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24-07-28

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精选4篇)

1.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篇一

浙江省磐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这一观点()

①揭示了国家的本质②指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③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性④点明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这主要是指()A.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 B.只有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国家权力机关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3、“在美国,满足顶部百分之一的人的需求成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事。”“美国民主的空间急剧缩小,多为狭小的意见改良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②剥削阶级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国家③美国政府制定政策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④任何国家的民主在本质上都是虚伪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国务院提出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这体现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统治职能 B.全民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管理职能

5、日本之所以向英国学习而采用了议会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留天皇的元首地位;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实行议会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酝酿独立、设计制度时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而深受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这说明()A.政体是独立于国体之外的 B.国体决定政体

C.政体受历史条件、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D.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6、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两类,这个划分是根据()A.立法与行政部门关系的不同划分的 B.国家元首的称呼不同划分的 C.资产阶级革命的程度不同划分的 D.设立还是不设立议会机构划分的

7、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是()①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②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政府对总统负责 ③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8、“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B.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有重要作用

C.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便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D.政权组织不同,但它的阶级本质是相同的

9、“一般地说,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形式,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但它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段话()A.认为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应该相同 B.否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

C.表明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D.说明了政体相同的国家,其国体不一定相同

10、下列国家中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且实行共和制政体的是()A.美国 C.德国

B.法国 D.日本

11、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民主和专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多数人享有民主代替了少数人享有民主 ③宪法规定了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④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2、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离不开专政,其原因是()①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②国家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③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④民主是由法制保障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法国和英国都是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本主义大国,但两国政体却截然不同:法国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英国则是君主立宪制,这说明()A.国体决定政体,但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都可以影响政体 B.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映政体

C.法国和英国的政体是由各国的历史状况和风俗决定的 D.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可以不反映国体

14、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这是因为代议制()A.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使国家权力,能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B.是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

15、美国、俄罗斯是总统共和制国家,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加拿大、意大利和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英国和日本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这表明()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 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16、美、俄为总统共和制,而德、法、意均为议会共和制。区分这两种政体,主要看()①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②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③是否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④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A.②③ C.②④

B.①③ D.①②

17、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利益,必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国家形式包括()A.国家政权管理形式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 C.资本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形式 D.剥削阶级国家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形式

18、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A.单一制和联邦制 B.单一制和复合制 C.单一制和邦联制 D.代议制和君主立宪制

19、不同的国家,国家结构形式各异,其划分的依据是()A.国家权力集中程度不同 B.国家的特点和各民族的状况 C.国家阶级力量的对比 D.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20、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体现这种特色的是()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A.②③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21、2016年7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见特蕾莎.梅,并任命其为新首相。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②女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多是礼仪性的③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④女王作为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英国王室是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王室之一。从1066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经历10个朝代、40位国王,现任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60多年。英国国王()

A.是由议会和王室共同推选产生 B.依法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在英国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D.是英国世代承袭的国家元首

23.同样是西方国家,英国没有像美国、法国那样实行民主共和制,而是保留了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这说明()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 B.英国与美国、法国的国家性质不同 C.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

D.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除受国体决定外,还受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24.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消了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在党内从组织上整肃“左翼分子”,并向大资产阶级“敞开大门”。可见()A.工党也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B.英国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政治竞争关系 D.工党与保守党代表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25.英国政府实行顾问制度,在政府行政的各个领域设首席顾问,为政府提供独立的专业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英国的这一顾问制度()A.能够提高政府对议会的监督权 B.可以提升内阁向议会提案的水平C.对首相的权力进行了有效制约 D.能够确保内阁制定政策的正确性

26.某国总理向总统提交书面提议,要求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据悉,总理所在进步党目前国内支持率明显领先于社会党和激进党,在大选中确保议会第一大党位置并赢得执政权可能性极大。据此判断,该国()

①政府对国家元首负责②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③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力④是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7.据新华社纽约电 2016年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总统()

A.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三军统帅 B.拥有内政外交实权,施政要对议会负责 C.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D.具体行使行政大权,直接对选民负责 28、2016年5月26日,法国议会投票通过《反恐怖主义法》。为打击恐怖主义,未来法国安全机构将被赋予更大的执法权力,包括放宽搜查权、拘留权和开枪射击权等。在行使立法权方面()

A.参议院的地位要高于国民议会 B.参议院只起辅助性作用 C.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权力 D.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 29、2016年8月25日,法国总理瓦尔斯表明:经济部长马克龙没有理由退出政府内阁。对瓦尔斯总理,认识正确的是()

①由总统直接任命②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③有权解散议会④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一国采取何种政体形式与该国的政治传统、历史背景等密切关系。当代法国选择并仍在实行的政体形式的显著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多党合作 C.三权分立 D.行政双头

31、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只能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权力,以及最高法院解释可以从“列举的权力”中引申出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下列属于联邦政府权力的是()①决定对输入美国的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 ②对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宣战 ③管理纽约州公民结婚和离婚④判决马里兰州对联邦银行征税的法案无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1792年写道:“一个国家倘若希望寻求一种最能促进自由的政府形式,那么,联邦制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榜样。”据此回答32~33题。

32、“联邦制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榜样”,是因为它()A.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B.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解决了联邦与各州之间互相扯皮、各自为政的问题 D.彻底解决了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矛盾

33.联邦制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最大的麻烦就是造成联邦制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A.联邦政府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联邦政府的权威不强

C.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 D.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责不清

34、明尼苏达州与科罗拉多州在1964年联邦通过《民权法案》之前,就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民权的法案;怀俄明州允许妇女投票,比联邦宪法确认妇女选举权早30多年。上述事实主要说明()A.州的法律与联邦法律即使有抵触,也是有效的 B.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 C.联邦制保持了国家的强大、统一 D.联邦制有利于保持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5、美国的联邦制一方面保证了美国的强大与统一;另一方面,经过两百年的实践,种种弊端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①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 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各自为政 ③政府必须应付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外部军事威胁等问题 ④当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时,联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5分)2015年台湾和大陆的两岸关系在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基础上稳中有进,并且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与台湾岛内政治纷争不断、经济停滞、社会躁动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鲜明,向基层不断延伸扩展的同时,在高层得以突破,尤其“习马会”实现了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高频率的样态。(1)简要说明我国的国家结构。(6分)

(2)结合我国国家结构的知识,谈谈你对“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认识。(9分)

37.(15分)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英国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渐成固定模式。在2010年5月举行的英国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经过艰难磋商,保守党与自民党最终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任命,出任英国新首相,英国出现了战后首个“联合政府”。

(1)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其议会和内阁(首相)的地位及关系是怎样的?(7分)(2)请运用国体和政体关系的知识,说明“联合政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英国政体的根本改变。(8分)

2.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篇二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5题 每题2分 共70分)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党员干部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抓好“四风”问题。之所以强调抓好“四风”问题是因为

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②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3.《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片的代表作,但这两部最成功的国产动画片都因语言和行为的暴力而遭到媒体批评。目前,两部剧经过修改后已重新回到了荧屏,仍然是小朋友们最爱看的动画片。由此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动画片中语言和行为的暴力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③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监管 ④修改前的动画片属于腐朽文化,修改后的动画片属于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收视狂潮。它对大江南北各色美食的生动讲述,撩拨着观众的味蕾,勾起观众的乡愁。有的观众因此而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纪录片中的美食。这表明

①文化源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人们的生活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国家不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不是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让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①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③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7.“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反映出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③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对儿子的嘱托,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这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②是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是反映中华民族价值追求的重要窗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年11月,由梅葆玖指导的《梅兰霓裳》在天津成功上演。该剧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技术手段再现了梅兰芳的原影原声。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不能变。这表明

①吸收外来文化就会失去文化的民族特色②注入时代特色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2013年以来,北方连续的雾霾天气引发人们的文化思考。春节要不要放烟花爆竹?不少人认为,可以像国外一样用设计逼真的有闪光和声响的电子烟花爆竹,替代真实的烟花爆竹庆祝节日。这说明

A.传统民俗将在借鉴与融合中走向同一

B.文化创新应既以传统为源又融入时代的精神追求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D.否定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过程中应有的气度

1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下图)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该会徽的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13.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有

①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中美两国合作应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的完成启示我们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要因时而变 ④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添加新的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亦让一个个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这告诉我们 ①置身于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 ②抵御腐朽文化影响应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1年2月,文化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规定:2011年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③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开幕。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开展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

①展现新农村风貌,培育和谐文明新风尚 ②改善文化消费结构,扩大农民文化权益 ③体现文化的作用,消除大众文化的缺陷 ④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观点相通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2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国王应该由哲学家来当。他论证说,一个国家里真正有能力的统治者,不应当是一些只知道搞政治的庸人,他们应该认真研究哲学,这样才能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治理国家提供具体的方法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2013年5月21日,三亚海棠湾海域一只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市民的做法

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违背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没有做到主客观的具体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下列选项与“稳中求进”包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万物兴歇皆自然

C.人间万事出艰辛

D.乡音无改鬓毛衰 24.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一论述表明

A.散文随笔的内容源于创作者的主观想象力 B.散文随笔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任意摹写 C.散文随笔的创作是一种具有能动创造性的活动 D.散文随笔的创作可以摆脱人的认识规律的制约

25.单株茶苗不易生长,即使肥料充足,光照充分,它也是懒懒的,就立在那儿。可是如果在它的边上再种一株茶苗,情况就大为改观。原来在植物界,争夺光源是生存法则之一,两株茶苗在一起,它们彼此争着生长,都不想被对方盖住。这一丛的两株茶苗竞争生长,又刺激到周边的茶苗,它们也努力地往上生长……于是,成行的茶树连成一个竞争体。茶树的生存法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是在竞争中存在的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励,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①坚持两点论,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 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7.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这启示我们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C.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8.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十二五”规划,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开卷语。这一开卷语强调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31.下图漫画《“树上”的鸟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教训中感悟出真理 B.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D.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2.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 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33.下边漫画启迪我们

B.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34.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最初从事RNA的研究。他研究时发现,RNA极不稳定,遇热就分解,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这让他联想到当时化学界普遍认为超级稳定的DNA和RNA相近的分子。他决定对DNA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NA也极不稳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是人体负责看管DNA的蛋白质在不断对其校对、修复,维持了DNA的相对稳定。这一深化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人类的执着、联想是推进人类对自身科学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④实践是推进有关人类对自身认识科学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5.从哲学上看,漫画《安全知识竞赛》(下图)中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结合 B.体现了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分歧 C.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途径”(10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20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强调抓好“四风”问题的原因应为①④。②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备注】无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等知识。文化氛围是无形的,故A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B说法错误。C中“只能”说法过于绝对。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D符合题意。【备注】无

3.D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材料中两部动画片遭到媒体批评,是因为其包含的暴力文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②符合题意;包含暴力的动画片能够登上荧屏,说明文化主管部门没有认真行使监管职责,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①排除;文化作品中包含部分语言和行为的暴力,不能认定其属于腐朽文化,④说法不正确。【备注】无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功能。《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勾起观众的乡愁,而且吸引着观众尝试着去做美食,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功能,③④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①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问题,②排除。故答案为B。【备注】无

5.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说明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融合,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尊重文化差异性而非承认文化的同一性,④错误。【备注】无

6.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出土的文物属于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发生根本变革,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故本题应选B。【备注】无

7.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乡寄托的乡思乡情,增强了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维系民族情感的意义,故①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应选D。【备注】无

8.C 【解析】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①错误;文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错误;②④均符合题意。【备注】无

9.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京剧的‘根’不能变”体现了要继承传统;“该剧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技术手段再现了梅兰芳的原影原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④符合题意。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错误。②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选。本题选D。【备注】无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意强调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要借鉴国外的度节方法,将传统民俗和低碳生活理念相结合,这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C项正确。A项中的“同一”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B项中“以传统为源”说法错误。D项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备注】无

11.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②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导,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④错误。答案选C。【备注】无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该会徽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体现了D;广府文化作为区域文化还不能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A排除;材料未涉及广府文化的源远流长,B排除;C在材料中未体现。【备注】无

13.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等。②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③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均符合题意;①错误,“汉字”应为“文字”;④错误,“趋同”背离了文化的多样性。【备注】无

14.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文化影响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故①错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完成了三件大事,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④入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变,变的是其具体内涵,③观点错误。【备注】无

15.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走进文化生活。网络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现场,亦让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故①③符合题意。谣言属于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故②与题意不符。④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源泉。故本题选B。【备注】无

16.B 【解析】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是我国政府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表现,①③当选。②④观点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普及各种文化思想;公共文化事业不同于文化产业,它并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备注】无

17.A 【解析】由“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和“农民梦”这两个关键信息可以确定①④正确;公民的权益是由宪法与法律赋予的,不会随意扩大,②错误;③错在“消除”上。【备注】无

18.D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命题背景,突出了国家意志,彰显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备注】无

19.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举一纲而万目张”体现了抓住重点,是辩证法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们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备注】无

20.D 【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强调了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强调理在气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强调万物皆在我掌控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本题选D。【备注】无

21.B 【解析】“一个国家里真正有能力的统治者……应该认真研究哲学,这样才能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B。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①②观点错误。【备注】无

22.B 【解析】材料中市民救护的不当行为,主要是由不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所致,故②④符合题意。市民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①不选;材料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③不选。【备注】无

23.D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稳中求进”包含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其中“稳”体现了相对静止,“进”体现了绝对运动。D中“乡音无改”体现了相对静止,“鬓毛衰”体现了绝对运动,故选D。A包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B包含的哲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包含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备注】无

24.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等知识的理解。散文随笔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A、B表述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D表述错误;从题干中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可以得出散文随笔的写作是一种具有能动创造性的活动,故C符合题意。【备注】无

25.D 【解析】茶树在相互竞争中能够更好地生长,体现了②;单株茶苗不宜生长,成行的茶树连成一个竞争体,体现了④;①不是哲理;题目问的是茶树的生存法则,③是针对人的活动而言的,故③不符合题意。【备注】无

26.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需要我们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②④正确;①中“包容各种错误”表述错误;材料没体现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③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备注】无

27.D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通过苹果与橘子的关系,来比喻中国在发展中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D正确;A、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表述错误。【备注】无

28.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①④符合题意。②是唯物论观点,③是认识论观点。【备注】无

2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材料中“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体现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说明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②④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而不是“制度创新”,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未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备注】无

30.B 【解析】该节目开卷语中的“你”是指农民群众。贴近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符合题意。【备注】无

31.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漫画显示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动物生存危机,故启示我们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D正确;A错误,能否从失败的教训中感悟出真理还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错误,应该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备注】无

32.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将人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备注】无

33.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漫画说明人如同幼苗,其成长离不开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D正确。【备注】无

34.D 【解析】本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①错误;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②错误;通过联想和研究深化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表明人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故③符合题意;通过科学研究这一实践活动深化了人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④符合。本题答案为D项。【备注】无

35.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漫画中进行安全知识竞赛的场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讽刺某些人想问题、办事情全凭主观愿望,是唯心主义观点,也说明某些人不注重实效的形式主义,故A正确;B、C、D都不符合漫画的寓意。【备注】无

36.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国情决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国精神。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践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通过审题,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寻觅社会的真谛”,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弘扬民族精神”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备注】无

37.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

3.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篇三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 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

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秦朝太尉府 B.唐代中书省 C.宋代枢密院 D.清代军机处 7.从秦朝到清朝,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激化,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有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9.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斗争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10.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12.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3.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C.文学革命的影响 14.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 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今之言革命者,其所欲破坏者,异族钤制之势力也,专制之淫威也„„而其所欲建设者,民族国家也,民主立宪政体也„„”这段文字你能从下列哪份报纸中看到 A.《昭文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 《强学报》

16.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平等 B.节制资本 C.创立民国 D.废除私有制

17.“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8.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什么时期? A.国民大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19.中共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C.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20.“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做“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据此判断,当时较为流行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1.孙中山在1905年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与文中“民族革命”主张相一致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22.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巨著《延安颂》。它用宏大的历史场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全景式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3.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

D.公理之未明,则以革命明之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D.反对北洋军阀专制

继承也有超越,“继承”的主要表现是

①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③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④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A.②③④

24.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 ②东方红一号 ③话剧《茶馆》 ④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A.②③④

25.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6.“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符合上述评价的文艺作品是

A.《西风颂》

27.“(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B.《战争与和平》 D.《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28.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 B.革命与战乱造成人精神危机 C.一战造成人心灵扭曲和创伤 D.美苏核威胁使人精神失控

29.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这一剧作属同一风格流派的是

A B C D 30.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下列哪一作品与布拉克先生的画同属一个流派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31.宋代“中书主财,枢密院主兵,三司主民,各不相知”的变革,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32.梁启超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33.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可分为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阶段。()

34.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成绩卓著,中国人进入太空始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

35.19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三、文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四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的觉悟”的核心内容。(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共同目的。(2分)

3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1分)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唐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其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2分)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2分)

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2分)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1分)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答案

ABDCC DDADB CDCAB BDCCB ABBBA BCADB BBABB 36.

(1)特点: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1分)

(2)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2分)

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3)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或学术—政治—伦理)(答完整,2分)

内容:民主与科学。(答完整,1分)

(4)主张:向俄国学习。(1分)目的:救亡图存。(1分)

37.答案:(1)朝代:西汉(汉朝)。标准:品德与才能(2)特点:自主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作用:略

(3)新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

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4)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

38.答案:(1)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会议:七大 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

(3)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篇四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2.《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3.《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4.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A.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C.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

5.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民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B.汉朝、唐朝 C.明朝、清朝 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

6.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7.“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

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9.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 D.红海沿岸 11.受英国17世纪中叶颁布的《航海条例》打击最大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12.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能源工业 D.机器制造业 1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4.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与太平军在湘潭、岳州作战取胜的原因时说:“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利。”基于这种经验,后来他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D.安庆内军械所 17.下列现象,不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的是

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洋纱织布。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手工业重新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9.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20.对右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B.完成了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因为风调雨顺,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21.“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2.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2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24.经济特区的“特”指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25.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26.“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27.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8.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30.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活动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发明的有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 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 选择题(共40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耕作图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材料二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材料三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4分)

(2)材料三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分)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三 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占有制。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

──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

材料四 奴隶制的废除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请回答:

(1)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意义?(4分)

(2)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6分)

(3)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贸易会逐渐停止下来?(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1)雍正皇帝如何看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4分)

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名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认为:“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岛国的民族市场结为一体了。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产所。这一发展中的农业是炼铁工业的最佳主顾。”

(2)据材料,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的关系。(4分)

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3)据材料,分析阻碍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农业与工商业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4分)尚德中学17—18学第二学期2020级期中考试答案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C 7.C 8.B 9.D 10.B 11.C 12.B 13.B 14.B 15.D 16.D 17.D 18.D 19.D 20.D 21.C 22.C 23.B 24.A 25.A 26.D 27.B 28.A 29.B 30.B 31.(1)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一种自然经济。

(2)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2.(1)奴隶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与残酷的掠夺殖民地人民分不开的。

(2)使人口减少,村落变成废墟,破坏了当地的经济,造成经济倒退,殖民主义的罪恶活动是非洲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3)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活动方式变为以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主,奴隶贸易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了。

20.(1)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

(2)英国农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剩余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3)农村经济残破,市场狭窄。

上一篇:普通工人入党申请书下一篇:中学生太行山战役电影观后感