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2024-08-30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精选13篇)

1.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一

未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正文:

如今汽车越来越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大众代步的工具,而对于了解汽车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传统汽车,大都是使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如化石燃料。而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76551129辆。其中,汽车69626031辆,摩托车91226621辆,挂车1035036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1767辆,其他机动车21674辆。如此庞大是数量,不尽让我们加大了忧患意识,一是未来汽车能源的来源,我们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去供应全国的汽车。二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在发展汽车行业的同时,如何兼顾得环境的共同发展。

2002年中国有将近2050万辆车,当时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而现在我们到底每天需要多少万桶石油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评估:仅中国自己就需要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0%,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0%,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增长7.6%每天920万桶。到2015年中国预计将每天消费石油达到1160萬桶。从全球各大分析机构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都感觉到能源未来价格的不可预测。

可见如今的石油消耗越来越大,并且汽车的尾气也很严重。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所以,我们在为未来汽车设计蓝图时,总希望未来的汽车能使用到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无污染能源。而如今我国又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车,在过去10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张,1998-2008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18.6%,并且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根据我国过去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1998-2008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我们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烧电池,氢动力等汽车。由于氢动力与太阳能动力还没有探究完全,有迫于现今,我国最可能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突破。第一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有很多企业投身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一些小规模生产已投入示范运行中,如奥运会运行。第二是,我国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在从事与纯电动汽车的有关研制工作,而且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锂电池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全国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而我国的锂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居世界第三。第三是,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是工业电机生产大国,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纯电动汽车可以绕过传统的发动机技术,避开我们的弱项。国内动力电池在性能上的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有些指标还优于国际。而在考虑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我们还对其所需配套基础设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充电站的问题。我们可以建公共交通充电站,而在家庭用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占地资源都比较少,可行性强。

对于国家近年来的政策,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通知》指出,试点城市政府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安排一定资金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重点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电池的报废及回收体系建设等给予支持。此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经过多方面的探究,我国在短期内对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是很好的选择。

2.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二

近五年中, 我国汽车新能源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整车技术上, 我国目前建立了适用于公交、自用车市场的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在技术的研发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在基础研究上, 加大了对锰酸锂、铁磷酸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离子膜、轻量化制造技术等的研究力度和研发速度。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上, 我国已出台了35项技术标准, 并具备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的检测能力。在对新能源汽车性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零部件领域,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发出了比较经济耐用的车用锂离子电池、车用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等。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上, 积极向国际的先进技术学习并寻求合作, 目前已经与十几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并且和美、德、意等国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虽然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发展正处在由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过程当中, 存在着相关技术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 存在着产品的可靠性差、耐久性低、成本高、社会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方面的阻碍和困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继续坚持自主创新, 利用好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 抓住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想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应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核心, 坚持自主创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做到专项技术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以此为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争取关键技术的新突破, 为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新能源汽车对所使用的电池要求比较高, 动力电池的研究既要保证容量又要有可靠的耐用性能;重点研究电动汽车的一致性、安全性、耐久性与低成本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开发性价比高又容易引起市场接受的电动汽车产品, 开发出具有高舒适性、高可靠性的城市汽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

2.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大充电设施和科技创新的力度。

新能源汽车产品要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就要有成熟的基础设施配套, 要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成套技术研发。并通过十城千辆计划, 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适度超前开展充电网络的建设。

3.加快技术标准的研究,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参考国际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制定出与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特征相配合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做好自有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技术标准的研究, 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同时, 不断积累经验,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4.要深化市场推广, 探索商业推动模式。

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财政联合推动机制, 建立专项资金, 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力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的模式, 并积极探索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新型的电动汽车示范推广的商业模式, 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

5.加强人才的培养, 奠定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

人才队伍的累积、培养和锻炼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首要任务。积极实施电动汽车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计划, 培养出一大批骨干人才队伍, 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产业研发提供智力支持。

6.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3.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启示 篇三

一是真干实干。在产品开发方面,不贪多,丰田专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日产专注纯电动汽车,认真研究改进,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成本比第一代产品下降四分之三,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仅为第一代样品的二十分之一,日产称2020年可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和成本做到与传统汽车相当。丰田、日产、本田等三大公司都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智能家庭与社区的试验研究,虽然技术方案有不同,考虑问题的思路也有差异,但相同的是策划缜密,实施认真,经验教训都很有价值。

二是定位准确。政府该干什么,企业各自该干什么,都很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引导企业,而不是指导企业。在技术路线方面,政府明显表现出中立的立场,对各种车型给出经过仔细研究测算的补贴和优惠。甚至对一时看不出什么明显市场前景的试验也给予支持。与中国的政府官员相比,日本的政府官员技术功底弱,甚至有些“傻”,但他们更多依靠专家,依靠行业组织,制定出的政策反而更加客观,符合实际。而企业则根据各自的技术判断和技术优势进行研究和开发。完全没有政府出一个政策,企业就钻空子,蜂拥而上的现象。而且三大企业各有专攻,明显表现出默契。我相信他们在技术研究储备方面是各自都在做,而在产业化方面则有默契分工。因为他们很清楚,技术在发展,商业模式在摸索创新,政策法规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调整,现在还不是疯抢市场蛋糕的时候。

三是合作。合作是多方面的。汽车企业与化工企业合作电池的研发生产;政府组织几大企业合作研究下一代电池;还有丰田、日产、本田、三菱联合成立充电公司统一或兼容充电协议和模式;还有更多公司联合开展充电设施的认证。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但日本社会各界在面对社会未来发展时表现出的有序发展和合作精神让我感到震撼!

分析中日两国做法上的差异,究其原因,我感到日本各界更多从社会发展、从公益、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我们则掺杂了政治方面的考虑,抑或是对技术难度估计不足,过多地考虑了取巧和偷懒!

4.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四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策略

1全球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能源危机与汽车变革。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2)汽车发展与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获得市场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

同的战略选择。

(4)技术变革与能源多样化。“事实上能源供应面临的风险,目前最直接的不是全球资源匮缺,而是技术创新能否使有限的能源得以长久地、持续地供应,并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的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保障”[1]。目前,除了常规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见图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比较以上新能源汽车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前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新能源汽车虽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大面积推广尚需时日。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或突破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之一:关键技术,如电池、电控等技术其产业化过程还未实现。核心问题之二:成本过高,包括新能源汽车自身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核心问题之三:国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深度。

3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广受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未来必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这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不但与其自身形成的竞争优劣势相关,而且与其所属国家相关产业的优劣势息息相关。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行业企业层面,更涉及到国家产业层面。

3.1国家竞争战略

1)科技强国: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原材料技术、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本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资源支持,为产业化夯实基础。

(2)工商富国:创造支持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政策、法规,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发展,尤其支持民族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3)消费: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鼓励倡导消费民族产品。没有民族的消费,就没有本民族的品牌,也就没有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企业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能满

在《竞争战略》中,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总结提出了成功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纵观近百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实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遵守市场的竞争规律,须满足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任意一个。

3.3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努力获取何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应当开发那些对企业的基本战略贡献最大的技术,同时要权衡开发这些技术的成功率。技术战略是企业可用以追求三个基本战略中任意一个的潜在强大工具[2]。

(1)产品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开发按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排序,符合低成本或差别化的要求;选择关键路线,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开展纵向、横向一体化的技术合作。

(2)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重要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及生产的安全性。

(3)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素养,为顾客创造最高或最佳的价值利益。

(4)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4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与策略

相关背景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给予政策支持,用以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业缩短与世界汽车业的差距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我国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在关键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等产业发展平台上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初期,国务院就鼓励发展清洁汽车。

4.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策略建议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创造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抓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负责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2)国家及各级政府支持拥有关键技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企业注入资本金,使这些企业能够建立竞争优势,成为在专有技术、特色零部件

购、销售推广、人才引进、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优先发展民族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3)组织、协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官、产、学、研用等单位,实现链接,形成总体研发体系,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汽车生产企业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通过股权、技术等多种方式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组成紧密的产业联盟。

(4)整车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合资合作,中方拥有控股权。合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尤其要使用非外资方的产品品牌。

(5)鼓励民族品牌的企业上市,增加融资功能优先增发新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融资政策。

(6)制定新能源产品标准、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及整个产业链。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网络、专用停车场、加气站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优势。

5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5.1策略原则

(1)市场营销的战略性4P策略。它包括:研究(Probing),也即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划分(Partitioning),即细

(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选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2)市场营销的战术性4P策略。即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分销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它们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形成了企业基本的营销组合策略。

(3)大市场营销的2P策略。大市场营销的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策略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策略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组织市场或进入一个新国家、区域市场要用到的策略。

5.2理论依据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其产品成本及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汽车,且其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维修性均需不断提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其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就要更加审慎和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市场竞争策略会围绕如何提高顾客价值来展开。依据价值工程理论,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不仅注重功能,更注重这个产品(或服务)值不值花这些钱来买。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心目中都会有一杆秤,会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竞争

高,产品(或服务)就越有竞争力,销量就会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不断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竞争目标趋向于两类:一是功能不变即达到传统汽车的功能,总成本降低;二是功能稍有降低(如车速、续驶里程),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再加上环保的社会效益,即可进一步提高对顾客的价值。

5.3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策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除了传统的动力装置外,至少还必须安装电池,其成本不可能降至传统汽车的水准,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价值相对于传统汽车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上。由于对节能减排要求迫切,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大型车辆最适合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上,混合动力车应先发展“弱混”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

5.4纯电动汽车的竞争策略

(1)在产品设计方面。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装满油箱时的续驶里程通常在480公里左右,但纯电动汽车目前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在现实中,不同的消费群体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期望,而设计不同的产品。例如:按续驶里程160公里、32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或按续驶里程24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按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将市场细分,其关键的是找到纯电动汽车市场可行的切入点。可行的方式是首先发展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要求不高的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上下班用车,实现纯电动汽车消费的起步。

(2)在产品成本方面。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将电池作为汽车整车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价格过高的影响,势必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如果电池不作为整车的一部分,而是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用户,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在租赁模式中,租赁业务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经销商和现有加油站;另一类是专业电池租赁公司。

5.5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策略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由于其商品化进程受到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的制约,所以当前竞争策略主要围绕产品策

(1)适应性。提高其在不同气候(高、低温)、不同环境(海拔、沙尘、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和不同交通情况(频繁变动工况)下的适应性。

(2)可靠性。传统汽车内燃机的寿命一般是5000h以上,而目前燃料电池组的寿命仅为2000h左右,且故障率高。

(3)总能量效率。不断提高其总能量效率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也是燃料电池的最大优势所在。

(4)成本。不断研发产品技术、工艺技术,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

(5)基础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维修及配件供应体系的建设等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6结束语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循环的低碳能源。中国沿着低碳经济的道路和平崛起,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3]。在交通和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极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获得今后在汽车工业技术领域进步的相对优势。我国汽车在内燃机上还未完全掌握关键技术,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在提供优势产业基础资源、良好的政策、产业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国家应当形成一个系统有效并扎实推进的支持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建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比较优势平台。

(2)在企业层面上。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以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在市场层面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政府介入,强行推广,先易后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首选是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市场,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这类市场易于政策介入和强制推广且此类汽车消费集中,充电站的建设也就相对集中能有效提高充电站使用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是以代步工具为主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商业化运营最容易切入的市场。

(4)在产品层面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行的发展思路是: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先发展“弱混”并不断积累完善相关技术,降低成本,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在市场导入上,优先发展公交用车,使混合动力汽车率先产业化并普及。随着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在混合动力车上的日趋成熟,成本降低,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借用混合动力汽车相

始发展纯电动汽车,再发展大功率的纯电动汽车。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产业化,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解决燃料电池组的问题,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发展应按照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路线来演进,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走向。

参考文献:

5.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五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六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116023)

摘 要: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财税等相关政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从财政税收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性出发,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12—0101—0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 %。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

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

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

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参考文献:

7.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作为能源大国, 我国现阶段的很多能源都需要进口, 结合能源开发的现代速度, 石油总量可供开采11.5年, 煤炭资源可开采45年, 根据我国2011年统计的汽油消耗情况来分析, 环境的不断污染、石油储备的不断减少, 新能源汽车只有朝着环保节能、新型的方向发展, 才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1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以及简单概述

新能源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气体燃料汽车等。该文主要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等, 通过对这些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以传统的燃料为主要动力能源, 配上相应的电动机能够产生低消耗以及低速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1]这种汽车主要有发动机、电池以及电动机构成。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继承了内燃机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优点, 动力性能在发动机以及电动机协调配合的状况下能够从根本上达到内燃机汽车的技术标准。混合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电脑ECU较为精确的控制, 从而能够降低实际排放, 通过这种电动机的双重作用将其在制动以及减速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实现了对能量的高度利用。其缺点就是混合动力汽车在长距离的行驶过程中其排放无法得以改善, 价格相对较高。

1.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采用的是单一的蓄电池作为运行过程中需要的储能动力源的一种汽车, 最大的优点就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实现零排放, 其主要缺点是整个汽车的续驶里程相对较短, 内燃机相对较小, 价格过高。

1.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采用的燃料电池作为主要电源, 车载能量源主要是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来实现。这种汽车的主要优点是效率较高,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基本能够达到近30%。[2]汽车的续驶里程能基本上能够与燃油汽车的续驶里程水平相一致, 并且在行驶过程中气体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 并不是直接燃烧而转变成电能的, 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 环保绿色。能量补充相对较快。这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缺点就是制造以及其他相关成本较高, 并且汽车的启动时间相对较长。

1.4 气体燃料汽车

气体燃料汽车是以可燃气体作为主要燃料的一种新能源汽车, 汽车的带有燃料具有很多种类, 常见的带有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 这种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较, 特点较为显著, 拥有较好的排放性能, 天然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要低于内燃机汽车, 并且尾气中不含有任何铅和硫化物, 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碳氧化合物的浓度能够降低至60%、70%和80%的水平, 汽车的经济性能相对较高, 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噪音相对较低,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2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分析

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较为清洁的汽车, 其整体价格相对较高, 与统一级别的内燃机汽车相比较, 是这种汽车价格的2倍, 考虑到汽车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 若按照每辆汽车每年行驶25000 km路程来计算, 这种汽车的总体竞争优势大约需要4年或者5年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 这种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集中在城市。[3]因为这种电动汽车的维修技术相对落后, 充电设施并不完善, 所以, 纯电动汽车的近几年行情并不乐观。

混合动气汽车融合了纯电动汽车以及内燃机汽车所具有的优势, 价格也比纯电动汽车便宜, 可以利用现代的加油站来进行能源补充, 并不需要单独设立充电设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维修资金。政府可以对这种混合动力汽车的购车补贴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这种扶持力度来降低现阶段汽车的总体排放。在燃气较为充足的区域, 政府要鼓励更多的民用车改装为燃气车, 反之, 则鼓励消费者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虽然现阶段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 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主要可以将其利用在城市公交或者政府办公用车方面。

3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展望

结合以上有关资料,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最近几年时间内, 新型的各种小排量内燃机汽车仍然会占据较大的市场, 到了2016年, 我国的混合动力汽车数量将会不断提升。[4]到了2020年, 在电力系统以及充电设施不断完善的推动作用下, 电动汽车将会实现商业化发展, 保养、维修等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成本的逐渐降低, 电动汽车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混合电动汽车数量将会占据我国汽车总数的40%左右。到了2040年, 较为单纯的内燃机汽车将会逐渐退出整个汽车市场, 纯电动汽车将会占据整个汽车市场的25%左右, 混合动力汽车将会占据汽车市场的60%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燃气汽车将会占据汽车市场份额的15%。整个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必然以各种低污染、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发展推动力。

4 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下开始获得更大的空间, 我国现阶段汽车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在实际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只有进一步解决其发展劣势, 才能在未来的汽车领域中获得更大突破。通过对我国汽车发展前景的各种展望, 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轶闻.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J].科技信息, 2012 (31) :258, 221.

[2]普天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供给网络引各方关注[J].通信电源技术, 2011 (5) :59.

[3]政策绿灯下新能源电动汽车缘何难进家广[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3) :62-63.

8.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八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07-2

0 引言

在传统的汽车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石化资源的支持,但是随着石化资源的不断减少,生产和应用成本的不断扩大,研发新能源汽车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传统汽车的使用不仅成本逐年的增加,对环境也产生了重大的污染。传统的汽车产业无法适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基于此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列为我国一项专门的发展战略。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的增多,从而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加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另一部分指的是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工作范围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等工作。并且新能源汽车的构造和技术与传统的汽车具有很大的不同,对其专业人才的技能素质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是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电子技术,了解先进的节能材料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新能源汽车还涉及一些电池管理等电力驱动装置以及一些电力控制和智能技术,因此汽车专业人才也应该具有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是不管是传统的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汽车维修环节并不可少。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汽车维修技术,还要具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维修的资格证,同时还要根据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要具有电工专业方面的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相比传统汽车而言,对维修人员专业技能要求的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

三是新能源汽车在结构设计上以及动力原理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作业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新能源汽车涵盖了众多新科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要求。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要赋予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能紧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2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就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市场发展需要为引导,以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专业岗位技能为目标,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模式选择等方式,实现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结合市场发展,专业课程教师要不断提升实力

上文中已经提到新能源汽车涵盖了较多的先进技术,并且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涉及了众多的信息技术、电化学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此要提高职业院校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应该就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符合当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这也就要求汽车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充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向,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藏,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师还要深入新能源汽车企业去学习,通过实际调研,掌握现代生产方式,并且了解企业实际岗位能力标准,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进新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还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反思,提高本身的教学能力。

2.2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合作范围小、专业信息来源渠道窄、合作“校热企冷”、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不同一等弊端。所以,职业院校应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企业通过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共享教学培训资源,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等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校企间人才培养的合作内涵和合作范畴,以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3 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中也不例外。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汽车专业教材的实效性、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专门教材的开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职业院校要依据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要求为根本,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在教材内容的排列上还要依据由简单到专业化的规律,使内容不断地深入,使教材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其教材内容还要符合一体化教学需求,满足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综合性要求,不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促使学生自我成长。

2.4 依据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的所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多,因此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对其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构建。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需求为根本,以岗位职业需求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体系的构架过程中,要相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岗位需求进行实际调研,并且明确新能源汽车对各岗位能力的要求;其次还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并将其理论化,与教学能容相结合,从而合理确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中进行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

2.5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社会评价

为了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必须构建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且将汽车行业规范、岗位职能需求以及职业标准作为其重要的评价依据,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可见图1。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是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各大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应该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变革,为社会培育更多高质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各大汽车专业院校在新的汽车发展形势下,必须明确定位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院校师资队伍水平,编制新的教材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且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切实提升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使该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田勇根.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2015(26):63-63,64.

[2] 冯亚朋,刘桂光.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5(16):83-83.

[3] 张仕宪.浅谈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与职业指导[J].科学导报,2015(18):254-254.

[4] 张长坤.地方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分析——以德州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旬刊),2015(5):51,55.

9.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九

[袁莆薀虿袀肆莃薅衿] 根据市委、市政府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方面的工作要求。我市结合本地工业实际,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20××年工作总结

1、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项目或者节能产品生产项目。今年引进4个节能产品生产项目,2个项目分别于6月份、10月份动工兴建,2个项目正在规划。同时多次与国机集团联系、洽谈在我市建设汽车配套产品生产项目建设事宜。

2、大力扶持现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企业和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为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我市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主要协助了新世纪永磁材料公司生产原材料的申报到产品的销售,政府各部门大力帮助得邦照明公司解决企业用工等。

3、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我市在引进和扶持新兴战略性产品的同时,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对高能耗、资源浪费严重的产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逐一进行淘汰,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材料资源不足,导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二是以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不够重视,导致该产业起步较晚。

二、20××年工作安排

1、加强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我市已作好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规划用地面积为1000亩。

2、进一步明确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列入20××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10.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十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企业自身或是国家相关机构,都给予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以大力的支持作用。从企业来看,国内很多汽车生产企业都已然加入到汽车新能源的研发过程中,以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与此同时国家还将电动汽车列入到国家科研计划中,明确当前汽车行业应进行新能源的大力研发,并于相关的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2 强化汽车行业的管理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对汽车产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汽车行业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政策,以起到强化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市场化结构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质量,有关部门还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进行了确定与提升。与此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而这些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无疑将极大地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2.3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试运行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步伐,目前在我国的相关城市,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已然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的推行示范运行活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投资对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建设与维护,进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新能源汽车于市场内的推广,以达到加快产品的上市步伐,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2.4 在消费使用上给予政策补贴

作为一项全新的产品,将其投入到市场后,人们对于其的认知度较淡薄。与此同时还对于其的性能、质量等都存有顾及。因而为了尽快地让人们去接受新能源汽车,国家有关机构在税收、购置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而来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使用,加大新能源汽车于市场内广泛接受的目的。

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于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从而来进一步地促进行业的发展,有效地对当前的汽车行业进行调整,更好地来呵护自然环境、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1 科技创新力不强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电动能源为核心技术来进行研发,而起到能源供应作用的电池,其造价很高,相对使用寿命则较短。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了电动汽车于市场中的发行。而从目前的研发情况来看,电动洗车的核心技术我们依然未能全面的掌握,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取得了进步。但是相关技术团队建设薄弱,后续相关技术人才供应不足。而目前我们所沿用的相关技术,已然被世界所淘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将起到阻碍性的作用。

3.2 资金匮乏

一项技术的研发,前期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作为保障。而作为高新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尚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在技术的研发上、相关基础设计的建设上、生产的工艺上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维持正常化运行。与此同时,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又无法从市场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无法从市场中获取到资金,因而保证资金的投入成为了当前新能源企业发展的一项非常必要的条件,然而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资金匮乏问题却是当前该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性的问题之一。 3.3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高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研发的根本是为了将电动汽车投入到市场中,从而于销售中获取到更高的利润,并达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市场投入情况来分析,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要低,同时还具有节能减排的环保优势存在。但是在市场中真正去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并不多,这与人们的消费意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消费者在未能完全了解、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其是不会轻易的去尝试购买此类汽车的。因而如何来提升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改变当期的消费观念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4 相关人才不足

无论是对新能源进行研发,亦或对行业进行管理,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完成。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管理与科技人员都较为匮乏,相应的技术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不仅如此,针对新技术而进行相关行业管理的高素质、高能力管理人员也存在缺乏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5 配套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

11.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十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前提、为出发点。如果法规要求一年达标,则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和发展路径可能不同,推进的速度也可能不一样。欧盟的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提出,2020年达到每公里95克,相当于汽油车每百公里4升油耗。而我国的油耗法规是到2015年以前达到百公里油耗6.9升,如果按照加严法规衡量,就是百公里油耗5.9升。即达标汽车可以享受节能惠民的政策优惠。该油耗标准实际针对的是企业的平均油耗,即企业当年销售的车平均油耗水平,如果每一个企业都按照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求或者国内的油耗法规要求执行,而各企业生产的汽车,油耗水平不一致,若欲保证企业的平均油耗达标,就必须上一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可将高油耗汽车的油耗值下拉,使企业的平均油耗满足要求。

作为一个汽车企业,赚钱的往往是高油耗的产品,比如大排量的高端乘用车、SUV等,都是“油老虎”,但它又是赚钱的,企业要生存,肯定首先要赚钱。因此要生产这些车,企业又要达到法规要求,生产、销售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和这些油耗是不可或缺的。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的发展,其切入点和出发点应该是油耗法规的要求,这是我所理解的新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

目前,内燃机车仍被大量使用,消耗传统的石油,在此基础上,新能源车不可能出现跳跃式发展,而一定是持续地、连续地发展。应该在内燃机车的基础上,首先发展混合动力的技术,混合动力机车基于传统的内燃机,此内燃机不管技术成熟度,还是燃料的普及程度都是很成熟的市场。混合动力同时又增加了电动车的一些技术,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这大三件都融合在混合动力汽车里,所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针对传统的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即电动车有机的结合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步应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之后再发展Plug-in,再在Plug-in的基础上发展纯电动。该技术路线的依据一是传统内燃机的成熟度;二是电池技术的成熟度。该技术的发展对电池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升。混合动力是以内燃机为主、电动机为辅,Plug-in是以电动机为主,内燃机为辅,再向前发展的纯电动就全部依赖于电动机和电池,没有内燃机,因此电动车的终极产品应该是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纯电动车主要在城市区域运行,燃料电池车就在城市间开展长途运行。

长安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对汽车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大同小异,历经“十五”和“十一五”,汽车行业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长安汽车于2001年涉足电动车领域,当时也参加了国家科技部“863”的项目; 2007年,长安第一台新内燃机研发成功,此机与燃料电池不同,是以氢为燃料的电动机,不是燃料电池。2007年12月,长安第一辆混合电动车下线;2008年5月,25辆长安混合动力轿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到2009年2月,长安的十辆混合动力车进入中南海;到2012年,第三款混合动力也要在上半年上市。

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中,整车研发实现了较大突破:混合动力的技术平台,目前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且将有三款混合动力车面向市场进行销售。现在主要针对示范城市的销售,因为车辆售价比传统车高几万元人民币。如果超出示范城市以外进行销售,长安汽车也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在技术开发和服务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成熟。

虽然市场接受度超出25个城市可能有些问题,但是技术已相当成熟,企业也一直在进行优化和改进。第二代产品就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全系统地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大有提升,第一代产品节油率为20%,第二代为25%以上。

其次是在动力系统方面也做了更新换代。可以说,第二代混合动力汽车摒弃了第一代产品中让很多人比较担心的电池系统,因为第一代产品如果电池系统出现问题,车辆可能慢慢进入停止,无法继续使用。

第二代混合动力在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即使电池系统出现问题,传统车的系统也可以维持长时间运行。这是企业在这一系统上,把诊断、监控和管理等方面全部做完后所开发的功能。同时也做了大量工作避免电池问题,使其不影响整车的功能。

第三是强混动力的平台,在电池、电机综合方面都进行了加强,而且该平台也是向Plug-in发展的一个强混平台,与丰田的系统有比较大的区别,相对而言成本较低,系统相对较简单,性价比更高。

第四是奔奔Love纯电动车示范运行,第二款纯电动车也是如此。虽然是在传统汽车平台上做的纯电动车,传统汽车中也有这个车型,但纯电动系统完全结合了电动车的特性,包括对底盘、车身的大量改进,所以该车在今年年初通过了四星级的要求,电池包的净重量300公斤,在车重增加300公斤的条件下,仍可满足四星级的要求,说明在车身结构、底盘结构方面优化成果显著。

第五是改变了纯电动车在低温下不能使用的情况,在温度低至零下的环境中车辆仍可运行,因为企业在电池系统中做热保留。

第六,长安汽车将电动车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是传统车上进行改装的最低层级;第二级是虽然在传统车上做了纯电动,但是它所有的性能、系统都依据电动车的特性进行全面的优化改进;第三级瞄准将来的纯电动车,如果商业化成熟之后进入家庭,这款车将是主打车型。因为大部分人在上下班时一人一车,所以既要节能环保,选用小型车,也要符合我国两头紧的战略。因此不管是平台、底盘、车身还是系统均为全新开发,约在2014年以后推出。

第七是全新增程式的一个平台,即一个增程式的Plug-in,将于2014年上市。长安汽车的燃料电池车主要针对示范运行,比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长安有5辆车示范运行。

在关键的技术方面,长安汽车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整车的控制;二是电机的设计开发;三是电机的控制开发;四是电池基层;五是电池管理。这是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掌握或者说正在掌握的五大核心技术。

在示范运行方面,目前,长安汽车陆续在市场上投放了志翔油电中混和志翔汽电热混两种新能源车, 到2013年,长安的电动车将在北京示范运行。志翔燃料电池汽车的多功能产品,累计销售近800多辆,占全国销售量的50%以上。

在生产基地方面,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两大研发基地和四大生产基地的格局,即重庆和北京两大基地具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试验验证评价的能力,另在重庆、北京、哈尔滨、江西拥有四大纯电动车的生产基地。

长安新能源汽车规划及战略

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思路是采用“普及弱混,聚焦中混,提出纯电动和Plug- in,深入关键零部件”的多技术路线发展的模式。

零部件的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重点之一,零部件主要针对电动车的“大三件”和“小三件”,目前长安汽车在“小三件”方面有一定基础,但是在“大三件”方面,长安汽车必须要直接或者间接掌握核心技术。对整车集成技术的掌握更是义不容辞。长安汽车在电动车方面一共归纳了110项的核心技术,在2015年要全面掌握。

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确定了“三步走”,即2011~2013年,打基础、铺平台、提能力;2014~2016年,做产业、占市场、创效益;第三步是2017~2020年,实现大突破、大纵深、大发展。业内很多人士,包括国外的一些信息机构也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2015乃至2018年之后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规划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如果说 “十五、”“十一五”期间,长安在新能源领域是多元化发展,进入“十二五”乃至“十三五”,长安汽车要开始聚焦。不管是整车平台,还是零部件平台。因为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在这个阶段长安汽车不仅要做示范运行,更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做产业化的开发方面,而且要做深,不拿来秀。所有企业近几年的声音比较小了,我认为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最后要看得到产品,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做一些实事。

长安新能源车的整车平台包括混合动力的、Plug-in和纯电动的。混合动力主要有C1和C2平台。Plug-in里有一个平台,纯电动的有两个平台。在零部件方面,长安汽车针对电机、电池和控制器采用平台化的发展方式,按此方式将是一个矩阵式的立体布局,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力的发展,在技术领域和硬件方面都将涵盖,从现在的16位机到32位机立体发展的布局向前推进。

长安汽车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有两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油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45%,碳排放降低45%。二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到2020年实现规模化,超过100万辆。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陆续推出7个平台,11款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并有一系列行业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将应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品上。

(本文根据任勇在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峰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略有调整)

12.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 篇十二

1 我国新型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2003年起, 中国正是启动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商发展现状如下。

1.1 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汽集团作为我国资历最老, 经验最足的汽车制造公司, 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实力。因此, 接受国家下达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任务时, 一汽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电动车部, 奔腾B70、奔腾B50就是这一专业部门研发的成果。一汽集团运用自身的技术手段, 结合社会的需要, 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创新改造, 能够切实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实用价值。

1.2 北京福田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北京福田汽车公司彻底贯彻落实国家下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项目, 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力度的同时, 开始尝试对各类新能源的实践应用。目前北京福田汽车公司研发出的新源汽车主要有两种新型动力模式, 其中以电力为能源的有欧马可、奥铃等车型, 以混合动力为能源的汽车有蒙派克等车型。北京福田汽车公司从低碳节能角度出发, 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创新, 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新型汽车之中, 满足人们的需求。

1.3 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奇瑞集团就是以节能小型汽车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汽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在全球提倡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下, 奇瑞集团凭借自身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优势, 加强了对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研究, 制订了更为完善的研发体系。以电力为基本能源, 研发出新型动力电池, 并且能够进行批量生产, 奇瑞集团在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重, 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低碳经济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能源汽车必定会在未来汽车领域中占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口众多, 是能源消费大国, 汽车的发展与我国能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型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02年开始下达研发任务开始, 截止到去年年底, 已经生产出15万辆新型能源汽车, 根据推算, 到2020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超过500万辆。由此可见,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汽车市场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和电动力车型, 根据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新能源技术将以发展电动力为主, 促进我国有特色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电动力的研发上, 将对电池蓄力、电池安全性、电池成本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创新, 更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2]。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政策

新能源汽车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离不开国家战略性体系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汽车工业类别, 仅靠地方和企业的微薄力量, 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有关政策进行引导和管理, 建立完整的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体系,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补贴, 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从而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稳定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低碳生活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现状和相关政策, 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技术,发展前景,政策

参考文献

[1]张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10) :6-7.

1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 篇十三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进入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但分析了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问题深层的原因之后,我们研究得到零部件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零部件产业将消失。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实施新的“零部件行业分段式发展规划”。

经济环境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萎缩

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空前恶化。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零部件的出口下降,这让很多过度依靠国外市场的零部件行业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当他们想调转船头来开发国内市场时,发现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那些零部件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08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整车市场呈现“W”型的发展趋势,具体数据与图形如图1所示。而且销量整体下滑,这直接降低了对零部件的需求大幅下降。大批工厂停工、半停工。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萎缩,使得零部件产能出现了整体的下滑趋势(具体趋势与数据如图表2所示),这让很多零部件企业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可能。

图表 1 08年1-10月份汽车产量趋势图

图表 2 08年2-10月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趋势图

政策环境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中方获得技术的最后可能被堵死

08年7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向全体WTO成员发布了专家组报告,其结果与2月的中期报告一致,认定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构成歧视,违反贸易规则。这就意味着合资车企可以合法的进口整车的基本总成,而只要缴纳25%的零部件关税。进口车的价格会因此大幅下降,国内整车制造商唯一的优势即将丧失。外资整车厂零部件国产化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国人期待已久的“技术外溢”变成了水中月。

行业现状--外资无限风光,内资双重失败 零部件巨头们的无限风光

据中汽协对2007年国内7579家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统计数据,外资企业效益最好,外资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达到8.2%,明显高于国内民营企业的6.8%和国有企业的5.9%。在2007年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17家,实现利润37亿元,业务收入389亿元。在低竞争高收益的国内主机厂配套市场中,外资企业已经也占据绝对的上风。如东风本田的130余家国内一级供应商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而且大多数为低技术产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零部件领域自主企业的双重失败。

举例而言,日前,大“DCT”计划终于尘埃落定,由发改委牵头,博格华纳提供技术装备并出资66%,十二家企业(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华晨、江淮、长丰、吉利、广汽、中顺、长城)共同出资34%,联合组建的博格华纳双离合器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落户大连。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2亿美元(人民币13.8亿元)。合资公司的地点位于大连经济开发区,计划于2011年早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合资公司将生产和开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核心产品:双离合器模块、扭振减震器模块和控制模块,并将采用博格华纳公司最新的世界首屈一指的生产工艺。“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这一投资计划可谓是博格华纳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北京华纳齿轮有限公司以来的最大手笔。博格华纳目前在中国有370名员工,在亚洲仅次于印度的400人,位居第二。该公司还宣称其利润的15%来源于亚洲,中国为其这15%的利润实现最少做出了1/3的贡献。如果算上该公司位于上海的总部和此次投资新建的大“DCT”项目,博格华纳已经在国内有七家分公司,并且都拥有绝对控股权。博格华纳在华的版图扩张已经进入到加速上升的阶段,此次大“DCT”的签订更将助推其在华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国零部件企业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失败

鸿锐新思的研究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已经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80%;而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外资企业在中国酒足饭饱之后,给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剩下的只是残羹冷炙,围绕着那不足40%的市场份额厮杀。

如果像整车那样,我们用市场换取的外商的技术,那也可认为这样的合资、开放是成功的。可是事实是我们在损失市场的时候,技术水平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和外国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远。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

而此次金融危机的袭来,更是让一些颇具实力的零部件企业也感到了压力。例如华翔“延期”、潍柴“放债”都凸显了危机下的资金吃紧,财务紧张的一面。

宁波华翔(002048)11月28日发布公告称,“新建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项目”是公司200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原计划由宁波华翔在宁波江北实施,项目总投入365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现建设计划已延期。经公司研究决定,该项目由拟组建的全资子公司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来具体实施。

此次拟组建的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由宁波华翔使用募集资金3650万元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同一天,潍柴动力(000338)也发布公告,公司拟申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中期票据,拟发行规模不高于27亿元人民币,拟发行期限为五年,发行利率由市场定价确定,拟由招商银行主承销,发行方式为余额包销,兑付方式为每年还息、到期还本。拟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中期经营性流动资金,偿还公司借款,改善公司债务结构,以及中期票据规定允许的其他支出。

公司还同时公告,与关联方订立了日常关联交易协议或补充协议,预计2008年、2009年、2010年公司本部持续性关联交易总金额上限分别约为22亿元、38亿元、45亿元;其他子公司持续性关联交易总金额2008年、2009年、2010年上限分别约为38亿元、46亿元、55亿元。

华翔变更项目实施主体,并将项目延期;潍柴发行中期票据,以补充流动性资金偿还借款,原本没有多少关联的举动在这个危机袭来草木皆兵的时候,显得不那么简单。资金链的紧缩,让两大上市公司也开始依靠收缩投资、加大举债来度日了。

现状的原因分析--零部件企业、政府、上下游都难辞其咎

零部件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不稳定、供货不及时技术落后以及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四个方面。这导致了其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不强,只能任人欺凌。政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偏失和股比限制的放开两个方面。具体股权比例分析,如下表所示。强大的外资在几乎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进入我国的零部件市场,而当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是相当弱小,完全无力与之抗衡。结果短短三十年时间,外资在国内零部件行业形成了的绝对控股地位。这宛如一座大山,将国内的零部件企业牢牢的压在了市场的最底层。这也是导致零部件与整车行业相比,发展畸形的一个深层次的因素。而上下游企业如上游的钢厂和下游的主机厂,凭借自己的垄断和强势,挤压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零部件企业难以生存、成长。

“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图表 4 零部件行业股权比例分析表

零部件行业分段式发展规划--零部件行业生存并壮大的唯一出路

就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来看,我国自主的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制造能力90%都集中在低端的零部件产品,而只有10%的企业在走高端路线,生产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就是这10%的高端,绝大多数也是和外方合资生产。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将完全被挤到低端的区间,永远没有发展起来的可能。按照北京鸿锐新思的研究,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走“分段式发展规划”的路子,或许还有希望,当然这一规划的实施需要的是各方力量的配合,同时也需要较漫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能让零部件企业真正成长起来,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首先对于10%的高端产品,可以选择逐步放弃合资,同时将从合资企业抽出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建立研究机构、高校实验室中,真正的开始走研发的道路。因为在研发这条路上,只能靠自己,外方是无法依赖的,30年的合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这些高端技术实现了国产化之后,再回头开始主攻零部件行业的高端产品,并让高端产品逐步成为零部件行业的主导产品。这也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对于90%的低端产品,将其分档次来安排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向中段产品进发,这一比例可能开始时只有5%,但要不断的引导、筛选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进取,逐步扩大这一区域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不过在中端市场的发展是有上限的,比如只发展到35%。二流的零部件企业就还坚持做低端产品,但是企业实力要逐步提升,然后转产中端产品,压缩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压缩到5%甚至是完全淘汰。一二流企业的实力提升也伴随着对三流企业的收购和兼并。

最后形成的发展蓝图就是:高端产品经过厚积后迸发,成为主导产品,剩余的市场份额是中端产品,而低端的产品向其他不发达地区和国家转移。具体规划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一篇:结对共建下一篇:河南省特岗教师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