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心建设(精选11篇)
1.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一
谈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建设
全椒县职业教育中心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如何建设好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涵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备现代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出发,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工作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校园处处有文化,而校园文化则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其作用在于把社会的观点、原则和价值等,通过灌输、启迪、熏陶、潜移默化而变成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
校园文化的内在结构,是指校园文化特定范围中生活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上的具体化。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核心集中地体现一个文化的特色。人们正是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含了设计者、建造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其他社会寓意。这种积淀着文化观念的社会价值存在,具有相当的持久性。一座寓意深刻、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雕塑,一幢别具艺术风格的建筑,一块布局合理、优雅别致的花坛,一方面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
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一所学校在抓好物质文化的同时,必须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做到“软”“硬”兼施。制度文化制定的条例或要求来规范和约束主体行为。师生员工除了遵守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所学校,必须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校园精神文化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也是建设校园文化所必须的根本基础。一所学校师生员工精神文化丰富健康,思想积极向上,精神风貌良好,就能形成一个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优良环境,使其感受到正确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深刻熏陶、影响和教育。一种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如一所世界名校之所以成为声名显赫的名牌大学,除了他们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及严谨的管理制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较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处处突出和张显“职教”特色,注重针对性与激励性,为此,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用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崇德、求知、学技、健体”的校训。我们在新生入学时就提出“进了职业高中的门,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里“求知升学速圆大学梦,学技就业直入致富门”,强化自主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处友自慎,生命自珍”,成为 “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二、校风建设的内容及作用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它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素质教育力量的表现形态。
校风建设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指导思想,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空气,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秩序等。
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心理契约”。它是长期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它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是坚持严格管理的结果,它一旦形成,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管理力量。优良的校风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佳的精神环境条件,优良的校风可以构成独立存在的环境,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熏陶、促进和约束的作用。
校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明确校风建设的目标。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国家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在本校的具体化,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务必使确定的目标既有先进性,又有现实性;既有指引方向、动员师生的作用,但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校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即是以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的校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其表述应当明确、简练,便于师生员工理解、记忆。它既能促进学校全面提高质量,实现校风建设的目标,又能体现学校的特色。我们的校风是:文明,和谐,务实,创新。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素质差得多,我们提出“要成才必先成人”的思想,教育师生要重视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与师生和谐相处等,要踏实学习与工作,有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开拓进取。
其次是认清校风的层次特点,抓好关键。教风、学风、领导作风集合为整个学校的校风。其中领导作风属于最高层次,对形成什么样的校风起关键作用。特别是校长的作风决定领导集体的作风,领导集体的作风决定学校的校风。优良的校风往往是学校领导优良作风的延伸和扩充。学生的学风和班风,是校风的主体和基础。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职教品牌。通过各种方法,创建优良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使每个校园内成员生活于其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寻求民族现代化的历史反复说明,民族的振兴绝不能仅仅靠“船坚炮利”,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更新,人们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依然陈旧,那么再先进的设备,再完善的制度都将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因此,我们应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性格培养、意志培养。而这种心灵的塑造,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仅仅通过说教、演示、操练就可以完成。它只能靠文化环境形成心灵感应,精神升华,观念更新。
2.狠抓校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风的形成,是学校师生对优良作风学习和认同的结果。校风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造成有利于培养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的环境和氛围,激起个体崇尚和学习这种风尚的需要和动机。
校风的形成要创造可见的情景条件。一种优良校风包括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等成分。针对广大青少年善于模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特点,校风的培育要注意创设情景条件,激发师生的美感、理智感、道德感。这样,学校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情感受到陶冶,行为受到矫正,养成良好风气。学校活动的形式主义必须加以克服,因为它没有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具有热情奔放、容易激动的特点。隆重的仪式、热烈的鼓号、整齐的检阅、庄严的宣誓、动人的演说,会使他们激动不已,留下深刻印象,以至终生难忘。因此,我们应当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精心布臵学校每处场景,为培养良好校风创设必要的情景条件。
3.良好校风的形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晶。校风是学校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形成“团结开拓,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狠抓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形成“敬业,严谨,善诱,奉献”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勤奋,守纪,善思,进取”的学风。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立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文明,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以德立校和依法治教的良好育人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二
一、思想文化引领
思想决定思路:管理是科学, 其意义在于求道, 追求是什么。
加拿大人Stephen Murgatroyd和英国人Colin Morgan在他们合著的《全面质量管理与学校》一书中提出, 联合所有成员的兴趣, 以使他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是学校成功的关键。为了达成这种联合, 学校需要有一个愿景。这个愿景是学校未来的形象和象征, 它包含对组织成员的希望和激励, 它能够引发学校成员对学校基本目的、图景的共同感受。
案例《永川区南大街教育精神、教育愿景、办学思路的打造》:永川区南大街办事处地广人稀, 属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经济基础差, 学校小、生源差、教师老化严重, 后劲不足。2007年教管中心带领辖区六所学校校长到黔江区学习考察时, 被黔江精神所感动, 反思办事处艰苦创业的行为与现状, 决定以黔江精神为榜样, 确定了“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 不断跨越, 追求卓越”的南大街教育精神, 后又深化了南大街教育愿景“让每一位学生其乐融融, 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其情浓浓, 敬业爱岗;让每一位校长其志铮铮, 严谨笃学;让每一所学校内涵丰富, 特色张扬”。确立了“质量育人, 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由此, 在中心的思想引领下, 南大街教管中心解放思想, 及早理清了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思路;兴隆学校十年磨剑, 结合“写字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确立了创建“兰亭小学”的发展方向, 并获得成功;南郊小学冰冻三尺, 将“信息课程”演绎成为了“科技教育校园”;因为不愿苦熬, 南大街小学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挖掘了“三自教育”理念;黄瓜山小学从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中开发了“乡情教育”思想。
二、行为文化构建
思路决定出路:管理是技术, 其价值在于增效, 解决怎么做。
《全面质量管理与学校》认为,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质量特性深刻、持续地改进。这就要求教管中心必须从战略上考虑, 同时任何一个结果都是过程的结果, 最终的质量是由过程的质量形成。《孙子兵法》中:求其上, 得其中;求其中, 得其下;求其下, 必败;就是这一道理的体现。我们提倡的是“求其上上, 得其上”的工作作风。也就是要树立牢固的目标管理意识, 用目标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教育教学管理, 正确制定目标, 善于分解目标, 并将目标内化为师生的主角行动;搞好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调控、检查、落实, 形成学校工作思路清晰, 工作计划性强, 管理活动严谨有序的良好局面。
案例《永川区南大街整体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特色学校建设, 必须与时俱进, 体现时代的精神, 体现教育新的发展要求, 体现社会客观需要。因此,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应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传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动态修正, 不断地为学校发展提供先进的指导, 作为教管中心, 就应该站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帮助校长接触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把理念转化成为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 再把办学理念具体化为实践中的做法, 然后把具体化了的做法内化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 并渗透到日常教学行为中, 最后形成学校的特点和品牌, 这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教管中心及学校集体的创造性劳动和成果, 思路决定着出路。
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摸索——校本培训起步阶段 (2003年-2004年)
现状:无制度保障, 随意而为。
当时, 我们对辖区各校的教育科研进行了摸底, 发现在10所学校中, 有5所学校没有课题, 校本培训模糊。具体表现为学校不是自发自愿自主地开展校本培训, 把校本培训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与评价的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措施:这个阶段, 我们要明确的主题是“谁来培训”“培训谁”的问题。校本培训的发起者应当是学校、组织完善的过程也应该是学校。培训者可以是专家学者、校长、优秀教师、老教师, 培训对象应该是教师, 是学校中所有面临问题需要解决的教师, 愿意成长、成才的教师, 以及新课程中必须培训的教师。鉴于此, 我们和校长一起, 重新制定了培训计划, 重建学校教科室, 抓思想重视, 抓体制完善, 抓过程管理。在培训中, 我们结合永隆小学开设的“写字课”校本教研经验, 南大街小学师生阅读传统, 首次提出了打造“永隆小学书画艺术校园”“南大街小学书香校园”的办学思路, 实现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启蒙式发展。
第二阶段:集体探索——特色成长阶段 (2005年-2006年)
现状:无问题意识, 方向不明。
这一时期, 学校的校本培训表现为迫于外部压力而开展校本培训, 校长们对特色的校本教研感到无从下手, 方向不明。
措施:这一阶段的工作主题是“培训什么”和“怎样培训”的问题。校本培训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调了以“问题”为基点, 以“特色”为重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开展校本课程中, 在教学管理中, 在校园周边实际环境中找出“问题”, 抓住“特色”。这一阶段, 由于“书画艺术校园”“书香校园”的起步, 使我们意识到了在讲究个性化的时代里, “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高扬的旗帜, 抓住了特色也就是抓住了学校的生存权。这一时期, 教管中心组织了一批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智囊团对学校进行特色打造、思维构想。南郊小学因周边环境是科技含量高的厂矿、学校前身是厂矿子弟校而开展“科技教育”;黄瓜山小学因坐落于黄瓜山旅游景区之中, 而打造以“新农村旅游为平台”的特色校园思路;南大街小学因承担了重庆市级课题“三自教育”, 而将特色学校发展由“书香校园”更改为了“三自教育”的创建方向。
第三阶段:专家引领——特色扩张阶段 (2007年-2008年)
现状:无理念意识, 建构模糊。
这一时期, 学校校本培训已能体现“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以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为着力点,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为落脚点”的思路, 但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 使得各校的特色办学规划理论高度不够, 不具备战略性, 缺乏时代性和前瞻性, 致使办学理念不清晰, 具化不到位, 可操作性不强。
措施:这一阶段, 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建构什么”和“怎么建构”的问题。
好的教育理念不仅能使校长认识到“做什么”“怎么做”, 而且可以使校长认识到“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 引导校长带领全体师生不断向“特色教育”方向努力。
于是, 我们邀请了永川区教委专家、党内外有识之士深入到每一所学校, 按照“教学中的最亮点是什么, 教改科研最突出成绩是什么, 德育工作中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学校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校园周边环境最有特色的是什么”等问题入手进行构建, 最后, 从这些思路、建构中提炼出精辟的适合自身学校办学的理念。南大街小学“三自教育”的办学理念为“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就自我”, 兴隆学校“书画艺术”的办学理念为“让学生在艺术创造中创造自我”, 黄瓜山小学“乡情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乡情育德, 乡情育智, 乡情育美”, 南郊小学“科技教育”的办学理念为“用科技之光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 大南小学“乐观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乐教乐学, 共同成长”, 小南小学“自信教育”的办学理念为“让每一位孩子都享有自信与成功”。
第四阶段:课题深化——内涵升华阶段 (2009年至今)
现状:无校本教材, 内涵不够。
这一时期, 各校的办学理念已初步形成, 特色思路已基本明确, 但还未达到应有的深度与力度, 校本教材还未形成, 科学研究不系统。
措施:这一阶段, 我们明确的主题是“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永川区举办“全国中小学校特色教育高峰论坛”的契机, 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参与到全国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 做到校校有课题, 有校本教材, 使特色学校建设更具战略性、理论性、系统性, 走向了内涵发展之路, 一校一品已基本形成。兴隆学校以新的办学理念“笔墨纸砚, 梦想童年”及校训“点横撇捺竖折钩, 水墨书香画春秋”为更高要求, 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书协授牌的“兰亭小学”;永川区教委授予了南大街小学“三自教育”, 南郊小学“科技教育”, 黄瓜山小学“乡情教育”特色学校称号。现在, 大南小学“乐观教育”正争创永川区第三批命名的特色学校;南大街小学正拟将“三自教育”融入“三河汇碧”历史美景中, 打造更加深厚的“水文化”特色;黄瓜山小学也将从“美丽山村, 美好童年”理念入手, 把“乡情教育”扩展为更为大气的“山村文化”。
三、品牌文化建设
角度决定高度:管理是艺术, 其生命在于创造, 力求做更好。
为了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实践, 做得更好, 打造品牌, 我们组织辖区学校联合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这个团队, 创刊了《教坛花絮》杂志, 以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与学校》提出,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以团队为中心是非常需要的, 这是因为:团队能充分发挥组织的创造性并推动学习;团队是学习单位, 在团队内部鼓励知识和技术交流;团队工作有利于推进改革。《教坛花絮》自2005年3月创刊以来, 已走过近七年历程, 累计出刊达58期, 教管中心坚持以《教坛花絮》为平台强化宣传, 交流思想、科研引领, 全面推动了学校质量管理, 已成为南大街教育人心中的骄傲, 团队打造的品牌。永川区教委主任陈军在某些非正式场合直接称呼南大街教管中心主任段绍建为“段花絮”, 以示对《教坛花絮》所起的思想引领作用的肯定;中共永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德君在阅读《教坛花絮》后, 欣然命笔作了“办得很有特色, 很有内涵, 很值得阅读”的批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想:教管中心只有具备了自己鲜明的思想, 独特的文化, 创新的行为, 才能引领辖区学校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著作: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学校管理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三
传播“航运文化” 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
目前,虹口区工商联航运商会会员企业共102家,主要分布于国际货运代理、船务及船务代理、航空航海及陆运、报关报检、仓储、航运电子商务、快递、航运法律服务等航运服务领域。商会会长陈峥表示,从商会创立以来,除了在“利润之上”的纳税、就业等社会责任上尽己所能,一直积极探索传播“航运文化”的新途径,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为目标。
对此,商会每年设有一个“常规动作”——下海庙航运企业祈福活动。陈峥说:“下海庙作为见证上海滩百年航运兴衰的名刹,一直默默护佑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化的旅程中扬帆远航。祈福活动则是沿袭传统,通过组织游览、拜庙等形式,为中国航运企业和航运事业的明天祝福。”据悉,每年的祈福活动都定于7月11日,这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日,也是中国航海日。自2012年起,商会连续三年组织区内50余家会员单位在下海庙举办航运物流企业祈福活动,在圣缘法师的带领下,参会的航运企业主共同为航运企业祈福、为航运事业的发展祈福。每次祈福仪式后,都与圣缘法师共进素斋,交流航运祈福文化。此项活动的坚持举办,得到了众多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反响。
祈福活动常办常新的效果,让商会开始积极谋划特色鲜明的“特选动作”。2013年6月25日,是中国国际海员日。当天,区航运商会根据2010年1月26日首届中国航运文化节的积极引进和成功筹办的经验,再次成功协助组织并部分承办了“第四届中国航运文化节”系列活动。交通部、商务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领导和全国100多家著名航运企业单位出席了活动。陈峥表示,此次活动商会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联系动员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确保活动在虹口区成功举办,更为宣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虹口”、增强航运集聚作出一定的贡献。此外,2013年底,区航运商会还协办了一场“航运文化祈福论坛”,邀请了数位航运专家以及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一同探讨与分享航运文化的精髓。
积极开展科研业务 参与部分国家标准起草与制定
2011年6月15日,由区航运商会主动提出,并组织了29家会员企业,与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共同进行的《无船承运业务标准提单研究》课题研究得以结题。以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系主任王学锋教授为组长、上海市商务委、中国海运集团、上海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和上海海事法院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区航运商会所倡导的此项课题研究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对国际航运物流企业规范提单样本而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航运业务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价值,对减少法律诉讼纠纷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推进我国航运物流业务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区航运商会推荐了上海新景程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宝霖危险品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金鹏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上海美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上海宏源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参与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导的国际货运代理系列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三年中我们共参与起草了6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作为商会会长单位,陈峥所带领的上海新景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身躬表率,在《国际货运代理海运提单》、《国际货运代理多式联运提单》这两项行业标准中作为第一起草人,严格、严谨参与起草和制定工作。值得骄傲的是,这1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已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局予以了公布和执行。
区航运商会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业务科研工作为规范全国行业的业务流程、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标志着基层行业商会在行业标准制定中有了新的突破。
服务企业实际需求 降低航运物流企业税负
2013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营改增”的37号文,当年8月予以执行。此项政策会造成航运物流企业重大的税负增加,特别是对于区航运商会绝大部分的中小民营航运航运物流企业的会员。针对这一问题,区航运商会积极采取行动,主动组织了20余家会员企业,联系了上海市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办公室和分管区领导与会员进行座谈,呼吁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向上海市和国家税务机构反映中小航运企业的呼声,对于国家政策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经过多方的努力,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终于在2014年7月出台了42号文,对航运物流企业涉及国际业务的税负,执行零税率。“我们当时意识到,虽然国家对航运物流企业的税收政策得以调整,但如何落地执行仍是个问题。”陈峥说道。
于是,2014年7月29日,区航运商会在区工商联的支持下,组织了10余家区内企业到虹口区税务局,专门就如何落实42号文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和建议。区税务局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上报到上海市税务局,其中80%的意见和建议被上海市税务局采纳。上海市税务局以《上海市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增值税免税管理问题解答》的方式上传至上海市税务局的官网上,率先在全国发布了权威的42号文政策实施细则。之后其他各省市官方税务局所做出的实施细则基本上都参照了这个主要采纳虹口区航运商会所提意见和建议的上海市税务局的样本。
参与商务调解协会工作 减少会员企业法律纠纷
近年来,区航运商会积极响应区工商联所成立的商会商务调解协会,努力在会员企业之间开展业务纠纷的调解工作。
据陈峥介绍,区航运商会一直倡导,如有会员企业之间有纠纷要到商会来调解,会员企业与非会员企业有纠纷调解不了走司法诉讼途径的,一审官司由企业自聘律师辩护。如果败诉,商会认为一审法院判决有缺陷的,商会愿出面为二审提供辩护。曾有过一个案例:某会员单位受到某企业起诉,称由于被告未及时提货,造成集装箱在港区滞留达1年之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集装箱超期使用费29万元。一审法院判定被告败诉,被告到区航运商会反映了情况后,商会认为法院判决不尽合理,于是主动出庭二审法院,以原告企业公布的公开运价为基础,抗辩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集装箱超期使用费29万元太高,要求以15万元的补偿予以调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最后采纳了区航运商会的意见,在做了原告的工作后,最后使原被告在法庭辩论后达成调解协议。此项诉讼后,上海海事法院专门派人到区航运商会,表示今后遇到类似诉讼将充分听取区航运商会的专业意见。
4.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四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发展的一个突出特色,它能提升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能对师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乡各小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基本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乡各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排先拜巴扎乡中心小学建于1935年7月,具有79年建校历史,排先拜巴扎乡共有5所小学及3所幼儿园,总校园面积74507平方米,总绿化面积128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现生均占地面积43.8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整洁、美观、舒适,真可谓小巧玲珑,是县级绿色学校,2011年开始,学校实施了打造“优美校园”,“优美教室”工程,使校园更加优美。
全乡小学教师总数146名,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工人10名,幼儿园教师20名,特岗教师5名,保安8名。
全乡有60个教学班,在库木库勒小学有1个学前班,三所幼
儿园有15个幼儿班,小学生总数1700名,学前班58名,幼儿园508名,共2249人。
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乡各学校前后获得以下几种荣誉: 阿热买里小学获得区级“文明示范校”荣誉。中心小学2013年12月获得县级“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五个学校的党支部五年以来都获得县级“五好党支部”荣誉。
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及措施
1、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学校的形象工程,它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走进我校,给人清爽,洁净、舒适的感觉,在校园内见不到一点果皮纸屑,我们的做法是:(1)每天实行“两扫”。(2)每班每天都有卫生值日巡逻人员,课间进行随时巡查。(3)学校利用集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教育。(4)校园内合理设置垃圾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师生形成了“视校为大家,视班为小家”的爱校护校思想,形成了“到校先洁校,在校必护校”的良好习惯。
2、校训
校训是对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办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秉承 “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求真尚美
和谐向善”的校训,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为人先,务本求实,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健康跨越式发展。并将校训悬挂在校园
内最醒目的地方。
3、绿化、美化、亮化
在绿化工作上,我乡各学校及双语幼儿园坚持有花、有绿、夏有荫、秋有果的绿化原则,在操场上建有草坪,里面绿树成荫,花草树木各有形状,学生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享受着环境的幽雅,心情舒畅,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真感赏心悦目,教学楼后有各种形状花坛,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4、围墙文化
在教室前有两块橱窗,安全宣传栏、飘扬的红领巾及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图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民族团结抵制宗教渗透宣传栏,师生仪容仪表规范栏,学校介绍栏。围墙文化就更丰富了,有各种书画作品、黑板报、五讲四美标语。
5、优美教室打造
在打造优美教室方面,力求做到整体布置规范、美观、和谐、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彰显了温馨教室建设理念,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施优美教室打造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很多学校到校参观,在教室的前面悬挂了国旗,两边墙上悬挂了古诗词,门口墙上是学习园地,墙角有图书角和班班通设备。讲台上有讲桌,讲台的两边放有花草,最为特色的是学生课桌上钉有规范的桌布。这样的布置,潜移默化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感觉赏心悦目,心情舒畅。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1)搞好每年的庆六.一文艺汇演和每年的阳光体育春东季运动会,让学生展现风采,陶冶情操。
(2)坚持主旋律,多年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学生表彰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3)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手抄报、比赛、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4)扎实开展每周的升降旗活动和每天的“两操”及大课间活动。
(5)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运动会和间周一次教职工排球友谊赛,丰富教师文化生活,提高教师工作激情。
7、努力提升校园文化育人魅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源于水滴石穿的不懈,源于润物无声的细致。为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努力寻
找教育契机,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1)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处在道德形成的重要养成期。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这一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致力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抓好开头、抓好细节,促进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与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对学生一言一行进行引导。坚持从日常的言行、习惯、道德、公德、纪律等常规入手,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2)感恩教育
为了继承和发扬“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尊师重道”、“传递爱心”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教育。
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必须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做得更好。
2014年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材料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排先拜巴扎乡中心小学
5.浅议审计文化建设的中心 篇五
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2008年审计工作,部署2009年审计
工作时要求审计文化建设要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教育为中心。
1、明责任 审计机关首先要关注政府在预算执行中的责任,“因为审计预算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这种权力的实现必须依附于预算的有效执行,否则人民的权力就会落空。其次,还要关注政府部门履行责任的有效度,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因为取之于民的资源必须用之于民,并且用出成效,才能满足于纳税人的要求,这才是政府责任的最终归宿。”
国家审计机关关注责任,既是推进民主监督的需要,也是维护法治尊严的需要。任何不承担责任的权力,最终必将对社会公正造成伤害,最终导致法治的扭曲。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曾经说。“一个负责的公司,才会有未来;一个负责的国家,才会有希望;一个负责的民族,才会永远朝气蓬勃。让我们都明确自己的责任,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惟其如此,才会不断推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2、表忠诚 联系到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曾形象地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也确实是如此,从曾经震撼九州华宇的“审计风暴”中,就可见一斑,审计署公布了中央各有关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其中违法、违规数字真是触目惊心,从另一方面,也就充分显示了有国家财产“看门狗”之喻的审计人忠诚卫士的良好形象。
但是“看门狗”的忠诚也需要切实有力的保障——只有当审计报告不放“空炮”,审计责任一查到底,做忠诚的“看门狗”才忠有所值,诚有所报。
3、述清廉 审计是政府的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殊使命,具有监督的两重性,既要监督别人,又要监督自己,作为审计机关只有自身管理严格规范,才有资格去监督检查他人,构建为民清廉的审计机关文化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廉明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审计人员处于经济领域的前沿阵地和风口浪尖,职责的所需使他们虽不管钱但却经常要和管钱、用钱的部门与单位打交道,耳闻目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如何永葆廉政本色?这就要求我们营造富有审计特色的机关廉政文化氛围,让廉洁公正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审计人员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在氛围中熏陶人,培育人,引导和激发审计干部把精力用在想事业、干事业,并干成事业上。
4、紧依法 依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依法治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任务。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计监督,其行为是行政行为。审计监督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且行政行为必须接受监督。
行为合法——审计监督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应作为而不作为是失职和渎职。
内容合法——审计监督行为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不应随意增添新的内容,法律没有规定的行政行为应视为违法。
程序合法——审计监督行为过程要符合法律规定,包括方式、方法、步骤顺序、时间要求和其他程序规定。
审计处理合法——审计处理方式要合法,要用法定的载体。
5、求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为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 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应当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必须按照规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并严格地遵循审计准则、审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证明资料的收集,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中精神上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或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独立自主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
6.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六
——从班级文化建设看龟山的师德师风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进而优化班级教育的有效途径。
几年来,我镇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今天在此向领导和同行们汇报,恳请指正。
一、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实现班级的人文管理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根据校纪校规和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全班讨论之后,很多班级
制定了学习、纪律、卫生等量化考评细则,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尽可能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学生们实行自我管理,违反了纪律扣考评分。
我镇矮桥小学班主任方玲老师,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落实上,主要是进行了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日常行为量化积分表;二是进行长期的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学会管理;三是树立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典型,把表扬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三者结合,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上工作中她所带的班级两次被学校评‚文明班级‛,刘祎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另有四名同学被评为学校的‚文明之星‛,她个人也被评为麻城市‚师德标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班级文化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班级制度建设上,我镇很多班级落实了《中小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请假制度》、《班级点名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晨检、午检制度》等。我镇的班主任老师,在实践中还注重探索班级制度文化方面的柔性的一面。即在班级建设上,注重目标建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管理制度的人文化、温馨化,柔性管理,使制度的人文化内涵得以生发,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生。
二、构建主题班会文化——形成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的融入班级热爱班级,最大限度地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我镇各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主题班会。
我镇铺头坳中学九(5)班班主任鲍秀义同志,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把‚勤奋扎实‛作为班级建设的突破口,在九月份就召开了‚勤奋是5班的灵魂‛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全体同学和老师就‚勤奋学习‛展开热烈讨论。主题班会达到了‚让‘勤奋’浸入每个同学骨髓‛的效果,从此,该班就成为全校勤奋好学的先进典型。该校七(5)班丁建文老师召开了‚态度决定一切,目标锁定未来‛的主题班会,收到了端正学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的效果。
我镇各中小学各班每学期都要召开3——5次主题班会,从安全教育、人生意义、学习方法、纪律卫生等方面确立主题。一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班级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班级建设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三、构建品牌文化,凸显班级建设的文化特色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
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中心学校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都会‚说话‛。
回顾近几年来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①讲课用的黑板上方悬挂班训和国旗。每个学期开学,各班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员参与共同拟定班训,开始用红纸书写、后来高规格定做,再张挂于黑板上方。这样做不仅可以鞭策学生,还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②教室黑板的右侧,悬挂班主任的相框,其中有班主任的大幅彩照,配上班级理念、奋斗目标、大事记等栏目,也成为了令学生注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③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张挂名人名言相框。不过,这里的‚名人‛不是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而是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如八(1)班的倪家林同学的相片配以文字‚一切皆有可能,而条件之一就是坚持不懈的奋斗。‛九(1)班的王基强同学的相片配以文字‚我的地盘我作主,我的未来我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名人的距离,而且定期更换,让全班同学都成为班级名人,这样其实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心理暗示:我就是名人,我也可以成为名人。④巧妙的利用黑板报。学校要求每两周办理一期黑板报,结合中国的政治大事、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及班级具体情况,办理内容实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黑板报。而且期期总结评比,黑板报成了传递信息、愉悦身心、提高作文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的平台。⑤课桌右上方张贴学生自创的座右铭和奋斗目标,可以让学生天
天对照,时时鞭策自己。⑥将每个月评比活动中的优秀同学配以彩照,制成小相框悬挂教室,让之成为全班同学心中的偶像。⑦定期举行优秀作文、优秀作业展览。此举不但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先进,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效仿的目标,明确了努力就会进步、就会成功。⑧办好学习园地。在黑板报的一侧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办好学习园地,让之成为知识的殿堂、能力培养的小舞台。由于美化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讲学习、讲正气、讲风尚蔚然成风,在文明正气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新颖性、参与的广泛性、鲜明的时代性、活动的实效性、目的的实用性,这就是我镇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的显著特点。
四、构建人际文化,打造班级建设的爱心文化
中心学校要求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各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有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沟通。通过交心换心,达到了加强了解、消除隔膜、融洽关系、互利互赢的良好效果。我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每月召开一次班科联系会,交流学生信息,明确彼此职责,达到凝聚思想的功效。另外,还要求根据班级现状,不定期小范围的召开班科联系会。
(二)建立师生谈心互动机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各班班主任要对学生‚交心‛,而且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交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身体等情况,强化彼此间的朋友关系。
(三)家访。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样表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诸多家长对学校以及他们孩子的了解,有时是无知的,有时是残缺的,甚至是误解的。学校要求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也让学校了解家庭,做到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总之,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让教师、班干部、学生建立互信,班级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具体而艰难、繁琐而实效的长期任务,是我镇教育实现良性发展、辉煌迭出的取胜法宝。我们将始终如一的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让它成为龟山师德师风建设史上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龟山中心学校
7.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七
农村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基层组织的文化中心,如何创新思路,激发活力,增强吸引力,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乐园,成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我市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和2个农林场,82个行政村,全市人口27万,现有基层文化中心9个,除峡口镇、叶升镇文化中心为2005年新建的以外,其余大部分活动场地狭小、设施陈旧,根本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获取科技致富信息的需求。为进一步改善文化站基础设施,2007年,我市积极争取自治区发改委、区文化厅对乡镇文化中心建设资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新建、改建青铜峡镇、小坝镇、陈袁滩镇等6个乡镇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并配发了电视机、功放机、DVD机、图书、书柜、电脑等部分室内设施以及社火道具、服装、乐器、音响等活动器材,每个文化中心还建有篮球场、文化广场,设有健身器材等户外设备,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 我市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的落实,我市市、乡两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文化中心整体功能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就我市而言,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文化中心日常活动坚持不够,缺乏吸引力
为什么80年代乡镇文化中心极其简陋,但却办得红红火火?除去文化生活相对贫困,人们渴求愿望较强等客观因素外,关键是活动开展能够经常化:电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培训讲座、图书阅览、打球下棋等等,农闲时节几乎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那时的文化站真可以称得上是广大农民的精神乐园。然而,目前新建、改建后的各镇文化中心,大多数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日常活动无法坚持开展。
2.2 重大活动投入不够,没有形成优势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坚持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一次社火比赛,每3年举办一次农村小戏调演,每5年举办一次文艺百花奖大赛。就各镇参赛情况看,其共同特点是:由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和文化中心户代表镇政府参赛的居多,而由文化中心组织排演参赛的甚少。由于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演员素质、演出设备、创编水平等条件普遍较差,加之排演的节目缺少专业指导,使得农村文艺创作的水平、节目的质量和档次难以提高,在竞争中形不成自己的优势。
2.3 特色活动巩固困难,打不出品牌
近年来,我市按照“一镇一品”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培育农村特色文化活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2007年前夕已形成了谭桥村100多人的回族秧歌队,补号村40人的舞龙队,沙庙村70多人的舞狮队,广武村、友谊村、联丰村的农村科技服务、文化广场和沙湖村、永丰村的业余文艺团队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但由于这些团队大多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之经常性地参加市上的各类演出,演员的生活补足、租车、购置服装道具等费用得不到妥善解决,难以巩固,发展,更谈不上形成长久的品牌,形成对整个农村文化的带动效应。
3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
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是文化中心生存的根本所在。以活动开展为抓手,不断唤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发展、惠及百姓、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文化中心的生机和活力势在必行。
3.1 加强文化中心建设作用的再认识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程度取决于各级党委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就镇一级政府而言,要彻底摒弃那种认为文化中心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工作任务是软指标,抓与不抓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加强对文化工作的再认识,特别是要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建设好文化中心提到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财、物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支持办好文化中心,使“软”指标硬起来。同时,要用足用活国家和自治区文化建设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个以图书阅览、信息资源共享、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体育健身等活动丰富文化中心、充实文化中心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增强文化中心的吸引力,真正发挥出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3.2 加强文化专干队伍建设
文化中心专干是搞好农村文化的最宝贵的财富,抓好文化专干培养就是抓住了文化中心活动的关键。要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形式,将一些文化素质高、思想觉悟好、热心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的人员,特别是要把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选拔进文化专干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努力提升文化专干自身素质,同时,各镇一定要把文化专干从繁杂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专心抓好文化中心活动开展。
3.3 抓好特色带动
我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2007年,为配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由市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对流传于我市广武地区的民间歌舞“小花灯舞”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排演,舞蹈欢快的曲调、演员独特的装扮和集秧歌与民间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和带领群众继承传统,彰显本地特色,以此辐射、带动各类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也是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3.4 强化服务与管理
文化业务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真正实现工作中心的下移,在做好文化中心日常活动指导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机制,将文化下乡制度化、经常化,组织专业文化骨干对口的到农村开展文化下乡帮扶活动,加大先进文化示范引导和文化能人的培养力度,为农村培养一支长年固定不走的业余文艺宣传队伍和文艺创作队伍,不断提升农村文化活动品位,体现新农村建设崭新的风格和特色。
8.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八
【关键词】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群众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5-02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多
现阶段,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参与文化生活成为大众生活的一种常态,文化活动及其不断丰富,也日益成为大多数人们的需求。广大群众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和参与多重形式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生活,营造出了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
相比于传统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乡镇群众在长时间的互动中,逐渐碰撞出了新的文化互动形式。随着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文化活动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出了传统的聊天、散步,戏剧、排舞、秧歌等文化活动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
(三)文化活动逐渐规模化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下,社会各领域的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认识也显著提高。各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这保证了文化活动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在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很多群众踊跃担任文化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文化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
(四)文化活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高质量,是现代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文化活动形式,人民群众积极开展相互交流与学习,在相互借鉴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高质量与精品化逐渐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一)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
在群众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各文化部门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具体文化需求,在深入群众中间进行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文化发展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促进乡镇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进步。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乡镇文化工作部门开展工作多以应付上级检查为主,并没有将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文化活动的开展很难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
(二)加强文艺人才的培养
任何文化建设工作的的开展,都离不开有力的人才基础。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显现出一片繁荣的良好景象。但是,这些地区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都是文艺演出为主,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虽然将文化“送”到了群众中间,但当演出人员离开时,该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准依然没有实现质的改变。另一方面,乡镇文化工作人员队伍人数有限,而且大多数工作人员在文化建设管理的精力与能力水平方面都有限。对此,乡镇各文化工作部门的管理者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当地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文艺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全面建立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这是实现农村群众自主开展文艺活动,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才保障和坚实基础。具体来说,举办培训、艺术交流等不同的活动,是培养文艺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实现传统的送文化的活动形式向发扬文化、培养文化方向的真正转变。而对于广大的农民群众来说,他们从以前的文化活动享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这有效提升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重视文化活动的持续性
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是持续,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发展。为实现其持续性,各地的文化建设活动需要保持特色,树立一定的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文化。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文化的打造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提高文化活动质量的同时,要注意发掘本土化特色,从而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走高质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特点和文化传统进行把握,充分的对当地优秀文化和传统特色进行挖掘改造,打造富有特色、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当前,我国乡镇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发展,基层的文化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了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最大化地满足需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要以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为建设的主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全面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谈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群文天地,2011,(21).
9.户家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九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以德为先 科学发展
校 训
校 风
教 风
学 风
重细节 求和谐 树形象 尊生爱师 乐教好施 遵规守纪 团结协作 爱生 敬业 博学 求是 勤学 善思 立志 创新 户家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学校创建于1973年,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占地28亩,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30人。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名。
近年来学校领导狠抓教育教学,以科学管理求质量,以教研教改促教学,以校本培训求发展,学校先后荣获“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英语说课优秀组织奖”、“电子备课示范校”、“读书伴我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教师中多人先后荣获县局组织的各类竞赛奖项。
二、实施目的
1、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培养师生高雅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2、继续修订、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形成力量,并最终升华为文化。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的形象。
4、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为师生提供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田建武
副组长:王平、付保安 成 员: 王伟峰、胡海军、王 宁、王文昌
曹林雅、左 娟、艾 婷、张君艳 宋艳萍、薛赞丽
职责及要求:
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部门职责开展工作,并对工作的进展及效果进行督查,确保本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活动时间
2013年5月启动时间,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放飞梦想)暨德育成果展示活动圆满举行,2017年年底达到标准化学校水平。
五、具体内容
(一)人文类
1、办学指导思想
通过党员活动室、校园广播、文化墙、橱窗、专栏、媒体、条幅、展板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及奋斗目标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贯彻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党员活动室、校园简讯、校报、文化墙、橱窗、报栏、校园广播、特色班级、班级之星等专栏,对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特色班级进行宣传、介绍,为师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传递正能量。
3、提升思想道德 为了促进师生的道德、人格不断优化,以《党史知识》、《二十四孝图》等国学经典为载体,通过诵读、讨论、讲座、演讲、辩论、文化墙等形式,让高尚的道德价值和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
(二)制度类 制度建设
要求各处室继续修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如建立以中层领导为核心的“年级管理体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制”和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管理体制”等,并组织处室人员学习;通过学习宣传使师生能自觉遵守、强化责任心。
(三)活动类
1、艺术体育开展
①每年5月份举行,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文艺表演、才艺展示等活动,并用2-3天时间集中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整体活动为期一周。
②每年10月份举行各种小型运动会,以师生跳绳赛、篮球赛、乒乓球赛、棋类赛、趣味体育活动为主,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期一周。
③成立学校体育代表队,组织参加县级以上体育类比赛。
3、书香校园建设
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经典诵读、读书报告会、图书阅览室建设等。②“文化人”践行活动,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 ③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订阅一报一刊,建立个人电子图书馆和家庭图书角,并且做到一天读一份报纸、一周读一份杂志、一月读一本专著,一周写一篇随笔、一月写一篇读书笔记、一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④向师生开放阅览室、完善图书借阅制度。
4、特长类活动开展
①成立特长小组、舞蹈队、合唱团、器乐演奏,在校园内定期进行学生才艺汇报展示,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县级以上文艺演出。
②继续开展课前唱、爱国歌曲大家唱、红歌会活动。
③成立特长生训练队,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举办师生书画展。
5、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①保证所有教师办公室、教室计算机接通互联网,使数字校园建设趋于完善。
②完善教师电子备课室。
③开通户家中心校校园网。(四)环境类
1、校园区域环境 校园区域大致可分为教学区、文化活动区、生活区等。教学区
①教学楼前挂有条幅,教室及走廊张贴励志标语、名人名言或师 生优秀美术作品,定期更新教室黑板报。
②教室门口有特色班级名称,班级之星学生照片,教室有“凝聚智慧放飞梦想”学习园地,图书角,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文化活动区
①对学校大门及外围环境进行必要的整修。
②拓宽硬化校园广场,修建舞台、更新升旗台、旗杆。③师生绿化美化操场,完善墙壁动画,增添栏杆等运动器材标语等。
④建立党员活动室,利用党史知识、传统文化布置校园文化墙。生活区
①学生公寓楼内有警示和提示标语。②学校龙头、灶房有节约类提示语。③学校计划申请投资建设多功能餐厅。
六、活动总结
各处室每次活动后,利用新闻简讯、图片、文字等形式,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总结,不断改进提升。
10.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十
一、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69家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最小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其中图书馆总分馆不小于8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部及周围环境整洁、卫生,场地硬化、绿化。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到“八个一”,即:一个标志牌、一个宣传栏、一个县级图书馆分馆、一个多功能室、一个中老年文体活动室、一个妇女儿童文体活动室、一套文体设施设备、一个公益性文化岗。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室内文体活动场所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便于群众参加活动;室外广场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6次;全年组织由妇女儿童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不少于4次;每个月为村民、居民放映一场国产新片;村(社区)文化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二、采取的推进措施
1、对照标准,开展项目督查整改。市文广新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要求区镇文体站年度开展四次对村(社区)的督查、业务指导和精准服务,年底列入市级对区镇的考核项目。对运行管理差的,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拿出整改方案,年底再次检查验收;对运行管理一般的,提出完善意见,做好保障;对好的单位和做法,推广他们的做法,向周边地区延伸。
2、因地制宜,创新文化服务内容。根据人口总量、年龄、结构、需求、新老xxx人的比例等,确定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面积、功能、项目构成,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新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项目,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社会组织为公益文化服务。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要求结合数字文化服务,满足基层群众数字文化需求。
3、做好人才、资源和资金保障。镇文体中心要求吸纳更多专业文化人才,对村(社区)进行文化指导帮助。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不少于1个由xx财政购买的`公益性文化岗位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这个专人应该是全职的,而且有设计群众服务项目经验的社工人员。资源不得挪作他用,做好设备的更新和资源利用。同时做好市、区镇二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扶持。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服务。大力培育非盈利社会文化组织的成长;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文化工作队伍;将企业内部文化设施纳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范围;鼓励非盈利社会组织或国有企业来统一管理运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三、成功的经验做法
1、以xx购买社会组织参与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目前已经有一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xx购买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创投项目以及借用给群众团体活动逐渐增多起来。高新区新江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负责管理运行,通过亲子读书会、xxx话学习等活动的开展,提升外来人口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增加新老xxx人互动交流。巴城镇新开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购买公益社会组织服务。在做好日间照料工作之余,每月组织歌舞、戏曲、曲艺等文艺活动两次。淀山湖镇市民活动中心属于xx出资建在农民动迁小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采用“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绩效化评估”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公益组织参与管理服务,服务质量好,值得推广。
2、根据需求创新特色文化服务。淀山湖镇“送戏曲进村”,每个村一台大戏,集中到每个村巡演各7场,村民导、演,村民观看,多年来成为淀山湖的品牌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周庄镇全旺村“喝讲茶”活动形式新颖,高新区姜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有传统家具和农具展示,都是很好的做法。千灯镇马路桥社区有众多外来文化能人,他们在社区的支持下联合自办非盈利演出团体,在本年度镇文艺会演中,获得2项一等奖,值得关注。
3、发挥文体站统筹和辐射带动作用。周市镇文体站将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与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立结对服务。陆家镇实施了业余文艺团队辅导惠民工程,由文体站专门聘请、派出15名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老师对全镇辖区内的业余文艺团体包干服务。陆家镇:“小阅读·大未来”家庭读书会,从起初的20户,发展到如今的200户家庭参与亲子阅读,孩子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读书、游戏,这些项目值得推广。
4、文化志愿服务在社区成长。7月2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走进新江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红袖标”老年志愿者亲切交谈,鼓励老人们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文化、环境保护等工作,共同营造舒适稳定的居住环境。社区以社工带动义工、专业服务带动志愿服务,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淀山湖镇市民活动中心引进xxx壹方慈善公益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着力打造了“爱心接力银行”和“尚美公益集市”两大志愿服务品牌。还有高新区采莲社区、巴城镇新开河村都是以文化志愿服务为主。
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发挥有待提升。由于部分村(社区)服务用房安排不合理,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不利于活动开展。对文化需求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提供服务比较单一。部分村、社区由于拆迁较多,人员较少,活动室利用率不高。
11.传统文化中心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新疆;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 F1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16-2
1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
在2015年3月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发改委、商务部与外交部就联合推出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就标志着我国将以“一带一路”战略来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丝绸之路打造成我国通往亚欧国家重要的核心经济文化带,这同时也标志着“一带一路”下的中国真正走出去,全面迎接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
按照国家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架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代表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原则,它希望真正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三位一体化,从而真正实现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完美融合。换言之,“一带一路”所采用的也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正希望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与商品交流来营造中外国家的共同繁荣,基于文化符号内涵来创造丝绸之路所倡导的和平、交往、友谊和繁荣,以此作为基本语境及发展路径,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文化理念,实现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目标[1]。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文化建设基本发展形势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疆也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就是要发挥新疆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以新疆为主的核心区文化中心与中亚、西亚以及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使其成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综合性枢纽和文化科教及商贸物流中心,全面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确立其基本语境与未来发展路径。
2.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新疆地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截止到2016年,新疆已经拥有文化机构5900个,这其中就包括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其数量均达到百余个。而且为了大力推行人民文化素质普及,新疆的所有场馆均免费对外开放。除此之外,新疆地区还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和“百日乡村文体活动”等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从2002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4年,参与演出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观众人次也累计达到2亿以上。
2.2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新疆地区为了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优势,也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心工作,截止到2016年,新疆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经超过3400项,其中不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新疆为了妥善保护与管理这些珍贵财富,还在持续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点(已经超过9500处),文物藏品超过13万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为背景,它所要求收录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的民间长诗就超过700部,其中不乏《江格尔》这样的蒙古族史诗,还有例如哈萨克族阿依特斯、锡伯族西迁节、塔吉克族鹰舞等等各个少数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瑰宝。再者,新疆地区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还建设了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体系,目前共有80个,这其中就培养了大量的骨干企业,包括重点项目,已经基本形成了所有制文化企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竞争机制,而且它的门类构建也相对齐全,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展现了新疆地区以文化中心与基本语境构建为基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决心。
2.3 对外文化交流领域
为了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主要价值,新疆在国际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也非常努力。他们依靠文化部搭建平台,并在每年举办“文化周”、“文化年”、“海外欢乐春节”这样的活动,在包括美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蒙古、港澳台等等60余个国家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文艺演出及文化展览。先后创建了诸如“新疆文化周”、“新疆油画海外行”这样的文化活动,为新疆地区创建了独有的文化品牌。而像“中国——亚欧博览会”也将新疆丝绸之路的文化创意淋漓尽致的全面展现出来,表达了新疆人民渴望建设好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中心,与天下民众交流相通的意愿。
3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语境及路径的主要策略
3.1 大力全面宣传推广文化建设工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基本语境及路径建设需要以新疆文化发展的综合价值体现作为大前提,在吸纳新疆地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优势的同时,强化地区媒体与网络,扩大核心区的宣传力度,这也是地区长远建设基础。本文认为要想扩大全面宣传力度,搞好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合理整合文化,做到将各个少数民族人文、科学、宗教文化力量集合于一处,竭力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外宣体系,特别是促进新疆地区与周边沿线国内地区乃至海外国家地区的联系,营造国内外良好和谐的文化舆论氛围;第二,必须强化专题研讨及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对外积极宣传新疆文化建设的重大进展与现有成就。同时大力支持相关研究机构与高校共同合作创新,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文化中心的相关文化学术问题研究,为新疆地区建立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形成多方合力,明确基本发展路径。
3.2 重点开展“去极端化”工程
“去极端化”工程要分三步来做:
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依法治文行动的有效启动,合力保护新疆地方性文化法规,坚决做到依法办事,为“去极端化”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第二步要合理宣传自治区党委建设并达到文件文化基本预警理论体系的构建,要积极开展“一个引领、两个努力、三个离不开、四管齐下、五个认同”活动,以这些活动主题来普及教育,围绕它来为民众积极开展例如口袋书交流会、文化惠民工程、座谈会、零距离交流等多种文化活动。做到针对民众的文化洗礼,同时也渐渐清除宗教极端思想所带来的异化问题;
第三步要积极培养和践行新疆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生活中践行我党的表率作用,为社会构建行之有效、健全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善用人文关怀与疏导来实现对人们心理形态与价值取向的合理规范,这也是从人的角度来发展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文化中心基本语境与路径的最好方式。
3.3 重点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工程
重点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构建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工程其目的就在于提升新疆地区的国际文化知名度及影响力,充分发挥丝绸之路作用,与中亚、西线国家形成地缘连接、事业相通。目前新疆地区已经和中亚13个国家形成了友好经济文化往来,每年所举办的文化节、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等等文化文艺活动都强化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联系。而像广播、影视、游戏等产业的大力推动也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分享到了来自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成果,也使中国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逐年突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促进下与各国形成经济文化协定与年度建设计划,实现了多国文化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也实现了国家之间智库的联合研究活动展开。
4 总结
通过发展传统丝绸之路,并同时秉承“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作为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新疆地区真正实现了经济文化基本语境与路径的建立,增进了文化自信,包括中国与海外的多方面联系。这使得中国丝绸之路的文化经济得到了充分的认同感与优越感,奠定了新疆地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目标。
参 考 文 献
【传统文化中心建设】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09-11
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特色学校(领导讲话)06-17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06-12
传统文化故事传统理念10-15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06-21
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10-17
传统文化动漫06-10
传统文化之美07-18
传统文化经典08-23
作文传统文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