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2024-12-05

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精选16篇)

1.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篇一

首先,增加室内湿度。可用加湿器,或常用清水拖地,也可在室内养些植物。

其次,可每天做鼻部按摩。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12次。此法可促使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鼻黏膜的正常分泌,保持鼻腔的湿润。

第三,感觉鼻腔干燥时,可以将一杯开水放到口鼻处,让蒸汽湿润鼻腔,出门时还可戴上口罩。

第四、注意戒烟酒,多吃蔬菜,少吃辛辣、煎炸的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第五,可定期滴、涂有润泽鼻腔作用的药剂,或感觉鼻腔干燥时使用油剂滴鼻药液,如复方薄荷油、鼻软膏等。

第六,适量服用鱼肝油丸或维生素B2,对于预防鼻腔干燥也有不错的效果。

2.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篇二

关键词:口腔干燥综合征,中药治疗,疗效观察

口腔干燥综合征是患者受到病毒感染或者是因为遗传问题所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以中老年女性为主, 患病后患者有口鼻眼干燥的症状, 吞咽困难, 而且其皮肤光泽性差, 干燥, 瘙痒明显;部分患者还存在眼干无泪、鼻腔结痂等症状。口腔干燥综合征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健康受损等, 临床中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多是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来进行干预。使用药物以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药物为主, 我国中医将口腔干燥综合征划分为"燥症", 此次研究的是口腔干燥综合征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该疾病寻找新的方向[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本院共80例口腔干燥综合征患者接受治疗, 其中男11例, 女69例, 年龄最小32岁, 最大67岁。将80例口腔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 、环磷酰胺和维生素C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 (1) 肺阴不足型:患者可有口干、口唇皲裂、干咳无痰和舌红少津, 治疗用方可给予麦冬、玉竹、沙参、甘草、百合、桑叶等清肺润燥型中药为主, 水煎服; (2) 胃阴不足型:患者表现口中苦涩、食欲不振、口干、胃感嘈杂隐痛等症状, 治疗用方以生地、橘皮、沙参、乌梅等滋养胃阴型中药水煎服; (3) 肝肾阴虚型:患者表现口干咽燥、眼干无泪、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疗用方以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等滋补肝肾型中药水煎服。1剂/d, 疗程14 d。

1.3 疗效标准

患者临床口腔综合征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口腔干燥综合征有较大改善为有效;口腔干燥综合征有改善但是程度不大为一般;全部口腔综合征症状存在有严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一般) /总例数×100%。患者满意度量表, 对应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将患者对每项影响因素的态度分为3级, 即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干燥综合征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显效19例, 有效11例, 一般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7例, 一般10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中药观察组患者满意28例, 一般8例, 不满意4例;对照组患者满意17例, 一般12例, 不满意11例。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口腔干燥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比较多, 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来进行研究分析, 为治愈该病提供有效的方法[2]。口腔干燥综合征临床中需要尽早诊断出来, 早治疗能够有效避免病情的蔓延, 防止眼部、咽部受到影响。口腔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唾液腺被破坏, 津液分泌功能异常, 使用的药物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维生素C为主, 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性比较强, 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 患者抵抗力降低, 更容易出现感染;环磷酰胺则会引起脱发和呕吐症状, 用量过度还会使白细胞降低, 所以这些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3]。

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中将该疾病归属于“燥症”, 认为是津液不足, 输布失常引起的, 治疗的中心思想也是生津补液, 提升输布能力为主, 通过调节肺、脾、胃等器官, 改善体内的运输转化, 生津润肺, 养肝[4]。中药对于因不同脏器引起的症状使用的治疗重点也有所偏差, 肺阴不足, 用沙参、玉竹、甘草等, 肝肾阴虚用熟地、枸杞等[5]。

中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需要根据其病因病症来进行选择, 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分型。观察组中的患者经过治疗, 显效的患者共有19例, 11例有效, 6例一般, 4例无效患者,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药治疗比起一般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 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病例。说明治疗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中药对于患者而言既能够治疗疾病, 同时还能够调理身体, 改善机体功能, 让其恢复的更彻底, 标本兼治[6]。

临床中口腔干燥综合征治疗周期比较长, 不适宜长期使用西药治疗, 会增加机体的负担, 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所以选择中药治疗是比较科学的, 中药毒副作用小, 适合长期使用, 而且针对病症的根本进行治疗和调理, 对彻底治愈具有很大的帮助, 临床安全性也比较高, 可靠有效, 所以才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也是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 口腔干燥综合征应用中药治疗, 安全、可靠、有效, 对身体健康也有助益, 使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梁怡, 贺志强.老年口腔干燥症中药治疗168例临床观察.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6) :1532.

[2]张国, 于林祥.妇女口腔干燥症中药治疗300例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2, 33 (7) :1417.

[3]刘爱莲, 闫磐石, 韩冰, 等.三种剂型转移因子联合中成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2 (18) :4-6.

[4]汤璐敏, 李祎群, 李鹤, 等.秦亮甫教授从阴虚内热论治干燥综合症的经验.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1) :60-61.

[5]何佳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回顾性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3.“干燥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篇三

我姐姐50岁,经常生病,这次因眼睛干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患了“干燥综合征”。请问,这种病该如何调治。

赵梅(沈阳)

赵梅读者: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重女轻男,重老轻少”,多发于中年以上的妇女。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组织器官的水、液代谢失常,各种腺体分泌受限或丧失。其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干喉痛,味觉减弱而影响进食;皮肤干燥或起鳞屑,鼻腔干燥而难辨香臭;阴道干燥而性交时剧痛;即使是伤心不已,亦因眼内干燥灼热而欲哭无泪。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常伴发或诱发多种疾病。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动脉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较长时期患上述疾病,往往又会诱发“干燥综合征”,或者加重“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目前,治疗“干燥综合征”一般都采用对症治疗。如口干时采用每日定时摄取非配性饮料;眼睛干痛时使用人工泪液定时滴眼,或者使用亲水性软角膜镜,以提高视力;性交疼痛则采取阴道润滑剂等。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疗效。病人于燥表现重点在眼睛时,为肝阴亏损,可使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干燥表现重点在口鼻烟喉,可用生地、玄麦、麦冬、沙参、五味子、甘草各15克水煎服;干燥表现重点在阴道、皮肤时,可用熟地、酸枣仁、山萸肉、鳖甲、龟板各15克,黄柏、知母、阿胶各12克水煎服。上述各方一般以10剂为一疗程,数疗程之后,方可见效。另外,海参、蜇皮、黑芝麻、乌鱼、龟、鳖、奶类等养阴增液的食物,应是“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常见桌上菜。使用西洋参30克,天冬、玉竹、百合、生地各500克,水煎浓缩,加冰糖收膏,常兑开水作饮料,仍是有效的食疗方。

4.中医怎么治疗肝癌 篇四

主证:神疲乏力,纳呆消瘦,腹胀腹泻,肋痛肢楚,足肿臌胀,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或濡。

治则:益气、健脾、化湿、佐以疏肝活血。

主方: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

主药:党参、大腹皮、石上柏各15g,白术、苡仁、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茯苓、丹参各20g,陈皮、柴胡、当归、半夏10g,生甘草5g,泽泻12g。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胸闷腹胀,纳呆乏力,两肋窜痛或胀痛,肚腹结块,推之不移,舌淡红或暗红或边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平。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

主方:小柴胡汤合大黄zhe虫丸加减。

主药:柴胡、黄芩、郁金、莪术、陈皮、大黄、赤芍各10g,白术、鳖甲各20g,广虫6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各30g。

(3)肝胆湿热型:

主症:黄疸日深,经久不退,色晦暗,面黧黑,发热胁痛,恶心纳差,口苦干,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糙或焦黄,脉弦或滑数。

治则:清利肝胆湿热,佐以活血化瘀。

主方: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主药:茵陈、金钱草、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生苡仁、红藤各30g,栀子、大黄、黄芩、郁金、八月札、赤勺、金玲子各10g,鳖甲煎丸6g(分吞)。

5.斜视中医怎么治疗 篇五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

1、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2、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 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3、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

体针加穴位贴敷

5、其他

4、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6.中医怎么治疗口气 篇六

口臭多为牙龈红肿疼痛、溃烂出血或流脓、口舌生疮引起的,多伴有口干渴,喜喝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等。为胃内积热上蒸,使口舌发炎、齿龈化脓而致,宜清泻胃内炽热,方用清胃散加减:当归12克,黄连、生地黄、牡丹皮、陈皮、枳实各10克,升麻6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每日一剂,水煎服。

若患者咳吐黏稠黄痰或浓痰带血而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伴有胸闷胸痛,发热,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类口臭是肺内痰热壅塞所致。治宜清肺热化痰,方用清肺化痰汤加减: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瓜蒌、黄芩、枳实、杏仁、陈皮、茯苓、胆南星、清半夏各10克,鲜芦根3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若患者口中有酸臭味,伴食欲减退,食后脘腹胀满不适,暖气吞酸,舌苔厚腻而黄,脉滑,此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所致。治宜消积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味:山楂、神曲、炒莱菔子各15克,半夏、茯苓、陈皮、连翘、鸡内金、枳实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口苦

患者自觉口苦,伴有胁痛不适,头晕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心烦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情志郁结,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而致肝气上逆,故而口苦。治宜疏肝解郁,清泄肝火,方用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当归、白术、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生地黄、陈皮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口酸

患者自觉口内酸溲,多为胃内宿食停滞,消化不良所致,伴见脘腹胀满痞闷,嗳腐吞酸,大便亦腐秽难闻,舌苔多黄厚腻,脉滑有力。治宜消食导滞,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白术、黄芩、黄连、茯苓、鸡内金、泽泻、木香、大黄(后下)、槟榔各10克,神曲、炒莱菔子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若伴见嘈杂嗳气,脘痞吞酸,食少纳呆,胁肋作痛,便溏,舌红脉弦,则为肝胃不和所致。治宜舒肝和胃,方用左金丸加味:黄连、吴茱萸、柴胡、白术、茯苓、陈皮、鸡内金各10克,丹参、白芍、神曲各15克,煅壮蛎3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口甜

患者常自诉嘴里总是甜丝丝的,这种现象多因脾胃有热,轻者仅感到口甜,干渴,喝水多,重者多食善饥,口腔或舌头生疮,并有便秘、尿黄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有力。宜清泻胃热,方以泻黄散合清胃散:藿香、栀子、防风、当归、大黄(后下)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连、升麻、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若伴见食欲不振,口干不喜喝水,脘腹胀满,神乏疲力,便秘,尿黄短,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此为脾胃气阴两虚之候。治宜健胃脾养成胃阴,方用四君子汤合玉女煎加减:党参、熟地黄各25克,生石膏30克,白术、茯苓、麦冬、知母、牛膝、鸡内金、陈皮各10克,神曲、石斛各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口咸

7.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干燥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12例, 女性13例;年龄23~67岁, 平均 (41.12±5.67) 岁;病程2~10年, 平均 (4.24±2.23) 年;仅有外分泌腺受累表现5例, 仅有系统病变所致血管炎表现6例, 两种表现并存14例。观察组男性13例, 女性12例;年龄21~67岁, 平均 (41.62±5.24) ;病程2~11年, 平均 (4.72±2.46) 年;仅有外分泌腺受累表现6例, 仅有系统病变所致血管炎表现6例, 两种表现并存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 干眼症可采用硫酸软骨素、甲基纤维素等为主要组成的干眼滴剂;口服用药可选择西维美林, 对系统损伤表现的患者用中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汤剂组成:鱼腥草、黄芪各30g, 射干、防风各5g, 白术、麦冬、沙参各15g, 地龙、天花粉、玉竹、丹参各10g, 桑叶和扁豆各9g, 生甘草6g。随证加减:关节疼痛者加桑寄生和防己各10g;眼干者加菊花、枸杞子各12g;四肢无力者加党参12g;发热者加地骨皮12g, 表热重者加知母和银花各10g。上述方剂每天1剂, 水煎服, 连续治疗10天。对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治愈:患者口干、眼干等局部症状和外分泌腺体系统损害基本缓解, 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口干、眼干等局部症状和外分泌腺体系统损害有所减轻, 炎症指标明显降低;无效:患者口干、眼干等局部症状和外分泌腺体系统损害无变化甚至加重, 炎症指标无降低。治愈、好转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 优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n (%) ]

2.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口干、眼干、血管炎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干燥综合征是以乏力、口眼干燥和低热为特征, 合并气管、支气管、鼻、消化道黏膜、阴道黏膜等外分泌腺体分泌减少, 从而导致机体出现慢性炎症性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 在治疗上也尚无特效疗法[3], 临床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 但对存在系统损伤的患者,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带来较多副作用。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症”范畴[4], 病因为素体阴虚、津液亏损、燥邪复感, 病变在于肝肾脾胃, 主要表现为肺津亏和胃津亏, 沙参麦冬汤中天花粉、玉竹和沙参可滋阴, 有利于肺胃津液保护, 消除内热;地龙和丹参则活血化瘀通络;甘草和桑叶可清热解表;扁豆养胃健脾。诸药合用, 共奏通络化瘀、清热解表、滋阴润燥之功。而玉屏风散方中黄芪为君药, 可补脾肺之气和固表止汗;白术为臣药, 可助黄芪强化固表益气之功;防风可驱风邪。诸药合用, 可祛邪而不伤正[5,6]。二方合用可在补气固表的基础上滋阴生津。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松, 蓝金全.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4) :111-112.

[2]章俊.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12) :135-136.

[3]郝桂锋, 温成平, 李涯松, 等.不同清热中药对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水分子转运功能的调控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 (2) :178-181.

[4]杨晓晴, 赵文娟, 艾汐汐, 等.男性及女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对比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 (11) :1028-1032.

[5]曹颖秀, 袁昌青, 刘斌, 等.干燥综合征伴萎缩性舌炎患者舌上皮细胞EGFR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4, 14 (26) :57-58.

8.钟琴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篇八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中医师;钟琴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11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以泪腺、唾液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干燥性角膜炎、结膜炎、口腔干燥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及血液、神经等系统,临床表现复杂[1]。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西医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为主,尚缺乏特效的药物。该病属中医学“燥证”范畴。钟琴教授从医20余年,对风湿免疫疾病研究深入,尤其对“燥证”的诊治经验丰富,且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获益良多,兹将钟琴教授治疗SS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钟琴教授认为[2],SS是在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的基础上,正虚感邪、阴虚精亏、瘀血阻络和燥盛成毒引起津液亏少或输布障碍所致。阴虚内热、燥毒内盛和血瘀津滞为其病机特点。

1.1 阴虚为本 多脏腑气血阴津亏耗为本病根本的病理基础。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是致使本病发生的主要脏腑,其中主要以肾为主。《素问·逆调论》指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太阴,主藏精,在液为唾,为各脏腑阴阳之根,目前大多认为[3],遗传与SS的易患性有关(HLA-B8、DR3和DRw52基因、STAT4基因多态性、TNFSF4、TNPO3和IRF5基因等)。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之精失肾精濡养为本病证发展之根本。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肝失涵养日久可损及肾阴,最终致肝肾阴虚;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两脏的阴液可以相互资生,正所谓“水能润金,金能生水”。肾阴不足,肺失濡润,津伤肺燥,故可见肺肾阴虚并见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若肾精不足,脾运失司,脏腑失养,则可见枯燥之象。概言之,肾为以上病机之根本。

1.2 燥热为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燥胜则干”。燥盛成毒为本病之标,燥毒致病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病理过程。在SS初期,病症较轻,邪气尚缓,邪气潜藏日久,阴精耗损,虚热蕴积,燥热乃生,燥毒乃成,此为内生之燥毒;天时风热过盛、秋月燥气偏亢亦可成为外感之燥毒。此内外燥毒相合相因为病,津伤液耗加重,津液输布障碍,使病情加重,故其标在燥。

1.3 燥毒瘀血互结 在SS发病过程中,瘀血与燥毒相互依附与化生。张前德等[4]认为,燥、毒、瘀互结为本病变化发展的关键。马武开[5]认为,影响该病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的主要病因有燥盛成毒和瘀血阻络。SS是一慢性顽疾,病势缓、病程长,反复发作,暗耗阴津,阴虚血燥,血行不畅而瘀结于内,瘀血内停,气津敷布失常,津滞血瘀,日久化燥,二者相互搏结,愈加闭阻经脉,津液运行失调,气机运行不畅,脏腑诸窍失养则干涩越甚、燥象愈炽。

1.4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阴虚燥热、燥毒瘀血互结为本病特征。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该病病程久长、病势缠绵,日久或失治误治可阴损及阳,即可有阴阳两虚的表现。

2 辨证施治

钟琴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在对“燥证”病因病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将该病分为5种证型(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肺胃阴虚、血瘀津滞、阴阳两虚)进行论治,现归纳如下。

2.1 滋养肝肾 SS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当以滋阴润燥为其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燥者濡之”。钟琴教授治疗此证常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以山萸肉、山药、枸杞子、熟地黄、泽泻、玄参、茯苓、丹皮等为主组方,取其滋补肝肾、补泻结合之意。因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肾同源,肝肾之阴充足五脏得以濡养,方可唾生、目润。故补阴当以补肝肾之阴为第一要务。

2.2 疏肝健脾 脾主运化,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离不开脾的运化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条达,津液输布畅通才得以濡养机体,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横逆犯脾,肝郁脾虚,津液失于输布,可致痰浊内生,久则化热化燥、湿毒燥热损伤津液,肌肤孔窍则失于濡养。因而钟琴教授常用山药、莲子肉、茯苓、白扁豆、白术、薏苡仁、党参、砂仁、炙甘草等益气健脾之药,配以柴胡、陈皮、香附、芍药、枳实等疏肝理气之品,以达肝气畅疏、脾气健运、瘀血得散、湿毒得除之功。

2.3 滋养肺胃 肺主气,主宣发和肃降,主通调水道,具有促进人体津液的输布、运行的功能。胃主通降,为水谷气血之海,喜润而恶燥。肺为娇脏,最易受燥热之邪侵犯,燥热内灼,肺胃阴伤,致通调不畅,津液上承受阻,则可见一派干燥之象。故钟琴教授强调以甘寒培补、滋养肺胃、清热生津润燥之法,可使肺胃之阴得充,津液输布得畅,肌肤孔窍得到津液滋养,则诸症自除。习用方如麦门冬汤、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常用药物如知母、生地黄、沙参、粳米、白扁豆、玉竹、白芍、黄芩、桑叶、麦冬、大枣、冰糖等。另外临证处方时,应避免选用苦寒伤胃、苦燥伤阴之品。

2.4 活血化瘀 津血同源,阴虚津亏可致津枯血燥,燥邪伤阴血而致瘀血内生,阴津的输布受损加重,可致燥象更重。《血证论》中有“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之说。钟琴教授认为瘀去则不渴、瘀去则血活,气畅津液输布如常。故本病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亦非常重要,然其法有别于他病,当远辛香刚燥之品。对此,钟琴教授常配伍桃仁、泽兰、旋覆花、五灵脂、牡丹皮、鸡血藤、丹参、延胡索、柏子仁、郁金等辛润通络之品以达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nlc202309042119

2.5 阴阳双补 治病求本,滋阴虽为本病基本治法,然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正如《景岳全书》所云:“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临证时,独用滋阴药物往往疗效甚微,无阳之阴,乃一湾死水,犹如釜底无火。因无阳气蒸腾,阴津则不能气化输注四肢百骸,濡养周身。况且,“非独阴虚,阳亦不足”尚为本病的特点。所以,钟琴教授在补阴的同时十分重视温补肾阳,在滋阴基础上配伍温肾之药,以助真火蒸化,化阴生津,往往疗效更佳。另外,钟琴教授强调,补阳不能助燥,桂枝、附子等刚烈之品一般少用,以防燥热伤阴,宜选用补骨脂、桑寄生、杜仲、肉苁蓉、鹿角胶、淫羊藿等温润之品。

3 衷中参西

根据SS的病理及辨证特点,钟琴教授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提出燥痹要注重规范化诊治,诊断上可参照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SS的分类标准[6];用药上一方面按照最新诊断及治疗指南恰当地使用西药控制病情,另一方面则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还寻求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的依据,以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思维导向进行临床施治,取长补短。钟琴教授认为,治病求本,补肝肾之阴为补阴之首要,临证多以六味地黄丸随证加减,取其补泻结合、滋不留邪、泻不伤正之意。结合现代药理,钟琴教授总结SS用药特点如下:①生石膏、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玄参、芦根、知母、白茅根、枸杞子等药物滋阴降火、生津润燥,具有促进泪腺及唾液腺分泌释放的功效,可治疗口眼干燥。②牡丹皮、虎杖、黄芩、广郁金、忍冬藤、苦参、金雀根、羊蹄根等药物清热化瘀,可抑制血管炎症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临证时可适当选用。③石决明、黄连、决明子、夏枯草、黄芩、秦皮、金银花、密蒙花、青葙子等药物清热明目,能够祛除眼炎,可用于眼炎及眼干涩的治疗。④此外,生地黄具有调节免疫功效,可下调亢进的体液免疫,其成分中的生地黏多糖能够促进唾液的分泌量[7],故常重用此药;西洋参、天花粉等药物虽可养阴生津,但可提高体液免疫而不宜使用[7];苍术、厚朴能抑制唾液分泌[7],若使用不当则可贻误病情;砂仁、白蔻仁等芳香理气药伤阴力强也应谨慎使用[7];黄芪有双向调节功效,小剂量应用时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大剂量应用时则可抑制免疫[8]。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5岁。2012年 9月 15 日因口眼干燥、双下肢皮肤紫癜反复发作5年就诊。患者自 2007年1月开始逐渐感到口干欲饮,唾液减少,不能吞咽干物,两眼干涩,时有异物感,双下肢皮肤紫癜等症。曾到广州某医院做血清学、组织学等检查,确诊为SS。一直间断服用中药,未正规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经朋友介绍来本院门诊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刻下症见口眼干燥无津、唇干皲裂、双下肢均可见大片暗红色瘀斑、月经量少、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干红无苔、脉沉细。实验室检查ANA(+),抗SSA抗体(+),抗 SSB抗体(+),ESR 58 mm·h-1,IgG 23.7 g·L-1。Schirmer试验左4 mm·5 min-1,右3 mm·5 min-1;角膜染色试验左(+),右(+);唾液流率(+)0.5 mL·15 min-1;腮腺造影:(+)。西医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燥痹(阴虚挟瘀血阻络型)。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药用山萸肉16 g、山药16 g、熟地黄30 g、泽泻12 g、生地黄30 g、茯苓12 g、玄参15 g、牡丹皮12 g、枸杞子12 g、菊花12 g、鸡血藤30 g、益母草30 g、何首乌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水蛭10 g、穿山甲10 g、甘草6 g。7 剂,水煎服,每日3次,2日1剂。服药半个月后复诊,口眼干燥症状较前改善,余无特殊变化,二便调,舌脉同前。继按上方服药 3 个月后,口眼干燥及皮肤紫癜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月经正常。复查ANA(+),抗 SSA 抗体(+),抗 SSB 抗体(-),ESR 18 mm·h-1;唾液流率8 mL·15 min-1;角膜染色试验左(-),右(-)。并嘱其继服中药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又治疗3个月后,患者皮肤紫癜一直未反复,口眼干燥明显好转,月经正常,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病程日久,肝肾精气亏虚而至津枯血燥,燥邪伤阴血而致瘀血内生,发为本病。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法。方由六味地黄丸为主方组成,方中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补肾肝脾三藏之阴,共为君药;何首乌、玄参、枸杞子养阴生津,助君药滋补肝肾,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配以鸡血藤、益母草、水蛭、穿山甲加强活血、散瘀、通经之功效,均为臣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渗湿泄浊清热,菊花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防制君药之滋腻,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纵观全方,补阴药与活血药相伍,使肝脾肾三阴并补以治本,祛瘀通络调经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肝肾而不壅滞,活血瘀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则唾而复生、目乃再润、血瘀尽消、经络遂通、经血自调。

5 参考文献

[1]Rehman HU. Sj?gren's Syndrome [J]. Yonsei Med J,2003,44(6):947-954.

[2]钟琴,马武开,刘正奇,等.从肺脾肝肾四脏调治干燥综合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60-61.

[3]Nikolay P Nikolov,Gabor G,Illei.Pathogenesis of Sj?gren's syndrome[J].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2009,21(5):465-470.

[4]张前德,谈文峰,杨宁.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思路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3,34(11):11-12.

[5]马武开.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药研究,2000,16(4):2-3.

[6]Shiboski SC, Shiboski CH, Criswell LA,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j?gren's Syndrome: A Data-Driven,Expert Consensus Approach in the Sj?gren'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Clinical Alliance Cohort[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2,64(4):475-487.

[7]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125-128,148,460,464,489,508.

[8]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9.

收稿日期:2013-11-18;修回日期:2013-12-23

9.中医怎么治疗头痛头晕 篇九

生白芍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红花6克 菊花10克 钩藤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

防风30克 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荆子15克 生石膏30克 连翘15克 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白芍30克 生牡蛎30克 丹参15克 甘草15克 葛根15克生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当归12克 山萸肉12克 川芎9克 生地9克 白芍药9克 玄参9克 枸杞9克 肉苁蓉9克 玉竹6克 天麻6克 辽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l剂,2次分服。

猜您感兴趣:

10.焦虑症中医怎么治疗 篇十

进行放松,可以选择喝茶,自觉执行快乐,轻松和自信的行为,也可以用音乐,瑜伽,冥想等方法来帮助放松。

2、自我疏导

心理进行自我疏导的方式,有助于焦虑症治疗。一般来说,急性焦虑在短期内可恢复,如果一段时间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可以进行自我疏导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当你对新事物的时候,新的心理体验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这样在生活中,对防止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3、饮食

焦虑的人多吃全谷物的食物,以补充维生素,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的人,请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一个愤怒的人应多吃苹果,香蕉补钾,不要光顾快餐,摆脱咖啡和茶提神的习惯。

4、自我激励

进行激励,自我激励是较为不错的方法。要想象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首先让不好的情况出现,并且重复出现,这样你会慢慢想到任何危险情况或整个过程中无法体验到的焦虑。直到出现任何焦虑你都不感到害怕了那么焦虑也就会缓解了。

11.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篇十一

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主要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肺脾(胃)阴虚,津液亏乏证

此证临床较常见,多出现于疾病初期,干燥症状比其他证型明显。表现为眼干口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时时饮水,阴道黏膜干涩,干咳无痰,皮疹红斑,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净。药方选用应为甘寒滋润之品,如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

方药: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4克,沙参、麦冬各9克,玉竹6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2杯),每日1剂,分2次服。

◆竹叶石膏汤

方药:青竹叶30张,贝母6克,桑叶皮、生甘草各2克,金银花、冬瓜、熟石膏、光杏仁、连翘壳各4克,白莱菔子、鲜苇茎(去节)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心肝血虚,筋脉失荣证

表现为面色无华,语声低怯,口干咽干,目干少泪,心悸易惊,心烦急躁,易疲乏,胸胁不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隐隐作痛,舌质淡,苔薄。治以益气养血,滋阴通络。药方用四逆散、四物汤、补肝汤加减。

◆四逆散

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物汤

方药:川芎2克,白芍6克(炒),人参、当归各4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补肝汤

方药:甘草、桂心、山茱萸各3克,桃仁、柏子仁、茯苓、细辛、防风各6克,大枣2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单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建华主任中医师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咳 嗽

咳嗽是一种症状,可因许多疾病引起。中医将它分为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对于外感咳嗽,中医又有风热、风寒、燥热咳嗽之分。

1.风热咳嗽:发热,口干咽痛,咳吐稠痰。

◇鱼腥草15克,枇杷叶6克,薄荷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鱼腥草15克,十大功劳10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2.风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头痛、鼻塞、喉痒身重,或有恶寒发热。

◇红枣5枚剥开去核放入生姜1小片,然后压扁,焙黄,煎水饮用。

◇红糖30克,生姜3片,红枣3枚。水煎取汁常服。

◇紫苏叶、紫菀各10克,冰糖30克。前2味水煎,放入冰糖,取药汁分3~4次饮服。

3.燥热咳嗽:干咳少痰,鼻燥唇干,口渴喜饮。

◇麦冬10克,杏仁6克,鲜梨皮3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川贝粉6克,鲜梨1个,白糖30克。将梨去皮去核放入贝母、白糖,蒸熟后食用。

◇柿饼1个,贝母粉3克。将柿饼切开去核,加入贝母粉,蒸熟食用。

◇松子仁50克,核桃仁100克,熟蜂蜜25克。前2味研烂后调和熟蜂蜜。每日早晚以开水冲服10克。

◇北沙参15克,杏仁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12.中医怎么治疗干眼症 篇十二

方法为针灸隔日1次,留针20~25分钟,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10天,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取穴:四白、迎香、合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

局部用药

可使用一些清肝明目的药物,如菊花、生地黄、石菖蒲、蝉衣、决明子等,武火煮沸10分钟后用纱布浸药液湿敷双眼,温度与体温相同。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

中药蒸汽熏眼

13.中医怎么治疗尿路感染 篇十三

尿路感染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老年女性而言,其发病率更是高达10%。究其原因,是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粗,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其次,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尿道、膀胱一系列结构与功能改变,局部免疫力下降,因而易造成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1.尿路感染反复发病,迁延不愈。

经常是一年内十几次甚至数十次发病,抗生素一年服到头。其原因除了老年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容易发病外,更主要是目前不少医生是凭经验选择抗生素,而尿液细菌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测试需要五天后方能出结果,不能马上指导医生正确选择抗生素,由此造成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2.症状繁多。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病人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乏力、腰酸等基本症状外,还有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出现食欲下降、胃痛胃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更兼有女性绝经后易出现的尿道口干涩、排尿不尽、排尿后少腹酸胀,甚或小便失禁等诸多症状,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3.容易伴随心理障碍。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容易发病,迁延难愈,再加上诸多的症状,久病之后,或多或少给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比如不愿外出、害怕社交、情绪低落、顽固失眠,甚至厌恶生活产生轻生的念头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并发症多。

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弱,应用一些肾毒性药物容易产生肾功能衰竭,再加上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此在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容易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此外,还容易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乳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中医把慢性尿路感染归属于“劳淋”范畴,认为是感受外邪与自身抵抗力下降所致,对于老年女性而言更是强调后者,因此,采用清化湿热、补益脾肾的治疗方法常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显示,多种清热利湿中药的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别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更体现了其临床疗效。此外,不少健脾补肾的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老年女性尿道的局部免疫功能,减少了尿路感染的复发率。而舒肝解郁的中药加上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对于改善病人生理、心理的诸多症状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周家俊,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急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IgA肾病、肾性血尿、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衰等的诊治。

14.鱼鳞病中医怎么治疗 篇十四

2、白僵蚕去嘴,研为细末,煎汤备用,取药液洗浴,数次后,即会如蛇蜕脱去而愈。主要用于治疗婴儿鳞体。

3、天冬、生地、熟地、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水煎服。

4、生地、熟地各20克,天冬、麦冬、当归、黄芩、天花粉各15克,黄芪30克,桃仁、红花、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

5、当归、赤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荆芥穗、防风各30克,何首乌、黄芪、甘草各15克;水煎服。

15.早泄中医治疗怎么治 篇十五

1.临床表现:性欲减退,早泄,伴遗精,甚则阳痿,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

2.证候分析房劳或久病体衰,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而早泄;肾气亏虚,命门火衰,故性欲减退,甚则遗精阳痿;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阳虚衰,失于温煦,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清长,或不利,舌淡脉沉弱均为肾气亏虚之象。该型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肾,以正虚为主。

(二)肝经湿热症

1.临床表现:性欲亢进,交则早泄,伴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阴囊湿痒,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2.证候分析:该证主要为情志不调,肝郁化火,或外感湿热或内生湿热,以致湿热之邪循肝经下扰而成,由于肝火偏旺,故性欲亢进,交则早泄;肝火上扰故头晕目眩、口苦心烦;肝经湿热循径下注,故小便黄赤,阴囊湿痒;舌脉均为肝经湿热之象。

(三)阴虚火旺证

1.临床表现:早泄,阳事易举,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16.中医怎么治疗干燥综合症 篇十六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津液代谢; 脏腑功能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4.0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在我国大陆地区患病率约为0.2%~0.4%[1]。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表现为口、眼干燥并可累及肺、肾等多脏器的慢性自身免疫病。我国的发病率为0.29%~0.77%,老年人患病率为3%~4%[2]。S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后者指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RA等。故RA与SS既可以作为2种独立的疾病存在于不同个体,亦可以作为重叠综合征共存于同一个体。重叠综合征是指2种或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或先后发生在同一患者所形成的疾病状

态[3]。RA重叠SS在疾病早期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仅存在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关节疼痛、抗核抗体(ANA)阳性、口眼干燥等,故及早诊断、适当的药物干预有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但因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临床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对此较有优势,本文从津液代谢角度结合脏腑功能浅谈中医治疗特色,具体论述如下。

1 津液代谢的生理病理特点

《灵枢·决气》对“津液”的定义是“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素问·经脉别论》中对津液的生成和转输有具体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脾、肺、肾三脏密切相关。

脾主运化,位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在津液生成方面,饮食水谷通过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化生为津液和营血以濡养全身。此外,津液的输布也离不开脾。脾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津液布散全身。且脾为中土,又可将津液直接布散至四周脏腑“以灌四傍”。若脾失健运,则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受阻,表现为津液不生或水液停聚为痰、为饮[4]。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主要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有关,其宣降作用是通调水道的内在机制。《丹溪心法》云:“识者以肺为津液之脏。”肺气的宣发可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向外周体表和身体上部布散,其肃降即是向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输布津液,将机体代谢产生的浊液向肾或膀胱输送。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达三焦水道。若肺之宣降失常,水停气道,则发为痰饮,甚或水泛为肿[5]。

《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为“水之下源”,主要参与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过程。肾接受由肺转输而来的浊液,经过肾阳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吸收可再利用者,将浊者转化为尿液排出。此外,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肺、脾、大肠、小肠等脏腑的共同参与,各脏腑之气须在肾气、肾中阴阳的资助和促进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若肾气亏虚,必然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甚者津液停运[6]。《素问·水热穴论》中提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此外,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亦离不开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导、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等。故整个津液代谢过程依赖多个脏腑的密切协调、相互配合,尤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紧密。正如《景岳全书·肿胀》中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2 津液代谢与RA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可归结为在内之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在外感受风寒湿等六淫之邪,及病久痰瘀毒滋生互结所

致[7],病位主要在关节、筋骨。机体感受外来邪气,邪在表,卫气被遏,影响皮肤、腠理的开合,使汗液排泄失常,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邪气入里犯肺,肺气宣降失常,故通调水道紊乱,出现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RA多见寒湿或湿热阻络的证候,总以湿邪为患,湿流关节,则见一身尽疼。湿邪可从外入,亦可自内而生,湿易困脾,脾失健运,则精气血化生不足,致正气亏虚、津液不生或津液停聚成痰、成饮。若邪传至下焦肝肾,使肝失疏泄、累及肾气和肾中阴阳,或患者素体肝肾不足,津液代谢无力,可出现尿少、尿闭、水肿等证候。陈光星等[8]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痰瘀互结是贯穿RA始终的基本病理环节。痰饮,即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的病理产物。瘀血由体内血液停积而成,津血同源,加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云:“血不利则为水。”故无论是痰饮还是瘀血,均是机体的津液代谢异常所致,二者同源互化,使疾病缠绵难愈。

3 津液代谢与SS

SS相当于中医学的“燥证”“燥痹”,古代文献中虽没有本病的明确出处,却有类似症状记载。如《医门法律》中言:“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遵从“燥胜则干”的理论,认为津液生成不足或代谢障碍,失于敷布,孔窍失于濡润导致燥象丛生,病位主在肝肾[9]。盖燥为热之渐,燥邪致病,可化热生火而伤津,出现口眼干燥等症状。且燥易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水道不通而津液失布,出现鼻咽干涩、咳嗽咯痰等;又肺主皮毛,若肺气不足,不能使津液外达于体表,则出现皮肤干燥。脾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津液无以为生或输布受阻,进而发生燥痹。若素体肝肾阴亏,反复感受温热之邪,或久病及肾,损及真阴,则可出现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亏虚,则可致牙齿脱落。

nlc202309081716

4 津液代谢与RA重叠SS的治疗

临床所见RA重叠SS的患者往往既有关节肿痛、恶风怕冷、阴雨天关节不适等湿邪留著表现,又伴口、眼干燥等津亏症状。正如《医原》[10]中所述:“往往始也病湿,继则湿又化燥……往往始也病燥,继则燥又夹湿。”故燥与湿并存,属于燥湿同形同病。虽总属津液代谢失常,然治疗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祛湿不伤正”与“补阴不助湿”。《医原》中提出:“燥为湿郁者,辛润之中,参苦辛淡以化湿;湿为燥郁者,辛淡之中,参辛润以解燥。”“故治法有发汗、利水以通津液,有养阴滋水以祛痰涎者。”发汗法主要通过肺气的宣发将津液外输于体表皮毛,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利水法则主要“开鬼门,洁净府”,通过脾的转输、肾的蒸化等作用,通利二便则邪自去。《血证论》曰:“水阴不滋,水邪也不能去。”故在发汗、利水的同时,应注意固护阴津。肺为娇脏,燥易伤肺,肺伤则其通调水道功能失司;肾者主水,肾阴不足,则一身津液亏损,故养阴尤以肺、肾二脏为著。临床辨证当分清“燥为湿郁”还是“湿为燥郁”,据证立法,把握证候上燥湿的不同比例遣方用药。

5 病案举例

【病案1】 患者,女,51岁,2015年9月

30日因周身多关节疼痛6年,口、眼干燥3年,加重伴低热1周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6年前出现双手小关节及双腕关节肿痛,于某医院诊断为RA,予羟氯喹、来氟米特等治疗,病情控制稳定。3年前出现口、眼干燥,曾口服中药治疗,效可。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多关节肿痛明显,伴低热,体温最高37.8 ℃,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退热。现症见:时有低热,无咳无痰,时有胸闷憋喘。右手第3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多处跖趾关节疼痛。口、眼干燥,进食需水送服。周身乏力,纳眠差,小便不利,大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小板478×109·L-1,红细胞沉降率66 mm·h-1;

C-反应蛋白21.1 mg·L-1,类风湿因子182 IU·mL-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37.21 RU·mL-1,抗核抗体(+),核颗粒型1∶100;抗Robert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chirmer I试验(+),腮腺造影(+)。处方:桑白皮、地骨皮、茯苓皮、车前子各30 g,猪苓、薏苡仁各24 g,川牛膝、白术、猫爪草各15 g,雷公藤 (先煎) 15 g,蜂房、化橘红、桔梗、枳实各12 g,清半夏、防己各9 g,甘草6 g。水煎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2周。

2015年10月15日二诊,患者关节疼痛减轻,口、眼干如前,体温控制不稳定,体力较前好转,纳眠可,二便调。上方去桑白皮、地骨皮、茯苓皮、车前子、蜂房、化橘红,加玄参12 g,浙贝母、连翘各15 g,知母、泽泻、金银花各20 g,茯苓、生石膏(先煎)各30 g,水煎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2周。

2015年10月30日三诊,患者体温控制较稳定,周身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双膝关节轻度肿胀。口、眼干减轻,体力可,纳可,眠一般,二便调。在上方基础上去玄参、麦冬、浙贝母,加车前草、芦根、酸枣仁、穿山龙各30 g,水煎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2周。随访患者,病情稳定,至今未反复。

【病案2】 患者,女,52岁,2015年10月16日因口、眼干燥25年,伴周身多关节疼痛

2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25年前因口、眼干燥就诊于某市中心医院,诊断为SS,给予美卓乐、来氟米特口服至今。2年前因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右足后跟肿胀疼痛就诊于省某医院,诊断为RA,给予云克、来氟米特等治疗,病情稳定。现症见:双颊潮红,双膝关节肿痛,左踝关节外侧肿痛,口干、眼干,牙齿片状脱落,体力较差,恶风怕冷,阴雨天症状无明显加重,进食生冷后出现胃脘不适,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日1~2次,时有便溏。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11 mm·h-1;C-反应蛋白未见明显异常,类风湿因子38.6 IU·mL-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346.4 RU·mL-1,抗核抗体(+);核仁型1∶100;抗Robert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chirmer I试验(+),腮腺造影(+)。处方:葛根30 g,天花粉20 g,补骨脂10 g,菟丝子、白术、枸杞子、当归、麦冬、黄芪、桂枝、白芍各15 g,砂仁、川芎各12 g,熟地黄、五味子、桃仁、红花、干姜各9 g,党参、太子参各30 g,小茴香6 g。水煎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2周。

2015年10月30日二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减轻,右膝关节仍有肿胀,口干减轻,眼干,纳眠可,二便调。在上方基础上去天花粉、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加薏苡仁20 g,川牛膝15 g,穿山龙30 g,水煎300 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2周。

2015年11月15日三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口、眼干较前明显缓解。继服上方2周,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按语:上述2病案均属于RA重叠SS,表现有关节疼痛、口眼干燥等症状,然同病不同治。病案1属于先患RA后患SS,辨证以湿邪为主,湿重于燥,属“湿为燥郁者”,治疗以“辛淡之中,参辛润以解燥”为则。首诊因风湿之邪为患,重用茯苓皮、车前子、猪苓、薏苡仁等淡渗利湿,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宣通肺气,兼猫爪草、雷公藤、蜂房、防己等通利关节止痛。二诊时湿邪已衰,故以固护阴津为期,去桑白皮、地骨皮、茯苓皮、车前子等利湿之品,加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润燥。病案2属于先患SS后患RA,辨证以燥为主,燥重于湿,属“燥为湿郁者”,故治当“辛润之中参苦辛淡以化湿”。首诊重用葛根、天花粉生津止渴,麦冬、白芍、熟地黄、枸杞子、五味子等滋肺肾之阴,又因患者兼有脾阳虚表现,故予干姜、党参、黄芪、砂仁等温补中焦,菟丝子、补骨脂温肾阳以暖脾阳,兼少量活血化瘀之品。二诊时因患者阴亏症状改善,故于补阴润燥之中适当化湿,遂去天花粉、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加薏苡仁、川牛膝、穿山龙等使攻补兼施,燥湿同调。故虽同病异治,然殊途同归。

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

265-270.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1):766-768.

[3]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8.

[4]李满意,娄玉钤.脾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

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2):60-67.

[5]刘健,万磊,刘磊,等.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降低与“脾气亏虚”的关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34-37.

[6]黄和贤,曹文富.“肾主水”与肾病性水代谢紊乱及肾水通道蛋白2关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870-872.

[7]沈丕安.风湿病中医论治概说[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4-7.

[8]陈光星,陈纪藩,林昌松,等.《金匮要略》理论指导下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的实践与发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6):727-729.

[9]汪悦.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之我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5-7.

[10]石寿棠.医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1-125.

收稿日期:2015-11-21;修回日期:2015-12-23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下一篇:换热器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