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2024-11-07

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精选13篇)

1.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一

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及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在科研及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产学研长期科技合作关系,联合申报国家、省部级及厅局级科技计划项目,攻坚克难,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科技合作,不断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形成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2、在人才培养方面,甲方乙方共同组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合作办学,共同构建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创新体系,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使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岗位。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实训结束后,甲方应向乙方提交学生实训的证明和评价。

3、乙方学生在甲方实训期间,甲方负责对实训学生进行日常考勤管理、业务管理和劳动安全管理,并指派工程技术人员协助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有将实训学生的违规行为及时通报乙方的义务。

4、抓好实训学生上岗前安保知识、操作规范培训,不得安排超越实训学生年龄体力和专业知识所能承受的工作,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5、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6、为乙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结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出建设性意见。

7、根据甲方的具体情况和乙方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为乙方的兼职教师。

8、对乙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教学工作给予指导并协助进行市场调研,为乙方提供最新行业市场信息。

9、有权与乙方实训学生签订保密协议并要求实训学生严格遵守。如由于实训学生违反保密协议,甲方有权将其退回并追究法律责任。

10、在对外发布信息中,甲方有权使用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名称。(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积极协助甲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甲方需求,协助甲方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实施发

展规划。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决策。

3、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攻关,协助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乙方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甲方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甲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甲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根据甲方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甲方提供优良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甲方定向培养学生。

9、乙方学生在甲方实训期间,乙方应加强实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实训学生在实训期间及实训结束离开之后,都要遵守甲方保密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甲方的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不得私自复制或泄露甲方商业秘密的文件或文件副本。确保实训学生在实训结束时将属于甲方及实习学生从甲方借用的技术成果的资料及介质一并归还给甲方。但经甲方同意提供给实训学生留存备份的除外。

10、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乙方有权使用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名称。

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期六个月,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4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四、其他

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项目及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2、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一项目协议。

3、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4、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2.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100所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本文重点阐述和分析了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1 办学体制机制背景

辽宁省教育厅与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签订共建协议, 确定了学院同时接受省教育厅和锦州石化公司的双重领导、以教育厅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政府层面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基础和平台。在学院领导班子组建上, 辽宁省高校工委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 采取“双向任命、双向考核”原则, 按“5+2”模式组建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企业培训中心主任, 从源头上解决了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在运行层面上的沟通协调问题, 奠定了政、企、校三方联合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从顶层设计上形成了高职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共享, 人才共育, 校企共管”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2 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

2.1 企业目标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出台相应文件, 允许职工有计划地参与学院骨干校建设, 帮助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并为学院设立教师访问工作站, 同时选派技术人员携带技改项目到学院企业项目工作室进行研发。把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学院南校区, 在高职教育上实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计划、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统一, 在企业员工培训上实行教学资源、师资配备、机构设置、干部调整、培训功能和设备投入的统一。建立企业培训中心、企业项目工作室、教师访问工作站的联动机构, 通过“一中心、一站、一室”的运行载体, 实现校企互动、互融、互建的“三互”联合体, 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 实现“领导班子融合、产教融合、教学与培训融合、校企文化融合、人才培养与实习就业融合”的建设目标。

2.2 学院目标

学院建立企业项目工作室, 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出台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科研激励相关规定等相关政策, 使教师获得企业专家培训、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接受企业技能鉴定、在教学实验实训等方面得到更多机会,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 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三双” (“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力量整体增强, 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并将公共课教师按照所教课程面向的专业, 纳入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一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师资培训统筹计划中, 突出专业适应性, 实现师资培训全覆盖。

3 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

3.1 通过实施“三动”策略, 多渠道培养“双师”能力

一是制度启动。学院围绕骨干校建设目标,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安排专项资金462.8万元。开展青年教师质量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培养工程, 创新了“引、聘、训、评”闭环培训系统。制定教师参与企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及技术研发等实施方案, 出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办法, 有效促进了“双师”能力提升。二是项目牵动。以“三双”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 按照学院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办法, 建立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任期考核机制。优先选拔选派承担项目的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培训、出国进修, 在项目建设、课改立项、科研项目上给予政策、待遇、资金的支持。三是大赛促动。将技能大赛、教学竞赛、参与企业“状元杯”大赛、参与企业职工技能鉴定四种途径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 用竞赛促进课程改革, 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增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3.2 通过采取“三种”方法, 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第一种办法是学有所获。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 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骨干校建设大讨论, 统一思想, 理清思路, 推动项目建设。

第二种办法是校企共建。借助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与企业形成三种对接机制。一是专业共建机制, 组建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二是校企互派交流机制,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 校内教师定期进入企业教师访问工作站, 顶岗实习;三是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论证建设方案, 共同制定建设标准, 共同进行现场管理。

第三种办法是以培强师。学院着力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载体、注重“实际、实效、实用”上下功夫。学院在培训经费上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 保证师资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依照中石油内控体系和标准实施, 由过去走马观花式实习拓展到菜单式培训、跟岗式培训、进站式培训、承担式培训, 形成了师资队伍培训培养上的动态管理机制, 有效促进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骨干校建设三年中, 学院和企业紧紧围绕“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这一主线, 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 外引内培, 深化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激发和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基本上形成了专业素质强、结构合理、适应骨干校建设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3人, 建立由322人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请其中194人参与学院教学管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4%;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为94%。骨干校建设期, 涌现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2个, 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 省级名师1人。

5 收获和体会

5.1 科学规划, 准确定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之初, 学院就对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并立足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面向学院实际, 科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提出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的战略构想, 并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助推建设进程, 保证建设效果。

5.2 全员参与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学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骨干校建设, 在所有教师中设立教师个人““4+1”规划项目 (改革一门课程, 参加一项实践, 完成一项横向课题, 与企业人员一对一结对子、联系一家就业单位) , 形成人人参与骨干校建设的局面。通过这一举措, 使每位教师了解骨干校、参与骨干校、建设骨干校, 形成骨干校建设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加速了师资队伍建设进程, 提高了建设质量。

摘要: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的基础上, 结合创建国家骨干校的要求, 提出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 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的战略构想, 阐述了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

关键词: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战略目标,战略措施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教高函[2010]27号.

3.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三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过程

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是以真实工作的实训环境为目标,引进相关企业,建设集“教学、科研、营销、管理”为一体的企业,最终实现人才共育、人才共选。

建立实训基地,能够形成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突出加强对学生技能培养,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发展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科研能力、教学资源以及企业的最新设备、技术资源也能实现共享。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可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习。所以,建立实训基地需要循序渐进。

一、第一阶段,拓宽视野,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

1.成立校企合作部门

校企合作部门负责校企合作活动的推动,为校企合作和文化互融提供保障。

2.科学选择企业、产品

(1)坚持以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为立足点,以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切入点,选择合作企业。

(2)选择企业文化深厚、技术力量雄厚、加工设备精良、产品工艺多样化的企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选择互补性较强的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增进各层面生产知识,全面锻炼技术能力。有利于教学课题的可行性、稳定性和连贯性。

3.处理好产品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课程调整,将企业生产的各环节融入课程中。兼顾课题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注意产品在课题教学中的作用。找准合作定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第二阶段,贯彻实施“入企办学”和“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形式

“入企办学”主要是指学校以“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到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满足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的需要,也开创了产教融合、文化互融的全新局面。第一步是利用教师带领学生入企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教师向生产一线靠拢;第二步是利用暑假时间,派遣教师特别是实践经验少的青年教师直接到企业生产一线培训;第三步是选拔优秀教师助推企业科研、科技创新工作。

“引企入校”,是把企业标准、岗位标准、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学生所学的就是企业一线正在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与这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机制。引企业生产和管理制度入校,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引企业培训入校。

开展“入企办学”和“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有:

1.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企业实训,将原来在教室中进行的实践课程改在企业内进行。

2.企业实训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

3.学生进行实训,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原则等,熟悉企业的内部管理。

4.专职教师在驻校企业顶岗锻炼,企业位于学院之中,为教师顶提供便利。

5.校企双方联手对外开展职业培训,校企双方合作。

6.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标准、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本校特色教材的建设工作。

三、第三个阶段,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建立实训基地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摸索更多的合作模式,构建“学院+科技园区”、“专业+大型企业”、“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专业+校办企业”、“专业+行业协会”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筑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更好地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建设实训基地

按照“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和学训一体的要求,改造和建设学训一体楼,第一批计划建设2个学训一体实训室,并逐步加大规模,最终形成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校办企业型等多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基本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社会培训与服务需要。同时,与企业合作,依次建立稳定的校外實训基地。

2.建设师资队伍

实施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工程,实行“双薪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开展职业教育综合能力培训与测评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教学团队。

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产教融合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围绕盘山景区及天津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自身实力和行业企业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服务项目。加强与区域内特别是蓟县经济开发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4.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教育培训

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操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需要的组织机构免费提供教育与技能培训。一方面,整合行业企业的有效资源,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资源库建设深化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建设“网络学习中心”。扩大社会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巩固培训成果,为在校生和各类培训人员构建网络与远程教学平台,提供网络在线课程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将教学、互动、交流、评价融为一体,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5.深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扩大订单规模,提高订单培养的人才质量。按照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融入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改革。

四、结束语

“引企人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产学研深层次合作的一个方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吴汪友.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构建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2):19-21.

[2]辛峰.关于高职院校商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9(3):16-18.

4.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四

甲方:九江市港城学校乙方: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798610联系电话:

九江市港城学校是在我市“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和九江城西港区建设开发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目前,学校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88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0%)现有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129人。是九江市城区发展西进的桥头堡,是九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学校建设的样板,也是开发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江西建设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建设年产500兆瓦多晶硅片生产线,建成后年产预计将达150亿元。工厂座落在九江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外锦锈大道,占地面积345亩,是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拥有世界当今最先进的多晶硅太阳能晶片的制造工艺、技术和设备。公司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具影响的光伏企业。为了探索学校教育、企业发展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密切校企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建,旭阳雷迪做大做强,港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特签订本协议(意向)书。

一、明确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师生综合素质,加强文明学校建设,加快旭阳雷迪的发展,倡导“文明在校园、文明在企业、健康成长、和谐创业”,推动我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围绕民族精神、道德建设、法制安全、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增强企业员工和全体师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双方共建、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资源,推进港城学校和旭旭雷迪共建工作,共同实现学校、企业共建双赢目标。

二、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统筹校企资源、制订计划、建立制度、指导监督、组织活动、宣传推广。

顾问: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部综合(考核)科科长、九江市港城学校党支部书记袁靖清

组长: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九江市港城学校校长袁志武

副组长: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九江市港城学校工会主席宋增先 成员: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九江市港城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卫国

三、开展丰富的共建活动

(一)甲方为旭阳雷迪提供优质服务:

1、对旭阳雷迪员工子女转学就读提供便捷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无论从何地转入,无论成绩如何,一律接收入校就读,为旭阳雷迪安排员工子女就读排忧解难。

2、为旭阳雷迪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优化企业文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配合企业做好市场调查、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

3、开辟企业家庭教育咨询渠道,定期向企业发放教育资料,为企业员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针对员工子女学习成长状况提出合理化、个性化的建议,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旭阳雷迪的服务项目。开展植树绿化、科学生活、文明企业创建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到企业参加环保、免费家教等活动,为企业搭建文化宣传的平台,提升企业知名度。

5、组织学校与企业的联谊活动。邀请企业代表来我校观摩学校文化艺术节、庆“六一”、庆祝教师节、迎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与企业合作组织文体联欢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交流与展示。

6、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征求对学校教育发展和共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乙方为港城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1、带头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尊师重教表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教育的良好风尚。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为学校改善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力所能及提供帮助。

3、监督检查学校工作。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

4、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所。

5、由旭阳雷迪筹资成立旭阳雷迪教育基金,定期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未尽事宜,双方可在本协议(意向)书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协商、联系。

本意向书一式两份,双分代表签字生效。

九江市港城学校(章)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5.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五

[ 08-11-20 10:32:00 ]

作者:金旭东

编辑:cw2112549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至关重要。结合作者在浙江台州玉环地区为学生开辟实训基地、联系就业单位、以及在企业管理见习学生的过程中,对如何妥善处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能力培养

笔者于2006年10月至12月期间,为开辟学生实训基地,联系就业单位。在这两个多月里,笔者先后跑遍了玉环的七大开发区,走访了近70家企业,并与10家企业签定了就业协议,同时也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作了一点探索。浙江台州玉环地区的企业简介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较为优惠的企业政策,浙江省台州市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内跃为全国制造业的中心,而面积仅和武汉市青山区相当的玉环县拥有三千多家大中小企业,成为加工工业的密集地。玉环地区的企业大多数是私、民营性质且各具特色。规模较大,行业内较为著名的有: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齿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小,但其产品却远销海外的有:浙江益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十家企业规模都在中等以上,如双环齿轮集团,其产值已达6个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亿,该集团是我国齿轮零部件制造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这些企业中有三家生产数控机床、六家零配件生产产家,以及生产齿轮的双环齿轮集团。

1.1 玉环地区企业的员工结构和学历层次特点

玉环地区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员工的平均知识水平偏低,多在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大学毕业生非常少。如:浙江双环齿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60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和技师18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200人左右,中专学历700人以上;又如:浙江玉环艾迪西铜业有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85%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公司计划3~5年内,将中层管理人员全部换成大学毕业生。因此,企业对人才(特别是高职、大专类毕业生)需求较大,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1.2 玉环地区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玉环县的企业大多数为民营性质,早期发展迅速,但后劲不足,究其原因是其员工的知识水平偏低,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居多,中专技校的学生亦不常见,稍有文化基础的人一般在生产一线锻炼几个月就升到办公室或管理岗位了,学历稍高的大学生则少之又少。机床上的操作工都是农民工,排工艺的人员一般是具有多年经验的技校生,而设计人员则是花高价从国有企业挖掘过来的。

玉环县的企业已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公司的高层及一线管理人员认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至少需要具备三年的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才有可能成为中层或一线的管理人员,新进人员必须熟悉各个生产环节,才能迅速成长。于是许多公司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

特别是玉环坎门机床厂,该厂是浙江台州地区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创建于1983年,厂区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职工人数200余人。玉环坎门机床厂主要生产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卧式车床等产品,年产CJ06系列仪表车床2万余台,各类数控车床1000余台。该厂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从企业今后的发展来看,需要大量在公司各岗位上轮岗锻炼过的机械类专业的产品营销人员,他们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工作,要有基本了解,但不要求精通。公司并不看重学生们在进厂半年内技术上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而是看重学生们经过半年轮岗锻炼后,在自己的专业上是否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

1.3 玉环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反响

企业对接受学生实习以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反应较冷淡。他们认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效益为先,新进人员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还考虑到: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了工伤事故,谁来负责?相关医疗费谁来出?产品报废了,谁来付成本费?机器损坏了,维修费谁来付?学生实习结束了,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去留无法控制,企业有何回报?

所以企业认为给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地,是一件回报小、但投入大而且还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1.4 玉环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反响

因生产产品性质的原因,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为一致,希望学生所学的知识最好毕业就能用。但是机械类知识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各企业重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的原理和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图能力;画法几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几门基础课程必须扎扎实实。比如说数控专业,十来家企业和在玉环的学生都指出学生所学的华中数控编程系统与玉环各企业不相适应,这些企业多数使用广州数控和北京的系统如KND(凯恩帝)及UG软件等。但是作为接受过数控专业系统理论教育的毕业生应该做到遇到不同的系统(不管是法兰克还是西门子)都能编程。另一个是对刀具的选择,首先要对工件的材料及刀具的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掌握选用原则。浙江益新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玉环金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都强调了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机械类的学生首先要会识刀具、会磨刀具;二是工艺、工装;三是要会识图;虽然各行业以及不同车间的工艺、工装各不相同,但工艺的总则性是一致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原则,然后融会贯通;要掌握图纸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零件表面粗糙度以及工艺基准,一般来说编排工艺比做设计的难度更大,并指出大学里讲授工艺的教师其实并不懂得工艺,建议授课教师先到企业实习,因为加工工艺随产品的不同灵活性较大,并且最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在夹具设计方面,多数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其夹具是自行设计的。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从多方面积累知识和能力。如在天元机电车床上的夹具不是学生所常见的三角法兰盘式的,而是改进成圆锥形的,工作时依靠锥度顶紧工件,使用起来更方便。相对于这些基本能力的具备,双环齿轮集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则更高一些,学生在该厂实习20天后必须经过点检(铲刮)、操作、调试和故障诊断四关考试。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不足之处

(1)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知应会的理论没有掌握好,识图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平时缺乏训练,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实训课内容太少,时间太短,有实习或者实训但不排除走马观花式的,加上实验设备不足使得很多学生没动手的机会。

(2)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专业划分太细,限制了知识的延伸。理论基础课课时太少,如坎门机床厂就提到了学生学习了CAD,但真正要其画一个完整的图时还有困难,讲授不够深入,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并质疑学期末每个学生是否能有其真正的作品。

(3)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些技术人员多次提到课程太多,讲授时只能蜻蜓点水,机械、电气均未深入,且给学生留下的未知点太多。两年时间太短,使得学生学机械的零件图看不懂,学电气的编不出一个像样的程序,更有甚者,接触器、继电器看见了不认识,更不会接线。

6.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 篇六

2014年6月10日

校企合作解决方案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现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互认挂牌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1.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XXXXX学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根据需要在学校挂牌设立相应的“XXXX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可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项目合作。

2.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企业优先录用学校毕业生;

3.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4.企业协助学校建立校内企业实训工作室,让学生体验全真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5.企业为学校提供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技能大赛的赛前辅导。

(二)重点专业建设

通过“基地+基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产业基地,以学校为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协调、基础资源互通,实现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二位一体培养人才。

全面协助学校进行行业需求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构建等9步工作,将企业资源转化为专业资源,将学校教育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共同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级”,并授予相应的“角色等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专业内涵发展。

(三)学生实习实训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企业每年承担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基地进行1-2个月的校外实习实训。企业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内容,生活环境,校企双方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课程实习采取“1+1”分段教学模式,保证校外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习结束后,企业为学生组织相应技能认证考试。

2.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指派专门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为学生开设职业导向训练相应课程,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四)订单培养

1.双方共同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中,根据企业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企业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同时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满足合作班级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合作专业的部分教学实训任务,积极为合作专业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近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与学校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2.企业配合学校对双方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五)专业共建

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冠名“XXX超媒体设计师订单班”

实行1.5+0.5+1培养模式,即第1至第3学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第4学期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训,第5、6学期到工作岗位带薪实习,毕业即转正;

针对专业共建的院校,xxx公司将派遣项目经理参与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授课环节,具体方式根据校企双方协商达成。

(六)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学校可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实际工程任务一线,实际了解当前社会的技术主流应用情况、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技术细节、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由企业发放相关聘书。

(七)师资培训

为学校师资提供H3C、思科、锐捷高级网络工程师、Oracle软件开发工程师、Oracle数据库专家、鑫联华网站设计师、幸星动漫设计师培训,着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进行提升培训。培训结束获得相应技能认证证书,满足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培养的要求。

(八)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1.学校聘请企业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学校教学指导专业委员,教学指导顾问,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7.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七

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 属社会文化, 具有组织文化的特性。专业文化是指行业、事业以及不同科学门类的不同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 是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 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专业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专业建设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 是专业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 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甚至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成败。

2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特点

2.1 职业本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 每一个专业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岗位 (群) , 专业文化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理念都来自于相对应的职业。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职业本位的特征。

2.2 开放融合

专业文化源自于职业文化, 而职业文化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更新, 所以专业文化的内容要不断吸收职业文化的内容, 这充分体现了专业文化的开放性。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健康心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专业文化体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专业文化也体现了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

2.3 前沿引导

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前沿引导作用, 专业文化来源于职业、企业文化, 但是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职业和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应站在职业文化发展的前沿, 要将专业当前的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充分利用专业研究的优势, 把握专业发展的动向。

2.4 区域文化

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 具有区域性特点, 而行业、企业文化既具有共同性, 又具有地方区域性, 所以专业文化也体现了区域文化的特点, 如护理、助产等专业也要充分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人的心理、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3 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但是很多新建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所以对作为校园文化子系统的专业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高校专业建设水平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各高校往往只侧重于师资队伍、课程、实验实训条件、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经常被边缘化[2], 且很少有人从专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去关注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建设的灵魂应当是专业文化建设, 要将专业文化的建设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富有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产、学、研”结合, 可以吸收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所以专业文化与对应的职业文化是相互贯通的, 而要将职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中, 就需要企业、行业的深度参与, 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使校企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专业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态度以及团队的协作意识等, 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4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措施

4.1 专业理念的提炼

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理念, 是从事该专业的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理念, 但是通常都是隐性的。所以, 专业理念就需要校企双方人员合作, 共同进行提炼。

专业理念来自于专业所对应岗位 (群) 的职业理念, 因此要明确专业的服务方向, 要了解毕业生从事相应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等, 并从中提炼出专业理念。

例如, 助产专业培养的助产师, 在我国属于护士队伍, 但是助产师面对的孕、产妇和护士面对的患者是不同的, 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 所以孕、产妇并不是患者。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认为, 助产专业的核心理念是“助产的伙伴关系”, 助产师是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 在妇女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助产师的工作是对产妇给予连续照顾, 服务模式是以小组形式开展连续性服务, 由一组助产师照顾一定数量的妇女, 保证妇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产师可以全程陪伴, 并进行产后随访。

4.2 专业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

要将专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如开展专业文化教育, 建立专业文化建设专栏, 在教室、走廊、实训室、宿舍等设立专业文化学习园地, 设计专业文化建设活动项目, 开设专业文化建设专题网站等;设计体现专业文化的格言并进行宣传;结合专业特色, 设计专业标识, 形成专业的旗帜、徽标、工作服、学生服、图片的背景等。这些建设项目,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4.3 企业职业氛围的打造

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企业合作, 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 打造职业氛围。重点是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将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进行改造、建设。实训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 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规程, 产品按照企业的标准检测, 管理方式按照企业方法开展等。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充分体验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和企业文化, 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如护理、助产等专业实训基地, 要设计与医院一样的病房、ICU、产房等, 各种仪器设备也应按照医院要求摆放;机电类专业实训基地要按照工厂车间的要求进行布置等。

4.4 专业规章制度的建设

专业文化也体现在专业规章制度中, 这些规章制度确定了员工的工作规范、流程和行为标准[3], 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评价标准, 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通过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将行业、企业工作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将企业的员工规范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中等, 使专业规章制度体现职业的特点。

4.5 职业情感和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形成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工程师、能工巧匠等成功人士作报告, 使学生体会到创业、实际工作的艰辛;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汇报学习、工作经历, 帮助学生确立自己发展的目标和职业发展的前景;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大赛, 以赛促练,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接受失败的磨炼。

参考文献

[1]朱发仁, 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 2007 (4) :22-23.

[2]张长学.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东盟博览, 2011 (7) :71.

8.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八

关键词: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越发重视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为研究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操作、管理等提出可行性的分析。

1 当前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

1.1 自建模式

现在大多数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院校自筹资金建设实训基地。这种模式有利于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实训学习,易于形成校办产业,是实施产学研较好的建设模式。

1.2 校企共建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利用企业的设施基地,在企业建成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企业与学校良性互动长效合作的机制,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3 引资援建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国内外资金简历实训基地,基地多以资助企业而命名,企业可优先挑选毕业生到该企业就业或者企业委托学校方培养学生。这样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就业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1.4 订单式培养模式

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属培养协议,以合同确定用人单位为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2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不足制约了实训基地建设

据了解,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经费设立存在着困难。院校自筹经费占8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不到20%。资金不足制约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部分实训基地建设前期投入充分,后续资金不足,形成了虎头蛇尾的投资状态。

2.2 资源重复性建设产生浪费现象

高校办学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统筹不统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省级高职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但由于分属不同管理的部门,没有统一的规划审批机构,有许多重复性建设现象,同一区域相同专业实习基地重复建设,浪费了有限的经费。

2.3 实训基地结构不合理,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实训基地没有严格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设立,也没有紧密地与行业接轨,程序和流程有混乱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在实训课程上某些环节知识欠缺,并不能做到真正的与市场对接。设备的使用,实训项目的引入,以及实施后服务的跟踪,教职人员课时计算、酬金分配等管理上都存在着漏洞。

2.4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高校专业教师大多是普通高校毕业后不久到学校任教,没有较长时间的实际项目操作经验,平日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缺少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充分完成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工作。

2.5 学生考核方式过于传统

考核学生手段仍然停留在学生完成作业,授课教师给个评分。并没有以行业要求为标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对整个实训环节授课教师综合评定。

2.6 真实的实训项目匮乏,虚拟训练与实际项目有距离

引进真实项目不能单单靠授课指导教师完成,这样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政府、院校、系部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达到理想的贴近实际项目的实训基地。真实的项目才能使得实训基地真正的有意义。

2.7 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学生实习期间了解不足

各高校实训基地大多是“合同式”,仅依据合同提供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且基地变大较大,不稳定。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期间校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习表现和效果掌握不足。

3 实训基地建设模拟行业标准操作流程

建立施工模拟操作室,在操作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室内装修相关构造、节点、做法工艺等,了解水、电、消防等隐蔽工程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掌握熟记与装修构造相对应的材料常态样式 , 加深施工工艺的认识。

施工模拟操作试验室使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操作室备有装饰施工的常用器具,如开料锯、四面刨、电钻、 钉枪类工具与五金辅料等。在操作实验室老师指导下,根据教案上的范例使用施工工具亲自操作,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为今后直接参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打下基础。

学生与业主进行接触,了解客户的设计要求,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方案。同时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分配任务,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针对设计方案学生反复与业主沟通修改图纸,完成预算,直到业主满意为止。 组织装修施工队进场施工,学生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指导施工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学生经过全面了解了室内设计流程,培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最终达到毕业后即能上岗操作的目的。

4 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解决办法

4.1 加强投入,加快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统筹规划区域内的所以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工作

通过国家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改善企业设施设备,做到共同投入合作建设。选择业绩优良、技术领先、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并与一些大中型装修设计公司等签订“订单式”教育协议,实现学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

4.2 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学校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把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安排在企业淡季进行授课。

4.3 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挂职锻炼,到培训基地进行“双师型”培训,达到教学队伍中,既有理论深厚的专职教师,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精英。

4.4 改革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增加实训时间,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企业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4.5 采用项目教学课程体系

将企业的优秀案例及项目引入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现场参观等不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4.6 校企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教材建设,同时使用与企业联合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教材。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多媒体课件、大量的设计素材、相关设计法规、优秀设计案例等资料的教学共享资源库,后续并不断更新。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使用资源库资料,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在课程外提供优越的自学环境。

以行业标准操作流程为基础,按照“足够、配套、先进、高效、共享”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实训基地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力争培养更多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9.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篇九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1、能够完成专业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2、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专业对口。

3、实习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技术含量高

实习实训基地尽量选择规模大、经济效益、四新技术推广好的企业,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

2、开放性好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互聘,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基地还能提供对社会服务,包括培养技术人员和直接完成服务项目,既是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也是对外服务的基地。

3、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

10.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十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环境监测 生产型实训

2012年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监测总站(下称总站)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建设一个具备对外服务功能的集教科研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下称联合实训中心)。根据协议,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总站提供部分设备、技术、资质和技术人员支持,学校和总站联合对校内师生开展生产型实习实训服务,并对外进行第三方检测培训服务。2014年1月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对学生开展生产型实训课程。

一、建设内容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1)培养目标

联合实训中心旨在通过与实际生产过程接轨的实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采样工具,完成采样任务的能力和环境监测中的理化分析能力。

(2)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首批三个班共124名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参加联合实训中心的空气污染检测采样实训,在吸收液法、吸附法和膜过滤法三种采样方法中各选取了一种典型的污染物SO2、TVOC和PM2.5作为教学载体,以采样工作流程为依据设定了布点、采样、填写采样记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与实际采样过程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采样技能。

(二)教学组织

(1)师资配置

整个教学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与总站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总站技术人员提供标准和技术要求,专业教师将其转化为教学过程,并根据采样要求编制讲义。无论是企业专家还是学校教师,每人负责单个项目进行实训教学。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任务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每个任务实训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学生在接到采样任务后进行采样过程的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边了解污染物的特性,一边学习污染物的采样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采样原理和采样过程。完成采样后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填写采样记录,一边填写一边学习采样记录的填写要求,通过与实际采样过程相同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占30%,实践占70%。

污染物的采样和检测过程是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确定的,因此,对于将要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采样技能,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作为总站技术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通过考核。对进入联合实训中心参加实训的学生同样按要求参加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即由这两方面构成。

(2)过程性评价与考核相结合

实践部分共占总成绩的70%,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数据记录三方面进行打分,有SO2、TVOC、PM2.5采样和流量校准共四个任务各占15%,最后进行一次模拟实际外出采样任务的考核,占40%。

二、存在问题

1、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存在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仍不高、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缺乏保障等现状,许多家长与学生都希望中职毕业后能参加三校生高考继续深造,因此在实际参加实训的124名学生中,仅有约1/3的学生准备参加顶岗实习,其他學生均选择参加高复备战高考。虽然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但仍对学生参与实训的兴趣有很大影响,并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仍须加强

(1)师资配置缺乏稳定

总站技术人员在教学的同时仍然要肩负企业的生产任务,因此出现了人员周转困难的情况,而顶替的学校教师对企业的生产要求不明确,顶替的总站技术人员对教学过程又不熟悉,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硬件支持方面

学生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不同,实训需要的仪器设备数量大,使用平率高,并且教学过程中不免有些不规范的操作,因此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由于联合实训中心建在总站边上,离校较远,开展实训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交通问题。

3、实训特色有待提炼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出联合实训教学与普通校内实训教学区别不大,在联合实训中心的教学要突出与实际生产过程接轨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

联合实训中心运行之后,在学生实训环节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生产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实训室的生产功能。

三、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总站将在以下几方面保障实训中心的继续运行:

1、增加投入

针对实验实训需要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同实验设备,且实训要求的设备数量大,学校将于总站继续加大在联合实训中心的投入,为联合实训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

2、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为了保障实训过程的教学质量,确保为学生提供与一线生产相同的实训练习,学校将于总站共同建立联合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实训项目,提高教学水平。

3、发挥产学研功能

积极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及科研工作,为学校教师提供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科研场所,提高实训中心生产和科研能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联合实训中心。

四、总结

通过我校与总站共建的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的运行,学生环境监测技能显著提高,并可以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素质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减少了员工培训的时间,毕业生入职后不用再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虽然生产型实训中心的运行尚在起步阶段,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但已经朝着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光辉.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和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1.

[2]张青霞.构建产学研平台提升高职办学水平培养适用高技能人才[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3]许云峰、杨涛、田桂芝.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9.S0.

[4]曾爱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11.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十一

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机构,这是一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从专业角度 , 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通信专业与通信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通信类专业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合作建立专业课程 , 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通信技术研究机构,促进高校及企业通信技术人才加速成长。

1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存在的意义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信行业由于是一个技术发展超快,通信市场的变化快,设备更新快,唯有用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的方式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实验设备上企业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校的通信设备单靠学院出资来购买完全不符合许多院校的实际情况,即便购买了许多通信设备,很快也会过时。

2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组织的架构

校企合作专业分理事会是沟通行业、学校、企业等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商合作发展建设事项的机构和平台 , 必须构建起合理的组织架构 , 才能很好地履行分理事会的各项职能。校企合作研究机构是在专业分理事会的指导下,在行业市场的引导下,通过达成校企合作协议,以企业为主导,以长期合作和专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为特征,以产权机制为保障,以股份制为实现形式,以创造成员最大利益为目标的企业和高校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实体。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组织的架构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 :第一、它是教育与产业部门这两个相对独立单位之间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现代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结合,它既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要遵循生产活动的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二、校企合作研究机构是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结合。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其实质是使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设置应遵循学生导向原则、动态原则和区域原则。

3 校企合作通信研究机构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我们举办了五期《润建班》,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模式可使职业学院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4 共建研究机构的具体作法

校企共建研究机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在企业出资的帮助下负责研究产生专利产品或技术、研究通信专业课程设置和改进,企业把专利产品或技术在市场上完成商业化,高校可根据通信专业课程设置和改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跟上行业不断变化的步伐。高校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入股,企业为研发以及知识成果转化费用出资,参与投资以及利润的分配。校企共建研究机构作为战略联盟的一种,是一种校企合作组织,要素之问不仪有信息的集成、知识的集成、资源的集成、资金的集成,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复杂的委托关系、信任管理关系、利益分配关系等,因此,本质上,它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研究组织体,资源共享、信息对流和联动互进。

5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在通信专业设置和实践改进方面的优势

校企合作研究机构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根据通信行业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设置上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研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6 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共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机构的意义,介绍了共建研究机构的具体作法,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的优势,初步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共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机构的机制,与行业企业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

12.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十二

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授牌仪式发言稿

发言人:冯川

各位政府领导、各位学校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 大家好!

我是深圳学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川。今天是钟祥技校与深圳学智教育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授牌仪式的重要时刻,我代表公司向出席授牌仪式的各位政府官员、学校领导教师、社会同仁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球制造业将迎来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响应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在钟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学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钟祥市技工学校达成了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合作共识。具体合作内容为深圳市学智教育帮助钟祥技工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在共同建立新专业的过程中,深圳市学智教育主要负责实训室相关设备的采购、设备使用维护的技术资料,并且安排技术人员对钟祥技工学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系列课程的培训,提供后续专业建设合作平台,引进校企合作模式。

深圳市学智教育作为一家关注国内、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及科学知识普及活动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服务职业教育和科普教育,它借用深圳这个科技前沿城市阵地及一批职业院校、高科技企业、高技能人才,为破解职业院校尤其是基层中职学校在办学中一些难题,主要为学校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为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提供项目评估支撑,为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提供帮助。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建立,体现了校企双方大力发展职教,实施人才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决心与信心。校企合作、科技领先、百舸争流、方兴未艾。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实训室会培养出更多的工业自动化人才,可以进一步增进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校企合作是一条金光大道,预示着我们站在新一轮发展的更高水平,预示着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预示着我们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13.校企研究院共建协议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技术、销售、培训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企业在实现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专业实训,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化转换,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组织机构

(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机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电子信息产学研理事会

该机构开展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公关和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发展,作为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学校对企业的发展提高支持和帮助,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

(一)校企合作的任务

1、合作开展师资培养:企业为学院进行教师培训。每年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为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2、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各专业应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不定期邀请企业代表举办专业建设研讨会、讲座,每学年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考评。

3、合作开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提供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专业改选、实验实训环境改善等方面。包括:共建二级学院的建设资金、进入学校财务的建设实验实训场地资金、提供给学校用于购置专业实训及科研设备的资金。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发展校企科研开发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提供共同参与开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的机会。

5、合作开展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社会培训,加大学生与企业的参与;不定期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分为一级项目与二级项目。

1、一级项目

(1)合作培训方式

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用于我系学生实习,又用于面向社会的培训。

(2)合作生产方式

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可用于实际生产,又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实习。包括与校办工厂的合作。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方式

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或无需引进设备,合作研发企业急需的项目或技术攻关。

(4)综合方式

除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外,成立合作机构,合作的功能呈多样性:可提供给学生实 1

习;或提供面向社会的培训;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研发或技术服务。

(5)二级项目若合作金额超过一定数目的,必要时可申请为一级合作项目。

2、二级项目

(1)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联系企业,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但一般不列入一级项目。学校将对开发实习基地进行奖励,前提是实习基地要同时达到如下标准:与企业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每年能接收校我校学生实习;能派出兼职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能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接收学生就业。

(2)校企合作办公室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企业技术服务信息,提交给相关的院系解决,此类项目属于二级项目。由院系直接联系获得的此类项目,也需同时报校企合作办公室备案。

(3)企业对学校小额度的捐赠

包括奖学金(总额度在一万元/年及以上)、图书(总值一万元及以上)、设备(价值一万元及以上)、软件(总值一万元及以上)以及其它总值一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捐赠。

四、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原则与程序

(一)“筑巢引凤”,引进企业到校内原则

1、受校园环境的限制,引进企业的规模要适度,不能盲目引进。凡有以下特征的企业不可引进入校:

(1)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污染,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的企业;

(2)大型的生产企业,人员多、能耗大、物流量大的企业;

(3)产品不适合在学校生产的企业;

(4)生产、经营与各种运作与专业教学没有关系的企业;

(5)对在校师生安全存在隐患的企业;

(6)其它不适宜引进的企业。

2、非占用学校场地项目的引进

此类项目,一个专业可与多家企业合作,不存在重复引进的问题。但属性相同而会影响原有企业合作的项目,则要慎重考虑。

3、引进项目的重要原则是允许学生免费使用所引进的资源。引进的企业可不收租金。但需要收取运行过程中与教学无关的电费与水费、网络、电话等费用。若网络及电话不占用学校资源,可不收取该部分费用。基本上不允许重复引进。原则上一个专业不能有两家企业进驻学校,若确实需要,需提交论证报告,交校企合作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引入。

4、“筑巢引凤”方式引进的项目,学校基本不收取合作企业占用学校场地的租金,没有涉及学校参与的生产,学校不参与生产所得利润之分配。合作培训适量收其培训收益,以取得双赢为原则。企业捐赠资金100%用于协议所规定的范围内。

5、所引进的企业与专业对口,有利于专业或专业群的发展。愿意并且能够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训、技术服务、培训等工作。

6、企业具有规范的营业执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7、企业就个别技术服务领域内的项目要求学校帮助解决的,可视为二级项目,谈判时需双方确认技术服务成功后企业需支付的费用。

8、凡引进生产性的校企合作项目,能接纳学生在校内进行生产性实习的,需明确注明能同时接纳多少学生实习的人数。

9、凡引进培训性的校企合作项目,需明确注明一年内计划培训多少人。若不能在签订协议时明确的,应在协议中规定,每年应向校企合作办公室提供培训计划,包括开设何种培训班与总人数。

(二)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程序

1、谈判

(1)以院系或部门为主,自主展开与企业的谈判。涉及到要占用场地的事项要征得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同意。涉及培训收益分配的事项要征得分管培训院领导的同意。

(2)以校企合作办公室为主,从全校的角度出发,展开相关的谈判,谈判后的结果与相关院系或部门进行沟通。涉及培训收益分配的事项要征得分管培训院领导的同意。

(3)涉及科研、技术服务项目收益比例的标准,需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

(4)其他不涉及场地、培训收益、科研与技术服务收益的项目,在不损害学校利益的前提下,可由院系、部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等部门作为主体与对方谈判。

(5)需要由院领导拍板的关键谈判,在征得分管院领导的同意下,由分管或主管院领导亲自参与谈判。

2、签订协议

(1)校企双方需从合作目的、意义、内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方面撰写清楚。

(2)所签协议的蓝本由校企合作办公室提供,签署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或院系、部门领导先审阅,再由校企合作办公室审阅。如涉及到学院财务的事项要经审计处审计后方能签署。作为急需开展的项目,可单独举行仪式,由院领导或分管院领导在前面部门审阅后与合作方共同签署;一般情况下可在产学研全作大会上由院长与合作方共同签署,亦可先行签署协议再在产学研合作大会上补办签字仪式。

(3)若工作需要而来不及签署协议,必要时可签订意向书,待条件成熟时再签订协议。

(4)每年的产学研合作大会是与企业集中签署协议、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平台。产学研合作大会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会务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院办协助。团委、后勤办与各院系负责提供大会必要的协助。

3、立项

(1)若项目由院系主导谈判,需由院系指定项目负责人填报校企合作项目立项表;若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主导谈判,则由校企合作办公室通知相关院系或部门,由相关院系与部门负责人指定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立项报告书。

(2)由院系或部门负责人指定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一般项目组成员不适宜超过5人。若项目负责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或减少相关人员,经院系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获得批准。项目涉及多系部或多部门人员者,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与相关系部或部门负责人协商,安排有关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

(3)经系主任或部门领导批准,再经校企合作办公室批准及分管院领导批准。

(4)鼓励全校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非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担任项目组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需经分管院领导的批准。

(5)各院系的有关校企合作项目应在产学研合作大会上举行前一周便应完成立项的全部工作。每年产学研大会公布一次新的校企合作项目。

五、校企合作项目的监督考核

(一)校企合作项目的监督

1、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要敦促合作项目者落实各有关合作具体措施,并要求填报数据采集平台。敦促各有关项目负责人到期要提交的总结、项目总结、考核报告及有关的文字资料。

2、校企合作办公室要对项目进行跟踪,对项目签订协议后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要向校企合作办公室及质量监控办公室进行汇报,若迟迟未能落实措施,校企合作办公室与相关院系或部门采取措施帮助落实。

3、系主任是校企业合作的责任人。负责教学的副主任要负监督责任,负责本院系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实进行监督。

(二)校企合作项目的考核

1、项目实施过程若经以下程序认定:

(1)项目负责人填写按人事处制定的报表,项目负责人本人要初步计算项目负责人及团队中的各人在实施项目中所花的时间。人事处将其纳入双师队伍计划对其项目进行跟踪。

(2)凡纳入上述双师建设计划的项目组成员,人事处需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关的酬金。

(3)项目负责人若对上述部门所作出的决定不服,可向人事处提交仲裁申请,人事处将建议院长召开学术委员会议,项目负责人可为本项目的实施进行答辩,人事处将对审核结果作出说明,学术委员会对此将进行表决仲裁。

2、我系每年都要制定本系的校企合作计划,原则上我系都应每年至少有一个校企合作项目。

3、每位专任专业教师要做好项目计划,原则上每位专任专业教师3年内应参与一项校企合作项目。

4、项目的考核程序如下:每年产学研合作大会举行之前,由校企合作办公室发出考核报表交由各院系,各院系将其发至项目负责人,一周内需填报完毕。院系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核并给予评价。三天后全部回收至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三天内需汇同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教学质量办公室对项目进行考核,分管该项目工作的院领导需对考核进行认定,认定后上报院长并于产学研合作大会举行前正式公布。

(三)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

1、对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

(1)协议履约情况:

对照协议各条款,检视协议履约情况。

(a)未能完成协议所规定的条款,视为不合格;

(b)基本完成协议所规定的条款,视为合格;

(c)较好完成协议所规定的条款,视为良好;

(d)出色完成协议所规定的条款,视为优秀。

不合格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向校企合作委员会报告,详细说明未履约条款的程度、原因,并作出整改计划。

2、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达到院系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我校驻小榄办事处收集回来的项目)的评价

(1)企业未能提交任何项目实施的文件也没有任何佐证材料的视为不合格;

(2)企业提供项目已启动但尚未完成任务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的视为基本合格;

(3)企业提供项目已完成的文件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的视为良好;

(4)企业提供项目已完成的文件并作出优秀评价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的视为优秀。

3、若项目具有综合性(如生产+技术服务、或培训+生产等),各相关项目均可作出评价,最后以其中主要合作项目作为评价依据。

(四)校企合作的总结

引进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尤其是校企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产品,尽可能为学院留下产品样本,系部要对此进行追踪,并进行编号,建立电脑档案,留下相关的文字与实物档案。

(五)成果的推广

1、校企合作办公室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成果档案,技术成果提供给科研处通过校企合作的教改成果提供给院长办公室。

2、院长办公室需动态地掌握校企合作的情况,随时根据动态情况反映在数据采集平台及校园网的学校情况介绍之中。

3、教务处与高职教育研究所注意及时收集校企合作带动人才培养的经验,适当的时候

组织校企合作方面的研讨会。

六、奖惩制度

(一)合作项目的奖励

(1)对于引进企业捐赠设备的,并按相关程序计入我院资产的,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报告,按捐赠设备等价价值或资金总额进行计提,作为引进人的奖励。

1、属于一级项目;

2、项目考核为优秀;

3、接纳学生实习达到接纳能力100%;

4、若项目属于综合性项目,其中技术服务功能、培训功能、生产性功能的考核均达优秀;

5、项目取得省级以上的技术奖励;

6、充分利用合作平台,在校企业合作项目上有突出表现,包括双方在对方兼职、培养双师、有突出科研成果、培训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等;

7、项目具有相关的技术论文和教改论文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二)惩罚制度

与企业共建的校内相关合作机构,需注意为学生在校内实习提供有利条件。各系要根据合作机构的接收学生实习容纳情况,提早安排学生分批分时间段,开展实习。若合作项目具有供学生在校内免费实习而不利用却花经费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要追究组织者的责任,按行政责任事故处理。

计算机工程系

上一篇:202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实行网上报名下一篇:课程设计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