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9篇)
1.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论文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学生了解、明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其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如果让他们理解纯理性的东西,可能会有很大困难。但如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则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二,有助于把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现有知识基础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但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无法有效理解事物本质,鉴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的特点,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形象化。第三,有助于优化教学阶段的实践效果。鉴于社会中出现的大量高分低能现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数学教师应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科学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积极展开调查,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及规律,然后结合教学内容,以调查数据为参考,设计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感与排斥感。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某超市的购物情境,购买的商品价格为85.50元、14.05元、8.09元……然后提出问题,如若将85.50元、14.05元、8.09元等这些标价的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借由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学习“小数的性质”。教师巧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将数学作业生活化,学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摒弃传统的以数字计算为主的作业,设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的情境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加法估算”这一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调查,并假设固定数额内所有购买的东西。学生放学之后就会主动去超市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温馨、和谐、熟悉的环境,在提高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同时,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在上课前,教师提问:“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动物园,有多少想去的同学?”。此时,学生会高兴地回答:“我想去!”教师借机说道:“但是呢,在去之前需要同学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即学校给的钱是一定的,只能租赁2辆客车来接大家,一辆车最多能安置70位学生,现在有4个班的学生要一起去,一班33人,二班31人,三班35人,四班36人,怎么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方案,接着教师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入“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0):49.
[2]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3):222.
[3]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1):144-145.
2.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参与,课堂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可是由于数学原本就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找不到方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对此,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带入到生活中,用生活情景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1.作用
1.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很多著名的数学家都是从生活中发现了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了研究兴趣。由此看出,与生活相结合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除此之外,有的数学原理和公式还可以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总而言之,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为其他的学科提供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的基础,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1.2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具象的生活知识
数学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理论。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对于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数学这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时,很容易搞不清数字和公式之间复杂的关系。对此,教师可以将难以掌握的数学知识放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看去想,使学生感到恍然大悟,认为学习数学其实并不困难。
1.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学习知识,容易产生压抑的气氛。不仅如此,由于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守旧的教学方法,即对着课本进行讲解,学生看不到知识的具体“样子”,很容易在听讲中走神,并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对此教师应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即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的存在,并提高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实行具体的能力培养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小学生能力的合理发展。
2.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对策
生活情境的引用对数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不但可以更好的讲解生活中和书本中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小学生积极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笔者总结了一些对策,仅供参考。
2.1解决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细心的教师发现,若是在讲课时将每一节的重点和难点都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掌握的非常快。由此看出,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主要来源于视觉和感官效果,只有直观看到的东西,才能够加深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举一些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实例,让学生们通过熟悉的生活环境,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中要经常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解决经验”,从而提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2引导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术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的专业术语尽量简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觉得数学生动有趣,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教师讲解加减法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学生们理解加减法,先不要着急写下直接计算的公式,应该将简单的公式转化为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冰箱里本来有8个冰淇林,但是被小明拿走了2个冰激凌,那么,冰箱里还有几个冰激凌呢?多设计类似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3将数学作业表现生活化
数学课堂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有关于生活情境的课后作业,让小学数学更加的走向生活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如在学习吨、千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千克棉花与一千克铁哪个重”进行讨论分析,很多学生在看到“棉花与铁”一词时,第一反应就是当然是铁最重了,之后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样重的。由此看出,将数学作业设计的更为生活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与同学讨论时,学生可以身心放松、畅所欲言,教师在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讨论方向,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比如,教师教授完加减法之后,可以为小学生们布置这样的作业:如果给你五十元钱,让你帮妈妈买菜,你会买什么菜?这些菜会花费多少钱呢?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通常更有兴趣去思考,并且还会积极的回到家中进行尝试,从而提高了学习成果。
结束语
数学是与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将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以后遇到难题时,能够通过回忆生活情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关庆.创设生活情境促进主动发展[J].学周刊,2013.
[2]胡郴郴.借助生活情境来写作[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4.
3.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研究 篇三
[关键字]小学数学;引入;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1、小学数学引入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认知思维快速发展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引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针对小学生熟悉生活场景、经验以及掌握知识,适宜选择教学题材,应体现教学内容的生动丰富性,令小学生产生积极探究心理。同时,教师应深入观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氛围,有效将抽象数学知识、公理、概念、符号、公式通过具体贴近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优化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认识路线课程内容时,当教师为学生明确知识点后,学生仅仅在脑海中形成了对路线的零散、客观认识,为令学生形成直观感受,更具体的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可引入生活情境至教学内容中,向学生提问,由学校到科技馆应当怎样走呢?学生思维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了良好的发散,开始主动思考,由学校出发到科技馆可以通过几条路线到达,大概距离有多远,应该乘坐公交车还是应该步行,或者怎样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到达。接下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学生思考提出的意见显示在大屏幕中,令学生通过系统直观的观察,明确乘坐公交车可以有多重方式到达,路线有长有短,有的可以直达,但是非常绕路,有的需要换乘,但是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令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研究,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而后教师可将正确的学习思路方法进一步明确传授给学生,令其自主检验自己的缺陷所在,激发学习积极性,以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至贴近生活、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优化学习效果。
2、借助生活实际,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应养成在生活实际之中挖掘数学知识的良好教学习惯,令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良好的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令学生有感数学学习的价值性、有用性,并通过数学学习获取良好的发展。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的开展教学,令学生获取价值化数学知识,学有所用,由生活实际出发,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良好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并明确生活之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其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例如,在讲授正方形与长方形计算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即教师有一间长度与宽度分别为四米与三米的长方形厨房,想为其铺设地砖,预算的费用大约为六百元。那么请同学帮助老师在以下三类地砖之中做出良好的选择,到底应该铺哪种地砖最合适。其中,第一种地砖为正方形,边长为五十厘米,每一块的价钱为八元;第二种地砖规格与第一种相同,价格则为十二元;而第三种则每块为四十元,边长为八十厘米。提出该类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后,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则应适时的强调,选择地砖的几个必要条件,即价格适中,控制在六百元左右,同时应优质耐用。学生根据教师辅助明确的意见展开讨论与实践计算。即分别计算出每一种地砖的面积,需要铺设多少块,而后计算出需要花费的金额有多少,并通过综合比较做出适宜选择。通过分组计算,学生们得出三种地砖分别需要花费三百八十四元、五百七十六元以及七百六十元。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第三种地砖花费较多,价格较贵,而前两种地砖规格一样,且价格均在六百元以下。然而第一种地砖价格过于便宜,因此质量必然不如第二种,故可适宜选择第二种地砖进行铺设。该教学实例,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引入至生活实际之中,学生则产生了强烈的探究热情,并主动通过良好的思维调动、分组谈论、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获取了课本之中无法涉及的丰富知识,并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良好的解决了相关数学问题。当然,实践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辅助,令其明晰研究学习具体方向,尽量少走弯路,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3、课堂教学中科学组织贴近生活的实践练习,巩固数学知识掌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科学组织贴近生活的实践练习,令学生巩固对丰富数学知识的掌握,并将数学技能应用于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有所用的良好效果。课堂教学是小学生主要学习阵地,然而由于学时有限,因此对数学知识的汲取与掌握受到了一定限制。教师应有意识令学生走出课堂,组织贴近生活的丰富实践教学活动,令学生学会在实践生活中学习数学、巩固能力、掌握数学实践技巧。例如在讲授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令学生走出课堂,自主调查各类生活物品的具体质量。例如铅笔、文具盒、书本、台灯、盆子、饭盒等。而后可依据对克与千克知识的理解,明确两者的换算关系、重量特征。学习相关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时,可令学生在课后观察钟表,记录时间,通过自主调查明确时、分、秒具有怎样的关系,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而在讲授有关统计学内容的知识时,则可令学生课后对自己家中的各类物品进行数量、种类的统计,例如统计有多少电器、有多少块玻璃、有多少碗筷等。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引入数学知识的训练,可令学生丰富学习思维,开阔视野,学会自主观察、分析总结,锻炼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并可通过完善的互相配合、交流合作,形成创新意识,在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自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数学能力水平。
4、结语
总之,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的科学重要性,我们只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生活实际,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开展生活实践训练,才能令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发散思维,体味到学习数学的科学重要性,并形成数学学习综合素养,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效果,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梅.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J].西教育:行政版,2007(21).
[2]楼跃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1(2).
4.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____陶赖昭镇深井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1981年在全国开设小学品德课以来,在教材、教法的建设和改革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进行构思,加强了教育的基础性,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层次性,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品德发展的全面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知行脱节”“道德两面人”现象较为严重。探究小学品德课程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总是把道德品质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脱离开来,在教材编排上,以道德知识的逻辑来呈现体例,过于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轻视道德行为与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德育课程的内容成为一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概念体系。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和机械的行为训练,在这种模式影响下的小学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实效性;强调学科体系,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和意义建构。
马克思指出:“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生活也是一体的,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这种理念已在教育界形成共识。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新理念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在相应的开放的“教材观”课程资源观、师生角色观等配套新理念的支撑下,不仅揭开了德育实效性差的面纱,更为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可能。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级设置“品德与社会”课。其主要目的是: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品德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首要特征,我们进行“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的。构建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关注个体在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关注个体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引导儿童作为生活的主人,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立足于建构儿童的未来生活,更关注儿童本身的生活。教育不仅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更使儿童不断地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的探索将努力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快乐、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情境,促进儿童在这种生活情境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鲁洁教授在2001年8月27日课标组会上曾提出:“以往无论什么课程都要努力建构一种科学体系,这种体系是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是严密的。但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的体系,却经常与儿童的生活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儿童找不到感觉,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内容对儿童的认识发展虽有一定意义,但对其人格的发展是意义不大的。如果学习没有意义,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国内德育内容的远、大、空,以及在教材的编排上过于求全(即德育目标面面俱到,不切合实际),太刻意于按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来构建德育内容等原因,造成了在实践中,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差,在检测德育目标达成度时,德育实践中“知行脱节”,“道德两面人”现象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话题。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品德学科教学的教师,我也试图寻找一条解决的途径,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在探索中,我发现,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中国人,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国际上人们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卢梭、杜威、哈贝马斯、中国的陶行知,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指导我们今天进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哈贝马斯提出:生活世界是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场所,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领域。所以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在思品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在课堂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本身。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在充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与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各自熟悉的情境中领悟品德课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 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3、德育课程从何而来?学生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何而来?从人的生活中来。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马克思)。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的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新课程新教材为回归生活提供了可能,教师和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才会亲近生活,才能负责任、有创意地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5、鲁洁教授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他还指出“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6、《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引领儿童过有道德体验的生活为教育的理念。
7、《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多想想学生最需要什么,最困难的是什么,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同学们的生活引向健康、积极、快乐的理想境界中去。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研究内容
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拟用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相结合进行实验。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习、收集国内外有关理论和资料,初步拟订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施、调整、反思
1、教材内容中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环节进行审视,积累课例进行分析。
2、在《新课程》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建立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框架。
3、组织教师进行对《新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在《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与结症进行重点性突破性研究。
4、教学中建立、收集有价值地教学案例,边教学、边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研究将先进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的中介技术。
第三阶段:课题组内成员交流教学实践感受,整理资料,整理典型教学设计,总结出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课题负责人:江尊孝 组员:乔晓丽 袁晓东
八、经费估算
1、课题组成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培训活动所需的有关开支 元。
2、课题组成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所需的有关开支 元。
5.创设情境_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篇五
提 要:语文教学的至境是语文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形成语文生活化的格局,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命。通过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转变方式,促进语文教学的全方位开放,以及允许多种教学模式的并存和综合应用,都是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或营造具体环境氛围,创设问题场景,设障布疑,增强语文问题的现场感和直觉性,借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使他们想学、会学、善学。美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样,将“问题”摆在关系语文技能发展的动力位置,切合了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有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就能促使他们激活积极思维,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突出语文生活化,强调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直接把语文学习的情境置于生活实际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围,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并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活跃思维,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语文素质和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过程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Halmos P R:《数学的心脏》,数学通报,1982(4)2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里提出几条,请大家指教。
一、深入实践,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学习问题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锻炼,促成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需要勉力为之。即使是课堂上新课文的学习,也都可以融入生活实际。例如,课文《赵州桥》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了解,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收看图像、视频和电影片断,介绍赵州桥和其他大桥的景况,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桥梁印象,同学之间讨论就增多了对桥的印象和感悟,使他们进入实境,获得了认知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可加大阅读的量,既要阅读课文,增加间接体悟,又要追加一些校本材料给学生阅读、摘抄,阅读、抄录与体悟,例如在教学《四季》后,可引领学生阅读背诵《秋娃娃》、《冰花》、《花朵》等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四季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语文贵在积累。我们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语文技能的学习训练,就容易积累和掌握知识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充分利用公共读物,让学生阅读,提出阅读目标,须知“阅读就是感知。”2这就给出了积累的任务和压力,让学生不厌其烦地阅读和做笔记,容易进入语文学习的生活情境。又如组织学生开展“小蜜蜂采花粉”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记录本,专门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也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熟练背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又能及时了解阅读的效果。如编板报、说话训练等。还可利用晨会课或班会课,让学生轮流到台前来讲话,交流信息。内容可以是发生在周围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小常识,或者是背古诗、儿歌,复述课文内容,读读摘录 2[法国]米盖尔·杜夫海纳著 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第247页。的优美词句等等。讲得好的,除了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热烈的掌声,还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如“词语接龙”、“诗歌朗诵会”、“背古诗比赛”、“智力大冲浪”等活动,生活就是交际和竞争,生存竞争何尝不是生活?比赛活动也就展现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语文技能,又得到生活历练,好处很多。到学期结束,评选出“故事大王”、“背诵优胜”或“勤劳的小蜜蜂”,等等。这些融于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都能结合小学生实际,把生活内容搬到课堂上来,把语文学习穿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小就能运用多种感官去多看、多听、多读、多记、多背、多体悟,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养成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而且在实践锻炼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语言,真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方式,逐步实施全方位的开放
语文课既指语文教学,又指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理念和技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交际问题,倾斜于实际应用,形成开放式的大语文格局,力求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应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趋势之一。只有开放,才有,可能营造出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闭塞或因循守旧是无法形成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的。这样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大语文的格局,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语文教学的全方位的开放,就有了理论支撑,容易使语文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反映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就可以逐步实施包括时间、形式、内容等的全面开放。
学习时间上,增加学生自主训练时间。除了规定时间完成阅读与写作训练之外,还可以利用早操前、课外活动、放学以后、晚自修和周末假日,布置安排语文学习训练,把语文学习的时间安排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评价,既重结果,也要重视参与,重视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组合,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
学习形式上,允许多种体裁并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把语文技能训练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大胆开放。小学生可以制作网页,写小科技实验报告,写调查报告,可以采访新闻,而不应该抱残守缺不肯跨越雷池。其他如网上咨询、学术报告会、辩论比赛、广告词创作、会议记录、博克、通知、新闻、报道、采访、解说词创作等,也都可以安排参与或尝试实践,把语文学习实践放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二个项目自主练习,逐步掌握一、二项阅读与写作技能。例如国学内容、诗词知识、对联知识,都可以尝试在小学阶段学习,加大中华文化传统韵味的沁润熏陶。又如可以安排学生春节书写春联,或者帮助他人写贴春联,这就使语文学习直接置于生活实际了。在一堂课中,学生完成规定学习量和技巧掌握之后,可以自由选择一些项目。总的是开放专题、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范围。
全方位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增加兴趣,主动学习,形成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炼的活跃互动局面。
三、不拘一格,强调多种模式并存和综合应用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学形式的不拘一格,所以,强调多种教学模式 的并存或综合应用,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力求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业应该允许多种模式的并存和综合应用,可以大胆摒弃固定模式,而代之以灵活机动的形式。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说话比赛充实造句作业,以作文竞赛代替作文作业,在竞赛中传授技巧,最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如组织高年级学生深入社会,结合主旋律活动,到企业公司、乡下农村去,作专题调查,解决诸如文字规范问题、企业水污染问题、建设新农村采访、广告规范问题等等,并以多种文章体裁形式,形成书面作文,这就使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这些生活中的开放性活动,既能巩固语文知识技能,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因其模式的不拘一格,有利于养成语文技能应用的理念和习惯,使语文学习和语言应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实现学生身心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6.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到来,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求。本文在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概念的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集合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教学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多次提到“生活教育”的理念,这为后来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打下了十分坚固的基础。他提出只有在生活方式过程中进行学习的知识才算得上是全面吸收的知识。他认为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做统一的方式,这三点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这三点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努力在日常实践中出发,将教学和学习中的所获更多地运用于“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技能。通过这样能够充分展示出生活化教学的很多基础内容,比如课堂知识要紧密结合生活实践,课堂要更多地来源于实际日常生活,并实施于生活,需要把教学内容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教师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实际日常中生动形象的事件或现象来展示相应的情境。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几乎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否则,教学活动也就难以进行。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强弱等。那么,何谓生活化情境教学呢?
所谓情境即情景,即为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心理学认为情境是指对人的情感激发有一定作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但在课堂教学上,目前对情境教学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学者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集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会以及当今的社会现实,引入、创设出和政治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里讲述到:“本内容需基于学习者实际的生活经历,注重于学习者的长期发展,将理念观点的叙述直接融入于实践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创设出一种科目内容具体结合生活情况以及生活经验的主要教学模块”。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一方面要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扭转为主动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在第一时间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与更新,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主体性,发挥力量将学生与生活、学科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全新性教学模式创设出来。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政治知识与现实实践有效联系起来,这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政治内容融合实践实际,能够让学习者感到科学仿佛近在眼前,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赵雅萍认为“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由现象深入事物本质的探究精神,符合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所谓的教学目标升华化,实际上指的就是借助有关的课堂活动来对相应的课堂目标进行完成的过程,它被认为是课堂内容的中心和归宿。之前的课堂方式在关于目标的制定上往往只关注怎样把知识内容传播给主要的学习者,单纯只重视主要学习者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能力的提升程度,所以造成了制定出来的总体目标无法完全适应学习者的不良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对于生活化情境教学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倡导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实际学习要求加以重视。一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历相互分离,那么只能称得上是空洞说教的一种形式,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学习的生活经验来说,由于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所形成的经验各有不同,其生活经验有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有的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全面思索学生所存在的各方面影响生活经验的因素;强化对学生实际需要的思考程度以及学生需求的最大程度满足,采用多种方式,运用多种资源来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育的所有内容、知识等赋予现实的生活情境,把教育与生活融于一体,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内容编制过程中加入具体生活的情况内容,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结合,使得理论知识更加具有实践性、可行性,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收。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学通常是以间接的老师教授的理论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者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甚至是装载生硬知识的容器。而教学过程中提倡生活化,这主要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单一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课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要不断完善、改进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观念,这也是今后政治课学习应当加以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是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所在。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的实践机会。
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在校学生的群体对比,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发展、探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比较,不断发现他们的进步,积极引导、提倡学生们的进步行为和态度,推动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不能培养千篇一律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要鼓励和要提倡学习过程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参考文献:
7.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篇七
一、利用生活情境使小学数学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对学习者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小学数学一般从数字学起,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只是将数字的写法教授给学生, 之后便是让学生通过机械性的反复写加强对不同数字写法的记忆。但是这种机械性的重复显然既不利于理性思维的开发、建立, 也无助于感性情绪的抒发, 所以,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但使小学生感到疲惫, 甚至教师也感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便是抵御传统教学方式审美疲劳的尚佳方法。例如, 在最初教授学生写数字时便可以化抽象的数字为形象化, 利用生活中与数字形态相似的事物来引导小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一个鸡蛋, 逐步引导小学生, 直到让小学生认识并记住“0”这个数字。这样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化抽象为具象, 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 回到家中, 看到鸡蛋等形态类似“0”的物象时, 便会潜在的提示学生回忆起数字0, 也会促进学生回忆起课堂中的其他细节, 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化抽象为形象对于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直观性, 对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联想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把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看似年纪小, 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 但是小学生的情感其实是极为丰富的, 对于事物的认识力、理解力也很强, 神经也很敏感。所以, 小学时期是塑造一个人学习能力和人格特点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构筑起一个相对坚实的学习能力系统, 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中受益。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一门课程。例如, 在学习“图形变换”时, “轴对称”应该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理解的一种对称形式。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着眼于日常的事物, 人其实就是一个轴对称的典型例子。小学生可以互相看看, 再对照镜子看看自己, 无形中便增添了许多课堂乐趣。
三、教师应创设健康有趣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单纯, 这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但是幼年时期的经历、思想也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所以, 学校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纯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时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避免过于成人化的情境设置, 尽量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情境, 既不是伊甸园式的避风港也不是社会化的大染缸, 其中的分寸需要教师的学习和不断的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 教师的影响力往往比家长还要大。特别是在生活情境之中, 教师有可能会身心都投入情境之中, 可能会放松下来, 言行随之也可能出现失当的地方, 所以, 在生活情境中教师应该向小学生传递更多善良美好的品德、诚实热情的性情, 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积极、健康的生活气息, 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
小学数学是小学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小学生建立初级理性思维意识的基础。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具象的、形象的, 不仅是教育模式的转变, 也是教师的自我提高, 更是对小学生身心的一种解放。但是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 教师应该与学生相互配合, 掌握好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J].考试周刊, 2009 (31) .
[2]叶金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观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K].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04) .
8.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篇八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01-01
一、引言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并且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联。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师所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结构的形成。通过生活情境来开展日常的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和探究。数学教学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枯燥单一,并且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理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兴趣降低、厌学的问题。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自身活泼好动,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如何学习兴趣不足,就难以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数学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环境联系十分紧密,很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规律。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一方面内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本身年龄限制,其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有限,并且心智不成熟。通过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数学这一门学科逻辑性较强,并且很多知识和定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另外,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心理存在厌学、焦躁等现象。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可以更好的营造学习气氛,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
三、在生活情境模式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1、科学的选择生活情境
在生活情境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的对于课堂教学情境的质量进行把握,并且保证所选择的生活情境具有良好的现实性。通过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让数学知识可以有效的体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思想。与此同时,生活情境的质量高低,从另一方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综合能力的成长,并且是决定学生数学思想提高水平的关键。例如,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中国有多少平方千米,本省,本市的面积等,让学生对于这一单位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著名的景点和景观,让学生在浏览照片影像的过程中,更加认识公顷的概念。教师也可以通过联系其他所学过的计量单位,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排序,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概念。
2、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
生活情境的教学,教师要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当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断加深。通过对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指导,并且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引入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所能看到的跟轴对称有关的图形与事物。教师通过对于学生所列举图形与事物进行点评,并且提出相应的进一步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正如,著名的北京天安门其本身属于轴对称的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来更好的掌握轴对称的相关概念。
3、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让学生拥有更加充裕的表达机会与学习机会。生活情境的选择,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保证其课题本身具有足够话题性和讨论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入相应的实践课,例如《奇妙的剪纸》,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进行剪纸作品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通过对于剪纸实践活动的执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自主的制作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学生自主创作的创意图形。教师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当中,相互讨论,互相提高,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综合表达能力、快速思维与反应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的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围绕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兴趣所在,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入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把握教学规律,提高生活情境的科学性与实际性,更好的保证整体课堂教学氛围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徐 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2] 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2)
9.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篇九
一.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二.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用好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体现了 “ 数学问题生活化 ” 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 “ 看图说话 ”,这里要突出数学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2.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3.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如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的关系,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等.类似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的确突出了生活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起到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之目的。案例 :认识人民币。
问题情境 :(课件演示 “ 小兔当家 ” 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小兔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付钱;又去菜场买菜,付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在储蓄罐。)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学习过 100 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会感到困难,只要看清 数后面紧跟着的单位就可以了。况且有关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学生也并不陌生,买东西要付钱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分析,围绕上述问题情境进行活动时,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简单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许多问题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并没有在数学思维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应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注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如(出示一种商品)要学生猜猜需多少钱,给三次机会,比一比,谁猜得准或最接近。(出示标有不同价钱的某种学习用品)你要买吗?如果想买的话,你要哪一种?说说理由等问题情境。这样不仅突出了生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合理用钱,进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即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处理好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
10.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的研究 篇十
一、研究的目的.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学习内容原理我们的生活,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创设问题情境,要跳出数学讲数学,有的老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课要有意义,要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学情境的帮助,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快乐.生动.活泼。
怎样组织数学教学呢?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结实与应用,进行知识扩展。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对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我区钦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因此对于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实验动向。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了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一)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①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②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四)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l)实体性现场操作,让学生从小步入生活,面向社会;(2)模拟性相似操作,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极易产生顿悟;(3)符号性趣味操作,通过情绪的作用,为符号性操作添“趣”。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1)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2)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3)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4)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进行简要介绍,主要介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的前人的成果以及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其次,主要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出可行的方法。
1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生活情境;学习兴趣;心理状态
一切智慧皆起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又无不洋溢着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运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带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探寻数学,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发现数学之美,认识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用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从其本质上而言是高度抽象化的一门学科,学生单凭阅读教材,通常是不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的。因此,小学数学课上课伊始,我们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融入形象、生动、趣味的生活化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启动其积极思维。如,在学习“分数”这一内容时,我用自己改编的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领着三个徒儿去西天取经,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这日,烈日高照,他们路过了一片瓜地。遍地的西瓜馋得猪八戒直流口水。看瓜的老爷爷看他们师徒汗流浃背,就计划送给他们一个西瓜。于是,他走过去对师徒几人说:“都说唐僧师徒本领大,今天我就考考你们,一个西瓜被你们师徒四人平分着吃,用一个数可以怎么表示呢?你们若能答上来,这又甜又大的西瓜就送给你们了!”话一出,聪明的孙悟空就知道了答案,可他却让猪八戒回答。猪八戒一下子被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猪八戒回答吗?这里利用学生生活中早已接触过的西游记故事导入,学生都急于帮猪八戒找到答案,探究知识的欲望就会被激发,从而学习兴趣大增。
二、巧用生活情境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隔一小段时间,学生的思维便会疲劳,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设疑,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兴奋度,帮助学生保持求知进取的状态,从而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展开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年、月、日”的内容时,我先介绍了一些与“年、月、日”有关的知识,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低速运作的状态。于是我用生活情境抛出一个问题:“有个小朋友和大家年龄一样,都是10岁了,可他只过了2个生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谁能说说,这位小朋友的生日是哪一天呢?”这一设问,打破了小学生惯有的生活常识,把小学生的好奇心推向了顶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有的快速翻阅教材寻找答案,有的开始了小组讨论,开始时他们急于探究正确的答案,于是,思维空前高涨,“闰年”这一教学的重点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凸显出来。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好极了。
三、巧用生活情境搭台,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低段的学生,数感比较薄弱,单纯让他们进行数字的观察、运算,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数字及数字符号所要表达的内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从而为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扫除障碍,攻克教学中的难点。如,在小学数学低段加减法教学中,小学生对于算式所表达的意思很难理解,总是会出现加减法误算的情况。在教授“6+6=?12-5=?”的2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为学生的理解搭建形象、直观的平台。教师可以扮演小鸡,先请6名学生加入游戏,然后再请6名学生加入游戏,老师就可以借机问,有多少只“小鸡”。这时学生看到“6只小鸡”加入“6只后”变多了,他们不仅对数有了概念,对加法也有了感触,很快算出了12。最后,老师又说,有5只小鸡被老鹰抓走了,还有几只呢?学生直观地看到“5只小鸡”离开了“鸡妈妈”,总数变少了,就是减法,还剩7只“鸡宝宝”。通过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沉闷的数学算术瞬间转变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得以增强。
总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学习,由于完全吻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激活,数感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升。让我们在小学数学中进一步尝试从特定的生活情境出发,帮助学生搭建沟通数学和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成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J]. 内蒙古教育,2014(18).
[2]杜学哲.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方法[J].学苑教育,2014(10).
12.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 易于学生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 而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深奥, 小学生在学习中常有疑惑和迷茫之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生活情境, 可以使学生有熟悉的感觉,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满足教学目标要求。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在教学中还注重说教灌输的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不仅可以很好的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而且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3.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抽象而深奥,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制约, 在认知水平上有所欠缺。而教师利用生活情境, 可以将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形象直观化,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易于其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时候, 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越强。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 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学校明天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春游,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 其中一班有35个同学, 二班有36个同学, 三班有34个同学, 四班有32个同学, 但是学校只有两辆车, 每辆车有70个座位, 那么同学们该如何乘车呢?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一班和二班坐一辆车, 三班和四班坐一辆车;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一班和三班坐一辆车, 二班和四班坐一辆车;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一班和四班坐一辆车, 二班和三班坐一辆车等等, 学生们众说纷纭, 都想极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见此情景,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问学生:大家想知道到底应该如何乘车吗?学生一致回答:想。教师:好, 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然后引入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可以很容易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将枯燥深奥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阐述和说明,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顺利地掌握住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加减法运算的数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式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让学生自行记忆和掌握, 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教师可以将简单的运算式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语言, 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如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糖果, 哥哥分到了4个, 弟弟分到了5个, 那么妈妈一共分给他们几个糖果?;一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其中已经有9个人被捉住, 还有三个人没有被捉住, 那么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玩游戏?;小明和小强准备去买学习用品, 小明带了10元钱, 小强带了8元钱, 那么他们一共带了多少元钱?等等。这些教学素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学生对这些生活情境非常熟悉, 如果教师将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以生活化的语言向学生阐述, 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数学内容, 并与其记忆和掌握。
3.布置和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课外作业, 体现数学的学以致用。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 对于学生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外作业的布置, 利用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加减法估算》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让学生学以致用:假如你有100元钱, 需要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超市中暖瓶的价格为45元, 茶杯的价格为15元, 电水壶的价格为85元, 毛巾的价格为25元, 那么你最多可以买几种生活用品?教师通过将课堂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温习和回顾, 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的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的角度, 阐述说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3) .
1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篇十三
摘要: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建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教师围绕数学问题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遵循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的创设原则。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有效认知数学知识。这种学习的行为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手段,使数学在一年级学生认知过程中起到启发认知和数学思维表述的启蒙新联想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建;自主学习能力
一 联系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开始,也是数学教学能够成功的重要环节。低年纪课堂导入主要是通过情境创设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在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提出疑问,学生在对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在保证学生学习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习惯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与所学的知识经验。在低年级课堂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构架。学生通过情境建设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知识后将抽象性的事物联系到具体而简单的事物中。例如芳芳同学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红色路线与黑色路线哪条更为短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低年级学生普遍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观点与构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会出现枯燥心理,逐渐失去耐心以及对知识难以掌握的情况,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看法较为单一,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制,厌学的情绪,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课本中抽象数学概念与知识相结合。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数学的机会与活动。有效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索中。情境的特殊性会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观点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联系。但如何创建有效的情境课堂,首先应当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同时经过一定的实验操作,教师运用数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借助生活中出现的数学情境等一系列相关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庞为游园会安排了场地。有4捆红色气球,每捆9气球和5绿气球。那里有几个气球?通过一系列情境假设的方式为学生数学问题的思索提供场景与内容。
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通过有效的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虽然对数学相关问题经验尚浅,但也会有一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存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并利用学生感受数学为生活带来的方便,通过身边熟悉的食物产生数学问题,创建情境化生活化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问题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自身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身数学学习中,探索学习数学的学科。[]
例如在进行平面图形识别时,可以应用生活情境,比如小明的生日就要到了,父亲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将正方形卡片与两个三角形卡片平放到长方形的盒子中进行包装。小明决定自己动手保证盒子包装完美,但需要通过对卡片的有效组合进行合适的调整。通过与学生老师求助后完成拼装。礼品卡片的认识与组合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为小明想办法,同时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小明长方体的有效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生活处处皆数学。这数学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熟悉了解多种图形的识别组合方法,将数学问题带入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 创设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实践是检验数学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实验性操作的手动活动,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结合书本现有的内容与条件,为学生创建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材,满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心理与学习心理,促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力,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加深对已有知识的了解,复习巩固。使学生对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我们身边的图形是在帮助学生认识基本图形,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活动小组通过分配,分配不同识别任务与识别物体,组长通过与小组组员的有些合作,识别班级中一些常见的物品。例如书桌课本等是长方形。杯垫是圆形,三角尺是三角形。通过组长合理安排组内人员进行实物的识别统计,最后总结整理出具体识别结果,与教师进行比对了解实际识别方式与实际识别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图形范围是否合理,通过组长进行汇报工作,体现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实际物体的感受及探索数学图形的奥秘,通过了解有效的识别方法,掌握运行图形辨别的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将课堂给予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对数学知识保持求知欲,探索欲望。同时,由于设置的情境实验难度较低,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基本都能完成,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逐渐摸索出图形组合规律,使学生真实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日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与数学习惯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三 借助简单道具创设问题情境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与性格的特点,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对于一些游戏具有极大的兴趣,在低年级课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一年级学生年纪特点,将教材中的问题加以改变,行程以游戏为主的方式进行有效展开,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好奇心与主动性。针对不同年纪的学生,教师设计游戏内容与形式应当有所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学习有关概率问题是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游戏通过准备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球将黑色与白色两种不同的纠纷到黑色不透明的袋子中,让学生去摸索。并每次只能摸出一个球,在魔术圈后将球的颜色记录好后放回袋子中,继续进行这邮箱活动,让每组学生通过计算与。总结了解实际的概率情况,学生对此感到十分有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游戏热情,在活动之后积极主动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同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出了概率的可能,一定不一定专业数学概念,这样对于单调的数学知识而言,为学生增添了别样的游戏道具色彩。[]
四 总结
14.《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篇十四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15.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揭示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以及导入生活情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活情境的导入, 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将数学问题以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 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 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形成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模式,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生活情境导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而情境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具体的实施办法:
1.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适当的加入生活情境,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 在小学课堂上, 不仅仅只是在最初学习数学的时候照本宣科加、减、乘、除的运算, 比如平均分配一个事物, 那么就可以由班上现有的成员作为对象, 让小学生在班上的成员里去具体的分配, 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数学时不仅仅是抽象的去想象。
2.小学中的数学问题中会遇到房屋的面积以及某个物体的容积和体积。那么就让学生以自己家的房屋一个小的面积为实际的测量方法, 实际测量的方法让父母在旁边作辅助, 这样学生不仅有知识的点作为依据, 又可以在实际中操作, 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很无聊的事情。另外就是学生在学习测体积的时候, 就找一个相应的小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作为目标, 这样也是自己在实际中测量长、宽、高以及计算体积。这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情境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有实际操作。这也是为以后得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16.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教改 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一、为什么要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对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大多数的读者对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是从这样一种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那么,回首这样的一种教育情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很多的问题与弊病:①老师与学生间的地位并不对等,老师往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咋的一想,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很多的情况下,老师的这种主导权并不是一种引导式的,而是填鸭式的;所谓的填鸭式,就是一种生搬硬套;例如说,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常见的例子,老师让学生们回家背诵乘法口诀,很多学生背不出来,老师们就责骂学生,但其并没有给学生讲授乘法的原理,而是硬性的要求;这样一是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也是使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②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正确。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照本宣科,甚至是在一整堂课就只是照着书本在念,学生们往往听的云里雾里;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过于奔逸,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小的老师,思维过于开阔,未能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范围;有的老师教学“换汤不换药”,教学气氛看似活跃,但是学生们学的很不扎实,没有真正的激发他们思考。以上的两点都会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一堆只会依葫芦画瓢的人。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所在。
(二)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强化与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在以上论述中提及到的问题也是逐渐的被重视被提出;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现如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此所提出的利用生活情境,有效地使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这样一种理念则能很好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三点理论支持:①建构主义:在认知心理学派中有这样的一个分支叫做“建构主义”又名为结构主义,它是一种源自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其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汲取主要在于学生自身对于事物的探索,而并不是填鸭式教育;在学习这样一项活动中,学生才是不可取代的主角,老师只是其配角,学生应当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选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质疑他人的权利。②有效教学理论:上世纪的上半叶,西方的教育学家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教学理论叫做有效教学理论。这样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实用性的理论;改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具有效益性,只有按规定的教学量内,学生有了应当有的进步才能算作是有效地教学活动。这样对于教师来说,每一次授课之前,都应当对授课进行策略性的规划,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效益。③儿童心理模式:儿童的巨大的求知需求与其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小学教育中需要重点研究的矛盾。这样一个矛盾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既不能“过”也不能“差”。
二、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一)使教学方式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易接受
过去的教学就是因为过于古板,使得小学生害怕学习,甚至是厌恶学习。数学科目的实用特性决定了其在这方面是很容易做到贴近生活的。用生活中实际例子套用数学理念,这样能使一个生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呢?首先,教师应当对所教授的数学课本滚瓜乱熟,要能够非常深入的挖掘材料的信息,然后自我进行总结,找出教材中能够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再受缚于传统教学,从生搬硬套中解放出来,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鼓励小朋友们回家之后帮助家长计算买菜时应找的零钱,计算自己家里的物件的数量等等。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当准备充足,使运用生活情境教学多元化,而不要使得本来很好的教学模式,由于准备的不充足而显得生硬。例如,一道很简单的算式题“11-1=?”。不同的老师就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生活情境,笔者则认为,能够运用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事或物来举例的则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外婆家里养了十一只小鸭子,今天外婆送给了别人家一只,那么外婆家还剩下多少只小鸭子呢?这样的一个就是比较成功的,以为小朋友对于小动物总是很感兴趣的,那么就会强化他们记忆。
(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往往决定很多东西。教师对于教育环境的设定,布置都能够决定教学的成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更是如此;这样一个环境即指硬环境也指软环境。所谓的硬环境,可以是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也可以是教师因地制宜所布置的教课环境。而软环境则是指的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引导其进行实践,思考的环境。使其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解决,并从中学会到一些什么东西。
三、结语
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一笔浓墨重彩,也非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耐心,并能够进行总结,反思,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教学。笔者坚信,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终将会落后,而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则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包红霞.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2]张玉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合理创设生活情境[J].新课程(中).2011(06)
17.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篇十七
【摘要】我国初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对初等教育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初等教育中最基础打好根基的重要学科。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有效途径,值得重视推崇。教师可以从体验性、情境性、启发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注重数学问题情境的创造。由于问题情境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突出作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将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情境。在关注问题情境的重要优秀价值的同时我们认为需要更加关注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以及实施性。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并不是随随便便创造出来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创造出一个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研究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结合多方面各种因素,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问题情境。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数学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是在老师课堂上不断地循环讲授最新的知识点,然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对错误习题纠正和继续在讲授新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学的单一性、死循环、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强制被迫接受,教师讲解最新的知识点,通过家庭作业巩固课堂上所讲授新的知识点,然后对课堂上的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一个学期一直都是这种枯燥无味死循环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会严重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厌学讨厌数学等思想。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创新,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求学阶段,小学生年纪较小,贪玩本质还是存在身心发展相对不成熟,教师在创造问题上,这就更具困难性,合适的问题设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食物分割方法,然后等分。然后让学习可以计算出每一块西瓜占整个西瓜的份量,计算完毕可让学生进行品尝西瓜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增加多媒体显示,向学生展示动态情况,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教师想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使用问题情境,通过创造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思想状态,创造出适当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小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不断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障碍,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是处于引导者。所以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才能使用正确的问题情境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性合作能力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模式。基本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问题情境大部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更愿意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创新,提高小组讨论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第一,教师自身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手机多媒体阅读小学数学教育书籍,查询有关问题情境信息,全方位深入地了解创造问题情境的含义、特征和意义,不断完善加强教师的情境意识。第二,学校数学教师探讨: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思想是略微古板,每节课都是按照课时讲授新的知识点或者错题,然而大家聚在一起谈论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将问题情境教学深化到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中,使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每一个班级都要完成全心全意”,不是仅仅在公开课上使用有效情景方式而是每一节课。
(二)选择与生活合适的情景
创造问题情境不是漫天想象的,也不并是说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所教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创造情境。在选择创造问题情境的方式时,应考虑许多因素。根据每节课所讲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数学科目所具备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性以及理解困难,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己参与,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了解每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在小学学习生涯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实际操作的过程就是双手和大脑同时使用的过程。问题情境就是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手段。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只注重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一口气灌输给学生,忽略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生命内涵,将课堂的氛围尴尬死气沉沉,有的教师努力尽可能的营造情境,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学内容偏离主题,每节课堂大家在嘻嘻哈哈欢笑中度过,没有掌握重点知识,课堂效率低。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数学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需要将情境创造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与问题结合一起,使学生从自己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做好情境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问题。
(三)有效利用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学情境的创造中,互动环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更容易将学生带入课堂。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加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依据情境创造的问题案例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应当采取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的学习问题情境相符合,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协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使数学课堂氛围不再枯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需要更多的关注研究,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在问题创造情境上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18.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十八
情境创设的目的: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教学中的情境首先要反映真实的生活。如《冬去春来》一课的教学,我首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找春天,将学生们真正带到充满生机的春天。
情境创设的意义: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并且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实践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深度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典型的情境,如:《大自然的力量》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洪水、地震的破坏性。多创设典型的情境,能让学生看到社会事物中的不同方面,以后走入社会,能很快融入到社会中去。
19.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十九
首先,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由于小学数学当中一些内容及概念, 在具体的理解上存在比较困难的状况, 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时还会感觉到比较枯燥的状况, 因此, 如若在教学内容当中将生活情境导入其中, 促进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1]. 比如教师在对“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进行讲授时, 在教学中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引入其中, 诸如三角形钢架、三角板及五角星等, 将那些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图像, 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开展三角形性质方面的内容学习, 最终达到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效果. 其次, 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方便化. 在教学中将生活情境引入其中, 对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 能够将其变的更为形象和直观, 达到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目的. 教师将那些学生比较常见的教学情境予以利用, 然后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讲解, 促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更为熟悉, 在相关的理解方面也便的更为轻松, 达到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目的. 最后, 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情境引入其中, 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相关体验能力的增强, 实现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基于学生学习及理解相关内容, 在相关问题的认识方面予以加深,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对在教学情境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域进行分析和解答, 从而达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从生活中将教学情境导入其中, 促进学生学习欲望的提升
教师要敢于且善于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知识的总结, 在课堂当中进行情境创设, 将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入其中, 然后对引入内容进行层层诱导, 然后将数学知识引入其中, 在生活情境当中, 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比如在对知识“统计”进行讲授时, 教师可以对五个学生进行购物的情境进行创设, 让其分别就1 千克葡萄, 17 元每千克; 2 千克苹果, 12 元每千克; 4 千克香蕉, 9 元每千克;铅笔5 支, 2 元每支; 11 本作业本, 3 元每本. 将这五名学生划分为一组, 然后让他们进行最后的统计工作, 并对购物总价格进行计算. 通过此种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的创设来看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很好的调动作用,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 从生活当中将情境予以升华,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针对小学数学来讲, 其不仅要达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 此外, 还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给予注重和培养,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提升[2].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将相关生活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升华, 实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潜能能力进行激发. 比如在对加减运算法进行教学过程中, 举例38 + 51, 利用比较常用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需要对其进行退位, 在具体的计算速度方面会比较缓慢. 但是如若我们把这道题调整至38 + 51 + 38 +50 + 1, 学生对其便能够很好的予以解决, 最终将正确答案给与计算. 虽然针对其中的+ 1 的出现来讲, 其没有比较明确的含义, 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 可以就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模拟, 可以设置生活情境付整找零让学生进行体验. 比如一个学生去超市购买东西, 其所购买东西一共花费51 元, 这位学生首先付给售货员50 元, 然后又付给售货员1 元, 此种情境的创设, 就很好的实现了将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升华的效果, 将比较抽象的计算内容, 通过比较直观的情境创设予以展现, 达到教学与生活之间关系增进的目的, 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扩展目的.
3. 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来讲, 其就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所以, 相关生活情境教学的创设, 应和学生实际生活状况给与紧密结合, 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回归, 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的效果[1]. 比如, 当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学习之后, 让学生对教室的体积进行计算; 当学生对相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习之后, 让学生对黑板的面积进行计算. 当学生对相关测量工作予以完成之后, 对相关数据进行认真记录, 然后最终完成相应计算任务. 此种方式便可很好的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给与很好的培养.
总之,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创设向对应的生活情境,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还可达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对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认识, 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取相应解决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情境融入其中,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限度提升.
参考文献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物理生活情境教学的研究论文08-02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07-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08-31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06-12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06-15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07-16
浅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09-11
七年级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反思06-16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10-19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