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表调查

2024-10-22

手卫生表调查(共15篇)(共15篇)

1.手卫生表调查 篇一

2015年下半年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总结报告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下半年共抽查12个科室,医生25人,护士25人,医技人员13人,保洁人员7人,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在指定情况下手卫生执行情况

(1)

接触患者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1次,未手卫生次数19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2%。

(2)

接触患者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45次,未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64%。

(3)

无菌操作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8次,未手卫生次数12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2%。

(4)

接触病人体液、污染物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65次,未手卫生次数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92%。

(5)

接触病人物品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4次,未手卫生次数1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二、手卫生情况

(1)

医生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9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6%。

(2)

护士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10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4%。

(3)

医技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6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50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4)

保洁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3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1%。

三、手卫生执行率情况

应该手卫生次数35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277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9%。

四、整改措施

1、课内加强手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大力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监控小组成员加强本科内手卫生监督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2月10日

2.手卫生表调查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产房医务人员15名, 医生5名, 助产士10名;参加工作年限:3年~10年;年龄:22岁~45岁;职称:初级~高级。

1.2 调查方法

1.2.1 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过程包括产妇进入待产室待产到产妇进入分娩室分娩全过程, 产房助产医务人员在产前检查及接产前按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洗手, 完成每一次洗手或手消毒的方法、步骤及洗手时间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时不对医务人员提供任何手卫生的相关信息。

1.2.2 采集手标本, 细菌培养

对准备助产的医务人员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附录B中《手卫生效果检测方法》进行标本采样, 由专业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检查方法进行接种培养。整个操作过程, 检验人员衣帽整洁, 无菌观念强, 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1.2.3 手卫生合格率计算

细菌菌落总数 (cfu/cm2)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 (cm2) 。

1.2.4 手卫生依从性计算

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实际进行手卫生次数/附合手卫生指征要求次数×100%.

2 结果

随机调查结果显示, 产房医务人员在接触产妇前洗手8例, 占53%, 接触产妇后洗手14例, 占93%.洗手时间≥15 s者5例, 占33%, 手卫生细菌监测合格率约44% (按标准≤5 cfu/cm2) 。

3 讨论

有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医务人员的手上带有大量的细菌, 特别是产科, 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病原体多而复杂, 助产过程中侵入性操作较多等多种因素, 产房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提高手卫生水平, 产妇交叉感染的概率就会明显增高。本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接触产妇前的洗手率约为53%, 此结果令人担忧;接触产妇后洗手率为93%, 说明产房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对产妇的保护。产房医务人员手卫生观念淡薄, 依从性较差, 尤其在接触产妇前, 接触两患者之间的依从性更低。护士接触患者前执行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是保护患者至关重要的措施[3]。洗手是非常必要的, 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4]。本组洗手时间≥15 s, 占33%, 手消毒后细菌检测合格率为44%, 洗手达标率不高, 说明产房医务人员洗手操作方法和时间把握不正确。主要表现为洗手仍用固体肥皂而未使用避免二次污染的抗菌皂液, 有时仅用流动水冲洗;洗手的步骤也不符合要求, 遗忘清洗大拇指、指缝等部位;擦手时也存在问题, 共用毛巾、工作衣擦手等导致再次污染, 并在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监管。

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5]。以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RAS) 的流行、2009年西安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教训为例, 暴露出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最重要环节, 产房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是首当其冲之事。从调查中凸显出医院内应加强手卫生管理,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 制定有力的制度措施, 快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与正确率,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强化宣传培训, 提高手卫生知识水平。根据不同的人群与需求, 利用专家授课, 用大量的事实、数据, 讲授手卫生的重要性。平时利用制作图谱、简报的方式进行宣教, 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将手卫生纳入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责任心与依从性。 (2) 领导提高认识, 积极改善手卫生措施。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提供必要的清洁用品, 手消毒剂、干手设施, 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据有关资料显示, 使用一次性纸巾比使用消毒小毛巾、吹风成本最低、最合算。 (3) 开展手卫生成本效益分析。手卫生需多少成本?能给医院带来多少成本效果?对医院有何影响?对医务人员有哪些好处?通过国内外相关报道资料数据对手卫生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4) 感染管理科认真履行职责, 做好监管工作。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手的清洁与消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与反馈。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可将手卫生的用品科室与院方各承担50%成本, 每月对科室使用手卫生用品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反馈, 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 小结

手卫生对于干预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医院感染管理者应有计划地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水平, 并将其纳入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依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积极改善手卫生设施,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以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40-142.

[2]熊薇, 赖晓全, 徐敏.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3) :276.

[3]韩黎, 张高魁, 朱士俊, 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0) :1135-1137.

[4]马文波, 韩静, 李魏华.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8 (1) :65-67.

[5]冯吉, 周待春, 孙立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现状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3) :278-280.

3.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篇三

摘 要 目的: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保障医疗安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7名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并以取样后细菌培养的方式监测洗手效果。结果:工勤人员中51.35%接受过手卫生培训,24.32%掌握“六步”洗手法,64.86%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率为37.84%,接触患者物品及科室物品后洗手率为24.32%,72.97%的工勤人员认为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需戴手套,67.57%认为手有伤口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洗手合格率:导医员87.50%,标本收送员50.00%,卫生保健员26.09%,救护车司机为25.00%。结论:工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程度较低和洗手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培训,提高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关键词 工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洗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3

工勤人员与医护工作存在密切联系,是医护工作的辅助,工作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接送患者、收送检验标本、清洁环境、处理污物等工作时,直接或间接地与患者或患者物品接触,使他们的手成为细菌的携带者与疾病传播者[1]。本文旨了解工勤人员手

卫生情况,以此探讨相应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我院床位数357张,工勤人员37名,包括导医员8名,保洁员23名,检验标本收送员2名,救护车司机4名,男5名,女32名;年龄20~60(37.12±10.91)岁,平均36.50岁,工作年限0.75~16(4.83±6.02)年,平均3.50年。

方法:①问卷调查。采用自制开放式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状况。由感染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发放,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100%。②细菌培养。被检验人员洗手后五指并拢,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下棉拭子头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送验,标本置于37℃恒温孵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进行菌落计数。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以≤10cfu/cm2 为合格[2]

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检测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及现状:见表1。

洗手后检测效果:不同职别工勤人员洗手后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结果,见表2。

讨 论

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外界接触频繁,手部皮肤的细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身体其他部位多。因此,洗手是阻断病原体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3]。医务人员手部带菌已普遍引起重视,而工勤人员手卫生管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少系统的卫生训练[4],其洗手的依从性容易出现疏漏。因此规范工勤人员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实施教育宣传,普及手卫生知识:表1结果显示,当前工勤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而有效的培训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采取讲座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由专业人员现场示范,指导演练、模拟,并反复强化,不定期地督导检查,达到人人掌握,规范其洗手行为,改善其洗手现状,提高手卫生意识。

加强岗前培训,强化自我保护:表2结果显示,各类工勤人员中,导医员的洗手合格率最高。原因可能为导医员均为中专护士,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洗手频率高、方法规范,手污染程度轻。而标本收送员、保洁员、救护车司机均为临时聘用的非专业工勤人员,缺乏消毒隔离专业意识,虽经岗前培训,但由于长期不良习惯及观念上对规范洗手的不认同,且对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手卫生知识淡薄,工作中常不能按要求洗手,或用工作服擦手,故洗手合格率低。又由于保洁员的手,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污染严重的物品,无形中把自己的手变成了微生物的直接载体,造成交叉感染。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消毒灭菌观念、处理感染性垃圾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改善洗手设施,增强感染防护: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已充分认识手卫生状况对于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的作用[5]。而工勤人员受专业文化水平的制约,在这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不仅不重视手卫生与隔离消毒,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日常工作需频繁接触患者及污染物品,不仅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表1显示,工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将工勤人员纳入医院感染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洗手是双向防护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加洗手设施的投入,增设洗手水槽、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纸巾等。

加大考核管理力度,重视结果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督查,考核配制的消毒液浓度是否合格,每月对其手和擦拭过的物体表面及洗手前、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与考核挂钩。严格有效的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清洁舒适的环境,更成为医务人员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尤忻,胡文娟,徐燕.不同消毒剂对工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

3 李颖,武迎红,张丽洁.门诊患者手卫生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5-307.

4 王临冬,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监管、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2-43.

4.手卫生表调查 篇四

【摘 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查外科200名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59.00%,接触病人前、后分别是27.50%、64.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4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75.00%,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是80.00%,脱手套后为65.40%。结论: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待改善,要定期加强调查分析,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7-0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covert observation,before and after surgery,200 patients in different wards of medical staff before and after contact,contact the aseptic operation of blood and body fluids,patients after removing gloves hand hygiene rates.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was 59%,27.50% and 64% before and after contacting patients,48% before aseptic operation,75% after aseptic operation,80% after contacting blood and body fluids,65.40% after gloves.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in this depart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We should regularly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hand hygiene knowledge,summarize the experience,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and reduce the pain and economic loss of patients.Key words: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execution r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最易行的手段之一[1],简单而实用,但执行率较低。世界各国对手卫生均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地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我国于2009年4月正式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为了提高护理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对本院外科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外科病房200名医护人员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医生、护士、护士长。

1.2 方法 研究期间每天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逐一下科室,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采用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的调查要求及观察方法,观察医务人员是否按规范洗手,应该洗手次数和实际洗手次数或用快速手消毒液代替洗手,洗手指征掌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依据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观察人员是直接从各病区选取,调查前,对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掌握本次调查目的、计划、内容及操作方法,深入各病区多次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3]。观察者根据调查内容认真观察并填写调查表。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被调查的200名护理人员中,能执行手卫生中其中一项的118人,执行率59.00%,其中接触病人前执行率为27.50%,接触病人后执行率为64.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4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75.00%,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执行率为80.00%,脱手套后执行率为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讨论

3.1 手卫生现状 临床中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有很多,均不同程度地研究了手卫生情况对医疗工作的影响[4]。从表1可知执行率最高的是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而执行率最低的是接触病人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不曾洗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或两个病人之间的操作中不曾洗手,而是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操作或是完成多个病人的输液、肌注后才洗手。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不同护理行为时,差异较大,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手卫生的正确认识与掌握、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在面对较多家属的情况下,频繁洗手会影响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洗手监督措施也不够完善。

3.2 影响手卫生执行率的原因。

3.2.1 病?^及医护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指征掌握欠佳,缺乏洗手标杆,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对洗手的认识停留在理论上,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落实不到位。

3.2.2 洗手用具配备欠缺、缺乏人性化,洗手剂引起不适感,手卫生设施是影响手卫生执行的重要因素[5]。

3.2.3 工作忙时间紧,一般情况下工作量越大、操作步骤越多,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都是比较低的。

3.2.4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管理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指征、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洗手消毒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3.2.5 频繁洗手会影响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容易诱发纠纷。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因素并采用合适的手卫生干预措施。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强认知行为教育,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6]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7]等标准培训,使医护人员更全面、直观地学习到手卫生知识。各病区应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在科内展开手卫生继续教育培训,每月抽检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提高和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需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动员。加强宣传与培训,如开展演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洗手示意图并贴至每个洗手池旁,既便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营造浓厚的洗手氛围,促使医护人员牢固树立洗手观念[8],达到人人掌握手卫生知识,人人规范手卫生行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状况的认知因素,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确保医护人员具有足够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

3.3.2 加强监督管理 科室感染控制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科室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同时监督管理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并将监测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设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科主任、护士长应每日提醒监督大家执行洗手,不断强化,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行动起来,自觉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

3.3.3 完善洗手设施 要加强对各病区各类洗手设施的完善,配置便捷洗手设施和选择医务人员愿意接受的手卫生产品。各病区洗手设备要做到每日清洁或消毒。在手卫生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增加洗手池,配置符合要求的感应水龙头,有温水供应,安装干手设施,用按压式洗手液,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和快速手消毒液,落实手卫生规章制度。通过培训学习,制度健全,设施配备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大大提高了本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5.手卫生培训小结 篇五

1、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方案》的文件精神,院感科将重点法律法规文件印发给各科室,重点学习并记录,有《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

2、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于2012年9月18日,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手卫生培训及考核。培训人员达80多人次,尤其对重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逐一考评,现场打分,规范了无菌操作技术流程,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

3、第一季度院感监测及检查存在的问题反馈:(1)1—3月份空气、物表、手采样53份。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对在临床值班的科室进行了原因的查找,第二个月监测符合标准;(2)紫外线灯管测试:本季度测试灯管37支,其中妇产科产房损坏一支,其余测试均达标;门诊注射室的观察室紫外线灯管缺少不符合要求,目前总务科正安排装置,经测试合格;(3)病例监测:本季度查阅病历703份,未发生院内感染病例;(4)手卫生:统计第一季度各科室洗手液及洗手液的使用量,评价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对使用量较少的科室进行处罚,包括健之素使用量较少的科室。

4、改进措施:(1)加大检查力度,尤其重点环节的管理;

(2)对重点科室,进行蹲点工作,按规范执行,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6.手卫生知识 篇六

我们为何要洗手?

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菌数超过全中国的人口数。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

一些病毒可以在干燥光滑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以上。一些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以在门把手、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5个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到当天晚上7点,可以增殖到1千万个,三天后若无细菌死亡,则其可以布满整个地球。

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医务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您会正确洗手吗?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时,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而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往往会被遗漏。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 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小提示:

 图示中第2-7步即为我们常说的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手腕即为七 步洗手法。

 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 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果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非触摸式水龙头请用肘或感应开关水龙头,如为触摸式水龙头,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并用擦手纸巾包裹关闭开关,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再次污染。此外,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这些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擦手一定不要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应使用个人专用毛巾、一次性纸巾擦干或用干手器烘干。万一身边缺乏毛巾或纸巾,又没有干手器,自动“风干”也不错。

何时应该洗手

 《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5年最新版)》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摘手套后;

3、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6、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 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 请您记住二前三后、把好五关。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

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用什么进行手卫生?

1、普通手清洗剂――非常有效!可以清除手上绝大多数细菌。

2、快速手消毒剂――理想产品!可以更好的清除手上的细菌,并且非常方便。但需注意,如果手部有可见污渍时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优点: 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 洗手更有效

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 需要水和毛巾。

你还在用固体肥皂,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您会正确佩戴手套吗?

 手套的作用

1、保护自己:当接触血液,血液制品,分泌物,排泄物(汗水除外),粘膜和不完整皮肤时,手套形成有效的保护膜,防止手部被污染。

2、保护患者: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其它会接触病人不完整皮肤或粘膜的护理活动时,手套可以减少微生物从医护人员的手上传给病人,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照顾不同患者时,防止微生物从一个患者或物体上传播到另一个患者身上。

 手套的使用原则

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等或其他污染性程度高的物质;

2、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而需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伤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 手套的使用指征 清洁手套的使用指征:

1、手可能被血液、体液、患者的粘膜、分泌物所污染时应戴清洁手套。

2、工作人员接触传染患者时,做或配合胃镜、肠镜或类似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

清洁手套的选择:

1)非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采集动/静脉血、做支气管镜检查、更换湿性伤口敷料等可能发生物理性或生物性危害的职业暴露的操作中戴清洁乳胶手套;

2)一次性薄膜手套: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收集引流标本、清倒引流瓶内引流液、更换被血液、体液及粪便污染的布类(如床单)等操作时宜戴一次性薄膜手套。

3)无菌手套的使用指征:

1、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2、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时;

3、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如:插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术等)。

 手套使用的要求

1、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脱手套或更换手套时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当一次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取下手套并洗手。

4、医护人员的手部有破损时应先用防水敷料保护再戴手套或戴双层手套;

5、戴手套执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6、不能戴着手套直接洗手,因为洗过的手套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进入手套内;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患者,同时多项操作时,应按污染程度从轻到重,否则要更换手套后方可进行另一项操作(如:更换床单后进行静脉抽血就需更换手套);

8、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 戴手套能代替洗手吗?

有人认为洗手不方便,而采用戴手套代替洗手的方式。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APIC)的调查,有很多关于手套质量的可变性报道: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一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也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所以取下手套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一位专家在一个长期护理机构中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应该戴手套时的实际戴手套率达到82%,但应该换手套时按要求完成的却只有16%。事实上,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甲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机会。因此,不正确的使用手套是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10种情况需要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与患者接触后、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应洗手;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打开水龙头后,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涤液,均匀涂抹,搓出沫儿,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儿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以保证把全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要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办法搓冲五至六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三个环节不能忽视:

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二是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三是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

7.手卫生表调查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158名医务人员, 医生65名, 护士93名, 调查2012年5月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1.2 调查方法

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具体要求, 感染管理科人员自行设计表格, 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间上午08:00~11:00, 采用单盲法现场观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执行情况, 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整理调查表并统计汇总。见表1。

2 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 洗手的依从率较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高, 特别是操作后和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泌物后洗手的依从性高。医务人员总的洗手依从率为60.0%,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54.9%。护士洗手依从率为67.6%, 高于医生的46.8%, 护士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61.5%, 高于医生的43.5%。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

此次调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54.9%, 与李焕芝[2]报道的57.6%接近, 高于李六亿[3]报道的30.2%。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 (1) 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活动过程中, 工作繁忙是主观因素。 (2) 思想上不重视, 未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比如医生查房接触每位患者之间, 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的依从性差。 (3) 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 不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 (4) 洗手后干手问题无法解决。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 说明护士接受培训后手卫生的观念强。调查发现, 操作后的手卫生明显高于操作前, 大部分医务人员注重操作后洗手, 自身防护意识强。没有认识到手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对患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手卫生是双向保护, 操作前的手卫生是为了保护患者, 操作后的手卫生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

3.2 加强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的行为习惯改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要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分次分批培训。重视对新上岗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手卫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培训时需详细讲解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方法, 并配以图示。培训后每人现场进行洗手操作, 给予打分, 纳入岗前考核成绩, 对洗手不合格的人员指出存在的问题, 使新员工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上岗时就掌握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正确方法。对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分批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全员知晓洗手的正确方法。

3.3 完善手卫生设施的配备

对所有临床科室、护士和医生办公室配备洗手设施, 重点部门配备感应式水笼头, 保证手卫生的场所;因肥皂不容易干燥保存, 处于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 更换成含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 既清洁保护双手又不容易被污染;配备纸盒和干手纸, 解决医务人员的干手问题。

3.4 提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医务人员工作中手细菌携带率为100%, 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30.4%, 携带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菌属、奈瑟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枯草芽胞杆菌等, 以上细菌多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值得高度警惕[4]。杨晓君[5]对180名医护人员手部带菌情况进行分析,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的合格率为95%, 明显高于“六步洗手法”的58.33%。治疗车、护理车、换药车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医生每人口袋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方便查房、检查患者时取用。工作中提倡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节约时间, 方便取用, 提高工作效率。速干手消毒剂以乙醇为主要成分, 密闭包装, 含有护肤成分, 对皮肤刺激性小, 使用方便, 作用快速, 杀菌效果好,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3.5 加强手卫生宣传, 加大考核力度

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的图示, 方便医务人员洗手时看到, 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认识水平。将手卫生纳入绩效考核, 实行奖罚严明, 对好的科室和个人在医院内网上公示, 予以表扬。对手卫生依从性差的科室和个人与奖金挂购, 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取得明显效果。

手卫生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手段, 国外有研究报道, 手卫生可有效降低>30%的医院感染发生。此次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为54.9%, 距离卫生部三级医院标准全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达到A级≥95%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卫生设施配置的合理、合格、方便是手卫生的前提和保障;多部门联合, 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干预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思想上重视手部卫生, 认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和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 以切断经手传播医院感染的途径,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伯英, 吴修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277.

[2]李焕芝, 毛亁国, 付建国,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9) :1858-1859.

[3]李六亿, 赵艳春, 贾建侠,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30 (5) :546-549.

[4]范文, 黄娥, 段六生,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9) :1845-1846.

8.手卫生表调查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及双向防护中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及干预主要基于大中型医院的开展,但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永和+夏港、东区社区工作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人。医生、护士的比例为1:1,所有医护人员取得执业证书。

研究方法:将永和+夏港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东区社区设为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改善洗手设施的干预;研究组增加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加强手卫生细菌学的随机监测进行干预。通过自制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了解干预前后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执行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是在参考卫生部医政司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手部卫生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

现场观察:社区各选1名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护理部主任4人为观察者,统一进行标准培训,以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卫生执行率(M),M=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社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当务之急。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借鉴国内外手卫生研究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双向保护的意识,形成手卫生的自觉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以社区负责人(医生)为组长、成员由1名监控医生、护士长组成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制定了《开发区医院手卫生规范》,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明确医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责任,并督促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并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影響和带动社区其他医务人员。

改善手卫生设施:增加洗手池,安装或退换为感应水龙头,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等。在治疗室、处置室、医生诊疗室内安装洗手池,安装或退换感应式水龙头,在治疗车、护理车及医生的诊疗台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同时反馈信息,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将手卫生纳入每季度的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患者询问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手卫生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进一步提高。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院领导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卫生设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质保障,全方位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教育和干预是有益的补充[3]。通过多模式干预,形成社区重视医疗安全的氛围,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项手卫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rej T,Anbdreas 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79:109.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9.手卫生规范 篇九

1、科室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科室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手消毒的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的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5.从病人脏的部位到干净的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的病人无生命的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

手套使用指征

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

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

2.接触污染物品时。.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

1.医务人员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时。2.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3.接触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病人时。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10.手卫生表调查 篇十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3年6-12月, 在精神科工作的154名医务人员, 其中医生48人, 护士106人。

1.2 监测方法

(1) 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采取随机、隐蔽式现场观察法, 依照卫生部颁发《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指征实施进行评价。对医务人员操作时段, 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手消毒剂与洗手液的月消耗量统计。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百分率

调查得出全院精神科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31.56%, 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 分别为34.80%和22.09%,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平均值低于50%, 见表1。

2.2 不同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百分率

5个手卫生指征中, 指征最低的分别是护士接触患者后, 医生接触患者前和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指征最高的分别是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医生接触患者后, 见表2。

2.3 手消毒剂与洗手液使用

2013年6月-2013年12月精神科住院总床日数为90 648, 洗手液总用量为89 000 m L, 平均消耗量为0.98 m L/床日数;手消毒剂总使用量为64 800 m L, 平均消耗量为0.71 m L/床日数, 见表3。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精神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不容乐观, 合格率、依从性百分率不高, 各病区、各类别医务人员在执行不同操作时, 手卫生执行也存在差异。手卫生5个重要指征的依从性百分率分别为医生和护士接触患者前 (15.31%和28.37%) 、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15.59%和17.35%)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18.95%和18.98%) 、接触患者后 (23.88%和15.71%)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19.08%和29.18%) 。此外, 接触血液、体液后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均不高, 说明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均不强。这可能与医务人员较多关注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 较少关注患者躯体症状, 并认为患者没有传染病就不必洗手, 或者因为自己医治病人较多, 工作繁忙, 没时间洗手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洗手不规范或不洗手, 必然导致致病菌通过手媒介传染给不同患者甚至是医务工作者本身[3]。本次调查还发现手消毒剂和洗手液使用量也极低, 这一方面与各个科室为了控制成本, 不愿领取充足的手卫生用品有关;另一方面, 与医务人员没有养成洗手习惯, 认为肥皂、洗手液及手消毒剂经常使用会造成皮肤刺激或伤害错误认识有关。

洗手是最简便易行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手段之一, 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4]。为了有效促进精神科医务人员手卫生, 要从多方面着手。在各病区医疗护理区域合理配置洗手设施,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用品, 如手消毒剂、洗手液、干手纸巾等方便取用。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技能与意识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工作场所手卫生宣传活动, 如洗手池旁张贴洗手流程图, 工作场所悬挂手卫生宣传画等,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在管理上,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及护理部不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查, 并完善和落实奖惩制度, 通过联合监管的方式, 使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 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随机现场观察法, 对医务人员诊疗活动过程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31.56%, 其中医生22.09%, 护士34.80%;手卫生5个指征中依从性最高的分别是医生接触患者后 (23.88%) , 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29.81%) ;最低的分别是医生接触患者前和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15.31%) 、护士接触患者后 (15.71%) ;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使用中平均消耗量仅为1.69 m L/床日数。结论:精神科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 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薄弱。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观念引导, 促进手卫生的规范, 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

参考文献

[1]田素芳,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3) :2888-2889.

[2]尚少梅, 郑修霞, 王宜芝, 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11 (6) :455-456.

[3]Raboud J, Sask R, Wong K, et al.Patterns of hand-washing behavior and visits to patients on ageneral medical ward of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4, 25 (3) :198-202.

11.手卫生规范试题 篇十一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3、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A ≤10cfu/cm

2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A ≤10cfu/cm

2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C)

(二、多项选择(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2、手卫生包括(ABC)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剂泡手 E 手消毒剂使用

3、手消毒指征(ABCE)

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E 无菌操作前

4、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ABC E)

A 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 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 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 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E 科室内擦手毛巾应一人一巾

5、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

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4、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5、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6、外科手消毒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8、卫生部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5 cfu/cm2。

9、卫生部要求: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cfu/cm2。

10、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 皮肤暂居菌

接触传染

两种类型。

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外科刷手不必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新生儿病房(室)入口处不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不用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4、《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6、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

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 性。(√)

7、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

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8、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9、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10、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外科刷手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

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

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

每日清洁与消毒。

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 答:(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进食或下班前

4、常驻菌?

答:指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

居者。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5、暂居菌?

12.手卫生表调查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瓯海区梧田街道所辖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3所诊所与医务室、21所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工作单位、职业、性别、学历、工龄、洗手重要性知晓情况, 是否经常使用手消毒液, 有无接受过培训, 标准洗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上限等问题。其中标准洗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上限为默写题, 其余内容为选择题。调查方式:组织医务人员集中发放问卷, 监督集中答卷并及时收回答卷。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

共有医务人员106名, 其中执业医师17名, 执业助理医师 (以下称助理医师) 53名, 乡村医生5名, 护士31名。男45名, 女6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60名, 大专以下46名;工龄<10年34名, ≥10年72名。

2.2 手卫生知识选择题的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一致认为洗手很重要, 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32名 (30.2%) ;经常使用消毒液擦手的48名 (45.3%) , 其中执业医师8名, 执业助理医师为15名, 护士为25名。接受过手部卫生知识培训的50名 (47.2%) , 其中执业医师5名, 助理医师15名, 护士30名。

2.3 手卫生知识默写题的调查结果

被调查医务人员回答正确率普遍较低, 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其中执业医师高于乡村医生, 护士高于执业医师, 工龄小于10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回答正确率最高, 详见表1。

3 讨论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我国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提供资料, 医院感染率为9.7%。手的清洁与消毒, 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是防止交叉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2]。本调查结果显示,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默写题, 护士回答的正确率较医生高, 医生中执业医师较助理医师高, 乡村医生最低。应加大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力度, 着重于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常规要求是在各种操作前后按科学洗手六步法,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刘素球等[3]认为消毒剂擦手与六步法洗手效果相比, 合格率为95.7%~100%, 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或无水洗手液。因此,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强化有效培训, 制定严格的洗手消毒和监测制度,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另外, 本次调查还可以看出本街道所辖60所医疗机构共有106名医务人员, 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0人, 经过全科医生培训的只有5人, 护士大多是大专以下学历, 还没有经过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因此,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也是今后发展基层卫生工作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40-142.

[2]刘灿兰, 刘虹.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8) :909-911.

13.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三

二、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四、凡医务人员工作和活动场所的水池旁必须配备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张贴洗手方法与洗手标志。工作人员在上班前、下班后、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

附:洗手六步法(采用非接触洗手装置)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四、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五、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六、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4.手卫生培训2) 篇十四

时间:2016年4月29日 地点:手术室 主讲人:杨芬 参加人员:

培训内容: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洗手方法与要求

4、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5、取适量的洁芙柔洗手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6、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7、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洁芙柔洗手液清洁双手。

15.手卫生管理改进措施探讨 篇十五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人员为我院的临床医师、护士及医技人员共829人次, 其中医生369人次、护士371人次、医技人员89人次;执行手卫生514人次, 正确394人次, 依从率62.00%, 正确率76.65%。

1.2 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分小组采用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每月总结, 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 采用现场反馈指导及每月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并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判断标准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依从性为遵循洗手指征, 手卫生正确为执行洗手或手消毒并正确实施六步洗手法。

2.2 手卫生管理督查情况统计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逐步提高, 从4月份的44.10%, 59.30%分别提高到6月份的67.30%, 86.12%。见表1。

3 原因分析

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是多层次的, 涉及到认识、情感、生理、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 分析原因如下[2]:

3.1 管理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洗手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 并存在调查方式和考核标准差异;科室负责人意识淡薄, 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监管力度差, 认为其使科室成本增加;手卫生管理未列入科室绩效考核或考核的力度不够;科室质控小组未认真督查。

3.2 设施

洗手和干手等设施不完善, 大部分科室为手触式水龙头, 干手纸不能及时提供;洗手液配备不足;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全, 不能随手可及, 刺激皮肤或异味大。

3.3 医护人员

对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六步洗手法不熟练;部分医护人员只重视操作后、手部污染后洗手, 自我保护意识强, 对患者保护意识不足;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量大, 来不及洗手或匆匆洗手, 洗手方法不规范, 时间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的指征、六步洗手法的步骤倒背如流,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如实执行, 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认为频繁洗手太麻烦, 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担心皂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 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4 改进措施

4.1全院全员培训、科室二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培训后, 到临床、医技科室考核科主任、护士长并随机抽考医生、护士;科室二级考核;保洁人员全员参考, 人人过关。

4.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两级督导, 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督导, 做到真正发现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 及时反馈信息, 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认真落实手卫生, 并体现持续改进。

4.3对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手卫生督导培训, 统一考核标准, 随时监督检查科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强全院员工洗手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使其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及保护患者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定期考核, 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并反复进行, 持续改进,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主动性。

4.4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与采购等部门联系, 购进刺激性小、医护人员容易接受的手消毒剂与配套工具, 规范洗手设施, 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符合要求的干手纸, 在病区走廊、各病房、治疗车、医护办公室等处放置手消毒剂, 能够随手可及, 随时取用, 增加了洗手的依从性;制作手卫生图片 (医护版、患者版) , 做到每一个洗手池配备手卫生图片, 不留死角 (包括食堂、总务等部门) , 既便于学习又起到提醒作用[3]。

4.5对手卫生执行较差的科室和重点科室增加培训、检查、督导次数, 并和负责人约谈, 查找不依从因素, 制订明确的制度, 用循证实践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4.6合理配备医护人员, 控制加床数量, 可明显减少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 并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鼓励各科室营造良好的洗手氛围, 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主动树立良好的习惯榜样, 使每一位员工能互相影响参与洗手并提高正确率。

4.7为减轻临床科室的成本负担, 经过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与院领导积极协商, 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支出成本核算方式改变:医院与科室按照5∶5计算科室成本;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统计科室速干手消毒剂领用量, 每季度反馈每床每日手消毒剂消耗量。

4.8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率先垂范, 积极引导支持, 有效落实手卫生。

5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手卫生的过程涵盖了关键措施, 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 是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4,5]。我院通过加强手卫生培训、督查、考核, 规范洗手设施,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和氛围, 明显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率。将4月份手卫生依从性的44.10%及正确率59.30%, 分别提高到6月份的67.30%和86.12%。可见只有充分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不依从因素, 制订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才能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采用PDCA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 最终达到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44.

[2]吴安华, 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09-912.

[3]连冬梅, 王丹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0-222.

[4]杨又力, 周斌, 胡志东, 等.外科术前免刷式洗手消毒效果检测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6) :650-651.

上一篇:对于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热点话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