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2024-12-01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共6篇)

1.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篇一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市政府

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

技术建议方案

北京***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目录....................................................................................................................2 1 2 系统概述......................................................................................................4 系统描述......................................................................................................5 2.1 2.2 3 信息综合展现....................................................................................5 应急指挥决策....................................................................................6

系统架构......................................................................................................9 3.1 3.2 系统框架............................................................................................9 系统组网..........................................................................................10 系统组成....................................................................................................11 4.1 数据管理子系统..............................................................................11 4.1.1 数据采集...................................................................................11 4.1.2 数据查询...................................................................................11 4.2 信息发布子系统..............................................................................12 4.2.1 信息管理...................................................................................12 4.2.2 信息综合展现...........................................................................12 4.3 指挥调度子系统..............................................................................12 4.3.1 事中指挥...................................................................................12 4.3.2 应急处置分析...........................................................................12 4.3.3 事件专题信息展示...................................................................12 4.3.4 任务管理...................................................................................13

第 2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4.3.5 事件信息管理...........................................................................13 4.4 辅助决策子系统..............................................................................13 4.4.1 信息展示...................................................................................13 4.4.2 图形标绘...................................................................................13 4.4.3 路径分析...................................................................................13 4.4.4 周边情况分析...........................................................................14 4.5 值班管理子系统..............................................................................14 4.5.1 值班人员信息...........................................................................14 4.5.2 值班排班...................................................................................14 4.5.3 值班日志...................................................................................14 4.5.4 值班报告...................................................................................14 4.6 总结评估子系统..............................................................................15 4.6.1 过程再现...................................................................................15 4.6.2 事件评估...................................................................................15

第 3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概述

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改变,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热线电话不仅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米袋子、菜篮子、市政建设、反腐倡廉等问题,而且通过政府热线电话,有效监督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促使政府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有利于廉政建设,使各级干部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架起公仆走向市民的桥梁。

为了方便与市民的联系与沟通,使政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解决市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地政府大都开通了政府便民服务电话“12345”,市民可以通过市长热线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或进行投诉、举报等事项。利用四通八达的电话网,建立了政府与群众之间全天候的联系渠道,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困难、接受群众监督,当好人民的公仆。

呼叫中心系统集业务咨询、投诉建议、网站合作、数据传真、即时交流于一体,是一个以电话、Internet接入为主的信息咨询系统平台,可以将电话通信、互联网、数据、声音、图像等综合为一体,帮助快速处理业务和分析用户数据,提高服务效率。

呼叫中心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如何直观展现当前状态,当发生重大事件上报领导进行相应的辅助决策处置流程,如何对各业务部门资源快速应急指挥调度是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便民服务中心信息综合展现和应急指挥决策应用。通过与12345服务中心平台对接,可实时展现当前热点事件、处置情况报表以及总结统计报表。值守信息平台通过与环保、交通、公安、气象、城管等单位通信系统对接,处置突发事件时,可调用各单位的语音、视频资源,协调进行事件处置。通过GIS地图实时在平时实时展现当前城市运行状态,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在地图上可实时音视频联动资源调度。

第 4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描述

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由信息综合展现系统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组成。

2.1 信息综合展现

图 2-1 信息综合展现示意图

通过建设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值守信息平台),实现对呼叫中心运行状态、城市实时运行状态、事件统计报表等信息数据的综合展现。

(1)呼叫中心运行状态

值守信息平台通过对接12345服务中心平台事件处置数据,通过控制台可将当前事件以滚动的方式实时显示在中心大屏,同时对当日事件可按照事件类型、处置结果等以报表形式实时显示。

通过与12345服务中心坐席系统数据对接,在指挥中心可实时显示当前坐席

第 5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空闲、遇忙等状态状信息,实时掌握服务中心处置情况。

(2)城市实时运行状态

值守信息平台通过与环保、交通、公安、气象、城管等单位的信息系统对接,通过获取关键数据,通过控制台可在指挥中心大屏以GIS地图方式直观展现当前城市运行状态,同时可对当日热点或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

(3)事件统计报表

值守信息平台对各类事件统计分析,可按照日、周、月、季度、年等方式展现各类事件统计报表,报表类型有表格、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

2.2 应急指挥决策

值守信息平台可对12345服务中心接报的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功能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主要面向事件处置人员和相关领导,完成事件信息与预案、应急保障资源的关联,全面展现事件的处置进展及处置建议,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具体功能点包括:告警提示、事件标注、预案关联、预案展现、视频监控浏览、应急资源浏览、地图放大缩小、位置查询、多组呼叫、语音会议、短信通知、发言控制、录音功能等。

图 2-2 突发事件状态图

第 6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1)指挥调度

图 2-3 应急指挥决策示意图

值守信息平台通过与环保、交通、公安、气象、城管等单位通信系统对接,处置突发事件时,可调用各单位的语音、视频资源,协调进行事件处置。

通过集群、手机、有线电话、信息终端等手段及时接收现场的音频、视频与图像,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给与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命令与指导。

现场接收应急值守处的命令,指挥和部署现场各种救援力量,动态监控现场情况,实现语音、图像、图片等信息的连通和协同调度指挥。

(2)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是应急管理系统中帮助领导和专家进行决策的辅助工具。它是建立在各种数据库、方法规则库、数学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等手段,按照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展示,或按专家模型计算模拟结果,以便使决策者能够据此更为客观地科学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主要包括决策会

第 7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议、报表分析、专家模型、方案支持、数据集成、数据挖掘等功能。

辅助决策按照处置步骤分为:

1)调用预案库;2)现场情况处置分析;3)根据处置方案预判,事件处置;4)无法决策事件,上报领导处置;5)处置事件总结分析。

第 8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架构

3.1 系统框架

值守信息平台总体上可分为基础支撑、数据层、平台层、业务应用层、信息展现等五个层次,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贯穿系统的各个层次,系统总体结构要求如下图所示:

图 3-1 系统框架图

第 9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3.2 系统组网

图 3-2 系统组网图

值守信息平台由12345服务中心和5大部门的数据和资源接入,实现各类信息在指挥中心进行信息综合展现,同时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资源统一调度及辅助决策应用。

第 10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组成

图 4-1 系统组成示意图

4.1 数据管理子系统 4.1.1 数据采集

对接12345服务中心平台实时事件、事件处置、座席状态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为信息发布提供基础数据。

环保、公安、交通、气象、城管等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对接,通过采集城市运行的关键数据,比如交通道路实时情况、实时天气情况等数据信息,可在信息平台展现和信息推送。

4.1.2 数据查询

系统数据按事件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可按特定条件进行分类查询,为值守信息平台数据管理和转发提供基本信息条件。

第 11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4.2 信息发布子系统 4.2.1 信息管理

对系统信息和时间处置信息分类管理和查询,值守信息平台值班人员可对事件进行分类查询。

4.2.2 信息综合展现

控制台可将当前事件以滚动的方式实时显示在中心大屏,同时对当日事件可按照事件类型、处置结果等以报表形式实时显示。当前坐席空闲、遇忙等状态状信息实时展现在指挥中心大屏。

4.3 指挥调度子系统 4.3.1 事中指挥

应急值守处能通过无线集群、手机、有线电话、信息终端等手段及时接收现场的音频、视频与图像,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给与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命令与指导。

现场接收应急值守处的命令,指挥和部署现场各种救援力量,动态监控现场情况,实现语音、图像、图片等信息的连通和协同调度指挥。

4.3.2 应急处置分析

依据接报的突发事件类型,通过查询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方案和相关的信息,形成对应的突发事件专业应急处置方案。

4.3.3 事件专题信息展示

突发事件上报后,由事件信息触发形成事件的专题信息展示。对事件发生地,事件发生的装置、设备、场所信息进行标绘,形成专题信息的综合展示。

第 12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4.3.4 任务管理

对事件管理中应急处置所创建的任务进行管理,包含任务的查询、查看进展情况等功能。

4.3.5 事件信息管理

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接报、处置指令、录音资料、图像、图片资料以及该事件合并接报信息的查看和事件详细信息的查看。

4.4 辅助决策子系统

实现应急基础数据、专业业务系统实时动态数据的管理,为应急处置提供辅助决策。

基于基础数据、专业的实时动态数据、突发事件信息,生成处置方案,并可自动启动、发布处置决策。其中基础数据包括:数字化预案、应急案例、处置建议、法律法规、应急知识、图形标绘、路径分析、周边情况分析、车辆定位、视频监控等。

4.4.1 信息展示

在信息发布台上,实时展示事件相关的静态信息(事件的名称、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空间位置等)以及实时动态信息(变化状况、处置过程等)。

在GIS地图上,实时展示各类专业的实时动态数据、救援物资及现场相关情况。

4.4.2 图形标绘

标绘功能包括标绘工具、协同标绘、符号库管理等。

4.4.3 路径分析

利用路网数据确定进行疏散与救援的最佳路径,为救险车、救援队伍快速到达事发地提供支持,从而较好实现人员撤离、救援人员行进、物资调度等应急响

第 13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应的最优路线选择,辅助应急指挥人员进行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决策。

(1)最短路径分析

根据指定起点与终点,系统自动判断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并高亮显示。(2)最佳路径分析

根据指定起点与终点,系统自动判断两点间的最优路径,并高亮显示。

4.4.4 周边情况分析

实现对突发事件区域的缓冲区、危险源、影响范围、重点防护区域、转移人员等进行特定分析。

4.5 值班管理子系统

对值班人员信息、值班排班、值班日志、值班报告等信息进行管理。

4.5.1 值班人员信息

对应急工作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通讯信息进行录入、展示,以及对通讯录分组进行维护。包括通讯录分组管理、维护、导出等。

4.5.2 值班排班

实现值班信息管理,并按管理层级实现值班排班的查看,导出和打印值班安排表。运用短信平台,实现相关信息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定向发送和群体发送。

4.5.3 值班日志

在值班过程中,值班人员的重要操作如信息接报、指令传达系统均自动记录,值班人员仅需对关键信息进行简单备注,系统可自动生成值班日志。

4.5.4 值班报告

依据值班人员的值班日志,系统可进行查询汇总,对关键信息进行抽取,输出值班报告。

第 14 页/共 15页

*****市政府12345服务中心值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4.6 总结评估子系统

实现对应急处置过程和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估功能,形成事件评估报告。提供过程再现、事件评估、应急评估、能力评估、评价指标管理等功能。

4.6.1 过程再现

对过程处置方案信息进行灾后汇总展示,以及对过程记录进行增加、编辑、视频播放,数据导出等。

4.6.2 事件评估

对事件评估报告进行管理,包括事件评估报告的查询、编辑、删除与导出数据功能。另外,系统还提供对相同事件类型的评估报告进行过程对比,所有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

第 15 页/共 15页

2.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篇二

作为“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云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综合信息系统(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RTS)对再制造企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实用意义:第一,完善和归整了技术资料库,实现再制造技术资源的高度共享;第二,建立失效分析和修复案例库, 为后续的再制造提供技术指导;第三,利用计算机模拟业内专家的失效分析和修复推理思维并建立推理机制。RTS对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可以全面实现对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提供辅助决策支持[1~4]。

1 RTS系统分析

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必须包含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三个主要部分。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实现的必要前提[5]。采取实地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RTS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目标用户的需要,最终归纳出用户对系统的七大需求:功能需求、逻辑需求、运行需求、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易用性需求和界面需求。

1.1 RTS系统的功能需求

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预清洗、拆卸、清洗、旧件评估、失效分析和修复、出厂试验,RTS系统从每个技术环节着手来逐个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RTS系统的UML用例图如图1所示。

1)清洗拆卸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零部件的清洗工艺、拆卸工艺和对应的清洗拆卸示意图等信息。

2)旧件评估模块。从技术性评估、经济性评估两个方面评价零部件的可再制造性。

3)失效分析和修复模块。采用RBR和CBR两种推理方法,RBR方法包括失效分析推理和失效分析库管理,CBR方法包括案例推理和案例库管理。

(1)失效分析。失效分析采用五级层次故障树分析法,即依次选择零部件类别、零部件名称、失效/故障部位、失效/故障现象、典型特征,由此得出对应的失效原因和修复措施,并附上失效/故障示意图。

(2)案例推理。案例推理的方法同失效分析方法。

(3)失效分析和修复库管理和案例库管理可用来对以上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即同一种结果的不同呈现方式。

(4)检索。失效分析库和案例库检索均包含单项检索和组合检索,单项检索即为单个字段的检索,组合检索即为多个字段的检索。失效分析单项检索是零部件类别、零部件名称、失效/故障现象、修复措施四个字段的“或”关系检索;失效分析组合检索是零部件类别、零部件名称、失效/故障现象三个字段的“与”关系检索;案例库单项检索是零部件类别、零部件名称、 失效/故障现象、修复措施、案例ID、案例描述、案例起止时间七个字段“或”关系检索;案例库组合检索是零部件类别、零部件名称、失效/故障现象三个字段 “与”关系检索。

4)试验模块。该模块是再制造技术环节的最后一步,是对再制造零件的质量控制,决定着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其主要包括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测标准和检测设备。

5)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是对用户以及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设置管理员、普通用户的操作权限。

6 )数据导出模块。数据可导出到各类办公软件中,并自动生成A4格式打印报表。

1.2 RTS系统的逻辑需求

为实现以上需求功能,需要一个数据库来做数据支撑。用户管理模块需要包含用户表、角色表;清洗拆卸模块需要包含清洗拆卸表;旧件评估模块需要包含评估主表、评估从表、评估从表2、评价等级表;失效分析和修复模块需要包含失效分析目录名称表、失效分析和修复表、案例库目录名称表、案例库表、修复成效表; 出厂试验模块包含出厂试验主表、出厂试验从表。系统顶层和中层复合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2 RTS系统设计

2.1 RT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在以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主要包括:清洗拆卸模块、旧件评估模块、失效分析和修复模块、试验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导出模块。各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

2.2 RTS系统业务逻辑设计

某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组织架构包括技术支持部、质量部、市场部3个部门和1个再制造工厂。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现行业务流程,制定了图4所示的业务流程图。采用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BPMN方法来描述系统的业务逻辑[6]。

2.3 RTS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2.3.1 RTS系统的概念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大过程,采用E-R图来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图5即为案例库模块的E-R图[7]。

2.3.2 RTS系统的逻辑设计

根据图2,数据库共需清洗拆卸表等13个数据表; 由概念设计可知,数据库共需零部件名称等96个字段。如表1所述即为出厂试验的数据表模型。

2.3.3 RTS系统的物理设计

系统选择最新的SQL Server 2012作为数据库, 并将其安装在Windows Server 2012的服务器上,配备3.2GHz四核CPU、8GB内存,数据库采取SQL Server和Windows双重身份验证模式。

3 RTS系统实现

3.1 RTS系统的开发

采用了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中擅长业务应用程序开发的Light Switch作为开发工具,以Visual Basic作为编程语言,遵循表示层、逻辑层、数据层三层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模式,系统的失效分析推理子模块效果如图6[8]所示。

3.2 RTS系统的部署

采用三层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模式进行部署。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目标用户在Windows桌面和Web浏览器中都能运行应用程序,因此RTS系统采取双向部署,即把系统同时部署在桌面客户端(胖客户端)和Web客户端(瘦客户端)上[9]。

4结论

3.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篇三

(草案)

县委、县政府:

2015年7月1日,XX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XX有限公司总经理XX,经与XX公司协商,就正式收购“XX商城”项目全部股权达成意向。

现就依托“XX商城”项目和XX项目,开发建设“XX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项目地址

XX省XX市XX县

(三)项目建设及运营单位

XX项目建设管理中心、XX有限公司

(四)项目代表人

XX

(五)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搭建国内领先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并依托服务平台集成包括园区建设、作物种植、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等模块在内的各项服务体系,其在最大程度上涵盖了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服务平台及各服务体系的搭建完成,能够有效整合并综合利用XX县的农业资源,全面提升XX县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六)项目建设期

-1-项目建设内容繁多,涉及到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中包含了综合服务平台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自身的建设及构成服务平台各体系的建设(如园区建设、种植体系的完善、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打造等等),因此项目建设期相对较长,可分为三期完成:

I期:主要是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XX农资城建设与完善);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II期: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

III期: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示范种植及机械化种植等。

(七)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项目的载体和平台

项目载体和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XX一线两点布局。

(一)XX农资城

在XX县城北将XX新商业城“XX商城”重新定位,命名为——XX农资城。其规划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目前项目首批建设用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首批施工面积47000平方米完成主体验收,已取得预售许可证。

XX农资城划分为三区一中心:农机农资综合经营区、农特产品经营区、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区及全功能综合服务中心。XX农资城将打造成为集农机农资、农特产品、仓储物流、服务为一体的XX现代化农业一站式综合体。

(二)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

在XX县城南XX广场规划建设XX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其属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体验中心,涵盖了XX农产特色文化内涵、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流

-2-程、产品特点及优势,以休闲体验的形式展现给公众。

三、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在XX打造一个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搭载各个功能服务体系,包括园区建设服务体系、作物种植服务体系、产品加工服务体系、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产品储藏服务体系、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等。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各功能服务体系,提供涉农产业全功能服务及涉农金融服务,通过公司+经营主体(包含合作社农场及其他经营组织)+农户,实现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产品产需对接,打造品牌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竞争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互联网+农业产业”行动,实现涉农产业链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全面提升XX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一)园区建设服务体系

园区建设服务体系的目的是打造XX县的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培育和发展以农民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投资建设200~300亩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将农特产品采摘、特色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元素融入示范园中,致力于打造品牌农业及旅游业;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通过自身的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或合作社、个人)兴建农业产业创业园、电商创业园、休闲农业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完备的技术指导、人才推荐、市场渠道、资金配伍等服务。

(二)作物种植服务体系

XX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粮豆作物90万亩,经济作物63万亩。大面积的条田适合机械化耕作。

为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促进XX县农机现代化的发展,现

-3-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并完善作物种植服务体系,引入农民土地代种模式。以联合社(农资合作社+各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形式,对社员所种植的集中连片的大田作物(至少5万亩为一区)进行机械化耕作,开展土地规模化种植及集约化经营,既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又便于轮作倒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大田作物的大批量农产品可由综合服务平台代为加工、储藏、销售。

(三)产品加工服务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突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产品加工可分为初加工及深加工,初加工使农产品发生量的变化,深加工使农产品发生质的变化,深加工能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并完善产品加工服务体系,首先,将“徐福记”营养保健粥的生产加工线引进XX,推动本地农特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其次,为推动本县绿色农业的发展,引进保罗微生物酵素菌肥生产加工流水线,进行有机生物菌肥的生产和销售。最后,引进农产品精包装加工流水线,对XX县特色农产品进行精包装生产,并通过综合服务平台的网上商城进行销售,打造XX的品牌农业和农产品。

(四)产品销售服务体系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

-4-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并实行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搭建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通过XX广场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让消费者对农产品全生产环节及价值进行体验学习,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XX农特产品在全国范围推售。

(五)产品储藏服务体系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对大宗农特产品、新鲜果蔬、禽肉、鱼等进行贮藏、保鲜,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便民直营店”的一条龙产业化运作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提供初级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粮食银行的建设,通过建立粮食银行促使农民改变存储粮食的传统观念,使农民的存粮变成商品或部分商品化,减少存粮损失,提高粮食的使用价值,改变粮食消费习惯。粮食银行产业化后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也能够对粮食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六)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

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与XX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XX服务体系”,共同组建服务团队。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围绕农业产业规划、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产品产需对接、合作社资金

-5-互助、农业项目申报等五项系统模块为内容的农业产业相关的培训、咨询、顾问服务等。

四、项目建设的优势条件

(一)XX区位优势明显

一是交通便利,京四高速、沈通高速,101线、康彰线、304线、303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京沈高铁均经过XX,使其成为上述庞大交通网中的重要一结;二是地理优越,XX地处XX经济圈,XX及其周边城市群对天然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为XX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生态环境优越

XX于2002年通过中科院生态所县域环评,是XX省少有的几个取得全部合格的县之一。这一先决条件,使XX成为XX及其周边城市群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资源优势独特

东部以花生、蛋鸡业为主,西部以蔬菜、杂粮、果品业为主,北部以肉牛业为主。XX土质条件、生态环境尤其适合“黑色农产品”黑豆、黑花生、黑芝麻等杂粮的种植。其中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产量达2.8亿公斤;黑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黑豆2.4万吨,其中40%销往国外。

(四)农业基础较好

近年来,XX县相继承担并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蔬菜保护地建设项目等,有效地改善了XX县的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全县保护地面积达8.9万亩,其中暖棚4万亩,冷棚4.9万亩,蔬菜保护地面积15万亩,暖棚栽培模式为每年两季生产,为现代农业产

-6-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五、需要政府支持协调的事项

根据我公司对该项目的规划,现特恳请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为我司进行项目建设及生产,解决如下事项:

1、需要在政府层面上支持我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建设;

2、我司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并进行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优良项目引入到平台上,为我县农业全面发展助力;

4.市农委综合信息服务实施方案 篇四

w w

w.5 Y K J.Com 1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本市实际,加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决定在本市郊区实施**工程。

一、充分认识实施**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工程,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实施**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和交换,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接触新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层面,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解决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工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工程的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在郊区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覆盖;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宽带网络“村村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二)**工程的主要内容:

1、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的信息传输能力,为实现传输方式多模式、信息来源多渠道、服务手段多样化,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1台触摸屏(农民一点通),3台电脑终端。各区县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3、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 “前台界面统一,后台信息联动”的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该平台体系由市、区县两级架构组成,内容主要涵盖农民生产和生活领域,可提供农科热线咨询、涉农信息查询、农业科技人员和单位查询,灾害信息发布、供求信息发布,村务公开、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文化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内容集成发布,并根据农民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订购等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功能。

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负责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区县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框架标准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负责本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本区域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

4、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涉农信息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区县和乡镇负责收集、传递和整合本地区的涉农信息,对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负责本村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收集和反馈当地涉农信息和农民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类涉农信息和政府服务。

5、强化培训,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在两年内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每村重点培训5人,农村信息员1名、村干部1名、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3名);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济人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突出村级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力争到“十一五”末,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三、推进**工程的原则

推进**工程要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面上聚焦、求得实效的原则。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涉农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实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市级部门要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十一五”期间推进**工程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面上聚焦、求得实效。根据“成线、成网、成片”的要求,优先支持以镇为单位,统一建设行政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中各行政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不搞花架子,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工程面向“三农”,主要提供“涉农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对**工程建设资金划分如下:

市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以市财政为主;按基本标准配置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终端设备(相关软硬件,不包括房屋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由区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根据区县财力不同的状况给予补助。

**工程不得让乡村举债搞建设。各区县要加强投入,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五、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推进**工程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市信息委、市财政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共同建立**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工程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涉农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农委做好“金农工程”落实,主要负责**工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发布等工作;市信息委做好信息产业部试点的组织推进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方案论证、规范标准制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监督**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市文广局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本区县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镇、村**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程序。各区县根据实际,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市**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

3、加强监督管理。各区县对工程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区县联席会议做好**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和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区县实施的指导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县在推进**工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计划,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2、各区县要根据自身推进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

3、各区县要组织力量编制本区县**工程推进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

4、有关**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等,由联席会议审核制定下发。

文章来 源

w w

5.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篇五

本文讨论了一种适用于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方案及其关键技术:首先通过数据和分布式2个中间件实现数据集成,然后使用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规范下的AAF(Advanced 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框架实现水利业务组件的重用和快速开发,其后采用工作流及Agent技术实现组件的组织装配,最后通过JSR168门户技术在控制中间件的调配下完成系统服务的个性化展示。通过平台的使用来看,该系统实现了决策信息和需求的集成与开放,并能够在信息共享和应用整合中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满足了决策的动态发展需要,并促进了中间件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1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充分吸收交叉学科研究精华,标准的、规范的、资源共享的水利信息化服务架构,以转换传统的水利决策支持系统为具有更强实用意义的水利信息化综合决策服务平台[1]。通过研究发现水利综合决策服务平台与一般决策服务平台存在2方面不同:一方面,水利综合决策服务通常以大量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确定/不确定、规划/实施的信息为基础,并且涉及天然、工情和人为等3方面信息,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另一方面,目前水利应用系统普遍存在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系统间缺乏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综合决策服务平台对现有水利应用系统的集成。因而,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水利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件低水平重复利用,开发可供复用的软件资源,实现水利数据集成、业务整合、决策服务成为平台构建的研究重点。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也是一项系统化的服务工程,与其他面向水利决策服务的支持系统[2,3]在功能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它涉及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那么采用何种模式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框架将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综合决策服务平台的构建时,为了降低系统固有的复杂度,保证系统具有易于管理、可重用等特点,应该把决策中非业务的基础与业务功能,以及业务中通用的功能模块与多样化的应用过程分离开来,使其具有规范的、可动态配置的松散结构,并且各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能通过某一固定方式协同工作。进而以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成和规范化领域框架[4]为支撑,运用基于组件和工作流的开发方法,形成基于软件复用的快速业务组件开发平台和应用服务搭建环境,最终结合信息门户和Web Service建立图1所示的面向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体系结构。该平台由“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基于OSGI的AAF应用开发框架”、“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4个层面构成。

2 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

目前,实现异构数据源的集成主要依靠基于数据转换的数据集中的方法来完成。数据集中的优点是提供了复杂的数据转换功能,集成了多种数据源和复杂的规则,并能够容忍数据在时间上的延迟,因而比较适合大量数据的迁移。但数据集中本身是一种物理上的数据迁移,数据库更新操作的实现需要在各个分散的数据库上进行,因而很难保证数据更新的同步。对于水利行业来说,水利数据集成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实时、同步并能实现按需服务的数据平台,并为水利应用系统提供支撑。所以使用基于数据转换的数据集中方法将无法满足系统需求[5],为此开发了一个基于按需应用的虚拟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可视化界面如图2所示,数据集成结果如图3所示。

与数据集中方法不同,数据平台本身是一种紧耦合、同步性的方法,自身不保存数据,只为多种数据源提供1个统一的中间层访问接口,在实际操作方面,数据平台通过1套连接池对底层数据库链接信息进行集成,并对信息进行整体配置;通过中间件技术来处理数据访问请求,使得数据访问请求间接传递到数据的真实存贮位置进行处理,因而避免了数据同步及实时更新问题。

在数据按需应用方面,数据平台还需要对经过数据聚合产生的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并通过服务的形式按不同的业务需求组织数据,保证数据在应用过程中的完备性,为此采用了XML(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和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这一过程。XML的本质是一套用于将文档按一定规则分块并能够按照分块组织文档的语义标签,它也是一种元标记语言,用于定义其他领域文档的具体语义和标记这些领域语言的语法。随着技术发展,XML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上,数据存贮和交换的标准。Web Service是一个应用组件,它逻辑性地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与服务,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协议和规定的一些标准数据格式(Http,XML,Soap)来访问Web Service,通过Web Service内部执行得到所需结果。Web 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

3 基于OSGI的AAF应用开发框架

面向水利决策服务的框架应用重点应是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系统的扩充性,以缩短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6],而目前框架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集成中间件方面,具有重用性不足,缺乏面向应用的规范性标准,内部耦合度高,部署不够独立,数据层与应用层缺乏紧密关联,标签库的单一性导致在客户端表示和交互性上不足等缺点。

为此在研究OSGI规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OSGI,利用J2EE平台快速开发,基于Internet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应用框架AAF[7]。在AAF中,首先把容器实现和配置策略抽象并规范化成同一种表示和配置方式,由AAF框架来做适配,实现在OSGI规范下的系统无缝集成,建立应用程序执行的上下文环境,从而实现应用服务配置和管理机制的统一,方便开发者控制容器的内部细节;然后将AAF核心进行分解,降低框架内部的耦合度,使用Bundle完成服务的管理、部署与配置,并为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关联建立衔接类,给予用户灵活调用的自由;其次,为了扩充AAF的适应能力,在框架中还融合JTS规范,它的设计与代码都可以被重用,并且提供JSP、Java和模板页的基本构造,从而在具体开发时,程序员只需要在基础模板的基础之上简单修整与扩充,就可以完成业务功能的开发,而且开发出来的功能服务符合OSGI规范,结构性好,不同程序员开发出来的功能在风格上基本一致,业务功能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

4 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是一个多系统、多数据源、多模型的复杂决策问题。该决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协作构成,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有许多交互,需要一种具有主动的行为机制、灵活的行为模式和独立的控制机制的计算实体,来建立更复杂的模型,设计和实现功能更强大的应用系统。由此可见,仅仅使用传统的组件方法不能够实现水利组件的自由编排,也不能够实现水利服务功能的个性化、可视化定制。

近年来,随着工作流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工作流技术来解决复杂业务问题。如果将工作流技术引用到决策服务中,借助工作流中流程可控的特点来实现业务过程集成、业务服务自动化、业务流程可视化、业务定制个性化,建立一个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将势必为不同决策模型的搭建提供有利的帮助[8,9]。籍此建立包含以下2部分内容的工作流组件服务框架:(1)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基于数据集成平台及AAF框架,将系统中多个功能模块抽象成组件,通过组件库的开发、发布→组件模型搭建→Web Service上的分析、运行、决策,为水利行业应用的开发架构整合提供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可配置的组件搭建平台。并结合Agent技术,构成组件开发和发布、模拟运行等3个平台,从而通过可视化方式以参数化、半参数化和标准框架结合的方式支持各种组件的开发,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共享与协作。(2)建立一个基于可视化工作流引擎WFE的工作流服务架构(架构如图4所示),从而以流程化的图形结构体现决策分析过程,并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控制实现对系统决策方案的调节。具体构建时,在WFE中定义引擎、事务列表、Web服务、反应器和流程5大组件。其中,引擎是工作流运行的外部支撑环境,解释并运行业务流程定义;事务列表是与参与者相关的1组事务的集中存储;Web服务是应用系统终端和事务列表进行交互的Web交互接口;反应器则是Agent的容器,在这里代理将被实现为自动参与者,代理首先从事务获取请求,根据请求调用服务组件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然后对该事务进行修改并将事务反馈给引擎,以便引擎可以重新启动这个工作流;流程定义采用XML数据岛来描述,提供可视化的定义,最终通过Web Service和组件接口管理实现流程组件的新建、修改、删除及存储。

5 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

水利信息门户是水利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它一方面通过及时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来优化水利部门的运作,另一方面将各种复杂数据资源综合起来形成综合性页面,以易于用户接收的Action表单形式返回给用户[10],帮助用户管理、组织、查询和调用水利信息资源或服务,并通过应用集合向用户提供集成化、个性化的信息访问,为用户访问信息提供1个统一的入口。

建立水利信息门户主要是在Web服务和Qo S基础之上实现个性化定制、单一签名、内容模板。在建设时,采用多个Page来分别表示包括遗留和新增应用在内的应用系统,各Page以独立模块进行拆分,每个模块与1个封装良好的Portlet[11]相对应,从而由多个Page和Portlet构成应用集成的信息门户。在门户中,通过Portlet架设Web服务,Portlet信息集成交互如图5所示。当Portlet接收到请求去访问Web服务时,Portlet会首先调用SOAP代理对象把请求参数排列成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的SOAP请求,再把该请求发送到Web服务中,Web服务将接收到的SOAP请求进行拆包,将请求参数进行还原,并根据这些参数调用相应的Web服务业务组件,完成服务请求。当服务返回结果后,SOAP封装器将结果封装成同样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的SOAP响应,并将它送回给SOAP代理,最后SOAP代理把返回的结果数据进行拆包,送给调用它的Portlet。

6 结语

本文在分析已有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中间件、框架、组件、工作流、门户等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方案。并分“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基于OSGI的应用开发框架”、“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4个层面,给出了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目前,该平台已经成功应用到国家863计划中,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并通过门户展示的预测对比分析服务实例效果如图6所示,在Once AS[12]上完成了系统部署,建立了遵循JSR168和WSRP规范的综合集成门户服务,形成了一个可扩展、可装配、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实用性的个性化综合决策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何斌.省级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樊国柱,柏文阳,徐洁磐.水利决策支持系统SLDSS的研究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05,(1):44-46.

[3]张天桥,张占哲.基于数据仓库的水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分析[J].人民黄河,2006,28(17):5-6.

[4]Liu Y,Fekete A,Gorton I.Design-Leve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omponent-based applications[A].In:IEEETrans.on Software Engineering[C],2005,31(11):928-941.

[5]贺挺,解建仓,李建勋,等.一种面向水利网格的数据中心设计与开发[J].中国水利,2009,(16):43-46.

[6]Sang-Geun Kim.一种基于构件管理模型的域框架设计[J].软件学报,2002,13(3):335-340.

[7]李建勋,张永进,解建仓,等.基于OSGi的AAF应用框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35-139.

[8]李红臣,史美林.工作流模型及其形式化描述[J].计算机学报,2003,26(11):1456-1462.

[9]龚晓庆.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4.

[10]Weinreich R,Ziebermayr T.Enhancing presentation level integration of remot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s in Web portals[A].In:Prabhu G,et al.eds.Proc.of the IEEE Int’l Conf.on Services Computing[C].Washington: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224-236.

[11]Diaz O,Iturrioz J,Irastorza A.Improving portlet interoperability through deep annotation[A].In:Ellis A,et al.,eds.Proc.of the14th Int’l Conf[C].on World Wide Web.NewYork:ACM Press,2005.372-381.

6.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篇六

1.1 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建立行业管理新体制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的交通行业中,各省级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相应地建立了各省的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公众提供了一些方便,但由于现有的信息服务大部分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用开发和行政协调不完善,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了“信息孤岛”,公众无法获取较完善的交通信息。尤其是公众要求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交通救援网络的建设都提出了较多的需求。

1.2 主要建设内容

在整合的交通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视频监控、GIS技术,以“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提醒”为基本架构,构建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2.1 公共交通资源运行状况采集监控系统

公共交通资源的运行状况数据大体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数据库中,另一方面是在公共交通资源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资源运行状况采集监控系统面向这两个方面以采集为主,监控为目标,为“公共交通资源展示平台”和“公共交通资源运行状况通报系统”提供数据依据。

1.2.2 公共交通资源展示平台

以GIS为展现平台,图形化、形象化的展示交通资源的状况,展现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等元素的地理位置,通报主要情况。公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很方便很直观的获取交通基础设施已建成、在建设、规划建设等详细情况。

1.2.3 公共交通资源运行状况通报系统

公共交通资源运行状况采集监控系统获取的数据,尤其是一些交通资源运行状况的突发信息,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有效的途径及时的发布给公众,那么这些信息将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应该说我们建设的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就是为公众提供这些交通资源运行的及时状况,使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的信息。

2 总体方案

2.1 总体设计

2.1.1 平台总体介绍

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起到了两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构筑安全源头管理、预警、应急处理等全方位交通安全体系,加强覆盖省城国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货运场站、黄河浮桥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建立快速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时为公众提供预警信息,提升遇险救援水平,改善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GPS/GIS技术,结合视频监控,对我市的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场站、货运场站、维修站、检测站、运输企业等交通运输资源的建设规划、运行、维护情况,采用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公众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获取想要的道路、场站等运行情况的视频、图形、图像资料,无需在面对枯燥的文字数字信息。

2.1.2 平台的逻辑结构

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逻辑结构图如图1。

如图5所示,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逻辑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数据的接入和采集、数据的融合与加工处理、交通信息的多方式发布。其中数据接入和采集的功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多样化的交通数据传输到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平台。平台主要实现数据的融合和加工处理功能,即对多源异构的交通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多层次的处理,最终生成综合性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交通信息的多方式发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其能够服务于不同需求的社会公众,另外一方面体现在其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种类的发布终端显示信息。

2.1.3 平台的物理结构

如图2所示,要实现平台的逻辑功能,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交通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资源和信息发布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完善,并适当建设必要的软硬件系统,形成为公众提供较全面和方便的服务能力。

2.1.4 平台软硬件要求

2.1.4.1 平台软件要求

由于软件工程方面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系统架构设计应当对系统发展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预见性,各种技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成熟适用也要考虑在中远期平滑升级的能力。

软件设计采用构架/构件技术进行标准化开放性体系设计,充分考虑软件复用、中间件等技术,在远期业务功能扩展时可以通过增加标准应用构件的方式实现升级。

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软件实现交通综合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服务。

系统首先实现直接数据采集和部门数据的接入;对采集和接入的数据处理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逻辑过程:数据检验和规范化;数据深层次加工、处理、挖掘和分析;在数据深加工的基础上,构建上层的应用,并对社会公众(如手机、车载终端、PDA、固定终端用户、Internet网络用户及交通广播听众)提供信息服务。

软件系统将基于地理信息(GIS)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构架和构件技术及UML建模语言、XML 和Web Services 技术、工作流技术等构建。通过共享数据库,将全市交通资源信息置于同一平台和操作环境下集中管理和调度,并提供交通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即数据层/支撑层/业务层的三层结构。按功能分解的三层软件构架为:第一层是数据层,即信息平台中各类数据库;第二层支撑层是应用支撑环境,即中间件、基础构件、高层构件等,包括GIS平台、交通地理信息支持和数据加工处理工具的支持;第三层业务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接入和数据处理,另一部分为信息平台的各类业务,能够提供用户门户服务。

2.1.4.2 平台硬件要求

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硬件系统力求既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又能兼顾技术上的成熟性,同时也能保证采用目前先进成熟的技术。硬件系统设计不仅考虑业务需要,还要兼顾中远期业务的扩展和升级,因此在网络选型、设备配置选择上充分考虑采用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硬件系统的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

a、数据存储能力

系统存储着多种类型、大量的数据,包括采集设备传输的动态数据、交通政策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静态数据、GIS数据、视频数据以及经过加工处理后生成的交通服务信息。因此,系统应能够扩展到TB级存储能力。

b、网络传输能力

系统网络传输能力直接关系到数据加工处理的效率,同时也是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的保障。因此系统主干网的传输能力应达到千兆级。

c、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采用高效、容错性强的处理算法,保证平台对多源异构交通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融合和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平台具有区域交通状况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行程时间预测能力,具有为公众提供多种类和多方式交通信息的发布能力。

d、安全防护能力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安全威胁。因此要求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在逻辑陷阱、通信链路、技术故障、人员操作、物理环境等方面提供初步防护能力。

e、系统管理能力

系统网络结构复杂,由多种硬件设备构成,运行各种复杂的软件,需要系统管理设备初步实现网络状况自动监控、网络诊断、故障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等能力。

2.2 平台功能

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平台以门户网站方式展现;平台建设一个呼叫中心,为公众提供电话接入服务。

2.2.1 数据采集和处理

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数据采集、转换、加载) 和发布。数据管理主要提供数据的采集、转换、加载等操作,以及对以上操作监控、消息通知、统一管理。数据管理基于ETL开发相应的接口和服务,提供人性化的界面进行相应的操作设置、消息通知、监控,集成了数据的采集、转换、加载等操作。

2.2.1.1 数据采集功能

提供信息采集的自动和手工作业调度界面,通过调度界面进行数据采集的定时设置和查看手工执行及运行状态;提供相关操作的系统日志记录、消息通知,为了方便用户监测系统运行,提供相关操作的系统日志记录,并根据系统设置发送警报和消息通知。

2.2.1.2 数据转换功能

结合ETL工具提供信息数据的转换、加载的界面提供信息数据转换和加载的自动或手工作业调度界面;提供专网数据库的数据整理界面。

2.2.1.3 手工录入功能

提供手工录入数据界面,为了方便手工录入数据,提供单条及批量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的数据维护界面。

2.2.2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信息包括:国省道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即时路况信息、桥梁信息、公路客运站信息、公路货运站信息、维修企业信息、货运企业信息、加油站信息、交通资源规划信息、出行常识等。

发布系统提供统一安全管理,对信息及应用交换进行相应的系统日志记录,并对重要的操作提供消息通知。

2.2.3 平台门户网站

平台门户网站基于J2EE架构,向用户提供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门户网站提供内容管理系统,实现门户网站信息的采编发;提供统一安全管理,实现单点登陆。

门户网站主要通过普通网页方式进行信息展示,实现内容管理、全文检索、网上调查、网站管理、信息服务等功能。

2.2.3.1 网站前台功能

图3是平台功能示意图。

交通资讯:提供国内交通资讯信息,方便公众了解国内交通新闻。

交通资源:结合GIS技术,在地图上展示所有的道路交通资源,公众只需要使用鼠标点击,即可了解相关资源的基本情况。另外,采集相关资源的视频图像信息,可以直观的展现给公众。

交通规划:政府部门的交通基础建设工程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很大,应该为公众提供对这类信息的展示。系统对已经建成的工程,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工程的建设周期、效益情况、工程概况等;针对正在建设的项目,以里程碑的方式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完工时间。例如:对于道路的规划建设情况,以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标识已经成路网情况,规划建设的路段等。

运行信息:运行信息包含了交通资源的运行状况。包括:路况信息、客运站运营信息、货运站运营信息、出租投诉信息、客运班线信息、公交线路调整信息等

维修救援:平台构建了管理部门、修理企业、维修厂、加油站、公众互动机制,组建省内全天候服务的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系统,提升我省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为广大车主排忧解难。

突发预警:平台为公众提供了灾害预警、突发事件预警、民众互助等服务。

短信服务:平台提供短信订阅服务,公众可以发送特点的标识,平台会为其提供订阅的信息。

2.2.3.2 网站后台功能

安全的身份验证:可以提供身份验证方式以确保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内容管理:门户网站的内容管理主要涉及门户网站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四个环节。

备份恢复:利用数据库软件提供的系统功能实现门户网站信息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文件的存储利用现有的备份系统。

2.2.4 呼叫中心

平台提供全省统一服务号码的服务热线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种电话响应服务,接受用户的咨询、投诉、建议等业务,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建议,提高平台运行管理。对于用户的投诉,根据设定流程进行情况核实和处理,记录每一步的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

为那些在途无法上网的用户提供平台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务,这些用户可以拨打服务热线,享受平台所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电话表单记录、信息咨询、建议、业务投诉、运营监督、组织救援、调度指挥、知识库等功能。

3 总结

平台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交通”的建设理念,以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为重点,通过门户网站提供较为全面的交通动态信息,实现服务方式多样化。整个平台统一管理,采用直观形象的地图和生动直观的实景照片展示,采用多种渠道通报交通状况,为公众提供丰富全面的出行信息,同时利用采集到的行业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平台研发采用成熟的技术,同时应用层面上采用视频技术采集交通资源运行状况信息、基于GIS展现交通资源信息和短信/LED屏幕提醒信息等技术。

摘要:目前,公众对道路交通信息需求日益强烈,希望主管部门提供更多的交通资源运行状况信息实时发布。本文主要描述了以整合现有的交通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视频监控、GIS技术,以“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提醒”为基本架构,构建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上一篇:文字,舞动芳华下一篇:卫生院2014年元旦、春节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