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2024-06-14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10篇)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方 立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深化改革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的完善,对于完善整个政治体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要善于把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使国家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和决策实施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善于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因此,决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努力使政治建设适应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反映时代要求,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创造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新途径新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协调发展,从制度上保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要求。

(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二

1 民主的基本内涵

民主一词, 源于希腊文, 是由人民和权力组合而成, 意为人民主权, 强调国家、政府权力应该掌握在人民手中。民主是根源于经济基础和产权关系而产生的权力和权利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及其解决方法。民主属于上层建筑, 属于政治这个范畴。民主的基本要义主要包括:

1) 主权在民思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权力机关。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 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如果政府滥用权力, 侵害人民的权利, 人民便可收回政府权力, 重新建立代表他们意志的新政府。

2) 权力制约思想。国家政府各级官员和各级部门被赋予的权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受到法定的限制。在时间上表现为限届制, 在空间上表现为分权制。

3) 公民参政思想。公民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包括新政府的产生、国家人事的处理、国家政策的制定等。

4) 法律至上思想。无论是对政府官员的任命还是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 都必须以法律为准则。法律是公意的化身, 它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 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比如, 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基础、价值观念等很不相同, 它们的民主就有很大差别。即使同属西方, 美国和英国的民主制度也不完全相同, 英国搞的是君主立宪制, 美国则实行民主共和制。一些霸权主义国家, 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 甚至军事的手段向别国推行他们的所谓“最好的民主”, 在理论上是荒谬的, 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它实际上是对民主的背叛和践踏。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2 资本主义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的政治制度

什么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呢?概括说来, 它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旨在保证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政权得以巩固的一种思想体系、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由于政治制度最能反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内容, 资本主义民主的思想体系最终要通过制度体系达到目的, 而资本主义民主的运行机制也要靠政治制度得以保证, 所以, 通常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民主, 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层面的民主。具体包括以下制度:

2.1 选举制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 选举是一种根本性的政治制度, 不仅是表面上的投票行动, 而且是一种民主秩序的构建方式。即权力是由下至上逐级授予的, 掌权者是从下至上选出来、举上去的。这种权力产生的构建方式至少在形式上给人们的感觉是民主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要求选举应当是秘密的 (不因投反对票受到惩罚) 、公平的 (每一票的价值必须是相等的、在投票与计票中不得作弊、不得贿选) 、自由的 (可以在不同的候选人中间作出自由的选择, 可以去投票也可以不投) 、有效的 (例如所投的选票不能被任意重复计算或任意作废) 。不言而喻,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选举制度贯穿着自由民主的精神, 尽管它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工人阶级争取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 但是, 由于实际上没有足够的金钱是不可能通过选举掌握权力的。所以, 从本质上讲, 这种选举制度只是资产阶级维持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已。

2.2 代议制度

所谓代议制度, 就是公民通过选举出来的代表掌握和行使国家的立法和统治权。现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上都是代议制民主, 在某种程度上, 代议制民主是现代资本主义民主的同义词。在制度层面上, 代议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 在代议制民主中, 公民通过选举出来的代表掌握和行使立法和统治权。代议制度的核心是由经普选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 它是西方民主政体的“中枢和支配力量”。

2.3 政党制度

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又可称作政党政治。政党现象的法理基础, 是民主国家肯定并保护公民的结社自由和参政权。公民可以自由地结成政党来参与政治, 通过竞争获取国家权力, 这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实际上都是极其松散的政治联盟, 都是为大选而设立的。以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例, 作为两党党员的主要标志是他在选民登记时声明属于哪一个政党, 既没有入党手续, 也不必交纳党费, 而且即使声明已属于某一政党, 也可以在选举中改投他党的票, 即跨党投票。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赢得竞选。各州党组织及全国代表大会, 只是为竞选总统而每四年召开一次。竞选中获胜上台的人以官职或其他特权赠予自己的亲信和竞选中支持本党的人。从总统到地方上的行政长官, 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这种手段。

2.4 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

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 是最能迷惑人的制度安排。遵循宪政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分立的, 由宪法授予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分别属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三个部门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意味着三个部门之间不是服从与支配关系, 一个部门无权撤销另一个部门, 也不能把自己的权力完全交给另一个部门去行使。非司法机关不得握有属于司法机关专有的司法权。广义的分权制度还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下, 联邦制和地方自治是实行纵向分权的最有效的手段。司法独立是指法官独立审判案件, 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它包括司法组织独立、司法审判独立和司法人事独立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根本不同

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并为之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们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这一伟大实践,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 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民主已成为亿万人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国家的有效形式。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就是由工人阶级掌握国家的领

导权,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团结全体人民共同来进行统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大资产阶级少数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在我国, 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 决不像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貌似给人人有投票权, 实则永远是资本家大财团所控制, 只能在这个资本家集团的代表和那个资本家集团的代表之间进行, 无论哪一党哪一派上台, 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不会改变的。我国劳动人民的统治是上了我们国家的宪法的。这首先体现在国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结成阶级的整体来共同占有最重要的财富———生产资料, 这就保证了工人农民等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证了他们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的地位, 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政治上看,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各级政权机构, 从人民代表大会到政府的各个部门, 基本上由劳动人民及其代表者占据着主要的成分, 是按照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来决定政府的工作的。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这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以剥削压迫工人阶级为条件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离开了人民, 民主就失去了生命;离开了人民民主, 就谈不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何种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始终保证人民永远是国家的主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从根本上讲, 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义建设, 都是为了人民, 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 社会主义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主, 人民是主人, 这是一种集体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 有的劳动者可能觉得并不是自己的每一个意见都能被社会、政府接受和照办, 从而感到自己说话不算数, 认为自己似乎不成其为主人, 这是不足为怪的。在亿万人都是主人的条件下, 当然不可能是每个人的主张都能付诸实施, 而只有那些同社会上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才真正能够“算数”。这是集体的主人, 新式的主人。

有人可能会想, 如果自己的主张总是同大家不一致, 从而没有用, 那又怎能会有主人翁的感觉呢?事实上, 共同的社会存在, 共同的阶级地位, 必然使人们在一般最重要的问题上, 具有共同的利益, 并且能够形成共同的认识, 共同赞成某些主张。例如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问题上, 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认识都是一致的。正是这些共同的认识和主张, 决定了今日中国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政策。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适应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并为巩固和完善这个制度服务,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适应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并为巩固这个制度服务

新中国一成立, 社会主义民主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认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从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等方面,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是举世瞩目的, 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如果硬要在当代中国推行资本主义民主的那一套, 结果必然是人民政权要落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手里, 而且必然要落到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手里, 随之而来的, 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被瓦解, 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代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被葬送, 广大劳动人民将丧失一切已经获得的权利, 重新沦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 生活水平也会急剧下降,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不但是相对贫困化, 而且是绝对贫困化, 中国社会将发生历史性倒退。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三

[关键词]法治建设;基本经验;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历经了艰难曲折、风风雨雨。60年法治历程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民本、民主、法治三个维度都得到重视,才能实现善治。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的八条基本经验,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一、坚持并不断发展民本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就是一部民本思想的发展史,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检验标准蕴含的民本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的丰富民本内涵,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民本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经过充分挖掘和改造,已经显示出并将更加充分地显示出其在维护民生、促进发展、推动文明与进步的潜能。

二、注重法治的本土资源

埃利希说:“法律发展的中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断,而在社会本身”[1]。即法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本身。社会秩序的形成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进而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的基本秩序也就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路径,“文化发展具有突出的历史继承性”[2],我们必须考虑西方的法治水土不服问题,重视我们自己的本土资源。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总结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那些符合法治精神、有利于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原则。法治建设是在构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模式,虽然可以超前于社会的自然演进,但它永远也无法摆脱社会基本发展进程的束缚。因此,对于在发展变化的本土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法治规则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和肯定,如区别于西方非黑即白的判决模式,我们的法院调解,并不能因为它们可能不符合西方法治模式,或者为西方模式所没有就加以片面的否定。其次应当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重视从中提炼出来的符合中国土壤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我们是在有着千年封建传统礼法文化熏陶下的法治本土资源上进行法治变革。“传统之于中国人,并非死了的过去,而是活着的现在”[3]。这就决定了我国实行的法治不可能摆脱传统法治的积累,或者说必须以传统资源更新为前提。

三、坚持司法公正

法治国家中司法公正的基本含义就是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不受外界非法干扰以及司法人员办理案件时要秉公执法,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由此可以让法律的权威在社会公众中得到树立。因为,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普通民众对法律的认识通常不是经过文本来认识的,而是从司法实践中直接感受的。很多时候,社会公众甚至把司法理解为法治的全部内容[4]。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更好的维护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律的威严。在司法过程中,审判人员通过秉公执法,直接增强了人们对法律神圣的信任。同理,枉法裁判将会造成民众对法律尊严的怀疑和蔑视,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公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5]

四、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

我们在重视本土资源的同时,并非断然否定西方法治理念,西方法治毕竟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包含有人类普适性和共性的特质。正如恩格斯所言:“很少有一部法典是率直地、十足地、纯粹地表示一个阶级的统治的。”[6]而法治社会中的普适性原则则可以成为建设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予以借鉴的法治思想资源。

我国法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采取“拿来主义”,即应该吸纳和借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东西,才是理性的选择。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比较差,又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借鉴和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立法经验,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也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凡是现代法律中已有的,反映现代化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各国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行之有效的新成果,都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不必另起炉灶,自搞一套,人为地设置藩篱和障碍[7]。世界各国的法治在现实中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都需要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在借鉴西方法治普世性规则的基础上,建设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五、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认为,正义取决于一定形式的程序并将其分为三个基本的表现形式,即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通过这样一种分类,罗尔斯得出结论认为法律程序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不仅仅是实体法的载体和手段,其本身对于法律理想的实现也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因为一个坚持公平的法律程序的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根据法律做出公正决定的可能性[8]。

一方面,程序正义能使当事人获得一种形式正义。通常在当事人眼里,实质正义是其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强调对侵权人的公平惩罚和对受侵害者的公平补偿以及责任得到合理的分配。然而,实质正义本身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模糊概念。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的认识能力又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对实质正义的理解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另外,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事实和情况,比如技术能力所致的证据未能充分获取,当事人在举证能力和辩论水平方面差距过于悬殊等,都可能导致真正的实体正义很难如期实现。为了让社会,让当事人有一个诚信法律过程,我们只能去寻求程序正义,只要法律行为的程序具有正当性,在实体上也视为是合理的。这样程序的正当使公众相信一个法律行为产生的事实基础是真实的公正的,从而消除对国家行为的疑问和对抗。另一方面,程序的正义能使当事人获得一种形式理性。卢曼把法律程序作为一种行为系统来看待,他认为所谓程序,就是为了法律性决定的选择而预备的相互行为系统[9]。再次,程序创造了一种根据证据材料进行自由对话的条件和氛围,这样可以使各种观点和方案得到充分考虑,实现优化选择,避免恣意擅断。最后,通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实际结果的拘束力这两种因素的作用,程序参加者角色活动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基于利害关系而产生的强烈的参与动机将促进选择的合理化[10]。

六、坚持法制现代化

一般认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发展过程[11]。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标准,有学者认为民主、自由、法治是法律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包含民主、自由、法治的法律都是现代化法律[12]。

笔者认为法制现代化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社会法治建设的系统工程。法制现代化与法治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法制现代化就是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配套各种现代法律制度。总而言之,法制现代化中应当包含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技术手段和物质实施等现代化。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法律制度落实的影响,我国法制现代化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不能想着仅仅依靠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思想就能实现法制现代化。我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道德、民俗等,这都决定了我国法制现代化必将有一个本土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坚持法制现代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法制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法律制度是一个以权利为中心的规则体系,而权利是满足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法制现代化要“以人为本”,就是各个法律部门都要以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为核心,对人的权利有关的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和建构。其二,要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其三,我国法制现代化应该注重部门法的建设。而对于反映民主政治、农业建设以及家庭婚姻的法律制度,就要注意我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的崇拜国外的经验。

七、彻底摒弃人治思想残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为法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法治社会,而不是人治。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对社会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治社会中,国家治理主要依靠当权者的道德约束,圣贤成为权力者追求的最高目的,因此往往会使他们超越法律的特权。而法治社会,对权力的约束主要法律规则的实施。孟德斯鸠说过,所有的权力都可能被滥用,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权力不受到法律的规制必然会导致腐败和滥用。惟其如此,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到侵犯,因为法治的核心就是通过加强对公共权力的限制来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第二,反对法律工具主义。中国古代法律思想都把法律规则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社会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内涵。而法治社会是一种超越政治目的的社会精神,是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放弃那种依靠行政权力来治理国家的方式,而是用法律规则来制约权力,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法治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法治思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起步也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并形成了人们平等、自由和权利的观念。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但达到成熟的程度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旧思想的残余,这为我们真正实现法治社会增加了难度。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承认物质基础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规律,继续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法治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荣长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梁治平.新波斯人的信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公培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J].载《中共中央法制讲座汇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8]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0]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M].载《中国社会科学》[J].199,(1).

[11]张文显,姚建宗,黄文艺,周永胜.中国法理学二十年[M].载《法制与社会发展》[J].1998,(5).

[12]严立贤.现代化理论述评[M].载《社会学研究》[J].1998,(2).

4.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四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12?18”重要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 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使各种积极因素竞相迸发;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艰苦探索得来的,既遵循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对政治制度提出的要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实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我国现行民主制度具有比较好的民意回应机制,能够比较好地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的议员不同,他们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并且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而根除了引起人们在民主权利方面不平等的阶级根源,把只有少数富人才能真正享受的资产阶级民主,变为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真正享受的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承认,在我国,人们的富裕程度和其他许多情况是存在差别的,但这并没有成为人们独立、自由、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利的障碍,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也

就是说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的。人和物的关系在我们这里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决不是像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那样以物来支配人,任何人都不允许用金钱来左右政治,干涉别人独立、自由、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人们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享受到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广大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是真实可靠的,是形式与本质相符的,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五

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多个原因,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对外扩张;而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它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了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得殖民扩张。而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王朝尚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闭目塞听,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危机四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时代已经开始,在中外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古老而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同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留学生。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且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原因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

四、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反动军阀所窃夺。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6.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六

从国家制度上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国度里的民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施行的是资产阶级享受的民主,不可能给被他们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的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必然要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上升为统治阶级,成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广泛的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从民主主体上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就其阶级本质来说,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民主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是少数人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是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亿万人民,人民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是民主的主体。

中西方民主在理论基石上有着明显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民主理论为基石,西方民主则是以天赋人权学说为基石。这种理论基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民主的实现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理论基石之上的新型民主。人民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占统治地位的民主制度。但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同一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相联系的。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石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但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又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加上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时间还不够长,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形式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愈是发展,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也就愈多。

虽然这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中国理论界有些人宣扬和鼓吹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通过中国的计划生育等政策否定中国人民的民主。但中国有着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且已展现出突出的优越性: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建设和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弊端,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优势。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7.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主义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好坏问题争论由来已久, 我国学术界早在改革开放时期就已对此问题展开过集中讨论, 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 传统的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 中国学术界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解遭到了巨大冲击。因此许多政治家在当时提出“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论点, 并宣扬中国应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大力宣扬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国伟大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此紧要关头毅然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建立了以市场为核心、政府为辅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决了争论已久的中国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实践表明, 我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仅摆脱了社会危机, 而且带领国家走向富强。新世纪以来, 我国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观, 这些思想又进一步引起大批人士的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社会民主党派所宣扬的思想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人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同化。在这种大背景下,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比分析显得尤为需要, 本文就是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相同点

1、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左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际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分支。社会主义的本质为“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早在初中时期就已耳熟能详, 并且我国社会主义的近期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要求, 远期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 符合我国具体实际国情, 具有进步意义, 既立足于我国初级阶段国情, 又提出了适宜的目标。民主社会主义是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的一股重要力量, 因为最初时期民主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 站在资本主义对立面, 主张改良当代资本主义, 使资本主义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大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大力促进了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也带来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 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所以应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而不是放任其自由发展。历史书中记载:“在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初期, 欧洲地区民主社会党发展迅速, 社会党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下层人民的利益, 他们通过和平的方式争取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运用合法手段引导欧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欧洲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起来更加人道更加公正公平”。但是随着冷战的爆发, 欧洲政治党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不断向中间靠近, 其左翼思想不断减退, 也开始脱离工人阶级和中下层劳动人民, 自封为人民党和选民党。虽然如此, 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价值目标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党, 其政策取向也是坚持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仍然是左翼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 国际联合组织的基本性质为社会民主党, 该组织大约有一百六十个成员, 这些成员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洲, 拥有强大的选民力量, 且这些成员党组织将近三分之一为执政党”。国际联合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 该组织拥有的党员数和选民数量是右翼政党国际组织的数倍。就欧洲来看, 欧洲社会党联盟拥有来自四十个成员国的一千多万的党员和达一亿之多的选民, 甚至在上世界末期, 欧洲社会党是当时的最大党, 是欧洲议会的第一大党。所以, 社会民主党是世界左翼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是世界左翼力量的主力军。这些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相符,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左翼力量的主力军。

2、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源但不同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早起源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 苏联传统社会主义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发展而来, 民主社会主义同样也起源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就同源。

“1848 年, 欧洲革命尚未爆发, 欧洲第一次爆发了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传入欧洲, 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等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19 世纪末期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开始盛行, 国际工人运动以此为指导思想, 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欧洲社会民主党重新进行了分化, 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发生较大变化。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 建立了影响巨大的布尔什维克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也就随之成为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革命左翼分子自称为共产党, 主要以布尔什维主义和列宁主义为代表, 其领导组织为共产国际,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也随之展开;另一部分社会民主主义者演绎为右翼分子或者保持中立, 他们极力反对俄国的十月革命, 与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相对立, 这部分分子坚决不同意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逐渐合流并发展为社会改良主义, 最终没有坚持共产主义, 自居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欧洲社会党随着社会党国际的成立得到公认, 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也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斯大林在上世纪提出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系统理论, 且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欧洲一些社会民主主义者为了与苏联的专制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开始使用民主社会主义这一说法,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提出没有系统的论述作为支持, 直到1951 年的社会党国际法的声明才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世界左翼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接下来将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斗争策略手段和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几个层面来做具体分析。

1、两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至今, 其最基本的思想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 其指导理论始终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不局限于个别理论, 坚决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不断创新。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 民族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较为广泛, 他们不以一种具体的思想为依据, 没有固定的宗教、哲学和政治思想, 强调指导思想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能够吸收所有符合自身原则的思想, 而且民主社会主义批判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思想的理论。

2、两者的奋斗目标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为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反对私有制和剥削。民主社会主义最开始的奋斗目标为改造资本主义, 使资本主义越来越公正公平, 但是随着后期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中立化, 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转变为自由、公正和团结互助, 但是所宣扬的“和平”和“人权’等思想没有很明显的政治取向和政治内涵, 也就说明民主社会主义者越来越趋向于中立。

3、两者的斗争策略手段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久的革命斗争时期,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一种变革, 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我国在传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革命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就是革命与改革的结合, 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斗争策略手段为通过和平的途径, 运用合法的形式, 采用民主的手段, 并且制定了渐进的战略, 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改良的目标。

4、两者对基本理论的认识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一些理论的认识并不相同,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民主解释为阶级的民主, 即民主是有阶级性的, 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民主是所有价值的基础;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国家定义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被统治阶段的机器,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将国家定义为国家即全民;最后, 对于所有制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归结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所以, 我国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改变私有制到保留私有制的变化。

三、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时间较短, 有许多地方尚不成熟, 不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都时间较短,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悠久, 对国家的管理等都有更多的经验, 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有许多地方可以相互借鉴与学习。虽然两者在思想上有许多分歧, 但是不论在政治经济生活领域、还是社会政策对外交往领域, 民主社会主义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政治经济生活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经济政策, 在实施经济干预的同时, 大力运用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同时, 经济决策和管理应是全民性的经济管理。西方思想认为, 市场是自由的, 市场的自由运转就是自然规律的结果, 自身就含有公正性, 国家不应该对其进行任何人为干预,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必要的改良, 他们考虑到市场竞争存在不公平性, 例如市场无法提供社会基础性设施和公共服务, 所以, 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具有必要性。民主社会主义宣扬经济民主的思想, 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一些经济问题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借鉴欧洲社会党的一些做法。

2、社会政策和对外交往领域

社会政策领域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借鉴民主社会主义成功的经验, 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民主社会领域以社会民生为基本目标, 注重满足人们基本需求, 分配原则不能以利润为基本, 同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 维护公民的尊严。

民主社会主义的对外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国际民主, 其拥有先进的对外交往理念和完备的外交政策, 民主社会主义推行多方位、多元化的外交政策, 并且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国际问题, 这些政策都值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

四、结束语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处, 两者因相互借鉴与学习, 综合两者优点, 摒弃缺点, 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

参考文献

[1]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曹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王彦伟.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3.

[4]徐晓雷.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 2012.

[5]丁宁.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 2010.

[6]孟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4.

8.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篇八

关键词: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稳定;经济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057-02

回顾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可谓并不平坦。无数革命先烈为民主理想奋斗终生。从新文化运动的“德先生”到辛亥革命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再到中共建立新中国后将民主写入宪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民主已不仅是一种国家权力产生权力结构制和公民权利保护的国家制度,也是一种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广泛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生活方式。”[1]13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相信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一、民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民主亦是如此。一种制度的产生绝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博登海默在其《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做了这样的阐述:人就其本性而言,都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倾向,那就是对食物、住所、繁衍后代以及安全等的需求。“如果人的能量都完全消耗在奋力寻觅食物和住所,奋力保护自己免受威胁以及繁衍后代这些事情上,那么人就不会有余力去从事更为高尚的文化活动,这种活动远远超过了那种满足最低限度的即时的生活必需的活动。”显然,民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政治参与制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一个国家要想民主得到较大的发展,至少应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民主发展的历程。随着本国经济的崛起,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民主也随之渐进式地发展着。英国的民主历史可以追溯到1215年的《大宪章》;但直到1911年才真正实现了下议院的人民议员们与上议院的世袭贵族们享有同等的权利;1928年,英国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1948年英国才废止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和商人所拥有的额外投票权。美国在1776年宣布独立时就开始强调民主的价值。1788年的美国宪法仍然规定只有缴纳产业税或人头税的富人才拥有投票的权利,并且投票权还受到诸如种族、年龄等的限制;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后,通过妇女们的不断争取,美国才在1920年规定妇女同样拥有投票权;1965年美国的法律才取消了对黑人的识字测验和其他的一些限制措施。因此英国和美国,分别是一直到了1948年和1965年才先后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民主制度。

民主制度的渐进过程还表现在由于制度发展的不完善导致专制与民主出现反复。

最早的例子就是古希腊,雅典人在广场民主中以苏格拉底的殉道来给自己的罪孽加冕[3]13。最终民主的雅典被专制的罗马吞并。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也是靠着其狂热的民粹思想,获得了大多数德国民众的支持,实实在在地靠民主选举上台的。美国的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对民主的进程有如下的总结:民主制发展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始于19世纪20年代,以美国选举权扩大到大部分白人男性为基本标志,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这期间民主政权大约有29个,1922年由墨索里尼上台到1942年,这期间第一波开始退去。第二波始于“二战”盟军的胜利,并在1962年达到顶峰。民主政权增加到36个,1962至1970年是第二波的低潮,民主政权减少到30个。1974年之后,民主的第三波,使民主政权增加了30个,把数目扩大到了原来的一倍[4]358。但随着民主理论的完善以及制度的创新,我们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制度:一是违宪审查。二是加强保障人权的立法。三是加强媒体的力量。四是非政府组织、法团主义等[1]16。

正是由于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民主化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就此停滞,而是应该继续深入推进民主改革,使民主日臻完善。

我国的民主进程必须要遵守这个规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是拔苗助长,反而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2],因此只要我们的方向正确,那么我们就能在民主的道路上切实地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政府在出台各种规定前的听证会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从过去的国家独大,所有政策自己埋头制定,到现在的主动做大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不可否认我们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政府正在朝着民主的方向努力,吸收、借鉴西方的民主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二、民主有利于保持稳定

拉里·戴蒙德说:民主政治不仅是最广泛受到称颂的政治体制,而且也可能是最难以坚守的政治制度。在所有的政府形式中,唯独民主政体依赖最少的强制和最多的同意[5]122。

反民主论者对民主的一个批判就是:民主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一些民主制度国家政权的垮台成为他们最好的佐证。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有一个很明显的共性就是专制政权与民主政权的更迭。由于人们刚刚失去了一套熟悉的政治模式,而新的民主模式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至少没有得到巩固,政府权力缺少合法性,因此才会出现如此多的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民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实行民主制度,社会才能长治久安。首先,民主制度有利于权力的和平交接,解决了政权交替问题。以美国这样一个松散的联邦国家为例,在这个国家中提倡价值观多元化,提倡个人自由,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中没有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权力之争(南北战争是因为奴隶政策),因为一切都在有序的民主制度下进行着。其次,民主制度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利益诉求的渠道,解决了政府与人民的冲突问题。正是因为人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伸张,人民有权去批评政府的行为,即使是反对派也无须掩盖自己的不满,更无须诉诸武力。这就使得民主制度下的政府能够在保持其统治合法性的同时充分考虑民意,修正自身缺陷,保持政局的长期稳定。最后,民主能够促进公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同利益间的冲突加剧,贫富分化扩大,当利益分配不公,并且缺乏利益诉求的渠道,就会导致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在民主制度下,弱势群体通过选举来制约资本的力量,迫使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保护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民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是经济的发展最终促成了民主,还是民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正如上文民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中所说,民主的建立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这个基础要求不高,仅仅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即可,而一个民主制度的建立则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民主之所以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政体的稳定性,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个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功不可没。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一个社会保持较长的稳定,一心一意搞建设,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如此强大,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幅员辽阔等因素外,和它长期稳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民主政权的更迭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斗争,国内也没有爆发起义,使得政治体制具有可持续性,200多年的连续发展造就了今日的经济强国。我国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战争,导致一些经济发展的成果被消耗,这也是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原因。

(二)民主为经济发展提供自由市场等必要条件

民主制度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难发现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往往是那些民主、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这正是民主的价值所在。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度的束缚使得经济发展死气沉沉,而民主的制度则提供了自由和市场竞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民主能做出高效、科学的决策

民主的效率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一个政策的做出需要经过数天的讨论才能得出一个最后的结果,而专制政体的决策则更有效率。“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最可能产生从长远来说是明智的政策。”[6]212这句话道出了民主决策的价值所在。专制的决策容易受到决策者私利影响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会忽视群众的利益,导致执行过程中会遇到麻烦,更别说那些武断的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经常发生了。一旦战略性决策失误,就可能会引起社会动乱,经济倒退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经济在前进与倒退之间不断循环。而民主决策尽管在决策过程中效率不高,但一旦形成决策,则更容易执行且失误较少。因此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而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通常是非民主国家。

(四)民主给予政府压力,迫使资本与劳动者分享成果,促进公平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霍布斯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指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必然导致利益冲突加剧、贫富分化、劳动者购买能力低下,而最终导致矛盾爆发,出现危机。而一个民主政府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众的选票迫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促进社会更加公平。

参考文献:

[1]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阿克顿.自由的历史[M].王天成,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4]亨廷顿.民主的第三波[G]//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拉里·戴蒙德.民主政治的三个悖论[G]//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唐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民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8]吕元礼,等.鱼尾狮的政治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9]闫健.民主是个好东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美]道格拉斯·拉米斯.激进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范文 篇九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千百年来,人们前赴后继,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范畴,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获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空前自由,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10.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篇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并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这一重要论断,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也强调了人民当家作主对社会主义民主而言的极端重要性。

理解这一论断,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如何在政治生活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例如,有人认为,人民民主就是全民选举,只有效仿西方采取多党制,实行全民普选制,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人认为,人民民主就是不要专政,就是走民主社会主义者们所主张的“议会道路”。如此种种误识,或源于对民主历史了解匮乏,或源于对民主实质的错误解读,或源于受到西方民主话语的错误引导,都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澄清。

历史地看,现代民主政治发端于近代西方,是欧洲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它在近代欧洲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亦有先天历史局限性,并且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的挑战。自由主义关注的主要是政治平等,而不是社会平等,因此其将诸如普选权、自由选举制度等政治权利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将关注焦点放在怎样消除由于不公正的分配带来的经济剥削,更不关心如何消除造成社会不平等的社会根源问题。自由主义者主张,自由是至上的价值,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人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权利,就会为实现自由铺平道路,就实现了民主的终极目的。因此,自由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永恒的制度,使资本无限制地进行自由竞争。但是,真正的自由的实现不能离开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也不可能由无约束的资本自由竞争来实现,离开了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自由是虚假的自由,离开了国家制度和法制约束的自由最终必将导向丛林法则。近代以来已经有众多思想家对此进行过有力论证,历史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19世纪开始出现的各种社会主义民主思潮,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理念和制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和实践。民主社会主义从社会底层阶级的观点出发,关心社会平等,关心如何消除不公正分配带来的经济剥削,因此反对少数人的民主,要求通过议会斗争等方式在整个社会实现民主。这是对民主所进行的更深入思考,是民主思想的一个进步。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众多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体制内是无法最终实现社会平等理想的。正如恩格斯所说:

“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超越众多其他社会主义学说的地方在于,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所阐释的历史规律,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超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设定的政治解放限度,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平等、不公正问题,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更高的民主形态。虽然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但这种以社会平等为目标的民主无疑代表了民主的未来,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才能实现。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自主管理国家和社会,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中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虽然经历曲折,但始终是围绕着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要求展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刻把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论断,突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根本遵循。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民主是一种崇高的人类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上不断探索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黄炎培曾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也远超从前。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守正创新地进行制度建设,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这就是说,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既要求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也要求我们发挥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大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法制体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所提出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的创立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政治道路,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上一篇:弯腰的父亲阅读答案下一篇:六安网库考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