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2024-09-2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共18篇)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一)、总体目标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二)、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语言技能二级目标:

听: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4、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含一级要求):

5、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三)、语言知识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语言知识二级目标:

语音: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语法: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四)、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目标描述: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五)、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六)、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申,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二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 (知识方面) , 信息意识 (意识方面) , 信息技能 (技术方面) 。到1989年, 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 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当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纲要》中指出, 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是: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 抵制不良信息行为, 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师较熟悉的, 也是多年来教学中一贯重视的。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样制定?教学中怎样实施、落实?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困难, 在课题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就更难了。有时教师制定了三维目标, 也想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来, 但一到课堂上, 由于受以往计算机教学偏重技术教学观念的影响, 就又变成了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单纯模仿练习的模式, 三维目标并未能真正地落实。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目标脱节, 拟定的教学目标只是纸上谈兵, 这是现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上述问题的出现, 既和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全面或不明确、不合理有关, 更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及其意义有关。

《纲要》是一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但《纲要》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要求, 而不是某一节课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 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 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 再对纲要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细化,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一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新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 基本每一节课的开始都有一个导学牌, 有部分教师认为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导学牌仅仅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示, 并没有完全涵盖这节课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 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一)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 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信息的价值;

2.认识常见的几种信息技术工具, 知道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名称, 了解它们的输入、处理、输出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 并根据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与简单应用;

3.学会使用几种基本的信息加工工具与通讯工具, 并根据需要利用它们开展交流活动。

(二) 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 并筛选和评价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 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

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 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 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渔”。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 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大而空, 常见的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 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内容, 也无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从目标的定位来看, 单凭一节课就想要培养学生这么高的能力, 既不现实, 也难以突出重点。不同的课突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等。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 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有目的的选择、判断信息和有个性的表达信息的意识, 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意识, 具有初步的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的良好认识。

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 要求教师关注它, 但是, 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 通过讲解的办法,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 态度与价值观是没法“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时是显性的, 易于操作, 如教学内容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有联系;有时却是隐性的, 不易于操作。情感目标的制定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还是落实, 要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内容中, 从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时, 我们可以借助照相机镜头从校园中、社区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学习素材, 让学生在利用刷子、铅笔、吸管等多种工具对图片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整节课并不需要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而刻意对学生进行说教, 而应该在学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 行为与创新

1.能够规范、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注意维护与保养。

2.形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3.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 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注意点

在学科教学总目标的指引下, 教师首先应分析课时的内容, 提取出其精华, 把各知识点列出来, 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取出课时教学目标;最后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添加自己的独特见解。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考虑目标的全面性, 但不必面面俱到。课时教学目标, 应依据学科总目标, 从四维度体系加以考虑, 但受教学内容制约, 某一课时不一定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全部四个维度, 而只能在某方面有所侧重。

(二) 不要采用“信息技术纲要”里表述总目标的方法, 对应四个维度分别表述, 把教学目标分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行为与创新。这样虽然条理清晰, 但这四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 不宜分割, 所以分维表述是不妥当的。

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三

一、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体现人文精神

审视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编者更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承担着学生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把人性中最美好的爱和生命意

识、生命价值等放置其中,让学生珍视生命,引导学生用爱来塑造生命。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内容。

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所写内容明确,而且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这样的文章,如果按照以前的常规教学方法,仅仅对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学生和教师都不会有太大的兴趣。那么,这样的文章该确定一个怎样的学习目标呢?我认为文中作者身残志坚、直面逆境、战胜困难的精神应该能给学生以震撼,很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所以根据这个思路,我确定本文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史铁生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的精神

(2)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对亲情的感悟

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对作者战胜困难,在逆境中不屈服的顽强抗争精神,会受到一定感染,这时再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思维。首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有过哪些挫折(困难、不如意等),当时是怎么想的,怎样战胜的?学了本文之后,你又是怎样看待的?让学生把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而且要观点明确。学生经过思考,会使自己的思想受到强烈触动,对生与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之后再举出生活中一些表现母爱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母亲给了你很多关爱,你体会到了吗?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或你怎样看待母爱?通过研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而且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这样以点带面,学生不仅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而且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理解也会逐渐深刻。所以本节课就很好地完成了新课标下对散文的解读。

又如《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文章,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以探求生命的意义为主。文天祥,他曾经是状元,曾经是宰相,然而他的朝廷灭亡了,他也变成了阶下囚,这时是选择高官厚禄,还是选择舍生取义?文天祥,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最激昂、最壮烈、最高亢的《正气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处于世,应该有怎样的追求?文天祥“撼天地、慑鬼神”、“最为悲壮、最为高亢”的诗文,仅仅是靠他渊博的学识写出来的吗?不,那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的,“写他的不是笔,而是生命的孤注一掷”。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司马迁的箴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生命的追求又该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观点,然后适时点拨,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同时让学生懂得,作文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

二、确定教学目标,要立足文本

所谓“立足文本”是指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一句话,就是读懂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去分析和鉴赏,而不能架空文本,任意拔高或发掘所谓微言大义,甚或牵强附会。只有正确地理解和领悟了文本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人物进行鉴赏时,我就要求学生立足于文本,去分析文中给我们描绘的王熙凤和贾宝玉这几个人物形象。本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节选, 若依据全书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鉴赏,当然能做到全面深刻,但本文是节选,就只能对人物形象的某些侧面进行分析把握。例如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鉴赏,教学参考书从全书出发进行分析,说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从全文来看,这是可以的,若从选文来看,精明能干还可以说得过去,从她回王夫人的话中“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可以发现这一点。至于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黠、一把火、一把刀的说法,文本并没有具体表现,这样的分析就缺少依据。若按教参讲授,虽然深刻而全面,却脱离了文本。若立足文本,就只能抓其“精明强干”来分析。到底该何去何从?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我认为,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小说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探究兴趣不是很高,语言感悟力又不是太好,阅读上缺乏量的积累。面对这样的局面,就更需要我们从文本出发,实实在在地去落实教学任务。也只有从文本出发才能更好地去解读小说内容,鉴赏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而且让学生知道,人物形象是站立在文本中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鉴赏人物形象,就应该从人物自身的活动出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学风。至于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要让学生课下阅读全书后再做出评价。

三、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文本,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个专题的《像山那样思考》一文,这篇文章是一篇外国散文,主要是通过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篇文章带有很多理性思考,特别是“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点播,从狼的嗥叫声中一点点深入,最后揭示内涵。像这样的问题,既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又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过去。

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定与变的问题。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整个高中阶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专题,每篇文本,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加以实施,减少随意性。但是这些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各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变动,有时进行局部调整,有时甚至要从总体上调整。例如,要求学生正确翻译文言文时,发现他们连文章也读不通顺,这就需要改变目标,加强朗读训练。再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学科突出了人文性,我们也应该随之而调整阅读目标,重点应放在突出人文思想的名家名篇上。总之,只有定变有方,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的发展。二是详与略的问题。目标教学在语文领域中迅速推广的同时,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教学目标过于求全,在教学过程中又过于求详。这势必会造成一种为了完成目标而疲于奔命的教学状况,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处理好详与略的问题呢?一句话,教学目标的详略要视学生的实际而定。同一个知识点,在高中三年中往往会出现多次,如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就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反之,则要详讲,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那就更非详讲不可了。总之,教学目标的详略处理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研究透学生后才可定夺。

语文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只是从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角度略陈己见,抛砖引玉,向各位同行求教。

4.教学目标的确定讲座提要 篇四

教学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的实际效果,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一、教学目标确定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之前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课标不看,有导语不读,不想,有课后思考题不管,不用,将教学建立在”什么也不知道“的基础上,凭感觉教学。

2.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教不明白,在什么起点上教不了解,教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教得怎样不反思。

3.不能清楚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因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心中无数。

二、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

(一)关于确立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说出、描写、修改、写出等具体明确,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活动,使教学目标可以观察和检测。)

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关于确立教学目标的三个追问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目标是否具备本课特有的教学功能? 如:《桂林山水》情感目标的比较

A.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B 为有漓江这样美丽的山水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游览的愿望。

(三)关于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要全面。要反映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体现多元化。不仅有对知识性目标的要求,还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情感、态度、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2.要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两点:一要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二要体现上述的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3.要重点突出。根据课标、教材(年段、单元、课时)等以及学情来确定。

三、讨论交流,完成作业

确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桥》的教学目标

附:参考答案

《桥》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及词语,指导书写关键字“肆”,强调横画的书写; 2.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聊故事,说故事梗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狞笑、放肆”等词语读好描写山洪的句子,再次深入感知人物形象,从而体会特定环境描写对烘托典型人物形象的作用。

5.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篇五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所预期要实现的学生行为的变化,是教学过程所依据的指标,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其目标阐明一方面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知识点,确定每个知识点要达到的学习水平等级并用行为动词加以描述,另一方面则是确定要训练的技能目标。在阐明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

教学目标和训练目标都要明确具体; 2)

便于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和训练目标; 3)

具有可行性,便于训练操作。

就语文教学这一块来看,参照别人的经验,我是这样来确定教学目标的: 第一,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分类分层表述。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是一篇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包含着多种层次和多个要素,其间的关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素养、思想感情的态度素养、方法技巧的策略素养;从层次方面来看,各类素养并不处在一个平面之中,而是有高低之分,共同构成了有诸多层级的“宝塔”。例如阅读能力就有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读能力层级。有些意蕴丰厚的语句,不同能力的人阅读会出现不同层级的理解结果,教学目标只有将课文中的不同因素以及某些因素的不同层级反映出来,才能给人以泾渭分明、脉络清晰之感;如果不加分析,或者仅仅分类而不分层,必然是眉目不清,一团乱麻。

第二,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反映行为和心理的变化。

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目标是对一个单元、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预期。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中反映出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将有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等。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弄清楚内在能力、情感态度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直接的和间接的);在此基础上力求通过描述行为的变化来反映心理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既不会抽象笼统,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因为对语文学科来讲,心理变化是根,行为变化是叶。俗话说“根深叶茂”,叶之茂也反映了根之深。语文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描绘“叶”的变化来反映“根”的变化的。

第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模糊的语言必然使陈述的内容模糊不清,使用“认识、领会、把握”等抽象笼统的动词,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复述、读准、默写、背诵、划分、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强,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至于“辨别、区别、分析、比较、概括”等词虽反映内心活动但亦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陈述教学目标的语句固然要简洁精练,但是必要的限制性词语不可随便省略。例如,对行为方式、活动条件、学习程度与数量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所需要的词语是不可少的。

第四,语文教学目标必须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智育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但我国大量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仍然习惯于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如“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之类。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是要求教师做什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检测与评价。现在,广大一线教师在教案上也喜欢把这类教学要求写成“教学目标”,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分析与教学行为的运作。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而不应该陈述教师的行为。

第五,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基本目标,是广大学生学习的底线,具有较强的可完成性。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对学生学习的期望水平是所有学生无需特殊帮助都能达到的,是合格标准,并非优秀标准,它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全体学生。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为原则,以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地获得当代社会生活必需的语文素养,要求不能高,难度不宜大,应该以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当然并不反对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起过这样的标准。

对于《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也许有人会问:你对《荷塘月色》的目标进行了几次修改,将你所修改的“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与“表现性目标”合并起来,怎么样?简单的合并不妥,应该进行适当的融合。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常常难以分开,像《荷塘月色》这篇文质优美的抒情散文更是如此。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容量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两者整合起来。加上本来渗透其中的技能目标,经过整合过的目标则是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统一体: 1.知识: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新词。(内在心理变化,可以不写)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陈述朱自清简况及其主要作品,其中包括“民主战士”、四一二与《欧游杂记》;会读会解12个词语,不少于10个。(外在行为自样例)2.理解:理解景物描写的美感。(内在心理变化,可以不写)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优美的语句,至少有重叠词与通感句:陈述其美妙之处,其中应有叠韵美与移觉美。(外在行为样例)

6.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说课稿 篇六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七

当我聚焦到童话教学后, 经过查找资料和认真的梳理, 我才清醒地意识到语文课堂中童话阅读对儿童是没有足够吸引力的。究其原因, 还是教学内容出了问题。

1.说教流失了童话本真。对于童话的教学, 一些教师偏重了道德训诫和实用性解释, 忽视了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这样, 只会失去童话的本真。儿童在童话中寻找的是乐趣, 寻找的是生命的印证, 寻找的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爱抚, 而非生硬的“道理”。

过重地追求道理, 使得美好的童话黯然失色, 美妙的童心遭到破坏。教师往往用简单的教条、空洞的说教如“懂得谦虚”“不要骄傲”“珍惜时间”等作为童话教学的目标, 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情感体验——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对情境的再现, 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同情和向往等美好的感情。这就限制了学生领会童话中的艺术形象的丰富性, 难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失去了童话的本真。

2.求实淡化了审美情趣。“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与原始思维相通的泛灵性”。在儿童眼里, 宇宙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看见天上的月亮会联想一个传奇, 听到女巫会联系一种神奇。如果你告诉他这不是真的, 用“科学”来解释, 他们不一定听得懂, 也没有兴趣听。是儿童的精神世界造就了童话, 而童话又成为儿童的精神“乳汁”, 它润泽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给了童年成长的力量。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故事, 它虽然是富有幻想的, 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性”导致了很多教师过分地“求实”, 而忽视了童话应有的审美价值和儿童天生的想象本性。

比如, 六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将童话与现实牢牢对接起来, 从一开始教学, 学生的体验就围绕小女孩的可怜而展开。教师只顾及分析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 而忽略了小女孩几次划火柴时产生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这样, 忽视儿童想象的天性, 过分地求实, 把形美、意美、音美的童话文本变成了冷冰冰的现实, 置童话的诗意、幻想、快乐、游戏等特性于不顾, 忽视了童话审美特征, 背离了童话的审美情趣。

3.“唯程式化”的内容剥夺了儿童体验。儿童在童话欣赏中, 往往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 这本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天然优势。在实际的文学欣赏活动中, 当孩子正读得投入而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时, 不少教师却强硬地打断他们, 用成人的认知代替儿童天真的欣赏, 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下去。认为童话作为课文就应该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唯一的目标, 都只强调“语言与文字的训练”, 只关注课文中的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 模糊了文体界限, 把童话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来教学。这样, 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忽视了童话这一特殊的文本特征, 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童话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情感体验, 限制了学生对童话中艺术形象的想象和领会。

二、中段童话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一) 读童话, 把握主要内容, 感受曲折的情节

首先, 我认真梳理人教版语文教材, 罗列出中段共有7篇童话, 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 四年级上册的《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接着, 我对这7篇童话进行仔细研读, 紧紧抓住童话的“叙事性”这一文体特点来确定较合宜的童话教学内容。在童话中, “故事情节”是主要的结构模式, 我们欣喜地发现这7篇童话的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4种:结构反复 (6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 、情节反复《七颗钻石》《小木偶的故事》、矛盾对立《狮子和鹿》《陶罐和铁罐》《巨人的花园》、情节转折《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这几种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有没有相同点呢?再次反复研读文本, 运用图表 (情节梯) 记录7篇童话的一个个情节,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转折点!转折点在童话故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改变主人公命运或转变故事发展的方向, 使故事达到曲折, 反复, 甚至是一波三折。如《幸福是什么》3个牧羊孩子疏通老泉, 此情节完整, “转折点”则是塑造仙女, 让3个牧羊孩子寻找幸福, 十年后, 3个牧羊孩子找到了幸福。因此, 我确定童话教学内容——读童话, 把握主要内容, 感受曲折的情节。

(二) 品童话, 在朗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 揣摩人物形象

童话是-种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的儿童文学样式。除了具备文学语言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音乐性等特征, 童话语言的迷人之处在于具有与儿童语言的天然联系, 十分接近儿童的语言。因为童话往往是通过非人类的动物或具魔力的人物之口来进行表达, 其间交融着众多鲜明、活泼、幽默的语言, 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自内心。儿童在阅读童话作品时, 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 同文本展开对话, 与作品中的人物以及创作主体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 儿童在阅读童话作品时, 会无意识把握语言的形式与规则, 逐步提高语言能力。童话的语言还具有多义性, 其含义的变化可能随着读者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丰富, 语文教师要抓住童话的多义性, 通过启发学生开拓思维, 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诛释, 培养学生对童话语言的丰富感受力和深入理解力。因此, 我确定童话教学内容——品童话, 在朗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 揣摩人物形象。

(三) 悟童话, 在对话中感悟童话蕴含的深意。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想象中的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 (好恶, 喜怒, 肯定与否定, 欢乐与痛苦等) 童话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塑造出含有丰富审美情感的形象, 营造出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引发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崇高信念的追求。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领略到不同风格的美, 审美经验不断积累, 情感日渐向善。

我再次研读中段的7篇童话, 找到了它们的语言特点:作者多是通过对童话人物主角一系列的言语与举动的刻画, 向读者传神地表达出作者的心, 从而使形象彰显出艺术魅力。如:《去年的树》通过鸟儿一系列单纯的、简单的、执着的言语与举止的刻画, 向读者传神地表达出世间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友谊。《巨人的花园》巨人3次斥责孩子们“滚”出花园和立“禁止入内”告示牌的举动, 让读者了解巨人之前的冷酷;巨人感谢小男孩的话和拆除围墙的举动又让读者了解到巨人的温柔和善良, 通过巨人前后的变化, 从而表达作者的心:爱与分享。《幸福是什么》中3个牧羊孩子十年后相逢时的对话向读者诠释了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因此, 我确定童话教学内容——悟童话, 在对话中感悟童话蕴含的深意。

(四) 创童话, 在练笔中领悟童话丰富的想象

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它犹如农事的节气, 是不能错过的。文学是以语言变现想象世界的艺术, 在文学教育中将语言转变成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的过程。文学教材中的童话所表现的幻想世界则促进儿童的想象力的发展则具有更大的作用。基于教材, 我们发现编入中段教材的童话, 因为篇幅的限制都进行了缩写。

《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02年, 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 后来入选《2002中国年度最佳童话》, 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 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小木偶拥有了人类的所有表情后会发生什么呢?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续编故事,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

再如《巨人的花园》, 原文有2700个字, 课文却只有800多字, 原文中大段神奇的情节, 有趣的描写由于篇幅的限制, 编者只能简单的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课文中关于花园景色的描写, 编者只用了几个词语来叙述, 这中间会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 创作童话, 将语言转变成形象, 这一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的过程。同时, 学生的阅读欲望得以激发, 都有一睹原文的冲动。

因此, 我确定童话教学内容——创童话, 在练笔中领悟童话丰富的想象, 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需有理据可依,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系统学习童话的相关理论, 深入了解童话的文学文本特点, 抓住童话的“叙事性”、童话语言的多义性与口语化, 童话新奇的幻想与想象和童话深层的审美意蕴;还需教师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重视教材的辅读系统、练习系统, 从中挖掘童话教学内容的蜘丝马迹;教师要基于读者, 准确把握学生生情。小学语文教师在确定童话教学内容时, 应有意识地综合考虑这些理据, 增强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理据意识。

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 结合小学中段童话的“教材内容”, 依据年级特点确定出合宜的童话教学内容, 并在教育实践中,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 希望从中找出解决童话教学内容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背景,核心,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李海林, 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2]陈红梅,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浅谈学习目标确定的制定策略 篇八

关键词:学习目标 确定 制定策略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72-01

当前,我们桦甸市教育局正在全市推行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实施一年来,我们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标的确定、目标的教学、目标的练习、目标的检测这几项环节的落实,多数教师还只局限在“1、2、3、4工程”文件内容的基本要求层面上,没有深入挖掘,应用起来还不十分灵活。通过多次的听课、调研、分析,我总结了一些具体做法,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制定学习目标谈谈我的制定策略。

目标教学法提出:教学中建立了目标就会引起师生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就会引起师生对某类知识、某类能力的强烈注意,不仅教师要知晓教学目标,而且学生也要知晓学习的目标,如此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所以每节课上课之初,教师都要出示教学目标。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升高、知识储备的增加逐步教给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这样,随着学生年龄的升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每节课,学生都要与教师共同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的过程就要体现出灵活,制定出的目标更要实用。举个例子:就计算而言,基本的目标是要求掌握计算方法,并且能正确计算;高一点的目标是能熟练计算,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再高一点的目标是不但要达到前两者的要求,而且能快速计算;更高一些的目标是能自编自算类型题(可以是应用题)。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能在一节课达到第一水平的目标就已经不错了,而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能在一节课达到第二水平的目标就已经足够了,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应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而且学习目标定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不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了学习的空间,而且体现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所以,我们在与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不可一刀切,要分层,分类,分认知能力制定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或每一类学生)都能从属于自己的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科学、合理的在课堂教学之始与学生制定出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呢?我想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不同类别的学生(就学习认知能力而言)阐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上课的开始,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时,可以先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阐述自己在本节课上要学会什么知识,形成什么能力,或者有其它的什么收获,但是要做到:先让学困生先表述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再让中等生表述,最后让优等生表述。这样先后表述学习目标,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别人的目标高,自己的目标低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从而产生士气低落和自卑的心理了,同时中等生也会与学困生对比,制定的目标也不会偏低。当然,教师要适时、适当的激发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们制定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要适时的并有选择的将学生的目标简洁的归纳到黑板一侧,将学生概括不出的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也归纳到黑板一侧。

2 教师鼓励不同类别的学生有信心達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孩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靠打和骂等手段产生出来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也是如此,所以,在上课之始,老师的心目中首先要有一个制定学习目标的标准,即什么样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老师要心中有数,对于优等生,他们总是能善于挑战,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不要担心他们的信心,而要担心他们的自大。切不可任由这些学生制定一些不着边际,不符合实际的目标。教师要学会倾听这些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并适时点拨。而中下等生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师们就要多多的进行鼓励了,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往往担心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在当堂课上完成不了,这样就需要老师给这些学生打气、加油,告诉他们本节课的最低目标是什么(当然就是这些中下等生的学习目标,即目标底线),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实现这些目标……让他们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中下等生就会逐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并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 切合实际,目标不可以贪大、贪多,要适中、适量

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教师本身的目标定位不可过大、过多,想在一节课里让学生什么都学会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知识体系,要经过分解、分期、分节的落实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内化,一旦目标定位过大、过多,学生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甚至优等生也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就会分别给学生和老师造成学习、教学双向困难的假象,学生认为老师没教好,或者自己没有学好;而老师则认为学生没有学好,或者自己没有教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下降;教师就会丧失教学的自信心,教学方向自然就会跑偏。所以目标的定位要充分结合本班全体学生的实际(年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段目标要求,使每节课的目标定位适中、适量。切不可操之过急,造成目标跑皮儿。

总之,在课堂教学之始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用方法指导行动,科学、合理的斟酌目标的制定,为“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做好前提和保障。让每一个充满能量和个性的孩子,在不同层次的教和学中激活能量,张扬个性。

侧记:学习目标制定好了,不等于目标实现了,它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得以落实的。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不同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目标呢?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点:

(1)新知识的探索以优等生为主要力量。

(2)知识的应用以中等生为主攻方向。

(3)练习巩固以学困生为主要辅导对象。

(4)知识的拓展、延伸以优等生为主要开发对象。

(5)目标练习的定位以中等生为主落脚点。

(6)目标的验收以中下等生为主要阵营。

参考文献

[1]桦甸市教育局关于实施“1、2、3、4工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Z].

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九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是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考依据。在教学中,制定准确、规范、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对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但不少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成了附属。2.教学目标陈述偏离行为主体

教师在叙写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使学生认识……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教师是否作了“使能”的努力,将成为评价数学课堂的重要的行为观测点,学生是否“能了”反倒成为教师教学有效的保证。

3.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含义含糊的词语。

如“了解”、“理解”、“认识”、“掌握”、“体会”,等等。这是目前数学课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4.教学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空泛

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显得空泛。如笼统地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而又无法操作的,学生会感到摸不着头绪。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不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泯灭学生的兴趣。

二、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价值

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被赋予了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使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更加立体了。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那么教学中该如何地看待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在三维目标中这是第三个维度,但却应是最为重要的维度。哲学理论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生学习的内因表现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状态上。马克斯.范梅南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学习就会停滞于表面、从而毫

无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看中的应是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作为数学学科我们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首先是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其次是科学的精神,坚持真理、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再有就是勇于创新和善于应用,能够将从生活中提炼的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中去。

2.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就是实施课程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教学。至于方法,是在教学中渗透的,通过学习过程,了解研究方法,验证数学中的规律和知识,认识数学对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变化所起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不断提升。

3.“知识与技能”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和依托。

要提高教学实效,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得是必然的。但也必须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绝不是指老师在课堂上灌输了多少?而是指学生得到了多少?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得到了新的建构?知识储备与检索系统是否得到了升级?可见,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

巩固。

三、清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着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1.分析课标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

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3.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完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其中,知识目标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关键。所以,确定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结合起来。4.明确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目标主体。因此,教学目标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如陈述目标时使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是不符合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不一定出现,但必须是隐含的。

5.表述教学目标应力求明确、具体,尽量可以观察和测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在叙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不宜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的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了解”、“理解”、“掌握”某一具体的概念、原理,只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能这样笼统地讲,而应具体明确“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水平。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性。6.知道行为目标陈述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10.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内容确定 篇十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是合适的?“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3]可见,衡量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的标准就是学习目标是否科学。朱明慧老师的这节课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严格意义上说,这节课是学习《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的第一次课,但这一次课明确了学习目标,确定了课堂教学内容。

一、目标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学习新知过程中,不断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让学生通过已知来认识未知,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巩固旧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4]朱明慧老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就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的,高一的诗歌教学,已经接触过诗歌“意象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到了高二就可以以此为“阶梯”,形成一定的“梯度”。通过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的平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挖掘文本信息,相比较一些平进平出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因此,这节目标确定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

学生是重要的备课资源。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可贵的学生资源,而不是固守教材,执行‘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 [6]。朱明慧老师的这节课以学习目标为课堂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长善救失”,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很有针对性。

二、目标适合课程,教学内容更有基础性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曾说过,“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先于它而进行,或者说是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考。较之既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加工,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能突出其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关注”。课程意识就是“为什么教”的意识。那么为什么教语文?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不仅仅取决于教学本身,而且还受到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评价等元素的制约。因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脱离语文课程的设计理念。朱明慧老师这节课确定学习目标时有非常明确的课程意识,充分利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老师教的根本。《语文考试大纲》是我们学生三年后将要参加的高考的命题的重要规范,让学生结合语文的课程观确定目标,从而进一步确立学习内容,体现了基础学习的根本。

三、目标适合教材,教学内容更有指向性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语文教材,它具备文学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教材中的课文既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凭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中介,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按照朱明慧老师的专题教学设想步骤,对杜甫诗歌文本的解读是学习指导课内容。在这节课的目标制定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对教材的挖掘。教材中的专题语能体现教材编者对杜甫诗专题提出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向,这部分内容很多老师都会挖掘。可贵的是,朱明慧老师对《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卷首语的关注,这是教材编者对诗词选修教学的直接指向,是领会编者意图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料,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从卷首语中发掘目标注重了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超越。这就是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四、目标适合生成,教学内容更有活力性

“教和学的互动作用,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7]有效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朱明慧老师在所学杜甫诗篇内容已经固定存在的基础上,注重对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开发意识,重视学生的参与,6条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制定的。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生生的交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由此,下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就可以紧紧围绕这6条学习目标而展开实施,从而超越了教材,开发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朱明慧老师的《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目标确定课确定了本专题四首诗歌的学习方向,为后面的杜甫诗教学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本身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形成的学习目标适合学生、适合课程、适合教材、适合生成,是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教学实践。

注释:

[1]叶黎明.根据现实阅读需要创生合宜的教学内容[J].语文建设2009,(7—8).

[2]刘玉.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语文建设,2007,(07).

[3]步根海.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J].语文学习,2009,(09).

[4]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1.文本的作用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十一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托具体的教材来进行。但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其先天的缺陷,那就是教材的系统性和文本的必然性不强,不像其他学科,某一章节不学,后面的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而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则缺少这样刚性的特点,因此对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作用的研究就尤其重要。

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认清教材的性质。叶圣陶先生对教材的性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语文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锁钥’,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即培养良好语文素质的‘锁钥’。”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据此叙述,可以说,语文教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定位为一种“凭借”,依靠这个凭借,学生来学习语文,教师则依靠这个凭借来完成语文教学工作。

一、文本这种“凭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学习基础知识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汉语言的基本要素—字词等基础知识。字词是语言最基础的要素,掌握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掌握这种语言的最基础的要素,否则就无法运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交际。然而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又必须凭借文本来进行,这是因为仅仅记住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单个字词的音、形、义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掌握字词的意义;同时,必须凭借文本来学习运用字词的基本法则和技巧,任何一种语言对其基础要素的运用都有其大体的法则,而且不同的文本对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技巧,学习文本正可以获得运用字词的知识和技能。

2. 学习文化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阅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文本是人类文化和人类生活的丰富记录,阅读文本,有助于获取有关思想、道德、天文、地理、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助于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特点正是由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内容的丰富性所决定的。

3. 学习语言阅读表达技巧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正确而个性纷呈地阅读和表达技能。语文教材文本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优质的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标本,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借鉴、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技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是例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

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致如此,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依托文本来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学习语文无疑离不开文本,但语文的特点又使得文本的选用不具有必然性,同一文本,往往可以为不同年级使用,因此我们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具体讲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类,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因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相应阶段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初三年级课本中的《岳阳楼记》等文言文,在大学课本中同样出现,但是指导初三学生学习这类文言文,只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明确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不能参照大学教读这类文章的做法去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阶段目标的规定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学习,以此为据。

2. 相关考试大纲的规定

毋庸避讳,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具有其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既有长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短期的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只是空谈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据相关考试大纲的因素。比如某地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了解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那么这个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教读文言文时就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掌握一定的理解技巧,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否则,其所教的学生就无法适应这个地区的中考。但如果把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判断句”一类的概念掌握列为教学目标,则显然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会是适得其反。

3. 文本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文本各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除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之外,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可借鉴的技巧都各不相同。我们在确定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时都应该根据文本特点来确定。比如《背影》这篇文章,作者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特征来表现人物,这种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特色,就可以列为学习这篇文本的能力目标之一。目前,一些教师在确定文本学习目标时有一种面面俱到的倾向,对每篇文本、每堂课都分列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目标,每类目标尽可能地罗列种种,似乎是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因为重点不明确,什么目标都不能达成。

4. 学生实际状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不能机械照搬,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否则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某农村学校在教读某一文本时,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列为教学目标之一。目标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落后,这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几乎家里都没有电脑,学校也只拥有一个25台计算机的计算机教室,教室里除了黑板,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什么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教学,又如何达成。

5. 教师自身的优势

这一因素就其本质应该是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无关,因为确定教学目标,更多的是由客观的因素确定的,但主观的个人因素却决定了使用何种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所谓“教无定法”其实就是指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同一目标,“殊途同归”,“途”不一,但“归”的目标是统一的。

12.目标市场的分析与确定 篇十二

饮料吧茶馆冰淇淋店等等

娱乐业:KTV酒吧电玩城网吧 等

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功课辅导学生英语培训舞蹈培训等 建材家居:家居卖场内各个商户

通过联通发票封套,发票封套广告将到达的目标客户

一、固定电话用户,郑州联通的客机客户占座机的80%,其中政府

机构、企事业机关和商务客户占绝大多比例

二、手机用户,郑州现有手机用户300万,另有大量新开186号段

开始使用的高端客户群

三、小灵通用户

四、宽带用户,郑州现有宽带用户数量100万,联通网络以其稳定

13.励志文章:确定你的人生目标 篇十三

要记住,一动笔就不要停下来,写个10到15分钟。你在写的时候,不必管那些目标该用什么方式去达成,就是尽量写,不要限制。另外你得写得越简明越好,如此方能立即接续下个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有关于你的工作、家庭、交友、情绪、健康、生活等,别自限范围,涵盖越广越好。你要像个国王一样,掌握住每一件和你有关的事,因为要达成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它是什么的结果。

另外,你要以游戏的态度来设定目标,如此才能使心灵任意驰骋,否则心灵受限,将来的成就亦会受限。今后当你一有自限的念头时,就要赶忙丢得远远的,就像在脑海里有幅摔跤的画面,你把对手掷出绳圈。

这个视觉画面可以适用于任何会限制你的消极思想,你要把它们抛开,同时记得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这件事。现在就进行第一步,写下你的心愿吧!

二、审视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你希望何时达成呢?六个月?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告诉你,如果你的目标有达成的时限,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可能有些目标你希望一蹴可及,另有些目标却遥遥无期。如果你的目标多半是近程的,那么你就得把眼光放远,找出一些潜在而有可能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多为远程的,那么你也得建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时你得特别铭记于心,那就是慎始固然重要,克终亦不可忽视。

三、选出在这一年里对你最重要的四个目标。从你所列的目标里选择你最愿意投入的、最令你雀跃欲试的、最能令你满足的四件事,并把它们写下来。

现在我要你明确地、扼要地、肯定地写下你实现它们的真正理由,告诉你自己能实现目标的把握和它们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做事知道如何找出充份的理由,那你就无所不能,因为追求目标的动机,远比目标本身更能激励我们。

罗恩是我人格发展的启蒙老师,他常说一个人若有充份的理由,便能胜任各样的事情。

在人生当中,我们常想得到某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因为对那些东西有兴趣而已,却从未下定决心要得到它们,结果我们依然两手空空,这就是有兴趣与有决心最大的分野。

如果你光说想要致富,那只能算是个目标,激不起你的斗志。如果你晓得要致富的原因,晓得财富对你的意义,你便会倍受豉舞促其实现。的确,知道为何要做比知道如何去做重要得多,如果你的动机够强烈,便能永远寻得做事的方法,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便没有任何事能阻拦你。

四、核对你所列的四个目标,是否与形成结果的五大规则相符。你对这些目标是否有肯定的期望?对预期结果的感元是否具体?这些目标是否在达成过程能查验出来?当你达成目标时,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达成了目标,带来的结果是不是对你及社会都有利呢?如果不是就请修正它。

五、列出你已经拥有的各种重要的资源。当你进行一个计划,就得知道该使用那些工具。列出一张你所拥有资源的清单,里面包括自己的个性、朋友、财物、教育背景、时限、能力,以及其他。这份清单越详尽越好。

六、当你做完这一切,请你回顾过去,有哪些你所列的资源曾运用得很纯熟。回顾过去找出你认为最成功的两三次经验,仔细想想是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才造成事业、健康、财务、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请记下这个特别的原因。

七、当你做完前面的步骤后,现在请你写下要达成目标本身所应具有的条件。你是不是得有很好的教育和训练呢?你是不是得知道如何运用时间呢?假使你想做个突出的民意领袖,你就得列出吸引群众的能力和条件。

我们听过不少成功的故事,但是很少知道那些成功者本身的特质,例如他们的个性、信念、行为等。如果你不能确知他的这些特质,就很难看出他成功的原因。所以现在该你写下你若要成功,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和条件。

八、写下你不能马上达成目标的原因。要克服自我的限制,便得确实地去认识它。首先你得剖析自己的个性,看看是什么原因妨碍你的前进。是你不懂如何计划吗?还是你不知如何执行?是你分身乏术呢?还是你太过于专注于一件事呢?是不是你过去因为得失心太重,使你不散尝试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限,定出跨不出去的界限,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限制,便能马上改变它。

我们知道追求的目标和原因,我们也知道贵人何在,但是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达成心愿的因素,还在于我们的做法。要想顺利达成目标,我们得有循序渐进的计划。

就像盖栋房子,难道你以为有木头、钉子、榔头、锯子便可以动工了吗?难道要胡乱拼凑吗?像这样子盖的房子,是不太可能会成功的。盖房子一定得有蓝图、有计划,你才能知道怎么进行,否则你只是把木板胡乱拼凑而已。人生亦复如此,现在你就得画出自己的蓝图,追求成功。

要想达成自己的心愿,你得不断采取什么做法呢?如果你不确定,可以想想有哪位成功者值得你去学习?你得从最终的成就倒算,往你目前的地位一步步列出所需的做法。

例如你希望未来能在财务上不虞匮乏,可能得先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要做总裁之前,你得先是副总裁或公司的重要主管。另外一步是,你可能得找一位投资顾问或税务律师来帮你计划如何运用手中的金钱。像这样子从最终的目标往回溯,一步步找出每一阶段的做法,直到目前的你。

或许目前你就得在银行开个户头存款,或者买本教你如何致富的书。如果你想做个职业舞者,你可知要怎么做吗?你可知有哪些步骤?

你可知在目前、在明天、在这个礼拜、在这个月、在今年得做那些事,才能达成心愿吗?如果你想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音乐家,要怎么走这条路呢7.不管你是想做什么,从目标往回计划,一步又一步,直到目前的你。

就你在第七条中所找出的资料做为你设计未来计划的参考,如果你不敢确定未来的计划,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妨碍了你不敢去追求想要的呢?当你找出了答案,就立刻把它给改变,在这些问题能解决之际,它就成为你的阶段目标或踏脚石,帮你逐步达成心愿。

九、现在请你针对自己那四个重要目标,定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别忘了,从你的目标往回定步骤,并且自问,我第一步该如何做,才会成功?或者,目前是什么因素妨碍了我前进呢?我该如何改变自己呢?一定要记得你的计划得包含今天你可以做的,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到目前为止,你已完成了必定成功公式的第一部分,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同时也制定了长短期阶段目标。你知道自己的个性,那一种能助你前进,那一种会扯你后腿。在此刻我要你开始给自己立下达成目标的策略步骤。

还记不记得,追求卓越最稳当的方法为何呢?那就是向已达成跟你有相同目标的人学习。

十、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从你周围或从名人当中找出三五位在你目标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简单地写下他们成功的特质和事迹。

你做完这件事,请你阖上眼睛想一想,仿佛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提供你一些能达成目标的建议,记下他们每一位建议的重点。这些重点可能包括应避免的路障,突破限制的方法,应注意的地方,应寻求的事物。

就像他们在跟你私下交谈一样,在每句重点之下记上他们的名字,即使你不认得他们,但透过这种过程,他们就好像成为你追求成功的最佳顾问一般。

14.怎样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篇十四

目标1:理解并能分析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五人)

目标2: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一人)

目标3:能抓住故事线索, 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二人)

目标4:了解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一人)

目标5: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的作用, 培养想象力。 (一人)

目标6:认识本文讽刺假丑恶的思想意义。 (一人)

目标7: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 (二人)

目标8:合作探究故事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一人)

目标9: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敢于说真话。 (一人)

目标10:能初步分析皇帝被骗的原因并体会现实意义。 (一人)

目标11: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 (一人)

目标1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一人)

综观上述12个目标, 只有目标一被五位老师同时选中, 目标三、目标七各有两位老师选中, 其余虽也有相似点, 但毕竟不同, 大多都是孤军奋战。

应该说, 这12条目标都是由文章内容派生出来的, 每一条的确定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但在两三节语文课堂上达成所有目标是不可能的, 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 面面俱到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忌讳。那么, 究竟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抓起:

1. 抓体裁。

体裁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因此,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裁知识后再去学习课文, 有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进而登堂入室。关于童话, 学生在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已经接触过不少, 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初中后, 《皇帝的新装》作为本学段的第一篇童话, 应该适当向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 以便于孩子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比如什么是童话, 童话都有那些特点等。因此, 目标一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而到本单元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则应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当然, 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涉及体裁, 有些体裁很常见, 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学生已经反复接触过, 只选典型的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2. 抓典型。

典型是指一篇课文的独到之处, 有特色的地方。《皇帝的新装》课文较长,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 不容易一下子将脉络理清。因此, 应该引导他们“抓住故事线索, 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进而培养他们“把长文读短, 把厚书读薄”的能力。所以说, 目标三的确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与之相比, 目标七“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则相对欠妥。童话与小说有所不同, 后者更注重人物刻画, 所以, 这一目标还是放到有关的小说中去达成比较合适。

无独有偶, 有一次听课时, 发现有的老师将“学习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作为《三峡》的教学目标, 心中颇不以为然。《三峡》选自《水经注》, 是为《水经》作注的, 原则上应该客观地进行描写和记载。虽然作者叙述生动, 文笔绚烂, 但搀杂个人感情成分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 “情景交融”的手法, 在本文不能算是典型的, 不宜定为教学目标。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则都可以看成“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3. 现时意义。

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样的课, 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尤其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 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时时、事事站到“育人”的高度去进行教学。尽管在现在的语文教坛上, 不少人在反对“把语文课上成物理课、化学课、思想品德课……”要求“还语文的本来面目”。但笔者以为课文的文本意义一定要挖掘出来, 不管它是物理、还是化学、还是思想品德。惟其如此, 才不失语文的“人文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够只交给“思想品德”课, 具体到《皇帝的新装》这一课, 就完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就“讲真话”发表意见:什么样的真话应该说, 而且要敢于说;什么时候则要讲一些“善意的谎言”、“美丽的谎言”。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去解决生活难题。因此, 目标十一因为有“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前而比较客观, 目标九则显得有点失真、矫情。

1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十五

一.语文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念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语文内容较为简单,知识面并不及初中阶段那么广,犹如蜻蜓点水。当他们升上初中之后,一下子接触到语文上各种趋于专业化的新知识,他们难免会感受到新鲜与紧张。再者,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们的独立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日常生活中他们体力的负担也加重了。在这时候,有的学生开始会感到手忙脚乱、恐惧或不安,对初中阶段的学习开始产生畏惧。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时,要按照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的要求,不仅有计划地安排语文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我还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为人民,为国家学习的思想品德。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要学生们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们学会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发现身边的问题,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语文学习品质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要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在传统的语文课上,老师通常会跟学生分析文章的“好”在哪里,怎么的“好”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认同式教学”,常见的模式就是先无条件地肯定文章的完美性,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由于与应试教育的要求十分吻合,所以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却不知这样正在扼杀着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地讲解分析,学生们在台下一字不落地记录在笔记本上,讲完记完过后,教学便结束了。结果只能是学生不明就里,教师身心疲倦。这就是“认同式教学”的弊端之一了。因此,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在古代文言文《童趣》中有提及:“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话可能有夸张之意,但仔细体会,却无意间透出了孩童的趣味。刚由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们,思维方法难免仍有少许童真,但为了适应我国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他们很多奇妙的想法和灵感都早早地被教师扼杀在摇篮中。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应带领着学生走出课堂,恰如其分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时间机会。当然,这种课外活动并不是一味地游玩,其主旨是要“寓教于乐”,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味,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活泼爱玩的性格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在教学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面,语文所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多的是它把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道德的养成以及情操的陶冶融为一体,并通过人文理论的灌输、榜样的示范、情感的渲染和耐心的教导等多种实践锻炼方法,令人们获得文化知识,培养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受到情感与道理相互交融的环境氛围熏陶,从而得到净化感情,塑造出一个健康的人格。

当我们正在学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时,大部分同学只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只要能够用心发现,就会发现很多知识”,但是他们都忽略最重要的要挑战权威,不要人云亦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所以最重要的要挑战权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运用文字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我认为,这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这门科目的目的之一。

经过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篇课文的备课后,我明白了不仅是学生们,即使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要拥有一个好奇心,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物,发掘生活周遭的未知的知识,毕竟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拥有新的体会,我们才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对于周边人和事物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思想素质和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与素养的前提。

16.确定成才目标教案 篇十六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旅游。分三组。第一组只说“跟我走”,去哪里,有多远都不知道。第二组说明“跟我走,10公里远,走2小时”。第三组“跟我走,10公里远,每一公里有一个标志”。结果怎样举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同学们,目标在人的生活中很重要,要摆脱空虚无聊,就要树立一个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事业的,爱情的,个人的,社会的,都能成为一个人行为的动力。

一、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过去的学习,大家目标明确,就是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后的目标是什么,谁也不去多想,也没有时间多想。刚入大学的人都有一种轻松的感觉,都觉得过去太累了,该歇口气了。【案例】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大一学生在新生活的兴奋中忘记了努力奋斗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而大三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松懈之后,对比体验到了只有努力奋斗的人生才是充实的。看了这个调查,同学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经过曲折才会有这样的认识呢?

成才,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声。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制定的。

教育方针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出并规定了大学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古代社会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看待?特别是女生同学?(讨论)那么我们抛开性别来说,,“无才便是德”,对吗? 对于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无非有四种: “无德无才”------庸人 “有德无才”------好人

“有才无德”------小人

庞涓

马岭之战 “德才兼备”------贤人

诸葛亮

分析这四种情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一个人“无德无才”是可悲的事,“德才兼备”是可敬的,“有德无才”的人是可惜的,“有才无德”是可怕的。

无德的表现:学习上,嫉妒别人,自负心理,起外号,搞破坏。

要通过大学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应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德育具体规格要求是:一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二是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四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五是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顾全大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六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七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拓进取、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自立、讲究效率、惜时守信等观念。九是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案例:在上海浦东新区外资企业的人才招聘案例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通过去甲骨文的识别,看古代中国人的智。

智是我们大家都想要的,在古代中国,有许多有智慧的人,我最佩服的是张仪。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张立勇的事迹

请问:张立勇的事迹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职业决定人生,规划塑造人生,成功的人生是从合理的规划开始的。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设计专家徐小平说:“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讲尤其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义:

第一,发掘自我潜力,增强个人实力。

第二,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第三,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第一,自我评价。

第二,环境评价。

第三,确立目标。

第四,职业定位。

第五,实施策略。

第六,评价与反馈。

三、减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失误 大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应避免的问题: 第一,目标设计不适合自己。

第二,目标结构不合理。

第三,缺乏明确目标。

第四,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第五,不留余地。

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难得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 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力的诸多优势,追求真理,用于探索,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学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努力做用于和善于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事业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1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十七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了解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习方向,就能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朝着目标迈进,并能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整、优化学习探索过程。否则,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盲目探索,无所适从,被动参与,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的揭示,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当然,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加之新课程的初中生物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在某些专题的教学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出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的思考问题:蚂蚁能“搬家”,小猫会吃东西,小狗会睡觉,动物的这些行为需要人去教吗?是不是出生之后就会的?“鹦赋学舌”是天生的吗?再结合课本中富有趣味的资料分析,让学生沿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课题去提出什么行为是“先天性”,什么行为是“后天经过训练的结果”。然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学生在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经过加工、组合、提炼,形成教学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通过适当方式,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方向性,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18.浅议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生理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增长,而且表现为情感意志、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而且应该有情意的、行为能力和态度方面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了学生主要的发展领域和侧面,它构建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种着眼“全面的人”发展课程价值取向,反映了时代精神。例如:进行“重力”教学时,可以从下列三个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及其应用,使物理走向社会。知道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为高一下学期机械能的教学打下基础。知道重心含义,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牛顿的伟大发现,将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者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和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 让学生注重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注意将结论的获得同体验、探究与发展的活动过程结合起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内容不单独存在于章节中,而是贯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发挥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把知识与技能中的人文因素、思想因素、方法论因素都发掘出来。

例如:在研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和理解,从而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同时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三维目标的着眼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行为实施必须遵循这些要求,由于“知识与技能”属于结果性目标,即学习结果可以测量与评价,而且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所以这一目标的确立要准确和具体,从而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体验性目标,由于学生情感和意志变化是长期教育的结果, 因而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很难预料在一定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情感会出现哪些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快乐体验就可能形成对物理的长久兴趣。特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这些目标的制定要有全局观念,要有计划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因此,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是重要一环,特别课外活动的设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物理组都要经过激烈讨论、反复论证,才能最后定稿。

四、教学目标的侧重性

三维目标的每一方面都有确定的含义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要花同样时间、同样力气实现这三个目标。有的教学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有的课程内容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含丰富的思想因素,应当特别注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当在全面的目标的策略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整体课程内容和长时间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绝不能机械照搬、生搬硬套,把教学搞成固定模式。

五、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弹性处理, 故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确立不同目标,有的学生和班级很容易实现某些目标,就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和班级在一段时间内难于立即实现目标,就要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 然后通过逐渐逼近的过程逐步实现目标,使它适合不同学生和班级。

不同目标的制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达到,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班级分层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

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跳出教室,从生产生活实践或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感悟教学目标。通过图书、网络等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涉足领域更宽泛,使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经验交流下一篇:龙山中心小学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