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2024-06-08

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篇一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成长,6月17日下午,瓢里小学以“关爱教师,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师黄一侦主讲,她介绍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调节情绪从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开始,总结目前学校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及分析具体原因并给出调整方法。黄老师还分析了如何与同事、学生、家长、领导真诚相待,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讲座中结合在教学中具体的案例或故事进行生动的讲解剖析,与教师产生强烈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教师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老师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做快乐的自己,做快乐的老师,做快乐的教育。

2.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篇二

一、孤儿学校学生特点

孤儿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孤儿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或事实上无人供养的孩子。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基础较差, 管理难度大, 任务重;第二, 由于孤儿学生, 从小失去父母, 失去家庭, 他们有孤独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应付、自私心理等, 他们鉴别能力差, 思想波动大,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大, 任务重;第三, 由于孤儿学生的上述心理, 使他们养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行为习惯不好, 经常会出现说谎、拿别人的东西、打架、破坏公物、私自离校等不良行为, 管理难度大, 责任大;第四, 学生面对困难困惑重重, 浮躁不安;第五, 孤儿学生价值取向多元, 追求安逸生活, 但依赖思想严重;第六, 过于沉迷网络, 许多学生沉迷网络, 因此荒废学业;第七, 由于失去家庭, 使他们追求现实, 功利性增强。

二、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存在的问题

1、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上主要

问题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工作缺乏主动性, 没有自己的工作思路, 学校和科里布置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工作中不思考, 缺乏方式方法, 事倍功半。

2、工作强度大, 工作范围界定不

清。不同的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量也有不同。按理说, 生活辅导教师只负责学生思想、生活管理工作, 可在现实工作中,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成了事事都要关心的“父母”。

3、工作时间的不规律, 使生活心

理辅导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孤儿学校工作特点, 一天24小时老师陪伴学生, 尤其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在学生上课的早晨、晚上、夜间及双休日、节假日、法定假日, 他们常年在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 使他们的精神和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多数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孤儿学生品德心理素质发展的

整体水平与国家对中小学生、高中、职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差距, 孤儿学生道德理想价值追求明显呈现多元化、实用化、功力化的势态, 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与冲突, 新的形势给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如何做好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

1、明确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

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目的,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探索工作思路, 做好学生工作。

2、生活心理辅导教师自身练好“内功”

要做好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辅导教师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自身素质, 树立辅导教师的权威。

3、学校根据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

工作量, 积极增加编制, 增加人员,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也要加强锻炼身体, 以饱满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迎接新的工作任务。

4、大胆管理学生, 同时注意工作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孤儿的不断增加, 孤儿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 尤其是孤儿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 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 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少年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所以孤儿学校的生活心理辅导教师更要练好“内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工作:

应经常利用思想品德课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坚持公开场合多表扬、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 要下功夫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关心照顾, 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实践证明, 这样做教育效果更明显。

四、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工作成效

1、作为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

师,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 必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德育观;树立宽广的服务观,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坚定信心, 以正确思想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 适应现在社会新形势下孤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

2、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多方面的

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 知识量成倍增长, 知识淘汰速度加快, 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生活心理辅导教师, 更应该有超前意识, 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 对心理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 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生活心理辅导教师。

3、总结经验, 反思教育, 讲究工

作方法、管理艺术, 开创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总结经验, 注重向他人学习,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关注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试成绩, 发展新党员, 学生干部的调整, 评优评先、考级和就业等,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 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全身心投入, 用真爱关心学生,

用真心打动学生。我们的工作主体是孤儿学生, 是做人的工作, 我们要树立一切为孤儿服务的思想, 用教师的高尚情操感召学生, 以教师的满腔热忱关爱学生, 主动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 深入到学生的宿舍和班级, 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做工作,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5、通过各种渠道, 加强辅导教师

工作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辅导、寝室文化节等活动, 使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3.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篇三

〔关键词〕从业要求;服务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07-04

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缘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角色意识的确立是否全面、合理,决定着心理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要求。

一、关于学校心理教师角色的看法

学校心理学最初直接诞生于特殊教育的需要。20世纪中期,美国开始陆续成立了特殊学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的儿童才需要就读这类学校。”这时学校心理教师作为“儿童分类者”就产生了。因为早期学校心理学的工作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对他们进行分类后建议进入不同的学校,所以学校心理教师也被称为“测验者”。之后,学校心理教师又开始扮演“儿童救助者”的角色,这一角色通过补救教学、行为矫正、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辅导等功能对个别儿童或群体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干预。直到目前,我国学者徐光兴认为学校心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和魏运华根据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认为学校心理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扮演四种角色。首先,学校心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被称为学校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其次,学校心理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因此被称为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再次,学校心理教师的另一重要工作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最后,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一些学生要进入社会,如何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这时,学校心理教师就成了职业辅导教师了。

二、从学校心理教师的从业要求看其角色

学校心理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教育与训练并获得相应资格,他们能运用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解决儿童、家长、教师和某些群体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学校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为例,1946年7月,美国心理学会(APA)第54届年会就计划把学校心理学列为其分支。开始进行人员培训、证书发放等工作,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确定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目前,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并称为四大职业心理学。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学校心理教师为获取资格而接受的专业教育与训练有三个起码的要求:(1)受教育者必须已获得教师证书,或其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2)至少有5年的教学经验;(3)提供学校心理学课程教育的大学必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第一,对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对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和变态心理学的了解。第三,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全面了解。(2)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第一,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良好的共情能力。第四,较强的分析诊断能力。第五,组织团体辅导与心理训练的能力。(3)高水平的自我意识。第一,自我觉察的能力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第二,深刻、细腻的自我体验,善于体会自己情绪、情感方面的变化。第三,高水平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4)其他条件。第一,要对来访者负责。第二,要了解辅导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并严格遵守。

在我国,目前学校心理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一线的接受过一定的心理学课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但是,近几年某些高校也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的“心理学”等本科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我国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三、从学校心理教师的服务范围看其角色

作为学校心理教师,要对很多领域有所了解,包括儿童发展、行为管理技术、社会技能训练、特殊教育、危机干预等。他们的工作领域更是涉及学习障碍、情绪和行为混乱、孤独症、智力障碍、发展迟滞、入学前评估等。借鉴国外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校心理老师的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一般都与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联系在一起,是指通过心理咨询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具体有:(1)帮助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2)帮助其他人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因素。(3)帮助学生解决备种社交问题,包括如何与其他学生、家长和教师交往。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那些“问题”青少年和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许多家长、教师一直有这样的误解——学校心理咨询只是用于咨询学生的,而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学校心理学家指出,家长、教师也是学校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不仅如此,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还需要教师、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进行测量和评估

学校心理教师的另一项工作是进行测量和评估。心理测量是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的测定。心理评估是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等多种手段,围绕解决某问题对学生心理所作的综合评定。在这里其实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的过程。在学校中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范围包括:(1)测量学生的学科技能、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潜能。(2)学生的情绪发展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态。(3)评估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4)评估学生的社交技巧以及是否存在行为问题。(5)学生的学习环境。

3. 进行干预

学校心理教师进行的干预工作是指采用行为矫正、谈话等方法,帮助学生、家长、教师解决学校教育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帮助解决那些干扰学校生活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家庭问题。(2)帮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解决适应困难和学习上的有关问题。(3)为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提供相应的训练。(4)帮助学生解决其行为障碍,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5)帮助家庭和学校解决一些突然发生的危机,例如死亡、疾病和社区性灾难。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校心理学家通常采用咨询、社会技巧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

4.预防

这里的预防主要指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这在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转折期尤为重要。预防的工作范围主要有:(1)及早识别出可能在学校中经历失败的学生,并为之制定计划。(2)培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校人际交往中的包容心、理解力。(3)使家长、教师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以创立健康的学校环境。(4)帮助学校工作人员,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5)创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5.教育指导

学校心理教师都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培训,因此他们能够在教育上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包括:(1)教与学的策略。(2)课堂管理技术。(3)才能出众或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学生的教育。(4)判断哪些是有效的学习和行为管理计划,并付之于实践。

6.教育科研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从事任何研究工作都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但一线教师在科研方面所受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科研引导,对教育科研无所适从。而经过专业培训的学校心理教师正是教育科研的专家,有能力组织培养研修,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指导具体还可以包括:(1)推荐并实施一定的研究计划和策略。(2)从教育科研结果中概括出有关学习以及行为方面的新知识。(3)评估某项计划或干预的效果。(4)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等)的培训。

7. 辅助行政管理

外国学者亨特和兰波特(Hunter和Lambert)曾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19种角色功能,其中一种是辅助学校领导进行管理的功能。这一角色主要是从教师的工作动机出发,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学校心理教师还通过向校外的专业组织为学校争取一定的权利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1)筹措资金以改善校内资源。(2)参与教育革新。(3)社区服务。(4)介入立法。

8.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指对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加以适当指导。这在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这是由于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而在我国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校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升学状况而不是就业情况,似乎“职业指导”在学校中并不十分需要。其实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在教育改革逐步展开的今天,人们已经清晰意识到全面发展的必要,指导学生根据能力、性格等个人情况进行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探析

1.学校心理教师要做到真诚、接纳、尊重所有学生,成为学生的真诚对话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接纳所有的学生。其中不乏有学生可能因性格内向、心情不佳、不愿暴露自己的隐私甚至只是因害怕和恐惧而保持沉默,这时,教师应当做到真诚、理解、尊重他们,给他们以最多的同感、关心和爱护。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控制者,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活动,首先应该从教师独自进行向师生平等对话过渡。教师应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享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权利,享有并运用与教师进行对话和讨论的权利,这也是学生生命成长与个人自尊的一部分。有了平等对话,才可能有真正自由、民主、促进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充满创造力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也才可能有效果可言。

2.学校心理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活动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因而就显得格外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安全感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因此,创设生动、安全的活动氛围便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关键。教师要精心创设与辅导内容相吻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学习、感悟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开放、安全、发展的生态系统。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内容创设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活动环境设计和布置要尽可能做到优美宜人,让学生身处其中感到心情舒畅和心理安全;另一方面,教师组织活动时要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态度自然,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愉悦振奋的情绪,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教师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自省自查、行为训练等方法,促使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通过自我调节系统的改善来促进其整体适应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活动内容对接,了解活动内容所表达的本来含义,了解间接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的内容相整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师生双方以活动内容和情境为中介,在融洽、安全的气氛中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认同。师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在操作活动中师生的生命的体验得以丰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3.学校心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学校心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教师要建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发挥其潜能。所谓新型的人际关系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真诚和接纳,其二是师生在共同操作、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尊重,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能使教师和学生一进入活动便充满热情,放开胆量,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学校心理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里话才会向教师倾诉,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种关系和氛围促使师生双方共同面对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以一种极为主动的状态和健康的心态,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中实现活动目标。在这样充满了民主平等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欣赏、相互悦纳的活动中,活动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人格得以日臻完善。

4.学校心理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心理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做到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去,而且还要能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用林崇德教授的话说,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心理教师更是如此。

不但如此,心理教师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功能,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调节自我上下功夫。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内在积极性都应该为教师的活动所用。教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且要把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联系起来,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要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获得深刻的感悟,然后进行内化,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思维发展和人格建树都在这种充满智慧力量和人格精神的活动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淡化形式,注重实效,促进感悟,这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提升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稿件编号:091014001 )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孙健敏.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心理学动态,1994,2(2):59.

[3]郑日昌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考书[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4]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林崇德,辛涛,邹弘.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吴增强,沈文菲主编.班级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9]李伟健主编.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510006,电邮:yshengmei@126.com)

4.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篇四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德育科的要求,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我校将积极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2.本校参加培训教师分组讨论 3.个别辅导

五、培训流程:

(一)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二)骨干教师讲座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讲座的安排、布置,由政教处负债。

(三)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四)开设”心育”课

我们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上好心理活动课,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校准备利用“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以及电话专线、“心育知识专栏”、校广播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烦恼、困惑、焦虑。

(六)培训后跟踪

首先进行培训后评估、提供培训评估报告,并提交讲师建议。制定跟踪计划,促进成果转换。

永昌县第三中学

5.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篇五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转换

骏景中学

方莹

心理咨询过程中,第一阶段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指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信赖、充分理解、彼此坦诚的特定人际关系,它是有效咨询的前提。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咨询关系需要咨询者和当事人的共同努力,但咨询者在其中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教师往往不是专职的,而是由有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兼任,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违反了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之中的一条:辅导人员不应与当事人形成双重关系,不应与当事人进行专业关系以外的交往。但是,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还不成熟,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等客观原因,使这一矛盾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当中,咨询者往往是一人分饰两角,既是咨询者又是当事人的学科教师,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往往会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作为专职的咨询者,他是在接受个案咨询时才与当事人有接触,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两者是陌生人,当事人对咨询者好无了解,而咨询者可以依靠自己专业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但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当事人在与咨询者建立咨询关系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师生关系,当事人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或了解咨询者,这个时候,当事人对咨询者日常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阻碍良好咨询关系建立,例如,当事人感到学习有压力,而咨询者在教学上是有名的严师,这个时候,如果咨询者要为当事人作咨询,当事人潜意识当中会比较抗拒,那么咨询关系的建立必然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确立,例如:如果咨询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当事人感到是言而有信的,那么当事人就比较容易信赖咨询者,从而有助于良好咨询关系的确立。

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矛盾中的有利因素调动起来,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呢?的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同时也作为我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之一,在我教学和咨询工作同时开展的这一年当中,我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自身形象的定位,并加以设计

提起政治老师,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有一个形象的标识——刻板、严肃、沉闷;而当提起心理咨询者,人们却是看到了一位温柔、充满希望、让人亲近的天使。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政治老师与心理咨询者之间截然不同的形象。这个时候,我就意识到,在学生面前,必须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特有的教师形象,所以,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的教师形象有了明确的定位——有知识、有活力、有爱心、有气度的“四有”新教师。有了明确的定位以后,我在我的日常行为,教学过程当中都十分注意确立这一形象。在课堂上,我用生动,丰富的语言、例子演绎了课本枯燥的内容,会用语文、历史、物理、化学、数学等其他科知识解说政治知识,成为了学生心目中一位“有料”的教师,这为我在咨询中建立良好的个帮助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相信我有能力帮助他们学得好,就会进一步延伸到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其他问题。

有爱心,让孩子们从我身上感到温暖和安全;有活力,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缩短了“代沟”,让孩子们觉得和我是“有话可说”的;有气度,让学生感到我是对事不对人,因为每次他们犯错以后,我和他们又像以前一样,不会因为他们的错误而看不起他们,或者是嫌弃他们,这样,孩子们才有勇气在我面前暴露他们的缺点或者曾经犯过的错误,受过的伤害。在课后,我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尽管有时候只是在走廊上的一种问候,一句寒暄,或者是在厕所轮候时的几句调侃,谈谈明星,说说流行歌曲,聊聊电子游戏等等,虽然不是很深入的交谈,但是足以让我了解他们的喜好,他们当时的心情,这些我都会默默的记在心上,在有需要建立咨询关系时,这些可都是有用的材料。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一向是嘻嘻哈哈的,那天,他还是那样打闹着,还是到处欺负同学,但是我发现他的笑容,他的眼神和平常不一样,我走过去,轻轻地问他:“怎么了?今天心情不好?”,就在那一瞬间,他惊讶地问到:“老师,你怎么能够看出来?”后来,他告诉我,中午向一个女孩子示爱,遭到拒绝了,就这样,我给他进行了咨询。我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他当时的心情,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极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就是因为有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这就是兼职咨询者一个优势。

二、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兼职咨询者的第二个优势:与当事人有相近的生活环境。兼职咨询者与当事人都是处于同一个校园,对于学校都规章制度,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进程,活动开展等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只要把眼睛擦亮一点,积极的推理、思考,对于在短时间内取得当事人信任有很大帮助。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当时是空堂,上厕所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初三的女生躲在厕所哭,我打量了一下她,我大概估计到问题是出在她的头发上了,因为那天早上学校领导在校门口检查仪容仪表,女孩子留长头发的必须全部扎起来,否则要照相,把违规的样子拍摄下来,贴在公告栏。那个女孩子的头发不长不短的,应该是扎不起来的那种,也是违规的范围,以我们学校的规定,她的遭遇是可想而知的。我走过去,把她的头发夹到她的耳朵后面,她抬起头,望了我一眼,我对她说:“早上忘记带夹子了?”这时候她哭得更加厉害,据我所知,她是重点班的学生,所以我推测,她不是故意违规的,从她的反应,我知道我猜对了,我接着说:“初三学习很紧张吧?有压力的时候,生活上的细节没注意到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她不再沉默,她认为他们班主任针对她,因为她是从普通班调进重点班的,她一直都知道班主任看不起她,她为了不耽误学业,就一直忍着,直到因为头发被赶出教室这件事,她终于忍无可忍,她怨恨,苦恼同时害怕耽误学习。在这次咨询关系建立当中,我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够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我校的规章制度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找到了切入点,找到了打开那位女生心灵的钥匙。

三、坚守保密原则

尊重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和私隐,是专职咨询者与兼职咨询者都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我觉得,作为一个学校兼职心理咨询者来讲,坚守保密原则,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必要条件。我在晚上或者周末,会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在QQ上面,我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可以向我倾诉,同时也不需要让我知道他们是哪个班的,是谁。所以他们在QQ上,会畅所欲言,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某个老师的不满,对学校某些制度的不满,对社会的哪些东西感到迷惑,感到向往,甚至他们的“爱情”问题,我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也掌握了很多的“情报”,这个时候,如果我处理不好的话,我的威信,学生对我的信任都会毁于一旦。我

会通过QQ,给他们分析问题,尽可能改变他们一些认知的偏差,澄清他们的一些迷惑,尽我所能给他们一些指导,我不会轻易地把情况告诉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如果是发现不良的倾向,影响比较大的,我会在不暴露学生信息的情况下,向有关的老师说明情况,有某些不良倾向,不良风气在孳生等等。尽量做到既不失信于学生,也不耽误情况。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对我说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我只是会心地笑一笑,因为我知道他们心中的“秘密”。

另外,我觉得还必须注意一点,兼职咨询者都是半途出家,也就是说,他是先作为一个学科教师,然后再接受培训,成为学校心理咨询者,那么,学校再选派教师做学校心理咨询者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学生信赖,愿意接近的教师,有些老师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但是学生敬而远之的,我觉得这类老师是不大适合作为学校心理咨询者的培养对象。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的几点体会。总的来说,作为兼职心理咨询者,必须立足长远,因为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早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就出现,而并不结束于咨询完成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注意把自己对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的“情感”与教学的“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分饰好这两个角色。

浅谈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心理咨询是指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其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其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专业人员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心理咨询主要依赖于辅导者和来访者之间能否建立起互相信赖、合作无间的帮助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来访者投入到辅导过程之中,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甚至自己的隐私,相信能改变自己的愿望、坚决配合的决心。因而在咨询过程中,良好关系的建立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心理工作者或者班主任来说,为建立良好帮助关系, 使来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纠正歪曲的、防御的或排斥的感情,应注意作好咨询信息保密工作,以温和态度、尊重和真诚对待来访学生:

一、做好来访学生的信息保密工作

在会谈前时,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很有必要向来访学生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获得安全感,从而保证其自我探索的进行。因为咨询中的人际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但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深度超过了一般的社会友谊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小心地建立起来的,因此学生营造一种安全、信赖的氛围,使其获得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一般未经学生许可或法律不允许,不泄露会暴露学生秘密;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引用和科研写作、活动交流时,须隐去学生姓名、住址、电话等可以辨认出特定个人的个人化信息,等等。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2

二、热情友好、温和对待来访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

老师可利用学校现有音像设备如广播、电视、黑板报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开展心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活动。让学生懂得中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正常的,而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让学生能够有心理问题时,能自愿主动接受心理咨询。

会谈时,来访者往往比较紧张、局促,因此心理辅导老师的态度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热情友好的态度给人以亲切感,可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

对来访者所谈的内心问题,不管是常规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表示出极大的热情,都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倾听问题的陈述,并把它当作新颖的、独特的问题来处理。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用温和态度与学生谈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是有归因的,单单与学生讲大道理理是不成的,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二、尊重来访学生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要尊重,这对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非常重要的。学生前来咨询,已经鼓了很大勇气而且也表明其本身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缺点”并想改造。所以,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应该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或传递给来访学生,要对咨询学生给予尊重和感情的接纳。对他接纳有利于他自身的表达,更可以增强他改正“缺点”的信心。

无论来咨询学生是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感情,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作为咨询老师都能够接纳它,应沉着、冷静、温和地倾听来咨询学生的倾吐,并适时给予接纳鼓励,如“噢”“嗯”“原来是这样 3 的”“是这样吗?”等话语。

四、真诚接受来访学生

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真诚的眼睛是清澈的,声音是甜美的,态度是和缓的,行为是从容的,举止是涵养优雅的。故诚能行之永久,是处事立身的根本,是人生休咎的关键。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应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要自我隐藏、戴假面具、扮演假角色、或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诚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真诚给来访的学生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让他同样真诚信任你,让学生觉得你在帮助他,使其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并告诉来访学生,老师能够为其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让他(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

五、与来访学生保持“同感”

心理辅导老师将自己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和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所面对的压力,体会他的处境,进入他的情绪和思想领域中,以他的眼光去看世界,以他的心情去体会,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来思想。当教师自己的主观看法,设身处地的投入时,同感的了解往往就会自然出现了。

但是,辅导员要注意将同感与同情区别开来。因为当一个人处于危难痛苦之中时,他所需要的是同感的了解,而绝对不是同情与怜悯。在这一

6.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 篇六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工作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了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强支撑。本,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师资质认证。同时,将适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提高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收集整理,定期以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2.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要更新观念,要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途径,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围绕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和谐、阳光、快乐、健康”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加强制度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中午12:30~13:10、下午的14:40~15:40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这一形式的推出,可架起心理互动的桥梁,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工作终极目标。

四、月份工作安排三、四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4、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五、六年级部分女生)。

五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六月份:

⒈继续指导班主任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七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九月:

1.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2.思品老师确定心理辅导内容。

3.心理咨询室正常开放

十月:

1.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体辅导。

2.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小调查。

3.进一步优化学校心理咨询室内部环境。

十一月:

1.出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刊。

2.班主任心理健康专题辅导。

十二月:

1.迎接上级对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验收、检查。

2.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体辅导。

3.做好学年总结。

4.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安排,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适合我校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各年级目标具体如下:

高一年级: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建立新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重新自我定位,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高三年级:挖掘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会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高考。

三、工作内容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和老师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工作,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继续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要内容。

(一)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主要以展板、网络两种宣传方式为抓手,开展好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本学期力争在男、女生宿舍楼前的宣传栏开辟一块心理阵地,定期更新心理知识结合上学期的工作经验,高三年级从本学期开始编辑《高考加油站》月报。利用家校通平台,定期为家长们发送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的开设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个体辅导与咨询

学校心理工作室积极面向学生和老师开放,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协助他们解开心结。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除了常规的面对面个体咨询外,新学期将开通心理信箱、QQ在线咨询(仅限周六上午)。“心理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不好当面说的,信箱可省去害羞的顾虑。QQ在线咨询,这种既隐蔽又方方便的沟通方式,能够很好地打消一些学生的思想顾虑,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高一学生心理档案

从本届高一新生开始,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进行心理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资料。综合把握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引导和帮助。

(五)朋辈辅导

1、特色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新的学期,心理社团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招新工作。新鲜血液注入后,需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与管理,增加社团成员间的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符合高中生口味的心理社团活动。

2、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高一年级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做学生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六)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宿舍是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重地,加强与生活老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生活老师处理与管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利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方式,在活动中,帮助生活老师清楚地觉察与认识学生的问题与自身的压力,采用短讲、团体分享讨论等脑力激荡方式相互启发,寻求有效化解学生问题以及自我身心调节的方法。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

1、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走进心理世界》&第二课《拨开心灵迷雾 适应高中生活》;

2、启动20xx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3、制定心理社团招新以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4、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5、出高三年级第1期心理月刊《高考加油站》;

6、家校通:家庭教育知识宣传。

10月

1、高一年级室外心理活动+室内课程;

2、高三年级心理讲座:《选择自己的高三状态》;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心理社团活动;

5、完善高一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

6、高三心理月报第2期。

1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心理橱窗宣传;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5、高三心理月报第3期;

6、心理社团活动。

12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二年级心理讲座《生命的色彩》;

4、高三心理月报第4期;

5、心理社团活动。

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三心理月报第5期;

4、心理社团活动&总结。

2月

1、高三月报第6期;

2、学期末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3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急需要心理疏导和培养。但是,由于我校师资和教育资源有限,只能开展班级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现将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领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抗战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2、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让心理辅导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心理品质的教育。

3、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心理保健的基础知识。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宣传,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将继续依托心理健康讲座和校园广播的宣传,更加深入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内容涉及:养成教育、网络利弊、压力分解、安全、感恩、沟通、挫折、厌学矫正等等。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讲座既要考虑学生又要考虑老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始阶段,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特别重要。学生这一块,要分年级进行。

四、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安排好心理咨询室的具体值班工作,并对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进行具体业务培训。

3、初中心理辅导课教学计划与课务安排

4、初中新生入学适应专题心理辅导讲座

5、各班务必召开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十月份:

1、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板报等媒介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出第一期心理黑板报。

3、各班务必召开网络教育主题班会

十一月份:

1、给初中女生做青春期教育讲座“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

2、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到试点班上一堂班会课。

3、各班务必召开“压力分解”教育主题班会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十二月份

1、对九年级的学生做“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团体辅导。

2、在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老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3、各班务必召开“学会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和“学会沟通”教育主题班会

4、出第二期心理宣传黑板报

一月份:

1、对部分学生作考试焦虑团体辅导

2、各班务必召开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和“厌学矫正”主题班会

3、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到试点班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4、配合班级做好学期结束总结工作。

5、做好个案咨询的案例整理工作。

我认为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是根据不同时期同学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来安排一些活动帮助他们把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事历安排比较注重实际和实效,在实践中可能还会略作调整。

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的积累,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四、各月行事:

时间

工作备注

二月

1.做好发放、补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手册的工作。

2.完善心理辅导室――“心语小屋”,营造轻松、温馨的环境,加强个别辅导制度化、科学化。

3.召开心辅老师的会议,交流辅导心得。

三月

1.心理小信息员手册考评。

2.开展学校团辅课的教研。

四月

1.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研讨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3.组织老师学习心辅资料。

五月

1.组织开展的心辅研讨活动。

2.邀请心辅专家来校作报告。

六月

1.做好工作交流与总结,整理资料。

2.班主任开展心辅征文活动。

【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学校心理教育的工作计划

2.学校学年第一学期心理降教育工作总结

3.学校心理部工作计划

4.学校心理工作计划

5.学校心理部工作计划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7.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8.心理降社团工作总结

7.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 篇七

一、学校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困惑

1. 学校心理教师角色定位模糊

角色, 亦称社会角色, 它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 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方式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2002年9月,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中指出, 从事各种心理咨询、辅导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简称“心理教师”。之前学校对心理教师的称呼有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心理督导员、心理老师等, 并不明确和规范。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由四类人员组成: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 (2)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 (3) 心理咨询兼职教师。 (4) 班主任。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面对的对象不同, 工作内容不尽相同, 因而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因此角色定位也应是不同的。对于长期以来学校专兼职互补的心理教师队伍而言, 兼职教师往往来自不同学科背景, 人员构成繁杂, 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兼职教师一般分属学校不同部门, 在原有岗位上又有各自的工作任务, 比较容易发生冲突。对于专职教师而言, 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涵盖面大, 如何定位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统筹并协调好与兼职教师的关系, 都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 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 要避免角色定位的冲突, 应明确规定:学校心理教师一般是指接受过系统心理学、教育学训练, 具备心理专业相关素质, 取得心理专业资格并从事与心理学服务与研究的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对于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心理教师来说, 更应该对照这一角色定位的工作特点,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 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学校目前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人员配备一般按照1∶4000的标准, 因此众多学校常常由少量甚至个别心理教师担任这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常常同时扮演着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德育工作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 而心理工作无小事, 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心理教师的工作常常超出职责范围或面临一些棘手的任务。而社会、学校对心理教师出色地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却赋予了“神圣”甚至“零过失”的职责与要求, 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对心理教师形成一个巨大的工作环境压力。国内赵崇莲等研究发现: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等职业倦怠因子均对离职倾向有显著影响。

3. 学校心理教师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心理教师入职后职业发展的资源匮乏、学校人际支持不足、专业督导不完善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不断向前发展的事业, 每年均有新的理论、操作技术诞生, 很多心理教师入职后缺乏发展性培训, 过大的工作负荷、过快的工作节奏以及上级对工作的高要求, 容易造成“本领恐慌”而诱发职业倦怠。各学校一般由少量专职心理教师承担心理健康工作任务, 入职后基本是唱独角戏, 很少能在学校中进行同行交流, 获得职业发展可信任与相互支持的工作伙伴。因此, 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的人际氛围不良已成为学校心理教师消极心理体验的负面影响因素之一。此外, 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操作, 心理教师也会在职业发展中遇到未知的工作误区和盲点, 此时需要可以让心理教师“正衣冠、补不足”的专业心理督导, 专业的心理督导能促进心理教师的成长, 提高心理教师的咨询技能, 帮助心理教师走出工作阴影, 恢复心理健康。而心理督导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很多学校该项工作未得到积极执行或者流于形式, 因而心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孤军奋战的消极感受。

二、促进学校心理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 以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积极心理学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 以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培养、积极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创建为三个主要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其倡导者马丁·塞利格曼在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期间, 针对病理心理学取向的不足, 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这一研究方向一改病理心理学过于关注人类心理的消极方面的方向偏差, 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 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 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 诠释与实践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为学校心理教师将职业发展中的危机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契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可操作的途径。

1. 增进心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提升职业满意度

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提升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 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追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心理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即帮助受教育学生挖掘和体验幸福感, 而教师自身的幸福感不仅标志着心理教师的生活、工作和精神面貌, 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成效、职业满意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幸福是一种让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持久智慧, 塞利格曼认为幸福三要素是快乐、投入和生活有意义。心理教师的主观幸福观体现在职业发展中, 则需要在本职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这样既可以感受到快乐, 也能在积极的投入工作中完成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心理教师增进主观幸福感的实践途径有:明确自身的职业角色, 从实践工作中加深理解幸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如从满足物质需要向满足精神和心理需要、从满足感官愉悦需要向满足心灵欣慰需要发展等规律, 循序渐进地增进自我的主观幸福感。其次, 改变自我的主观态度是增进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也是克服职业枯竭、乐观地走出职业角色中的冲突和迷茫、产生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有效途径。此外, 改善家庭、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 累积积极情绪, 也能增强心理教师的喜悦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感到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信任、很充实, 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最后, 学校心理教师还要为自己设立适度的职业目标, 在追寻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将悲观问题转变为乐观财富。

2. 培养心理教师的创新型人格, 发挥个人优势

叶澜教授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 ‘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 ‘育己’应先于‘育人’, 教师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 也是教师的权力, 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教师的品质决定了教育的品位, 教师的人格完善提升着教育的水准与未来。创新型人格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学校心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自身专业发展、迅速成长的推动力。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 增加了人们对自身正面能量的认识, 并将人类个人优势归结为6大类 (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 、24小类 (创造性、好奇心、批判性思维、爱与被爱的能力、忠诚、宽恕、幽默、灵性等) 。学校心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 (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需长期处在压力的情境下等) , 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常表现为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筋疲力尽、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等状态) 。而产生职业倦怠, 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作重复而无新鲜感和成就感。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根本方法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并内化为人格特征,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创新型人格特征的教师, 只有创新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和工作永远充满激情。

学校心理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格, 发挥个人优势的实践途径有:首先,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多视角、多层面地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全面学习, 不断促进自我业务能力的提高。其次, 心理教师要培养独立和灵活的教学思维方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准确地把握心理现象等发展规律, 灵活多变地调整教学思路, 从而比较、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案。再次, 要不断培养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的重点有: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学生独特的见解或创新思维、学生的问题和建议等。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 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创造性过程, 更是教师创新型人格提升的必经之路。

3. 增强心理教师的心理弹性, 优化逆境适应能力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面对压力、应对压力的过程, 面对同样的压力情境,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取决于处境而是个体对此作出的反应。积极心理学认为, 心理弹性是指一种能从痛苦的经历中恢复甚至获得力量和成长的能力。心理弹性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能力, 它能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 甚至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出来。作为常常面对学生心理压力的学校心理教师, 自身也不可避免地与各种突如其来的挫折、逆境、压力、困难狭路相逢。因此, 学校心理教师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对学生不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而且有助于心理教师自我的积极心理成长, 更是健康、高效生活的关键。

学校心理教师增强心理弹性, 优化逆境适应能力包括:在面对最糟糕压力情境中保持积极态度, 保持健康、正面能量的可持续性。面对困难、逆境时改善自我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自我、自尊、自信的认同感。树立榜样, 开发高心理弹性者身上具有的特别素质和技能。磨砺自我的“意外发现”才能, 即快速地接受和顺应新事物的发展, 不但不惧怕任何打击, 更有让“自己引导事情朝有利方向发展”的能力, 将不幸和变故转变成幸运与人生财富。

4. 建立心理教师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心理教师作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业人员, 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对于事业发展、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渴望有施展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 渴望有体现自己价值的机遇, 更渴望有一个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工作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的积极管理模式、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因素, 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和重要影响。

建立心理教师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实践的途径有:国家及学校主管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心理教师定岗定编, 并确保其在职称评定、工作晋升、专业发展培训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同样的待遇, 增强心理教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加强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如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标准,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通过科学、有效、系统的评估工作促进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加强校际科研合作与校本课程开发, 发展学校心理教师较强的科研能力, 探索符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做到以研促教,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特色;制定合理的督导制度, 建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目标的校际间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 (4) .

[3]卢乃桂, 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教育研究, 2007 (3) .

8.学校管理与教师心理健康 篇八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

标准及重要性

教师也是社会人,同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如果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无法采用合适的方法调控自己的心理冲突,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那么,被教育者就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特点,注意人本管理,把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教师的心理怎样才是健康的,标准如何,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还没有一个绝对公认的标准,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提高。简单地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具备的最佳心理状态。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角色并能愉快地接受。2.稳定、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3.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创新的思维。4.与学生、同事:行政、家长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努力适应和改变教的环境。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教师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

现状和起因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看成是压力大的职业之一,不管在美国、英语、澳大利亚等发达的国家,还是在西印群岛等发展中国家,教师压力普遍存在,而且,并不仅局限于某一文化背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从北京地区随机抽取了300份教师调查问卷、杭州市教育研究所从杭州31所中小学调查分别发现,93.1%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76%的教师认为这已成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检查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王玲、唐红波等于1993年用广州、澳门两组在职中小学教师的SCL-90各因子分常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广澳两地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恐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九三支社最近对天河650名女教师进行了身心健康调研,发现一半以上女教师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14%的女教师有严重焦虑症状,55%的有心理抑郁症状,有50%女教师渴望接受心理辅导。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并未因“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比其他行业的人健康。相反,其心理健康问题反而会因日益竞争的激烈而逐渐增多、复杂,并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更值得引起学校管理者的注意。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教师的职能角色的多重性、角色矛盾冲突。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示范者以及心理卫生的工作者。教师的角色,除了具有一般特征之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现新的特点。作为教师的个人,要根据社会价值和社会发展,以及具体教育教学情况不断转换角色,这不但使教师容易出现角色的混淆和迷失,认知与情感的无奈和冲突,而且心理冲突必然造成挫折,从而容易转化为压力。2.教师过重的内外压力。目前,教师正经历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超负荷的压力,包括:职能角色的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等。这些因素的结合,最终导致教师个体产生疾病、情绪性衰竭症状,个体智力功能、认知能力降低,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

管理和优化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学校管理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管理要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合情、合理、合法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让教师放心、舒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㈠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有各种需求的,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罗杰斯曾说过: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潜能是否实现,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促使或阻止自我实现。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人类特性,在实施科学管理的同时,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性化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学校领导要真正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校本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舞台。1.正确对待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不能做到这点,教师的需要会停留在远离教育、教学的重点之外,容易伤害其工作的积极性。2.教育、引导和激励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教师的工作是典型的以知识传播和创造为特征的工作,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继续教育的机会,进修深造的机会,加强校本教研对高层次的指出需要,管理者在政策上予以保证,在心理上因势利导,在思想上爱护、鼓励和支持。3.正确导向教师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引导教师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低层次和高层次、短期与长期的需要关系,以保证教师积极性正确方向和长久性,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以及正确的归因法。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学校的肯定。学校的管理者,在提倡对学生的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提倡对教师的赏识管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评优活动,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成功和自信。这样,教师才能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才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结出优秀的经验教学成果。

㈡营造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如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多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不但对教师心理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的管理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营造一个融洽而和谐的工作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师生关系的改革。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成功中获得尊敬和爱戴,体验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享受到快乐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乐观、自信、勇于克服困难。师生关系不好的教师,体验到的是挫折与失败,无法在教学生涯中体验成功与喜悦,教师的职业成了一种无奈,他们感到无能和无助,就有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生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增加教师和学校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除了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理解、关怀、帮助学生,对学生要真诚的赏识和善意的批评外,还要从学生获得的成功中肯定教师的奉献、教师的成功;从赏识学生的每个闪光点中去赏识教师的劳动创造性。2.在教师中灵活进行竞争和合作。合作和竞争是人际关系互相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学校里,竞争为教师提供了满足种种需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也有利于发现人才,更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但其消极的作用是容易导致教师的保守、停滞、人际关系恶劣,教育态度不正确。而合作有利于整体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也有利于教师的创造性及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但其消极的作用是,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准以保证,容易滋生“大锅饭”的分配形式,也让一些不求上进的教师分享他人的成果,若乐不均。学校管理应当根据组织目标,研究如何创设两种活动情境,适当使用竞争与合作的机制。①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建立竞争机制。②在竞争中,提倡教师之间合作精神。③灵活利用“大合作”制约“小竞争”,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建立整体合作,个体竞争的工作环境。如何适当交替使用竞争与合作,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区分不同的竞争和合作的环境机制,心理功能,并能实事求是地灵活掌握。

㈢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矛盾

任何组织都有冲突存在,学校也不例外,每年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毕业班资金,奖金发放及评先、评优等等方面,都会引起教师之间的冲突,其破坏性冲突也在这时发生,教师会因此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人际之间产生隔阂,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管理者要客观、公正、准确;要充分听取教师意见,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要有原则性,同时对教育工作的特点要有正确认识,不能生搬硬套社会上其他行业,尤其是企业的管理方法,提出什么“未位淘汰”“量化管理”等,制度管理要与情感管理相结合。

上一篇:2023年防汛抗旱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WIN技巧:网络应用技巧用注册表强化网上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