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共4篇)
1.《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 篇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1.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2.骨髓的功能不包括()。
A.-切血细胞的发源地 B.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C.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D.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E.再次免疫应答中产生抗体的场所 3.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脂多糖 B.免疫血清 C.细菌外毒素 D.青霉素降解产物 E.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天然血型抗体的类别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5.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A.IgA B.IgC C.IgM D.IgD E.IgE 6.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7.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形成攻膜复合体 B.所需离子相同 C.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D.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8.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移植物血供不良 C.移植物被细菌感染 D.受者体内已经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受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 9.主要起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Th1 B.Th2 C.Th17 D.Tfh E.Treg 10.下列不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白喉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卡介苗 D.百日咳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 1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病毒 D.支原体 E.放线菌 13.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 A.血液 B.皮肤 C.口腔 D.肠道 E.尿道 14.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A.血液 B.脑 C.肌肉 D.骨骼 E.口腔 15.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荚膜 E.芽孢 16.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磷壁酸 B.外膜 C.肽聚糖 D.多聚糖 E.中介体 17.下列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的是()。
A.细胞壁 B.鞭毛 C.菌毛 D.荚膜 E.芽孢 18.细菌缺乏下列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19.S-R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茵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20.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烈且有选择性 21.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梭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球菌 22.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是()。
A.肽聚糖 B.特异性多糖 C.鞭毛 D.磷壁酸 E.葡萄球菌A蛋白(SPA)23.机体缺乏抗体时,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可通过()。
A.T细胞活化 B.补体经典途径 C.补体替代途径 D.巨噬细胞活化 E.NK细胞活化 24.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A.loo% B.90% C.95% D.80% E.75% 25.滤菌除菌器不能除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螺旋体 26.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A.肺炎球菌 B.脑膜炎奈氏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7.下列细菌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强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A群链球菌 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淋病奈瑟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8.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布氏杆菌 D.绿脓杆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9.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A.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 B.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 C.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D.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E.以上都不是 30.伤寒沙门菌的内毒素使()。
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下降 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 31.下列无动力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伤寒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 D.痢疾志贺菌 E.奇异变形杆菌 32.破伤风梭菌形态生物学特性为()。
A.抗酸染色阳性 B.是革兰阳性菌,芽胞位于菌体中央 C.是革兰阳性菌,顶端芽胞,周身鞭毛,无荚膜 D.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E.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33.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D.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34.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细菌 35.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巴通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36.沙眼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放线茵 37.病毒核心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类 C.脂多糖 D.核酸 E.磷酸 38.对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致病性强 B.耐高温 C.体积大 D.对脂溶剂敏感 E.全部成分由病毒基因组编码 39.病毒的复制周期为()。
A.吸附、穿人、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B.吸附、脱壳、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C.穿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D.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E.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40.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 C.免疫原性 D.组成包膜 E.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41.以纳米为计量单位的是()。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立克次体 E.螺旋体 42.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风疹病毒 E.麻疹病毒 43.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A.使用抗毒素 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 C.使用中草药 D.免疫预防(使用疫苗)E.使用抗茵药物 44.有关干扰素,叙述错误的是()。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45.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素 46.下列因素中不易引起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是()。
A.与白假丝酵母菌病人接触 B.菌群失调 C.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D.内分泌功能失调 E.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 47.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A.衣壳 B.包膜 C.血凝素 D.神经氨酸酶 E.GP120 48.可灭活肠道病毒的物质是()。
A.氧化剂 B.75%乙醇 C.胆盐 D.蛋白酶 E.脂溶剂 49.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中不包括()。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cA b E.HbeAb 50.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狂犬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2.《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 篇二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是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因此,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在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 了解免疫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进一步学习新技术,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研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根据长期的实验教学,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些体会。
1 做好预习、参与实验前准备工作
以往的实验都是实验人员将实验所需材料在课前准备好, 比如在细菌的培养和分布实验中,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以及平皿、吸管、棉签等的高压灭菌, 都是实验人员一个人在实验课开始前一一准备好, 不但工作量大, 学生做起实验来也经常提出疑问, 比如, 这些不同的培养基是如何获得的, 高压灭菌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学生能在实验前参与准备工作, 对整个实验流程以及无菌操作的概念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前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 教师多强调该实验课在临床上以及科研中的应用, 充分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实验前的准备中去, 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就心中有数。如此, 实验课的成功率不但能有效提高, 更为学生今后探索性研究工作的开展积累方法和经验。
2 课前精心准备, 课上师生互换角色
课前, 不但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 学生更要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如此, 教师在课上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意义、实验步骤和结果观察时, 才能做到准确、流畅,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 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授课中, 教师要把授课内容与科研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互动启发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比如, 在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指导的情况下, 教师可选择优秀学生, 扮演教师的角色, 讲解实验并演示, 其他同学监督、指出错误和疑问, 任课教师在旁对学生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加以提醒, 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课堂上, 通过师生角色互换, 不但能较好地融洽师生关系,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较广的基本实验技能,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3 优化教学手段
免疫学的内容比较抽象, 很多属于微观分子水平, 教师只通过板书讲解它的原理会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充分开发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结合录像、VCD等介绍新的实验技术, 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软件快速掌握实验操作过程, 易于找出实验中的错误、疑问以及一些创新性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兴趣, 加深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如,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中, 双抗体夹心法以及整个实验的微观反应过程如果是通过一些带有不同颜色的flash动画进行模拟演示, 将复杂抽象的免疫机制转化成直观的活动视觉影像,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目前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若可以多制作或购买一些高质量的多媒体影视教材, 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另外, 多媒体的正确运用可以弥补因教学实验室客观条件不足[2], 比如一些特殊的、先进的、在科研临床上又经常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全自动酶标仪、洗板机、荧光酶标仪、高级荧光正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磁力分选系统等, 以及一些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微观的动态反应过程、不易开展的实验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或相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进程的理解更加容易、清晰、明确[3]
4 与临床实践、科研相结合
近年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迅速, 除了理论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之外, 其实验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但大部分中医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由于实验条件的原因, 不仅落后于理论教学, 更滞后于实际的科研应用。应该在开设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同时, 再多开设一些较新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技术思路与方法, 与临床实践、科研相结合, 增强学生基本功的锻炼[4]。比如, 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免疫荧光技术实验等, 是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但对于免疫印迹实验、流式细胞术或磁力分选系统分离T/B淋巴细胞等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技术, 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学习了解, 从而拓宽学习视野, 为科研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5 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实验设计在科研和临床上是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 如果实验设计有误, 将会导致整个实验结果的不科学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每项实验进行前, 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实验如何设计比较好,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有没有更理想、更完美的设计方法, 比如, 在溶血试验中, 要提问学生, 为什么做相应的空白对照管、阴性对照管和阳性对照管, 以及这样设计的原因, 让学生们意识到实验设计在科研临床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同时, 锻炼学生们在科研临床上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加强学生科研、创新性思维的开发。
总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精髓。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与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足够重视实验课的重要作用, 把实验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今后开展探索性研究工作积累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王雪静.加强实验教学规范管理与提高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9 (8) :10-11.
[2]吴莹, 李姝玉, 郝钰.中医院校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1, 28 (2) :100-103.
[3]赵杰, 官守涛, 朱明磊.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2) :194-195.
3.语言学概论04任务答案 篇三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A.错误 B.正确
2.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口语的规范发展有积极作用。A.错误 B.正确
3.语言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A.错误 B.正确
4.语言的分化和统一都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A.错误 B.正确
5.任何一种语言的共同语,都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A.错误 B.正确
6.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A.错误 B.正确
7.洋泾浜不同于克里奥耳语,二者的使用范围和发展结果都不一样。A.错误 B.正确
8.“江”古代专指长江,今天泛指所有的江河,这种变化就是词义的转移。A.错误 B.正确
9.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但是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一般只有一项意义。A.错误 B.正确
10.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特点,所以产生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2.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3.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 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 D.蜘蛛 窈窕 逍遥 逃遁
4.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5.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6.下列各组词只有()是意译词。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7.下列说法只有______不正确。
A.“啊、吗、呢”这些词没有构词能力,不是基本词。B.凡是基本词,一定具有全民常用的特点。C.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构词能力。
D.基本词用作构成新词的基础,这又强化了它的全民性特点。8.下列词义的变化,______属于词义的缩小。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9.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10.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正确。A.意译词都是借词。B.仿译词都是借词。
C.“爱神”、“ 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D.“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11.“天子”、“驸马”、“丞相”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变化是______。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
12.下列各种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A.词义的模糊性不是说词的意义不可捉摸 B.“我们去加油”这个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有问题 C.“商量-磋商”的意义差别主要是语体风格不同 D.“啊”、“在”、“了”没有构词能力,不是基本词 13.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
A.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 B.洋泾浜和混合语可以作为母语让孩子们学习 C.腓尼基字母是今天世界上大多数拼音字母的源头 D.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不一定就是语言融合 14.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是正确的。A.两个民族接触,必然发生语言融合。B.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元音变化比辅音快 C.语言发生融合,不同的民族必须形成杂居局面 D.双语现象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语言融合
15.“戏子”、“邮差”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改用“演员”、“邮递员”,这种变化是______。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说明:查阅网上教学辅导栏目第五-第九章疑难问题解析,任选4个问题回答。
1. 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分别举例说明。2.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具体表现?
3. 语言发展变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4.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5. 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6.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7.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8.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发展的结局有哪些情况?
1. 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分别举例说明。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
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例如像汉语中的“山、水、地、好、看、说、吃、走、头、手、电、太阳、云、眼睛、春天”,英语中的“do、make、have、people、see、sun、eye、in”等词语,都是人们在交际中经常要使用的。
第二,稳固性
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例如“人、手、山、火、水、看、好、黑、天、地”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数千年前就存在,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
第三,有构词能力
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这样构成的词语,给人的感觉是既熟悉又新鲜,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人们最容易接受,也最容易普及开来。例如从近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以“电”为核心构成的新词,非常多,由于这些新词的构词成分都是人们熟悉的基本词语,所以意义上很容易理解,例如“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等等。
2.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具体表现?
词义反映现实,不是像我们照镜子那样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每个词,无论它所指称的范围有多大,它都是具有概括性的,“任何词都已经是在概括”,都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个别特征。
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为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比如我们说“灯”,它指的是照明用具,没有具体指明什么灯,这里反映的是就是事物的共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形容词和副词上,很多词,我们可以描述它的词义,可是我们无法给它和另外一个相对立的词划定一个分明的界限,例如“大-小、高-低、多-少、轻-重、咸-淡、好-坏、早-晚、快-慢、冷-温-热、老-中-青”等词的意义,它们的义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客观标准,这些词的外延是不确定的,因而反映这些概念的词也就具有了模糊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
3. 语言发展变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认识深入认识。
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第一,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4.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
5. 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特点是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发生了变化,如“邮差”改为“邮递员”、“厨子”改为“炊事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为主要形式,所以古代汉语系统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大部分已经替换为双音节词了,例如“目”改为“眼睛”、“桌”改为“桌子”、“齿”改为“牙齿”等,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6.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哪些方面的区别?(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7.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①借词就是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来自外民族语言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②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借词的音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所以不是外来词。
8.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发展的结局有哪些情况?
①双语现象是指民族杂居地区人们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差异、交际的需要而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族语和另一民族的语言。
②双语现象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说各自的语言,最终也不发生语言融合。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5 分。)
1.说明:由教学点统一分组,每组成员共同商讨,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品题,将作品同时发布到形成性考核平台答题框和语文大观园论坛展示。
1.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一波兰男子1988年因一场意外事故昏迷19年后醒来。他出意外时46岁,醒来已经是65岁,其四名子女已经成家,而且给他添了11名孙辈子女。假定这件事发生在中国,请设想一下,这个醒来的男子在语言方面会遇到那些障碍?请你发挥想象力,据此创作一个不少于二百字的情境故事来表现。
2.据《法制晚报》报道,“厕所”在中国使用多年的英名“WC”将改为“Toilet”,原名WC是water-Closet(冲水厕所)的缩写,西方国家目前普遍不再使用,因为WC这个称呼内涵相当于汉语的“茅坑儿”,比较粗糙低俗,属于那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大俗话。你认为这种名称要不要改?请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你可以赞同改正,也可以反对改正,只要运用语言的基本理论言之成理即可)
答:我认为有改的必要。要改的理由是:第一,我们使用WC时从英国借用,WC是英文的说法,要遵照英文的习惯来使用,当然也要随着英文的发展而发展,英国本土都变了,我们不变,这说不过去;第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人们约定熟成的,既然大多数人都赞成改,这就具有强制性,我们不改只能为人笑看。第三,正如前面所说的,使用WC有不雅之嫌,与当今世界文明潮流相悖。
五、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登录电大在线进入语言学概论课程端,进入《语文大观园》论坛,打开“语言杂谈”帖子,里面的跟帖《联合国工作语言介绍》介绍了联合国除汉语以外其它五种工作语言,即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请你任选一种语言介绍,简化缩写为100字左右的介绍文字发布在考核平台答题框。答:英语介绍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它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英语使用范围广泛,出现了各种地区性变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英语只指在美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而不论其与英国英语的异同,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拼写的差别不大,在词汇方面,美国英语曾以英国英语为规范。2.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通过链接可以一层深入一层,以至无穷。请登录电大在线进入语言学概论《语文大观园》专题论坛,打开“推荐经典语言网站”帖子,点击链接《中国语言文字》网站参观浏览,请将这个网站的网址拷贝到考核平台答题框中,并简要介绍你浏览这个网站的情况,可重点说明是谁主办,谁承办,有哪些主要栏目,并选择你感兴趣的栏目或文章浏览,简要介绍。
答:主办: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主要栏目:工作机构、法规/标准、语文工作、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培训/测试、语文博物馆、信息公开、语言生活动态、名家讲坛、中文信息处理、语文知识、互动、图片/视频、网上服务、领导讲话、公告、地方行业动态、学术动态、媒体视点、民族语文、港澳台语文动态、资源共享。
最感兴趣的栏目:资源共享。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来,语言文字工作在推广普通话、提高社会用字规范化水平、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以及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依法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依靠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拓,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这次会议将要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为我国语言文字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致意。
3.请写一篇本课程学习体会,内容包括:本学期参加了哪些形式的网上学习活动、你的收获、学习经验、存在的问题等。
答:本期以来,我参加了网上选课、文字教材学习、视频教学收看、参加课程论坛讨论、发帖子、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及时完成形成性作业、浏览网上图书馆。
4.《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 篇四
100%通过
考试说明:《社区工作》形考共有4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关于社区类型的划分,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是()。
A.地域型社区划分法
B.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C.文化区分法
D.社会变迁区分法
2.社区睦邻运动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它的发起人是英国牧师()。
A.巴涅特
B.索里
C.汤恩比
D.哥尔亭
3.最早提出社区发展概念的是()。
A.罗杰斯
B.罗斯曼
C.谭马士
D.法林顿
4.滕尼斯在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其含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人口
B.情感联系
C.地域
D.组织
5.下列属于任务目标的是()。
A.安置无家可归者
B.发掘及培育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
C.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D.加强居民的归属感
6.()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各国社会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德国的汉堡制
C.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D.德国爱尔伯福制
7.在社区工作的程序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订一个良好的社区发展计划,这是社区工作的关键一环
B.建立社区机构是落实社区计划的根本保证
C.协调社区力量是社区工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D.解决社区问题主要依靠社区工作者
8.社会策划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中,()角色是指工作者严重依赖技术理性,忽视居民的动员参与。
A.项目的规划者角色
B.项目经理的角色
C.监督实施的角色
D.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
9.()是社区行动的先决条件。
A.居民民主参与
B.设计工作步骤
C.社区自主决策
D.地方领导人才的选拔与训练
10.在社区发展模式中,当地居民应该是确定社区发展具体项目的()。
A.一般参与者
B.主要决策者
C.听从任务者
D.意见反馈者
11.下列属于社会策划模式的是()。
A.我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B.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C.为了促进就业,制订针对性的训练项目
D.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
12.社会行动的本质是()。
A.推翻整个社会制度
B.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
C.强调当地居民的民主参与
D.在现存的建制下,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有限度的社会改革
13.关于社区教育的社会工作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区教育是一种单纯的教育过程
B.社区教育往往是一种手段,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C.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决本社区内的社会问题
D.社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范畴
14.6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罗斯曼提出的三大经典社区实务模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地区发展
B.社区整合C.社会规划
D.社会行动
15.社区工作者经常与居民领袖并肩工作,帮助群众或团体维护自己的利益,运用传媒的力量向政府施压,影响正式组织的决策过程,在这里,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A.倡导者
B.行动者
C.教育者
D.资源提供者
16.关于社会行动的介入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行动可以从任意一个事件入手
B.社会行动中要防止将问题演化成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
C.社会行动通常要求群众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使当权者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D.社会行动不宜运用冲突、对歭的手段
17.对社区工作的价值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社区工作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B.它是社区工作者投身于社区工作的主要动力
C.它是判别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D.社区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复杂性
18.社会行动通常是由最温和的方法起步,当行不通时才提升行动的层次。这是社会行动的()。
A.让步原则
B.渐进原则
C.破坏原则
D.连串性原则
19.()在中国农村的种种实验却开创了农村社会工作实验的先河。
A.为政治服务的社区教育模式
B.乡村建设运动
C.社区服务
D.社区学校
20.在西方语汇中,“社区”最早是由()提出的。
A.滕尼斯
B.帕克
C.乔治·希勒里
D.费孝通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地域型社区可以划分为()。
A.农村社区
B.集镇社区
C.城市社区
D.高尚社区
E.文化社区
2.中国古代的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的形式有()。
A.家族
B.同乡
C.行会
D.宗教
E.社仓乡约
3.下列属于社区发展模式中的过程目标的是()。
A.社区经济开发
B.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确立
C.社区社会发展
D.居民及团体间重建紧密的联系
E.社区科学知识教育的普及
4.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包括()。
A.宜采用制度化的方法进行解决
B.通过集体行动对抗当权者
C.将问题演化成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事件越大越好
D.争取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及有影响的人士的支持
E.从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具体问题切入
5.社区教育的可以分为()。
A.开放式教育
B.控制式教育
C.自由式教育
D.解放式教育
E.补偿式教育
6.在社区发展模式中,社区工作者的角色主要包括()。
A.组织策划的角色
B.支持鼓励的角色
C.协调联络的角色
D.资源中介的角色
E.启发催化的角色
7.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的方法包括()
A.拜访关键人物
B.与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
C.与居民进行深入交谈
D.事件的介入
E.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
8.下列属于中国社区教育内容的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计划生育教育
C.伦理道德和新风尚教育
D.民主法制教育
E.以上都是
02任务
一、判断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我们的社区研究中,社区的地域界限不能太大,应限制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能够发挥作用,发生互动的范围之内。
A.错误
B.正确
2.社区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个体所面对的问题,或个别居民所关心的社区事务。
A.错误
B.正确
3.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区服务,应全部是无偿服务。
A.错误
B.正确
4.在社区发展模式中,尽管个人行动是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但只要在集体行动中照顾到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但还是能够培养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A.错误
B.正确
5.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主要是发挥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重视动员居民参与。
A.错误
B.正确
6.确立社区工作目标时,要注意分别确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A.错误
B.正确
7.滕尼斯关于社区的概念,他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社会价值取向这个核心,并以人际关系状况、形成、变化为观察对象。
A.错误
B.正确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社会系统理论主要流派之一。
A.错误
B.正确
9.所谓民主取向,就是指把健全的公共政策视为在现代社会中帮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合理的社会功能,将机会平等和社会福利看作公民的基本权利。
A.错误
B.正确
10.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指社区工作的某个特定领域或策略、方法所遵循的原则。
A.错误
B.正确
11.一旦居民决定采取社会行动,社会工作者会坚守一系列的原则,使行动能够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A.错误
B.正确
12.在社会策划模式下,理性计划可以真正保持价值中立。
A.错误
B.正确
13.最初,联合国的社区发展计划侧重点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
A.错误
B.正确
14.美国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往往将社区发展理解为社区组织的工作模式之一的是。
A.错误
B.正确
15.社区发展作为一种专门的社区工作方法,形成于20世纪初。
A.错误
B.正确
16.杰克·罗斯曼等学者强调指出,地区发展是一种组织过程和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以任务目标为导向。
A.错误
B.正确
17.地区发展具体任务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社区状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选择确定。
A.错误
B.正确
18.社区发展的具体的策略措施主要是以冲突和竞争策略为主。
A.错误
B.正确
19.社区问题的调查只包括社区内的调查。
A.错误
B.正确
20.社区教育不属于国民教育。
A.错误
B.正确
03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是社区照顾的核心特点。
A.建立关怀的社区
B.整体关怀
C.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相结合D.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相结合2.()是一个人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A.技能
B.性格
C.气质
D.能力
3.下列有关院舍化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在院舍中的人通常被社会上的其他人视为“弱者”。
B.接受长期院舍照顾的人丧失了自立能力,变得过分的顺从。
C.生活在福利院中的人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
D.院舍化就是把各类需要照顾的人集中在一起照顾。
4.下列不属于社区照顾中的行动照顾的是()。
A.起居饮食的照顾
B.安慰
C.代为购物
D.打扫居所
5.下列不属于社区工作价值体系的是()。
A.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取向
B.对社会的价值取向
C.对个人的价值取向
D.对同行的价值取向
6.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自我完善能力不包括()。
A.自我学习能力
B.自我批评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自我控制能力
7.下列不属于确定社区工作者身份的标准的是()。
A.工作内容或内容
B.职业身份
C.工作性质
D.社会工作认证制度
8.“社区照顾”的概念起源于()。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9.()是社区照顾的核心特点。
A.建立关怀的社区
B.整体关怀
C.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相结合D.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相结合10.建立关怀型的社区意味着()。
A.关怀型的社区所关注的只是那些“有需要的人”
B.关怀型的社区关注的是整个社区的福利
C.社区照顾是由社区工作者本人发动的D.采取何种社区照顾方式是由社区工作者来决定的11.关于社区照顾的具体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协助需要照顾人士融入社区
B.培养需要照顾人士的参与意识
C.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
D.社区照顾是以非正规照顾取代正规照顾
12.在介入和建立专业关系阶段,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要取得社区的信任,其中的关键因素是()。
A.对社区居民进行家访
B.获得社区重要组织与人士的了解与支持
C.开展有组织的宣传活动
D.介入社区事件
13.在社区分析阶段,社区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分析社区的生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区生活方面的了解内容?()。
A.社区中重要组织或机构负责人
B.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C.生活方式
D.人际关系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问卷法的特点()
A.书面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标准化
15.关于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区服务的资源来源可以完全依赖依靠政府提供外部资源
B.社区服务的资源来源可以完全依赖依靠社区的内部资源
C.社区服务的资源来源依赖于靠政府提供外部资源和社区的内部资源的结合,不分主次
D.社区服务的资源来源以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为主,接受政府等提供的外部资源为辅,而不能颠倒了两者的位置。
16.下面不属于我国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是()。
A.老年公寓
B.提供以老人饭桌服务为主的小餐馆
C.老年学校
D.康复中心
17.下列关于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的社区服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B.中国的社区服务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C.民政部1986年末在沙州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社区服务”这一科学概念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D.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这次会议是我国社区服务兴起的主要标志
18.美国心理学家()将需求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A.罗杰斯
B.马斯洛
C.班杜拉
D.沙利文
19.社区的服务组织有两个特点,一是街(委)、企(事)结合,二是()。
A.政府主导
B.社区自治
C.居民自治
D.社区、居民结合20.在社会服务工作的要素中,()是关键,它是社区服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A.需求
B.财力
C.政策法规
D.人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社区照顾中的“照顾”概念,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理解?()
A.行动照顾
B.物质支持
C.心理支持
D.整体关怀
E.精神照顾
2.关于社区照顾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区照顾是为社会上有需要照顾者提供照顾及支援
B.非正规照顾不属于社区照顾
C.需要照顾的对象能够继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本的生活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
D.由志愿者、亲属等进行的无偿照顾不属于社区照顾
E.社区照顾倡导的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携手合作
3.下列属于社区照顾提供的具体服务的是()。
A.家长义工计划
B.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C.政府在社区内筹建房舍
D.为孤独老人解决心理问题
E.提供老人的护理服务
4.在我国,社区服务的工作者一般由()组成。
A.社区小商店的服务员
B.社区中的志愿者队伍
C.专职服务队伍
D.兼职服务队伍
E.小区保安
5.下列属于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的是()。
A.洞察力
B.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
C.现代科学管理知识
D.人际交往能力
E.爱岗敬业
6.西方介入式社区工作过程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
A.技巧性
B.阶段性
C.静态性
D.时序性
E.福利性
7.我国社区工作过程时段性的工作包括下列()。
A.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B.某项政治宣传教育的实施
C.社区环境卫生评比
D.社区计划生育的宣传与登记
E.居民纠纷的调节
8.与社区民众接触的方法种属于群体性接触的是()。
A.在社区举行文艺演出
B.在社区举办老人保健知识讲座
C.家庭访问
D.电话探询
E.个案辅导
04任务
一、判断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社区照顾只是对社区中需要照顾的人士的关怀。
A.错误
B.正确
2.建立关怀社区的过程,就是实现社区照顾终极目标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3.从事社区照顾的组织和工作者应该扮演倡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全权代理人。
A.错误
B.正确
4.建立关怀社区被称之为社区照顾的过程目标。
A.错误
B.正确
5.“社区发展协会模式”的优点是服务较为专业,效果较好。
A.错误
B.正确
6.香港式的社区照顾主要有三种推行形式:家居照顾、社会支援网络、义务工作。
A.错误
B.正确
7.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
A.错误
B.正确
8.我国社区工作的过程与西方社区工作的过程在本质有着不同的特征。
A.错误
B.正确
9.社区分析是调查收集开展社区工作所需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作出专业性评价分析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10.工作情景的界定和评估是社区工作者事情,与工作对象没有关系。
A.错误
B.正确
11.社区服务是一种群众性的互助服务,不需要政府的倡导和支持。
A.错误
B.正确
12.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是完全不计报酬的。
A.错误
B.正确
13.与院舍照顾相比,社区照顾模式中专家的重要性较低。
A.错误
B.正确
14.一套完整的社区工作价值体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国家)的价值取向与对个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三部分。
A.错误
B.正确
15.作为一个关怀型的社区,它所关注的仅仅是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所有人。
A.错误
B.正确
16.我国的社区工作过程并不呈现为一个介入工作终止的单向过程,而是呈现为一个连续的时段性工作的循环过程和单项工作任务的交替过程。
A.错误
B.正确
17.社区生活情况通常包括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
A.错误
B.正确
18.优抚服务针对社区内孤寡老人、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以及下岗工人就业困难而提供的扶助服务。
A.错误
B.正确
19.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社区服务的直接实施者。
A.错误
B.正确
20.社区服务总体目标的规划是社区服务规划的主体内容,涉及方面的多少取决于社区服务基本构成部分的多少。
A.错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推荐阅读:
医学免疫学总结06-12
医学免疫学试题06-19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06-2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免疫学08-19
免疫学作业答案11-10
免疫与计划免疫练习12-17
考试试卷免疫答案解析08-16
免疫规划试题含答案11-25
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