是说,要培养“前牢后松”的感觉:手与手的“架子”要牢,但后面的腕、臂、肩又得放松而不紧张、僵化。弹八度、和弦还要培养和建立起对不同力度弹奏的感觉。八度、和弦弹奏往往要求手指发音的力度应有所不同,如一般要求突出所奏的高音,但有时(尤其在复调演奏中)也需要突出低音或中间某一个音。只有能得心应手地突出任何一个音,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八度、和弦弹奏的技术。
四、培养弹奏多声部复调及控制声音层次的能力
由于钢琴是和声乐器,因而也提供了在钢琴上演奏多声复调的可能性,这是钢琴显著的特点和特殊的优越性。演奏复调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它不仅对手指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训练意义,更重大的意义是,它还包括着对头脑复调思维和复调听觉的训练。正因为如此,它需要我们在基础训练阶段建立一个面,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在教学中,我们应知道弹奏复调要多种能力的配合:一是大脑的多层次思维能力;二是多声部的听辩能力;三是手和手指的独立控制能力:它包括对手指独立动作的控制,对声部声音力度和音色的控制以及纵向声部层次的控制和横向声部进行的控制,等等。
凡立体的事物都具有层次,音乐是立体的,它的和声和多声复调使其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层次。在音乐的和声和多声进行中,层次的意义之一是要有主次之分,复调的意义则是要使每一个声部的进行都具有清晰的轨迹和独立的意义。在乐队的合唱中,一个人或一种乐器只担任一个声部的演唱或演奏,乐队的层次是由指挥来掌握控制的。而钢琴演奏却要求演奏者独立操作控制全部和声和多声部演奏的层次,这就使得钢琴演奏的“层次”成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训练课题。层次的训练从一开始进入双手的弹奏即需贯入,把它当作基础的重要部分来加以强调,并将其贯穿学习的过程。层次的区分一般地说由两个因素确定即音色和力度。我们可以首先在力度上来做层次的区分。比如旋律部分的演奏为主体,用强或较强的力度来弹奏,用p(较弱或弱)来演奏和声或织体伴奏部分。在做层次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以夸张的办法(f,p)练习,有所体会后再做平衡、协调和恰如其分的进一步要求。
五、培养正确使用踏板的能力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是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一部分,是现代钢琴在乐器改革方面的一个重大成就。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时的音效,色彩和风格的表现。踏板作为钢琴演奏中重要的一环节,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钢琴有三种踏板:延音踏板、持续音踏板和弱音踏板,这里我们着重讲的是延音踏板(右踏板),弱音踏板(左踏板)。右踏板从机械角度讲,把键弹下去,锤子就敲击琴弦(同时制音器升气),使之颤动,发出声音,等制音器一下去,声音就消失了。右踏板踩下去,可让所有制音器都升起来。因此右踏板的作用具有:⑴保留声音。在一些演奏中,可以保留一个重要的声部或一些和声,起着好像加了一只手的作用。⑵可使钢琴发出的声音更美,更谐和。
因为用了踏板,把钢琴中所有的弦都打开了,当你弹一个音时就会产生很多的泛音。⑶可以使钢琴音色有更丰富的变化,特别在表现现代作品中,起着手和键盘所不可能起到的作用。④左踏板的作用是使键盘向左右移位,减少琴槌击弦的数量,以改变音色及减弱音量。左踏板的首要作用应是微妙地改变音色,这点常常被人忽略,因为琴槌打响两根弦,而第三根弦在踩右踏板的情况下产生谐音共振,这种声音加上另外两根弦的声音,产生一种特殊的柔和,清纯的音色。从贝多芬开始到肖邦,李斯特,以至后来德彪西等人的作品中都需要恰当地利用这一手段。如例1: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中左踏板就是用以改变音色兼有弱音效果的。但经常靠左踏板减弱音量是不可取的,正确的路子是训练靠手的触键来控制弱奏。因此在踏板的学习中,不能把踏板单纯视作一个技术问题,而要认识到踏板的运用与表现音乐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对音乐听觉要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踏板的能力。
学生初学踏板时,我在谱子上做出记号,让他们知道该在哪里用,在哪里放开,对于程度稍深的作品,踏板的使用就比较灵活,很难用符号完全表示出来,即使在作品上标上了踏板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演奏者的理解和听觉加以调整。那么,根据哪些原则来运用踏板,一般规律如下:(1)以和声为依据。一般说来,和声更换了,踏板也要跟着换。(2)以节奏的需要为依据。如演奏圆舞曲,为了强调强拍,可在第一拍上使用踏板。(3)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如连续一串音阶或一串半音阶,为了使声音清晰,应不用或少用踏板;若要求类似微风飘拂的效果,则可用颤动的踏板。如例2:肖邦《夜曲》Op27,No.1就是为了保持低音旋律和伴奏声部的清晰运用了颤动踏板。
(4)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一般说,巴罗克及早期古典作品要求声音透明、清晰,一般使用浅踏板。如例3:巴赫《降E小调前奏曲》bwv853,用二分之一踏板,使音色优美、旋律连贯。最后,我们用俄罗斯伟大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的至理名言来结束本段:“当踏板意味着一切的时候,它的地位也就显示出来,随着每个学生演奏时间的延长,我越来越相信,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六.视奏能力。视奏是在视觉指挥下,实现视觉、听觉、运动觉、乃至于指觉等多方面的生理感觉的瞬间协调与统合。这样一个复杂的在瞬间完成的整合过程,对学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随着乐曲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这种“考验”就更加严峻。然而即便如此,这也还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的培养。
是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任何一门艺术离不开感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往往有较大的天赋因素,但也与学生早期音乐环境的感染,浸润有关,早学钢琴对每位小朋友来说是个很好个性和品质的锻炼。钢琴课让学生能够从音的轻重、长短、强弱关系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真知。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回过头来,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内心的欣慰则往往是难以言传的。
通过以上说明只要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那么各种类型的技术学习和进步将会十分顺利,为钢琴弹奏早日进入自由的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钢琴老师 : 李远枫 2013.1.15
2.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二
《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技能课程之一, 是相关各学科的基础课程, 也是幼儿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融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 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 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弹奏方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 由专业教师到公立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进行调研, 分析本专业的培养需求, 同时组织幼儿园专家、专业教师及校内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建设进行研讨, 为幼儿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结构。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理解音乐、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能, 熟悉并初步掌握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修养, 从而掌握幼教工作中钢琴的实际运用能力, 将演奏技能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 在边弹边唱、即兴伴奏以及相互配合等综合应用能力上体现出来, 提升组织幼儿音乐歌唱教学、音乐游戏、音乐律动教学等能力, 并熟练弹奏幼儿歌曲和为儿歌编配伴奏, 我们以学生的“能学、易学”为重点, 帮助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尽快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及实践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 课程建设目标
1. 深入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到与幼儿园实践教学零距离接触。
2.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适应幼儿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3. 建立一支高素质, 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二) 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1. 教材建设。
(1) 调整课程内容, 针对培养目标,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对幼儿园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改革课程内容, 在内容上对有些课程需求不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删减。课程组重新编写了《钢琴试用教程》教材, 增加了拓展训练项目内容。 (2) 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特点、规律等, 增加了拓展训练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为了提高学生手指弹奏能力, 分为四个学习项目:基础训练、练习曲训练、乐曲弹奏及拓展训练。其中前三个项目为基础能力训练项目。基础能力训练项目在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完成。拓展训练项目则是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教师负责检查、指导,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实践, 使之更加满足学生学习与幼儿园需求变化的需要。为了适应幼教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 制订了较完整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件、课程学习指南、情境教学、实习报告、习题、考核标准、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建立了技能试题库、技能测试标准、实习指导书等。
2. 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本课程建设团队9人组成, 从职称结构上看, 高级讲师1人, 讲师2人, 助理讲师5人, 外聘教师1人。其中3人是省、市级“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评价与特色
(一) 考核方式
《钢琴》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平时考核占20%, 阶段考核占2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如下:
1. 平时考核:
学生平时的出勤和学习态度及完成项目的情况等进行评价, 评价占20%, 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
2. 阶段考核:
通过学习项目的实施, 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价 (练习曲、乐曲及拓展训练) , 评价占20%, 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
3. 期末考核: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按级别考核 (A、B、C) 三级。评价占60%, 评价主体为同行评价。
(二) 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侧重岗位应用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课程方案无论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设计与效果均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改革精神与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岗位工作目标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的创新与特色, 注重实践, 通过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践 (技能表演及各种比赛) 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对钢琴弹奏的兴趣和认识。本课程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融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演出、各种比赛, 使之教学得到实践, 提高和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 多次参加各种比赛, 屡次获得一等、二等奖。验证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 有效化解了知识、技能的难度, 为进一步学习基本能力拓展了平台。具有丰富的音乐教育内涵, 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 加强弹奏基本技能教学与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极大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摘要:《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技能课程之一, 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 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通过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内容、教学特色与评价几个方面来论述。
3.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三
国家标准委员通过综合考虑,确定该项目由杭州嘉德威钢琴有限公司起草。
嘉德威钢琴作为国内著名品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技术积累,受到了国内外乐器同行和音乐艺术界的高度赞赏。嘉德威钢琴以“卓越品质、世界品牌”为理念,自2003年起连续荣获科技进步奖, 仅国家专利就有十多项,被认为是中国钢琴技术创新进步的典范。目前,嘉德威钢琴经常邀请国际钢琴设计、制作大师们前来交流指导,并认真听取国内外钢琴演奏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筹建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 “海豚公主”、“三潭印月”、“奔月二号”等新款概念钢琴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引起轰动,便是技术研发中心和国际时尚设计大师联手合作的新手笔。07年嘉德威与珠江钢琴等单位成功起草《钢琴》国家标准(10159-2008),因此,嘉德威钢琴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起草好《钢琴弦轴板》国家标准。
4.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四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钢琴》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
3.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5.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基础钢琴教学,能辅导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重点选择适应当代大学生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钢琴音乐新作品为教学内容
(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3)紧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适当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作品。
(4)恰当处理精练曲目和浏览曲目的关系,在保证练好一部分以提高演奏水平为目的的曲目的同时,注意选择以培养视奏能力、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目的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2.课程基本内容
(1)钢琴基本理论与知识 o 钢琴的构造,键盘的排列方式 o 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 o 钢琴的基本演奏形式 o 钢琴音乐作品的体裁与鉴赏 o 钢琴艺术发展简史 o 钢琴的保养及维护常识(2)钢琴基本演奏方法
o 钢琴的基本演奏姿势,手型、手指的站立并能流畅地跑动,手臂放松,自然大方地演奏
o 钢琴基本演奏技术,非连音、连音、跳音,音阶、琶音、和弦的的弹奏方法 o 踏板的构造,各种踏板的运用方法,踏板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3)钢琴弹奏技巧与综合技能
o 读谱方法与要求,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分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o 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及如何辨析声音的方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的声音要求,学会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o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方法,各种伴奏音型在不同体裁歌曲伴奏中的运用方法
o 熟练演奏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循序渐进地进行视奏与移调训练。掌握首调识谱法和简谱读法,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表现与审美
o 学习钢琴音乐表演与钢琴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钢琴音乐文化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o 学会独立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o 进行合奏、伴奏训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o 在教育实习、见习过程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在钢琴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掌握青少年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
1.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演奏基础及能力的差异。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习曲、乐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乐曲选择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4.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使学生的演奏技能反应与教学方法思维相互交融,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钢琴教学。注重学生钢琴歌曲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可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6学分。全部学程为三年,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约占总学时的2/3,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主,第二阶段约占总学时的1/3,以配弹歌曲伴奏训练为主。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教学设备
(1)应配备实施个别授课及集体授课的教室,学生练习用的琴房,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乐谱;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钢琴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包括钢琴演奏、伴奏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学习过程与效果以及考试现场发挥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演奏方法是否正确和规范,在音高、节奏、节拍、音色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可在学生之间进行互教考核,检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现场点评与书面评语、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
3.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关注和考察记录,包括学生出勤率、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内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指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4.每学期应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演奏会,并纳入考核内容。
《声乐》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声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根据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力与修养。2.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3.正确理解歌唱与语言的关系,能运用普通话和必要的其他语言进行歌唱。4.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学会分析与处理歌曲,具备演唱不同风格特点歌曲的能力。
5.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6.能辨析发声的正误,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青少年发声特点,具备变声期发声练习和嗓音保健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注意在选择相当数量声乐作品的同时,重视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比例,使学生既掌握歌唱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又掌握基础理论,了解相关文化,扩大视野、提高修养。
(2)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吸纳中外声乐文化的优秀成果,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具有训练价值的经典性中外声乐作品为教材。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关注国内外声乐发展前沿动向,引进声乐学科新成果,注意选用优秀声乐新作品,不断充实教材内容。
(3)重视选择富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与乡土教材。
(4)面向基础教育,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精选在音乐教学和社会音乐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为教学曲目。
2.课程基本内容
(1)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 o 声乐的基本概念 o 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 o 歌唱呼吸原理与机能 o 歌唱发声与共鸣原理 o 歌唱的声区
o 歌唱语言与运用规律 o 歌唱的心理基础 o 人声的声部 o 声乐的演唱形式 o 声乐作品的体裁(2)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 o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o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分句与换气习惯,运用气息支持进行歌唱 o 掌握正确的歌唱起音
o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o 掌握稳定喉头、打开喉咙、调节共鸣的基本方法 o 歌唱时力求做到声音通畅,声区统一
o 掌握歌唱的咬字与吐字方法,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o 掌握歌唱的基本技术与技巧,以及音量、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基本控制能力(3)声乐艺术审美与表现 o 了解声乐表演的审美与创造
o 具有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较完整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o 演唱歌曲时,读谱准确,音准、节奏无误,能与伴奏协作(4)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
o 通过教育实习与教学实践,掌握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具备独立教唱歌曲的能力
o 了解青少年的嗓音特点及其训练,掌握变声期与嗓音保健知识
(二)课程教学
1.以本课程纲要为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声曲、歌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2.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声乐理论修养,声乐技能训练,声乐审美鉴赏,声乐演唱实践等四个方面有机组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3.正确处理声乐理论知识修养与技能技巧训练的关系,声乐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声乐艺术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不同声乐流派及唱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博采众长、全面发展的条件。
4.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
5.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6.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坚持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的全面提高。
7.教学进度及内容的安排,由各院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制定。每学期精唱中外曲目4-6首,见习曲目5-7首,参加教学演唱会2-3次(含教学观摩及考试)。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6学分。其中声乐理论授课36学时,2学分;声乐技能与演唱授课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演唱水平,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可供实施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授课及进行演唱实践的教学设备及场地。(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声乐演唱技能与声乐相关文化知识评价相结合。在重视考察学生演唱能力,艺术表现力的同时,重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进度、效果、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
5.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五
内容提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关键词:高师 钢琴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 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 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 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结 语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相关专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各类资料的汇集与整理,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等等。同时,它对钢琴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
6.课程标准小学美术课程考核标准 篇六
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变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分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加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践,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
欣赏评书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势、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联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曾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势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知的愉悦与成功感。
课程内容
造型表现内容说明 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表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美术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设计应用内容说明 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欣赏评述内容说明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评述领域应注意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探索内容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领域为一体、与其他学科一体、与社会联系。
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连接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活动。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2.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3.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气氛
4.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7.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8.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7.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七
一、普通音乐教育必须是广博的与包含性的
雷默主张一个有效能的普通音乐课程需要包含一个文化中的不同音乐角色。
(一)“音乐素养的角色”(包括演奏者、即兴者、作曲者、 改编音乐者);
(二)“聆听者的角色”(包括理论家、评论家、“理解音乐、其他艺术即艺术以外的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教育理论家”以及“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的民族音乐学习者及社会学者”);
(三)“音乐教育者的角色”(包括音乐教师、教育家、 哲学家、历史学家、研究者、行政官员),学生在文化中需要积极参与去扮演前面两种角色,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这三大类角色都应相互支持,对任何年级的学生,不能将任意角色置于主导地位,要去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角色,并和其他角色合作以发挥每个角色的功能。
笔者认为社会音乐教育也属于普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意即以钢琴这种乐器来进行音乐基础教育的课程。它承担培养国民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不应以培养钢琴家角色为唯一目的,而应尽可能兼顾其它角色。 我们应当超越演奏范围,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发展学生多方面参与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与理解音乐的能力, 也就是说,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与消费中成为一个积极、聪明的参与者,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享受音乐的乐趣。
二、特殊化的音乐课程也需要“综合性”
雷默主张特殊音乐教育计划1中的教育目标是与普通音乐教育目标一致的教育。“特殊的音乐教育计划”也就是美国学校音乐教育选修课程中的“音乐表演课”。他倡导一种“综合的音乐表演课”,提出音乐表演课程“需要向通识音乐课那样综合,但不是向通识音乐课必须做的那样地平等地平衡内容领域(角色),而是要在专业化的学习机会中表现出标准的广度。”2特殊音乐教育计划主要在于培养大多数的“业余者”、一些“音乐爱好者”,少部分才在培育“专家”, 特殊音乐教育计划以“演奏”课程为主,相对于普通音乐课程,它重视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雷默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出多元的“音乐智能理论”(图1),这些智能是作曲、演奏、即兴、聆赏音乐、音乐理论、音乐学、 音乐教学,雷默认为重要的是有技巧地聆赏是特殊音乐教育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所有智能的基础。特殊化的音乐课程意味着超越普通音乐课程的经验,但也是需要“综合性” 的,知识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广度的基础上强调深度。 特殊音乐课的学生是想要通过演奏课(或其他表演课程)以一个集中的方式体验音乐,他们中的有一些人可能在离开学校后会持续他们身为“业余者”的身份,一些人可能会被吸引去当一位“专业演奏家”,大部分人在毕业后倾向不会继续参与,他们会变成“音乐爱好者”。
笔者认为我国社会音乐钢琴教学更多的是单一性地强调钢琴弹奏技能的深入,而在作曲、即兴、聆赏、音乐理论、 音乐学、音乐教学等综合性方面少有顾及,在专业化的学习中缺乏音乐学习领域的广度。因此,我们应当拓展钢琴课的更多内涵。
三、特殊音乐教育课表演方式应是“即兴的表达”
雷默认为特殊音乐课程中以创造艺术——技能认知“为主”,例如钢琴演奏课程、合唱等都需要学生有创意的技巧, 特殊课程中对创造艺术有贡献的是学习“技能认知”。它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增加对创作理解的成长,帮助发展创意的能力,并且是以发展创作能力为目的。他认为“真正的”表演方式应该是“即兴的表达”,而不单纯是传统的依赖乐谱的“照谱演奏”,而且把对音乐的鉴赏和文化理解放到了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观。雷默认为纯粹演唱演奏为主的音乐教育是狭隘的,他认为,对普通音乐教育来说,若要做出对音乐文化基本而最重要的贡献, 必须超越演奏范围,我们必须采用演唱、演奏、即兴表演、 作曲和乐谱作为服务和重要补充功能来平衡音乐欣赏与评价、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3。
笔者认为雷默强调即兴的表达对钢琴教学有重要意义, 通常钢琴演奏都是依赖于现成的作曲家的乐谱严格地照谱演奏,如果脱离作曲家的乐谱便无法表演。而钢琴即兴演奏需要演奏者有更多音乐理论、音乐分析、音乐创造能力,演奏者能脱离乐谱进行自己的即兴创造,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音乐智能,是我国钢琴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培养的能力,它超越了对照谱识字这种传统的依赖关系,为我们的学生体验音乐开辟了一条更具创造性的道路。
四、结语
对于钢琴基础教学而言,这一理念的实施对于打破钢琴基础课程以“演奏曲目”和“知识技能”为中心的“工艺型” 教学模式,深化钢琴音乐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钢琴基础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应该以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课程理论为基础,建构一种“综合性钢琴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钢琴课程教学的文化意蕴缺失问题,成为真正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钢琴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钢琴教学的目标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摘要: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认为普通音乐教育是广博的与包含性的;特殊化的音乐课程需要“综合性”;特殊音乐教育课表演方式应是“即兴的表达”。本文通过对雷默“综合性”音乐课程观的分析得到对我国钢琴课程教学的一些启示。
8.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改革浅析 篇八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
Piano Teachers College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Qin Hua1 He Liu2
【Abstract】Music Teachers in Colleges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usic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ll along, my piano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usical institutions in follow mode, and follow the results of this teaching is not achieved the professional music institutions required depth, and reach the required normal university breadth. Such teaching, not only deviated from Music Education training goal has led to great was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is regard, especially for piano teaching reform, the vast number of music educators should be thinking, but also pract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 Piano Course
钢琴课教学必须从最基本的手指训练入手,经过各个阶段严格的、规范的弹奏训练,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不断巩固,才能展现优美的旋律、或浑厚或丰富的和声,也才能将多变的音型及错综复杂的对位设计通过灵巧的手指在钢琴上演奏出来。这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技、扎实的基本功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近年来,高师院校招收的学生钢琴弹奏程度一般都参差不齐,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学好钢琴、提高其钢琴技能,这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也关系到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培养目标的改革提议
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学普遍存在与专业音乐学院看齐的办学思路,我国高师钢琴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一直在效仿音乐院校的模式,这种办学思想严重地影响着高师的培养目标。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就是既达不到专业音乐院校所要求的深度,也达不到师范院校所要求的广度。如此教学,既背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又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必须明确音乐院校是为艺术表演团体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学府,其生源都具有较高音乐专业素质;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虽然也有少数毕业生从事其他层次类型的音乐教育工作。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扎实的,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又要有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等师范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与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有较大区别的,高师不是培养钢琴(或其他)演奏人才,而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综合专业技能的教育型人才。高师钢琴课应定位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一门音乐教育学科,而不单是专业技能课。也就是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以专项为主,而应该全面发展;不要求其深,而应求其正,用综合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求其根本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这也是高师办学的宗旨之一。
2 教学形式的改革探索
2.1 以小组课教学代替个别辅导:传统的“个别课”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单独进行授课。这种形式具有授课针对性强和授课效率高的优点,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可及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进步。不足之处是由于个别课学生是通过和自己主教教师学习来完成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其他学生的教学情况,难以听到、看到其他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失去一面从不同角度多侧面比照、衡量自己的“镜子”。
同时,由于近几年的扩招也带来了大多数高师院校师资短缺、琴房不足的实际问题,加之高师钢琴教学的特定性,决定了以前普遍实行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现实,应以小组课取而代之。小组课教学通常是指教师同时面对3-5人学生的教学形式,小组课能够较好地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强调寻找和比较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别课的不足。
2.2 提倡“大课”授课形式,大课与小组课相结合:“大课”钢琴教学即指新型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主要针对钢琴程度相近或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授课。教师通过现场演奏、讲解,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根据摄像监视设施的功能,为众多的学生提供直观的钢琴示范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有效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和钢琴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性知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对于没有钢琴基础或钢琴程度较差的学生,应该提倡用大课授课形式,而对于那些钢琴基础较扎实,演奏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则可运用小组课进行授课。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局限性,同时又从细节上完善了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层次,为学生毕业后从教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适当运用表演、技能竞赛、演出、实习等辅助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求严谨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琴法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才能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经验,然后又在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休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如表演、技能竞赛、以及艺术演出、实习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必定能更好地、更客观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对比自我和集体之间关系的交流平台。
3 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
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多,学生用于钢琴学习上的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在选择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下功夫,既不应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还要顾及到点面结合,同类型的练习或乐曲要有代表性,精练与泛练相结合,这样可使学生的钢琴技巧比较全面,涉及的音乐作品也比较广泛。由于2-3年的钢琴学习时间比较短,再加上个别院校的教学时有疏漏,致使大多数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脚下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总的思路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且贯穿钢琴教学的全过程。
3.1 教学内容须分层次:首先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或钢琴程度较差的学生,要重视基础技术训练,同时多弹奏一些伴奏作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中外钢琴作品和声乐伴奏作品中选出一些不同程度的、在技术上有一定针对性的曲目、以及同学们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曲目、甚至是流行音乐进行钢琴教学,减少一些基本练习曲、复调、乐曲等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钢琴兴趣,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视奏、伴奏能力。而对于钢琴程度较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去弹奏一些歌曲伴奏的正谱,要继续提高其的钢琴实际演奏水平。
3.2 增加即兴伴奏教学内容:对于高师学生来说,钢琴弹奏水平的提高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未来的学校音乐教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掌握为中小学、幼儿园歌曲伴奏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突出钢琴的实用性。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钢琴的实际应用能力,即钢琴伴奏及自弹自唱的能力。因此,在高师钢琴课教学中,应加强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可以把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外歌曲作为钢琴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最好把即兴伴奏教学与声樂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弹唱能力。还要将初级和声理论、简单曲式结构、钢琴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有机地引入到钢琴的技能教学中。几方面的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使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钢琴技能学习变得有趣和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邵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钢琴艺术,2004,(11).
[2] 宋一.高等师范钢琴改革探微[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3] 沈恒“.钢琴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04,(7).
[4] 左建新.谈高师音乐系钢琴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08,(2)
[5] 王东威.高师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2).
9.钢琴课程收费标准 篇九
第一部分 前言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之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培养学生在有声语言创作方面高超艺术鉴赏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是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工作手段进行节目传播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
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任务,同时,由于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有声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使用现状对公众产生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在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播音专业人员所使用的语言往往被较为客观地认为是一个国家通用(标准)语言的具体体现等原因,因此,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不只是为了满足信息传播的实用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文化传承的历史和社会要求。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通过系统观摩不同时期有声语言创作的精品,培养学生在有声语言方面的艺术鉴赏力,从而使他们逐步获得对于有声语言创作的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应该说,提高有声语言鉴赏力的途径并无固定模式,但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多接触有声语言方面的作品。“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经常处于一定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有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第二,要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尤其是鉴赏精品作品来提高其在有声语言创作方面的鉴别能力。第三,也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语言是活的,语言 1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也在社会生活中发展。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艺术的修养也不可能很高。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深入理解一部作品的方法,掌握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如社会的和创作的背景、创作者的情况、创作意图、创作者的语言观、创作观和公众对作品的评论等等,从多方面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
2、是教会学生以专业创作者的眼光去评价有声语言创造性劳动的必要途径。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培养的“有声语言精品鉴赏”能力,不是让学生对有声语言作品进行低层次的一般观赏、评论,而是培养学生作为专业创作主体通过看、听、思考等形式对有声语言作品所蕴含的表层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以获得对整体形式的把握和内在意蕴的领悟能力,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具有审美意味情绪的全过程。有声语言的表达本身是有创造性特征的,鉴赏本身也是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心理活动。一个人的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尤其是对于声过难留、过时不候的有声语言,这方面鉴赏力的培养要经过审美心理准备(接受有声语言表达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概念),感受、理解(掌握鉴赏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听和看加深认识)和思想感情上的升华(激发欣赏者的创作冲动,成为理性的欣赏者和主动的创作者)三个阶段,构成有声语言鉴赏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3、通过鉴赏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有声语言创造力的提升。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新闻性的特征,强调信息传播的准确、快捷、深刻,另一方面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强调传播过程能给人美的享受。语言传播者对传播内容的处理也是一样,在强调满足新闻性的同时,也要突出创造性的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4、也是建立学生节目意识,充分感知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良好渠道。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 2 参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教、学、做”的统一,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给学生创造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以工作过程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完成从初学者到胜任专业工作的“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能在今后变动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编辑与制作,具有清晰简明、系统严谨、重点突出、讲解直观等特点,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扩充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4、课程的设计思路。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课程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加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要求为依据将课程教学单元化,突出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分量与比重,使课程结构更具有职业针对性。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大课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观摩、讲评和课堂讨论,力求精讲多评,讲评结合,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评析作品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提高对有声语言作品的鉴赏能力与专业素质。
考核方式为笔试。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写鉴赏论文的形式,一方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一方面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鉴别作品优劣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评价系统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得以强化,在日益丰富多样的播音主持创作形态中,学会科学地分析、评价播音主持的多样性创作,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课主要讲授和介绍播音与主持作品审美和鉴赏的原则、方法、标准、功能、规律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有选择性地介绍、观摩、点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和节目,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与鉴赏能力。
二、课程子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在有声语言创作方面高超艺术鉴赏力。
2、通过系统观摩不同时期有声语言创作的精品,培养学生在有声语言方面的艺术鉴赏力,从而使他们逐步获得对于有声语言创作的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3、教会学生以专业创作者的眼光去评价有声语言创造性劳动。
4、通过鉴赏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有声语言创造力的提升。
5、建立学生节目意识,充分感知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大量接触有声语言方面的作品。经历处于一定的艺术氛围中,通过耳濡目染,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创作能力。
2、经历优秀作品鉴赏的时间联系,尤其是鉴赏精品作品,来提高其在有声语言创作方面的鉴别能力。
3、经历深入理解一部作品的实践方法,开阔自身的创作视野。
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的精髓所在,激发和保持对播音与主持节目创作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模仿优秀播音主持人的习惯。
2、增强竞争意识,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要求
(1)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有一定的专业准备,即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掌握有声语言鉴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类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方法;
(3)本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评介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评议相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需要一定的音像设备保证。
二、课程框架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的教学内容目前只包括两方面基本部分;一是有声语言鉴赏的一般原理,二是有声语言鉴赏实践。具体包括一下几个学习单元:
1、有声语言创作的特征与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对象。(4课时)
2、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任务与意义。(4课时)
3、有声语言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4课时)
4、有声语言作品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4课时)
5、播音主持作品鉴赏的方法。(4课时)
6、新闻评论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4课时)
7、专题解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8、综艺娱乐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9、儿童青少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10、广告服务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11、电视谈话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12、直播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4课时)
二、学习单元内容标准
1、有声语言创作的特征与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对象。(4课时)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明确有声语言创作的特征,熟悉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对象。
⑵学习内容:
有声语言创作的特征;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对象。
2、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任务与意义。(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明确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任务与意义。⑵学习内容:
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任务;有声语言作品鉴赏的意义。
3、有声语言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有声语言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⑵学习内容:
有声语言艺术美的本质;有声语言艺术美的特征。
4、有声语言作品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有声语言作品的内容和美的形式。⑵学习内容:
有声语言作品内容美的要点;有声语言作品形式美的要点。
5、播音主持作品鉴赏的方法。(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作品鉴赏的方法。⑵学习内容:
播音主持作品鉴赏的方法。
6、新闻评论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新闻评论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新闻评论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7、专题解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专题解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专题解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8、综艺娱乐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综艺娱乐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综艺娱乐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9、儿童青少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儿童青少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
⑵学习内容:
鉴赏儿童青少年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10、广告服务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广告服务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广告服务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11、电视谈话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8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电视谈话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电视谈话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12、直播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鉴赏。(4课时)
⑴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鉴赏直播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和要点。⑵学习内容:
鉴赏直播类节目播音主持作品的方法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程的教学法采用“3+2”组合式教学法,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上只能用三分之一的教课时间观看节目录像,听评节目;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关键词”的形式揭示教学要点;最后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组织学生就节目内容进行课堂讨论。
为了使教学进一步规范化,我把这三个“三分之一”归纳“3”个教学环节,即课上主要采用话题式进入主题、案例法呈现内容、讨论式讲授观点的三段式组合教学法。“2”个课后作业,即每次课程结束时指定一个具体节目和一篇具体评论文章两项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上检索的方式寻找相关信息,消化教学关键词,加深对节目的了解和认识。3+2”两个内外循 8 环的教学环节构成每一次完整的教学链。
本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和难点问题就是典型案例的选取,这方面的难度非常大。在教学中,我摸索总结的对鉴赏案例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教学案例是为适应教学需要而选择的,其性质是用于教学,用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明确教学案例的特征。第一,要带问题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案例的内容是特有的,是对说明这个教学观点有作用的。
3、突出教学案例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4、对历史案例的使用要有现实案例作为参照系,而对于当代节目的案例的选择则要体现前沿、前卫的特征。
5、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案例则选择具有相近、相关或相反关系的案例来替代,并对学生做出说明。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荐更多的节目内容让学生课下消化,从而养成学生课下听好节目、看好节目的好习惯。
7、尽量不和其他阶段的专业教学相冲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再丰富多样的节目样态都需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样态来呈现,语言功力的培养对于有声语言传播者至关重要。
二、评价考核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 有效的资料,教案应具有科学性、9 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和创新精神。实训教案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建议教材
王强.播音主持作品赏析.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适用.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8.
(二)教学参考书
[1] 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付程.播音创作观念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4] 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5] 徐光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6]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第2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三)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开发案例材料和信息、网络资源,制作案例材料,开发多媒体课件等,供学生学习和实践。利用和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扩充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四)图书馆资源
学院图书馆、系图书资料室、各系网络机房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智力资源
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智力资源,如邀请有关专家和行业人士为学生和教师讲课、汲取经验。
编制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编 写 人:邱硕
编制时间:2012年7月20日
审 核 人:
复 核 人:
【钢琴课程收费标准】推荐阅读:
高师钢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12-26
论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07-25
钢琴教案幼师06-15
钢琴考试作文06-22
钢琴节奏训练09-02
钢琴练习计划10-05
钢琴教学反思11-23
钢琴基础学习12-08
幼儿钢琴启蒙趣味06-09
钢琴初学阶段训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