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辽宁自考

2024-10-29

鲁迅研究辽宁自考(精选2篇)

1.鲁迅研究辽宁自考 篇一

引言

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

鲁迅在前期即1927年前,在自然观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后期即1927年后,由于事实的教训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逐步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

鲁迅一贯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他前期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有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后来由“为人生”的文学发展为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翼,文学应为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斗争。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

从艺术方法看,早期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后又接受了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因此,表现在鲁迅的创作中,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呐喊》《彷徨》,又有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故事新编》,还有充溢者象征主义色彩的《野草》。矛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矛盾在《精神的食粮》一文中说:“鲁迅是思想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在现代中国,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性,也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拥戴。”“他的小说和杂文,教育了现代中国无数的文艺青年。正在成长途上的文艺青年固然从鲁迅的文学遗产中得到教益。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长的即成作家,也正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继续得到教益。比他年轻16岁的我,不消说,是从他那里吸取了精神粮食。我常常想,每读一次鲁迅的作品,便欣然有得,再读,三读乃至数读以后,依然感到一次比一次有更多更大的收获。他的作品之所以经得起咀嚼。其唯一的原因是,就是因为他的作品的精深与博大,就是因为他既是思想家,又是艺术家。”

巴金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受到鲁迅的影响也很大。他在《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说:“1925年8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河北沿一家同兴公寓。因生了病我没有走进考场,半个月中始终伴过我的就是一本《呐喊》。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又得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的熟读着它们。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现在想到我曾经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一个使我明白应该怎样驾驭文字的人。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

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说:“鲁迅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了,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鲁迅精神在于号召反抗,推翻一切传统的重压的“东方文化”的国故僵尸,他是真正介绍欧洲文艺思想的第一个人,他的作品才成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座纪念碑!”

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的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

第一章 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

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人”的觉醒。

鲁迅小说表现在思想内容的现代化上。其标志是“人”觉醒。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鲁迅小说的现代化艺术形式:白话小说;横断面写法;人物性格中心;多样化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对旧小说进行了全面革新,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

2.鲁迅的短篇小说不是中、长篇的浓缩,也不是原原本本、从头道来的流水账,而是截取生活的片断,来显示现实的全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这种截取生活片断,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写法,在“五四”当时,无疑是对旧小说形式的一次革命。

3.鲁迅的小说突破了我国古代小说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模式,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我国古代小说大都是说书讲史的形式,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而鲁迅的小说却不同,它重视人物性格的朔造尤其着重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从一个人物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4.随着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化,鲁迅的小说在叙述方式和叙事角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我国旧小说几乎都是采用流水账式的顺叙方式和全知全能的视角。鲁迅的小说突破了这一单一的格局,使叙述方式、叙述角度多样化。它既有传统的叙述方式,更采用了现代西方小说经常用的倒叙、插叙;既保持有全知全能的视角,也采用了不少其它视角;既有第三人称的描叙,也有很多第一人称的描叙。鲁迅小说中的“我”的不同作用。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他的作品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很多,但同是用第一人称手法,表现形式却又千变万化,同中有异。《狂人日记》是日记体,通篇是“我”的内心独白;《孔乙己》也是用第一人称表述的,但与《狂人日记》不同,“我”不是作品的主人公,而是穿针引线的次要人物,作品是通过一个旁观者酒店小伙计“我”的回忆来展开对主要任务孔乙己的描叙的;《一件小事》也是第一人称,通过“我”来展开情节,但这个“我”分量很重,他不是穿针引线的人物。作品通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同车夫对比,将“一件小事”同“国家大事”对比,从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含义;《故乡》也是第一人称,但这个“我”更富有抒情意味和哲理意味,通过“我”抒发了浓烈的诗情,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祝福》是用倒叙手法,通过“我”的回忆把祥林嫂一生的几个生活片断组织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鲁迅继承与借鉴中外文学的经验,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鲁迅的小说提供了外为中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发展中国新文艺的经验。鲁迅在艺术上的创新,起点是外国文艺学习,而落脚点却在民族化上。他的一些小说在艺术构思、艺术结构、表现手法和技巧上,明显地接受了外国小说的影响。但是,用白描手法勾画人物,强调神似,以形写神,以及作品的抒情性、讽刺性、哲理性上,又完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国画、剪纸、古典小说及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鲁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吸取其他艺术方法的营养,使艺术方法多样化的经验。鲁迅的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但又吸取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创作方法的有益部分,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鲁迅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鲁迅与现代乡土小说流派)

鲁迅的小说创作对我国“五四”以来的小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乡土文学”派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鲁迅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呐喊》、《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充满浙东绍兴一带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方色彩。由于作品思想深刻、格式新颖、技巧圆熟,是新文学中的经典式作品,因此,它们的发表引起了不少年轻作者的仿效。他们凭借对自己家乡的生活积累,纷纷写起了乡土小说,形成了二十年代一个有相当影响的流派。

沈雁冰(矛盾)对鲁迅小说“新形式”的评价。

沈雁冰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鲁迅小说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化的文学作品。

A、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现代化方面,其标志是“人”的觉醒。

B、其次表现为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旧小说进行了全面革新,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说:

1、鲁迅是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

2、鲁迅小说采用“横断面”手法,截取生活的片断,来显示现实的面貌。不是传统小说从头道来的流水账式结构方式。

3、鲁迅小说突破了古代小说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模式,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

4、突破了旧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和全知全能视角,叙事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

第二章 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好友徐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

他曾与好友徐寿裳探讨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国民性)?2.中华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3.它的病根何在?”

《罗摩诗力说》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内容:1.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提出文艺家必须 “撄人心”的重大使命。

2.鲁迅认为文艺的性能与其它科学不同,它是以触动人的情感为其特征的。

3.文艺不仅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而且它同样能显示生活的规律、人生的真理。

4.鲁迅指出文艺是为人生的。

意义:1.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罗摩诗力说》中,深刻地阐述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大作用。

2.介绍拜伦、雪莱等19世纪欧洲几个积极浪漫主义的诗人,赞扬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革命精神和“不克厥适敌,战则不止”的顽强意志。提出他们的共同态度是“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反映了反封建、反外族统治、要求民主解放的思想,强调了文艺在振奋人心的改造社会中的鼓舞力量。

3.提出封建思想是求自由求解放的严重思想障碍:“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4.文章呼唤:“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表示热烈期待着在中国也能出现上述诗人一样的“精神界之战士”,以打破中国的萧条。

5.同时期待在中国出现“第二次维新”,以改良当时由于黑暗统治所造成的落后于世界的状况。鲁迅创作的知识准备。

1、鲁迅青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他曾自白:“少喜披览古

说”。鲁迅写文章时,一些历史故事、寓言典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即得力于此。

2、鲁迅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在创作小说之前,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集、整理了许多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资料:无论是涘烈娜的英雄形象还是斯巴达勇士的集体英雄群像,都写得奇伟非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怀旧》的新颖构思

《怀旧》的构思新颖。它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一个9《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抄》,对鲁迅从事小说及其它作品的创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3、鲁迅曾大量阅读外国文艺作品,并且筹划翻译外国小说集《域外小说集》,翻译虽不是创作,但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对于后来鲁迅从事小说创作是大有帮助的。

鲁迅生平思想发展脉络。

鲁迅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青少年时代到一九一八年《狂人日记》发表,是他的早期,这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期。从一九一八年《狂人日记》发表到一九二七年,是他的前期(也可以称作为中期),这是他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度期。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他的后期,这是他成为老练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熟期。

《罗摩诗力说》的基本文艺观点和重要意义。

1、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提出文艺家必须 “撄人心”。

2、鲁迅认为文艺是以触动人的情感为其特征的。

3、文艺不仅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而且它同样能显示生活的规律、人生的真理。

4、鲁迅指出文艺是为人生的。

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罗摩诗力说》,深刻阐述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大作用,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写的第一篇文艺论文。

第三章 《斯巴达之魂》与《怀旧》

《斯巴达之魂》对旧小说的突破

《斯巴达之魂》虽然是一篇用文言文写作的小说,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却突破了旧小说的格局,这不是原原本本,从头道来,而是采用外国短篇小说的方法,截取战争生活的几个片断,“借一斑略知全豹”。《斯巴达之魂》的浪漫主义风格

《斯巴达之魂》是一篇有着浓厚浪漫主义情调的小说。情节和人物具有传奇色彩。作品气魄宏伟、热情奔放、诗情洋溢、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有一股不能遏止的激情在奔流。作者刻画人物时,时常借助艺术想象,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如涘烈娜死谏的壮烈,真可惊天地、泣鬼神:“丈夫生矣,女子死耳。颈血上薄,其气魂魂,人或疑长夜之曙光云。”又如写斯巴达勇士浴血奋战之英雄气概:“呐喊格击,鲜血倒流,如鸣潮飞沫,奔腾喷薄于荒矶”,“然敌军不能撼此拥盾屹立,士气如山,若不动明王之大磐石。”以上可以看出 岁孩子的天真的眼光和心理活动,将现实生活的几个片断联缀起来,反应出辛亥革命前夜农村乡镇各阶层对革命所抱的不同的态度。我们知道,在此之前我国传统小说大多采取第三人称的表现形式。传奇、话本以至《聊斋志异》等无不如此。而第一人称,尤其是通过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的眼光、心里来反映社会人生的面貌,对当时的中国读者来说,无疑地感到十分新鲜有趣。《怀旧》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方法上,《怀旧》是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大多是冷静的叙述和客观精确的描写。它的人物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斯巴达之魂》与《怀旧》的比较分析:

1.《斯巴达之魂》是一出动人心弦的壮美的悲剧,《怀旧》是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讽刺喜剧。

2.从《斯巴达之魂》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古典诗词及《红楼梦》的某些影响。从《怀旧》中,又可以看到《儒林外史》对作者创作的某些启示。

3.《斯巴达之魂》是以浪漫主义为主调,其中不乏现实主义因素,《怀旧》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调,但某些情节富有传奇色彩。

《斯巴达之魂》基本情节

小说开头部分概述斯巴达勇士的温泉门(德尔摩比勒)保卫战,主体部分讲述女主人公涘烈娜的故事。涘列娜是斯巴达的一名妇女,她的丈夫亚里士多德因眼疾未参加温泉门保卫战,贪念儿女之情,回家探望妻子来了。涘烈娜痛斥丈夫忘却了斯巴达武士“不胜则死”的誓言,拔出长剑,以死谏夫。妻子的壮烈行为激励斯巴达武士亚里士多德重返战场,他在后来的一场战斗中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后人为涘烈娜树碑,称她为“斯巴达之魂”。

第四章 《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

《呐喊》《彷徨》基本内容、总主题、思想核心。

基本内容:“充分的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不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白话应该是民族文学的新语言,以实际的成绩为白话扩大阵地;并且一开始便将文学艺术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通过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总主题:是希望与绝望双重主题的演变;在绝望中寻求希望,希望失落后对绝望的超越。

思想核心: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或“攻打国民性的病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小说中几种悲剧类型。

1、觉醒者的悲剧或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狂人(《在酒楼上》)、疯子(《长明灯》)、夏瑜(《药》);惯。他们形成一个天罗地网,步步紧逼,使广大民众挣脱不得,从而从精神到肉体逐渐走向毁灭。所以,鲁迅在描写人们的悲剧时,总是将它们同那个罪恶的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挖掘人物思想性格与批判旧社会、旧制度、旧传统、旧思想同时进行;改造国民性、改造人们的心灵与改造整个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同时进行。那个罪恶的时代、社会、制度造成了大量悲剧,清除悲剧的途径是直接面对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奋起抗争,扫荡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子君、涓生(《伤逝》)。

2、奴隶的悲剧或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剧。祥林嫂(《祝福》)、闰土(《故乡》)、华老栓(《药》)、单四嫂子(《明天》)。

3、旧的封建主义世界的殉葬者的悲剧。

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觉醒者悲剧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狂人日记》、疯子《长明灯》、夏瑜《药》),他们因坚决反对封建政权、家族制度、封建礼教道德、文化,而被杀、被囚;一种是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子君涓生(《伤逝》)。他们都是具有新思想,并从不同的方面对封建势力作过斗争,因而遭到旧势力的种种迫害,终于无路可走,像苍蝇一样“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或重新去教子曰诗云,或躬行自己先前所反对的一切,或又回到封建家庭的牢笼中,在无爱的人间死去。

奴隶、觉醒者双重的悲剧性质。

《呐喊》、《彷徨》中的闰土们,本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但是在旧制度、旧思想文化的统治下,他们却失去了主人的资格,甚至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成为了奴隶,这是第一重的悲剧。沦为奴隶后,他们的奴隶地位并不稳固,不论如何辛辛苦苦,奉公守法,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这是第二重的悲剧。

改革者的悲剧也是如此。觉醒了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历史使命,起而奋斗、抗争,但在强大的旧势力围攻下,变革失败,希望破灭,这是第一重悲剧。失败后,旧社会逼得他们无路可走,使他们精神扭曲,心理变态,从而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这是再一重悲剧。

鲁迅的悲剧观、悲剧产生的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根源。

悲剧观:“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既可以是美好善良的生命的毁灭,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希望、理想的毁灭,或一种可贵的精神、人格、品质的毁灭。

根源:造成鲁迅笔下人物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看得见的兵、匪、官、绅,而且还有那从古到今、从上到下、无处不在又难以捕捉的旧制度、旧传统、旧文化,一切旧的风俗习

这些食人者,掀掉人肉的筵席,毁坏这厨房,砸烂这窒息人的铁屋子,去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鲁迅的喜剧观及两部喜剧作品。“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讽刺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代表作《肥皂》和《高老夫子》。对鲁迅小说基本内容的多层面概括

1、从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革命的关系看,可以概括为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面镜子。

2、从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看,鲁迅小说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3、从鲁迅小说创作动机看,主要是“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攻打国民性的病根”。

4.从小说的哲理意蕴来看,是希望与绝望的双重演变。

5、从美学范畴看,是悲剧艺术的高峰。

第五章 鲁迅与果戈理

鲁迅对果戈理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鲁迅说:“果戈理几乎可以说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 果戈理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果戈理对鲁迅的小说创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狂人日记》的创作上。果戈理创作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有利的揭露了俄国社会中官僚等级制度的腐朽,嘲笑了大人物的种种丑陋态,表达了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1918年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显然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均有独到之处。其次,果戈理的创作对形成鲁迅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再次,鲁迅曾赞扬果戈理:“他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鲁迅的作品中也常常充满讽刺的喜剧性。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

1、两篇作品虽同样具有反封建意义,但是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它们的深度,广度有别。

2、两者同样以狂人为主人公,但两个狂人的思想境界不同。

3、两篇作品虽然同样是以内心独白的日记形式展开情节,但两者的创作方法不尽相同。

4、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基本上是客观写实的手法,鲁迅的《狂人日记》却较为复杂,他可以说是多种艺术方法的融合,统一。

5、两篇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同。

果戈理笔下狂人与鲁迅笔下狂人的异同。

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的形象。实社会人生的写照。所以它大体上是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

法。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却较为复杂,他可以说是多种艺术方法的融合,统一。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具体的描写,字里行间又蕴含着巨大的激情;既有对旧事物的无情揭露,抨击,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从作品的情节和狂人的形象看,它还具《狂人日记》中的波普里希钦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缺乏抗争的勇气,他并不是出于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而被迫害发狂,而是由于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与部长小姐结婚的幻想无法实现而发狂。所以,他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相反的,在骨子里他却是一个等级观念极重的人。

鲁迅笔下的狂人却不同,他是那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因受到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严酷迫害而发狂,他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敢于向整个封建社会挑战;他充满勇气和自信,坚信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他怀抱着伟大的理想,盼望着一个“真正人”的世界出现。果戈理创作对形成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影响。

鲁迅同果戈理创作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关心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但是,关心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一定写重大题材,相反地,他们落笔时往往是从看来微不足道的平凡生活中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从而显示不平常的意义来。鲁迅在《几乎无事的悲剧》一文中,曾深刻指出:果戈理创作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的显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语言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民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鲁迅的小说也几乎取材于平凡的生活,而努力挖掘出它深刻的意义来,其特点是寓深刻于平凡中,即使是辛亥革命这样震撼全国的历史事件,也只是通过未庄的平常生活作了插曲式的描写。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艺术风格的不同。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是悲剧中含有大量的喜剧因素。作者对狂人波普里希钦的态度是同情中夹着调侃、揶揄、嘲讽。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却完全是悲剧格调,没有一丝喜剧成分。作者对于狂人的态度,是同情,支持中包含着激励和赞美。从语言风格看,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基本上是散文式的语言,细腻、流畅、亲切朴素,富幽默感。鲁迅的《狂人日记》不少段落是一种诗的语言,苍劲挺拔,精炼含蓄,富暗示性,象征性。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较多。

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创作方法的不同。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基本上是客观写实的手法。虽然两只狗——美琪和菲德尔的通信,对话的情节十分荒诞,近于浪漫主义方法,但是他们通信,对话的内容却基本上是现 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因此,它可以说是写实、浪漫与象征方法的结合。狂人形象分析

鲁迅笔下的狂人却不同,他是那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因受到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严酷迫害而发狂,他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敢于向整个封建社会挑战;他充满勇气和自信,坚信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他怀抱着伟大的理想,盼望着一个“真正人”的世界出现。这个理想的“真正人”的世界,带着新时代的特点,显然有别于旧的以“吃人”为特征的剥削阶级专政的世界。

第六章鲁迅的《药》与俄国文学

《工人和白手的人》与《药》的异同

在《工人和白手的人》和《药》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度的两颗伟大艺术良心的颤动。但是相似的题材却采取了并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屠格涅夫采用了散文诗的表达方式。他写得极为精炼、概括,全文才四百字,却揭示了相当深刻的思想,艺术表现的成熟、巧妙非一般之辈可比。但《药》却更富于象征意味。他的情节对于华、夏两家的悲剧有更大的概括力量和象征意义。同时,选择“人血馒头”作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与群众享受牺牲的愚昧行为的纽带,含义更深刻、丰富、发人深思。因为“人血馒头”的“血”是革命者的热血,他比绞绳具有更深沉、更内在的思想意义。人们只知道历代的反动统治者吃人肉,喝人血,没想到被统治、被压迫的群众,由于愚昧也在帮着喝革命者的鲜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啊!《药》对人们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

《齿痛》与《药》的异同

《齿痛》和《药》的作者怀着同样悲愤、沉痛的心情,描写了麻木的群众如潮般向刑场奔涌的场面,这些人都盼望从他人的流血牺牲中得到一种满足,应该说两篇作品中对愚昧群众的描写是相当深刻的。但正面人物的刻画,以及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不尽相同了。《齿痛》中的圣者——耶稣的形象显得较为模糊,作品中仅有一出地方对耶稣作了简单的交代,至于这位圣者的精神世界却丝毫没有触及。而《药》中革命者夏瑜的形象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但通过茶馆中闲人们的议论,寥寥几笔的点染,夏瑜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却烘托得相当突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不屈不饶、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文学作品只有较充分得描写出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质,才能更有力量地衬托群众思想的愚昧、麻木。在这一点上《齿痛》显然较《药》略逊一筹。安特来夫的“阴冷”对鲁迅的影响

《药》的结尾确如作者所说,受到安特来夫的“阴冷”气氛的影响。尤其是夏四奶奶同华大妈上坟的描写:枯草、荒坟、乌鸦、纸绽,以及周围死一般的寂静,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但是,从整体看来,《药》的结尾没有那种神秘莫测、绝望发狂的恐怖气氛。《默》的氛围是愈来愈阴冷,“鬼”气笼罩着一切,而《药》却在“阴冷”中显出明亮。发表颇有些滑稽意味的议论,由此往下,作者的喜剧笔调和人物悲剧命运水乳交融地溶合在一起,一直贯穿到作品的终结。但是阿Q这一典型概括了无比深广的现实和历史的内容。在这一点上,《胜利者巴尔代克》是无法与之匹敌的。鲁迅为什么喜爱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

鲁迅早年之所以接近显克微支的作品,除了有着类似的出身、教养和生活经历外,主要的还是为了寻求唤醒民众的药方,以求得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因为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悲凉中渗出希望。

为什么说《药》在整体上高于上述作品,是鲁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个创造。

首先,《药》的思想格调高于上述作品。其次,《药》概括深广,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上述外国作品都是一条线索,一个故事,内容较为单纯。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碳画》 阿Q形象分析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剥削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但是他不正视现实,常以自欺自慰的种种精神胜利方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比较鲁迅小说与显克微支小说的共同点

1、它们都以农民的性格被严重扭曲作为描写的重点。这两部作品都着重人物性格的刻画,着力于现实主义艺术典型的创造,而不着重情节曲折离奇;在人物刻画上都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使外部特征的描写服从于内心变化的需要,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阿Q同巴尔代克这两个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典型人物,有着类似的人生哲学。他们不仅在“质朴、愚蠢”这一基本品格上一致,而且在生死关头的某些思想、心理活动也是相似的。巴尔代克和阿Q在得意时也有相似的精神状态。

2、在艺术风格上,《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也有相通之处。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都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悲剧性的性格,在人物的喜剧性冲突中,往往潜伏着人物深刻的悲剧危机。《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一开头,作者便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对阿Q和巴尔代克的名字发表颇有些滑稽意味的议论,由此往下,作者的喜剧笔调和人物悲剧命运水乳交融地溶合在一起,一直贯穿到作品的终结。

《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艺术风格的异同。

在艺术风格上,《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也有相通之处。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都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悲剧性的性格,在人物的喜剧性冲突中,往往潜伏着人物深刻的悲剧危机。《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一开头,作者便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对阿Q和巴尔代克的名字 中国处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之下,情况颇类似波兰。因此,反映波兰人民苦难生活的显微支的现实主义创作,自然引起了鲁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波兰人民在民族的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下,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这些在显克微支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令人怵目惊心的描写,鲁迅称之为“叫喊和反抗”的文学。正是在这一基本点上,伟大的鲁迅从外国的先辈身上看到了自己应走的文学道路。因此,着力描写在民族的阶级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的痛苦生活,并为此“而呼号,而战斗”,就成为鲁迅和显克微支小说创作的共同特色。

第八章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长明灯》与《红花》的共同点

1、两篇作品都以一个具体事物象征反动势力。

2、两篇作品都以疯子作为主要人物,并写了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的共同品质。

3、两篇作品都是短篇小说中的珍品,都具有单纯、集中、精炼的特色。

《长明灯》中疯子与《红花》中疯子的异同点。

《红花》中的疯子千方百计地要摘除红花,《长明灯》中的疯子则一心一意想熄灭长明灯。然而,两位疯子的个性全然不同,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也迥然有异。《红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易于激动的十九世纪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其写作特点是细针密缕,精心刻画,可以算得上是一幅细腻人微的工笔画。疯子作为精神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被描摹得十分真实、生动。《红花》中的疯子虽不时散发出一种“救世主”的气味,但仍不失为一个真实、动人、丰满的正面人物形象。《长明灯》中的疯子则是一个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反封建战士的生动形象。与《红花》的艺术手法不同,作者采用虚实相映、烘云托月的方法,从大处落墨,寥寥几笔就点染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可说是一幅传神的写意画。

《长明灯》对《红花》的借鉴与创新。

鲁迅先生对《红花》既有所借鉴,又敢于创新。在放眼世界文艺时,两只脚却牢牢地踏在我国现实生活及文艺传统的土壤上。《长明灯》不仅内容、人物、情节、语言是十足中国化的,而且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也是充分民族化的。鲁

迅先生既不盲目排外,又不崇洋媚外。外为中用,努力发展我们民族新文艺的宝贵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看来在建设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中,纬莆本是个有血性的改革者,后来却被旧社会逼得“敷敷衍

衍”、“模模糊糊”地做一些“无聊”的事;《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只因在宣统初年剪了辫子,于是“同事是避之如何向鲁迅学习,仍然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鲁迅怎样评价《红花》。

鲁迅评价:“他的杰作《红花》,叙一半狂人物,以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在医院中拼命撷取而死。论者或以为便在描写陷于发狂状态中的他自己。” 鲁迅对迦尔洵《红花》的译介。

“氏悲世至深;遂狂易,久之始愈,有《绛华》一篇,即自记其状。晚岁为文,尤哀而伤。今译其一,文情皆异,迥殊凡作也。”这里所提到的《绛华》即是伽尔洵的代表作《红花》。

比较《长明灯》与《红花》

1、两篇作品都以一个具体事物象征反动势力。

2、两篇作品都以疯子作为主要人,并写出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的共同品质。

3、两篇作品都是短篇小说中的珍品,都具有单纯、集中、精炼的特色。

4、《长明灯》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上对《红花》的超越。

第九章 鲁迅小说与阿尔志跋绥夫

鲁迅小说与阿尔志跋绥夫小说精神相通之处。

1、在表现改革者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并由此引起改革者的孤寂、悲哀这一点上,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的创作有相通的地方。

2、《工人绥惠略夫》中阿伦加姑娘“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引起了鲁迅的共鸣。类似的悲剧,在鲁迅创作中也留下了某些痕迹。

3、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一样,都为不幸者的“残酷的娱乐”和可耻的健忘症而倍感痛心。鲁迅翻译《工人绥惠略夫》的原因。

一、作品所揭露的“那个不可救药的社会”与旧中国现实极为相似;

二、绥惠略大的境遇与中国“现在”仍至“将来”的改革者的境遇很相象,他们本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于成了单身。

鲁迅小说中的孤独、寂寞的改革者形象。

鲁迅笔下的改革者也都是孤独、寂寞的。《狂人日记》中反对封建家族制度、礼教的先觉者,被称为“狂人”,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被关在屋子中,像关了一只鸡鸭一样;《长明灯》中反抗旧传统、旧文明的战士被当作“疯子”,被全村的人设计关在社庙的西厢房中;《药》的革命者夏瑜,不仅一般的群众不理解他,连他的亲人也不理解他,牺牲时他的鲜血被愚昧的群众买去做了人血馒头,《在酒楼上》的吕 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严”,“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在路上行走时,还要被路人骂为“冒失鬼”!这一系列孤寂的改革者的形象,发人深思,给鲁迅的创作抹一笔深沉、浓重的哲理色彩,这是作者对我国新文学的一大贡献,在今天仍有相当的现实意义。魏连殳与绥惠略夫的异同。

魏连殳同绥惠略夫有某些近似之处:两人都是知识分子,都希图革新旧社会,因此,为旧社会不容:一个被追捕,一个受迫害。在此情况下,都因为社会谋幸福转向对社会进行复仇,以此发泄愤懑与不平,最后都走向毁灭。但是,魏连殳同绥惠略夫向社会复仇的形式是大不相同的,绥惠略夫是在绝望中疯狂地向群众开枪,在流血的杀戮中得到个人的满足和快意,而魏连殳却是在失败后,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以高傲的态势,蔑视过去迫害自己的一群,从无血的杀戮中,求得精神上的报复和快意,这种以自虐为代价换得的复仇的满足,其内在的痛苦是可想而自知了。如何理解鲁迅小说创作中“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性。

‘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强烈地震撼着鲁迅的心灵。类似的思想在鲁迅的作品和文章中曾不只一次地流露过。如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当钱玄同动员他为《新青年》写文章呐喊时,他曾这样回答:“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人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是鲁迅与悲观主义的阿尔志跋绥大毕竟不同,在战友的激励下,终于呐喊起来,向封建主义统治的“铁屋子”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正表现了鲁迅对革命前途的信念。他的思想与创作同阿尔志跋绥大既有某些联系,又有质的差别。但是,在鲁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在彷徨求索的苦闷中,这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情绪仍时时袭扰着他。1923年12月,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曾沉痛地指出:“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

鲁迅小说与阿尔志跋绥夫小说中改革者对待不觉悟群众的态度的差异。

《工人绥惠略夫》中过份渲染了由于群众的愚昧麻木所

产生的对革命者的重压,以及在这重压下革命者的心理变态:由爱群众转化为恨群众,由向统治者复仇转化为向社会复仇,向群众复仇,终于在绝望中疯狂地向群众开枪,使自己与群众同归于尽。鲁迅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严肃地指出:“然而绥惠略夫临末的思想却太可怕。他先是为社会做事,社会倒迫害他,甚至于要杀他,他于是一变而为向社会复仇了,一切是复仇,一切都破坏,中国这样破坏一切的人还不见有,大约也不会有的,我也并不希望其有。” 鲁迅认为中国“大约”不会有绥惠略大这样的向群众开枪复仇的革命者,的名利思想,显示出作者世界观中的矛盾。因此,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揭露、批判是不彻底的。作者在七十岁时还授了岁贡生,可以看出他对科举功名的留恋。

《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显得不留情面。作者把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看成是封建社会一切罪恶的渊源,却是片面的、错误的。同时,作者把希望寄托在有道德,学问高超,性守礼乐、孝悌,清廉高洁的封建知识分子身上,以为让这样的“真儒”治世,就会出现太平盛世,这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表明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洞悉。中国的改革者的确与绥惠略夫不一样,他们往往具有我国传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将枪口对准无辜的群众。恰恰相反,他们却愿意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惊醒沉睡中的亿万同胞。第十章 鲁迅小说与我国古典小说

孔乙己、陈士成、四铭的形象分析。

《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醉心功名富贵、利禄熏心,然而终因屡试不第,迷梦破灭,最后神经错乱,沉于水中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他在疯狂致死之前的经历同周进、范进大体相同。他有着对科举仕途的强烈幻想:“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朕捷上去”,“门口是旗杆和匾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可悲的是,他从年青时考起,总共十六回,黑发考成了“斑白”,年纪已到了五十多,周进、范进们的“幸运”始终没有落到他的头上,终至发狂而死。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毒害、摧残,胡子都“花白”了,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腐儒。他因白首穷经为八股所害,一无所能。由于“好喝懒做”,日子“愈来愈穷”,终于沦为小偷,被爬上去了的丁举人打断了腿,潦倒而死。

四铭是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文人,他“卫道”的外衣掩盖着卑劣丑恶的灵魂。四铭对路上行乞的孝女动了色邪念头,他从光棍所说“咯友咯友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啰”受到启发,遍下意识天肥皂绘妻子,以“彩花抡木 ”鲁迅怀着厌恶和憎恨的心情,以嘲讽的异调,截破这帮守旧文人道貌岸然的面具,淋漓尽致的揭露他们肮脏的心思和种种丑态。

鲁迅小说在科举制度的揭露批判上与《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异同。

《聊斋志异》中揭露科举功名弊端的篇什很多,但有他的局限性。作者一方面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般迷恋功名的知识分子的丑态;另一方面,在《姊妹易家》等作品中,却又以赞赏甚至羡慕的心情,描写了一些在科举上少年得志,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的人物,暴露了作者一定程度 《红楼梦》贾宝玉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集贾宝玉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集贾宝玉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集贾宝玉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集中两点:一是它造就了众多的利禄之徒,二是造就了多空谈误事的迂腐之徒了。第一点的批判可以在第一点的批判可以在《儒林外史》中得到印证,《红楼梦》贾雨村形象也可以说明。第二点却是没有《儒林外史》及其他小说涉及的,它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它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从根本上揭示出科举制度的弊端。从这一点上来说《红楼梦》对科举制度危害的认识比《史儒林外》更深入一层。

鲁迅先生继承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中揭露、批判科举功名的积极方面,并大大向前发展了它。他站在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立场上,用小说作武器投入“五四”时期“打到孔家店”的斗争。

鲁迅在反封建上既与我国古典小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又有所发展提高。

《聊斋志异》到《呐喊》、《彷徨》,对封建主义的揭露,批判越来越深刻,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也越来越明显、强烈。鲁迅先生的小说既吸取了我国古典小说中反封建的的民主思想因素,又赋予它以新的时代精神。它没有怀古的倾向,更没有异国的情调,而是二十世纪中华大地上彻底反封建主义斗争的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

第十一章

鲁迅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

(二)鲁迅怎样论《红楼梦》。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极力肯定和赞扬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一是“摆脱旧套”,“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他这样说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在小说创作的艺术实践上继承并发展《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主要是在小说创作的艺术

实践上继承并发展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创造精神。他在作品中毫不隐讳地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罪恶,揭露“吃人者”的狰狞面目;沉痛地批判了群众的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

1、打破了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旧框框,充分提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深刻地挖掘并鞭挞了“国民的劣根性”。因此,他的小说创作数量虽不多,却能真实地再现辛亥革命——大革命前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描绘了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内心世界,在思想和艺术上完全摆脱了清末至“五四”的前夕旧小说的窠臼,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鲁迅小说的诗境特色和以性格为中心的创作方法。

鲁迅的小说都是短篇,却也往往能用极精炼的笔墨点染出人物与环境的神韵,而那抒情的语言,更增添了作品诗意。他的有些作品如《伤势》、《故乡》、《社戏》、《祝福》、《孤独者》等可以说就是优美的抒情诗篇。即以《故乡》为例,开头由“阴晦”、“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渗透出一种诗的氛围,在情节开展中又描绘了一幅饱含诗情的少年闰土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最后,作品又在充满哲理诗的意味中结束。所以,《故乡》可说是在诗的意境中展开故事的。由此看来,鲁迅的小说不是以工笔画式的细腻逼真的描写见长,而是以写实与写意、情与境的融合取胜,它所创造的诗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鲁迅也没有将反面人物脸谱化;而是通过典型细节显示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并从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揭示出他们的灵魂的丑恶、肮脏,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至于他笔下的一大批受迫害的不幸的人们,作者是既写出他们朴实、善良的品质,又揭示出他们所存在的愚昧、麻木、落后的精神状态。鲁迅论《儒林外史》

“戚而能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深刻地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的小说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的共同点。

“戚而能谐”的讽刺艺术在鲁迅小说中表现为令人沉痛的悲剧因素与使人发笑的喜剧因素的巧妙结合,在一系列的喜剧性的情节中,贯穿着人物的悲剧命运,这典型地表现在《阿Q正传》、《孔乙己》这一类作品中。

“婉而多讽”在鲁迅的作品中则表现为让讽刺完全寓于现场描写和情节的发展中,力避作者站出来对讽刺对象做解释或说明性的叙述,而是以人物自己语言和行动的自相矛盾来构成喜剧性,达到“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的艺术境界。

用对比手法,揭露事物的矛盾,以形成强烈的讽刺,是鲁迅的小说同《儒林外史》的另一共同特色。鲁迅小说与《红楼梦》

2、打破了旧小说迎合小市民趣味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俗套,敢于写出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悲剧。

3、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传奇性故事情节取胜的写法,而是对普通的日常生活进行精心选择与提炼,达到寓意深刻于平凡之中。

鲁迅小说与《儒林外史》

1、戚而能谐的讽刺艺术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

2、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

3、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

第十二章

鲁迅小说特色(一)

鲁迅艺术构思的显著特点。

高瞻远瞩、熔古铸今,以“立人”、“吃人”为中心,着眼于人们心灵的改造,所以开掘深、立意新。《一件小事》的艺术构思特点。

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将“我”这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同人力车夫进行鲜明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我”同人力车夫思想境界高下美丑的的巨大差别。从对比中显示劳动人民崇高的品质,高大的形象,并榨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心理和“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作品前后将“一件小事”与当时所谓的“文治武功”“国家大事”进行对比,指出“国家大事”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而“一件小事”却将“我”从坏脾气里脱开,从而肯定了“一件小事”,否定了“国家大事”,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政治立场。

作品通过“我”与车夫的对比,不仅使“我”看出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教我惭愧”,而且,“一件小事”成了促进“我”前进的动力,它“催我自新”,“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

《终身大事》与《伤逝》艺术构思的不同点以及思想差距。

《伤逝》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写成的悲情缱绻的诗体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受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冲决森严的礼教罗网,自由恋爱,敢于同居,但是他们为之奋斗不过是一己的爱情,新家庭建立之后,涓生失业后,对子君隔膜,疏远。左右他们文化心理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便现出来子君安于现状所成为一个平庸主妇。涓生失去“携手同行”勇气萌生救出自己的念头,子君被顽固家庭接回去,最后憔悴而死,涓生深刻反省,准备向新生活跨出去。

《终身大事》提出了“五四”时期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田亚梅的出走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对封建迷信以及旧的习俗的不满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五四”时期要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反封建精神。但是剧本的反封建内容却相当浅薄的,艺术形式也比较简单,既没有什么尖锐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什么动人心弦的情节。矛盾的解决也是轻而易举的:田亚梅“暂时”出走了,而且走的很阔气。鲁迅小说之所以开掘深、立意新的主要原因。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开掘深,立意新,主要是因为他在构思时高瞻远瞩,熔铸古今,他是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现实与历史血肉相连的深度来认识、分析、发掘事物的内在本质,铸造艺术形象的。

第十三章

鲁迅小说特色

(二)鲁迅小说艺术表现上的整体特色。

打破旧套、力求创新;写真实、抒真情,着力于人物性格刻画,强调神似,以形写神,以小见大,以实显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鲁迅小说艺术表现上的五种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1、重叙述,含有杂文式的讽刺类:《阿Q正传》、《孔乙己》、《肥皂》、《高老夫子》、《离婚》、《幸福的家庭》。

2、偏重抒情,含有较多的诗的因素:《故乡》、《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

3、兼有杂文与诗的因素:《一件小事》、《祝福》、《社戏》、《狂人日记》

4、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环绕人物性格的发展来展开故事情节:《阿Q正传》、《白光》、《孔乙己》、《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

5、以事件为发展线索,在故事情节开展中着力刻画人物:《药》、《示众》、《长明灯》、《**》、《肥皂》、《社戏》 鲁迅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写出现代中国人的魂灵,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

鲁迅对人物的外形描写强调神似,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

在塑造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人物时,鲁迅汲取了我国传统画论的精髓,强调神似,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备。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既批评了漠视“形似”的“神似”,又不同意只注意“形似”的观点。他提出了“形神俱似”的要求。所谓“形似”,是对人物外貌特征和细节的逼真描写,是塑造典型人物的基本要求,也是“形神俱似”的前提;“神似”是要求写出人物由内在的精神特征,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奥秘,显示出“灵魂的深”,是形似的归宿。鲁迅在小说创作中,是不断地实践着“形神俱似”这一高标准的。他在人物创造中绝不忽视“形似”的重要性,甚至连人物戴的帽子、着的衣衫都有严格、准确的要求,丝毫不能走样。

从平凡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人物典型化的方法。鲁迅自述他创造典型人物时,大都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一个拼凑来的角色。”他在《且介亭杂文编﹒

<出关>的“关”》中说:“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细微的癖性,衣

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了。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他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又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段话是作者在创作中进行典型概括的形象化说法。所谓“拼凑”是在“杂取种种人”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也即是典型化的意思,并非俗语说“七拼八凑”。

鲁迅对从生活原形到艺术典型的熔铸、升华过程的概括。

鲁迅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的熔铸、提炼和升华,作者借用传统国画的创作经验,将它概括成十六个字:“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鲁迅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景随人出,景人相映。

鲁迅谋篇布局的特点:善于以小见大,以实写虚。鲁迅小说着力于人物性格刻画:

1、塑造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人物,强调神似,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

2、大量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揭示人物的神态。

第十四章

鲁迅小说特色

(三)鲁迅小说语言的总体特色。

千锤百炼,句中无余字,篇中无余味,善于少中见多、以少胜多,因此,它凝练、冷隽、贴切、传神,是精粹的文学语言。

举例分析鲁迅小说语言的凝炼性特点。

鲁迅小说语言凝炼这一特点是与鲁迅善用传统手法分不开的。由于作者对描写的对象了解得十分深刻,思考成熟,把握住了特征,因此,往往只三言两语,就能收到些人状物栩栩如生。如《药》中,鲁迅只通过敌视革命的刽子手的几句话,就把革命夏瑜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的品格揭示出来。举例分析鲁迅小说语言独创性的特点。

1、极善于挑战恰当的动词以增长描绘的形象性。

2、有些及普通的字眼给他精心选用,确有点石成金的特殊力效。

3、鲁迅的语言匀称和节奏美。

4、作者往往采取某一语句多次重复,照应的形式,以增强作品内在节奏感。

如《祝福》中写过年的鲁镇新年气氛时“有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一句,其中“钝响”一词可谓形毕肖地渲染出了当时的沉闷气氛。但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并没有“钝响”一词,这是鲁

迅运用传统的语义造词造出一个新词,将“钝”词素与“响”词素顺时地组在了一起传达出用传统词汇,如“低响”“音响”“闷响”“爆响”等无法传达的意境,是所谓“创新”

小说语言凝炼、冷隽、贴切、传神的原因。

鲁迅小说的语言之所以凝炼、冷隽、贴切、传神,是与他反复推敲,精心锤炼分不开的。

第十五章

鲁迅小说的新开拓

(一)《不周山》的意义。

《不周山》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从“古代”“新”编,一方面热情讴歌了神话传说及历史记载中中华民族的脊梁女娲、羿、大禹、墨子、晏之敖者,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及其代表者的赞颂;另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伯夷、叔齐、老聃、庄周等历史人物思想中的消极方面,给现实社会中某些错误思想,消极现象以形象的批评。《故事新编》属于何种类型的小说。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它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故事新编》处理古代题材的三种类型。

一类是史料的“铺排,没有改动的”。如《铸剑》; 采取题材创作小说的开端;一是开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

鲁迅有意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创作的小说:《不周山》《肥皂》《白光》《弟兄》

鲁迅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创作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开拓。

1、鲁迅一开始运用弗洛伊德学说创作小说,便是以我为主,突出“五四”时代精神,使之为我所以,而不是亦步亦趋,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向泛性论的泥坑。鲁迅的巧妙即在于将现代精神分析学说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结起来,用“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2、作者在“五四”反封建思想革命这一精神统率下,吸取、融化精神分析学说中某些合理因素,丰富自己的创作,使艺术方法多样化。

3、鲁迅在不少作品中也通过人物的梦境来显示人物潜意识的隐秘——那些被压抑的思绪,从而揭示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

鲁迅创作《不周山》的愿意。

鲁迅自叙《不周山》的愿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是“取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缘故。”

第十六章

鲁迅小说的新开拓

(二)《不周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不周山》的创作意图是不仅要解释“人”的缘起,还要解释“文学”的缘起。

《不周山》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不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调,而是以浪漫主义艺术方法为主进行创作。作者在极其简略的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发挥巨大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用宏伟的气魄、如椽的巨笔,塑造了一个以宇宙为背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人类伟大母亲的形象,热烈歌颂了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就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和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品质。这与作者过去创作的小说是迥然不同的。

《故事新编》的基本内容。

发扬民族正气,刨坏种的祖坟。作者通过对“故”事的 一类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如《起死》;

一类是“古今交融”,将神话、传说、史实与现实熔为一炉。如《理水》《采薇》,这一类作品较多。

第十七章

“只给铺叙,没有改动”

《铸剑》取材于何处。

《铸剑》的小说取材于《列异传》及《搜神记》 《铸剑》创作方法及其含义。

《铸剑》的创作方法,对史实“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含义:作者在创作时较为严格地遵循原作的主题、人物、情节,给以铺叙编排,而没有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眉间尺、晏之敖者形象分析。

眉间尺:眉间尺一出场就不像个英雄,只是个平常甚至平庸无知而又优柔寡断的小人物,津津有味地看着红鼻子的小老鼠的挣扎,他似乎得到了一件残忍的快乐,仿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而同时,他又那么怯懦,甚至在一只快淹死的老鼠面前都不能拥有自信。一切在他决心复仇后改变。遇到黑色人晏之敖者后,受到极大的教育、启示,使幼稚的眉间尺逐渐成熟起来:由一个爱憎不明、优柔寡断的稚嫩少年,成长为一个视死如归、坚决为千百万被压迫群众复仇的青年战士。

晏之敖:晏之敖者是一位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英雄。他仿佛生来就是为人复仇似的,具有种热到发狂的性格,他甘愿为被压迫者复仇,却拒绝人们给予的“义士”称号,也不愿人们将他的行动称为“仗义”和“同情”。眉间尺把复仇的事业托付给他,借眉间尺的头和宝剑,晏之敖冒充玩把戏的混入王宫,完成眉间尺的托付与复仇任务。

《铸剑》的创作在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铸剑》的创作在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发展中有重要意义。鲁迅是从《狂人日记》开始高举反封建的大旗的。狂人虽然彻底否定了那个“吃人”的社会制度,但是他只止于呐喊“救救孩子”,甚至还曾想劝“吃人”的人回心转意;到1925年创作《长明灯》时有了变化,《长明灯》中的疯子发出了“我放火”的怒吼,并“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待到写作《铸剑》时,情况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铸剑》中的晏之敖者、眉间尺不只是呐喊、反抗、想放火,而是拿起了锐利的武器同反动统治者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殊死斗争,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赢得了被压迫者的最后胜利。

《铸剑》所表现出的这一思想,不仅反映出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不断前进。由“五四”开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经过几年的斗争、发展,到1926——1927年终于由思想、政治革命,发展到千百万人民群众拿起武器同封建军阀统治者展开流血的武装斗争。《铸剑》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且渗透出锲而不舍的彻底革命思想,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第十八章

“只取一点原由,随意点染”

《起死》创作方法及其基本含义。

《起死》的创作方法“只取一点原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起死》是一个作者虚构的“独幕喜剧”,它深刻地揭露、辛辣地嘲讽了庄子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为无是非观。《起死》既是鲁迅对其一生从事启蒙的思想的追求的一种隐秘的自我反讽;对于复活的汉子来说,他所迫切需要的是衣服和食物,他根本无法也无心理解庄子所关注的那些思想,又是对所谓民众的怀疑;那些铁屋中沉睡的将要死灭的人们,即使唤醒他们,又会怎样呢?这是一个现代性的质疑。《起死》的创作就是鲁迅试图通过一个古代的语境来思考这一现代性问题体现。《起死》是作者虚构的“独幕喜剧”,讽刺了庄子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无是非观。

当这汉子向庄子要衣服时,庄子却说:“你先不要专想衣服吧,衣服是可有可无的,也许是没有衣服对。鸟有羽,兽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条条,此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也’你固然不能没有衣服对,然而你又怎么能说有衣服对呢?”可是当巡士恳请庄子赏一件衣服给赤条条的汉子遮遮丑时,庄子却又说道:“那自然是可以的,衣服本来并非我有。不过我这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可见还是要穿衣服对,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自我嘲讽。

作品从哪三个具体问题入手展开对庄子的刻画的。

1、庄周一方面说:“活就是死,死就是活”,另一方面半路上见了骷髅却又认为他确实是死人的枯骨,并召来司命大神将骷髅复活过来,而且一再向那个汉子声明:“你已经死了五百多年了”,“是我看得可怜,请司命大神给你活转来的”。可见,“死”、“活”是界限分明的。如果真认为“死”就是“活”,那么,骷髅就等于是活人一样,庄周也就用不着请司命大神来复活了。

2、庄周一方面说:“奴才也就是主人公”,另一方面,当他被一群鬼魂纠缠时,却又抬出了他心目中最大的主子——楚王来镇压小鬼,说:“楚王的圣旨在我头上,更不怕你们小鬼的起哄!”可见,在关键时刻,主子和奴才是有区别的。

3、庄周一方面说,当巡士帮赤条条的汉子向他讨一件衣裳遮羞时,他又说:“我这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可见,在这时的庄子看来,不仅是“有衣服对”,而且,只穿一套衣服不行,还要配套。

《起死》与《故事新编》中的其它作品比较的独特之处。

1、就其内容看,颇似一个借古讽今的寓言故事。

2、从另一角度看,《起死》又恰是一个独幕讽刺喜剧。《起死》的基本情节内容。

《起死》的情节颇新奇有趣。战国时宋国人庄周要去见楚王,路过荒僻地段时见到以骷髅,他因闲得发慌,便请司命大神“复他的形,生他的肉”,以便“和他谈谈闲天”。这人原来是五百年前离家探亲的一条汉子,不提防半路上被强人一闷棍打死在这里,并抢走了他的衣物、雨伞。司命大神复原了他的血肉之躯,但却无法复原他穿的衣物、包裹、和雨伞。这人一醒过来看自己的衣服没有了,浑身赤条条的,便揪住庄子不放,硬说庄子偷了他的东西。庄子年岁已高,被他纠缠不过,只好“赶急从道袍的袖子里摸出警笛来”死劲地吹,于是招来一个巡士。庄子请他来判明是非,为自己解围。

第十九章

将历史与现实熔为一炉

《理水》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含义。

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的创作方法。含义,描写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时揭露国民党官僚及其御用女人的丑恶和腐朽,是投降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把锐利匕首。

《理水》的取材特点

前半部,作者以“光怪陆离”的色调,写出了一个由考察大员,官场学者与小民奴才组成的荒诞上层世界,又用“黑色”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由夏禹和他的同事组成的坚毅卓苦的平民世界。这两者是尖锐对立的,前者甚至根本不承认后者的存在。小说的后半部出现了百姓倾城出动“看”夏禹凯旋归来的场面。这显然是“看”和“被看”鲁迅小说模式的再现。夏禹一切真实的奋斗被故事化,神论化,成为无稽的谈说,而失去意义。到最后“终于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来凑热闹”时,前面两个对立的世界已合一为同一个荒诞的世界。

分析禹这位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

《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远古在远古帝舜时

代,洪水滔天,灾荒连年,百姓处境非常困苦。有消息说,鲸大人因为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效验,被充军羽山。舜又派鲸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然而避居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大抵是反对禹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禹这个人,开始乱加诽谤。直到奇肱国的飞车第十回给他们送食粮,才证实禹确有其人。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大水,又会同益与稷为民兴利,使人民有饭吃。大功告成,他回京向舜帝报告后,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是《理水》的重要特色。

第二十章

《故事新编》的特色

如何评价“油滑”

“油滑”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鲁迅吸取了民间戏曲特别是浙东民间戏曲的艺术经验而作出的一种新的艺又说道:“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很叹服,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后来在禹与皋陶的合力治理下,天下太平到百兽率舞、凤凰来朝的地步。鲁迅笔下“文化山”描写的讽刺作用。

“文化山”上的学者们的活动,是对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徐炳昶、马衡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鸟头先生,是暗指考据学家顾颉刚,他曾据《说文解字》对“鲧”字和“禹”字的解释,说鲧是鱼,禹是蜥蜴之类的虫.“鸟头”这名字即从“顾”字而来;据《说文解字》,顾字从页雇声,雇是鸟名,页本义是头。顾颉刚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歌谣研究会工作,搜集苏州歌谣,出版过一册《吴歌甲集》,所以下文说鸟头先生“另去搜集民间的曲子了”。《理水》的借古讽今的作用

《理水》中揉进去了大量的现代生活细节,其所占的篇幅几乎将近一半。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它不是古人古事的现代化,而是今人今事的巧妙穿插,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古今交融”。它是史料、传说与现实的巧妙融合。

作品内容的古今交融,人物刻画的正反对比、铺垫烘托,术创造。便于彻底撕裂卫道者的虚伪面孔。运用古今杂糅的“油滑”手法,就是要通过这些“油滑之处”,引导读者进行古今比照。例如《奔月》中的逢蒙与当年居心叵测的的高长虹之流,将他们以“二丑”形象糅合在小说中,其中致命的阴险本质即刻被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特色。

1、故事情节传奇性

2、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

3、奇妙的想象,极度的艺术夸张。

《故事新编》从哪三方面塑造理想正面人物形象。

1、突出描写古代英雄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

2、着重表现古代英雄非凡的才能。

3、用力描写古代英雄崇高的品德,美好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故事新编》的两大总体特色:一大特色是“油滑”,另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2.鲁迅研究辽宁自考 篇二

1、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2、我们把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称为(分析单位)

3、社会研究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4、普查又称为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

5、同组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

6、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7、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研究方式是(个案调查)

8、社会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实践)

9、在科学研究中,理论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

10、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11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称为(雪球抽样)

12、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概念化)

13、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

14、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可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15、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是(表面效度)

16、结构式访谈法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法)

17、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把访谈分为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18、应用最广泛的间接访谈法是(电话访谈)

19、小组访谈法,也称为(集体座谈法)20、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1、无结构式访谈的特点是(弹性大)

22、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

23、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中位数)

24、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25、从填答方式上看,问卷的基本类型有访问式和(自填式)

26、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形成理论假设)

27、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指(提问技术)

28、以下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配额抽样)

29、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是(稳定性信度)30、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称为(二手资料分析)

31、为了输入计算机并方便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资料就需要转换为数字信息,即需要给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转换为相应的数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编码)

32、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称为(同期群研究)

33、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被称为(趋势研究)

34、下列不属于纵向研究的是(横剖研究)

35、从层次上看,社会理论可分为宏观社会

理论、中观社会理论和(微观社会理论)

36、抽样方法大体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37、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立意抽样)

38、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39、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定量测量)40、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的量表是(语义差异量表)

41、以下关于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效度是信度的必要条件)

42、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研究的需要)

43、问卷设计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卡片法,另一种是(框图法)

44、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提问技术)

45、访谈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结束访谈)

46、日常生活中人们感知周围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途径是(观察)

47、人类学家偏爱并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实地观察)

48、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参与观察)

49、下列实验属于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的是(霍桑实验)

50、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51、内容分析的一个研究范例是(“消费广告中的他人导向”)

52、资料整理应遵循的三条原则是系统化、统计汇总和(条理化)

53、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资料整理形式是(统计表)

54、有5个家庭,人数分别为8人、5人、3人、3人、1人,这5个家庭平均人口数为(4人)55、7个男同学的操行评分分别为优、优、优、良、良、中、差,则中位数是(良)

56、某村青年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6人,识字11人,小学30人,初中20人,高中20人,则该村青年文化程度的众数是(小学文化程)

57、社会科学领域最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

58、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59、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可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60、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61、根据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62、参考文献的格式为(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3、(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64、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的。

65、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图示法)。

66、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67、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68、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具体的量表。

69、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70、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1同组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同期群研究称(队列研究).2题目的来源(社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3社会理论的来源(社会的实践)

4(理论的模型)是人们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5理论建构的目标(形成理论假设)

6研究中,研究者从规模中选出一部分研究对象,这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7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抽样比率)

8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特别适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休进行抽样)9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10(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11测量中,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的指标这过程称(操作化)

12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具体的量表.13无结构式访谈的特点(弹性大)

14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始终应该对双方的交谈实施有效的控制,所谓(访谈控制)15观察内容性质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16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级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某些因素.17(霍桑实验)是比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18迪尔凯姆(自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范例。

19(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

20(研究报告)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2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2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4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2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26所谓(研究设计)指研究都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27(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28所谓(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29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30(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此又常称为(随机抽样)31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

32(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33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那个数是(中位数)。34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的。3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36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图示法)。

37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么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称为元素,全体研究对象称为总体,样本则代表一组元素。38再测信度又称稳定信度

39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40抽样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41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方法论)42理论的基本形态(理论命题,理论模型)43效标效度又是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要领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44从填答方式上看,问卷的基本类型(自填式,访问式)45在电话进行访部,一般访问时间为(15分钟)46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47 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48(复合分组表)是总体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49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0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的范围,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于自然科学。51从研究的性质和社会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社会研究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52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就此留下的各种痕迹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词类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资料的方法。

多选题

1、社会研究的特征主要有(①②③④)①目的性②经验性③理论性④社会性

2、社会研究的目的有(①②③)

①探索未知事物②验证不确定的知识③扩展已有的知识④穷尽客观事物

3、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②③④)①客观性原则②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③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④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4、社会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③④)

①强化社会研究中的主观性意义②避免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影响③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④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

5、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①经验性②理论性③规范性④多样性

6、从性质上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分为(①②)

①理论性研究②应用性研究③探索性研究④描述性研究

7、从研究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以分为(②③④)

①经验性研究②探索性研究③描述性研究④解释性研究

8、按照调查中选取被调查者的人数及其占总体中的比例,以及选取被调查者和实施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调查活动分为(①②③)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个案调查④社会调查

9、普查的主要特点有(1234)

①结论正确②调查项目少③工作量大④准确性和精确性

10、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可以大致地将选题方式分为(①②③)

①研究者选题②实际工作部门定题③学术界选题④理论选题

11、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1234)①社会研究的主体②社会研究的对象③社会研究的内容④社会研究的方法.12、社会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②③④)

①调查研究②实验研究③文献研究④实地研究

13、社会理论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①来自于社会实践②具有抽象性特点③具有概括性特点④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14、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②③④)①基本观点②概念③变量④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5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用的有(①②③)① 构图示法②坐标图示法③公式法④树

状结构法

16、测量的层次主要有(1234)

①定类测量②定序测量③定距测量④定比测量

17、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18、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9、在电话进行访时,一般访问时间为(15分钟)

20、常用的几种信度:(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21、普查的主要特点(A:结论确定, B资料精确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

1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A社会研究的主体B社会研究的对象C,社会研究的内容,D社会研究的方法.2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价值中产与价值关联,C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D,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3现代社会研究的特征”A经验性B,理论性,C规范性,D多样性,4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A社会生活状况研究B,社会总是研究C,社会政策研究,D社会影响评估

5普查的主要特点A:结论确定, B资料精确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6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的原则:A,经验归纳原则,B演绎推理原则,C假设_检验原则D,统计性归纳原则,E抽样_推论原则.7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A确立主题,B组织材料,C确定提纲D,撰写成文.8计算机汇总步骤:A编码B,登录C,录入D,程序编制.9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A变量结构图示法,B坐标图示法C,公式法.10探索性研究包括:A实地考察,B请教专家,C查阅资料。

11应用性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A,人口管理,劳动变业,城市建设,B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C社会治安,文化教育,D社会保障,公共卫生。12属直接观察:A,实验试观察和实地观察,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3常用的几钟信度: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14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A,异众比率,B四分位差,C标准差。

简答题

1、社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探索未知事物;验证不确定的知识;扩展已有的知识。

2、社会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什么?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4、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要求,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其次,问卷的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的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最后,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出并给出回答的选项。

5、在访谈中怎样进行提问控制?

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6、问卷调查的优点有哪些?

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7、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事实求实的原则,指社会研究应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强调从严格的程度保证工作质量; 4)遵从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研究本身是一向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8、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有哪些? 一是经验归纳原则;二是社会研究中的演绎推理原则;三是社会研究中的假设-检验原则;四是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性原则;五是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

9、进行分层抽样,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是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二是怎样确定样本比例。三是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

10、测量过程的步骤有哪些?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这就是“概念化”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11、访谈法有哪些有点和缺点?

优点:信息量大;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缺点: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成本较高;访谈通常时间长;隐蔽性差;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12、访谈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熟悉调查内容;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准备工具。

13、访谈员遵守的普适性、一般性的调查守则主要有哪些?

外观与举止得体;熟悉调查的问卷;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提问;如实记录被访者的回答;认真保管和及时上交调查资料;依法行事和遵守伦理规范。

14、小组访谈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访谈的主题。小组访谈的主题要简明和集中;准备调查纲目。小组访谈前,调查者应认真考虑会议的具体内容,拟出详细的调查纲目,并按照调查纲目指导访谈; 确定访谈规模。小组访谈参加者的人数规模应当适宜,多以5到7人为宜;

物色访谈对象。正确物色访谈对象,是做好小组访谈的基础。

15、观察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2、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不在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缺点:

1、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是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

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

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16、实验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可检验因果关系;

2、较为经济;

3、易于重复;

4、控制能力较强。

缺点:

1、人为干涉;

2、样本选取的缺陷;

3、实验人员的影响;

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17、实验法的特点有哪些?人为设定观察情景、直接建立研究结论、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18、社会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19、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20、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1、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去论证社会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22、抽样: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23、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24、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25、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26、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7、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28、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认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29、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30、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1、研究报告:是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32、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33、横向研究——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

因果关系的研究

34、研究方式——是指社会研究中采用各种具体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骤上具体的操作方式

35、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就此留下的各种痕迹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词类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资料的方法。

3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的优点3适于作纵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用较低。缺点: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37、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38、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研究题目的阶段,研究设计的阶段,收集资料的阶段,整理分析资料的阶段,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的阶段.39、研究者选题: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选题,学术界选题

40、社会研究的内容:明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41、测量过程::首先要把测量对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二步是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作变成测量的变量.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估.4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43、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之一,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社会理论可以为析资料提供解释.44、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要求,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其次,问卷的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的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最后,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出并给出回答的选项.45、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研究需要原则,考虑被调查者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46、高质量问卷标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47、在访谈中怎样进行提问控制: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48、观察法的特征:在观察之前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需要系统的观察设计,有系统的完成记灵.观察过程避免主观和偏见.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49、观察方案的内容:观察的目的和意义,观察方式,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0、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并容易操控,实验程序必须可重复的,实验程度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51、统计分析的必要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统计分析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52、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准备阶段;设计问卷初稿;试用问卷初稿;修改、确定问卷并印刷。

53、访谈的准备:熟悉调查内容;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准备工具。

54、观察实施的内容:进入观察现场;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或参加到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进行观察或测量并记录观察资料。

55、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56、资料整理的原则:条理化、系统化、统计汇总。

57、研究报告的类型。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作用和功能不同);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研究的性质不同);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论述题

1、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优点__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标准精确分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首先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好坏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其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2、选题的标准

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选题的客观标准,符合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所谓”重要性” 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

自身的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

3、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缺点:1问卷调查通常预设.2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3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存在缺陷的假定.4问卷调查事实上还假定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景的影响,或者认为可以对此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控制.5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6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4、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不在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缺点:1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是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5、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

缺点:1人为干涉2样本选取的缺陷3实验人没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的优点3适于作纵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用较低。缺点: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7、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简单的说就是事实求实的原则,指社会研究应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

值判断的影响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强调从严格的程度保证工作质量4)遵从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研究本身是一向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8、理论在社会研究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社会理论是社会会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研究课题来自社会实践跟社会理论发展。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其目的为了修改加深和改善理论体系,促进理论发展。其来源于理论发展。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和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4)社会研究理论可以为分析方法资料提供解释。各个变量之间的机关关系是否化表现显示世界中社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加以解释

9、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信息量大;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缺点:开放式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成本较高;访谈时间通常时间长;隐蔽性差;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10、小组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了解情况快、效率高;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集合起来。缺点: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密性差;比较费时。

11、试论述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和提高观察效度的措施。

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二是观察内容的选择和操作化的方式;“观察者偏见”;“被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提高观察效度的措施:

一、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

二、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的内容要尽量明确和具体,确实能够反映研究的范畴;

三、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四、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在不被知觉的情况下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

五、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减少惯性思维定势和注意力分散的影响。

12、试论述定量方法的优缺点.优点: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标准精确分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首先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好坏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其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

13、论述定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定性方法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突出优点;定性研究具有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推论到总体;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在规模相似的情况下,定性研究往往要比定量研究耗费更长的时间;定性研究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易动员大量的人员参与调查工作,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社会研究行动;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更难以应用于当代社会中经常需要的大规模的、快速的社会研究。

14、试论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满足研究需要原则。问卷本身只是研究工具,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应是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有利于获得必要的研究信息;第二、考虑被调查者原则。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否真正能够满足研究需要,还受到问卷适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看问卷设计是否考虑到了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保持卷面的简洁明快;第三、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第四、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是指问卷设计者应该根据使用问卷的具体方式来调整问卷内容的设计和编排。

15、论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是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再次,社会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需要理论来加以解释和分析。

16、试论述小组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1)了解情况快,效率高;(2)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3)小组访谈法有利于把调查者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缺点:(1)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保密性差;(3)比较费时。

17、论述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和提高观察信度的措施。

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第一,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第二,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第三,环境的变化;第四,人的变化。提高观察信度的措施: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尽量减少由于观察内容不明确所造成的观察内容的随意性;其次,必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减少因类别定义不严格所造成的分类的随意性;最后,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在时间中的变化,尽量减少环境和时间对观察资料准确性的影响。

18、试论述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

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

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

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缺点:

1、问卷调查通常预设;

2、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

3、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存在缺陷的假定;4问卷调查事实上还假定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景的影响,或者认为可以对此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5、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6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

重点理论知识

1社会研究___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2理论性研究___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3应用性研究___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4普查___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琢个进行的调查.5个案调查___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6定性研究___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7定量研究,___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

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8横向研究____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9纵向研究_____指是在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各和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10概念___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11理论模型___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求特征及其关系的现现.12理论建构___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过程.13配额抽样___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的总休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面抽样.14雪球抽样,___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15分层抽样____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同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16信度____使用权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17效度____测量工具能够没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18结构式访谈法____也叫标准化访谈法,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的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19研究报告___用文字和图表形成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20置信度___对置信区间进行推论时总体的实际参数值真正处于置信区间中的概率度,也即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程度.21文献研究___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22假设_检验方法_____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23:结构式访谈:也叫标准化访谈,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上一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