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精选10篇)
1.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一
《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
【模拟练习】 1.默写填空。
(1)《回延安》中通过对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像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D.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3.阅读《再别康桥》选段,完成题目。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诗中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后面又写“但我不能放歌”,这两句之间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诗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改为“夏虫也为我哀伤”,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这样的改动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 泉 周克武
①神泉是我们村的一口古井。
②我小的时候,常听老辈子人念叨,还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一周姓男子从江西只身流落至我们村,凭一身精湛的裁缝手艺赚些银两,盖了几问瓦房,又在屋前掘了这口井。后来,他娶妻生子,儿孙满堂,渐渐繁衍成当地人丁最为兴旺的一大家族。族人们都说是甜润清澈的井水养育了周家,便尊称这口井为神泉。家乡一带的老百姓也将周氏家族称为“神泉周家”。
③神泉坐落在我家老屋对面。井口呈四方形,麻石砌就的井壁上爬满了青苔。里面水清如镜,在阳光下轻轻划动水面,波纹荡漾,就像搅碎了一桶金子,星光点点,闪闪烁烁,有种炫目的美;捧一口,喝进嘴里,又有一种透心的甜。
④村民们每天的生活几乎是从神泉边开始的。晨曦初露,人们便三三两两赶来打水,挑桶提罐,说说笑笑,络绎不绝。晨光里,桶桶罐罐撞击着井沿的麻石,发出声声脆响,仿佛清越的田园小调,悠悠缓缓地飘荡在山野的静空。
⑤待到日上三竿,暖暖的阳光将溪畔垂柳悠长的倩影投射在井边,树上蝉鸣声声,绿阴里,上下屋场的姑娘嫂子、婆婆姥姥便围着古井,一面噼噼啪啪地捶衣,一面口无遮拦地闲聊:栏里的猪、园中的菜、自己的崽,谁家的婆婆与儿媳磕磕绊绊,哪个小寡妇勾引邻村的泥瓦匠„„你一言,她一语,笑声、叫声、惊叹声,伴和着取水声、捣衣声,将泥土上的疲惫打发得无影无踪。日复一日,幽深的神泉里储满了家长里短的故事、柴米油盐的忧乐,还 有女人们五彩驳杂的梦。
⑥三伏天,地面在炽烈的太阳炙烤下如同烙铁,稻田里也干涸得绽开一条条浅白色的裂缝,古井里却总是一汪碧泉,盈盈满满。好心的人便在井边放一个木瓢。那些挑担的、推车的、南来北往的,汗流如注,喉干舌燥,立即停住脚,抓起木瓢,舀满水,咕噜咕噜一顿豪饮。片刻之间口舌生津,凉意习习;抹抹汗又匆匆赶路,脚底生风。
⑦清甜的神泉滋养着一方乡亲,古井渐渐成了人们心中的图腾。每年秋收刚过,村里会举行隆重的掏井仪式。通常是先由一位年纪最长的老人在井边摆上供果,点燃香烛,三叩九拜祈求古井赐福降瑞。随之,在一阵鞭炮声中,大家便七手八脚将井水掏干,取出泥沙;末了再用布条把井沿擦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第二天,古井里又是一汪愈加清澈见底的甘泉。
⑧村子里流传一种说法:掏井之后,谁能第一个喝上神泉,这一年会天降吉祥,好梦成真。情窦初开的姑娘便会起个大早,胸搭麻花辫,身着碎花衣,顺手在路边再掐朵野花插到头上,一个人悄悄溜至井边,俯下身子,抢先捧起神泉喝一口;然后双手托腮,临水自照,痴痴地想着自己心仪已久却又羞于启齿的那个男人。幽清幽清的井水里,很快便倒映出姑娘羞涩艳红的脸庞,连同她甜美的春梦,随着水波轻轻飘荡„„
⑨盈盈一古井,不知见证了多少乡邻的苦乐年华。
⑩日子流水般过去,古井一直像远在乡下的一位慈祥的长者,让我有种割舍不下的惦记,总想再扑到它的身边,喝一捧甘洌的神泉,听一回家长里短的趣闻。曾经的那份滋味,愈是隔着岁月,愈是浓得化不开。
(11)前些日子,我回到乡下,早早地吃过晚饭便直奔神泉边。手扶垂柳,定睛一看,期冀的心顿时有如失魂似的沉落。孩提时的蝉儿已带着它们的吟唱不知去向,古井像一个被遗弃的老妪,孤零零地蹲在小溪边。也许是多年再没有人掏井,四周长满了杂草,水也变得混浊不清,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深褐色的碎屑。惟有溪畔的垂柳在晚风中轻舞飞扬,像是在不知疲倦地诉说着神泉边昨天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
(12)我举目四望,一辆辆晚归的摩托驮着男男女女从我身边宽敞的水泥路上呼啸而过,远远近近是一幢幢精巧别致的“小二层”。眼前一座乳白色瓷片铺满墙壁的小楼房顶上,安装着锅式电视接收器。透过紧闭的铁栅栏大门,我清楚地看见院内种着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一个打扮入时的女人,一边用黑色胶皮管套在自来水龙头上漫不经心地浇花,一边用警惕的目光定定地盯着我这张陌生的面孔。铁门边,一只大黄狗张嘴吐舌,坐卧在斜阳里。(13)我不知所措,伫立在古井边。此刻,对面山顶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一首流行歌曲,歌声婉约柔靡:“昨晚的月亮昨晚的云,离开你,我的心一片怅然„„” 1.作者为什么说“盈盈一古井,不知见证了多少乡邻的苦乐年华”?请结合文章第①~⑧段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人类的发展,许多事物甚至美好事物的消失终成必然。有人说,结尾作者的“怅然”是一种守旧情绪。你对此持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
1.(1)示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2)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要认真读题,从题干中找到答题提示,如第(1)题中的“对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通过想像和联想来抒情”;第(2)题中的“荡舟河上寻梦”等。2.A【解析】A项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不是比喻。
3.(1)不矛盾。诗人在康河流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是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诗歌相关内容做分析。就本题而言,前面写诗人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时最宜放歌,但诗人无心放歌,保持沉默,这样与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相吻合,更好地表达出诗人的眷恋和惆怅之情。
(2)示例:不可以。诗中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而“沉默”是一言不发,沉寂的,不再说话的,这就与后面“悄悄的”心情相照应,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若将“沉默”改为“哀伤”,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诗句做分析,就本题来说,诗人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惆怅,而“哀伤”意为悲痛忧伤,是一种外在的反应,其表达效果不如“沉默”好。【中考真题训练】
1.(1)每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储满了乡邻的忧乐;能够为路人提供方便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中“多少乡邻的苦乐年华”是解题的突破口,梳理①~⑧段内容,从第④段开始讲述了乡亲们在古井边的生活情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大意即可。
2.(1)古井破败不堪,失去了昔日风采;乡邻隔膜重重,缺失了乡邻温情。(2)作者巧妙借助此首流行歌曲结束全文,言尽而意无穷,深化了主题。这首流行歌曲表达的是怅然之情,这与作者面对神泉而产生的情感是一致的。流行歌曲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乡邻之间质朴温馨的情感也在慢慢地减少,作者对美好事物慢慢消失的遗憾,【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段落作用理解能力的考查。(1)要通读全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回答,作者儿时对古井、对乡邻和谐生活的美好记忆与如今现实中古井破败不堪的景象,乡邻间的警惕、隔膜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感到“怅然”。(2)文章结尾的好处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怅然之情与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采用白描的方法、比喻的修辞、诗意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澈,也写出了人们对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句子赏析能力的考查。一般地,赏析句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来进行,要将语句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表述出来。
4.示例:我赞同此种说法,文中作者怅然的原因是美好事物的消逝和邻里间关系变得淡漠。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的享受,也往往变得更加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如原来和谐,这从很多新闻报道中都可体现出来。因此,说这是一种守旧情绪并不为错。
考点同步解读 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方法点拨】鉴赏现代诗歌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鉴赏诗歌的内容 1.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客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2.诗歌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像,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像、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3.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法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二、鉴赏诗歌的方法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3.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4.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5.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点击考例】 [基础训练,第6题]本题考查对诗中写作手法的理解,也属于鉴赏诗歌的一种。解答时,首先要对整首诗进行通读,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通过分析可知,原诗没有使用借代手法,B项说法有误。
重点难点突破
1.简要说说《回延安》和《再别康桥》各有怎样的表达技巧?
【方法点拨】熟读两首诗歌,结合诗歌中的相关内容,从运用修辞、遣词造句、构思抒 情等方面来分析。
【理解突破】《回延安》的表达技巧主要有: 1.成功运用多种修辞
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的情境更加突出、鲜明,增强了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例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夸张的写法,写出了作者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2.恰当选用动词
全诗开头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之情。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是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一头扑进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再别康桥》的表达技巧主要有: 1.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一般离别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除了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人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星辉”等自然物象,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感。2.意境鲜明,画面优美
本诗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 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二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指导学生把握现代诗的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时间还不长,整个语文知识的储备非常的薄弱,因此在接触现代诗歌时,学生很可能对诗歌概念完全没有一点感觉,即使教师能够向学生讲授诗歌的严谨定义, 学生也无法体会到诗歌之美。因此在小学现代诗歌先期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朗读、背诵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长时间对诗歌的接触来意会诗歌的美妙之处,进而为学生学习诗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编排往往按照难度递增的形式来逐步加深学生学习的程度,因此,在现代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取几首难度低但又比较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老师,您好!》等等都是难度不大但却意义深远的现代诗歌,教师借助这些诗歌让学生朗读背诵,进而使得学生意会诗歌的具体美感,帮助学生打好诗歌学习的良好基础。
二、佳作跟读,提高学生诗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形式往往可以让学生熟悉诗歌的朗读节奏,对学生诗歌学习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其强大的实用性,因此很多配套的教学资源都纷纷进入市场, 在现代诗的配套资源中,配乐朗读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情感表达能力的工具。这种资源的配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跟读的形式, 也强化了范读的效果,因此相比传统的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说,如果让学生能够根据配乐诗朗诵进行诗歌朗诵的锻炼,其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例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等现代诗歌往往以其情感的饱满而著称,其激昂的语气激发读者的爱国之心。教师可以在现代诗教学的课堂上,通过配乐朗诵多次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聆听、默念跟读、有声跟读,进而发展到直接配乐朗诵,使得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直接学会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其对于诗歌学习的层次。
三、模仿写作,让学生体味现代诗创作的感觉
苏教版教材中配备的诗歌往往其格式规范明朗、内容通俗易懂, 学生对于诗歌的把握难度并不会太高。因此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整首诗歌讲解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形式,自选主题来进行诗歌的模仿写作,以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对于诗歌体裁、形式的把握,进而让学生体味以诗歌表达情感的过程,提高整个诗歌学习的深度。
虽然,整个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并没有配备相关的现代诗歌练习题,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现代诗歌创作的情景,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借助苏教版教材中各个学习单元主题的设定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诗歌模仿写作的内容。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励志为主题,教师可以顺应单元学习的主题来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励志的故事,并以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多次的诗歌模仿锻炼, 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诗歌的体裁脉络,并能够具备利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整个现代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强化。
四、通过诗歌比赛,强化诗歌教学课程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一章节都为学生设定了写作的课程以及口语交际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时按照教材的编排,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次活动锻炼的机会。而现代诗歌学习的效果同样需要实际锻炼来巩固,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一次学生写作或者是口语交际的活动课程来为学生提供诗歌交流的机会,并让学生之间自主地选出佳作进行赏析学习。
诗歌比赛就是小学诗歌写作锻炼的一种良好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章节后习作课的安排,组织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创作并进行班级间的交流比赛。在诗歌的实际创作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积累并尝试心得写作,同时教师之间要协调好相关的教学时间,使得诗歌比赛能够充分地开展起来。 整个诗歌比赛可以采用现代诗歌写作比赛、学生阅读评比、获奖学生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诗歌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他人对诗歌学习的独到体味之处,并在互相的竞争中获得自身的提高。通过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地巩固学生诗歌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材的活动课安排得充实、有意义。
3.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诗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83-01
0
一、强化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诗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就容易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在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遣词用句方面,便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范读——让学生“意会”现代诗的情致意趣
学生要有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才能读懂其意思,进而读出诗歌的味道。范读是影响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关键,老师参与读书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有时甚至需要通过反复范读来指导学生。例如,在教学光未然的《黄河颂》时,我本来使用的是录音范读,结尾处的几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看似并不难读,但是学生读了好几遍,都没有读出磅礴的气势和战斗的决心。于是,我便亲自范读了两遍,没想到我的参与让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还激起了学生争相赛读的乐趣。示范朗读,融情于声,创设了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二)朗读——让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艺术境界
朗读时要讲究技巧,从而读出诗的内涵,读出诗中蕴藏的情感,读出诗的艺术境界。我认为,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教学始终。例如,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诗歌;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对学生体会“作者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内涵很有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适当增强其音量,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要拖腔拉调,矫揉造作。“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一句诗中的“也”“嘶哑”“歌唱”等词应重读,这既是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又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三)诵读——让学生赏析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更要在学生意会、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眼、口、脑并用,反复诵读,从而欣赏、借鉴诗歌的写作技巧。学生诵读郑愁予的《雨说》、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以欣赏现代诗语言和意境的运用;诵读张锋的《化石吟》、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可以借鉴现代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诵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光未然的《黄河颂》、牛汉的《华南虎》,可以学习现代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拟人等写作手法。
二、重视揣摩品味
(一)品味现代诗的语言
现代诗的魅力主要依靠语言表现出来,品味现代诗,就是品味其语言的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努力去理解诗歌语言如何准确、生动、形象,体会诗人在遣词造句上究竟有哪些妙处。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词语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排列在最后、也是最受强调的“驳船”,则是在“淤滩上”,在另一头“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的纤绳的牵引下艰难前行。作者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二)揣摩现代诗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学习现代诗,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进而发展其阅读能力。我认为,感悟现代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推敲语言要善于抓住“诗眼”,即关键的词语,了解其丰富的含义,不仅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要了解字里的内在含义,即所谓的“言外之意”。在琢磨诗的构思上,要了解诗人凭借什么事物或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如余光中的《乡愁》,教学这首诗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仔细揣摩诗中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学生由此感悟联想到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两岸统一寄予的热切期盼。这便是诗的意境。
(三)体会现代诗的情感
现代诗往往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或其它方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见其人,亲闻其声,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通过创造诗歌教学的课堂气氛或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即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景色或描写的事物当中,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下雨的场景,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描述自己对雨的感受,理解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的博爱情怀,进而体会“诗人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情感。
4.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四
1.初步了解当代诗的发展状况及三首诗作者的简历和创作特色。2.把握三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2.探究式阅读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或深刻主题的分析。●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和意义;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其中精彩的两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
二、解题
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
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录音或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了下步赏析的基础)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拍。出示投影
痴(chī)情 慰藉(jiè)霹雳(pī lì)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3.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学生评价。4.让学生为诗分层并概括各层大意。
明确: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在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第二层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结尾,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读诗歌的第一层,学生思考:本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了“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物象要么“攀援”借“高枝炫耀自己”“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要么“送来清凉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一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它们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2.集体朗读第二层,然后思考: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诗中的几组对偶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用几组对偶句,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表达了诗人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3.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2)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 经教师点拨后明确:(1)本诗结构上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的爱情观的“立”。(2)从感情抒发上看,第1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2层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从第1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4.探究式阅读
诗歌通过一系列意象(如“凌霄花”“木棉”等)表达了一种新型的平等的爱情观,除此之外,你还能揣摸出哪些思想意义?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提供借鉴例子。如:诗的前一部分,“橡树”这一意象是异位于“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一群体意象,作为其对立面呈现于读者面前,且以居高临下的优势雄居其上的。而“凌霄花”的攀附“高枝”以“炫耀”自身,“鸟儿”“痴情”的机械“重复”,“险峰”有意地“衬托”“橡树”的“威仪”,频频传递的是一种被异化、被驯化被僵化了的不平等关系,是下级对上级、后生于师长、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是专制政治下百姓对于权威偶象的绝对服从、盲目崇拜。这种迷失自我消融自我泯灭个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人道的主奴关系。诗人否定这一关系,渴望的是后一种“木棉树”以“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的彼此对等的关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是建立在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关系中,个体的人性得以张扬,人的尊严受到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承认。不难看出,诗人渴望的是人性的复归,追求的是强大自主而又充满激情活力的尊严与人格——“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鄙视的是时代和命运铸就的归属性病态人格。诗歌通过前后两组意象的矛盾和对比,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与否,恰恰是衡量社会进步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尺。(摘自《中语参》2000年1~2期)5.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思考文后问题。出示投影: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行云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神女峰”在这里只代表一座山峰?
(2)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和“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两句的含义。(3)分析最后两句诗的深刻含义。参考答案:(1)“神女峰”还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2)作者认为:当这种自发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3)弘场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中国当代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2.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会作者追求的幸福世界及表现出的博爱之情;感受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欣赏《错误》 1.解题
郑愁予,本句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郑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这首《错误》便是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
2.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直至能背诵。
3.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自由赏析,然后教师点拨。
明确:诗歌第一节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溢满了清丽而婉伤之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着。本节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
诗歌第二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内蕴,充满古典的风韵。比喻新颖巧妙,“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轻盈柔美的韵律。把“向晚”“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化板为活,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委婉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助于音调的和谐。诗歌第三节点明了诗题和全诗和抒情视角。“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其优美的意象,独特的矛盾语言成为流传甚广的名句。4.重点品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中“美丽的错误”有何含义,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美丽的错误”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喜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处,因此希望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二、引导学生自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海子简介
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主要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水作品集》。海子被列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的代表,诗风自由率真,多表达对生命真诚的热爱和痛惜。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力,富有艺术感染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像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3.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
明确:本诗是一首风格明快、感情强烈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歌一开始,就点出了主词“幸福”,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溢满心胸,无法独享,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整首诗都洋溢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绪,有极强的感染力。
(2)海子对“幸福”是怎样阐释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样吗? 明确:诗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是物质的丰富与奢华,世俗感官享受的满足,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权力”“业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朴,但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这种理解的“深度”非常人所及。
(3)诗人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山”“河”和“陌生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布与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要让每一个世间漂泊的灵魂都关注“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到获得“幸福”时的人类大善大美的至境。还在于他希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和自己一样幸福愉快地活着。这表明了诗人的内心洋溢着博爱之情。
(4)诗人是否真的移居于“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子”里,过着先人那种粗朴的生活?我们该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 明确:“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它只是诗人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理想中的形象化描绘。诗人借“居”于其中粗朴生活的描述及传达与亲友感受的叙述,表明自己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人间真情的希冀和向往。
(解说: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不同读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如本诗的创作背景或目的。有人认为它创作于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都在新的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面前受到冲击,或固守,或崩溃,或更新,该诗表达了海子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女友的爱情诗。“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并想把这种感受传达给每个人,但从诗歌里,我们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曾一果)再如作品的情感问题。有人认为诗歌情感是积极、昂扬的。也有人认为:在暖橙色的基调中,我们不能不注意诗中一些特别的“音符”,“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种带有后验性质的感觉,不可能去“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寄寓了诗人善良、真挚的意愿和对理想热烈的追求。海子一方面歌唱生命,歌唱生命中的激情,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另一方面,他又看到这生命注定要遭受的阻力。于是他被迫去表现这生命的痛苦。由此,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潜在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对抗。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生命体验为着眼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堂练习
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谈谈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受。
四、课文总结
当代优秀的诗作从崭新的审美角度为新诗带来了无限生机,不仅使诗人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且使诗歌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又像挟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为中国当代新诗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五、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错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捕捉生活中的某一物象,展开联想,赋于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一首短诗。3.将下面一首诗译成中文 If Life Is A Tree Written by Chen Da If life is a tree, Joy is but its leaf,Leaves bud;leaves grow;Leaves fall……
If life is a tree, Its roots are sorrows……
Long after the leaves are fallen, Long after the boughs are bare, The roots cling fast, Deep in the Earth-Mother’s bosom.参考答案: 假如生命是棵树 季艳译
假如生命是棵树,欢乐是它的树叶。
叶儿抽芽,叶儿长大,叶儿落下 ……
假如生命是棵树,它的根是忧苦…… 当叶儿早已脱了,当枝儿早已秃了,根仍牢牢地盘结着,深埋在大地母亲的怀里。
5.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五
《樱花》诗
樱花
樱花开了,
开的娇艳。
风轻拂过樱花的脸庞。
樱花微微颤动着。笑着。
樱花离开了母亲。
樱花在风的`陪伴下,
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风是她的舞伴,她唯一的舞伴。
风随着樱花时而旋转,时而飞身。
他们跳着,跑着,飞着.....
终于,樱花累了。
她停歇在母亲的怀抱中,
风也该走了,樱花不舍他,
于是,风和樱花约定,
等到“明天”,再来起舞。
于是,风停了,他在等待着,
等待着.....
等待着......
明天的到来
拓展《樱花》诗歌
樱花——
含苞盛开在三月早春的清晨。
一抹抹透白的粉,
挂在深褐色沉默无言的枝藤。
树下簇拥着游人,
静静等
她为你点缀属于春日的良辰。
樱花——
阳光洒过花瓣赋予了她体温。
我采下她的娇嫩,
捧在手掌细细端详无一纤尘。
躲在花间的行人,
悄悄闻
她为你散发属于春日的芳芬。
樱花——
鸟鸣逐渐停滞转眼已到黄昏。
空气里浸满清冷,
殊不知她昂首风中依然坚韧。
灰心失意的诗人,
在思忖
她为你治愈深埋心底的伤痕。
樱花——
月色薄纱一般伴随凉风阵阵。
是否能继续支撑,
地上光斑流露出怜悯的眼神。
悄然离开的亲人,
不要问
明天早晨她将是否留有温存。
樱花——
不知为谁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也许不为了别人,
为了转达胸腔里轰鸣的歌声。
远处在天边的神,
都纷纷
以圣洁的颂歌歌颂她的精神。
樱花——
存在过的迹象也已了却无痕。
没有为你立的坟,
却只看到
荒瘠的地面上有你落地生根。
樱花——
开时轰轰烈烈有如火炬不灭。
直到风吹雨打终将面临诀别,
她已在心中浮沉
为爱过她的所有人——
游人,行人,诗人,亲人,
献上轻柔的春日之吻。
留下一地
6.语文高一单元检测四作文 篇六
生活中往往会有许许多多的无奈,所以我们才需要坚强。从一个人生下来就得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中,我们学会了掩饰。学会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壳子里,就像一只乌龟,但这个壳子会越来越重,直到你被压死,那么,不妨让我们自己学会做减法。用“断行,舍行,离行”来体验新的生活。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莫子作为“断舍离”的提出人,她本人十分着重从根本上反省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她教会了许多人对物品的简化取舍,从而省出整理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我们知道,人一生下来是光着身子的,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单纯的,什么都不用发愁,可是越长大我们的烦恼就越多,为钱发愁,为生计发愁,直到放弃了理想。彻底成了生活的傀儡。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后,严打贪,防腐败。许多贪官下了台,他们手里的钱财是我们不敢想象的多,他们直到被捕时还想着享乐。钱只要够用就行,不用太多,想当年,秦始皇大动干戈的建了万里长城,死后不也没带走吗。让我们换个方式,做做减法,从本质上反思自己想要的。与贪官相比,叶嘉莹先生就显得高尚了。捐献了自己全部的家产,只为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一片丹心付诗词,教书育人为报国。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在自己生活富足之余,还不忘反馈国家,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她明白自己想要的,做到了“断舍离”抛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山下莫子通过日常生活整理法和瑜伽明白了人生的大道;叶嘉莹先生为中国诗歌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人们心中的诗。她们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让有限的生命得到升华,从根本上反思自己。学会做减法,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不要让生活的无奈掩饰了自己的本心。
7.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七
初中语文现代诗选编分析。
一、篇目和分布
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2首现代诗, 篇目如下:《在山的那边》《理想》《秋天》《化石吟》《金色花》《荷叶母亲》《天上的街市》《静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黄河颂》《华南虎》。前8首分布在上册六个单元, 后4首分布于下册一、二、六单元。
八年级上下册均未选编现代诗。
九年级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1首诗歌, 情况如下:《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蝈和蛐蛐》《夜》《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前5首集中构成上册第一单元, 后6首集中构成下册第一单元。
二、诗歌类型及思想
初中语文课本选编的23篇现代诗, 含中国新诗16篇, 外国诗7篇。其思想内涵主要侧重于下列几个方面:
爱国思乡:如《我爱这土地》《乡愁》。
追逐理想:如《在山的那边》《理想》。
亲近自然:如《秋天》《蝈蝈和蛐蛐》。
珍视亲情:如《金色花》《荷叶·母亲》。
表达哲理:如《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表述科学:如《化石吟》。
三、编者意图
从以上的情形看来, 编者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 诗歌思想性强, 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 譬如九年级下册的现代诗构成爱国为主题的单元, 就能更好的激励学生的爱国之心。
另外, 诗歌特有的语言可以训练学生推敲字词, 形成良好语感的能力。任举一例, 《在山的那边》课后练习二设计:联系上下文, 品位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第三, 诗歌是纯粹的文学样式, 学生可获得艺术感染力, 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优势和不足
新诗是一股清新的风, 是一扇别致的窗户, 给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见识和享受, 它唤起了沉睡在学生体内的无限诗情。
但美中不足, 三年接触23首, 实在太少, 比起79首古诗和数量众多的其它文体, 分量太轻, 八年级根本就是一个空白。另外, 选文政治性很强, 内容保守, 作者年代比较靠前, 缺少真正美质兼顾的诗, 缺乏现代气息。
正因为此, 我们更需要把握住这一丝亮色, 用科学的授课方式, 点燃学生的诗情, 或许还可保存一分诗国遗韵。
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浅探。
一、诗歌的教学目标
诗歌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其他的教学要求, 总结如下:
1.能准确、清晰、大声的朗读, 做到节奏明快, 重音准确, 情感恰当。
2.学会识别、赏析名句, 并能背诵默写, 适当积累一些诗歌常识。
3.能通过自己的解读建构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并能领会诗歌表达的主旨。
4.接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熏陶,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加深对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二、诗歌的教学方法
我实施并总结了一些诗歌教学的方法, 就此献给大家, 希望能抛砖引玉。
1.朗读法
所谓“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 诗歌的课后练习中基本都有朗读及背诵的具体要求, 比如《秋天》中“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想想写景的次序, 再背诵全诗。”这也表达了编者在这方面偏向。
朗读的方式有范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从目的讲, 可以读识字、以读摩形、以读悟情、以读品言、以读索意。朗读的要求各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表情。一般一首诗歌宜交叉使用多种朗读方法。
我校教师何朝伟, 教学《秋天》, 教学环节设计为初读——品读——悟读三步, 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流程, 深入浅出, 学生学习轻松, 效率颇高。
2.填词法
诗歌语言凝练, 值得琢磨, 贾岛为了“推”与“敲”, 走火入魔, 启发我们在学习中当扣开字句之门, 方能达到诗人的思想世界, 与其灵魂共舞。
揣摩字词的方法很多, 填词法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好办法。
例如《秋天》, 主要通过三个意境展现秋的优美绚烂:农人喜秋收、渔民闲摇归、牧女思笛音。诗句多用偏正短语, 而这些意境多靠修饰成分表现。所以我在教学本诗时, 先提出句子主干, 让学生朗读, 总结每节的内容。再展开想像, 填上修饰性的词语。学生学到此已非常兴奋, 他们脑里的秋天已经丰富多彩。最后朗读何其芳的原诗, 品析他诗意而独特的秋天已不在话下。
3.提问法
问题可引发思考, 好的问题能开启思维, 让其进入较深的精神层面。诗歌教学中提问应当简练到位, 层次分明。
比如笔者在上《金色花》一诗时, 提出了三个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讨论。
(1) “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2) 为什么“我”一再不让妈妈知道自己的行踪? (3) 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诸如母子之情、宗教意境、表达技巧等诸多问题, 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避免了老师零零碎碎的唠叨, 避免了学生倾听的疲劳, 而且培养了学生深层阅读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习惯, 提高他们表达和交流的技巧。
4.改写法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不论意境还是主题的理解, 都要通过它作为桥梁。改写主要是以描写的表达方式对诗歌的形象进行描绘, 也可以散文的方式全文改写, 加强理解。下笔之前, 先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细节上做充分补充。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阙主要写景, 但要有与下阙浑然一体的理解, 必须揣摩作者站在高山观景时意兴豪迈的胸怀。要求同学们改写上阙时, 不仅把北国的雪景细腻的描绘出来, 而且要关注毛泽东的感受。结果毛泽东的越来越重的呼吸、他起伏的胸膛、他激动时鼻翼的煽动、他产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时, 吐了一大口烟圈都想到了, 这首词带上了人的温度, 显得鲜活无比, 课堂其乐无穷。
5.仿写法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读写结合是趁着读的余温未消捉笔仿写, 这种写的激情更甚。通过阅读促进写作, 通过写作深化阅读, 写诗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济慈的诗《蝈蝈和蛐蛐》, 通过盛夏蝈蝈歌唱和冬夜蛐蛐鸣叫两个美好的意境, 表达了一个主题,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诗很简单, 同学们十分钟就学完了, 剩下的时间我们也来写一写, 也写两个意境, 表达一个意思。结果很多同学写出了让人喜出望外的习作。
同学们在朗读欣赏自己诗的时候, 听别人的诗作时, 表情是多么欣喜陶醉。
8.高一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篇八
读了《巩乃斯的马》后,我深刻地体会出马群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我感受到了马对生命、活力的渴望。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并揭示了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认为骑兵和马车虽被淘汰,马却不会被取代,它有它的价值,而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那种“龙马精神”,也会永远传下去不会消失。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巩乃斯的马知识点
第二课《寂寞》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勐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无限制追逐,人们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寂寞知识点
第三课《跑警报》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故事———跑警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是很痛苦的。两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织成的一所大学。从1937年在长沙建立临时大学,后迁昆明,到1946年7月返间北方,前后共计几年时间。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所特殊大学,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西南联大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为战时中国和今后培养了大批人才。西南联大是由北方二所着名大学联合而成,而这三所大学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我们熟知的着名人物如梅贻琦、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周培源、杨振宁等等,他们都在西南联大任教或求过学。
点击查看:语文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跑警报知识点
第四课《箱子岩》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箱子岩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它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西北部慈利县高桥乡金坪村,慈(利)洞(溪)公路绕其麓,方圆 1.7公里。其岩南侧高约200米,长约80米,垂空如削,全由长方形岩块构成。 岩块一般长约6米,高约2米,墨黑而泽光,酷似黑皮箱,故有箱子岩之名。这种岩块,横看一排排,纵看一层层,不计基数。整个箱子岩,就象用箱子砌成的半边山,阳光照之生辉,雨露润之如镜。明镜岩即被引为揽奇寻胜之所。
9.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九
励佳丹妮
雪
洁白的天国精灵 挥动着轻盈的翅膀
飘飘洒洒 漫天纷飞
美丽的舞姿 轻盈的飞舞 如此的纯洁无暇 如此的洁白美丽 在无声的世界里 它把大地也变得纯洁、美丽
这轻盈的小精灵 是天使的翅膀 是大地的眼泪 你洁白的身躯 怎能让我忘怀?
奇妙的世界 有人说 海是蓝的 在我眼里 还是金的,它如一路阳光
使我心敞亮。
有人说 云是白的 在我眼里 云是粉的,它如一个棉花糖 咬一口,甜在心里。
有人说 树是绿的 在我眼里 树是透明的,它如一阵清风 是我心凉爽。
在我眼里
世界就是那么的奇妙。
陈砚章 幸福是什么
幸福究竟是什么?
对教师来说,幸福就是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对清洁工来说,幸福就是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对家长来说,幸福就是他们的儿女健康孝顺。对工人来说,幸福就是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对小偷来说,幸福就是他今天所偷的东西将来会还给失主。
对乞丐来说,幸福就是他们也可以拥有尊严。
对病人来说,幸福就是有朝一日他们能健康。
对医生来说,幸福就是他能拼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对战士来说,幸福就是战争早点结束,和平马上到来。
而对我来说,幸福其实就是快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玩耍„„
镜子·人生
有人问我:“人生是什么?”我说:“人生,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真的美丽,反照出假的丑陋。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刚的正气,反照出软的懦弱。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善的真挚,反照出恶的虚伪。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穷的纯朴,反照出富的杂质。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宽的广阔,反照出窄的狭隘。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活的真谛,反照出死的凄凉
„„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自由的可贵,反照出奴役的可悲。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知识的重要,反照出无知的悲惨。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光明的正义,反照出黑暗的邪恶。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成熟的责任,反照出幼稚的依靠。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坚强的信心,反照出软弱的气馁。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生命的无价,反照出死亡的不舍。
„„
然而,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它真正的作用是让我们清楚的了解自我罢了„„
胡牧 黑为何物?
古时,时候一到晚上7点,四周一片漆黑。仅在那几户人家的灯 发出几丝亮光。这是黑,自然的黑。
现在,即使我很困了,我也睡不着。为什么呢? 我抬头向外看: 不远处的路灯,仍亮着; 正对面的工厂,仍亮着; 遍布城市的霓虹灯,仍亮着; „„
到处一片灯火辉煌的景象。
我再看另一处: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嚷着,飞来飞去; 一大片草丛里 却没有一只蝉 在鸣叫。他们肯定没有意识到
现在天黑了 已经是深夜了
„„
小动物的生活
就这样 被人们开着的灯、发出的灯光打乱了,让现在不带没有了古时候的黑暗,还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受害的是地球上的一切,也包括人类。
因为所有的小生物全部都灭绝了,这就会让鸡、鸭、鱼„„
没东西吃,等它们都死了,人类也就没东西吃了。这是多少光都买不回的。
所以,现在请人们一旦到晚上九点就自觉熄灯。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环保达人。
因为环保不是每一个人 拿着手电筒、垃圾袋,戴着手套,拿一个大夹子,戴上口罩去捡垃圾。
光污染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然而,要挽救这一切,只能让大家一起学会悬崖勒马,不能一意孤行,最终人们认为只是一部电影的“2012”,终究也会发生。如果要挽救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还原古代生态环境,停止光污染。我相信,只要我们心里愿意,准时熄灯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只需要一根手指、一丝力气,轻轻一按,就可以拯救地球,拯救我们的子孙后代。
古话说得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难道不是吗?
致黄俊玮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对大大的招风耳,密而短的头发颜色并不深,再加上你比乒乓球拍大不了多少的圆脸,这正好合成了你,一个自然的你。
你画画方面造诣匪浅,每次都能得到美术老师的好评。
你的作文也写得很好,你笔下每一个描写景物的字,好像已不在是字,而更像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展现在我眼前。
不过我最欣赏你的并不是这些。
我最欣赏你对事情仔细的态度。你每一次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你总是说: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记得有一次野餐,你衣服的口袋、身上的背包、车后的大袋子里,都装满了东西。结果陈砚章就带了一个PSP,我和龙典月两手空空跑来了。
你也很助人为乐,写作、画画一直是我的短处,但是由于你悉心教导,我的作文几次得到了“A” 甚至还得到了一次“A+”。所以你也可以算我的老师了。
虽然你的优点不少,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你的英语成绩,实在是不堪入目。如此简单的题目,你仅仅考了81分。
但你稍一认真,还是可以考得很好。你这次就考了95分,只比我低了两分。
你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太“健谈”了,换句话呢,就是话太多。
几乎每一节美术课都要罚一会儿站。
而且作为科学课代表,还很“自觉”地说起话来,这实在是有点过分啊!
最后,我要给你介绍个朋友,你曾与他擦肩而过。
他就是诞生于J·K·罗琳笔下的,大名鼎鼎的—— 《哈利·波特》。
谢超
朋友,多么熟悉的名字。
这让我想起——
娇嫩的花朵,柔洁的白云,湛蓝的天空,和那清新的空气。
朋友,是什么呢? 是你寂寞时的一个慰问,是你痛苦时的一个关心,是你伤心时的一个安慰,是你忧虑时的一个解答。
朋友,像什么呢?
像你疲劳时的一杯咖啡,像你饥饿时的一块蛋糕,像你茫然时的一张答案,像你口干时的一瓶牛奶。
如果没有朋友,你也能够生活下去,但是生活将会非常枯燥。
糖果
我喜欢你们,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有白色的。
即使对牙齿不好,但我还是喜欢你们。
你们像清甜的空气,你们像甘甜的泉水,你们像香甜的水果,你们像甜甜的蜂蜜。
滋味是那样甜美,像美丽的天使,像刚刚诞生的婴儿,像高洁的花朵,像湛蓝的天空。
让我们的心情格外愉快!
我就是喜欢你们
——美味的糖果。
蔡润森
阳光 每一缕阳光 都那么明亮 总带着希望
让人憧憬和神往
每一缕阳光
都是传播爱的种子
滋润你成长
成为榜样
每一缕阳光
都使我们
对未来充满希望
王蔓妮
云
在蓝蓝的天空里,浮动着柔柔的云朵,就像孩子手中的棉花糖,软软的真叫人怜爱。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有如天真的孩子手中的万花筒;
云的变化无穷无尽,真令人捉摸不透„„
仿佛神态庄重的老师,好似调皮可爱的小狗,又想张着大嘴的狮子,还想玲珑剔透的露珠。
云卷云舒,云风共舞,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神往,令人难忘。
我的梦想 每一个灰姑娘,心里都住着,一位英俊的白马王子。
每一个灰姑娘,都梦想有一双水晶鞋,我也有梦想——
我的梦想是去
周游世界,游历那宏伟的古典建筑,游览那美丽的圣保罗大教堂。
我的梦想 是长出一对翅膀,飞向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天空,尝一尝云彩是否想—— 棉花糖一般甜蜜,享受一下自由自在飞翔的快乐。
我的梦想 是当一名老师,当好学生学习的典范,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净化他们的心灵,尽我一生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职业。
小小的我,承载着大大的梦想,虽然梦多得不计其数,甚至是有些空虚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梦想成真!
古旭雅
星星的话 月亮姐姐,你好呀!我又来与你一同站岗了。呀,迷路的孩子别再哭了,我会为你找着回家的路; 嗯?线穿不过针孔的奶奶,别再担心、着急啦,我会为你照亮阵间屋子; 哦!刻苦读书的学生,别再忧虑了,让我来做你的灯,好让你更好地学习。
夜越来越深 接着又越来越亮。孩子找着了路,奶奶缝好了衣服; 学生学习完了,他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脸。
月亮姐姐再见,明天
我还来与你一同站岗。
我喜欢
世界上各色各样的职位
我都喜欢!
我喜欢清洁工,因为他像个勇士
每天和垃圾战斗; 我喜欢医生,因为它可以在病人恢复后
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
我喜欢老师,因为他责任重大 必须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我喜欢设计师,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注意 全部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我喜欢法官,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能力 去分清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
我喜欢律师,因为他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
说话、撑腰; 我喜欢蜘蛛人,因为他的工作危险,这是为人民服务品质很好的榜样。
......要问我最喜欢的,我会说:“我喜欢现在的我,因为我是幸福的!”
管子宜
百花
有的人如梅花般坚韧,默默忍受风吹雨打; 有的人如玫瑰般软弱,只存一缕芳香。
有的人如向日葵般阳光,容忍任何花的绽放; 有的人如薰衣草般寂廖,独自孤享寸井的激荡。
有的人如茉莉般高洁,有纯朴的追求和理想; 有的人如臭椿般肮脏,散放刺鼻的臭氧。
有的人如天堂鸟般自由,拥有羽翼的翅膀; 有的人如紫荆花般拘束,没有火一般的热烈奔放。
有的人如木棉般热情,拥有一颗燃烧的心; 有的人如木槿般忧郁,淡漠的心贯穿丛林。
百花丛中真鲜艳,一朵又一朵,一支又一支,这么多的花,我该怎样去欣赏呢?
与你以共 风雨同舟,我与你以共。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分享
第一时间收获的成功。
风雨同舟,我与你以共。一起开心,一起忧愁。你那欢悦的笑靥 使我难以忘却。
风雨同舟,我与你以共。一起乘浪,一起破风。不论什么困难,都打不破我们的友谊。
可是有一天,小舟破了,我们分散了。四面没有你的身影,八方听不见你的声音。
大海的咸水 渗透了我们的友谊。
可是有一天,小舟破了,我们分散了。乘不了风,破不了浪。你那欢悦的笑靥 已经开始模糊。
可是有一天,小舟破了,我们分散了。一些人、一些事 渐渐浮上心头。
那些悄悄逝去的年华,不可忘却。
尽管舟破了,尽管分散了,可我还是要„„ 与你以共。
潘胤榕
12岁,多彩的花季 12岁,是一个多彩的花季
像多彩的风 似多彩的雨
12岁,是一个多彩的花季
12岁的我们 脑子里不断冒出 一个个古怪的问题
眼睛里充满 一个个有趣的神奇
12岁的我们 脑子里不断冒出 一个个古怪的问题
眼睛充满了 一件件有趣的事情
12岁的我们 常常会异想天开 想着有一天 我们可以上天入地
男孩子们总会说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飞上火星。”
女孩子们总会说
“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变得更漂亮。”
12岁的我们 流淌着缤纷的花雨 每个人都想拥有 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12岁,多彩的花季 开满了许多神奇的遐想
12岁的我们,从这里展开飞翔的翅膀!
关茹芳
四季 蓬勃的春天 热烈的夏天 成熟的秋天 深沉的冬天 犹如四首交响曲
生机蓬勃的春天 迈着轻盈的脚步——
嗒嗒的响 一望无际的绿色 有节奏的打着节拍 流水叮咚伴奏着乐曲 少不了春的喜悦 金色麦浪的秋天 是个收获的季节 学生收获知识 老师收获劳动 农民收获自己的成果 秋天,一个和谐的秋天
清静凄清的冬天 代表着——
宁静、朴实、纯美、圣洁的化身
洁白的雪花飞舞满天 青年们在冰上滑翔 大人们欣赏着冰雕的完美结构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 四季的天使洁白无瑕
四季春夏秋冬
好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女娲 他神话中的女神 人类中的女王 人类的创始者 就是他女娲
用七色石补天 赤橙黄绿青蓝紫 好似天上的彩虹 为人类创造未来
女娲以为神话中的人物
一直流传至今
黄慧勇
有的人-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得死;
-有的人,-他宁愿死也要让别人活。
-有的人,-他做事偷偷摸摸;
有的人,他做事光明磊落。
有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吃穿;
有的人,总顾着别人的生活。
他活着别人就得死的人,人民永远愤恨他;
他宁愿死也要让别人活的人,人民永远记住它。
做事偷偷摸摸的人,他的一生只有在牢房度过;
做事光明磊落的人,人民永远敬佩他。
只想着自己吃穿的人,他一生都非常寂寞;
总顾着别人的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活着最精彩!
今天
有人说:“今天是晴天。”
有人说:“今天是雨天。”
有人说:“今天是好天。”
有人说:“今天是阴天。”
有人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有人说:“今天是烦恼的一天。”
有人说:“今天是充实的一天。”
有人说:“今天是枯燥的一天。”
有人说:“今天阳光明媚。”
有人说:“今天倾盆大雨。”
有人说:“今天喜气洋洋。”
有人说:“今天怒气冲冲。”
有人说:“今天简简单单。”
有人说:“今天困难重重。”
而我要说:“今天风雨交加!”
梁婉琪
花
花,五彩缤纷,花,万紫千红,花是一片海洋。
花在公园,花在草地,花在世界,无处不在。
每一朵 像温柔的笑脸,都会有 每个孩子的影子。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是四个顽皮的孩子,在哪里,都能看见他们。
春姐姐,您的到来,让花开的鲜艳,让草长得更茂。
夏哥哥,你的到来,让人们直叫热,让知了叫的哇哇声。
秋妹妹,您的到来,让枫叶飘到地上玩耍,让我们变得更加清爽。
冬弟弟,您的到来,让松树披上银装,让人们的心暖暖的。
春夏秋冬 犹如我们的 兄弟姐妹,一起去玩吧!
李兴豪
当
当天空不再湛蓝时 当小草不再鲜嫩时 当小溪不再清澈时 当人类的环保意识不复存在时
地球母亲身上的伤痕像世界宣布:
“人类即将灭亡。”
当地震毁灭名胜古迹 当洪水冲毁高楼大厦
当泥石流销毁人类一手创造的世界
„„
我们是否应该善待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当我们在草原上小憩 当我们在天空下成长 当我们在小溪中沐浴 应该感谢给予我们资源的大自然
水
你在严寒中坚强,在高温下沸腾。
你在山谷间跌宕,在大海里汹涌。
你 没有永恒的姿态,或长,或短,或圆,或方。
你 没有稳定的情绪,在湖泊中温柔。
绝崖上咆哮,江河里激昂。
你孤独时滴穿磐石,团结时击碎群山。
你在涓涓细流中沉默,汹江翰海里怒嚎。
你温柔中透出凶狠,柔弱中隐者坚强。
你 从不抱怨自己的痛苦,彷徨,从不倾诉自己的孤独,愁苦。
你 从来只有默默的忍耐,从来都是痴痴的等待。
你坚韧,你勇敢,你执着,你宽容,你有恒。
你 没有抛舍自己的伙伴,明白团结才能创造奇迹。
你 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明白坚持才会超越自己。
最终 你实现了自己的梦,到达了梦中的大海。
最终 你超越了自己,在大海里放声高歌。
水,代表着一种精神,水,象征着一种境界,水,诠释着一种人生。
钟舒琪
如果
如果你没有荣华富贵
你会怎样做
富人说:“我将会努力工作
直到老死为止。” 穷人说:“要那么多钱干嘛 我现在不也活着。” 我说:“有钱没钱都一样
生活依然继续
只是生活的方式不同。”
如果在你的面前有三扇门
一扇金钱之门 一扇亲情之门 一扇面子之门 你会选择打开哪一扇门 虚荣的人说:“我会打看面子之门 那是我将不再在众人面前出丑。” 自私的人说:“我会选择金钱之门 拥有财富我将成为最富裕的人。”
我说:“我会选择亲情之门 钱是靠努力劳动积累的 而面子是靠个人的表现决定的
做好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买彩票中了五千元
你会拿它做什么
自私的人说:“我先去大吃一顿 痛快地疯玩一次,把钱花光。” 爱财如命的人说:“我会存起来 一点儿,一点儿的花。” 我说:“我会留一半做生活费 其余的捐给慈善机构。”
如果
是每个人都意想不到的 是每个人都无法决定的 我希望人生没有如果
只有肯定、确定和一定。
也许 也许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阳光般明媚 也许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明亮 也许没有那一天 幸福如鸟儿般灵敏 也许只能这样 时间如火箭般飞快消失
也许只能过这样 失败时如迷失在茫茫宇宙
也许只能这样 伤心如大海般无限循环 也许我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历尽艰辛的心
龙典月
家是什么
有人说:“ 家是一栋 豪华房屋。”
有的人说:“ 家是一日三餐,吃好穿好。”
有的人说:“ 家是一个 能落脚的地方。”
有的人说:“ 家是一叠 温暖的被子。”
有的家华丽,有的家简陋; 有的家枯燥,有的家幽默。
家是什么? 家是红色,充满和谐。
家是什么? 家是粉色,充满爱心。
家是什么?
家是蓝色,充满宽容。
家是什么? 家是绿色,充满书香。
家是什么? 家是紫色,充满温暖。
我说:“ 家是一个万花筒!”
张泓
第一次
第一次在梦醒时看见你的回眸,便想与你在澎湃的海边邂逅。失落时一句温馨的鼓励,成为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听见你成功时的呐喊,眼前浮现出你工作时的埋头苦干。
放任自由时的警醒,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风景。
第一次尝试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化作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永远忘不了那充满慈爱的叮嘱,如同炎炎夏日中那一颗颗凉爽的露珠。
第一次在人生中有许许多多,其中也包括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一辈子的功与过,都要靠自己去掌握!
生命
生命不只是有限的时间,它可以充满无限的经历。
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丰功伟业。每个人的生命都充满光辉,也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和坎坷。
喜怒哀乐,汇成一条河。从生命的起始,到含笑走向终点,宛如一场梦,梦醒时分,才知生命有多重要!
赖紫琳
谁和谁 谁在遥远的夜空 等飞过的流星 看它照亮谁的路
谁走入了谁梦中 谁用灿烂的笑容 画天边的彩虹
谁的歌谁轻唱 谁在听 温柔的心在跳动 彩虹之上的幻城 像爱情的憧憬
来吧 和我一起
勇敢的飞 焰火 照亮的是寂寞
烟雨 淋湿的是别离
我想要
我想要一次 热烈的心跳 我想要一个 深情的拥抱 我想要一个 不老的依靠 我想要一个 真心不老 我想要一次 激情的燃烧 我想要一个 温暖的怀抱
我想要„„
哪怕短暂的一秒 就算只是在梦里也好
心跳又快了一秒 热情正在熊熊燃烧
我用尽全力奔跑
10.高一语文现代诗单元 篇十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构思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重点
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自学《夜》。
诵读法、讨论法
1.济慈、叶赛宁的画像。
2.英国或俄罗斯的乡村风景画片。
1课时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它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国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就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主要诗作有《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代表作品有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自由诵读,纠正字音和停顿,并标示出自己不懂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3.多种形式朗读,充分联想想象入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研读《蝈蝈与蛐蛐》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问题研讨:
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教师在学生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4.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在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特,构思颇具匠心。
5.学生配乐读小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恬静的诗风。研读《夜》
1.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小结: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学生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
诗人面对大自然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今天的课堂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学习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们能运用这堂课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中去。
《蝈蝈与蛐蛐》
盛夏——郊外蝈蝈的乐音
↓冬日——炉边蛐蛐的歌儿《夜》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蝈蝈与蛐蛐》宛如一幅精致的小小的油画,仅仅勾勒了夏冬两个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具体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两种昆虫的吟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演出。但却表现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美景,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着墨不多却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独特,匠心独运。
《夜》这首短诗,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展示了夜的静谧,可是从诗的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却呈现给读者一个极为含蓄宁静的意境。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济 慈 蝈蝈的乐音 夏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
蛐蛐的歌儿 冬
夜 叶赛宁
静谧、美丽的夜色 反复吟诵 安适、宁静的心境 以动衬静
一、学习外国诗总觉得困难一些。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文字总是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社会习性等,外国诗歌的语言表达、思想流动所带有的那些民族特色,对我们而言是阅读欣赏时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翻译的诗歌经过了译者的再创作,语言的转换有时会削弱或改变原诗的艺术魅力,或者我们的体验感悟有时并不能与译者同步,从而产生阅读的障碍。但是诗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诗歌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在指导学生赏析济慈的这首《蝈蝈与蛐蛐》时,我从诗歌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以及它的构思。事实证明:一旦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就能发现诗歌的美,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