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2024-09-07

微型课题教学设计(共12篇)

1.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篇一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力求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让广大教师在“做中学、研中做”,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何价值

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

3.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

4.短,即周期短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 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

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

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经验总结法; ⑷文献法; ⑸比较法;⑹个案研究法; ⑺统计法; ⑻行动研究法;

五、微型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

研究可限于某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或者是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2.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3.简约性原则: 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也可个人申报或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切实可行,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明确具体。

5.实用性原则:

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指导或借鉴作用,其成果(规格要求不高)可以在学科内或小范围推广应用。

六、微型课题研究什么 1.微型课题从何产生?(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2.微型课题的种类 A.教育教学类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B.德育工作类

班主任工作中某难点的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C.学校管理类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教师评价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七、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步骤)1.选择研究问题 2.拟好研究课题

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常会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一般不用疑问句式,也不用叙事文章的标题;二是内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结论: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切口或角度就会越小。

3.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产生,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预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实施行动研究

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5.提炼研究成果

如何归纳?说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写好微型课题的研究报告。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2.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 是生物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 它的教学理应受到充分的关注。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主要还是单纯地讲授这些概念, 忽视了分析这些概念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索然无味、厌学生物的现象。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获得清晰、准确的生物学概念, 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步骤

1. 第一阶段:

问卷调查阶段。在这一阶段, 从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概念的接受方式、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着手制定调查问卷。

2. 第二阶段:

实践分析教师同课异构案例及理论探究阶段。此阶段为此次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教师之间进行同课异构, 探究不同教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概念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当堂检测, 并在课后认真反思, 集中交流。

3. 第三阶段:

文献整理阶段、成功展望阶段。此阶段研究调查问卷、教师教学的情况分析和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等, 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及效果, 并进行集中交流,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撰写论文, 形成可行性理论依据, 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参照实施。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1. 问卷调查法:

从课题研究方向入手, 设计调查问卷, 从学生的概念学习误区、教师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2.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搜集在概念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献, 大体了解师生在概念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分析并提炼出与本次微型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

3. 实践研究法:

通过教师的同课异构, 对某一概念较多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探究教师的各种概念教学模式, 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设计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深化概念, 对于具体的概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等。

四、研究成效

结合新课程理念, 在生物概念教学中, 通常采用以下策略会取得较好效果。

1. 运用生物科学发展史。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来源于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探究。例如, 激素的概念,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激素的发现史, 从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巴甫洛夫等在不同年代通过多组实验逐渐得出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种化学调节物质的结论。这段科学史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激素的本质, 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

2. 深入剖析概念。

教师要善于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和要素对概念进行剖析、分解。比如种群和物种这两个概念, “种群”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物种”的构成要素有三个:自然状态、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教师围绕概念本质做文章,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3. 运用生活实例。

高中阶段的不少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 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利用情境教学,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概念。在介绍ATP概念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要购买一件文具, 如果拿大额支票去购买很不方便, 必须兑换成小额的人民币。这里的“大额支票”我们可以看做糖类等, “小额人民币”可以看做是ATP, 从而让学生很容易理解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作用。

4. 展开对比。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从字面上看也许仅仅一字之差, 但本质含义相差甚远, 因此教学中去精心辨析、比较, 不失为一种好的概念教学手段。比如: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自交与测交、杂合体与纯合体、生长素与生长激素,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这些概念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从而能够区分这些核心概念的内涵及本质。

5. 利用概念图等。

教师运用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工具进行教学, 可以将众多概念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加以展示和区别。概念图能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网络化。比如在细胞的分类、DNA和RNA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概念教学时构建概念图, 能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 有利于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

五、研究反思与总结

3.微型课题管理初探 篇三

微型课题研究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为了使教师这种自发的教育研究行为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 我们根据“建水县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制定出台了和“曲江镇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通过实践,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还有利于减负增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加深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 本文就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以及管理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 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 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审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3.“實”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高效利用一小时锻炼”等。

4.“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写实文章,真做实践。

5.短, 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 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 长的三至五个月, 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6.快, 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因而速度快、效率高,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 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 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 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措施保证

1.制度导向。小课题研究利用教师考核评价等导向性手段,强势推行。

2.完善组织。中心学校成立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与学校教导处共同开展工作。中心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微型课题研究规划,组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一般由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引领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对研究成果作出鉴定。

3.课题运作

(1)随时申报。教师只要有问题想要解决,并且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可以随时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课题申报。学校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中的2位成员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并在学校教科室进行立项备案,教师的小课题就成功立项。

(2)方案简洁。在保证有问题、有分析、有主题、有策略的前提下,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式的,也可以是表格式的。

(3)结题自由。微型课题研究起于问题的发现,止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要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已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便可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结题申请。中心学校教研室将多个结题时间趋近的课题汇总后,协调小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小课题评审小组成员,进行结题鉴定。

(4)成果多元。除了常规的研究报告外,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光盘、课件、自制教具等。同时,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

4.过程监督

(1)开展周调研督导工作。学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与教师保持联系,亲临教学研究现场,了解掌握微型课题研究进展,对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2)《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单》追踪研究过程。学校教科室负责研究过程的日常督导工作,要求每个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教师,把从申报立项到课题结题这一全过程中的主要会议、大事、体会等都需清晰记录在学校专门设计的《微型课题研究管理手册》中。

5.支持服务。中心学校为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提供全程服务,排忧解难。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

1.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围绕问题与困惑搜集资料。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微型课题。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4.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 微型课题,教师的研究思路是:一是教师应吃透教材,掌握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二是要求教师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有感染力;三是变化练习形式提高计算兴趣,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变换使用基础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记忆性训练、规律性训练等;四是教师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并经常鼓励学生;五是要求实验教师每天给学生10道计算练习,做到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5.采取措施与行动实施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6.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反思改进。微型课题研究适合于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行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效果来观察发现自己课题研究后有哪些改变,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以不断调整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行为。

4.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篇四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乡宁县职业中学公共课组——沈彩云

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已有一段时间,11月份的国考已经结束,虽然成绩揭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过程可以做阶段总结了。上个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购买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套共四本书,原本在暑假之前就学完全部内容,但事与愿违,上学期自己带一年级14个班的心理课,还任122班的班主任工作,备课、上课,处理班级事务等,总感觉力不从心,到放暑假的时候也只学完了基础心理学部分。

暑假里是最好的休息时间,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时间,今年暑假我几乎没有怎么休息,利用白天、晚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由于整个课程三本书,共计(基础知识)755千字+(三级技能)462千字+二级技能385千字,外加一本习题集690千字。这么多字的内容我没能在暑假学完,完成了两本书的学习我已经很满足了。年迈的父母,辛苦上班的老公,还在上学的孩子谁不盼望能在暑假看到我轻松度假,利用闲暇时间给他们多做几顿好吃的,但是2013年的暑假他们都知道我在学习,都没有奢望我能满足他们早前的愿望,就是因为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我才顺利完成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的学习。暑假里因为学习我放弃了看电视,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因为学习我减少了看望年迈父母的次数;因为学习老公和孩子主动承担了不少的家务。看到他们都没有怨言,我心里反倒有些不安,似乎我欠了他们不少,不过我也

从中体验到亲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支持,我们共同体验着快乐和幸福。

8月25号我到一中参加了一中老师们关于课改的学习交流,感受到的依然是学习的气氛。8月28号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开学前的学习,开学后我们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要求老师们抽时间学习,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计划,首先在11月16号国考之前完成《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并且在国庆节前后完成一篇5000字的“咨询案例报告”和一篇5000字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提交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委员会,参加国考结束后的综合评审。国庆放假期间我以“一例因父亲再婚引起的情绪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为题,完成了一篇自己亲自做过的学生咨询案例报告,还以“今天的成长孕育着明天的幸福”为题完成了一篇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这些写作文稿的完成得益于半年多来学习的收获。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虽然自己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但面对心理课,面对心理咨询室的门牌,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促使我无法减慢学习的脚步。我深知学校是根据需要才开设心理课程的,心理老师的岗位绝不是为了休闲而设置的岗位,这个岗位赋予心理老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好地帮助全校师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实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我只学习了一部分,只知道标准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标准更加规范。

更注重贯彻落实“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理念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

1、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

2、绝不伤害:不管学生的底色是什么,老师给他增添的一定是一抹“粉红”。

3、多种能力:老师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幽默风趣。

4、不断反思:是不是站在人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成长。

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主角,不要把自己当做配角来塑造。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学习和付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非常精彩。

5.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篇五

微型课题开题报告一

一、课题提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升学压力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之下,众多的语文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师和学生一味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忽略了学生情感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将语文课只是当做一门课程任务来完成。空洞无力的课文章节,千篇 一律的教学模式,令人乏味的作文讲评,毫无个性的语文程式,干瘪而空虚的语文理念,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环境,从而使老师对教学感到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学生不能从课堂中给自己以灵魂的陶冶和精神品味的提高。语文教学急需回归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百般无奈之下才想在这方面试做一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1.研究目标(理论与实践目标)

我想着重从课堂教学、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自我觉醒、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等诸多方面来全面提高学生了人文精神的提高和人文意识的觉醒。

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发挥教材当中的人文去向,不失时机抓住每一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学会怎样做一个积极、乐观、有品位的中学生。

给学生推荐世界文学名著,让学生充分汲取全人类有益的精神营养,全面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素养,提升个人道德品味。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和感悟到一名中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和认知观念。

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亲自在一系列课外活动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去体会怎样在社会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希望在这四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摆脱味同嚼蜡式的课堂教学,让教学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文。

2、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2)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3)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4)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研究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让教学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文。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一中七八年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方法:本课题综合运用课堂检测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

课堂检测法、对比法、测查法就是在实验学校各年级都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在自然状态下开展实验研究,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研究前的综合素质及学历基本相同,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任课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相当,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完全一致;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有关问卷调查均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开展,并按学生问卷的真实情况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运用调查法就是采用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以前和现在培

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运用行动法就是根据研究对象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文献研究就是根据人文素养研究已有的研究资料,探索、创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经验。

个案法就是在研究中对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整理分析,作出恰当解释。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1、准备阶段:12月------3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4月------年11月

(1)完成课题设计。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开展课题研究全方位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进行展示,完善研究任务。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方案

(3)论文集

(4)研究成果展示

6.我眼中的“微型课题” 篇六

我 眼 中 的 “ 微 型 课 题 ” 作者:于丽梅

赴江苏海安实小学习有些时日了,但所见所思随时间的推移却越发的深刻难忘,很感叹他们那颗真实朴素的、疼爱关心学生成长的心,敬佩实小老师们的敬业献身精神,同样是做教育,实小把教育做到深入人心,走在了我们教育的前端。我感动,我反思,我借鉴:

一、何为“微型”?

所谓的“微型课题”,它是广大教师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教育实践中,遭遇的尚无确定对策且又亟待解决的具体的、较为微观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话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说: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到风的姿态。身为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明锐的眼睛,摆正自我心态,关注你身边的事,体验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快乐。怀有一种对教育事业炽热的追求,对孩子们真挚的爱,解决自己和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的、较为微小的现实问题,以此为根本确立小课题。以下是择取实小老师们自己确立的部分研究小课题: 班级类管理: 1.小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分析与思考 2.队干月选——竞争与和谐公行

3.小故事来说话(又名——找寻故事背后的“故事”)(读故事、品故事、写故事)

4.“希望之星”的平凡日子(又名—让“班级之星”成为班级管理的心法宝)(每个班每个周选一个,张贴明星的志向、特点、爱好等等,在此研究的是不再是明星后的平凡日子)

5.如何做孩子喜欢的亲人(孩子不懂得感恩)6.短信报喜的妙用(家校短信交流平台)7.在班级中设立悄悄话信箱 8.让孩子尽快喜欢上一年级的生活

9.高年级学生说“他和她好”的应对与干预 10.学生“追星”现象浅析 11.“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2.学生“忘带”课本作业现象分析及对策 13.“QQ”在我与学生之间(又名——“QQ”聊天—未完的故事)14.我哄学生的小把戏(又名——小把戏的更新)15.让学生座位编排更有效

16.关于“班级情绪调控”的一些构想 17.围绕几个“二小”的研究(二胎)18.五年级学生考试前的焦虑

19.在突发事件中,引导教师化解家校矛盾的策略举隅 20.年级部管理闲话 21.让课代表名副其实起来 22.反思学生的检查 23.关于举手的潜课程研究 24.电视,想说爱你不容易 2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 26.教师身体语言对弱势儿童的影响 27.小故事,打扮着我的晨会课 28.唤醒童心,呵护卫生 29.反思学生抄作业现象 30.怎么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 学科教学类:

1.将流行歌曲引进小学音乐教学

2.数学作业“每日一题”研究 3.对小学五六年级男、女分班教学初探(体育)4.数学老师如何上好阅读课(寄宿班)

5.语文课及时记录“新词语”尝试研究(黑板一角展示)

6.关于改变学生自己保管课本和作业本德研究(美术)7.孩子,你为什么不敢“独唱”? 8.中年级“每一分钟演讲”的行动研究 9.分析“胶带”与细心的必然联系 10.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调查与分析

11.如何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孩子们顺势双手交叠,俯身趴下叫课前“静心”)

12.学生计算错误的搜集、归类及究因分析 13.追寻中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意义 14.小学英语单词有效记忆的策略研究

15.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前“特殊三分钟” 16.“故事”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17.让人间真情在笔尖自然流淌

18.美术课堂学生工具不全的原因和对策

19、怎一个“错”字了得 20.倾听学生

21.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几种验证方法的思考

22.抓好训练点,读写巧结合

23.和一年级学生一起走进“小学数学报” 24.老师,你今天“拖堂”了吗 25.让语文课充满着生长的力量

26.小学中年级不良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与对策 27.“我要说”与“不想说” 28.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的原因与对策初探 29.读书,生命成长的地方

30.信息技术课上的“悄悄话”

二、意义何在?

做微型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一些波澜,消除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带来的疲乏和厌倦之感;做微型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思考增几分色彩,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教学生活将会因为我们的不断思考而走向深入,走向开阔;做微型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智慧添些许活性,用智慧的研究带领着孩子们智慧地成长,这是教育的大境界。不同于教育故事;也不是简单的教育叙事;更不是教学论文,能展示课题研究中从问题的产生到研究的过程,最后到产生的效果与反思的全貌。微型课题的研究能让我们学会 “关注细节”,真切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魅力!对于教学细节的关注会让我们的教学日渐细腻、成熟、成功。

教学中,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过去看似“神秘”的教育研究,逐渐变得“家常”起来。微型课题的开口虽小,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它恰恰就是“因为微型,所以迷你”!微型课题让新课程理念烙上了“我”的印记,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能完美操持的“贴身式”的教育研究。

三、反思感悟!

从教已有十七载,要说自己不敬业也愧对自己的付出,毕竟一直都在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但居多的日子却是在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中度过的。随教龄的递增,感觉一批批的新生与自己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所谓的代沟越来越大,其因不在于教龄长,在于我们的心,是否真心置教?!其实回想,我们真的好辛苦,只是不得其法,天天日日茫然而从之,实属劳而无获、无为。

教育事业非小事,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持有一颗细腻的、敏锐的、善良之心,做无愧于自己良心的事,对得起社会赋予我们的是历史使命,对得起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对得起孩子们那颗渴望茁壮成长的心,我们的责任好大,我们的压力好重,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如何体会出热情工作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如何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好榜样引导?拿出我们的真诚之心,明了身教重于言传,先从充实自己做起,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教学研究的快乐,真正营造快乐成长的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快乐感染和带动每个人。

7.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篇七

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思维走入儿童的心中又外显于儿童的语言?如何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思力, 养成学生对数学的内在情感?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我确定了关于“数学写话”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 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积极探索。

写出“口号”:在艰难中起步

“把你对数学的感受记录下来。”刚开始的指导从这里开始。学生都很听话, 第二天, 我就收到了一大堆“感受”:

数学是汽油我是车, 我正行驶在智慧大道上。——张静雯

数学不难, 只看你有没有用心学。———蓝天

数学使人愉快, 数学给人智慧。———顾浩东。

我喜欢数学, 它是人们生活中一样必不可少之物。———曹书显

……

初看, 我有些窃喜, 想不到学生写出的东西竟然有些哲理味儿, 于是, 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一番。但是接下来的几天, 学生的“感受”都一个样, 我开始怀疑了, 这不是学生的真情实感, 他们只是在遣词造句、故作深沉。应该让学生记录真实的学习片段和学习情感, 说真话!这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想法。

想想并不应该怪学生的, 其实我自己对什么是“数学写话”也没弄明白。让学生把对数学的感受写下来, 这本来就是一个大而空的要求。学生对数学的感受不是凭空产生的, 一定需依附于某次数学活动经历、某次思维顿悟、某次刻骨铭心的成功或失败, 一旦失去这一载体, 写话就成为了无米之炊, 所谓“感受”也必然是空洞的, 写出来了话也必然是口号式的了。看来, “写话”连通着“教学”, 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以自主, 增加学生的体验、探索、发现的机会, 学生才会有写话的素材, 才会有写话的冲动。

写出“感悟”:在前进中跋涉

教学改革带给学生的体验是崭新的。我重视演示, 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力, 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我鼓励实践, 让学生在尝试中感悟, 在活动中建构知识;我倡导批判与质疑, 让学生在辩论中催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我强调合作, 让学生在交往中积累经验、分享快乐。当然, 与教学改革同步跟进的是对“数学写话”的指导:能把你观察到的数学现象写下来就更具体了;能把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就更真切了;能把你对数学的感悟写下来就更丰富了……于是, 也便有了“数学写话”的“第二代产品”:

今天, 我们做了一个活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我们班的同学测量精准, 动手操作能力很棒!我们知道了这个知识:同一种球的弹性, 主要取决于球内部所受到的压力, 而压力的大小与球内充进的空气多少有关。在正式进行球类比赛时, 对球的弹性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比赛用的篮球, 从1.8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后, 第一次反弹高度应大于1.2米, 小于1.4米。

经过我们的整理, 弹跳性最差的是网球, 弹跳性最好的是篮球 (都是在水泥地上测量的) 。

今天, 我们测量的过程很开心, 获得的知识也很有趣。

———施李悦

今天, 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确定位置。老师上课时还让我们说自己位置的数对, 我是 (3, 4) 。老师先让我站起来, 然后再让第3列和第4行的同学都站起来, 我们站得非常有序, 这时我才发现, 我就是这个“十字”的交点呀!我们还玩了一个游戏, 说一个数对让那个人站起来, 我明白了, 比如: (7, 2) 和 (2, 7) 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同的人。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了 (?, ?) 让我们站, 我们全班都站起来了, 因为行数和列数都是未知的, 每个人都有可能。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 (?, 6) 、 (3, ?) 等数对, 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没有乱。可老师出了一个 (a, a) , 我们班就有点乱了。后来全班同学思考了一下, 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行数和列数相同的同学呀!也就是最中间的斜排。数对分别是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 (6, 6) , (7, 7) 这几个, 噢!原来如此呀!

——吉一帆

这一阶段的“数学写话”显然比最开始的空洞描述有了进步。一是知道像日记一样记下一些学习的内容, 回顾当天数学学习的重点, 起到了一定的复习作用;二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在日记中, 学生描述了自己的兴趣取向, 表达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喜欢什么样的自主探究方式等, 这对教师掌握学情,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很有帮助;三是增进了数学理解, 看得见的数学、摸得到的数学、能做出来的数学, 无疑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的亲切感, 写出来的过程, 既是感情流露的过程, 也是感情增进与繁殖的过程。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情感浮于表面, 内在的、深层次的、持久的数学情感并未形成, 这是因为缺少了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所导致的;二是数学思考力度不够, 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学科这一“专业”领域, 对记录者主体“我”的帮助还没到位。

写出“反思”:在历练中超越

不断追问着、不断反思着、不断改善着, 课题的研究逐步回到了对本原问题的思考。“数学写话”, 顾名思义, 为数学而写话, 写出来的就应该是关于数学的话, 唯有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数学思考、数学理解, 这样的“数学写话”才吻合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本意。于是, 第三代升级版的“数学写话”, 伴随着对“数学味儿”的追求、对数学思维动态过程展示的追求、对数学学习活动反思的追求和对数学情趣与意义阐释的追求而展开了。

今天, 我们复习了4个单元, 这4个单元都是小单元, 但印象最深的就是《找规律》这个单元的题目了:有10个小朋友坐在一个圆桌边, 小宝和丫丫是一对好朋友, 小宝要坐在丫丫的左边,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做这道题的时候好多同学都上当了, 其实, 这道题很简单, 听我来说一说。你首先不要想成这是一个圆, 而是将1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 那么一共有10-2+1=9 (种) 。是不是只有9种呢?其实不是的, 一共有10种, 为什么呢?我们不是看成一排吗?头和尾假设有一条线连着, 就还要加一组, 所以9+1=10 (种) 。

我还有一个问题, 像这样坐成一圈的, 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的左边, 到底是不是有多少人就有几种坐法呢?我来回答你, Yes!我做了12人的假设, 试了一下, 果然不错, 12种。为什么呢?我给你一列数:1 2;2 3;3 4;4 5;5 6;6 7;……。由此可以看出, 每个数都能做一组数的“第一名”, 那么有几个数就有多少种可能!这道题真是有趣!

———吴亦哲

学生还创编了对话的形式来写话, 把写话故事编得活灵活现。

喜羊羊: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与分数互化方面的知识!懒羊羊, 我来考考你怎么样啊?

懒羊羊:呼、呼、呼……

美羊羊:懒羊羊, 你有没有听见喜羊羊在叫你呀?

懒羊羊:什么呀?香草冰激凌。 (懒羊羊从睡梦中醒来)

沸羊羊:你可终于醒了, 喜羊羊要考考你, 不过我看, 你是答不出来。

懒羊羊:你可别小瞧我, 我刚才只不过是累了, 睡着了嘛!

喜羊羊:这可是你说的哦!那我现在就考你一道题目:灰太狼去市场买青豆, 他先去甲市场看了一下, 每千克1.2元, 又去乙市场看了一下, 每千克34元, 请问灰太狼, 去哪里买才是最划算的?

沸羊羊:这好难呀!不过村长慢羊羊在课堂已经讲过了呀!我看你没仔细听吧?

懒羊羊:那可不一定哦!我已经算出来了, 是去乙市场最合算, 呵呵!

喜羊羊:你是怎么算的呢?

懒羊羊:那还不简单!先把化成小数, 思路点睛:=0.75, 0.75<1.2, 所以是去乙市场合算。

美羊羊:好棒哦!我一定会把你的表现告诉村长的!让村长好好表扬你一番呢!

懒羊羊:哈, 会受表扬了, 那村长会发什么礼物给我呢? (懒羊羊开始浮想联翩)

———张佳钰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 这还要从一道题“比较的大小“说起。这道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比较。我主要介绍一下观察法, 分子和分母相差1, 分子分母越大, 分数值就越大。

假分数是不是这样呢?经过一番讨论,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当分子分母相差1, 如果它是真分数时, 分子分母越大, 分数值就越大;当它是假分数时, 分子分母越小, 分数值就越大。

经过同学们雪亮的眼睛, 我们还发现, 分子分母相差1可以升级为“分子分母相差相同的数”。

——孙小洋

我更愿意把这些作品看做儿童版的数学小论文了, 它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不仅融入了儿童的数学思考, 更像是面向小读者进行的数学科普, 我能深切的感到, 没有对数学的喜爱, 孩子写不出这样的“话”;没有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孩子写不出这样的“话”;没有对数学活动的反思, 孩子写不出这样的“话”。

研究的一些收获

1.提升了多种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话训练以后, 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和作业中的思维过程用层次分明的话语记录下来, 还能够独立创编数学小论文。学生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较好地表达, 时而幽默风趣, 侃侃而谈;时而组织严密、抽象概括。在回忆、创编及写作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感悟力、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数学小论文的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2.培养了学科情感

数学写话提供了学生课后思考、感受、欣赏数学学科的平台, 孩子通过与“数学写话”的相处、相知, 改变了数学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一贯形象枯燥、无趣、晦涩、繁琐、重复……, 取而代之的是对数学学科崭新的思考、积极的情感, 由此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3.感悟了理性精神

“教学的理性精神蕴含着师生在教学中的求是精神、主体精神、批判精神与探究精神, 其旨在超越知识传递, 而培养理性自由的人。”[1]从小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后的人生到达更高的层次, 然而, “精神”是不能直接传授的, 而学生在写话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却能深刻地领会。通过写话, 学生有了初步的批判精神, 有了自觉反思的意识, 理性精神培养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调整了教学步伐

在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 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甲数是10、乙数是60, 最大公倍数是5, 最大公因数呢?

这道题有几个问题, 一是没有最大公倍数, 应该是最小公倍数, 另外, 编题的语序也有问题, 应该改成: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0,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 甲是5, 乙是几。教师可以在写话本上直接指导, 由此也可知学生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整体把握不强, 需要进一步和学生理清关系、增进理解。

很多孩子对学习有疑问, 都可以很自在地写在写话本上, 比让他们走进办公室来询问来得更加直接, 也能得到更加细致的答复。教师根据写话中体现出来的学生总体的学习认识水平, 及时调整教学步伐, 以学定教, 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提高了教学效果。

5.增进了师生理解

数学写话增进师生感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不仅记录数学的思维过程、对数学的情感、有趣的数学题目和故事, 还经常记录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和依赖, 把平时不好意思当面对教师说的话语都悄悄地记录在写话里。面对学生的心理渴求, 教师充满感动,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艺, 以给予孩子更快乐的数学课堂、更宽松的思维空间、更多的写话话题、更贴心的课后辅导。在这样一种互动中, 教师和学生都收获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了美好的学习历程。

当然, 经过为期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 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度的问题, 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尝试写话?有少数学生写话质量不高, 这既与写作能力有关, 也可能与数学思维有关, 整体看来, 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二是写话频率问题。是坚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原则, 天天让孩子们坚持写话呢;还是让学生有感而发, 每周记录一到两篇?关于这一点, 我和其他教师做了不同的实验。我们班级几乎每天一篇, 学生当天记录, 对于上课的思辨记录较多, 但是一般篇幅不会很长, 修饰也很少;另一位教师班上的学生每周一篇, 学生一般挑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 篇幅较长, 也基本会作一些润色与修改, 更像数学小论文。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哪种方法更好, 还需时日的检验。三是实验时机问题, 我从五年级开始做的实验, 效果很明显, 经同行们共同努力, 发现二年级、三年级均可开展此项有意义的实验活动。但究竟从几年级开始更为合适, 也是以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8.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篇八

由于初中几何教学内容中关于课题学习的内容较少,如何设计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立意新颖而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解决的微型课题,对广大教师来讲是个挑战.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有心人,充分利用好课本,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微型课题学习”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课题学习”就诞生了.

一个“微型课题学习”是否适合教学实际关键要在教学中进行检验,因为课堂是最好的实验室,教学过程是最好的试金石,学生是最好的检验师.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实践,修正错误,拓展提高.

下面就笔者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微型课题学习”,谈谈设计、实践和思考.

一、设计与实践

日常教学离不开课本,课本上许多内容经过我们的加工就是很好的“微型课题学习”素材,它们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原题启示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30页“数学实验室”:

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硬纸片(如图1). ①把它剪拼成一个矩形,并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②与同学交流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在进行该实验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以上两种方法.

学生甲:三角形可以剪拼成正方形. (展示他的作品:等腰直角三角形,采用方法一剪拼后的图形是正方形).

学生乙:不可能. 他用的是特殊三角形纸片剪拼的.

学生甲:怎么不可能?一般三角形能剪拼成矩形,矩形总可以剪拼成正方形,所以三角形就一定能剪拼成正方形.

教师:矩形一定能剪拼成正方形吗?

教师板书:是否任意一个矩形通过剪切和拼接,可以成为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呢?其中是否有一定规律呢?(学生思考)

2. 探究实践

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决定设计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微型课题学习”让学生探究.

探究1:已知一个矩形的两边AB=4cm,BC=9cm,如何通过剪切,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由于本题的数据特殊,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矩形的面积为36cm2,正方形的边长为6 cm,于是全班大部分同学有了如图2的方法.

探究2:如果矩形的两边AB=4cm,BC=10cm,如何通过剪切,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矩形的面积为40cm2,正方形的边长不是有理数,问题一出学生陷入思考. 于是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画图、动手剪切拼接.

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图3(把Rt△ABE,Rt△BGF向左上平移).

第一组学生代表:探究1也可以用图3的方法解决(图略).

教师:这个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即是否任何矩形都可以用图3的方式剪切拼接成正方形呢?

学生齐声回答:是.

探究3:如果矩形的两边AB=4cm,BC=20cm,如何通过剪切,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这时学生发现矩形太窄长,矩形的面积为80cm2,正方形的边长为4■cm,2AB<4■(cm),用图3的方法不行,学生意识到任何问题不深入思考就下结论容易出现错误. 于是再次分组讨论.

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图4.

教师:下面是课后探究的内容.

探究4:如果矩形的两边AB=4,BC=m(m>4),如何通过剪切,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下面是两个学习小组课后探究的结果.

讨论:当2■

当4■

类似地,当k·2■3)时,先剪(k-1)个边长为4和2■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仿照图3的中间图剪切,再拼成正方形.

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教师带领学生对更一般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探究5:如果矩形的两边AB=n,BC=m(m> n),如何通过剪切,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通过探究得到如下结果.

讨论:当■

当2■

类似地,当k■3)时,先剪(k-1)个边长为n和■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仿照图3的中间图剪切,再拼成正方形.

这次探究实践是由课本原型设计出来的,活动过程中显露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虽然由于初中学生能力所限,没有进行证明,而是通过实验操作后的合情推理得到结果,但是却绽放出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

二、体会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质的提升,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微型课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从教师层面讲不仅体现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生层面讲不仅体现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微型课题学习”很多情况下是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发现,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作用.

1. 课本的重要性

课本作为教学的蓝本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也是众多编写课本专家智慧的结晶. 课本上有较多的好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标理念、课本编写者的意图,而且要思考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计“微型课题学习”,其实就几何而言,能进行加工设计的地方较多.

2. 设计的合理性

“微型课题学习”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实践的成败,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其合理性. 合理性包括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学生对背景是否熟悉,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学生是否掌握,“微型课题学习”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通过对它的探究是否能达到探究目标,学生是否有意外惊喜和收获等等. 所以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反复推断,切不可随意发挥.

3. 探究的过程性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讲更加重要,从长远来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探究活动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方法,通过探究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认知冲突,在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途径和方法.

4. 学生的参与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微型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在此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不仅要能独立自主地学习,而且要学会与人合作,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5. 教师的调控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调控. 在“微型课题学习”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及时发现和充分肯定学生数学思维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体验数学的研究过程具有独特作用;对学生将来找到正确理解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9.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篇九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0.小学英语微型课题讲稿 篇十

大家下午好!

坐在这里,说实话我有点惭愧和紧张,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讲座是很严密准确的,而我今天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一些肤浅的做法,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包涵。我向大家汇报的微型课题是:《运用QQ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英语写作能力是小学英语课程培养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它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然而,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在英语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练笔,尤其表现在无话可写,缺乏兴趣。

二、解决问题的设想

由此我联想到,大部分学生都有QQ号,而开通QQ空间的学生基本有写日志的爱好。如果我们老师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合理巧妙地运用QQ空间,让QQ成为写作教学的得力助手,并从QQ日志中寻找写作教学的思路,那么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能提高。

三、实施方法

1、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每日写作练习。

我尝试利用QQ空间开展了填空式写作、一句话作文和看图写作等活动。

填空式写作:“I like...” “I love my famil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等形式启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一句话作文:在个人日志上设置“每日一句”栏目,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当天的学习内容或今日感想。

看图写作:教师在个人日志中发布主题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一句话描述画面中的内容,也可以在他人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最后形成对这幅画的系统描述。

通过这些训练,不仅复习了课本中的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积累句型和语法的好习惯,特别是看图写作,大大增加了图片与英语思维、表达的直接联系,减少学生英语学习中对中文的依赖。

2、精选范文,提升学生欣赏和写作能力。

我从英语课本或相关的辅导资料中选出优秀作文,发布到QQ空间,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该篇文章好在哪里?”、“应用了哪些好词好句?”、“还有哪些可扩充的内容?”„„

通过范文赏析,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并借鉴其技法和章法,处理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解决写作畏惧心理,找到写作的最佳途径。

3、互动评价,师生、生生携手共进。

在每日练习训练中,我利用QQ空间快捷交互的特点,开展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利用QQ空间进行互动及深化”的原则,将学生的典型写作案例发布到我的个人日志中,学生进行点赞、回复,从结构、语法、语义等方面进行检查,我再进行详细的点评,这是师生互评。

生生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对同学在某一部分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将写作发表在自己的空间里,其他同学可以进入空间点赞、回复,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写作积极性,班级氛围也更融洽,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会赞美。

四、研究效果

通过每日写作练习和互动评价,学生在语法及句型学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作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逐渐减少,看到一幅图片能够快速联想到所学过的句型及语法,描述的句子也更加丰富。

以QQ空间为平台的电子写作档案,完整的记录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所取的进步,教师的修改建议,同学之间的评定,自我总结等方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发展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11.关于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微型课题研究特点意义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其主要任务不是建立新的思想和理论,也不是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而在于解决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化风格。

微型课题有以下特点:

1、小,即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或关系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案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都很简便,没有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同于规划课题,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的知识研究中处于何种状态,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以往的学校教育科研,并不是基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往往以专业的水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还要参加各种培训,撰写研究论文等。对工作任务繁重的一线教师来说,这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教科研就成了教师的负担和累赘,广大一线教师只能敬而远之。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或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微观的应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是自主、自发的,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解决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千种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了研究状态。这种研究状态并不是要描述和解释什么教育现象,也不是想构建教育理论,而是一种直接指向课堂,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再是一个解读、评价别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置身于教学与研究情境中的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

传统的教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尤斯特定律”之上的,认为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也就是说在教学上花的时间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这一理论在我国已被演绎到极致,日光加灯光成为提高升学率的根本途径。大量的研究表明,无限地延长教学时间,重复劳动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就研究了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上的平均时间和他们拼写水平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他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了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上海市东安路第一小学的两位教师,对小学生抄写生字遍数同生字记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抄写4遍和抄写8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解决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即时效应主要表现在教学状态发生了变化,有的班级不再是拼时间、耗精力,而是比窍门、比效率:有的教师不再消极地抱怨学生差、环境差,而是主动找问题、找对策,对自己、学生和班级充满信心:有的教师不再满足现状,不再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环境中麻木不仁,而是不甘寂寞、乐于表达、不断学习;有的教师不再自我封闭、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对话、广泛合作,共同研究、享受进步的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学素养是教师从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没有学科知识做不了教师,没有教育科学素养做不了好教师。在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结构中,教育科研能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实践活动,教师面对着复杂的教育情境,身边时时处处都会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研究也就成了当代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微型课题研究使教师回归到其职业特性的本来面貌,促进教师不断地构建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求得自己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

12.微型课题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活动现状

许多的化学教研优质课赛课、大型展示课、研究课等现场, 通常都会以探究性极强的课堂实验活动来展示, 经过教研组精心打造的课堂难有不成功的。这是我们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亮点, 被倡导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也被业内人士和专家们所积极推崇。虽经现场的热烈大讨论, 教师们激情雀跃, 皆愿复制, 但是沉寂下来后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仍波澜不兴, 难以常态化进行。现实的条件是许多的化学实验难以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开展, 许多学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开出率较低, 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制约, 每个学校、每位化学教师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二、影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

从多年的调研来看,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点。

1、缺乏实验教学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社会对学校关注的是学生考试成绩, 而不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放弃课堂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的教学成为以“讲”代“做”、以“练”代“画”, 上级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监督机制无法落实到位。一方面,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只有消耗而没有产出的一项工作, 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教学也就多半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愿有太多的投入, 这使得许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药品等靠吃“老本”而勉强支撑。另一方面, 由于各校是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员的工作, 而化学教师本身任课的工作量普遍繁重, 再让教师本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化学实验, 没有明确的报酬, 没有成绩的肯定, 没有激励的机制, 加之在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有险的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许多的化学教师就因此而放弃做实验, 宁愿以讲代做。缺乏或缺失激励机制, 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每况愈下。所以许多的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一片混乱, 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2、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严重不足。

化学实验本身的危害性、腐蚀性、污染性等特殊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场地、专门的设备、与教材实验配套的仪器和药品等, 而现实状况是许多学校没有规范的专门实验室, 没有象样的设施和设备, 没有配套的仪器和药品;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药品浪费严重;没有专门的人员维修, 仪器设备损坏严重。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不足, 远跟不上新教材的实验改革步伐, 难以胜任对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所以许多学校化学教师长期以来只能在行课的教室里以讲实验、画实验为主, 也就不足为怪。

3、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

除高完中往往配有专职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外, 一般的单设初中都是任课的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课前充分准备, 化学教师自己为了教学准备的实验总是匆忙、粗疏、随便, 使得药品的消耗多、回收率低、浪费大, 实验成功率低, 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不到位、损坏率高, 身体伤害大, 等等。当然, 事实上各校配备专职实验员的现实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即使配备了实验教师却又不是专职的话, 也难以为化学教学服务。

4、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过硬。

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少, 实验教学的意识不浓厚, 实验教学的校本教研无法开展, 实验科研课题的研究难以触及, 化学教师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化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失严重。一些学校只能靠自己培养, 常用非专业的教师担任化学教学, 边啃边教, 实验教学上难有落实。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 这一方面除了受经济、交通的影响外, 另一方面是学科给予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少, 凡外出观摩学习与交流往往名额有限, 绝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外出“洗脑”的机会, 只靠着常年的“苦修行”磨练内功。所以许多农村教师教学年限越长, 教法往往却显得越呆板陈旧、老套定势, 离实验教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远。这些因素无一例外地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5、大班额教学的制约。

近几年来, 许多城区中学生源拥挤, 大班额教学突出, 且不说实验场地的限制, 工作量、劳动量太大, 单是课堂上教师的有效组织工作就难以掌控,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这些现实的因素让许多教师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望而却步。

6、没有实验技能的培训。

多年来, 教学主管部门没有开展过实验学科任课教师及实验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在化学年轻教师一茬一茬地取代了原来的老教师后, 年轻教师的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技能培训, 实验能力差, 实验失败多。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年轻教师在浮躁心理的支配下, 个人钻研业务的精神与敬业奉献精神缺失, 怕麻烦、怕繁杂, 化学实验就这样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折扣,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成了粉饰的表演, 难以常态化开展。

以上诸因素虽然制约着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但难道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就真的不能常态化开展了吗?

三、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策略

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真的难行吗?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么难, 只需要达到两个条件即可——课堂实验微型化和教师的敬业心, 再配以分组实验的教法, 即可常态化地开展实验活动。

1、课堂实验微型化。

所谓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即是经常性、日常性和随堂性开展化学课堂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多年的调研经验, 要使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常态化地进行并非不可能, 走实验的微型化道路是最有效的方法。微型化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小, 不会占去太多的时间投入准备, 仪器轻而小, 便于随堂开展。以学生实验活动中的试管实验为例, 常规实验所需反应的溶液大约2ml左右 (学生实际取量比之要多) , 以每滴液体约0.05ml计算, 2ml约需40滴, 以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需该溶液2ml, 以现在普遍的大班额60名学生计, 需要15组, 即需30ml, 加上损耗量10mL, 至少得40ml, 以一位老师任教3个班为标准, 这一种药品就得准备120ml。倘若以微型实验来进行, 将试管换成塑料点滴板进行实验则所需溶液就只需2-3滴, 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实验活动教学只需约3ml, 3个班的实验活动教学约需10ml, 一块塑料点滴板同时可做多个实验。以这种微型化实验进行学生实验活动, 即便一节课内容中实验活动需要10种药品 (试剂瓶也微型化) , 也因其微型的量和仪器而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前实验药品准备的工作量和劳动量, 则这样的实验活动课开展起来就没有多大的困难, 微型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用一两个实验盘就可以完全盛装下, 随时可以让学生端到上课班级的教室, 课前让班上的小组长将实验仪器药品分发到各小组去, 两三分钟即可完成, 这样一节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课即可开始了。万盛区的一个化学课题组就使这种学生实验活动课堂进行了常态化地开展。教材所要求的所有学生实验活动一律在课堂上开展探究, 不能由教师演示代替。

将实验微型化, 学生参与和动手的机会多, 微型化实验课堂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好、节约药品、节省开支、环境污染少。经济落后、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学校, 都可以选择微型化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万盛区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利用身边易得材料进行微型实验的探究》化学课题组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开发微型实验资源解决了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2、教师的敬业心。

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基础, 即便微型实验的准备不耽误多大的时间和精力, 但还是需要教师课前的积极有效地准备, 毕竟多出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 “讲实验”、“画实验”速战速决, 许多老师就这样将实验“减省”过去了, 简单实验做点演示, 麻烦的实验以讲代做或以画代做直接省掉。有这种教学心态的老师, 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诿, 学生的实验活动都难以开展。其实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什么条件和细节都达到了你才去进行,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 开展学生实验活动就是一个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需要教师的敬业心来支撑, 教师没有了敬业心, 什么工作都会打折扣, 包括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教学细节。

即使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设施, 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只要我们的化学教师有必要的专业素质和对待工作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就不愁不能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

3、分解大班额分组实验。

既然“挤挤一堂”的教室里难以开展探究实验, 索性把探究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到实验室完成。由于实验教室容纳的学生有限, 可以分成两小组分批先后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因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 都是由任课较少的年轻教师兼职, 留在教室的这组学生就会没人管理。为了避免没人管理的局面产生, 利用同一年级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协同合作, 没有轮流到的学生在教室上预习实验或完成实验报告, 由教研组没有课的老师临时监管。轮到做实验的这一组学生就进实验室去做实验, 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在所做的新教材所有演示实验中, 先集中预设实验内容, 简单的实验可归为学生实验, 实验多了再集中起来一次完成。虽然学生实验的进度可能与教学进度不一致, 但是在教师预设实验报告内容的引导下, 学生完成简单实验没有难度,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并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获得知识, 还可以通过亲自实验得到启示。这种教学方法虽可行, 但工作量大, 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可能存在冲突, 班级的众多也使学生实验的周期拖得很长。虽然如此, 但最终得以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常态化地开展了实验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学习, 认真领会新教材改革的精神实质, 深刻分析原有的做法的利与弊, 转变教学观念, 拓展思路, 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好常态的实验教学活动, 使教学少走弯路, 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与高效性的目的。每一位化学教师拿出自己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 相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一定能常态化地顺利开展。

摘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开展越来越难, 越来越少, 本文从影响实验教学常态化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实验教学活动能克服各种困难因素而常态化地进行开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常态化,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谷莹莹.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9) .

[2]胡守会.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1) .

上一篇:广东省夜班津贴标准下一篇:四年级关于教师的作文:我的荷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