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精选15篇)
1.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一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早教”方法
孩子上早教班或入托,第一次离开家,到了陌生的环境,开始过上集体生活。由于,孩子上早教班前,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被长辈们宠爱有佳,要什么有什么,有的爸爸妈妈甚至包办代替,有的孩子还养成了种种不良生活习惯,处在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2,我首先从分析孩子入手,找出托班幼儿生一是孩子年龄小,自我服务的实际能力低,这是生理特点的制约应予以理解。二是家长包办过多,而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严重影响了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针对托班幼儿的特点,京娃娃早教班也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培
养幼儿的自我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自理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们顺利度过了“托班入托关”。
二、托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1长最愁和最担心的事。有许多家长向我们抱怨,一顿饭吃下来,特别费劲。所以,京娃娃早教班老师从不限制孩子的一
2励的小粘贴,不爱吃菜的时候,比如说:有的孩子不爱吃胡萝卜,老理由就把即时贴剪成胡萝卜的形状,当他把胡萝卜都吃了的时候,就把胡萝卜粘贴奖励给他,孩子特别高兴,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吃胡萝卜的味道,也就改掉了拒绝吃胡萝卜的习惯。
3、在早教活动中,教育孩子安静进餐,通过讲故事《漏嘴巴》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要向故事中的小妹妹学习,不做漏嘴巴的孩子。孩子吃饭的时候,老师随时巡视,发现幼儿吃完饭时可以小声问幼儿是否添饭,并通过表演游戏:“老师这样吃饭”,教会幼儿学作品,比如说《悯农》
4以用废旧雪碧瓶,再提供小勺,小豆,米粒等,并且知道用正
5饮水量不足有关系,有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当我们生病时,还不需要打针吃药时,医生往往建议我们多喝开水”,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很重要,我们成人也如此。早教班有的孩子不爱喝水,老师就以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喝水。
(二)通过各种各样的早教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幼儿在家里是由家长帮助他们洗手,入厕的,他们是完全被动的。幼儿还有“吃手“、挖鼻孔”等集体教学活动,以此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后,要洗手。
2时,幼儿很快养成了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3他们要么不会蹲厕所,要么不会提好裤子就走出厕所,为了让幼儿记住正确的步骤,我就通过故事《自己上厕所》在讲故事时结合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或者在厕所里贴上怎样上厕所的小范画等等。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自己上厕所的步骤。我还在一日活动中,结合相关环节随时随地有机渗透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
养,教幼儿学习叠自己的小手帕,教幼儿学会用纸巾擦鼻涕等其他一些简单动作,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
2.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二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高低。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小班教师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
生活常规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具体包括:(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
以下是笔者在初步探索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新策略。
一、音乐指令法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对语言的感知是同样敏感的。因此,教师尝试用特定的音乐替代语言的指令,能使幼儿听懂某段音乐所代表的言语意思,及时做出行为的反映,并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形成反射行为,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如:将《摇啊摇》这首歌曲作为安静休息的主题曲,告诉幼儿,在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就要安静地把小手放在桌子上,趴在桌上休息。用音乐代替教师的语言指令,督促幼儿能够懂得音乐一响,就应该安静地休息,不说话,不乱跑。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听到歌曲的反应,并用语言提示的方法提醒个别幼儿,听指令休息。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有良好的条件反射,听了音乐就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趴在桌上休息。
二、儿歌、歌曲、故事引导法
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歌曲、故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通过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常规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小班幼儿对儿歌、歌曲、故事最感兴趣。教师也有意识地选择了《三轻歌》、《洗小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优秀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如《三轻歌》能帮助幼儿懂得说话、走路、放下东西,都要轻轻的。针对幼儿的排队、收理积木吵闹的现状,教师也可以进行情感上的强化。每当幼儿收积木发出很响的声音时,教师就念起儿歌:“放下东西也要轻,不要老师告诉我,自己会留心。”这时,幼儿马上安静下来,很小心地放积木等。排队的时候也一样,有些孩子排队的时候开始讲话,教师就念“说话轻,走路轻……”,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轻”这个字的意思,就停止了讲话,很快排好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对《三轻歌》已经完全理解,能根据《三轻歌》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认识图标法
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需要养成的生活常规。吃饭、午睡、入厕、盥洗等小细节都需要教师用心地关注和有意识地培养。针对小班幼儿易记却易忘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很多图标,贴在幼儿活动室的四周,通过图标来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如:在幼儿的杯子橱前、洗手池前的地上,都贴上了小脚印和直线。这些小脚印和直线可以提醒幼儿喝水洗手要排队、一个接一个,不抢、不推挤。在小脚印的图标提醒下,很多孩子都自觉地踩脚印,并懂得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的道理。
四、行为巩固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某一行为习惯的持续性维持很短,如果不加强练习和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一日生活的任一环节,对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进行巩固和练习。如:反复的行为练习和听觉巩固,使幼儿慢慢能够听到音乐就马上安静地趴在桌子上休息。同样的方法,在洗手、喝水、用餐等方面,也用儿歌和语言的提示来巩固幼儿的认识,并进行正确行为的练习和训练,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正确意识真正地转变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五、榜样法
榜样法是指对个别幼儿正确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这是幼儿园教育方法中最常见和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教师应多用正面教育、积极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正面强化刺激并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在排队去户外活动前,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当音乐一响,教师说:“排队做到静、齐、快!”幼儿一听到教师的讲话,自然地放小椅子,并很快地排好队。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排队进行评价。如:“今天第1、2组的小朋友排队最快了,站得整整齐齐的,还不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通过在集体面前表扬的方式,肯定一部分幼儿,并使这些幼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其他孩子也有了约束力。
六、奖励与鼓励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天性就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生活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所以,在行为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抓住第一时间,用口头表扬、肯定、奖励小红星的方法进行激励,使幼儿知道安静休息、排队喝水、安静午睡、轻拿轻放物品等,都是可以得到教师表扬的,是正确的行为。这样幼儿的正确的行为会得到稳固,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个别纠正法
在关注全体幼儿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一些特殊儿童的行为表现,并及时有针对性地纠正与指导。由于小班幼儿的不稳定性,在生活常规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是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小部分幼儿总是出现午睡时尿床现象。而尿床的原因是:进午睡室前没有入厕。比如卿卿小朋友就是典型。虽然教师强调:“小朋友要先上厕所后再睡觉。”但卿卿却坚持地说:“我小不出。”结果可想而知,他尿床了。针对卿卿的状况,教师及时地与他母亲联系,先请她到幼儿园给卿卿更换裤子,然后与她沟通,把事实情况告诉她,并强调,在睡前入厕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希望母亲能够与教师一起共同帮助他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教师和母亲对卿卿的教育和督促,现在卿卿每天午睡都能够自觉地先入厕再睡觉。通过这次事件,他也渐渐明白:如果不入厕的话,午睡尿床是很难受而且很不好意思的事情。
3.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方法探究;问题探讨
所谓习惯,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要求自己并坚持下去的规律和过程。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心底认同并认真践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包括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主动去要求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阻碍
1.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产生抵触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得不勉强完成。这种教育方式与幼儿活泼好动、不喜欢被限制的特性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反复单调,苦口婆心地强调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将自己的物品放好,这样的“碎碎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养成一定的习惯规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2.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实际产生脱节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做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是传统的说教,如此不仅不能给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急于求成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断的渗透中自然形成,但是,目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期间出现错误或者孩子投机取巧,教师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进行批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幼儿慢慢地适应,反之,如果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并失去信心,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谓得不偿失。
二、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对策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形成生活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以及游戏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会帮助娃娃折叠衣物,给娃娃洗手洗脸,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午餐时间播放相关的幼儿歌曲,如:香香饭菜一大桌,系好围巾拿好勺。不说不闹不乱看,一心一意把饭吃等。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可谓事半功倍。
2.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鼓励和赞扬帮助幼儿学习和保持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要表扬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孩子,肯定幼儿的行为,并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手工课后引导幼儿清理自己的手工垃圾,完成后给幼儿发一些小奖品作为表演。如此,就可以无时无刻地提醒孩子自觉保持好的习惯,让幼儿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在无形中种下了优秀的种子。另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教师是幼儿的榜样,通常幼儿都会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为标准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幼儿,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习惯培养
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和理解去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己,要在幼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教育,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幼儿对于生活习惯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令人快乐和开心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任务。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即使幼儿做错了,也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幼儿逐步提高能力,鼓励幼儿不断突破自己,增加自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生活中渗透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多元的、趣味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Z3):36-39.
4.结合教材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篇四
摘要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在长时期的教育环境中逐渐养成的行为倾向,主要包括幼儿生活、卫生、学习、礼貌用语等各个方而。如何深层次挖掘幼儿教材资源、重视培养他们生活习惯,是值得每位幼教工作者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幼儿教材;行为习惯;教育环境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认识是在幼儿园学到的,饭前洗于,东西摆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与幼儿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关怀、热情帮助等。随着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幼儿成长的期望越来越高,但不乏少数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更甚者表现出过分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唯我独尊。有些家长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在长时期的教育环境中逐渐养成的行为倾向,主要包括幼儿生活、卫生、学习、礼貌用语等各个方而。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有周密的计划、高效的步骤和科学的内涵、循序渐进的思想等构建的系统工程基础之中,但是,往往出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学习、语言等方而的行为习惯比较漠视,从而忽视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如何深层次挖掘幼儿教材资源,重视培养他们生活习惯是每位幼教工作者思考的话题。
一、区分年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要求以及幼儿教材内容的特点,具体确定为:饮食习惯,即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睡眠习惯,即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即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于,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即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目标。例如实施关于于的清洁目标时,我通过《洗小于》这首儿歌“小朋友,来洗于,卷起袖,淋湿于,抹肥皂,搓搓于,清水冲,脏水流,再用毛巾擦一擦,}几}几净净一双于。”教会幼儿正确的洗于方法。小班幼儿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袖子卷起,按照淋湿于—抹肥皂—搓搓于的步骤进行练习,掌握洗于的基本程序。中班幼儿要求自己卷袖子,指导于心、于背、于指洗}几净。人班幼儿不仅要自己洗}几净,还需要了解于的保护,清洁指甲等常识。
二、切入游戏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语言教学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最好载体,要尽最人可能去挖掘教材潜力,通过讲故事、朗读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生活卫生常识。例如,通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性:小熊为什么会牙疼?从而告诉幼儿应该如何保护牙齿:通过《刷牙歌“小牙刷,于中拿,张开小嘴吧,开始刷牙牙,上而牙齿往下刷,下而牙齿往上刷,左刷刷,右刷刷,里里外外多刷刷”教会幼儿刷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幼儿的实际参与进行练习、巩固。往往反复的训练会使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借助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是最有效的途径。能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的设计和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把自己全方位融入角色,作为一个“懂事的人幼儿”,示范、引导幼儿活动,例如在教材游戏《小兔过生日》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帮助布娃娃穿脱衣服、折叠衣物,把凌乱的家收拾}几净整齐,让幼儿在玩中练习穿脱衣服和收拾玩具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创设良好的师友互动情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友关系,及时提醒、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锻炼自理能力,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加强和谐交往,促进生活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园里,幼伴们的交往最平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将生活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幼伴们的相互影响、模仿、幼伴们之间帮助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班内选出生活习惯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检查其他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好的幼儿以“带小红花”等形式奖励,山此来激励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也加盟其中,进而促进全班幼儿生活素养的提升。
四、营造家园合作氛围,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过分iii爱、家长包办代替等弱点,要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说明一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教会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在家里监督、引导幼儿让将自己常用的物品、玩具等严格按规定位置和要求摆放。睡前自己脱衣服,自己叠放整齐等。强化家园配合,矫正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等不良行为。在反复抓、抓反复的教育过程中,既提高了家长的素质,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分享与传播幼教经验,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家园联系册包括了幼儿最近生活习惯等评价内容,教师会详细记录幼儿在园情况,同时将近期需家长配合的内容告知家长,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共享一些具体的育儿方法。
比如:有一次午餐,孩子们吃的土豆烧鸡腿、番茄炒鸡蛋和白菜汤,教师故意在孩子们面前窃窃私语:“呀!今天吃鸡腿,好香呀!还有番茄炒鸡蛋,红红黄黄的,颜色真好看,白菜叶绿绿的,一定很好吃!哇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孩子们认真听着教师的议论。吃饭时吃得可香了,还一个劲儿地说:“好吃!真好吃!”当天的饭菜被孩子们吃得精光。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暗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孩子们听到教师议论菜谱,己经将教师的心理暗示转化成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家长会上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家长,家长很感兴趣,还将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摄录下来,与老师积极沟通。
2.适应幼儿的差异需求,纠正不良习惯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各自情况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进行保育和教育。
如某小朋友,每次吃饭总落在最后,教师发现她老是把饭菜含在嘴里久久不咽下,教师通过家长了解到孩子小时候喂养得比较精细,从小就缺少咀嚼方面的锻炼,导致咀嚼功能较弱,嚼不碎叶子菜。知道原因后,教师在班上给孩子们讲一些营养知识,同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在家里适当地给孩子由少至多地慢慢添加叶子菜,吃一些玉米等练习咀嚼功能的食物,让孩子多练习,在进餐时和孩子玩“粉碎机”、“搅拌机”等游戏帮助她练习咀嚼,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咀嚼和吞咽功能明显增强,吃饭速度也快了许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后,幼儿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体质更加健康。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项毋容忽视的教育工作。教师和家长要共同负起责任,倾注爱心,正确指导,耐心诱导,使每个幼儿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2]庞丽娟.教师与幼儿的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3]许拓,王德勇.家庭教育误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
[4]马卡连科著.耿济安译.父母必读[M].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
5.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五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园长期坚持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们扎扎实实地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不但狠抓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抓好教师的工作常规,我园教师和幼儿都有了崭新的面貌,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现将本期研究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1、全园幼儿在一日活动及环境的教育作用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貌行为、交往行为,学会分享合作。
2、教师在研究中总结经验,提高教研水平,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收集整理材料,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三、研究实施途径
1、强化幼儿园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各项活动:围绕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师幼文明行为的养成。
(3)主渠道渗透: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4)园所文化: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园所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科学管理: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幼儿良好
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幼儿园将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长评价、家长园地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3、依赖社会教育
加强与园外教育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中心学校、教育局、教研室等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院、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卫生局等卫生部门的指导作用,拓宽教育的途径,调动一切有利于幼儿园的积极因素,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研究措施
1、健全研究组织机构,建立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以教研组长为组长,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一级子课题组。课题组与各子课题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园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体会,谈感受。
3、教研科研相结合,定期开展以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的有效渗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探讨活动、沙龙式研讨活动、专题研究活动、阶段成果汇报活动等,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工作。
4、组织教师观摩常规较好的班级,并请研究成果较好的教师写出总结性论文,向全园推广。
5、将研究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个生活环节都成为教育资源。
6、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力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工作安排
十一月份:
1、制定研究计划
2、写好养成教育教案及观察笔记
6.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形成。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幼儿生活习惯的缺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许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诗中写到的一样。“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日本心理学家山下俊郎把这种“可怕的礼物”称之为“过度教育”,并指出: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现在的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还明确地对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别的事都由爸爸妈妈来做。” 另外,由于一些家长自身在对生活习惯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对于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3.幼儿园缺少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能力的培养。评价制度等诸多原因,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习惯于智力开发教育,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虽然部分一线幼儿教师,在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了一些如何培养生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但有些仅仅只是表面研究,不够深入细化,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为此,我通过对本问题的研究,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们实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卫生习惯(如自己会正确的洗脸、洗手、洗脚等盥洗);进餐习惯;以及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等)。
四、研究遵循的原则
主要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则。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目标是: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这次的研究,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提高。
4、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研究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预计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上有所突破。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区、日常生活中)
3.如何将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的过程中改变一些原有的落后观念,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七、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具体如下: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法)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7.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七
生活习惯作为其中一种最基本的习惯, 是人们最早养成的习惯之一, 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人生存能力和修养水平的最直观表现。那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如何捕捉和利用生活习惯的教育资源,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下面, 我择取身边几个真实的案例, 谈谈自己在捕捉和利用生活习惯教育资源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1. 抓住幼儿的纯真愿望因势利导。
幼儿吃饭慢是让很多家长、老师头疼的事, 这不, 我班就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女孩, 她除吃饭特别慢之外, 其他方面真是无可挑剔。
有一天午饭后, 我收拾好餐桌, 正准备打扫地面时,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细嫩的声音:“老师, 我也想帮你拿东西。”我转身一看, 正是这个小女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每天午饭后送餐具到食堂, 我都会叫几个小朋友帮忙, 这对孩子们来说, 既是一个劳动锻炼的机会, 又是一个奖赏机会, 因为小朋友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她每天很迟才吃完饭, 帮忙送餐具这一差事早已被先吃完饭的小朋友预定了, 所以, 她一直没有机会帮忙。看着她那充满渴求的眼神, 我跟她约定, 如果她以后饭吃得快点, 那么我会天天请她帮忙的。她高兴极了, 点点头坚定地说:“好的。”
第二天吃饭时, 我走到她旁边, 悄悄地向她暗示了我俩昨天的约定, 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于是非常努力地吃着饭菜。她一改往日的吃饭方式, 适量地往嘴里送食物, 并尽快地往下咽。看得出, 她非常尽力了, 我趁机竖起大拇指表扬了她。在她的努力下, 这天她终于是班里倒数第三名, 而不是倒数第一名了, 也就是说, 比以往前进了两步。按照我们的约定, 她被我请去帮忙了, 就这样, 她吃饭的速度逐渐加快了。
看着她那努力吃饭的样子, 笑意不禁泛在我的脸上, 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到了幼儿的至真和可爱, 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教育行为, 却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是多么的单纯, 而教育是多么的可贵。一个秘密约定, 就能悄悄改变一个孩子的饮食习惯, 也许在她长大以后, 并不能记起这个看似可笑的约定, 而一旦习惯成了自然, 受益将是一生。
2. 利用幼儿的偶像情结开展教育。
幼儿挑食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事。
我班有位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热爱劳动而且上进心非常强的“小酷哥”。可是, “酷酷”也有缺点, 那就是挑食, 只要是他不想吃的菜, 不管老师费多少口舌, 他坚决不吃。
有一次上课, 小朋友们很快搬来小圆凳围成半圆形坐好。一会儿, 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坐不好了, 歪歪扭扭的。这时, 我就说:“你们看, 样样饭菜都会吃的小朋友上课坐得多好啊! (我随即表扬了几个坐得很端正的小朋友, 而且都是平时吃饭很乖的小朋友) 因为每样菜都是有营养的, 有的菜对人的头发有营养, 有的菜对人的牙齿有营养, 有的菜对人的眼睛有营养……”我还告诉他们, 不挑食的小朋友长大了想当什么就能当什么 (如解放军、科学家、老师……) , 而挑食的小朋友呢, 长大了医生来检查他的身体时就会发现他是不吃哪种菜的, 所以他就选不上当解放军叔叔了, 等等。这样讲了之后, 小朋友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的, 我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们。
说来也怪, 第二天吃午饭时, 我意外地发现以往一直吃得很慢 (每次都是因为有些菜不吃而又不敢倒掉所以耽搁了时间) 的酷酷, 今天吃得可快了, 并且两只碗和桌子都干干净净的。第三天、第四天……一连几天, 都是这样。饭后, 我问酷酷这几天在家里是不是也不挑食了, 他说:“是的。”我鼓励他要坚持下去。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收获有两个:一是无意中帮助酷酷改变了坏习惯;二是似乎让我发现了一个蕴含教育思想的东西———那就是用适合幼儿心理特征的特定对象 (如解放军) 所具有的品质去激励幼儿改变缺点, 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 抓住时机对幼儿实施教育。
作为教师, 当你看到大班的孩子每天吃饭后餐桌上还满是饭粒和残渣, 你肯定感到很心痛。心痛的是小朋友们不知道爱惜粮食, 吃饭习惯不好, 还会把一些不爱吃的菜挑出来放在桌上。
但是, 这不正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吗?让孩子们自己来收拾桌子, 既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饭后自己收拾整理桌子的好习惯, 又能帮助孩子们改正乱撒饭粒和挑食的坏毛病。说干就干, 当小朋友分到自己的一份饭菜准备吃时, 我说:“小朋友, 从今天开始, 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就是吃完饭后自己收拾桌子, 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收拾整理桌子的。”我边说边作示范, 还告诉他们要进行评比呢。
小朋友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 不一会儿, 就有三、四个小朋友吃饱了, 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收拾整理。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吃完了饭菜, 也都认真地开始整理了, 我时不时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真能干, 他们乐了。到了第二天的开饭时间, 我再次强调了这一任务。我还特地表扬了几个小朋友, 说这几个小朋友因为吃饭习惯好, 不撒饭, 不挑食, 桌面非常干净, 所以整理起来既省力又快。我的用意是以这几个小朋友为榜样, 不但让孩子们学会整理桌子, 而且养成吃饭不挑食、不撒饭粒的好习惯。之后, 小朋友一天比一天进步, 桌面也干净多了。
4. 利用幼儿喜爱的儿歌故事开展教育。
排队, 在成人世界里是一条很自然的规则, 可是, 在幼儿世界里, 他们是如何对待的呢?
每天午休前, 小朋友们在老师“小朋友拉小便, 准备睡觉了”这句话的提醒下, 便一窝蜂似地挤向卫生间。在拥挤的情况下, 有几个调皮的男孩特别来劲, 一进来不管前面有没有人都是拼命地往前推拉, 使得前边的小朋友站不稳, 急得直叫喊。老师总会大声地喊道:“排队, 排队, 不要推, 不要挤!”并及时把那几个“小淘气”叫到边上对他们进行教育, 而且让他们最后拉小便作为惩罚, 他们当时承认了错误并答应以后不再推拉小朋友了。可是, 第二天、第三天, 每当这个时候, 卫生间仍然是一片拥挤混乱现象。
有一天, 就在我想就排队问题再次对他们进行教育时, 突然想到了一首叫《门口》的儿歌:“四只小猴, 挤在门口, 你挤我挤, 谁也难走。四只小狗, 排在门口, 有先有后, 出了门口。”我先把它改编成故事, 再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专心听完故事后, 我问孩子们要向小猴学习还是向小狗学习, 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向小狗学习。”于是, 我因势利导指导小朋友按顺序排队上厕所, 并在以后的排队上厕所时经常提醒孩子们。
现在, 我班幼儿上厕所都能自觉地排队, 再也没有出现拥挤推拉的现象, 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又如小朋友喜爱看书, 但不懂得爱护图书, 几乎每次看书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纸张被撕下来, 班里书架上的书也就渐渐地少了, 而小朋友撕书的行为却还没有得到控制。为了帮助小朋友彻底改变撕书的坏习惯, 我下令禁止看书三天, 以示惩罚。在开禁的那一天, 我给小朋友编了一个故事:“小朋友, 昨天晚上, 当你们都在家里睡觉的时候, 我们班书架上的书宝宝哭得可伤心了。他们睡不着, 有的书宝宝说胳膊疼, 有的书宝宝说头疼, 有的说腿疼……他们说他们身上的伤都是小朋友弄的。白天, 有的小朋友用手撕他们的脸, 有的还踩到他们的身上去呢, 所以他们全身都痛。说完后, 他们又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多可怜的书宝宝啊!”我讲得有声有色, 小朋友听得入迷了, 非常同情书宝宝。
在轻微的惩罚 (禁止看书) 和感人的童话故事的相互配合下, 小朋友们终于自觉地爱护书本了, 之后再也看不到撕书的现象了。
8.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八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开学第一周,班里来了一批新生,有几个孩子非常调皮,特别一名叫刘洋的小男孩,入园不到一周就发现这孩子特别难管,幼儿园的东西随便扔,早上来时拿的东西,下午走时总找不着。而且,这孩子还非常懒,吃饭时老师给他盛好的饭,如果不喂他,他一口都不吃。大家一起整理玩具时他也想帮忙,但不知如何入手。当别人帮助他时他好像觉的理所当然。在幼儿园里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满口脏话,简直没有一点常规意识。
由家访得知他家是三代单传,家里就这一颗独苗。没上幼儿园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对他特别娇惯,父母对他也是百依百顺。父母给他买的许多图书玩具之类的东西,他每天扔得到处都是,而且从来不收拾。每次都是父母帮他收拾,就连洗手吃饭这些最简单的生活小事也懒得做,因此自理能力特别差。
对于望子成才的家长来说,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报特长班,报艺术班,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但忽略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生活细节着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些良好的行为,取得幼儿园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
班里还有一部分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在农村生活。其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自身对教育的认识片面,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教育,认为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其余一切都是次要的。而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行为习惯带来的好处。长期以来,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在卫生习惯方面,早晚不刷牙、长期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在学习方面,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都不理想。在礼貌习惯方面,见了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会跟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与小朋友有矛盾时不会用语言和解,易用武力解决。所以抓好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所以要想培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第一,卫生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幼儿知道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掉米粒,不随便在地上玩耍,玩玩具后知道把玩具收拾整齐并放回原处,不随地吐痰,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第二,饮食方面:要正确使用餐具,自己独立吃饭,进餐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时按量喝水。
第三,睡眠方面: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的入睡,睡眠姿势要正确,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第四,自理能力方面: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的穿脱衣服,不穿反鞋子,会系鞋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三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还需要长久的耐心、正确的态度、亲和的语言,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去包容包容孩子的一切。并要求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家、园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第一,对幼儿的培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则,要抓住幼儿期这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先从最简单的做起,如进餐、睡觉、日常生活习惯等几个环节。要幼儿明白吃饭前先洗手,吃饭时不撒饭,饭后用餐巾擦嘴。每天可以评比吃饭小标兵,谁吃饭按老师的要求做得好,老师非常喜欢,能得到老师的聪明豆、小红花等。小宝在家从来不吃蔬菜,他是一个一吃蔬菜会吐的孩子,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他奶奶跟老师天天交代,一定要小宝多吃蔬菜。刚开始教师也很难,他就是吃不下。教师很有耐心,天天让他吃一口,如果吃下去就给他小礼物做奖励,并鼓励他下次多吃点。这样的鼓励对他还是挺有效的。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点,慢慢地小宝吃的蔬菜越来越多。
第二,睡觉方面,让幼儿知道要安静入睡,睡觉要有正确的睡姿。如有个别小朋友在睡觉时总不能安静入睡,這时教师可以轻声给他们讲故事:现在到睡觉时间了,小猫咪睡着了,小花、小草也睡着了,小朋友和它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睡着好不好。这样小朋友就会慢慢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三,日常生活方面,让幼儿知道站队不能挤,玩玩具不能抢,而且玩后摆整齐放在原处。刘洋总是我行我素,玩具不收拾,教师就用游戏的方式感染孩子。引导他玩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游戏中他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位置。
9.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九
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报漏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接下下来的课题研究中
二、理论依据 我们借用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理论来支持我们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研究初我们确定了幼儿交往和卫生方面的研究目标,作为我们的研究努力的方向。
三、研究准备 研究初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活动初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观察,确定指标,对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前测。
测查对象:小班幼儿48名
刚入园的新生在一系列行为习惯上表现极差,在交往习惯和卫生习惯方面,达标的几乎0%,基本达标的也不高于28%。在家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同时也暴露了出来。如:用手抓饭菜吃,小便不能独立,不会用水杯喝水;玩具不能与他人共享,出现抓人、咬人现象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所以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保证小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小班幼儿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2、制定观察记录
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为孩子们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提供了幼儿各方面行为习惯的情况,使我们在与幼儿互动时能明确知道他们需要何种帮助和支持,为下一步的实施提供依据。
(3)、根据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程序,制定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交往与卫生的具体要求。
四、研究过程
1、创设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活动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图书区里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幼儿礼仪交往方面的书籍。在我们对幼儿将结和孩子们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幼儿良好行为和幼儿礼仪幼儿初步的了解。为了幼儿促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创设了“礼仪宝宝大PK”栏目,早上来园主动问老师好的宝宝,我们就会把宝宝的照片张贴主题墙上,成为大家羡慕的小明星。活动室内“幼儿园里好习惯”栏目的创设吸引了全体幼儿。我们把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幼儿行为,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看到图片中的自己和同伴非常的兴奋,照片贴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是约束,同时更是激励。不用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晨检室里“谁是好宝宝”栏目,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相互评价画面中人物作法,在此过程中幼儿间也有了相互的评价标准。幼儿有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争当大家喜欢的好宝宝。走廊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儿歌的内容将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更换,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同时在家长的合作下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2.“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我把录像连接在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宋浩泽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奏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其实我是在他们喝水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喝水情况)。哪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五、反思:
1、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和礼仪方面幼儿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出现了反复性,我们的研究还需继续,孩子们的行为还需继续练习。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针对集体和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2、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研究初我们重点针对幼儿的交往礼仪和生活习惯进行研究。我们将追随幼儿的发展及时地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细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练习。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小教组:高蓉
10.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十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教师如何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呢?
我们针对不同的教育情景、不同的活动环节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尝试通过多种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环境熏陶法:幼儿园、家庭以及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是孕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精神土壤,教师、家长及其他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注重为幼儿营造积极向上、有条理有秩序的精神环境,发挥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其次,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从色彩、造型、内容入手,创设整洁温馨、轻松舒适的物质环境。如,在活动室,我们设置“我会做……”“特别的我”、“宝宝吃得香”等生动的主题墙饰;在室外,我们将“果皮扔在垃圾箱”、“不随地吐痰”等好习惯的要求与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和院子里,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情感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根据幼儿好玩、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创设相关情境,让幼儿在感知操作、情境模拟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培养小班幼儿“能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时,我们设计“给娃娃喂饭”的游戏,先以情感渗透引导幼儿愿意自己吃饭,知道挑食对身体有害,再通过游戏中的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又如情境表演《漏嘴巴的大公鸡》、《小猪变干净了》等,活灵活现的角色,栩栩如生的情节,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自觉行动中得到情感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得以内化。
实践练习法:提供各种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互动中获取“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有益经验。如: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技巧,不同年龄的班级创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自我服务区”:小班有“小脚丫”、“给娃娃喂饭”、“蔬菜水果有营养”拼图;中班有“快乐刷牙三分钟”、“我会洗手了”、“讲卫生”迷宫操作板;大班自制“良好生活习惯棋”等等,同时我们还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小班“我不挑食”、中班“我会刷牙了”、大班“叠衣服竞赛”等。在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和主题活动中,幼儿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反复练习,积累了有益的生活经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
目标转化法:灵活采用有效方法,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适宜转化,使幼儿在愿学、乐学中达到教育效果。如:在中班,午睡前幼儿不能自觉整理脱下的鞋,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将“自觉整理”这一教育目标在时间和形式上发生一定转化,在午睡前巧妙设计“为鞋宝宝排队”的游戏,起初幼儿只是摆一排,后来练习分类摆,尝试摆各种图案,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养成了自觉整理鞋的好习惯,而且在饶有兴趣的摆鞋游戏中大胆创新,自我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均得到发展。又如,我们将“标识”巧妙融入“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教育目标中:小班活动区“彩色小脚丫”暗示幼儿进入娃娃家要自觉脱鞋;中班盥洗室“卡通惊叹号”提醒幼儿入厕后要随手冲厕;大班活动区红色袖章表示“做值日”等。诸如“标识”这样的直观、可操作的方法都可以做为“良好生活习惯培养”长期教育目标的依托,通过暗示、提醒、强化意识等手段帮助幼儿遵循规则,养成好习惯。
教育渗透法: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在观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小组、个别或集中的教育方法和多种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教育。例如,在学习穿外衣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先通过故事《兰兰找纽扣》教育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懂得保持仪表整洁;其次,在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在午睡起床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随机练习穿外衣,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穿外衣:“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在《穿衣歌》中渗透穿外衣的要领;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小组实际练习,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在观察中捕捉适宜的教育时机,及时引导,方可收效。
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良好习惯、规范行为和所取得的成绩影响幼儿,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榜样是无声的语言”,通过具体化、人格化、典型化影响幼儿的心理,使教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首先,教师和家长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旗帜”,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好习惯。其次,发现幼儿中的典型正面案例及时树立榜样,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学习,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大班幼儿,以强带弱学习整理书包;中班幼儿,以点带面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等等。
评价纠错法:幼儿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总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成人的评价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例如;“你不挑食,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了”,这样的评价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幼儿会在宽容、理解中自觉改正不良习惯。又如,在自制“生活习惯棋”、迷宫游戏中,我们蕴涵一定的评价指标,让幼儿明白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区别,在积极的显性评价中帮助幼儿不断纠正坏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11.浅议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习惯;生活;幼儿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所以幼年時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终身受其害。”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尤其对幼儿来说更为重要。
小班幼儿接受教育是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因为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学习模仿新事物,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一些。小班生活习惯养成好了,为以后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其受益一生。
一、幼儿形成正确生活习惯的概念是关键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刚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来,家长的要求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因此,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的行为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不能抓小朋友的脸,不能乱扔垃圾,站队不能拥挤,吃早点时不能大声说话,上厕所不能互相推搡等等。要不厌其烦,时时说,天天讲,示范引领,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会得到改变,好习惯慢慢就形成了。对幼儿不良的习惯,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当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主动学习。如刚入园的幼儿,取放椅子时不是轻轻地放,而是声响很大,有的幼儿还喜欢骑着小椅子在地上跑来跑去。有一次要放学时,我告诉小朋友,昨晚老师听见教室里有哭声,原来是小椅子在哭,说小朋友不爱惜它,把它弄疼了。听了我的话,他们悄悄地不说话,趁此时机,我给他们示范了一下该怎样正确取放椅子,那天,小朋友放椅子时没有一点声响,生怕弄疼了小椅子。
二、利用故事、儿歌和标志,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天真可爱,喜欢听故事,说大道理是听不懂的,但故事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过一些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能使幼儿的心灵触动,鼓舞他们上进。如针对幼儿吃早点、午饭时弄得满桌子满地,我给他们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使他们深受启发,以后再吃东西时,不再乱掉东西,生怕别人说他是漏嘴巴。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可以起到指导幼儿生活常规的作用。如《我是一个大苹果》,学唱之后,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洗手歌》和《叠衣歌》让幼儿掌握了洗手和叠衣服的要领。为了使幼儿入厕、洗手、取杯子等环节更加顺畅,我们制作了等候标志,进出标志等。这些小小的标志,帮助幼儿养成了有序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以爱育爱,表扬与鼓励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
人天生是有进取心的,孩子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与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鼓励、微笑、爱心更能促进幼儿心智的成长发育,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是非常在意的,所以,应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通过表扬与鼓励,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当看到有小朋友扔得满地是玩具时,不要大声斥责、批评,这时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如微笑着对大家说:“让我来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把玩具都收拾好呢?”当有幼儿开始收拾时,再表扬其中几个,见到有幼儿受到表扬,其他幼儿也会随之模仿。很快,地上的玩具被拣得干干净净。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室里专门设置了红花专栏,将幼儿的照片贴在一只“大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每周评一次,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日常表现,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每周有一定成就感,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了。
四、以游戏为载体,“玩中学”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让儿童感到快乐与自信,在玩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快乐,也能感知到生活中该去如何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游戏为载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中,幼儿会把小动物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游戏《做客》使幼儿养成了用手轻轻敲门,推门,互相问好的良好行为。可见,对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
五、“家园联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抓手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就不会偏废,具有持久性,就会促进个人未来发展。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幼儿在幼儿园在教师的监护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另一副模样。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重视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教化作用,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与个别家长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做到家园同步,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就行,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幼儿互相配合,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幼儿更多的爱心,让幼儿茁壮成长。
12.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十二
关键词:节日文化,自主学习,品德培养,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贯穿日常活动可用以下方法培养幼儿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情感教育和行为模式体验为感化,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1.由“知”生“情”,以“情”促“行”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
2.由“乱”生“论”,以“演”促“行”
幼儿一日活动会出现许多比较无序的场面,比如: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无法解除根源。教师在发现问题后,可停下当前的活动组织幼儿讨论:这样玩滑梯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等等,讨论后请幼儿展示正确的排队方法,从而养成排队不推不挤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中应注重隐性、暗示性的规则,如在厕所边上、洗手边上、喝水的地方贴上一定数量的小脚印,表示在此活动的人数,以此提醒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拥挤的现象,从而使幼儿更加从容有序地进行活动。
二、以节日文化和主题教育为依托,培养幼儿的品德习惯
1.借助于节日文化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尊敬长辈和劳动者的节日活动,我们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为了弘扬节日文化,增强幼儿对节日内涵的体验与理解,培养其尊师敬师的品质,我们举办了“亲子贺卡秀”活动,孩子们亲手向老师献上自制的贺卡。再如,“三八”妇女节,我们利用节日让孩子给妈妈、外婆、奶奶送祝福,为她们做一件开心的事。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长辈多一份尊重和关心,体验到关心他人的快乐。
2.依托于主题教育
幼儿园的主题教育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契机,如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好妈妈》的开展对培养幼儿对母亲的感情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活动中唱《小乌鸦爱妈妈》、画《我的好妈妈》、说《我的妈妈真辛苦》、做《我是妈妈的好宝宝》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关注自己的妈妈,了解妈妈的辛苦和伟大。
三、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1.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2.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表现在大胆与自信。有些幼儿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已经习惯不举手回答了;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问题太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于能举手发言的幼儿,不管对错先肯定。对待没发言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胆小的孩子,偶尔一次发言也要大大地表扬。
3.自主学习的习惯
区域活动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活动的进程、活动的伙伴,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活动特殊的组织形式,培养幼儿有计划地学习,引导幼儿活动前计划好自己的活动内容,活动中努力完成操作的内容。
四、以家长的支持为催化剂,加速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1.家园联系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长园地和家园信箱栏目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家园信箱栏目,主要是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
3.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在新年联欢会上表演《分香蕉》《让座》《洗手帕》《我的好妈妈》《我帮爷爷、奶奶做事情》等节目,通过表演让幼儿形成与他人分享,主动关心帮助长辈,自己的事自己做等优良的品德。
4.家长学校
成立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开展讲座活动,定期开展咨询活动:小、中、大班分出可侧重咨询的知识,或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地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3.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十三
一, 分步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3岁的幼儿可以听懂成人的话,也可以和成人用语言沟通,单毕竟有限的,当成人一次要求幼儿做太多事,他们无法记住的,更谈不上按要求执行。在洗手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步进行,一次只讲一个动作,如:教幼儿洗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一搓,冲一冲,甩一甩,擦擦毛巾小手好。”每天我只教一步,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每次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幼教之友《浅谈托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我班的顾天成小朋友,刚入园时老师让他洗手,他总是说我不洗,我的手洗干净了,户外活动回到活动室,他坐在小椅子上不肯洗手,我和他一起去洗,他说我不会洗,后来经过我的分布步洗手法,他很快的学会洗手了,每天活动回到活动室,他不用老师提醒一声不响的去盥洗室洗手了。看到别人忘了关水龙头,他还会帮助别人关掉。多么好的习惯呀!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4.幼儿园行为习惯教学设计 篇十四
1、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要多吃水果、蔬菜,每天要定时大便,大便时要专心。
活动准备:故事《玲玲和亮亮》
活动建议:
一、讲故事,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玲玲和亮亮》,小朋友听一听故事中是玲玲做的对还是亮亮做的对。我们要学谁呢?教师讲述故事
二、讲述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
(1)亮亮为什么肚子疼?
(2)玲玲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解决亮亮肚子疼的问题?他请小朋友给他出主意呢?
(4)我们要学亮亮还是玲玲?
三、教师小结
我们每天大便是要把身体中的废物排泄出来,如果小朋友不爱吃蔬菜和水果,那就会和亮亮一样大便很费力,久而久之就会便秘、肚子疼,我们要学玲玲多吃水果,多喝水,每天定时大便,大便时不看电视、不玩耍,专心大便,要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做一个健康的好宝宝。
附故事:《玲玲和亮亮》
15.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 篇十五
活动伊始,200余名公交女职工整装待发,在马莲英的鼓励动员下,随着办公室主任赵志海一声号令,王董事长率队迅速出发,驰骋在蜿蜒盘旋的秀水路自行车专用通道上,经过五公里的骑行,队员们陆续到达终点(海湖新区管委会)。在“齐心协力跳绳比赛”和“我爱运动踢毽子比赛”中,大家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展示着公交女性的风采。
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第三代表队、第一代表队、第五代表队获得了骑行比赛一、二、三等奖;第五代表队、第四代表队、第一代表队分别获得“齐心协力跳绳比赛”一、二、三等奖。集团公司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奖,队员们捧着奖品,脸上都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幼儿生活习惯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07-01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12-06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06-30
幼儿的生活管理12-02
幼儿园生活结束感言07-18
中班幼儿生活案例分析07-23
大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计划08-11
幼儿园一日生活感想10-10
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10-27
幼儿园爱生活主题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