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2024-07-06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11篇)

1.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篇一

一、XX年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xx〕85号)规定,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奖代补等4个使用方向的资金。XX年,财政部拨付我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34373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3264.82万元,合计共37637.82万元。按照规定,我厅对财政部下达的34373万元进行了统筹分配,其中,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2617.43万元;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2951.2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24404.31万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4400万元。

(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

按照财金〔20xx〕85号文件规定,我区未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范围,为大力发展我区县域经济,积极引导各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经多次与财政部金融司沟通汇报,财政部于XX年8月下发了《关于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范围的通知》,同意自XX年起将我区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范围。

XX年,我区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2617.43万元,对全区30家县域金融机构进行了奖励,自治区财政配套的30%部分已列入20xx年部门预算,经自治区人大批准后及时下达相关金融机构。XX年财政部根据XX地区的实际,将我区纳入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范围,同时也是我区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第一年,该项政策的实施极大激发了我区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有机结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促进了我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

XX年,我区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2951.26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安排1264.82万元,合计共拨付4216.08万元,对全区1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奖励。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农村金融业发展力度,在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全区村镇银行立足县域,积极服务“三农”,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全区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远远高于其它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的实施也缓解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初期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增强了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有效帮助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的实施也有效吸引了更多资本参与我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仅XX年我区成立的村镇银行就有4家,分别为XX西夏贺兰山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永宁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西吉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XX彭阳贺兰山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

XX年我区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24404.31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20xx万元,合共计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26404.31万元,其中,专项用于贴息资金21873.95万元,用于奖补资金4530.36万元。

XX年,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推动大众创业、助力脱贫富民,结合我区经济发展实际,我区制定印发了《XX回族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宁政办发〔XX〕140号),该办法进一步放宽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的条件,将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条件规定为:“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首套住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在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当期,应没有商业银行其他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限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相结合,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激发了创业干事人员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支持我区扶贫攻坚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功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推进的整村、整乡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引导形成了“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活力,助推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奖代补

XX年我区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4400万元,支持全区8个财政部PPP示范项目规范运行。XX年,为推动我区PPP工作,我厅牵头制定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实施意见》(宁政办〔XX〕96号)等多项管理办法,推动我区PPP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截至XX年12月底,我区进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129个,投资总额1571.77亿元,社会资本投资1205.36亿元,政府补贴190.58亿元。根据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我厅积极组织协调XX惠民投融资有限公司和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政企XXPPP合作基金,基金总规模4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XX年,结合《财政部关于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厅制定了多项配套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面,同时,从XX年开始,财政部又将我区纳入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范围,由于这些政策的政策性较强,又是新出台的政策,致使相关部门和受益人群对政策不理解、不知晓,影响了普惠金融政策的全面落实。

(二)PPP项目投资大、回报低、人才缺。由于PPP专业人才紧缺,致使市县(区)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对PPP模式的操作流程不熟悉,项目前期识别论证不充分,方案设计不规范、不完善,制约了PPP模式的推广应用,致使国家和自治区PPP示范项目入围难度大。由于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投资大、回报率低、投资周期长,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再者,我区市、县(区)财力普遍较弱,赢利PPP项目不多,引进社会资本的难度较大。

(三)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高、操作难度大。财金〔20xx〕85号文件实施以来,大家普遍反映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较高,特别是向前追溯5年无商业银行贷款记录的条件,将很多有创业贷款意愿的人群拒之门外,影响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由于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系统不完善,致使各市、县(区)录入和提取数据不准,有的甚至无法使用该系统,增加了一线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

三、20xx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普惠金融政策宣传。20xx年,我厅将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加强普惠金融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政策知晓率。同时,我厅计划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一次普惠金融专题培训班,对普惠金融各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仔细讲解,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为普惠金融政策的全面落实打下夯实基础。

(二)加强普惠金融政策落实。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面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中央资金和政策争取力度,借力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展,不断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三)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一是根据全国财政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XX〕92号)文件中的负面清单,对我区PPP项目库的所有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防止PPP项目中存在以PPP名义变相举债、保底收益、固定回报、保底承诺、政府担保等违法违规融资举债现象发生,规范推广和运作PPP合作模式;二是紧盯中国PPP基金,力促项目对接成功;三是结合XXPPP工作实际,制定印发《XX回族自治区政府和社会资本(PPP)操作管理办法》。

2.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篇二

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千头万绪, 但是其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就是支持“三农”的金融问题。没有有效的金融体系来支持, 再好的政策都不可能真正落实。

回顾1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进展,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通过论坛举办了数月的调查, 也发现了包括海南省在内很多地区在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 而且发现了一些在农村金融中做出非常大贡献的人。

3.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篇三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等就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及实践途径进行了专题演讲。来自全国金融系统及相关部门的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自2013年年初起,浙江省农信联社即提出全面实施普惠金融的设想,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后形成报告上呈浙江省政府。朱从玖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扎实推进。2013年5月9日,浙江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浙江农信普惠工程建设规划论证会,并于同年7月下发了《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批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要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扎实推进。”2013年7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专门举行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新闻发布会暨全面启动仪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吹响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号角,为浙江农信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从2013年起,浙江农信就已经开始并计划用3年的时间,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和阳光普惠三大目标,积极开展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和创新升级五大行动,让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动作:一是创业普惠让浙江百姓深受惠。浙江农信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的“三式”服务模式,支持城乡农民创业创新,扶持小微企业成长。二是便捷普惠让农信服务广受惠。浙江农信以“丰收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服务网络,积极全面开展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社保卡、新农保、种粮直补等财政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的发放,让广大城乡居民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金融服务。三是阳光普惠让城乡居民长受惠。浙江农信以推进丰收信用工程建设为抓手,与农办联合评定信用村、信用乡;与省农业厅、省工商局联合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完善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努力实现“银村、银农、银商、银企”共建。

践行普惠金融,也促进了浙江农信存货业务的良性发展,出现了存贷款市场占比双升的良好局面。到今年3月末,浙江农信各项存款余额12610亿元,比年初增加847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余额市场份额为16.57%,比年初提高0.5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8637亿元,比年初增加369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余额市场份额为12.81%,比年初提高0.15个百分点。

4.普惠金融 篇四

作为天然具有普惠基因的一家银行,江西邮储银行在普惠金融实践上,正保持着这种滴水穿石的“定力”。成立10多年来,该分行围绕如何更好发挥资源禀赋,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提供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2014年1月,江西邮储银行行长肖天星刚到江西,就对全省各级分支行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并推动构建了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和发展目标协同内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全分行成立了省、市、县三级“三农”金融、小微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各级分支行行长担任组长,将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提升为全省“一把手”工程,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两财”“两小”领导小组会议、每日作一次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情况通报,4年多来从未间断过,以永远在路上的作风和坚韧执着的精神推进普惠金融事业。

2018年6月6日上午,江西邮储银行召开了今年1-5月份全分行经营分析视频会议,再次深入学习贯彻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关于2018年金融助力江西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工作要求、近期江西银监局系列监管要求、邮储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和扶贫督导会议精神等,部署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用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高质量实现普惠金融等各项工作“双过半”。

“全分行要增强‘坐不住’的责任感,用‘拼’的勇气确保小微金融‘红旗’高扬;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用‘抢’的意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增强‘慢不得’的危机感,用‘争’的劲头狠抓消费贷款转型。”该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号召全分行坚定信心与决心,奋发作为,心无旁骛争创“第一等”普惠金融工作。并再次部署各级“一把手”要发挥领跑作用,站在更高层次落实邮储银行总行李国华董事长关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管理的“四点要求”和“五个亲自”工作要求,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确保邮储银行总行、江西省分行普惠金融等各项工作部署得到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不出现“时差”“偏差”“误差”,坚决杜绝“慢半拍”“看不齐”“不看齐”。重点提出各市县分支行要在落实“刚性”监管要求上走在前列、坚持小微等普惠战略上走在前列、走访营销上走在前列。

为避免让资金问题成为脱贫致富的拦路虎,打通高质量普惠金融工作落实链条,该分行既从战略上战略部署上“扣紧扣子”、又在承接任务上“勇挑担子”、还在工作落实上“钉好钉子”。从今年5月24日开始的上两周,江西邮储银行所有在家的领导班子成员均深入到挂点联系的市县分支行开展了调研督导工作,驰而不息推进党建、普惠金融、案防、市场乱象整治、业务发展和“双过半”等政治任务、监管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任务的高质量落实。该分行还优先保障小微和三农队伍的刚性配备,进一步倾斜绩效考核导向,提高普惠金融、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等指标考核权重;并优先保障普惠贷款业务发展的额度需求,继续倾斜内部定价政策;同时,该分行党委还将把“两增两控”等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今年党委巡察和督导督办的重要任务之一,进一步增强了该分行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思想、行动和政治自觉。此次经营分析视频会上,该分行还提出要打好普惠金融“持久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并重点部署了深化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案件防控建设、资产质量管控、作风建设等工作,进一步筑牢了覆盖面更广、品质更高的普惠金融服务的稳定根基。

在普惠金融实践上的一马当先和持之以恒,带来的是江西邮储银行普惠金融质效的嬗变,并成为了该领域的引领者。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分行普惠金融实践更是将优势转变为胜势。截至今年5月底,该分行各项贷款结余1458亿元,继续列全省银行业第8位和全国邮储银行第10位,其中实体贷款占比超90%;涉农贷款结余超576亿元,结存服务涉农主体近23万户,名列全省前茅;小微企业贷款结余超409亿元,结存服务的小微个体超8.4万户,完成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监管目标近197%,成为江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来该分行共在全国、全国邮储银行、全省各类会议上介绍了10多次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经验,吸引了全国邮储银行6家省市区分行及当地党委、政府分别派员来赣学习交流。该分行还以综合得分列全国邮储银行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了“2017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金融管理标杆行”称号。今年3月份,该分行农村小水电金融服务工作还得到了在赣检查的国家审计署高度肯定,并被要求报送经验材料编入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今年前5个月,该分行小企业法人贷款净增超16亿元,列全国邮储银行第3位,提前10个月完成了邮储银行总行下达的全年净增计划,计划完成比列全国邮储银行第1位。出色的普惠金融工作,也赢得了中央及各级媒体每年近20000篇次的点赞报道。其中,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央视《焦点访谈》均对该分行支农支小等普惠金融工作进行了大力推广。

5.浅谈普惠金融 篇五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 system)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采用和推广的一个概念,联合国呼吁建立“普惠经济部门”(Inclusive Economic Sector),其核心内涵是共享与普惠,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小微经济体提供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而这是传统金融体系难以实现的。

在次不得不提出两个相关概念,“普惠公益”和“普惠民生”。这里“普”字,就“普及”,一提起公益事业,人们就会想到慈善,想到无偿赠送和获得。不但民众对公益事业特性知道的并不多,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很模糊。但是这片面,我们国家有一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对公益事业做了很清晰的界定。简要来说,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共享性、享受公益事业不等于无偿占有及公益事业的经营者也要讲究适当回报。(例如:教育、卫生、供水供电,交通等都属于社会公共设施,都是公益事业。但你不能因此就说:好了,既然是公益,那我就不应该花钱,就应该无偿享用,上学不花钱、看病不花钱、坐公交车不花钱、用水不花钱,用电不花钱,不可能的!公益事业也需要经营,也要获得公平合理的利润。比如国立医院、城市公交、供水供电等产业,首先它是公益事业,其次它必须实行收费服务,从中获得较微薄的利润。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就无法实现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普惠民生”就是解决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具体说就是使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不仅标志着普惠金融在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普惠金融的重点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普惠金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出了有序发展、均衡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当前贫富两级分化严重,走中国社会主义路线,普惠金融之道是必经之路!

第一,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工具将市场储蓄资源进行跨主体、跨市场、跨行业转移和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必然会挤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各种无效“水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应和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发展普惠金融,必然要求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思路,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扩展其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使更多企业或个人享受到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实体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也会进一步降低金融体系运行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收益水平和赢利能力,从而为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发展普惠金融,就是破除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扩展,促进资金自由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和运行效率,提升发展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第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减小贫富差距,让人人在信贷面前平等。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普惠金融正是金融领域中注重体现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这样一个理念,发展普惠金融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对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施普惠金融?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普惠公益项目开展中,没有钱的支持,一切都纸上谈兵,要实现普惠民生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持,这“万丈高楼”是盖不起来的(上段已说明)。所以,必须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在今年4月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

这样的政策举措,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提出将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同时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一方面,开发性金融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国开行依托国家信用,运用“供血”作用,开辟一个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保证改善民生工作的的资金需要,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这是国开行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主要力量彰显出的政策性角色和责任。国开行有着特殊的历史和定位,在协助政府落实公共政策、实现施政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责无旁贷。这是国开行肩负的使命,也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无法完成的任务。

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对民生改造相关业务进行单独核算,有利于将这项带有明显政策性色彩的工作与一般信贷项目区分开来,独立运营,不以商业利益为最大目标,至少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

一方面,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个作用,可体现在三个环节:

第一,在资金来源上,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应采取市场化手段。依托国家信用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大额资金,向来是国开行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次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也不例外。但这种发行,不能搞强行摊派,邮储银行、保险公司等投资者依据自身需要自主购买。

第二,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民生工作改造,是政府目标,是社会责任,但不是扶贫项目。国开行所使用的资金要能够保本增值,至少应实现“保本微利”,否则也难以为继。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要根据政府规划和居民需要,合理选择支持的项目,量力而行地制定的融资规模和还贷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监督好资金的实际投向,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改善民生的项目中。如果千方百计所筹措的资金转了一圈还是落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那就“人艰不拆”了。

从行业角度讲,行业人事应该怎么做?

第一点普惠金融实质上不是“扶贫”和“福利”,更不是所有服务的全覆盖,而是提供一种金融服务的机会平等性,关键在于强调机会平等,强调基本服务,强调服务可得性、成本可负担性和需求有效性等。所以必须改变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普及普惠金融知识,让人们了解普惠公益的目的和意义。接受用以“普惠”为基础的“公益创业”渠道来成就公益事业!

第二点解决行业人才问题。一个行业的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一个新生的行业我们需要人才,需要当代的“雷锋”,“雷锋”自己可能不计较个人得失,但社会要创造一个“不让雷锋吃亏”的从业环境。所以,我们极需要在公益事业产业化中吸入新人才和寻找有志之士共同努力创造,同时也要保证人才的福利。这也是我们“普惠金融”的一大根本特色。

6.普惠金融下的金融素养研究论文 篇六

2金融素养研究现状

世界银行()在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金融素养的调查中发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都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Fedorova()对俄罗斯居民进行了金融素养测度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越高的消费者越愿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并且金融素养越高的消费者发生贷款逾期的概率越低。Huston()在对金融素养的研究中发现,金融素养与贷款成本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金融素养越高其贷款成本越低,金融素养水平低者的信用卡和抵押贷款成本是金融素养水平高者的2倍。DeMeza,IrlenbuschandReyniers()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与金融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AnnamariaLusardi,OliviaS.Mitchell,VilsaCurto()研究认为在个人从事金融工作并在他们开始做金融决定前,提供金融教育是有益的,在这方面,在高中开设的金融扫盲课程可能是提高有效性的方法。世界银行(2013)指出金融教育的普及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不仅包括金融监管机构,也包括教育部门、社会保护和福利部,三方共同解决弱势群体的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教育与金融素养一直是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国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起步晚,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多。11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对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现状进行了首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群体之间的金融素养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人民银行(2015)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消费者对信用管理、贷款、股票和保险等相关应用能力欠缺,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金融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对金融素养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来讲,金融素养是指个人对于金融知识的理解,运用金融知识做出决策,提升个人福祉的综合能力。影响金融素养水平的因素很多,本文采用问卷星针对山东地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问卷的设计中将问卷分为基本情况、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历、户口状况等;金融知识包括基础金融知识、高级金融知识、接受金融教育情况等;金融能力包括对金融的兴趣、风险的态度、金融渠道等。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对金融素养有显著的影响。

3.1基本情况方面

在性别方面,男性消费者的金融素养要显著优于女性消费者,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男性对金融的兴趣更加强烈,参与金融市场的行为更加高效引起的。在学历方面,高学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显著优于学习低的消费者,可能是由于高学历消费者的学习经历丰富,学习能力较强,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更有效,从而导致高学历者的金融素养偏高。在户口状况方面,农村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城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获得金融知识的渠道更多,对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有更好的认知,参与金融市场更活跃。正因如此,在金融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农村消费者,他们本身就是金融服务的排斥者,加之金融素养的缺乏会更加难以获得合理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消费者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服务对象,其金融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着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2金融知识方面

在金融教育方面,接受过金融教育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较高。通过金融教育消费者可以掌握更多、更专业的金融知识,优化消费者金融行为,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此外,从事金融工作的消费者,其金融素养水平较高。但是,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接受金融教育与否对消费者掌握基础性金融知识的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统计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是系统化、专业性教育,强调金融教育的深度,专注于金融模型、金融产品开发、金融产品定价等问题,往往忽略了基础性的.金融通识教育。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基础性金融教育更是不足,我国高校金融教育现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

3.3金融能力方面

在金融能力统计分析中,对金融知识越有兴趣的人,其金融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越愿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金融素养水平也越高。风险态度与金融素养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风险偏好者出于对投资的偏好,更愿意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参与金融活动,其金融素养较高。风险厌恶者处于对风险的规避,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活动的主动参与较少,金融素养偏低。在获取金融素养渠道方面,仅有媒体渠道有略微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整体金融素养水平偏低,对基础金融知识的了解情况更是严重缺乏。在普惠金融环境下,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4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措施

4.1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素养教育经验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素养教育的研究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美国早在就建立了金融教育办公室,负责全国金融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美联储每三年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一次调查,了解消费者金融素养现状,讨论金融教育成效。英国在次贷危机后,由政府主导在全英国范围内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并且将金融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普及金融知识基础教育,提高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日本将20定为金融教育元年,从学校阶段推行金融教育,明确提出金融教育是消费者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的迫切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金融教育,尤其是金融基础性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福祉能力。

4.2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战略规划

目前,我国金融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中,其他形式的金融教育很少,金融教育普及度很低。因此,应将金融教育尽早纳入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中,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一套青少年到成年人的系统的金融通识教育方案。从青少年开始普及金融知识,逐步提高其接受和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提升其金融素养水平。同时,建立专门机构负者金融教育的实施,及时发现金融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升金融教育的实际效果。金融教育对提高金融素养、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财富的积累和生活满意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4.3联合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开展金融素养教育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土耳其企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还提供大量的非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咨询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金融素养水平和金融能力。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长潜质,也为银行培养了好的客户,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可谓双赢。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点优势、人才优势,定期安排员工城乡居民社区宣传,帮助消费者了解信贷业务,解决消费者资金缺口问题。另外,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对农村金融的深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农村金融素养教育方面,政府机关、教育系统、金融机构应积极宣传金融知识,积极组建金融教育自愿队,深入农村基层,帮助基层群众提高金融素质。

参考文献

[1]贝多广,李焰.普惠金融中国金融发展的新阶段[M].人民出版社,.

[2]贝多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3]刘丹,丁赛,贾若曦,等.金融素养、金融教育与金融发展[J].学科探索,(2).

[4]王宇熹,杨少华.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新进展[J].上海金融,2014(3).

7.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篇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信息技术

2014年国务院发布文件将推动农村创新和发展普惠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及云计算等技术与农村金融的结合, 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根深蒂固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不足、信用环境不良等问题,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农村建设。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资金供应失衡、金融主体单一、缺少竞争激励、产品无法满足中小农户需求、服务网点覆盖率低、缺少信用机制、贷款手续繁杂等问题, 导致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农民在融资和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借贷失衡导致资金外流

近几年来各大金融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们更倾向于进行大额贷款而非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 这导致了资金更易向高收益城镇或非农区流动, 使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 弱化了政府资金投入。这种非农化倾向所造成的金融服务与资金额度的不足与农村旺盛的金融需求相悖, 造成了农村贷款难、融资难, 金融业务低效率, 金融资源无法有效分配, 没有发挥资金集聚效应, 形成了供给与发展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 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与金融供给失衡。因此, 促进贷款公平性和公开性, 可以化解资金外流困境。

1.2 金融主体匮乏, 金融服务不足

金融主体单一始终是困扰农村金融创新的现象, 其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单一和农户融资渠道单一两方面, 金融产品单一表现为产品缺乏特色性的创新, 业务品种缺乏, 同质化明显, 缺乏竞争力, 如支付和结算工具单一。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 金融服务网点仅有存、取、转等基础业务, 证券、理财产品、基金等业务尚属空白。融资渠道单一表现为金融机构选择单一, 是由金融系统融资方式落后和融资规模小造成的, 具体为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为农户所能选择的两种融资机构。这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效率, 使需要资金的农户却无法获得资金。

1.3 农村金融创新风险高

农村金融创新始终伴随着高风险的隐患, 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自身特点与信用制度的缺失两方面。首先, 农业具有的较长产业链、收入不确定性、季节性、产品相似性、低收益性、生产分散性和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农业自身在收益取得方面所具一定的隐患, 并且交易成本和资本运用成本较高。当农业自身具有的特点无法及时与金融产品进行匹配时, 这些特点会阻碍农业产业升级。其次, 农村信用环境不良与信用制度缺失, 无法约束借款人行为, 增大了农村贷款的信用风险。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降低了风险分散能力, 削弱了金融创新的动力, 并切断了持续性创新的保障。

1.4 网点覆盖率低, 民间融资兴盛

近些年, 随着商业银行面向农村的业务拓展, 针对基础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在逐渐增加, 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网点配置不足、密度不均等布局缺位, 城乡布局断层等区域性失衡, 网点金融功能不健全等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存取款的便利性, 限制了农户的储蓄行为, 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能力。为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农村辐射, 各商业银行应推进空白区域的网点建设, 建立农村服务整体布局网, 发展普惠金融。正规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区的缺位给予了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 而民间金融的活跃, 大多有血缘亲友、地缘乡亲与业缘同事等关系相联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的压力, 但因其缺乏法律保障与监督机制, 并具有偏高的偿还利率, 易出现非法或不规范经营行为而引起纠纷, 加大了农户负担的金融风险, 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2005年, 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首先提出了“普惠金融”一词, 其具体是指以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为主的金融服务需求方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由此可见, 普惠金融更适用于缓解农村所面临的金融排斥。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改革, 营造以客户为中心, 适度竞争, 服务得当, 持久发展的市场环境。

近些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 而造就了当代的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资信评价技术、移动支付及云计算技术为主体工具的互联网金融, 具有交易成本低, 服务效率高、覆盖面广, 使用便利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填补了金融领域空白, 解决金融供需问题, 打破垄断, 引发市场竞争, 推动我国金融服务更加国际化。现实的金融模式, 往往会将传统金融在资金、网点、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的长处相结合, 推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为搭建跨平台、跨行业、惠及农村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 因而也造就了适用于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方式。两者互为补充, 创造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六种形态, 分别是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 大数据征信系统与网络贷款, P2P网络贷款, 互联网货币与众筹融资。可见, 金融信息化与电子化已成为未来农村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

3 互联网金融提供农村金融基本服务研究

在我国农村金融环境逐渐完善, 农户收入增加, 城乡差距缩小, 为金融普惠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基于此我国互联网普惠金融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类:

3.1 基本金融业务

伴随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的出现, 打破金融业务依附物理网点的局限, 打破了农业分散的阻碍, 丰富了传统银行存取款、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运用全新互联网金融工具, 客户不仅可以完成基本金融业务, 更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终端进行金融产品的购买。这种突破使金融机构转向以市场为导向, 提供基本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工具属于互联网金融中金融互联网化与移动支付这两类。金融互联网化是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在网点缺乏与业务不足区域, 克服空间障碍, 开展金融服务的方式创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户更加便捷的接触金融服务, 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支付终端与移动支付的构建, 便利了农户进行互联网贸易时的支付行为, 也使得小额支付服务得以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支付体验。

3.2 提供融资平台

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以贷款产品为主, 主要形式为新型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首先, P2P网贷是运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个体间的资金借贷与资料互通, 因此其倾向于以金融中介的模式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新兴事物P2P平台在2014年内上线1228家。其互联网平台的公开性, 高效性和低廉性, 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和客户进行选择的可能性, 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 激发了闲置资金的流转, 创造了全新的便捷互联网贷款方式。其次, 众筹融资凭借其突破性与无地域限制等特性远超股权融资与天使投资, 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 拓宽了其融资渠道。

但由于融资行为涉及到双方资信水平评估, 因此信息质量对于融资项目尤为重要。大数据挖掘技术具有捕捉个人信息的优势, 因此其在收集与分析借款人信用水平, 辅助评估借款人信用, 并决定是否进行借贷业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并且其增大了信息的对称性, 打破了信息采集障碍, 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 大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分析业务进行中的信息, 进行风险评估, 及时限制借款人违约, 降低违约风险与不良贷款率。因此线上融资业务逐步形成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联合的经营模式, 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不足。而可以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平台多为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

我国目前最大的P2P小额信贷平台———宜信, 是当代互联网融资机构的翘楚, 其主要扮演中介平台, 在彼此信任的两个个人间进行资金信贷业务。近些年, 他们更是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谷雨战略”, 计划通过自建服务网点、开辟农村金融平台、提升其征信能力与风控能力, 来推动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相似的京东金融推出的金融白条与小额信贷等产品, 阿里巴巴的蚂蚁微贷与投建村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 正勤金融开发的惠农产品“e农贷”, 翼龙贷推出的农业贷款, 开鑫贷发行的惠农贷都是意图解决农户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3.3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指的是农户征信体系、农户金融教育等中间服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与信用评级系统可以改善农村征信水平。但信息不充分往往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获取信息, 而使其需要与社交网络平台、电商平台、政府机关、村级运营代理商处取得更详尽的非结构性信息, 并分析客户还款意愿。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的是大数据征信与网贷的形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与信用评定的建立, 有助于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同样为保证守信行为的贯彻, 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 并对农户进行道德教育。

资信评级技术可以用于征信平台的构建。央行曾经给阿里、腾讯等几家具有资信评级技术的企业下发过征信牌照, 推动征信数据共享, 降低金融风险。利用这项技术还可建立目标客户资料库, 进行客户细分, 并在日后扶持信用状况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朱迎, 刘海二, 高见.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J].新金融, 2015 (02) .

[2]马九杰, 吴本健.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 2014 (08) .

8.草根金融的普惠路径 篇八

草根一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这个词条,但总算是找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又多一个热炒的名字:草根金融。据了解,在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等22位委员提交提案认为,应大力发展草根金融,促进草根经济发展和城乡就业,并建议成立以央行、银监会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参与的“草根金融发展部际联席协调会议”负责指导推动。

对此,央行协调发改委、财政部、统计局和银监会后答复,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草根金融支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推动直接融资,为草根金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010年,草根金融的落实问题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话题,大家关心的是:草根经济体的金融问题进展了多少?农民和中小企业群体能否普惠这一阳光政策?

草根经济之困

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的草根经济广泛存在于区县、街镇、社区、乡村。它具有投资少、机制好、转向灵、见效快、代谢能力强等特点,是整个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单位投资就业贡献率最高的部分。而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三农”和微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则被称之为“草根金融”。

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以来,80%的就业岗位是由员工不到20人的小企业创造的。在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75%的就业岗位,其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草根经济形态对就业的吸纳作用更为明显。在当前出口大幅下滑、消费增长缓慢、投资见效尚需时日的形势下,发展草根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意义重大。

目前,草根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障碍是融资难问题。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表示,我国现有大约1.8亿户城乡草根经济体,其特点是融资需求额度小、期限短、需求急、缺少抵质押物和规范财务信息。而现行金融体系以服务大型企业和政府项目为目标,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难以满足草根经济融资需求。

“中国应该建设草根金融体系,促进草根经济发展和城乡就业,发展中国草根金融最关键的首先是要解决理念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在会上表示,草根经济主要分散在县区、街道、农村,数量多而分散,机制活、见效快代谢能力强。

草根经济体的金融需求具有客户多、较分散、笔数多、数额小、期限短、客户信息不足、缺少抵质押物等特点,这决定了现有的金融体系限于自身的缺失,很难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基层机构网点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不断上收机构,基本退出了县乡和社区;其次,股份制与外资银行布点时存在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先高后低的选择;城商行、农商行、城信社、农信社等机构大多自身实力单薄,业务覆盖能力较弱,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再者,产品单一、注重抵质押,主要服务是抵质押贷款,这正是草根经济的弱项。还有,就是内部管理机制差,从业人员缺少积极性。政策支持少,监管层次多,方法僵硬。

从现实看,农村金融机构与草根经济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产品创新不适应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严重阻碍了“草根金融”和“草根经济”的发展力和活力。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7253.1亿元,增长21.8%。2009年,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双双突破8万亿元,存款规模接近7万亿元,贷款规模达到4.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4311亿元,全年实现盈利716亿元。2009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915.8亿元,其中,采取投资者购买不良资产方式消化了不良资产181.3亿元。2009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752亿元,增幅和增量为历年最大。

以江苏为例,目前已有120多家农村小型贷款机构,注册资本超过130亿元,贷款余额达100亿元,2009年发放贷款总额超过200亿元,90%以上都投向了“三农”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

可见,只要政府支持、政策适度、运行规范、监管有力,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更多民间资本、地下的小型贷款机构也会浮出水面见到阳光,微小企业和农户就会体会到“心暖”、融资难的问题就能得到纾解。

解决方案显露曙光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提出了五项措施。其中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措施,对于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鼓励向小企业放贷具有积极意义。

而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最近央行表示,将加大对“草根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贷款通则》修订工作,并且考虑规范“草根金融”。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和四大银行及其系统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各自优势,推动政府引导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草根金融问题的解决,在政策面一时看到了崭新的曙光。

那么,如何从政策层面上为“草根金融”松绑?如何从体制上有所突破,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从公司治理和公司文化上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等等问题,也同样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关学者指出,为“草根金融”松绑,发展“草根金融”,关键是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中国的国情和“草根经济”的发展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题,为发展壮大“草根经济”和“三农”建设提供切实服务。

刘克崮委员认为,在政策上,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积极创造宽松的农村金融机构政策环境,对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在方案和政策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宫民原则,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把重点放在扩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上。

刘克崮提出,解决中国草根经济融资难,应着眼于体制和制度性建设,以

适应草根经济体数量多、较分散、单笔额度小、期限短、缺乏抵质押物的特点。

而建设“草根金融体系”的基本理念为“三分两化”,即:金融机构分大小、金融产品分类型、金融监管分层次,金融服务专业化、辅助支持社会化。按照“大银行对大企业,中银行对中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微机构对微企业和个人”的理念,重点建立以小、微金融机构为主的草根金融机构体系。

另外,依据客户自身特点及其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建设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应根据经济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层次,设置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队伍,采用独特的业务流程和单独的考核激励来运作草根金融业务。

在金融监管方面,刘克崮主张采取“两级三层”的监管体系,即中央政府制定监管法规,省级地方政府制定监管细则,市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同时委托批发供资机构负责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对基层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准入政策和信贷政策。”刘表示。

另据来自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国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达172家,多数机构已经实现盈利。同时根据银监会的安排,到2011年,中国将设立1300家左右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比重较高的县域、中西部地区以及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地区。

同样,亦有持乐观意见者,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表示,随着大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未来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望建立,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缺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一号文件”的草根经

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农村金融问题是历次“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10多年以来,随着大量金融机构逐步从农村撤出,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不断外流,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农民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很低。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地区大面积存在,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005年以来,随着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改革举措的出台,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低下的状况正在逐步缓解,农村金融改革终于破题。

长期关注草根金融的国内学者,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曙光博士在接受《新经济导刊》专访时指出,在2010年“一号文件”中,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措施,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制度激励,另一个方面强调了制度约束。

所谓制度激励就是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激励农村金融机构更多地把资金贷放给农村居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而不是把资金流向城市。从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情况而言,他们所经营的农村业务量多、面广、业务规模小,因此信贷服务的成本较高,而规模效益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业务经营的成本收益考虑,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意愿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国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行为进行激励和补贴,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三农业务的有效手段。

所谓制度约束是,是要对相关的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要求,2010年“一号文件”中说,要“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这个制度约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实际上,在美国等国家,《社区再投资法》已经有相关的明确法律规定,这对于遏制低收入社区的资金外流、提高弱势群体的信贷满足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2010年“一号文件”还没有对这个政策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但是这个导向性的政策一定会对银监会制定相关规章提供有力的指引。这样,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相结合,就可以缓解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的局面,农民的信贷可及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王曙光认为,2010年“一号文件”中比较有新意的一点是对消除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的战略部署,认为应“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有2000多个乡镇是“零金融服务乡镇”,没有任何农村金融机构在那里提供哪怕是最基本的存款服务:至今仍有8000多个乡镇仅仅拥有一个金融服务网点,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大多难以满足。而在这些缺乏基本金融服务的乡镇中,80%以上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当然中部和东部也有一些乡镇是“零金融服务”,比如在北京和河北都发现有这样的乡镇)。

9.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篇九

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过去30多年中是高速发展的,规模做得很大,但是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且很明显对中小企业和百姓的金融服务提供是非常不充分的。

中国金融30年高速发展,金融服务是短板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在1978年经济改革之后就开始了,在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金融体系其实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到今天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非常庞大。无论是从机构的种类,还是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大的,有一个综合性的指标,M2占GDP的比重,现在大概是200%左右,我们可以看成一个金融资产的相对规模。这个比例在世界上来讲是非常高了。从负面来说,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人担心中国的高杠杆率,高杠杆有很多指标,有很多人拿其中的一些做指标。总体而言,我个人认为我们的金融机构已经比较完备,市场规模也比较大,但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较为普遍且严重。这样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益。

干预直接的结果就体现在资金配置上。过去一两年经常听到政府担心所谓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核心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我们知道这有天生的原因,因为它的失败率比较高、不稳定性比较大、风险比较高,判断中小企业的风险难度比较大,所以一般的金融机构都会有不太愿意给中小机构提供融资的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这个问题尤其严重。首先一个因素是,除了一般性的判定中小企业难度比较大以外,利率管制也是一个因素。这就理论风险定价的基本条件要求,风险比较高的客户应该接受比较高的利率,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利率受到一定管制的时候,尤其政府想解决融资贵问题的时候,不断下去调查、清理融资成本,尤其是收费的问题,希望在行政上把成本压下来。

其次,金融机构不太愿意给中小机构提供融资的原因在于,如果我给国有企业贷款变成了坏账是可以说清楚的,如果给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贷款成了坏账是说不清楚的,要受到追究和查处。这样的问题使一般性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更为困难。中国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70%以上的居民没有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

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过去30多年中是高速发展的,规模做得很大,但是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且很明显对中小企业和百姓的金融服务提供是非常不充分的。

互联网金融是推动普惠金融的一种有效形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改革的蓝图,其中关于金融改革的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三个方面,一是要降低准入门槛,二是开放市场,三是改善金融监管。其中有一条要发展普惠金融,我理解发展普惠金融就是为了克服我刚提到到金融体制规模做得很大,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的给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问题。所以,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并不是政府给钱,财政补贴,第一它是可持续的,第二按照市场的条件来从事交易。

普惠金融现在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政策性的浪潮,亚洲开发银行在说普惠金融,大家都在说,但是做起来难度非常大。中小企业要获得融资有很多天生不利的地方,它的规模比较小,没有传统的硬数据。比如财务、税收、工资,时期比较短,数据就比较小,发展前景确实比较困难。

实际上,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太适合给他们做。当然,我们过去有很多金融机构,比如小贷公司、农村商业银行,有这些新的金融机构,但是整体来说服务的效率还是非常有限。去年有5家民营银行挂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银监会有一个辅助的规定,一家民营银行只能开一家分行,服务的对象是非常有限的。腾讯和阿里想在网上开银行,全国的企业都可以服务了,希望可以服务很多的客户,但是现在面对的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解决,存在远程开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影响并不大。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我看来就是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当然可能不是唯一的,互联网金融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它的发展确实有效。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宝推出大概是2004年,至今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真正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大概从2013年6月份余额宝的上市,开启了一轮非常高速的增长。

我从2013年开始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我对传统金融业的经验来看互联网金融确实有很多令人震惊的变化,余额宝一年之内做到了5千亿的资产规模。还有很多网上的个体网络贷款公司P2P,有小贷公司,还有很多众筹网等等,各种形式都非常多。

但是从核心来说,互联网金融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解决我们金融希望解决的问题。金融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一是怎么找到客户,第二是怎么判断客户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我觉得简单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支持:

第一,我们的监管政策确实相对宽松。很多国外的朋友说中国的网购公司怎么可以拿金融的牌照?贸易公司怎么可以拿金融的牌照?房地产开发商怎么可以拿金融的牌照?确实,这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到尽管政府层面觉得金融要创新,所以采取一个相对开放的姿态。

第二,我们的金融体系发展这么久,这么快,其实仍然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缺口。就是我们的金融服务供应是不足的,比如支付宝、余额宝,每个学生都有,因为他们在传统的银行都没有获得好的服务,因为他们的存款比较少,到了银行维持一定时间,每个月还要收取管理费用,用了支付宝和余额宝后感觉非常好。其实,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和个人从来就没有获得过好的金融服务。所以互联网金融服务一起来之后,就自然获得很多潜在客户的欢迎。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持。第一是平台,现在中国大概有8亿台智能手机,把金融服务机构和一大批潜在的、没有获得很好金融服务的群体连接起来。第二就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代替了原来比较难的风险评估。以蚂蚁金服做的小贷为例,有上百万的网商在网上做交易,在蚂蚁金服申请贷款三分钟就可以搞定。对他来说就是通过对你过去的一些行为分析做一个判断,到目前为止这个分析还是非常有效的,已经做了将近100万的客户,这个对金融来说确实是一个突破性的变化。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加强金融监管的三个突破口

听说互联网金融比较赚钱,很多人都想投资,我们调研发现很多企业既不懂金融,也不懂互联网,这样的公司很多,风险确实很大。我们去年搜集了网上3400多家平台,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平台都有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动机的问题,参与P2P的融资平台都是投入比较小,对风险的判断和承受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提出要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可能是非常好的一个加强普惠金融发展的形式,但是要加强监管。

第一,需要一个统一的监管方向。虽然是一个小公司,但客户遍布各个行业,不像一个小贷公司在一个小地方,互联网金融形成之后,风险传导的区域和行业的范围,有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第二,需要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执行准则。从监管的角度设置一些基本的门槛,先把那些明显没有资质的平台清理出去。尤其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参与的很多机构和企业其实对风险的识别和承受能力比较低,所以需要政府做一些工作。

第三,需要加强信息披露。我们发现很多的机构信息披露不足,甚至没有什么信息可以披露。

总结归纳一下,首先是我们的金融改革已经推进很多,但确实也留下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有相当一批个体,或者中小企业没有获得很好的金融服务,所以发展普惠金融确实是非常紧迫。

其次,互联网金融可能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或者渠道。尤其是我们短期来看,是因为三个因素促成的:第一,容忍了一个简单的框架,门槛很低;第二,有一些潜在的之前没有获得很好金融服务的市场群体;第三,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金融的难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加强金融监管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10.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和研究 篇十

【摘 要】 自普惠金融概念提出后,全球都在发展普惠金融,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提出普惠金融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理解。接着介绍了普惠金融的特点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弱势群体 问题 建议

一、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

普惠金融英文名称是“inclusive finance ”,是联合国系统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提出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微观层面:主要包括穷人和低收入者等金融服务需求者和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位于中间的各种零售金融服务供给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共同构成了普惠金融的微观基础。

中观层面:一系列能使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更好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规则和基础的金融设施。包含了很多与金融服务相关的职业和活动,如专业业务网络、行业协会、评级机构、技术咨询服务等。

宏观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机构,如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等。

二、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

(1)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传统金融机构集中精力于这些财务状况清晰,信用状况良好且能给其带来丰厚的利润的大客户,而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由于财务信息缺乏,主体征信缺失,缺乏抵押担保物等往往得不到想要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目标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所以目前得不到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是重点服务对象。(2)普惠金融不是慈善活动,注重商?I可持续性。普惠金融的重点仍是金融业务,金融具有趋利性,普惠金融是帮助贫困客户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但它仍以盈利性为目标,不会无偿提供金融服务。(3)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普惠金融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政府会支持普惠金融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同时普惠金融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4)普惠金融不是普遍放贷。普惠金融在追求“普”的同时,也要兼顾“惠”。具体来说,放贷应该注意适当和有效。适当是以合适的成本把钱借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有效是借出去的钱和借出的时机真正能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普惠金融突出的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服务贫乏,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缺乏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等问题。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建议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突出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明确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对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服务对其覆盖。

(二)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突破数据信息壁垒的成本太高。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现有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者(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来辨别目标客户的风险状况从而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使得线上或者线下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快速贷款成为现实。但在中国,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是作为个人隐私被保护的,而通过这种互联网数据库突破数据信息壁垒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透明,这存在着伦理方面的冲突,同时也需要解决相关法律的冲突。

建议二:积极寻找技术进步和隐私安全保护的平衡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由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依赖大数据风控,也需要大数据支持的个人信贷数据库。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规制,数据来源违法,数据污染,数据被滥用等问题会导致人人自危。此外个人破产法律保护缺位,暴力催收,诱骗贷款等非法行为会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阻碍普惠金融的发展。

建议三: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并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

(四)由于过去长期的金融服务缺失造成普惠金融目标群体观念陈旧。很多农民与低收入者只会在金融机构进行存取款,很少会选择通过贷款解决自己的资金需求,他们倾向于民间借贷,尤其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这说明我国过去长期的金融服务缺失导致普惠金融目标群体依靠传统的社交关系网络关系“借钱”满足自己金融需求的意识较强烈,但通过正式渠道、使用现代金融手段的意识不强。这说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建设仍然非常滞后。

建议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增强低收入者利用现代金融的观念,同时加强落后地区现代金融服务的供给,满足其需求。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金融资本具有逐利性,而普惠性金融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如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那么低收入者,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仍得不到所需的金融服务。2017 年 6 月,中国拥有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为22.8万个,总量有所增长,但是金融服务网点的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均呈现出东部 > 西部 > 中部 > 东北的金融机构分布态势,并且东北地区机构和营业网点占比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地区。这说明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建议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弱获得对象、造血型领域和公益性服务,促进普惠金融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

【参考文献】

11.普惠金融金融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篇十一

金融,事关国计民生,对企业来说,更是生死悠关的大事。如何运用好“金融”这个武器,让它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球經济萧条,我国经济也已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金融部门更应该学会腑下身子,倾听中小企业的心声,只有把中小企业扶持起来,中国的金融才更具备抵御风雨的能力。

继桥头堡战略实施后,中央又批准设定了云南、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央把关系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改革的重点放到了云南,把云南从改革的末端推到了前沿。中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时建设,但是为什么把金融改革突然提到前面呢?

因为金融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早已建立起来,要改变难度很大。而云南金融欠发达,又担负着桥头战略的重要任务,一张白纸好绘蓝图,可以搞一些先行先试的金融实验田,为全国金融改革做贡献,为沿边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怎么改?首先要确立标准:

一个标准:金融是不是有效为实体经济、地方经济发展、三农经济服务。

二个标准:对外贸易服务、对外投资便捷、边境结算便捷、边境货币兑换方便、快捷、高效。

三个标准:人民币南下、人民币出去,回笼方便,境外企业通汇方便,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贡献。

如果按这三个标准来做,对照一下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

1、中国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四万亿元带动十几万亿元,90%铁路、公路、基础没施、房地产、国企、央企等,形成了难以短期收回的资产,推动了房地产泡沫,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2、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得不到资金支持纷纷倒闭,中国民营企业解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口;提供了80%的社会商品;提供了70%的出口;提供了60%的税收;占GDP的50%以上。在科技创新方面,80%以上的科技产品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他们得到银行的支持不到15%,小微企业不到5%;

3、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来自于民营经济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还是民营经济。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支撑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普通民众和广大中小企业,对现有金融体制早已心生不满,要求推进金融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4、云南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全国相比问题更加尖锐,矛盾更加突出。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合理:

(1)金融结构布局不合理,改革初期沿海金融四分天下,云南金融一分天下。银行难贷款、资本市场上不去、外资少、地方金融没发展起来;

(2)银行体制不合理,大小银行同质化竞争,没有特色,“贵族化”倾向严重,管理体制僵化,吸收了80%的存款,却拿去扶持20%的“贵族”;

(3)银监会监管制度不合理,对银行管得过死,对中小企业,一般只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调头对企业是生死关,香港银行业是滚动贷款的。对抵押品条件苛刻,只重视房屋作为抵押品,对机器设备、厂房很难作为抵押品;

(4)服务体制不合理,金融产品单一,贷款收入占银行收入的80%以上,国外银行主要靠金融服务收入,贷款收入仅占5%;

(5)金融垄断不合理,我国银行几乎都是国有控股,国家赋予银行天然的存贷差,而所有银行都有国家的信用保证,只要批准设立了银行,赚钱一点不难,哪里还有动力去创新?

那么金融改革将从哪里入手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三中全会《决定》在金融领域重点提及了三个关键词:一是要做普惠金融;二是要以真正的市场化为决定性作用重新配置资源。三是要把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普惠金融一词的概念来自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平民银行的创始人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他创办的平民银行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观念,信贷权是人权,每个人都应该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穷人的信用比富人好,银行可以为穷人提供无抵押担保的贷款而获益。

为什么我提出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云南沿边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呢?列宁说过:“不可能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我认为,也不可能在一个金融文盲的地区建成金融中心。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首先在于金融扫盲,让金融深入每一个家庭,为每一个生产者服务。

孟加拉国比中国贫穷落后,他们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却比我们要做的好。他们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呢?我们云南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又有哪些创新呢?笔者着重介绍孟加拉国平民银行是怎样建立的,对我们沿边金融改革有什么启迪?我们云南省工商联发起成立的云南金控股权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责任编辑:施凤仙

上一篇:八一高二期中考试作文下一篇:小学古诗《望岳》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