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2024-10-09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

1.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一

有效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自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意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从上学期我校已经开始让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但是由于领导对集体备课领悟不深,措施不得力,制度不健全,导致老师在集体备课时,目标不明确,指向性不强,做的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编写出来的导学案质量不高。这次昆山之行使我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大家互相讨论,彼此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集众人智慧,取长补短,从而弥补个人备课的某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特征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级少的)同学科老师在一起,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知识共享,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有利于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鉴于此,结合学习重新思考我校集体备课的方案,改进集体备课的流程,完善集体备课的制度。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

确定课题——个人初备——组内讨论——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集体研讨(形成细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具体说明:

第一步:确定课题个人初备

备课组长确定课题后,每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知识体系,写出一份简案,然后在组内讨论集思广益,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后,指定主备人。

第二步: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

主备人要围绕确定好的知识点,并就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地思考和设计、形成粗糙的一份导学案。辅备人都要在初备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第三步:集体研讨形成细案

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导学案,形成细案交给主管领导审阅后印刷。

第四步: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

第五步: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年级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导学案上。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它是前进的阶梯,同时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记载。

第六步: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有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只有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四、下学期打算

由于原来集体备课制度不完善,效果不太理想,为了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打算下学期将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贯穿于教研活动之中。除了常态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之外,每周语、数、英、综合学科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交替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形成办公室文化,集体备课常态化。各科实行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负责制。每星期至少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备课,按照备课流程分工、研讨、有序进行,每一次备课留有记录,以便检查。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为了促进老师去深入钻研教材,同时提高老师口头表达能力,每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学科全员参与集体备课,要求语、数学科三周循环一次,循环顺序为第一周以一至三年级为主进行展示,第二周四至六年级进行展示,第三周教师口头反思会;英语学科集体备课和教师反思会间周交替进行,全员参与备课,集思广益,互相斟酌;综合学科按音乐、艺术、体育不同学科进行活动,每次一个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融合在一起进行,三周循环一次。

3、期中考试以后学校举行一次大型集体备课活动展示会,每个学科展示一个年级备课研讨活动。

通过活动,走自研之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2.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二

一、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 常规性成果

我们得出以下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策略。

1. 集体备课的三条原则。

(1) 全体参加原则。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 集体的力量是无尽的。所以, 集体备课应实行全体参加原则。同时确定主备课人和副备课人。 (2) “挑刺求精”原则。坚决反对集体备课中的“华而不实, 痛而不痒”的工作作风, 倡导不留情面, 铁面无私的“挑刺求精”精神。 (3) 教学效率优先原则。“教学效率高于一切”, 教学效率优先是集体备课充满活力的根本, 包含教学效率优先和教学质量优先。

2. 集体备课讲究三个研究。

(1) 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方法。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负责人关于教育的谈话, 教育家或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课改观点、课改专著;关注收看广播电视的教育教学类节目, 参加全国各地的课改交流活动, 注重留意教学流派和教学特色, 本学区的课改教研活动、教学效果;留心各国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点、信息资料等。 (2) 研究课改所用教材的观点、结构及新旧教材的变化, 重建教材观。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 践行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打破教材对思维的禁锢。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选择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更真切地感受知识的魅力, 逐渐进入学习的角色, 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3) 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序列。课时计划, 也就是教案, 是对课堂提前所做的具体深入的准备。教案是对师生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规划,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3. 集体备课要抓好三次备课。

(1) 初次备课留空间。由主备人说课:说教材, 对教材先分析, 说清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整册课本、整个单元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说课堂目标以及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学的重难点等。说学生, 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准确分析把握。 (2) 二次备课重实际。教学时, 备课组成员虽然都使用一样的教案, 但这样的教案并不是“经书”, 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到绝对的“照本宣科”“不走样”, 提倡教师根据学生所在班情、具体学情进行再加工与创新, 使教案在使用时更加完美, 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使用, 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3) 三次备课组资源。教师的成长是由经验和反思来促成的。反思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重点是对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案进行修改。下次集体备课时, 适当交流上周教案使用情况, 修改后的教案最终也应进入备课组资源库。

4. 集体备课要完善三项制度。

(1) 备课制度。要想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备课制度。这需要我们做到时间、地点、研究专题、主备人、探讨点几方面的落实, 并将其形成制度。 (2) 用人制度。好的团队, 必须有好的带头人。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 其能力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年级、这门学科的成绩, 因而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备课组长不仅要能学科引领, 还要能组织富有实效的学术交流。因此, 学校在考虑备课组长人选时, 要充分考虑其学科业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 评价制度。个人设计教案的质量可由教导处和备课组长连同全组成员共同考核。凡是没有体现钻研教材、研究学法的教案, 可被认为是平淡教案、低劣教案, 在大家集体帮助下, 由主备人重新设计教案。学校根据各备课组工作完成的质量情况, 可以对备课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处罚。

(二) 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完成对当前集体备课现状的调查报告及论文《集体备课模式下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教学方法浅谈》《集体备课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系》和《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注重“三备”》。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措施

(一) 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组活动缺乏自主性、系统性, 集体备课听课数量足, 而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少数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各自为战, 合作、反思、研究的主动性不够;由于工作地点分散或者学校有其他活动,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不能有效保证。此外, 网络教研还需进一步完善, 网络教研论坛也需要进一步的网络技术支持;拓展研究内容深度不够, 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我们研究的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 需要继续学习探究, 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 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今后要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参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逐渐形成本教研室特色的研究成果,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真正能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二) 今后的工作思路

1.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备课组工作的领导, 对集体备课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对备课组工作进行有力的指导, 切实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2. 我们要继续完善备课组工作制度, 抓好制度落实。

各项制度要切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 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尤其是备课组评价考核制度, 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进一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 我们要善于培养优秀备课组,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 促进备课组活动自主化、常规化。

4. 我们要进一步拓展集体备课的内容。

将集体备课拓展到各项常规上。作业、练习、考试等也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常规从共性研讨、对策群研、落实办法等方面也要进行灵活的研讨交流。将集体备课拓展到学生研究上, 研究学生的身心规律、个性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和讨论教学方法, 来落实教学手段。

3.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三

一、加强集体备课,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完美结合

狠抓集体备课,可以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内容、有高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新课程的每一个模块,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哪些章节和单元是重点,哪些章节和单元是难点,总体课时如何分配,教学进度如何控制,实验操作内容如何安排实施,各周内容如何安排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通用技术教师们再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每周具体的上课内容和实验操作任务。

通用技术因与其它各科有不同之处,我们着重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

1.备教材一要对教材整体把握,二是从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三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四是针对教学内容确定实验内容。

2.备学生了解每一个班级的优生和落后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安排教学内容和操作任务,力求让每个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做得了。

3.备教法通用技术课程不同与其它各学科,力求学生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认真选择操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力求以不同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既能起到理论学习的目的,还能达到走进生活、体验实践的目的。

4.备单元课时设计明确每个单元安排几节课完成,每个课时计划完成哪些教学内容等。

5.备学案设计为方便学生学习流程的设计安排,我们精心编制学案,确定针对性强的操作任务和当堂教学内容操作任务的点评。

6.备活动器材通用技术以动手操作为主,为了达到让全体同学在每堂课都能动手操作,一是根据不同教学和活动内容准备演示的活动内容和器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教学和操作内容;二是提前准备好学生操作的工具和耗材,让学生人人都能深入实践,达到强化理论学习内容的目的。

二、改变教学方法,追求课堂高效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具体上课时,还要针对不同班级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1.努力使课堂“生活化”技术来源于生活,技术就在身边,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技术,在实践中求知,从生活中体验。

在教学中,每当我给学生补充身边的案例,出示身边的图片时,学生总能瞪大眼睛,热烈的参与、讨论,而单纯的照本宣科时,学生则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努力使课堂“生活化”。比如,在讲结构稳定性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晚上,我们如何才能快速知道地震来了呢?学生提了很多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倒置的啤酒瓶,我接着又问:正着放行吗?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引到了结构上。课堂中我还制作了许多小木块,来模拟了地震,我还让学生利用课本制作书塔等,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了知识的构建和掌握。

2.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人都愿意被人关注,被人赞美、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经常的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们,学生受到的表扬,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干别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比如在讲结构稳定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有的同学用相同瓶子分别盛不同的水,倒着放置分别加以不同的力推倒瓶子以检测稳定性的差异。我感觉用这种方法不仅能直观的体验结构稳定性,还能把知识点中的底面积和重心位置一并涉及,是一种非常好的实验方法,我在大力表扬同学们的这种做法之后,还让学生上讲台给同学们做了演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乐观的学习精神,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充分利用多媒体由于我们是一周只开一次课,因此,可以用一周的时间精心设计课件,尽可能将内容通俗化、动态化,尽可能多的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接受知识。

4.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传统的教育观念,“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让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学生对技术的轻视,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目前各所学校均建立了通用技术实验室,这无疑为通用技术课的开展大大提供了方便。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让学生进行技术设计与制作、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有利于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伴随通用技术课程的深入开展,必会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4.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四

高效课堂是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学生的互动参与来实现的,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多维互动下的参与是达成课堂高效的核心。但是,教师的组织也不能忽视,而有效组织的前提是高效备课,备课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备课中的问题:

重复性、无效劳动(抄来抄去,应付);课堂与教案几乎没有联系,“两个路子”,教案书写成为“鸡肋”。

既可以提高备课实效性,又可以减少一定工作量,更有精力去在更高的平台上去钻研教材,来实现合作共赢,集体备课提供了其可能性。

问题: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二、集体备课有哪些优势?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思路,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系列活动。

优势:教师合作学习,共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真正学点东西,从应付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学生,考虑教学方法。

问题: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备课程标准

必须要明确课标要求,因为它体现着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集体备课必须要有课标意识,离开课标就没有了参照物。

2.备教材

主要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是领悟编者意图,体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二是理清教材的结构:整个学段的,一册书,一个单元、章节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不仅局限于同册书横向的知识联系,还包括不同年级纵向的只是联系。

3.设计教学思路

具体到一节课,每个人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所区别,教学方法也不可能相同。但需要一个大致统一的基本思路,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求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的空间,学生能自学的、能合作学习的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尽量向课堂要效率。

4.设计练习

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性低效劳动,最好的方法就是精心设计练习,包括课后部分作业的精炼。

问题:

四、集体备课基本流程

1.活动准备。明确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及主备人。组织者提前通知成员在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

2.集中研讨。组织者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主备人方案,讨论备课提纲,重难点、教法、作业、检测内容等,引导成员认真交流教学设计,谈困惑、问题;

3.修改教案。主备人根据成员讨论内容进行修改; 4.撰写教案。各自撰写,发挥各自优势;

5.信息反馈。以便下次交流反思,供教学参考。

五、高效集体备课三维目标的确定要素 1.行为主体:主体为学生而非教师;

2.行为动词:做什么,具体、操作性强,不要面面俱到,这种追求完美的目标,不一定收到完美的效果;

3.行为条件:完成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4.行为程度:达到什么标准,要求能通过检测来操作。

注意事项:1.集体备课对三维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但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思想现状(学情: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思维特点)

2.确定三维目标必须立足于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即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以人为本的目标更关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集体备课时,要求老师应准备什么?

5.集体备课为高效护航 篇五

自2003年秋季始,我校一直在集体备课上创特色。为了实现我区提出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我们在教研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在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反思制度、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实施校本研训---合作探究的研究模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集体备课已成为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项特色工作。集体备课制度则为顺利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

1、制定并完善

09年之前,学校对集体备课没有制定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集体备课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我校教情和学情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了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请上级研究人员到我校对各科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的意义、基本程序、要领和基本操作环节,要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来进行,让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首先清楚明白后,去指导集体备课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集体备课不走样,不变形。其次,我校将集体备课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估中,实行备课组长目标责任制,在学期或年度考核时,对备课组长所组织的集体备课效果进行考核评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将集体备课与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和选拔教学能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第三、成立领导小组,由专人(主抓教学副校长、教研主任或教研组长)定期或在事先不告知的情况下直接参加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

2、实现实质与高效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由学校教研室统一安排,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集体备课要做到 “四定”、“六备”、“四统一”。

“四定”即定时间(语文:周二下午,数学:周四下午)、定地点(年级组在办公室,教研组在会议室)、定内容、定主讲人。

“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训练。

“四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题。

我们遵循集体备课坚持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把集体备课的“四统一”做为重点检查、抽查内容。发现不统一,严厉批评。

(1)备课要求。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落实到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课。主备人要围绕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将教材研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和思路。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由主备人针对教材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可给以补充、完善。二是由主备人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大家相投的问题,同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沟通,共享,促进,提高,直至课堂效。

(3)形成个案。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的经验与不足。一是教师个体参与热情度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忽视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反思不到位,乃至丢掉了个性化的设计,是教案大众化。因此,我们提倡集体备课与反思一定要结合实际凸显个性化。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要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共案上涂改、增删,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二、集体备课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保驾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几年来我校在修改集体备课方案时,每学期在研究形式上、研究内容上都做了不同的安排和要求。比如:我们在2007年秋至2008年秋语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中,把精读课文作为研究对象;在2009年春至2010年冬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中把略读课做为研究对象。在备课形式上:一是年级组的两人集体备课;二是年级组的四人集体备课;三是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教研室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调整和监控。我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讨固定化:做到时间、地点、人员三到位。确定每周周一、周三下午两节课后为语文教师年级组活动时间,每周二、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数学教师年级

组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前两节是副科教研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内容根据需要变化,可以是集体备课讨论,也可以是听课--评课,还可以 研究教学问题、个案课堂剖析等。

像作文教学,老师们一致认为难。为此,在广泛征集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作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活动时,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分析原因,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从身边的生活写起,让孩子有害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听评常态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在每周一中午第一节,各教研组将听课安排提前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各年级,根据安排,本教研组所有教师全部参与并有具体的分工要求,有的记录讲授时间,有的记录课堂提问(包括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有的记录教师的板书,有的记录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思考状态、发言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记录学生的参与率,有的记录对当堂知识的训练、反馈和纠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等等,所有记录在评课中都要涉及到。听评课教师各抒己见,共同积累经验,在听评课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为以后的课堂更精彩。

3、教研专题化:每个教研组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学问题交流研讨会,将上周或本周内教师积累的问题认真、细致的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结果,都由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另外,我校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针对在集体备课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出现的问题等以论文的形式加以阐述或总结,为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打基础。

4、反思即时化: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安排,可在不同时段,组织本组教师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课堂实录,课下和执教老师反复观看,提出不足,讨论怎样处理会更好,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内化、吸收。如此的反复,便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更是筑建高效课堂的?

三、反思让集体备课走出特色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高效奠定基础。

1、强化反思意识

反思水平的提高首先表现在思考的深度。一个成功的、对人对己都有启发的反思札记案例其价值不在于它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提出了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四种认识误区:(1)集体备课=轮流备课。(2)集体备课=分头备课+统一备课。(3)集体备课=组长备课。(4)集体备课=统一教案。因而我,我们学习备课制度和反思制度,提高对集体备课反思的认识:一是不流于形式,二是反思有深度,为研究问题反思,为提高效率反思。随着反思活动的深入,我们学校的教师反思也由个体反思向合作反思发展。教师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合作反思的作用,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集体反思探讨碰撞的大舞台。

2、严格反思管理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1)每课(常态课、展示课、公开课)一个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反思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像①备课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②课堂精彩在哪里,还需要哪些改进。③课堂教学中出现什么成果问题,最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④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最焦虑或灰心的是什么。⑤培养哪些能力。⑥鼓励性的教育效果如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长足的发展。⑦从学情反馈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参照以上多个方面进行反省,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2)每单元一次教学反思,总结一单元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误,要求有具体实例,有对实例的分析与评价,确实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地梳理与思考。

(3)每学期一次教学反思,反思自己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就教学方面重点反思自己对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认识、集体备课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这就从优势与不足加强分析,剖析自我,以便扬长补短,实现课堂高效。

另外,教学随笔的交流也是我们集体讨论的一部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课堂上问题的生成、教师的措手不及等在交流中无不碰撞出教师集体智慧的火花。

四、效果显著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有很大作用。

1、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备课能同一教室思想,凝聚集体的智慧。

2、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提高了,让老师和孩子们都学会了合作,学得轻松,找到一种成就感,提高了师生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讲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因而也能积极的准备。进行讨论时,老师们就会随着集体的氛围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大大吉利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课堂高效。

4、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更有利于优秀教师的培养。

6.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六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系部从9月1日开始,要求部分老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进行集中备课。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认为集体备课,可以吸取到别人的优点来不断完善自己。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进行教学交流,讨论在能力训练目标、任务、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由于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现有的老师案例贴合实际,有的老师PPT做的好,有的思路很好的体现五部教学法。在最后的模拟讲课环节中,相互讨论,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让我们对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

二、加强新老教师交流,促进了合作。

教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了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反思改进的方向

7.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七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分工备课是前提, 首先备课组经过商量统一一个时间在某个学校集中, 讨论分工备课的内容。

例如, 学习《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章,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 我们依据教学进度表, 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章内容进行了划分, 确定为4个课时。接下来, 我们抽签确定每一位教师具体负责的小节, 这样分工备课就有了目的性、针对性, 每一节都“包干到户”, 分工明确了。然后经过组内讨论, 我们确定“母亲节”这个主题。最后, 组内成员各自回校分头行动, 制作各自小节的教学设计、课件、学件, 等到下一次集体备课时资源共享。

二、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不等同于组长备课, 如果过分地依赖备课组长, 那么, 集体备课就形同虚设;集体研讨也不是无主题、无准备地随便议论一通, 然后仍然各备其课, 这样的集体研讨就流于形式了。我们应该体现备课组的集体意识和整体水平, 发挥集体备课的群体作用。

例如, 在学习《制作基本动画》时, 由于组内一位男教师电脑动手能力较强, 所以他建了一个FTP的平台, 这样大家就把自己分工备课的材料放在平台上, 随时可以查看组内其他成员的进度情况并进行讨论;备课组长建了一个跨校教研组的QQ群, 如果备课过程中我们有疑问, 那么就可以在群里相互切磋。大约1周后, 我们聚集在某个学校, 当面讨论各自准备的材料。首先, 第一位教师把自己的备课材料发给其他人看, 同时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听过介绍后备课组的其他教师说一说, 如果自己上这节课, 有哪些观点与他不一致, 或者认为自己的哪些建议更好……最终, 我们得出一个统一的思路、重难点等内容。

三、形成个案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展开。离开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就会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有效避免了生搬硬套,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 充分分析, 适当修改, 把集体备课的精华思想和智慧融入到各自的教学设计中形成自己的个案, 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例如, 《音频的获取》这节内容不太好教, 本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教材, 但还是没有太多的思绪。参加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时, 我们组内每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详细解释了自己设计的理由, 然后我们围坐一起讨论适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思维的碰撞交流后, 我理清了思路, 弄懂了教学的重难点。

但我的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根据我校的学情我稍微做了一点修改。教材中给了一个实践学习:用Gold Wave软件录制一段5分钟的朗诵。我补充了一个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一个录音机录音的环节。因为有的学生用过这个录音机, 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去学会相对容易些。然后用Gold Wave软件录制相同的内容, 录制完毕后, 让学生听一听, 比较这两种录音效果有何不同。

集体备课后形成了教师的个性化教案,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个性, 使个人素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法, 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尽量合理、完美。然而, 教师岂能料事如神, 没有一点疏漏和失误呢?甘瓜苦蒂, 天下物无全美。所以上完一节课, 我们即刻提笔写下教学反思, 以备在下一次的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研讨, 从而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一次, 跨校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研讨《制作目录》这课的教学反思。大家交流思想, 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 让头脑在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

例如, 艺术字制作标题时, 有位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 动手实践, 摸索设置的方法。由于学件中的步骤文字较多, 学生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不能很快找到步骤的提示词, 导致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他认为, 今后的学件制作应该尽量简单, 用图、表、框等形式展现, 重要的词用黑体显现出来, 让学生一目了然。或者将制作步骤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下来, 让学生观看视频, 这样就更清楚了。

另一位教师美化版面设计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自行设计 (以前一般他先广播教学, 把设计的步骤先演示一遍, 再让学生实践。) 。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将文本框的边框线条设置成虚线, 选择了合适的颜色;有的将文本框线条颜色的透明度进行了设置, 选择了合适的深浅度;还有的学生探究出了填充效果里的“渐变”效果, 选择了“角部辐射”, 使得颜色更特别、更漂亮……学生通过自己探究, 小组共享方法, 很快学会了美化版面设计, 而且学生的审美观也大有进步。

集体备课中大家说出了各自的教学反思,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时, 大家聚集一起集思广益, 共同研究, 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8.怎样提高集体备课的课堂效益 篇八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堂效益;方法

一、要求及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性教学研究,形成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现在的教学确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找,单凭教师一个人的经验,也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抓好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现在,集体备课在各地都很受关注,并且已成为各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就我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目前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备课组成员定点定时在一起备课,主要是一起写教案;2.备课组长安排组内成员备某一章节的内容,但多半还是写教案,然后打印成多份供组内成员教学时参考。但笔者认为这两种形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当然也就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效果。集体备课并不是“集中备课”或“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该是一种以交流和探讨为主要形式,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并以此提高每位成员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水平的备课。集体备课备的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处理以及学科成员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真正的集体备课能使一个备课组充满活力,也只有真正的集体备课才能使这个备课组集体向“科研型”转变。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集体备课是针对个人独立备课这一形式而言的。它为了摆脱独立备课中教师过分追求独到见解,对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忽略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形式。集体备课目的是在教师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但是集体备课不能代替教师个人备课,备课中要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集体备课的优点是:可以引发教研员和所有参加集备教师集体的智慧,可以取长补短,得到理性的升华,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样,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教师作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表达习惯,有不同的教学经验。集体交流、集体讨论,真正实行资源共享,教师个性得到张扬,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的不足:集体备课容易产生“一人备课,多人享用”,“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偷懒式备课,以及“集体研究,统一内容,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的机械式备课。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有些教研员、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简化为教师的备课任务分配,使全区使用一个人的教案。这样的课堂教学死板、单调,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集体备课中教研员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研讨出统一的授课目标,统一的知识点,统一的解题方法、思想方法,统一难度、深度。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有不同的讲解、表达方法,选用不同的例题做知识的载体,但他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是统一的。

二、怎样进行集体备课

1.备前精心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员或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讨论的提纲,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集备的内容要进行初备。

2.备中加强交流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3.备后注重完善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书面教案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做到集体备课和教研培训相结合,注意学科间教学的整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备课的模式,还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千万不要用所谓的模式化、规范化的程序来束缚我们的手脚,更不要套用所谓的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应该打开备课要求中诸多的枷锁,营造更多的活动空间,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集体备课,“垂钓”每个教师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最终使全校教师均衡发展。我们反对形式化、模式化的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化、特色化的教研活动,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机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才会真正贴近课改实际,才会充满旺盛的教研活力。

参考文献:

1.《教书育人》.

2.《中学生数理化》.

9.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九

1、集体备课要真备

每周确定一个集体备课的主讲人,讲什么,怎么讲,要事先形成讲稿。而不是临场发挥,现垒锅台现做饭。其实要讲的内容很多,一篇课文怎么上,要说出上课的思路,一份导学案怎么设计,要讲出理论依据。一堂课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讲出具体步骤。一份练习如何优化,要说出方法。其他老师要参与讨论,其实这就是学校提出的主备与复备的要求。只因学校的要求太繁琐、太形式主义导致我们没落到实处而已。

2、听课之后要交流

我们学校每学期开设的公开课不少,老师听课也很多,但往往是听完就完,打个分数交差了事,没有坐下来交流评课(少数听课老师所写的心得也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跟上课老师交流),这是对上课老师的不负责任,不够尊重,更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我们要做到听课必评,开展评课活动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直接提高授课者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更多是后天培养获得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去摸索、模仿,创新。二是互相切磋技艺,共同进步,不仅能提高评课者的上课水平,也能提高理论水平。为人师者,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同行学习。教学思路、教法教态等各有千秋,完全可以互相借鉴,互相探讨,共同提高。语文课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评课既不能大放厥词,也不能大唱赞歌,要实事求是、切中肯綮。一分为二,既说所得,也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周三晚上集体备课,周四下午听课,不利于及时评课,这点要改。

3、提高理论很重要

为了促进备课组成员快速成长,备课组也要进行理论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或观看名师上课视频,写出心得。或进行一个小的沙龙活动,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现身说法,例: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小结的方法有哪一些?如何让早读课更加高效等。或读文说教,一个老师提前准备一篇文章,给大家读一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心得。或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说说处理方式等等。总之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应该很丰富,而不是每个人在那里埋头抄教案。

10.英语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

英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和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共鸣。因为深知这一点,本学期我们英语组三名教师坚持每周进行英语集备工作,全组教师互相勉励,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共同创建了一个温馨、和睦、协作的集体。在集体备课时,做到有主讲,有讨论,有研讨,有创新,有实效。围绕相应的研究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使全组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根据集备的结果,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研究探讨成功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取得的成绩

1、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以便在集体备课时与其他教师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自我矫正、反思提升、不断完善提高自己。集体备课促使了教师们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克服了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二、存在的不足

1、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主讲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教材、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在本教研组的集备中偶尔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违背了集备的主要目的,今后应该立即改正。

2、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导学稿,但是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采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先的教学思路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并撰写属于自己的导学稿,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因此,集备后的修改显得尤为重要。

3、有时,教师们担心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事笑话而不敢交流,这些都是应该纠正的。

11.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分工备课 集体研讨 形成个案 教学反思

一、分工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分工备课是前提,首先备课组经过商量统一一个时间在某个学校集中,讨论分工备课的内容。

例如,学习《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章,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我们依据教学进度表,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章内容进行了划分,确定为4个课时。接下来,我们抽签确定每一位教师具体负责的小节,这样分工备课就有了目的性、针对性,每一节都“包干到户”,分工明确了。然后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母亲节”这个主题。最后,组内成员各自回校分头行动,制作各自小节的教学设计、课件、学件,等到下一次集体备课时资源共享。

二、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不等同于组长备课,如果过分地依赖备课组长,那么,集体备课就形同虚设;集体研讨也不是无主题、无准备地随便议论一通,然后仍然各备其课,这样的集体研讨就流于形式了。我们应该体现备课组的集体意识和整体水平,发挥集体备课的群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制作基本动画》时,由于组内一位男教师电脑动手能力较强,所以他建了一个FTP的平台,这样大家就把自己分工备课的材料放在平台上,随时可以查看组内其他成员的进度情况并进行讨论;备课组长建了一个跨校教研组的QQ群,如果备课过程中我们有疑问,那么就可以在群里相互切磋。大约1周后,我们聚集在某个学校,当面讨论各自准备的材料。首先,第一位教师把自己的备课材料发给其他人看,同时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听过介绍后备课组的其他教师说一说,如果自己上这节课,有哪些观点与他不一致,或者认为自己的哪些建议更好……最终,我们得出一个统一的思路、重难点等内容。

三、形成个案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展开。离开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就会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有效避免了生搬硬套,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充分分析,适当修改,把集体备课的精华思想和智慧融入到各自的教学设计中形成自己的个案,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例如,《音频的获取》这节内容不太好教,本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教材,但还是没有太多的思绪。参加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时,我们组内每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详细解释了自己设计的理由,然后我们围坐一起讨论适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思维的碰撞交流后,我理清了思路,弄懂了教学的重难点。

但我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根据我校的学情我稍微做了一点修改。教材中给了一个实践学习:用GoldWave软件录制一段5分钟的朗诵。我补充了一个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一个录音机录音的环节。因为有的学生用过这个录音机,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去学会相对容易些。然后用GoldWave软件录制相同的内容,录制完毕后,让学生听一听,比较这两种录音效果有何不同。

集体备课后形成了教师的个性化教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个性,使个人素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法,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尽量合理、完美。然而,教师岂能料事如神,没有一点疏漏和失误呢?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所以上完一节课,我们即刻提笔写下教学反思,以备在下一次的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研讨,从而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一次,跨校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制作目录》这课的教学反思。大家交流思想,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

例如,艺术字制作标题时,有位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动手实践,摸索设置的方法。由于学件中的步骤文字较多,学生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不能很快找到步骤的提示词,导致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他认为,今后的学件制作应该尽量简单,用图、表、框等形式展现,重要的词用黑体显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或者将制作步骤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下来,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就更清楚了。

另一位教师美化版面设计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自行设计(以前一般他先广播教学,把设计的步骤先演示一遍,再让学生实践。)。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将文本框的边框线条设置成虚线,选择了合适的颜色;有的将文本框线条颜色的透明度进行了设置,选择了合适的深浅度;还有的学生探究出了填充效果里的“渐变”效果,选择了“角部辐射”,使得颜色更特别、更漂亮……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小组共享方法,很快学会了美化版面设计,而且学生的审美观也大有进步。

集体备课中大家说出了各自的教学反思,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聚集一起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二

例题:如下图示,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 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的结论。

习题1:我我们们把把四四边边形形AABBCCDD称称为为原原四四边边形形, 当当原四边形具有什么条件时, 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是菱形? 是正方形?

习题2:在△ABC中, 中线BE、CF交于O点, G、H分别是BO、CO的中点, 求证:FG∥EH, OF=CH。

习题3:在上述三角形中, (1) 求证: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2) 当△ABC具备什么条件时, 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相等? 互相垂直?

对于为何要选择这些问题, 大家都纷纷发表了看法, 上课内容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在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中, 笔者感受到了同样的学生基础下却有不同课堂效果。 (见附表)

[分析]本课习题的选择设计比较好, 涵盖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数学知识。 涉及的思想方法主要有: (1) 画图 (实验) 、观察、猜想、构造、证明; (2) 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添加辅助线, 实现转化。 另外习题设计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证法的多样性, 因此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颇有好处。 运用同样的教学材料, 面对同样基础的学生, 为什么会有迥异的教学效果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两位老师教学例题的过程。

[课堂场景回放]A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 师问: (1)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2) 本题能否直接证明EF∥GH, EH=FG (如下图示) ? 在不能直接证明的情况下, 通常考虑间接证明, 即借助第三条线段分别把EH和FG的位置关系 (平行) 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分析一下, 哪条线段具有这样的作用? (3) 由E、F、G、H是各边的中点, 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 (4) 图中有没有现成的三角形及其中位线? 如何构造? … …

B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 进入证明教学。

师:如图, 由条件E、F、G、H是各边的中点, 可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所以连接BD, 可得EH、FG都平行且等于BD, 所以EH平行且等于FG,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证明过程……

笔者认为, 可以找到B班课堂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执教者对集体形成的教案缺乏必要的个人加工, 对形成材料没有深入理解,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缺少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 教师只讲怎么做, 没有讲为什么这么做。 教师把证明思路都说了出来, 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 剥夺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2) 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 没有揭示数学的本质。

(3) 缺少必要的引导。 习题3是动态的条件开放题, 相对于例题是逆向思维, 思维要求高, 学生难把握, 答对的比例不高, 在课堂上A、B两位教师的指导都有缺位现象。

而A班教师通过序列化问题, 分解题设障碍, 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效思维, 揭示数学思想, 归纳解题方法策略, 呈现出了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即 (1) 问题激活、检索与提炼相关的数学知识。 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对题目信息的分析, 如由条件联想知识, 由结论联系知识, 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 (2) 在思维的障碍处引导。 思维源于问题, 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 教师需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 凸显思维过程; (3) 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 数学习题教学, 意义不在习题本身, 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才是数学本质, 习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 因此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两个班级均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无法解决部分习题, 特别是习题3能解答的同学比例不高, 其实除了极个别是真正的基础差之外, 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可以通过执教者对例题方法策略的归纳, 作一定的启发引导, 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的。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它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 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 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 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 保证备课质量。 但教学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人类活动,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经验、教学风格和人生阅历,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 这就决定了不是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用集体备课否定或替代个体备课, 而是更好地利用个体备课的优势, 使教师的个体备课成为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使集体备课成为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如果离开教师的个体备课, 那么集体备课也只能是“凑热闹”;集体备课后如果没有教师个体化的理解、认同和行动, 集体备课也只能变成模式化、形式化的过场。 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材料执教者在使用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否则在课堂上就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这犹比剧本与导演, 好剧本固然是成就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基础和先提, 但导演以剧本为基础的再创作, 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 再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才是让剧本走向精彩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 要让集体备课发挥功效, 就得要导演———执教者的再创作, 再创作的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创意。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 执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异, 故他人所备教学设计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后, 认真钻研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 参阅相关资料, 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剪裁”、“修饰”, 立体化地建构, 在原教学设计上再创作。

第二环节:倾听交流。 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 辅备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 讨论交流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然后再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做好修改调整, 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设计。 倾听交流意在张扬个性, 博采众长, 它既有“百家争鸣”的态势, 又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第三环节: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 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集体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 其作为教师集体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 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因此, 我们主张在课后对集体教案的实施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处理进行反思, 将备课初衷与课堂实践回顾比较,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策略是否科学、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并及时把体会、灵感、困惑等用教后札记的形式记下来。 备课组成员要共享反思, 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集体反思、达成共识、科学整改, 在无数次这样的“踏破铁骑”中得到“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长此以往, 反思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环节:观课互动。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成功, 深入地探究问题, 尽可能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 需要进行组内的观课、评课和交流。 如我校初一年级实施的“先听后上”模式即由主备教师先上研讨课, 辅备教师观课后根据课堂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中不适合学生实际、 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环节和不方便自己发挥的内容。 如上述案例, 我们在观课后及时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察统计,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交流, 达成一致意见, 即在A教师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对例题教学结束后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 再让学生解题。 即做如下处理:四边形EFGH称为中点四边形, 可以得到结论“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辅助线沟通了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实现了转化。 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沟通了中点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这种沟通来源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又是以中点四边形的边为中位线的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由此可感受到, 起到这种沟通作用的往往是图形中的公共部分, 因此在证明中一定要关注这种公共部分。 在解决习题1时, 可以先思考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结合本题特点, 你选择哪种方法? 考虑一个直角, 即中点四边形一组邻边的位置关系。 一组邻边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化, 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也随之变化。

原先的两位老师再去借班上课, 从课堂上可以反馈到, 教学效果差异缩小, 且学生答对习题2和习题3的人数有明显增加。

好剧本遇到好导演往往能造就一部好作品, 让我们努力做好“导演”, 发挥出集体备课的功效,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摘要: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弥补了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 保证了备课质量。但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出其功效, 上课者得经历个人创意、倾听交流、课后反思、观课互动等再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先听后上

参考文献

[1]熊星灿.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中国教育学刊, 2013 (01) .

[2]周英俊.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与监控机制.江苏教育研究, 2013 (01) .

[3]吕继风.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 (01) .

[4]张根应.集体备课的内涵及其策略.现代教育科学, 2013 (02) .

[5]陈孟春.聚集体之力走高效之路——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学反思.中国民族教育, 2013 (01) .

13.语文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三

教师如果不真正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就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更难掌握放、收的时机和火候,因此教师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弄清教材内在的联系、以及每一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清哪些先学、哪些后学,从而确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才能从全面去把握,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第25课《珍珠鸟》一课,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固然是珍珠鸟逐步信赖作者的关键,但珍珠鸟的聪明、机灵、通人性在信赖作者的过程中则尤为重要。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去感悟,那么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听一听小珍珠鸟告诉你,它和作者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指名概括故事的内容并指导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第二步先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这三个故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然后按不同兴趣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并相互取长补短。(交流过程实际是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后再认识的过程)

第三步组织交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例:对第4自然段教师先进行逻辑引读:起先随后渐渐后来,然后让学生看这大屏幕利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朗读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当加些动作,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张扬个性的换位想象(例:小珍珠鸟,你俯下头来喝茶时,偏过脸看到了‘我’怎样的反应?小珍珠鸟,醒醒啦,告诉我,你梦到了什么?)让珍珠鸟信赖作者的过程在学生的心目中血肉丰满起来,从而揭示信赖,一定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二、动态生成的策略: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预测。

由于学生原有的经验、水平不同,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只是按原先设计的唯一思路去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放的思路,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外,还要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每一种情况如何应对,即要备动态生成式的课。学生自主探究后的教学环节怎样进行,将根据出现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出现备课预测到的情况,则按照既定对策去教,如果出现了与预测相驳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相比较,采取相应的对策去教,从而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能放、收自如。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后施教、动态生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对不同学生发言的差异和包含的智力成分迅速作出判断,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即要上动态生成式的语文课。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检查复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这节课,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我对学生质疑的预测是:五壮士是否幸存?可没有想到,一个学生却问道:老师,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枪砸了!我认为不该砸,这是战斗武器,砸多可惜!被他这么一提,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该砸,有的认为不该砸。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三、博学多智的策略:

14.黄欣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四

珠海市 黄欣

我们八年级备课组按照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组织我们老师各上了至少两堂研讨课。通过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自已先独立设计教案,然后和大家互相交流,积极讨论,然后带到课堂去,上研讨课也是如此,而且上完了一次课后,大家又进行讨论,之后再上一次研讨课。通过这样的活动,特别是我这样的青年老师得到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都受益匪浅,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把我对集体备课的突出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能帮助我更好的学会解读教材。

我们都知道,要备好一堂课,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要“吃透”教材,需要我们切实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教材的目标和重难点等等。但是,教师个人的独立思维却不能使课堂达到完美,难免出现偏差,其结局是高耗低效。特别是我,解决教材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单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集体备课研讨能有效帮助我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比如在备“平行四边形”的 时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以各种形式举例,后来在二次集体备时,师傅说这节课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本上前面的举例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小学都学过,这里的课本上的图形小学课本也有(见截图2),教材举老例的意图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接着林主任告诉我一般小学有接触的知识,现行课本都会以“我们知道”等字样提示大家。这一课,我脱离重点,以至于剑走偏锋。通过这次集备研讨让我深刻领会到了如何解读教材:一要细读教材每段话,捕捉信息。二不仅要从本书前后的联系中,弄清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初中老师不仅备初中的课

截图1

本而且下要研究小学课本,清楚那些地方有讲过,讲到什么程度;上要研读高中教材,知道那些内容我们要强调。以便教与学的有效衔接与过渡,明确重点,防止读偏教材。

截图2

(二)、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我提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总感觉知识性的东西较多,除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些内容之外,涉及学生情感目标的知识相对少一些,不知道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怎么更好的落实情感目标。当我们集备了《勾股定理》这章时似乎有所顿悟。大家都知道这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致是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我以前的作法无非是让学生课后看看课本的阅读材料,或者上课时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照片和图形,然后会强加一句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其实很多老师好像也差不多这样做的:比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拿历史人物说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扪心自问下这样就真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钻研精神,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吗?与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与先激励学生本人。师傅的课给我印象很深:在介绍毕达哥拉斯时,让大家谈对希腊的认识,小孩子们谈得非常具体而有真实;在介绍毕达哥拉斯如何发现定理的时候,有学生也发现了屏幕上的地板也是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师傅马上称赞他是小毕达哥拉斯,在启发大家用赵爽弦图如何证明定理时,当学生给出思路时,师傅竖起大拇指:“回到那个时代你就是一赵爽,今天班上有多了个小‘赵爽’。”后来再介绍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明方法时,老师又提问:“加菲尔德总统相当于我国的那个人?”学生:“胡锦涛主席”“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什么?”“科学发展观”这一问一答,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渗透数学课堂中,学生对加菲尔德及其图形也印象深刻,后来老师又称赞一个学生为小加菲尔德。快要下课布置作业:上网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了解下相关人物。二次集备时,大家都谈了想法,给我的启发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不必生拉硬拽,更好的方法是是渗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生活化,渗透在老师的言语神情的激励中,先激励学生内心热情。试想那些小毕达哥拉斯,小赵爽 小加菲尔德们内心肯定很自豪,也会进一步的去了解相关资料,继而会主动的学习,老师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如一个眼神、一个肯定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等等,往往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的火花,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总之这一章的集备课给我突出的感受是不要把“落实情感

态度价值观”看得很悬。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肯定是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的。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成长过程。激励性学习评价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增强积极进取的内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帮助我提高教学设计的创造力。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及达成一致又展现自己的特色。例如: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备同一堂课,从而使教学有自己特色。

如在执教《中点四边形》这一数学活动课,我们备课组组织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活动收益匪浅,大家有各自的风格,在我看来有两点是一致的:重点(中点四边形形状判定和证明)和难点(对确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概括)是一致的;另外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大概是先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然后给出中点四边形的定义,接着探究“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继而探究“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梯形等)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 最后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什么有密切关系”。每个老师的起承转合及个中的细节肯定是不一样,但终其思路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合情推理的教学思

路是一致的。我在想这节探究活动课是在同学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及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后安排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了,可以看做是带有探究新课味道的一堂复习课,于是我可不可以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大概是:首先探究“任意四边形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接着师生一起探讨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对角线相等(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 ——最后水渠成的探讨出特殊四边形中点四边形的形状。这样就完成了这次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又深化到本质。但有老师提出异议:在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对角线的出场显得很突兀。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借用了几何画板是这样一步不引入的:1)如图点C是△ABD内一点,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想一想,如果点C在BD上四边形EFGH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3)想一想,如果点C在BD下方,四边形EFGH还是平行四边形吗?4)想一想,如果在3)的情形下,你会想到添加辅助线BD来证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

图1

图2

图3

图4

我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了图1到图4的变化,并以度量的形式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不变形,通过演示(特别是红线BD的有无的演示)启发学生中点四边形形状与对角线的联系,为接下来的一般性探究作了很好的一个思路上的铺垫。经过备课组的老师指点讨论我就结合着上述的思路进行了比较新颖教学设计。

15.集体备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篇十五

集体备课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的最好的方法。对于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体会一、教师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1.思想认识的误区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始终认为集体备课是在做无用功,既费时,又费力。集体备课就是轮流备课;或者是组长备课,统一教案。虽说减轻了教师负担,但没有实用性,浪费纸张。所以,要重点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2.缺少研究的氛围

根据多次的集体备课来看,集体备课形式单一,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是一言堂,就是沉默,缺少浓厚的研究氛围,只是流于过程,导致部分教师在学校检查时只好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后,略加改动,就算完成任务,纯粹是应付检查。甚至有时,自己下载的具体内容都没有认真阅读就上交了集体备课稿。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根本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3.跟踪教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要走出去,观摩集体备课,学习其方法,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做到“集体备课与主题教研相结合”,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教师都有收获。教师既能够认真研究教材,又能够借鉴先进的方法,取长补短,解决自己的困惑,让每一位教师尝到甜头,这样,教师的集体备课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体会二、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逐渐完善

过去的集体备课,要么每位教师都拿出各种版本的参考书,一起简单分析,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种种结论;要么是上网抄袭,根本没有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研究适合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在安排课表时要考虑到同一学科应该留有相同的课外时间,为他们进行集体研究搭建一个时间的平台。

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个研究要点,大家围绕要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经验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授课方法。对于授课细节,则无须过细规范。

规定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好教学反思,阐述设计意图,列出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

體会三、学校检查加大力度

学校应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逐步淡化形式上的活动次数、活动记录、教案检查等的管理形式,将解放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来落实,要重点检查集体备课中的“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使“集体备课 ” 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成为广大教师迅速成长的台阶。

在听课时检查集体备课的效果。要按学科听课,发现问题时及时协助改进,并且要求教师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汇总,今后执教,少走弯路。

集体备课不仅要求教师写成同一份教案,而且要求备准、备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指导学习方法。

16.“集体备课”心得 篇十六

——“集体备课”学习心得

茂林中学语文教师:李文功

我认为学习就好比吃饭,自学就是家常饭菜,吃起来实惠自在;外出学习,则是一顿大餐,丰盛可人。前几天我就有幸享受了一顿大餐,那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学习有理论,有实践,多角度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首先,在理论上,我学习到了集体备课的含义--------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师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具体来讲:集体备课是指同年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性的有效的教研活动。了解集体备课的含义,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就会有所依据,更好地把握集体备课的要义,更好地进行集体备课。其次,在实践上,张涛老师和宋丽洁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张涛老师的作文课紧紧抓住新课标,紧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张涛老师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张老师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特别是有形象到抽象很重要。

宋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宋老师强调教师引导,要给学生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她的批注式阅读很值得我学习,还有她的教学理念我也很欣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准备尝试批注式阅读这种教数学方式,多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17.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七

在学习中我懂得了如何去备好一节品德课,心得体会《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备课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抓好结构的框架,理解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而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往往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迷失了目标。

二、要多纬度理解教材,即分别从教者的纬度、编者的纬度、学生的纬度来挖掘教材。这里就要求我们首先读清自己,确定自己的风格;其次要读通教材,要读教本,初步体会设计意图,读教师用书,把握重点难点,读参考资料,确定主线,使教材有层次后在设计趣味教学;最后要读懂学生,我们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同时更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对问题设计要有难度,但必须让学生够一够能答出,只有能够答出的问题才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强调活动设计要把握好度和量。度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量是学生的摄取量。度决定课程的内容,量决定课堂的实效。备课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更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活动是否适合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通过活动学到什么?怎样才能让活动有序?

18.二次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篇十八

【关键词】二次备课 有效性 学情 最近发展区 问题设置

一、引言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为了更好发挥众人智慧,实现备课资源共享,我校实施首先集体备课,然后根据上课情况,写好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在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基础上,针对年级普遍情况,制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不可少,但集体备课缺少班级针对性,不能对超出预设的课堂生成进行完善和修改,这就体现了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下面笔者以高中英语必修(人教版)的初次授课及后续调整为例,对二次备课进行阐述和思考。

二、二次备课实例及反思

1.是否依据学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在纪律、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学习水平等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及时对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情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改、调整集体备课的教学过程,确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完成二次备课。

[初稿及分析]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 中Grammar:Noun clauses as the subject板块教学中,初稿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掌握主语从句定义并能填词造句;(2)能够把主语从句运用在日常交际中。在这个目标下,教学内容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通过探究例句,总结归纳不同连接词下,主语从句的用法。第二层次为将主语从句运用在写作当中。

按照这个教学设计,在A班上课中,笔者发现30%学生不能掌握所有连接词的主语从句用法,比如不能很好地区分连接词that 和what。这部分学生在第二层次的写作当中则难以下笔且错误百出。

[调整]

考虑到B班比A班英语基础较薄弱,笔者将教学目标在B班设计为80%学生能掌握不同连接词下的主语从句用法,包括能识别错误的主语从句并修改、能够选择正确的连接词并填空。因此笔者增加了第一层次教学内容中的练习数量,以改错和填词为主,紧扣高考要求,同时将集体备课中第二层次的写作运用换成游戏连词成句,即将被拆散的单词连接成句子,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少。学生在第一层次的学习中通过讨论例句、总结用法并反复练习后,对主语从句用法有了较好的掌握,因此,在第二层次的连词成句游戏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反思]

教师在日常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实际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已有知识经验,选取他们能力范围能的活动。

2.是否搭建语言支架,减少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但有时活动前铺垫不够或未搭建语言支架,使活动超出了本班学生的认知和应答能力而产生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

[初稿及分析]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中Using Language板块阅读文章“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时,为了导入“有机绿色环保”话题,笔者直接提问:How do you understand green food? 学生一时语塞,笔者又重复强调了“green food”后,才有一位学生勉强说出healthy food.

[调整]

笔者在课后反思发现,How do you understand green food? 属于较高认知层次的综合性问题,答案涉及多个角度,而教师对该内容指向上不够明确,且事先未激活学生关于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因此,面对教师提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

针对这种生成和预设不一致的问题,笔者在二次备课中在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分解为序列性问题:Do you know what green food is? What does it mean? Can you list or give some examples of green food? 同时给出一些绿色食物照片,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相关背景知识,让他们有话可说。

[反思]

课堂问答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应紧扣教材文本的话题,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应答能力。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最好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应当将一个总括性问题分解为若干难度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这样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二次备课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努力设置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三、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老师重复了多年无创新的教学,缺乏自我反省,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如果教师在授课前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人教学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并且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这样的“二次备课一定会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3、4(必修模块)[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独山县第一小学2015年度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2019年关于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