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到管理程序(4篇)
1.新员工入职到管理程序 篇一
新员工入职程序
一、新员工入职
1、新员工填写员工信息登记表,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将新员工录入员工花名册、员工生日统计、员工通讯录等表格。
2、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将新员工的员工信息登记表、1寸照片3-5张、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等相关证件存入档案,并按顺序排入相应部门档案。
3、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录入指纹,记录每位新员工指纹编号后进入AI考勤系统,增加新员工。
二、厂区介绍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参观厂区,分别介绍公司规模、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史、绿色钢铁、原材料、主要产品
1、公司规模介绍包括:各各分厂名称,厂房面积,地理位置、分别生产的产品
2、企业文化介绍包括:中国扁钢基地,3、公司发展史介绍包括:建厂时间,4、绿色钢铁介绍包括:无污染,无排放,低噪音,不受限制
5、原材料介绍包括:材料名称(窄带、中宽带),材料规格(厚度固定,按宽度切割成扁钢),协议采购,质量保障,价格优势
6、主要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纵剪扁钢、热轧扁钢、翼缘板、镀锌(黑铁与镀锌)),产品区分,产品规格,产品用途,销售方式(电话-传真-定金-排产-物流找车-打货款-发货)
三、公司制度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向新员工介绍公司规章制度,分别介绍员工出勤制度,员工请假制度,早操规定,工服规定,用餐规定
1、员工出勤制度介绍包括:上下班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午休规定(不得随意外出),上下班打卡规定(忘打卡及时补假条,领导签字后交人力资源部),新员工试用期期间上下班需到人力资源部报到。
2、员工请假制度介绍包括:每月全勤天数,请假条填写规定(公休、事假、病假,忘打卡……),请假工资核算规定,3、早操规定介绍包括:出操时间(周一不出),惩罚规定(不出早操、动作不标准、迟到),4、工服规定介绍包括:(a)试用期结束后免费发工服、工牌,不满半年离职扣工服300。(b)周一至周五必须穿工服戴工牌,人力资源部负责不定期抽查,查到不穿工服罚款50元。(c)员工自配白色衬衫
5、用餐规定介绍包括:用餐时间,浪费惩罚规定
四、轮岗实习规定
1、本部门实习4-5天
2、轮岗实习10-15天
3、销售实践10-15天
五、公司周围环境介绍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向新员工介绍公司周围环境:超市、饭店、浴池、集市、药店、移动公司等,介绍公司附近钢铁生产企业主要销售的负责人、主要产品、地理位置等。
2.新员工入职到管理程序 篇二
关键词:新员工,柔性,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职前教育,对新员工来说是一个从组织的局外人转变为组织人的过程,新员工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必然会产生陌生感,感到焦虑和烦躁不安,从而也很难很快的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为减少心理焦虑和不安,使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组织需要采取积极策略进行入职前的培训,引导和促进新员工融入工作环境。本文拟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柔性管理理论
组织柔性管理的思想产生于丰田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其中Mandelbaum提出了最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柔性是指对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柔性管理产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机会。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
二、柔性培训
1、柔性培训涵义
柔性培训就是根据变化的组织内部外部环境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特征和需要所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对象更好的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生产效率。柔性培训是以人为本的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新员工的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组织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机会。
2、柔性培训模式
柔性培训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培训对象(新员工)的调研,根据不同的内外环境及培训对象的个体特征和需要,藉以确定培训内容,并在培训过程当中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培训对象个体需要的变化通过再调研,动态地调整培训内容以适应需要。
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大纲是柔性培训的总体规划和策略,是培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要确保培训流程的柔性化,也就是要保证培训过程刚性和柔性的统一,其主要内容有:
(1)培训目标:新员工在进入组织之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与组织文化也不完全一致。在招聘阶段,虽然对组织的形象、产品及承担的工作职责、薪酬待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可能是片面零碎的。当新员工进入现实的工作环境时,如果不对其进行培训,极易产生冲突,使其产生失落感与挫折感。
(2)培训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培训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范围,而非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经过调研分析以后具体培训内容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里的内容是原则性的,富有弹性和柔性。
(3)组织实施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体化过程的开始,因此,员工入职培训的具体计划都是围绕组织经营目标、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和人力资源战略而进行的,确保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
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师→考虑时间、地点与经费等限制因素
(4)培训的评估和反馈:作为公司培训的一个固定项目,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易流于形式,或形式与内容缺乏创新,而入职培训的评估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3、调研。调研是柔性培训模式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动态地掌握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培训对象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对象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调研的主要内容有: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
4、确定柔性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是指根据调研的结果所确定的符合现时情况的与组织内外环境概况以及培训对象个体特征相关的内容。
(1)组织的外部情况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部分内容要经常进行动态性周期性的更新调研,保持培训的柔性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组织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行业动态,以及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影响。
(2)组织的内部情况相对于外部情况,内部环境较为稳定,但是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培训的柔性化,也必须对其及时的调研和更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员工进行组织发展历程、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前景规划、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相关制度和政策展开介绍、讲解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了解、加深认识并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3)专业性培训主要包括:介绍部门结构、部门职责、管理规范、培训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讲授工作程序与方法、介绍关键绩效指标等。在这过程中部门负责人要向新员工说明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行为的示范,并指明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4)特殊培训: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其他思想咨询等。
5、评估和反馈
(1)评估。评估是对柔性培训目标和结果一致性的评价和估计,找出培训的成果和不足,以备反馈和下一轮的培训进行改善。
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足程度。首先要总体的评价,比如询问学员:你感觉这个课怎么样?你认为课程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学习层面主要的评估方法有:考试、演示、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行为评估。即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更支持培训。
结果评估。这是第四级评估,通过诸如发言、评论、合理化建议、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评价、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效益的提升等多种因素全方位判断培训成果的转化,与培训前进行对照,看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
(2)反馈。通过上面对柔性培训结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的不足,如,新员工的特别需求和思想疑虑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这些不足进行反馈,重新进行调研为下一轮的柔性培训提供信息。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培训-评估-反馈”环,可以提升培训效果并为后续的柔性培训提供必要的改善信息。
三、结论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柔性培训是一种新的、符合组织环境变化、适应新员工需要的动态培训理念。尤其是在今天环境变化迅速、观念更新频繁的时代,柔性培训对于新员工消除焦虑、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有着极为有效的作用。柔性培训的重要特点在于适应环境的动态化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培训。它的难点在于工作的繁杂性和及时性,例如:培训前的调研和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制定都有极高的要求。因而,新员工入职的柔培训是解决入职培训的一个全新思路,但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新员工入职的柔性培训 篇三
关键词:新员工 柔性 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职前教育,对新员工来说是一个从组织的局外人转变为组织人的过程,①新员工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必然会产生陌生感,感到焦虑和烦躁不安,从而也很难很快的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为减少心理焦虑和不安,使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组织需要采取积极策略进行入职前的培训,引导和促进新员工融入工作环境。本文拟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柔性管理理论
组织柔性管理的思想产生于丰田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其中Mandelbaum提出了最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柔性是指对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柔性管理产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机会。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
二、柔性培训
1、柔性培训涵义
柔性培训就是根据变化的组织内部外部环境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特征和需要所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对象更好的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生产效率。柔性培训是以人为本的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新员工的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组织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机会。
2、柔性培训模式
柔性培训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培训对象(新员工)的调研,根据不同的内外环境及培训对象的个体特征和需要,藉以确定培训内容,并在培训过程当中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培训对象个体需要的变化通过再调研,动态地调整培训内容以适应需要。
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大纲是柔性培训的总体规划和策略,是培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要确保培训流程的柔性化,也就是要保证培训过程刚性和柔性的统一,其主要内容有:
①培训目标:新员工在进入组织之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与组织文化也不完全一致。在招聘阶段,虽然对组织的形象、产品及承担的工作职责、薪酬待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可能是片面零碎的。当新员工进入现实的工作环境时,如果不对其进行培训,极易产生冲突,使其产生失落感与挫折感。
②培训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培训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范围,而非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经过调研分析以后具体培训内容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里的内容是原则性的,富有弹性和柔性。
③组织实施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体化过程的开始,因此,员工入职培训的具体计划都是围绕组织经营目标、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和人力资源战略而进行的,确保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
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师→考虑时间、地点与经费等限制因素
④培训的评估和反馈:作为公司培训的一个固定项目,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易流于形式,或形式与内容缺乏创新,而入职培训的评估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3、调研。调研是柔性培训模式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动态地掌握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培训对象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对象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调研的主要内容有: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
4、确定柔性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是指根据调研的结果所确定的符合现时情况的与组织内外环境概况以及培训对象个体特征相关的内容。
①组织的外部情况 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部分内容要经常进行动态性周期性的更新调研,保持培训的柔性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组织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行业动态,以及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影响。
(②组织的内部情况 相对于外部情况,内部环境较为稳定,但是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培训的柔性化,也必须对其及时的调研和更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员工进行组织发展历程、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前景规划、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相关制度和政策展开介绍、讲解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了解、加深认识并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③专业性培训主要包括:介绍部门结构、部门职责、管理规范、培训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讲授工作程序与方法、介绍关键绩效指标等。在这过程中部门负责人要向新员工说明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行为的示范,并指明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④特殊培训: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其他思想咨询等。
评估和反馈。
①评估。评估是对柔性培训目标和结果一致性的评价和估计,找出培训的成果和不足,以备反馈和下一轮的培训进行改善。
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足程度。首先要总体的评价,比如询问学员:你感觉这个课怎么样?你认为课程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学习层面主要的评估方法有:考试、演示、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行为评估。即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更支持培训。
结果评估。这是第四级评估,通过诸如发言、评论、合理化建议、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评价、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效益的提升等多种因素全方位判断培训成果的转化,与培训前进行对照,看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
②反馈。通过上面对柔性培训结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的不足,如,新员工的特别需求和思想疑虑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这些不足进行反馈,重新进行调研为下一轮的柔性培训提供信息。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培训-评估-反馈”环,可以提升培训效果并为后续的柔性培训提供必要的改善信息。
三、结论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柔性培训是一种新的、符合组织环境变化、适应新员工需要的动态培训理念。尤其是在今天环境变化迅速、观念更新频繁的时代,柔性培训对于新员工消除焦虑、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有着极为有效的作用。柔性培训的重要特点在于适应环境的动态化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培训。它的难点在于工作的繁杂性和及时性,例如:培训前的调研和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制定都有极高的要求。因而,新员工入职的柔培训是解决入职培训的一个全新思路,但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4.新员工入职到管理程序 篇四
1 培训对象与形式
笔者所在医院所有新职工要求岗前培训达到100%全覆盖, 主要对象是批量招聘应、历届高校毕业生和部分调进工作人员, 从近4年招聘情况分析, 新进人员数量多, 按专业分布, 以护理、临床医师占较大比例, 约占80%。医技 (辅助科室) 人员、药剂、财务、勤杂人员比例依次减少, 共占20%。按学历分布情况, 招聘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占30%, 本科生占40%, 大专生占30%左右。按职称分布, 高级以上占9%, 中级20%, 初级3%, 没有职称的应届毕业生占78%左右。因为新员工接受文化层次的差异及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同, 所以医院会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共性培训和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培训内容。
1.1 培训形式
采取集中脱产培训的方式, 培训周期为8天, 要求全体新入职人员必须参加, 上下午打考勤。以集中学习为主 (如法律法规、医得医风、劳动纪律、服务意识等共性知识) , 分部门学习为辅 (如医生、护士分开) 。培训教师分别由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科室主任担任, 按计划分担培训讲课内容。培训实行PPT教学, 以讲课为主、兼有示范教学、实际操作演练。培训结束后进行分项考核, 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1.2 培训内容
1.2.1 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和爱院的人文化教育
院领导借岗前培训的机会与新招聘人员见面、致辞, 欢迎他们的到来, 对医院的发展历程、医院文化、当前状况、医院基本情况、布局、科室设置、特色项目、科研水平、未来发展规划作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通过介绍使新职工对医院的整体结构、医院特色有所了解, 对各部门、科室的具体位置、环境有个基本熟悉, 增进他们对医院的融入感和归属感。笔者所在医院的人文教育文化精髓是“创业创新, 精医精心”, 这也是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都会邀请院领导讲解医院“创业创新, 精医精心”的精神文化内涵, 包括播放录像片、院歌等, 通过讲解和影音教育使新员工加深了对医院的历史、精神、文化的了解, 增进对医院的热爱, 并为之奋斗。
1.2.2 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是职业素质的重要表现, 医德即学道德[1], 也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是医疗卫生人员在社会历史条件下, 长期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习惯和传统, 是医患关系行为规范的总称[2]。医德医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患者、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人的健康。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不仅要在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扎实、高超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和奉献意识。因此, 新员工岗前医德医风培训是其主要的环节。教育他们工作要严肃认真、严谨细致、有高度责任心、关爱患者、忠守职业、爱岗敬业, 对待患者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使他们从工作之日起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他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培训中组织他们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卫生部规定的医务人员“八不准”》《医院关于违反职业纪律的处理规定》等文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让新员工充分感到医德医风难能可贵的品质。在教育中运用古今中外医德高尚的典型人物代表、事迹、形象、名言, 运用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先进个人事例进行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能弘扬正气, 激发人们对他们的敬佩之心和学习热情[3]。在教育中不断提高新上岗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做救死扶伤的楷模, 做医德医风的典范。真正做到医技情操均高尚的医务工作者。
1.3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
1.3.1 医疗法律法规学习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推进, 适应社会的发展, 医务人员对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熟悉, 才能依法、合法行医, 防范医疗纠纷。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医务工作者是正确处置医疗问题的必要条件[4]。即法律意识决定医务工作者处置医疗问题的准确性、正确性、合法性。因此新员工岗前有必要加强法律法规培训。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及民法中与医疗相关的侵权、知情权、告知义务、保密法等。经过培训和剖析临床案例加强新员工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懂法、守法, 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从事医疗职业。懂得如何尊重保护患者, 如何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正确履行岗位职责,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2 规章制度学习
规章制度是医院各项管理的重要依据, 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每一名医院员工熟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必要前提。主要内容为人事、医疗、劳动纪律、病历管理等, 分别由人力资源、医务、办公室负责人进行讲演。各讲座系统介绍医院相关内容的规章制度、流程和要求。使大家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地工作、学习、生活, 按章程行事。
1.4 服务理念培训
医院的发展竞争核心除靠规模、设备、专家、技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质服务。新员工往往服务意识不强[5]。我们培训是从服务理念、服务意识着手, 强调服务素质、服务态度。包括礼仪、仪容仪表、举止、服装、表情、文明用语、与病员沟通技巧, 做好个性化服务,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 尊重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在患者就医的全程中、要充分体现每一位医务人员在各环节均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良好表现,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1.5 医患关系沟通
医患沟通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关系, 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医患真诚有效的交流是医疗活动人性化的具体体现[6], 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很多医疗纠纷往往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到位产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合格医、技、护人员不可缺少的条件, 掌握医患沟通技巧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 在岗前培训中, 增加医患关系沟通的讲座, 使新员工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知道使用优美、友善、真诚、科学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不能用生硬、居高临下的话语激怒患者, 在查房或与患者交流中不能不懂装懂, 谈及还不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要知道什么该说, 什么不该说, 避免过度热情。不要说绝对话、过头话, 以免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伏笔。
1.6 全面了解病历、处方书写规范
病历和处方书写是每个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功, 是在诊疗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文字记录, 是法律文书, 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使用病历, 在医疗保险、理赔、医疗鉴定、医疗纠纷、司法等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始资料证据, 所以岗前对新员工进行病历、处方书写的全面培训十分必要。组织学习病历书写规范、让他们初步了解各种医疗文书书写的格式、统一标准和规范状态, 使病历、处方书写达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基本要求, 为进入岗位打下基础。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医生进行的。
1.7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问题是医疗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关键问题, 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7], 因为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 是特殊环境, 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 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各种诊疗操作也使医务人员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风险中。既是感染的潜在传播者, 也是感染的受害者。所以安排请院感科科长进行院感管理、消毒、手卫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知识讲座、指导新员工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中加强院感预防意识, 保障医疗质量。
1.8 消防、应急知识培训
防火、防震是医院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院病员多、用电设备多。一旦发现火灾或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邀请消防专业人员给新员工上消防课,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培训使用消防器材、熟悉灭火、逃生等内容。突发应急知识培训包括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急救常识的培训例如心肺复苏的抢救。
1.9 其他方面
医保知识, 在医院的患者中有医保、新农合的患者占绝大多数, 关于医疗保险中有许多规定, 例如药品有哪些能报, 哪些不能报, 不能报销的药品和器材在用药前要与患者说明并签字。还有不同的险种、病种、不同的地区报销比例也不一样。这些医保知识都应让新员工有所了解, 为上岗做好准备。培训中让新员工有理性认知。医护专业知识业务学习, 因各科专业不同、共性少, 一般在培训中课题安排较少, 入职后分专业在本科学习。
2 岗前培训的意义与思考
岗前培训其目的是让新职工在较短时间内尽快了解医院, 消除陌生感、距离感, 融入医院、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8]。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让他们的思想行为尽早进入自觉、良性、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轨道。医院每年接受的新职工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 尽早完成由学生向医院工作人员角色转换, 调入人员虽然人数少, 是零散的不定期来院报到, 但也安排参加跟班岗前培训, 做到培训全员化。让所有新员工为医院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今后的临床工作。
人力资源科每年对岗前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汇总并进行效果评估、存档。既有利于对新职员初建档案考核, 也有利于以后培训借鉴参考。
岗前培训的内容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有繁有简, 如法律法规、医德医风、服务意识这些共性知识可繁。侧重于将质量意识、规章制度、敬业精神教育, 讲深讲细。如各科专业知识可简, 因岗前培训时间短, 每期100多人专业各异, 主要靠将来所在科室不断接受培训学习, 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 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是规范医德医风, 提高医疗质量、做好优质服务、加强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完善岗前培训内容, 保证培训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探索。
摘要:新职工入院, 岗前培训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的培训实践经验, 从培训的对象、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培训中强调将内容重点放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德医风等共性知识方面, 增加了优质服务、服务理念强化教育。目的是使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文内针对如何完善医院岗前培训的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思考。
关键词:医院教育,岗前培训,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徐一平.医院岗前培训教育若干要点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11 (3) :162.
[2]段文利, 孟相臣, 白纯政, 等.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永恒的课题[J].中国医院, 2006, 9 (10) :63.
[3]吕琳, 赵玲玲.新分配医生岗前培训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8, 11 (2) :85-86.
[4]黄丹华, 徐学虎, 戎安严.关于加强教学医院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07, 13 (5) :63-65.
[5]江敏, 黄征丽.临床一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初探[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 2009, 11 (9) :20-21.
[6]刘莉, 井志远.对医院新分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5 (5) :303-304.
[7]阳红.浅谈新形式下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法律意识[J].西南军医, 2007, 6 (3)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