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提问

2024-07-05

有效的课堂提问(10篇)

1.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一

老师的课堂提问有效吗?

无提问不成课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必须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具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

课堂提问要区分类型。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四类:一是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二是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三是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四是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和问题。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要注意避免无效性,优化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才能让课堂更高效,要想法解决以下无效提问的现象:

一是设计问题没有实质内容。

教师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无疑而问,学生回答异口同声,看似活跃,实

则无效。或是提出缺少思维含量的“假问题”,理科提问定义、公式,文科提问死记硬背的内容。提问要能启发思考,锻炼思维,要坚决克服为提问而提问的假问题。

二是提问时机不好。

提出问题后不留思考时间,直接提问学生;或者把学生叫起来后再提出问题。要放下赶进度的想法,发挥提问的作用,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空。

三是提问范围狭窄。

只顾前三排,或者采用“推火车”轮流转。要用问题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全体学生的情绪。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看透教师的提问范围,四是提问后缺乏点评。

学生答问不予点评,或者有点评但批评多,缺乏鼓励、引导。要多用激励用语,发现优点多肯定,提出建议让学生改变提高。只有对回答做出即时的评判,才能起到交流、启发、鼓励的作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必须及时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2.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二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遵循提问设计原则

1. 提问语言精练, 指向明确。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 首先问题必须指向明确、针对性强, 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 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如, 教学“克和千克”第一次试讲时, 课伊始, 我让学生比较在桌上各种物品的轻重, 提问:“你能找出这些物品的轻重吗?”由于问题含糊, 学生不知从何回答。第二次试讲时, 问题改为:“你能从这些物品中找到最重的吗?”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参与, 回答正确。于是接着问:“你能从包装袋上找出它的重量吗?”“2千克”, 学生们也都答对了。于是我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物品的轻重吗?”“5克”“10克”“100克”“500克”学生们争着答。于是我又问:“为什么有的物品用克、有的用千克来表示?”“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用克来表示。”全班学生都这么大声地说出。就这样顺着孩子的话, 找到本节课的“课眼”。

2. 提问时机恰当, 问题少而精。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学习的起点。课堂的提问不是为问而问的, 应把握时机, 诱发思考。如,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 教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做拍手游戏, 结果两人为哪边是“左边”争论起来。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的左边不一样呢?”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 问题难度合适, 难易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如, 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的导入时我问:“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吸管剪成三段, 头尾相连, 会得到什么图形?”“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如果让两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让一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一定的长度, 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让两条短边继续长, 长到和大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通过适度的问题,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动态的操作过程, 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4. 问题设置疏密相间, 留给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设置疏密相间,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 教学“克和千克”的进率时, 我问学生:“不用秤称, 2包500克的盐有多重?”“500克+500克=1000克。”“那我称一称, 刚才我们这台秤是用什么做单位?”“千克。”“对, 那现在2包盐称的结果是多少?“1千克。”“那么1000克和1千克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等号。”就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留给的时间中思考, 找到答案。

5. 答题评价及时, 客观正确。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 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时, 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 而后接着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 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问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 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 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 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

1. 直问:

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 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为什么”等。如, 教学“倒数的认识”时, 在巩固练习中出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0.6、23、1.4、23、0、1”。学生看清题目后, 教师先进行如下提问:“这组数中, 你最喜欢 (最不喜欢) 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2. 曲问:

为突出某一原理, 逼向原理, 从问题另一侧面寻找契机发问。如,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课始, 出示一个苹果, 故意一大一小切开问学生:“老师要把这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 这样分公平吗?”生:“不公平, 要平均分, 一人一半。”我又说:“那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苹果吗?”大家都不说, 我接着指出:“可用分数21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21这样的数。”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反问:

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或错误症结适时进行反问, 使学生恍然大悟。如, 教学“可能性”时, 在验证4黄1白的摸球游戏中, 学生们的猜测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些, 大部分同学经过实验都同意这个结论, 于是我反问:“一共摸6次, 有没有摸到3黄3白的结果。”“有。”生答。“那为什么不抗议这个结论呢?”生答:“因为这是运气。”“对!”我立即接他的话说道:“在数学里, 我们称它为‘偶然性’。”就这样, 学生们突然明白了一个困扰在心中的疙瘩。

4. 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需要疏导或提示时, 在关键处发问, 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 教学“鸡兔同笼”时, 师慢慢地疏导:“每增加一只兔子, 脚的总数就———”生答:“增加四只。”师:“这样假设全是鸡, 脚的总数多出几个两只———”生答:“就有几只兔。”师:“假设全是兔, 脚的只数不够几个两只———”生答:“就有几只鸡。”

5. 追问:

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 针对问题的更深处再发问, 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等。如教学“对称”一课时, 教师问:“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只蝴蝶、蜻蜓不美丽?”生答:“因为它们左右不对称。”师追问:“那你觉得怎样的图案才叫对称?”生答:“要像蝴蝶, 可以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一模一样的。”教师立即肯定他们的答案, 说得真好, 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就这样, 在老师的追问下, 导入了新课学习。

3.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三

一、开门见山提问,以问促问

如:我在讲《通分》这节课时,首先板书:通分,然后提问:“看到这两个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考虑后提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 为什么要通分?2. 什么叫通分?3. 如何进行通分?”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自学通分,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提的问题感兴趣,预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努力认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会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感到兴奋、自豪,体验学习的乐趣。

1.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平时学生对赠送礼物不陌生,但没有意识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礼品盒,提问:“老师觉得这个礼品盒不够精致,你们有没有办法使它变得更漂亮?”当学生说到给礼品盒包上包装纸时老师追问:“你能知道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吗?”纸小了不够包,纸大了浪费,到底需要多大的纸呢?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分数除法”,学生受分数乘法的思维迁移影响,会提出“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但却不能肯定是否正确。对此,老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可以问问学生怎么会这样想的?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就会逐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3. 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學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思考

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小乌龟和小白兔各自分到一块土地,小乌龟的是长方形的地(长60米,宽40米),小白兔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地(底是80米,高是30米),回家的路上它们相遇了,都说自己分的地比较大,并且争论的不可开交。”接着,我问:“同学们,你能通过预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帮助它们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于是都迅速打开书本积极地通过预习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是积极主动学习吗?

三、在学生欣赏美、享受美时提问,往往事半功倍

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我从网上搜集到的图片:蜻蜓、叶子、托盘天平、天安门、凯旋门、故宫、飞机等等,学生看到如此美丽的图片,欣赏美、感悟美的同时,产生感官愉悦,并且产生对美的向往时,我抛出了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美在什么地方吗?”学生就会在美的体验中来寻求美的真谛。

四、动手实践后的提问,更能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

4.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文章 篇四

提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提问,即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是教师课堂活动中的常规教学行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国内有的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课堂提问的艺术。可以说课堂提问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佳载体之一。”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问题教学法,把“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到教育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学生的知识生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将借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实现。日本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过一个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整个研究持续了几年时间。由此观之,课堂提问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对教师的访谈,对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如下。表现一:课堂教学以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为主的形式展开,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以低水平的提问居多,高水平的提问相对较少。(注: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则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表现二: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极少有学生提出质疑。表现三:一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提问随意性较大。表现四:课堂提问中教师顾及不到全体学生,时常有被遗忘的角落。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几个思考点。针对以上课堂中的现状,促使我们思考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许多研究者一直都在考察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希望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有效提问,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他通过和学生促膝交谈、彼此启发、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现有文献对有效提问的一般陈述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及时发现和灵活应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有学者进一步认为,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文献以及学者对其的阐释可知,有效提问在于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在于教师尊重与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提问是以学生为本的,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点。而且教师在紧随学生回答之后提出的加工性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一套指路标识,引导他们参与目的明确的以教师和其他学生为互动对象的对话。因此,有效提问可以辅助学生描绘出精确的能被个体内化的,能和其他学习建立联系的心理图式,而且能够督促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所学到的也会更多。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有效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

(二)高水平的提问和以事实性提问何者更有效由于教师频繁地在课堂中提问,因此我们就非常关注教师所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对事实性提问和高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年来,传统的看法觉得高水平的问题比起具体的事实性问题更能促进认知发展。但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研究报告显示,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根据。一直到1976年,巴拉克·罗森沙恩根据其研究结果对传统的看法提出了挑战,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事实性问题实际上是最有用的,特别是在教师对正确和不正确的答案提供即时反馈的时候。几年后,德雷菲尔德(Ded-field)和鲁索(Rousseau)(1981)对事实性提问的应用提出了挑战,认为,高水平的问题、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有积极影响。随后,研究者们继续对上述争论进行研究。最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教师所提问题的问题类型应取决于他们所要教的学生以及他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前提,我们就不会陷入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

在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认为,低水平的问题相对简单,但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对于课改目标“知识和技能”维度的实现也大有裨益。但不利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课堂提问不仅要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用一些事实性提问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高水平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让提问变成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动力。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有学习的兴趣、独立思考的欲望、质疑批判的勇气、主体参与的意识,才能看到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缘何缺乏问题意识

“在理论上,没人怀疑学校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这个看法在实践上不如在理论上那么为人们所承认。此外,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容易引发问题的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主动地进行课堂提问。波兹曼(N.Postman)等指出,“一旦你学会了如何问问题,你就学会了如何学习”,它能造就“一种迥然不同、更为大胆、更富有潜力的理智”,也是生存于这个飞速变化时代的重要工具。但从听课观察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的情况极少出现。为什么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堂上向老师主动提出问题呢?是不是他们在学习上真的没有疑问呢?非也。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一是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就被看作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就是一名优秀学生。这本质上是典型客观实在论知识观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接受这种真理式知识教育而成长为教师的人,在教学中,不仅忽视了自己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主观判断能力和专业自主权利,而且也忘却了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让学生拥有打破知识客观性、权威性的意识,如何让学生积极构建个人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生命化的个体知识以及如何让学生富有质疑文本知识以切实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勇气。尽管伴随着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的知识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承认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知识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学校教育中,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造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二是传统教学观影响所致。在“教学是一个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就是教书,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教学就是解决好“如何有效地呈现这些有价值的知识”和“如何有效地掌握这些有价值的知识”的问题。这种教学观的弊端在于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感性、重同一轻个性。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话语权,教师提问代替了学生思考,课堂上没有质疑,没有创新,没有生命活力。学生虽然对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却没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我们知道,教师精彩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也能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顺畅和谐,有助于展现提问的艺术魅力。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涌动,迸发出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要改变这种学生较少在课堂提问现状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教师,在于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平等理念,并转换角色,赋予学生主导地位。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还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毫无顾忌大胆提问,敢于发表和同学不同、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尝试着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力求促进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引导启发学生质疑,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鼓励学生课上积极提问,以促使其思考、增进其参与、了解其需求,正是教师知识观和教学观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创新教育、互动教学的一种响应。

(四)课堂提问如何达到预设和生成的结合

5.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篇五

——《秦朝一统》公开课

丁艺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对于提高学习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开展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例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开设了一堂公开课-《秦朝一统》。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有效性提问”这一主题,我利用教材的丰富内容,巧设提问,以期使学生能从我的提问中能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授课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为了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我所讲的内容上来,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用了关于介绍秦始皇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待学生听完歌曲之后提出自己预先准备的问题,“这首音乐描写的是哪位人物,他做了什么?”在这里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使学生能小学已学关于秦始皇统一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对之后所学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二)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和之前春秋战国时期讲授的内容,在这个部分我设计的问题主要以引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为主:

师:秦国是如何实现对全国的统一呢?

师:“七雄并立争霸的局面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发言)

师:“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

师:“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学习并巩固了秦朝统一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后。接下来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考虑到问题的转承问题,在这里我并没有提出问题,而是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在这种情况下,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

考虑到学生对于中央集权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模糊。我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中央集权统治,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个初步印象(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是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之后提出问题一个问题来做衔接“师:秦的中央和地方行政的设置又是怎样的呢?”

演示“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对照图示向学生介绍皇帝称号的由来(穿插秦始皇的画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中央“三公”的职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的职权。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出新的问题“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何作用呢?”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加强中央集权这部分内容有了一个递进,使学生能从主观的认知过渡到客观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

展示资料:统一后各地“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学生阅读之后,使学生在头脑中先有一个道路等不统一、律令不一致等统一后各地的客观印象,从而引导他能引导他回答我接下来提出的问题,“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

“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想到平民,也可以想到皇帝,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知秦始皇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好处,达到能够顺利归纳这几项措施的作用。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较为熟悉,所以我让学生来讲清“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的经过,最后引出问题“如何看待焚书坑儒?”。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考虑到初中生在看待问题上有过于主观的特点,在学生回答后我对其回答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地方给其纠正,一问一答的过程使其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更加客观公正。

4.修筑长城和灵渠

学生对于长城的修建比较陌生,所以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中,我采取叙述的方法“先秦灭六国后,北部面临匈奴的侵扰,南方的越族尚未臣服。为了巩固边防,扩大统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屠睢南征越族。击退匈奴后,秦始皇令蒙恬征发数十万居民迁居河套地区,设郡置县,为开发河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下令在赵、燕、秦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

(大屏幕播放秦长城的起止和遗址图片)。

在我设置了一个关于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内容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在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提出疑问“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修长城的什么看法?”学生回答非常踊跃,都能从中体会孟姜女的故事是当时人们对于秦始

皇这项政策的不满情绪的反映,但是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即长城的修建没有作用。于是我提出下一个问题“你的意见如何”,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能顺势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了。(这一点要考虑到各个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于灵渠,我设置了两个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派人开凿灵渠?灵渠的开凿有何作用?”让学生了解灵渠的开凿及其作用。

(四)结束

在课程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这样使学生加深对秦始皇统一措施的理解,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

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这堂以“课堂有效性提问”为关键的公开课,我做到了理解教学目标,能够紧扣教学内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比如:“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有什么作用?”、“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等,最后通过问题的设置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能根据教学内容最后给予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思考—“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等。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有些回答,我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应该在课堂之上做到回答正确的地方应该给予确切的鼓励,也就是说学生对在什么地方;课堂上还有学生回答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之后,应告知学生究竟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有些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时,没有注意到;整堂课在结束时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仓促等都是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予以避免的。

在评课环节中,组里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就“课堂有效性提问”而言,我的这堂公开课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于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可以不用做陈述,而是设置一个问题“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是什么?”让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再进一步对学生所说的措施进行讲解;没有设置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评价这一环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是书中的一个重点,我却在这堂课中忽略了这个环节;提出的问题可以在精简一些;在学生回答错误时该怎么去进行课堂上的处理;对有的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对有的问题提出的针对性不够等等。通过大家的点评及我课后的反思,使我对“有效性提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问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课堂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该由谁来主持提问这一

环节,使其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是教师,因为中学生是不成熟的认知主体,他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有效性提问的过程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设计有效的提问

想要达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完成提问回答这一过程。在设想问题之初,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基础,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利用已知知识解答不出,也不能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问题。教师提问应该是难易适度,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做到层层设问,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备课时对于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要提前预想学生的回答,学生有可能会回答出稀奇古怪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出这样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做出解答。

2、问题的呈现方式

有效性提问的达成和其问题呈现方式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相同的教学提问,不同的方式来问, 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从课堂提问的形式上看,有多种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目的不同,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有的问题可以开门见山,有的问题则需要旁敲侧击,要在课堂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否则,课堂气氛纵使看上去活跃热烈,但是学生对于提问方式的适应,没有让学生认真思考起来,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3、回答之后的有效反馈

教师运用提问这种方式,就是为了不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这实质上是加强了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要求。那么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呢?教师给予的回答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教师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作评价,立刻又抛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对于学生回答的对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评价好或者不好,没有点出问题的回答好在哪里,容易让学生迷糊;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只是批评,不做出纠正,没有看到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是看到没有人回答不做引导就直接公布答案,打乱学生的思考等都会降低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降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有效的反馈至关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的反馈应该是明确的,能准确指出正确的是什么,需要改正的又是什么。鼓励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上的鼓励;可以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可以写在黑板之上给予鼓励;可以用一个目光、一个微笑进行鼓励。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要真诚,言不由衷的赞美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6.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篇六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孔凡哲 李莹 《中华民族教育》 2006 年第 5 期第 29-31 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抓好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这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育研究》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列为 2006 年征稿选题的 30 个要点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

一、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的特殊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的以往研究中,大都把课堂提问看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因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

与其相对应,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更要授以“渔”——“捕鱼”的本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塞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 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因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进课堂,如何通过变革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改善课堂文化和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既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进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其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发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量化)和可操作性。

1.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其关系是: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 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刻画有效提问的问题难度,我们可以借鉴 教育测量学刻画试题“难度”的方法,即可以用 N=1-刻画问题的难度,其中,W 表示班级学生总人数,P 表示这个班级回答特定问题正确的人数。显然,N 在 0 ~ 1 之间取值。当 N 的值为 0 或接近0 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问题太容易;当 N 为 1 或接近1 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太难。比较适宜的 N 值应在 0.3 ~ 0.8 之间,这样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做出正确回答。

2.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例如,在小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 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②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还要除以 2 ?

不难发现,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且问题数量过频,同时,过于直白、琐碎,这将直接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回答的热情。

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 1、2 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 3 ~ 5 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 10 秒左右为宜。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是中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4.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调查 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 7 : 3 ;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例以 6 : 4 为宜。

5.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四:恰当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

所谓 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课堂提问后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率,其中,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等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这不同于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回答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率,或前文所说的“提问的问题难度”。例如,在一节 45 分钟的数学课上,某教师提问 60 次,而学生沉默了 48 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 80 %,每个问题占有的平均时间仅仅 45 秒,多数问题的思维含量普遍低下(多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假问题”),问题缺乏启发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是 提问引起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回应人数寥寥,或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让听者云里雾里。实际教学表明,这种提问几乎都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特别指出的是,“无语状态”不同于启发式的“愤悱”状态,这里特指所提问题 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并用适当语言予以表达 的目的。一般地,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不宜超过 20%。这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相比之下,高年级的课堂有些问题的提出只是引发学生深思而不是直接回答,就不宜判为沉默;沉思型(内向型)的课堂教学风格相比活泼型(外向型),其课堂提问的沉默率要高一些。其实,沉默率只是一种模糊的刻画方法(而不是数学上的精确度量)。为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从另一个方向来发问;或者转换问题的种类、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改变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的问题降低为应用性的问题、理解性的问题甚至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效度。当前,适当减少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

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因而,对课堂提问的评价,不仅体现在对教师的提问本身的评价,而且更要关注教师提问所导致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等方面的发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状况。

通常情况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纬度进行。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参与程度包括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交往环境包括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是否激烈。思维状态包括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情绪反应包括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与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生成状态包括学生是否都各自尽其所能,学生是否对后继的问题思考更有信心。对教师提问技能的使用水平的评价,可以从问题的质量、反控能力、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加以进行。

当然,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不能是终结性的,而应该采用发展式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进一步说,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把问题看作是一种潜在的奖励方式。亦即,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回答问题,能够有机会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自己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进而博得一种认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最后,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注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动态地生成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使用在备课中业已预设好的现成问题。当然,这对教师随机应变的本领、教学机智的要求更高!

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破题法、寻究法、评价法与发散法。1.破题法

亦即,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述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根据题目恰当设问,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而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案例 1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根据题目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音乐家” ?(2)杨科为什么被称为“小音乐家”?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杨科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命运? 在教学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2.寻究法

寻究法就是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案例 2光华服装厂计划四月份做西服 1500 套,前 5 天平均每天完成 60 套,余下的平均每天应该做多少套,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师:要求余下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必须先求什么? 学生:先求剩下要做的有多少套和剩的天数。师:要想求出剩下要做的套数,我们必须先求什么呢? 学生:先求已经做的套数。师:怎样才能求出已经做的套数呢?

学生:把前 5 天平均每天做的套数乘上已经做的天数就可以了!师:剩下的天数怎么求呢? 学生:总天数减去已经做的天数。

从案例 2 中不难发现,这种探究式的提问是从题中所求的问题出发,在教师的适度暗示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题意,逐步探求一个个中间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评价法

亦即,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不并确表态,而是把学生思维的各种结果精心编排成富有启发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十分有效。案例 3当学生学习异分母加法计算后,了解到要“先通分”,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出现了几种算式:

时(1)

(2)

(3)

问题:你认为哪种算法是合理的 , 为什么 ? 4.发散法

也就是,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设问,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提问的突出特点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多种答案。案例 4在减法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准备提问 37 — 18 的含义。生 1 :被减数是 37,减数是 18,差是多少?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 2 :总数是 37,一部分是 18,另一部分是多少? 师鼓励说:还有什么说法哪? 生 3 : 37 比 18 多多少? 师:回答得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 4 : 18 比 37 少多少?

师:你很会动脑筋。谁还有别的说法? 生 5 : 37 减 18 还剩多少? 师:喔,真好!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 6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 37,一个加数是 18,另一个是多少? „ 显然,这种发散式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言,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这更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

注释

教育研究编辑部.《教育研究》 2006 年征稿选题要点 [J],《教育研究》,2006 年第 1 期: 96 页

7.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七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过程, 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 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首先, 提问“只顾数量, 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 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 表面上很热闹, 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其次,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 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 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再次, 解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 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最后,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 而且要会听, 会倾听学生的回答, 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否则, 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要抓住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选准时机, 启于愤悱之际, 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 不辨对象, 随时发问, 是难以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高质量的提问, 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 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顿悟。在什么时候提问,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而定, 要在对学生、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来定。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 教学一篇课文, 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提问时, 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 问法是否艺术, 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 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例如, 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后, 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 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 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但《醉翁亭记》的“乐”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契合时机的问题设计, 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 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 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所以说, “抓住时机,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 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 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启迪学生的心扉, 开拓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2、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

课堂提问表述要简明易懂, 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 以免让学生在理解问题上浪费时间。问题尽量一遍到位, 不复述, 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坏习惯。例如, 我在教《蔚蓝的王国》一文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梦中之人?描绘了哪些梦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梦中之情?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梦中之人, “我”、伙伴、她;梦中之景, 海洋、小船、花、鸟、仙岛……梦中之情, 热爱蔚蓝、光明、青春、幸福……之情。作者写了“我”和伙伴们在美丽神奇的大海上自由、快乐地遨游, 表达了对光明、青春、自由、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通过几个简明易懂的问题, 让学生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3、注重提问方式, 体现问答的多样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思考, 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 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常见的一些提问方式有:故设悬念式提问 (用悬念来刺激学生求知欲) ;检查式提问 (检查提问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引导式提问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 ;层递式提问 (让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层递) ;开放式提问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还有架起桥梁式提问 (复习式提问) ;联想式提问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等等。教师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例如, 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 学生疏通了文意, 理解了故事内容, 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此时我故意提问:“愚公到底是无能的, 因为两座大山结果是被神灵移走的。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我故意曲解教材, 把认知的盲点摆在学生的前面, 于无疑处生疑。学生各抒己见, 否定了愚公的“无能”, 认为故事的美好结局体现了远古时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也说明像愚公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 坚持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天神。这样的提问方式, 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营造提问氛围, 创造和谐课堂秩序

教师提出问题时, 要和颜悦色, 启发引导要耐心细致, 交换看法要以诚相待, 使学生在自然而和谐的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反之, 教师板着面孔提问, 如审判, 似逼供, 使师生处于紧张对持状态。这样再好的提问, 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些善于提问的教师, 教得轻松, 也使学生学得愉快, 整个课堂自然也就显得生动、活泼、和谐。

8.提问: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提问的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问有效,应努力做到纵观全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切合实际,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并要能拓展提问,延伸课堂,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的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

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如上课一开始的复习提问相当是上一课概念的罗列,浪费时间,又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随意性大、随口一说,“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粗效提问,缺乏层次性,对较难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提出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主体错位,教师教得苦,实效性不高,“个性缺失”问题太滥,什么都要问,学生学得苦,那什么才是有效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研究学生,集体备课与个人复备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往往是有效的,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常常听学生说,物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一个全局观念,只重视备教材,而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备学生,所提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问题的提出要紧扣教材,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备好两头课(教材,学生),重点、难点突出;注重集体备课,同备课组的教师做在一起,共同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共同学习,它可以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使课堂提出的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更精炼。而个人在复备时再一次把知识和学生个体进行整合,使课堂提问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打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举手,不因对错而顾虑。首先教师应面带微笑,语言要亲切、幽默风趣、态度要和蔼可亲,对回答好的优生要肯定、赞扬,对成绩差的或回答不太好的也要及时给于鼓励与评价。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参与课堂回答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才会落地有声,收到实效。然后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往往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循序渐进,就能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三、提出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提问题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一个最根本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問题也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提出问题和选择答问对象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让每个琴键都发出它自己的音响,合奏出和谐的旋律。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不少教师教材钻研不可谓不深刻,理解不可谓不透彻,问题设计不可谓不新颖,最终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发言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估计太高,教师又缺乏铺设台阶搭好梯子的能力,导致课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某几个尖子学生的能力展示台。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正确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因为“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决答案更为重要”同时教师点评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敢发表见解或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尽可能的启发或在提问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好的课堂教学讲究前后呼应,讲究起承转合,讲究生动流畅的美感。而以上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严谨、连贯的课堂提问来实现的。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教材特色与教者思路的完美体现。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贪多求全,或抛开教材与学生实际刻意标新立异,虽然花样百出,却让听课的学生甚至听课教师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简直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想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痛痛快快,首先教师本身提问的思路要清清楚楚,只有建立在清晰基础上的创新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

9.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篇九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

第 1 页 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第 2 页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何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

第 3 页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

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 2.期望.

第 4 页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

第 5 页 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2.提问方式转变.

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0—80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3.有效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

第 6 页 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0.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篇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但平时在课堂上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课堂提问需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而 倾向于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成 绩一般的学生则没有受到重视,在此情况中,学习成绩一般的 学生不仅难以通过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自身学习动力,并且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产生一定的惰性心理,甚至在自暴自弃中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 落。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坚决避免的问题就是只向成 绩较好的学生提问,因为这种提问模式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 则。这要求教师能够将课堂提问的对象定位为全体学生,并注 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类 别划分。随

二、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

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

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

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

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

问题来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 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

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教师提问之后要对学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时机

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

于察言观色,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

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

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

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在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

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

序。提问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

了提问对象,还应该掌握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

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 的数”、“20是个偶数”

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 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 “敢问”、“想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长期

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两位数笔算除法”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天,15只小猴在花果山摘了1516个仙桃,正当他们为分桃发愁时,猪八戒狡猾地说:“好办,好办,你们每人分11个桃子,剩余的就归我八戒叔叔吧。”猪八戒还在地上列出了算式1516-1=1515个,1515÷15=11(个),小猴们检查后都表示同意。正当小猴们捧着11个桃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悟空赶到,他一看算式,顿时大怒,抡起金箍棒要打猪八戒,小猴们犯糊涂了:“我们每人拿11个,八戒叔叔只拿1个,大圣为什么还要找他算账呢?……”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的学习也就更加专心、认真了,为的是要解开心中的疑惑,更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了解错误所在,以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 引起关注。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存在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了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 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 “ 疑 ”,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 , 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

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

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

跳一跳,摘果子 ” 的求胜心。心理学上称好奇为直接兴趣,求

胜则是儿童的天性,二是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 “ 说说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

说错了没关系 ”

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

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 高不可攀,丧失信心。

提问要注意趣味性,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要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 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收获:

一、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时机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

.(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

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 ”、“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 ”

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20 在这个

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 ”

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四、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要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 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 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上一篇:社会工作创新创业下一篇:参观山东省博物馆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