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水资源作文(共11篇)(共11篇)
1.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一
用好课本示例 拓宽写作资源
余关初中
王林晓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既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进来。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课文”即“宝典”,习作的秘笈。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来渗透写作教学呢?
一 激趣——点燃学生写作欲望
教《范进中举》时,可这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和表演,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有了清楚地认识,对胡屠户 “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欺贫爱富”、“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也了然于胸。此时及时引导:“为什么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人,这么快就给同学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实在是太高超了,把这两个人描写得太生动了。” 师:“那同学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呢?” 生:“那当然!”
初中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和小说,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实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那么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 片段——抢占作文至高“点”
精致片段的呈现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点”。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很多精彩片段值得效仿。例一 《孔乙己》一文是这样分析人物描写的: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语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找出有关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语句,揣摩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然后小结:
老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明白了人物描写时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了吗?” 学生甲:“人物描写时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学生乙:“语言描写时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来描写。” 学生丙:“人物描写时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最后课堂练笔:
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写一个片段作文“我的同学”,写完后把它念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看看你写的是谁?
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对人物描写进行分析时,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向写作方面迁移、延伸,久而久之,那么学生们在写作文时就会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
例二 对话描写很难写得精致。学生习作中的对话描写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复制”生活,用语繁杂;二是“纯对话”的拖沓冗长;三是不能很好为表现人物服务,显得苍白乏味。
《童年的朋友》中的片段: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一面》中的片段: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解析:这两个片段的对话描写,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身份),语言彰显人物的个性,情感饱满。第二,对话描写始终与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使得外婆对“我”的特殊情感,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充盈丰沛;第三,用语简洁。尽管《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的第一段话稍长,但语意层次分明,尤其是最后一句富有极具童趣。第四,对话,更是“对心”。“我”内心感受随着“话语”流出,这是感人的关键点。
读这两个片段,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朋友》中“我”就生活在外祖母的家里,每天都和外祖母在一起,而《一面》中“我”与鲁迅是第一次见面,还未曾确定眼前之人就是心中仰慕的鲁迅先生,“对话”的氛围显然是不一样的。对话描写也要与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所处的情境等相契合。仿写要求:
寄宿的同学,请你描写在周末回家与你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面时的对话;非寄宿的同学,请描写,你回到家放下书包那一刻与家人的对话。也可以写写你的一次与某人的偶遇发生的对话。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 结构——巧借思路助佳文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
《背影》中的联系背景法、镜头聚焦法或者截取法;
《我的老师》中的片段组合法:记叙了对自己影响很深的几件事;(中考《怀念的日子》)《多收了三五斗》中的顺空构思法: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议论;
《乡愁》中的顺时构思法、片段组合法:作为这一首诗而言,可冠之以“乡愁体”——就是以纵向的时间为序,选取几个不同时段里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饱蘸情感的浓墨,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因此,它比较适合表现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行文方式的长处显而易见,那便是思路清晰,井然有序,融情于事,感人至深。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就这样慢慢长大》这样行文:5岁,关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8岁,关爱藏在爷爷的招手里。„„14岁,关爱藏在爸爸的鸡汤里。„„而今天,关爱藏在妈妈的叮嘱里。„„(中考作文《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时所用的分条记叙法;(写人的文章均可采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体会作者对两种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学习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另外,课文中常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再如,《故乡》就通过描写闰土和杨二嫂在不同境况下的变化,突显了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则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言行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四 规范——养练习惯促高效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这样要求学生:
(一)书写——字要横平竖直,居中;
(二)开头结尾——简练、点题;
(三)细节——不少于15处;
(四)段落——最少5—8段;
(五)篇幅——750字左右;
(六)时间——40分钟完成。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写作文时的很多技巧和方法,在此就不一一絮说了。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地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二
一、充分合理地使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与要求, 是教材编写、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是课程资源选择与运用的基本依据。 教科书的编写, 必须建立在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 体现了“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课程目标,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论;反映了儿童的发展特点、兴趣、需要及社会的发展;是儿童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 是和儿童对话的文本, 是引领儿童进入生活的桥梁, 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拐棍。 由此可见,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基本而又特殊的课程资源。 但是, 目前许多教师不能领悟课标精神, 解读教材不够深入, 甚至弃教材而不用, 造成课堂随意性大、实效性低。
因此, 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深入理解新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策略。 其次, 教师应认真地钻研教科书, 理解编者的意图, 从整体和内在逻辑上把握教学内容, 领悟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次,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
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目前, 我县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教材, 人教版教材作为面向全国的教材, 确实具有通用性, 它兼顾城市、农村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需要,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教师应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 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 自身也是实施课程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1.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的课程理念, 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因此,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要加强学习, 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类别和存在状态, 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和利用方式。 此外, 教师的知识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努力实现各种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融合, 既有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 又有对道德的思考, 要求教师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 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自己身上的资源和优势, 开发成为课程资源。 例如开展“种子的探索”、“太阳光的利用”、“变来变去的水”等专题活动时, 需要科任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假如教师缺乏专题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经验, 那么活动目标的实现度就低。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生活资源,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每位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兴趣、经验、发现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 感受真实, 成为生活知识的建构者。 例如教学《健康生活每一天》时, 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不良的饮食方法、错误的刷牙姿势等不良卫生习惯, 开展 “小牙齿的烦恼”、“食物旅行记”、“健康门诊”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 得到教育, 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保健和卫生习惯;又如进行《我们班里故事多》主题活动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交流在集体中生活的感受, 结合平日班集体的生活, 思考、回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开心的、感动的、难忘的故事,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与同学的友爱, 知道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热爱班集体, 才能使集体生活更温暖。
3.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互为资源。 不同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价值是要通过教学实现的, 教学方式的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只要给予一定的平台, 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能互为资源, 互相分享经验和成果。
三、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
1.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课程资源各不相同, 各具特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 努力发挥各地优势。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建构课程: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山山水水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例如教学《和秋天一起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寻找秋天的足迹, 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感受大自然的美;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利用校外公共资源, 如教学《平安回家》, 可以组织学生到马路上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
2. 教师要重视和家长等人员的沟通与合作。 《品德与生活》 课程涉及的一些主题活动在学校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家庭、需要父母的通力协作, 如中秋节、新年的欢度、暑假活动的安排;教师应及时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设计成主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源更新, 我们要善于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固有特性, 从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整合课程资源, 使资源的利用做到辅助得当、合理有效。 唯有如此, 品德与生活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真正成为有魅力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黄福生.有效开发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几种途径[J].新校园 (阅读) , 2015, 09:126.
3.用好资源 造福行业 篇三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朱宏任:
加大创新 丰富原料
纺织行业一定要做好化纤的开发和应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化纤工业进步显著,常规产品可以满足需求,高技术纤维得到快速发展,下一步要继续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提供更多适应个性化生产的纤维。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 贺燕丽:
向五大方向转型
目前,我国聚酯涤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行业开工率明显不足,整体效益大幅下滑,常规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环境容量和原油等资源供给已不能支持聚酯涤纶等行业的规模扩张,未来要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控制增长、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行业向质量、效益、品种、高技术和跨国5大方向深化调整、升级发展,促进高技术纤维、高差异化和功能性纤维、生物质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和回收再利用纤维5大品种的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 端小平:
资源再利用是重中之重
资源循环利用是化纤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资源限制以及环境压力给化纤产业链升级带来更大的挑战。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除了通过转移常规产能,主攻高新技术纤维等发展策略化解来自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外,还要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快速扩大以废旧纤维再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规模。
随着化纤工业原材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化纤行业的资源紧缺问题逐步凸显。面对行业资源压力,未来企业更需及时发展环境友好型创新原料,加快自身转型升级,以解决资源难题,化解行业发展瓶颈,走出一条既低碳节能又高效快速的发展之路。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等原料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化纤行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已内酰胺、人纤木浆及生物基纤维等资源,以提高原料的保障能力,缓解国内化纤主要原料短缺的矛盾。而这,也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主要化纤原料对苯二甲酸(PTA)、已内酰胺(CPL)国产化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产能快速增长,投资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极大地改变了化纤原料的市场供应。而随着煤化工及生物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样性的化纤原料来源也将会给化纤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变化。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围绕着包括原料在内的资源议题,行业内相关人士进行了各种探讨,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资源这一话题的新浪潮。
资源匮乏成发展瓶颈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崛起,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版图的核心,我国化纤产量更是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8%。但是,同快速发展的化纤业所不相匹配的却是行业所面临的资源压力。
不妨看一组数据:以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水平来看,在未来没有新的大规模油气资源发现的情况下,2043年左右,全球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天然气资源也仅能维持60年左右。由于森林资源匮乏,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和储备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5和1/8,速生林材基地还在建设中,以发展的基点估计,我国浆粕原料做到自给自足还是非常困难的。而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又普遍偏高,按每千克油当量GDP来算,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是中国的N倍之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万元GDP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而废水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4倍。
随着需求增速减缓、新增产能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新情况的出现,整个纺织行业都陷入到了由原料资源所带来的僵局当中,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等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变生物资源为行业能源
从长远来看,化纤中的合成纤维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降解性高的各种环境友好纤维,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化纤行业承担起了要缓解整个纺织行业对于棉花资源过分依赖的重担,研发生物基化学纤维等新型纤维也就成为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后的重大课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这样表示。
研发生物基化学纤维和环境友好纤维的重要性,得到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的赞同。他表示,现如今,化学纤维从生物基途径所取得原料的趋势在全球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都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走出资源困境、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重新走向繁荣的国家战略。同时,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市场在内、原料在外,工程化急需突破。而且,我国化学纤维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制约。因此,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据他介绍,现在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壳聚糖纤维、PDT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蛋白纤维等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与国际水平相当、产品和市场相对成熟的纤维品种。目前,聚乳酸纤维、PTT纤维、PBT纤维等纤维加工已经步入国际水平,应用市场相对较成熟;Lyocell纤维、PHBV与PLA共混纤维、海藻纤维等在婴童市场比较成熟,纤维生产也已经处于产业化突破关键阶段。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海藻等生物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下一步,行业、院校、企业还应携手合作,做保证环境友好型纤维发展的有力推手。”嘉兴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秦益民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这样说道。
资源再利用已成共识
众所周知,化纤生产的全过程会产生7%~12%的废料,其中纤维成丝过程中的废丝率在3%~5%左右。随着废丝、废料回收技术的进步,虽然不能100%避免废丝的产生,但是生产过程已经越来越强调零废料的生产理念。通常,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将短纤维、单丝、复合丝等转换成再生切片,比如奥地利Erema公司的COAX回收设备。
再看PET瓶再生切片的利用。现在PET瓶片技术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涤纶生产厂家所接受,如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利用这种资源创造了很好的企业产能和市场效益,创造了低成本条件下赋予纤维制品高附加值的典型经验。使用再生瓶片所生产的短纤维也已经被广泛地用在了梳理型非织造布、土工用产品、防水基材及绝缘材料等领域,涉及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化纤行业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离不开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合作。在彼此意见相投情况下的合作,不仅仅有助于双方的共赢,同时还能把行业的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化纤行业与日本帝人针对资源循环利用展开了合作,目前已有一定进展。他表示:“明年我们将在浙江绍兴开展投产废旧纺织品回收的相关新技术,产能将达到大约2.5万吨/年,这很可喜。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当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还不健全,在全行业努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国家可以看到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前景,在政策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
4.用好人才资源才是最大的效益 篇四
笔者以为,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把“以用为本”这个观念弄懂弄透,以至于人才发挥不了效应,所以就看不到人才的作用。
随着人才规划的逐步实施,各单位兴起了“人才热”。然而,由于观念转变不彻底,人才工作仍存在诸多误区。有的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热衷于引进人才,却对现有人才视而不见,“骑着骏马找良驹”;有的盲目引进人才,甚至把人才当招牌、做摆设,人才工作貌似热火朝天,实际上没有产生多少人才效应;有的“重引进、轻使用”,平台环境跟不上,导致“大材小用”,甚至闲置不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强国富民不仅要拥有第一资源,更要注重开发利用。人才本身具有理想抱负,渴望施展才能,期待成就事业。大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如果拥有人才,却没有人才施展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人才就无异于常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失去人才这个创业之本,事业发展的机遇就彻底丧失。
5.用好压岁钱作文200字 篇五
过年啦!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我连忙打开一看,啊!崭新的10张100元的压岁钱。我恭敬地对爸爸妈妈说:“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开学了!同学们又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学习,今天,茆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压岁钱。”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同学说:“用压岁钱买各种各样的食品吃”、有的同学说:“用压岁钱买好多好多的玩具”、还有的同学说:“用压岁钱买学习资料”。最后,我对同学们说:“我要把压岁钱交给老师,捐给僻远山区和地震灾区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安心和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都听到我的发言,都热烈的`鼓掌,老师也高兴的笑了。
6.用好压岁钱作文400字 篇六
可是,当你收到这笔压岁钱的时候,大家是否想过这笔钱应该怎样花?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对我说:“我第一时间就会去买玩具,接着就去买零食,然后……”当然,这钱只要在你的手上,爱怎样花就怎样花。但是,当你想到山区中贫困孩子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想法呢?在寒冬腊月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省吃俭用才能维持生活,甚至连上学的机会也没有。而自己呢,生活却没有忧愁,却大手大脚地乱话钱。这两个鲜明的例子对比起来,难道你不觉得有些懊悔吗?
我们作为学生,不能攀比穿吃,要珍惜别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因此,我们可以把一部分压岁钱捐到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孩子;也可以用这些钱来买自己喜欢和有益的书刊阅读;还可以把钱存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还可以……
7.用好水资源作文 篇七
如何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以成语“津津有味”的教学为例, 先要求学生注音, 读准“津津 (jīnjīn) ”, 进而让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最后造句应用。学生在启发下可造出句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火腿肠”、“小狗津津有味地啃着骨头”再启发, 进而又造出了“我津津有味地读小说”、“我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把课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思路由己及人, 由人及物, 又由具体到抽象, 思维达到了活跃, 于是就懂得了造句要通顺, 要有意义, 要有创意、有文采。这就是不局限于“教教材”, 而是使用教材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的做法了。
如何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第一, 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 结合学情, 独立分析、处理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选择教法等。笔者曾参加了市级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大赛, 比赛要求在只提供文本的前提下, 两个半小时内完成《项脊轩志》的教案设计。我们知道,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能够“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 而我的学生多是来自农村, 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较弱。据此, 我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要求:知识目标方面, 是学习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思想情感上, 让学生去真切地体味作者借“轩”之兴废表达出的对家人的真挚怀念及家境衰落的无限哀痛之情;写作方法上, 让学生懂得选取生活细节、平凡场景, 托物寄情;教学方法则采取读议结合的方法, 反复朗读, 体味感情,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案, 各个环节均不拘泥于教学用书, 包括文章层次的划分、板书设计, 都是我自己的, 再加上书写规范, 格式完整等, 终在比赛中获总分第一。
第二, 教师应创造性地处理课文, 找准学生理解课文的切入点。如小说《项链》的情节极具特色, 对表现小说人物及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不过, 这些内容学生在预习时参照资料就很容易得到理解。鉴于此, 我把教学侧重点作了调整, 在教学中迅速切入, 紧扣“人生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 也可以成全你”的议论, 提出问题:丢失项链这件事到底是败坏了玛蒂尔德还是成全了玛蒂尔德呢?问题一出, 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对小说人物及主题进行了深层探索。很快, 学生从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中, 看到了玛蒂尔德的变化。进而我又提出了新问题:假如马蒂尔德找回了项链, 结果会怎样?在争论中, 学生们很快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意外”使玛蒂尔德从幻想世界走入现实世界, 安于贫穷生活, 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个性坚强的女性, 可见项链的丢失不是败坏了她, 而是拯救了她。
第三,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尊重事实之上应有打破成见、不落窠臼的胆识和勇气, 要敢于质疑, 不盲从, 不人云亦云。关于文章的内容, 与其断下结论, 不如把材料教给学生自己, 启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得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如对《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与概括, 资料书都总结为:“这是一个贪慕虚荣, 追求奢华生活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对此, 我做了一点思维上的点拨:贪慕虚荣, 追求奢华不独法国有, 美国有, 中国也有;不独过去有, 现在有, 将来也会有;不独资产阶级有, 无产阶级也会有。请做出自己的思考。借此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们很快便形成了新的想法和不同于教学参考书的个性化的结论。
第四, 板书设计是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又一体现, 要力求新颖, 富有创意。恰当的板书设计有助于教材内容的科学系统化、直观形象化、条理简明化。一位教师为莫泊桑的小说《守财奴》设计的板书是一枚方孔钱, 上端写“守财奴”, 右边是“把持家私, 贪婪冷酷”, 左侧是“其人将死, 绝情绝义”, 方孔中写“葛朗台”, 这样的版书新颖而切题,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巧设板书, 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板书的辅助教学作用, 同时还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感受。
吕叔湘先生说:“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 他是会随机应变的, 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有常法, 教无定法, 但教应得法。语文是最不受约束、最生动活泼而又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 为了把这门课教活, 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自信, 发掘潜力,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秦训刚, 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8.用好教材资源 提高复习效率 篇八
一、整合教材,设置“题组”,提高复习效率
整合教材中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的内涵、外延,解答问题时常用的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以教材中典型的例题、习题为“母题”,结合考点、课标和现实问题需求,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改编成新颖、富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举一反三,升華教材功能。
二、分析考题,联系教材,引导使用好教材
多年来,一些教师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抛开课本,运用大量的复习资料进行训练,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工作,使学生在“题海”中钻来钻去,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有许多中考题是植根于现行教材,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的生长点;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定理的证明作为中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中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中考题,而一些压轴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我认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都是通过筛选的题目的精华,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它们的解题方法和结论本身都具有广泛迁移的可能。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中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目来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我们应联系课本典型例题的研究,深入分析中考数学试题,从中查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对于引导学生用好、用活教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中的习题及例题与近年来中考题的相关性的分析与比对,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结合课本进行复习,从而能引导学生使用好教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依托教材,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因此,总复习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化归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数学建模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中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依托教材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和归纳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中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数学试题千变万化,但核心知识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从教材中典型的例题、习题入手,挖掘其内涵,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引申,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设计递进式问题,转变教师的“多讲”为学生的“多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联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让相关、相似知识的规律性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引申、挖掘其蕴涵的深层潜力,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法”,融会贯通,这样学生才会得心应手,达到“解一题,带一串,通一类”的理想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9.强化目标意识 用好语文课程资源 篇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6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织、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不少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大多通过教参或简单的阅读选定教学资源,其内容大多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不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探索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课程资源,利用好课程资源,恰当制定教学目标,适度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直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强化目标意识
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声、色、图、影像一应俱全,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用得方便,课堂丰富热闹,学生也很喜欢。但是,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使用网络资源,课堂上生搬硬套地网络课件、教案,往往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往往也是教师没有在课前形成教学目标意识导致的。教师应当在深入研究课标、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达成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享受学有所得的乐趣。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踏歌”一词的含义如下。
1.教学片段一
师:踏歌是什么意思?
生:踏歌就是人们一边用脚踏地打节拍,一边哼着曲子,是送别最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
师:踏歌是一种什么情景?请看动画片。(播放动画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2.教学片段二
师:踏歌是什么意思?
生:踏歌是古人送别好朋友的一种礼节。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礼节呢?
(师表演踏歌——一边用脚踏地打节拍缓步向前走,一边哼着送别的曲子,挥手送别……)
(生模仿教师作踏歌送别)
教学片段一利用网络资源《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视频辅助教学,动画视频唯美、生动,但是“踏歌”部分仅仅是动画片中很短的一段,教学针对性不强。而教学片段二通过教师的踏歌表演,学生们理解了踏歌的意思,在模仿表演中调动了各种感官,感受到了送别的氛围,体会诗中蕴涵的与友人送别时的深厚情谊。这样教学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理解关键词,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在“过教案”,这样的课堂无视学生的生活积淀和知识储备,往往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联系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是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下面是古诗《秋思》的教学片段。
1.教学片段一
师:诗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生1:藏在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句中。
生2:也藏在“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中。
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秋风萧瑟,游子思家。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诗人总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说完,让我们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2.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小诗):“妈妈,天上的云真自由。我想变成一朵云,飘回童年的故乡。妈妈,门前的桂花开得真热闹。我想变成一缕风,吹来故乡的花香。……”朗读这首小诗你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1:我体会到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童年的感情。
生2:作者羡慕云的自由,想回到童年、回到故乡。门前花开,作者却只思念故乡的花香。
师:云、桂花让作者触景生情,眼前的景物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这首诗中,又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你从哪里看出了诗人思乡、思亲?
生3: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诗人想起了温暖的家乡。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总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说完,千言无语说不完思乡之情,可见诗人十分思乡、思亲。
教学片段一通过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而片段二通过一首现代小诗,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触景会生情,诗文中借景可抒情。教师让学生寻找《秋思》中“是什么令诗人触景生情”,“从哪儿看出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这种导学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知道了诗人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教学是人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预测和预期是必要的。但是课堂是活的,即使教学活动设计得再详尽、再完美,课程教学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生成,这就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创造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第二册《春风吹》时,在感悟朗读、体会诗歌意境的美好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环节一:让学生模仿创作,体验诗人的快乐。
(课件出示)
春风吹,春风吹,
春风轻轻地吹……
吹绿了(柳芽),
吹红了(小朋友的脸颊),
吹来了(青蛙呱呱呱),
吹醒了(迎春花笑哈哈),
……
春风吹,春风吹,
吹得大地(遍开花)。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仅会仿写诗歌,而且还自觉地用韵,为了一两处的押韵问题积极交流讨论。学生们踊跃出主意修正,写出来的句子越来越通顺、押韵,并且能够围绕中心句来写。趁着学生诗兴大发之时,笔者继续对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2.环节二:引导学生经历由诗而文,发挥想象将内容有序说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田野里, ;草地上, ;果园里, ; , 。……好一个 的春天。”)
生1: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热闹地开;草地上,野花遍地惹人爱;果园里,桃花满枝蜜蜂忙;小河里,河水清亮鱼儿欢;菜园里,生菜朵朵像笑脸。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句子很美,还像诗一样押韵,读起来像诗一样美。你能将每种观察到的景物说具体些吗?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在干什么?将你的感受也说一说。
生2:田野里,禾苗绿油油随风摆,像在欢快地跳舞;草地上,小草刚从地里钻出来,细细的像针;果园里,梨花满树,雪白一片,像片片云彩;小河里,青蛙正举行演唱会呢,蛙声连连……好一个热闹的春天。
……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述说。但这样固定的、填空式的模式往往会制约学生们的思维,教学的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放开来说,让学生们体验倾吐的快乐。
3.环节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内容说生动、具体。
师:春天来了。桃花开了,一位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是这样写桃花的。
(课件出示:“春天,这里的桃花盛开了,粉的如霞,白的像雪。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半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桃花挨挨挤挤的,开满枝头,连长叶子的地方也没舍得多留一点儿。这时,在桃林里慢慢地赏花,那就别有一番情趣了。闻着那扑面而来的阵阵桃花清香,你会觉得神清气爽。伸手抚摸一朵桃花,那娇嫩的花瓣,仿佛带着露珠的笑容,一股美好的感觉迅速填满你的心胸。那热闹开放,披着粉红、雪白纱衣的桃花,以及林中欢唱飞跃的鸟儿,让你感到仿佛走进了画卷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在天上人间呢?”)
师:小作者将桃花写得这么美、这么生动形象,是抓住了什么来描写?
生1:抓住了桃花的姿态、颜色、气味来描写。
生2:还写了观赏时的感受。
师:小朋友,你观察了哪些景物?拿起你的笔,将你在春天里的发现也具体生动地写下来,写出你眼中美好的春天吧!
此环节的设计以桃花为例,让学生明白具体描写,可以从姿态、颜色、花瓣、气味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来写。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才能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表达,就能使写话成为一种倾述的需要。
语文课程资源复杂多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目标意识,灵活分析教学活动的任务和预定目标,以及使用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用好课本资源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篇十
一、走进教材,关注四基
先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进行“议一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虽然学生稍加思考不难得出结论,但是存在知道结论说不清理由的弊端.我在教学时以题一的形式出示.
题一:已知如图1,∠DBC为△ABC的外角,试猜测∠DBC与∠A、∠ACB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一训练,不仅掌握和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结论,而且解题规范性、思维的条理性明显提高,为强化四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变式训练,强化思维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会用教材教,而且要会用活教材举一反三,提高教学实效性.我贴近教材启发学生关注四基后,又引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题二,探究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题二:已知如图1,∠E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猜测∠A与∠EDC+∠ECD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二探究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和与它们不相邻一个内角的差等于180°.这样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从而强化四基.
三、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布鲁纳曾经说过:“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学生会了的东西不等于会用,只有会用才能提升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做训练题三,以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题三:(1)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2)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
学生通过题三的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我们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除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是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从何而来?能力、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形成.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又引导学生做拓展性练习(题四).
题四: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学生通过题四的训练不仅巩固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数学的能力,而且提升了数学素养.
上面四道题表面上看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反复变式训练.但是它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它是一个螺旋上升启迪思维、强化四基的过程.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用好课本资源,对课本资源进行延托,使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依标靠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数学教学效率.endprint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初中数学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现行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它却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非常吻合.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内容不多,三分钟就可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但稍作思索,我觉得大有文章可做.
一、走进教材,关注四基
先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进行“议一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虽然学生稍加思考不难得出结论,但是存在知道结论说不清理由的弊端.我在教学时以题一的形式出示.
题一:已知如图1,∠DBC为△ABC的外角,试猜测∠DBC与∠A、∠ACB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一训练,不仅掌握和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结论,而且解题规范性、思维的条理性明显提高,为强化四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变式训练,强化思维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会用教材教,而且要会用活教材举一反三,提高教学实效性.我贴近教材启发学生关注四基后,又引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题二,探究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题二:已知如图1,∠E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猜测∠A与∠EDC+∠ECD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二探究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和与它们不相邻一个内角的差等于180°.这样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从而强化四基.
三、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布鲁纳曾经说过:“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学生会了的东西不等于会用,只有会用才能提升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做训练题三,以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题三:(1)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2)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
学生通过题三的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我们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除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是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从何而来?能力、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形成.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又引导学生做拓展性练习(题四).
题四: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学生通过题四的训练不仅巩固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数学的能力,而且提升了数学素养.
上面四道题表面上看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反复变式训练.但是它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它是一个螺旋上升启迪思维、强化四基的过程.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用好课本资源,对课本资源进行延托,使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依标靠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数学教学效率.endprint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初中数学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现行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它却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非常吻合.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内容不多,三分钟就可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但稍作思索,我觉得大有文章可做.
一、走进教材,关注四基
先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进行“议一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虽然学生稍加思考不难得出结论,但是存在知道结论说不清理由的弊端.我在教学时以题一的形式出示.
题一:已知如图1,∠DBC为△ABC的外角,试猜测∠DBC与∠A、∠ACB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一训练,不仅掌握和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结论,而且解题规范性、思维的条理性明显提高,为强化四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变式训练,强化思维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会用教材教,而且要会用活教材举一反三,提高教学实效性.我贴近教材启发学生关注四基后,又引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题二,探究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题二:已知如图1,∠E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猜测∠A与∠EDC+∠ECD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题二探究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和与它们不相邻一个内角的差等于180°.这样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从而强化四基.
三、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布鲁纳曾经说过:“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学生会了的东西不等于会用,只有会用才能提升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做训练题三,以现学现用,提升能力.
题三:(1)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2)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
学生通过题三的训练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我们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除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是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从何而来?能力、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形成.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又引导学生做拓展性练习(题四).
题四: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学生通过题四的训练不仅巩固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数学的能力,而且提升了数学素养.
11.用好IPv6 海量资源任你挑选 篇十一
IPv6,简单讲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工作任务组设计的用来替代IPv4的。我们目前使用的IPv4是第二代互联网技术,最大的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IP地址已于3年前分配完毕。我国截止2010年6月,IPv4地址数量达到2.5亿,落后于4.2亿网民的需求。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而IPv6单从数量级上来说,其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个。在地址资源限制和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刺激下,于是乎IPv6便横空出世了。
电脑如何使用IPv6
看完介绍,感觉IPv6确实挺神奇的样子,那到底如何使用呢?目前IPv6主要是在全国部分高校和少数地区进行试点,并没有全面铺开商用。你所在的地区如果不是IPv6试点区,很遗憾,你还得再等等。如果你电脑运行的是微软的Win7或者Win8系统,接入IPv6非常方便,在本地连接属性中勾选“Internet协议版本6”(如图1)后,会自动分配给你IPv6地址,就可以享受IPv6了。苹果公司的OS X系统也是自动配置好了IPv6,接好网络就能使用。如果是运行Windows XP系统,有一点工作需要做,也不是很麻烦。只要在开始菜单中打开cmd命令,然后输入“ipv6 install”回车后等待出现成功的提示即可使用了。
IPv6的优势何在
吹嘘了那么久,那些神马天文级别的IPv6地址数量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普通的用户来讲都是浮云,我们也不愿意去关心那些,我们关注的是能否给我们带来实质的便利。下面着重介绍一下IPv6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下载速度大幅提升,在校园网内的话,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受学校分配的小水管带宽的限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分配给我们每人的带宽上下行均是3Mbps,理论下载速度是384KB/s,下载一个1G左右的文件或者电影就需要1个小时左右,就没有下载电影的欲望,不仅浪费电,还浪费时间。而通过IPv6网站下载的话,下载速度竟然高达33.5MB/s(如图2),是IPv4下载速度的90倍,以此速度下载1G左右的文件或者电影,只需30s左右,不仅节省了时间,那种下载的快感也是难以言表的。可以说只要硬盘给力,下载多大的资源都不成问题。另外,据笔者所知,目前高校试点的IPv6都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的,不仅能够享受飞速的下载,还能节省不少上网费,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要谈的便是资源问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速下载固然给力,没有东西下载或者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源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放心,你的担心绝对是多余的。经过几年的试点发展,目前IPv6不仅支持常用的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看网络电视和BT/PT下载更是不在话下(如图3),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海量资源。CCTV频道和大部分卫视频道均可以通过接入IPv6观看,BT/PT下载站在各大高校层出不穷,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大学的六维空间(如图4)、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人BT、北京交通大学的晨光BT等。资源更新非常快,内容涵盖电影、电视、软件、音乐、动漫、资料等,通过注册账号,你便可以获得丰富的共享资源了,不过这些网站均有上传刺激机制,总是下载而不分享是行不通的。
IPv6必备工具
在IPv6的BT/PT下载站获得的种子文件用传统的迅雷或者QQ旋风等下载工具是行不通的,它有自己专门的下载工具——uTorrent。软件安装包非常小巧,不足2M,功能却非常强大,除了下载资源特别方便以外,还可以将你电脑里的资源做成BT种子,然后发布在相关下载站供别人下载(如图5),为自己增加积分,以便下载更多的东西。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另外一个是堪称大学生自己的播放器《6播》(如图6),全面支持IPv6的在线播放器。通过它可以在线欣赏许多热门的高清电影电视或者综艺节目,同时它还支持直接打开BT种子进行在线播放,边看边下载。依托强大的IPv6通道,播放非常流畅,还能智能匹配字幕文件,没字幕的电影都不用自己去搜索字幕了。
最后一个同样很实用,跟《6播》名字很相似,叫做《6快播》。此快播非彼快播,这个《6快播》与其说它是一个软件,倒不如说是一个通过设置VPN代理用IPv6上IPv4网站的工具,安装好以后登陆OpenVPN GUI就是一个导航界面(如图7)。有了它,学生党在免费的IPv6网络中照样可以浏览IPv4的网页,完全可以抛弃学校的按流量计费或者包月的网络,既省钱又保证了上网速度。
外网接入IPv6
假如你所在的地区既不是高校,也不是运营商的试点区域,你很想体验IPv6丰富的资源而又不想等待,通过IPv4网络来访问IPv6的专有资源,这也不是不可以,只需一个代理软件《六飞go6版》就足矣。下载好软件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享受新鲜的IPv6网络了,经测试,登陆百度IPv6版、品知人大这些网站都没问题(如图8),不过速度不是很理想,仅可以供尝鲜试用。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隧道接入技术,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不想这样通过复杂的过程来体验效果并不是很好的IPv6的话,也不用太着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都在积极准备,北京联通的IP城域网和广州联通已经率先接入全球IPv6,武汉市和福建省部分地区的接入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不久的将来,IPv6肯定会来到你我的身边。不知道看完本文的朋友,你是否对IPv6有了些许期待!
【用好水资源作文】推荐阅读:
节约水资源研究报告作文11-13
世界水日作文800字:保护水资源09-07
七年级作文保护水资源说明文07-03
珍惜水资源征文: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10-19
中国水资源形势10-29
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06-09
中国水资源现状论文06-17
节约水资源班会课件07-16
水资源工程验收报告07-24
美国的水资源管理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