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2024-09-14

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17篇)

1.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一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佛山市第九小学 黄艳碧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

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2.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二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 并力求参与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学习效果更佳。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 要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 在“想”字上下功夫, 学会设疑、释疑。在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时, 充分利用挂图及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 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 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视听结合, 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以读激情, 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方法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素, 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 就需要教师适时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反复实践, 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 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 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 读懂各类文章, 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 通过外貌看特点, 理解语言知特点, 分析动作抓特点, 体会心理明特点, 对比之中想特点, 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而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 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 即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 我就精讲一段, 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学会给文章分段, 概括段意, 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3.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阅读教学 ; 培养 ; 学生 ; 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20-01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學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四、培养自学的习惯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四

现在知识日新月异,只有终身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方可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人的一生中接受教师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可以说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是来自吸取外界的信息进行自学。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数事实证明,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即管用一辈子。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1、“引”。

在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引导得当,教师要遵循因势诱导的原则,适时提出问题,如:在新知识出现时提出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设问,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设问,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情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方面。并且创设的问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问题要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跨度适当,不能太难,当然也不能太简单。(2)所设问题要遵循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所设问题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离开教师的“引”是不可能的。“引”的方法一般有这么几种:①教师的启发性语言;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自学思考题;③一些思维性较强的练习题,④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自学的兴趣进入自学的境地。

2、“放”。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把教师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从大变小,最后消失”。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一年级开学初就要明确地把这一宗旨告诉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以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在具体的教学中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要能创造性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问题,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学习方法,认真设计教案、学案,充分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的暴露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呈现、方法的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规律上,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怎样自学。要想培奍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课堂教学要大胆地放。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如果你相信学生能学好,你就不会讲到底。实践也证明,放得越好,学生学得越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课堂教学上的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否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3、“活”。

课堂教学大胆放了,学生的思维便能逐步“活”起来。要想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质疑问难,相互讨论,多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

例如,小学生在组合图形的学习中,识图困难,特别是对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更是搞不清楚。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上了一堂通过实际橾作的自学辅导课,让每个学生都分别带一个用纸做的圆和边长与圆直径相等的正方形.圆和正方形一面是白的,―面是阴影的。课上,让学生根据这两张图形,摆出若干种求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图,摆一种,列一式,学生可高兴了。都想着与别人摆得不问,课堂气氛活跃,全班共摆出20多种不同的图形,有的图形连教师也没有想到。课堂教学上把小学生的思维搞活,使他们在每个问題上大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多”。

多渠道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能力。趣味数学课是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一种好办法。学生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箕方法后,教师可上一堂计算“土豆”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趣味课,让学生自己琢磨,如何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感兴趣的,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当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方法并非容易的问题。要求学生养成“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作业要独立”和“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数学书籍和报刊,开展课外数学学习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5.初中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五

[作者] 张掖市党寨中学

[内容]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问题在学科教学中的内化。自学能力往往反映了学生素质中的诸多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效率、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这里谈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四个步骤。

一、明确自学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层次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和教材降低难度、由易到难、逐步培养的思想,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层次。首先,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①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的问题。②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写作时间、背景和作者的有关问题。③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划分估落层次,在老师的下概括段落大意。④能说出中心思想。⑤对课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问题。⑥能复述课文。其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三、四学期要求学生:①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较浅显的文章的结构层次。②能写出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③能有根据地说明教材特点。④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⑤能出题互测。最后,在达到第一、二层次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五、六学期能够:①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画出结构提纲。②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初识文章的特点。③借助参考书自译文言文。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⑤联系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

有了这样一个层次设计,每个层次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在规定的学段内完成,训练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二、模仿性训练主要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步骤,通常的做法是:在讲一个新单元或一类课文前先出示这类课文的学法,即自学的步骤。例如:在第一层次古诗单元可以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五步学诗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诗题的意思;抓诗眼,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语诗意,体会并描述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对照出示的方法,讲析文章。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而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自学古诗。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步骤,同时对照讲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相对独立性训练主要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导自学的思维方向,强化有意注意和自学能力。可以根据相应的目标与层次设计自学表,由师生商议填写自读目标、自读要求,对自学课文从标题、作者,到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的(或有侧重的)覆盖,然后由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自读课文,可以解决文章的一些主要问题,经受锻炼并初步具备“丢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独立性训练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的训练。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可灵活设计训练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征是“丢掉拐杖、独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册《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提出自读的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书。

3.阅读后,就工具书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成一张表,使人一目了然。

4.说说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5.谈谈读后感。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借助参考书得出答案,谈出感想,便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6.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六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不能照搬照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自己的学中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因而,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启动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启动发现欲望”,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造欲望。

当新旧的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不一致时,学生便会产生感受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问题。对问题的认知需求,就形成了创造的欲望,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维持平衡,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探求的情景里,如果教师再给以期待性的语言,会立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发现的活动,因为学生在自尊心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奋发。

如《麻雀》一课,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伤害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了启动学生产生强烈发现欲望,深刻体会“母爱”的力量的强大,在教学中,我从课外引进出示危险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危险”的词义,体会到往往是在某种情况、某种原因下有对自己生命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才构成“危险”。那么,《麻雀》一文中,小麻雀就面临着这种生命危险。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把这危险的情况读出来,读给同学听。”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读懂“危险”的情况,情况越是危险,小麻雀生命岌岌可危,那么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孩子的母爱精神就越能打动学生,学生越学下去,思维就越活跃。

二、凭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无论识字、阅读、听说、写作,都离不开创造,因为要表 达,就离不开阅历、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创造。语文的学习以大量的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只有旧的相类似的信息的重新组合,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小学课本中有部分词句不那么浅白易懂,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揭示其中的内涵,使学生领悟这些词句的语中之义,言外之音。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那个青年跟游鱼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我让学生想像当时青年画鱼的情境,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学生竟说到:“我觉得青年画鱼跟游鱼融为一体,就像《全神贯注》中罗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跟女塑像融为一体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他忘记了,心中只有鱼„„”由于学生理解了“融为一体”,再加上想象和联想,于是创造性地领悟了句子的内涵。理解文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查字典,查资料,揣测图意、文意,联想、想象等方法。在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发展想象力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因此“飞”与“夺”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题。当然,学生的题目不如课题精确、恰当。反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便提出了不少问题。例;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感到这个课题很好,能引人入胜。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 2 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那些人,那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则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 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读写成了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山羊说完就走开了,此时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中有想象狼因为平时干尽坏事,恶有恶报,最后饿死在陷阱里;有想象狼被猎人发现后,活捉了送到动物园里去了;有想象老山羊离开后,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陷阱前,一起教训狼等。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如教《泸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泸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泸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有的同学说:“泸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泸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有趣地进行着创造的尝试。

想象的对象是生活中存在的,但尚未感知的形象,是有待创新的个体。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7.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自觉、主动地学, 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具体事例, 如华罗庚、高尔夫、爱迪生、张海迪……许多自学成长的经历, 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 从思想上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基础, 以达到鼓动、激励的效果。

兴趣是激励学生的最好老师。学生如果从感性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喜悦, 积极性就会高涨。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兴趣。在我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童话故事, 读一些精彩的课文片断, 念一些优秀作文, 有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外书籍和课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从书中既获取了知识, 又获得了快乐, 自动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二是增强激励机制。每当学生自学兴趣被激起之后 (自觉读课文、看课外书籍的人越来越多, 佳词丽句积累越来越丰富) , 我就及时表扬, 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不时还在班上交流、竞赛, 看谁读的书多、佳词、精彩片断积累得多, 班上自觉的氛围营造起来, 学生自学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同时, 这也是一种自能习惯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致自知, 达到“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 培养真能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一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带着问题读课文, 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 积极思考;在听课的时候,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生怎样的评价, 使学生有种好奇的心理认真听课, 这样学生就有了种动机, 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二是自我探索, 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预习中, 学生通过初步的探索, 明确了什么地方自己已知道了, 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懂, 心中有数。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听课就更认真, 由被动变为主动, 与老师产生共鸣、默契, 积极主动的学习;三是教给学生“圈、点、批、注、记”学习方法。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既要细心品味课文的脉络、精华, 还要对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或段学会圈、点、批、注、记, 进行认真思考, 反复琢磨, 品出味来, 提升对课文理解的层次, 久而久之, 学会了阅读的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四是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设疑, 这是自学能力的深化。古人说:“学贵有疑”,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 疑就是要求在精读课文, 思考揣摩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去钻研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样就学得深刻, 便于讨论研讨。当然这样的要求很高, 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做到这点, 但作为教师必须朝这个方面去引导, 逐渐去实践, 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也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延伸。学生在学校得到了老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后, 运用到课外阅读上是非常适用的, 也就是由教师的教会变到了学生的学会, 是课堂的延伸, 也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目前我们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 各科题海挤占了大量课外时间, 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 造成一部分学生课外不读书的坏习惯, 致使课外阅读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加强课外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中, 接触各式各样的文章, 让他们见多识广, 有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还可能提高学业成绩。

8.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八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9.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九

单位 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 姓名 于 娟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功能上来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语文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智力的开掘和发展,思想道德情操的净化和提高,几乎都包融在阅读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课文、多角度评价人物,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批判性思维;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总之,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另外,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训练创造思维的成分,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承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功能上来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语文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智力的开掘和发展,思想道德情操的净化和提高,几乎都包融在阅读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识字、释词、理解文章内容:浅层——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思路和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深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老师还只是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停留在上述的“浅层”这一层次上,很少,甚至是没有注意到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具体的需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按照由浅入深,从理解到创造的顺序,精心地设计问题,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相机诱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课文、多角度评价人物,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训练发散思维,就是要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侧面思考问题,善于进行多向思维,通过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一篇课文,若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就能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对于课文中的人物,特别是文学作品中那些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若能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去评价这些人物,往往也能取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某教师在通讯《冰河英雄》这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她给学生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请你们从多角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凝神片刻之后就纷纷争先举手回答;“以前都说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没想到也有威廉斯这样舍己救人的英雄。”“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威廉斯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这一次飞机失事使他成了一名英雄。”“威廉斯舍身救人,他是个英雄,但我认为他也是一个罪人,因为他的死将使他正在调查的那家银行的案件难产,如果他的死使那个案件无法告破的话,那会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样的,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玛蒂尔德”这个形象,学生可以褒,也可以贬;“夏洛克”的行动,可以否定,也可以肯定;“周朴园”这一人物,可以找出其凶恶狠毒的兽性,也可以找出其怀旧、脆弱的一面。不强求答案的统一性,这就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自由翱翔,是创新机制的披挂形式。

二、巧设“空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无限时空,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学艺术的“空白”,就内容来说,是指老师未明确的部分或暗示的东西;就时间来说,它又是指教师在一堂课的课中或课末,留给学生思考、回味或想象的“空白”。训练想象思维,要求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使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经历,在其头脑中独立思考、想象和创造出新形象。如有位老师教《连升三级》一课,结尾时他留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这些荒诞的事儿,你们以为是确有其事,还是艺人虚构?倘若是真有其事说明了什么?假如是虚构,意图何在?”这样引导目的是使学生思考的注意力从辩其真假,引向究其用心,于令人发笑的故事中去领悟深刻的哲理。但这位老师却引而不发,留下空白,任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创造。

三、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难,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敢于质疑,注意从众多可能思维材料中进行选择,以突出分析性、条理性、正确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教材和教参中的内容有不少地方是值得商榷的,甚至还有些地方存在明显的遗漏或错误,让学生向课本发难就是为了使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于否定权威和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如某教师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表示异议。他认为,作品中“淡淡的哀愁”不一定与“四·一二”政变有关,也许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这个观点,当时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不以为然,但这位教师却予以鼓励。事后不久,语文权威刊物发表文章谈及《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时,其观点竟然与这个学生的观点吻合。像这种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而发现其中的“非”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创造性的思维。

总之,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掌握一些训练的方法外,还要求我们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生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灵感。另外,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训练创造思维的成分,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我们真正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科学训练,我想我们是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0.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发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二、走出求同的圆圈,训练思维的多向性。

多年来,阅读教学因受《教参》等教辅资料的影响,教师的思维被圈住了,学生的思维随之被束缚了。要想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教师必须率先走出求同的圆圈--摆脱《教参》等资料的束缚,从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入手。比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懂得: “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都不理自己,认识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它能不能帮人们做事’”就戛然而止。虽然答案是正确的,学习目的也已达到,但学生的思维却被限制在了一个圆圈内。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其思考的结果会是多向的:或它们成了好朋友,或成了竞争对手,或啄木鸟、蜜蜂、青蛙成了公鸡的帮助对象……像这样引导学生由果导因,从发展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显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思维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类,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学生,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教学《新型玻璃》,教师可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学生挑剔:“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你认为这五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吗?谁能发现其不足,就发给‘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就授予‘智慧星’称号。”整个课堂立即热气腾腾,有的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何惧刀划?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还可节约能源呢!有的说: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次的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的光线,岂不一举两得。有的说:若能对吸热玻璃进一步加以改良,使它像空调那样易于人工控制,方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就更加完美了……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还需要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如此一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挖掘教材空白,启发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空白的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进发出来。如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这是个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可启发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同类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又如教完《跳水》一文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孩子被救上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有从孩子角度说的,有从水手角度说的,有从船长角度说的,还有从猴子角度说的。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阅读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袤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能力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逐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1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十一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更佳。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要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在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时,充分利用挂图及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方法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适时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反复实践,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而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即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我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这是形成学生过硬自学能力的必要前提。而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因此,我坚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反复练习,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向其他同学介绍他(她)的经验做法,促进全班同学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杜热乡第二牧业寄宿制学校)

快乐识字,妙趣横生/宋美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要达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信息社会,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做到大量识字。多年来,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费时低效、枯燥乏味,学生也厌学。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导学,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一、激发兴趣,乐于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师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想象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贝”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课堂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猜谜语、小组合作、游戏识字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例如教学“尖”字时,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上小下大”。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编谜面,让大家猜。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留心生活,巩固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反复识记,让所学的字经常重现于学生眼前,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只有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处处把字识。

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商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问家长或老师,最好是查字典解决。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三、教给方法,轻松识字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湖”和“蝴蝶、蜻蜒”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虫”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虫”字旁表示与“虫”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虫”字旁的汉字了。

运用这种形式识字,能把认识事物和认字联系起来,利于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也易于区分形近字字形的细微差别,既学会了新字,又巩固了旧字。形声字的特点被学生一点一点地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乐土。

12.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关键之处要讲清

定理、定义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讲清, 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谁都知道二次方程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但就不一定清楚要使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 需加a≠0这一限定条件。其原因就是讲课中未体现出这里a、q、c也是变量, 当a=0时, 方程就不是二次的。学生只习惯于把x、y看成变量, 把系数a、q、c看成常量。这种思维定式反映了学生分析能力太差, 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辩证观点渗透不够, 只注重了死的文化知识的传授, 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在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可导致分析、运算的正确与否。例如:解关于x的方程:mx (m-1) =m (1-x) +3 (3x-1) , 把方程变形为 (m+3) (m-3) =m-3, 求x值时易考虑到 (m+3) (m-3) 的值是否为0, 但就不易考虑到m=0时的情况, 从而错解。这种现象在数学运算及分析过程中时常遇到, 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错误结果, 如果出在自学中, 又很不容易被发觉,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严谨性的培养。

三、要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比学会演算一道题要强似千万倍, 我们的教学中, 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 努力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关于圆心角、顶点在圆内的角、圆周角、弦切角 (特殊的圆周角) 及顶点在圆外的角的度数定理, 学生都知道它们的结论, 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就不甚清楚。这些角的共同点是都与它们所夹的弧的大小有关, 不同的是它们的顶点所在位置不同。

在这五种角中, 圆心角是顶点唯一确定的角, 是关于圆的最特殊的角, 也是研究其他角的基础。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到无论什么问题, 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抓住它的实质, 而不是它的表面现象。重要的是, 要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 有的地方很明确地提到了这种方法, 如从正比例函数到一次函数的编排顺序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中注意这种研究方法的传授。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充分利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练习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会做多少题, 而是要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内容, 做到学懂会用。要做到这点, 靠题海战术是不行的, 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 却是巩固知识, 开阔思路的好办法。例如:在△ABC中, ∠B=2∠A, 求证AC2=BC2+AB·BC。此题有多种做辅助线的方法, 可利用相似三角形证, 也可利用切割线定理证, 还适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证。通过证明, 学生复习巩固了知识, 开阔了思路。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题目, 可变化其条件或结论, 造出新的题目, 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 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运动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例如:⊙O1和⊙O2相交于A、B两点, 经过点A的直线CD与⊙O1交于C, 与⊙O2交于D, 经过点B的直线EF与⊙O1交于点E, 与⊙O2交于点F。求证CD∥EF。可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变两圆相交为两圆外切或两圆内切证同样的结论, 也可改为四边形ABCD中AB∥CD, ⊙O1分别与AD、BC交于E、F, 且A、B两点在圆上。求证:EFCD共圆等。这种变化后的题目易解。既开阔了思路, 又节约了时间。如果能经常坚持这种训练, 认真探索解题规律和技巧, 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3.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三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和工具,在各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工作中应用之广、作用之大,已为人们所深知。计算机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它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极快,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

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传授给学生太多的知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还得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的掌握,其实都是靠自学获得的。从古至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一生中有所作为,是与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分不开的。学习不是学生时期的阶段性行为,而是一生的事。曾荣获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院士,九十岁时还在书房读书,研究他一生热爱的微分几何学。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举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明确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只有经过自主学习和不懈努力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学习掌握。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科特点少讲精讲,重质量,重效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学生对计算机一般都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我将课前制作的一个带有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演示文稿给学生播放观看,学生感觉神秘有趣,产生了好奇心,于是自己也想动手尝试制作。学生通过看书、想象、讨论及教师指导完成了各自的作品。继而我又组织同学将各自的作品在展台前放映,相互对比,让他们思考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好胜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查阅资料,与同伴协作研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定向

所谓目标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设定的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让学生明确下一节课的任务,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例如在讲述windows资源管理器时,我给学生设定的目标是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两种方法进行文件的选取、复制、移动、查找和删除操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很快抓住了重点,做到了有的放矢。经过多次训练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重视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靠看书学习,不去动手操作,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计算机课堂不该成为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XP附件功能时,我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文件,这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上机的质量,我还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时,我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各科成绩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Excel”菜单功能算出总分、平均分,按平均分进行排序、单科分类汇总、筛选出及格与不及格学生名单等。这些看来只有教师才能做的事情,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动脑思考。通过创设这样的主动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经常在实验课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学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学生最初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如果不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就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如在学完每一章节后,采用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使知识系统化,力争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5.合理运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其实,提高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机房开放方式,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既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给学生自学计算机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五笔高手》,学习使用flash的《Flash学习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将开发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测试软件放在网上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辅助教学软件自学,并可利用测试软件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除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新奇想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表彰奖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想培养出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4.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四

笔者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结构。然而,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如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即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是好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导“疑”。预习能为听课做好准备,也是获得上新课主动权的最佳手段。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预习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学生通过预习,找到疑难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难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中每个Module的Workbook里面都有一篇比较长的Reading text,这些Reading均是课本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在实践的几年中,所带的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月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主要通过培

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牛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助,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我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做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做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②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③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践效果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践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本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变得爱思考爱发问了。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15.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五

一、让学生学会课前阅读教材,奠定学习基础

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源泉。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能够进行严谨的分析、综合,能够理清关系及顺利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自学数学教材首先要建立在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读懂材料,从而弄清题意,形成清晰的表象。特别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文字题时,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无法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更不能挖掘出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指导阅读数学教材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以下环节:(1)让学生对当节学习内容进行粗略阅读,可以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要求他们在几分钟之内粗略地将教材阅读够一遍,并能够对当节课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解读。 并让他们找出当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让他们在系统学习之前,对当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避免学生整节课都不知道在学什么的情况。(2)让学生对当节学习内容进行细致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习方法,让学生品味领会,逐步训练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要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变观念、换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而非灌输。要学会采用提前设置问题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进行探究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进行独立演算、进行合作讨论及深入探究。这就要求在设置问题时,不能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还学生自主权,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让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反思,质疑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给学生证明自己的时间和平台。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当老师。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都认真地对教材进行了研究,并对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有了全面把握。充分做到了嘴动、手动、脑动,极大地挖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高效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反思

学而时习之。这就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材,弄懂所讲内容,还要多做对应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才不会出现“一听都懂、一做就错”的局面。教师不要改变过去的习题布置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适当地布置作业,作业题型的搭配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就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基本的知识,还要能够让他们在习题中得到拔高。具体可以设计成为概念理解题—基本计算题—分析证明题—拔高题等这样一种阶梯式的形式。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陷入低效练习的境地。要让学生在做题中完全消化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并让他们准备错题集, 对做错的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做到及时反思。

四、注重自测自评,完善知识结构

自测与自评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里既要使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要使学生发现有待努力之处。在一节课后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自测与评价,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同样,当一章学完后,也要求学生作出总结,归纳出本章的要点,立足于教材,让学生由局部认识整体,由特殊认识一般,从本质上把握其内在联系, 抓住共性,总结知识规律,掌握规律,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解决数学中的疑难,从而在自学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6.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09-01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独立地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自学能力:

一、以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从反复朗读课文中产生激情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境界中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对有图片的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四、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五、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

六、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17.浅谈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七

羊场中心小学————韩艳

新时代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自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的过程里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以及学生的接受和调整是最为关键的。本文从小学四年级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自学方法两方面来研究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养成。

未来社会是实施“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年轻的一代要真正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竞争的考验,最需要的不是接受现成的真理,而是树立不断探求真理的信念与勇气,学会不断探求真理的方法。

从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不知努力,怕吃苦,缺乏自觉性,教师留的作业都不爱完成,更不愿自己主动学习了。教师们要花大量时间督促、检查学生作业。显然,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实社会,大家感到借助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好坏。

一、学生分析

中年级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但教师也绝不能包办代替。中年级学生脑子里条条框框少,敢于提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进行引导,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认真分析教材中哪部分适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适用于哪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就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能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展,学生适用更多的学习形式和方法,如:讨论、实验、参观、采访等,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学会学习。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目标,多角度、多渠道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且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此阶段,中年级还要向高年级过度,因此,培养四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培养学生自学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学,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学顺利、有成效地进行。

二、教师指导帮学生 学生调整促自学

主动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培养独立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要把握扶与放的度。自主学习不是一下子就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从“他主学习”

到“自主学习”要有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慢慢地把方法教给了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1、常规教学成习惯

学期初,教师就提出要求:新学期要自己预习、练习和复习。学生准备预习本、练习本和复习本。教师批阅后提出改善意见,并向全班展示做得好的作品,学生据此调整自己的自学策略。

(1)课前热身充分预习

学生先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完成词义、读音、句义分析,让学生理清对话情景,发现问题。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

(2)课堂操作重点练习

① 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的词、句型、对话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游戏、情景对话、故事改编、任务等活动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② 练习时教师鼓励学生所思考,所提问。比如一些学生在预习Unit 2 My Schoolbag时提出:为什么书包不叫Book bag而叫Schoolbag呢?又如预习Unit 6 My Family时问“为什么Doctor是职业但是却不是相应的动词加‘er’变成?”③ 最佳小老师:带读、课文翻译、音标发音、单词拼写分别进行比赛,评出最佳小老师。

④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字典。在学分类单词时比如食物、家具等等主题时学生可以自主扩大知识面。

⑤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读课文;教师在板书时有时故意写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3)课后应用深化复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作业。在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做书面作业(即课堂家庭作业),用以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在高级阶段,主要让学生做应用性的作业。如观察作业,实验作业,实践作业,以便和规律的思维分析和创造活动相结合,深化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文的需要布置以下任务:

① 调查(文具、朋友、家具、食物),② 画图(颜色、教室、家居、食物、玩具),③ 手工制作(字母内容制作电脑键盘、单词头饰和单词卡片),④ 剪裁(身体部位制作木偶),⑤ 搜集照片/图片(外貌特征、家庭成员、职业),⑥ 漫画改编(运用主要句型及单词针对课文对话情景画漫画,改编对话内容),⑦ 写小短文(教室、朋友、家居、家庭、晚餐)

⑧ 出试卷(每单元结束出一份包含听力内容的完整试卷)

学生在复习(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自主总结,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另外,在期末复习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根据在考试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各单元主题相关的单词与句子,总结重、难点词句。

2、单元测试求提高

教师从学生的单元测试入手,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优势,认真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而确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让每名学生写出具体可行的“超越目标”和“单元测试的反思”。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出几个小问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1)你对这次单元综合练习的结果感到满意或不满意,让学生用笑脸或哭脸表示。

(2)在这次测试中你肯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你愿意说说吗?此题让学生写出成功和不足之处,边上还有葵花和含苞欲放的花朵图标作装饰。

(3)提个醒,下次测试中要注意的地方,定出下次测试的目标。

(4)家长寄语,让家长参与反思。

这几个问题就像和学生聊天,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多数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自学方法。如,一个学生在确定自己下一个学习目标时写到:“下个单元的综合测试中我要回家好好复习,听清教师说的每一个字,不分心,希望我能再得一次我想要的分数。”这个学生并没有强调自己得满分,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分数。还有的学生写到;“我希望在下次的测试中争取单词题不错”。也是根据自单词题容易出错的毛病提出的目标,这个目标很小、很具体,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对学习更有兴趣,再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鼓励,把目标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会确定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

另外,我还举办了“关键阶段”主题家长会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学习方法交流会”,“看谁的学习方法好”等活动,给学生讲解“遗忘曲线”等科学知识等等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提高。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上一篇:党群政工例会制度下一篇:会计学生外出实习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