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观后感精选作文

2024-12-10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精选作文(精选9篇)

1.上帝也疯狂观后感精选作文 篇一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里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与现代社会完全脱节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族人对现代社会的一切一无所知,过着完全自给自足,单纯快乐的生活。他们与其他人类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所有权的意识,共享所有资源,没有纷争和矛盾。他们的文明落后,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观,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后代,甚至把穿着文明的现代人当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与其他族人长期没有联系,电影的主要讲述了基索的家庭。一个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瓶改变了原本平静和爱的基索家庭。他们都特别喜爱这个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让他们第一次觉得有东西是不能分享的,引发了争吵抢夺等不愉快的事情。这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以基索家庭为代表的布希族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很少,完全不了解科学的世界,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他们不了解的客观现象,面对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只能认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来解释。

基索家人都认为给他们带来不和的可口可乐瓶是上帝犯糊涂才扔下来的不祥之物,他们认为上帝应该爱护他们,而且一直也爱护着他们,给他们雨水和食物。事实上他们除了上帝,也确实没有办法解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唯物用科学不断否定唯心认识的过程。一般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释,随着科学的发展,再由唯物用科学还事物以本来面目。而像布希族人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他们不需要解释太多陌生未知的东西,所以他们的进步十分缓慢。而如果有一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现代社会,认识的过程必然也会使他们接受科学的世界而摒弃他们原有的落后思想。

影片中同时以现代人的生活与布希族做对比,反映人类在文明和社会条件快速发展的现代环境中,却是麻木,拜金,受欲望驱使在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蔑视自然规律。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认识和创造才获得了如今文明的社会,但却还需要不断的认识和调整世界观,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确的发展。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对社会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2.上帝也疯狂电影观后感 篇二

在这部电影中我十分佩服凯。凯射杀了一只羊,而被告上法庭时,他的表情居然是微笑的,还想与法庭上的人交流。我原本以为他胆子很大,很冷静。但是看到下面凯用涂了镇定剂的针射波哈等人时依旧是笑着的,我明白了,这并不是冷静,而是单纯,他是无条件地相信别人。还有就是凯拿到钱,却扔了的那一幕让我十分惊讶,他居然把钱扔了。如果是我,我绝不会扔掉,因为凯为安德鲁史帝做了那么多,这本就是他应得的。凯那时应该是觉得他要这个并没有作用才扔了的。

这部电影中我很同情一个人,那就是反派大BOSS波哈。有一幕是波哈看见自己的队员在那里玩扑克牌而训队员。我一看见波哈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就想笑。因为他太惨了,碰上两个绝世坑队友的人。更何况,当波哈睡着了之后,那两个队友还跑到石头后面躲起来玩扑克。当凯用镇定剂使波哈和六个队友睡着时,他们产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玩牌。妥妥坑队友啊!我非常想对波哈说:“你被抓是肯定的,因为你队里有那两个活宝,他们使你的职业生涯一去不复返,真是‘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3.上帝也疯狂观后感1000字 篇三

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邪恶”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

《上帝也疯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条人物线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学家史帝和教师凯特以及恐怖fen子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学家史蒂芬和律师泰勒以及奇哥的两个孩子。三条线索各自张弛有度地发展着又有条不紊地穿插着。

《上帝也疯狂》系列成功而难得地兼具了多种风格:既有严肃深入的思索又有轻松质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艺术手法的虚构与夸张又有基于人文视角的写实与细腻,既幽默逗乐又感人泪下,真真是回味无穷。

一方面,观众会为剧情乐不可支:政府军逼问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劳娱结合的混战、破吉普车引发的种.种麻烦……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动物习性、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花费心思设计的误会与笑料,汇聚在一起就制造出了精彩纷呈、喧闹而富有层次感的喜剧效果。当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头,有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很老套了,却被演员演绎得浑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疯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现代社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多种社会形态纵横交织在一起,多种文明集中地冲突着又温和地共生着。来自各个地域、阶级与国度的人们彼此好奇地观望着、谨慎地试探着、滑稽地碰撞着、真诚地感动着,所有矛盾都被处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极富趣味与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战国士兵、两个冤家对头手牵手才能摆脱困境。

在《上帝也疯狂》里,随处可见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文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还附带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节省人力、改进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紧张?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来迁就我们却又必须每时每刻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具体化在了一只可乐瓶上。无疑,可乐瓶再适当不过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触现代社会的媒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最能够代表美国对他国的文化侵袭。与其说它是上帝赐予的,不如说它是上帝授权人类制造的。

童话作家Edith Nesbit(伊迪斯·涅丝比)在其作品《The Magic City》(魔术城市)里描绘过这样一幅景象:“里头有一条因为一时疏忽而订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开口要求使用机器,就会得到那部机器,但是必须一直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听起来很熟悉吧?这一具有寓言性质的律法在电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戏)里同样得以体现。上帝订立的规则也是如此:人类制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丧失节制、产生依赖与环境恶化。人造物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贪欲。上帝不会收回一切,人类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

于是,像布希族人争夺可乐瓶那样,一切都从不必要变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说“(奇哥)很难描述外界的人,最后只好说他们会变魔术、让东西或跑或飞,但他们不够聪明——因为缺了那些东西之后,他们便无法生存。”基执着地要扔掉那只可乐瓶,莫若说是人类坚持要抛弃某些自身的罪恶,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点吗?退守到原始社会就能解决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吗?

影片流露出对人类社会初始状态的赞美。卡拉哈里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布希族是原始的乌托邦,没有私有财产、生活无忧无虑,导演Jamie Uys(杰米·尤易斯)毫不掩饰对这一理想国度的向往之情。正因为如此,基打了猎物要与人分享却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财产,在狱中呈现出的呆滞与深受伤害的表情令观众印象深刻。

4.上帝也疯狂影评(范文) 篇四

当我看到片名为《上帝也疯狂》时,心里顿时产生些许猜疑:上帝也疯狂?他是怎样一个疯狂?是喜剧片吗?„„?它和传播学能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猜疑在我看完影片后边不觉为奇了。原来上帝真的疯狂了,而且和人类间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明白了这部影片为何能成为一部经典的喜剧片。

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借助通过符号才能互相沟通信息,从而符号的基本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表达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和思考功能,只有达到这三种符号的功能,人类间把符号作为沟通的障碍就会减少了。而在影片中,这些功能表现的并不突出,只是从间接方面来表达各自的功能。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在传递着共通的信息。尽管在某个方面存在着隔阂,可是他们之间的动作、表情、状态都可以作为符号起到互通的作用。在片中,主人公基代表了原始社会的人物的特点,对于现代文明的事物感到及至陌生,当他来到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似乎没有受到想象中的冲击,而是表现出一种无知与好奇。在非语言符号的体系下,基通过动作、手势、表情、视线等等表现出他的庸俗与好奇。首先,基对事物的认识观不同。当基把人类认为危险的产物“枪”看成是树枝时,现代人却反映出危险的存在而不欢而逃,对此基表现出满脸的疑惑。观众们在此发笑无疑是正常的,而对于对陌生事物的人来说自然会感觉到不解,这就是一种沟通的障碍,是两个世界人的认识观的不同,对此人类在此时的沟通自然会产生制约与影响。其次是行为方式的不同。基把猎捕羊群中的羊作为晚餐,甚至把它与人类分享,然而作为现代文明世界的我们自然会觉得他违法了,可是基却不解他的行为受到了制裁,这种隔阂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观众的我们无疑会为他的无知而感到同情。最后,当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时,他为史蒂在荒野中考察方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基的动作与姿势都与现代人产生了差异性,表现出很多的喜剧成分。然而,影片中最突出的障碍无非是语言符号了,对于基的语音符号与现代人的交流中是不相通的,因此只能借助第三方的转述,不乏会出现些许语言表达与内容的障碍。

人类间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五个要素构成,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的过程,在人类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一方,不仅会使信息不能传达,而且会出现另一种传达效果。在影片中,基与史蒂在与布哈一伙的斗智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史蒂作为传播者向基受传者发出讯息,但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不相通,必须通过史蒂的朋友作转述。他的朋友在其间转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他不仅作为媒介的话语者,而且作为反馈传达讯息的回应者,讯息的精确性也需要通过媒介与反馈给史蒂传播者和基受传者。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基与史蒂及他的朋友表现得很一致,并不存在太大的隔阂,以至最后成功的打败布哈一伙,救出凯特小姐和孩子们,也最终以胜利的结局为此影片落下帷幕,符合观众们的心理。

5.电影《老师也疯狂》观后感 篇五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电影《老师也疯狂》。它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肖子恩的老师的故事。肖子恩被教育局派到一所学校的六年级1班实验班做班主任。他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因为他每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和书本无关,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

有一次实践,因为学生去帮清洁工扫地把身上的衣服弄得很脏,老师就去酒店开了两间钟点房让学生洗澡。因为孩子没有在正常放学的时间及时回家,家长很着急,跑到学校,校长知道这事后,因为这个事情先把肖子恩老师进行了停职,等调查清楚这件事以后再做最终决定。

几天后,学校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是,把肖子恩老师调回教育局。

自从肖老师被调走以后,学生们又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几天后,数学老师让班长上台去在黑板上写一道数学题。可发生了一件万万没有想到的事,班长走了几步,不知道为什么就意外的倒下了。救护车到达学校,马上拉着班长到医院抢救。抢救了几分钟,医生推着床上的班长走出抢救室,说:“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才倒下的,估计没有什么事情,休息几天就可以正常上学了。”

第二天早上,校长给老师们开会,老师们早已坐在座位上,校长一来,只见现在带六1班的那个老师站起来,给校长辞职,那个老师一辞职,校长就不知道再让哪个老师带六1班。有好几个老师说:“让肖子恩老师回来带这个班吧”。校长思考了一会儿,同意了。

考试完几天后,突然广播里说道:“全校同学请注意,全校同学请注意。六1班各科成绩平均分全校第一。”广播里一说完,六1班一下就沸腾了。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和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这部电影也属于一部喜剧,中间的笑点也是不少。比如最早肖老师骑摩托车摔倒的原因:骑着摩托车看路边美女,然后不小心摔倒了。还有后来学校的外教老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6.《疯狂动物城》观后感精选 篇六

朱迪从警之路

影片一开始就是从该片主角“朱迪”从警之路开始展开。朱迪是一只矮小瘦弱的女性兔子,所以大家并不看好她。但朱迪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起初朱迪表现得如看不起她的动物们所想的一样逊色。面对高强度的考核朱迪不得不一败再败。她气馁过,伤心过,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坚持下,朱迪屡败屡战,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朱迪如愿当上了动物城的警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必要像朱迪学习,学习她为了实现梦想永不言弃,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我们有梦想就抛弃别人的嘲笑,抛弃自己内心的自卑,为梦想奋斗一生。我想只要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终将有一天会梦想成真。只要够努力,即使追梦失败也不会有遗憾。

耳郭狐的诈骗

片中的耳郭狐总是与该片的男主角“尼克”勾结在一起做起了坑蒙拐骗的事。这也是影片想通过这个细节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不正之风。

就拿咱们中国来说,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气弥漫甚广。什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管理的失败,更反映国民素质的低下。这对中国长久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利因素。一个不能给予国民安全感的国家怎么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呢。好在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将各种违法商贩查处惩治起来。真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安全的环境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

朱迪的错误判断

朱迪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动物城的警员,但他的上司并没有给她安排什么艰巨的任务。朱迪对此非常不满,这不是她所期待的警察生活,她渴望调查大案件。为此,她又在自己的努力下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如愿被分配调查动物城的一桩大案件。在和朋友尼克一步一步地调查中,案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一切都是由于肉食动物惹出的祸。朱迪以为这就是真相,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得意地宣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可就因为这错误的调查结果对动物城造成强烈的影响。肉食动物都遭到歧视,朋友尼克也离开了朱迪。

朱迪的这一遭遇我们也是会经常碰到的。我们会经常因一时的自以为是而迷失自我。“满招损,谦受益。”学习或生活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成功的经历。这时的我们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只身沉浸在喜悦之中,却没有发现我们的不足之处。不管在多大的成功之中,我们也要抑制内心的狂喜,冷静地分析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树懒“闪电”

在一段失落之后,朱迪偶然发现了动物城的那桩案件的线索了。原来,有一种紫颜色的毒花会使动物性情变得暴躁。恍然大悟之间,这次朱迪变得沉着冷静,与朋友尼克和好,两人再度联手调查案件。在调查案件中出现一段黑幽默,朱迪与尼克去相关部门调查,遇到名叫“闪电”的树懒职员。解雇办理手续就浪费了一天的时间。影片结尾树懒开车超速一段与之前的办公速度形成对比,有力的讽刺了城市办公人员的丑态。

树懒员工的镜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不得不令我们为之沉思。曾几何时,城管殴打商贩的消息不绝于耳;曾几何时,政府办公人员对百姓的请求不闻不问;曾几何时,权力机构人员吃喝嫖赌,花费国家财力……这么多的问题积压在一起社会还怎么向前进步,人类还怎么生活下去。希望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希望人类的未来不要被这些丑态行为充斥。

羊副市长的真面目片中羊副市长一直都是以一种和蔼可亲的姿态面对大家的。谁知动物城的那桩案件的主谋就是羊副市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经过一番调查,朱迪终于查出事情的真相。原来,羊副市长指使属下将紫毒花提取成实际装在枪上,然后作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正邪不两立

“正邪不两立”这大概视觉大部分电影都想表达的主旨吧。该影片也是如此,随着羊副市长被捉拿归案,动物城的秩序恢复正常,一切变得和谐起来。这也表明了邪恶永远无法战胜正义。

观后感之《疯狂动物城》

这是一部励志片,讲述小人物也能实现伟大梦想,最终成为英雄的故事。

小兔子朱迪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警察。她受尽嘲笑,痴心不改,报考警察学校。学习过程中因为体能不达标被老师劝退,但她没有放弃,加紧训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警校毕业。

她以为到此就实现了警察梦了。她来到动物城,据说这里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和平共处。警察局的同事都是高大的食肉动物,牛警长分给她的职责是交通警察,负责开罚单。当时动物城遭遇14起食肉动物失踪案,但牛警长不让她管。

开罚单的过程中她遇到了狐狸尼克,被他扮演的爸爸所骗,自掏腰包给他儿子买一个冰棍。却意外发现尼克把冰棍融化后制成小冰棍出售获利。

朱迪在开罚单时遇到猪先生的店铺被抢劫,她费力抓住劫匪,却受到牛警长指责。争论中,一个失踪动物的家属来请求牛警长帮忙寻找丈夫,朱迪自告奋勇提出帮忙找。愤怒的牛警长给出48小时找的时间,否则朱迪离开警局。朱迪答应了,威胁狐狸尼克帮忙,一路找到了北极熊的营地,由于朱迪在抓劫匪时救了“大先生”女儿,“大先生”告诉她失踪的动物坐了他司机猎豹的车。她们找到猎豹,猎豹告诉她们那个动物在车上突然发疯,正说着,猎豹也发疯了并攻击她们。逃命过程中朱迪救了狐狸,报警后,赶到的牛警长却发现猎豹失踪了,他威胁朱迪交出警徽,尼克出面解了围。她们想到通过摄像头来查看失踪的猎豹去了哪里,最终在废弃的医院找到了所有失踪动物,并发现市长狮子有染。动物找到后朱迪成了英雄,并发表了食肉动物的本性所致的言论,导致尼克的不满离她而去,也引发动物城实操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极度对立,各种骚乱纷起。

牛局长和羊副市长要给朱迪颁发奖章,朱迪谢绝了,回到自己家乡卖胡萝卜。意外发现导致动物们发疯的是一种午夜嚎叫的花,最终发现了这一切都是羊副市长的阴谋。羊副市长妄想通过这些事件引起食肉族和食草族的对立,从而夺得动物城的领导权。朱迪和尼克揭穿了她的阴谋,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个故事的道理,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必一定要沿着命运给定的路走下去,只要不放弃梦想,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实现。就像结尾主题曲唱的,去尝试!

里面有两个对比,梦想成为警察的小兔子朱迪,即使受到所有人的嘲笑也没有放弃,最终实现了梦想。梦想成为动物保护者的小狐狸尼克,在受到伙伴们欺负后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按照别人的想象成为一名狡猾的骗子。

另外的对比,慢节奏的树獭,最后发现是急速飙车的高手。老实懦弱老好人形象的羊副市长,却是阴险的权谋家,甚至不惜借狐狸尼克杀死朱迪。对此的感悟是,不能过于压抑自己内心的攻击性,否则他们会积聚起来,毁掉人们的理智,甚至最终改变人的本性,使人做出丧心病狂的事。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疯狂动物城》中的“美好”

周末看了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其中那只可爱的小兔子的口头禅是“我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很美好而让人感动的话语。而“美好”在哪里寻找呢?来源于睿智的思想和纯真的心灵。我想,抛开《疯狂动物城》中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其中的内涵与底蕴恰恰在于此。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越多。可怕的不是抢劫,不是杀戮,不是死刑。抢劫是什么呢?就是把财物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这种事情过去有,将来也总会有,没什么可怕的。那么死刑和杀戮是什么呢?就是把人从生转变为死。这种转变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同样没什么可怕。可怕的不是抢劫和杀戮,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憎恨的情感,可怕的是仇恨的心理。

渔夫或捕鸟人对鱼或鸟发怒,是因为他没有捕到它,而我们对人发怒,是因为他做的是他需要的事,而不是我想让他做的事。这种愚蠢不是与对鱼或鸟发怒如出一辙吗?

一个人衣不蔽体,饥寒交迫,是值得可怜的,但如果一个人成为骗子、强盗和杀人犯,那他更加倍地值得可怜。前者只是肉体上受到折磨,而后者受到折磨的,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灵魂。

握有权力的人总是想用暴力迫使人们过美善的生活。但却首先用这种暴力本身给人们做了一个坏生活的榜样。正如陷在泥沼中的人,不是想法从泥沼中挣扎出来,而是教给别人怎样才不会弄脏。

有些人一边说,所有人都应该和睦相处,互不伤害,而自己却不是用和睦的方式,而是强迫别人按照他的意志去生活,这种行为就如同说:要按照我所说的去做,而不要按照我所做的去做。

每个人自己都知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并使它成为理想中的样子是何等的困难。然而一旦说到别人的生活,我们就觉得,只要下个命令或吓唬一下,人们就会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如果一个人做了你认为不好的事情你对他发怒,那你要设法弄清楚,他为什么会做那种你认为不好的事。而一旦明白了原委,你就不会对他发怒,这就像你不能因为石头只往下落而不往上飞而发怒一样。

深水大河不会因投入一块石头便怒涛汹涌,人也是如此。

只有既不认为自己优于他人,也不认为他人优于自己的时候,人们才会相处得轻松愉快。

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习惯是:对一些人说“你”,对另一些人说“您”,对一些人伸手,对另一些人不伸手,对一些人请到客厅里,对另一些人只在门廊接待,这表明,人们距离承认人与人的平等还有多么远啊。

我们往往对生活不满,是因为我们不是在应有的地方寻找幸福。

无法让高个子和矮个子、强壮的和弱小的、敏捷的和迟钝的、热情的和冷静的都做到一模一样,但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对小的和大的、强的和弱的、聪明的和愚笨的都同样去尊重。

一个人永远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夸奖。如果他是好人,则坏人会把他看成坏人,不是嘲笑他,就是指责他。如果他是个坏人,则好人就不会赞扬他。一个人要想得到所有人的夸奖,

他就必须在好人面前装成好人,在坏人面前装成坏人。但当这两类人都识破他的伪装时,则这两类人都会瞧不起他。好的方法只有一个:做一个好人,不去关心别人的看法,不去

在世人的心目中,而在自己的心灵中为自己的生活寻求奖赏。

7.补习也疯狂作文 篇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暑假来了,我们小孩是悲喜交加,喜不言而喻,当然是可以轻松下了,可是,为什么会悲呢?

原来,许多家长为了让小孩成才,给小孩报N个辅导班,把我们小孩“珍贵”的暑假时光占得满满的,一点也不留。

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妈妈给我报了2门有点多,可一问,身边学三四门以上的小孩比比皆是,有时,我起早了,七八点钟就让爸爸带我去吃早餐,路上许多小孩拎着包,匆匆忙忙地去上补习班,中午两三点钟,我们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不少拎着包的`小孩,真是络绎不绝!甚至于前几天在网上有一条新闻:有一位妈妈花12万给孩子报了57门课。天哪!这些家长在想什么?他们疯了吗?他们听我们小孩的心声了吗?难道我们的童年要如此悲惨吗?难道这样就让小孩热爱学习了吗?

我觉得这样不能让小孩热爱学习,反而让小孩厌恶学习,想让小孩爱学习要先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这样硬逼着小孩学是不可取的,只会事倍功半!家长如果从小孩学习兴趣入手,小孩学习成绩也会与日俱增,而且小孩和家长的关系也缓和了,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对的,可是,如果把握不住度,不但难以完成愿望,而且让孩子碌碌无为。

8.老师也疯狂作文 篇八

你看他,上课时紧绷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或许在他看来,课堂上就应该是安安静静的,来不得半点“风吹草动”。

可林老师也有“疯狂”的时候。

那几天,快临近期末考试了,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大家寡言少语,连下课都很少能听到欢笑声了。数学课上,林老师看到我们一本正经地板着面孔,就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都身体不适吗?”他有意地调侃着。

“快考试了,当然要认真对待,严肃一些喽。”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同学们说得也很有道理。那我给你们唱首歌,放松一下,好不好?”林老师有些难为情地说。

“好,好,欢迎,欢迎!”同学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大家都想听听一向严肃的林老师唱起歌来会是什么样子,呵呵,不会让人笑破肚皮吧!林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唱歌了,“啊……啊……牡丹……”

只见林老师的脸张得通红,唱到激动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挥起手来。当时,我们全班都傻眼了,林老师的表演竟是如此让人“震撼”。突然有人说:“林老师,你跑调了,这歌我听过!”

好家伙,这不是给林老师当头一棒吗?再瞧瞧林老师,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了。有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也跟着林老师开始了这疯狂的表演,“啊……啊……牡丹……”大家一反以往的严肃,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唱罢,林老师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

9.上帝也疯狂观后感精选作文 篇九

——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什么是“乌托邦”?一个“乌”字,不由使人首先要想到“空想”。我们纵抱着种种希冀看这词,却到底还是要承认,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而言,“乌托邦”在实践上仍止于虚幻。那么,我们基于这样的现实,来看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土著。在无数人为影片中土著的社会冠以“伊甸”美名时,我却要质疑,布须曼人,我们要对他们致以多大敬意?!

故事情节由一只玻璃瓶展开。玻璃瓶作为一件土著人眼里前所未有的“好东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私欲,随即被视为恶之存在,不得不由主角送到“世界尽头”。我很难忽视这一点,即布须曼人并非没有私欲,而是缺乏激发私欲的媒介,当占有欲突降时,他们无能为力,只有逃避引发占有欲的珍稀品——布须曼人的“乌托邦”,建立在物质落后的强制条件下。不是布须曼人高尚纯朴才能忍受生活贫瘠,而是只有生活贫瘠,布须曼人才能高尚。

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会对布须曼人这种状况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智慧相对原始、简单的部落形态。如若将之放入现代社会,我们大可以想到上世纪我们曾流行一时的越穷越好的说法——而这在今天几乎公认是荒唐的,无法与人类发展阶段匹配。私有制出现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转折,不存在私有制的土著世界,与“乌托邦”空想理论是不同的,前者是滞后,后者是超前。我以为,拒绝物质,意识的发展所维持的无私社会,实质上不咎是一种无力的逃避,所以,布须曼永远只会是极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个例。与布须曼故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社会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短篇小说《强者的力量》中的描写,当物质环境满足一定条件时,私有产生且不平等伴随私有出现,而原有的形态受到外来冲击后,更是逐步建立了部落中的集权——当然,伦敦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着意描写了这其中私有制与私欲的丑陋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一过程在普遍外在环境下,恐怕不可避免。

我绝无意客观或主观地推崇私有制,只是认为,实在不能将布须曼土著与“乌托邦”画个等号。回到开头,我们应当直视,从柏拉图到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设想目前还无法实现,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这种希望渺远的追求,却是人类智慧的特有产物,也是我固所敬仰的。与目前人类认识的社会最高境界“乌托邦”相类似的,让我想到人类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后者更空无,历史却也更长久,从未止步。现在,我私将对社会理论“乌托邦”的追求,纳入对真理追求的范畴内,妄谈一点感受。

“乌托邦”的设想中,消除了私有制。我认为这绝不是对原始的回归的呼吁,而是人类在回视自身发展后,通过对私有制和社会制度“自省”而提出的设想。而反思、认识自己,从来都是各大宗教、学派所大力提倡的,是真理追求的首要一步。也就是说,且不论“乌托邦”思想的科学性、可能性,我们也应当对其中精神抱以敬意。因为众多学者即使知其是空想,我之一辈绝无实现可能,却仍要投身——如同“即使尼古拉没有永生,真理却不曾死亡。”在这等意识下,旁观者若纠结于“乌托邦”的可能性,似乎反而小气了。

正因如此,我以为布须曼人遇上“乌托邦”理论,是无法比较的。即使都不存在私有,却很不相同——前者是极特殊的物质贫乏封闭环境下,静止滞后状态的和谐公有,不能经受发展;而后者则是在普遍资源环境下,人类主动追求发展的理想理论产物,二者产生的条件并不是平等的。所以,即使我们面对布须曼土著超乎寻常的简单快乐善良,也不必妄自菲薄,他们有人类朴素宇宙观,敬重自然生命,我们亦有如佛教哲学包罗万象,普济众生;而且,当观影者对布须曼人的质朴美得表示敬慕时,也正说明,这些品质没有从我们的意识中消失,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悲哀。存在即合理,不同条件所决定的不同文明,相遇之时实在没有任何一方应当自卑。

上一篇:仿写《太阳的话》下一篇:母校校庆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