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2024-06-17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精选11篇)

1.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一

lb是英国和美国的重量单位“磅”的简写。

B是磅的意思。磅(英语:pound)是英国与美国所使用的`英制质量单位,简写是lb。英制质量系统对磅也产生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金衡磅、塔磅、商人磅、伦敦磅、公制磅、国际磅等。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定义是国际体重磅(国际磅)。

一磅等于453.592 37克,此定义在1958年被美国以及其他英联邦会员国承认;换算回来,一千克等于2.2046 2262磅,一磅等于0.4535 9237千克。英国在1963年开始,依据度量衡法案的规定,改用国际磅的定义。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正同古代亚述人所用的单位锡克尔和米纳一样。锡克尔有两种标准,一重十七公分,一重十八公分。后来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采用这单位,又有各种不同的标准,五十锡克尔等于一米纳,六十米纳等于一塔兰顿.这种衡制由巴比伦传到希腊。

但希腊各地的塔兰顿又不同.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

2.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二

来邦LB-K型对讲系统已试用于需要隔离操作危险的岗位, 实际通话效果良好, 由于易燃易爆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要求, 因此对该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对来邦对讲系统应用于危险工房时电路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 对讲系统结构及效果

来邦LB-K型对讲系统由对讲主机、对讲分机、外接电源适配器组成。主机和分机之间用信号线连接。在使用上操作简单, 音量可根据使用环境调节大小, 声音宏亮无杂音。主机与分机可相互呼叫, 实现双工通话, 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2 工作环境分析

危险易爆环境通常分为危险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我所科研工作条件非常特殊, 有很多岗位同时具有这2类情况, 在这些环境里安装对讲分机要求的安全性能极高, 因为有些生产工房中经常充满着水蒸汽、溶剂蒸汽和炸药粉尘, 来邦LB-K型对讲系统分机在这种环境中使用要做到防尘、防潮, 必须防止腐蚀线路板, 造成分机损坏。另外分机的接线端子接线要牢固, 万一端子松动接触不良易产生电火花。以上2点都将在生产中造成不良后果。

3 电路安全性能分析

3.1 本质安全电路

本质安全电路 (简称“本安电路”) 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其中“规定的试验条件”是指考虑了各种最不利的因素 (如:安全系数、实验介质浓度等) 而规定的试验条件。“电火花”是指电路中触点动作火花 (按钮、开关、接触器等) , 以及电路短路、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 也包括静电火花和摩擦火花。“热效应”是指电器元件、导线过热造成的表面温度和热能量, 以及电热体的表面温度和能量。“规定的故障状态”是指为了试验的目的而设想的非正常工作状态。亦即, 在分析电路时, 除“可靠性元件和组件”外, 任何其他元件、组件都可认为可能损坏而形成电路参数的状态以及电气连接的故障。如:电气元件短接、晶体管或电容击穿、线圈匝间短路和保护装置失灵等都属于规定的故障状态。

3.2 LB-K型对讲系统线路分析

根据本质安全电路的要求分析来邦LB-K型对讲系统应用于危险易爆岗位时, 是否符合本质安全电路所说的是本安型电器设备 (仪器、仪表) 。

来邦LB-K对讲系统主、分机等效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此原理框图由220 V交直电源适配器、YD22241前置功放、TEA2025B音频功放及分机电路组成。由于主机安放在安全区域, 分机安放在危险区域, 在此我们只考虑主机呼叫分机的单工通话, 所以电路集成块只用1/2来分析。

3.3 LB-K型对讲系统电路参数计算

根据GB383.4—83《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中规定, Ⅰ类表示煤矿井下用电器设备, Ⅱ类表示工厂用电设备。Ⅱ类电器设备, 按其适用于爆炸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A、B、C 3级, 根据我所特殊情况, 在此选择最高等级ⅡC来评定LB-K系统线路安全性能。

因为对讲主机是用AC220 V输入、DC6 V输出的电源适配器供电, 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10%~-20%, 这里取+10%。实测TEA2025B音频功放 (16) 脚供电输入电压+6.8 V, 取+10%的上浮波动应约为7.5 V。根据计算VCC为7.5 V, TEA2025B (2) 脚输出的经470μF/16 V电解电容隔直后的交流电压为3.25 V。根据图1, 我们知道分机电路是由1个喇叭和2个反向串联的隔直电容器220μF/10 V组成, 实测喇叭直流电阻30Ω, 电感量约为2 m H。TEA2025B音频功放 (2) 脚是通过1个470μF/16 V的电容器和1个2.2Ω限流电阻输出。下面我们根据图1的等效电路来计算流过分机喇叭的峰值电流Im,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此等效电路是一个由电阻、电感、电容所组成的R-L-C串联电路, 现假设岗位操作说话频率f=500 Hz, 通过电感、电容来计算峰值电流Im。计算过程如下:

已知:R1=2.2Ω, RL=30Ω, C1=470μF, C2=220μF, C3=220μF, L=2 m H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上计算已得出UL>UC, 电压U超前电流I, U与I的相位差角φ=5°>0, 此时电路是感性电路, 如图3所示。

3.4 LB-K型对讲系统电路安全性能分析

(1) 隔直电容的本安性能。不考虑分机的电容损坏, 正常工作时, TEA2025B (2) 脚输出的直流电压为3.75 V。主机与分机之间分别有470μF、220μF、220μF 3个隔直电容器, 它们两端的压降分别是VC1≈0.75 V、VC2=VC3≈1.5 V, 已知分机为2个反向串联的隔直电容器220μF/10 V, 考虑电容器电容量的误差±10%, 220μF电容器约为240μF计算, 查ⅡC类电器设备的电容性电路的电容量与最小点燃电压关系曲线 (图3-8-3) , 注:参照GB3836.4—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器设备“i”》) , 电容器的最小点燃电压为25 V, 除以安全系数2 (根据GB3836.4规定) , 最大允许电压为12.5 V, 大于3.75 V, 确认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是具有本安性能的。

(2) 喇叭的本安性能。喇叭在正常工作时, 因有隔直电容存在没有直流通过, 只有音频信号流过。由上面计算得知流过喇叭的音频峰值电流Im为100 m A, 查ⅡC类电器设备的电感性电路的电感量与最小点燃电压关系曲线 (图3-8-6) , 注:参照GB3836.4—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器设备“i”》) , 2 m H电感量最小点燃电流为200 m A, 除以安全系数2, 最大允许电流值为100 m A, 等于音频峰值电流100 m A, 这时喇叭在正常工作时处于临界状态, 因此不符合本安性能。

(3) 电路故障状态下本安性能。一般情况下, 一个470μF隔直电容器或220μF 2个隔直电容器中任意一个发生击穿, 电路始终保持安全运行。最严酷的故障是470μF和220μF 3个隔直电容器同时被击穿, 那么电源电压7 V直接加到喇叭音圈和限流电阻上。经计算, 流过喇叭的电感线圈的峰值电流可达7 V/32.2Ω, 约为182 m A, 大于允许的最大电流100 m A, 不符合本安性能要求。

4 安全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危险环境条件和电路安全性的分析, 提出以下3点安全改进措施:

(1) 针对经常充满蒸汽、粉尘的工房, 我们采取将对讲分机外表面套双层绸布口袋的方法, 绸布较密, 这样可以防止粉尘进入分机线路板, 绸布袋定期更换。分机接线端子处容易出现接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 采取将端子接好后加入密封凝胶进行密封和固定, 同时起到防潮、防锈的作用。

(2) 将主机和分机的3个隔直电容器 (470μF/16 V、2只220μF/16 V) 的耐压值提高到25 V, 那么这2个隔直电容器可以认为不会被击穿, 起到很好的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目的。

(3) 从以上喇叭本安性可知, 流过喇叭的峰值电流为100 m A, 而最小点燃电流为200 m A, 除以安全系数2, 最大允许电流值为100 m A, 这样看来喇叭不符合本安性能, 在此我们认为将流过喇叭的峰值电流降低到50 m A相对更安全, 所以将图2中的2.2Ω的限流电阻通过计算增加到35Ω, 峰值电流降低了, 但通话质量改变不大, 对讲机能正常工作。

5 结语

为了使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采取了以上的安全改进措施, 通过对来邦LB-K型对讲系统的安全分析, 可以认为此系统在一些危险生产场所的使用是安全的。

摘要:简要介绍了来邦LB-K型对讲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使用效果, 对来邦LB-K型对讲系统应用于化材所危险工房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安全改进措施。

关键词:本安电路,电火花,热效应,ⅡC类

参考文献

[1]蒋健.工业防爆实用技术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梁如福, 司俊文, 伍宽让.电工技术基础.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1

3.投射技术类别与应用综述 篇三

关键词 投射 投射技术

一、投射和投射技术

“投射”一词最早是弗洛伊德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他认为自我会把超我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愿望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否认自己有不可接受的愿望,反而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愿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焦虑。荣格在此基础上将之解释为:把一种存在于自身中的品质或态度潜意识地归咎于另一个人。冯·佛兰茨认为:“投射是一种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行为的独特性和行为方式的倾向性,我们自己同样表现出这些独特性和行为方式,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它是把我们自身的某些潜意识的东西不自觉地转移到一个外部物体上”。

L.Frank在1938年的一份私人便函中最早使用了“投射技术”一词,他认为投射技术能够唤醒被试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的深层次的内容,从而在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中投射出被试内在的动机和需要。1938年Morray在他所著的《人格探索》一书中提出“投射测验”一词,这是投射技术作为一个心理测量的术语被首次提出。“投射测验”和“投射技术”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投射技术分类

投射测验在心理学中和问卷测验、情境测验并列为心理学中的三大测验技术。投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联想技术

联想技术起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荣格提出的语词联想技术,主要为被试者呈现一些刺激如单词,要求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引起的联想,一般指首先引起的联想。荣格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此类测验。

(二)构造技术

该技术要求被试者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要测量被试者的组织信息的能力,从测验的结果分析被试者的深层心理。比较著名的有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和儿童统觉测验,麦克莱兰的成就测验。

(三)图画分析技术

该技术要求受测者根据一定任务进行绘画,评定者根据艺其作品的内容特征或形式特征进行评定,评定者根据受测者的绘画作品分析,以此推测受测者心理特点或者对心理障碍做出诊断。

(四)意象对话技术(ICT)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发展出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该技术主要通过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描述其头脑中自动出现的意象,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在该情境下的对话发现和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情况并且对其内心深处的矛盾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消除外部不良行为及其内部心理根源的作用,对话是利用意象这一媒介进行的。所谓意象是指来访者通过咨询师的引导产生或来访者自发产生的具有象征性的心理图像,来访者内心深层的情感、愿望、创伤等通过意象的这种象征性投射出来。

(五)笔迹分析技术

笔迹是人的活动产品,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视觉——动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生理心理活动的投射。“笔迹分析可以看作是投射测验的一种,它类似于罗夏墨迹测验、默瑞主题统觉测验,又因为笔迹分析是通过书写者自己的作品来表露心理状态及整个的人格结构,因此,相比其它投射测验,笔迹测验更类似于绘人测验”。1964年,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杨国枢、林碧峰完成了汉字笔迹第一篇实证论文。此后,台湾国立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翁淑缘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汉字笔迹与人格的关系,还有对性别与笔迹,气质与笔迹的有关研究。

(六)完成技术

该技术是给被试者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等材料要求受测者进行补充。句子填充测验是一种“半投射”技术,即填充的内容可能反映了被试者的潜在的态度、欲望和恐惧等。1897年Ebbinghaus用句子填充测验作为智力测验,1956年Copple用作为智力的创造性反应测验。而最早将此测验用于人格评估的是Payne(1928年)和Fendler(1930年)。在此以后,许多研究者发展了各种标准化的填句工具。

三、投射技术的应用

时至今日,投射测验被应用到军事、教育、临床诊断等领域,而现在更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研究领域。

在市场调查、广告测试、商品命名等商业活动中,经常要了解消费者内心的真实动机或者潜在欲望,彭移风,张游[3]指出投射测验技术是一种调查消费者隐性动机的心理测验技术。关丹丹[4]指出但随着投射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投射测验独特的技术优势,正在成为企业人事选拔的一个辅助工具。

句子完成测验和肯诺投射测验是目前在企业人事选拔中使用较多的两个投射测验,其测试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信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专家认可。

四、展望

随着投射测验的理论与技术日臻完善,投射测验的信效度逐渐得到肯定,出现了综合运用各种测验技术的趋势。做一个情境测验,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心理学的应用客户要求经济实用,在这种情况下,投射技术就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国内外,笔迹分析等技术便很有市场。心理学家需要开发像笔迹分析、自传分析、职业统觉之类的有满意效度的投射技术,才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投射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一是使施测、计分等更标准化、客观化。二是注重施测关系的建立,使受测者做出更多更好的反应;对施测和计分者加强精神分析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使用这些工具。此外,投射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注重进行国外已有测验的修订与推广,以及对测验使用者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李敏,投射技术对重度抑郁患者咨询效果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陈丹,笔迹作为人格测量工具的效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彭移风,投射测验技术在商业调查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6,(23)

4.人力资源案例--lb公司 篇四

(一)企业背景:

LB公司是国企蓝港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企业规模很大,经济效益很好,在工业市场具有很高的经济地位。但是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受到了体制束缚,LB公司也是蓝港集团里为数不多的非改制企业,一直沿袭老国企的发展道路,企业人力资源大量人才流失,阻碍了公司的发展,近期即将开展的大项目也因为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开展全面的工作。y 关键词:人才流失培训薪资

(二)问题与原因界定:

一:问题:LB公司现存的问题出在人力资源上面,具体问题表现为人员流失太多,并且存在员工与领导的信任缺失现象,并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更加严重的员工离职问题

二: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力资源中培训过程和薪资管理做的不合理。

1:培训机制不到位:LB公司的培训向来不多,虽然进几年公司也开展了培训工作,但是主要对操作工人进行,对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开展,培训形式老旧,内容也不与时俱进。因此培训体制不健全是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公司的员工主要由老职工,青年生产工人,大学生和销售队伍构成,应该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专业的培训,结合蓝钢集团国企的背景,加强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的背景和体制,对企业形成归属感与使命感。从心态上改变人浮于事消极工作的状态,只有员工对企业认同认可才能在企业长久的待下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解决人员流失过多的问题

2:薪资管理不合理:Lb公司是实行岗位工资制,行政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没有优势,而且公司的薪资水平不算高,与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脱节。而且公司作息制度也不合理,造成了工作效率的底下,长期的薪资水平难以达到员工的要求也是造成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所以蓝钢应该从薪酬管理方向入手,改变薪酬的结构,在与市场工资价位接轨的同时,对于技术人员岗位的薪资应该重新制定一个合理的薪资标准。

薪资管理直接与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相联系,所以通过改变企业的薪资管理的模式,让员工的自我实现感得到提升,因为通关案例中陈述的,在在询问离职人员的原因时,大都是因为工资不高,发展空间不够。从提升员工薪酬的方向着手,进而改变员工流失的问题。

(三)联系相关理论: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哪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他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干到满意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也被称为“维持因素。”(包括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激励因素,是哪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他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较高的激励,以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

SMART原则:

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绩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四)逻辑解决方案: 建设全面的培训机制,对各岗位的员工进行入职陪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行再培训,更新岗位说明说,明确职责所在。并且帮助培养企业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

改变企业薪资管理的结构,对不同的岗位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薪资标准,着重针对技术人员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

(五)基于可行性的最终方案:

针对LB公司的国企背景,对员工进行全面贯彻的培训,了解工作职责和培养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将薪资水平与市场薪资水平接轨,并针对技术人员薪资不合理的情况,设立新的绩效考核标准确定其薪资。

(六)方案有效性的佐证资料:

2010年国企中国银行人力资源改革的项目中,公司团队在7个月内和人力资源专家开会沟通11次。将企业人力资源的制度和模式进行了重组和改变,将20万人的国有企业彻底进行人力资源革新。

历时5年时间,中国银行的人力资源改革得到了银监会、政府相关机构和股东的高度认可,也被公认为银行业历史上一个人力资源转型的成功典范。通过调整企业的培训机制并建设合理的薪资管理模式,解决了员工流失的问题。

5.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五

近年来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气态污染物的氧化分解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等离子体概念、分类及产生方法,简述了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对气体污染物的降解原理,较全面地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在脱硫、脱硝以及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指出了今后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应用研究方向.

作 者:王承智 胡筱敏 石荣 祁国恕 李锐 Wang Chengzhi Hu Xiaomin Shi Rong Qi Guoshu Li Rui 作者单位:王承智,胡筱敏,Wang Chengzhi,Hu Xiaomin(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石荣,Shi Ro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祁国恕,Qi Guoshu(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16)

李锐,Li Rui(沈阳市大东区环境保护局,辽宁,沈阳,110042)

6.图像融合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综述 篇六

1 医学图像融合现状分析

在国外, 医学图像融合的研究较早, 技术较成熟。在国内, 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 由于应用医学图像融合的相关设备的价格很高, 融合过程又要耗费不短的时间, 目前的很多方法也仅限于对极少数量患者的研究阶段, 约束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首先, 限于各种影像检查的成像原理不同, 其图像采集方式、格式以及图像大小、质量、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具有很大差别, 因此研究稳定且精度较高的全自动医学图像配准与融合方法是图像融合技术的难点之一。

其次, 图像理解是医学图像融合的最终目的, 图像融合的潜力在于综合处理应用各种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 由于图像融合技术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因此, 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些新的综合信息, 还需要不断地实验和证明。

再者, 在实际图像融合时, 不可能达到绝对最优。到目前为止, 在众多的图像融合优化准则中, 很难说某一种准则一定比另一种好, 特别是不存在一种绝对完美的融合图像做参考, 因此进一步研究能够客观评价不同方法融合性能的标准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医学图像配准及融合的关系及意义

医学图像融合的目的是将最能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形态和功能信息突出且真实地显现出来, 主要有两个步骤:图像配准和信息显示。医学图像配准就是寻求两幅图像间的几何变换关系, 使其中一幅图像与另一幅图像上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上的一致。即人体上的同一解剖点在两张匹配图像上具有相同的空间位置。图像的配准是图像融合的先决条件与关键, 配准的结果应使两幅图像上所有的解剖点, 或至少是所有具有诊断意义的及手术感兴趣的点都达到匹配。

医学图像的配准和融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多模态图像而言, 配准和融合是密不可分的。配准是融合的前提, 也是决定图像融合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 若事先不对融合图像进行空间上的对准, 那么融合后的图像也是毫无意义的。融合是配准的目的, 通过来自不同影像设备的图像融合, 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提高影像数据的利用率。在多模态医学图像信息融合中, 是要把相对应的组织结构融合在一起, 而待融合的图像往往来自不同的成像设备, 它们的成像方位、角度和分辨率等因素都是不同的, 所以这些图像中相应组织的位置、大小等都是有差异的, 必须先进行配准处理, 才能实现准确地融合。

3 医学图像融合分类

医学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对象的不同, 分为单模融合、多模融合和模板融合三种类型。单模融合是相同成像方式的图像融合, 即待融合的两幅图像是由同一设备获取的, 常用于疾病治疗前后的随访或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对比, 以及运动伪影和设备固有伪影的校对等方面;多模融合是将形态成像和功能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进行融合, 即不同成像方式所获取的图像间的融合;模板融合则利用从健康人的研究中建立的一系列模板作为标准, 将病人的图像与模板图像的融合。

4 图像融合方法

医学图像配准过程实质上是由特征空间、搜索空间、搜索算法和相似性测度四个不同方面的组合过程。按照这种组合, 配准的基本步骤为:特征提取、几何变换、最优化算法。目前图像配准按照配准所依靠的图像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外部特征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两种方法。后者由于无创性和可回溯性, 已成为配准算法的研究中心。

在完成图像的几何校正、噪声消除及图像的配准后, 接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融合。图像融合的处理流程主要有: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结果评价与应用。按照融合在处理流程中所处的阶段, 以及所作用的对象的不同, 可以将图像融合分为三个层次: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通过信息融合, 将减少或抑制医学图像中的不完全性、不确定性, 从而提高图像分割、识别、解释的能力。根据这三个不同的层次, 图像融合将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实现。现阶段医学图像的融合, 一般只涉及像素级、特征级的融合。像素级融合是最低层次的信息融合, 其实现过程是在采集到的原始图像数据层上直接进行综合分析。它的优点是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数据, 提供其他融合层次不能提供的细微信息。特征级融合属于中间层次, 其处理方法是对来自不同成像设备的原始信息进行特征制取, 然后再对获得的多个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5 医学图像融合的临床中应用

靶区在图像采集中无变形和失真是图像融合的前提, 由于脑组织相对较为固定, 容易确定标志进行准确配准。目前, 临床主要进行颅脑的图像融合, 它能够精确定位颅内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性。由于多数体部脏器的形状不规则, 又易受呼吸运动影响, 较难做到准确匹配, 临床应用主要在受呼吸运动影响相对较小的颈部和盆腔开展研究工作, 对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的肝、胰和肺等脏器也有学者在尝试进行融合。

国内有部分学者在研究形态学成像与形态学成像方面, 利用CT对于骨质、钙化的高分辨率以及MRI对于软组织的高分辨率的特点, 将CT和MRI图像的主要信息进行融合, 增加了图像的信息量, 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定位、观察提供有效的帮助。另有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方面应用价值较大。

形态学成像与功能成像的图像融合, 可精确定位功能图像所示异常改变区,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SPECT与MRI融合可精确判断局部脑血流减少的范围及部位, 为脑变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标准化方法。例如:融合图像可精确确定脑变性疾病脑血流减少及消失区, 尤其当病变位于额叶、颞顶枕交界等与神经心理功能有关区域时, 融合图像研究结构和功能改变与临床神经心理改变之间关系更佳。原发癫痫病灶的准确定位一直是困扰影像界的一大难题, 许多学者利用融合技术对此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于发作期和发作间期, 对癫痫患者分别进行SPECT检查, 将二者的图像相减, 再分别与MRI图像融合, 可使功能损伤的解剖学标记更准确, 以SPECT所示的局部脑血流定位大脑新皮质的癫痫灶进行准确定位, 从而为立体定向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PET/CT检查对于肿瘤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应用PET或CT检查, 并且观察PET/CT融合图像所获得的信息多于单独观察PET或CT图像, 是由于其在评价解剖形态的同时, 可以同时获得病变对于显像剂的浓聚情况

在放射治疗中, 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3DCRT和MRT中已有广泛应用。功能分子影像提供了病灶中肿瘤组织分布的情况, 提高了肿瘤诊断灵敏度和定位准确性, 从而优化照射剂量,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同时也可应用于放疗效果评价和肿瘤复发的监测。随着图像融合技术和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乏氧显像剂的应用, 确定并勾画恶性肿瘤的乏氧区域, 追加乏氧靶区剂量, 必将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综上所述, 医学图像融合可综合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 提供丰富信息, 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和观察疗效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 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的融合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在肿瘤的精确定位、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功能成像设备和解剖成像设备杂交技术的出现, 图像融合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势必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孝飞, 王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 2002, 9 (1) :64-68.

[2]刘敬华, 钱宗才.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2, 15 (5) :258-259.

[3]姜庆娟, 谭景信.像素级图像融合方法与选择[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9 (25) :116-120.

7.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七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计算机审计 信息技术

0 引言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已得到广泛应用,公立医院也在推行医院信息系统改进信息流程,在这种信息化的大形势下,审计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逐渐凸显。但基于国内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公立医院是否适合内部审计电算化以及如何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实施,这些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就计算机审计、医院内部审计以及两者的联系作出探讨,现综述如下。

1 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发展情况

1.1 运用信息技术的契机 首先,我国自上个世纪开始尝试会计电算化,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传统的会计工作、拓展会计的信息系统。国内会计电算化普及率的迅速提高使得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的数据、审计的流程、审计的方式等都产生了变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唯有依靠运用信息技术来降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减少信息化环境下的经济犯罪。其次,传统的内部审计的一些缺陷也要求审计电算化。传统内部审计具有流程繁琐、消耗大、风险高的弊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以规范化的流程减少繁琐的重复操作,既可以简化传统内部审计流程、应对会计电算化,也可以降低人工审计风险。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对审计信息更加全面有效地进行分析,大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可以说正是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审计,从而产生了计算机审计。

1.2 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1996年我国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1999年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中提及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但由于上个世纪技术发展的局限,国家对计算机审计定义尚且比较含糊。当时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仅被当作审计的一种辅助工具,结合尚不紧密,应用相对狭隘,多在事后审计和定期审计中使用,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简单,只要求审计人员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

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国家对计算机审计越来越加以重视,我国审计署在1998年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2002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也就是“金审工程”正式启动,力图建成较为完整成熟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审计人员队伍。2001年《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培养,以及加快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1.3 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西方信息技术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上个世纪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审计中,并通过法案、准则予以支持。美国早在1969年就成立了EDP审计师联合会,后演变成为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现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权威。

相较发达国家,我国计算机审计起步较晚,并且缺乏独立性,计算机审计人才也相当紧缺。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和项目使得情况有所改观,但从整体而言,计算机审计的运用仍不够理想。从软件来看,尽管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种类繁多、功能齐全,配套的审计软件却没能及时跟进,会计电算化软件之间的差异也无形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从人才培养上来看,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作为专门培养审计人才的院校,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也并未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学校教学仍旧偏重于传统审计。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合理,许多企业单位并没有条件实行计算机审计,再加上相对于传统审计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计算机审计的相关规定非常匮乏,使得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困难重重。

2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

2.1 传统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良好的医院审计应该渗透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然而传统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一般依附于行政,缺乏独立性,职能也较为简单,体质不够健全。随着医疗系统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的转变使得传统内部审计的缺陷趋于明显。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因为医院规模的扩大,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暂名)工程的动工凸显出工程审计的重要性,工程审计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加大了审计的难度,院内人员对审计流程的不熟悉也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从长远来看,传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不完善将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2 医院信息系统与内部审计 医院迫切需要计算机审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目前国内医院广泛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即HIS系统,它覆盖了医院从医疗到行政的各项业务。以本院使用的红帆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ioffice系统为例,ioffice系统通过模块化可以发布、交换、存储各种业务信息,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由医院信息系统处理的业务已相当庞大。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要求医院内部审计予以配合,如果内部审计不加以正确监督,医院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将难以控制。

3 公立医院的计算机审计

3.1 公立医院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的防统方系统对计算机审计的运用相对较为成熟。防统方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系统产生,是对医院信息的查询、提取进行监控,以防止工作人员利用医院信息收受药品回扣或进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系统。防统方系统通过监控医院各个IP地址的活动,实时记录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操作记录,定时形成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到异常信息,并按照需求查看审计报告,以有效的事后审计跟踪统方。但防统方系统仍存有缺陷,防统方系统对软件、硬件配套设施等要求较高,如果IP地址可以随意改动,即使审计人员发现异常也无法追查到人,如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也会造成信息泄露。防统方系统对审计人员也有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增加对医院信息流程的熟悉度才能及时发现异常。

图1 防统方系统的运行模式

国家对防统方的重视使得许多医院都建立了防统方制度,并使用了防统方软件。但防统方本身也存在短板,防统方软件的安全隐患、过度依赖事后审计、操作人员追踪难等问题仍需设法解决。另一方面,医院其他业务活动的审计监控并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与防统方系统相比,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其他方面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相对薄弱。这些不足凸显了国内公立医院审计的缺陷。

3.2 前景与改进措施 防统方系统的成功运用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展示了计算机审计的诸多可行性。一方面,发达国家计算机审计的成熟使用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案例,另一方面公立医院与一般企业单位虽有所差别也有相似之处,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以市场对计算机审计的需求,以及国家对审计信息化的支持,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前景仍是明朗的。

为了保证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效果,从国家到医院自身都应作出相应的努力。国家应加快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推进,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强医院审计软件的研发,医院自身也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加大对计算机审计的投入,注重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4 总结

综上,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尚不成熟,今后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无疑将会为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带来崭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及计算机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审计机制,加大配套软件的研发力度。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审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改善公立医院的运营状态,为公立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华.医院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J].时代经贸,2008(6).

[2]《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

8.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八

关键词:桥梁加固

0 引言

本文以广州洛溪大桥2008年试验检测为工程背景,与该桥2005年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检测2006年加固后的变化情况,研究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检测试验及加固技术的运用。

1 桥梁概况

洛溪大桥位于广州市国道G105线上,中心里程桩号为K2573+334,大里程为番禺方向。该桥为双向四车道。桥梁全长1916m,行车道宽13.0m,两侧人行道宽度均为1.0m。

该桥于1981年开始设计,1984年开工建造,1988年建成通车。桥跨结构由主桥和南、北引桥三部分组成。主桥为不对称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65m+125m+180m+110m,桥面铺装原为水泥混凝土,后加铺沥青混凝土桥面。桥面设4.0%双向纵坡。

设计荷载等级:汽-20,挂-100,人群荷载为3.5kN/m2

2 桥梁加固常用的方法

2.1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在梁顶上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土层,一般先凿除旧桥面,使其与原有主梁形成整体,达到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和抗压截面强度,改善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的目的。

2.2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又称增大截面加固法,它是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减少裂缝宽度。对于梁桥、拱桥、刚架桥、墩台、基础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均可采用该方法加固。外包混凝土将使原结构增加一部分恒载重量,因而在拟定外包混凝土尺寸时,应同时考虑外包构件以下的结构承载能力是否足够,这是外包混凝土方案是否成立的前提。

2.3 钢板粘贴加固法 由于交通量的增加,主梁承载力不足,或纵向主筋出现严重的锈蚀,或梁板桥的主梁出现严重横向裂缝,此时,可用粘结剂及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钢板代替增设的补强钢筋,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

2.4 喷锚混凝土加固法 首先是用植筋法将锚筋植入待补强部位的结构内,挂设补强钢筋网,然后再喷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形成与原结构共同受力的组合结构。

2.5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的加固法 这种加固、改造方法是通过改变桥梁结构受力体系,达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的目的。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减少控制截面的内力为目的进行加固。对于拱桥加固,可通过体系转换法将单纯拱的受力状态改变为拱梁组合体系受力状态,即将拱上建筑变为梁式结构,拱梁组合体系受力状态较单纯拱更为均匀。

2.6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主要用于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体系梁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超限的结构,通过对旧桥施加体外预应力,能够达到减少或消除裂缝,减小梁体下挠,改善结构各截面应力状态的目的。

2.7 减轻拱上自重加固法减轻 拱上自重也是一种调整拱上恒载分布的手段,尽管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和提高原桥的承载能力,但它们的出发点和适用场合却是不相同的。调整拱上恒载分布是针对主拱圈变形过大,通过调整拱上恒载的办法来调整拱轴线与压力线;采用减轻拱上建筑的自重,则主要是针对某些双曲拱桥的基础承载能力较低,通过这一措施降低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

2.8 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Carbon Fiber)是纤维状的炭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的特点。碳纤维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是以碳纤维为组分,以树脂为基体,通过一定的成型方法形成的单向排列的碳纤维的复合片材。它具有高轻质、抗腐蚀、耐老化、物理性能稳定等极其优越的品质。

目前,我国在桥梁加固方面主要是研究应用粘贴CFRP片材(碳布)加固技术。碳布根据纤维方向分为单向布和双向布两种,其中以应用单向布为主,其拉伸强度是等截面普通钢材的10倍或更高,弹性模量在(2.4~6.4)×105Mpa,是一种较理想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材料,而常用的碳纤维聚合物的片材每平方米只有几百克的重量。同时,根据自然和加速暴露试验表明,碳纤维聚合物的抗拉强度以及与混凝土粘结强度在相当于50年的时间内不发生改变,具有足够的耐候性,而且碳纤维聚合物的疲劳性能优于钢和混凝土材料。

3 洛溪大桥加固应用

3.1 已维修加固部位效果检查 2006年有针对性地对主要构件进行了维修加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桥箱梁存在较严重病害的部位均已采取环氧树脂胶液封闭裂缝、粘贴钢板和碳纤维布等措施加固维修,部分孔跨预应力T梁横隔板采用钢板粘贴加固;部分孔跨钢筋混凝土T梁表面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维修。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较好。

粘贴加固

3.2 建议 ①采用专用裂缝修补剂进行封闭处理的部位。

②对全桥存在破损、露筋的部位进行处理。③对部分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偏薄及钢筋锈蚀进行阻锈处理。④及时对破损严重的栏杆和人行道板进行加固维修。⑤由于洛溪大桥设计年代较早,目前洛溪大桥实际承担的交通流量远远超过了它的设计能力,为确保该桥交通顺畅,建议近期优化现有交通管制措施,分流洛溪大桥交通流量,应着重进一步对货运车辆进行管制,减少其对桥梁的影响;同时,建议尽快启动洛溪大桥、广州大桥及大石大桥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湛润水,胡钊芳,帅长斌.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135-138.

[2]徐犇.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20-21.

[3]易刚祥,龙廖乾,谢芳.桥梁加固综述.OVM通讯.2003.4.16-18.

[4]杨文渊,徐犇合编.桥梁维修与加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78-79.

[5]郭大进,廖锦翔,张劲泉,吴克文.桥梁加固维修技术应用.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8月第8期.82-83.

9.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九

1 多源卫星数据的采集

1.1 航空遥感技术

多源卫星数据的采集, 主要是将遥感器放在飞机上、高空气球上等进行遥感。现今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平台应该是无人机。所谓的无人机就是通过地面控制, 不需要专人去驾驶, 它可以保证安全性的同时, 更多的携带设备, 出色的完成航拍工作以及可以重复使用。与传统的设备相比, 它所采集的数据将更加的清晰, 主要是由于其机体的灵动性和不受云的作用影响, 处于云层下工作, 那么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将大大提高, 是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 得到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综上所述的所有优势, 注定了无人机在此领域上的重要地位, 那么对于数据的探求工作也取得了进步。

1.2 卫星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的技术上的应用, 一般采用陆地卫星进遥感, 从而得到一些影像, 使研究人员清楚得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 绘制出遥感解译图, 从而有效的对土地利用率进行监测, 运用地图进行结合, 呈现土地的利用情况及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使其更好的合理的被规划。

根据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当中包括了TM影像, 我们将详细的了解。TM影响分为七个波段, 各个波段对应的数据不同, 所以要针对具体的对象是谁而确定使用哪个波段。由于这七个波段考虑到了光谱及大气的不同作用效果, 所以在选择波段的过程就已经为影响提供了最高的分辨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 第六个波段所能反应出来的信息量最少, 其他几种就相对丰富一些, 那么利用TM数据的精准度结合土地的其他内容进行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 将会使土地利用监测工作迈入新的台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3 雷达遥感技术

雷达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遥感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它是通过雷达成像的原理进行遥感的, 相对于传统的受时间及气候所限制的遥感技术来说, 它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穿透一些地物获取更深的传感影像。利用它的优势, 它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

对于雷达遥感来说, 他的主要工作范围应该针对那些很难获取卫星遥感数据的区域。我们经过调查得出一些数据, 在庄稼生长的季节里, 我国北方仅仅有3%~5%的利用率针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而南方更甚, 1%~3%的利用率, 这就明显的表示这些光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用微小。但是当雷达遥感技术出现的时候, 以其独特的不分时间、不分气候、成像深入地物的优势, 取代了其他光学遥感技术, 并使其数据利用率高达100%。因此, 农业、林业的监测过程选用雷达遥感技术是最佳的决策。

2 多源遥感卫星数据融合技术

2.1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多样性

2.1.1 将同一传感器中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相融合技术。

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选择法国SPOT-5的2.5米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10米的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 通过采用影像融合的方法, 利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响应等特征,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完成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2.1.2 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

科技研究工作者一般采用2002年和2003年SPOT及ETM+数据在专业遥感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并对变化信息进行野外调查核实节省了外业查找变化地块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2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一般分为2个过程:数据预处理和影像融合。

3 遥感影像分类

3.1 目视解译法

目视解译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的、准确的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 如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等, 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监测全球资源与环境的动态变化,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定性、定量与定位的信息服务。

3.2 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完全按照像元的光谱特性进行统计分类, 常常用于对分类区没有什么了解的情况。使用该方法时。原始图像的所有波段都参于分类运算, 分类结果往往是各类像元数大体等比例。由于人为干预较少, 非监督分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监督分类比非监督分类更多地要求用户来控制, 常用于对研究区域比较了解的情况。在监督分类过程中, 首先选择可以识别或者借助其它信息可以断定其类型的像元建立模板, 然后基于该模板使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后再对模板进行修改, 多次反复后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模板, 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分类。

为了提高分类精度, 不断有新的分类方法出现, 有些方法因为程序复杂而未得到推广应用。因此, 在当前的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条件下, 应该综合利用现有的多源遥感数据, 并结合GIS技术, 尽可能的提高遥感数据分类精度。在获取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后, 再通过统计分析或者转移矩阵分析等, 才能理解和认识土地利用的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

结束语

随着多源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的诞生及其光明的发展方向的明确,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问题上已经取得了进步, 但是我们仍要继续的研究, 把它作为一个长久的工作任务来对待, 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清晰的传递给相关人员, 从而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本篇文章对于遥感技术的几大种类及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今后的生产中,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区域情况, 选择合适的遥感技术。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将会使土地利用监测工作达到最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忠, 张福祥.TM数据在桔果经济林区土地利用分类和专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大学, 1992 (7) :24-29.

[2]曹雪, 柯长青.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D].南京:南京大学, 2006, 11 (31) :958-961.

10.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 篇十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无线传感网络,数据挖掘,智能交通云

0引言

当今城市 大规模扩 建的同时 , 基础设施 建设及管 理方式改 革却相对 滞后 , 因此导致 的 “ 城市病 ” 日益严重 , 交通拥堵 和交通事 故是最有 代表性的 一个 “症状 ”。 据 《 中国经济 生活大调 查 》 2014年的研究 数据 , 北京每年 因交通拥 堵带来的 时间 、 燃料 、 环境等方 面的损失 高达700亿[1]。 虽然为了 缓解交通 拥堵实施 了尾号限 行 、 摇号购车 等政策并 取得了一 定成效 ,可无法从 根本上解 决问题 ,长此以往 ,居民的出 行满意度 将越来越 低 ,而交通拥 堵情况仍 日益严重 ,不利于城 市的健康 发展 。 因此 ,智慧交通 的研究势 在必行 。

智慧交通 是一个交 叉性的综 合学科 , 要想真正 实现城市 交通的车 路协同 、 全面物联 和标准统 一 , 还需要多 方的协同 研究 。 为了使智 慧交通领 域的研究 人员更加 统一地了 解其研究 情况 ,本文简述 了智慧交 通的概念 及框架 ,对智慧交 通的关键 技术和几 种具体应 用作了详 细介绍 ,并对智慧 交通的应 用现状和 发展趋势 作了说明 。

1智慧交通概述

智慧交通 的理念可 以追溯到 上世纪八 十年代的 智能交通 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ITS是一个综 合运用了 信息处理 和计算机 等技术来 提高交通 运输服务 成效的实 时综合管 理系统 , 现已广泛 应用 , 减少了高 达30%的燃油消 耗和26%的废气排 放量[2]。 智慧交通 可理解为 智能交通 运输系统 的升级版 ,即融合了 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据 、 无线传感 等先进技 术 , 使人 、 车 、 路更加协 调 , 使公共交 通服务更 加人性化 的智慧出 行服务系 统 。 智慧交通 的构建对 我国的长 久可持续 发展意义 重大 ,智慧交通 的应用预 计能使高 峰时期拥 堵路段的 通行能力 、 交通运输 能力翻几 番 , 交通事故 率也可降 低80个百分点[3]。 一个智慧 的 、 通畅的 、 安全的交 通网络将 彻底改变 人们的出 行方式和 交通体验 ,并且有助 于低碳经 济的发展 ,是提高国 民生活水 平和国家 综合实力 的强大助 力 。

智慧交通 涵盖了公 路 、 铁路 、 民航 、 水运等领 域 , 各领域内 部的管理 体系相对 成熟 ,智慧交通 要解决的 是如何整 合多个平 台内部的 信息 ,对数据进 行挖掘后 分析出交 通的一些 潜在数据 ,从而为道 路使用者 提供更为 优质的服 务[4]。 智慧交通 网络中 , 行人 、 车辆及周 围的红绿 灯 、 指示牌 、 摄像头等 基础设施 都能作为 感应终端 联结成城 市路网信 息系统 , 终端之间 通过无线 射频识别 ( Radio Frequence Identification , RFID ) 、 GPS 、 红外感应 等技术进 行智能识 别 ,按一定协 议相联结 并进行持 续的信息 交换 ,如图1所示 。

从ITS到智慧交 通 , 无论是从 理论还是 应用来讲 都是质的 飞跃 ,智慧交通 的框架也 日渐清晰 。 如图2所示 , 文献 [5] 中提到的 含辅助网 络的改进 框架就是 智慧交通 的一种典 型结构 ,车辆能根 据环境反 馈回来的 信息动态 调整行驶 速度 ,若感知到 突发事件 则做出合 理决策辅 助驾驶 。

这个课题 中 ,GODOY J等人在AUTOPIA项目的基 础上 , 除了原有 的车辆主 网 , 还引入了 由周边基 础设施单 独联结而 成的辅助 通信网 。 在这个交 通网络中 ,无线通信 网络层负 责车辆和 核心单元 之间信息 的持续交 互 , 核心单元 在收到辅 助网络和 区域内网 的数据后 ,结合实时 交通流量 对其进行 详细的分 析 、 协调与规 划 , 然后向车 辆及基础 设施等传 递信息和 指令 ,如提示车 辆的建议 速度 、进入事故 区域警报 、控制交通 信号灯变 化 、公告栏发 布实时路 况信息等 。

2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2.1交通要素的标识和感知

智能识别 和无线传 感技术是 用于标识 和感知物 体的最主 要的技术 手段 ,是整个智 慧交通建 设的基础 。 智能识别 是指每个 物品都拥 有唯一的 条码 、 二维码 、 或RFID标签 , 这些电子 标签中封 存着它们 独有的特 征及位置 信息 ,然后这些 信息被智 能设备读 取并传输 至上层系 统进行识 别处理和 最终决策[6]。 无线传感 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WSNs ) 是指由部 署在目标 监测区域 内的大量 低成本微 型传感器 节点构成 的多跳自 组织网络 ,节点之间 通过无线 方式交换 信息 ,有着灵活 、低成本和 便于部署 的优势[7]。 智慧交通 网络中 , 传感器分 为采集节 点和汇聚 节点 , 如图3, 每个采集 节点都是 一个小型 嵌入式信 息处理系 统 , 负责环境 信息的采 集处理 ,然后发送 至其他节 点或者传 输至汇聚 节点 ;汇聚节点 接收到各 采集节点 传来的信 息后进行 融合处理 后再传送 至上一级 处理中心[8]。 作为物联 网的底层 网络 , 无线传感 网络为智 慧交通提 供了一个 更加安全 、 可靠 、 灵敏的解 决方案 。 但传感器 节点的能 耗和寿命 问题不容 忽视 ,否则日后 的设备维 护工作将 耗费大量 的人力财 力成本 。

2.2智能交通云

智能交通 领域各系 统整体尚 处于信息 分立 、 各自为战 的状态 ,数据难以 相互传递 ,严重浪费 数据资源 。 智能交通 云主要面 向交通服 务行业 ,是一种融 合了云计 算的智能 交通管理 技术 , 充分利用 了云计算 的海量存 储 、信息安全 、 资源统一 处理等优 势 , 为交通领 域的数据 共享和有 效管理提 供了新的 思路[9]。 云计算 , 是指将大 量高速计 算机集中 在Internet上构成一 个大型虚 拟资源池 , 为远程的 上网终端 用户提供 计算和存 储服务的 技术 ,用户只需 事先租用 “ 云计算 ” 服务商提 供的服务 , 便能根据 需要自由 使用云端 资源而不 需要购买 任何独立 软硬件[10]。 类似于云 服务 ,智能交通 云服务也 可分为基 础设施即 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 S)、 平台即服 务 ( Platform as a Service , Paa S ) 、 软件即服 务 ( Software as a Service , Saa S ) 三个层次 , 如图4 , 其中Iaa S提供的是 按需使用的虚 拟服务器 ,Paa S即Web服务 , 能直接为 客户提供 可直接用 于开发软 件应用的API或开发平 台 。 作为智慧 交通未来 的发展方 向之一 ,智能交通 云处理平 台可以实 现海量数 据的存储 、预处理 、计算和分 析 ,能有效缓 解数据存 储和实时 处理的压 力 ,具有发展 潜力 。

2.3数据处理技术

智慧交通 中数据的 海量性 、 多样性 、 异构性都 决定了处 理的复杂 性 ,简单到交 通设施及 来往车辆 数据的收 集 , 复杂到交 通事件的 判定检测 , 都需要对 数据进行 实时 、准确的处 理 。 智慧交通 中常用的 数据处理 技术有数 据融合 (Data Fusion)、数据挖掘 (Data Mining)、数据活化 ( Data Vitalization ) 、 数据可视 化 ( Data Visualization ) 等 , 除此以外 , 还必须做 到数据的 选择性上 传 , 保证个人 隐私数据 的安全 。

数据融合 是一种涉 及人工智 能 、通信 、决策论 、估计理论 等多个领 域的综合 性数据处 理技术 , 能从数据 层 、 特征层和 决策层三 个层次上 对多源信 息进行探 测 、 通信 、关联 、估计与分 析[11]。 由于数据 融合涉及 到的传感 器种类过 多 、 信息获取 过于频繁 , 融合之前 还需要对 数据进行 时间和空 间预处理 ,时空对准 能避免数 据管理的 混乱 , 同时提高 数据的一 致性和可 靠性 , 从而保证 决策的正 确性[12]。 智能交通 系统的应 用已有一 段时间 ,产生的交 通信息数 据量越来 越大 ,如果只是 单纯的存 储和分立 处理,成本过高且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数据挖掘技术的引入 ,能从这些 海量的独 立数据中 发掘出真 正有价值 的信息 ,将这些有 噪声的 、模糊的 、无规律的 数据处理 成为有用 的知识[13]。 文献[14]调取了某 路段两个 月内的抓 拍数据 , 通过数据 挖掘软件SPSS Modeler按照时间 序列进行 自动聚类 分析后 ,得到了交 通流量和 月份 、假期 、天气等要 素之间的 关系 ,有力地验 证了数据 挖掘的可 靠性 。

数据活化 是一种新 型数据组 织与处理 技术 , 简而言之 ,就是赋予 数据生命 。 数据活化 最基本的 单位是 “活化细胞 ”, 即兼具存 储 、 映射 、 计算等能 力 , 能随物理 世界中数 据描述对 象的变化 而自主演 化 、随用户行 为对自身 数据进行 适应性重 组的功能 单元[15]。 数据活化 的应用将 为交通领 域带来一 场颠覆式 的变革 。 未来的智 慧交通将 逐渐向以 数据为驱 动的方向 发展 , 即采用多 种手段对POI数据 、 GPS数据 、 客流情况 等智能交 通数据进 行分析 , 由数据的 分析结果 来了解城 市的交通 情况 , 为居民提 供导航 、定位 、公告 、交通引流 等服务[16]。

2.4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技术

不同省市 、 不同部门 、 不同场景 的智慧交 通系统尚 为分散状 态 ,无法共享 数据 ,形成了一 个个 “信息孤岛 ”, 造成前期 投入成本 很高 ,却无法发 挥作用 。 因此智慧 交通系统 集成技术 的研究迫 在眉睫 。 智慧交通 领域的系 统集成可 分为数据 集成和设 备集成 。 数据集成 有两种应 用方式 , 一种是单 个平台系 统内部数 据的融合 , 如车辆监 测模块中 多个传感 器信息的 融合处理 ,另一种是 多平台多 传感器不 同时期相 关数据的 分析处理 ,通过融合 后得到潜 在数据对 交通信息 进行预测[17]。 设备集成 是因为当 前旧系统 需要平滑 过渡到智 慧交通阶 段 ,还不能立 刻被取代 。 因此可以 制定统一 的智慧交 通标准体 系和管理 规范 , 建立一个 规范的管 理平台 , 将智慧交 通产业链 中的政府 资源 、企业资源 、科研资源 等融合到 一起 ,然后由大 型企业牵 头促进协 调智慧交 通的产业 化 ,最终形成 完整的智 慧交通管 理体系[18]。

3智慧交通发展历程及案例分析

随着私家 车保有量 的爆炸式 增长 , 交通问题 很早便得 到了各国 的重视 。 几十年来 研究人员 们不断突 破技术上 的难关 ,如高速路 上的不停 车电子收 费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ETC ) 系统 、 IC卡智能停 车场及GPS智能导航 仪等 。 智慧交通 的大体发 展历程如 图5所示 。 当前美国 、 日本等国 家已经成 功将物联 网应用到 实际智慧 交通建设 中 , 路网协同 和辅助驾 驶功能的 研究也已 投入试运 行 ,并尝试智 慧终端的 普及和原 有设施的 改造[19]。 我国起步 较晚 , 迄今为止 车联网技 术尚不成 熟 , 但借着智 慧城市建 设的东风 ,智慧交通 也收获颇 丰 。

目前智慧 交通领域 已经在很 多方面开 展了深入 研究 ,从终端的 智能化方 面 ,有智能车 辆 、智能交通 信号灯等 , 从应用大 方向来看 , 有智能公 交 、 智能出租 、 智能港口 等 , 从交通用 途来看 , 有车牌识 别 、 闭路电视 监控 、 车流控制 、 车辆调度 、 智能停车 场 、 智能路径 规划导航 、 智能辅助 驾驶系统 等 。 本文将通 过几种典 型应用对 智慧交通 的发展现 状作简要 阐述 。

3.1智能车辆

智能车辆 的研究始 于美国的 自动引导 车辆系统 (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 , AGVS ) , 之后各西 欧国家便 都开始了 车辆的智 能化研究 , 可以预见 , 智能车辆 将成为汽 车行业发 展的必然 趋势 。 智能车辆 可通过模 糊逻辑技 术和人工 神经网络 技术来实 现车辆的 人工智能 , 为模拟驾 驶者做出 合理的路 径规划和 突发事件 决策 , 这对减少 交通事故 率提高道 路安全有 很重要的 意义[20]。 目前的智 能车辆研 究主要集 中在环境 感知 、驾驶员行 为监测系 统 、车辆运动 控制系统 、防撞预警 系统 、规范环境 下的智能 巡航控制 系统 、极端情况 下的辅助 驾驶系统等方面,相关技术诸如雷达、GPS精度、磁道钉、CCD、 通信协议 及各种智 能算法也 是目前研 究的热点[21]。

3.2智能公交

作为城市 居民出行 的主要方 式 , 公交和私 家车相比 在运输能 力 、相同载客 量下的油 耗 、占地 、价格等方 面都有着 不可比拟 的优势 。 智能公交 系统是指 结合了智 能识别 、网络通信 、GIS等先进技 术 ,在调度 、 运行 、 路径规划 及乘客服 务等方面 进行信息 化规范化 高效管理 的综合性 公共交通 系统 。 智能公交 系统就相 当于一个 小型交通 物联网 ,车载传感 器 、站台设备 和IC卡都是用 于收集现 场数据的 智能终端 , 数据通过 网络传送 至公交调 度中心 , 处理后通 过智能站 牌报站和 公布周围 环境 、 客流量等 信息[22]。 文献 [23] 结合芜湖 公交系统 的发展现 状 , 提出了一 个基于SOA架构的公 交应用集 成 , 利用fisher有序聚类 算法对IC卡数据进 行处理并 分析客流 变化规律 ,提出了一 种更符合 公交客流 量变化的 分时段自 适应公交 调度算法 。 北京 、苏州 、常州等城 市的智能 公交系统 都已逐步 投入运行 ,为居民的 出行提供 了很大方 便 。

3.3智能停车

城市汽车 数量日益 增长 , 停车和停 车管理便 成为了城 市建设的 难点 ,传统的人 力管理有 太强的主 观性和局 限性 , 视频监控 方式易受 恶劣天气 影响 , 磁卡收费 方式又无 法避免磁 卡的老化 消磁和近 距离识别 限制 。 目前 , 很多发达 国家都启 用了自己 的智能停 车系统 ,我国的停 车管理也 正步入智 能时代 。 2014年 ,阿里云率 先进军智 能停车领 域 ,在杭州建 成了一套 智能停车 收费系统 。 系统覆盖 杭州市各 区两万多 个停车位 ,通过每个 停车位上 的智能地 感对车辆 的进出做 出感应 ,从而向停 车管理员 的手持设备发出提示 ,有效提高 了停车位 的循环效 率[24]。 李正明[25]等人基于Zig Bee网络和ARM提出了一 种实时性 更好的嵌 入式停车 场监控系 统 。 辽宁工程 技术大学 的单晓艳[26]设计的新 型超高频 读写器 ,和无源电 子标签配 合使用克 服了普通 停车场RFID识别范围 的限制 , 适用范围 更广 。 室内停车 场环境一 般比较复 杂 ,设备也不 易维护 ,因此室内 的精准定 位和实时 响应成为 一个更大 的难点 。 为此 ,江西理工 大学的张 雪[27]的室内智 能停车场 管理系统 以蓝牙作 为通信方 式 ,并在停车 场路口处 设置了引 导指示灯 用于车位 的反向引 导 。 智能停车 的发展将 大大降低 城市停车 和管理的 难度 。

4总结展望

11.综述EVA的应用 篇十一

其中NOPAT是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是资本结构中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以其市场价值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成本,资本构成通常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股东的权益等;资本投入为企业所有筹措资金的总额,不包括短期免息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税款等,即资本投入等于股东投入的股本总额、所有的计息负债(包括长期和短期负债)及其它长期负债的总和。经过变形,EVA还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EVA:(RONA—WACC)X资本投入

其中RONA是指净资产收益率,WACC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目前许多美英公司已使用EVA来评价企业业绩,同时将其作为一种监督和激励经理的工具加以利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EVA的应用不只局限于绩效评价,在很多其它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推广。

一、会计核算。会计部门计量企业最终财务成果通常以损益表形式呈报出来,会计人员习惯使用净利润或剩余收益来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但这些都基于一定的财务制度。比如在美国,剩余收益是基于GAAP来计算的,而会计系统本身存在着对经济真实反映失败的可能性,可能使管理者并没有正确的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而EVA通过对剩余收益计算的调整,可以缩小或避免该缺陷所造成的偏差。

EVA的计算重点是在对NOPAT的调整上。目前,各个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又受到会计核算方法、业绩衡量标准以及激励措施不一致的影响,所以EVA对会计上NOPAT的调整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大部分EVA提倡者或实施者对如下调整都比较赞成:①研发费用资本化;②消除递延税款影响,当年增加的递延税款负债应加回到NOPAT中,反之亦然;当年增加的递延税款资产应从中扣除,反之亦然;以前年度的递延税款资产余额相应减少资本投入,负债余额相应增加资本投入;③消除准备金影响,当年增加的准备金应加回到NOPAT中,当年减少的准备金应从NOPAT中扣除,并将保证金余额计人资本投入;④折旧方法比较信赖直线折旧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所有实施EVA管理的公司如此推崇直线折旧法;⑤消除商誉影响,将当年摊销额从NOPAT中扣除,并将未摊销金额计人资本投入;⑥对经营租赁的调整,将未来应交的租赁费用按公司的借款利率计算出现值并计人到资本投入,同时将利息费用加回到NOPAT中,而利息带来的税收上的好处电将从NOPAT中扣除;⑦将重组费用资本化;⑧其它。这样调整归根结底是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对经济真实反映的影响,防止管理者会计操纵利润玩数字游戏。EVA中资本成本计算考虑到债券和股权两部分成本,股权成本可以通过红利增长模型、风险叠加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或者套利模型(APM)来计算。

EVA应用于会计部门,需要会计人员对各项会计政策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根据EVA理论基础来判断如何做以调整,在众多的调整因素中做以选择,最终计算出反映企业真实经济增加值的EVA。

二、投资决策。传统财务决策通常使用ROI(投资报酬率)指标,我们通过下面的数轴说明管理者如何决策:

使用ROI指标决策的管理人员愿意选择MAX(R01),并要求项目的ROI必须高于本部门的平均ROI,而使用EVA决策的管理者将选择WACC右侧的项目,这就使得管理者的决策与整体公司集团的利益趋向一致。可以看出,管理者使用EVA作为财务管理决策依据,使众多管理者按照同一个标准,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做出投资决策,减少公司内部冲突和多标准的困惑。

当然,EVA大小只反映了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有无,忽视了对资本效率的衡量,可以使用经济增加值率E—VAR(笔者暂时借用该符号表示)来衡量:EVAR:EVA/资本投入,这样EVA与EVAR较好的配合更有利于管理者的决策。这是站在内部管理者的角度。如果站在外部投资者的角度,也可以应用EVA来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市场价值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公司的真实价值是资本投入与公司未来EVA的折现之和,通常可以在一定的假设下对未来EVA值进行估计;公司的市场价值,则是指将公司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放在股票市场上所表现的价值,它通常用市价总值来表示。如果市场价值低于真实价值,意味着公司价值被低估,可以投资;市场价值高于真实价值,意味着公司价值被高估,不予投资。

三、财务预警。前面提到EVAR(经济增加值率)这一指标,可以起到一定的财务预警作用。大鹏证券通过对1999年预亏上市公司近4年的E-VAR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在公司发生亏损前,尽管其EPS及ROE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其EVAR却均已出现负值或亏损前一年度有巨幅的下降。可以看出,如果某公司的EVAR大幅下降或出现负值,那么公司下一年度的业绩就需要引起警觉。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EVAR发生大幅下降,并降到零值附近甚至负值,或者EVAR出现持续下降,并降到零值附近甚至负值,企业就应当注意,这都是EVAR所发出的预警信号。当然,EVAR并不是可以将企业亏损全部表现出来。这里,笔者建议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时候,可以将E-VAR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并赋予一定的权重。

四、绩效评价。传统财务指标中用于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有投资报酬率(R01)、权益资本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等等。这些指标在某一方面都可以很好地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但它们都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而只考虑到了债务资本成本,因此无法衡量企业资本经营效益和公司价值的增加。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利润是指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和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而EVA考虑到权益资本成本,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更贴近。

由于EVA指标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此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EVA=(RONA-WACC)X资本投入,当RONAWACC时表明公司不仅满足了债权人和股权人的回报要求,而且公司还有增值,此时企业资本经营创造了价值。

当然,每种指标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作为绩效评价的应当是一整套指标的集合,这样才能互相弥补缺陷,而在这个集合中EVA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员。

五、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于经济上的绩效报酬,通常以奖金的形式体现。常规奖金计划往往有上限和下限,这是因为上限可以防止管理者利用会计操纵利润或以未来的损失换取眼前的经营业绩,而下限是因为存在法定收入的界定。可以看出,在上限之上管理者将不再有动力继续努力工作。而且,传统衡量指标(可能是利润、ROI等等)不利于将股东利益与管理者利益趋于一致,因此会导致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发生。这时,可将EVA引入激励机制,将报酬与EVA相挂钩,因为EVA把作为企业行为主体的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效统一到创造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活动上,从而将公司内的各个行为主体的逐利行为转化为谋取公司共同利益的公益行为,并促使管理人员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自觉规避风险,而且,通过延迟支付这一措施(例如建立所谓的"奖励银行"、"红利银行"等等)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者损害公司长远利益或玩数字游戏的短期行为。

六、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总体上来说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目前也有很多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典型的比如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等,而引入EVA指标的经济增加值模型(经济利润模型)在众多方法中有其独特的一面。

经济增加值模型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额加上相当于未来每年创造经济增加值的折现,公式表示为:

V=IC0+∑(EVA1/(1十r)1) 十EVAo十1

其中,V代表公司价值,IG1(1n-putCapital)代表企业期初资本投资,i从1到n1第二项代表从第1期到第n期公司EVA折现之和,EVA+l代表公司EVA期末连续价值。

该模型告诉我们,如果公司每一周期的利润恰恰等于其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那么预计自由现金流转的折现值应正好等于其投资资本,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刚好等于最初的投资。只有当公司的利润多余或少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公司的价值才多余或少于其投资资本。

经济增加值模型在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自从网络经济兴起以来,美国的一些证券分析师也把经济增加值模型应用于评估网络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当中,另外,在美国很多企业将企业价值(V)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之一,在计算企业价值(V)时,也经常应用该模型。

综上所述,EVA指标在企业价值评估、绩效评价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这里不排除EVA在除以上六个以外的领域中的应用,而且有理由相信随着对EVA指标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其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当重视EVA的研究,EVA的应用必将提高我国企业对自身价值创造的深刻认识。

上一篇:第一章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下一篇:干部述职汇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