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青春日记(精选17篇)
1.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一
日记里
记着他阳光般的微笑
记着他打球的姿势
记着他在课堂上睡觉的傻样
日记里
记着我想他时的傻笑
记着我在课堂上的白日梦
记着我在晚上想她的思念
校园里和他相遇
假装镇定地
与他擦肩而过
留下失落在徘徊
太多的单纯
青春日记
大家现在都处於青春状态
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我们这个阶段,成绩好的孩子应试教育
成绩不好的属於叛逆状态 我一直相信 我是叛逆我怕谁
我讨厌应试教育,但我始终没有跳出它这个圈圈
在爱与痛的边缘,我想选择17岁不哭,但我却做不到。
因为你爱一个人就会不由而然的痛,想不痛除非你不爱他(她)
若在这个过程,没有必要的时候,请不要选择分手或放弃
就算真的放弃,也应该在最后珍重的说声 再见
毕竟自己都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二
2007年, 因为热爱自己的家乡, 毕业于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沙智萍以笔试和面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了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工作, 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永福村位于海宁许村镇家纺核心区域, “家家织机响, 户户织布忙”, 是个经济发达、美丽富饶的小村庄。全村拥有25个村民小组, 6500多口人。
刚进农村工作那会儿, 沙智萍对农村的各项工作一窍不通, 有过迷茫和失落, “觉得村里事情挺琐碎的, 自己都帮不上忙, 所以那时候挺没信心的”。回忆起刚刚来上班的情景, 她至今感触颇多。有一次湖州安吉妇联代表团来永福村交流妇女工作经验, 那次刚好妇女主任不在, 沙智萍被派去接待, 没想到代表团成员见到她就说, 你太年轻了, 怎么给我们作经验介绍?你们妇女主任在不在?因为年轻, 沙智萍在村务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挫折, 好在有身边人的鼓励和帮助。有一位美国教师的话, 更是给了她极大的信心。一次在陪美国北卡州大学师生参观的过程中, 一位美国教授对她说, “You are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你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正是这句简单的话让她重拾了久违的信心, 也更加理解作为一名村官的重要性。村党委书记告诉她:“来农村工作, 想想容易做做难。我们村干部一要勤恳做人, 二要踏实做事。”简单一句话, 从此让沙智萍铭记于心。
基层工作需要跑, 需要锻炼。村领导告诉沙智萍:“当村干部光靠嘴上功夫和手上功夫还不行, 腿上功夫也非常重要, 凡事得多跑。”为了消除和村民之间的陌生感, 更好地开展工作, 沙智萍这个年轻的村官不停地穿梭在工地上、厂区内、农户家, 农村的三纵六横、七弯八道, 她都熟记于心。不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 在永福村的各个角落, 都能看到沙智萍年轻的身影, 而村民们也慢慢地改变了对这个80后村官的看法。
勤政为民, 挥洒青春
2008年9月, 海宁开展农村整治工作, 永福村共有7个小组作为整治试点。那年的夏天特别热, 沙智萍和其他几名村干部冒着近40℃的高温, 扫马路、挖水沟、清理河道, 很好地完成了整治点的清理工作, 赢得了村民的赞许与支持, 为80后村干部树立了榜样。
在沙智萍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报纸《永福新貌》。虽然只是一张村报, 却记载了永福村的点点滴滴, 上至企业领导, 下至田间地头, 永福村的所有都承载在其中, 而正是这张简简单单的村报拉近了她与老百姓们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期的村报里, 沙智萍的《我家的媳妇比女儿好》的通讯稿在村报上刊出后, 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佳话。看着自己亲自编写的村报, 她笑得很满足, “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她说:“我还要提高自己, 村里的各条线路都要摸清楚, 让群众更理解我们, 把报道写得更加贴近他们。”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这几年, 除了沙智萍主编的《永福新貌》获得了海宁市及许村镇政府部门、群众的好评之外, 她提出并实施的“站点对接循环”远程教育新方法被编入浙江省远程教学“百法百例”;她调研写作的《女性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嘉兴市妇联评为一等奖;她撰写的《一位女企业家的创业心路历程》和《人民政协传递着人们的心声》分别被评为嘉兴市最具感染力奖和人民政协6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等等。
工作上的成绩和老百姓的肯定让沙智萍觉得在农村工作越来越踏实, 工作起来也越来越有激情和活力。关爱党员基金会的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的开展……她以青春的激情、立业的壮志为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举措, 而农村基层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让她明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为人民服务, 就要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努力有了认可, 也收获了回报。2009年10月她被嘉兴市委组织部授予“嘉兴市十佳大学生村官”的荣誉称号, 同时在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以高票当选村党委委员。
在她的办公桌上记者还发现了几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关于未来的打算, 她说, 她还要继续学习, 获取本科文凭。农村工作既要有实际工作能力, 也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一边工作一边进步吧。”沙智萍说。
3.李冰冰:翻检青春日记 篇三
文:晓来摄影:陈准
如果有一杆秤,那么可以来称称李冰冰的重量,也许上面会准确无误显示她是现在中国最有质感的女星,她不完全轻如纯棉,那样软得太慵懒,尽管她内心有纯棉的特质,她也许是一方亚麻,棱角分明,虽然会露出一些线头,但一上身,却有别样风味。她自己也许会自嘲自己不过是一节缎面的样式老土的连衣裙,但裹在青春的躯体上,那就是性感和霸道。
这就是现在我们可能理解到的李冰冰,豁达真诚无畏,有空时,总能静静地坐下来,翻检自己的成长画面。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一种质地变成另一种质地,也许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叫做成长的东西渐渐显露。
画面之棉质版:她穿着臃肿的棉大衣,在那条沙石满地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苦口婆心地帮助那个杀死姐姐的凶手去寻找亲情的勇气,脱下棉外套,那套警官服穿在她身上也是那么合身。人虽瘦削,说出话来字字都掷地有声。
《过年回家》这部片子很让人心酸且沉重,而李冰冰恰如其分的扮演,成了这部悲伤戏里的一点光,因为她的出现让里面的人由窒息的绝望转变到知道自己能够触及到希望,在剧中她还算不上是主角,但她的表演也为她在威尼斯电影节争得荣誉。
画面之亚麻版:白衣薄纱,突然凌厉地跃到你面前,虽然刚硬利落,却也巧笑俏兮。于是你频频地看到她娇俏的身影上演那些让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侠义镜头。
她演活了很多古装武打戏里的“打女”。《少年张三丰》,冰冰就是以一个武功高深的女杀手形象示人,拍戏的过程中冰冰不仅能把武术设计的动作漂亮地使出来,还能举一反三,将动作推陈出新,使得本来生硬的武打动作在她的舞弄下似行云流水般洒脱。难怪导演和制片都夸李冰冰具备“打星”的天赋!
画面之金属质地版:她是“火狼”的得力助手、性感的冷血女杀手,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卡通化人物。时尚的超短皮裤,前卫的铁腕手套,很少开口讲话,基本上是靠眼神、表情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一副e时代动漫女郎的绝酷造型,皮靴上还镶嵌着金属,戴上了蓝色假发,仿佛未来战士。
在《飞鹰女侠》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演员亲历亲为,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差不多每一条都要打10到20次,几天下来,她已经遍体鳞伤。李冰冰极其偏爱武打戏,她说这可能跟她小时候看了许多武侠小说有关。“我就愿意打,我喜欢打,我有侠义心肠。”李冰冰的无畏精神,得到了她戏中的对手国际影星杨紫琼的赞赏。
画面之性感连衣裙版:晃动的灯光,澄亮的酒杯碰着酒杯,妖治的音乐,一群贼的放纵,当然其中数她最魅,她扬着头,挑逗着“贼公”,勾人曲线,轻语浅笑,轻易便颠倒了浮世众生。
《天下无贼》里的她真像一件有些缕空的裙子,若隐若现的性感成为致命吸引力,终于明白冰冰这个乖孩子也可以大胆地显露性感了。这让大家眼前一亮,在目睹到这种有质量的性感之前,我们的视界已经寂寞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小叶这个贼身上,风骚化为一种职业手段,但只需点到为止。所以在处理这个人物时,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最初选角时,到底由谁出演小叶,也让冯小刚迟迟不能定夺,直到李冰冰的出现,导演才把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小叶就是她了!冯导说:“尽管这个演员以往塑造的角色都很正,一看就是好孩子,但我认为这些并不妨碍她显露性感,她还是完全可以风骚起来的。现在回头看她的表演,我觉得非常好,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想。把宝押在李冰冰身上,我赚了!”
也许大家都是丑小鸭,都在历练中成长。成长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领悟,历经磨练,才有真正的脱胎换骨。
4.关于青春的日记400字 篇四
经过几度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走过十几年的匆匆岁月。蓦然回首,一排排整齐而又零乱的脚印,印出了我的青春年华。
夜空,月光,轻寒如水,明净如纱。
夜风送来远处的笛声,悠扬,婉转。心儿也随着曲韵飘回那记忆中的夜晚。记得那是很灿烂的天幕,一群天真的孩儿围着爷爷,尽情地享受着爷爷那花白胡子里的光阴故事。梦里依稀闪动着泪花,耳边仍回响着爷爷那苍老的声音,斑斓多彩的童年悄然已逝,那充满稚气的笑容何时已被时间雪藏起来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已走入青春的大门,那宛如一夜间的事。然而却沉淀其间不知岁月的长短。回归现实,望着两旁零星的树木,想象:也许青春就像是一只铜铃,系在我们的手臂上,只有不停地奔跑她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有时激越高亢;有时低回舒缓;有时颓废伤感。难道这不正是青春的旋律吗?对,青春可以是跌宕起伏亦可以是低回婉转,留下的便是那一颗颗跳动的音符,萦绕耳际,展开双臂,肆意挥洒着青春的惬意,聆听那动人的青春乐章,然而……
然而面对生活的重压,面孔的冷漠,世俗的荒诞,勾勒出一个与梦想中完全不同的世界。曾几何时,那份无邪的天真,那张纯洁的笑脸,却被无情的现实彻底没收了,留下的只是那一脸的茫然。难道面对青春一定要失去一些原有的色彩吗?不,青春应该是洒脱的,因为我们生活的重心不是为了分数。它应该是靓丽的,因为我们拥有年轻的资本;它也应该是苦涩的,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品全青春的滋味。请别等到回眸眺望时,才发现自己的无知蹉跎了青春,留下的只是记忆中那些树叶仍在风中摇曳,似诉那悲伤……
对于每一个潇洒的灵魂,都应该值得拥有青春的光芒,在生命的每一个驿站都留下它独特的意境,收藏心间。暮年之际,回想从前,原来收藏的是脑海中还深深藏着那些驾着欢快的翅膀飞翔的似水年华。用我们火热的青春架起理想的翅膀,尽情地翱翔吧!
5.流汗的青春不流泪军训日记 篇五
夏日炎炎,8月26日,初一新生迎来了军训。开训典礼结束后,士气高昂的新学子就在教官的带领下进入了阳光灿烂的训练场。
这些古灵精怪的00后们跟随教官暴晒在烈日底下,不喊苦,不喊累!他们勇于挑战,敢于面对,用青春的汗水在搏击,他们不消沉不退却,在骄阳的照射下慢慢强大起来,他们成长的脚步义无反顾,他们勇敢而坚定!
训练场上嘹亮的口号声,自信的踏步声,短暂的.休息间同学们可爱的笑声,汇织成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在清晨的校园里久久回荡。
虽然烈日炎炎,虽然汗流浃背,虽然疲劳不堪,虽然艰苦难耐。但同学们却在苦与累中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坚持,甚至有人带伤坚持训练!
长廊里那些来去匆匆的小身影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诠释了真正的班级友谊、同学之情。操场边摆放整齐的杯子、书包显示了这些小精灵们的高素质!
飞扬的青春就像爆发的小宇宙,力量无穷大!在这个早晨里显得格外鲜艳,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灵魂,到处都是生命的闪光点。
初一同学们流汗的青春,没有泪水相伴,他们初步学会坚强,学会关爱,学会回报,学会体谅父母的苦心,有些同学利用休息的时间里给家里报平安,强忍着泪水,压抑着思念,微笑告诉母亲“我认识了好多同学”!
6.青春日记 篇六
青春,温匿着似有似无的忧郁;青春,划动着一丝一丝的感动;青春,弥漫着声声的飞扬。
海天相吻的弧线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青春。
青春如水
雨落了,花谢了,心碎了,一切的一切都是青春的感伤,想一想,却又是青春的美丽。
我喜欢安逸的生活,喜欢安静给我带来的欢乐,如同在梦幻中一般柔弱、纤细与娇脆,显现出美丽的另一面。
春天到了,夏天来了,秋天落了,冬天走了,直到第二个春天来到时,我才感到眨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青春如水,不留痕迹,留给我的只有倒影,只有它的美丽。青春,那如水的年华。
如水青春,似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如水青春,一点一滴流入我的心泉。青春如水。
青春感动
在生活的点滴中有一种能进货心灵的乐音,我想那就是感动吧!青春,那感动的年华。
静劾的夜晚,翻开《红楼梦》看“苦绛株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品貂蝉似木偶一般的人生,我默默地在黯淡中叹息;享受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我的韵味其中,昂起头微笑着;思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歌,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春天来了,芬芳着泥土醉人的清香,孕育着碧草娇嫩的萌芽,荡漾微风迷人的微笑。电线杆上的鸟雀似五线谱的音符欢快地跳跃着。校园里的欢笑声也接踵而至。大家玩着、笑着,为这春天而感动。风吹草动的春天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来了感动的春天来了。
青春如同天上划过的流星,虽只为我带来瞬间的感动,对我,却是永恒的回忆。
青春感动。
表春飞扬
飞扬欢快的歌如青春的细胞一样在快速地跳动。感受青春,我想,你我都该明白,青春就像歌声那样飞扬。青春,就是那飞扬的年华。
一双手不能同时获得两样东西,如果你想拥有深邃的蓝,就必须放弃静美的绿;如果你想要一束沁人的百合,就必须失去手中的蔷薇。走进时光的隧道,鱼与熊掌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两者不可兼得。走进初中的大门,我们都该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便不再谱写那窗外幼稚的故事,而是考虑如何抒宇航局自己以后的历史,张开青春的翅膀在学阴中飞翔。
让我们的青春在初中飞扬!让飞扬的青春在初中成长!
7.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七
新世纪以来, 80后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对日韩台地区的青春偶像剧情有独钟。笔者对广州高校做了专项调查, (1) 发现仅有20.39%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看青春偶像剧, 而看偶像剧的大学生人数比例高达71.51%, 其中将偶像剧作为不可缺少的日常娱乐的占6.15%, 作为无聊时消遣的占72.07%。其中, 台湾偶像剧与韩剧最受欢迎, 分别占45.53%和36.03%, 而日剧由于传入国内的数量较少, 所以其支持者仅占20.39%, 位列第三。
青春偶像剧虽可依据剧情及主要情感基调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别:“富家公子追求平民女型”、“贫民男孩追求富家小姐型”、“富豪公子与富家小姐型”、“贫民男孩与贫民女孩型”。但它们并非森严的和绝对的分界, 一部成功的青春偶像剧往往由各个类别的若干特点穿插、编织而成。
第一, 基调定位大众文化。日韩这两个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 而这种文化在其偶像剧上有很好的映射;偶像剧剧情十分贴近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 让观众有亲近感, 容易产生共鸣。第二, 传统道德紧密嵌合。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偶像剧剧情与人物如何变化, 它们都离不开“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这一道德常规。剧情发展也符合观众的道德审美要求, 观众往往能看到令他们满意结局, 因而他们自然能从中体会满足的幸福感。第三, 完美情人大肆渲染。日韩地区偶像剧男主角往往是有钱有势的优秀男子, 而与之相配的都是善良美丽的女子。这与观众追求完美爱情与情人的心理互相吻合,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现实中得不到完美爱情的残缺。剧中的完美男子更是一个亮点, 他们的产生与这两个国家的“男权主义”不无关系, 但这恰巧也对幻想得到完美情人的年轻女子有巨大的吸引力。第四, 时尚气息青春活力。日韩的时尚产业极为成熟, 这无非对偶像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部偶像剧有好的剧情及演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的年轻观众的, 只有包装以时尚的元素及其带来的青春气息才得以成功。日韩偶像剧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它们的偶像剧几乎引发一股股时尚热潮。
二、青春偶像剧对80后婚恋观的影响
影视作品总带时代烙印,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个时代的人。青春偶像剧作为反映新世纪年轻人恋爱风貌的载体, 也对80后大学生这群特殊受众的婚恋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 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
青春靓丽的偶像人物, 是个聚焦点, 不但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 同时也满足了追星一族的某种愿望。以俊男美女取胜的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不可小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外貌、穿着、打扮、品格, 多少会成为他们在选择恋爱或婚姻对象时一把无形的标尺。换句话说, 他们在构思自己的理想恋人或配偶时多半会受到自己喜爱的偶像形象的影响。的确, 在80后看来, 受欢迎的男女生形象, 都可在众多的青春偶像剧中轻易找到。被80后认为, 非常抢手的女生类型大致会有以下: (1) 纯情可爱型, 如《红豆女之恋》的女主角松儿 (张娜拉饰) , 性格虽有点倔强, 但却拥有极其可爱的面孔和善良的内心; (2) 星光灿烂型, 如《东方茱丽叶》中个性张扬, 才华横溢及外貌出众的林濑穗 (林依晨饰) ; (3) 温柔淑女型, 如《美丽的日子》里的金莲秀 (崔智友饰) 虽经历无数坎坷, 其温柔可人, 善解人意的性格却丝毫未被磨损; (4) 个性张扬型, 如《浪漫满屋》中大大咧咧却有着写作才华的智恩 (宋慧乔饰) ;《爱情魔发师》中个性十足且对自己梦想有着不懈追求的贝若依 (曾之乔饰) 。
因为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在性别上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所以其在择偶标准的相关条件中, 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据笔者调查, 80后大学生择偶的第一标准依然是志趣相投,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双方要有感觉, 合得来”。不过在他们作出选择时, 对方外貌的印象分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 起码要对得起观众——这是男女生们在择偶观上的共性。但相比之下, 女生会更看重男生的经济条件, 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以及其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安全感, 而男生则更注重自己另一半的外貌, 特别是女生身体对其的吸引力。
(二) 对8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1.“我的恋爱我做主”, 崇尚自由恋爱, “门当户对”观念被削弱。
在伴侣的配对上, 不同类型的偶像剧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其中, 最受女生们欢迎的灰姑娘型偶像剧, 则是对中国传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的极大挑战。灰姑娘型的偶像剧是最受80后大学生喜欢的类型, 而名次排第二的则是金童玉女型。看来, 渴望被王子拯救的灰姑娘还大有人在。爱情是跟着感觉走的, 父母的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从此, 年龄、身份乃至社会地位的差异, 不再是个了不起的难题, 只要彼此相爱即可。
2. 敢爱敢恨的恋爱特质。
有人说,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人而言, 80后对爱情多了一份勇气。青春偶像剧从背景音乐的制作到浪漫爱情的演绎, 无处不体现着男女主人公甘愿为爱情牺牲一切, 甚至背叛一切的执著。《海角七号》, 一部2008年风靡全台湾的青春爱情片, 在中国大陆也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影片插曲《爱你爱到死》极受年轻人的欢迎, 其歌词通俗直白地反映了当代青年, 特别是80后一代, 敢爱敢恨的恋爱特质, 如:“爱你爱到不怕死, Baby, 爱我请让我再疯狂一次……Honey, Darling, Baby, 或是叫我小亲亲, 只要哄我高兴, 冥王星都陪你去……爱你爱到不怕死, 但你若劈腿 (有第三者) , 就去死一死。”不难发现, 80后的年轻人可以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 但却极其痛恨有第三者出现在他们甜蜜的爱情中。
3. 向往浪漫的恋爱方式, 期待“转角遇到爱”。
有时男女生之间的一顿饭, 一次旅行, 一支舞曲, 一个微笑乃至一回触电般的眼神相撞, 都有可能擦出爱的火花。青春偶像剧中浪漫的爱情是其吸引80后眼球的最大亮点。剧中常有各色各样的浪漫示爱情节, 这让诸多女粉丝兴奋不已;而男生们也可从中学习追求女生的技巧或是当感情危机出现时, 还能有一两招力挽狂澜。笔者曾在女生宿舍门前亲眼目睹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道歉风波”。风波的男主人公为求得女友原谅, 重金买来了一大束粉红玫瑰, 然后亲手将花瓣一片片掰出, 围成一个偌大的心形, 再用点燃的香燻蜡烛围绕心形一周, 最后于心形的中央用蜡烛摆出“I love you, 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待一切准备就绪, 该男生手持一束玫瑰, 在宿舍门前的路灯下苦等了两个小时仍未见女主人公出现, 最终伤心郁闷地离开。然而,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次日早上, 笔者又看见两人手牵着手开心地走在校道上。据说, 其实该女生当时在楼上看到男友如此有诚意的道歉后, 就原谅了他, 只是因为围观者太多, 女生不敢露面而已。
4.“将恋爱进行到底”。
大学校园云集了一群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少男少女, 是爱情的高产地带。大批纯情校园型的青春偶像剧, 成了他们的梦工厂。43.58%的人认为不在高中或大学时代恋爱是一种遗憾, 40.78%的人则抱着“随缘”的心态。有的受访者甚至高呼:恋爱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5. 女追男不算稀奇。
偶像剧中也不乏女生大胆追求男生的故事, 如日剧《交响情人梦》, 台剧《恶作剧之吻》、《花样少男少女》等。而这又似乎为80后女生冲破传统, 追求自己心仪的王子鼓足了勇气。
(三) 对80后大学生婚姻观的影响
“结婚不是恋爱的唯一目的”。80后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婚姻和恋爱没有必然的关系。恋爱更多为一种情感的体验与享受, 而婚姻则更多为责任的承担和承诺的兑现。有时你最爱的人未必会和你结婚, 而和你结婚的人未必就是你的至爱。如果两者能够统一, 当然是件幸运的事情。而80后大多没有其前辈一次恋爱就直奔婚姻殿堂的想法。这或多或少与青春偶像剧中大肆渲染婚前浪漫爱情却极少涉及婚后生活有关。但值得庆幸的是, 80后对婚姻仍抱乐观态度, 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约有三成的人选择相信婚姻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四) 对80后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
80后的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新时代, 较60后、70后的人而言, 其性观念明显开放许多。79.01%接受问卷调查的80后大学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 有55.03%的人不介意自己的配偶有过婚前性行为。80后性观念的开放, 与当今大众传媒对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不无关系。青春偶像剧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 被视为增加收视率的黄金手段。此外, 未婚同居现象在青春偶像剧中也普遍存在, 如《浪漫满屋》、《放羊的星星》、《爱情白皮书》等。而未婚同居往往又会伴随着婚前性行为。
在广州高校的周边地区, 如石牌、五山和下渡等地, 目前已出现一些“大学生村”, 其中就有不少“异性同居族”。在大学校园里则存在“宿舍同居 (由于女生宿舍管理比较严格, 所以普遍为男生宿舍) ”的现象。但万一童话爱情破灭, 则会使得学生时代的感情蒙上一层阴影。男生女生在做此种决定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生活的责任, 最终速食的只是奢侈的青春。对于女孩, 或许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三、长辈的婚恋观及其对80后婚恋观的看法
青春偶像剧对8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颇深, 那么他们祖父辈的婚恋观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80后大学生祖辈父辈进行了访谈:
1.70后的广州高校教师, 他们的学历为研究生或者博士, 现在大多已经结婚成家。他们坦言从小学开始就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好感, 但在16~18岁左右才对爱情有了憧憬。那时候传媒比较不发达, 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地开放, 但小说、诗歌、流行歌曲、电影等的普及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青年们婚恋观的形成。他们一致认为要认真地谈恋爱, 要对自己和恋人负责。当被问到“是否认为没有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谈恋爱是一种遗憾时”, 20世纪70年代初的人大多表示“无所谓”或者“不遗憾”, 而20世纪70年代末的则大多表示“遗憾”。但他们普遍认为应该享受恋爱的过程。
谈及各自的婚恋经历时, 大部分70后的经历却惊人地相似。他们一般都是在工作之后才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并最终和自己的恋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只有小部分人曾经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谈过恋爱。对于80后的“快餐式恋爱”, 他们既不支持, 也不强烈反对,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个人自由, 不过最好坚持适度原则。一位已婚的男老师指出:一些女生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频繁地交男朋友, 这样既没有责任感, 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婚前性行为, “要将自己宝贵的‘第一次’留给正式的配偶”这种传统的看法已经逐渐淡出70后这一代的思想了。在访谈过程中, 他们普遍提到在工作之后逐渐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但也有一些男老师告诉笔者, 他们虽然不会因为介意而放弃对方, 但男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处女情结的。如果婚后双方出现一些小摩擦时, 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妻子可能会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对于80后大学生愈演愈烈的“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 他们大多表示担忧。他们建议要对大学生做好安全教育, 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至于择偶标准, 女老师们普遍希望对方有内涵, 有一些可以令自己欣赏的思维方式, 与自己志趣相投。访谈中一位女老师表示:对方要有智力、有爱心、善良;双方要有共同语言和理念。男老师们则多希望对方聪明, 富于知性美。而对于外貌, 70后们都没有特别的要求。
70后大多认为, 自己的婚姻比较幸福。因为婚后夫妻双方的收入都比较稳定, 生活也比较和谐。有一些则提到作为父母亲, 看着孩子健康成长, 觉得很幸福。此外, 他们大多提到婚后的现实和婚前的憧憬有一定落差。
2.60后的已婚人士, 包括两位教师和一位警察。与祖辈的访谈相比, 他们的回答显得比较直接明朗
他们都表示在学生时代也曾憧憬美好的爱情, 但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才开始谈恋爱。当时大部分人都是谈一次恋爱便结婚。在他们看来, 恋爱是婚姻的前奏, 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男性知识分子大多选择健康漂亮, 受过良好教育, 性格温和的女性作为配偶, 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则更注重对方是否勤劳健康, 是否善于下地干农活。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都不会太看重对方的经济水平和家庭背景。从“十年文革”到“改革开放”, 人们的思想也逐渐从顽固保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新社会发展刚刚起步, 百废待兴,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当时人们朴实而忠诚的性格。在择偶标准上, 60后普遍认为, 容貌在相识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性格和内涵的决定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都表示允许孩子看青春偶像剧, 但只能鉴赏, 不能沉迷。此外, 他们大多表示会以自己的婚恋观影响其后代。他们普遍反对80后只享受多次恋爱, 不考虑结婚这一现象, 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他们那个时代, 婚前性行为只是个别现象, 人们普遍不能接受。但也有一些60后坦言不介意其配偶有过婚前性行为。对于80后的未婚同居, 一些60后也表示可以接受, 这体现了父辈既有保守的一面, 也有开明的另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允许, 或出于好奇, 或用作调剂, 受访者们普遍承认看过黄书或者黄碟。但他们又都表示看过之后就不想再看了, 因为觉得看这些东西没有意义。
3.笔者重点访谈了一位30后的女中专生, 从采访个案的言谈中, 可以透析祖父辈婚恋观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
对于80后的“快餐式恋爱”, “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等现象, 她一律表示“看不惯, 不像样”。在她看来, 恋爱的目的就是结婚, 将两者分开, 是毫无意义的。这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观点, 绝不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当时人们对性知识都不甚了解, 一来没有这个闲情, 二来也没有条件接触。
被访谈者表示, 她不会以自身的婚恋观来影响后代, 因为年轻一代见识广, 与其让家长决定, 不如让孩子自己做主。但要是对方条件好, 思想进步, 双方也合得来, 则会鼓励孩子恋爱一次就结婚。
四、结语
那个少年不善钟情?那个少女不善怀春?以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为主题, 加之令人为之疯狂的俊男美女, 配上煽情的音乐和营造动人唯美的画面, 青春偶像剧势必会给80后年轻人的价值观, 特别是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件败坏人心的事, 一个人做是犯罪, 但一亿人做就成了时髦。大学生应理性地看待青春偶像剧, 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把爱情的标尺, 既使我们尽量避免伤害, 又让我们不轻易伤人。偶像剧中理想的、幼稚的、完美的爱情, 不应完全成为人们现实的憧憬。而对于婚前性行为, 未婚同居或“快餐式”恋爱等观念, 还是谨慎为佳, 因为流行的, 却不一定合适自己。
摘要:新世纪以来, 青春偶像剧风靡中国, 尤受80后大学生的追捧。受其影响, 80后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与其祖辈父辈已经产生明显的差异, 值得关注。80后性观念的开放, 与当今大众传媒对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不无关系。青春偶像剧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 被视为增加收视率的黄金手段。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80后大学生,祖父辈,婚恋观
参考文献
[1]张静.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微[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6.11.
[2]邓倩.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观取向的调查分析:第27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 (4) .
[3]巴方.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 2004, (4) :36-37.
[4]何西耕.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56-60.
[5]徐维玮.长春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特点[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10.
[6]胡珍.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6) .
[7]雷骥.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模式和偏差探析:第22卷[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8]厉芳红.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及思考:第7卷[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 (4) :404-406.
[9]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2002年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第21卷[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4) :21-16.
8.致青春:我的大学梦 篇八
——题记
转眼间又到2013年高考时节,最后的时间里无数的学子们仍埋头苦读,为自己的理想大学奋斗。此时的我在大学还会时不时想起当年的奋斗岁月,梦回书山如海的教室,又记起老师的教诲、同学的鼓舞、父母的关心。在此写下曾经我为自主选拔和高考准备的经历与心理历程,记录下那些我为大学梦而战的岁月。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我进入了被人称为魔鬼时期的高三,也是那一年山东高考改革,让我有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当时我的成绩虽是全班前十,但是山东省的高考人数众多,试题难度大于其他省份,想要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进入“211”、“985”名校的难度还是挺大的。仅仅凭借一考定胜负对我来说压力巨大。
进入12月,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间,此时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自主选拔的报名,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子们进入,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主选拔削弱了一考定胜负的压力,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记得高一年级会时教导主任曾说过,北化的高材全國有名,而且学术风气良好。正是抱着对化学化工的喜爱和对学术的小小野心,我首选了北化。紧接着是初试环节,我准备了高中两年的各科成绩单和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奖项,证明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突出自己的特长,之后很快便得到通过初试的通知,或许我的性格也符合北化选择的标准。
之后的寒假期间便是对复试阶段笔试题目的练习和对面试的准备。对于笔试,我购买了各大高校往年自主选拔题,题目的难度明显大于高考考纲中的要求,甚至有些是大学或者竞赛难度,很具有挑战性。经过几次练习,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打击很大,并且还影响了我正常的高考准备。于是我改变策略,上网搜集北化的入学考试题目,结果发现和高中平时考试的难度相当:语文要求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必须对一些中外著作有所了解;数学难度几乎就是高考难度,甚至还更简单点(正式考试的时候发现最后三道大题在平时的作业中都见过,甚至最后一道是原题);英语要求必须有较好的基础、较快的做题速度,因为题目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北化自主选拔的最大的特是笔试中有一部分是基本能力测试,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又有山东高考中基本能力测试的题型,要求知识面很广,反应必须很快,做题速度要求也很高,要在一小时内做完100道题。由于平时高考复习基本能力比较充分,加上寒假练习了一下申论的题目,正式考试的时候还是挺顺手的。对于面试,因为我以前有参加过各种演讲比赛的经验,临场发挥能力还是可以的,再加上我参考了各大高校历年的面试题目,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题目都有所了解,最主要的还是准备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把我的基本情况和突出优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能迅速了解我。
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在高三下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我便来到北京参加了自主选拔考试。上午的笔试环节和正式高考一样,紧张而严肃;下午的面试环节则是考察每个人素质的时候。每三个老师同时会为三位同学进行面试,所以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对比。当时我和两个男生同时被安排面试,在准备室,我提议大家进去面试的时候同时向老师问好,在结束时也要同时向老师道别,我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两个人的赞成(后来发现这样效果很好,老师们纷纷点头表示赞许)。正式进入面试时,首先老师问了一道英语题,这需要考生平时多下功夫练习(当时我们这组的第一个男生连问题都看不懂),之后便是一些学科和日常生活交叉的题目,由于之前准备过,所以回答起来感觉挺好的。
复试结束后,我回想起来,觉得寒假准备还是挺有用的,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嘛。
经过3月份的苦苦等待,终于迎来了4月,也是各大高校自主选拔结果出来的时候。那时,我每天神经都在绷紧,期待着自主选拔的结果。高兴的是在经过苦苦等待之后,我终于迎来了北化20分加分的好消息,这让我增添了不少信心。之后一个多月对高考的备考,我更是充满信心,不断进步。
整个自招路,最辛苦的其实还是父母:初审时,妈妈细心为我整理了材料,爸爸也是每天不断关注学校动态;考试前,他们早早定好往返车票,定好旅馆,保证我顺利考试;准备阶段,他们为我搜集了更全面的资料,帮我进行面试练习,并不断鼓励打气;考试时,他们随我一同到考场,并一直等到结束;结果出来时,更是不断刷新网页,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整个自主选拔考试,是一个团队在帮我,就像是美国总统的选举,正是因为背后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团队做后盾,我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父母为我做的一切,永世不忘。
2011的夏天特别热,太阳似乎要用它的温度燃烧我们这激情的岁月。我以平时考试的平常心应对高考,虽然最后高考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但是幸运的是有了自主选拔的加分,我顺利进入了北化,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8月,我背上行囊离开那座居住了17年的北方小城,来到北京,走进大学。9月,我坐在北化明亮的教室里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9.青春日记 篇九
日记
当你在风雨的街头漠然无助的时候,是否希望有把小伞在肩头撑起?当你最失落伤心的时候,是否也渴望几句真诚温馨的话语?当你寂寞孤单时忽然收到远方的好友的来信,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也曾怀疑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话,但当几年的同窗好友分别在即,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青春的日记,记载了无数的心情,无数个孤单相伴的日记。 青春的`日记,记载着快乐和忧伤。因为年轻,会以为世界的美好会带来希望。正因为年轻,正因为相信它的一切,才会被世界的残酷所伤害。伤了自己最真的心,伤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也许因为年轻,所以从未在乎过这些。 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慢慢学会自我安慰,学会默默地成长。 青春的岁月,是一路奔跑着,奔向理想的前方。一路或深或浅的脚印,一路撒下的汗水笑过的容颜。那是岁月留给我们最美的也是最真的,成长的见证。 当翻过青春的一页,我们再回首时,一切便是一种最真的收获。
10.青春日记 篇十
这几年的哈尔滨是一个满天灰尘的城市。可能跟地铁的建设。城市的管理。人为的素质都有关系吧。但历史的大车轮会把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8年突然厌倦了这个城市。从出生,幼年模糊记忆的开始。
模糊的记忆
那年的小男孩不会去想很多,也不会去为了什么事情发愁。只记得那天在好久没见过的妈妈的怀里去看奶奶。奶奶在一个水晶的玻璃罩里。看着好多人围着鞠躬。
幼儿园的记忆是高高的风车楼,很多很多的小朋友。晚上一起住。不听话会被老师罚站。周五才会被接回家看到爷爷,大伯大娘堂妹,大姑表姐,
都住在一起。但却没有印象晚上睡在那里。
前半夜朋友非要拽着我玩刺激战场。好久没玩游戏了就下载了游戏陪他玩了几把。下班晚上都9点多了又花了半个多小时溜达回家。玩了几局吃了俩次鸡,卸载游戏,洗澡睡觉睡觉。朋友在我家住,我平时不在家,在个小餐馆上班早八晚不一定有时晚上八点,更多的时候更晚些,没有休息日。朋友说在我家住陪陪我。因为我刚刚失恋,没熬住4年的感情。自己也是个怕孤单的人就同意了。不过让他帮我交水电网费,在加上帮我收拾屋子。早上5点被闹铃吵醒,每天有5点起床看书的习惯算是增强内心。天天烦闷的工作找点精神食粮。今天就算了,昨天睡得太晚了还是接着睡觉养足精神,心里想着今天他再找我玩游戏就给他撵出去,吓唬他。
饭店的工作上午是忙碌的, 中午饭口基本上连喝水的机会都没有。下午没客人还能休息休息。
11.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十一
煮的是人生百味,品的是匆匆那年的大学青春!
如果以味道来代表一个城,或许别的城市轻易说不清,但毋庸置疑,重庆是麻辣味的。麻辣,是这座山水之城燃烧多年的热情,例如热烈似火的气候,豪爽耿直的重庆崽儿,性格泼辣、身材火辣的重庆美女,通通透露出火辣辣的气息。用天津电视台资深媒体人牛玉的话说:“重庆就像一汪热辣的火锅,以山城为“炉”,加大山大水为“食材”,其间行走的人就是那不可或缺的“辣椒”、“花椒”,滋味张扬,又包罗人生百态!”
十八年前,牛玉还是一个青涩而无知无畏的小姑娘,远离家乡天津来到山城上学,在那里,她度过生命中最肆意的青春年华。一别十五载,每每聊到重庆,山城言子儿、吊脚楼、挑夫、水码头、石板路,还有浩浩汤汤的长江水,牛玉总能一一数来,弯弯的笑眼中闪着光。令她最念念不忘的是西农后街充斥着麻辣诱惑的小火锅店。在陋巷低檐处,一口粗制厚重的大铁锅里熬着醇香滚烫的红汤,花椒、辣椒、牛油的香气在锅里沸腾,毛肚、牛肉、黄喉等食材在锅中翻滚,演绎着麻辣与鲜香,一群青春洋溢的同窗好友则热热闹地围锅一圈,你来我往筷意江湖,好不惬意!作为班花的牛玉,不仅漂亮而且性格直爽,加之又是吃货一枚,与同学的关系格外亲密,一起烫涮火锅的次数自然更多,没多久竟把学校周边街街角角的老火锅吃了个遍!
那红醇,可是那时错过的红唇?
而火锅,可还是旧时的那一锅?
激情燃烧的大学时光早已随记忆尘封,牛玉也回归天津口味多年,但对重庆老火锅的滋味仍然魂牵梦萦。只是在天津,你几乎找不到一家原味的重庆火锅。直到最近,牛玉结束了一个大型专题采访,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刚开业的那红醇火锅店,带着犹疑走了进去,那红醇,可是那时错过的红唇?而火锅,可还是那旧时的一锅?
踏入火锅店,仿佛时空转换。一整面墙用原木穿插拼接而成,其余则是木制吧台、橱窗、楼阁、门,质朴中不乏时尚感。待仔细品来,老重庆韵味儿呼之欲出,“下石上木石片瓦,小窗屋檐穿斗墙”,不得不说,这木墙让人想起川东地区穿斗墙的风格,以及嘉陵江边吊脚楼的身影。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植物摆设配合着原木,像不像闯入了终年雾气笼罩、绿意弥漫的重庆森林?植物的绿与辣椒的红,色调极端的寒热交替,鲜明得撼动人心!
围坐对角鸳鸯锅,美味成双,共火而食,
谈谈笑笑筷意江湖就是最美的时光!
择一角而入坐,笑容可掬的服务员端上口四平八稳的对角鸳鸯锅,但见红汤热辣,清汤色白,相对而处,与老重庆的锅倒是相去甚远。服务员解释说:这是那红醇的定制锅,为的是照顾到每位客人的口味。分为四宫格,每一格的汤底都各具特色,如红汤麻辣、番茄微酸带甜、鸡汤清爽不腻,还有骨头汤、椒麻、山椒口味等可选择,美味成双,四味同享。正是对应了易中天对火锅的品评: “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料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均可入锅,表示“兼济天下”;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中和”之美。”这对角鸳鸯锅让每一个方位都能享有清汤与辣汤,体现了火锅的兼济天下,共火而食,其中的情怀唯参与者知!
七上八下烫火锅,
地道民间吃法牵起对老重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令人意外的是,那红醇火锅店居然特制了一份火锅秘籍,除了介绍重庆重火锅的文化,还注明了每一道菜的吃法,如九尺鹅肠、4H毛肚按“七上八下”烫法、老肉片烫8分钟、鳝段烫10分钟、平菇6分钟、鸭血10分钟。一看秘籍便知老板是个土生土长重庆人,否则怎会对重庆火锅的民间吃法如此熟悉。要知道火锅源于重庆江边,重庆人根据上百年食用经验,早已将各种食材的火候堪至刀法推敲得炉火纯青,本地人对此倒是习以为常,而外地人却不甚了解罢了。时然,当服务员端上菜来,那刀工透露出厨师的专业,比如腰片切成了薄片,而不是交叉刀腰花,沸腾的锅里烫七秒又脆又嫩;鲜牛肝切成巴掌大一片,打了个生鸡蛋,又嫩又滑;再比如老肉片,精选眉毛肉,肥瘦相间,打卷后切成一毫米左右的厚度,直径六厘米的圆形。放入文火中慢煮30分钟。充分吸纳火锅汤汁的底蕴后与肉的孜香味完美结合。咬上一口肥腻好不满足,扑鼻的浓香。牛玉惊叹:这不正是地地道道的重庆老火锅吗!多年来藏在心底关于重庆记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都复活了般!
此外,就是油碟,店家推荐与重庆原味火锅搭配的香油蒜泥!与天津的香油加酱料不同,这才是重庆老火锅最地道的吃法。将香油与蒜蓉相调,包裹住食材,此间滋味独好!
一份来自千年古镇磁器口的麻花,
我又回到那段墨染的时光!
正吃得酣畅淋漓之际,服务员又送来一份小巧的纯手工麻花,瞧那模样,闻那酥香的味道,竟是来自重庆磁器口古镇最有名的陈麻花。牛玉顾不得形象大块朵颐,酥脆绵密的麻花一入口,还没来得及细品,香味就已在口腔中扩散、融化。与著名的天津麻花不同,重庆麻花制作偏小巧精致,口味也有所变化,有香甜、麻辣、五香、椒盐、海苔、蜂蜜、黑芝麻、葱油等口味,最爱椒盐味,微咸中又麻酥酥的。吃着它,牛玉仿佛又回到了千年古镇磁器口,晨光向那条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洒上微光,两边的吊脚楼挨挨挤挤,挑夫挑着沉甸甸的货物向石板路的尽头走去,一直走到龙隐门,消失在熙熙攘攘的磁器口老码头。
都说“巴山蜀水藏美味,麻辣滚汤翻江煮”,从山城重庆到天津,它究竟跨越了多少空间距离?从牛玉的大学时光到如今的年代,它又跨越了多少时间距离?恐怕就连店家也数不清他为了这一老火锅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又历经了怎样的艰难。重庆老火锅经世间真情煮味,历人生百料熬香,只能化用一下明代诗人杨慎的豪语,“此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十二
一、两个青年的摸索
今年已经而立之年的叶本辉是重庆一所高校园林专业的2002届毕业生。由中专考入大专的他, 到大学后的第一学年他的学习成绩在学院的整个年级排名第二。到了第二学年, 他想做些小生意, 于是背着父母用家里寄给他的两个月的生活费买了台相机, 在学校给人家照相, 那时照相挣了几千块钱。而就在他为自己赚得的第一桶金而沾沾自喜时, 他的父亲来到了学校。由于一学期的时间大部分都拿来做生意了, 很少顾及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期末考试时红灯高挂。在他父亲再三请求的情况下, 学校才勉强把他留下来。后来又和同学一起倒腾二手电脑, 但是由于对电脑不是很了解, 最终将照相赚来的几千块也亏了进去。
毕业后的他在县政府一个不错的部门上班, 工资不低, 工作也很轻松。但是, 不喜欢白白浪费时间的他在办公室里度日如年, 他曾几次给父母说要辞去这份工作, 但是每次引起的总是以一场双方都毫不退让的争吵结束!但最终, 他还是背着父母偷偷辞去了那份优越的工作。“我不想那样无意义的生活下去, 背着家人辞去那份工作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定。”这样听着, 我渐渐被他的热情所感染, 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间小城里居然有这样一群人在如此不屈地跟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
比叶本辉大一岁的陈永彪是贵阳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04届毕业生。“我上学时是典型的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根本没有想到会自己创业, 只是想读好自己的书, 毕业之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一开始应聘到了贵阳一家知名公司驻深圳办事处一个地区主管的职务, 刚刚去时就月薪3000多块, 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当时贵阳这样的城市也是能够安家的了, 这让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他一度窃喜。可干了一年多他却不想再干下去了, 原因是他发现所在的那个办事机构中的8个人一年能够为公司带来5000万的收益。“那个时候我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打工, 我们每个人的工资一年还不超过5万。”从他说话时的眼神里, 我们仍能够看出他对当年辞去那份优越工作的坚决。
回到家后, 他听说开饭店能够赚钱, 于是就拿自己上班时积累的一点钱在毕节开了个饭店。可饭店干了没多长时间, 饭店内发生的一起客人打架伤人事故使得他的饭店没有办法再继续开下去。作为“70后”最后一班的他至今仍然没有结婚。在被问起个人的感情历程时他似乎有些尴尬, 曾经他交过几个女朋友, 但是基本都是因为女方嫌他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分手。“我绝对不会找那种只是贪图安逸生活的女生作为我自己的伴侣, 我要找的是能理解我, 和我一起奋斗的人。”他说。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为他的执著和坚守而动容?
二、创业艰辛百战多
一心想自己创业的叶本辉找到有着同样的创业梦想的陈永彪和另外一名大学生, 他们三个人决定凑钱搞生猪养殖。结果, 他们干下来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一小部分。
先前做小生意的经验告诉叶本辉不能再这样做下去了。这时在贵阳林业部门工作的一个大学同学给了他指点, 建议他做自己大学时学的园林专业的本行。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市场调研后找到两个合伙人, 提出了自己想干园林行业的看法, 但是两人都是犹豫不决。商机不等人, 时间不等人, 青春不等人!他花了一段时间竭力为两个合伙人做工作, 想让大家改变探险新大陆的航向。但最终是陈永彪同意了他的意见, 想和他走干园林业的这条路, 而另外一名合伙人则继续坚持了原来养殖的路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是在探索, 不一定谁就能成功, 但是能够坚持自己想法并为之顽强奋斗下去的人, 不管成败都值得尊重!”
他们知道光靠大学时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是不行的, 必须在社会实践中真杀实砍地玩命干才能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我不想让父母继续责备我, 更不想让原来的同事认为我是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的混子。但光给他们解释是不够的, 你自己要干出个样子来人家才能信服”。他激动的语气和坚定的眼神让我开始越来越觉得他身上的热情正在慢慢地向我传递。我的精神渐渐被他所提了起来。
目标已经确定, 剩下来的事就是像射出的箭一样, 朝目标义无反顾地奔去。他们先是将自己毕业后打拼几年来积攒的一点钱凑起来托人购来树种。然后又到村子里去找村民协商租用土地的事情, 但是土地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租。由于为了保证卖出的树苗成活率, 树苗的根部必须要带大一团泥土一块儿卖出。镇宁县地处山区, 这些山上多是光秃的岩石, 几乎无法生长植物, 能够生长植物的就只有山脚下的小片土地, 再加上这些土地土层也不是很厚, 所以这里的农民视土如金。村民们听他们说土地要被租去搞园林种植, 贵贱都不卖。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承诺, 原来地里有多少土, 将来绝对会一斤不少地归还。这样村民们才将土地租给他们使用。于是, 他们每次卖树后都要到处去寻找泥土来将卖树苗而挖出的坑填上, 他们没有专门的卡车, 只好雇些农用车来运土。经营成本随着一次次的运土、填坑也上去了。
由于他们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 不得不靠借款维持。就在这时他们听说国家有专门支持创业大学生贷款的项目,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非常高兴, 然而当他们来到银行后才知道贷款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这种贷款只能够贷到两三万, 并且还要有房产的抵押或者一个有正式工作的人的担保。这样的条件对于刚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望尘莫及。最后, 他们只能从一些亲戚朋友那里筹钱来继续干他们已经初见起色的事业。
眼下的旱情更让他们一筹莫展, 因为几个月来连续的干旱使得他们的园林公司直接损失数万元。这种天气使得他们对苗圃的灌溉成本由原来每月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 他们甚至设想过如果继续干旱下去, 请求消防队来帮他们喷水。但目前这也只是个想法, 因为县消防队的大部分人马大部分都在下面比较偏僻的乡镇进行抗旱作业。据他们说, 照目前的形势下去他们的公司最多也只能够维持8个月。看着因为干旱而出现的又宽又深的裂缝, 我们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担忧, 真怕他们创业的理想就这样被炽烈的太阳烤焦。
“创业肯定会遇到困难, 这个时候正是考验创业人意志和胆略的时候, 我们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们说。
三、梦想与期望
真没想到这两个看起来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的回答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都是为了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着!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是两个人这种极其相似的梦想和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并肩拼搏的战友。
如今, 他们期望着政府放宽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条件限制, 从资金方面给予大学生支持, 让更多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还希望在省政府的扶持下尽快成立贵州省自己的YBC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 。通过YBC这个组织来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这些创业大学生进行指导, 并且年轻创业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创业的经验交流。
13.青涩日记:痛感青春 篇十三
1月24日,广东出品的电影《青涩日记》开始公映。相比于当下的大制作、大腕加盟的大片,这部电影没有著名导演而没有名角压阵,却在公映之前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为什么会这样?根据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说法,主要还是题材本身的热度。“这部电影提出了很多很基本、很重要的问题。过去鲁迅讨论过怎么做父亲,现在《青涩日记》发问要怎么做父亲和母亲。本片有那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难能可贵。”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如何表现早恋?
点到即止
早恋、网瘾、叛逆……以这类词语作为电影的内容,此前大多是一些以残酷青春为主的文艺片。但《青涩日记》其实单纯很多,并且其主角也是12岁的少年――王曲曲和韩由由。
《青涩日记》的剧本改编自女作家裴蓓的小说,她是珠海市作协副主席、广东省重点扶持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鲁迅文学奖两届候选人。因为故事本身足够厚重,电影《青涩日记》的内容也显得尖锐而发人深思。根据此前点映时一些观众的说法,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
电影讲述的是12岁少年王曲曲身处濒临破碎的家庭――和情人育有女儿的父亲,沉迷麻将无所事事的母亲,把这个敏感的孩子推向了叛逆和绝望。冷漠、沉迷网游、自残、报复……没人明白他,没人走近他,直到遇到少女韩由由的出现。而韩由由作为“学霸”孩子的代表,父亲给她太多的期待,各种培训班把课余时间排得很满,内心同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电影中展现的朦胧恋情青涩而温暖,但其中展现的教育方式,对当下现实有着非常深刻的警示和启发。
谈起这一故事的创作初衷,该片制片人、作家裴蓓表示,这源于自己当记者时对问题儿童的采访。“那些孩子身上的伤痕触动了我的心,希望影片上映能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而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表现早恋不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便出现也不准成功”的网络传言甚嚣尘上,对于这一点,《青涩日记》的导演谢悠表示:“对于初中生爱情这个话题的确有点敏感,但我把握着一个度,点到即止,美而不俗。这是人性中对爱与温暖的本能需求,不涉及复杂的性与欲望,温暖而纯净。希望这部电影能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所有的观众。”
因为真诚,所以动人
电影不靠噱头
问题家庭很普遍
作为一部打出“不唯市场,更求担当”口号的电影,《青涩日记》从很早就开始靠点映来营造口碑。单在,就举行过大学生电影节特别放映场、珠海母亲节放映场、广州看片会、珠海6场千人专场答谢放映场……场场反应强烈。几乎每场都有人感动落泪。很多家长观众表示,这部电影让他们很受启发。
除此之外,《青涩日记》还应邀参加了不少电影节。去年在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该片作为参展新片得到了包括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康健民等在内的专家们的高度赞扬。此后,又成为中美国际电影节20部入围影片之一,还在第二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作为开幕影片亮相并摘获“表演新秀奖”。除此之外,《青涩日记》还成为第18届“北京放映”的优秀推介片,即将走出国门。
根据广东著名电影人赵军的说法,这是一部“希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电影。“一切的纠结和矛盾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投入的情不够。只要大家都把情把爱放进去了,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对于家长来说,这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一部影片。”也正是出于“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态度,从去年12月起,《青涩日记》在广州等地举行了一系列试映,并且在放映的同时掀起“青涩荷尔蒙行动之‘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级著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专家现场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取得了非常热烈的效果。甚至连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工作中心主任张侃都表示:“影片好看且深刻,反映了社会需要关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各种问题,到位却不过分,表现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困惑。”
身兼原著作者和影片制片人的裴蓓认为,影片之所以引发这样强大的讨论热潮,不是电影本身营造话题的能力强,而是他们反映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少年在当今社会很普遍。“很多家庭因为缺乏正确的爱的表达,以及教育方式方法欠妥,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早恋、网瘾、叛逆等问题。我希望通过小说和电影让大家更了解这些孩子,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
因为真爱,所以推荐
14.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十四
落着五只胖乎乎的麻雀
叽叽喳喳地啄食散落一地的饼干屑
长长的洗手池
一个水龙头
滴滴答答地漏着晶莹的水珠
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里
坐着一群不知名的少男少女
一本本厚厚的各色书籍
懒洋洋地躺在质朴的木桌上
一张稚嫩的脸庞
悄悄逃脱数学老师凛冽的目光
悠然地把柔波抛到了篮球架下的阳光身影
一个修长的少年挥汗如雨
风吹着湿漉漉的身体
贪婪地吮吸着活泼的体温
一粒粒汗珠带着如星星般耀眼的盐粒
汗水如小溪滑过山峦般的身体
青春的味道
总有一丝丝苦涩的微咸
让人琢磨不透、猜不分明
身处在璀璨青春季
如浸泡于凉爽的柠檬汁里
欢快地乘着一粒粒晶莹的气泡
玩着无忧无虑的游戏
青春盛夏的蝉鸣总是那么悠长
仿佛永远不会停息
翡翠绿的梧桐树叶总绿得耀眼
让黑珍珠般的瞳孔忘记咸咸的味觉刺激
一门心思享受酸酸甜甜的美妙光景
梧桐树叶由绿染黄经历了三次
青春的脸庞因爱情下了三次雨
一次或许给了阳光帅气的`篮球王子
一次或许给了亭亭玉立的音乐老师
一次或许给了朝夕相处的同桌的你
青春,是美得让人留恋的诗句
多少人怀念它
多少人讴歌它
却没人能真正留住它
青春,抓得太紧是一捧匆匆流逝的沙
青春,放得太开是一匹奔驰撒欢的野马
最后的最后
15.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十五
周晓琳于2004-2008年在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习。在校学习期间, 周晓琳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奋努力, 任班团支部书记,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毕业之际, 周晓琳同学响应党的号召, 立志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贡献给家乡的建设事业, 积极报考重庆市大学生村官。通过笔试、面试、政审等环节层层选拔, 周晓琳被选派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镇镇南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2009年担任该村党总支书记。
彭水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山区, 来到农村, 巨大反差曾使她茫然无措, 然而, 重庆优厚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让她没了后顾之忧, 更赋予了她挑战自己的勇气。刚到村里, 村“两委”干部就对她说:“小周, 好好干, 有啥子事我们给你‘扎起’!”每次村党员大会, 老党员们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要好好利用你的知识, 带领我们村致富, 为村里人多增加些收入!”简单几句话, 对她寄托了极大的期望, 这也坚定了她留在村里的决心。于是, 周晓琳抓住落实“三项制度”接防、走访、定期反馈的机会, 主动走家串户, 既推销了自己, 又了解了民情。在走访时看到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 她便挽起袖子, 跟着他们一块干, 一把种子、一把肥料、一瓢清粪, 虽做得不好, 但却尽心尽力。村民们都翘着大拇指说:“城里妹儿不娇气, 难得!”两年来, 她走遍了全村710户, 并对重点户复访60余次。随着走访的深入, 村民对她的称呼也在悄然变化, 从开始的“小妹儿”到后来的“周助理”, 再到现在的“周书记”, 她的“官衔”越来越“大”, 但与村民的心贴得越来越紧。
镇南村幅员面积16.1平方千米, 共辖8个村民小组, 710户, 3030人, 共有58名党员。这里山高地远, 住户分散, 为宣传落实新农合、万元增收、林权改革等富民惠民政策, 周晓琳经常与村“两委”干部一道, 翻山越岭, 挨家挨户动员、登记。一整天下来, 常累得腰酸背疼、四肢无力。为融入农村基层, 她揣上民情日志本挨家挨户走访。其间她被狗吓过、被蜂蜇过, 皮肤被晒得黝黑, 也记下了厚厚一本民情日记:“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 大儿子逝世, 家境贫困, 尽快落实低保;徐守碧:丈夫去世了, 一人带两孩子, 生活艰难;向登江:身体有残疾, 想建大棚种蘑菇, 需要政府补贴……”从这些苦和累中, 城里长大的她第一次真正知道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基层;从这些苦和累中, 年轻的周晓琳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做农村工作, 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村民高成素为给患有先天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 背上沉重的债务。周晓琳第一次到她家, 高大娘对小周爱搭不理, 这让她很不解。通过了解才得知, 原来, 高大娘是想“吃低保”但没“吃”上, 对村干部有怨气。了解到她家具体情况后, 周晓琳再次上门耐心解释低保评选标准及办法, 并带去了从镇民政办为她家申请的大病困难救助表。后来, 每次去高大娘家, 她都热情地挽留小周吃饭, 还逢人便夸:“莫看周支书一个小姑娘, 心好, 人不错!”
在村里工作两年多, 周晓琳被“农村苦、农民穷”的现状深深刺痛, 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她发现, 村里有不少食用菌种植户, 但基本上都是“土把式”种植, 质量不高, 销路不畅, 收入也不高。于是, 她反复动员他们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 聘请技术人员, 提高产业效能, 形成种、产、销一体化模式。三个月后,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食用菌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未入社的农户也都要求加入。
2012年初, 重庆市针对渝东南、渝东北启动实施“两翼”贫困地区“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周晓琳的雄心, 不仅仅停留在一两个项目上。为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周晓琳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广泛调研。2010年下半年, 由她主笔起草的《对汉葭镇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专题报告正式出炉, 对镇南村发展进行全新定位:大力实施“三改”工程;发展城郊型农业, 优先发展蔬菜和城郊劳务产业;建设阿依河沿线经果林, 发展休闲农家乐, 用三年时间打造“镇南生态花果长廊”。在周晓琳的主持下, 全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1000亩蔬菜基地建设已经起步, 正在采取统一规划、小班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镇南村仅此一项便可实现蔬菜基地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产业的调整, 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为富民强村走好了坚实的一步。
在镇南村工作期间, 周晓琳还配合村“两委”积极争取建设项目, 组织群众参与, 先后新修村组级公路29公里, 并对环村公路实施硬化;修建完工人畜饮水水池28口、修建入户人行便道5500米。
在村子里工作, 鸡毛蒜皮没小事, “你不找事做事情也会来找你”, 镇南村居民居住地分散在公路两旁, 为了解决村里的问题, 周晓琳得上山爬坡, 走很长的路。村民为了占树林或者是占地, 常常闹到村委会, 谁也不让谁, 而镇南村的占地方式是传统的“画十字”, 以两块有“十字”的石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界, 这两块石头上“十字”必须是同样新旧。周晓琳跟着村民查看, 对比两块石头上“十字”的新旧, 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裁决, 但是之后, 有些刁钻的村民会偷偷在相似的石头上刻下相似的“十字”, 让问题变得更难办。“清官难断家务事”, 处理村民纠纷, “不要吵架, 不要打架”, 周晓琳徘徊于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之间。
2012年, 周晓琳调任彭水县汉葭街道组织委员, 工作担子更重了, 街道工作不像在村里, 周晓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 表现出了她的信心和不服输的决心, “每天想着怎么让自己的镇子强起来, 在竞争中排名靠前”。接触到新事物, 是对周晓琳的挑战, 也是她的机遇, 她说:“抓住机会不断学习, 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出现”。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 周晓琳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慢慢寻找平衡, 这个大大咧咧的村官, 时不时地会在带小孩时想起工作, 便放下孩子去工作。
她的事迹很快传遍汉葭、传遍彭水、传遍阿依河两岸。
2011年7月1日, 周晓琳成为200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之一, 受到党中央表彰, 受到胡总书记亲切接见。
16.大学的青春日记 篇十六
【案例】笔者指导过的一名学生在撰写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补充申请essay时,出现了跑题的情况。题目要求申请者指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哪个学术组织和社会组织(academic communities and social communities)吸引了自己,而该同学在初稿中只是泛泛强调了自己喜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氛围以及自己喜欢参加志愿者活动,完全没有提及该大学的哪个学术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她有吸引力,属于典型的文不扣题的情况。
【写作建议】对于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来说,无论是Common Application表格上的essay题目还是大学补充表格或大学自主招生系统表格上的essay题目,绝大多数都是命题作文,申请者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写作。然而,每年像这位同学一样因审题不清导致申请essay跑题的并不在少数。为避免出现这种审题不清的问题,各位同学可以按照下面三个步骤来审题。首先,在题目要求中寻找诸如explain、elaborate、describe、influence等的指示性动词,这些词可以帮助你明确文章是要进行描述还是要论证等等。其次,在题目要求中划出名词或名词短语,以准确了解essay要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的essay只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则要求写多个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读题目要求,必要时可以将题目翻译成中文,帮助加深理解。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要把一篇写好的申请essay当成“万能”essay来用,遇到申请essay题目类似的大学就发过去——大学招生官大都阅“文”无数,很容易识破你的这种小伎俩。
【案例】笔者有位学生在essay中讲了自己在某金融公司实习的一段经历。他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其他工作人员统计某项数据,发现某些数据存在问题,但没有立即告诉自己的主管,而是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待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后,才提出了质疑,并将自己的研究和调查告知主管,最后获得了主管的肯定和赞扬。该同学在essay中并没有说自己多么具有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多么强等等,但读完essay,你自然会感觉到这个同学身上具有求知精神、严谨的态度、敏捷的思维等诸多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
【写作建议】如果一篇申请essay中没有展示出自己的某个或某些亮点,尽管它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但对申请来说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申请essay。一篇优秀的申请essay需要申请者利用自己的写作素材,将自身的显性亮点和隐性亮点适当搭配来进行展示。显性亮点是指申请者业已取得的突出成就(如申请者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在学生社团担任领导职位、有发明创造成果等)或者具有的优秀才能(如弹钢琴、唱歌、写作、打网球、下围棋等)。隐性亮点则是指那些通过申请者自身经历、所作所为展示出来的良好个性(如积极进取、做事坚持、自信、独立自主、勇于冒险、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富有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等)。申请者在展示这些亮点时,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写作素材。比如要展示自己勇于挑战,申请者可以写自己负责举办学校元旦晚会、全市模拟联合国比赛等的经历。再比如遇到观点类essay (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回答含有why/what/how一类疑问词的essay题目为主),要展示自己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分析能力,申请者选择的素材就需要说明自己开展了充分的资料搜集与研究,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需要强调的是,亮点不是展示得越多越好,一味地把自己的亮点都堆砌在文中可能会让招生官觉得你是在炫耀或者有点骄傲,反而得不偿失。
【案例1】笔者有个学生写的申请essay曾获得耶鲁大学前高级招生官Peterson先生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篇可评为9分(耶鲁大学申请essay最高分)的申请essay。这位同学以自己患慢性胃炎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着重描写了自己与慢性胃炎做斗争以及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个故事和主题本身很普通,无法让其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那么这篇essay究竟好在哪里?这位同学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慢性胃炎比喻为“住在自己胃里的孙悟空”。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与这个“孙悟空”斗智斗法,从最初想方设法将其逼出自己的胃,到后来自己逐步摸准“孙悟空”的脾气秉性,与其和平共处,从而使自己少受病痛的折磨,并且在与“孙悟空”斗争的过程中,养成了微笑面对困难、多看事物积极面的人生态度。
【案例2】笔者的一个学生将自己在街边卖唱资助山区一名贫困小学生的经历作为写作素材。这个素材挺好也很有意义,该同学也把自己在街边卖唱的细节描述了出来,但就是开头和结尾缺少新意。对于开头部分,我们通过沟通和头脑风暴,最后决定通过母子间的一段对话,将事情的起因(学校号召学生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自己决意亲自挣钱筹款等简单明了地介绍出来。这一开头不仅给人以较强的画面感,还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这位同学要如何靠自己挣钱呢?而在这篇essay的结尾,笔者建议这位同学借助小女孩写来的感谢信,将自己准备寒假继续在街边卖唱为小女孩筹集学费的打算呈现出来,从而让自己真心帮助贫困小女孩的同时一心追求音乐梦想的形象更深地烙在招生官的心中。其申请大学的招生官看了这篇essay,在给这位同学的录取函中写道:“Your efforts as a street singer raising money for charity convinced me that you belong here. I'm confident you will write an interesting new chapter in our university's 163-year history.”
【写作建议】在动笔撰写申请essay前,申请者应尽量选取一些新颖的写作素材。如果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新颖独特的素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另辟蹊径。①从写法上力争新意。申请者可以学习案例1中的这位同学,将常见素材从新的角度进行写作,利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拟人、比喻、设问、假设等),化腐朽为神奇。②从开头、结尾力争新意。除了写法,申请者也可以像案例2中的这位同学一样,精心打造essay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力求吸引读者,结尾力求简单有力、令人回味。
此外,在写经历类essay (以叙述、描写学生自身某段经历为主)时,申请者可以选取一些故事性强、比较曲折的人生经历。在描述故事情节时,可以联想自己平时阅读的名著、看的电影或电视剧里的人物、叙事手法或描写手法等,想想一篇小说、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是如何开场收尾、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而对于观点类essay,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比如在阐述自己为什么申请某所大学时,很多同学写的都是诸如这所大学学术水平高、校园氛围好、知名度高之类的观点,很少有同学会落实在申请专业课程设置很有特色、喜欢某位权威教授的授课方式等具体方面。
17.青春日记六年级作文 篇十七
风吹乱了记忆,空荡荡的双手上唯有誓言飘荡。——题记
冬,踏着落花秋叶走来,开始了一段冗长而恬淡的时光,仿佛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雪花簌簌,翻飞如梦。青春总是需要一本日记的,不是吗?封面并不需要太花哨,毕竟心事是澄澈的,在这浩荡离愁的日子里,轰轰烈烈抒写年华。笔尖沉淀下来的幸福,是我唯一的.追逐,蓦然回首的一刹那,衣角随风飘扬,心情次第舒放,动荡在天之涯海之角。在这个多梦的年龄,我们习惯整理心情,让那些弥留在岁月中的烦恼随风而逝,那些泛滥的快乐,就埋藏于朴实的大地吧,至少明年我会加倍地放肆微笑。我不是完美的天使,也没有骄人的成绩,可阳光之下,却有着最独特的风格,毕竟我有必胜的信念,可以在明媚灿烂的日子里,大声呼喊,阴晦的天气里,依然绽露微笑。是谁说的,“青春迟早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尖的,割掉记忆幸福快乐。”那就让我们在它还未老去的时候,尽情欢歌。踩在青春的影子里,给自己一个诺言:努力把自己变得最好!站在天台,高声喊到: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大未来!风儿卷起我的残音,散落天涯。就在今天,让我们信手写下一部属于自己的青春日记!
【大学的青春日记】推荐阅读:
大学里的青春10-27
奋斗吧大学的青春励志演讲稿10-20
《青春的誓言》大学生三分钟演讲稿06-24
大学校园青春励志征文07-21
关于大学青春使命演讲09-20
大学生活演讲稿:青春之华,大学之美07-26
大学生励志名言青春名言07-06
青春校园大学生励志名言08-30
青春与奉献大学生演讲稿09-11
致青春大学生朗诵比赛策划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