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共14篇)(共14篇)
1.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 篇一
《安全标志》是一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适用于中班的教学说课,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快来看看安全标志说课稿吧。
活动来源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分述: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2.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 篇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常常喜欢把各种颜色都涂在画纸上。在他们把颜色不小心涂在一起的时候, 发现了颜色的不同变化, 对此产生了好奇。而这个活动正来源于此。
二、目标
(1) 知识技能:观察两种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第三种颜色 (间色) 。
(2) 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
(3) 情感态度: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三、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 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 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 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四、材料准备
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自制课件、颜料、水杯、滴管、棉签、纸盘、水瓶。
五、活动流程
1. 通过认识颜色带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
引导幼儿了解颜色混合之前, 首先要认识颜色。
(1) 通过图片进行PPT的链接, 让幼儿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颜色, 复习认识的颜色。
(2) 为了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情境, 把白板笔变成小小的魔术棒, 通过小魔术带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在幼儿寻找相应颜色时, 对图片进行隐藏设置, 给幼儿一个神秘的学习情境。
2. 活动的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幼儿通过操作课件和动手实验来拯救我们的“魔幻花园”。
首先, 利用链接音频的功能, 对“魔幻花园”的主人进行了拟人化设计, 对幼儿提出此次活动的要求。其次, 游戏中涉及“小黄和小兰”为了帮助小仙女给小草浇水的情境。在情境中, 利用电子白板图片隐藏的功能, 对需要出现的图片进行预先隐藏设置, 当点击白色画面时, 颜色依次出现。由此引出第一个要操作的小实验。
在幼儿操作后,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实验的验证。利用神奇墨水的功能, 让幼儿展示两种颜色覆盖后出现的第三种颜色。最后进行颜色的填充。
这时, 我们的游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情景—第三种颜色的出现。利用神奇墨水把红色隐藏在大树的后边, 让幼儿对新出现的颜色有期待和神秘的感觉。
再利用图片的拖拽功能把红色拖拽到黄色和蓝色的旁边, 进行第二次实验的准备。当幼儿提出黄色和蓝色都可以和红色混合出一种新颜色的时候, 问题出现:我们只有一张红色图片。利用图片复制的功能复制出两张图片, 给幼儿展示了完整的实验过程。
在幼儿实验后, 利用颜料填充的功能, 对“魔幻花园”进行颜色的填充, 直到我们的小仙女宣布魔法解除, 我们的拯救行动胜利。
六、总结和提升
科学活动最后要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结果。利用图片层的设置和图片链接, 展示出原色和间色之间的关系, 让幼儿一目了然。
我们的活动由一首《颜色歌》开启了“魔幻花园”的大门, 随后的小魔术更为活动增加了神秘感。幼儿进入了自主学习, 在情境中思考、游戏, 再动手进行操作, 最后胜利拯救了“魔幻花园”。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 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 在课件的设计上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 还要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 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 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最后形成了幼儿、媒体、教师之间的三方互动。
3.《斑羚飞渡》说课稿 篇三
《斑羚飞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教材有以下特点
(1)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且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洗礼。这篇教材既是当前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伸,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求。
2.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情感目标
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 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学生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指导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做预习笔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三、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预习法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个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通过预习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交流合作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5.积累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如在本课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问题:“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景物烘托气氛的写作方法,为作文写作积累方法。
6.拓展法:使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镰刀头羊 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7.以读促写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语言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文后的体验﹑反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组织:
课前预习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为研读作准备。
1.导入新课
由大连公交司机黄志全的故事导入(故事情节:黄治全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作的三件事)情景渲染导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作者
2.整体感知
扫读整体把握
(1)题解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
(2)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
肌腱(jiàn)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 炫目(xuàn) 斑斓(1án)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3)结合课文解词
A.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B.进退维谷:维,文言虚词;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
C.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D.迥然不同: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E娴熟:熟练。
F.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以上内容课件展示)
(4)自由朗读课文读
要求:
①要用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读。
②领会文中的生动的词句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增强语感,检查预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3.问题探究
(1)当时斑羚羊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几次描写美丽的“彩虹”是为了真是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
(3)找出描写镰刀斑羚羊的句子,文中重点抓住那些进行描写?在这种环境镰刀头羊表现如何?
(4)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
(5)从斑羚羊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羊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启发,在议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疑难。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和表达能力,突破重点。
4.研读与赏析
(1)研读课文。要求:运用圈点法,全出你认为重点的内容。
(2)小组讨论欣赏: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生动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析欣赏斑羚羊飞渡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画面,同时指名学生看画面抓住关键动词复述,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4)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1.通过朗读诵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2.回应课时的问题,培养概括和表达能力。
3.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5.拓展延伸
由于人类的滥杀滥捕,造成野生动物的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请从你的身边搜集材料,写一篇有关野生动物作文。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效果
1.通过字词训练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2.通过让学生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生动,积极活泼,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安全教育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依据七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确定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和校园安全、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运动安全和运动意外、心理健康与安全、火灾预防及逃生常识、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六个章节。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预防溺水是教材第三章的内容,根据指导纲要的教育内容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增强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四)教学准备
为了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我运用新闻和身边真实的案例,以及视频、文字、图片、歌谣等,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注意游泳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我在设计《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通过游戏竞赛,以及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一些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情绪和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获得安全知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游戏竞赛法”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揭示主题
由新闻和身边真实的案例引入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意图。教学一开始,我就将今年刚刚入夏时,三起跟溺水有关的重大安全事故,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心里产生触动。再让他们谈谈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儿童溺水事故,并用一些数据更直观地让他们知道儿童溺水事故的可怕,明白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激发他们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探讨原因
溺水事故,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经常去河流和池塘边玩耍,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去探究导致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由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习新知、指导方法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1)初学游泳者如何注意安全;(2)发生溺水事故,如何救助?
初学游泳者如何注意安全,这个问题我是根据七年级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设计的,很多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游泳,这节内容非常实用,为了使画面不单调,我采用了图片加文字的方法,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里面第7点提到了抽筋,生活中我也经常听人说起过游泳时有抽筋状况,所以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补充了消除抽筋的方法,并配有动作示范。接着通过齐读《防溺水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牢记安全知识。然后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放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小组比一比。
发生溺水事故时,如何救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一瞬间,而且当事人都会很慌乱,所以一定要把方法和遵循的原则牢记于心。我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一是自己溺水时,如何自救?;二是别人溺水时,如何救人?三是将人救上岸后,该怎么做?除了用详细的文字解说,我还下载了一段视频《如何救助溺水者》,非常实用。
(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
5.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现代家用电器的飞速发展,也存在着用电隐患。因此,要预防火灾事故,确保消防安全,我们必须加强消防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学习和运用。今天,我就说一说《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这一课。下面我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本节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自觉安全用电的意识与能力,安全用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终身安全行为的重要方面,因而本课内容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说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2)本课重难点偏重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二、说课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新课程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主动关注身边的火灾现象,形成初步的消防安全意识;养成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理解和尊重消防武警的劳动;自觉遵守消防法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该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本课通过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以致用、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主要构建。注重学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将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自主探究法”。
四、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发生在2009年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发生火灾,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20时27分接警后迅速调集27个消防中队、85辆消防车、595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大火于10日4时01分被彻底扑灭
(出示课件第6张)。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板书: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主题切入,进入新课 :火,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1)切入。让学生带着“对于消防安全方面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个问题思考。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里需要,让学生体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1、用电安全(板书:用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板书:煤气)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板书:打火机)
(二)、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课件2—11张),从中学习安全用火用电的必要性,学习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观看幻灯片,课件12—30张)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
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出示课件第三十一张)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四)、小结:(课件第33张)(卡纸出示)(全班齐读)
遇到火灾:临危不乱、暗记出口。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五)、议论:
让经历过火灾的同学具体谈谈火灾时人的心理及行为、老师帮他们指出当时的误区。
(六)、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的成长。
(七)、附板书设计:
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
用电,煤气,雷电贴上卡纸上的小结
五、说综述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以上的教学手段、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6.安全教育之拒绝校园暴力说课稿 篇六
《我的安全我知道》初中版
远离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班级
说 课 稿
《远离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班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为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班级,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心中,今天我就来说一说《远离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班级》。
[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九年级中第一章内容而设计。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暴力是校园中常见的有害现象。许多学生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本课内容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因此学生很有必要通过学习本课来学会正确的应对暴力问题。
[
二、说学情] 初三学生身心日益走向成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涉世经验毕竟不足,缺乏法律知识,面对校园暴力往往不能正确应对,他们或因胆小害怕而忍气吞声,或因心怀怨恨而以暴制暴。缺乏应对暴力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因此需要获得这方面的指导。例如拿我班情况来说,我班有男生23人,女生12人的情况,很多男生属于比较冲动型的,遇事缺乏冷静的态度。因此这节课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校园暴力的定义、形式及危害和应对方法。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掌握防范校园暴力的应对方法,从而减少或杜绝校园暴力在班级的发生。
情感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校园暴力的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的非校园暴力情感。
[
四、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校园暴力侵害。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对校园暴力的应对能力。[
五、说教法](1)案例触动法。以实际校园暴力视频和案例直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2)模拟情景法。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校园暴力。
(3)情境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学习。
(3)知识竞赛法。让学生在紧张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1、情境体验学习法:让学生观看情景剧,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现象,让教学内容更具真实性。
2、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排练情景剧。
教师准备:收集校园暴力案例和视频及题目。准备教学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我以“激趣导入——讲解新知——情境表演——小组讨论——总结方法——知识抢答——课后拓展”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
8.1、激趣导入(5分钟)
展示校园暴力视频和案例,1、视频:四个女孩围住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女孩,不断对其殴打,其中一名打人者还不断重复一句话“知道人家有对象不?”一位男生笑着拍摄全程,并且煽风点火。这段视频长达2分19秒,发生在宿舍内。视频发布者介绍称,“我们班的,现在只有我有视频,其余的被逼删了,黑幕请大家人肉,广东省清远市××县××班。不关我事,我不在场。”
2、近日,湖南15名学生围殴同窗,起因是提醒同学值日打扫卫生发生纠纷,15名学生连续两天围殴同窗,致同窗鼓膜穿孔、肾挫伤。
教师提问:
1、你们中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类似事情吗?
2、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有哪些形式及危害吗? 8.2、讲解新知(5分钟)
1、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并造成学生在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损失的一切行为。
2、认识校园暴力现象的三种形式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打架斗殴、抢东西、强索钱财、毁坏物品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3、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严重危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发生在校园中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又会成为校园暴力产生的诱因之一,很容易因此形成以暴制暴的局面。、校园暴力会导致很多学生有流氓习气。、校园暴力影响学生学习环境,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5、校园暴力还会引发治安案件。8.3、情景剧(12分钟)情景剧
1、小刚上厕所后,被同年级的小李及几个高年级学生拉到一个偏僻的校园角落,原来他们看到小明平时经常买零食及高档玩具带到学校,于是想向小刚“借”点钱花花。小刚第一次就拿出了自己的钱给他们,可是,过后这一伙人就屡次过来找他要钱,小刚为此非常的烦恼。
2、初三
(一)班小王与初三
(二)班学生小新因为一些口角两个人吵架并发生了肢体冲突。而后,小王回到班上痛哭,小李看到后,他认为对方欺负了本班学生,作为本班的一名稍微有正义感的学生,且练过一些跆拳道的他必须为本班出头,主动去找对方“较量”,最
后双方都被重伤。
情景剧观看过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他们表演的好吗?及时的肯定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然后继续提问: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对吗?若不对,是哪里还可以改进。
2、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8.4、小组讨论(10分钟)
教师将班上的学生适当分组,推选出组长,围绕着老师的2个问题来进行讨论。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对吗?若不对,是哪里还可以改进?
2、面对校园暴力,你将如何应对?
以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将本课的难点突破,发言之后教师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颁发奖励。8.5、总结方法(5分钟)
面对校园暴力,学生应该怎么做?
1.沉着冷静,迂回战术。2.言语和气,缓解气氛。3.保护自己,求助老师。4.不走偏路,要走大路。5.相互谅解,尊敬他人。6.穿着合理,莫太张扬。口诀
校园暴力可以防,方法掌握要适当,求助师长来帮助,自我保护有保障。8.6、问题抢答(6分钟)
寻找一些校园暴力现象,让同学抢答问题,考查学生的现场掌握情况,并进一步调动课堂气氛。
1.为什么校园暴力屡屡发生?
2.学生之间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的根源是什么? 3.怎样避免校园暴力伤害?
4.校园暴力有什么伤害(死.伤)?
5.当你打别人时,是否考虑被伤害后的感受? 6.你对爱打架人怎么评价? 7.你对围观者怎么评价?
8.8、课后拓展(2分钟)
用心去观察你身边的校园暴力,并针对相应的校园暴力提出你认为合理的应对方式。写一份调查报告。[九:板书设计]
1、校园暴力的定义。
2、校园暴力的形式。
3、校园暴力的危害。
4、校园暴力的应对方法及口诀。[十:预期教学效果] 让学生能冷静处理事情,遇到事情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从而减少或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从而构建和谐班级。
7.《小螺号》说课稿 篇七
【关键词】音乐;小学;小螺号;说课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专题是“东海渔歌”,共有四首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生活的情趣。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小螺号》是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二段体儿童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乐段曲调规整,描绘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优美,抒发了儿童热爱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海边儿童生活的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显得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验节奏和力度的变化。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螺号》。通过模仿、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大胆、自信的表演。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教学设想,本课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设计了“找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个环节,构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课堂。在这堂动听的音乐课中,我采取了手势引导法、视听法、体验感受法,通过这些方法营造让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将知识融于音乐,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说学法
接着来说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合作法、自主创编法,让学生在宽松又富有音乐味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②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③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④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2.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以及能够自主编创歌词。
三、说教学过程
1.找海螺
①在课堂开始,教师播放音乐《小螺号》,学生律动。通过课前音乐创设音乐氛围,为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同学们,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浪花、柔和的海风、勇敢的海鸥,当然还有漂亮的贝壳和海螺。你见过海螺吗?学生:有,没有
②师:下面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曲一起到海边看看美丽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乐,出示海螺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结合让学生认识漂亮的海螺,为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③师:这些海螺,有蓝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种各样,可好看了。你听,他吹起来了
师范唱:“茫茫的海滩……
宽阔的大海边传来了海螺的回声,请你们来扮演海螺的回声吧。
师范唱,生扮演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回声,提前解决难点“波音记号。“
④认识波音记号
师出示旋律,请学生生说说你认识旋律上的音乐记号吗?生:认识,不认识。
师比较演唱有波音记号和无波音记号的乐句,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波音记号,
请学生尝试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比较法,让学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记号,加深印象,接着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波音记号,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⑤师:大海上那么多的海螺在大海妈妈的呼唤下都唱起了歌,你们听,有几只海螺在唱歌呢?
聆听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乐出现了几次
设计:通过找海螺,让学生熟悉两句旋律的音准,为进一步唱准歌曲做好准备。
生:两次
第一次,第二次
2.听海螺
①师:你们的耳朵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注意歌声要轻快、活泼,认识滑音计划 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乐句,说说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节奏相同
②第二次聆听,请在第一个海螺演唱的地方做举手的动作,第二个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比较,让学生分析乐句。
3.唱海螺
师:第一次整体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导
①说说小海螺吹起来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个)
请你试试:
第一乐句,海鸥听了展翅飞,怎么飞?(动作解决一字多音)
第二乐句,笑微微,动作解决一字多音,注意声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声音要轻一点)
第三乐句,唤船归,心情怎么样?怎么呼唤才能让船听见?(声音要传的远,注意声音位置、状态)
第四乐句,阿爸的心情,指导演唱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情绪引导、歌曲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着师唱,茫茫的海滩,
②吹螺号的小朋友,住在大海边,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词形容大海吗?
(茫茫海滩,蓝蓝海水)指导演唱,声音要抒情、优美,体现茫茫
第三次聆听,说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二部分,根据情绪、节奏分,
师:这样的歌曲格式成为二段体,第一部分情绪,活泼,第二部分情绪抒情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给歌曲分分段,从音乐要素上理解,体验要深。
③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4.演海螺
请学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别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乐句对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表演,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整堂课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参考文献
[1]祝菲.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1(1).
[2]邱媛. 初探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范唱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2).
[3]刘云秀.小学音乐《小螺号》课例分析[J].天津教育,2010(9).
教育学知识
个性心理
8.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八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导者。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学法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
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
9.中班语言说课稿 篇九
一、说设计意图
设计这节活动,意在幼儿在相关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说说反义词。根据我班孩子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能说出一些特点,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们尝试用反义词来形容事物。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幼儿经常发生错误,因此便选择设计了指导活动。
设计中,考虑到孩子年龄小,且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便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度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中变化,而得到发展与强化。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物品,通过比较能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表述声音响亮、清楚、敢于大胆尝试。
根据我制定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环节二、环节三,因为实际教学都提倡感官训练。所以我让幼儿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捏捏、拎拎、摸摸来感知物品,能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物品中的小秘密。使幼儿能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活动的难点是: 在环节四中设的“问答游戏”和“找朋友游戏”,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幼儿的参与性与表现力都很强,把此环节特定为难点。从而鼓励幼儿积极参考,大胆表述,敢于尝试。本次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为此,我做声音了如下活动准备:
1 熊猫妈妈的家背景图一幅
2 熊猫妈妈头饰一个
3、活动图片若干份(有相反意思)
(1)哭、笑(2)胖、瘦(3)高、矮(4)头发多与少(5)穿长袖、穿短袖(6)一睁眼、一闭眼(7)上楼、下楼(8)黑裤、白裤
4、大、小皮球各1个 厚、薄的书各1本
5、糖、苦丁茶、沙子、海绵、棉花、木块、铁球若干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提供的教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很快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我除了扮演熊猫妈妈可爱、幽默的形象,还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为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在本次活动当中,我安排了幼儿两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操作。主要熊猫是幼儿熟悉而又喜爱的动物,通过情境:熊猫妈妈购回的商品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尝尝中获得感知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第二次操作环节是:我扮演了熊猫妈妈,为做客的小朋友准备好多吃的,好玩的东西招待大家。通过幼儿玩、吃、看、拿的操作过程中,已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创设情境诱导法:在活动过程中我有目的地导入,引起孩子的关注,在活动中我扮演熊猫妈妈,请来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并根据情境中的环节变化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和我玩对答游戏,我说出一个词,请幼儿说出它的反义词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游戏很好的体现了师幼互动,从而增进师幼情感,也营造了轻松地学习氛围。接下来的第五环节中玩找朋友的游戏中体现了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幼儿每人拿一张图片,找出与自己相反的图片并说出图片上的词,教师适时赏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提问法交流讨论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以幼儿为主体,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运用下列学习方法:
1、自由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像相反的词有很多,需要幼儿去探究发现,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2、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就在巩固复习知识的环节。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玩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以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尝试法,师幼合作共同成长的方法,充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为由,我(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讨论----游戏体验)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我就扮演大家喜爱的熊猫妈妈形象出现,为幼儿创设了“请小朋友到我家看看”的情境,引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熊猫妈妈请小朋友到我家做客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环节二:自由探索(看看、摸摸商品)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等特点,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实物供幼儿观察,在这一环节中,我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情境创设的熏陶下,小朋友们都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说说自己发现商品中的小秘密。
环节三:操作讨论
此环节继续以情境熊猫妈妈请来做客为由,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吃的、玩的、看的,让幼儿通过尝一尝、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在操作尝试中主动获取知识。为了拓展幼儿对相反词的认识,我还结合准备了图片若干,让幼儿加深理解相反含义。在第二、第三环节中,我就完成了目标1,突出重点目标。
环节四:游戏体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幼儿理解相反的含义后,在游戏师幼对答环节中,只要教师说出一个词,幼儿就会说出相反的词,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在对答游戏中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做到师幼互动。在游戏二“找朋友”环节中,通过幼儿拿图片找与自己相反的图片,让幼儿分组人手一份,并且说出图片上的词,做到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此环节较好地突破难点目标2。
六、延伸活动
10.《囚绿记》说课稿 篇十
【关键词】囚绿记;说课;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一、说教材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陆蠡是现代散文家。从内容上来说,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偶遇“我”喜爱的“绿友”;因爱而“囚绿”;南归“释绿”和“怀绿”。文中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常春藤。作者集中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常春藤,将“我”与常春藤进行了对比。文中作者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现常春藤,寄寓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语言优美而充满诗意,需要学生反复品读。要求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的精彩语句,要学会做圈点和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由“欣赏”提升到了“鉴赏”的层次,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所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集中于学会鉴赏这篇散文。由于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突破。教师应该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几个点,教给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思考。由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次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文本分析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体来说,是要初步学会“细读法”“知人论世”和“体认”这三种基本的文本分析知识,培养对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这一单元前两篇写景抒情的课文学习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将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同时教师给予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既有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与批判,也有对不屈生命的赞美与颂扬,还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思与牵挂。应鼓励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寻求情感认同。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三种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2.学会品析精彩语句、修辞手法的使用;3.学会从具体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认识并独立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囚绿记》的情感表达是隐晦的,主题是多元的,这对学生的认知与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对文本的品味和鉴赏,使学生初步具有审美情趣、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
四、说学情与学法
据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自读课文,用经典文章来做一个示范,反复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去品读、鉴赏文章。鉴赏是一种个人的审美活动,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并将自己的感受加以概括,形成文字。
五、说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本身不是一张可以任由教师随意涂抹的白纸,最有效的学习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接受新知识,更新旧知识。
(二)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并不是一个意义的完结体,而是一个充满了空白点、等待读者再创造的生命体。一篇作品最终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去完成的。对于现代散文来说,尤其如此。必须要向学生指出这一点,认可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他们个人化阅读的兴趣。
(三)文本分析法
本课的文本分析法主要是运用燕卜逊的文本细读法和传统的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和“体认”。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和表达的敏感度,而“知人论世”和“体认”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应该在学习字词、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能够学会鉴赏优美的散文。
六、说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在完成了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教师介绍“细读法”“知人论世”和“体认”这三种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并结合课文,做出示范。3.学生分组:以自由分组为原则,同时教师要对个别学生予以“有意”地调配,以免出现有些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的情况。4.明确任务: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注: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以将任务进一步细分,多分几个组)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6.能力拓展:将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同样是写景抒情,《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有何异同。7.布置作业:(1)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多段;(2)抄写课文中描写常春藤的语句。(3)拓展阅读几篇研究《囚绿记》的文章(文章由教师提供)。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丽芬.新课程下《囚绿记》主题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2003.
作者简介:石媛媛,女,1990年生,汉族,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语文教材与教学。
11.中班科学说课稿 篇十一
一、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二、说教材。
(一)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教学难点:
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
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六、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12.中班科学说课稿 篇十二
二、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13.《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十三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3)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5)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导入语: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89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以后,革命处于低潮,作者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心中无比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执著的追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对话)吧。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要加重音,表强调突出。)
4.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他们白天男耕女织,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美满幸福。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配乐),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悟。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整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它寓示着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14.中班科学说课稿 水 篇十四
《有趣的水》
姜静
一、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动性、溶解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分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 2.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了解水的基本特性,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尝试操作,了解水的(三个)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流动的、能溶解物质)。
二、活动准备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两只鱼缸(一只有(水、)金鱼,一只内有(米、)塑料球)2.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一根搅拌棒
3.每组一份糖、盐、菊花精、三、活动过程
以目标为指导,我吧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1.出示鱼缸,对比观察。
2.分析讨论,大胆表述
3.幼儿操作,探索解决
4.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第一环节,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1)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开始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两个鱼缸,简洁明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为下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大胆表述,感知水的透明感。)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根据老师的提问,先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随后老师小结提升:水是透明的。)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
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探索解决,在试试、玩玩中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操作实验。1.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1)谁来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会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儿就更能充分的体会到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加深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
2.溶剂性实验,教师给幼儿每人提供一根搅拌棒,每组一些糖、盐、菊花精、刚刚做实验用的那半杯水,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对其进行搅拌。(1)谁来说说看,刚刚你放了哪些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实物在水中的变化)(师小结:原来有的东西会被水溶解。)(2)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吗?把幼儿在实验中又拉回到了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可溶解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也巩固了幼儿对溶解的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水溶解呢?回去后再研究研究。老师以一个追问,拓展幼儿的思维,使活动更具延伸价值。)
第四环节,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在想想、议议中知道水的重要性(1)(水真神奇,透明的,流动的,还能溶解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没有水的危害。(2)如果水脏了、被污染了,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观看一组图片:干枯的稻田、渴死的青蛙、盼水的孩子、污水河里的死鱼。观看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内容,(3)随后老师小结:水很重要,动物、植物、人都需要他,如果没有了水,或者水被污染了,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能生存。)(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引导幼儿说说,如节约用水、不乱认垃圾等,初步培养环保意识。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幼儿为主的操作实验。
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以教师为导的小结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的小结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炼、加深印象。在每一个观察、实验后,我都注意简明地小结,提高科学活动的严谨性。
三、以情感为续的活动价值。
本次活动设计不仅注重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注意激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使活动有可续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中班科学《有趣的水》的说课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推荐阅读:
中班音乐说课稿06-28
中班计算说课稿09-25
中班健康《保护眼睛》说课稿09-15
中班长短排序说课稿10-08
中班室内健康说课稿12-21
中班音乐懒惰虫说课稿06-27
英语说课稿范文中班11-28
中班暑期安全教育教案01-02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桥》说课稿06-16
中班语言活动《小象的心愿》说课稿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