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2024-06-16

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13篇)

1.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十讲: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1、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信念并不纯粹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又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反映和描绘,而是对现实的超越,反映着人们一定的追求和期望。因此,理想既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又引导着现实的发展。

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理想信念的强大作用,集中表现为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社会力量的凝聚作用和社会行为的选择作用。

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得了‚软骨病‛。要使‚骨头‛硬起来,必须注意‚补钙‛。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所以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原因就在于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首先,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其次,它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再次,它是共产党人的前进动力。

最后,它是共产党人的防腐利器。

二、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1、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人的发展作为一种综合状态,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状况: 其一,人的发展的总体状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其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其三,人的发展的快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快慢。

2、‚每个人‛发展与‚一切人‛发展的关系

首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其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只有通过合理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一方面,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为消灭剥削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每个人在这样的联合体中不是作为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作为社会的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另一方面,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各种条件置于全社会的调控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在联合体内获得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从而实现其自由。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总的方向上离不开人类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因而社会的每一进步,对人来说都具有解放的意义。

3、在实际工作中,要顺利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当注意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样两个关系问题:

一是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二是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和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则又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在人生道路上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第一,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理想的关系。

第二,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的关系。

第三,理想信念与实际行动的关系。

2.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二

刚发现糖尿病的时候, 起初只是吃药, 后来开始打胰岛素。正在上初二的她正在备战中考, 弱小的心灵还接受不了打胰岛素的事实, 觉得特别疼, 而且麻烦。经常在夜里睡不着, 偷着哭。同学聚会看到别人吃着蛋糕, 喝着可乐, 自己在旁边说不吃这些, 怕长胖。心里很难受。小文对我说, 那会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大学, 学习法律专业, 毕业以后当个律师。可是高中的时候, 她经常因为自己的病而请假, 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最终没能走进大学校园的门口。高考结束后, 她很失落, 一想到自己上大学的理想破灭之后, 她变得更加郁郁寡欢。无论是谁劝说都无济于事。半年后的一天在家里晕倒被送进了医院。

在这里她认识了对她很重要的一个人, 她的主治医师, 张大夫。看到小文的状况后, 张大夫每天都跟小文聊天, 告诉她人的一生能有很多个理想, 这个实现不了, 就向下一个理想迈进, 只要坚定信念, 只要相信自己, 理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听了张大夫的一番话, 小文觉得自己不应该自暴自弃, 自己虽然是糖友, 但是只要自己坚持努力, 就要向新的理想出发。出院后, 小文进了职业技术学校, 开始学习电脑。虽然没有进大学的校园, 虽然自己读的只是中专, 但是她的成绩是班里最优秀的, 也是班里最乐观的人之一。毕业后顺利的参加了工作, 几年过去了, 小文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自豪。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自己会一门技术是多么的重要啊。小文也经常收到张大夫的电子邮件, “小文, 我相信你, 在与糖尿病抗争的时候, 别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胜利的信念。去追求你想得到的东西, 别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选择和确立自身信仰的关键时期。研究大学生信仰状况,分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遇到的挑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2009年9月至10月,课题组面向无锡某高校发放了关于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2份。其中男性51%,女性49%;汉族98%,少数民族2%;入学前居住在城市的35%,居住在县城的17%,居住在乡镇的15%,居住在农村的33%;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有3%,团员83%,党员14%;本科生占94%,硕士研究生占5%,博士研究生占1%。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性别比、民族比、入学前居住区域分布,还是政治面貌、学历分布等,均与该校学生总体状况大体一致。问卷调查还采取信教学生与不信教学生分别作答方式,方便信仰不同的大学生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回应,作出一定程度的比较。

(二)调查基本结论

在获取数据之后,研究者认真研读、反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信教人数不少,信仰选择多元化。本次调查中,有19%选择了“有宗教信仰”,其中信“佛教”的占45%,“基督教”25%,“伊斯兰教”12%,“天主教”9%,“其他”9%。调查中另有72%的学生回答“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基于上面数据可以推测信仰宗教的青年学生存有一定的人口基数。

2.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心态平和、态度同情。认为宗教“它就是迷信”的占5%,“它不是科学”占12%,“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占74%,“它在我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占9%。对宗教总体看法中,选择“有好处”占12%,“有好有坏”占83%。55%的不信教学生认为,与身边的信教者相处不感觉特殊或在意,“非常理解”和“基本理解”宗教徒占82%。

就“宗教信仰会对思想和生活产生何种影响”,选择“使人乐观”的占27%,“会增长智慧”占27%,“会影响工作”占9%。近半数人认为宗教会对思想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这种认可同样也表现在不信教学生身上,33%的人选择“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

3.渴望理解未来,同时缺少唯物論(哲学)批判精神。对于“宗教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无抵触”,选择“两者相互补充”占23%,“大部分可以并存,局部对立”占59%,“大部分对立,局部并存”占18%。72%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冲突”,进一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宗教的理性认知的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缺乏认识,思想立场不明确。同样,青年大学生表现出对宗教知识的渴望,8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缺乏宗教信仰教育,41%的人“想”读一读宗教典籍;20%的人“曾经想过”读一读宗教典籍。

就“是否相信命运”,“相信”占72%,“不相信”占28%。这一数据让人有些意外。研究者进一步考察分析后,认为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以及对自身发展把握不明确的倾向。这一点,可以反映在大学生群体大部分不把宗教理解为“迷信”,对于迷信是持有排斥态度的。

4.信教学生目的单纯,宗教活动场有所限制,活动趋私人化。在“参加宗教活动最主要目的”的选择中,选择“学习宗教知识”占13%,“表达信仰”占29%,“服从权威”占5%,“求神的保佑”占21%,“获得回报”占7%,“其他”占25%。信教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表达信仰”,其次是“求神的保佑”。与之相对的是,不信教学生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主要原因,“参观浏览”占25%,“祈福”占25%,“好奇”占19%,“陪同他人参加”占14%,“兴趣”占9%,“忏悔”占4%,“其他”占4%。不信教学生半数的也只是因为“参观浏览”和“祈福”。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信教学生选择“家庭聚会”占15%,“教友聚会”占22%,“正式宗教场所”占35%,“其他”占28%。至于活动频率,“经常”占16%,“偶尔”占57%,“从不”占27%。值得注意的是,有7%的信教学生选择“经常与境外人士一起”参加宗教活动。

5.接受信仰途径多样公开,社会性趋势明显,家庭影响巨大。信教学生就了解宗教最主要途径,选择“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占26%,“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占17%,“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占41%,“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占16%。就家人对其信教的态度,选择“漠然置之”的占17%,“坚决反对”占10%,“自己也参加”占36%,“理解、默许”占37%。对于不信教的学生,关于途径的选择,“家人”占11%,“朋友”占12%,“传教士”占9%,“学校”占8%。信教学生和不信教的学生对于家庭的作用和影响都作出相当比例的回答。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目前信教的大学生占一定比例。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接触机会在增多,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加开放。他们倾向于用平和的方式来把握宗教,对待教徒,看淡无神论与有神论世界观的区别,甚至放弃唯物史观批判精神。有学者用“宗教暧昧”概念来表述人们对于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甚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趋于认同的态度。这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虽属一所高校内部学生群体现象的特征,但在很多相类似的调研中都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有理由相信,这次调查及其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信仰现状。

二、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带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带给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价值导向功能的挑战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认知和情感方面趋于理性化。同时要审慎地把握的是,宗教信仰和文化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随同各种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借助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手段渗透到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群体中,尤其是在影响后的家庭继续发生效应,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观念结构的形成,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发挥。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带给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挑战

在本次调查中,青年大学生大部分呈现出很高的信仰追求。信教学生有两成,同时不信教学生中,超过三成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变化,对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则提出较高的挑战。如何呵护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是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折射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调查结论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途径具备多样公开、社会性强的特征。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更中的中国,构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广阔社会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又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空间。青年学生欣赏并认同这种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氛围,纳入自身文化心理特征中。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方向,审时度势,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便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四)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信教学生人口基数不少,其中国内宗教派别大体都有分布,大学生群体在信仰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信仰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更为细致而全面地分析,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大学生群体信仰的差异性呼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教育公平、依法治教的新视野。如何在国家有关法律条例下,对于信教大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也是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关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的思考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构成,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举共同理想,高扬核心价值,积极引导,依法管理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无论现实怎么变化,旗帜必须高举,道路必须鲜明。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宗教渗透的演进历程、表现特征等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宗教文化,在大学生中培养起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的科学精神。

对于信教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题主要表现为如何使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在尊重信仰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不人为地造成隔阂或对立,引导信教学生立志成才,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高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管理,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二)呵护追求理想主动性,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

调查中显示,青年大学生大部分仍有很高的信仰追求,同时当代大学生信仰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们呼唤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时代感的亲和力。

当前,个体广泛参与社会变革,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进行主体问答、主体选择,真诚地呼唤主流参照系的出现,这是理想信念教育最大的人本基础。理想信念教育要紧紧抓住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其实践这一主线,尊重个体,正视多元,包容差异,加强导向,及时解答大学生成长中的疑點、难点和热点,激发他们志存高远的主观愿望和需求。真正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是善的教育、美的教育,同时又是和谐的教育。

(三)开发德育资源,全程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划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排斥牛顿式静态时空观,它强调的是环境各因子共生共存。环境不再是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之外的无涉状态或者被动的因素,而是作为教育双方生活中的蕴含无穷资源的生态环境。

大学四年互相贯通,有机结合。结合大学生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主要任务,建立在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基础上,将大学生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全程化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2001,(2).

[2]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研究》(SGSY2009ZD047)阶段性成果

4.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四

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局党组关于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党规”专题组织生活会有关事项的文件精神,为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严明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政治纪律,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本人严格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章党规,会前本人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七里河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手册》《关于深化拓展“四抓两整治”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党内法规、文件,并联系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深入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如下对照检查材料,请大家批评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习有待加强。日常工作中,自己虽然能够自觉地通过

各种方式学习,但仍感觉学习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对所学的东西深入不够、思考不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方面做得不好;二是主动学习主动意识不强,常常是感到缺乏什么,才急急忙忙去学,有学习应付的倾向,标准不高;三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规划,目的性不强,没有做到学习和工作完美结合。

2、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坚定信仰信念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其重大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深入,导致政治站位不高,眼界不宽,心胸不开阔,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站不稳脚跟,失去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不竭动力和坚强定力。尤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到位,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少。

3、严守党纪党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有所弱化,了解具体情况、解决问题少,没有真正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间,近距离聆听群众呼声,始终把群众最盼、最急、最怨、最难的问题铭记于心。

4、自身是否存在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存在的问题

此方面不存在问题。

5、自身是否参加黑恶势力、参与涉黑涉恶活动存在的问题

此方面不存在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因为没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信心,增进自觉,鼓舞斗志。“四个意识”树得不牢固,“四个自信”不坚定,缺乏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工作热情、进取精神有所减退。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针对查摆的问题根源,坚决对标抓好整改,切实将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

1、加强理论武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手抓理论,一手抓法制宣传业务工作,加大自学的力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系统地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通过全面学习,做到在理论上融会贯通,思想上清楚明白,行动上落到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2、树牢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决维护群众利益。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多倾听群众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3、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的意识,持之以恒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信心,增进自觉,鼓舞斗志,胸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锤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苦干”品格,发扬脚

5.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五

一、个人情况说明

本人不存在信仰宗教的问题,没有宣扬宗教、传播教义、发展教徒,没有成为宗教教职或担任宗教场所管理人员、组织、参与宗教活动,没有参加求神拜佛、礼拜、朝觐等活动,没有捐赠资金或物资、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开展宗教活动,也没有任何涉黑涉恶问题及上级反馈受处理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没有系统深入学习关于党员政治素养、宗教政治理论、民族工作政策方针等,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学习深度不够,主动性不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开展工作的方式过于保守,力度不够,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

(二)坚定理想信念不够严格。随着时间推移,进取精神有所弱化,固守传统经验的思想增多,没有把理想信念融入到自己精神血液中,不断升华和完善。政治意识有所淡化,没有真正做到懂国事、知国事、熟悉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张富清等同志先进事迹,发觉自己的政治站位离先进典型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三)严守党纪党规方面。对照党章党规,深感自己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强化党性修炼、强化工作作风方面,与党章党规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上,标准不高,力度不大,还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去服务群众,缺乏责任担当,勇于直面矛盾的精神。

(四)个人未存在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的问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信仰宗教,这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本人在对待信仰的问题上,坚决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我坚持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价值导向,坚持不信教不参教,从心底里把不信仰任何宗教当成不可逾越的红线。

(五)个人不存在参加黑恶势力、参与涉黑涉恶活动的问题。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自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过程中,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支持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此,我作出无涉黑涉恶承诺,并愿意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党性修养弱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决做到保持政治清醒,但有时候认为“党性”看不见、摸不到,党性修养强不强,跟工作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总是把党性修养、品德修养更多地放在口号上,以具体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重前者轻后者,没有严格要求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也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缺乏自觉性,时间久了,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党性的锻炼,进而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

(二)理想信念不牢。能够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缺少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真正做到把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放松了自我修养的提高,没有持续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道德情操、思想文化和专业知识等修养,直接影响了自己思想的进步和工作的推进。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安于现状思想,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即好,缺乏精益求精更好完成的闯劲。有时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不出差错就好,对工作中的矛盾、前进中的困难甚至阻力,慢慢丧失了较真精神,没有敢于动真碰硬的想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在工作中表现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

四、整改措施与努力方向

通过认真对照检查,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真正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系统全面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省市县会议精神等。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和民政、住建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工作。完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开创工作新局面。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业务深思和质量强化,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靠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让群众从内心里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三)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营造团结干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切实把遵规守纪和解决困难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工作的落实,把各项工作往深做,往实做,往细做。

(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进一步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好党员的职责,以实际行动来接受同志们的监督。

6.论理想与信念 篇六

理想与信念二词多少给人些许压力,多少增添那么几分宏伟,然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如何对待所谓的理想与信念呢?

如果我们反问一句何为理想?那我便说国歌中那一连三个的“起来”“起来”“起来”便是理想,倘若我们再问一句何为信念?那我边说国歌中那三个“前进”“前进”“前进进”便是信念。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与空想和幻想有所不同。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流沙河的诗告诉我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以现实为基础却又高于现实,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源泉。理想不是空想,正确的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而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信念支持着人生。不可想象,人能够没有信念而活着。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的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打南击和侵袭;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链,可以攀上峻山险峰。当然,信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伟大和渺小之分。大学生青年们应以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自己的信念,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信念变为现实。所以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对我们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想信念就像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让我们人生的小舟在社会的大海中安全航行。没有了理想信念的指引,我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小组做完问卷调查统计时,便会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一大部分对教师的满意程度都是一般,很显然这保函的绝不仅仅是大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的满意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教师的诸多要求以及他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与现实相差甚远。也许并不是老师不好而问题主要出现在当事人那方。大学生的理想是否在?大学生是否坚定信念的追求理想也很有疑问。当他们吧视角统一转向教师授课这一个问题上时,我们将提醒你明白自己的理想,如果你的理想足够伟大,如果你的信念足够强大,也许你就不会那么在意对老师的满意度,而是一心将满意度放在自己心中。

7.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想政治,青年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目标, 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应, 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爱国意识, 但在如今的和平时代大学生在就业等各种压力下很难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全球化的渗透, 大学生深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途, 也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针对当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 本研究随机抽取200名青年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

(一) 你认同“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这一表述吗?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从表1可以看出, 大多数大学生重视自己的理想信念的树立, 但也有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不够深刻。

(二) 你认为人生理想应怎样实现?

从表2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未来及人生价值都是比较理性的, 单靠自己的努力或坐享其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三) 你觉得自己现阶段的精神状态明确吗?

从表3中可以看出, 许多大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理想信念不是很确定, 而且, 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信念有较充分的认识, 但并没有做出改进。

(四) 你想过改造社会之类的问题吗?

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 而对于理想现实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容易对理想丧失信心甚至理想变形。不可否认, 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 但是, 在当代社会, 理想信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对于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分析,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学习无目的性, 内心焦虑, 对前途对未来感到迷茫。

信念缺失, 易动摇, 遇到挫折困难易变, 甚至彻底被现实打垮。由于就业压力大, 个别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学业艰辛。以考研学生为例, 从报考到顺利考上的考生, 是最初有这种意愿的考生的三分之一。许多学生感到步履维艰, 抗压能力很差, 最终只有放弃。

(二) 理想欲望化, 注重实际利益, 只重眼前, 不看长远。

有的学生抱着“理想, 有利就想;前途, 有钱就图”心态, 凡是功利化考虑, 表现在入党动机, 当班干部动机, 不是为了锻炼自己, 也不是为班级服务, 而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获得荣誉, 当荣誉已经获得, 就挂冠而去, 这样的态度, 在学生中产生极其不良影响, 导致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种狭隘的价值观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的。

(三) 没有自己的想法, 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

人云亦云, 交友范围窄, 导致信息闭塞, 又不愿意自发的学习新事务新思维, 导致知识面过窄, 课堂上表现就是沉闷, 不愿意回答问题, 不愿意讨论。社会实践上只会服从安排, 不主动去学习有用东西, 导致实践失去了意义。

(四) 集体荣誉感缺失, 道德水平下降。

道德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当看到那些违法犯罪, 违反纪律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的时候, 人们就会对社会产生怀疑, 从而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也变得不高, 这种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思想, 对当代大学生也有一定影响, 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 而不愿意与其他人共同获得荣誉出力。

三、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失落和提升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及每个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

(一)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 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 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 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 处事能力, 在社会上, 能够抓到机遇。成材之路不只一条。学习能使自己变优秀, 能够适应各种工作, 迎接各种挑战。从而, 在现实生活中自觉磨炼自己, 找到适合自己之路。

(二)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 教育远比学生通过自己体会要有效的多, 以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高校对问题学生不应是歧视, 而是包容、爱护, 帮助他们成长尽可能对学生因材施教[2], 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 那些实践能力强的, 那些开拓创新能力强的, 那些文学功底深厚的, 尽量把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使他们对以后的人生路更有信心, 愈做愈好。另一方面, 让大学生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应充分认识到当身处顺境时, 切莫得意忘形, 当身处逆境时, 也勿悲观失望, 只要勇于战胜逆境, 顺境就在眼前。

(三) 教育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

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汲取营养, 了解理想目标的实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理想目标的实现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要使学生了解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四) 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力量之源, 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里, 古人对于理想信念, 对于人生价值的解释已经很完备, 并且都有其深刻的意义。一是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客观的继承, 二是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高校要以传统教育为载体, 弘扬真善美, 反对假恶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正确认识。

(五) 实践是树立理想的必然要求, 不付诸行动的理想不可能深入和持久。

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包括社会义工服务, 专业实习等途径, 使大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岗位,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修养, 不断检验理想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丰富和发展理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有积极上的一面, 又有消极、迷茫的一面, 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存在的状况, 因势利导, 按照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 为社会作出贡献, 成就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中国梦要找准关键点[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3:52~55

8.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理想信念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并多次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论述。中国梦内含丰富、视野宽广,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华民族共同的意志意愿,也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同,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旗帜和力量感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领的重要阵地,深刻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着力加强对青年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引导,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后来,在习总书记就任国家主席后,以及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对中国梦的内涵作出了论述。

(一) 中国梦的历史追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梦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始终与其相伴。追溯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时期,其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近现代史可以了解,到清朝时期,中华民族逐步开始衰落。就中国梦的阶段性分析来看,中国梦的近现代分割主要为:一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摆脱封建思想,抵抗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二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解决温饱问题,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四是当前和未来,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的梦想。所以说,当前,中国梦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延续,它是与中华民族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所联系在一起而后发的一种精神和力量的内在体现。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在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阐述时,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了四层意思:第一,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提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总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第二,中国梦的近期目标有两个:一是确保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方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四,中国梦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是:“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集中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由此来看,中国梦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将我们个每个人同这个梦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中国梦是可以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更加自信、自觉、自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团结一心、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思想内涵,意义既现实又重大。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着力培育其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尤为重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也不断进行着对内深刻变革和对外深化交流。针对这一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和諧、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无限热情和美好期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潮等种种因素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不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奋斗目标缺失等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并力求着力予以解决。具体分析来看,主要表现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政治理想方面认识模糊,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有的青年大学生受到外来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思潮的影响,过于偏重于个人物质利益获得,而漠视集体主义,有的甚至目标缺失,人生信仰单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偏重于现实主义,而忽视精神追求;由于受到学识、年龄等制约,部分青年大学生思维狭隘,观点偏薄,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一一概论,进而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不能理性对待,并产生情绪波动或者过激行为,等等。

当然,以上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成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思想方面。目前,虽然,高校在党的基础知识、政治理论课教学、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收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较多的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党的优良传统等认识较为肤浅,理解较为简单,掌握较为片面,致使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基础不够坚定,根基不够牢固。二是社会方面。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对社会产生疑惑,甚至怀疑。比如,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社会公平正义现象、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贫富差距现象等等。三是外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壮大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外敌对势力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干扰和分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重点从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对我们进行侵蚀。如,所谓具有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人权论、民主伦、自由论等等。

总之,青年大学生在成长才的过程中,作为青年一代,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积极活跃,主流意识强,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易激动、欠考虑、不成熟等缺点也不可回避,甚至易产生不良倾向,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积极给予教育、引导,着力使其正确分析和评判自我,更加成熟健康成长成才。

三、加强青年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引人深思,激人奋进,更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而努力奋斗,这也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找到自我、确立目标、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明确了新的人生航标。

(一) 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掌握我们的国情国史。中国梦由来已久,追寻中国梦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是青年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使其深刻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不同的艰辛奋斗历程。从历史的回顾中,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从而,有力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正能量。习总书记讲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追寻梦想,我们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使命,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奋斗过程。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持中国道路自信、坚持中国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理论自信,立足自身实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奋斗进取,认真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以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学习实践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奋斗信心和决心。梁启超曾讲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国家、民族来讲,青年大学生是希望和未来,是最为关键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讲,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以中國梦为引领,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自觉的去追求、去认同、去践行、去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事业和美好明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对于高校来讲,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脉搏,以践行中国梦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明确远大理想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群.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践途径[M].辽宁:文化论苑,2013.5.

[2]吴棉国.以”中国梦”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教育的思考[M].福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M].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3.

[4]王 易.宋友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M].北京:道德与法研究,2011.4.

[5]谭德礼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析[M].广东: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6.4.

9.理想与信念 篇九

我,是我人生的主宰,我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要过怎么样的生活,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它将由我的双手去描绘,去创造,去实现,去为自己的理念和目标添砖加瓦,筑建属于自己的城堡。

此时此刻,你们激起了我内心强烈的欲望和激情,我正在觉醒,在蓄积,在酝酿...在不久的明天,你们会看到我的力量与雄姿。

我是一只狮子,而不是一只病猫!

温顺和善良,是我为人秉持的操守。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10.理想与信念作文 篇十

有时确实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前行,但我依然凝望夜空。渐渐的发现,人的理想就仿若那无数星辰之中最为明亮的一颗,一直照耀着自己,指引着自己前行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心存理想,胸怀宏志。拥有理想,我们便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古往今来,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数不胜数,不少人也取得了他们应得的辉煌,点亮了人生的理想之灯。他从小就有伟大的理想,有宏图大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他求学前夕写给他父亲的诗,表达了他的远大理想。他不断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在漫漫长路上前行着,在艰难时世中拼搏着,最终成为了一代英明领袖。他正是伟人毛泽东。所以,人要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不奢求能成为像毛泽东那样的伟人,但我们可以像毛泽东一样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跳出绚丽的舞姿。回顾历史,不禁发现历史长河中湮没了太多的名人志士。若在这长河中留意一捧,我们会发现,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让多少人惊叹和震撼;那句“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激励过多人有志之士。而对于处于纷繁尘世当中的我们,若自感前途迷茫,方向难明,何不如同周恩来和蒲松龄一般,坚定理想,在困境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自勉知之,终获辉煌。漫漫人生当中,若要走向成功的舞台,单凭理想是远远不够的。成功人士的一生当中,理想与信念是并存的。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有坚定的信念。

不可想象,如果人中当中没有了信念,将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对各位来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仍记忆犹新。是的,这个坚强不屈的女孩,不仅有强大的信念,更有顽强的意志。海伦·凯勒,不被上帝垂青的女孩,却在理想的驱动下,信念和意志的支撑下,成为了一个让上帝也刮目相看的人。在上世纪的美国,反对种族歧视,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但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却是依靠坚定的信念,一如既往的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根本。人若没有了信念,就仿若没有了呼吸的空气,沙漠中的旅人没有了饮水。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了“绳锯木断”和“滴水穿石”等众多的奇迹;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了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如果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是一艘远行的航船,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和勇气,无疑是这远行航船的风帆。成功之路上,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后,我们就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理想。不管最终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常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我们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上,路漫漫何其远兮,为了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自己走向辉煌,何不上下而求索呢?

11.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十一

关键词:就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关系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加之,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贫乏、力度减弱、氛围趋冷”等问题,使得毕业生就业观念模糊,期望值过高,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就业困难。因此,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有机结合,则是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有效途经。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的内涵

1.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确认并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里所指的“理想信念”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现实性的体现。此外,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求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因而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1.2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内涵

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

就业观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行为,帮助就业主体形成对就业目标的合理期望、定位和选择,发挥观念对行为的导向和动力作用,从而支配就业主体合理的就业行为。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开展基本上以思想品德课教育为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素质观教育、择业求职观教育及从业供职观教育。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的关系

就业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教育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二者存在着共通性,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

2.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就业观教育提供方向指引

当前,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究其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国家凝聚力和信仰力的竞争。这三种因素使高等教育进入社会生活中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深刻的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和推动是靠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来实现的。高校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形式的多元化也随之产生。这作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使得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趋向等受到一定的冲击,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一方面,大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迫切希望在太好的社会形势下,找寻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以实现自身理想,最终能够成才,另一方面,学生受就业要在“大城市、大机关”、“待遇要丰厚”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面对就业压力、感到自身能力弱小时,他们的就业观就趋向功利化,狭隘化,务虚而不务实,形形色色的关系学、厚黑学、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就开始有机会在他们中逐渐产生,使得他们对现实的意识模糊,理想信念渐趋淡薄。

因此,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指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处理奋斗与享受、贡献与索取、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什么单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不可分割的细胞,无论何种就业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把就业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就业的目的应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指向集体最长远的共同利益。只有将个人立足岗位和实现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2006年,中央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全国范围内数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表示要在“在基层奉献、在基层闪光”,即是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就业观中起到指引作用的最好体现。

2.2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是坚定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从而激发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精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项务实性的教育。然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却相对滞后,与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这降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震撼度,客观上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造成理想信念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的错觉,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要克服理想信念教育这一缺陷,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将其与社会现实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方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通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来体现,而这一作用生效的前提是受教育者能够找到适宜的就业单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不可避免地成为长期困扰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最突出的矛盾,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12.生活与哲学理想信念 篇十二

一、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 正式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 并在国内外不同场合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中国梦是在我们党中央新老领导集体交替的历史时刻提出的, 也是在世情、国情和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提出的, 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 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追梦的民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国家长期处于强盛的地位。 近代以来, 中国民族命运跌宕, 由盛而衰, 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梦想的呼声日益强烈, 产生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和梦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整个国家饱受磨难,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的心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 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其中, 国家富强是基础, 民族振兴是核心, 人民幸福是根本落脚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讲话中多次谈到理想信念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作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 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不难看出,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 强调坚持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动力源泉。

理想信念教育有特定的方向, 也有明确的内容。 2004年颁布的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要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015年1月,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其中一条, 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的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3]。 两个“意见”文件的颁布, 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尤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关注, 从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以上论述看来, 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把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作为我们的最高理想, 明确地写入党的章程。 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为实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 中国梦的提出, 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1.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 充分证明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相连, 把各族人民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共同目标前提下的共同的理想信念。 中国梦描绘的蓝图, 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建成现代化国家, 因为社会好, 国家好, 人民才真的会好。 正是基于这个根本的落脚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实现中国梦才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远大理想和共同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 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4]因此, 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 前途光明, 前景灿烂, 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凝聚起共同理想信念, 将筑梦理想付诸行动。

2.中国梦思想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 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作出巨大的贡献, 历来是指导共产党人运动和革命的思想武器, 也一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南。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展现出了它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核心内容, 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国梦思想,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 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新的理论视野, 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目标、更贴近需要, 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实现的信念。 因此,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夯实精神支柱

中国梦不是理论层面的梦, 一经提出, 就被证明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最大的实践紧密相关, 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的实践目标。 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灌输, 从来都是与社会实践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要实现这样一个崇高目标, 需要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创造, 需要坚定持久的精神动力, 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往往不是自发的, 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实现。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能够对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汇聚人心, 形成人人参与中国梦实践的强大动力, 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夯实精神基础, 筑牢中国梦实践的思想基石,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只有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从而不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决心, 形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

综上所述, 从内在统一性看, 中国梦本身就是理想信念, 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信念, 更是历代青年和大学生群体执著追求的理想信念;从互动性看,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体现时代性, 中国梦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 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能够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素材, 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其中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只有使大学生群体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 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 2013-3-24.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2-11-19.

[3]中办国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 2015-1-20.

1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篇十三

2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3性曲折性艰巨性为什么说理想的追求具有长期

答:第一,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理想,也不是一觉醒来之后就变为现实的。任何理想的实现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那些比较高远的理想,更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第二,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就像走盘山公路,在连续的转弯中不断地接近目标。第三,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实现不同理想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实现任何理想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一个只有在各种阻碍中为自己开辟走向现实的道路,才是最可贵的理想。

4共产党是统一的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

答:第一,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

上一篇:台湾问题专题复习下一篇:建设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