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2024-07-04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精选15篇)

1.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一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池塘里的小青蛙(优质课)活动背景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人们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过对我班幼儿经验的梳理,我发现他们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等)。而幼儿又对动物角饲养的小蝌蚪非常感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预设了这一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注重成品灌输的做法,追求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在多种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青蛙的认知经验,体验乐曲所表达的快乐氛围。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的小青蛙》、荷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个别幼儿“形似”的动作,并引发集体模仿。)

3.伴随乐曲,教师模仿天鹅的动作,引导幼儿欣赏感知。

二、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未了7”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快乐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说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虫儿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气真正好”,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怏

旋律

播放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请幼儿讲讲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说什么。(此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并鼓励幼儿和小青蛙伴随录像和歌曲音乐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动

玩音乐游戏“好朋友”,学习按照节奏做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的兴趣。

2.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二

一、巧用小朋友喜欢的动作和游戏来训练节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 音乐知识掌握的很少, 注意力又很难集中, 因此, 对兴趣的调动和注意力的培养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这时单调乏味的传统型的节奏训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音乐活动开始前, 就要巧妙地运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小鼓-小鼓-咚-咚”等游戏形式, 来训练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这样不仅巧妙地训练了孩子的节奏感, 还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为下面的活动课打好了基础。并且会使孩子们兴趣浓厚, 乐此不彼。

二、创设环境, 让小朋友尽快进入角色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 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想办法一下子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导入正课。在《蜜蜂做工》这一活动的导入中, 教师抓住了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 就把“蜜蜂做工”的场景改编成童话故事, 再用优美的轻音乐《山谷的早晨》为音乐背景, 最后配上动听的童话语言和优美的肢体动作, 把小朋友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小朋友既欣赏了故事, 又了解了勤劳的蜜蜂做工的情景, 并且从故事里也了解了歌词的内容和大意, 还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小朋友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三、巧用象声词形象生动地练声

由于小班小朋友年龄小, 对发声练习根本不懂, 也没有兴趣, 但是为了保护小朋友的嗓子, 这一环节必须要有。所以教师在小朋友听完《蜜蜂做工》的故事之后可提问: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呢?“嗡嗡。”“那咱们学学小蜜蜂唱歌好吗?”“蜜蜂-唱歌-嗡嗡嗡嗡。”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教学, 还锻炼了小朋友的模仿能力。

四、用漂亮的图画表现歌词的大意

对年龄尚小的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的知识积累很少, 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是很难掌握的。教师把歌词大意用色彩鲜艳的图画表现出来, 一幅画就是一句歌词, 这样小朋友既欣赏了美术, 还记住了歌词, 并且理解了歌词大意, 为学唱歌曲打好了基础。如《蜜蜂做工》一课有一句是“嗡嗡, 大家一起来做工”, 教师可用美丽的花草为背景, 再画上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蜜做工, 这样小朋友就会很乐意地接受歌词, 同时还培养了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更渗透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五、游戏活动是小班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小班幼儿喜欢玩游戏、爱听故事, 教师根据这一年龄特点, 在教唱歌曲时, 可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既增加了童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避免了单一的教唱形式。如《蜜蜂做工》一课, 因为前面小朋友已经通过故事了解了蜜蜂做工的情景, 教师就抓住辛勤的蜜蜂爱劳动这一主题, 让小朋友也学蜜蜂去做工, 教师可以扮成蜜蜂妈妈, 带小蜜蜂去做工, 这时就让小朋友戴上教师提前准备的蜜蜂头饰, 跟着“妈妈”去做工, 做个爱劳动的好宝宝, 一边做工一边跟“妈妈”学唱歌曲《蜜蜂做工》。

总之, 小班音乐课并不是简单地教唱歌曲, 而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 且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素质教育, 寓教于乐。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及时活跃活动气氛, 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知识, 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才能有声有色地上好音乐课,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附:《蜜蜂做工》教案:

活动目标

一、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故事培养小朋友对艺术的欣赏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

二、通过节奏、律动、挂图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培养小朋友游戏和演唱歌曲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活动从小培养小朋友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一、场景布置——大花园

二、《蜜蜂做工》和《山谷的早晨》录音带。

三、小朋友人手一个小蜜蜂头饰;教师讲故事时用的小花猫和蜜蜂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四、奖励小朋友用的小魔盒【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喜欢吃的食物】和小红花若干。

五、根据歌词绘制的四幅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 组织。师:请你像我这样做【拍手点头、跺脚、叉腰、拍退、转手腕……】幼:我就像你这样做。

(二) 节奏训练。

A.让小朋友跟老师的口令打节奏:拍拍小手跺跺脚、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手点头叉叉腰……B.敲小鼓跟老师的口令节奏敲小鼓【小朋友拍自己的小凳子:我的小鼓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咚咚咚。】

二、基本部分

(一) 导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坐在凳子上, 听听谁来了。【制造悬念, 集中注意力】师:头戴小花猫的头饰, 模仿小花猫的叫声喵-喵, 我是谁呀?幼:小花猫。师: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我是不是小花猫啊?幼:是小花猫。师:小2班的小朋友耳朵真灵都很聪明, 所以啊小花猫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 想不想听啊?幼:想【引出故事——《蜜蜂做工》。根据歌词大意自编故事, 略】

(二) 小花猫在《山谷的早晨》背景音乐中, 绘声绘色地用童话语言、优美的肢体动作开始讲《蜜蜂做工》的故事。

(三) 提问:刚才小花猫讲的是谁的故事? (蜜蜂) 蜜蜂在干什么? (采蜜) 它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做工呢? (准备冬天的粮食) 蜜蜂一边做工一边还在干什么? (唱歌) 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哩?嗡嗡嗡……那么请小朋友学学小蜜蜂唱歌好吗? (好。导入发声练习)

(四) 放声练习。教师:蜜蜂唱歌。幼:嗡嗡嗡嗡, 声调从低到高反复练习几遍, 为唱歌做准备。

(五) 师:老师把《蜜蜂做工》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 小朋友想听吗?幼:想 (导入教唱歌曲) 。

(六) 教师范唱歌曲《蜜蜂做工》。

(七) 师:老师还把这首歌曲画了出来, 请小朋友看挂图【出示根据歌词画的挂图, 目的是加强记忆故事情节, 理解歌词大意, 附图】

(八) 跟唱歌曲数遍。

(九) 小朋友和教师头戴蜜蜂头饰, 让老师扮蜜蜂妈妈, 带小蜜蜂去花园采蜜【放《蜜蜂做工》的录音, 一边采蜜一边跟唱歌曲】

(十) 用魔盒和小红花奖励表现突出的小朋友, 当然也要鼓励能力弱的, 让他们增加信心。

三、结束部分

蜜蜂采蜜累了, 要回家了。妈妈带蜜蜂回家休息, 结束活动。

四、课后反思

3.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三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J].才智,2012(24).

4.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四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的图片。

2.《大猫小猫》音乐CD。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5.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 篇五

最近,我们开展了“快乐的六个宝”的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引导让幼儿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在说说、做做、玩玩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而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这首歌曲的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能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唱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仿编并表演。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合拢放开。

1、先用小手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宝宝们,我们先来用小手玩个游戏,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变出来!

幼儿:这个游戏是我们以前玩过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一玩这个游戏,孩子们会马上安静下来,眼睛看着老师,跟着老师投入地玩起来。

(评析: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小班孩子在活动前情绪容易不稳定,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

师: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玩一个新的游戏,听好老师说什么,请宝宝来做动作。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师:合拢、放开。(反复几次,交换顺序。)

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

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

(评析: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

3、教师边做动作边提问:小手放哪里?(或小手干什么?)

师:刚才宝宝们的小手真能干,现在,请宝宝们看看老师的手在干什么。

师做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的动作。请幼儿说说老师的手在做什么。

幼儿:老师在拍手、老师把手放在腿上。

师帮助幼儿用歌词中的话进行总结,并引导幼儿边说边用小手做一做。

幼儿:边做模仿动作边回答: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

4、引导幼儿玩小手爬的游戏。

师:小手除了玩这些游戏,还会做什么呢?

师做爬呀爬呀的动作,边做边引导幼儿回答,小手在做什么。小手爬到了哪里,会指一指什么呢。

(评析:老师通过设置提问,创设游戏情景,把幼儿带入一个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学念歌词。

1、教师念歌词,请幼儿说出小手做哪些动作。

师:老师的手要连起来做动作了,看看老师的手是怎么做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并学做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是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让理解、记忆歌词。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幼儿边拍边做动作边朗诵歌词,然后,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

三、学习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两次,请幼儿说出小手做了哪些动作。

先是无伴奏唱,然后在音乐伴奏下唱。

(评析:这里我运用了整体教唱的方法,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

2、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

(评析: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

3、幼儿集体演唱,要求唱清歌词。

(评析:在幼儿演唱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4、幼儿学唱歌曲中上行的变化,声音应由弱渐强。

(评析: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是音乐活动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拟人化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小手在爬的时候,越爬越上,越爬越高兴,所以声音也慢慢地变响。)

5、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6、师幼共同表演。

7、请男孩、女孩分别表演。

(评析:运用表情、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因为音乐是一门表情艺术、表演艺术,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作用与人们的感官,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四、学习仿编歌词。

1、除了唱眼睛、鼻子、小嘴巴,我们还能把什么也唱到歌曲中?

(评析: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穴道的新知识联系在一起,扩展了幼儿的思维。)

2、师幼共同演唱幼儿改编的歌曲。

3、幼儿尝试自己改编歌词并演唱。如:“这是头发这是肩膀这是小肚皮。”

4、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表演,师幼共同欣赏。

6.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六

一精心选材和设计游戏情节, 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不稳定, 而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 音乐游戏本身就是生动形象的, 它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因此, 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的兴趣,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我在选择游戏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使小班幼儿能够接受, 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使幼儿产生兴趣。我对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情节化, 并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的语言进入音乐游戏, 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 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我还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使我的教育方法力求生动形象, 充满情趣。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 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 拉手转圆圈游戏, 再过渡到跑步拍手找好朋友, 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 用动作来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既能吸引他们, 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又如教师设计的小班音乐游戏“蝴蝶和花”, 就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蝴蝶, 一部分幼儿扮演花儿, “蝴蝶”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 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儿”, “蝴蝶”和“花儿”在一起做亲一亲、抱一抱、拍一拍的动作, 然后互换角色继续表演, 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愉快地交流, 既满足了情感的需要,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样, 在学《袋鼠》的音乐游戏时, 我先给小朋友编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相亲相爱的故事, 设置游戏的情节, 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内容, 从而产生游戏的兴趣。我还让幼儿两人一组, 自己商量谁扮演袋鼠妈妈, 谁扮演小袋鼠, 全班幼儿在欢快的音乐节奏里, 积极地投入游戏中, 促进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二积极引导幼儿参加游戏, 提高小班幼儿合作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 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 或者只和自己熟悉的同伴游戏, 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缺乏合作意识和交往经验造成的, 因此, 教给孩子们一些合作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 教给幼儿简单的交往技能, 再融入到游戏中

第一, 我经常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 要求幼儿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 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 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 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第二, 我注意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与小朋友分享, 和老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喜欢看的动画片, 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 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在幼儿来园过生日时, 有意让过生日的孩子分发蛋糕, 并提醒全班小朋友表示祝福和感谢, 共同分享生日的快乐, 体会幼儿在一起互动交往的愉悦之情。

第三, 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 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游戏活动中, 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 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 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 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如在玩音乐游戏《找小猫》时, 我就扮演猫妈妈适时加入游戏中, 增加找小猫、抱小猫、爱抚小猫的游戏情节, 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 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如在玩《开火车》的音乐游戏时, 我先当火车头让幼儿模仿学习, 再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火车头继续游戏, 当个别幼儿不知怎么加入游戏时, 我会及时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 好吗?”“那好, 你看看我是怎么跟大家说的。”让他尝试着和小朋友商量, 也加入到游戏中, 在我的带动下, 小朋友们愉快地接纳了大家, 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

2. 让幼儿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往, 并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有的幼儿开朗活泼, 有的幼儿乖巧、内向, 不同的幼儿合作交往的意识不同。那些积极开朗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 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却因害羞而不敢表现,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也为了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地合作交往的机会, 在游戏前, 我们总是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游戏, 而且经常会看到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在请性格较内向的小朋友一起游戏, 还主动、亲热地拉手一起准备游戏, 以此来带动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 并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来商量扮演的角色。这样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 还给了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

如在《两只小鸟》的音乐游戏中, 我就先让幼儿自己找好朋友, 然后与好朋友商量, 谁做丁丁, 谁做东东。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时, 我会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某某某小朋友, 他们俩配合得非常好!”或“你们能商量着一起游戏, 很不错!”小朋友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会得到极大的鼓励。游戏中, 我还经常会对合作较好的幼儿轻抚肩膀、亲切地点头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等, 这样能使小朋友们受到极大的感染, 因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愿望, 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那些不善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 我会更加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针对不同情况, 给予不同的建议。通过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之后, 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 游戏得更带劲, 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在音乐游戏中, 鼓励幼儿从两两合作到多个合作

针对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 我们班刚开始玩音乐游戏时, 主要采用了两两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如《办家家》、《两只小鸟》、《小鸡小鸭》、《袋鼠》等游戏都是两两合作的。而在两两合作中我还鼓励小朋友与不同的幼儿合作游戏。只有两个小朋友在合作中有了一定的协调性, 与不同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才能过渡到与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幼儿合作。

如音乐游戏《逛公园》, 我首先请男孩子当爸爸进行表演, 然后邀请一个他喜欢的女孩儿当妈妈, 抱着娃娃 (小弟弟) 一起表演后, 再请一个好朋友当他们的宝宝 (我) , 共同来玩这个游戏, 从两两合作逐渐过渡到三人合作。

又如音乐游戏《学螃蟹》, 在刚学游戏时, 也是两个幼儿合作, 学螃蟹横着走。在熟悉了游戏玩法后, 我再让多个幼儿一起学螃蟹横着走, 并要求遵守横着走的游戏规则。在让幼儿自由组合时, 有好几组幼儿的人数都超过了5名。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 看着小朋友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以及他们愉快地合作游戏, 我更加确定音乐游戏能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 并获得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游戏中鼓励幼儿合作的同时,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游戏中, 我们不仅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 而且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因为音乐游戏中也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 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 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放弃模仿, 在音乐游戏中模仿是需要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模仿尤为重要, 在模仿的同时, 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 通过努力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 当找到了好朋友敬个礼, 握握手, 然后用亲热动作来表示“我是你的好朋友”时, 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做不同的亲热动作:如有的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有的小朋友双手拉着双手;有的小朋友脸碰脸, 手搭着同伴的肩膀等等, 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 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音乐游戏中, 教师还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在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着小朋友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 我就说:“天黑了, 小动物要睡觉了。”同时, 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 在音乐游戏中, 我不仅仅是老师, 还是大灰狼、兔妈妈、老猫、袋鼠妈妈、小鸟丁丁等等, 通过扮演角色, 逼真地表演, 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中。

7.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七

关键词:节奏感;打击乐器;感受能力

一、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奠定幼儿音乐感受的基础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其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能表示一首歌、一个舞蹈、一个律动的性质,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节奏活动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和突破点。因此,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尤为重要。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以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帮助幼儿通过感受节奏的变化来感受音乐更是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集中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节奏是很重要的。

二、从寻找声音的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让幼儿感知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小班的幼儿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就能很好地挖掘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一大途径。

节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就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使他们认识到音乐节奏从生活和大自然转化而来。小班幼儿年龄小,但同样存在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感受、对节奏的体会。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如:午睡上下楼梯时也有不同的声响,上楼的“踏踏踏踏”,下楼的“答答答答”;下雨了,雨滴打在铁皮雨遮上有“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起风了大树“哗——哗——”的声音。这些音乐都是小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具有直观的声音形象和视觉形象,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些奇妙的声音蕴含着节奏。如:XO XO、 XX XX 、X—X—

把节奏教学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抓住可教学的机会,看似抽象的节奏也能轻松地在幼儿的手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常引导孩子玩找声音的游戏。本阶段的尝试是与家长配合同期进行的,首先从让幼儿听声音开始,体会各种声音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好途径。

由于在本阶段有了家长的协助,幼儿对于寻找声音和兴趣和模拟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愈加浓厚,并反应在幼儿的活动中。孩子记录、比较发现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感受:“我上楼下楼都是一样的XO XO呢!”“真棒,小雨打在幼儿园的铁皮雨遮上和家里的窗户上也都是一样的XX XX!”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发现。“可是我家的雨声是X-X-X-X-哦!”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生活中就能轻松地找到!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模仿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见,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幼儿了解的基础上组织音乐游戏是很容易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听着声音试着把声音说一说、拍一拍,用小铃、小鼓摇一摇,孩子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节奏感受。

三、将听觉和运动结合,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节奏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对幼儿来说除了口说、手拍及一些形象性的语言节奏外,还可以充分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因此,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

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用模仿小动物运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如:拍拍手就可以有“XXXX XXXX”和“XO XO”……小朋友玩变小象就能握紧双手用“X——X——”的节奏表示大象鼻子甩来甩去。于肢体动作中体会到了节奏。同时在打鼓游戏中幼儿还感受了强弱声音的变化。

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和表现

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孩子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是提升幼儿节奏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在活动中感受和体会,节奏乐活动是小班幼儿重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一。针对这一点我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有节奏地尝试敲击和演奏。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小铃、领鼓,先让幼儿在敲打中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如:小铃清脆、大鼓浑厚、碰铃是长音、木鱼是短音。了解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然后引导幼儿感受乐器敲击的节奏美。接着我尝试选择节奏感有代表性、比较分明的乐曲来进行打击乐教学。慢慢地在有节奏的乐器敲击中小班幼儿感受了声音的变化,体验了粗浅的节奏变化规律性,从中体验了节奏活动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萌发了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节奏教学,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李维渤,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刘沆著.宝宝学节奏[M].西安出版社,2012.

8.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篇八

1、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旋律a b C乐段。2、熟悉乐曲旋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奶牛的动作。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听音乐A段

1、手指律动:

师:伸出小手来,收回小手去。

有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奶牛,奶牛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小奶牛做早操。

2、幼儿随着音乐做早操,律动音乐

师:小奶牛们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来一起做早操,她们每天锻炼什么身体,强壮极了。

二、听音乐B段

1、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牛奶工来啦!农场里有个好吃懒做的牛,他每天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会来偷奶牛的牛奶喝。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小奶牛不会让他得逞的,让我们都来找找小奶牛们都在哪里?

师:有一只小奶牛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变成一颗圆圆的石头,当牛奶工来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

4、师:小奶牛们都变成石头一动不动,看谁会变成石头?

哎呀,本来可以有牛奶喝的,可是这下什么都没有了。

三、在听音乐C段,幼儿学变石头

1、教师:小奶牛们,牛奶工已经走了,有了这个办法,牛奶工就不会得逞了,让我们一起来玩小奶牛这个游戏吧!

2、师:请幼儿先休息吧

四、完整听音乐,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师:你是小奶牛吗?老师试探小奶牛

师:动的小奶牛就会被牛奶工取走自己的牛奶。

师:奶牛妈妈发现我身边的小奶牛丢了自己的牛奶,为什么?再有牛奶工来了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五、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第A部分:小牛乖乖们,要做操了。

2、第B部分:牛奶工来了,取牛奶,小牛们快快跑到合适的位置变成石头。

3、第C部分:牛奶工找奶牛,你是小奶牛变得吗?推一推小奶牛看他动不动

4、小结:奶牛在变成石头的时候不管牛奶工怎么推怎么骗都要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5、师:狡猾的牛奶工发现我们的秘密,这回不能变石头了,我们要变成别的躲藏起来,你想变成什么来躲避牛奶工呢?

6、师:听音乐,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准备休息!

六、小结

9.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五官歌》 篇九

戏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配合音乐指认五官的位置。

2、学习有节奏地唱准歌曲,喜欢和老师一起做音乐问答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游戏准备:

1、音乐录音磁带。

2、请一名大班幼儿与教师配合对唱并表演。

游戏过程:

1、复习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并不断地变换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儿听完口令立即用手指点五官,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儿欣赏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的游戏:

(1)在音乐得伴奏下,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

“我们现在做的游戏和刚才大家一起做的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再次欣赏表演,幼儿拍打节奏。

3、幼儿学习音乐游戏:

(1)请全班幼儿跟着大班幼儿和教师对唱,边唱边拍手,手口同步。

(2)师生一起做音乐游戏,唱到“在这里”时,用手指点五官的位置。

(3)提醒幼儿注意唱准3 3 2 2 ︳1--0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基本用汉语流利说出五官,少数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小班音乐教案《五官歌》这篇文章共147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种子发芽》含反思》:小班教案《种子发芽》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种子发芽》含反思教案吧。

10.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十

关键词:音乐活动;小班幼儿;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展现音乐,那么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但却对形象事物比较敏感,而且性格一般都比较好动,对周围的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将利用这一点,利用音乐游戏等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一、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

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联想的过程,这对于小班幼儿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将一段段普通的音乐演绎成孩子们喜欢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不必太复杂,但是要抓住小班幼儿的心,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的时候,我在教授幼儿这首歌曲之前将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他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在山里头住着兔妈妈和兔宝宝,它们一起住在山洞里,有一天,兔妈妈出去了,把门关上,让兔宝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时候,凶恶的大灰狼来了,想要抓走兔宝宝,你们说,小兔子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这样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我继续说道:“如果要知道答案的话,就跟老师一起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曲吧,答案就在歌曲里。”这样就成功地用故事作为切入点,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了歌曲上面,而提出的问题也引发孩子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二、拓展音乐想象的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语言相对比较抽象,而教师则要不断地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拓展他们想象的情境,并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象到的表达出来。例如,《摇啊摇》,就是一首富有音乐想象空间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歌曲扩展幼儿利用音乐情境进行想象的能力。可以询问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想起什么。如果幼儿的想象力不足,我便进行一定的启发。说道:“现在是夜晚了,大家抬头看,天上有星星,你们躺在摇篮里,你们的妈妈就在你们身边……”通过这样的言语能够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睡在摇篮中的场景。通过扩展想象情境的方法可以促进幼儿自主地运用自己生活的经验来进行联想,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三、创造音乐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进行相关情境想象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地改进音乐教育方式,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给幼儿创造一种自由、活泼的音乐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1.创造音乐形象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投入到音乐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歌曲中的一些形象具体化,让幼儿扮演,用活泼多变的音乐形象来引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当他们投入歌曲中,自发地创造音乐形象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学唱《猫和老鼠》这首歌曲之后,我将幼儿分成两组,让一组幼儿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一边唱歌一边用言语来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注意了,猫出来了,怎么办啊?”“小老鼠走路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啊,不要将猫吵醒了。”当学生投入地参与到音乐形象的塑造中去之后,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蓬勃发展。

2.编创音乐舞蹈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吸引孩子自发地欣赏,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旋律欢快、快慢适中的曲调,这些曲调的旋律可以相对简单重复,但是又要有一定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音乐创编一些音乐舞蹈,让孩子一边跳一边唱,这样既能够引起孩子兴趣,又能够通过律动的节奏激发他们想象的热情。如《三只熊》,我就根据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形象来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出这些动作来。重复的旋律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记住韵律动作,而旋律中的变化之处又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3.进行音乐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而活泼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用音乐游戏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躲在人群中,不敢开口唱歌,但是音乐游戏却往往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朋友碰一碰》时,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转,当唱到最后“碰哪里”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对,碰一下鼻子。

幼儿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却都有一定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吸引他们,好的故事可以启发幼儿思维,促进他们展开故事,进行想象。由于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所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想象的能力。教师应该在音乐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机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李红丽.巧用多种媒体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J].学周刊,2015(13).

11.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碰一碰》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五官,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知道怎样碰一碰是友好的。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读音乐游戏地感知力,增强交流合作能力,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能主动创编最后一句歌词内容。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一下下地节奏感和同伴碰触的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游戏准备:

手偶小熊嘟嘟,录音带歌曲《碰一碰》,空场地。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发声练习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歌词:

1、游戏指五官,熟悉五官及身体器官。

2、请幼儿闭上眼睛,手偶出示轻轻碰幼儿鼻子,教师边碰幼儿鼻子边说出前两句歌词:“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3、幼儿猜猜“是谁在碰你们?”引出小熊嘟嘟,“他碰你们时你们有什么感觉?”“原来是小熊嘟嘟在碰你们,它轻轻的碰你们表示对你们的友好”

4、“小熊嘟嘟碰你们时说了句什么话?”引出前两句歌词“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幼儿掌握基本节奏。

5、请手偶嘟嘟再次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小朋友你们想和嘟嘟碰哪里?”当小熊问“碰哪里”时幼儿一起说“xx碰xx”教师引导说出后两句歌词及节奏。

6、教师弹旋律请幼儿跟琴说歌词。

7、慢慢进入旋律,请幼儿跟唱。

(二)感受歌曲节奏变化

幼儿根据旋律边唱边拍手当唱到每句的“碰一碰”时幼儿一句拍头一句拍拍腿。最后一句指自己小鼻子。(两遍)

(三)游戏《碰一碰》

1、规则:请幼儿与旁边的幼儿两人一对,跟录音作动作,最后一句相互碰一碰鼻子,录音重新开始,游戏则重开始。(两遍)

2、创编:请幼儿思考还可以碰哪里?尝试创编歌曲最后一句,并自编动作(两遍)

3、集体自由找朋友:请幼儿起立在指定场地自行找几个朋友碰一碰。

要求:随教师一起边唱边踏步走动,最后一句找到朋友(人数不限)边说“xx碰xx”边作出相应动作与伙伴亲密的碰一碰。

4、与家长互动:幼儿可以找自己的家长或其他幼儿的家长共同做此游戏幼儿自由组合做游戏体验碰触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唱歌曲《跟着老师走走》集合幼儿,请幼儿跟随老师边唱歌曲《碰一碰》边走出活动室。

四、延伸:可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做此游戏体验与家人的亲密感。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刚入园时,他们不仅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还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一些缺憾,如退缩、拒绝、远离等,与同伴之间还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为此,我选择了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设计相关教案,组织教学。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现在正值小班开学初,孩子们与同伴的交往经验不足,因而,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将该活动分成两课时完成。这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唱歌曲,理解“碰”动作,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为了更好的让孩子理解“碰”动作,我将原歌词做了适当的调整,将“鼻子碰鼻子”改成小手碰肩膀,让孩子们切身体验 “碰”动作的含义。整节活动有序的组织,孩子们情绪积极,课堂氛围轻松,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强烈,活动状态活而不乱,教学目标能够较好的完成。发现的情况有两点:主配班的配合需要加强;孩子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让活动更有效深入地开展。

小班音乐教案《碰一碰》这篇文章共447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苹果》》:小班教案《大苹果》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准确发音,如“是”“先”“脏”“手”等,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苹果》教案吧。

12.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方案精选 篇十二

1、在扮大山学回声的情景中,初步感知声音的强弱,愿意用歌声表示出来。

2、体验集体表演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音乐路牌

活动过程:

㈠、律动引起兴趣

1、复习律动组合“小燕展翅”

T:丁丁来我们家里做客的时候和我们一起跳过一个舞蹈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第二遍律动:针对动作(提腕、压腕)提出问题:“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要飞很远的,如果翅膀飞的不高就飞不过去了”

㈡、欣赏、感受歌曲

1、故事导入情景

T:丁丁教我们跳舞,我也带丁丁出去玩了。我们一起去爬了山,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T:我和丁丁啊一起去爬了一座大山,爬呀爬、爬呀爬,一直爬到了山顶,看到了很美丽的风景,丁丁一高兴便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喂!喂!”突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山的那头也传来了一个声音“喂!喂!”丁丁很好奇,他很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于是丁丁大声的唱道:“你是谁?”山那头也在问“你是谁?”这下可把丁丁急坏了,赶紧唱道:“请你快来,来唱歌!”山那边又轻轻的跟着唱“请你快来,来唱歌!”丁丁摸了摸头,这是怎么回事啊?

2、提问帮助理解故事、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理解词(回声)

T:山那边传来的是什么声音啊?

T:丁丁唱歌的声音和山那头传来的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轻一个响)

T:都是不一样的吗?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唱的歌词一样)

响的是丁丁唱的声音,轻轻的是什么声音呢?(回声)

㈢、学唱歌曲

1、第一遍学唱歌曲

T:我们来试试看好吗?我来做丁丁、你们来做回声。

重点指导:虽然回声轻轻的但小嘴巴要动,让我听的见

2、第二遍学唱歌曲

T:非常棒!我请小朋友站起来扮大山再来试试看好不好?

大山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摆个造型

重点指导:大山是不可以动的

3、第三遍学唱歌曲

T:我们再到另一座高一点的山上去听一听回声是什么样的。

你们想爬哪座山啊?带丁丁去干吗?(去旅游)换个造型我们准备去了哦!

&将音升高半度降E调最后一句歌词改为去旅游

T:再爬高一点啊?这次想去哪座山啊?去干吗?(去运动)

&将音再升高半度E调最后一句歌词改为去运动

㈣、音乐路牌结束

T:今天我们带丁丁爬了那么多的山,丁丁真开心。好了,天黑了,我们开车回家吧。

13.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篇十三

关键词:音乐游戏;情绪理解;影响;建议

3-4岁幼儿可以开始比较自如的运动自己的躯干、手臂来做各种简单的动作了,这时期也是他们动作的分化階段了,这时他们可以随老师简单的做一些律动,使自己的动作和音乐节奏协调和一致。不过小班幼儿的身体发育仍然很不完全,他们的上下肢联合动作及跳跃等,都还是难以完成。通过对音乐游戏的灵活运用能有助于对小班幼儿动作的能力和技能的开发和促进。这时的幼儿,虽然对音乐并不是很理解,但是幼儿已经能够对节奏鲜明、生动形象的的节奏具有了感受和反应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音乐活动能力都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了。因此,幼儿欣赏音乐最适合的方法,是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加入创造性的的身体表情、动作等,帮他们理解和感受作品,并锻炼能力。

一、主题性音乐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的测试

测试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了幼儿园两个平行班,实验应用的为A班,共30人,其中,男16名,女14名,平均年龄3.51岁:对照班为B班,共28人,其中男15名,女13人,平均年龄为3.61岁。两组样本均身体、智力发育正常。

测验内容:包括表情识别、情感观点采择任务、情绪解释能力、混合(冲突)情绪理解、基于信念和愿望情绪理解五个部分。

测试结果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以及实验班的前后测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在混合情绪理解、情绪原因解释、观点采择等及在愿望、信念等情绪的理解能力都明显有提高和进步。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在观点采择的任务中,没有明显的差距,他们的对情绪化词汇的运用能力都在提高,对故事里的主人公及故事人物的情绪状态都能够很准确的体会,这个现象说明,幼儿对他人感情的理解和移情能力都是发展的,可能是只在这个阶段。不过,在情绪原因的解释任务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平均分差距就很大,尤其在高兴及害怕的的解释原因上明显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就是实验班通过主题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对角色的扮演和理解中,准确到位的理解到了人的情绪,并能继而明白导致情绪产生的一些原因,也因此,实验班的幼儿得分高于对照班幼儿。

实验班幼儿在混合情绪理解的任务当中取得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班。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但对比差异我们多少能够扑捉到接近真实的原因:实验班的幼儿在主题性的音乐游戏活动当中,对于音乐的曲调变换等节奏交替,一些比较聪明的幼儿就能敏感的扑捉和发现同一音乐的旋律不同,里面包含着有情绪的交替变换,甚至能对不同的情绪能准确的命名并给出准确的原因解释。可能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使得实验班的幼儿能在混合情绪理解的任务当中表现能稍微比对照班好点。

有研究资料表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其预测、解释以及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会愈来愈强,而实验班幼儿对故事里的人物情绪的引发及细节能准确回答,具备愿望和信念的理解能力,大概有这方面的原因。还一个原因是,主题性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其具有故事性的音乐旋律及音乐游戏活动甚至音乐本身,都能激发幼儿能较好的感受和体验到基于愿望和信念所产生的情绪,还有,游戏活动中对角色的扮演发挥等也都能促进幼儿能更好的感受和发现他人的情绪状态。

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实验班幼儿的12课时为期四周的主题性音乐游戏活动,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肢体动作锻炼等等具体活动,使得幼儿对情绪的感受和领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比对照班的幼儿在情绪的理解的程度上更加准确也更加深入,作用和效果都很明显。不过,在表情识别的任务中,两班幼儿没什么差异,对于这个现象,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在这样的一段事情内,基于幼儿词汇及生活经验的问题,情绪化词汇对幼儿的生活影响和干预,作用是比较缓慢的。

二、对幼儿园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开展教学的建议

在我们的实际过程中,对幼儿开展的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时教师通常都是采取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如弹唱歌曲、讲故事或运用多媒体等等方式。不过实际上音乐教育中的表演、律动等等,都是静态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的。因此,主题性音乐游戏的课程中,教师要选择好合适故事的音乐、足够的场地、丰富的道具等等,以使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此外,教师的成长也很重要。教师的成长只有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发展。所以,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纲要》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要求是:“遵循操作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让每个幼儿在幼儿教师适当的帮助下,按着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

三、小结

主题性音乐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要不断创新方法来促进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传芳.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卢玲,王琴.幼儿园情绪教育活动的教师支持性条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沈晓娇.浅析国内外幼儿音乐游戏创编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14.豆豆发芽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十四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体验用滑音唱法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画有轮廓的纸、粗水彩笔。

(2)音乐《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师以小老鼠的角色导入,谈话引题。

1.师扮演小老鼠,模仿老鼠的形象动作,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

师:吱吱吱,啊,谁来了?快躲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吗?

2.引导讨论,了解特征。

提问:(1)你们知道我最怕谁吗?(猫)

(2)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最怕猫吗?我最怕猫身上的哪些地方呢?(爪子、牙齿、眼睛等)

3.启发想象,理解歌词。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把猫的样子给比画出来。

师:有一天,我梦见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我要用这只神奇的画笔把猫画成不会抓老鼠的猫!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呢?

(2)师边范唱歌曲《老鼠画猫》,边在画纸上画出歌词中唱到的猫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引导语:多谢小朋友们帮我出主意,我小老鼠现在就开始画猫了!

二.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边唱歌曲边画猫吧!)教师指着画面,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学唱歌曲,着重练习“小老鼠”和“胡子翘”的滑音唱法。

2.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哎呀”一句的含义。启发幼儿唱好歌里几句能表现小老鼠很得意的样子的歌词。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说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动作表达。

师:现在我用这只神奇的笔把你们都变成小老鼠,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跳吧!

(重点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来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要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做出来。)

5.尝试加称词“哈哈”、“嘻嘻”、“呵呵”等来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1)提问:我们画了一只这样的猫,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们得意的时候会怎么笑呢?(哈哈、嘻嘻、呵呵)

(2)尝试将衬词带到歌曲中完整演唱。

A、幼儿唱歌词,老师唱衬词。

B、幼儿分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唱衬词。

三、以音乐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15.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苹果 篇十五

培养幼儿学会按数取同等数量的东西。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通过把标记好的食品进行分配训练。

让幼儿学会怎样按种类把食品归类。

活动准备

小筐(贴上1——5数字卡片)

月饼、粽子、汤圆

货台(小桌子)、食品(袋、盒、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猜猜今天咱们要做什么游戏那?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师:原来宝宝们都认识这些好吃的啊!那宝宝们都说说除了这些好吃的,你们还吃过什么好吃的啊?

(用语言和物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食品导入

师:教师拿出月饼、粽子、汤圆。那宝宝们认识这几样好吃的不啊?老师要问问您们这几样好吃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都是过什么节日吃的?答对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品尝哦!

师:宝宝们知道的好多啊!那么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以食品奖励的诱惑,来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回答。)

三、游戏导入

1、小超市

师: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开了个小超市,你们看看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可咱们的货台都空着那,咱们一起把货台摆满好不好?

鼓励幼儿互相讨论,仔细观察,大胆的去摆放或结伴,组队的方式都可以。

(要求:把食品分类摆好、摆放整齐,并说一说。)

2、购物

师:小超市已经开业了。由老师来当售货员,然后宝宝们来购物好吃的。

(要求:仔细观察小筐上的数字卡,按数取同等数量的东西,宝宝操作时,老师要注意幼儿操作过程,并指导。)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面对死亡的话题下一篇:温馨提示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