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10篇)
1.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 篇一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准备活动: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
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
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以后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为了不使整个过程看起来太乱,在去寻找玩具和抓狼的时候我没有请完所有的小朋友,只是请个几个,由于过于紧张还给漏掉了一些个环节,导致整节课看起来过于简单,时间也显得太短,评课的时候领导和老师们提出的错误点和建议对这节课看来都很有用,通过评课这节课也显得条理更加清晰了,谢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加油的。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96字。
2.小班数学:认识方位 篇二
认识方位
小二班:张莉
小班数学:认识方位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以某一物体为中心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里面,能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述。
2.能在游戏、观察、表述等过程中区别小鸭子所在的不同空间方位。3.积极参与“找小鸭”的活动,感受和小鸭子玩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只小鸭指偶、人手一幅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表演,进入情境
师: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出来玩游戏了,我们也一起去玩一玩吧!师幼歌表演“母鸭带小鸭”
二、手偶游戏,练习方位 1.拿出手偶
师:看,鸭妈妈来到我们班玩了,一起来跟它打个招呼吧!鸭妈妈要跟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啦!
2.重点练习前后方位
师:看,我的另一只手还会变呢,变变变,变成一棵大树!鸭妈妈要来躲了,鸭妈妈躲在哪里?
幼:后面;前面
师:你们能不能看见鸭妈妈啦? 幼:看不见
师:那就是在大树的后面了,我们一起说说看“鸭妈妈躲在大树的后面”。师:我们来看看,鸭妈妈是不是躲在大树的后面?(露出一点点)是不是啊? 师:鸭妈妈走走走,走到了哪里?能全部看见鸭妈妈的身体,那这就是在大树的前面。
(可以再藏到后面,巩固练习)3.进行上下方位练习
师:鸭妈妈现在要跟大石头玩游戏了,变变变,变成一块大石头。鸭妈妈要躲起来啦!让鸭妈妈躲在大石头的下面吧。真棒,请鸭妈妈出来吧,这一次,小鸭子要躲到石头的上面了,快点躲好!
4.练习里外方位
师:变变变,变成了大筐子,躲躲躲,快把小鸭子藏在筐子的里面? 师:筐子的里面是哪里?
师:哎呀,捉迷藏真好玩,鸭妈妈都玩累了,我们把鸭妈妈送回椅子下面吧!
三、集体观察,认识上面、后面、前面的空间方位 1.数小鸭
师:捉迷藏真有趣,鸭妈妈又带着自己的鸭宝宝们到森林里去玩!看,有几只小鸭子呀?(五只)哇,好朋友们都在呢,他们一起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
师:小鸭子们都躲好了。我们一起来帮鸭妈妈找找小鸭子们好不好?你觉得它们会躲到哪里去呢?(出示森林图片)
2.用望远镜找小鸭
师:小鸭子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拿望远镜一起来找找吧!3.找到树上的小鸭子。幼:找到了!
师:小鸭子躲在哪里呢? 幼:树上面
师:哦!小鸭子躲在树的上面!4.找到树后面的小鸭子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小鸭子躲在哪里?
师:对了,小鸭子这次不是躲在树的上面,而是躲在树的后面啦!5.出示房子前面的小鸭子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师:这只小鸭子躲到了房子的前面。
四、寻找所有的小鸭子,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1.提出要求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三只小鸭子,他们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只在大树的上面,有一只在大树的后面,还有一只在房子的前面。
师:除了这三只,还有很多的小鸭子,请你们来帮鸭妈妈找一找,一边找一边说一说。
2.集体交流
师: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找到了三只,还有小鸭子吗?它们藏在哪里?
(鼓励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使用完整句“小鸭子躲在„„”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圈出来。)
五、数出小鸭,探求结果 1.师:你们真厉害,把所有的小鸭子都找到了!那,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呢?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有点数不清呀?那我们一起来按照顺序从上到下,一个一个的数一数。
2.从上而下逐一出示,数出8只小鸭子。
3.师:鸭妈妈有几个孩子啊?哦,鸭妈妈的孩子都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来找一找,哪五只是鸭妈妈的孩子啊?
六、结束活动 1.总结
师:小鸭子们玩的真开心呀!下一节课我们也一起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幼儿歌舞,结束活动。
3.小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 篇三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 、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习,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习兴趣特别浓。
4.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篇四
每个人都期望付出与收获成为正比例,付出得越多,收获越丰厚,现实却往往令人无比失望,付出了很多汗水,却只能收获微薄的成果。
许多在工厂里打工的人,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作环境恶劣,超强体力劳动,每月的薪水却是薄薄数张钞票,不敢奢侈地乱花,节俭着从胃里省下几张匀给父母与子女使用。即便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捏着那几张钞票,也不敢进入服装专卖店,只能从路边摊上捡几件衣衫涂抹青春的色彩。
认识很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们的梦想与汗水洒落一地,却从未收获过理想中的闪光镜头,参差不齐的文字怎么会获得名刊的欣赏?即便地方小报,也不一定给他们留下零星版面,供他们崭露头角,倒是那些炙手可热的人物,得以连篇累牍地尽情挥洒用来教诲别人。
见过一位酷爱文学的中年人,他从青年开始,对文学不离不弃,在别人纷纷抛开文学,去社会舞台上寻找更多精彩时,他还是躲在文字里,寻找那片精神的高地。他付出了时间、精力、汗水,还有他的激情与梦想,可是文学对他是那么吝啬,只会偶尔给他一点机会,让他的名字在报刊上露一下脸,然后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就像沙漠里遥远的绿色,在旅人几乎绝望时,又会在风中摇曳,激发起旅人的欲望与信念。
越是在底层,付出的汗水越多,获得的越少。有人说:在向上走的过程中,不要介意得失,多付出是为了以后的多获得。道理是如此,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收获季节。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并非全是坚持与否的缘故。
有的人,为了一个理想,矢志不渝,终生都在为之奋斗,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其境况往往凄凉不堪,尤其是那些看似耀眼光鲜,却是令很多人无法做到的行业。明星、大款,成功者往往是众人趋之若鹜,他们背后的辛酸,及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人可以承受?
而当成功之后,人生往往呈现出另一种反比例,即付出并不多,收获的却是丰厚的回报,不论金钱,还是荣耀。同一所学校里出来的学生,能获得学校邀请的,都是成功者,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者,一样被教书育人的学校所忽略与漠视。无论是舞台,还是灯光,甚至掌声与鲜花,都留给了拥有声望与地位者,他们的话语成为名言,他们的经历成为榜样,他们的习惯与动作被镜头摄下,在各种场合反复播放。
其实,成功者看似幸运与风光,也需要能力去把握。有的人,在这种舞台上享受此等荣耀时,往往忽略了之前的种种付出,变得头重脚轻,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与真实的分量,在飘飘然中又会跌下台来,成为众人口中的笑料。
秤砣虽小压千斤,不是秤砣的能耐,而是秤杆带来的能量,在成功者的舞台上,荣耀、地位、权力、财富,都是那秤杆,他们占有的越多,所能代表的分量越大,不过,也需要好好地使用,不能把属于社会与大众的东西统统揽进自己的口袋,虽然当时他们可以做到,最终却会得不偿失,把自己也装进去囚禁起来。
5.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23》 篇五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
2.喜欢参加排序游戏,感受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1-98
2.卡片:红、绿、黄色衣服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1.游戏:摘星星
教师将夹子夹在自己身上,请小朋友跳起来摘“妈妈”身上的“星星”。
教师边和幼儿一起说儿歌,边让幼儿摘星星。
儿歌:小星星,亮晶晶,好像无数的小眼睛,我要把它摘下来,把它当我的小眼睛。
2.引导幼儿数数自己摘了几颗星星。
(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二、发现规律
1.教师将红色、绿色的衣服卡片,按照“ABAB”的规律在一个衣架上夹好,
引导幼儿观察妈妈是怎么晾晒衣服的,根据颜色特征,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妈妈是按照一个红色、一个绿色的规律来晾晒的。
三、按规律续排
1.趣味练习1-99
教师:妈妈洗了两件衣服,上面有漂亮的扣子,可妈妈在洗衣服时不小心洗掉了一些扣子,
我们一起补上去吧,我们该补什么颜色的扣子呢?看看前面扣子的排序规律就知道了。
2.幼儿寻找扣子排序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将下面缺失的扣子补齐。
四、分组排序游戏
1.引导幼儿根据对照卡上圆点排序的规律来晾晒衣服。
教师:妈妈今天还洗了很多的衣服,它们想排着队出去晒太阳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吧!
可我们该用什么规律晾晒衣服呢?对照卡会告诉我们的。
2.趣味练习卡1-99
晒衣服
教师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小衣服,幼儿按照对照卡“abcabc”的规律将小衣服夹在衣架上。
6.小班数学游戏活动认识大小和长短 篇六
一、运动目标:进修不雅察卡片上什物的巨细和是非,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及匹配运动。
二、质料先容:
(一)质料供给
种种什物图片多少,塑封的底邦畿一张(画有巨细标志),回形针10个,筐5个。
(二)利用质料
(1)将筐里的什物分类。
(2)分离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运动。
幼儿手工制作(3)再给小动物分离匹配响应巨细的食品。
(三)教诲功效:
(1)造就幼儿的不雅察和头脑本领,进修分类。
(2)熟悉常见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爱吃的食品,生长幼儿的说话表达本领。
(3)能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及匹配运动。
三、引导要点:
引诱幼儿看底邦畿,相识巨细标志。让幼儿取筐分类,找一个最喜好的小动物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运动。说一说,幼儿园教育随笔这个小动物最喜好吃什么,把它找出来,再给它们匹配响应的巨细食品。
7.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 篇七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2、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8.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 篇八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七、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回强对字形的感知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人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水杯、盆子;数量是2的:苹果、梨、香蕉;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八、活动反思:
9.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 篇九
目地要求:区分“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准备:袋子、两个装满豆子的瓶子、毛巾架子、环境布置有一和许多
科学:蒙氏《“1”和许多(一)》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组织幼儿听着音乐走线。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蒙氏数学
(二)集体活动。
1、区别1和许多
出示2个神秘袋:
师:猜一猜袋子里装的什么?你们知道这两个袋子里分别装了多少块花片吗?”(教师晃一晃袋子,幼儿听听积木碰撞的声音、摸一摸袋子,感知不同的数量;将积木倒出来,用眼睛看不同的数量)。
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的装一个花片的神秘袋子的“1”片花片摸起来很少,摇摇没什么声音;“许多”摸起来满满的,摇一摇有声音。
2、出示2个摇摇瓶:
教师拿瓶子摇,请幼儿听豆子在瓶中摇晃发出的声音。
师:刚才你听到豆子在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哪个瓶子里装了1粒豆子?哪个瓶子里装了”许多“粒豆子?”
教师揭掉包在瓶子外的布,请幼儿观察“1”和许多粒豆子。同时摇晃瓶子,辨别“1”和许多。
小结:装“1”粒豆子的瓶子,摇晃是发出的声音很脆,“许多”粒豆子发出的声音很响,“哗啦哗啦……”
(三)出示毛巾架,幼儿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1、出示毛巾架,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上面的毛巾去哪了?
2、出示毛巾,分毛巾,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师:瞧!在老师这儿呢。我这里有几条毛巾,你们知道吗?
师小结:
老师这里有很多条毛巾,是不是?现在老师要把这许多毛巾分给小朋友。
(1)分毛巾给每位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师: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条毛巾啊?老师刚才有几条毛巾啊?
师小结:老师有许多条毛巾,现在把毛巾分给你们了,你们手上有几条毛巾?许多条毛巾分给你们就变成了每个人只有一条毛巾了,许多就变成了很多个“1”。
(2)挂毛巾,感知很多个“1”可以变成许多。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上的毛巾挂在这个毛巾架上,我们一组一组地将自己的毛巾挂在自己的号数上。
师:你们的毛巾都在哪?现在毛巾架上有几条毛巾?
师小结:你们每个人手上的毛巾,一个人只有一条,挂在毛巾架上,就变成了许多条毛巾,一条一条毛巾,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
(四)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我们教师有些东西是一个的,我些东西是许多的,等一下请小朋友去找一找。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蒙氏数学这篇文章共315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种花》含反思》:小班教案《种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学习按AB模式进行排序,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种花》含反思教案吧。
10.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篇十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小兔子,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白兔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模仿各种动物跳参加宴会,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形式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大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提问
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圆形有没有角?
三、游戏——铺路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评析: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小班数学认识前后正反】推荐阅读:
小班数学认识方位06-25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07-30
小班数学:认识方位10-26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1-20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轻重01-01
小班数学认识数字2教案11-02
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教案09-21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方向》11-2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01-24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