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精选6篇)
1.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点:第一是磁场的概念。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对初中学生不能深 讲,对这个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比喻、类比战场或风,让学生领会。第二,磁感线是学生遇到的又一难点,难在学生搞不清楚磁感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及磁 感线的分布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到把演示实验该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做好三个分组实验。即1、通过演示磁针在磁体周围受到磁力的 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说明磁体周围和非磁体周围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过演示磁体周围的若干磁针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极都有各 自新的指向,使学生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3、通过演示细铁屑在磁场作用下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引入磁感线,使学生知道,仿照细铁屑在磁体周围有规则排列的图 样而画出的有方向的曲线,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极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的方 向。这三个实验作为三个层次,是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的基础。
(二)教师行为的反思
1、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
教 师语言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富有哲理,会给人一种无穷的回味,也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不过要做到语言的生动,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一下子做到的,这很大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性格,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教师若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的积累,短时间是难以使自已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教师的学识建立在平时对生活的关 心,对文化的进修,对各种问题思考的综合,它是构建教师语言生动的丰富的土壤,如同一个相声演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是难以说出让人心悦赏目的段子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语言反映了教师个人的风貌,只有提倡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现代化气息,也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理想的氛围,使学生的听课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
上 课时,我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每一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而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习。我 故意把“指南针”说成“指北针”,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时,我开玩笑地说“恭喜你答错了”。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说一句“废话”,其他学生就被逗乐了,我也没有 责怪的意思,总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哪怕是错误的。由于有我的宽容,语言的生动风趣,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较好。
下课后,学生们似有感慨地说“这个老师,有点不一样”。
2、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 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 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已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通常情况下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者能使学生多观察、 多动手的学生实验,以及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引入新课时更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精心设计 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的“磁悬浮”以及“利用磁力推车”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做利用小磁针和条形磁体探究磁场的分组实验,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应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的学为主的双边活动,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注重。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
中 学阶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 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 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 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我们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 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的教育。例如,把磁场与战场和 风类比,把磁感线和光线类比;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转换成小磁针的偏转来体现磁场的存在;引入磁感线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法等。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 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4、优化问题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 了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 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问题设 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时,我提出若没有磁场会是什么现象呢?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 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 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篇二
所谓探究式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根据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学生通过个人, 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
基于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认识, 下面结合本人执教的“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一节公开课为例, 谈谈自己对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1. 激趣引题,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 激趣引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提示后的学习活动中来, 这一环节起到了影响全局, 辐射全课的作用, 教学时间虽然不长, 但课的一开头就应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同时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为学生指明学习的目标, 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
在教学“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 可这样引入新课:
展示绚丽壮美的北极光, 请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惊叹之余急切地想了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当告知这是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出现的自然奇观时, 同学们对磁场的兴趣大增, 有了探索磁场的冲动, 而“磁”同学们并不陌生,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认识的“磁”, 例如小时候玩的磁铁、指南针, 当今科技中磁悬浮列车等等。
师:我们整天生活在磁场中, 比如地磁场, 我们如何知道它的存在, 又如何描述磁场?
师:为了形象地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了“磁感线”的概念, 用一族曲线描述磁场的性质。磁感线是一族假想的有方向的曲线。用线的疏密程度反映场的强弱, 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 (磁场的方向是小磁针N级受力的方向, 也是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稳定后N级所指的方向)
在黑板上板书:磁感线概念及特点。
生:我们就是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的。
师:为了形象地描述场强的分布, 在电场中人为地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程度与该处场强大小成正比。磁场中的“线”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找到它。
此教学环节应把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确定探究方向, 这是教学难点,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更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知识主动去质疑、感知, 教师再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 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实验探究、实验分析, 为学生释疑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视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探, 探中有学, 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探究中来。
(1) 实验设计
教师提出实验内容:用一组带箭头的线描述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提供用漆包线绕成的环形导线、直导线 (已穿过硬塑料板) 、电池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进行实验设计, 画出塑料板平面上的磁感线分布。
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得到反馈:有些同学对此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 因而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同学希望有一种测量磁场的仪器来检测磁场;有些同学提出利用在学习电场中绘制电场线的方案 (我们利用布满电场平面的菱形纸片在电场作用下排列出规则形状反映电场性质) 中所学知识寻找线索。同学们热烈讨论, 互相交流, 气氛活跃, 教师有效参与其中, 主要是通过提醒设问, 引导学生找到科学合理, 又符合实际的方案。通过讨论, 最终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用塑料平面上尽可能均匀布的小磁针, 利用众多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力偏转, 出现的规则图形来反映磁场的性质, 最后, 用抽象成带箭头的线画出。
(2) 制订计划
将学习小组分成两组, 分别探究环形通电导线周围磁感线, 直通电导线周围磁感线, 利用撒上细铁粉代替大量小磁针。教师提供仪器, 要求学生实验之前按照实验要求, 制订实验计划, 其主要内容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实验数据 (图像) ;实验结论及分析。
学生实验探究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应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教师让各小组自由制定计划, 并对不同的计划进行比较、展示。让学生对自己计划中不完善地方进行修正, 最终确定出合理的方案。
(3) 实验实施
教师在学生实验前, 强调注意事项, 如通电时间不宜过长等。接着提供实验仪器, 然后让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 强调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 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点拨, 比如有的小组现象不明显, 应提醒学生轻微抖动或敲击塑料板, 这样可观察到更明显的现象。最终每个小组基本上都得到相当不错的实验现象。最后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归纳总结。展示同学们的探究成果, 请个别小组负责人进行阐述。
以上实验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的探究教学中, 应重视学生自己学习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关系, 首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思考,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对话、答辩、争论中, 教师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在关键处加以指点, 对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成果显著者, 给予肯定表扬;对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 要多鼓励, 从此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总之要让学生在自学与合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构建民主和谐气氛。
3. 归纳总结, 使学生吸收、内化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生对电流周围磁感线特点有了基本认识后, 教师的小结非常重要, 教师在此环节中, 应根据教材重点、关键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 简要归纳, 概括要点, 特别要帮助学生总结探究方法, 理清重要的概念,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在总结知识后, 通过练习与思考等形式,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将这些知识吸收、内化为能力。
4. 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
学生前面的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可在充分肯定学生探究精神和知识结论的同时, 进一步激励学生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 引导学生到阅览室, 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相关知识。其教学是:
专题论析
师:今天虽然成功得到磁感线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分布, 但我们知道, 磁感线是人为作出的, 磁感线的疏密虽然能形象地表述磁场的强弱, 但不能进行定量计算。这样, 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 查阅资料继续钻研。
通过激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 进一步探究,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1. 要摆正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动力功能、发展功能、育人功能, 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催化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与问题, 让学生大胆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同学间互相启发, 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主动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要导在关键处, 要鼓励学生探究与合作。所以教师语言表达应简练、准确。这样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较深入的理解, 对课堂偶发事件有高超的调控能力。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改变教学中机械、沉闷的现状, 让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规则和学习要点, 充分调动原有知识,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3. 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无论从当前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来看, 还是从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习惯, 科学素养, 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角度来看, 做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工作, 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 通过学生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 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
物理新标准十分强调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 广大物理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点及内容选择好适合学生发展与学习的方法, 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篇三
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中,电场强度是学生学习电磁场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物理量。可以说,“场”概念的形成是困难的,而教学中的一些盲点则是造成这一困难的重要原因。现行教材普遍在介绍电场强度之前直接铺陈“电荷周围都存在电场,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它们的电场发生的”。然而,由于教材无法对电场的物质性做更多的确证,因此就造成了引入的生硬与学生接受的困难。近年来的研究探讨了用比值定义法合理架构电磁场中相关概念的方式,然而仍然忽视了比值定义法前的“试探”环节。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库仑定律知识造成的负迁移,学生往往会十分“便捷”地得出电场强度的表达式,而未能充分理解建立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经历过程。可以说,理解电场、建立电场概念的契机是稍纵即逝的,学生往往会熟练地运用电场公式解题,而对场的内涵与意义颇为“无感”。事实上,电场的理解需要足够的体验和感知,也即需要学生建立起一个理解电场的思维框架。而建立这一框架的必要性和原始动机就是“试探法”。传统教材体系将试探的思想与方法隐性处理,使其淹没在细节之中。
二、试探法的内涵与意义
同样以电场强度为例,电场作为一种物质,具有多方面的属性,而电场强度仅反映其力的性质。再如电势,则反映了电场电势能分布的特征。在这一基础上,应该明确的是试探要有对象性,即要分清试探的对象是什么。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试探本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路线,是研究者把握研究对象物理特性的基本方法。正如曹则贤先生所言:“物理学研究的关键对象是各种自然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即因果关系(causality)。因此,物理学在许多场合下表现为描述一个存在的体系对外加激励(excitation)的响应(response),关于这个体系的物理学就浓缩在相应的响应函数中。”[1]物理学家这种“激励—响应”的研究模式与用语习惯已被广泛迁移,如生理学、心理学中称“刺激(干预)—反馈”。
若以科学哲学的视角,“试探”的背后反映的正是近代以来“求力科学”的本质特征。如科学史家吴国盛教授所言:“近代科学是一个攻击型的、进取型的……把自然物抓起来关到实验室里去,让它处在一个非自然的状态之中,考察它们在不同的非自然条件下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就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一个极端条件下让自然界把自己的规律给显示出来……自然条件下不大容易显示那些由于人工干预而必然会产生的规律,怎么办呢?只有到实验室里面来,让它处在高温、高压、高浓度、高密度、高磁场或者是特别低的低温、低压、低浓度,总而言之在一种非自然状态下,自然的因果规律就能够显露出来。这个所谓因果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刺激和反应规律,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于控制的规律。这就跟驯马一样,你捅它一下看它有什么反应,如果你掌握了这个马的所有的刺激反应规律,那么这个马你就驯服了,因为你知道如何控制这个马,知道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这个马你就不怕了、就不陌生了,你就可以驾驭这个马了。近代科学的理想就是驾驭自然界。通过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反复地对自然界进行各式各样的刺激,我们掌握了自然界的刺激-反应模式。”[2]
虽然这些论述呈现的主要是科学哲学家的语汇与反思,但是这仍然有助于我们理解“试探法”反映的物理学本质。试探法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伸出试探与干预的思维触角,去有意识地、大胆地试探研究对象、干预研究对象。而高水平的试探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而定量地试探,也就是实现对“实验条件”的“操控”。基于以上理解,我们才能对“试探法”产生足够的重视,进而找到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试探法教学的要点与策略
1.显化试探法的地位
现行教材对“试探”仅在“试探电荷”部分出现了一些隐晦的描述,甚至改“试探电荷”为“检验电荷”,这不足以凸显试探法的地位与价值。因此,教学中应该明示“试探法”的名称,强调其在整个研究中的地位,并且教师应该将这种方法做普遍化的推广。以上做法都意在使学生意识到,试探这种方法是比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更加普遍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甚至是最基本的模式。进一步,教学中应该将试探法与比值定义法做出合理的连接和整合,明确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教学中“试探-比较”的思维主线。
2.列举试探法的实例
单一的例子无法使学生深刻体察试探法的普遍性与灵活性。一般的描述都无法达到“直指人心”的效果。除了上述“驯马”的例子之外,教师可以指出:事实上,对于任何不熟悉的事物,仅有的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试探。即丢过去一个试探物与之相互作用,看看有什么反应。例如我们不知道一个封闭房间里有什么气体,就丢进去一只小白鼠,看看有何反应。再如老虎不知道“黔驴”有什么特性,就不断地去挑逗它,直到“黔驴技穷”。似这类列举的实例要体现丰富性与生动性,要使学生体验到“试探”的研究方法离自己并不遥远。
3.实现试探法的具身化理解
要实现学生对“试探”理解的深刻性,还需进行心理学层面的仔细考量。认知心理学的具身认知转向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启示。认知心理学的传统将心智凌驾于身体之上,认为“身体”不过是认知的客体,对认知并没有多少价值。而具身认知观点强调“认知是具身的”:首先,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认知和思维方式受制于身体的物理属性。其次,认知的种类和性质是由身体和环境的互动方式所决定的,身体的感知觉运动性与认知的形成有着直接关联。再者,人的心智是大脑、环境和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3]。因此,试探法的教学应实现认知过程的具身化,即应该使学生多动手、亲身体验,并且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既扮演试探者,又扮演试探的对象,从而在自我中心化的情境下以及亲身体验、亲身扮演中发展“试探”的意识。要让学生去干预、去控制,去感受到控制感、力量感,面对问题与研究对象不再畏首畏尾、一筹莫展。
四、反思与启示: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科学本质观教育
在科学教育中落实科学本质观教育已成为近十余年来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呼声,然而如何落实则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美国学者李德曼采用量表测量方式确定师生科学本质观的研究,已有诸多学者做出了有力的质疑。对科学本质观的空洞说教也已然遭到了普遍的否定。然而究竟如何落实科学本质观教育?有学者提出,其焦点在于“科学教师是否有意愿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启对科学看法的讨论,是否有能力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深度发展,是否能够包容学生多样化的思考”[4]!然而以上探讨表明,科学本质观教育还有着更为切实的途径。
如前所述,“试探法”的背后是近代科学“求力意志”的鲜明特征,其来源是中世纪的基督教。“到了近代,自由的理念中已经包含了‘意志这个新的维度。它强调人要行使自己的意志自由,要做点什么。正是这样一个求力意志构成了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近代科学是一个攻击型的、进取型的、你也可以说侵略型的知识策略。侵略谁?自然界。”[2]而以上论述表明,通过科学方法教学的合理、审慎的展开竟然可以通达科学本质的理解。其启示意义在于,最常规的物理教学本身就理当成为科学本质观教育的切实途径,然而其有效性发挥的前提是教育者对科学本质观的深刻理解,这亦是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真正基础。
进一步说,科学本质观教育需要教育者深入到科学思想史的层面来理解科学,而非热衷于做肤浅的测量与空洞的宣讲。在深入理解科学思想史的基础上,物理教学也定能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目的也会自然地达成。由是观之,科学本质观教育还须从基本而具体的科学学科教学做起。
参考文献
[1] 曹则贤.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 万物衍生于母的科学隐喻[J].物理,2007,36(9).
[2] 吴国盛.从古典科学到近代科学[J].科技潮,2010(7).
[3] 范琪,叶浩生.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
[4] 石翡.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科学本质观之争[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4.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概念. 2.掌握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3.了解匀强磁场的特点,知道磁通密度即磁感应强度.
4.采用类比法,从电场强度概念引入分析,据比值法定义,建立磁感应强度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其概念的建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在磁场中某处,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与其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乘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恒量,即只要在磁场中的位置不变,若是改变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导线长度,或改变其中的电流强度,则所受的磁场力改变,但磁场力与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乘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为一特定恒量,说明该恒量反映了磁场在该处的性质.如果改变磁场中的位置,再垂直磁场方向放置通电直导线,其所受磁场力与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乘积的比值又是一个不同的恒量,该恒量即反映磁场在这一位置场的性质.磁场的这种性质命名为磁感应强度.
这正可与电场类比:放在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恒量.它反映电场性质,命名为电场强度.
同是比值法定义.
2.磁通量是指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因此一说磁通量必须指明是穿过哪个面的磁通量,“面”定了则面积大小定了,放在确定的磁场中,如果磁场方向与面的夹角不同,则穿过该面的磁感线条数不同.同样的面积,确定的磁场,垂直磁场方向放置,则穿过的磁感线条数最多,因此定义: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面积为S的面,其磁通量Φ=B·S.
3.磁感线的条数不是随意画的,它是由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决定的.垂直磁场方向单位面积上的磁通量棗即单位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叫磁通密度,B=Φ/S,即磁感应强度.
三、教具
干电池组,U形磁铁,水平平行裸铜线导轨,直铜棒,带夹导线三根,开关.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电场,为用类比法建立磁感应强度概念作准备.
提问:电场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对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空间有点电场Q建立的电场,如在其中的A点放一个检验电荷q1,什么?(比值为恒量,反映场的性质,叫电场强度.)
磁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对其中的电流,即通电导线有磁场力的作用.)
对磁场的这种特性如何描述呢? 2.观察实验
磁场对通电直导线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作定性分析,得出:确定的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大小与直导线的长度L、通入电流强度I,以及导线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有关.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场力F.F的方向与何有关?(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左手定则.)
(2)如果磁场确定,则F的大小与何有关?
如使导线与磁场平行放置,F=?垂直放置又如何? 如改变导线长度,F如何变化?
如果改变导线上的电流强度,F如何变化? 总结:精确的实验表明通电直导线垂直放置在确定的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F跟通过的电流强度I和导线长度L成正比,或者说跟I·L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说无论怎样改变电流强度I和导线长度L,乘积IL增大多少倍,则F也增大多少倍.比值F/IL是恒量.
如果改变在磁场中的位置,垂直磁场放置的通电导线F/IL比值又会是新的恒量,均反映磁场的性质.
正如电场特性用电场强度来描述一样,磁场特性用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来描述.
3.板书:磁感应强度(B)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强度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用B表示.
(2)公式:B=F/(I·L)
(3)矢量:B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即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相同.(4)单位:特斯拉(T)1T=1N/(A·m),即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长lm的导线,通入电流为1A,如果受的磁场力为1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为1T.
一般永久磁铁磁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约为0.4T~0.7T;电机和变压器铁心中,磁感应强度为0.8T~1.4T,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约为0.5×10-4T.
4.板书: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区域,叫匀强磁场.
其磁感线平行且等距.长的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两个靠得很近的异名磁极间的磁场都是匀强磁场.
如用B=F/(I·L)测定非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时,所取导线应足够短,以能反映该位置的磁场为匀强.
5.板书:磁通量(Φ)
在后面的电学学习中,我们要讨论穿过某一个面的磁场情况.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S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Φ=B·S
(3)单位:韦伯(Wb)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6.板书:磁通密度
磁通密度大,即穿过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多,一定是磁感线很密,7.课堂小结
(1)磁感应强度既反映了磁场的强弱又反映了磁场的方向,它和磁通量都是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应注意定义中所规定的条件,对其单位也应加强记忆.
(2)磁通量的计算很简单,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所讨论面的面积S,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Φ=B·S.(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所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例: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中部垂直套有A、B两个圆环,试分析穿过A环、B环的磁通量谁大.
解:此题所给条件是非匀强磁场,不能用Φ=B·S计算,只能比较穿过两环的磁感线净条数多少,来判断磁通量的大小.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经外空间磁场由S极进入,在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是从S极向N极,又因磁感线是闭合的平滑曲线,所以条形磁铁内外磁感线条数一样多.从下向上穿过A、B环的磁感线条数一样多,而从上向下穿过A环的磁感线多于B环,则A环从下向上穿过的净磁感线少于B环,所以B环的磁通量大于A环磁通量.
另外一个面积是S的面,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穿过该面的磁通量Φ=B·S.如果该面转动180°则穿过该面的磁通量改变了2BS.
(3)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通过类比法和用比值法定义的方法.同学们可总结一下,我们还在什么问题上使用过这两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5.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篇五
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教学重点
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教学难点
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微机请同学们看资料:指南针的历史,或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第一段,结合投影了解磁的发现和利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进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磁现象.第一节
磁场
[板书]
[师]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想想,有哪些现象?
[生甲]磁铁能吸引铁.[生乙]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生丙]小磁针指南北.[生丁]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磁现象有了简单的了解.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你们很想更多的了解是吧?那么你们都想了解什么呢?
[生甲]磁铁只能吸引铁吗?
[生乙]磁铁具有哪些性质?
[生丙]指南针为什么可以指南北?
[生丁]什么叫磁性?
[生戊]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
[生己]什么叫磁体?
[生庚]磁体哪部分磁性最强?
[生辛]何为磁极?
[生壬]磁极间有什么作用?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都很注意观察和思考,我很高兴.这些问题可能有的同学通过看书已知道答案,有些就要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得到答案,下面就用我们准备的仪器设计实验,亲手试一试.(学生们相互讨论,动手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每组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把结论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生甲]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生乙]从这个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一)磁现象
[板书]
1.磁性
[板书]
2.磁体
[板书]
[生丙]我们组是把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生丁]这个实验表明,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这两个部位叫磁极(magnetic
pole).3.磁极
[板书]
[生戊]我们是把条形磁体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或把小磁针支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生己]得出的结论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悬吊着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south
pole),又叫S极.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north
pole),又叫N极.4.南极、北极
[板书]
[生庚]
我们组是把两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其中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再用这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观察现象.[生辛]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板书]
[师]你们回答得很好,做得也很好.从这些实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下面我们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的附近,它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先猜猜,再做,最后讨论,说出结论.同学们通过猜和做后,热烈地讨论,可能提出“场”(预习结果,可学生说不清什么叫场).[生甲]小磁针偏转,不再指南北了.[生乙]拿开磁体,小磁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生丙]小磁针受到了磁体的吸引力.[生丁]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师]两位同学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体的吸引力,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到底是哪个?小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我们看屏幕(用微机展示关于磁场的课件,在磁场周围时隐时现一些小人,小人都说:“我们是场,是我对磁针发生了作用,但你们看不见,摸不着我.”)我们知道了“场”.那么,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们在讨论:
[生甲]
(通过讨论)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生乙]电流使灯丝发光.[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场,谁来说什么是磁场?
[生甲]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二)磁场
[板书]
1.磁场
[板书]
[师]现在我们把条形磁体用布包上,判断它的磁极.[生甲]把条形磁体悬挂起来,指南的是南极,指北的是北极.[生乙]拿小磁针靠近条形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北极相吸的是南极,另一端是北极.[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那么我们把小磁针放到磁体周围将会是什么样?
学生们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观察并讨论.[生甲]小磁针不指南北,指不同的方向.[师]从实验中我们感觉磁场好像很复杂,看投影[课本图8.1—6],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那么,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入许多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做看.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
[生甲]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生乙]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师]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用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情况,科学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你们思考讨论一下,磁感线是什么?怎样理解它?
2.磁感线(magnetic
induction
line)[板书]
[生甲](讨论得出)在磁体周围画一些带箭头的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它们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生乙]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生丙]磁感线在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里.[生丁]磁感线实际不存在,而磁场存在.[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磁感线.既然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场又有方向,那么我们看课本图8.1—7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说出磁感线应该从N极指向S极,还是应该相反?并标出图8.1—8.[磁场方向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它总是从磁体N极出发到磁体S极]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们标的情况.[师]同学们都标出来了.我们认识了磁场并知道磁场的方向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情况.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甲]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
[生乙]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是在我们指的南北方?
[生丙]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一致吗?
[师]要想知道这些我们来看屏幕(展示课件,显示地磁场的存在和地磁感线的指向及分布,说明地磁场的情况,并介绍地磁场的有关史料),看完后回答上述问题.[生甲]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生乙]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生丙]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生丁]地磁场使小磁针指南北.[生戊]地磁场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所以小磁针南极指南、北极指北.(三)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板书]
[师]磁有磁性,地球有磁性我们都知道了,可生活中有些磁性材料,如磁卡、录音带、钢、铁,它们原本没有磁性,它们在磁体与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四)磁化(magnetization)[板书]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和地磁场.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到S极,磁场方向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2.地球上指南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是地理的北方;地球的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因为磁体周围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到S极,因此图8.1—9的下端是地磁北极,上端是地磁南极.而指南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北方,指南针N极指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相同.因此,图8.1—9的下端是地磁北极,它应该位于地理南极附近.3.指北的那端是N极.这个实验难点是按扣在针尖上的平衡问题.也可以把经过磁化的铁钉(或缝衣针等物体)放在小块塑料泡沫(或小纸船)里,让它浮在水面上,铁钉一定是指向南北方向.4.磁体的应用有很多,如磁钉、磁性门吸、铅笔盒、擦外层玻璃用的刷子等等.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
2.磁体
3.磁极
4.南极、北极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磁场
1.磁场
2.磁感线
(三)地磁场
(四)磁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方法过程: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论(1)2学情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学生通过一学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具备了物理学习的素养和学习习惯,本节课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评论(0)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评论(1)活动2【讲授】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课件演示)
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利用课件观察形形色色的磁体)
3、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引铁屑的能力是不同,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演示实验现象)
【观察】条形磁铁对铁屑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问题】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屑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
【结论】条形磁铁的两端对铁屑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4、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
【问题】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结论】发现它静止时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北极(N极)
【应用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见课本62页图9.1-2)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问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呢?看看下面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演示】多媒体课件。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它是检验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原理之一。
(二)磁化:
【问题】一个钢棒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
【演示】钢棒原来没有磁性,在一条形磁铁靠近它时,它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铁屑,说明就具有了磁性。
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像钢棒一样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结论】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
【应用】阅读自然科学史.(见幻灯片)
评论(0)活动3【活动】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理解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现在大家知道课前我们所听到的两个故事的原因了吗?
评论(0)活动4【练习】达标练习
1.用一根铁钉靠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互相吸引,由此可判断()
A.铁钉有磁性
B.铁钉可能有磁性,可能无磁性
C.铁钉无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钢条靠近磁针的某个磁极时,发现该磁极被排斥,则这钢条()
A.一定具有磁性
B.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磁性
C.一定没有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A.一定是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评论(0)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一、磁现象
1.磁性;
2.磁体;
3.磁极:南(S)极、北(N)极;
4.磁体的指向性;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评论(0)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4.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5.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论(0)2学情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于实验较多,且与以前所学章节没有大的关联,学生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难度也不大。
评论(0)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磁性、磁体的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磁化的概念。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论(0)学时重点
磁体、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评论(0)学时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磁现象
请大家先听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自己逍遥作乐,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由于秦始皇曾经有几次遇刺,虽都侥幸脱险,但仍使他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再遇刺,因此再建造阿房宫时,他命令工匠在大门上安装“机关”使得身披铁甲,怀揣利刃的刺客休想进入。
你知道聪明的工匠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吗?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
评论(0)活动2【活动】磁现象
(一)磁现象
1.[问题]吸铁石只能吸铁吗?
[演示]用磁铁吸引各种物体。
[结论]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课件演示)
[爱国主义教育]简单讲述我国的“磁”历史。
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利用课件观察形形色色的磁体)
3.磁极:(演示实验现象)
[问题]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屑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
[演示] 用磁铁靠近散放在纸上的大头针。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大头针的多少。
[结论]条形磁铁的两端对大头针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4.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架起两个小磁针,使之保持一定距离,让它们自由转动。
[问题]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结论]发现它们静止时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北极(N极)
[应用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问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除了前面所学习的吸引作用,还有没其它的作用呢?看看下面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演示]将标有南北两极的条形磁铁调换方向分别靠近支起来的小磁针。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
[演示]将一块铁片靠近大头针,观察实验现象。再将一条形磁铁放在贴片上靠近大头针,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一个钢棒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
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像钢棒一样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结论]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
[应用]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见多媒体课件)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理解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现在大家知道课前我们所听到的故事的原因了吗?
[思考]如果一个磁体不小心摔断为两段,那么这两段是否分别具有南北两极?
评论(0)活动3【练习】磁现象
1.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同名磁极互相_______,异名磁极互相______。
.以下一些物体:铁屑、钢锯片、铜线、大头针、银币、缝衣针、铝片,根据能否被磁化可以分为两类。可磁化类: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磁化类: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铁钉靠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互相吸引,由此可判断()
A.铁钉有磁性
B.铁钉无磁性
C.铁钉可能有磁性,可能无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为了判断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让钢棒靠近铁屑,铁屑被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B.用细线将钢棒悬吊,使之水平自由转动,若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则钢棒具有磁性
C.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排斥,刚钢棒具有磁性
D.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以及自己动手实验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论(1)2学情分析
学生对简单的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课中已有初步了解,但对磁场以及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感到抽象。
评论(1)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1)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
1、王充对司南的记载,提问对司南的认识,2、中国人利用罗盘开辟了从温州到日本嘉值岛的航线。
3、古代秦始皇修建宫门怎样防止刺客披铁甲怀利刃进入。
评论(1)活动2【活动】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司南就是现在的指南针,它主要是利用了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
评论(2)活动3【讲授】讲授新课
一、磁现象
指出磁体的特点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呢?这些磁极相同吗?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用一个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同一极。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磁化现象吗?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危害吗?
展示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银行卡“磁旧换芯”引出磁场
二、磁场
介绍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的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教师在镜头下演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提出让学生完成探究一:把几个不同的磁针放在磁场中的同一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探究二:把几个不同的磁针放在磁场中的不同的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三:磁体周围的磁场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磁体间的这种作用来研究磁场,提出转换法这一研究物理常用的方法。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来。
小磁针方向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磁体磁场的作用,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越多、越小,就能越清晰的看出磁场的分布。
怎样更详细的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呢?
演示实验:
在玻璃板上均匀的撒上一些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然后轻敲玻璃板。
三、磁感线
提出问题:小磁针所在位置就是磁场方向就是N极所指方向。有没有办法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和光线类比,同属于建立理想模型法。
展示图片
教师演示条形磁体和U形磁体周磁感线的画法。以及同名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的画法,指导学生讨论:磁感线的特点
评论(1)活动4【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观察
学生观察,发现铁屑主要集中在磁体的两端。说明磁体的两端的磁性最强。
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磁化的应用及危害。如磁带的录音、利用钢针磁化做小磁针。还有银行卡不能靠近磁体、机械手表靠近磁体后走时不准等。
学生观察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并说出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摆一些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学生利用摄像头通过屏幕展示
学生观察实验:铁屑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现象: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
可以在磁场中沿着铁屑的痕迹画出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学生观察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学生讨论:
1、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是假想的(虚线表示),但磁感线能直观、形象的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N出S回)
3、磁感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是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三向一致)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每一条磁感线都是一条闭合的曲线,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6、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是立体的。
学生板演练习题
指名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评论(1)活动5【活动】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知道什么?
评论(1)活动6【活动】学生
学生梳理讨论本节课知识内容。并说出还想知道什么?
评论(1)活动7【练习】练习
见课件
评论(1)活动8【作业】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评论(1)1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它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习建立电磁联系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使学生感悟到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用实验来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
评论(4)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认识磁场的存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状况。
4.知道地磁场。
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魔术解密磁场的存在。
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评论(1)3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难点是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评论(1)4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学过永磁体的磁现象,不少学生也摆弄过吸铁石,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对磁的认识特别是磁场还是朦胧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学生仍然很有兴趣去再次摆弄磁石、铁钉等,再次去感觉体验,所以课堂上要抓住学生这个兴趣,激发他们探知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对磁的知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从生活中走向物理”。
评论(3)5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磁现象--磁场--地磁场,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魔术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评论(1)6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2)活动1【导入】磁现象 磁场
教师活动:
魔术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主题
(在水平桌面上放两个静止的小磁针,手中放一块磁体,让同学们观察小磁针最开始静止,后面转动起来,产生疑问,导入今天的主题)
学生活动:
学生看魔术,积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磁针转动了起来...设计理念: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评论(9)活动2【讲授】磁现象
一、磁现象
教师活动(一)----古人利用磁场的智慧发明的教学: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展示课件:
古人发现天然磁矿石,古时候郑和下西洋,在茫茫的海面上,开辟了航海之路,靠的是什么,展示幻灯片,展现罗盘、司南、航海图片,了解历史利用磁铁的例子。
学生活动:
回忆历史,以前学过的丝绸之路,思考古人靠什么在茫茫大海辨别方向,观看图片知晓古人的智慧发明。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回忆历史,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
教师活动(二)----磁性的教学: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一些金属,让同学们归纳磁体的磁性。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总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设计意图:
从现象到规律,提生所学,易于接受。
教师活动(三)----磁极的教学:
鼓励同学到讲台用磁体吸引铁粉,强调用磁体的各个部分去吸引铁粉,让其观察各个部分磁性的强弱,让同学们在做中感知磁极,展示图片,与同学用磁体吸引铁粉的样子是否相同。
小结磁体上有磁性最强的地方,磁极,N极和S极。
学生活动:
一位同学到讲台用磁铁去吸引铁粉,其余同学观察那部分磁性最强,得出磁极的概念,知晓用S、N表示南北极。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自己动手,去经历磁体各个部分磁性强弱探究的过程,培养其观察,动手能力。
教师活动(四)-----磁极间作用规律的教学:
接着探究磁极的作用规律(三位同学到黑板,其中一位拿着用一根细线系好的磁体不动,另一位同学用另外一根磁体的相同磁极比如N极靠近N极,第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在用N极靠近S极,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三位同学讲台上演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其它同学观察现象,并归纳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设计意图:
亲身感受体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既培养了动手实验的能力,又准确的找到了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五)----磁化现象的教学:
演示磁化的小实验,引导同学们知晓磁化的利弊。
学生活动:
观看演示,知晓订书钉被磁化的过程,简单了解磁化的利弊。
设计意图:
活用所学知识。
二:磁场
教师活动(一)----解密魔术,感知磁场的存在教学:
表演看的见的魔术,解密开题的魔术之谜,原来是磁场在“作怪”,让学生有一种欣喜,原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东西,引导同学们认知磁场的存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超链接视频三维动画,观察视频,去感知三维动画视频中磁体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情况,再一次感知通过小磁针来感知磁场存在的现象。引导同学们知晓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观看看的见的魔术,解开心中疑团,知道原来是由于磁体的原因。观看动画视频,小磁针原来静止在磁场中,当放入磁铁时,小磁针转动,磁体转动,小磁针转动更快的现象。总结归纳出磁体周围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磁场。
设计意图:
通过解密魔术,三维动画视频,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同学们确实感知磁场的存在,既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突出了重点。
教师活动(二)----利用假想磁感线的存在强化磁场的教学:
教师演示,将铁粉散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蹄行磁体放在上边,轻轻的敲击玻璃,让同学们观察,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引出通过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存在,并强调:1、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存在而假想的。2、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学生活动:
观看演示结合图片知道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存在,并且知道教师强调的1和2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教师的板画,让同学们形象的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存在,既让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化,又突破了难点。
三、地磁场
教师活动(一)----质疑感知地磁场的存在教学:
同学们,当在小磁针的周围放上了磁体之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一定的方向,当我们把磁体拿开之后,却发现小磁针又有了新的指向,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有了新的指向呢,抛问给学生...?
展示幻灯片图片,解密原来小磁针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指南北感知地磁场的存在。
学生活动:
同学们,观察现象,思考古代罗盘,司南为啥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会指向南北,观看图片,知晓原来是由于地磁场的原因。
设计意图:
从古人的发明融入我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发明都是用身边的物质的特性,比如地磁场对放在水平台上可以自由旋转的得磁体产生的作用正是古人伟大发明的根本,借此培养同学们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师活动(二)----地磁场的特点的教学:
引导同学们结合图片,以及学过的知识分析地理N、S极相当于地磁的S、N极,但两级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有一定的偏离(磁偏角).强调这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且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
学生活动:
结合图片感知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相似磁场相似,观察分析得出地理N、S极相当于地磁的S、N极,但两级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有一定的偏离(磁偏角).。
设计意图:
通过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对(磁偏角)此项发现比西方早四百年,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评论(1)活动3【活动】分享学习所获
教师活动:
鼓励同学们大胆分享自己的收获,也就是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感知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活动:
大胆说出自己的收获,以及自己的疑惑。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们敢于分享、交流的精神,巩固所学
评论(0)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1.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2、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构成的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所以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3 释放后两车向两边运动。
(1)根据左车上的条形定
右车中条形磁体B端的磁极为___极.(2)简述你判断的理由.评论(0)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磁现象 磁场
存在作用于
磁体 ———► 磁场 ————► 磁体
N
S
地磁场、磁偏角
评论(2)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巧用魔术,突破重点,攻破难点
磁场 磁现象教学反思
农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或观察过磁体,对磁现象并不陌生,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论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特别对抽象的磁场更是摸不着边际,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要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本堂课开堂便巧用魔术展现抽象磁场的存在,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理,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出示今天的主题:磁现象 磁场。
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四个探究实验为主线,把磁性、磁极、磁化、磁极间作用规律等基本概念引导他们认识清楚,希望以实验及学生的参与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接着便是今天学习的重点,难点: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再次展现看得见的魔术:让磁针静止在桌面上,教师将手中的磁体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观察当老师把磁体放在磁针的上方并转动时,发现磁针也跟随着老师磁体的转动而转动起来,只不过这是看得见的魔术,而在课前的魔术是同学们看不见磁体,再次将同学们带入学习高潮,解密魔术,展现主题,磁体周围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磁场,接着展示视频结合演示实验,引人入胜,让同学轻易的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又攻破了难点。
本堂课巧用魔术,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学生参与探究体验感知的状态不够理想,也直接制约着学生所获的质量。对于假想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存在,虽然有多媒体图片展示,但还是应该在黑板板画加以强调。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评论(1)1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它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习建立电磁联系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使学生感悟到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用实验来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
评论(4)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认识磁场的存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状况。
4.知道地磁场。
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魔术解密磁场的存在。
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评论(1)3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难点是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评论(1)4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学过永磁体的磁现象,不少学生也摆弄过吸铁石,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对磁的认识特别是磁场还是朦胧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学生仍然很有兴趣去再次摆弄磁石、铁钉等,再次去感觉体验,所以课堂上要抓住学生这个兴趣,激发他们探知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对磁的知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从生活中走向物理”。
评论(3)5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磁现象--磁场--地磁场,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魔术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评论(1)6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2)活动1【导入】磁现象 磁场
教师活动:
魔术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主题
(在水平桌面上放两个静止的小磁针,手中放一块磁体,让同学们观察小磁针最开始静止,后面转动起来,产生疑问,导入今天的主题)
学生活动:
学生看魔术,积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磁针转动了起来...设计理念: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评论(9)活动2【讲授】磁现象
一、磁现象
教师活动(一)----古人利用磁场的智慧发明的教学: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展示课件:
古人发现天然磁矿石,古时候郑和下西洋,在茫茫的海面上,开辟了航海之路,靠的是什么,展示幻灯片,展现罗盘、司南、航海图片,了解历史利用磁铁的例子。
学生活动:
回忆历史,以前学过的丝绸之路,思考古人靠什么在茫茫大海辨别方向,观看图片知晓古人的智慧发明。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回忆历史,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
教师活动(二)----磁性的教学: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一些金属,让同学们归纳磁体的磁性。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总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设计意图:
从现象到规律,提生所学,易于接受。
教师活动(三)----磁极的教学:
鼓励同学到讲台用磁体吸引铁粉,强调用磁体的各个部分去吸引铁粉,让其观察各个部分磁性的强弱,让同学们在做中感知磁极,展示图片,与同学用磁体吸引铁粉的样子是否相同。
小结磁体上有磁性最强的地方,磁极,N极和S极。
学生活动:
一位同学到讲台用磁铁去吸引铁粉,其余同学观察那部分磁性最强,得出磁极的概念,知晓用S、N表示南北极。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自己动手,去经历磁体各个部分磁性强弱探究的过程,培养其观察,动手能力。
教师活动(四)-----磁极间作用规律的教学:
接着探究磁极的作用规律(三位同学到黑板,其中一位拿着用一根细线系好的磁体不动,另一位同学用另外一根磁体的相同磁极比如N极靠近N极,第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在用N极靠近S极,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三位同学讲台上演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其它同学观察现象,并归纳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设计意图:
亲身感受体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既培养了动手实验的能力,又准确的找到了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五)----磁化现象的教学:
演示磁化的小实验,引导同学们知晓磁化的利弊。
学生活动:
观看演示,知晓订书钉被磁化的过程,简单了解磁化的利弊。
设计意图:
活用所学知识。
二:磁场
教师活动(一)----解密魔术,感知磁场的存在教学:
表演看的见的魔术,解密开题的魔术之谜,原来是磁场在“作怪”,让学生有一种欣喜,原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东西,引导同学们认知磁场的存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超链接视频三维动画,观察视频,去感知三维动画视频中磁体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情况,再一次感知通过小磁针来感知磁场存在的现象。引导同学们知晓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观看看的见的魔术,解开心中疑团,知道原来是由于磁体的原因。观看动画视频,小磁针原来静止在磁场中,当放入磁铁时,小磁针转动,磁体转动,小磁针转动更快的现象。总结归纳出磁体周围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磁场。
设计意图:
通过解密魔术,三维动画视频,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同学们确实感知磁场的存在,既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突出了重点。
教师活动(二)----利用假想磁感线的存在强化磁场的教学:
教师演示,将铁粉散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蹄行磁体放在上边,轻轻的敲击玻璃,让同学们观察,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引出通过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存在,并强调:1、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存在而假想的。2、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学生活动:
观看演示结合图片知道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存在,并且知道教师强调的1和2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教师的板画,让同学们形象的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存在,既让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化,又突破了难点。
三、地磁场
教师活动(一)----质疑感知地磁场的存在教学:
同学们,当在小磁针的周围放上了磁体之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一定的方向,当我们把磁体拿开之后,却发现小磁针又有了新的指向,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有了新的指向呢,抛问给学生...?
展示幻灯片图片,解密原来小磁针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指南北感知地磁场的存在。
学生活动:
同学们,观察现象,思考古代罗盘,司南为啥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会指向南北,观看图片,知晓原来是由于地磁场的原因。
设计意图:
从古人的发明融入我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发明都是用身边的物质的特性,比如地磁场对放在水平台上可以自由旋转的得磁体产生的作用正是古人伟大发明的根本,借此培养同学们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师活动(二)----地磁场的特点的教学:
引导同学们结合图片,以及学过的知识分析地理N、S极相当于地磁的S、N极,但两级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有一定的偏离(磁偏角).强调这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且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
学生活动:
结合图片感知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相似磁场相似,观察分析得出地理N、S极相当于地磁的S、N极,但两级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有一定的偏离(磁偏角).。
设计意图:
通过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对(磁偏角)此项发现比西方早四百年,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评论(1)活动3【活动】分享学习所获
教师活动:
鼓励同学们大胆分享自己的收获,也就是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感知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活动:
大胆说出自己的收获,以及自己的疑惑。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们敢于分享、交流的精神,巩固所学
评论(0)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1.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2、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构成的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所以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3 释放后两车向两边运动。
(1)根据左车上的条形定
右车中条形磁体B端的磁极为___极.(2)简述你判断的理由.评论(0)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磁现象 磁场
存在作用于
磁体 ———► 磁场 ————► 磁体
N
S
地磁场、磁偏角
评论(2)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巧用魔术,突破重点,攻破难点
磁场 磁现象教学反思
农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或观察过磁体,对磁现象并不陌生,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论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特别对抽象的磁场更是摸不着边际,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要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本堂课开堂便巧用魔术展现抽象磁场的存在,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理,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出示今天的主题:磁现象 磁场。
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四个探究实验为主线,把磁性、磁极、磁化、磁极间作用规律等基本概念引导他们认识清楚,希望以实验及学生的参与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接着便是今天学习的重点,难点: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再次展现看得见的魔术:让磁针静止在桌面上,教师将手中的磁体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观察当老师把磁体放在磁针的上方并转动时,发现磁针也跟随着老师磁体的转动而转动起来,只不过这是看得见的魔术,而在课前的魔术是同学们看不见磁体,再次将同学们带入学习高潮,解密魔术,展现主题,磁体周围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磁场,接着展示视频结合演示实验,引人入胜,让同学轻易的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又攻破了难点。
本堂课巧用魔术,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学生参与探究体验感知的状态不够理想,也直接制约着学生所获的质量。对于假想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存在,虽然有多媒体图片展示,但还是应该在黑板板画加以强调。
6.高中物理知识点磁场 篇六
2. 利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以判断未知磁体的磁极。
3. 利用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制成指南针,反过来,如果已知南北方向,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未知磁体的南极和北极。
4. 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因此在磁场中标磁感线时,应将其画成虚线。
5. 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磁场最强。
【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高二物理11-11
高二物理下期教学总结09-21
高二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10-26
高二文科物理教学计划11-06
下半期高二物理教学反思10-13
高二物理备课组组教学质量提升方案09-17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08-12
高二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设计06-10
高二物理电场教案08-11
高二物理的学习窍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