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精选13篇)
1.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篇一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
文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的心理状态造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心理体验。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他们对事物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珍视学生的这种写作个性化,鼓励学生放手去写,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个性体验,积极创设新的作文评价机制,为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作文环境,全面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
写作
创新
个性化
培养
当前,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学生的作文刻意追求立意、格式、写法上的所谓的格式化,忽略了作文是学生主体的独立创造行为,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到严重束缚,严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现象随处可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潜能。”就写作教学而言,我们要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可以从引导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入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一、尊重、鼓励个性化体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提供动力
在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内心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的心理都有着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对于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事物,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体验,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特点,表现在作文上就是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 见解。对于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写作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予充分尊重,而且还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当我们的老师拿出一张纸让学生写一段话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会联想到这张纸的由来历史,有的同学会想到纸和它的兄弟“笔、墨、砚”,有的同学会想到发生在这张纸上的一个故事,有的同学会想到人情关系,做人的道〃〃〃〃〃〃〃〃〃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凡这些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这些都是来自于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他们独特的个性化心理体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当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遇到学生在作文中发出“做人好累!”、“做人好难!”时,可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和不安。
二、树立全新的作文理念,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提供基础
作文理念是指导作文创作的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教师指导固定选材,片面追求立意上所谓的升华,而没有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作文成了教师的一家之言。学生的作文一脉相承,一个腔调,没有新意。让其写好人好事,要么写拾金不昧,要么写扶老太太过马路,要么写下雨天给人打伞,要么写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学生写作文完全成了从‚一个鼻孔出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教师的依赖:老师不敢放手,学生不会写,一切按老路子走,创新和个性化自不必言。素质教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还学生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
2〃
1、以学生为作文主体的理念。在以往的应试作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他决定着学生作文的选材、结构,甚至语言和表达。学生只能按固定的模式套写甚至是照抄文章的内容,这样写出的文章虽然也能字句通顺,有时分数也很高,完全可以对付一般的考试,但学生不能写自己的文章,扼杀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培养其创造力,就必须明确这样一点:学生才是写作过程的唯一执行者和完成者。也就是说,从写作动机产生之初到文章构思立意,再到动笔去写,最后到完成整个作品,都是学生一个人自觉、独立的行为,教师只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去鼓励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写作。
2〃
2、以生活原型和阅读积累为作文素材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之时,要让学生积累,占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要达到这个目标,摆脱过去应试教育中学生‚无东西可写‛、‚为文而造情‛的通病,首先就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应产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随时观察和定时观察相结合,养成认真观察、随时观察的好习惯。这样,他们可以随时感受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随地去捕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对于观察到的新鲜事物,经过感悟思考之后,以周记、日记等形式加以记录。平时空闲之时,还可以让学生以时间、优劣等类别加以分类,以便随时想用方便提取。其次,阅读积累也是丰富创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也是开阔学生眼界,巩固课内学习成果,丰富学生创作素材的好方法。课外阅读是一种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主动使用工具书,要把‚多读书,读好书‛落到实处。在阅读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读书计划,向他 们推荐优秀读物,为他们创造阅读机会。当然,对于生活实践和阅读所得,要引导他们进行个人材料的展示、交流。由于学生个人收集的存在着差异性,个性化和片面见解,组织展示、交流是必要的。通过交流,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达到个人材料新的感悟和思考。
2〃
3、营造氛围,宽松命题,淡化审题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作文有这样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要达到这些要求,首先要营造宽松氛围,诱发学生创作热情。心理学研究发现: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宽松氛围。为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演,音乐渲染,播放多媒体等形式,并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营造平等、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让所有学生进入‚我想写‛,‚我要写‛的境界。其次,要淡化审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的作文表达的应该是自己最想说的,最急于表达的感情。过分强调审题,就与学生希望在作文中表示自己意思的要求背道而驰了。恰如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言:‚试想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哪里还有什么题目让他去‘审’?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写东西的时候,不是写别人出给他的题目,而是写他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写好以后,由自己给文章安上个题目。那么,为什么交给他一套终生用不着的‘审题’的本领,而不用这份精力给他终生要用的‘怎么写’的本领呢?‛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作文是为了应用,是一种‚应用文‛。最后,我们在题目选择上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命题要‚新一点‛、‚活一点‛、‚近一点‛,而不要把题目规定得太死。最好是以学生自主命题为主,让学生多一点个性化的发挥。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应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题目新奇,能使人产生疑议,能使人动情。2〃
4、全新的作文评价理念。作文教学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担负着导向和监控作用。我们评价学生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辨别优劣。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在语言上应该多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且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坚决摒弃过去教师常用的那些诸如‚中心明确,能按要求写,语句通顺,思路清晰‛之类,学生不愿意听和听不懂的评价语句,要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指出不足和优点,给他们恰如其份的评价。如在评价学生的续写作文《凡卡》时,有的学生写凡卡被爷爷接走,有的写凡卡继续受着压迫,有的写凡卡被人救走,有的写凡卡逃走参军了〃〃〃〃〃〃由此凡卡有了一个个奇异的经历。对于前两种写法教师应从作品的语言、结构、表达上给与肯定,对于后两种教师应对其新奇的故事给与肯定。这样,既避免了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使学生麻木于表达,作文千篇一律的怪圈,又使学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在作文评价标准上,我们要软化过去那种‚班级成员参照‛标准,强化学生的‚自我参照‛。也就是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自我为参照,以学生自我的各阶段作文能力发展为对照,评价学生进步与否。另外,还应多一些‚过程性评价‛,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是否努力,是否深思,充分发挥能力〃〃〃〃〃〃〃少一些‚终结性评价‛,特别是否定的评价。
三、全面训练,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提供保障,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的体力劳动过程,更蕴含着学生辛勤的脑力劳动过程,一篇文章饱含着思维之花结出的智慧之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个性化写作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3〃
1、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
17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古人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离开了学生所必备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教师要从每节课、每个环节实实在在地抓好,在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下功夫,以逐步接近和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读写结合,扎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体味,把阅读中学到的习作技巧灵活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每篇写人、写事或写景状物的文章读后及时进行迁移拓展训练,每次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要精心组织,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周记、小评论、办好手抄报、黑板报,同时推荐习作给报刊杂志刊登,全方位训练学生的习作技能,让学生见多识广,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3〃
2、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
3〃2〃
1、作文教学中贯穿发散性思维训练。在应试教育的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学生的作文常是“一个鼻孔里出气”的现象呢?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统一的“标准”下形成的一种作文的思维定势。要打破这种定势,让学生的作文有鲜明的个性,就要训练学生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以一物为支点产生大量的新思路,新思想。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时,教师可以从选材、立意、体裁上对学生加以训练。从选材上来说,可以是一题多角度选材,如在写《路遇》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路上的见闻和景物。教师可以启发写路上见到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把《寻隐者不遇》编成一个故事等。也可以是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考试作文限制 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选材上下功夫。如在写《生日》一文时,课堂上很多的学生都写自己和家人过生日时的热闹场景,我看到这些很着急,忙启发他们:你见过的生日场景都是这样的吗?你有没有见过老人过生日时不能闲下来,做饭给不过生日的家人吃?你有没有见过那些特殊的生日?你每年的生日都一样过吗?〃〃〃〃〃〃〃通过启发,学生的文思泉涌,作文百花齐放。从立意上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材料多种立意来克服学生思维单一,如在指导《“井底之蛙”读后感》的写作时,为了突破“井底之蛙,见识短浅”的通识,我启发学生:①井底之蛙并非见识短浅,而是条件限制,假如他有小鸟的一对翅膀也会目光远大。②井底之蛙,我们应该去说服教育他学习,而不能一味地讥笑他。③假如这只青蛙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井底之蛙拥有了电脑又会怎么样呢?体裁来说,可以指导学生一个题目多种体裁。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的:学生具有不完全相同的智能,他们是不同智能的组合,有的长于逻辑思维,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直觉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人在写作上的兴趣差异,引导学生在选材、立意、体裁上下功夫。如在写以“家”为材料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他写成以说明为主的《我的家园》,以议论为主的《我的家》,记叙、抒情为主的《我的一家》,假象未来的《未来我的家》。通过这些发散性地思维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变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3〃2〃
2、作文教学中,渗透丰富想像力和快速联想能力训练。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从远古的岩画、玉文化、神话人物到现代设计师根据海燕的特征将飞机机身设计成流线型,都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结晶。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与创 新和个性化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写作文时,思维只有借助联想、想像的翅膀,意境才会更开阔,认识才会更加丰富。因此,学生在动笔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联想到有关事物———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得。当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公园时,启发学生想像:夜晚公园的街灯亮了,公园怎么样了?到了春暖花开,秋风萧瑟,冬雪飘扬时,又会怎么样了?如果公园发生过变化,还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原来公园是怎么样的?通过联想和想像,学生相互启发、补充,他们的思路更开阔,作文内容更丰富。
3〃2〃
3、作文教学中渗透类比推理能力训练。类比推理就是让学生应用相似原理,产生新的思想、方法的重要思维方法。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就是训练学生看到一个题目时,会产生与题目有关的“由此及彼”的想法,对事物由浅到深的认识,从中看出新意。当教师布置一篇以“妈妈”为题目的作文时,可以发挥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启发学生想到:我的妈妈才、残疾人妈妈、动物妈妈、植物妈妈、祖国妈妈〃〃〃〃〃〃这样学生的思路由“人------非人------祖国”,思路不断开拓,思维更有个性,作文的个性化写作也更明显了。
3〃2〃
4、作文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能力训练。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正确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让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去颠倒常规,让他们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从选材上来看,逆向思维是一个新路子,如在写《我的朋友》时,多数同学写了自己的同学和伙伴朋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去写老师朋友或动植物朋友,大自然朋友,会使人感到新奇、难忘。从结构上来看,逆向思维是一种好方法,如写《家乡变化》时,多数同学采用直叙法来写,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给别人的一封信,一篇通讯报道等特殊结构方式来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构类型显示的只 是某种文体的一般结构特点,事实上各种文体的结构既存在着差别和界限,同时又是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的,因而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应纠正学生忽略和拘泥的态度,指导学生学会打破这种结构界限,学会从结构上逆向思考。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正面材料写人写事,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反弹琵琶式”来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立意上看,逆向思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的学生写作文都是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从大处着笔,“以大见大”。如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以小见大”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在写《快乐的一天》时,很多学生会写去观看大型展览或帮助别人,而我们如果让学生写自己的平时日常生活,通过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一点点感想,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写作时的无病呻吟。
总而言之,作文是学生个体独立的创造性行为,作文也更应该是学生表达不同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个性化行为。作文创新源于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技能性知识,而需要教育工作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认知特点,科学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2、崔峦、蒯福棣,《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版
3、金振邦,《阅读与写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版
4、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版
2.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篇二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写出个性化作文。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感悟生活, 唤起学生灵性
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 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 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写出真情实感。
有人说, 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了,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 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所以就写不出文章来。其实, 今天的生活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 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比起少年时代的鲁迅先生来, 今天学生的生活不知道要丰富多少。鲁迅看过电视吗?玩过游戏机吗?上过网、写过博客吗?他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那么狭窄的一块空间, 可他的生活并不因此而单调。
生活有多么广阔, 写作就有多么广阔。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1]感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 深入生活, 而且要心入生活, 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头。其实, 学生身边的许多人和事都值得仔细观察、感悟和提炼。比如同学的穿着打扮、性格特点, 亲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 他们身上折射出的闪光点, 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材料库, 学生要做到勤观察, 善思考。
此外, 教师要教会学生去爱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爱山水、亲人、老师、同学、植物、动物等。惟有如此, 学生日积月累, 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多了, 内心情感丰富了, 通过写日记、随笔, 就能写下精彩的片段。
有的家长为让学生学着观察, 带他们游山玩水, 增长见识, 以为这就是体悟生活。家长出发点是好, 可是我们的学生缺少观察的方法, 玩过, 乐过也就过了, 真到写文章又卡壳了。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只是用眼去看, 而是要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 什么也发现不了。
因此,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 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 一草一木。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
二、千树万树梨花开———训练思维, 构建写作乐园
写作心理学认为, 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 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在学生构思的过程中, 教师讲得太多, 面面俱到, 越俎代庖, 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 蜻蜓点水, 隔靴搔痒, 又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 还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如平时学完某课后或写话题作文时, 让学生谈谈感受和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 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 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 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有一次写环保类作文, 大家讨论热烈。一位学生谈到太湖的治理情况:先回忆以前太湖怡人的风景, 再谈到太湖蓝藻爆发, 臭气熏天, 市民深受其害, 如今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而反映了环境治理需要长抓不懈的主题。还有学生反映小区建设的一些问题。这些内容都成变成了一篇篇深刻的文章, 它们一方面反映生活的真实, 另一方面也显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
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说:“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2]为此, 教师要精心备课, 鼓励创新,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一些作品让学生在班上范读, 其他同学共同赏析、评价。课堂上, 读的学生绘声绘色, 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 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 既能锻炼概括提炼能力, 无形中又能增强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在写作讨论中, 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交流看法, 各抒己见, 更能集思广益, 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从中, 学生能明确作文的目的, 即为什么写;获得许多材料, 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 即怎么写。这样,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不仅“有的写”、“乐于写”, 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 是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 而不是在教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写作辅导”。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 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 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3]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 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 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学生只有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 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882-1.
[2]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10.
3.浅谈新课程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29-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新时期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更应该有所创新,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拦路虎。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个性化”是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生命,与此同时,在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共同分享。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形式。它的特点是: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感情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的要,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个性化作文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不唯上,不唯书,而只唯真。这不管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个性化作文”倡导的说真话,抒真情是做“真人”的一种砺练。一个人在写作表达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真正能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教师该如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呢?
一、注重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
不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生没有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就决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突出学生个性主观反应,体验生活的重要性。成功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要求学生的感觉在前,优秀成功的作文在后。建筑在学生真实感觉和独特体验基础上的个性化作文,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才能促进学生作文健康活泼的发展。
二、培养思维,打开个性化的思考空间。
如果要学生实现个性化表达,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思考。笛卡儿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由于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从而导致了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既无创意又无个性。教师要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给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诱导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寻找更好的适当答案,激励学生开动多种思维。通过借鉴与比较,分析与综合,从“平中见奇”,从“同中见异”,发现题材和立意的多样性,然后调动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和材料库,展开广泛的联想,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独立思考,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个性的文章脱颖而出。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有创见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三、情感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能打动人的有生命的作品,是浓浓的真情,而不是冷峻的道义。言语是基于自身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激情和想象的语言,它的个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努力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和用自己的语言提炼眼睛发现的东西,他们的语言就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个性化。
四、开放内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给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自主表达”。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命题作文,认为要求太多,放不开手脚。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不妨将习作的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老师煞费苦心的为学生“拟题”,不如轻松自在的向学生“征题”。瞧学生拟的作文题目:《都是同桌惹的祸》,《我是明星我怕谁》,《当个学生不容易》,《走出心灵的雨季》。让人一看就有倾吐的欲望;《校园“封神榜”》,《新“西游记”》——多会借鉴,让人一看就生好奇心;《给小狗刷牙》,《我和星星有个约会》——多有生活气息!这么有个性的题目,就是内容开放后的结果。
五、评改适宜,赏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有:“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写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只有学会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选拔“高手”,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作文写作全面发展。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以多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语用的妙极了!”“多么优美的句子呀!”“你瞧家乡描绘的多美啊!”该修改的地方不要由老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的道出改的意见,如“把此处稍作修改,你的文章会更完美。”“老师多想在你的文章里看到生动的话语。”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有位老师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的大胆新奇的想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作文,我们总能发现闪光点,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我曾经尝试为学生的作文打了两个成绩,一个“语言表达分”,一个是“个性创意分”。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好,按常规只能打及格分,但细看他的作文有独特的个性,或是充满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个性创意分”就是“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文中有许多华丽的辞藻,但感觉太规矩,缺乏特点,“个性创意分”的评价就让他明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4.浅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四
摘 要: 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师资力量短缺,使精品课程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分析,挖掘当下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更人性化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 精品课程 重要性 课程建设策略
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质量工程”,指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在5年内有1500门精品课程,教案上网,形成真正的优质资源,使广大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案的改革,还包括队伍、实验机制的建设及教材的建设,等等”。精品课程是指一种比较成功的、优质的教学课程资源,其优质主要体现在教师水平的优质、教学内容的优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优质、教学管理的优质等方面,是综合各方面优质条件组成的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课程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自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出现了一些被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起到了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精品课程资源中,优秀的作品凤毛麟角,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精品?n程的质量提升力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笔者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介绍,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针对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法,希望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国家级精品课程典型简介
(一)《国际市场营销实务》主讲教授:刘红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市场营销类高职高专公共课程,网上专家评审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这门精品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良好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结构等方面,该课程特色鲜明,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创新性,课程教学采用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及创新内容和系统等,都展现了较高的课程教学水准;二是课程的先进性,该课程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完美呈现,还增加了最新的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课程保持着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先进性;三是示范性,该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他们的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条件,培养高层次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核心在于创新。这是该精品课程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实用会计基础》主讲教授:张艳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该课程属于经济类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它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各有所长又相得益彰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方式上,该课程运用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包括课堂面授、师生互动、专家访谈、研究谈论、教学参观、课后阅读、网上留言和谈论等多样化的形式,课程突出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所有任课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先进、创新,且适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能选择比较优秀的教材教案,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至今,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申报日益增多。虽然一些名校已经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但整体来看,适合广泛应用的精品课程并不多,在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许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开发出新的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适用于现代科技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积累不足以支撑精品教学,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
(二)重建设轻应用,受益不大。
国家对于精品课程项目有一定的经济补贴,这导致一些高校为了获取精品课程的申报经费,争先恐后申报精品课程项目,但在申报成功后,只是应付了事,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导致虎头蛇尾,课程很难称得上精品。一些精品课程并没有被引入课程教学,后期更新也不及时,最后成为摆设,师生受益都不大。
(三)师资队伍不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希望通过教授参与教学,实现优秀教学经验的共享。但是在一些高校中,真正起到中坚力量的是中青年教师。许多教授级别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资深,但是精力不足,无法将其全部精力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导致师资力量不完善,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当。
一些精品课程忽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出现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无法将教学内容和相关技术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在精品课程设计中不会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利于精品课程的有效传播。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方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采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在制作、传播和日常维护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直接推动了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也增强了师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二)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初愿望,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名师交流,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相互交流,使其能力得到提高。精品课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三)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为教育培养一批特色人才。
精品课程要求注重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能够发挥对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利于精品课程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例如在“商务英语”的精品课程中,在进行商务交谈教学模块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公司商务外交的视频片段进行情境导入,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组扮演外宾和公司工作人员,营造氛围,使学生亲身体验商务谈判的情景和如何运用谈判技巧。精品教学,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特色人才。
(四)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全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协调。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为了花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起到职业教育先进发达地区带动影响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均衡各高校、各专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精品课程主要是以精辟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教授主讲的人才支持,把握精品教材资源,以精湛的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教育效果。综合我国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精品课程必须以人为本,师生共建。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对教师而言,学校要为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注重内涵、生动展现。
精品课程的中心是内涵建设,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好的教学素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完美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做成精品课程,提升精品课程的内涵,使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精品课程必须突出特色,建引结合。
精品课程的“精”要求课程建设具有无法比拟的特色,有特色才有亮点,而不是生搬硬套,与其他教学雷同。教师要注重精品课程教学特色的提炼,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避免教育的趋同。在开发精品课程时,要立足于全球教育行业,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为精品课程添加新的动力和有效元素。
(四)精品课程必须探究模式,体现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精品?n程有效传播的因素。精品课程的教学开展模式应更加注重将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高课程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品课程的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精讲和略讲相结合,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创建情境化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一些名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内涵,突出教学特色,才能不断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服务。
参考文献:
5.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篇五
福州琅岐中学
叶发伟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广,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日趋上升。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便在各项各业上广泛得以运用。我们知道,在追求高效率的当今时代里,外语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不管是经济文化领域还是社会意识行列里,我们在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听、听得懂,然后要学会说,说以运用,说以交际,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炼就的,而是通过我们中学到大学到社会实践中慢慢积累以致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的初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创建高情感和高认知和谐统一的教学新格局——以情优教,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以达到教学最优化,也就成了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满堂罐”,采取“填鸭式”,摘“一言堂”,形成了一个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难以提高,因而也就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英语情感教学法,以情优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增添英语教学情趣,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所以,我的看法是:
(一)寓思想于教学中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引导,渗透德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教师要力求熔知识传授、思想陶冶于一炉,使德育渗透立体化。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在不同的课型上充当不同的角色。
(二)寓娱乐于教学中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率远在那种被动、被迫的学习之上。⒈运用体语,寓乐于教。
利用体语这种直观手段,可以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需要环境,而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的便是一种交际环境。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这可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以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地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⒉运用歌曲,寓乐于教。
通过歌曲可以引出所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前运用一些英语歌曲导入课题,这样既可使学生锻炼了听说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鼓舞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⒊运用简笔画,寓乐于教。
简笔画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简笔画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兴高采烈。
4、运用多媒体,寓乐于教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寓应用于教学中
《大纲》明确指出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外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等素质均能升华。
1、实物对话
作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资历尚浅,词汇量有限,所以教师在运用实物对话时应用一些词汇,句法较为简单而又明了的句子,使学生听到的和努力去说的英语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具有强烈真实感的实物既利于理解有关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的形象记忆,以便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可以扩展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实物,然后进行讨论,当然教师使用的实物应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使学生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
2、动作对话
动作对话的根本作用在于对动词的运用上面。通过动作对话掌握动词的用法与时态的运用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情景中的新信息即新的词汇。同时还可以把动作对话发展成哑剧或者小品的表演形式,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描述所扮演的动作,猜测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使活动成为一种有相当竞争性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动作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要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有所控制地让学生用这些动词进行自由表达,这样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实践中掌握了所要学的语音,语法、句法等。也就达到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交际。
3、图象对话
教师可根据课文设计一个情景,在课前画成一幅画,上课时,就请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假戏真做描述图中情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听英语的欲望,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去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当然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复用或活用所学过的语言,锻炼表达的联贯性,培养学生用简单的日常英语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习惯。
4、连锁对话
连锁对话是一项具有广泛趣味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在对话里可以应用所学过的各种表达方式及其语言结构。教师可让学生把课文作为起点,然后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答问句,采取分组分批的方式进行连贯性的对话。在适宜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所想象的情景编制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此情况下就会竭尽全力运用他们所能够想得到的任何日子。当然这种连锁对话是在构思的情景中进行,教师不能过分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性,而应让学生尽可能发展自己的思路,相互补充对话情节。这种对话情绪激动时会反馈全班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获得的言语技巧,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会言语反应。
语言离不开情景,只有在社会情景中,语言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其实际的交际价值。对话教学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单
一、古板的句型操练,学单词,会让英语课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大胆的说英语,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寓竞争于教学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竞争活动,把英语与英语文化融会贯通,使学生投身到英语学习的海洋。这种小组竞争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快思抢答,可启迪学生心智,取得进步。
1、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讲英语小故事比赛,教师课外可补充一些课外故事。
2、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以唱歌、游戏、儿歌、表演等形式创设竞赛情景进行教学。对于这种形式,学生往往最感兴趣,查资料、排练,以期达到最佳表演效果。同时,上课时效果较好。快乐、活泼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小诗、竞争激烈的比赛及永不厌倦的游戏活动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语言知识,巩固了语言知识。
4、进行课堂分组组词竞赛。分组找出单词含有某个音素以及构词法,看谁找的对,找的多,谁就是优胜者。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范围内,设立英语角、对话小组、故事组。并作值日报告,写英文日记,将课文中的对话片断编写成短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用多种竞争的教学形式, 让全体学生活起来, 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可提高学生兴致、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6.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谈 篇六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避免误解个性化阅读,随意解读文本,或放任个性化阅读,缺乏教师引导等问题.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个性化阅读的质量.
作 者:糜莹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3)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 存在问题 途径7.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篇七
1、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广个性化教学有着十分充足的理论依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社会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是在不断地深化发展的,随着学生心理、生理的日益成熟,他们要求独立、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个性也因此变得更加多样,然而由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学生个性稳定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无意识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一旦没有合理引导,学生的成才将会遇到巨大的干扰。因此作为体育教育者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身体素质以及特长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从新课改的目标分析,新课改就是为了杜绝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培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实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进行培养。要将人本思想切实落到实处,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将学生的个性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杜绝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全面的了解他们对体育的爱好,从而有选择的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到位的外部保障。
2、个性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1、体育教学目标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散漫、无序过于自由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印象,这一刻板评价下,许多教师觉得很冤,然而纵观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便是采用固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老一套的课堂教学,完全只以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实际课堂效果,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厌倦甚至抵制情绪。在推行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积极关注,针对他们的学习效果,采取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2.2、体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求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实施中间,却有个别体育教师把主体地位误以为是主导地位,只知道让学生进行“自娱自乐”式的学习,完全没有发挥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将“课堂教给学生”自己却不闻不问。进行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当将个性化注重放置在对学生的综合提高上,基础教学应当牢牢地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应当全面了解,通过定期的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对其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内容,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3、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改善
在高校体育的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切实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干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及集体活动的有效实行,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的消除对授课体育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促进教学在平等、舒适的氛围下开展。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真正的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更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广大一线教育者必须积极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珊珊.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
8.浅谈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八
何谓作文的“个性”?它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重要的品质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作文即具有新颖审视角度、独特价值判断、独特审美倾向、真诚情感体验、灵活表达方式的作文。或者说,只要学生的作文符合“发展等级”四大项要求,就可以视文章有个性特色。从“发展等级”上重视作文写作个性,我们就应将“个性化”作为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一、教师更新理念,学生明确认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时代精神,把发展人的智力、张扬人的个性放在首位,确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新理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不唯权威而大胆怀疑的挑战性,敢为人先而又能自我调控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张扬个性,有一份安全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个性追求,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
1.作文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对社会的发展充其量只起辅助作用,绝不可能也不应该让它承担主体功能,因此主旋律的作品应该提倡,但纯粹娱乐性的作品(如,影视作品)也应有生存的空间。高中生作文的目的是个性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绝不是让他们在作文中高举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旗去弘扬什么、赞美什么、批评什么,而是一种自身的需要、一种神圣的权利,是以“我”之笔,抒“我”之心,以真情与读者交流。
2.作文中拿来与读者交流的应是自己的真情,使用的语言是私人的而不是社会公众的话。作文中用空话、套话、成人话,以假情、矫情、空泛情与人交流是个性的丢失,作文中允许出现有错误的真话,但绝不容忍完全正确的假话。
二、训练讲究方法,指导有所侧重
培养学生个性的训练须讲究方法。如:在范文模仿中学习创新,在口述作文中训练表达,在生活观察中培养思维,在教学启发中发展个性等。
1.指导学生发扬优势,扬长避短,在体裁、结构方面突出个性。每个学生在写作上都有某一方面特长,或擅长辩证地分析,或擅长生动地描绘,或擅长虚构或巧于结构布局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写作优势,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结构方式等方面突出写作个性。
2.在进行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指导学生写作还应有所侧重,指导学生选材做到新颖、高雅,以材料新颖,显出作文个性。引导学生注重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注重新近看到的社会热点、科技信息,时间上出新;对陈年旧事,转换视角,推陈出新,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所用材料要有一定的文化色彩且品位高尚,让材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显出写作个性。
3.指导学生语言训练,使其富有文采,在语言上能够体现个性。语言表达、遣词造句是写文章的基本功,也是评判一篇考场作文的主要一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对语言提出了“有文采”的高要求,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写作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或汪洋恣肆或幽默诙谐或老道含蓄,从而体现文章的个性。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词语。
(2)指导学生写作中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以添文采。遣词造句,生动活泼,修饰语、叠字运用恰当巧妙,句式灵活多样,长短变化,整散结合,语句流畅,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表达效果得以加强。如:“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这段文字词语丰富,句式变化又巧妙地引用诗文,就极富文采。
(3)引用名言、诗文,使语言胜人一筹也能显示一种文化底蕴。诗文名句、歌词广告语的引用或活用,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富有意蕴,使文章典雅华丽,增强力度和深度。例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4)巧用文言添文采。我们反对文白夹杂,但对一些现在仍富有生命的文言固定短语或句式的恰当运用会使作文有较多的文化积淀,如:学生写考试压力时写道:“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模仿楚辞,语趣横生。
9.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论文) 篇九
作文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其缘由发韧于个人的精神需要,即有话想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辩、方能成于思而形诸于文。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容易摔跌打滚。那些在父母呵护下学步的孩子虽然最后走的稳稳当当,但动作往往没有靠自己摸爬滚打学会走路的孩子来的灵活敏捷,小学生作文也应该像小孩“自由学步”一样。让学生自由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一、放低要求,从说话开始
学生刚学写作文,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学的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像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实际上,小学阶段,初学写作时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甚至可放低要求,从说话开始。小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是非常有兴趣的,把作文课上成说话课,让学生把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说出来更容易。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上的新闻广告、愉快的球赛、欢乐的节日、和同学们的争吵、心中的委屈、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像中的情境等都可以作为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把已知的信息通过说话进行加工整理,难道不就成了今后作文的内容吗?
二、善于表扬,建立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体心里状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越强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废食。
表扬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些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辛苦的劳动得不到关注甚至换来的是白眼,劳动者只好逃避劳动或者应付劳动。作文本来就是很劳神的一件事,对学生辛辛苦苦交上去的作文,教师多给一些表扬,又没有多付出什么,为什么就这么难做呢?这恐怕与老师习惯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惯以报刊登载的范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关。这实在是和学生过不去,也是和自己过不去。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做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三、寻找阅读教学与个性的切入点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其经历、性格、教养及写作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发展的起点、潜力和追求彼此各异;然而他们的生活却都是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个性心理,以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倾听他们的看法。我们逐渐发现,环境影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阅历喜好不同,思想成熟的程度不同,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指向也明显不同。那些农家孩子对放牛、割麦、受稻子有话可说;城市的学生对电脑等一些电器感兴趣。有个男孩联系自己父母的实际,对下岗再就业滔滔不绝;有的同学一提起足球,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了解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在以“我的生活”为话题的作文中,他们果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班三十多篇作文就像三十多朵鲜花各呈异彩。一次作文教学活动就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作文,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表现他们作文的个性追求。
四、课内外结合、个性化阅读
10.浅谈初中生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 篇十
一、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因此学生作文应该是展现个体生命过程的窗口。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要学生写出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张扬个性。作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但是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才能和特征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身实践以及先天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区别还有个性差异。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督促学生加强素材的积累
作文的素材通常可分为:直接素材与间接素材。直接素材指在生活中直接得到的,而间接素材指通过阅读书籍、影片、音像等多种渠道得到的。学生通常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从本质上看,作文就是写作者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包括情感)用语言文字形式输送出来。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语言无个性特色,内容干瘪无味,主要原因就是大脑仓库中“存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这正如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三、利用语文课堂进行语言训练
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四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即使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观点正确,结构清晰,也仍然难以成为好文章。因为语言欠准确,文句不通顺,缺乏文采,要畅达地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生学写作文,目的虽不在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情意,是必须做到的。但个性化作文的语言除了一般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外,还必须实现个性化。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情愫”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指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便着实是一个问题。首先,让学生具有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一切的原发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人生活在社会中,所有的感受、情愫都来源于社会交往,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反思,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再次,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喜悦感。经常写一些片段,并且适当给予鼓励和认同,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写的很好,就这样,加油”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文章创作的强烈欲望。时刻抓住学生话题兴奋点,从感兴趣的内容抓起,逐步深入思索,以加深印象。只是有了写作兴趣,但是没有良好的习惯,这也是不够的。如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第一,勤于观察、积累,多练笔的习惯。写作不可以“纸上谈兵”必须要落实在笔头,否则也会出现“心里有,而写不出”,所以要勤思考,多练笔。第二,快速审题、构思、成文的习惯。写作要思维敏捷,不可以拖沓,使头脑中快速形成文章完整的构造。第三,养成写真话,善于修改的习惯。也就是要反映真实,抒发真情,表现真我。“感情真挚”是中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文章要多次删改,“玉经雕琢方成器”。第四,书写规范,讲究文面。这是文章的外化,表面给人以第一印象,所以也分外重要。有了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作的自主性,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写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五、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建造多方展示平台
要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展示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社团,主办校报校刊,要大量刊登学生习作。对外要积极推荐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但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作文讲评来交流学生作品。每次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我们要很快批阅,及时讲评。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让学生到讲台上自己朗读或者张贴在橱窗、黑板报上,让其他同学进行品评。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优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发表”自己的作文。这样,燃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下一次作文就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作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11.浅谈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塑造 篇十一
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解决策略
施莉莉
(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 江苏吴江215200)
摘要: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 学科比重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择校生不断增加, 学生间存在明显差异。数学学困生油然而生, “心理障碍”一时间俨然成了流行词。本文抓住导致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的源头, 结合实例, 开出了三味“方子”。
关键词:尊重信;挖掘潜能;预留空间
中图分类号:G 633.6文献标志码:A
从事教学多年, 我也发现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努力了几天发现没有成效, 就认为自己的智商不如别人, 注定学不好;或觉得高中科目太
语文教育与学生素质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人们在教学实践领域不断反思和探求, 个性化教学已成为语文成功教学的必然取向。个性化教学是对个体差异的一种适应、培养和发展。在个性化教学的背景下, 教学目的是发掘个性潜能优势,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水平, 建构完善的自我并实现自我。课程应具有综合性和选择性, 以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的需要。语文学科的模糊性和文本的多义性决定了语文学科是最适宜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素质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依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可以生长的温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打破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期待心理
所谓模式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序化作业方式, 在上个世纪就有黎锦熙创设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朱自清创设的“四步教段”、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等等。这些体现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感悟, 也是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更新观念上有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人们尝试着以新的教学形式超越前人, 不少教师又期待着有一个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学模式, 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旧的模式被打破的同时, 新的模式可能又产生了。模式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是人们产生模式期待的重要原因, 某些专家的肯定更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模式的期待心理。但由于每一个人的个性养成背后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 因此, 轻率地让大家都朝同一个方向前行从根本上与时代所提倡的个性化是背道而驰的, 谁也不能以自我实践的体验去界定一个统一而规范的个性化培养模式。而追随者往往会忽视了个性建设, 在模仿中丧失了自身特点, 同时脱离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差异, 这种不能透彻领会其先进教法之实质而亦步亦趋的“死学”是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良好的个性素质
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本就在于培养健全的心智和建构完善的人格。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其气质、风格、情感等个性品质对学生都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教师的个性化素质首先表现于研读教材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均出自于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7-0163-03
多, 学习太累, 没有明确的目标, 过一天算一天, 认为学了也没用;甚至还有同学对数学老师存在抵触情绪, 怨恨老师;学习缺乏意志力, 运算稍烦琐点就不愿意算, 遇到难题
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笔下。可以说,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个性化资源库。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各有所专长, 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感染学生, 带给他们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必然会引发学生在某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导, 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引发点, 它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此外, 语文教师的个性化素质还表现于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管理能力, 同一时段里需要管理和监控更多的活动, 帮助学生领会和履行基本的行为准则, 指导和管理同时开展的活动, 安排学习进程。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学生往往将教师个性品格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 如果老师着力培养和展现上述健全人格健康个性, 那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个性发展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宽广的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形成, 人文关怀理所应当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作为语文教学主导者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显现出人对自身现实境遇、精神状态、未来命运、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他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影响学生的精神成长。文化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具备了文化价值的体验能力, 也就具备了人文精神的获得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更多的是借助于文学的熏陶和以生活为直接源泉而得来的。语文教师情感体验能力的获得要求他自身要热爱生活、接受专业的文学训练。
教学个性化由于立足点在于“个性”, 对个性的议论往往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 所以, 在实施过程中, 需要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对语文的教学有自己明确的理念,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深刻的认识, 并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 使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人生。这样, 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开展教学个性化的研究和探索, 以教师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在教学中创新, 在创新中找到成就感, 进而在探索和完善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摘要:在语文个性化教学课堂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开展教学, 以适应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使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展示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民主、平等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多元化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语文教学个性化既要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最有效的教育时空, 又要积极渗透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模式和自身素质。本文从教师教育的个性化谈谈教育个性化的可能性。
12.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篇十二
教学中我常常会看到一些令人惊讶的学生作品。有些非常出色,往往被我留下来作为示范或欣赏的作品。有些却让我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被学生评价为‚乱七八糟!‛或者是‚太脏了‛、‚不好看‛等等。对于后者,我以前这样评价他们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我看不懂!‚去看看某某同学的作品,他画得非常好,向他学一学!‛可是这样一来,我发现这些学生在以后创作时会有一种畏难心理,怕被同学笑话或者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有些学生还无奈地对我说:‚我怎么老是画不好?‛‚你能不能帮我画一下?‛面对这些学生,我常常在想,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并客观地对待他们的作品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感悟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那些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是他自己的一种艺术个性。
美国艺术教育研究者肯尼丝〃R〃贝蒂尔写道:‚艺术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艺术活动是人和脑的产物,是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从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自己,开拓自我,学会更多地了解自己。同样,教师也能通过作品去了解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感,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
1、努力地去理解学生们的作品
英国教育家摩伊〃凯莉幽默地说:‚当他(儿童)展示出一只羊在田野里的画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百种看法。同样,一百个孩子的心中会有一百种羊。孩子的表现丰富,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表现方法为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副关于西瓜的想象画。一个叫朱子涵的男同学把他完成的作品拿给我看,那是一副看上去比较脏的作品。画面的上方好像是切开的西瓜,里面画着两个灰色的椭圆形,中间是一些用红色画的线条,下面有一些小动物。看了他的作品,我没有对他说‚画面太脏了!‛之类的话,而是问他:‚你想表现什么,能对我说说吗?‛于是,他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我的西瓜能飞到天上去,瓜子变成了乌云,下起了西瓜雨,小动物能喝到甜甜的西瓜汁。‛听了他的描述,我恍然大悟,这是一副很有想象力的画,尽管画面有点脏,但是表达了小男孩对动物的爱心。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对他指出了画面比较脏的原因,然后我让他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全班同学,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觉得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是一件很有趣而又令人高兴的事。在交流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学们各自的艺术风格也日益形成。在一次作品展示时,我故意不让他们写名字,让大家一起来猜作品的主人是谁。结果,许多作品一下子被同学认出来了,学生们大声地说着:‚这是李林的,她非常喜欢用记号笔画画。‛‚这是朱梦娇的画,颜色特别鲜艳!‛‚这是沈靖凯的,他总是用淡淡的颜色画画,好象是透明的一样。‛‚这是何笑的画,画得特别精致!‛……
2、在评论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恩斯特〃贡布里希曾说过:‚一个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似乎都不同。它们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必须经常欣赏和评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对作品的感受。评论的过程既是交流的过程,也是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过程。学生们的想法或许多与作者的想法相距甚远,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何不牢牢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美术活动
儿童的创造性与艺术的创造性有着最为内在的联系。那种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忘我投入、游戏的幻想、表现的个性化和主观化、意象创造的直观性和新奇性,以及创造过程的愉悦性等,都是同艺术创造的精神相通的。所以,‚健康活泼的儿童,个个都是‘艺术家’(杜威)。有些孩子不太喜欢画画,却很喜欢做手工。每次碰到绘画课就皱起眉头。苦着脸,好像很烦恼。一次,我在五(6)班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叫王康的男同学在抽屉里专注地干些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折一把枪,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他抬头看见我,有些慌乱,我对他说:‚喜欢折纸是好事,继续做吧!做完以后给我看一看!‛结果王康拿着做好的纸抢对我说了许多心理话。其实每个学生对学习美术都有兴趣,只是各自的爱好不同,有些喜欢画画,有些喜欢玩彩泥、剪纸、做手工,还有些喜欢编织……如果总是让他们进行同一类型的美术活动,特别是他们不太喜欢或者不擅长的活动,那么会使他们出现厌倦心理。
4、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们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为此可采用‚延迟评价法‛,即推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如有一位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油画作品《小站》,要求学生回答‚画中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的问题。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其中一位学生首先获得了发言权,她说:‚这个小站只有一间小房,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这位老师一听,答案非常正确,情不自禁地说:‚啊,回答得真好,你真聪明!和老师想的居然一样。‛教师原本以为这样一表扬,肯定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一下子全不见了!这位教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实,道理很简单,教师在课堂上过早地对学生的答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试想,这个学生的答案真的是‚非常正确‛吗?
13.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三
[内容提要]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个性化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原来的作文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应试作文的弊端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诸如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使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使作文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展开论述:
一、倡导真实表达;
二、拓展作文空间;
三、鼓励个性表现;
四、培养创新思维;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
六、改革批改方式。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主动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个性化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一、倡导真实表达——个性化作文的源泉。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作文个性化首先要求学生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有真感。
然而,综观现今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屡见不鲜。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转变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必求“真”: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务必求“诚”:即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作文要真实!”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
二、拓展作文空间——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个性化作文就应首先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过多的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或课外练笔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作文,无论是文章的感情立意、篇章结构,还是文章体裁、语言风格,都不必作太多的要求,要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学生充分展 1
示个性的空间。
1、作文命题个性化。
改革教材命题,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把作文的命题权放给学生,并给予较大的自由空间,作文可以有文无题,可以先有题后有文,也可先有文后有题,只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就行。这样,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自己想抒之情,作文就有真情实感。让学生自由命题往往受到学生欢迎,完全能拟出新颖合适的极富个性的题目,用学生喜爱的有话可说的题目习作,他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在作文命题个性化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
如让学生以“我第一次„” 作文,由于“„”给学生留下了空间,学生非常得意地写成“我第一次感动” “我第一次当升旗手” “我第一次受批评”等等,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内容实在、情感动人。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题目的包容性、启发性十分明显。对这样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有话要说,有情可抒,才能调动学生挖掘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他们的思想水平、语文素养、个性特点都能在作文中得到展露。
2、作文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地写,大力提倡生活日记、课外随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
作为课堂作文的补充,由于不受框框的束缚,生活日记、课外练笔更加自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断;所写的内容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听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真诚高尚的情怀,也可以是有趣平凡的小事;可以写现实的眼前的景物;也可以是神奇美丽的幻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评论名家经典;可以大江东去,也可小桥流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随心所欲,任意挥洒。于是,每周汇到我眼前的课外练笔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千姿百态,妙文迭出。有一些学生居然还写起了连续性的童话、小说。在这样的课外练笔中,我看到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自我,这里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实践证明:随笔、日记的确是块肥沃的土地,那里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3、作文体裁自主化
为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体的界限可模糊些,也要淡化记叙文为主的理念,我们可“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剧本、寓言、微言小说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
三、鼓励个性表现——个性化作文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自始至终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引导。教师要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一般的启发,打开门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的想象驰骋到很远的地方时,我们还要引导他们收住缰绳,回到现实中来。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既要大胆发挥,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舒展个性,又要塑造个性,把个性发展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2、鼓励。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有的学生个性发展迟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对他们的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更要肯定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时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对一般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大胆追求新目标。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下功夫,善于发现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哪怕一个词语用得好也应予以肯定,因为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在给较高分数的同时,真心实意的指出其作文中的不足。
3、示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先要勇于表现自我——勤于写“下水文”,以文章显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以个性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和勇气。
四、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的核心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1、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却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①改写古诗。古诗句都有高度凝练,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文就是凭借《枫桥夜泊》这首短诗,弛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画出落第考生张继孤夜难眠的落寞心境,令人拍案叫绝。再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②扩写内容。对写人记事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进行扩写,或加背景,或添情节。如《故乡》一文,“捡贝壳”、“看跳鱼”这些事情都写得很简略,而这些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会很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儿童天真烂漫、其乐无穷的心境,任学生尽情驰骋思想,自由地倾诉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③续写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如学习《孔乙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孔乙已之死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尽情发挥,构思一篇《孔乙已之死》。
④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⑤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 《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反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石破天惊之感。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思考的另一个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极具个性化的文章来。
如学习了《曹刿论战》一文后,学生只看到了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的一面,经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鲁庄公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如:广开言路、任人唯贤、虚心求
教,一个知人善任的古代明君形象跃然纸上,丰富了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的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认识转化为文字,才能最终完善写作个性化。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写作个性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他人的写作风格时,学会综合运用多种风格去建构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有些学生作文,从整篇看,在立意、结构或技法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或锃亮的语丝,也应予以肯定,这样才能给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1、用语应力求准确、新鲜。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便是最好的明证。
同时,用语应力求新鲜。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个句子:“愿您‘+’入我们的行列,‘-’生活的烦恼,‘×’上无穷的快乐,‘÷’去一切的忧伤。”(吴英霖《给罗斯福》)此句巧妙地运用了四个数学符号,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与‘之乎者也’结伴,与X、Y、Z打交道,与ABCD交朋友。这还不算,我们还要参加鸿门宴看项庄舞剑,与苏轼荡游赤壁,跟诸葛亮联手擒孟获,然后又急匆匆进大观园参与贾探春的诗社,和贾宝玉切磋诗艺;接着便急奔十七大与胡锦涛讨论如何奔小康,再者与原子玩捉迷藏,研究‘父亲+母亲=我’的遗传学。”(魏晓霞《给分数制造厂的一封信》)用语诙谐、新奇。
2、多种句式的灵活安排可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而修辞则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很多学生在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上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打上了自己个性的烙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喜用排比、对比等,语言上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如“自信是钥匙,拥有它,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自信是桥梁,踏上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阶梯,勇敢跨步,才能‘更上一层楼’;自信是船只,自由操纵,就能到达心中的目标„„”(徐倩莲《今天你是乞丐》;“我喜欢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使人信服;我憎恶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让人‘吃苦’。我仰慕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给人送去欢乐;我鄙视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给人们制造痛苦。大卫·科波菲尔是受人景仰的,不法商人却是人人嗤之以鼻的。”(徐倩莲《高明的魔术师》
有的学生则在修辞的运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感动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就像一架古筝,时而小弦切切,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嘹亮如狮吼,时而婉转似莺啼„„”(徐秋琴《感动》)也有些同学的作文中常有一些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濡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富有韵致的语句,更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胆呵护。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因为里面有太阳的味道。”表达出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如果老师或视而不见,或见了一棍子打死,就会扼杀学生灵性的率真剖白。
3、文句要有意蕴。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很多学生的文章里蕴含着这样的语句。如“我发觉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属于我抑或不属于我的一切。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才能更好地活着,我开始成为它的信徒。春天的复苏,夏天的生机,秋天的萧然,冬天的荒凉,我都爱。”(徐秋琴《边走边爱》);“当我沿着父亲的皱纹慢慢长大,当我蜕去纯挚而苦苦寻觅崇高的人生观,忽然之间发现了自己正崇拜着父亲——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农民。
崇拜着父亲的平凡,崇拜着父亲的积极乐观,崇拜着父亲的随遇而安。”(魏国妹《崇拜父亲》)这些语句虽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
六、改革批改方式——个性化作文的拓展。
叶老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1、自我评价
在作文修改之前,教师应为作文评改定一个作文评改细则。但由于学生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每次作文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要有批改不同文体作文的准备。可让学生根据通用评分细则制定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具体评改细则,做到人手一份,为写作与评改提供借鉴。
学生自我评改的初改可作为作文初稿完成后的回家作业,一般在课外进行。要求学生对照作文评改细则进行自改,然后就“中心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即自评),附于作文之后上交。
2、小组互评
学生互评互改一般在课内进行。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①分组分工:一般以三至四人为一组(便于讨论交流,提高评改速度)、设一组长,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传递、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②提出要求:改前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本次作文的评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结合相应文体的评改细则,细心批改,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③分组批改:每组四人,在组长的布置下轮流阅读批改学生作文。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圈点批划,大到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小到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用符号圈出需要改的地方,划出写得精彩的句子,写出眉批和总批。在批改过程中坚持以个人为主,每人每篇均要写出个人的批改意见,特别是“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角度和阅读感受,提倡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并将其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表”上。④组内交流:个人阅读批改结束后,小组进行短时讨论,分析每篇作文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就评改意见反差较大的进行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沟通思想后,进行重新评改。组内交流后,小组长汇总“作文评改记录表”的意见,将评语填写在学生作文之后。以上互评互改工作一般在一节课内完成,以便教师及时指导、检查。
3、开展群评
在通常的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之外,我还增加了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有别于小组互评,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只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静态的,而是多元的、动态的。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使作文的个性之花处处开放。
参考资料: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 谢志礼 苏玉春 《语文教学通讯》 2004年第6期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推荐阅读:
精品作文五步教学法07-12
【精品】雾的作文08-09
【精品】雪的作文09-09
【精品】猫的作文汇总09-23
【精品】去旅游的作文11-19
【精品】家乡田野的作文12-04
【精品】我国的传统的作文07-25
【精品】我心中的雷锋作文06-19
【精品】我的课余生活作文06-20
【精品】我心中偶像的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