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2024-06-09

机电专业个人简历(16篇)

1.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一

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李小东

籍贯:安徽

政治面貌:团员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9.11 身高: 170cm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江西渝州科技学院

学历:大专

专业:机电一体化

个人能力

能熟练的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在校获奖情况

2009获得总院及分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10获得“庆五一,迎世博”书法大赛硬笔书法二等奖

2010获得总院及分院“优秀团干”称号

工作经历1、2011.4-2011.7上海一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品保 工作描述:检验公司的产品是否达标与合格;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登记和处理;保证进仓库的产品的合格率能达到100%

2、2011.8-2011.12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部厂商 工作描述:检验、判别、维修、安装我公司产品,以便我公司供应的产品快速、安全、合格的投产在其公司的生产线上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曾担任总院学生会干部、分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并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在学生工作和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机械加工、制造方向

其他要求:能更好的发挥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联系方式

手机:***E-mail:454172576@qq.com

2.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二

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由来目前,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机电工程类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 如今, 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 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影响下, 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 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机电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内普通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 普通高校传统上的一级学科工学包括22类二级学科, 其中有机械类、电工类等, 随着科技发展, 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近十几年来, 原来的学科界限已被打破, 其中, 二级学科中的机械类、电工类整合为机电类专业, 包括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多个专业。我国的多数高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专业, 可见, 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历史并不长, 但迅速在各工科类本、专科高校得到普及。开办初期,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包括了机械制造专业和电气专业的绝大多数主要专业课程, 当时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科技发展, 产品设计者既要懂机械设计, 又要懂电气设计, 因此, 专业课程基本是上述机制和电气两个传统专业的简单叠加, 使得这种课程模式成为现今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模式的基础。由于未作仔细论证, 这种课程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课程内容多 (包括机制和电气两个专业的课程) , 学生负担重;课程设置简单化, 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甚至有些课程出现重复内容, 等等。

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强, 办学灵活性大, 因此, 相应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方面的研究很广泛。研究者普遍认为, 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现有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突出以技能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观, 理论课比重过大, 实习、实验、实训环节不够完善。 (2) 现有课程设置没有充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 不能与周围大环境的具体需求密切结合, 没有很好地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观。 (3) 现在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很多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 内容陈旧、落后, 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 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融合在一起, 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 (4) 有些课程的设置出现了严重的前后脱节及学时安排不合理的情况。 (5) 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的条件落后, 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6) 教学方法、手段不够灵活, 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 (7) 缺乏能反映机电一体化先进技术的课程。针对这些问题, 研究者普遍认为,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 突出以技能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观, 文化基础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知识应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大实训力度, 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现状及分析本世纪以来, 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课程体系的借鉴, 同时学习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课程模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例如, 立足于教学体系稳定的厚基础、宽专业课程模式;针对就业的企业“订单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教学和实训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等等。总体看来, 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改革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也有不少高职院校被动地频繁调整甚至更换专业, 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随意变化, 未经仔细论证, 缺乏科学依据, 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教育资源的长期积累和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也有待考量。综合看来, 不少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是针对每个问题逐项解决, 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研究滞后于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基础研究不够, 因此, 课程改革的结果往往治标不治本。

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 应以机电产品为根据, 构建完整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通常的机电产品包括机床、汽车等, 均由机件实体和多个系统组成, 其中包括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液压或气动控制系统等, 这些实体及相对独立的系统协调配合后组成一个完整的机电产品。因此, 机电专业的课程应包括上述实体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各个系统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可偏重设计、操作与维修或某一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既可偏重实践与应用, 也可偏重某些理论及创新。从机电产品出发进行课程设置, 可以避免课程的遗漏或重复, 又可以在不动摇主干课程的前提下, 根据需要对某些课程进行增减或组合, 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方法是将机电产品分解为多个组成系统, 以此为依据, 设计出机电专业的组成模块, 每个模块由相关的一系列课程组成, 如图1所示, 机电产品可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即机件实体、机电产品外形与组合、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等。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 即机件制造模块、外形设计与组合模块、机械传动模块、电气控制模块、液压与气动控制模块等。每个模块的构成如图3所示, 即分为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层次。模块课程构成明确为技术基础、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并结合实际, 将实验、实训、实习与相应课程相结合, 即技术基础+实验、项目课程+实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习+考证, 使专业教学与实践逐步深入。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主要目标是以机电产品的组成为出发点, 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制定出一整套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这样有利于稳定专业教学, 加强师资管理, 提高对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简而言之, 是要搭建一个稳定的基础平台, 在此平台上可以灵活地、不断地创新发展。具体内容包括: (1) 机电产品外形与组合课程模块设计; (2) 机件制造课程模块设计; (3) 机械传动系统课程模块设计; (4) 电气控制课程模块设计; (5) 液压与气动控制课程模块设计; (6) 综合协调各模块, 删除重复课程, 必要时可以跨模块进行课程组合, 完善并最终确定各模块中的课程。

针对课程设置方案的分析与讨论

以机电产品的组成为根据, 将机电产品分解为一些相对独立的系统, 对应这些系统, 设计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 构成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具有基础性特点, 也具有创新性, 因此, 兼具稳定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这无疑有利于这一课程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主要观点及特点 (1)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维修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 而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正是要传授给学生机电一体化技术, 因此, 机电专业课程与机电产品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认真剖析机电产品的构成, 将其分解成一些相对独立的系统, 对应这些系统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 是一种既直接又科学的制定机电专业课程模式的方法。 (2) 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就专业而言, 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设备的利用、师资和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很有利。基于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定课程模块, 是一种基础而稳定的课程设置模式。 (3) 相对独立可分的课程模块有利于创新, 当需求发生变化时, 可以灵活地调整某个模块的课程, 而不是牵一发动全身地把原有计划全部打乱, 这无疑为创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成为创新的基础。

课程设置方案的创新之处 (1) 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对应这些系统设计出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 构成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这种以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为出发点的方法是本研究的创新点之一。 (2) 目前, 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来源于传统的普通高等院校, 高职教学研究也多集中在专业内具体课程的设置及理论课与实验、实训的比例方面。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入手, 即从根本上系统、全面地制定相应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可以认为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研究与应用的价值机电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 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 毕业生就业前景也较为广阔。虽然近年来高职机电专业得到大力发展, 但就目前来看, 机电专业缺乏一套基础的、科学的、相对稳定的、得到普遍认可的课程设置方案。因此,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一个宏观前提下, 潜心进行基础研究, 全面梳理、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并将这套方案试点应用于教学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通过跟踪调查、比较研究与评价, 可以使方案不断完善。这一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 将为高职机电专业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研究资料。

综上所述, 基于机电产品的组成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研究, 既是基础研究, 又具有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 基本思路清晰, 研究方法直接、可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 可以比较与评价并可以调整;在稳定基础的同时可以不断创新, 使该模块式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由此可见, 高职机电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高职院校应根据机电产品的组成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既能避免一些课程的遗漏或重复, 又可以在不动摇主干课程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对某些课程进行增减或整合, 方便调整与创新;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既能稳定基本的教学资源, 有利于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些方面的训练, 使稳定的教学基础成为创新的良好平台。

3.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三

摘 要:国家高职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的专业运行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校企共同驱动、共建共育共管”的专业运行机制,希望能为工科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共同驱动 共建共育共管 专业运行机制

一、背景

根据国家高职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以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生产实践对接,已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很多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关系松散,可持续性不强,导致企业方在参与专业建设时流于形式,合作程度不深,合作效能低下。因此,探索如何发挥地方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专业运行机制是建好专业的重要基石。

二、“校企共同驱动、共建共育共管”的专业运行机制

机电专业作为笔者学院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学院校企合作“三联机制”的保障下,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五粮液普什集团等企业建立起了紧密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共同驱动、共建共育共管”的专业运行机制(见图1)。

1.校企合作专业对接,组建机电专业教学中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五粮液集团旗下的普什集团合作组建了“机电专业教学中心”,成立了专业教学中心管委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

机电专业教学中心实行管委会双主任负责制,企业主任主导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教学资源整合,校内主任主持专业建设和日常管理。管委会负责中心发展规划、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并对专业人事、物资管理与调配等事项向五粮液技术学院董事会提出建议,同时协调专业群建设工作,辐射带动专业群内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每年召开1~2次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修订、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审议,适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指导、顾问、咨询的专家机构。

服务专业教学,成立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和高级技师工作室。以项目为载体,以专业2名教授及聘请的企业专家和高级技师作为特邀高级研究员,设立了“高级技师工作室”。通过“高级技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有效促进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

服务实践教学校企共同建设专业实体企业。在五粮液技术学院的建设中,通过整合机电专业群的实训设备和师资等资源,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通用机械产品、数控产品和少量特种产品。通过建设专业实体公司,单纯的实训基地转化为兼具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教学实体、生产实体和经营实体,使专业与企业间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产教融合更加深入、学生生产实训环境更加真实,并降低工学交替对常规教育教学运行的冲击。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同驱动,共建共育共管

在完善机构建设的同时,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心管委会领导下,有效落实相关运行制度,形成“校企共同驱动,共建共育共管”的专业运行机制,通过内部有效治理,保证了机电专业教学中心的有效运行。

(1)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认真落实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和《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制定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兼职教师管理及考核办法》等制度,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心全面落实校企人才共育。

(2)形成“双向兼职、双向考核”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将企业的高端人才引进课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建立了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下厂锻炼;对专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进行绩效考核,形成了机电教学中心的“双向兼职、双向考核”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为课程教学实施“双师双导”提供了制度保障。

(3)形成“双向强化”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第一,结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要求,机电专业教学中心在学院范围内自主对校内专业核心实训室及其实验员进行管理,能保障专业实训室的开放使用,为学生的技能提升奠定了基础。第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心在企业建立了“厂中校”,制定了“厂中校”运行管理制度,与相关企业共同建成国家(省)级师资顶岗培训中心,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推动产业和专业的良性互动,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第三,企业投资购买设备,在校内建设了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由企业的高管和高级技术人才予以指导,能保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得到开展与实施。第四,落实了学院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相关制度,确保全部专业学生参加了顶岗实习。

(4)形成“双师双导、双向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机制。在专业核心课程、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的教学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课程部分项目的实践指导,同时参与此项目的学习成效考核,即根据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对实习项目进行成绩评定,形成了“双师双导、双向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机制。

(5)形成“互赢互利、双向服务”的技术服务机制。一方面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项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将企业先进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合作企业提供其先进设备用于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使专业建设紧跟企业先进技术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互赢互利、双向服务”技术服务机制。

三、小结

笔者学院机电专业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创新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河,王志刚.地市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5(19).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

[3]李长科.高职院校“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4).

4.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个人简历 篇四

姓 名: /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8年4月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大专

身 高: 170

毕业学校: 江西省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户口所在: 江西上饶

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与应用

当前所在: 江西南昌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

工作方式: 全职

有无驾照: 有,一年实践开车经历

到岗时间: 随时

期望月薪: 1200~元

电脑水平: 非常优秀,达到计算机专业水平.

外语水平: 大学英语四级

求职意向: 电气 电力 电气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诚实上进对工作很认真的人至今已参加工作2年多了有工作经验!!在厂职务电气运行值班员和电气检修员

联 系 方 式

电子信箱: 9606727xx@qq.com

个人网站: /

教 育 背 景

就读学校江西省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学历

荣 誉 证 书

20 初级钳工证

工 作 经 验

5.机电专业简历 篇五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江门身材:173 cm?63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技工类:中工
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本人于在海珠区建宏汽修有限公司服务于汽车修理行业[小工],于9月辞工,原因是在那里工作本人觉得在技术上不能再得到提高。本人曾服务过丰田,本田,日产,奥迪,金杯,东南,别克,五十铃,奥铃,羊成等车型。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开平综合成人中专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09-01
所学专业一:机电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本人于206月在广东高级交通学校接受汽车中级修理工培训课程,经过考试于8月份获得汽车修理工中级技工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其他 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专长是机修工作,懂一点油电路工作,本人在机修水平方面去到中工级别。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工作态度认真,诚信守纪,刻苦耐劳,有上进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尊敬上司。一切以公司的.利益着想。本人也以提高自己的在工作和技术上的要求为目标。
 
个人联系方式

6.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六

姓名

李赛赛

性别

出生年月

1991.1.23

民族

户口

邢台

毕业院校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面貌

团员

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学历

大专

邮编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648790473@qq.com

家庭地址

河北省沙河市城关镇留客村

自我评价

1.严谨务实,以诚待人,团队协作能力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

2.吃苦耐劳,虚心爱学,3.敢于面对挑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做事情认真负责

主修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技术基础 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基础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电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与信息系统 机电设备改造 三维造型设计 现代企业管理 电工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 计算机绘图

技能证书

大学英语三级b 高级制图员 河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计算机水平

河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熟悉计算机操作,熟练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及internet应用

在校职务

机械系外联部 成员

疯狂口语协会 部长

获奖情况

2010.4 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三等奖

2010.5 院辩论会获“最佳辩手”称号

社会实践

2010年8月 在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三个月

7.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七

与我国传统的本专科教育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明显的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采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快速而直接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注重学习效果的实用性。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 会使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缺乏学习兴趣, 学校在专业设置等方面不能适应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专业成长室的建设, 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以及该专业在当地企业的需求情况, 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观, 树立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 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

二、建设思路

中职生的专业成长教育, 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教育阶段发展的特点, 可将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成长教育划分成三个阶段, 分别是:专业成长教育“前”阶段、专业成长教育“中”阶段、专业成长教育“后”阶段。其中, 专业成长教育“前”阶段, 也就是针对新生入学后的专业成长教育;专业成长教育“中”阶段, 是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的承上启下的专业成长教育;专业成长教育“后”阶段, 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成长教育和就业教育。

对机电专业的学生专业成长室的建立, 也应按照如上所述的不同阶段进行规划, 使机电专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 针对不同的专业成长阶段, 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与方法, 但总的来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突出地方特色淡化专业。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 以及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呈现技能应用的趋势, 中等职业教育想要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就必须把办学目标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 提供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把办学重点放在地方经济急需的专业, 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专门性技术人才, 且这些人才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胜任企业生产工作, 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当前中职学生多数都是本地生源, 如果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容易就业的优势就得不到体现。另外,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结合当地特色的重点扶持经济项目, 给予各类政策优惠, 打造地方特色经济。职业学校若能针对当地经济, 进行有目的的订单式教育, 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优势经济,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使职业教育办大办强;另一方面,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间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为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由此可见, 突出办学的地方特色也是学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关键。

2.突出专业职业岗位群淡化专业。在对机电专业成长室进行建设时, 为使学生能在毕业后较快地适应企业生产, 应针对机电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群, 进行合理规划, 避免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系统性, 而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岗位需求向学生介绍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 尽可能淡化或打破现有相关专业课程的界限, 强调专业岗位群。在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时, 结合地区特点有针对性得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本着会用、够用的原则, 将一些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以方便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教师教学。如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知识进行筛选、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公差原理知识、机械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合并为机械基础。这样, 多余的学分可以增加关于新技术的课程,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整合的过程中将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进行精简、删除, 降低专业课程的理论难度, 避免课程间部分知识重复的现象;同时还减少了理论教学的课时数, 为增加专业技能实践课的课时创造条件。

3.强化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前的大趋势是大多数企业面临转型与产业升级, 他们对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企业普遍认为实用型的技能人才应该是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操作技术强、职业转换适应快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各类人才的招聘中, 用人单位不仅要看他们的学历, 还要看其是否掌握相关的专业职业技能, 掌握程度如何。目前, “学历+技能”的用人新格局正在形成。专业成长室的建设目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专业教育, 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因此, 在对专业成长室进行布置时, 要着重突出职业教育中专业技能的作用, 让学生摒弃不屑于体力劳动的观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强调专业技能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专业职业也能力的养成, 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

三、应对措施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打造自己的专业特长, 提升就业成功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做好本专业的成长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外结合进行专业教育。学校可以依托专业成长室这一建设项目, 通过讲座、宣讲等形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定期邀请当地企业的机电专业专家, 来校做一些关于机电专业在生产应用方面的讲座;同时也可以请学校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校, 向学生讲述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成就与心得。通过这些形式, 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场合, 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有所了解。

2.专业教育与校园活动结合。系部可以将专业教育与学校布置的主题班会相关结合, 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同时,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组织学生开展专业交流活动, 由部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带头交流心得, 以带动班级甚至系部的其他同学, 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动力, 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3.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活动。系部和专业成长指导老师应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推广活动, 适时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 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培训活动,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召开学生专业座谈会, 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倾听学生提出的对于本专业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

4.重点开展对毕业生专业教育。毕业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 面临择业就业的压力, 对他们的专业教育更加迫切。通过前几个阶段的专业指导与专题培训, 毕业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特长训练, 打造出学生各自的专业特长。同时, 还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 由系部或专业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 推荐学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勤工俭学, 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简单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与切身体会, 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在企业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和需求状况, 从而促使学生能自发的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特长训练。

四、建设总结

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市场需求, 根据中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当前就业现状, 在学校建立专业成长室, 对学生进行全阶段性的专业教育, 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这样, 不仅有利于培养既有较宽的基础, 又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而且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谭小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11) :170-172.

[2]马海峰, 秦桂英.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专业教育的方法探讨[J].职教通讯, 2010 (10) :102-103.

8.机电专业教师如何提高学生技能 篇八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4-01

机电工程专业是大专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立足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为本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机械制造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工厂供电、单片机原理、机床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等相关课程,以此希望学生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能力切实培养自己的技能,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机电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机电专业的教师应该如何有效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呢?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相关课程内容都非常的枯燥,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恰当,那么会使本来已经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事实上,应用型学科毕业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理论知识开展工作,因此,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机电专业的教师在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教师在针对某一理论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实践实例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实例中切实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生活中,不乏某些安全事故是因为机械操作者的错误操作由此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生活实例的列举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教师的举例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授课中应该积极备课,丰富教学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二、重视并关注学校实训室的建设

机电工程专业一般都需要学校为其配备实训室以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事实上,部分学校为节省开支,缩减实训室建设的经费,导致实训室成为了摆设,从而使得学生在接受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毫无机会进行实践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面对这种情况,机电专业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积极向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反馈,督促其进一步落实实训室的建设和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责任感,不能积极的为学生奔走呼号,即使意识到教学条件的落后和教学设施的欠缺,教师仍无动于衷,消极对待。可以说,这样的教学现状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每一位机电专业的教师都应该认真担负自己的责任,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教学情况,为学生的学习谋福利,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三、完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测评体系中仍然以考试测验作为主要的测评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机电工程专业亦是如此。前文已经说过,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就需要依靠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而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再去翻阅资料。因此,虽然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特别重要,教师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中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是正确的。但是,机电专业毕竟属于应用型专业,学生学习能力不能紧紧围绕在理论知识的测评上,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所以,机电专业教师必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社会实践作为主要的测评依据并对学生的实践给予严格的测评标准,这样的话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原因何在?一方面,实践测评比重的增加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严格的测评标准能够避免学生敷衍应付。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教学实习这一环节。但是,部分学生的教学实习仍然属于应付了事的状态,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实习中不给于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不去真正的实习,等到实习报告上交的时候随便网上复制一份作业应付了事,因此,这样的教学实习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测评标准,增加测评难度,这样的话能够从反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联系,为学生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应用型专业学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经验的累积中提高技能水平。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在常年累月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因此,学校在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中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说服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在求学期间能够积累大量丰富的操作经验,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的发展,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机器化大生产以及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机电专业教师应该增强教学内容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掌握水平,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并关注学校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完善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评价模式,以教学测验为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在学生真正踏上社会之前学校应该加强校企联系,为学生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全方面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9.机电专业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篇九

X X X

xxxxxx有限公司

工作总结

我是2008年参加工作,2009年5月份来到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机电科工作,在来到xxxxxx的一年里,我在各位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回顾这一年来,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2008年6月我毕业来到了xxxxx工作,作为一名机电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选择了矿工这一职业,曾经犹豫过,徘徊过,迷茫过......我的人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我的青春应该奉献在那里?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什么样的土地上?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能不能在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要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及周围同事的开导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树立了“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人生价值观;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激发了我挑战生活的勇气与激情,培养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在听了领导对我矿现状的分析及以后发展前景的规划后,我深深理解了xxxxxx的发展理念,在领导的指导及身边同事的帮助下,制定了“立志高远,笃行求实”的职业发展规划。很快就融入了xxxxxx这个大家庭中,也被我矿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激情和创新的工作环境深深吸引了。

真正接触工作时,才发现有很多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书本知

识虽然给了我一定积累但与实际还有很多出入。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把我所学的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算是学有所用了。

刚上班时,“立志高远,笃行求实”的发展理念指引着我,确立了一切从基础做起的工作态度。刚来到xxxxxx机电科工作那时候,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顺手,工作的一些琐碎杂事让我感觉枯燥无味,我感觉到了工作的艰辛,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总感觉工作做不好,自己所学的东西无用武之地,但在工人老师傅的帮助和领导的教诲下,在实际工作中渐渐地,让我收获了许多经验,机电技术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能独立的完成一些工作。每当看到自己收集、整理,编录好一份机电资料时,心里都有一丝成就感。当然这些小小成果不是我一个人努力得到的,我要感谢老师傅和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企业精神鼓舞了我的斗志,于是,我下定决心,无论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还是风雨交加,都阻挡不了我披荆斩棘、坚韧前行的步伐,更动摇不了我追求卓越的信念。

接下来在2009年8月份中旬安装综采设备给了我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的恶力,使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阻碍,在此过程中容不得一点马虎,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对矿井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跟班督促的过程中,看到老工人师傅们的默切配合,各个工序有条不絮的进行我肃然起敬。什么事的细节都非常重要,在硫化钢丝绳芯接头时更为重要,经过自己的精心组织安排,各个工序的紧密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70多个钢丝绳芯接头的硫化工作。通过这次切实的自身体会让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身有了更多的信心,相信技术成果都是由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组成,理解了“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一种不平凡”这个观点。

2010年六月份在行人平硐至二部皮带机头安装架空乘人装置工作中,我又学到了许多东西。安装设备时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一个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就会威胁到矿井安全,威胁煤矿职工生命安全。认真严格的对照设计、图纸进行检查。查看每个螺栓,螺母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各个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转弯装置固定是否合格、工人的操作细节等等看似很小的事都非常有意义。在这次的实践中让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深入基层,勤于下井,现场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大学生,初到煤矿曾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但矿上的宽松融洽的气氛,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机电副科长的转变,能够自如的与同事相互配合,建立了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不仅懂得了怎么做事更让我懂得了怎么做人,这是我工作以来的最大收获。

在老师傅和领导的教诲、指导下,如今虽然工作上手了,但离理想还有很多差距,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经验也还不是很丰富,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工作,我时时刻刻不敢放松对知识的学习探索,时刻牢记“终生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要严谨认真,永葆对工作的热爱,踏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2009年,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通过在xxxxxx一年多的工作和实践,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在同事们的支持下,经过

10.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十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xx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72 cm?68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采购专员:采购员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项目管理 机械设计/制图/制造
工作年限:6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9月至月12月在广州市机床工具有限公司    技工    因工作岗位上无太大发挥

2012月至2月在中山大学电器设备厂    生产,技术,业务主管  因厂内重大业务因此失去,所以离职。

202月至5月在广州市谷川机电有限公司  项目工程师     因公司未按原承诺给予我们的待遇而离职.

11.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十一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规格。每年招生计划确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专业咨询委员会年会,邀请代表性企业的专家来我校为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置提出建议。我市机电行业有两类企业对中等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一是以LG电子、春兰集团为首的电器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大、劳动力较为密集;二是中小型数控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专家们根据这一状况,建议我校机电专业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和电子电器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机械装配和电器装配两方面的技能,将来能够胜任电器制造企业一线的加工、装配工作。在教学计划中舍弃那些与企业应用关系不够密切的机电设备概论、单片机等课程,增加电工、电子实习方面课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方面的技能,将来能胜任数控企业及其他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各类机床操作。教学计划中削减了机械设计基础、工厂电气课时,增加了数控机床维护课程。这一方案,使得我校培养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与本地机电类企业对口程度大为提高,毕业生备受欢迎,连年供不应求。

二、企业参与课程改革

1.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

根据企业的建议,我们将物理课程整合到电工基础中,物理部分只保留了与电工基础内容相关的知识,而电工基础中那些与企业一线生产联系不紧密的瞬态过程、信号与系统等部分内容则被删去。将英语课程改革为实用英语,使其不再是初中英语系统学习的延续,而是以英语日常用语和简单机电专业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的课程。

2.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整合

在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加强了机电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整合,形成了多个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拆装四课程整合为机械系统拆装,将数控加工技术与数控设备与编程整合为数控加工与编程,将钳工工艺与钳工实习整合为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将车工工艺与车工实习整合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将电子测量仪器与电子实习整合为电子工艺与电子实习,将电力拖动与电工实习整合为电力拖动与电工实习一体化,将电视机原理与电视整机装调整合为电视机原理与装调一体化,将PLC技术与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调试整合为MPS等。这些整合后课程教材的开发,都是以我校专业教师为主,吸收企业专家的意见编写而成,具体的教学,我们也根据需要,聘请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3.学科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技能整合

在各项实习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都要从联办企业选择一些产品或零部件的实例,安排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完成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装配。或者干脆直接引进企业外加工业务,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样,让学生亲历生产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学校还给学生创造其他机会,让他们多与企业接触,应用所学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如我校电工实习室、电子实习室建设,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的,在实习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的过程中,我校专业教师也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在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指导下建成了学生创业园,用作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我们也在其中设置了车辆维修和家电维修项目,鼓励机电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能力增强了。

三、企业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1.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编程与操作、MPS、电工基础等,我校均从泰州跃进电器集团、泰州商业机械厂等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独立或配合我校专业教师一起任教,把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评教的结果表明,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更好,更受学生欢迎。经过与多家企业多年的合作,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实践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的机电专业外聘教师队伍。

2.教师轮流赴企业培训

学校教学管理部制定了暑期师资培训计划,安排所有教师,利用暑期轮流赴企业培训,让教师们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职业氛围、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学习一线的先进技术。泰州东方数控机床厂、泰州正太数控机床厂、江苏明星集团、唐泽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泰州晨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泰州通发电器厂等企业都接受过我校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前往培训。通过这项活动,使得教师们对企业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性更强、信心更足。

3.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

在学校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只要发现我校专业教师有能力参与的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攻关项目,学校都会设法与企业沟通,安排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研究。如泰州东方数控机床厂外购件检验工艺的制定,泰州市飞天刃模有限公司电线杆零件加工夹具的设计,泰州辉煌教学仪器厂电工实习工作台的设计与制作等。我校专业教师都曾贡献一份力量。企业技改项目的参与,增强了专业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四、科学安排顶岗实习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校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通用性以及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是难以较好地接轨的。由于企业劳动力的紧缺及生产任务紧迫。职业学校的校外实习安排往往不得不服从于企业的生产需要。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均演变成了打工式实习。校外实习的目的是拓宽知识,提高技能。增强适应能力,而不是付出劳动去换取报酬。这种打工式的校外实习,只能将学生培养成某一固定岗位上的熟练工,对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终身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因此,经我们与企业协商,将我校机电专业的校外实习分成通用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各占半年左右时间。通用实习阶段安排学生轮流参与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让学生了解某一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的生产技术。定岗实习阶段则让学生熟练某一岗位的操作,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校赴泰州正太数控机床厂实习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就是先轮流进行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电器装配、机床总装、机床检测、售后服务等岗位的实习,半年后,再根据企业的需要及学生本人的意愿,将学生定位到其中某一岗位上。这个最终确定的岗位,一般就是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的岗位。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当然,这就对学校的校外实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加强了校外实习管理队伍的力量,实习前,与企业做好沟通,制定详细可行的校外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赴实习单位,配合企业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这样,保证了校外实习有效、有序进行。

12.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浅析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机电英语,特征,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机电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电专业英语便成为高职近几年新设置的一门英语专业课程。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在机电专业的学生修完公共英语基础上开设的, 它是实现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一环。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高职培养目标, 笔者对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

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电专业英语是一门以机电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 在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机械、电气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它不同于一般机电专业知识课程, 而是通过大量的机电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的指导和训练, 使学生扩大机电专业英语词汇量, 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实践课。

2.本课程的定位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把基础语言知识、能力与行业知识、技能相配合, 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 能够用英语应对其职业行动相关的交流情境和工作情境, 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 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对机电专业英语的课程分析以及对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学生的调查和访谈, 我们感到本课程定位:一是目标要合适, 考虑用人单位对学生阅读翻译能力的需求较高等因素,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以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 兼顾听、说、写的能力。二是要突出重点,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应突出其工具性质, 突出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 淡化理论, 注重实效。三是要强调应用, 要尽量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需要在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教学中实践语言应用, 在语言应用过程中紧扣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

二、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特征及其评述

1.专业应用性和社会实践性

一般情况, 英语教学被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 基础阶段是对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行传授, 此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 对其的教学过程注重的是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一定本专业文体知识 (词汇、常用句型等) 的基础之上, 再强调专业应用性的提高。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如果脱离了机电专业, 学生所学的机电英语可能无法得到其实现的价值。而关于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社会实践性需要从其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首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交流不断增长, 对社会应用型的外语人才要求也越来越多。其次, 高职机电专业的英语人才在其毕业后, 必需应用其所学的英语知识来提升自身工作的质量, 较高的英语翻译和阅读能力, 是他们适用于社会市场的重要手段, 所以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是具备社会实践性的。

2.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是以阅读和翻译为主, 兼顾听、说、写能力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需要突出阅读和翻译的强化训练, 而关于这种特性是由机电专业的教学目的和社会应用实践性决定的。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分到机械、电子、电器、轻工等行业从事机械和机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安装与调试、维修和管理等, 他们在工作上有较多机会接触到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需要他们能够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原版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以及与国外同行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 并且对于出口的设备和产品也要求写一些相关的介绍性或技术性的文字。这些都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翻译和阅读能力, 同时还需要兼顾听、说、写的能力。

三、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与实践缺少充分结合

虽然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专业应用性和社会实践性, 但是许多高职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仅是对英语课程的简单延续, 而未充分挖掘专业英语词汇和用法。这样导致了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出其专业特色, 而且也没有把机电专业英语与社会实践性充分结合起来。所以,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的自身知识和自学知识使其达到学之即用的局面。另外, 由于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忽视对阅读和翻译能力的专门培养, 除了课堂上的阅读和翻译训练外, 很少运用其它强化训练措施, 这样就导致了在实践中, 学生碰到复杂的说明文时, 会出现理解困难, 甚至无法翻译的情况。所以, 现有的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应该进一步加强阅读和翻译的强化训练, 通过一些如比赛等形式来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需要将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从“单一型”转向“双师型”

由于高职机电专业英语的专业应用性和社会实践性, 导致其教学需要复合型的教师才能胜任, 目前担任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有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英语教师两种情况, 二者都有不足之处。专业课教师他们专业知识丰富, 专业词汇熟悉, 但英语应用能力一般, 这自然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兴趣。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文科出身, 对于专业知识和词汇十分生疏, 这样他们就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的语言点上, 而忽视了机电与语言的结合性。综上所述,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从目前的“单一型”逐渐向英语与机电专业统一的“双师型”转变, 使教师既具备机电专业知识, 又具有英语教学能力, 这样就能使高职机电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统一结合起来。

3.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设备不完善

目前,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 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样的, 即老师先就一些专业的词汇进行讲解, 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解释翻译, 最后给学生讲解一下课后习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淡化专业英语的枯燥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就是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设备不完善, 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教室中听教师的讲解, 这种基础设备不完善导致了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无法达到有效状态。所以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学校机电英语教学设备尽快完善起来, 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和企业, 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从而解决目前的这种教学与设备无法统一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

13.机电一体化专业空白简历表格 篇十三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YJBYS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梅州 身材: 171 cm 60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机械/设备维修类:机电一体化.机修 市场销售/营销类
工作年限: 4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肇庆 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山东青岛北海舰队起止年月:2004-12 ~ 2006-11
公司性质: 政府机关所属行业:交通运输
担任职务: 服役、在舰船上当机电兵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起止年月:2004-09 ~ 2008-03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
担任职务: 医药代表.机修 
工作描述:   销售白云山品牌OTC药品.

负责车间的自动化生产机械的维护和保养. 以及车间的电气照明的.维修.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文新机械厂起止年月:2003-10 ~ 2004-07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五金矿产,金属制品
担任职务: 实习、机加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 2004-07-01
所学专业一: 机电一体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1-09 2004-07 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 电工证、数控证 04010030665
2008-03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机电工程 车工证、退伍证,电脑办公软件证,部队专用消防证.正在上成人大专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
     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能以部队的优良作风纪律来约束自己.

14.机电专业个人简历 篇十四

姓名: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北 身材: 171 cm53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41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经营/管理类:企业职业经理人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 项目工程、设备工程 行政/人事类 人力行政经理

工作年限: 1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5000--8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90年-- 在武汉电视机厂任技术员,工程师,设备科长,主要负责pe、me、ie、te、ee;

---在广州黄埔日资企业务冠电子厂(生产手表)任设备工程主管、 生技科长、制造科长;

20---年在广州花都一家法日合资企业(生产汽车配件)日特固有限公司任质量部经理,

2017年---2017年广东江门某摩托车企业任设备部经理、行政部经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1990-07-01

所学专业一: 电力系机电专业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90 武汉理工大学(原名武汉工学院) 电力系机电专业 本科

培训经历:

多次参加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关培训:

tpm全面生产管理、tqm全面质量管qcc和6s以及3c认证

物流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作业成本要素、erp原理与管理方案

g管理模式、fmea与spc、6西格玛,plc和smt技术

2017年,经培训考核取得了iso9001:2017内审员证书

2017年,经培训考核取得了iso14001:2017内审员证书

外语:英语日语一般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历经大型国营生产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质量、技术、人力行政管理

2.知识全面,有较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3.熟悉生产企业所有环节的组织,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操作和管理模式

4.熟悉tpm对机电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的原理和工艺有扎实的基础

5.熟悉tqm,擅长数字量化管理,工时效率管理,成本控制,擅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和激励

6.擅长项目策划和工程技术管理,有多年带领不同团体的经验

7.熟悉iso9000和iso14000管理体系,了解ts16949,编制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8.熟悉废水、废气治理环保工程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本人知识面较广扎实,管理思路清晰,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 判断能力,稳重坦诚务实,善于学习进取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压力承受能力;具有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合理分配利用各项资源;有较强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顾全大局能胜任企业的战略规划,具备高层管理和全局统筹能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值得信赖。但还需不断的进取和学习。

15.关于机电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 篇十五

一、以市场人才技能需求为导向,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

1. 调整教学内容及专业设置。

在教学计划中对一些不需要的基础课进行删改, 以专业需要为根据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增加一些新的专业课程, 对已设置的专业课程中一些旧的知识进行删改。同时, 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

2. 加快实验、实习场地的建设。

要想快速提高学生技能, 还必须加大对实验室和实习设备的投资, 要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物质基础。

3. 认真执行技术标准、严把考核关。

在学生的技能训练中, 从始至终要严格按照技能标准, 把所有的知识融于技能操作之中, 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在技能考核中, 要严格把关,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合格。

4.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 教师是重中之重。在实验、实习教学中, 要配备“双师型”高技术能力的教师。在选择教师时, 要以教师素质为依据, 选择知识面宽, 授课经验丰富, 尤其是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 可以选择教师搭配, 优势互补的方法来弥补“双师型”教师的短缺。积极储备教师资源, 每年或隔年一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教无定法, 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 教学效果较差。据此, 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真正按照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 用现代的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嫁接我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有专业技术能力, 还具有职业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 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 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 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针对性强, 理论实践一体化,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完成各种项目任务。譬如, 在《机械基础》轴类零件一节的教学中, 我采用互动合作教学法, 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在实习工场内按照我的指导, 对轴系零件进行拆装, 引导他们根据实际经验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设了逼真的机械运动情境。然而,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 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承, 择机合理选用是教学手段优化的关键。我在《液压传动》的教学中, 制作了压力机的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对系统动态变化的疑惑, 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观察得到了解释, 不仅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 课件展示毕竟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一切教学手段,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仍以黑板板书压力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课件复原动态过程为辅, 互动式讨论等穿插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收效甚好。

四、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机电类专业实习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 通过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 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 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工业控制技术操作人才。在训练中, 我们采取了“三层次”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循序渐进,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每一层次都贴近工厂实际, 例如, 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多种实训, 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 (铣、磨、钻、车、刨) 、特种加工 (线切割、电火花) 。通过实训, 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或产品。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 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 也通过了岗前培训, 毕业时能独立操作, 做到“零距离”上岗。

16.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六

机电专业英语培养模式学习兴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机械制造厂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装配水平,大量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机电设备。与此同时,大量外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纷纷进驻我国机械制造市场,所以既懂专业又懂外语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但是我国却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各高校已先后开设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如何能使课程开设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急需我们广大教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课程组教学实践,浅谈我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校重视度不够

专业英语,是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它是有别于基础英语的,但是大多数院校注重基础英语忽视专业英语。据调查,目前50%以上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院校也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时少,多班合堂授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条件不足。

2.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机电专业英语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多数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偏重词汇,专业性不强,实用性差,而且有的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学生拿到这样的教材普遍反映枯燥无味,不知如何下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多数在学习公共英语时已非常吃力,由于专业英语其自身一些特点(专业术语多、结构复杂、句子长且枯燥),使多数学生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机电专业英语是考查课,同时自己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用到机电专业英语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从心理上对机电专业英语的学习不重视,从而造成学习兴趣低。

4.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粉笔+黑板”。在教学中,教师先就一些专业词汇进行讲解,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最后讲解课后习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1.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教学活动。将课程分为Mechanics、CNC、Electronics & Information和Application 4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一些小的任务。比如,在Electronics & Information中,我们设置其中一个小任务,就是利用AT89C52芯片设计一个8个流水灯控制系统。这个小任务与前期学习的单片机课程相结合,在同学们能看懂单片机芯片的英文技术说明书基础上,编写程序实现流水灯控制。这种任务驱动的方法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坚持小班化授课,根据课程需要不断变化教学场地,比如介绍数控机床授课地点选为实训中心机加工车间;PLC产品介绍选为PLC实训室;电子产品介绍选为单片机实训室等,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企业现场工作环境。将多媒体、CAI课件、视频、动画、产品实物和发达的网络资源等引入课程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和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生产实践,自编教材

教材内容与质量决定教学水平与质量,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鉴于大多数机电专业英语教材中内容专业性不强,以科普性文章和专业概论为主,对专业上常见产品说明书和设备使用手册等实用性文献很少涉及。课程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自编《机电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以国内常用一些设备、软件、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为主,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3.上好第一堂课,引导学生认识机电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不讲课程内容,而是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高考英语成绩及格与不及格比例几乎达到1︰1;只有36%学生认为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会用到英语;有87%的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有差别;有64%学生想学好英语但是感觉困难很大;只有49%的学生认为学习机电专业英语是有必要的,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畏难心理严重,对专业英语学习重视度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和机电设备发展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发同学们关于专业英语在行业发展中地位探讨,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机电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

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被动学”局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比如,新单词的学习,让学生来当老师。学生在教授新单词前需要自己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课下他们需要提前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和组织如何与其他同学分享他的成果等等,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能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语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需要,课后我们开创了第二课堂,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到企业参观、组织学生观看优秀英文电影、组织学生排练英文话剧等等,夯实基础,提高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为满足企业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人才需求,我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组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对我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课程实用性,改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在机电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俊.浅谈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1.

[2]杨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3]王玮.浅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09,(03).

[4]李春侠.关于《机电专业英语》和《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2,(15).

上一篇:高中学考政治下一篇:治庸问责自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